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由于施工项目成本涉及的范围很广,需要分析的内容也很多,应该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为了便于联系实际参考应用,我们按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综合成本的分析方法,成本项目的分析方法和与成本有关事项的分析方法叙述如下:

一、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1.比较法

比较法,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就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掌握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时必须注意各技术经济指标的可比性。

比较法的应用,通常有下列形式:

(1)将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以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完成计划的积极因素和影响计划完成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在进行实际与计划对比时,还应注意计划本身的质量。如果计划本身出现质量问题,则应调整计划,重新正确评价实际工作的成绩,以免挫伤人的积极性。

(2)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看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动态情况,反映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技术经济指标只能代表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侧面,只有成本指标才是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因此,成本指标的对比分析尤为重要,一定要真实可靠,而且要有深度。

(3)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反映本项目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与其他项目的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采取措施赶超先进水平。

以上三种对比,可以一张表上同时反映。

某项目本年计划节约"三材"100000元,实际节约120000元,上年节约95000元,本企业先进水平节约130000元。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分析表。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锁置换法或连环替代法。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并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

响程度。

因素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分析对象(即所分析的技术经济指标,并计算出实际与计划(预算,数的差异;

(2)确定该指标是由哪几个因素组成的,并按其相互关系进行排序;

(3)以计划预算数为基础,将各因素的计划预算数相乘,作为分析替代的基数;

(4)将各个因素的实际数按照上面的排列顺序进行替换计算,并将替换后的实际数保留下来;

(5)将每次替换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前一次的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异即为该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6)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应与分析对象的总差异相等。

因素分析法的具体应用,举例说明如下:

某工程浇捣一层结构商品混凝土,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超支19760元。用"因素分析法"(连锁替代法)分析产量、单价、损耗率等因素的变动对实际成本的影响程度。

必须说明,在应用"因素分析法"时,斧个因素的排列顺序应该固定不变。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也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3.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计划与实际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4.比率法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几种:

(1)相关比率。由于项目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又互相影响的,因而将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求出比率,并以此来考察经营成果的好坏。

例如:产值和工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关系又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都希望以最少的人工费支出完成最大的产值。因此,用产值工资率指标来考核人工费的支出水平,就很能说明司题。

(2)构成比率。又称比重分析法或结构对比分析法。通过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总量的构成情况以及各成本项目占成本总量的比重,同时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关系(即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明方向。

(3)动态比率。动态比率法,就是将同类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该项指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动态比率的计算,通常采用基期指数 (或稳定比指数)和环比指数两种方法。

二、综合成本的分析方法

所谓综合成本,是指涉及多种生产要素,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成本费用,如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月 (季,度成本、年度成本等。由于这些成本都是随着项目施工的进展而逐步形成的,与生产经营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做好上述成本的分忻工作,无疑将促进项目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1.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基础。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对象为已完分部分项工程。分析的方法是:进行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三算"对比,分别计算实际偏差和目标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寻求节约途径。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资料是:预算成本来自施工图预算,计划成本来自施工预算,实际成本来自施工任务单的实际工程量、实耗人工和限额领料单的实耗材料。

由于施工项目包括很多分部分项工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都进行成本分析。特别是一些工程量小、成本费用微不足道的零星工程。但是,对于那些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则必须进行成本分析,而且要做到从开工到竣工进行系统的成本分析。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因为通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成本的系统分析,可以基本上了解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为竣工成本分析和今后的项目成本管理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2.月(季)度成本分析

月(季)度的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定期的、经常性的中间成本分析。对于有一次性特点的施工项目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通过月(季)度成本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便按照成本目标指示的方向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月 (季)度的成本分析的依据是当月(季)的成本报表。分析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当月 (季)的成本降低水平;通过累计实

际成本与累计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累计的成本降低水平,预测实现项目成本目标的前景。

(2)通过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分析计划成本的落实情况,以及目标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采取措施,加强成本管理,保证成本计划的落实。

(3)通过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可以了解成本总量的构成比例和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例如:在成本分析中,发现人工费、机械费和间接费等项目大幅度超支,就应该对这些费用的收支配比关系认真研究,并采取对应的增收节支措施,防止今后再超支。如果是属于预算定额规定的"政策性"亏损,则应从控制支出着手,把超支额压缩到最低限度。

(4)通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实际与计划的对比,分析产量、工期、质量、"三材"节约率、机械利用率等对成本的影啊。

(5)通过对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效果的分析,寻求更加有效的节约途径。

(6)分析其他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对成本的影响。

3.年度成本分析

企业成本要求一年结算一次,不得将本年成本转入下一年度。而项目成本则以项目的寿命周期为结算期,要求从开工到竣工到保修期结束连续计算,最后结算出成本总量及其盈亏。由于项目的施工周期一般都比较长,除了要进行月(季)度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外,还要进行年度成本的核算和分析。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企业汇编年度成本报表的需要,同时也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需要。因为通过年度成本的综合分析,可以总结一年来成本管理的成绩和不足,为今后的成本管理提供经验和教训,从而可对项目成本进行更有效的管理。

