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地面监测方案.

(整理)地面监测方案.
(整理)地面监测方案.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大~沥】区间盾构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定:

中铁二局广州地铁项目经理部

2003年5月

目录

1、概述-----------------------------------------

1.1 工程概况

1.2 监测概况

1.3 施工监测的目的和任务

1.4 施工监测方案制定的原则

1.5 编制主要依据

2. 施工监测实施方案及内容

2.1 监测方案及内容

2.1.1 监测总方案

2.1.2 监测内容

2.2 监测时间

2.3 地表沉降、隆起监测

2.3.1 地面沉降、隆陷变形机理

2.3.2 沉降、隆陷监测方法

2.3.3 沉降监测点布置

2.3.4 基准工作基点及沉降监测点的埋设

2.3.5 沉降监测的精度设计

2.3.6 沉降观测所使用的仪器

2.3.7 外业观测中的限差要求

2.4 洞内三维监测

2.4.2 监测点布置

2.5 地表建(构)筑物监测

2.5.1 监测网的布置

2.5.2 监测点的布设

2.5.3 监测方法

2.5.4 水平位移及倾斜变形施测2.6 土体内部位移监测

2.6.1 监测方法

2.6.2 监测点布置及技术要求2.7 衬砌内力和变形监测

2.7.1 监测目的

2.7.2 监测方法及测点布置

2.8 土层压应力监测

2.8.1 监测目的

2.8.2 监测点布置

2.8.3 监测方法

2.9 地下水位监测

2.9.1 监测点布置

2.9.2 监测方法

2.10 管线监测

2.10.1 监测点的埋设

3.监测技术要求及监测频度

3.1 测量精度

3.2 量测频率

3.3 监测控制值和预警值

4. 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报送

4.1 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4.2 监测报表的内容及报送时限

5. 监测组织机构及质量管理体系

5.1 监测组织机构

5.2 质量管理及资料反馈体系

5.3 监测工作制度

5.4 确保施工监测质量的措施

6. 监测工作设备

7、附图:监测平面布置图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大塘站~沥滘站区间隧道盾构工程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线路起

自大塘站,穿过大片农田,在建筑物密集的后滘村下穿过,横穿南环高速公路及建筑物密集的新基村到达沥滘站。线路大部分位于城市远期规划道路上,沿线建筑物密集,以3~5层的民宅建筑居多。地形起伏较小,地面高程4.4~8.5m,地貌属平缓坡地。起止里程为YDK8+824.2 ~YDK11+286.0。其中,YDK8+824.2~YDK9+821.0、YDK9+851~YDK11+286.0为盾构法施工段;YDK9+821~YDK9+851.0为矿山法隧道施工段,线路长约2.4618 km。

本段线路左右线间距11.4~27m,隧道上覆土9~27m,平均约18m。区间隧道大部分埋深较大,对地面的干扰相对较小。

沿线地面环境及建筑物概况:根据调查,隧道穿过建筑物约有107栋,主要集中在后滘村(YDK9+950~YDK10+300)、大塘村、新基新村(YDK11+000~YDK11+286.0)、广州耐火材料厂厂房及宿舍(YDK10+680~YDK11+000)和欣晟皮具制品厂厂房。房屋大多为市郊农民房,以4~7层的民宅建筑居多,布局密集,通视条件极差,基础以桩基础为主,仅有极少数的天然基础;线路从南环高速公路桥下穿过,但避开了桥基。根据建筑物调查资料显示,在后滘村共有约17栋房屋桩基需进行托换。

线路经过的区域水系较为发达,主要水系有:淋沙涌(YDK8+900)、后滘涌(YDK9+700、YDK10+050)。大塘站~沥滘站盾构区间地面道路系统比较多,其中有南环高速公路(YDK10+400~YDK10+500)及城市交通道路。线路经过的区域还有电力输送线路等。

地质概况:该区域属珠江三角洲海陆交互沉积平原,地形平缓,涌、河发育,民用建筑密布。隧道洞身主要为海陆交互沉积的淤泥制土、砂,软--硬塑状粉质粘土和硬塑状基岩残积层,部分洞身为强风化砂。岩层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地表水丰富,地下水发育。

1.2 监测概况

⑴结合全线的隧道埋深、地质及地面建筑物、管线情况和施工顺序,确定从大塘站盾构开始始发时的100m 为试验段,此段布设了较密集的监测点并设置监测主断面进行全面的监测项目监测,以取得经验性数据,为后续监测、预测提供分析依据。特别是始发段(YDK8+824.2~YDK8+950)和到达段(YDK11+250~YDK11+286.0)穿越砂层和淤泥质土层,且在YDK8+870~+950段地表有淋砂涌通过,隧道在该段埋深最浅(约为6.4m),与涌河内地表水存在较强的水力联系,是施工监测的重点地段。

