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全国-写作(一)自考真题及答案

1610-全国-写作(一)自考真题及答案
1610-全国-写作(一)自考真题及答案

1610-全国-写作(一)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是()(1分)

A:学术论文

B:报告文学

C:文学评论

D:人物通讯

2、文学评论中,对于新流派、新动向、新趋势或热点争鸣问题等的分析评论是()(1分) A:作品论

B:文学现象论

C:作家论

D:读者论

3、上级领导机关、业务主管部门,对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发出的公文是()(1分) A:上行文

B:平行文

C:下行文

D:内部公文

4、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暗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公文是()(1分)

A:请示

B:通知

C:意见

D:报告

5、下面四项中,不属于公文的文面格式的是()(1分)

A:版头

B:主体

C:来源

D:版记

6、意见属于()(1分)

A:指挥性公文

B:知照性公文

C:报请性公文

D:记录性公文

7、下面四项中,不属于报告标题组成部分的是()(1分)

A:事由

B:发文机关

C:文种

8、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用来汇报工作、反映问题、交流经验的事务文书是()(1分) A:启事

B:声明

C:计划

D:简报

9、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等特征的思维是()(1分)

A:灵感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10、写作立意完成后作者对文章走向符号化阶段的整体性考虑是()(1分)

A:立意

B:运思

C:谋篇

D:结构

11、在安排结构时,以一条或几条线索贯穿,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的众多材料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结构模式是()(1分)

A:纵向结构式

B:横向结构式

C:复迭式结构

D:串珠式结构

12、为创作而收集的原始材料是()(1分)

A:素材

B:材料

C:质料

D:题材

13、在叙述事件发展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叙述,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称为()(1分)

A:逆叙

B:补叙

C:倒叙

D:追叙

14、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属于想象方式中的()(1分)

A:夸张

B:联想

C:黏合

15、下列特征中,不属于诗歌特征的是()(1分)

A:强烈的抒情性

B:凝聚的意象感

C:虚幻的怪诞性

D:直观的形式美

16、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属于()(1分)

A:叙事性散文

B:抒情性散文

C:哲理性散文

D:记人散文

17、小说中的人物作为一个发出动作的单位对故事进程产生推动作用的功能是()(1分) A:角色

B:扁形人物

C:行动元

D:圆形人物

18、夏衍的《包身工》是()(1分)

A:报告文学

B:小说

C:纪实文学

D:散文

19、从事实出发,充分尊重事实,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属于学术思考的()(1分)

A:问题意识

B:客观意识

C:好奇意识

D:事实意识

20、对人、事、景、物富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刻画与描绘的写作方法是()(1分) A:心理描写

B:行动描写

C:场面描写

D:细节描写

二、判断论述题(共2题,共10分)

21、立意等同于主题。(5分)

A:正确

B:错误

22、在以人物为中心或心理性的叙事作品中,人物性格会在叙事线条中得到多方面的展示。(5分)

A:正确

B:错误

三、文字题(共3题,共70分)

23、(10分) ××省政府关于××区兴建“怡心”养老院的意见

××区人民政府:

你区《关于兴建“怡心”养老院的报告》收悉。经研究,现决定如下:

同意在××区城郊结合处,由××区人民政府兴建“怡心”养老院。所需经费由你区自行解决。

××省人民政府

24、下面是泰戈尔的一首小诗,请把诗人表达的情绪转化为散文式的情思,写作400一500字的散文片段。(20分)

黄昏的天空,在我看来,像一扇窗户,一盏灯火,灯火背后的一次等待。

25、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评论。题目自拟,字数1000字。(40分)