年度成本分析的依据是年度成本报表。年度成本分析的内容,除了月 (季)度成本分析的六个方面以外,重点是针对下一年度的施工进展情况规划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措施,以保证施工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4.竣工成本的综合分析

凡是有几个单位工程而且是单独进行成本核算 (即成本核算对象)的施工项目,其竣工成本分析应以各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资料为基础,再加上项目经理部的经营效益 (如资金调度、对外分包等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施工项目只有一个成本核算对象 (单位工程),就以该成本核算对象的竣工成本资料作为成本分析的依据。

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竣工成本分析;

(2)主要资源节超对比分析;

(3)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单位工程的成本构成和降低成本的,对今后同类工程的成本管理很有参考价值。

三、成本项目的分析方法

1.人工费分析

在实行管理层和作业层两层分离的情况下,项目施工需要的人工和人工费,由项目经理部与施工队签订劳务承包合同,明确承包范围、承包金额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对项目经理部来说,除了按合同规定支付劳务费以外,还可能发生一些其他人工费支出,主要有,

(1)因实物工程量增减而调整的人工和人工费;

(2)定额人工以外的估点工工资 (如果已按定额人工的一定比例由施工队包于,并已列入承包合同的,不再另行支付);

(3)对在进度、质量、节约、文明施工等方面作出贡献的班组和个人进行奖励的费用。

项目经理部应根据上述人工费的增减,结合劳务合同的管理进行分析。

2.材料费分析

材料费分析包括主要材料、结构件和周转材料使用费的分析以及材料储备的分析。

(1)主要材料和结构件费用的分析。主要材料和结构件费用的高低,主要受价格的消耗数量的影响。而材料价格的变动,叉耍受采购价格、运输费用、途中损耗、来料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材料消耗数量的变动,也要受操作损耗、管理损耗和返工损失等因素的影响,可在价格变动较大和数量超用异常的时候再作深入分析。为了分析材料价格和消耗数量的变化对材料和结构件费用的影响程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因材料价格变动对材料费的影响=(预算单价一实际单价)X消耗数量

因消耗数量变动对材料费的影响=(预算用量一实际用量)X预算价格

(2)周转材料使用费分析。在实行周转材料内部租赁制的情况下,项目周转材料费的节约或超支,决定于周转材料的周转利用率和损耗率。因为周转一慢,周转材料的使用时间就长,同时也会增加租赁费支出;而超过规定的损耗,更要照原价赔偿。周转利用率和损耗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周转利用率=实际使用数X租用期内的周转次数/(进场数X租用期)X100%

损耗率=退场数/进场数X100% 举例:

某施工项目需要定型钢模,考虑周转利用率85%,租用钢模4500m月租金5元/m,;由于加快施工进度,实际周转利用率达到90%。可用"差额分析法"计算周转利用率的提高对节约周转材料使用费的影响程度。

具体计算如下:

(90%一85%)X4500X5=1125元

(3)采购保管费分析。材料采购保管费属于材料的采购成本,包括:材料采购保管人员的工资、工资附加费、劳动保护费、办公费、差旅费,以及材料采购保管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材料整理及零星运费和材料物资的盘亏及毁损等。

材料采购保管费一般应与材料采购数量同步,即材料采购多,采购保管费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应该根据每月实际采购的材料数量 (金额)和实际发生的材料采购保管费,计算 "材料采购保管费支用率",作为前后期材料采购保管费的对比分析之用。

(4)材料储备资金分析。材料的储备资金,是根据日平均用量、材料单价和储备天数(即从采购到进场所需要的时间)计算的。上述任何二个因素的变动,都会影响储备资金的占用量。材料储备资金的分析,可以应用"因素分析法"。从以上分析内容来看,储备天数的长短是影响储备资金的关键因素。因此,材料采购人员应该选择运距短的供应单位,尽可能减少材料采购的中转环节,缩短储备天数。

3.机械使用费分析

由于项目施工具有的一次项目经理部不可能拥有自己的机械设备,而是随着施工的需要,向企业动力部门或外单位租用。在机械设备的租用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按产量进行承包,并按完成产量、计算费用的,如土方工程,项目经理部只要按实际挖掘的士方工程量结算挖土费用,而不必过问挖土机械的完好程度和利用程度;另一种是按使用时间 (台班,计算机械费用的,如塔吊、搅拌机、砂浆机等,如果机械完好率差或在使用中调度不当,必然会影响机械的利用率,从而延长使用时间,增加使用费用。因此,项目经理部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

由于建筑施工的特点,在流水作业和工序搭接上往往会出现某些必然或偶然的施工间隙,影响机械的连续作业;有时,又因为加快施工进度和工种配合,需要机械日夜不停地运转。这样,难免会有一些机械利用率很高,也会有一些机械利用不足,甚至租而不用。利用不足,台班费需要照付;租而不用,则要支付停班费。总之,都将增加机械使用费支出。

因此,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必须以满足施工需要为前提,加强机械设备的平衡调度,充分发挥机械的效用;同时,还要加强平时的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提高机械的完好率,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

