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期末复习大纲

新《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期末复习大纲
新《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期末复习大纲

第一章

1、掌握信息检索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P1

信息检索:广义上说,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查找出相关信息的过程。信息查找是指通过查询机制从各种检索系统中查找出用户所需要的特定信息的过程。

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将用户的检索提问标识与存储在信息检索系统中的信息特征标识进行比较、匹配,两者一致或者信息特征标识包含了检索提问标识,则具有该标识的信息就从检索系统中输出,输出的信息就是检索命中的信息。

2、族性检索与特性检索的区别 P3 P4

特性检索:也称为强相关检索,强调向用户提供高度对口的信息。这种检索强调检索的准确性,只要检索得到的文献信息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即可,通常对于检索结果的数量不做要求。

族性检索:也称为弱相关检索,强调向用户提供系统完整的信息。这种检索注重检索的全面性,要求检索出一段时间期限内有关特定主题的所有信息。为了尽可能避免漏检相关信息,对于检索的准确性要求相对较低。

3、文献检索工具的类型 P5

文献检索是以获取与检索课题相关的特定文献为目标的检索活动。文献检索工具可以细分为:目录、题录、文摘和索引。

①目录。也称书目,多是以一个完整的出版单位或收藏单位作为著录的基本单位。一般只记录外部特征,主要用于检索出版物的名称、著者及其出版、收藏单位。常用的目录有国家书目、馆藏目录、联合目录、出版目录。

②题录。题录通常以一个内容上独立的文献单位(篇目)为著录单位,揭示期刊、报纸、会议记录中包含的论文的篇名、作者、来源出处及文种等。

③文摘。文摘是以简练的文字将文献的主要内容准确、扼要地摘录下来,按一定的著录规则与排列方式系统地编排起来的检索工具。按照文摘信息含量的多少,主要分为:指示性文摘、报道性文摘和评论性文摘。

④索引。索引也称辅助索引,是将某一信息集合中的相关信息按照某种可查顺序排列并系统地指引给读者的一种检索工具。索引不同于目录,它是对出版物(书、报、刊等)内的文献单元、知识单元、内容事项等的揭示,并注明出处,方便进行细致深入的检索。

4、事实与数据检索工具的类型与特点 P7

事实与数据检索工具主要依靠各类参考性工具书完成各种事实或数据的查询,其检索目标和对象是获得特定的科学数据与事实说明,如查找某一词语的解释,某人、时间、地点等。所要查询的内容都具有相对的成熟性和稳定性,查询结果可以直接用于解答检索者的问题或提供直接的数据、资料,检索者无须再查找其他信息源。

常见的事实与数据检索工具书包括百科全书、年鉴、传记资料、手册、地理资料、机构指南、统计资料、字词典等多种类型。

5、叙词语言及其作用 P13

叙词是指从文献内容中抽取出来,能概况表达文献内容基本概念,经过规范化且具有组配功能,并可以显示词间关系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叙词语言是以叙词作为信息标引和信息获取依据,对文献内容主题进行描述的规范化主题语言。(具体查看课本P13)

6、字段限制检索有哪些基本字段和辅助字段 P18

基本字段表示文献的内容,包括题名(TI)、文摘(AB)、叙词(DE)等字段;辅助字段表示文献的外部特征,包括作者(AU)、刊名(JN)、语种(LA)、专利号(PN)、年代(PY)等字段。在检索提问式中可以用后缀符“/”对基本字段进行限制,用前缀符“=”对辅助字段加以限制。

7、顺查法 P21

顺查法是一种依照时间顺序,按照检索课题涉及的起始年代,由远及近地查找信息的方法。顺

查法适合于检索理论性或学术性的课题。

8、回溯法 P22

回溯法又称引文法,是指在已获得所需文献的基础上,再利用文献末尾所附的参考文献、相关书目、推荐文章和引文注释作为检索入口,依据文献之间的引证和被引证关系揭示文献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进而查找到更多的相关文献的方法。

回溯法是一种扩大信息线索的辅助方法,在检索工具不全或检索系统收录内容不完整的情况下,借助此种方法非常有效。但是,这种方法有明显的缺陷:一是费时、盲目性大;二是信息查全效果差,因为原文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数量是有限的。

9、计算机信息检索策略的制定与实施(结合实例) P24

①分析检索课题;②选择检索系统和数据库;③确定检索词;④构造检索提问表达式;⑤试验性检索和修改检索策略;⑥实施检索。

10、信息检索结果的评价指标(包括计算方法)(整理概括)P26 P30练习题

克兰弗登(Cranfield)在分析用户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6项检索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它们是收录范围、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用户负担和输出形式。

(1)检索效果的评价指标

①查全率:是指检出的相关文献量与检索系统中相关文献总量的百分比,是衡量信息检索系统检出相关文献能力的尺度,可用下式表示:

查全率R =检出的相关文献总量/系统中的相关文献总量× 100%

②查准率:是指检出的相关文献量与检出文献总量的百分比,是衡量信息检索系统精确度的尺度,可用下式表示:

查准率P =检出的相关文献总量/检出文献总量× 100%

11、提高检索效果的措施和主要方法(整理概括) P27

(1)提高检索系统的质量。包括数据库收录文献内容的范围不但要广泛,而且要切合课题检索的要求;著录的内容详细、准确,辅助索引完备;具有良好的索引语言的专指性与网罗性及其标引质量等。

(2)提高用户利用检索系统的能力。使之具备一定的检索语言知识,能选取正确的检索词,并能合理使用逻辑组配符号完整地表达文献需求的主题,制定优化检索策略;能灵活运用各种检索方法和检索途径等,使检索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准确比如,全面准确地表达检索要求,合理使用文献检索点。根据不同检索课题的需要,适当调整对查全率和查淮率的要求。

(概括就是:①提高用户信息素质;②选择好的检索工具和系统;③优选检索词;④合理调整查全率和查准率;)

●提高查全率

提高查全率时,调整检索式的主要方法有:

①降低检索词的专指度,从词表或检出文献中选一些上位词或相关词。②减少AND组配,如删除某个不甚重要的概念组面(检索词)。③多用OR组配,如选同义词、近义词等并以“OR”方式加入到检索式中。④族性检索,如采用分类号检索。⑤截词检索。⑥放宽限制运算,如取消字段限制符,调松位置算符等。

●提高查准率

提高查准率时,调整检索式的主要方法有:

①提高检索词的专指度,增加或采用下位词和专指性较强的检索词。②增加AND组配,用AND连接一些进—步限定主题概念的相关检索项。③减少OR组配。④用逻辑非NOT来排除一些无关的检索项。⑤加权检索。⑥利用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限制,如限制文献类型、出版年代、语种、作者等。⑦限制检索词出现的可检字段,如限定在篇名字段和叙词字段中进行检索。⑧使用位置算符进行限制。

第三章

1、简介CNKI、维普、万方、人大复印资料这四大中文期刊数据库及其检索功能。P80 (如创立时间、收录学科范围、时间起止、更新情况、服务方式、、检索功能及特点等,简单评价)

比较项

数据库名称CNKI中国期刊全

文数据库

维普中文科技期

刊数据库

万方知识服务平台

学术期刊数据库

人大复印资料

全文数据库

基本状况收录年限1994年至今1989年至今1998年至今1995年至今期刊种类8200余种9000余种6000余种3000余种

学科范围理工A、理工B、理工

C、农业、医药卫生、

文史哲、政治军事与

法律、经济管理与法

律、教育与社会科学

综合、电子技术与信

息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

学、工程技术、农业

科学、医药卫生、经

济管理、教育科学

和图书情报

收录内容涉及科技、人

文和社会科学,范围包

括基础科学、医药卫

生、农业科学、工业技

术、人文科学等大类

政治学与社会学

类、法律类、哲学

类文学与艺术类教

育类、经济学与经

济管理类、历史类、

文化信息传播类

更新频率每日更新半月更新每周更新两次每季度更新

检索功能检索方式初级检索、高级检索、

专业检索、二次检索快速检索、高级检

索、传统检索、二次

检索、分类检索、期

刊检索

简单检索、高级检索、

经典检索和专业检索

简单查询、高级查

询和二次查询

检索途径主题、篇名、关键词、

摘要、作者、第一作

者、作者单位、刊名、

参考文献、全文、年、

期、基金、中图分类

号、ISSN和统一刊号题名或关键词、题

名、关键词、作者、

机构、文献、刊名、

分类号、任意字段、

基金资助和参考文

论文标题、作者、作者

单位、关键字、发表日

期、刊名、期、分类号、

DOI和摘要

任意词、关键词、

标题、副标题、作

者、作者简介、正

文、分类号、摘要、

参考文献和原文出

处等

检索限制出版日期、期刊范围、

数据更新时间、专辑

限制、指定词频出版日期、学科专

业、数据更新时间、

期刊范围

文献类型、被引用次

数、有无全文、排序、

每页显示数量等

学科范围、时间范

检索模式精确匹配、模糊匹配精确匹配、模糊匹配精确匹配、模糊匹配精确匹配、模糊检

检索技术与、或、非、同句、

同段、全文、词频、

词距、词序、O、*、?

与、或、非与、或、非、O、*、$、?与、或、非、O、?、!检索结果显示方式题录、文摘、全纪录题录、文摘、全纪录题录、文摘、全纪录题录和全文

排序方式时间(默认)、无、相

关度只能按时间顺序排

序(默认)

相关度(默认)、经典

论文、最新论文

文献加载时间(默

认)、指定字段

输出方式下载全文,打印题录下载全文和下载、打

印、E-mail发送题

录信息

下载全文、打印题录全文下载和打印全文格式CAJ和PDF格式PDF PDF HTML格式

其他具有知识分类导航功

能和引文检索及链接

功能具有相关文献的聚

类功能和知识分类

导航功能

具有知识分类导航功

具有知识分类导航

功能,并提供用户

定制和辅助功能

2、简介CALIS系统和OPAC系统的主要作用。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系统)作用(P69):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把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

联机图书馆公共检索目录(OPAC)P84。

3、简介四至五种电子图书的获取渠道及推荐理由

数据库

比较项目

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

收录年限1998——至今1999——至今1992——至今

学科范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

个门类的中文图书160余

万种,并且拥有新书精品

库、独家专业图书资源等收录的包容涉及社会科学、人

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

等,主要以收录图书为主,现

有30多万种电子图书全文,

并以每年6~7万种的速度递

收录了全国400多家出版社最新出

版的高质量的中文图书,已拥有社

会科学、文学艺术、语言、历史、

法律的多个类别的2万余种电子图

书全文,并与纸质图书同步出版,

平均每月增加3000本左右

图书类型以旧书回溯为主以新书为主以新书为主

访问权限IP控制、读书卡会员限制IP控制IP控制和用户账号密码控制同时

并存

检索方式分类检索、快速查询检

索、高级检索分类检索、单项检索、组合检

索、全文检索、二次检索

分类导航、快速检索、高级检索

检索字段书名、作者、索书号、出

版日期等图书名称、出版机构、作者、

丛书名称、ISBN、主题和提要

书名、责任者、主题词/关键词、

摘要、出版社、年份、全文等

输出方式在线阅读全文、下载全

文、打印下在线浏览、下载、复制、打

下载全文、收藏

全文格式PDG图像格式SEP格式CEB、PDF、HTML、XEB

阅读器比较

超星阅读器书生阅读器Apabi Reader阅读器

共同点提供页面的放大缩小功能,书内全文查询功能、书签功能、图书打印和文本复制

阅读方式在线浏览在线浏览下载后离线阅读

文字识别文字复制前要进行

OCR识别

文字复制前要进行

OCR识别

直接复制

自动滚屏

功能

有有无

图像拷贝

功能

有有无

开放性只支持PDG格式只支持SEP格式支持CEB、PDF、HTML、XEB等多

种文件格式及声音和视频等媒

体信息

标注功能有,但不能保存无有,所作的标注在阅读期内会一

直保存

第六章

1、搜索引擎概念及类型(举例)。 P193

搜索引擎的概念:泛指网络上以一定的策略搜集信息,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并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工具和系统,是网络资源检索工具的总称。