⑵根据全线建筑物及管线调查资料,确定需桩基托换和需预加固处理的共17栋建

筑物为重点监测对象。

⑶根据对本区段的管线进行认真、详细的调查,管线主要集中在YDK10+300~YDK11+000段,本区段的管线埋深均在2m以内,管径最大为φ600,管材主要为铸铁管和砼管。根据调查成果,拟对铸铁管和砼管等刚性管线进行监测,共计需对16条管线进行施工监测。实际根据试验段取得的数据调整监测计划。

1.3施工监测的目的和任务

⑴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隧道和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修改或确认设计及施工参数,并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经验。

⑵以信息化施工、动态管理为目的,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及地面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1.4施工监测方案制定的原则

⑴监测方案以安全监测为目的,根据工程特点确定监测对象和主要监测指标。

⑵根据监测对象的重要性确定监测规模和内容、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较全面地反映实际工作状态。

⑶采用先进、可靠的监测仪器和设备,设计先进的监测系统。

⑷为确保提供可靠、连续的监测资料,各监测项目间相互校验,以利数值计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

⑸在满足确保工程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工程施工的交叉干扰影响。

⑹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规范编制监测方案。

1.5 编制主要依据

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城市测量规范》CJJl3-87;

6)《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

7)广州地铁三号线大塘站~沥滘站区间盾构工程施工图及招标文件中工程施工技

术规程;

8)相关规范、标准、资料。

2. 施工监测实施方案及内容

2.1 监测方案及内容

2.1.1监测总方案

根据本区间盾构工程设计文件要求及其施工特点,并考虑施工过程会对地层产生扰动,有可能引起地表或附近的建筑物、管线变形或沉陷,且有隧道直接穿越淤泥层和砂层段,故确定以下监测方案:

以盾构法施工的始发端、到达端、隧道直接穿越淤泥层砂层段和通过地面建筑物密集段为特殊重点监测区段,共设6个监测主断面:分别在大塘、中间风井始发端各设1个,在中间风井和沥滘站到达端各设1个,在试验段的淋砂涌位置(该处浅埋且穿越淤泥层、砂层)设1个主断面,在建筑物密集的后滘村设1个;沿线路方向每隔30m设1个监测从断面,在始发试验段进行加密;为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连续性,沿隧道方向在左右线的隧道中线上每隔7m布设一沉降观测点;对需进行桩基托换的17栋建(构)筑物设沉降和倾斜观测点;对管材为铸铁管和砼管的管线进行监测。

监测点平面布置详见附图: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2.1.2监测内容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确定以下监测内容:

①地表沉降、隆起监测;②隧道三维监测(包括拱顶沉降、内空收敛);③建筑物监测;④土体位移监测(包括土体的水平和垂直位移);⑤衬砌内力和变形监测;⑥土压力监测;⑦水位监测;⑧管线监测。

对监测主断面,包含所有监测项目,监测主断面布置见图1。

对监测从断面,监测以地面隆陷监测点和拱顶下沉、周边净空收敛点及建筑物沉降为主。监测次断面布置见图2。

据以上各类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到设计、施工方,以确保施工顺利安全进行。

2.3 地表沉降、隆起监测

2.3.1 地面沉降、隆陷变形机理

①、开挖时的土、水压力不均衡:由于盾构机推进量与排土量不等,使开挖面土压力、水压力与压力仓的压力产生不均衡,导致开挖面失去平衡状态,从而发生地基变形。当土压力+水压力<压力仓的压力时,地基下沉;反之隆起。

②、盾构推进时对围岩的扰动:盾构的壳体与围岩摩檫和围岩的扰动,特别是蛇行修正和曲线推进对进行的超挖,是会产生围岩松动引起地基下沉或隆起的。

③、盾尾(建筑空间)的发生和壁后注浆不充分,使受盾壳支承的围岩朝着盾尾空隙变形(应力释放引起的弹性变形)而产生地基下沉。粘性土地基中的壁后注浆压力过大将引起地基隆起。

④、管片螺栓紧固不足,衬砌变形、变位。

⑤、地下水位下降,地基的有效应力增加引起的固结沉降。

由上述可知,盾构施工引起地表变形主要可分为五种类型,各种类型沉降、隆陷产生的原因与机理见下表1。

表1 盾构施工引起变形的原因与机理

地层受扰动而引起应力变化是产生位移的主要原因。对于大~沥盾构区间,由于区间隧道穿越的主要为岩石底层,并其隧道埋深相对较大,因此大部分地层变形以盾构通过时的沉降和盾尾空隙沉降为主;靠近大塘站,由于隧道埋深浅,地层以较软弱的土层为主,地层变形相对会较大,上表五种沉降都会产生。

