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剂生产工艺规程

散剂生产工艺规程
散剂生产工艺规程

一、目的:

为散剂制备过程提供标准指导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散剂生产工序和片剂、胶囊剂的部分工序。

三、职责:

车间主任、组长以及操作人员、QA质监员。

四、操作程序:

散剂工艺流程图

1.配药

1.1核对原辅料的品名、规格、批号与生产指令相符。

1.2检查原辅料质量,发现原辅料外观、色泽不合格,有霉斑或异物应退回仓库,不得投料。

1.3粉碎备料,按各品种工艺规程选择安装粉碎机筛网。

1.3.1原辅料分别磨粉备用。

1.3.2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辅料准确称量混合。

1.3.3经过粉碎的原辅料均要贴上标贴,写明品名、规格、重量、操作者和操作日期。

2.过筛

2.1按品种工艺规程选择安装振动机筛网。

2.2辅料过筛后贴上标贴备用。

2.3贵重药品、微量药物应用分样筛过筛。

3.称量

3.1衡器每次使用前都必须调零。

3.2称量10kg以上者用感量0.2kg的磅秤,1~10kg用感量0.1的磅秤,1kg以下用感量0.1kg的托盘天平,称量麻醉药品、剧毒及微量药物应用感量0.01kg 的扭力天平。

3.3按各种工艺规程处方将原辅料逐一称出,并有专人核对。

3.4按效价或含量计算主药投料量。

3.5将原料析干后投料。

4.配料、总混

4.1方式一:按处方将原辅料称量后混匀;方式二:按处方将原辅料称量后混匀,再一起磨粉一次或多次;方式三:微量药物应等量递增混合。

4.2将配好的物料送入槽型混合机进行总混,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为30分钟。

4.3总混结束将粉装桶,检验合格后方可分装。

5.分装

5.1分装前核对品名、规格与生产指令一致。

5.2机器开动前应在有关部位加油一次,操作应保持机器清洁,并注意运转情况,如发现杂音,运转反常,应立即停车处理。

5.3根据使用的包装材料,调整纵封、横封温度,一般纵封140℃,横封温度230℃之间,但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

5.4操作时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处理,不得将不合格品混入合格品中。

6.注意事项:

6.1保证生产在严格监督管理下进行,若发现异常或重大质量问题及时报告车间,配合处理。

执行部门办公室、质量部页码共4页第4页6.2生产过程有专人记录,检查内容是否真实、及时、准确。

6.3生产区域卫生管理项目发现不合格时,应重新处理,直至检查合格。

丸剂生产工艺规程

甘南藏药制药 标准系----产品工艺规程 1 主题容与适用围 本规程规定了洁白丸生产工艺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洁白丸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2 引用标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201年版) 《中华人民国药典》(201年版) 3 术语和定义 本规程不涉及术语和定义。 4 产品概述 4.1 产品名称

HC·ZY---BZX·E01 第2页共19页4.1.1 通用名洁白丸 4.1.2 汉语拼音Jiebai Wan 4.2 剂型水蜜丸 4.3 处方依据、批准文号、处方 4.3.1 处方依据 《中华人民国药典》一部546页 4.3.2 批准文号XXXX

HC·ZY---BZX·E01 第3页共19页 4.3.4 产品工艺流程图(见附录A) 5 生产工艺 5.1 药材前处理 5.1.1 领料 a)领料数量依据批生产指令单的数量。 b)领料时凭有审核签字的领料单领料。 5.1.2 原药材炮制 a) 诃子:经挑拣,除去杂质,洗净,制成适宜的粗粒,干燥,置净料袋, 称重封口,每袋附状态标识后入中间站存放。 b) 翼首草: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置净料袋,称重封口,每袋附状态标 识后入中间站存放。 C) 南寒水石:经挑拣,除去杂质,煅,干燥,置净料袋,称重封口,每 袋附状态标识后入中间站存放。 d) 五灵脂:经挑拣,除去杂质,置净料袋,称重封口,每袋附状态标识后 入中间站存放。 e) 土木香:经挑拣,除去杂质,洗净,低温干燥,净料袋,称重封口, 每袋附状态标识后入中间站存放。 f) 石榴子:经挑拣,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置净料袋,称重封口,每袋 附状态标识后入中间站存放。 g) 木瓜:经挑拣,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置净料袋,称重封口,每袋附状态标识后入中间站存放。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规程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规程(草稿) 一、目的 为加强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全面提升产品的制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优化5M1E(注1)的原则进行生产活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特制订本规程。 ——注1:5M1E分别是英文-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的单词首位字母。 二、使用范围 本集团下属各公司的应依据本规程来制订、执改进行、生产工艺流程、对其结果进行考核、奖惩,除另有规定外,均以本规程执行; 三、规程的内容: 1、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体系化) 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有:各公司的技术部、生产部、质检部、和集团采购部。 2、管理责任(制度化) (1)各公司技术部责任 a,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文件 各公司的技术部依据产品任务单,制定生产工艺流程的文件,工艺流程文件的主要是以下三种类: ——工艺过程卡片;