(1)搜索引擎的类型。(整理概括)P194

①目录型搜索引擎:也称为分类索引或网络资源指南,是一种网站级的浏览式搜索引擎。分类目录是通过人工的方式收集整理网站资料形成数据库的,比如Yahoo!分类目录以及国内的搜狐、新浪、Galaxy、网易分类目录(更多见P201)。

②索引型搜索引擎:基于关键词检索。索引型(全文)搜索引擎的数据库是依靠一个叫“网络机器人”或叫“网络蜘蛛”的软件,通过网络上的各种链接自动获取大量网页信息内容,并按以定的规则分析整理形成的。Google、百度、Hotbot(更多见P213)都是比较典型的索引型搜索引擎系统。

③元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一般都没有自己网络机器人及数据库,它们的搜索结果是通过调用、控制和优化其它多个独立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并以统一的格式在同一界面集中显示。如:Ixquick、Dogpile、Vivisimo、WebCrawler和万纬搜索等。

2、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高度整理概括) P196

搜索引擎的原理,可以看做四步:①从互联网上抓取网页(手机网络资源)→②建立索引数据库→③在索引数据库中搜索排序→④由页面生成系统将搜索结果的链接地址和页面内容摘要等内容组织起来返回给用户。

3、搜索引擎的检索方法和技巧(结合实例) P198 百度、谷歌搜索技巧详见P213-218 用“site: ”表示搜索结果局限于某个具体网站;

用“link: ”表示搜索在某一特定网址的网页中进行;

用“filetype: ”表示搜索的关键字包含在某一类文件中;

用“inurl: ”表示搜索的关键字包含在指定的URL链接中;

用“intitle: ”表示搜索的关键字包含在特定的网页标题中。

例如:要查找斯坦福(Standford University)网站上的入学(Admission)信息,只要在检索框中输入“admission site:https://www.360docs.net/doc/c412213887.html,”就可以了。

第七章

1、特种文献及其类型 P251

特种文献是一种介于图书与期刊之间的文献类型,通常在出版发行或获取途径方面比较特殊,因此也被称为灰色文献。特种文献主要包括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产品样本和产品目录以及档案8种类型的文献。

2、针对每一种特种文献类型,分别介绍国内外各两种的获取渠道。说出渠道选择的理由。

(1)学位论文 P259

学位论文:是伴随着学位制度的实施而产生的,是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毕业生为获取学位资格而撰写的学术性研究论文。

国外学位检索系统国内学位检索系统

● PQDT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

PQDF收录了自1861 年以来欧美1000 余所大●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始建于1985年,收录了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的160多万篇学位论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和最广泛使用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数据库收录了论文的文摘信息以及与每篇论文相关的引文信息,1997 年以来的部分论文还可以看到前24 页的论文原文。数据周更新。学各领域的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生论文的文摘信息,内容包括:论文题名、作者、专业、授予学位、导师姓名、授予学位单位、馆藏号、分类号、论文页数、出版时间、主题词、文摘等字段信息。展示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庞大阵容以及中国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 NDLTD学位论文库

NDLTD是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一个网上学位论文共建共享项目,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学位论文文摘,还有部分可获取的免费学位论文全文。目前全球有170多家图书馆、7个图书馆联盟、20多个专业研究所。但由于文摘和可获取全文都比较少,适合作为国外学位论文的补充资源利用。● CNKI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1999年至今的博硕学位论文,其内容分为十大专辑、168个专题和近3600个子栏目,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之一。数据日更新。

●更多国外检索系统见课本P262 ●更多国内检索系统见课本P263

第八章

1、参考工具书及其特点 P310

参考工具书(定义):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方式和检索方法汇编某学科或特定范围的知识和资料,其目的是为人们解决疑难和提供数据或事实信息,是作为工具使用的专供查考的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参考工具书(特征):①信息内容的专供查考性;②条目的简明概述性;③编排的特殊易检性;

④内容的权威可靠性。

2、各类型参考工具书的作用。 P311 作用P313

参考工具书一般包括字典、词(辞)典、百科全书、年鉴、传记资料、手册、名录、指南、表谱、图录、资料汇编等。

(1)字词(辞)典。是汇集语言和事物名词等词语,按一定的次序编排,以供查找字词的读音、拼写、语法、词义、用法等的工具。

(2)百科全书。是指收录个各个知识门类的只是,或者系统而完备地概述了某一知识门类知识的大型参考性工具。百科全书系统、扼要地阐释各学科基本知识和重要研究成果,对某一学科提供定义、原理、方法、历史、现状、统计数字和参考资料等多方面资料,能为人们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信息,且内容广博、资料精确、释义严谨、文字简明、体例严密,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严密性。

(3)年鉴。是一种按年度出版,概述或反映上一年度内有关领域的重大事件、重大进展和重要成果,汇集重要文献、详尽数据和统计资料的连续出版物。年鉴通常以固定的专栏的编排形式,准确、精炼地提供最新事实和和统计数据,反映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动向。年鉴主要依据政府公报、文件、国家重要报刊和各类统计报告编辑而成,是查找最新资料和数据的重要参考工具。

(4)手册。是汇集某一范围内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资料,以便于人们在生产、科研、教学等具体工作过程中可以经常查证的实用便览型参考工具。手册的内容侧重于准确的数据、表格、图形及公示等,并配有简要文字叙述,具有类目分明、篇幅短小、实用性强等特点。

(5)名录。名录包括名录、地名录、机构名录等,是一种专门对人物、地名、组织机构等的名称及其相关信息进行汇集并予以简要揭示、介绍,用于查找的参考工具。

(6)表谱。是一种以表格或者其他较为整齐简洁的格式,辅以简略的文字来记录史实、时间、

地理沿革等资料的参考工具。

(7)图录。是一种以图像、文字和符号形象、直观、简明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的参考工具,包括地图、人物图录、文物图录、各种自然科学的学科图谱、技术科学的设计图集等。