2.3.2 沉降、隆陷监测方法

按变形测量规程中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的精度要求,采用精密水准仪、铟钢尺由高程监测网的控制水准点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对监测点进行逐点量测。地面布设高程监测控制网,按至少三个固定点作为基准点且基点保证不在施工影响范围之内。同时,基准网每隔3个月检测一次。根据基准点,测定埋设在被监测的建筑物、构筑物处的工作点和观测点。据监测点的高程变化值,通过数据处理分析,计算实际沉降值,并分析产生的原因,预报建筑物的安全状况。

2.3.3 沉降监测点布置

结合本工程特点,共设监测主断面6个。主断面中布设沉降点11个,次断面布设沉降点7个,同时在隧道中线上沿线路方向每7m设一个沉降监测点。其详细布置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2.3.4 基准工作基点及沉降监测点的埋设

在不受地铁施工影响相对稳定的位置,埋设至少3个地面基点。基点采用钢筋深埋桩水准点,埋设深度应大于1米,以粗螺纹钢埋设,并用混凝土浇灌。监测点采用在地表挖20cm~30cm桩坑浇入混凝土,混凝土内插入专用不锈钢沉降测头,其测头为半球形,测头露出混凝土约2cm至3cm。

2.3.5 沉降监测的精度设计

为使测量满足设计的监测精度,在建筑物沉降观测时,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进行施测。

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应小于Δ=+0.7mm,则基辅分划高差的中误差应为:Mh′=(1/2)Δ=+0.35mm。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中误差应为:Mh=(1/2)Mh′=+0.25mm。

上式中Mh可视为一个测站所测高差的中误差。在建筑物沉降监测中最远观测点到工作基点,水准观测站数不多于10个,所以最弱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为:

MH=10Ma=+0.78mm

则最弱水准点两周期观测高程值之差(即相对沉降量)的中误差:

MΔH=2Mh=±1.1mm

由此说明,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精度进行沉降观测,相对沉降量的测量中误差为+1.1mm,该监测精度达到了建筑物沉降监测的精度要求。

2.3.6 沉降观测所使用的仪器

采用精度应不低于DS05级(DSZ2,或Ni004,Ni007水准仪)水准仪和铟钢水准尺。对所采用的水准仪和铟钢水准尺,应按国家水准测量规范要求的检验项目定期进行检验和校正。

2.3.7 外业观测中的限差要求

要求各测点的视线应≤30m,视距差≤0.5m,前后视距累积≤1.0m,基辅分划读数≤0.5m,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小于+4L mm;附合线路闭合差小于+4L mm;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小于+4L mm。(L为测段或附合路闭合路线的长度,以公里为单位,不足1公里取L为1公里)。

每次沉降观测后要进行外业精度评定,计算水准测量每公里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和每公里高差中数的中误差。这两个精度指标应分别小于+1.0mm、+2.0mm。

达到以上限差要求的成果才可视为合格的外业观测成果,并进行内业计算。在沉降观测每周期的观测中,尽可能保持同样的水准路线,使用同一台仪器和保持同一人观测,以确保观测的精度,提高观测速度和成果的可靠性。

2.4 洞内三维监测

洞内三维监测主要是指对隧道拱顶沉降、隧

道内空收敛的观测。

2.4.1 监测方法

在隧道内布设反光片作为沉降观测点和基准点。通过全站仪观测各测点三维坐标(见图2所示),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把握隧道内空的空间变化状态、时程变化状态。

2.4.2 监测点布置

全站仪

反光片

洞内三维监测断面与次断面布设相一致,沿隧道方向每30m~50m布置一监测断面,一般断面设1拱顶沉降观测点,2个收敛观测点;监测主断面处增设2个收敛观测点(见图1、图3)。主断面平面布置见“监测平面布置图”。

2.5 地表建(构)筑物监测

地表建(构)筑物的监测主要包括在对地铁施工影响范围内地面道路、房屋、堤坝、高压线塔基等各类建(构)筑物的沉降进行观测的同时,并对其水平位移、倾斜状态以及建筑物裂缝进行必要的观测。通过对观测结果的分析,把握隧道施工对地表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以利对其安全性进行有效的评定,同时指导施工。