——工序卡片; ——操作说明书; 工艺流程的卡片和操作说明书中应包含:图纸(加工的工件图纸以及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都有图纸说明)、加工工序、加工方法及对环境的要求、检验及方法、产品的包装、工时定额、材料和物耗定额、使用的设备和工装、加工工具、对特殊工件的吊装位置及方法、包装方法、加工的起始时间、责任者的签名等,总之应当是实际工作中涉及的工序和各个工序中要点(5M1E)都要简约地反映在流程中;——注2:工时定额和物耗定额:在实际中灵活应用和执行,对于首件和单件生产可以是定性管理;对于3-5件的小批量生产应当是首件完成后,对出其余件进行的半定量管理,就是给个范围值;对于成熟的大批量生产件应当是定量管理,就是应当给出固定的定额;——注3:可以有空项,按实际生产中需要的项目编写,应当简要全面部不应当有漏项;各个公司在制定工艺流程时,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文字表述式,只要能在实际生产中,对生产的产品有以下作用即可--加工的指导、检验指导、记录完整(可以追溯产品的加工历史);b,根据生产出现的问题,可以用工艺流程附加单的形式进行补充及修改,必要时废除老工艺,重新制定新工艺; c,会同质检部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 (2)各公司生产部责任

黄芩生产工艺规程

黄芩片生产工艺规程

文件起草、审核、批准: 变更记载: 一、目的

建立黄芩片生产工艺规程,保证工艺步骤、控制严格按规定执行。 二、范围 适用于黄芩片生产过程和工艺控制。 三、职责 生产车间:负责按本规程组织生产,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生产管理部:负责按本规程实施生产管理。 质量管理部:负责按本规程实施质量管理、监督。 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对本规程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按质量标准 进行检测。 工程科:负责对公用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四、制定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 《中国药典》(2015年版) 五:正文 5.1产品概述 产品名称:黄芩片 产品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炮制加工品。 产品代码:C-021 剂型:普通中药饮片 批量:10KG/批 规格:统包装规格:1KG/袋*10袋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

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3—1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5.2炮制依据和生产处方 5.2.1炮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 5.2.2生产处方:黄芩 (物料代码:Y-016) 10kg 原药材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5.3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过程控制点,控制项目及要求: N

阿司匹林片(片剂)工艺规程

阿司匹林片工艺规程1.产品名称及剂型 产品名称:阿司匹林片 产品剂型:片剂 2.产品概述 产品名称 阿司匹林片 汉语拼音名:Asipilin Pian 英文名: Aspirin Tablets 结构式:阿司匹林 本品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 分子式:C 9H 8 O 4 分子量: 本品含阿司匹林(C 9H 8 O 4 )应为标示量的%% 产品特点 2.2.1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2.2.2规格 0.5g。 2.2.3类别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聚集药。 2.2.4用法与用量口服。成人一次1片,若发热或疼痛持续不缓解,可间隔4-一6个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片。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2.5贮藏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2.2.6有效期 3年。 3.处方和依据 批投料处方 阿司匹林 60kg 淀粉 5kg 枸橼酸 滑石粉 制成 12万片 依据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制法取阿司匹林、淀粉和枸橼酸置高效湿法制粒机中混合均匀,用淀粉浆制粒;干

燥;压片;瓶内包装及外包装,制得。 4. 工艺流程图 物料 工序 检验 入库 中间站

注:虚线框内为十万级洁净区。 5.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备料 5.1.1领料从库房领取合格原辅料,送入车间称量暂存间。 5.1.2粉碎过筛将以下物料依次粉碎过筛,过筛后再次称量,计算物料平衡,并严 制粒 5.2.1配浆称取纯化水1kg置配浆锅中,加入1kg淀粉,搅拌使均匀,在搅拌下冲入10kg 纯化水加热至糊化,配成10%的淀粉浆作为粘合剂。 5.2.2制粒将60kg阿司匹林粉、4kg淀粉和0.6kg枸橼酸粉投入高速制粒机中,干混4分钟后,加入上述淀粉浆混合5分钟,开机制粒。 5.2.3干燥将上述湿颗粒吸入沸腾制粒机中,将设定好工艺参数(进风温度120±5℃,温度75±5℃,进风温度30±5℃)的冷空气通过初效中高效过滤器进适入后部加热室,经过加热器加热至进风所需温度后进入物料室,在引风拉动下物料呈流化态干燥45分钟至水份为3-4%时,停机出料。 5.2.5整粒将干燥后的颗粒加入快速整粒机中,用16目不锈钢筛网整粒。 总混将整粒后的颗粒转入三维运动混合机中,加入1.25kg滑石粉,混合15分钟。将混合后的颗粒装入无毒塑料袋,称量,附上桶签,转入中间站待验。 压片 5.4.1片重计算阿司匹林颗粒检验合格后,根据颗粒中阿司匹林的含量确定素片的平均片重。 标示量 应压片重= 颗粒主药含量

芩提取物工艺规程

1. 产品简介: 【中文名】黄芩提取物 【汉语拼音名】Huangqin Tiquwu 【英文名】SCUTELLARIA EXTRACT 【类别】黄芩提取物 【规格】每桶25kg 【性状】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经加工制成的提取物。 【批准文号】 【有效期】二年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2.处方和依据: 3.2.1 处方: 2.2 依据:《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二部550页 3.