完好台班数,是指机械处于完好状态下的台班数,它包括修理不满一天的机械,但不包括待修、在修、送修在途的机械。在计算完好台班数时,只考虑是否完好,不考虑是否在工作。

制度台班数是指本期内全部机械台班数与制度工作天的乘积,不考虑机械的技术状态和是否工作。

从上述机械的完好和利用情况来看,砂浆机的维修保养比较差,完好率只达到80%;利用率也不高,只达到76%。塔吊因施工需要,经常加班加点,因而利用率较高。

4.其他直接费分析。

其他直接费是指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除直接费以外的其他费用,包括:

(1) 二次搬运费;

(2) 工程用水电费;

(3) 临时设施摊销费;

(4) 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

(5) 检验试验费;

(6) 工程定位复测;

(7) 工程点交;

(8) 场地清理。

其他直接费的分析,主要应通过预算与实际数的比较来进行。如果没有预算数,可以计划数代替预算数。

5.间接成本分析

间接成本是指为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生产和管理所需要的费用,主要包括现场管理人员的工资和进行现场管理所需要的费用。

间接成本的分析,也应通过预算 (或计划)数与实际数的比较来进行。

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

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 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内容(比什么)分为: (1)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 (2)比较结构百分比 (3)比较财务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

成本核算的几种主要方法

成本核算的几种主要方法 因产品生产类型的不同特点和企业不同的管理要求,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即产品的品种、批别、生产步骤。而成本对象的不同,形成了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此外,如果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为了简化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可将产品的品种规格归并分类,按类别开设成本计算单归集费用,然后再按品种规格或生产批别、生产步骤分配费用、计算成本。这种用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的方法,成为分类法。分类法不是单独应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需与某一种或某两种基本方法结合应用,以便简化基本方法的核算工作,所以属于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以下面表格简单列示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使用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及使用的类型。 成本核算方法 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 适用的类型 品种法 大量大批生产 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工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发电、采煤 分批法 小批单件生产 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成本 精密仪器、专用设备 分步法

大量大批生产 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冶金、纺织、造纸 分类法 综合性生产 分步、不分计算成本的生产 家电、服装 http: 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 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 ①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 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核对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账务处理:

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能够: ●学习产品成本分析得方法; ●了解销售费用分析得思路; ●掌握财务费用分析得技能; ●熟悉管理费用分析得内容。 成本分析得主要内容 一、产品成本分析 1、产品成本构成 企业要进行产品成本分析,首先要了解产品成本得构成。 产品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直接材料; 第二,直接人工; 第三,制造费用。 2、产品成本分析得准备工作 企业在进行产品成本分析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检查成本核算方法 核算方式不同,得到分析结果也就不同。因此,企业要结合企业与产品属性来界定成本核算得方法,并保持成本核算得方法前后一致。 确定核算方法后,企业还应做到两点:一就是有一定得标准界定,一旦界定好核算方法后,不要轻易改动;二就是核算内容前后一致,如这个月将租金算进固定性得制造费用,下个月就不可以算进变动性得制造费用,否则会乱了章法。 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企业在做成本分析核算之前,需建立一套成本核算制度,确保核算效果得质量。 规范核算方法、归属对象与报表格式 很多财务人员都有同感:企业报表格式不固定时,做分析得工作量很大,取数困难,只能把原来得报表录入进来,这就增加了分析得成本。而当表格模板固化下来时,分析工作就非常简化。标准定好了,做分析只需利用函数。 一般来说,做企业财务分析,必须掌握三个函数: 第一,if函数,即判断函数。if判断函数可以起到预警作用。在excel里用if函数设置一个预警值,当某个值大于设定值时,就会出现预警,不需要再重新计算,节省了时间而且准确、不会出现人为失误。在与销售算提成时,可以用if函数建立一个提成计算模型,每次只需更新原始数据就可直接得出计算结果。数据统计模型建好了,工作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第二,vlookup函数,即查找函数。用查找函数最大得好处就是定位。对数据命名进行标准化时,用vlookup函数进行查找与替换就可一次性完成。 第三,sumif函数,即条件汇总。 恰当应用这三个函数,能让分析过程更加简便。 3、产品成本分析五项内容 产品成本趋势分析 产品成本趋势分析就就是分析单位成本得发展趋势。

1施工成本分析基本方法

施工成本分析基本方法 1.能够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分析方法是( )。(2005年试题第23题) A.因素分析法 B.差额分析法 C.比率法 D.比较法 【答案】D 【解析】比较法,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就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参见教材P104。 2.工程项目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有( )。(2010年试题第79题) A.比较法 B.因素分析法 C.统计核算法 D.差额计算法 E.比率法 【答案】ABDE 【解析】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ABDE,不包括C。参见教材P104。 3.施工成本分析基本方法包括( )。(2006年试题第80题) A.比较法 B.比率法 C.差额计算法 D.连环置换法 E.实际费用法