2.5.1监测网的布置

地表建筑物沉降观测与地表沉降、隆起监测为同一水准控制网,其部分观测点可采用与地表沉降、隆起观测相同的观测点。

地表建构筑物的水平位移及倾斜监测,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三角网、边角网、三边网和轴线等形式布设平面位移监测控制网。平面位移及倾斜监测网,由控制网点及加密的控制点(工作基点)构成。每一测区布设3至4个控制点,根据测区具体情况布设若干个工作基点。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及建筑物的倾斜观测,分别采用前方交会或极坐标法测定顶部及其相应底部观测点的偏移值。对于受监测条件限制无法观测建筑物顶部观测点的建筑,采用基础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

2.5.2监测点的布设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及实地踏勘,大塘~沥滘区间线路经过的地面建(构)筑物为城市居民住宅、工厂厂房、水系堤坝、市政道路等。其监测内容主要为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和倾斜观测,根据其不同形式,各类观测点布设方式如下:

①民用建筑观测点的布设

本工程通过段地面建筑主要为民用住宅,其结构多为框架及砖混结构,建筑高一般为4~7层。楼与楼之间间距很小,通视条件极差。一般建筑沉降及倾斜观测点布设,根据建筑的布局不同而不同,对于点状建筑,在建筑的底部布设3个点进行沉降观测,在建筑的顶部布设2个倾斜观测点;对于矩形建筑,根据建筑的大小,每间隔5~10米布1个沉降观测点,在建筑的顶部布设相应的点进行倾斜观测;对于不规则建筑根据不同情况布设观测点。建筑沉降及倾斜监测的观测点布设如图4示。

a点状建筑 b 矩形建筑 c 不规则建筑

图4 居民住宅建筑沉降及倾斜监测的观测点布设示意图距线路中心线30m以内的A3及四层以上的房屋均需要布设倾斜测点,倾斜监测点分别布设在建筑物的顶部和相应位置的底部。在没有条件观测顶部监测点时可利用沉降监测点,测定沉降值推算建筑物主体的倾斜值。具体测点的位置及数量由现场确定。

②工厂厂房观测点的布设

本盾构施工段经过一个耐火材料厂,和欣晟皮具制品厂厂房,其沉降和倾斜观测点布置方式同于民用建筑物的布置方式,但同时要根据各厂厂房特点,对特殊的大跨结构观测点要进行加密。

③水系的监测及观测点的布设

水系的监测,主要是对河堤的监测。监测点的布设,在地铁线路经过的地段,在河堤地段布设相应的沉降观测点。

④主要道路的监测及观测点的布设

市政道路的监测,主要是对道路表面的沉降、隆起进行监测。在地铁线路经过的地段,在道路表面布设相应的沉降观测点。

对于隧道通过处的高速公路高架桥墩需同时布设沉降和倾斜观测点进行沉降和倾斜监测。

⑤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监测

对于在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的高压线输电线路铁塔须在塔基设沉降观测点和塔身设倾斜观测点,对铁塔同时进行沉降和倾斜监测。

⑥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志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志埋设,详见图5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志埋设:(a)混凝土楼面标志埋设(b)砖墙墙面的标志埋设(c)立柱上的标志埋设

①建筑物沉降监测按二级变形测量精度等级用精密水准仪,铟钢尺进行量测。与地面沉降共用高程监测控制网。

②建筑物倾斜监测,是用投影方法将墙面选定的点投影到墙面地线,并测量该投影点到墙底角的距离,然后结合墙体高度计算倾斜角。二次测量的稳定值平均,作为房屋倾斜的原始值。以后测量计算的数值与原始值比较,即是墙体的倾斜变化值。 其中A 为房屋顶角一点,B 为房屋顶角一点,AB 为房屋的高度H ,B ′为房屋发生倾斜后B 点位移后的位置。房屋倾斜的观测详见图6 房屋倾斜观测示意图,步骤如下:

a 、距A 点水平距离1.5~近90度;

b 、分别在M ,N 后,竖向转动观测镜,将MB ’

和NB 影于地面,其交点B ”即为B ’c 、用钢尺丈量A B” d 、房屋的倾斜度为:③地面建筑物裂缝监测

本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已出现裂缝的建筑物共6栋。盾构施工时除对这些建筑物的裂缝进行量测外还要随时观察,发现裂缝后立即量测并记录并纳入监测计划中。量测时根据裂缝长度、宽度在每条裂缝上分别设置2~5道测线,每次测量时用读书测微器直接贴在测线上读取裂缝的实际宽度。并在测线边、墙壁上记录裂缝的初始值、变化值及时间。以便随时了解裂缝的变化趋势。

2.5.4水平位移及倾斜变形施测

水平位移及倾斜变形施测采用高精度全站仪施测。

监测网采用独立坐标系统,控制点采用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对监测精度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亦可采用强制对中的方法。

水平位移监测按二等监测网实测。测角中误差+1″,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70000,平均边长≤150m。