3、数据与事实型数据库的类型(具体内容查看课本P313)

按照功能和用途,数据与事实型数据库可以分为字词(辞)典数据库、百科全书数据库、年鉴数据库、名录数据库、表谱数据库、图录数据库等多种类型。

补充:

课本P16 截词检索

课本P17 位置检索

其它:各章节后面的上机练习题。课后思考题。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1.文学理论的含义: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3.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倾向性: (一)含义: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二)怎么表现: 1)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2)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倾向性更符合艺术表现规律,做着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三)为什么表现:通过形象来反应生活这是文艺的特征。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典型化去概括和反应生活塑造感性形象。典型化意境揭示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这是文艺创作最基本的规律。文艺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作家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必须寓于形象体系之中。 4.席勒式的含义:席勒创作中部分存在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即创作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从主观观念出发,以主观的热情代替对客观,现实的清醒观察,以抽象的观念演绎代替对现实关系的真实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把作品中的人物变成某种精神的传声筒。 5.什么是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的剧作不是席勒式的某种主观精神的传声筒,用抽象理想代替生活真实的唯心主义创作倾向,而是从生活出发的,反应现实本质的作品,作者的倾向和理想,不是生硬的表达出来,而是依于“福斯泰夫式的背景”,惊人的独特的实践性中,通过生动丰富的剧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的科学组织是他们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的形象化表述。它凝结了马恩长期反对唯心主义创作思想和创作原则的积极成果。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6.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7、情感性 (一)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二)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1)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 2)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 3)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 由审美价值评价的上述特征可以看出,情感构成了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文学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情感,以情动人,情感因素在文学中具有主导形式,因此,情感性成为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重要特征。 文学的情感性的形式尽管有不同,但都是要发乎真情实感,不能无病呻吟。 (三)情景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1)审美艺术是人类在一定思想观念指导下的创造活动,其中既表现了创造者的感性直观,也融合了创造者的理性观念,也融合了创造者的理性观念,因此是直观与认识,情感与理性的相互统一。

《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电子商务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学分数3 学时数48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统计学基础是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财会工作和管理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 该课程的开出一般在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之后。

二、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2.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习题与实训》,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3.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4.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标准化题型习题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5. 马庆国.《管理统计》,科学出版社,2 002年8月。 6. 贾俊平.《统计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7. Douglas A. Lind, William G. Marchal, Robert D. Ma son.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th Business and Economics(11 ed.).中信出版社,2002年。 8. Ron Larson, Betsy Farber. Elementary Statistic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三、大纲执行说明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

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及习题.doc

等级考试 基本要求 1、具有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 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 功能。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 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Word的基 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 输入方法。 5、了解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掌握Excel的基 本操作和应用。 6、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识,掌握PowerPoint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 (In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因特网 (Internet)的简单应用。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 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 2、数制的概念,二进制整数与十进制整数之间 的转换。 3、计算机的数据与编码。数据的存储单位 (位、字节、字);西文字符与ASCII码; 汉字及其编码(国标码)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的安全操作利病毒的防治。 储器(ROM. RAM)以及常用的输入输出 设备的功能。 2、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系统软件和 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 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 3、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初步知识。 三、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和分类 (DOS、Windows、Unix、Linux)。2、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文件、文件名、目录(文件夹)、H 录树和 路径等。 3、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1)Windows概述、特点和功能、配置和运行环境。 (2)Windows “开始”按钮、“任务栏”、“菜单.”、“图标"等的使用。 (3)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 (4)掌握资源管理系统“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文件和文件央的 创建、移动、复制、删除、更名、查找、打 印和属性的设置。 (5)软盘的格式化和整盘复制,磁盘属性的查看等操作。 (6)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 (7)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中文DOS方式。 (8)快捷方式的设置和使用。 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CPU、存 四、字表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字表处理软件的基本概念,中文Word的—级考试大纲

组织理论期末复习大纲

《组织理论》课程期末复习大纲 1、什么是“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是指为谋求实现公众的社会价值观而对社会变革进程的管理。 2、什么是“行政人” 行政人是指依法代表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的具体个人。在我国主要是公务员和一些受到行政机关委托的个人。 3、什么是泰勒的“最好的方法” 泰勒基于工人都是一群懒惰的恶棍的假设下,分解工人的工作要素并对此进行计时,由此制定出各项工作的规范操作,并因此而得到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利润。西方学者将泰勒称为管理学之父。“最好的管理是一种真正的科学,它建立在明确的法则、规章和原理纸上。” 4、什么是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法”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法”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建立的,它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方式进行修改,通过一连串连续的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5、什么是雷德福特的“民主道德” 雷德福特认为“民主道德”取决于三个问题:1、民主道德假设人(个人)是任性价值的基本测量标准; 2、它承认所有的人都有权得到社会体系的关注; 3、它假设个人的要求可以通过参与决策过程得到表达,参与不仅具有工具性价值,对我们目标的实现有帮助,并且对公民民主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6、什么是“代表性官僚”,什么是“治理” “代表性官僚”是唐纳德.金斯雷明确提出的,他认为官僚机构作出的决定可以更接近公众的意愿,如果这些机构的职员能反映一般人的人口统计特性。他希望,一个官僚组织的构建能够充分考虑种族、性别和民族背景等差异。 7、简述韦伯对理想型官僚制的分析 韦伯认为虽然科学能告诉我们“是什么”,但不能告诉我们“应该是什么”,这些问题必须必须通过不同的讨论加以澄清。同时他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行为进行阐释性理解并进行因果解释的科学”,这样社会学家关注的是互动的行为主体如何建构一种意义结构体系,并以此知道他们的行动。韦伯的理想型官僚组织是指每一个权威体系都必须建立并取得一种对其合法性的信任,这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在声称的合法性类型、谋求服从的行使、行政人员支持权威的方式以及权威的执行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表现行使。具体的合法性权威有三种:法理型权威、传统型权威、超凡魅力型权威。 8、简述弗洛伊德对群体心理行为的分析 弗洛伊德后期更深入地研究了精神分析对于理解社会团体乃至整个文化系统的意义。“群体的潜意识活动”即隐蔽在群体表面之下,以一种直接和通常无法说明的方式影响群体活动和工作的形式或关系。群体行为时常与人们设想的理性成年人的行为不同,既荒诞又鲁莽,既紊乱又糊涂。群体成员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人帮助他们,以成功地实现他们的欲望,领导者都被看作是能够使群体的“妄想”变为现实的人。但是由于领导者和群体都在不可控制的环境中活动,领导者往往无法满足群体期望,或者领导的想法和群体愿望无法一致。群体就会因为失望而开始迁怒、愤恨领导者。 9、简述公共组织变革的原因 公共组织的变革是指公共组织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方法、文化等,以取得更好的组织绩效的过程。 组织变革的动力及原因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两个部分。 1.外部环境因素: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2017版