4.制备方法 取黄芩,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8倍量水,浸渍90分钟后升温至100℃,

煎煮1.5小时;第二次6倍量水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适量,浓缩液用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1.0~2.0,8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沉淀物加适量水搅匀,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7.0,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盐酸调节pH值至1.0~2.0,60℃保温静置30分钟;沉淀依次用适量水及不同浓度的乙醇洗至pH值至7.0,挥尽乙醇,减压干燥,即得。 5. 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技术条件 5.1 提取过程 5.1.1 领料 方法与条件: 按“生产指令”到中药原料库领料,领料员和仓库保管员在QA监督下根据配料单的数量依次准确称量、复核,外面标明品名、批号、称量日期、使用人签名等,并作好详细记录。 每次提取量:黄芩净药材200kg 5.1.2 煎煮 黄芩采用水煎煮方法,将净药材倒进提取罐内(注意投料要松紧均匀,便于煎煮),然后加入8倍量水,浸渍90分钟后煎煮,按照“提取罐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通蒸汽,升温,自提取罐内液体开始沸腾时记录煎煮时间,保持微沸90分钟,煎煮液经滤过放入贮液罐内。剩下的滤渣再加入6倍量饮用水,再次煎煮,自溶液沸腾起开始记录时间,保持微沸90分钟后,煎煮液经滤过放入贮液罐。 要点:(1)投料核对。提取车间人员应具有识别中药材的能力。领料及投料必须有人复核,称量器具必须校验复核。验收及投料过程中如发现有不符合工艺要求或质量标准的药材,应立即通知车间主任解决。 (2)煮提参数控制(温度、时间)。煎煮时间以溶液开始沸腾时计算,煎煮过程中时刻注意各种压力表,防止锅内液体溢出。 (3)搅拌效果。 (4)提取罐的投量料控制(所加药材和水的总体积不宜超过提取罐体积的三分之二)。 5.1.3 过滤 煎煮液经80目筛网过滤,滤液放入贮液罐内。合并二次滤液,收液不少

(完整版)黄连上清丸(丸剂)工艺规程.doc

黄连上清丸(大蜜丸)工艺规程 1产品名称及剂型 1.1. 产品名称:黄连上清丸(大蜜丸) 1.2. 产品剂型:丸剂 2.产品概述 2.1. 产品名称 黄连上清丸 汉语拼音名: Huanglian Shangqing Wan 2.2 产品特点 2.2.1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2.2.2规格每丸重6g。 2.2.3功能与主治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 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2.2.4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1-2 丸,一日 2 次。 2.2.5 贮藏密封。 3.处方和依据 3.1 法定处方 黄连10g 栀子(姜制) 80g 连翘80g 炒蔓荆子80g 防风40g 荆芥穗80g 白芷80g 黄芩80g 菊花160g 薄荷40g 酒大黄320g 黄柏(酒炒) 40g 桔梗80g 川芎40g 石膏40g 旋覆花20g 甘草40g 3.2 制法: 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 粉末加炼蜜 150-17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3.3 投料处方

黄连0.2kg 栀子(姜制) 1.6kg 连翘 1.6kg 炒蔓荆子 1.6g 防风0.8kg 荆芥穗 1.6kg 白芷 1.6kg 黄芩 1.6kg 菊花 3.2kg 薄荷0.8kg 酒大黄 6.4kg 黄柏(酒炒) 0.8kg 桔梗 1.6kg 川芎0.8kg 石膏0.8kg 旋覆花0.4kg 甘草0.8kg 蜂蜜42kg 制成 1 万丸 3.4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4.生产工艺流程图(见下页) 物料工序检验入库中间站 黄连、栀子(姜制)、连翘、炒蔓荆子、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酒大黄、黄 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分别粉碎 蜂蜜加热过滤 100 目100 目分别过筛炼蜜100 目 混粉过滤 100 目内包装 炼蜜 外包装 黄连上清混合入库 丸细粉 炼药 入库外包装内包装制丸 方框内参照洁净区管理 方框内为对外加工部份

2020年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工艺是产品生产方法的指南,是优质、高效、人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手段。是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原材料供应,工艺装备和设备等工作的技术依据,是产品生产过程必须的标准性作业指导书。 2、工艺工作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工艺人员要坚持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工艺水平,为生产服务。 3、工艺工作要认真贯彻工艺规程典型化、工艺装置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 二、制度: 1、工艺工作必须完善工艺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工艺过程合理、可靠、先进为原则。 2、工艺文件必须保证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艺,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操作规程、技术文件内容,如有某种原因无法按工艺生产时,应由生产技术部主管签字方可生效。 4、设计标准的修改需经生产技术部主管、总经理批准。 5、凡是工艺文件出现的差错,应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凡属不按工艺文件而出现的差错,应由操作者负责,追查责任事故。 6、工艺技术人员应不断对车间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纪律教育,严格按工艺标准监督工艺执行。 7、工艺文件的编写,个性等项工作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并按工艺文件要求编写工艺质量要求。 8、技术人员对工艺文件、工艺配方单的修改,除下达修改通知单外还应对全公司新发文件全部修改完毕,各修改单上应在存档通知单上注明。 9、工艺管理考核