2.6 土体内部位移监测

倾斜仪的钻孔距离隧道开挖轮廓宜大于1m,并且钻孔超过隧道底板2~3m,钻孔完毕后即可进行测斜管的安装,回填时注意不能使用标号高的混凝土。正式测读前3~5天内重复测读3次以上,当测读值稳定后,才能开始正式测量工作。

2.7 衬砌内力和变形监测

2.7.1 监测目的

隧道衬砌内力和变形监测是为了了解衬砌管片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在土体稳定过程中管片内部应力和应变的大小及分布情况,为确定管片结构性能提供可靠的参数,同时,对了解管片连接螺栓的作用力、注浆压力等的大小有很大的帮助,并可作为评价结构安全稳定性的依据。在施工结束后、运营阶段还可对其继续进行观测。

2.7.2 监测方法及测点布置

此项监测采用钢筋计和混凝土应变计进行。混凝土应变计和钢筋计的埋设安排在管片预制时进行,其布设见图8所示。监测断面布置于监测主断面上,其断面布设图见图5。

图8 钢筋计及混凝土应变计布设图

2.8 土层压应力监测

2.8.1 监测目的

土压力的监测目的是了解盾构推进过程中及通过后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及其变化情况情况,可为确定盾构推力、土仓压力、同步注浆和评定衬砌结构提供可靠的参数。

2.8.2 监测点布置

土层压应力监测采用土压力盒进行监测,压力盒埋设在混凝土管片与土体之间,监测断面设在主监测断面处,断面设置示意参见图5。

2.8.3 监测方法

压力盒在埋设前观测其初始频率,埋设后即可测试其频率,通过参数计算出压力的大小。根据管片衬砌环的土压力大小变化、分布规律,参照理论土压力的值进行对比,判断隧道结构的强弱,注浆压力的大小等,并可作为评价支护结构安全稳定性的依据。同时,可作为永久性监测项目在施工结束后继续进行观测。

2.9 地下水位监测

2.9.1监测点布置

水位测孔采用地质钻机钻孔,测孔直径108mm,孔深根据要求确定,要保证施工期间水位降低的测读。测管外安装滤布,孔底布设0.5~1.0m的沉降管。水位管安装在测斜孔外侧。其监测点布于监测主断面上,见“监测平面布置图”。

2.9.2监测方法

采用水位观测仪进行水位观测,测量出孔口的高程,通过水位仪测读出孔内水位的高程,多次观测就可以测出水位的变化。根据水位变化值绘制水位——时间变化曲线,以及水位随盾构施工的变化曲线图,为盾构的钻进参数的确定提供可靠的参数。

2.10 管线监测

2.10.1监测点的埋设

在管线上方点位上凿直径10cm的孔,凿至管顶面上,插入Φ12光圆钢筋,底部与管顶接触,钢筋顶部略微隆起。钢筋长度视实际情况截取。埋设时将管顶砼表面清除干净,灌入砂浆插入钢筋使钢筋头低于砼地表面10cm。并在旁用黄色油漆标注点号,点号与平面布置图中点号一一对应。

2.10.2监测方法

按二级变形测量精度等级,用精密水准仪、铟钢尺与地面沉降监测相同的方法观测。

3. 监测技术要求及监测频度

3.1 测量精度

在施工期间,地表的沉降、隆起观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倾斜观测,河流堤坝的

沉降、隆起变形观测,道路的沉降观测等,都要严格按照国家仪二等测量规范(GB12897)的精度进行。其余量测项目参照国家相关规范确定量测精度。各项监测项目精度见表2:

表2 监测精度表

3.2 量测频率

各项监测项目在施工前测得稳定的初始值,并且不少于两次,各项监测工作频率见表3:

表3 监测项目技术及频率要求

注:D—隧道开挖宽度

当各监测项目变化值达到控制值的70%,视为警戒值,立即通知设计、监理,共同研究,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3 监测控制值和预警值: 见下表4:

表4监测控制值和预警值

4. 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报送

4.1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本监测工程采用日本先进的地铁施工过程监控量测数据处理软件NATM.VB.3D处理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以数值和图形图表等多种形式描述各项监测项目的变化趋

地面裂缝处理方案

地面表面裂缝处理方案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编制人: 编制时间:2014年7月2日 地面表面裂缝处理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 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二、作业条件 1、室内无其它工种施工作业。 2、室内温度不宜低于5℃,室温保持均衡,不得突然变化。 三、地面裂缝产生原因 地暖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伸缩裂缝;二是温度裂缝;三是由伸缩和温度共同产生的裂缝。

