预防近视知识讲座

预防近视知识讲座
预防近视知识讲座

预防近视知识讲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预防近视,珍爱光明”知识讲座

——眼健康知识讲座

时间:XX年X月X日

地点:二年级教室

主讲:XX

出席:二年级全体同学

内容:

(一)关于近视

近视是视力不良的一种,和视力不良不能混为一谈。视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劳动和生活能力,出生时绝大多数是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眼的生长发育,远视逐渐减少,6岁—7岁年龄组仍有一部分学生为远视,至6岁—14岁正视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4岁以后正视率逐步下降,近视率急剧增加。

近视眼是指因眼轴过长或屈光力过强,在无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折射后所形成的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即远距离物体不能清晰地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屈光状态称为近视眼。近视眼的特点是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但是,真正确定是否近视、近视强度有多严重,怎样治疗,应到眼科散瞳验光,才能最后确定。

(二)流行病学

国内外文献均认为,中国(汉族)和日本是近视眼多发的国家。近年来,随着学习任务增加,我国近视眼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高中生。中小学近视眼的发生率大致随学龄而增加,学生中的视力不良患病率很高。视力不良中98%以上是近视。因此,近视是我国学生最常见的疾病。

近视的患病规律是:

1.低年龄小学生生理性远视较多。随年龄增长,远视率减少,近视率越来越高。

2.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女生高于男生。

3.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

4.重点学校学生高于非重点学校学生。

5.近视眼好发年龄以青春发育期发病率较高,初中一、二年级是近视发病最高的阶段。身体发育停止后即趋于稳定。

近10年来出现了新的变化:

1.中小城市患病率增长迅速,原因主要与学习负担重、升学考试压力有关。

2.乡村学生近视率迅速上升。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3.近视发病有低龄化趋势。既是因儿童生长发育提前,造成从生理性远视→正视→近视的转变进程提早出现,也和儿童上学前的近视活动增多有关。

(三)近视的分类

1.按照近视的程度分类

(1)3.0D以内者,称为轻度近视眼。

(2)3.0~6.0D者为中度近视眼。

(3)6.0D以上者为高度近视眼。

2.按照屈光成分分类

(1)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2)指数性近视眼:是由屈光介质的屈折指数过高所引起的。

以上两种统称屈折性近视眼,均属屈光性近视。

(3)轴性近视眼:是由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4)此外,还有因晶状体向前移位所引起的近视眼,则属少见。

3.按照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

(1)单纯性近视眼:大多数近视眼的度数在600度之内,这种眼称为单纯性近视眼。单纯性者绝大多数的眼是健康的,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

(2)病理性近视眼:又叫变性近视,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起病早,青春期阶段发展快;成年后还继续发展,近视度数一般1000~2000度。这种近视发病率不到1/200,但危害很大。常会并发视网膜剥离、白内障和青光眼,甚至导致失明。

(四)近视病因

目前对近视的病因还没有最后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导致近视的发生与环境、遗传和体质健康因素有密切关系。

1.遗传因素:高度近视具有很强的遗传倾向,遗传可表现为家族性和种族性。

(1)家族性:双亲均是高度近视眼,其子女100%为近视。双亲有一方为高度近视,其子女有50%为近视。双亲均为近视基因携带者,其子女有25%为近视。

(2)种族性:黄色人种近视眼发病率高,可达50%,白种人次之,黑人无论居住在哪里发生率均很低,即使在移民中调查也是如此。爱斯基摩人、冰岛人近视发病率也很低。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很多,主要为长时间近距离工作。

(1)学生处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阅读、书写的学习环境,对单纯性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起着主要作用。

(2)学习用眼习惯不良,如读写姿势不端正,眼书距离过近,在暗光下或经常躺着、乘车、走路时看书,以及看电视时间过长,距离过近等都是引起近视发生的重要原因。

(3)学习环境不良,如学校或家庭的采光照明条件差,课桌椅高矮不适合学生身材等。

以上这些原因都会造成眼的调节和睫状肌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或痉挛,导致晶状体的凸度增大,屈光力过强,有可能使单纯性近视眼进一步发展。

3.体质因素:体质弱,营养不良或缺乏某些营养素或某些微量元素如锌、铜、铬等,以及患过某些传染病或慢性疾病等,对近视的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学生近视眼的发生是受遗传、环境、体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环境相同条件下,遗传决定了个体发病的易感性,环境因素可以诱发并促成近视的发生发展。近年来,随着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近视负荷明显增加,各地学生近视眼患病率有大幅度增加的趋势,说明环境因素对学生近视的发生影响很大,并在起着主要作用。从预防角度出发,应当把改造环境因素,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放在预防措施的首要位置去抓,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近视的发展过程

1.假性近视,即调节性近视。晶状体和睫状肌紧张性痉挛,导致远视力减退。例如看书,在正常距离时字迹模模糊糊,就会不由自主越拿越近。这种近视由短时间视力疲劳引起,眼轴正常,休息后视力恢复正常,称假性近视。近视度数不超过300度,散瞳验光是时睫状肌松驰,视力会改善,甚至恢复正常。

2.半真半假性近视。假性和真性近视的中间阶段,平时有近视表现,散瞳验光时度数降低,但不完全消失。因为近视发展到这时已含有假和真两种成分。假性的原因是因睫状肌紧张痉挛造成的,可以纠正。真性成分一是晶状体弹性出现不可逆下降,二是眼轴轻度伸长。

3.真性近视。眼轴明显伸长。每伸长 1mm(正常24mm),会增加相当300度的近视,这种近视在散瞳验光后也不能逆转,只有通过戴镜来校正。真性近视一般到20岁后停止发展,近视度数一般不超过600~700度。

上面说的近视发展过程,阶段间无明确界限,具体到个人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出现近视越早、时间越长、拖延治疗又不重视用眼卫生,程度越严重,越可能朝真性近视发展,近视度数越深。

(六)健康教育处方

1.牢记“六要,五不要”。

六要是:

(1)读写姿势要端正,眼书保持1尺距离;

(2)连续看书1小时后休息片刻,并向远处眺望;

(3)连续看电视1小时后,休息5~10分钟,眼与电视屏面距离应为屏面对角线的5~7倍,但不小于3米;

(4)连续操作计算机1小时后,至少休息10分钟,或作由近到远的晶体操;

(5)每天保证1小时的户外活动,通过体育锻炼,达到提高体质、增强眼调节力的目的;

(6)坚决纠正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养成合理膳食制度和平衡膳食等良好习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