9.1为了使工艺管理能够有效运行,不流于形式,对违犯工艺管理规定的责任人,将根据如下规定进行处罚。 9.1.1对于违犯工艺管理规定,不按工艺操作规程严格操作,导致工艺控制指标超标的,检查发现后责令整改并通报批评,按每一超标指标30-50元的标准,对第一责任人、当班长进行处罚。9.1.2因上一工序原因导致本工序控制指标不合格,并能够及时进行查找原因并调整的不作处罚,否则,则依9.1.1条款进行处罚。 9.1.3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工艺指标如出现超标现象,通报批评并一次性处罚100元。 9.1.4因工艺文件管理不善造成丢失的,丢失一本罚款100元,私自复印的罚款100元。 9.1.5对一月内造成指标超标3-5次的操作工,月末加罚50元,并下岗培训一周,经培训后仍继续出现指标超标的,再加罚50元后,调离本岗位。 9.1.6因不按规定操作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系统降负荷、停车等严重后果的,依后果的严重程度、影响的大小以及发生经济损失数额多少等要素,经过经理办公会研究讨论,对第一责任人、当班班长、

黄芩片(蒸)炮制工艺规程

目录 1产品概述 (2) 2标准依据 (2) 3投料量 (2) 4所用物料清单 (3) 5所用主要设备和生产场所 (4) 6工艺流程图 (5) 7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7) 7.1生产操作前准备 (7) 7.2生产操作过程 (7) 7.3包装过程 (8) 7.4清场 (9) 8中间质量控制方法、评判标准及频次 (10) 9物料平衡/收率 (11) 10变更记载及原因 (12) 11附页 (13)

1产品概述 【名称】黄芩片 【规格】片 【包装规格】(1)1kg/袋(2)10kg/袋(3)其他:根据实际需求情况 【产品代码】YP1004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 栽培品较细长,多有分枝。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 【炮制】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 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与用量】3~1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贮存期】24个月 质量标准文件编码:ZL-TEC-YP-008 2标准依据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第301页。 3投料量 黄芩:30-300kg。

项目六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项目六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教学重点:丸剂制备工艺管理要点及质量控制要点 教学难点:丸剂制备工艺管理要点及质量控制要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第三节 综合实训 第一节 概 述 丸剂是指药物细粉或药材提取物中加适宜的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和浓缩丸等类型。丸剂的制备方法有塑制法和泛制法两种,塑制法适用于蜜丸、糊丸、浓缩丸的制备,泛制法适用于水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等的制备。现在工业生产主要采用塑制法,其工艺流程如下图: 物料: 工序: 检验: 入库:

注:虚线框内代表30万级或以上洁净生产区域 第二节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一、实训目标 1.掌握丸剂制备岗位操作法 2.掌握丸剂制备工艺管理要点及质量控制要点 3.掌握YUJ-16A全自动速控中药丸剂机的标准操作规程 4.掌握YUJ-16A全自动速控中药丸剂机的清洁和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二、实训适用岗位及设备介绍 本工艺操作适用于丸剂制备工、丸剂质量检查工、工艺员。 (一)丸剂制备工 1.工种定义:丸剂制备工系指将药物细粉和药材提取物中加适宜的粘合剂或辅料用泛制法或塑法制成丸剂的操作人员。 2.适用范围:中药丸剂的制备、质量自检 (二)丸剂质量检查工 1. 工种定义:丸剂质量检查工是指从事丸剂生产全过程的各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现场监督和对规定的质量指标进行检查、判定的人员。 2. 适用范围:制剂全过程的质量监督 (工艺管理、QA) (三)常用丸剂生产设备 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有泛制法和塑 制法,泛制法如同“滚雪球”,塑制法如 同“搓汤丸”。蜜丸和蜡丸常用塑制法制 造,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可用泛 制法或塑制法制造。 1.泛制法制丸设备 糖衣锅:泛制法常用糖衣锅制丸 图6-1 2A型中药制丸机 糖衣锅泛丸的原理: 泛丸设备主要由糖衣锅、电器控制系统、加热装置组成,糖衣锅泛丸是将药粉置于糖衣锅中,用喷雾器将润湿剂喷入糖衣锅内的药粉上,转动糖衣锅或人工搓揉使药粉均匀润湿,成为细小颗粒,继续转动成为丸模,再撒入药粉和润湿剂,

片剂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

片剂生产调研表 秦好华 片剂:系指药物、农药和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 片剂组成:原药、填料、吸附剂、黏结剂、润滑剂、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香料、色料等组成。(黑色字体为主要添加料) 先将物料粉碎、造粒,干燥,再用压片机制成片状,也有的不需造粒和干燥,直接压成片剂。 优点 一、通常片剂的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较丸剂好 二、剂量准确,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较小 三、质量稳定,片剂为干燥固体,且某些易氧化变质及易潮解的药物可借包衣加以保护,光线、空气、水分等对其影响较小 四、服用、携带、运输等较方便;⑤机械化生产,产量大,成本低,卫生标准容易达到。 缺点 一、片剂中需加入若干赋形剂,并经过压缩成型,溶出速度较散剂及胶囊剂慢,有时影响其生物利用度 二、儿童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三、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贮存较久时含量下降。 要求:含量准确 重量差异小 崩解时间或者溶出度符合规定 硬度适当 外观美 色泽好 符合卫生检查标准 在规定贮藏期性质稳定等。 剂量准确,理化性质稳定、贮存期较长,使用、运输和携带方便、价格低、产量高 有关规定: 一、原料药与辅料混合均匀。含药量小或含毒、剧药物的片剂,应采用适宜方法使药物分散均匀。 二、凡属挥发性或对光、热不稳定的药物,在制片过程中应遮光、避热,以避免成分损失或失效。