看护

蒋子龙

孤傲清高的庄教授,终于耐不住寂寞,不觉忿忿然了。他是名牌大学的名教授,到国外讲学时,生了病都未曾受到这般冷落!高级知识分子名义上享受高级干部的待遇,可他这个“高知”怎么能跟对面床上的“高干”相比呢?人家床边老有处长、科长之类的干部伺候着,间或还有一两位年轻漂亮的女人来慰问一番。床头柜和窗台上堆满了高级食品,有六个小伙子分成三班昼夜二十四小时守护着他。医生、护士查病房也是先看那位财大势大的所谓的经理,后看他这个不是毫无名气的化学教授,如果检查经理的病情用半小时,检查他最多用十分钟。他的床边总是冷冷清清,儿子在几千里以外搞他的导弹,女儿在国外上学,只有老伴每天挤公共汽车给他送点饭来,为他灌上一暖瓶热水。系里更是指望不上,半个月能派人来探望他一次就很不错了。人一落到这步境地最没有用的就是学问、名气和臭架子。庄教授偏偏放不下他的身份,每天冲墙躺着,对王经理床边的一切不闻不问不看。鬼知道这是什么经理?现在“公司”遍地,成千上万的大单位可以叫“公司”,一两个人也可以戳起一块“公司”的招牌……

这一天,王经理突然病势恶化,医生通知准备后事。他床边围着的人就更多了,连气宇轩昂的刘副经理也来了,他不愿假惺惺地用些没用的空话安慰一个快死的人,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了几句很实在的话,询问经理有什么要求,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事情。刘副经理对垂死者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满口答应,该说的话都说完了,便起身告辞,着手去安排经理的后事。看护经理的人呼啦都站起身,撇下病人,急先恐后地去搀扶刘副经理,有的抢前给开门,有的跟在身边陪笑,前呼后拥,甚是威风。刘副经理勃然大怒:“我又不死,你们扶着我干什么?”

庄教授破例转过脸来,见孤零零的王经理奄奄待毙,两滴泪珠横着落在枕头上,他庆幸自己是“高知”不是“高干”。知识和钢笔到死也不会背叛他……

1610-全国-写作(一)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考点】文学评论与研究性文学论文

答案:C

解析:著名翻译家傅雷以“迅雨”为笔名的《论张爱玲的小说》,是上世纪40年代,张爱玲小说在文坛崭露头角时的重要文学评论之一。

2、【考点】文学现象论

答案:B

解析:文学评论的论述类型,主要包括作品论、作家论、现象论。

1、作品论

着重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阐释。

2、作家论

侧重对某位作家的分析评价。

3、文学现象论

现象论,主要指对于新流派、新动向、新趋势或热点争鸣问题等的分析评论。

3、【考点】公文的分类

答案:C

解析:从行文关系划分,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

行文关系即发文机关和收文机关之间的公文往来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于“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上行文适用于领导关系和指导关系中的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行文。相反,下行文就是上级领导机关、业务主管部门,对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发出的公文。平行文用于平行关系和不相隶属关系。

4、【考点】报告

答案:D

解析:报告的概念及适用:《条例》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报告是下级机关经常使用的陈述性公文,便于上级机关及时了解情况,把握全局,发挥领导、指挥作用;同时也便于上下沟通,避免下级机关工作出现差错和问题。

5、【考点】公文的格式规范

答案:C

解析:《国标》将公文的文面格式分为版头、主体、版记三个部分。

版头部分,包括公文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等构成要素。

主体部分,与版头部分以一条红色分割线隔开,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和附注等。

版记部分,包括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页码等。

6、【考点】公文的分类

答案:A

解析:指挥性公文都是下行文,它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规章制度,布置指导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下级机关开展工作的根本依据。主要包括命令(令)、决议、决定、批复及部分意见、通知、纪要等。

7、【考点】报告

答案:D

解析:报告的写作: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

(1)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也可写成事由加文种的形式,如果报告事项紧急,可在标题中加“紧急”二字。

(2)主送机关,一般是发文机关直属上级机关,不能多头主送,如有相关部门需知情,可在抄送栏中标识。

(3)正文,先写报告缘由,简明陈述报告事项的概况,说明报告的原因、目的和依据,如无必要可不写。然后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现报告如下”等常用过渡语转入报告的主体部分。报告内容的写作可根据报告性质的不同有所侧重。一般包括基本情况、措施与结果、成效与问题等。

(4)结语,常用“特此报告”、“请审阅”等作结,也可不写结语。

8、【考点】简报

答案:D

解析:简报的概念:简报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用来汇报工作、反映问题、交流经验的事务文书。一般限于系统内部交流使用,也叫内部参考、工作通讯、情况交流、摘报、动态、快报等等。

