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教学博苑

2011-12-10 1113

5d56b7b40102dtgk

高中语文必修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这一单元是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用浅易文言文写成的演讲稿。继初中《最后一次演讲》之后,高中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这种实用文体。通过学习,除了要求学生了解演说词的基本特点之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学习浏览、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这一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培养

学生自学能力,进一步了解演讲稿的特点,为自己撰写、参加演讲语文活动做准备。

二、关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我们的依据是单元教学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目标设定为三维目标,以便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积累。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c410258141.html,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三、关于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是文言文写成的,又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本文层次分明,重心突出。抓住了本文的重点,也就容易理解本文的结构和内容了。因此,我们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对于难点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探究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关于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理清课文的结构,二是关于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此时,可通过投影或口头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3.分析文章思路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朗读并积累词语

干禄终南捷径弭肄业鲜相勖訾詈

2.【提问】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提问】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五、关于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附课文板书

(1)开篇

(2)

(3)两个工作重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全套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 用》教案 从容说课 本节课是复习课,主要为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内容。要求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冶炼金属的方法,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观念。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了解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在书写冶炼Ag、Mg等金属的化学方程式时,要让学生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加深对冶炼实质的理解,同时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讲铝和铁的冶炼时,可让学生观看高炉炼铁和氧化铝电解槽的图片或录像,可以带领学生去工厂参观,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理解金属单质的活泼性与选择冶炼方法之间的联系。 2.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常识性介绍金属的回收和利用,了解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 3.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观念。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自主归纳冶炼金属的方法,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的有关知识。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了解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环保意识。 2.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学习,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探究与活动,通过复习,了解探究过程的意义和方法,培养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介绍金属回收的重要意义,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和环保理念。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科学、热爱社会、关注生活。通过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和自学能力。 要点提示 教学重点:归纳能力、比较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这一章主要学习了资源的开发利用,下面我们进行系统复习。 推进新课 第四章复习课,一、金属的冶炼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填空。 投影: 1.在自然界中少数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金属,其化学性质________;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金属,其化学性质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最全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整理) 目录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2)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13) 《化学键》说课稿 (18) 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21)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说课 (31)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37) 《甲烷》说课 (43)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说课稿 (57)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63) 《基本营养物质》说课稿 (75)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

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 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高中化学:1.2《元素周期律》说课(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2(必修)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本节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又有利于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将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增强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学习的探究性。本节教材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了钠、镁、铝、铁、硅、氯、硫、氮等八大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碱金属、卤素知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等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能巩固元素周期表的教学。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离子键,位于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立,教法与学法分析和具体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对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也已经知道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NaCl,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离子键的相关概念。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 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 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 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 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 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 ①离子键;

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 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 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 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

高中说课稿范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说课稿_0501

2020 高中说课稿范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说 课稿_0501

EDUCATION WORD 高中说课稿范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说课稿_0501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2专题四《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及其确定依据、教材处理、教法和学法、课堂设计、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八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众所周知,化学研究和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源基础,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一过程必须

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也是贯穿本章始终的核心观念。 以金属矿物、海水和化石燃料等为例,了解利用化学变化实现物质间的转化,以及这些过程和产物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的背景和角度,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中的作用,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培养作出明达决策的意识和能力;从学科知识的角度,右;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因此,本章作为高中必修模块的结尾,不仅对于学生总结复习很重要,而且对于学生进一步确定、学习后续的选修模块乃至选择自己未来的升学和就业方向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内容编排 本节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分为水资源的利用和化学资源的利用,体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 二、学生分析 知识方面:通过前面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学生具备了这两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因此本节课从这两方面入手比较容易; 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为本节课的实验教学提供了能力方面的保证; 情感方面:学生有资源合理开发和应用的意识,通过这一节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全套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章,第节,第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节课的学习为 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2、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难点是: 四、说教法 结合本节知识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模式,并借助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展开学习活动,结合实验、层层深入、多层次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并使知识的学习系统化。 五、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是目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学生通过“问题情景—实验探究—质疑讨论—f分析推理—整合运用”的学习方法。此外结合反馈补救法,通过学生的习题检测,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每一位学生”。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新课引入。“导入旧概念,提出新问题。” 第二环节:新课学习,全民总动员。 首先: 其次: 再次: 第三环节: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实验探究得出本节课的重要结论,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回顾,使学生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学习方向和侧重点,最后布置相应的习题,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总之,本节课我是根据高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结合本节知识的特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采用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类比法、分组讨论法以及学生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实验演示、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 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全套 目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1) 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 (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4)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 (8)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说课稿) (10)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11)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15)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说课稿 (17)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8)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21)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二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23)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25)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第一课时) (2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第二课时) (28)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 (30)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4)德育目标: A、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 B、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C、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根据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2)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所以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 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对比(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

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 全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 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 的奇妙与和谐。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因此,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综合上述原因,本节的重难点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 (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 二.说教法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全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全版)

————————————————————————————————作者:————————————————————————————————日期: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整理) 目录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4)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9) 《化学键》说课稿 (12) 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14)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说课 (19)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22) 《甲烷》说课 (26)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说课稿 (33)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37) 《基本营养物质》说课稿 (43)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 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④通过交流讨论,培 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②.设 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