三、压片前的物料或颗粒应控制水分,以适应制片工艺的需要,防止片剂在贮存期间发霉、变质。 四、含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等根据需要可加入矫味剂、芳香剂和着色剂等附加剂。 五、为增加稳定性、掩盖药物不良臭味、改善片剂外观等,可对片剂进行包衣。 六、片剂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有适宜的硬度和耐磨性,除另有规定外,对于非包衣片,应符合片剂脆碎度检查法的要求,防止包装、运输过程中发生磨损或破碎。 七、片剂的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度、微生物限度等应符合要求。必要时,薄膜包衣片剂应检查残留溶剂。 八、除另有规定外,片剂应密封贮存。 市面部分片剂制品: 健胃消食片:成分:太子参、陈皮、山药、炒麦芽、山楂。辅料:蔗糖、糊精浆、硬脂酸镁、山楂香精、淡黄色欧巴代。 金嗓子喉片:蔗糖淀粉糖浆青果金银花薄荷脑桉叶油罗汉果桔红八角茴香油香蕉香精适量 西瓜霜:西瓜霜、冰片、薄荷素油、薄荷脑。辅料为糊精、蔗糖、枸橼酸、硬脂酸镁、滑石粉、食用色素、桔子香精、二氧化硅。 同仁堂警醒片: L-谷氨酰胺、牛磺酸、维生素C、L-肉碱酒石酸盐、葡萄糖酸锌、碳酸镁、维生素B1、葡萄糖、硬脂酸镁 草珊瑚含片:肿节风浸膏,薄荷脑,薄荷素油,辅料为山梨醇,硬脂酸镁, VC含片:主要原料:维生素C、山梨醇、硬脂酸镁、食用香精、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主要原料:维生素C、山梨糖醇、木糖醇、黄原胶、糊精、食用香精 维仕咀嚼片:沙棘果汁、菊花、桑叶、β-胡萝卜素、牛磺酸、辅料:淀粉、蔗糖、糊精、硬脂酸镁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条件(人员、环境、设备、物料等)满足化妆品的生产 质量要求。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应于各车间生产工序的工艺参数、材料、设备、人员和测试方法等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阶段。 3.职责 3.1计划:负责制订《生产计划》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3.2生产部:负责生产动力设施及时供给合格的水、蒸压缩空气、空气、电力等资源;编制设备的操作规程, 设备维护保养; 负责按生产指令单,在规定的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下,组织安排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3仓库:负责按照生产派工单所开具的领料单进行原辅材料发放接收对各车间退回的物料做入库工作。 3.4技术研发部:负责生产工艺技术及半成品标准制定。在首次生产时进行指导。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 负责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5质保部:负责所有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按品质标准进行检验 负责安排现场巡检员对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进行过程监督。 4.内容 4.1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1)计划调度员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制订《生产计划》,经经理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作为采购和生产依据。 2)在确保每个生产订单所有原物料配套齐全后下达,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指令,生产前由车间负责人下达批生产指令,包含批号、批生产量、执行标准、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等信息。 3)生产部根据周计划编制《车间每日作业计划》,车间主管/班长把计划分解到各小组或生产线直至各岗位,并对每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4)各车间均须严格按确定的日生产计划安排工作,一切有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或异常现象产生,车间主管需做有效的记录,每周统一汇总,报备生产部。 1)各相关责任人员根据生产需要,确认供给合格的水、蒸汽、压缩、空气、电力等资源,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

丸剂生产工艺规程

甘南藏药制药有限公司 标准系----产品工艺规程 HC·ZY---BZX·E01 第1页共19页文件名称洁白丸生产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HC·ZY---BZX·E01 受控状况起草人:日期:2014.08.02 审核人:日期:2014.08.08 批准人: 日期:2014.08.12 印制份数 4 归档部门质保部 分发部门生产部、质保部、前处理车间、制剂车间 颁发部门质保部生效日期2014年08月01日版本第二版(2014年修订)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洁白丸生产工艺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洁白丸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2 引用标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年版) 3 术语和定义 本规程不涉及术语和定义。 4 产品概述 4.1 产品名称

HC·ZY---BZX·E01 第2页共19页4.1.1 通用名洁白丸 4.1.2 汉语拼音 Jiebai Wan 4.2 剂型水蜜丸 4.3 处方依据、批准文号、处方 4.3.1 处方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546页 4.3.2 批准文号 XXXX 4.3.3 标准处方和批生产处方 标准处方产量:1018g 批生产量:420.0㎏放大倍数:500 原料名称标准处方量 (g) 批净料量 (kg) 炮制要求 细粉量 (kg) 粗粒量 (kg) 提取要求备注 诃子370 185.0 —185.0 ———南寒水石210 105.0 -- 105.0 ———翼首草85 42.5 —42.5 ———土木香26 13.0 —13.0 -- -- —丁香20 10.0 —10.0 -- -- —草豆蔻13 6.5 — 6.5 -- -- —石榴子26 13.0 —13.0 -- -- —石灰华13 6.5 — 6.5 -- -- —草果仁13 6.5 — 6.5 -- -- —木瓜26 13.0 -- 13.0 -- -- —红花 6 3.0 -- 3.0 -- -- -- 沉香19 9.5 -- 9.5 -- -- -- 肉豆蔻13 6.5 -- 6.5 -- -- -- 五灵脂膏178 89.0 -- -- -- -- -- 合计1018 509.0 -- 420.0 -- -- -- 炼蜜370 185.0 -- 185.0-- -- --