四川理工学院专升本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 一、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并为以后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具体要求为: 1. 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史、分类、特点、应用和发展趋势等基础知识。 2. 了解并掌握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常用进位计数制及转换、计算机编码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汉字的基本过程。 3. 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4. 了解并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5. 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分类与防治。 6. 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7. 了解并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常见的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主要管理功能;掌握Windows 7的基础知识、文件及文件夹的基本概念、磁盘管理和程序管理。 8. 了解并掌握文字处理的基础知识、在Word 2010中创建并编辑文档、Word 2010的高级编辑与排版、长文档的编辑与管理、文档修订与共享和邮件合并; 9. 了解并掌握Excel 2010的制表基础知识、工作簿与多工作表操作、Excel 2010中公式和常用函数的使用、在Excel2010中创建和编辑图表、Excel2010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10. 了解并掌握PowerPoint 2010制作演示文稿的基础知识、在PowerPoint 2010中演示文稿的高级制作操作、演示文稿的交互和优化、放映 与共享演示文稿。 二、考试用时 考试用时:120分钟。 三、考题范围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PS-Office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PS-Office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 具有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2.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 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文字处理软件“金山文字2003”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5. 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表格软件“金山表格2003”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6. 了解多媒体演示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演示文稿**软件“金山演示2003”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7.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IE浏览器软件和“金山邮件2003”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 2.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二进制的概念,整数的二进制表示,西文字符的ASCII码表示,汉字及其编码(国标码),数据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字)。 3.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病毒的防治。 4.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CPU、存储器(ROM、RAM)以及常用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 5.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和分类。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文件名、目录(文件夹)、目录(文件夹)树和路径等。 3.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1) Windows概述、特点和功能、配置和运行环境。 (2) Windows“开始”按钮、“任务栏”、“菜单”、“图标”等的使用。 (3) 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 (4) 熟练掌握资源管理系统“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复制、删除、更名、查找、打印和属性设置。 (5) 软盘的格式化和整盘复制,磁盘属性的查看等操作。 (6) 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显示器的设置。 (7) 快捷方式的设置和使用。 三、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概念,金山文字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 文档的创建、打开和基本编辑操作,文本的查找与替换,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 3. 文档的保存、保护、复制、删除和插入。 4. 字体格式设置、段落格式设置和文档的页面设置等基本的排版操作。打印预览和打印。 5. 金山文字的对象操作:对象的概念及种类,图形、图像对象的编辑,文本框的使用。 6. 金山文字的表格**功能:表格的创建与修饰,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四、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 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金山表格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与退出。 2. 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工作表的创建、数据输入、编辑和排版。

专升本《组织理论与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组织理论与设计》专升本 一 1、被誉为“经营管理之父”、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的学者是:()。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马克斯·韦伯 D 西蒙 2.现代行为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为()。 A 梅奥 B 麦克里格 C 巴纳德 D 西蒙 3.现代组织的权变理论强调的是组织的()。 A 多适应性 B 多变量性 C 多转化性 D 多权变性 4.()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 A 股东会 B 董事会 C 监事会 D 经理层 5.矩阵式的组织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 A 双重的职权等级关系 B 一种横向协调机制 C 一种纵向职能关系 D 良好的沟通机制 6“U”型组织结构又称()。 A 事业部制组织机构 B 部门化组织结构 C 直线职能组织机构 D 矩阵式组织结构 7.流程型组织结构是一种()为中心的结构。 A 企业 B 产品 C 生产 D 顾客8.企业集团的着重点是()。 A 强调地域和产业联系 B 强调动态、短期、任务导向 C 强调长期、稳定地域地位相对平衡 D 强调产权、资本联接 9.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战略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企业组织结构决定组织战略 B 企业战略决定企业组织结构 C 组织结构与战略没有必然的联系 D 两者相互促进 10.非正式组织就是企业成员在工作中,由于抱有共同的()而形成的非正式组织。 A 工作志趣 B 工作目标 C 社会感情 D 经济、利益 二多选 1.组织理论的研究包含()。 A 个体 B 群体 C 组织 D 社会 2.有以下()情况时,需要进行组织设计。 A 新建的企业 B 原有企业组织结构出现很大的问题时 C 组织结构需要进行局部的调整和完善时 D 企业老板有裁员的意识时 3.国有企业中存在的“旧三会”是指()。 A 股东会 B 党委会 C 职工代表大会 D 工会 4.职能设计的主要内容()。 A 基本职能设计 B 关键职能设计 C 职能分解 D 明确职能的职