9、【考点】逻辑思维与灵感思维

答案:A

解析:灵感思维:是指研究和写作活动中,由于某种偶然机缘的触发,而突然产生的思维豁然开朗的顿悟现象。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等特征。

10、【考点】运思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B

解析:运思是建立在作者聚思和立意的基础上,是写作立意完成后作者对文章走向符号化阶段的整体性考虑,属于写作思维运动的定性阶段。

11、【考点】选择或创建结构模式

答案:D

解析:1、纵向结构式: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安排层次。

2、横向结构式:有以空间转换为序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也有以逻辑关系为序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3、复迭式结构: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灵活跳跃地安排结构,纵横交织,螺旋式展开,形成多层级或网状格局。

4、串珠式结构:即在安排结构时,以一条或几条线索贯穿,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的众多材料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2、【考点】素材的含义

答案:A

解析:素材,既指“为创作需要而收集的原始材料”,还指在写作目标出现之前,作者生命际遇中的原始事件、事实、表象以及知识、日常经验等。

13、【考点】倒叙和插叙

答案:A

解析:在叙述事件发展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叙述,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称为逆叙。

14、【考点】想象

答案:D

解析:想象的方式

①黏合:把客观生活中不同事物的特征、组成部分,根据需要在头脑中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如孙悟空、美人鱼等。②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创造新的形象。如余光中的《乡愁》。③夸张:改变思维对象的正常特点,突出某些特点,或者略去另一些特点,使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或可笑或惊人。如卡夫卡的《变形记》。④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5、【主考点】强烈的抒情性

【副考点1】凝聚的意象感

【副考点2】直观的形式美

答案:C

解析:诗歌的文体特征

1、强烈的抒情性:在所有的文学文体中,诗歌对情感的表达最直露、最强烈。

2、凝聚的意象感:诗歌的表达靠凝聚着的意象来进行。

3、直观的形式美:现代诗人闻一多提出诗歌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4、独特的语言效果:诗歌的语言追求的是无逻辑性、跳跃性。凝练而高度表意性的文字,最简洁的语言承载最丰富的诗歌内涵。

16、【考点】抒情性散文

答案:B

解析:正是因为抒情散文与诗歌散文体的接近,所以才出现了散文诗(诗化的散文)这一样式,如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17、【考点】人物在叙事性作品中的功能

答案:C

解析:行动元

法国格雷马斯在《结构语义学》中提出了神话的行动元模型,将叙事作品中的角色根据其在情节中的功能归纳为三组行动元。即主体/客体;发送者/接受者;辅助者/反对者。这里所谓行动元即人物作为一个发出动作的单位对故事进程产生推动作用的功能,也就是说,在以情节为中心的叙事作品中,人物其实只是情节链条上的一个功能符号。一个角色有时可以承担多个行动元;一个行动元有时候也可以有多个角色来构成。

18、【考点】报告文学与纪实文学的定义及变迁

答案:A

解析:30年代初是报告文学创作的兴盛期。到30年代中后期,报告文学创作迎来了丰收的成熟时期,出现了一批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在思想和艺术上都非常成熟的作品,有夏衍的《包身工》,萧乾的《流民图》等。

19、【考点】事实意识概述

答案:D

解析:事实意识:学术思考是从基本事实开始的认真、细致的思维活动,必须从事实出发,必须充分尊重事实,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这是学术研究者最基本的态度和功夫。学术思考的一切内容观点都要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所有分析论述都应有事实依据,而不是仅凭主观臆想,这样才能保证学术写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0、【考点】细节描写

答案:D

解析:1、细节描写即对人、事、景、物的富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刻画与描绘,犹如电影里的特写镜头。细节描写有以小见大的作用,可以促成情节的曲折和复杂、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展现环境景物的独有特征、增强主题的表现力。

2、行动描写即对于人的具体行为动作的描写。“行为”常表现为“做什么”,“动作”表现为怎么做。

3、心理描写即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心理描写或直接概述人物内心活动,或通过人物的独白、追忆、幻觉、梦境等,展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活动。