1、找平层的施工 2、地暖敷设前应当先行施工找平层,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验收,并保证基层的平整度〔±2mm〕,待找平层凝固硬化后方可敷设保温层。保温层最好用胶粘材料以点粘形式固定在找平层之上。如果保温层材料的基层不能完全平整、施工过程中的踩踏受力不均匀及地暖管的翘曲,直接造成保温材料的凹凸翘曲,使得填充层施工时很容易形成空鼓,从而导致地面的开裂。 3、2、铺管注意事项 4、地板辐射采暖常用的布管方式有平行排管式、蛇形排管式及回字形盘管式。平行排管方式地板表面平均温度沿水的流程方向逐步均匀降低,蛇形排管方式温度在小面积上波动大,但平均温度分布较均匀。回字形盘管方式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也是沿水的流程波动,如果布置合理,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波动将很小,温度分布更均匀,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地暖开裂的程度。三种布管方式地面温度分布与波动情况是不一样的,房间内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应根据房间用途,房间热工热性,遵循温度均匀分布原则而定。另外,地面温度分布均匀程度主要受埋管深度、管间距大小、布管方式等影晌。埋深高度越小,管顶所对应的地面温度与两管中间处的地面温度的差越大,导致地面温度偏高,地面温度分布越不均匀,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形成地面裂缝。 5、除此之外,无论哪种布管方式,地暖管铺设应防止管道

地下车库地面施工方案()

国色天香二期E标段工程地下室车库地面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日期:二〇一五年八月十一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1、编制依据 (2) 2、概况 (2) 质量目标 (3) 3、施工部署 (3) 3.1标高复核 (3) 3.2主要施工机具 (3) 3.3混凝土的供应方式 (3) 二、施工准备 (4) 1、技术准备 (4) 2、材料准备 (4) 3、作业条件 (4) 三、施工区域划分 (5) 四、具体控制措施 (5) 五、打磨时要注意的事项 (7) 六、质量要求 (8) 施工顺序 (9) 4、车库地面施工与其它分项工程工序交叉施工原则及措施 (9) 4.1车库地面施工与水电安装之间的交叉施工 (9) 5、主要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9) 5.1混凝土地面 (9) 5.1.1施工准备 (9) 5.1.2施工工艺流程 (10) 5.1.3施工要点 (11) 5.1.4质量要求 (13) 七、质量保证体系与保证措施 (14) 1、质量保证体系 (14) 2、质量保证措施 (14) 八、安全保证措施及文明施工 (15)

地下室车库地面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编制依据 1.3.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1.3.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1.3.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1.3.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地面主要部位及做法见下表: 2、概况 建设单位:西安天都房地产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路北 建筑工程等级:一级,

地面沉降监测

地面沉降监测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land subsidence monitor and control (征求意见稿) 2008 上海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land subsidence monitor and control 主编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批准单位: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施行日期:2008年月日

2008 上海 35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沪建交[2008] 号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批准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为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等单位主编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经有关专家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该规范统一编号为,其中1.0.4为强制性条文。自2008年月日起实施。本规范由市建设交通委负责管理,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解释。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二○○八年月日

前言 本规程是根据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沪建交[2007]184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2003年第384号)以及上海市政府《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2006年第62号),密切结合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与控制的工程实践,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广泛征求本市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本规程对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本规程共分五章,内容包括:1.总则;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地面沉降监测;5.建设工程地面沉降监测;6.地面沉降防治;7.成果编制和归档及其条文说明。 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具体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

地面裂缝处理方案 1

地面表面裂缝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沈阳中海新海汇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沈阳华夏易都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沈阳市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大连博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海城项目五期02E地块一标段工程,位于沈阳市于洪区荷兰村。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包括1#楼、2#楼、6#楼、8#楼、11#楼、#楼及D1#地库和S1、S2、S5商业网点。1#楼、2#楼:地下一层,地上33层。6#楼、8#楼:地下一层,地上34层。11#楼地下一层,地上18层。S1、S2、S5商业网点:地上2层。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在本工程室内地暖地面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及混凝土伸缩产生地面裂缝,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编制此方案。 二、编制依据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 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三、施工准备 1、材料要求 水泥、石英砂、108胶 2、主要机具设备 铲刀(腻子刮刀)、钢刮板、小提桶、托板、橡皮刮板、搅拌棒、毛刷。