【答案】ABCD 【解析】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置换法)、差额计算法、比率法等。参见教材P104~105。 4.下列施工成本分析方法中,可以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影响程度的是( )。(2012年试题第60题) A.连环置换法 B.相关比率法 C.比重分析法 D.动态比率法 【答案】A 【解析】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置换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参见教材P105。 5.某工程商品混凝土的有关产量、单价、损耗率等数据如下表所示。如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施工成本分析,产量、单价、损耗率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分别是( )。(2007年试题第24题) A.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30680元;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26000元;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3245元 B.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30680元;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28600元;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2700元 C.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28080元;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28600元;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2700元 D.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28080元;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28600元;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3245元 【答案】D 【解析】第一次替代产量因素,以550替代500,550×540×1.04=308880,500×540×1.04=280800,308880-280800=28080; 第二次替代,550×590×1.04=337480,550×540×1.04=308880,337480-308880=28600; 第三次替代,550×590×1.03=334235,334235-337480=-3245。参见教材P105~106。

成本计算方法习题.doc

分批法: 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组织属于小批生产,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1)5月份的产品批号有:9414批号:甲产品10台,本月投产,本月完工6台。9415批号:乙产品10台,本月投产,本月完工2台。 (2)5月份各批号生产费用资料见表: 生产费用分配表 9414批号甲产品完工数量较大,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在产品完工程度为50%。 9415批号乙产品完工数量较少,完工产品按计划成本结转。每台产品单位计划成本:原材料费用460元,工资及福利费用350元,制造费用24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分批法,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计算各批产品的完工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2.某工业企业生产组织属于小批生产,产品批数多,而且月末有许多批号未完工,因而采用简化的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1)9月份生产批号有: 9420号:甲产品5件,8月投产,9月20日全部完工。 9421号:乙产品10件,8月投产,9月完工6件。 9422号:丙产品5件,8月末投产,尚未完工。 9423号:丁产品6件,9月初投产,尚未完工。 (2)各批号9月末累计原材料费用(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和工时为: 9420号:原材料费用18000元,工时9020小时。 9421号:原材料费用24000元,工时21500小时。 9422号:原材料费用15800元,工时8300小时。 9423号:原材料费用11080元,工时8220元小时。

(3)9月末,该厂全部产品累计原材料费用68880元,工时47040小时,工资及福利费18816元,制造费用28224元。 (4)9月末,完工产品工时23020元,其中乙产品14000小时。 要求:1.根据上列资料,登记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和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 2.计算和登记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 3.计算各批完工产品成本。 分步法 1.有关资料如下: 产成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产品名称:甲产量: 100件单位:元 要求:(1)计算还原分配率。 (2)将还原前产成品成本中的半成品费用,按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的结构进行还原,计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 2.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分三个步骤连续加工,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各步骤发生的费用已填列在成本计算单中,三个步骤的产量记录如下: 计量单位:件

关于成本核算方法、步骤、成本分析

关于成本核算方法、步骤、成本分析(二) 题外话: 以前说管钱的人为帐房先生,如今成本会计就是企业(仓库、生产、销售)的帐房先生了,不能让其它部门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虽然成本会计不能给每个部门制订合理的流程、制度进行规范,但发现了操作中的问题一定要举一反三,建议相关部门去改善。提供基础数据的部门做好了,我们帐房先生才能一算一个准。 我们公司产品(物料)较多(不同厚度、不同规格、不同材料,达几千种),如何进行本量利分析? 答:按照产品大类来核算,一个产品大类(材质相同、工艺相近)为一个工作中心,核定一个大类中的每一个小类的工时标准或者机器工时标准(选择的标准用于分配费用),一次核定后可以比较长时间不变。核定一个大类中的每一个小类的材料标准用量,每月实际用量与标准用量的差异选择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以保证材料成本的准确。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将几千种产品分成几十个大类来核算,成本核算基本准确后就可以实现本量利分析:先可以分析大类,如果需要对某些大类的具体产品进行分析,可以再按照制订的分摊标准、材料标准用量等基础数据分析。 问:我们是玩具厂,十几年来从没有做过完整的成本计算.现在想把成本这一块做得完善点.却不知道应该怎么着手去做.请楼主帮忙. (现在的流程是原材料入库==>A车间领用原材料==>A车间做好半成品入库==>B 车间领用A车间做的半成品==>B车间做好成品入库.)