4、场面描写是对特定时间与地点内,众多人物共同活动的情景的描述,是人物、事件、环境三者构成的一个复合画面。场面描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鸟瞰式,即从整体着眼,较全面概括地写出场面的总的景象和总的气氛。另一种是特写式,即把场面中具有代表性、特征性的典型情景、人物的活动,集中、细致地突现出来。

二、判断论述题(共2题,共10分)

21、【考点】立意的含义

答案:选项B。立意不等同于主题。主题可以是完成的作品所呈现的中心主旨,而立意则是通过文章整体构思,提炼和孕育核心理念的思维过程。此外,从接受的角度看,一个文本的主题在读者和评论家那里是可以见仁见智的,立意却是写作者构思文本的出发点,是作者写作意图的凝结,因而应当是明确而没有歧义的,否则接下来的谋篇与行文都将会无从下手,成为一盘散沙。

22、【考点】人物在叙事性作品中的地位

答案:选项A。正确。在这类作品中,性格的因果律往往取代了情节的因果律,成为支配人物行动的依据,现代小说还可以直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听到,人物的内心独白,触到人物的冥思玄想,甚至进入他们的潜意识领域,从而使人物的精神世界展示的更加充分,性格层次更加丰富。

三、文字题(共3题,共70分)

23、【考点】批复

答案:1)公文标题有误,文种错误:××省政府关于××区兴建“怡心”养老院的批复

2)缺少发文字号:应该为“XX发〔20XX〕X号”

3)正文引用来文错误,缺少来文发文字号,应添加“XX发〔20XX〕X号”

4)正文引用来文的标题中文种错误,修改为《关于兴建“怡心”养老院的请示》

5)正文“现决定如下”修改为“现批复如下”

6)缺少成文日期:20xx年x月x日”

7)缺少发文机关印章

24、【考点】抒情性散文

答案:写作提示:散文语言有种本色的美。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杂文语言的犀利、周作人学者式语言的从容舒展、郁达夫传统文言式的典雅、巴金散文语言的洗练。这就要求散文写作者在生活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加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参考范文:季羡林《黄昏》原文:

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但是,年滚着年,月滚着月,他们活下去有数不清的天,也就有数不清的黄昏。我要问:有几个人感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

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的时候,他们醒转来,开始去走一天的路。他们走着,走着,走到正午,路陡然转了下去。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当他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地压在他们的心头。他们知道:夜来了。他们渴望着静息,渴望着梦的来临。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们的眼,也糊了他们的心。他们在低隘的小屋里忙乱着,把黄昏关在门外,倘若有人问:你看到黄昏了没有?黄昏真美啊,他们却茫然了。

他们怎能不茫然呢?当他们再从屋里探出头来寻找黄昏的时候,黄昏早随了白茫茫的烟的消失,树梢上金色的消失,鸦背上日色的消失而消失了。只剩下朦胧的夜。这黄昏,像一个春宵的轻梦,不知在什么时候漫了来,在他们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么时候去了。

黄昏走了。走到哪里去了呢?——不,我先问:黄昏从哪里来的呢?这我说不清。又有谁说得清呢?我不能够抓住一把黄昏,问它到底。从东方吗?东方是太阳出的地方。从西方吗?西方不正亮着红霞吗?从南方吗?南方只充满了光和热,看来只有说从北方来的最适宜了。倘若我们想了开去,想到北方的极端,是北冰洋,我们可以在想像里描画出:白茫茫的天地,白茫茫的雪原和白茫茫的冰山。再往北,在白茫茫的天边上,分不清哪是天,是地,是冰,是雪,只是朦胧的一片灰白。朦胧灰白的黄昏不正应当从这里蜕化出来吗?