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大纲

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大纲 一级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应用考试大纲 总体要求 1.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应用的基础知识。 2.能比较熟练地使用操作系统、网络及OFFICE 等常用的软件。 考试范围 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 1.信息技术概况。 (1) 信息与信息处理基本概念。 (2) 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的基本含义。 (3) 数字技术基础:比特、二进制数,不同进制数的表示、转换及其运算,数值信息的表示。 (4) 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及 IC 的基本知识。 2. 计算机组成原理。 (1)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其功能;计算机的分类。 (2) CPU的结构;指令与指令系统;指令的执行过程;CPU 的性能指标。 (3) PC机的主板、芯片组与 BIOS ;内存储器。 (4) PC机 I/O 操作的原理;I/ O 总线与 I/O 接口。 (5) 常用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器、扫描仪、数码相机) 的功能、性能指标及基本工作原理。 (6) 常用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 的功能、分类、性能指标及基本工作原理。 (7) 常用外存储器(软盘、硬盘、光盘) 的功能、分类、性能指标及基本工作原理。 3. 计算机软件。 (1) 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 操作系统的功能、分类和基本工作原理。 (3) 常用操作系统及其特点。 (4)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5) 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常用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系统及其工作过程。 4. 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多路复用技术与交换技术;常用传输介质。

(2)局域网的组成、特点和分类;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常用局域网。 (3)因特网的组成与接入技术;网络互连协议 TCP/IP 的分层结构、IP 地址与域名系统、IP数据报与路由器原理。 (4) 因特网提供的服务;电子邮件、即时通讯、文件传输与 WWW 服务的基本原理。 (5) 网络信息安全的常用技术;计算机病毒防范。 5. 数字媒体及应用。 (1) 西文与汉字的编码;数字文本的制作与编辑;常用文本处理软件。 (2) 数字图像的获取、表示及常用图像文件格式;数字图像的编辑、处理与应用;计算机图形的概念及其应用。 (3)数字声音获取的方法与设备;数字声音的压缩编码;语音合成与音乐合成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4) 数字视频获取的方法与设备;数字视频的压缩编码;数字视频的应用。 6. 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数据库。 (1)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特点、结构、主要类型和发展趋势。 (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与组成。 (3)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及常用关系型数据库。 (4)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的概念,典型信息系统。 二、常用软件的使用 1. 操作系统的使用。 (1) 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 (2) PC机硬件和常用软件的安装与调试,网络、辅助存储器、显示器、键盘、打印机等常用外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3)文件管理及操作。 2. 因特网应用 (1) IE浏览器:IE浏览器设置,网页浏览,信息检索,页面下载。 (2) 文件上传、下载及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 (WinRAR 、讯雷下载、网际快车等) 。 (3) 电子邮件:创建帐户和管理帐户,书写、收发邮件。 (4) 常用搜索引擎的使用。 3. W ord 文字处理。 (1)文字编辑:文字的增、删、改、复制、移动、查找和替换;文本的校对。 (2)页面设置:页边距、纸型、纸张来源、版式、文档网格、页码、页眉、页脚。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统计学》 教 学 大 纲 郑州大学商学院

绪论 内容 绪论中所阐述的内容,是对课程全面的概括和归纳,学习好绪论中的有关概念和思想,对本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一)考核知识点 1、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2、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1、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1)了解:统计学的概念。 (2)理解:统计数据与统计学、统计方法与数量规律性的关系。 2、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了解:统计学的三个源头。 (2)理解:统计学的发展原因。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了解: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 (2)理解: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内容 统计数据是我们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那么,我们从哪里取得所需的统计数据呢?在取得统计数据之后,怎样才能使这些数据适合于我们分析的需要呢?本章所讲述的就是有关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数据的计量与类型、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的方法等问题。

学习本章时,应在了解数据的计量尺度和类型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统计调方案的内容,并能根据特定的调查内容设计具体的调查方案;掌握统计调查的具体方法以及不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重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整理及显示方法,能够运用所学习的方法将原始数据整理成适当的频数分布表,并能利用图形显示统计数据;掌握统计表的构成内容和设计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1、数据的计量尺度 (1)数据的计量尺度。 (2)数据的类型。 2、统计数据的搜集 (1)统计调查方案。 (2)统计调查方法。 (3)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3、统计数据的整理 (1)统计数据的审核。 (2)统计分组与频数分布。 (3)频数分布的图示和类型。 (4)统计表。 (二)考核要求 1、统计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1)数据的计量尺度 ① 了解:四种数据计量尺度的含义。 ② 理解:四种数据计量尺度的区别和特征。 (2)数据的类型 ① 了解:数据两种类型的含义。 ② 理解:数据两种类型的区别和应用。 2、统计数据的搜集 (1)统计调查方案 ① 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作用。 ② 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③ 掌握: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变量、变量值的涵义。 (2)统计调查方法 ① 了解:统计报表、普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的涵义。

最新计算机一级考试msoffice考试大纲及试题汇总

2012年计算机一级考试M S O f f i c e考试大 纲及试题

2011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试题(1) (1)第2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电子元件是 A)晶体管 B)电子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答案】A 【解析】第1代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是晶体管计算机,第3代计算机主要元件是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第4代计算机主要元件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除了计算机模拟之外,另一种重要的计算机教学辅助手段是 A)计算机录像 B)计算机动画 C)计算机模拟 D)计算机演示 【答案】C(此题较为模糊,答案C可能不是正确的。我想应该是“D.计算机演示”,但由于此题及答案来自搜狐教育频道。所以不敢贸然更改) 【解析】计算机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深入。主要有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模拟、多媒体教室、网上教学和电子大学。 (3)计算机集成制作系统是 A)CAD B)CAM C)CIMS D)MIPS 【答案】C 【解析】将CAD/CAM和数据库技术集成在一起,形成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可实现设计、制造和管理完全自动化。 (4)十进制数215用二进制数表示是 A)1100001 B)1101001 C)0011001 D)11010111

【解析】十进制向二进制的转换前面已多次提到,这一点也是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采用“除二取余”法。 (5)十六进制数34B对应的十进制数是 A)1234 B)843 C)768 D)333 【答案】B 【解析】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方法和二进制一样,都是按权展开。 (6)二进制数0111110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 A)3F B)DD C)4A D)3E 【答案】D 【解析】二进制整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整数的方法是:从个位数开始向左按每4位二进制数一组划分,不足4位的前面补0,然后各组代之以一位十六进制数字即可。 (7)二进制数10100101011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 A)52B B)D45D C)23C D)5E 【答案】A 【解析】二进制整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整数的方法是:从个位数开始向左按每4位二进制数一组划分,不足4位的前面补0,然后各组代之以一位十六进制数字即可。 (8)二进制数1234对应的十进制数是 A)16 B)26 C)34 D)25