四、作业条件 1、室内无其它工种施工作业。 2、室内温度不宜低于5℃,室温保持均衡,不得突然变化。 五、地面裂缝成因 1、本工程地面做法为地热、细石混凝土面层,由于地面施工时窗未封闭,混凝土本身收缩性较大,导致地面表面产生裂缝,针对此问题,敝司将采取如下的处理方案。 六、地面表面裂缝处理方法 1、裂缝处理较稀少处理 1)基层处理:将地面表面裂缝处的浮砂、灰尘、疙瘩等要清除干净,然后用清水冲刷干净。 2)填补裂缝:用水泥掺108胶并加入水泥重量10%的石英砂搅拌,搅拌均匀,稠度适宜,将地面基层表面的裂缝处封严,用刮板刮平,干透后用砂纸磨平。 3)地面表面处理平整。 2、地面裂缝较密及地面起皮处理 1)基层处理:将地面表面起皮残渣清理干净,裂缝处的浮砂、灰尘、疙瘩等要清除干净,然后用清水冲刷干净。 2)地面起皮及裂缝较密处理:用水泥掺108胶并加入水泥重量

地下车库地坪施工方案2013

保利花园二期 地库地坪施工方案 编制: 编制日期: 审核: 审核日期: 汕头市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二0一三年六月五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1) 三、施工部署 (1) 四、施工方案 (1) 1、原地面打凿方案 (1) 1.1施工准备: (1) 1.2地面清理: (2) 1.3质量要求: (2) 2、(新)地面施工方案 (2) 2.1 施工准备: (2) 2.2 材料准备: (2) 2.3 机具设备及作业条件 (3) 2.4 地面施工工艺概述 (3) 2.5普通混凝土地面施工工艺 (5) 2.6 金刚砂地面施工工艺 (6) 五、质量要求 (7) 六、成品保护 (8) 七、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8) 1、相关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8) 2、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8) 附图: 地下室地坪做法布置图 地下室地坪分区图

一、编制依据 1、保利花园二期工程施工图纸 2、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施工验收规范,工程检验及评定标准、设计指定图集: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6、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14-032-2004) 二、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保利花园二期工程,地下室地坪金刚砂地面面积约5624.94m2,非金刚砂地面面积约为16824.4㎡。非金刚砂地面采用100mm厚C30泵送商品混凝土内配Φ6@200,金刚砂地面采用100mm厚C30泵送商品混凝土内配Φ6@200,表面撒金刚砂后碾磨。在地面施工前将对原100mm厚混凝土地面进行打凿,然后对打凿后的结构基面上施工金刚砂及普通水泥混凝土地面。 三、施工部署 依照设计图纸,整个车库大体分1、2两个大区,其中1区包括A/B/C三个小区,2区包括D/E/F三个小区,各区分段施工(见附图),考虑到进料口为地库车道,位于地库东西两侧,其中西侧地库入口(1#主入口)为1区地库原地面打凿建筑垃圾和1#地面施工的主要材料运输通道;东侧地库入口(2#主入口)为2区地库原地面打凿建筑垃圾和2#地面施工的主要材料运输通道;地库原地面打凿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运至中海锦珹项目施工工地。 四、施工方案 1、原地面打凿方案 1.1施工准备: ⑴从地库入口至作业位置处每隔15m设置一盏照明灯具。 ⑵施工准备两台JG60-8L风炮机分别对1区和2区进行原地面的打凿,两台打凿机对打凿后地面打凿毛化。 ⑶租赁两台小型装载机和两台翻斗车用于建筑垃圾的铲运。 ⑷对其它易造成碰损的墙柱进行防护。 打凿顺序: 本工程1区、2区分别配备一台风炮机、一台装载机和一辆翻斗车;原地面打凿采

中盐新干盐化有限公司XX矿区地面沉降监测方案样本

核工业华东二六三工程勘察院 二〇一七年二月二十三日 沉降监测方案 工程名称: 中盐新干盐化有限公司XX矿区地面沉降监测工程地点: 吉安市新干县 委托单位: 中盐新干盐化有限公司 编写: 审核: 批准: 核工业华东二六三工程勘察院 二〇一七年二月二十三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监测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监测技术方案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观测点数量与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沉降观测点数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观测周期及观测频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观测实施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沉降基准点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沉降观测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观测成果及提交..............................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组织结构与人员投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仪器投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理石修补裂缝步骤 石材地面修复方法.doc