答:实际操作中,可能既用不上书上的实际成本,也用不上标准成本,这是成本会计在实务中常常遇到的,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定的核算方法。 假设只采购一种原材料,而且只生产一种产品,也要经历以上的生产流程,那业务处理是不是觉得很简单?材料成本方面:如果材料较多,且产品的种类也非常多,那么我们将主要材料划分出来管理,非主要材料及投入的辅料/消耗品可以考虑作为费用计入产品。(根据重要性原则,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简化处理,会计上的做法是在产品上看得到原材料的计入材料成本,消耗在产品上,但看不到材料原型的如焊接用的锡线则计入制造费用。在很多工厂,将包材计入费用也是出于方便核算) 人工成本方面:如果能够得到生产技术部门提供每个产品在每道工序的标准工时,我们可以根据完工的情况和当月生产工人实际投入的工时。可以分工序分别核算半成品和成本的人工成本。一般公司领导出于谨慎原则,会要求将半成品的人工由当月的完工成品承担,半成品只有材料成本。(关键在于能否得到正确的人工工时统计资料,如果生产线有工时日报则可以实现任何方式的人工分摊)制造费用:玩具厂一般可以选择按照工时进行分摊,如果工艺上差异比较大,可以选择多重标准分摊。 补充:对于将单位价值较大的材料入账管理,而其它单位价值小的计入费用的做法不可取。这样是给工作做不好留了一条退路和借口。现在回头看这些,我觉得还是应该认真规范它、做到一丝不苟。 问:咱估入账的商品销售后可以结转销售成本吗? 答:工业企业一般不会有暂估入库成品,商业企业可以先按照暂估结转成本,实际付款如果有差异再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企业核算成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企业核算成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品种法 (1)定义 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之下的成本对象变通应用为:产 品类别、产品品种、产品品种规格。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适用范围 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 2、分批法 (1)定义 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产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的定义。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成本对象:产品品种、存货核算中分批实际计价法下的“批”、生产批次、制药等企业的产品“批号”、客户订单——即按照客户订单计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业需要并自定义的“批”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批号”、“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工期”,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若生产费用在 完工产品、在产品间分配采用定额法。 (4)适用范围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因而也称“订单法” 3、分步法

(1)定义 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 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 (3)计算方法及要点 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按照生产加工阶段、步骤计 算成本所导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计算流程、方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 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 (4)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 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4、分类法 (1)定义 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类法的成本对象为产品“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定义为:产品自然类别、管理需要的产品类别。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分类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点,可概括如下:以“产品类”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产品类”的成本计算方法同于“品种”;某“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后,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体品种,以计算品种的成本;类中选定某产品为“标准产品”;定义其他产品与标准产品的换算系统;按照换算系统之比例将“类 产品”的成本分解计算到具体品种产品的成本。 (4)适用范围 分类法适合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企业。如:鞋厂、轧钢厂等。 5、ABC成本法

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成本分析概述 利用及其它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 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包括: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技术经济指针变动对成本影响的分析、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等。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也称数量分析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掌握的资料等情况确定应采用那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针与不同时期的指针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针与计划指针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针对比,本期实际指针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针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针与对比指针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内容(比什么)分为: (1)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 (2)比较结构百分比 (3)比较财务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针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针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针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针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针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材料费用指针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 (2)计算经济指针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针体系。这两个指针的差额,即实际指针减基期指针的差额,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针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3)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在确定经济指针因素的组成时,其先后顺序就是分析时的替代顺序。在确定替代顺序时,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替代的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针,后替代质量指针;先替代实物量指针,后替代货币量指针;先替代主要指针,后替代次要指针。 (4)计算替代指针。其方法是以基期数为基础,用实际指针体系中的各个因素,逐步顺序地替换。每次用实际数替换基数指针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指针。每次替换后,实际数保留下来,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就可以得出几个指针。在替换时要注意替换顺序,应采取连环的方式,不能间断,否则,计算出来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就不能与经济指针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异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5)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针的影响程度。其方法是将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结果与这 一因素替代前的结果进行比较,其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针的影响程度。 (6)将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针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应与该项经济指针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计算过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设某项经济指针 N 是由 A,B,C 三个因素组成的。在分析时,若是用实际指针与计划指针进行对比,则计划指针与实际指针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指针 N0=A0×B0×C0 实际指针 N1=A1×B1×C1 分析对象为 N1-N0 的差额。 采用因素分析法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指针 N 的影响程度时,各项计划指针,实际指

成本分析材料占比

成本分析材料占比 篇一: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学习产品成本分析的方法;●了解销售费用分析的思路;●掌握财务费用分析的技能;●熟悉管理费用分析的内容。 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产品成本分析 1.产品成本构成 企业要进行产品成本分析,首先要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产品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直接材料;第二,直接人工;第三,制造费用。 2.产品成本分析的准备工作 企业在进行产品成本分析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检查成本核算方法 核算方式不同,得到分析结果也就不同。因此,企业要结合企业和产品属性来界定成本核算的方法,并保持成本核算的方法前后一致。确定核算方法后,企业还应做到两点:一是有一定的标准界定,一旦界定好核算方法后,不要轻易改动;二是核算内容前后一致,如这个月将租金算进固定性的制造费用,下个月就不可以算进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否则会乱了章法。