然而,蜕化出来了,却又扩散开去。漫过了大平原,大草原,留下了一层阴影;漫过了大森林,留下了一片阴郁的黑暗,漫过了小溪,把深灰色的暮色融入琮的水声里,水面在阒静里透着微明;漫过了山顶,留给它们星的光和月的光;漫过了小村,留下了苍茫的暮烟……给每个墙角扯下了一片,给每个蜘蛛网网住了一把。以后,又漫过了寂寞的沙漠,来到我们的国土里。我能想象:倘若我迎着黄昏站在沙漠里,我一定能看着黄昏从辽远的天边上跑了来,像——像什么呢?是不是应当像一阵灰蒙的白雾?或者像一片扩散的云影?跑了来,仍然只是留下一片阴影,又跑了去,来到我们的国土里,随了弥漫在远处的白茫茫的烟,随了树梢上的淡淡的金黄色。也随了暮鸦背上的日色,轻轻地落在人们的心头,又被人们关在门外了。但是,在门外,它却不管人们关心不关心,寂寞地,冷落地,替他们安排好了一个幻变的又充满了诗意的童话般的世界,朦胧微明,正像反射在镜子里的影子,它给一切东西涂上银灰的梦的色彩。牛乳色的空气仿佛真牛乳似的凝结起来,但似乎又在软软地黏黏地浓浓地流动。它带来了阒静,你听:一切静静的,像下着大雪的中夜。但是死寂吗?却并不,再比现在沉默一点,也会变成坟墓般地死寂。仿佛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幽美的轻适的阒静软软地黏黏地浓浓地压在人们的心头,灰的天空像一张薄幕;树木,房屋,烟纹,云缕,都像一张

张的剪影,静静地贴在这幕上。这里,那里,点缀着晚霞的紫曛和小星的冷光。黄昏真像一首诗,一支歌,一篇童话;像一片月明楼上传来的悠扬的笛声,一声缭绕在长空里亮唳的鹤鸣;像陈了几十年的绍酒;像一切美到说不出来的东西。说不出来,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会;意会之不足,只能赞叹。——然而却终于给人们关在门外了。

给人们关在门外,是我这样说吗?我要小心,因为所谓人们,不是一切人们,也绝不会是一切人们的。我在童年的时候,就常常呆在天井里等候黄昏的来临。我这样说,并不是想表明我比别人强。意思很简单,就是:别人不去,也或者是不愿意去,这样做。我(自然也还有别人)适逢其会地常常这样做而已。常常在夏天里,我坐在很矮的小凳上,看墙角里渐渐暗了起来,四周的白墙也布上了一层淡淡的黑影。在幽暗里,夜来香的花香一阵阵地沁入我的心里。天空里飞着蝙蝠。檐角上的蜘蛛网,映着灰白的天空,在朦胧里,还可以数出网上的线条和粘在上面的蚊子和苍蝇的尸体。在不经意的时候蓦地再一抬头,暗灰的天空里已经嵌上闪着眼的小星了。在冬天,天井里满铺着白雪。我蜷伏在屋里。当我看到白的窗纸渐渐灰了起来,炉子里在白天里看不出颜色来的火焰渐渐红起来、亮起来的时候。我也会知道:这是黄昏了。我从风门的缝里望出去:灰白的天空,灰白的盖着雪的屋顶。半弯惨淡的凉月印在天上,虽然有点儿凄凉,但仍然掩不了黄昏的美丽。这时,连常常坐在天井里等着它来临的人也不得不蜷伏在屋里。只剩了灰蒙的雪色伴了它在冷清的门外,这幻变的朦胧的世界造给谁看呢?黄昏不觉得寂寞吗?

但是寂寞也延长不多久。黄昏仍然要走的。李商隐的诗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不正慨叹黄昏的不能久留吗?它也真的不能久留,一瞬眼,这黄昏,像一个轻梦,只在人们心上一掠,留下黑暗的夜,带着它的寂寞走了。

走了,真的走了。现在再让我问:黄昏走到哪里去了呢?这我不比知道它从哪里来的更清楚。我也不能抓住黄昏的尾巴,问它到底。但是,推想起来,从北方来的应该到南方去的罢。谁说不是到南方去的呢?我看到它怎样走的了。——漫过了南墙;漫过了南边那座小山,那片树林;漫过了美丽的南国。一直到辽旷的非洲。非洲有耸峭的峻岭;岭上有深邃的永古苍暗的大森林。再想下去,森林里有老虎。老虎?黄昏来了,在白天里只呈露着淡绿的暗光的眼睛该亮起来了罢。像不像两盏灯呢?森林里还该有莽苍葳蕤的野草,比人高。草里有狮子,有大蚊子,有大蜘蛛,也该有蝙蝠,比平常的蝙蝠大。夕阳的余晖从树叶的稀薄处,透过了架在树枝上的蜘蛛网,漏了进来,一条条灿烂的金光,照耀得全林子里都发着棕红色,合了草底下毒蛇吐出来的毒气,幻成五色绚烂的彩雾。也该有萤火虫罢。现在一闪一闪地亮起来了,也该有花,但似乎不应该是夜来香或晚香玉。是什么呢?是一切毒艳的恶之花。在毒气里,不只应该产生恶之花吗?这花的香慢慢融入棕红色的空气里,融入绚烂的彩雾里。搅乱成一团,滚成一团暖烘烘的热气。然而,不久这热气就给微明的夜色消溶了。只剩一闪一闪的萤火虫,现在渐渐地更亮了。老虎的眼睛更像两盏灯了,在静默里瞅着暗灰的天空里才露面的星星。