片剂工艺规程完整

1、目的:建立一个片剂的生产工艺规程,使生产过程操作规化,确保产 品的质量稳定,达到国家的质量标准。 2、适用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片剂的生产过程。 3、责任人:工艺员,生产主管,片剂生产所有岗位操作员,质量主管。 4、操作法: 4.1 处方: 4.2 生产工艺: 限额卡下达→领料→称量复核→粉碎→配料→总混→制粒→烘干→整粒→半成品检测(水份含量,主药含量测定)→压片→中间品检测(片重,重量差异,片径,片厚,硬度,脆碎度测定) →挑拣→包衣→晾干→铝塑包装(或瓶装包装) →挑拣→外包装→检验→入库. 4.3质量控制: 4.3.1质量控制点:主要控制点为制粒和压片两道工序; 4.3.2 辅料分类及作用:

4.3.3 常用辅料:

4.3.5制粒: 4.3. 5.1制湿颗粒: (1)、制软才: a、原辅料细粉(已过筛80-100目)置混合机中,加适量的润湿剂或粘合剂, 进行混合; b、粉末细,质地轻松、干燥,在水中溶解度小以及粘性较差时润湿剂或粘合 剂的用量要多些;反之则少些; c、粘合剂本身温度高时较粘,用量可少;反之则用量多些; d、制软材混合时间越长粘性越大,制成的颗粒亦较硬; e、所制软材以用手紧握能成团而不粘手,用手轻压能裂开为度; (2)、制湿颗粒:使软才通过筛网而成颗粒; f、使用筛目:一般使用14-20目的筛子,对粘性大的产品,先使用8-10目 筛网进行第一次制粒,然后再通过12-14目的筛子即可; g、若物料粘性强时,也可采用分次投料制粒法,即先将80%左右的物料制成 软才,然后加入剩下的20%,混合均匀,制粒即可; h、湿颗粒质量标准:要求湿颗粒置于手掌中应有沉重感,细粉少,湿粒大小 整齐,色泽均匀,无长条者为宜; (3)、湿颗粒干燥: a、对热敏性物质,干燥温度控制在50-60℃,以防物质变质;对热稳定的物 质,温度则可提高到80-100℃,以缩短干燥时间; b、湿颗粒干燥时,在烘盘底上铺一层薄布,将湿颗粒置于其上,厚度以不超 过2cm为宜; c、在干燥过程中,需定时翻动并轮流交换上下烘盘,以便使湿颗粒受热均匀; d、颗粒干燥好的标准:用手掌握颗粒,在手放松后颗粒不应粘结成团,手掌 也不应有细粉粘附;或以食指和拇指取干颗粒搓捻时应粉碎,无潮湿感觉; e、干颗粒质量要求:将湿颗粒置于手中簸动时应有沉重感,细粉少,颗粒大 小整齐,色泽均匀,无长条者为宜;另若所制片型大则颗粒粗大些,片型小则颗粒细小些; (4)、整粒: a、筛目选择:一般使用YK-160型摇摆式颗粒机进行整粒;若颗粒较疏松, 宜选用较大筛网,以免破坏颗粒和增加细粉;若颗粒较粗硬,则应使用较小的筛网,,以免过筛后的颗粒过于粗硬;一般使用12-20目筛网; b、所需的润滑剂与崩解剂在整粒过程中同步加入;若在干颗粒中加挥发油, 则最好加于润滑剂与颗粒均匀后筛出的部分颗粒中,混匀后,再与全部干颗粒混匀后,以防产生花斑(有色片剂中有为如此);

工艺管理制度流程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等内容。 3.4 各生产车间在执行该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各自车间的实际情况编制适用于各车间、装置的内部工艺管理程序。 4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4.1 公司各车间都必须编写完善的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专业的岗位作业指导书。

4.2 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实施。 4.3 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组织,车间工艺人员配合进行。 部,并填写工艺变更申请单。详见附录1。 5.2.3 生产技术部接到工艺变更报告后,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5.2.4 工艺变更后,由技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各生产车间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5.2.5 对重大工艺变更,由车间制定技术方案,交总工办、生产技术部进行审核,并由公司技术审定委员会(有各级工艺主管组成,必要时可外聘行业专家)论证,报公司批准后组织实施。 6 生产过程管理 6.1 总工办、生产技术部为不合格品的过程管理管理部门。 7.1 工艺事故的分级按公司有关规定。 7.2 事故处理应遵循的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及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预防措施不放过,具体执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7.3 事故一旦发生应立即电告公司经管部并组织抢险,重大以上事故要报公司有关领导。

黄芩提取物生产工艺规程

黄芩提取物生产工艺规程 1、产品简介 【中文名】黄芩提取物 【汉语拼音】Huangqin Tiquwu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至棕黄色的粉末;味淡、微苦。 【有效期】12个月。 【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2. 标准依据 2.1 标准依据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80页。 2.2 原材料质量标准 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11页“黄芩”项下有关各项规定。 2.3 生产批量处方

3、生产工艺流程图(包括生产环境洁净区域划分) 三十万级 4、制备方法 取黄芩,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浓缩至适量,用盐酸调节pH值至1.0~2.0,80℃保温,静置,滤过,沉淀物加适量水搅匀,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盐酸调节pH值至1.0~2.0,60℃保温,静置,滤过,沉淀依次用适量水及不同浓度的乙醇洗至pH值至7.0,挥尽乙醇,减压干燥,即得。