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企业在做成本分析核算之前,需建立一套成本核算制度,确保核算效果的质量。 规范核算方法、归属对象和报表格式 很多财务人员都有同感:企业报表格式不固定时,做分析的工作量很大,取数困难,只能把原来的报表录入进来,这就增加了分析的成本。而当表格模板固化下来时,分析工作就非常简化。标准定好了,做分析只需利用函数。 一般来说,做企业财务分析,必须掌握三个函数: 第一,if函数,即判断函数。if判断函数可以起到预警作用。在excel 里用if函数设置一个预警值,当某个值大于设定值时,就会出现预警,不需要再重新计算,节省了时间而且准确、不会出现人为失误。在与销售算提成时,可以用if函数建立一个提成计算模型,每次只需更新原始数据就可直接得出计算结果。数据统计模型建好了,工作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第二,vlookup函数,即查找函数。用查找函数最大的好处是定位。对数据命名进行标准化时,用vlookup函数进行查找和替换就可一次性完成。 第三,sumif函数,即条件汇总。 恰当应用这三个函数,能让分析过程更加简便。3.产品成本分析五项内容 产品成本趋势分析

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学习产品成本分析的方法; ●了解销售费用分析的思路; ●掌握财务费用分析的技能; ●熟悉管理费用分析的容。 成本分析的主要容 一、产品成本分析 1.产品成本构成 企业要进行产品成本分析,首先要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 产品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直接材料; 第二,直接人工; 第三,制造费用。 2.产品成本分析的准备工作 企业在进行产品成本分析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检查成本核算方法 核算方式不同,得到分析结果也就不同。因此,企业要结合企业和产品属性来界定成本核算的方法,并保持成本核算的方法前后一致。 确定核算方法后,企业还应做到两点:一是有一定的标准界定,一旦界定好核算方法后,不要轻易改动;二是核算容前后一致,如这个月将租金算进固定性的制造费用,下个月就不可以算进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否则会乱了章法。 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企业在做成本分析核算之前,需建立一套成本核算制度,确保核算效果的质量。 规核算方法、归属对象和报表格式 很多财务人员都有同感:企业报表格式不固定时,做分析的工作量很大,取数困难,只能把原来的报表录入进来,这就增加了分析的成本。而当表格模板固化下来时,分析工作就非常简化。标准定好了,做分析只需利用函数。 一般来说,做企业财务分析,必须掌握三个函数: 第一,if函数,即判断函数。if判断函数可以起到预警作用。在excel里用if函数设置一个预警值,当某个值大于设定值时,就会出现预警,不需要再重新计算,节省了时间而且准确、不会出现人为失误。在与销售算提成时,可以用if函数建立一个提成计算模型,每次只需更新原始数据就可直接得出计算结果。数据统计模型建好了,工作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第二,vlookup函数,即查找函数。用查找函数最大的好处是定位。对数据命名进行标准化时,用vlookup函数进行查找和替换就可一次性完成。

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学习产品成本分析的方法; ●了解销售费用分析的思路; ●掌握财务费用分析的技能; ●熟悉管理费用分析的内容。 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产品成本分析 1.产品成本构成 企业要进行产品成本分析,首先要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 产品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直接材料; 第二,直接人工; 第三,制造费用。 2.产品成本分析的准备工作 企业在进行产品成本分析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检查成本核算方法 核算方式不同,得到分析结果也就不同。因此,企业要结合企业和产品属性来界定成本核算的方法,并保持成本核算的方法前后一致。 确定核算方法后,企业还应做到两点:一是有一定的标准界定,一旦界定好核算方法后,不要轻易改动;二是核算内容前后一致,如这个月将租金算进固定性的制造费用,下个月就不可以算进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否则会乱了章法。 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企业在做成本分析核算之前,需建立一套成本核算制度,确保核算效果的质量。 规范核算方法、归属对象和报表格式 很多财务人员都有同感:企业报表格式不固定时,做分析的工作量很大,取数困难,只能把原来的报表录入进来,这就增加了分析的成本。而当表格模板固化下来时,分析工作就非常简化。标准定好了,做分析只需利用函数。

一般来说,做企业财务分析,必须掌握三个函数: 第一,if函数,即判断函数。if判断函数可以起到预警作用。在excel里用if函数设置一个预警值,当某个值大于设定值时,就会出现预警,不需要再重新计算,节省了时间而且准确、不会出现人为失误。在与销售算提成时,可以用if函数建立一个提成计算模型,每次只需更新原始数据就可直接得出计算结果。数据统计模型建好了,工作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第二,vlookup函数,即查找函数。用查找函数最大的好处是定位。对数据命名进行标准化时,用vlookup函数进行查找和替换就可一次性完成。 第三,sumif函数,即条件汇总。 恰当应用这三个函数,能让分析过程更加简便。 3. 产品成本分析五项内容 产品成本趋势分析 产品成本趋势分析就是分析单位成本的发展趋势。 企业要确定各个月的产品成本是否合理,可以借助工具跟图形,画出成本线,设定差异值,用图形将整体趋势表示出来。这也是进行产品成本趋势分析最直观的方法。 成本项目构成变动分析 成本项目构成的变动分析就是分析构成成本的项目所发生的变化。 比如,当发现材料费、人工费、制造费发生变化时,首先就要思考原因,如果是材料费上升,就要分析材料项目所发生的改变,通过项目对比,找到项目的控制点跟异动点,从而明确引起材料成本变动的项目。 一般来说,只要材料清单完善,分析就不是难事。 直接材料项目分析 直接材料不论在产品成本还是企业总成本中,占的比重都相当大,因此,在企业的产品成本分析中,直接材料的分析和改善尤为重要。 分析前的准备。在对直接材料进行分析前,企业首先要检讨四个方面:第一,检讨产品材料清单中的项目和用量是否合理,如果材料清单不准确,接下来的材料分析就缺乏依据;第二,检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损耗率是否合理;第三,检讨标准单位成本是否合理;第四,界定材料的单位价格。 计算材料的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做好分析前的四点准备后,就要计算材料的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的计算公式如图1所示。