《化学反应速率》说课
钟广涛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的一条基本理论,在高中化学的学习地位非常重要,不仅可以让学生 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有影响。而且也为学生学习化学平衡、工业合成氨 等知识打好基础。对比新好教材,老教材知识点的难易梯度安排较合理,新教材拓展性的内容 教多。b5E2RGbCAP 二、学生分析 1、高中学生有了反应能否发生、反应快慢等基本化学知识的储备。 2、我校是完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心理上重视不够,有惰性心理,不急不躁,心不
在焉,能力和思维能力跟不上。p1EanqFDPw
三、课时安排 根据难易程度,我认为对我校学生分三个课时来完成较好。 第一课时:初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二课时: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达式以及有关计算; 第三课时: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等概念,从本质上理解影响化学反应的外界 因素。(作为拓展内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逻辑推理和整体考虑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学习化学的 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问题启发和讨论教学 四、教学策略: 通过创设学生日常的生活和生产经验情景,引出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合理的利用学生已 掌握的化学知识来刺激他们的回忆,启迪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构建新的知识,通过一些实验来 体验和巩固新的知识,让学生在反思中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在知识点的落实过程中培养 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DXDiTa9E3d 五、过程设计 创设一个情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化学反应有快慢的之分,从而引出:化学反应 速率的概念,同时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启动他们的非认知系统;讲解狭义和广 义的速率理解, 以铁和镁与盐酸反应, 得到化学反应速率的定性概念; 自己是以炼钢厂负责人, 可以采取措施提高炼钢的反应速率来提高产率和冰箱降温保鲜食品,学生讨论得出:反应速率 是可以控制的, 同时知道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铁和镁与盐酸反应,让学生讨论得到:决定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通过带火 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引出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来体 验巩固,用石碱风化和加热失去结晶水,引出温度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通过实验不同温度 的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验证巩固, 用氯酸钾在有无催化剂下的反应引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并通过双氧水实验验证,用实验锌粒和锌片与盐酸反应来比较得出固体表面积对反应 速率的影响,讲解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的影响。教师总结:强调外界因素还有很多,实际 生产和生活对一个反应速率往往是多个因素的合成。RTCrpUDGiT 六、设计难点: 创设好的启迪问题的情景。

化学必修二乙醇人教版说课稿

化学必修二乙醇人教版 说课稿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乙醇说课稿 武威十八中王勇刚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必修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生主要学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知识。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它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了解有机物的一般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教材地位与作用 乙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一,高中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乙醇比较熟悉,且在初中已经在九年级上册《燃料及其利用》一章节中已经初步接触到乙醇。以乙醇作为学生学习烃的衍生物的第一种烃类衍生物,知识起点低,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是在学习了烃类及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乙醇,学生可以轻松的从乙醇的组成分析探究乙醇的结构,再由结构认识乙醇的性质。并且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关键,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本节是由学习烃类有机物过渡到烃的衍生物的重要阶段,将《生活中两种最常见有机物》安排在这里《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的教学不仅在整个单元的知识网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

高一化学必修二说课稿

高一化学必修二说课稿 高一化学必修二说课稿(一)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 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 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 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 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 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 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 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因此,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综合上述原因,本节的重难点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 (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最新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以下我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能与电能属于化学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本质的拓展和应用。初中化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在选修模块④将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本节课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奠定必要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三维”目标的确定和依据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原电池原理。 ②通过实验提高学生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原电池概念,理解和掌握原电池原理。 ②通过化学史实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原电池的发明、发展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态度。 ②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重点、难点的确立 重点: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构成条件。 难点:原电池的原理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二、说教法 1、实验探究法 本节在学习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时,实验探究过程可以表示为: 在分析原电池的组成时,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探究法的选择意在落实新课改“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理念。 2、指导发现式 本节课从科学史的引入到实验探究,再到归纳整理得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都是在教师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和指导之下完成的,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排除失败和无效学习。 本节课中原电池中的微观粒子(电子和离子)的运动状况作为难点,我借助两种手段来突破。一是利用灵敏电流计判断电子的运动方向,二是借助电脑动画模拟演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运动情况。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三、说学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说课稿全套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全套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最全版)

1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整理) 2 目录 3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2) 4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8) 《化学键》说课稿 (11) 5 6 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13) 7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说课 (18)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21) 8 9 《甲烷》说课 (25) 10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说课稿 (32) 11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36) 12 《基本营养物质》说课稿 (4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22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23 一说教材 24 1.教材地位和作用 25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26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27 纳元素周期律。 28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29 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 30 31 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32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 33 34 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5 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36 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37 2.教学目标 38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39 40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1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42 43 (2).过程与方法: 44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45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46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47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48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9 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 50 的奇妙与和谐。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51 3.教学重、难点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 52 53 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完整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完整)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 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 的奇妙与和谐。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因此,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综合上述原因,本节的重难点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 (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高中化学 必修2 化学键 第二课时 说课稿

《化学键》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①共价键;②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③极性键和非极性键;④化学键。 教材所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对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对今后更深层次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Cl 2、HC形成过程的分析,理解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和化学键的概念; 2、掌握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 3、能熟练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让学生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立统一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及化学反应的本质。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实验演绎;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 学法:讨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 五、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首先对上节离子键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然后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化合时形成离子键。那么,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HCl、Cl2是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答] 不能,因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均有获得电子的倾向。 从而引入本节内容—共价键的学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可共用电子对使双方最外层电子层均达到稳定结构。(如HCl的形成) (二)讲授新课 1、共价键、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及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首先让学生回忆高中化学必修1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接着设疑: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怎么样的?产物HCl是怎么形成的?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HCl的形成,并引出共价键的概念,分析其成键本质,成键微粒,相互作用,同时引出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前面讲到了不同种非金属元素以共价键化合时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接下来探讨一下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的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以氯原子为例来分析一下氯分子的形成过程。 2、以共价键形成的分子的电子式的书写 a.共价型单质分子:必须正确地表示出共用电子对数,并满足每个原子的稳定结构。例如: b. 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基本与共价型单质分子相同,一般为正价者在前。对于不同价态的元素的原子,一般将化合价绝对值大的写在中间,绝对值小的写在周边。例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