公共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公共组织行为学概论 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是以社会公共事物为管理对象,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服务对象。公共组织以管理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通过行驶公共权利来管理公共事物并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花费公共财政,推动公共伦理,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不以赢利为目的。 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1:物质要素:人员、经费、物质设备。 2:精神要素:目标、机构设置、权责体系、组织文化。公共组织的特点: 1:公共组织以管理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 2:不以赢利为目的 3:公共组织通过行驶公共权利管理公共事物 4:公共组织的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并受到高度监督 5:公共组织的政治性倾向及其行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6:公共组织的目标不易计量及其责任的多元化 公共组织的思想基础: 1: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2:以法约尔为代表的行政组织理论(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以韦伯为代表的行政性组织理论(又称为官僚主义,三种社会权力:传统权力、魅力权力、法定权力) 4: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 5:以巴斯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 6:以卡斯特、罗森茨威克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 7:以莫尔斯、洛西为代表的权变理论 8:詹姆斯?布坎南所创建的公共选择理论 9: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提出的企业家政府理论

第二章:个体行为基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学习论(俄国的巴甫洛夫学说) 2:桑代克的试误说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霍夫斯泰德文化理论: 四个重要的维度:个体注意与集体主义、权力差距、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化和女性化 第三章:知觉与个体行为 知觉:是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知觉特点: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社会知觉: 含义:社会知觉是人或人际的知觉,它包括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知觉,也包括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体、群体对群体的,以及对个人间关系和群体间关系的知觉。 社会知觉的伦理观点:归因理论。 凯利对个人行为的解释可以归结为三个因素:行为者自身、(内部归因)行为所指对象、行为发生的情景。(外部归因) 归因三原则:普遍性、差异性、一惯性原则 成败归因: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的。成败归因四要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 知觉偏见及其解决思路: 社会知觉偏见的表现形式: 1: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在理解他人行为时高估他人的内在因素,而低估了外部环境因素的现象。代表人物:罗斯 2:行动者和观察者的差别:观察者高估个人特质因素,行动者高估情景因素的作用。代表人物:尼斯本特 3:自我服务偏见:是指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为内在因素,而将自己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的现象。 4:晕轮效应:又称为光环效应。是指知觉主体对知觉客体有了整体印象后,影响到对知觉客体其他方面的评价。代表人物:笛恩、阿伦森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试大纲

年最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试大纲 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大纲基本要求、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的使用方法。 、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能够使用环境下的字表处理软件,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环境下的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操作。 、了解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的初步知识。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考试内容 、基础知识、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 、数制及不同数制间数据的转换;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计算机的数据与编码: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数据的存储单位;字符、汉字及编码。 、微型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和系统组成的初步知识,、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计算机中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和数据库语言的概念。 、计算机的安全操作,病毒的概念及其防治。 、多媒体计算机的初步知识。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 、操作系统的组成、文件、目录、盘符和路径、常用命令。 、使用初步: ()的特点、功能、配置、运行环境。 ()“开始”按钮、“任务栏”、图标等的使用。 ()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资源浏览。 ()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删除、复制、更名及设置属性等操作。 ()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卸除、选用和屏幕显示,中文方式的使用。 、操作系统对汉字的支持。 三、字表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中文的基本功能,的运行环境和启动,工作窗口。 、文档的创建、打开与编辑,文档的查找与替换,多窗口编辑。 、文档的保存、拷贝、复制、删除、显示、打印。 、文档字符格式的设置、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的编排。 、的图形功能,的图形编辑器及使用。 、的表格制作,表格中数据的填写,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四、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使用 、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系统的运行环境;系统的启动及退出。 、数据库文件的建立、显示、修改、拷贝、排序与索引,数据库的打开及关闭。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学)案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31050 课程名称:《统计学》 总学时数:54 实验或上机学时:1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会计学。 后续课程: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得出正确认识结论的方法论科学。它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本课程在非统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一般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专业的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 3、教学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容共计8章: 第一章总论 Introduction 第二章统计调查Statistical surveys 第三章统计整理 Statistical Date Arrangement 第四章统计指标分析 Statistical Indicator Analysis 第五章统计抽样Sampling 第六章统计相关与回归分析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 Time series analysis 第八章统计指数Index numbers analysis 教学要求:考虑到财经类专业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的容按“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及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要求。 4、教学重点、难点:请见各章节详述。 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调查实验、案例讨论及课外调查等。