成本分析的方法

第一节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也称数量分析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掌握的资料等情况确定应采用那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例1〗北乐公司1999年末进行成本分析时,编制的对比成本分析表如下:成本对比分析表 品成本降低幅度较大。对于A产品应找出成本超支的原因,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2)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标体系。这两个指标的差额,即实际指标减基期指标的差额,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3)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在确定经济指标因素的组成时,其先后顺序就是 分析时的替代顺序。在确定替代顺序时,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替代的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量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

沈阳工学院经管管理会计题库第六章

第六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产品功能成本决策 5.评分法 2.成本系数 6.强制确定法 3.价值系数 7.品种决策 4.功能评价系数 8.剩余贡献毛益 9.增量成本 26. 奖励合同 10.成本分界点 27. 特别订货 11.联产品 28. 弹性定价法 12.可分成本 29. 反向定价法 13.产品组合优化决策 30. 撇脂价格策略 14.逐次测算法 31. 渗透价格策略 L5.最优生产批量 32. 目标价格策略 16.生产准备成本 33. 竞争价格策略 17.共同最优生产批次 34. 变动成本价格策略 18.储存成本 35. 尾数定价 19.调整成本 36. 心理价格折扣定价 20.相对成本 37. 声望定价 21.成本计划评审法 38. 习惯性定价 22.赶工成本 39. 数量折扣 23.成本加成定价法 40. 现金折扣 24.损益平衡法 41. 交易折扣 25.边际成本定价法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对于亏损产品来说,不存在是否应当增产的问题。 ( ) 2.利用成本无差别点作生产经营决策时,如果业务量大于成本无差别点X 时,则应选择固定成本较高的方案。 ( ) 3.在“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中,如果追加订货量大于剩余生产能力,必然会出现与冲击正常生产任务相联系的机会成本。 ( ) 4.进行功能成本分析时应选择价值系数高、降低成本潜力大的作为重点分析对象。 ( ) 5.凡是亏损产品都应该停产。 ( ) 6.只要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贡献毛益额,就一定要继续生产;凡不能提供贡献毛益额的亏损产品,都应予以停产。 ( ) 7.由于外购零件而使得剩余生产能力出租获取的租金收入,应作为自制方案的机会成本考虑。() 8.产品组合优化决策就是确定各种产品生产多少的决策。 ( ) 9.年准备成本与生产批数成反比,与生产批量成正比;储存成本与生产批数成正比,与生产批量成反比。 ( ) 10.年成本曲线是凹形曲线,在年成本最低点处,年准备成本与储存成本相

战略成本管理及其主要分析方法

战略成本管理及其主要分析方法(1)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简称SCM)指会计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使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亦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整个循环过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为使企业取得长期竞争优势,我们归纳了以下三种SCM的分析方法。 一、价值链分析法每一种最终产品从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到达最终的消费者手中,都要经过无数个相互联系的作业环节,这就是作业链。价值链分析法由波特首先提出,它将基本的原材料到最终用户之间的价值链分解成与战略相关的活动,以便理解成本的性质和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确定竞争对手成本的工具,也是SCM制定本公司竞争策略的基矗我们可以从内部、纵向和横向三个角度展开分析。 1.内部价值链分析

这是企业进行价值链分析的起点。企业内部可分解为许多单元价值链,商品在企业内部价值链上的转移完成了价值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每个单元链上都要消耗成本并产生价值,而且它们有着广泛的联系,如生产作业和内部后勤的联系、质量控制与售后服务的联系、基本生产与维修活动的联系等。深入分析这些联系可减少那些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并通过协调和最优化两种策略的融洽配合,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为纵向和横向价值链分析奠定基矗 2.纵向价值链分析它反映了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为企业增强其竞争优势提供了机会。企业通过分析上游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特点及其与本企业价值链的其他连接点,往往可以十分显著地影响自身成本,甚至使企业与其上下游共同降低成本,提高这些相关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例如,施乐公司通过向供应商提供其生产进度表,使供应商能将生产所需的元器件及时运过来,同时降低了双方的库存成本。在对各类联系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可求出各作业活动的成本、收入及资产报酬率等,从而看出哪一活动较具竞争力、哪一活动价值较低,由此再决定往其上游或下游并购的策略或将自身价值链中一些价值较低的作业活动出售或实行外包,逐步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其范围,从而实现价值链的重构,从根本上改变成本地位,提高企业竞争力。四川峨铁的重组便是个典型的例子。川投集团整体兼并峨铁厂、嘉阳电厂和嘉阳煤矿,重组后占峨铁生产成本60%的电价将大幅降低,每年可节