5、生产操作过程、工艺技术条件及操作要点 5.1 中药材的前处理 5.1.1 生产指令 由生产技术部下达批生产指令一式四份,质量管理部部长审核、签字,生产厂长批准后执行。批生产指令生产技术部留存一份,其余三份分发至质量管理部一份,作为质量监控与检验依据;物料部一份,作为物料发放依据;生产车间一份,作为生产和物料领取依据。 5.1.2 称量配料 生产车间核算员按照批生产指令,填写领料单,交仓库保管员备料,并同领料员、车间质检员一起到仓库,按“称量配料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DXC/001-01”进行称量配料、领料,并及时填写生产记录,产品与下一生产工序净制进行交接。 要点:重点核对物料名称、批号、数量、物料放行审核单、称量核对。 5.1.3 前处理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炮制通则)及药材项下的规定、《药材炮制规范》(修订本)。 5.1.4中药材前处理的方法和要求 5.1.4.1净制 按“净制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DXC/002-01”进行操作。在挑选工作台上手工净制生产,净制完毕及时填写生产记录,并检查中药材收率范围与规定的物料消耗定额核对,填写“物料周转单DXC/021-01”,产品与下一个生产工序

工艺管理制度规程(DOC 46页)

工艺管理制度 1、工艺规程是产品生产的法规,是产品生产的主要依据,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凡 生产的产品必须有工艺规程,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任何人不得违反工艺规程,如果技术资料不全,暂时不能定出工艺规程,应提出操作要点,否则不得生产。 2、工艺规程的制定、审批、管理原则 (1)工艺规程应由产品的研制者或工程师负责编写,并经质管部审核,报总经理审批。 (2)工艺规程按生产品种分别制定,一般包括:产品名称、设备特征、工艺流程、技术条件、操作要点等。 (3)经批准后的工艺规程,应作为保密技术资料归档,并严加控制,不得向任何人泄密。 3、工艺规程的贯彻执行 (1)工艺规程是技术法规,在生产中有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凡不按工艺规程操作,造成质量事故者,按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惩处。 (2)工艺规程制定后,有关操作人员必须将工艺技术条件,操作要点等熟练掌握,对工艺规程不熟悉者不得配制、操作。 4、工艺规程的修订和变更 (1)工艺规程草案或操作要点,经一定时期的生产考验后,定为正式生产操作规程。 (2)当产品配方改变、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以及生产条件改变等,可进行工艺规程的修订。 (3)工艺规程的变更,必须以书面形式报告总经理审批同意后执行。 (4)对生产工艺规程的改进而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的,根据经济效益的大小给 予适当的奖励。 工艺管理制度考核办法 1、目的 为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必循,违者必究”的原则。 2、范围 公司各阶层职员。

3、考核评估的具体要求以及实施办法 3.1 对于公司所制定之质量管理制度,工艺管理进行相关项目的考核。 a、质量管理制度考核以公司年度质量方针的目标实施报告以及每次的内审情况为依据。 b、工艺管理制度考核以员工技能的实际应用情况为依据。 3.2 人员要求 a、公司有详细的岗位职责文件和相应岗位负责人以及相关章程条款。 b、每位员工必须要经过岗前生产知识和卫生安全知识的培训,掌握并熟悉本岗位的“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 3.3 权责要求 a、员工必须服从公司的工作安排,认真按照操作要求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 b、管理人员有责任令其下属在工作中达到公司设定的目标和要求,并且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工作,做好考核记录,以作日后员工晋升的依据。 4、奖、惩准则 4.1 奖励原则 a、通过对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报告和每次的内审情况,以及员工技能的考核报告给予评定。 b、经核实对公司有特殊贡献的技术革新,或使公司信誉度在社会上有良好影响的; c、在合理的节能或工艺改革中取得较好的效益的; d、或其它事项由部门负责人提名,经公司研究一致推荐,报总经理批准的。 4.2 奖励办法 a、特等嘉奖为主(所奖的金额或物品价值按具体项目经公司研究决定),精神鼓励并行,有晋升职务提名时,应由总经理批准后方可生效,并将此事项通报全公司。 b、事件记录在个人档案。 4.3 惩罚原则 a、在质量管理制度和工艺管理的考核中出现应可避免的过失或错误事件; b、经核实不按工作指引(或工作准则)操作导致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合格的,或有意违规操作造成的过失;以及某些操守令公司信誉度在社会有上有不良影响的;

001-生产工艺规程管理规程(02版)

【目的】 通过制定生产工艺规程管理规程,规范工艺规程编制要求和使用管理要求,保证工艺规程文件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已取得生产批准文号产品的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使用管理。 【职责】 1生产部车间负责人 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培训、执行,并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2 生产部全体人员、QA及QC人员 需接受本规程的培训,严格按本规程进行管理,填写相关记录。 3 生产车间/部门负责人 负责本规程的审核。 4 质量保证部 负责本规程的审核,并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5 生产管理负责人 负责本规程的审核。 6 质量管理负责人 负责本规程的批准。 【内容】 1 定义