非营利组织期末复习题

《非营利组织管理》课程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与非政府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侧重于和()的区别,强调这些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是独立于市场体系之外的一种组织。 C.企业 2.()也可称为民间性,这是非营利性组织区别于政府的根本属性。C.非政府性 3.下列关于非营利组织非政府性特征表述错误的是()。 D.非营利组织虽然是政府组建的,但是不从属于政府部门 4.非营利组织在不同国家对它有不同的称谓或相关术语,下列关于各种称谓或术语表述错误的是()。A.相对非政府组织这个概念来说,非营利组织在国际社会更为通用,历史更悠久 5.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依据()将非营利组织分为12个大类,24个小类。 A.所属产业的不同 6.下列组织不属于社团法人的是() B.养老院 7.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市场经济的发展 8.()是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其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国外非营利组织最早出现于古代各文明国家的()。 D.奴隶制晚期 9.非营利组织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这一渊源不包括()。C全球结社革命 10.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 D 集体主义 11.人们都不愿意花钱购买公共物品,而期望别人出钱购买,自己享受同样的权利,这就是经济学上的()。B 搭便车现象 12.美国经济学家()认为任何投票者都有对于物品的需求(包括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政府、市场和非营利部门都是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B伯顿·韦斯布罗德 13.下列关于政府失灵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D所有公共物品都必须由政府来提供 14.美国学者汉斯曼1980年在《非营利企业的作用》中提出(C契约失灵理论 15.就获取资源的方式而言,政府的特征是“强制”,营利组织的特征是“自愿”和“互利”,而非营利组织的特征是“自愿”和()。A 公益 16.新制度经济学用()概念来重新解释和阐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 D 交易成本 17.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市场失灵问题和()密切相关,市场制度因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矛盾导致某些方面的产品供给需付出的信息和交易成本过高。B制度 18.自治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D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19.自治组织理论主要从微观角度探讨自治组织如何发生作用,采用了()的假设。C理性人 20.最早的非宗教性质的操作类非营利组织是1863年由亨利·杜南特在经历索佛利诺战役之后组建的()。B国际红十字会 21.下列关于英国非营利组织的表述错误的是()。B其使用最多的是“公益组织”的概念 22.日本在1998年之前长期采取限制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度为()。C主管官厅负责制 23.非营利组织在香港又称为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独立于政府和市场而存在,因此也称作()。C“第三部门” 24.由国际非营利组织——()构想和起草的《禁止使用、储存、生产、转让并销毁杀伤人员地雷公约》,最终被138个国家签署,其中40多个国家已经批准了这个公约,从而使其变成了国际法。D国际禁止地雷运动 25.下列关于国际非营利组织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C1948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给予41个非营利组织咨商地位 26.1950年9月我国制定的有关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政策法规是()。A.《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 27.关于20世纪初到1949年阶段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情况的表述错误的是()。D.多数由官方组织发起 28.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社会团体的()。 D.登记管理机关 29.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完成筹备工作的社会团体的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文件之日起()内完成审查工作。 B.30日 30.《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由国务院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由所跨行政区域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这体现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管理中的()原则。B.分级管理 31.“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当作“没有必要成立”的判断时,可不予登记。这体现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管理中的()原则。 C.非竞争性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金融保险业除外)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纳税所得()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A.3% 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C.30% 34.下列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表述正确的是()。 C.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经海关审查无讹,可以免税 35.下列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业务主管单位监督管理职责表述错误的是()。 D.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时可向非营利组织收取费用 36.下列关于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C.战略目标高度清晰 37.战略分析即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包括()和环境分析两个部分。 D.组织分析 38.()是一种将组织内部的优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相匹配,发挥组织内部优势和利用外部机会以达到组织目标的战略。A.SO战略 39.()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劣势的战略,即组织存在外部的机会,但内部却存在劣势,妨碍着外部机会的实现。 B.WO战略 40.()是战略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战略规划变为现实的必要途径。C.战略实施 41.识别战略实施中的关键变量,并对它做出灵敏度分析,这些关键变量的变化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原定的战略就应当调整,并准备相应的替代方案,这体现了战略实施中的()。 D.权变原则42.()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战略实施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目的在于获得相关信息,作为决定战略变革、战略改进和制定新战略的依据。D.战略评价 43.战略评价不包括下列哪项活动()。 B.战略分析 44.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是()。A 依法理财原则 45.()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必须长期遵循的基本原则。B 勤俭节约原则 46.在我国整个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法规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的法律法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47.非营利组织预算管理级次分为:主管预算单位、二级预算单位和()三个级次。 D 基层预算单位 48.实行()办法的非营利组织,应根据定员或基本数字,按照财政部门确定的补助定额标准进行计算编制。 B 定额补助 49.实行()办法的非营利组织,应按照财政部门确定的补助项目,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

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计算机公共基础类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目的]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能够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环境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 [任务]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熟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主要性能指标;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了解常见多媒体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 ?具备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据库的初步知识; ?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范方法。 二、教材与参考书目 1. 《大学计算机》第5版,蒋家伏、沈岳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7.6 《大学计算机实践教程》第5版,蒋加伏、沈岳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7.6 2.《大学计算机》,李凤霞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 《大学计算机实验》,李凤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9 三、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一)理论部分 注:带*的为李凤霞版教材独有,其余为两套教材共同知识点。 1、计算与计算思维 序号知识点掌握程度说明 1.1 计算机发展的四 个阶段 认知 记住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以及代表各阶段 的电子元器件。 1.2 冯.诺依曼计算 机结构模型 认知 理解 记住冯氏结构的五大部件; 能够列举常见输入、输出、存储设备。 1.3 “存储程序”思 想 认知记住冯.诺依曼存储程序思想。 1.4 三大科学思维认知记住三大科学思维。

2、计算机硬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序号知识点掌握程度说明 2.1 计算机系统组成认知记住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2.2 CPU概念认知记住CPU的定义及其在硬件中的地位。 2.3 CPU的结构认知记住CPU主要由运算器与控制器组成。 2.4 CPU技术指标认知记住CPU字长及运算速度指标。 2.5 存储器认知记住存储器中的内存(主存)、外存(辅存)等概念。 2.6 存储容量单位认知 应用 记住位bit、字节Byte、KB、MB、GB、TB等单 位及其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各种与存储容 量相关的计算之中。 2.7 ROM与RAM 理解记住ROM与RAM概念、各自特点和区别,并分别列举常见存储器是ROM还是RAM 。 2.8 存储地址认知记住存储地址的概念。 2.9 指令系统认知记住一条指令通常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 3、信息的表示及逻辑运算 序号知识点掌握程度说明 3.1 进制的表示认知记住二、八、十、十六进制使用的符号和正确的表示方法。 3.2 进制的转换认知 应用 熟练掌握二、八、十、十六进制数之间的相互 转换运算。 3.3 符号数的表示认知记住有符号数表示方法,使用最高位表示符号位,0为正,1为负。 3.4 *原码、反码、补 码 应用 掌握整数的原码、反码、补码的转换规则,能 够进行相互转换计算。 3.5 ASCII编码认知 应用 记住ASCII使用7位二进制,需要占用1个字 节的编码规则;记住ASCII码表中的大写字母、 小写字母及数字字符的编码,并能够运用进行 编码和解码。 3.6 中文编码认知记住中文编码中的输入码、机内码与字形码各自的作用;记住GB2312编码需要用2个字节进行编码的基本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