然而,在这里,黄昏仍然要走的。再走到哪里去呢?这却真的没人知道了。——随了淡白的稀疏的冷月的清光爬上暗沉沉的天空里去吗?随了眨着眼的小星爬上了天河吗?压在蝙蝠的翅膀上钻进了屋檐吗?随了西天的晕红消溶在远山的后面吗?这又有谁能明白地知道呢?我们知道的,只是:它走了,带了它的寂寞和美丽走了,像一丝微,像一个春宵的轻梦。

走了。——现在,现在我再有什么可问呢?等候明天吗?明天来了,又明天,又明天。当人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又仿佛有什么东西压在他们的心头,他们又渴望着梦的来临。把门关上了。关在门外的仍然是黄昏,当他们再伸头出来找的时候,黄昏早已走了。从北冰洋跑了来,一过路,到非洲森林里去了。再到,再到哪里,谁知道呢?然而,夜来了:漫漫的漆黑的夜,闪着星光和月光的夜,浮动着暗香的夜……只是夜,长长的夜,夜永远也不完,黄昏呢?——黄昏

永远不存在在人们的心里的。只一掠,走了,像一个春宵的轻梦。

解析:

25、【主考点】叙议结合

【副考点1】并列式

【副考点2】析赏结合

答案:写作提示:

1.文学评论的写作模式

1、叙议结合

叙,指叙述,即对作品作家的介绍;议,指议论,即对作品作家的阐释。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叙述的深化,将叙议有机结合,便能产生好的文学评论。

2、析赏结合

析,指分析;赏,指鉴赏。析赏结合与叙议结合的主要差别在于一个是“叙”,一个是“赏”,“叙”更侧重介绍描述,“赏”更侧重感悟想象。3、情理结合

情,指情感,即文学评论文章中情感的抒发与宣泄;理,指理论,即文学评论文章中理论方法的巧妙运用。好的文学评论,能将情理二者有机结合,使文章情理兼备,感人耐读。

2. 文学评论的结构模式

文学评论的开头一般是说明文章的写作目的、意义、主旨等,常用的叙述模式有开宗明义、介绍情况、先谈感受、引用比较等。结尾篇幅通常比开头略短一些,短小精悍显得简洁有力、意味深长,结尾常用呼应开端、概括全文、指出价值、表达展望等叙述模式。

文学评论的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干,所占篇幅最多。一般包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核心概念、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以及各种论据、分析论证过程等。

文学评论中间部分的叙述模式,最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1、并列式

主要论点论据,按顺序排列,从不同角度阐述问题,有时可能是大并列里套着小并列,这种叙述模式条理简明清晰,最为常见。

2、对比式

是指在与其他作品的对比中,分析所要论述的作品的特点。对比时,常以风格迥异的作品作为对照物,也可以相似的作品作为对照物。与风格迥异的作品进行比较,更容易凸显所要论述的作品的特点。

3、递进式

递进法的论述内容,或从浅到深,或从远及近,或由小到大,或由表及里,段落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思路清晰,论辩透彻。

4、复合式

文学评论中间部分的撰写,常会出现几种叙述模式的复合使用。有时是递进法与并列法的复合使用,如周作人评论郁达夫《沉沦》的文章,采用了递进法套并列法的叙述方式。有时是并列法与对比法的复合使用,如李健吾文章《边城》的中间部分,大结构是用并列法,小结构采用对比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