工艺规程:为生产特定数量的成品而制定的一个或一套文件,包括生产处方、生产操作要求和包装操作要求,规定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工艺参数和条件、加工说明(包括中间控制)、注意事项等内容。 2 工艺规程的制定和编写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3版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 《中国药典》2015版 药品注册批件 研究开发过程的技术资料 验证报告 设备标准操作规程 3 工艺规程编制分工 3.1 生产部:负责根据药品注册批准的生产工艺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并负责经批准变更后的生产工艺按程序及时进行修订,确保工艺规程作为指导生产技术法规的权威性。 3.2 质量控制部:根据药品注册批准的检定项目制定工艺规程中产品检验规程,确保产品按工艺规程检测要求进行检验,检验结果真实可信。 3.3 质量保证部:负责审核工艺规程的合法合规性、生产全过程、检验全过程监督。4工艺规程制定要求 分离工艺规程、分装工艺规程及包装工艺规程均按每种产品制定。工艺规程的内容应与注册批准的工艺一致。 5编写基本要求 5.1每种药品的每个生产批量均应当有经企业批准的生产工艺规程,不同药品规格的每种包装形式均应当有各自的分包装操作要求。 5.2产品工艺规程的制定应当以注册批准的工艺为依据。 5.3生产工艺规程中的计量单位均采用国家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 5.4成品名称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行版本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法定名称。

丸剂制造工艺

我国中草药丸剂药品生产,历史上一直采用手工或水泛丸再塑的形式,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机制丸以来,机制丸以其药丸大小均匀一致,产量大而得到迅速推广。为此,有了研究机制中药丸的工艺及工艺流程,有了研发制造机制丸的设备、装备。有了专门研究机制丸药理性能的机构等等。中药机制丸有能定量计重,与国际通行的给药方式接轨,易包装、易保存、易携带这个优势,故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制丸工艺流程 机制中药丸制作的工艺要求是:确保生产厂房、环境、生产设备、生产原料、卫生等符合良好的生产操作规范(GMP)要求。 中草药机制丸的制作的工艺路线为:药物粉碎过筛→配料搅拌→混 合→炼制→制丸→筛选。 三.制丸所需设备 为配合上述工艺流程,生产机制丸所需的设备有:洗药机、切片机、粉碎机、各类筛粉机、各类混合机、炼药机、制丸机、自动撒粉机、丸粒筛分机、药丸抛光机等。在这里,我们重点谈谈从湿粉状药物混合、炼制、制丸这几个工艺过程及所需设备。(干粉状物料的混合主要用二维混合机、三维运动混合机等,这里暂不叙述) 1、CHJ-200型槽形混合机: 该型设备可广泛用于制药、食品、化工等行业。在制丸工

中,主要是用来将粉末状药粉与各种配料,浓缩膏,炼蜜,水等 按比例在槽体内混合搅拌均匀,混合的过程不允许产生物料的熔解、 挥发或变质。 该设备的进料目前仍采用人工按比例称重后倒入的方式,出料采用 机身自动倾倒式进行。 该设备的容量有200升、400升等。以200升的最为常用。 2、GHL-30型炼药机: 该型设备可广泛用于制药、食品、化工等行业。在制丸工艺中,主要是用来将槽形混合机混合后的物料,加入该型设备中,利用压板与螺旋推进器的螺旋挤压作用,将被加工物料炼制成组织均匀、软硬相同、含水量相同的物料。这些物料出料方式可以是圆条状、板状或异 形条状。 该设备对于难以加工的药料,如高硬度的物料(浓缩膏与干粉,热混合后遇冷变硬),高粘度的物料(炼蜜与干粉),有着良好的炼制作用。 是制丸前必不可少的工序。 该设备的产量可达300~500公斤/小时。 3、YUJ-16、17、18、22型系列制丸机:

阿司匹林片(片剂)工艺规程

阿司匹林片(片剂)工艺规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阿司匹林片工艺规程 1.产品名称及剂型 1.1产品名称:阿司匹林片 1.2产品剂型:片剂 2.产品概述 2.1产品名称 阿司匹林片 汉语拼音名:Asipilin Pian 英文名: Aspirin Tablets 结构式:阿司匹林 本品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 分子式:C9H8O4 分子量: 180.16 本品含阿司匹林(C9H8O4)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2.2产品特点 2.2.1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2.2.2规格 0.5g。 2.2.3类别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聚集药。 2.2.4用法与用量口服。成人一次1片,若发热或疼痛持续不缓解,可间隔4-一6个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片。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2.5贮藏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2.2.6有效期 3年。 3.处方和依据 3.1批投料处方 阿司匹林 60kg 淀粉 5kg 1

枸橼酸 0.6kg 滑石粉 1.25kg 制成 12万片 3.2依据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3.3制法取阿司匹林、淀粉和枸橼酸置高效湿法制粒机中混合均匀,用淀粉浆制粒;干燥;压片;瓶内包装及外包装,制得。 4. 工艺流程图 物料工序检验入库中间站

注:虚线框内为十万级洁净区。 5.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5.1备料 5.1.1领料从库房领取合格原辅料,送入车间称量暂存间。 5.1.2粉碎过筛将以下物料依次粉碎过筛,过筛后再次称量,计算物料平衡,并严 5.1.3配料 5.2制粒 5.2.1配浆称取纯化水1kg置配浆锅中,加入1kg淀粉,搅拌使均匀,在搅拌下冲入10kg 纯化水加热至糊化,配成10%的淀粉浆作为粘合剂。 5.2.2制粒将60kg阿司匹林粉、4kg淀粉和0.6kg枸橼酸粉投入高速制粒机中,干混4分钟后,加入上述淀粉浆混合5分钟,开机制粒。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