成本计算基本方法习题答案

成本计算基本方法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 A )。 A.各种产品品种 B.产品的批别或订单 C.各种产品的材料费用 D.每个加工阶段的半成品及最后加工阶段的产成品 2.简化分批法与分批法的主要区别是( B )。 A.不分批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B.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 C.分批核算原材料费用 D.不分配核算在产品成本 3.平行结转分步法在产品的含义是指( D )。 A.本步骤在产品 B.最终产成品 C.最后步骤在产品 D.本步骤在产品和以后步骤在产品及入半成品库尚未最后完工的半成品 4.在采用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下,下步骤耗用的上步骤半成品成本应转入下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 D )成本项目。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直接材料或自制半成品 5.采用分步法,为反映原始成本项目,必须进行成本还原的是( A )。 A.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 B.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 C.逐步结转 D.平行结转 6.采用简化分批法下,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 C )。 A.只是在各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费用的依据 B.只是在各批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费用的依据 C.既是各批产品之间,也是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费用依据 D.只是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费用的依据 7.采用简化分批法,在产品完工之前,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登记的内容是( B )。 A.不登记任何费用 B.只登记直接费用和生产工时 C.只登记原材料费用 D.登记间接费用不登记原始费用 8.分批法适用于( A )。 A.小批生产 B.大批生产 C.大量生产 D.多步骤生产 9.成本还原是将( D )耗用各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始成本项目的成本。 A.广义在产品 B.自制半成品 C.狭义在产品 D.产成品 10.分步法中,半成品已经转移,但成本不结转的成本结转方式是( B )。 A.逐步结转分步法 B.平行结转分步法 C.综合结转分步法 D.分项结转分步法 11.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是( C )。 A.分车间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B.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步骤产品成本的方法 C.按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D.计算产品成本中各步骤份额的方法 12.逐步结转分步法中在产品含义是指( B )。 A.自制半成品 B.狭义在产品 C.广义在产品 D.半成品和产成品 13.分步法适用于( D )。 A.单件生产 B.大量生产 C.大量大批生产 D.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14.将上一步骤转入的半成品成本全部记入下一步骤成本计算单的“自制半成品”或“直接材料”成本项目,这种成本结转方式称为( D )。 A.成本还原 B.平行结转 C.分项结转 D.综合结转 15.成本还原是从( B )生产步骤开始,将其耗用的前一步骤的自制半成品综合成本,按照上一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构成,还原为原始成本项目的构成。 A.最前 B.最后 C.中间 D.任意 二、多选题

成本分析的流程与方法

成本分析的流程与方法 一、成本分析的意义 成本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成本分析是增加企业利润的根本途径 通过成本控制,企业不仅能增加利润,而且能使销售利润率得到显著改善。 2.成本分析有利于培育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 21世纪,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3.成本分析为有效的策略调整提供保障 企业做任何策略调整都要基于成本之上。比如调整价格,只有在成本调整的基础上进行价格调整才是正确的。 4.成本分析为日常工作的改善提供信息支撑 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价值都可以从成本控制着手。分析成本的控制点,可以明确工作的核心重点。 二、成本分析的流程 1.明确目的 要进行成本分析,首先要明确分析目的。 概括来说,成本分析的目的有三个: 第一,降低成本,找到成本降低点。 第二,为业绩评价提供依据。企业的成本实施预算、销售费用预算达成率等都属于业绩评价。 第三,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其包括为公司产品的定价和选择提供分析信息等。 2.确定对象 确定对象指对对象为材料成本、员工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还是财务费用等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分析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全面分析,二是重点分析,也即专项分析。通常在实务过程中,建议做重点分析,如要控制差旅费就做差旅费的专项分析。 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分析过程中,最忌讳出现什么都想分析但都分析不到位的情况。因此,一个阶段的重点分析对象不可太多,时间精力有限,要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3.数据的收集与汇总 分析对象确定后,企业就要围绕对象收集数据,如果数据不全就会导致分析结果失去价值,因此数据的收集和汇总非常关键。 收集与汇总数据的标准 收集与汇总数据的标准主要有三个: 第一,及时。数据不及时会误导决策。比如,生产部领用1000斤原材料,原材料已经到了生产现场,但是信息化经销圈系统没有开单或审核,系统没有扣账,账面上有2000公

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品种法 (1)定义 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之下的成本对象变通应用为:产品类别、产品品种、产品品种规格。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适用范围 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 2、分批法

(1)定义 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产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的定义。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成本对象:产品品种、存货核算中分批实际计价法下的“批”、生产批次、制药等企业的产品“批号”、客户订单——即按照客户订单计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业需要并自定义的“批”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批号”、“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自,工期”,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若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间分配采用定额法。 (4)适用范围 ?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因而也称“订单法”

3、分步法 (1)定义 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 (3)计算方法及要点 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按照生产加工阶段、步骤计算成本所导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计算流程、方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