我要分享相关标签:大理石 大理石常年经受霜、雪、冰冻等的侵袭,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增长,经历的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极易造成大理石饰面开裂。由于大理石的石质较差,色纹多,或是镶贴不当,墙面上下空隙留得较少,常受到各种外力影响,在色纹暗缝或其它隐伤等处产生不规则的裂缝,所以大理石修补裂缝步骤是什么及石材地面修复方法,下面就为大家介绍。“” 大理石常年经受霜、雪、冰冻等的侵袭,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增长,经历的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极易造成大理石饰面开裂。由于大理石的石质较差,色纹多,或是镶贴不当,墙面上下空隙留得较少,常受到各种外力影响,在色纹暗缝或其它隐伤等处产生不规则的裂缝,所以大理石修补裂缝步骤是什么及石材地面修复方法,下面就为大家介绍。 大理出现裂纹的原因 (1)除了大理石的色纹、暗缝或其它隐伤等缺陷以及凿洞开槽不当损伤外,在受到结构沉降压缩变形外力后,由于应力集中,外力超过块材软弱的强度时,就会导致大理石墙面开裂。 (2)大理石安装在外墙面或紧贴厨房、厕浴等潮气较大的房间时,安装时粗糙、板缝灌浆不严,侵蚀气体和空气透入板缝,使预埋铁件等遭到锈蚀,产生膨胀,给大理石板一种向外的推力而裂缝。 (3)大理石板安装在墙面、柱面上时,上下缝隙留得较少,在结构受压变形时使大理石饰面受到垂直方向的压力,也会产生裂缝。 根据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应采取以下几点处理方法: (1)在墙、柱面等承重结构安装大理石饰面时,应待结构沉降隐定后再进行安装,并在顶部和底部,安装大理石板块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以防止结构压缩,大理石饰面直接承重被压开裂。

(2)安装大理石的接缝应不大于0.5~1㎜,嵌缝要严密,灌浆要饱满,块材不得有裂缝、缺棱掉角等缺陷,以防止侵蚀气体和湿空气侵入;锈蚀预埋铁件,引起板面开裂。 大理石在出现裂痕之后,需要进行快速的进行修补,以防因为石材裂痕出现石材掉落,对行人产生影响,或者是直接对建筑物的形态以及质量造成影响。 大理石裂缝修补步骤 1)将原大理石裂缝里的砂浆或其他杂物剔出,深3-5mm,若是麻石,缝隙的宽度要加大至10mm左右,若为大理石,将原缝清理干净即可。 2)将与裂缝口颜色及花纹接近的云石用小锤砸碎,若为麻石,其颗粒大厦以与麻石大小相近为宜,若为单色石,砸成粉末即可。 3)取适量透明大理石胶和打碎的云石颗粒或粉末搅匀,加入适量催干剂,再搅匀,将搅匀的混合物均匀涂在裂缝口,涂后裂缝口以比大理石面略高0.5mm为宜,稍后即干。 4)角面抛光机安装100号树脂胶砂片,将干透的裂缝口稍磨平整,再安装220号树脂胶片细磨,然后用360号水砂纸磨光后,将墙面或地面水渍及污渍清理干净,再用角面磨光机安装布轮打磨并加蜡抛光,待出现光泽后继续抛光,直至与原云石光泽接近,然后用钢丝棉蘸少量抛光蜡,手工抛光,直至光泽完全与原云石相同,这时,裂缝便看不出了。 5)若单色石中有花纹,其花纹恰在裂缝处,除用胶搅拌粉末外,还应用色粉配成与花纹一致的颜色,嵌入缝中。 石材地面修复方法和材料 1、现场观察。在没有对出现问题的石材地面进行修复之前要到现场进行观察,充分的掌握石材的损坏程度和状况,分析和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同时在要注其周围的营业环境,与业主

地下车库地坪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 二、施工依据及工艺做法................................................................ - 1 - 三、施工部署.......................................................................... - 2 - 四、车库地坪施工与其它分项工程工序交叉施工............................................ - 3 - 五、施工步骤.......................................................................... - 4 - 六、施工方法.......................................................................... - 4 - 七、质量标准与保证措施................................................................ - 8 - 八、安全保证措施及文明施工........................................................... - 10 - 地库地坪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建筑面积320000㎡,由地下车库、商业用房和居民住宅等组成,其中地下车库建筑面积约为35000㎡。 2、地下车库共分为负一层和负二层,负一层层高3.95米,负一层层高3.95米。 二、施工依据及工艺做法: (一)施工依据: 《12YJ001》

环氧地坪施工基层常见裂缝的处理方式

环氧地坪施工基层常见裂缝的处理方式 ⒈简述 在环氧地坪工程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基层类型有混凝土地面、水泥砂浆地面、水磨石地面、金刚砂硬化地面。以上基层均为水泥基材料,所以基面产生裂缝的宏观原因基本相同。 ⒉基面裂缝的原因 以水泥基材料混凝土地面为代表分析裂缝产生原因: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对于工业厂房地面浇注的混凝土因需满足对效率及质量的要求,多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计量控制以及混凝土搅拌、运送、泵送浇注的技术含量较高,尽管混凝土的养护也做到了尽善尽美,混凝土的裂缝却变成了不可避免的事,真可谓没有不裂的混凝土。混凝土的裂缝已从特殊性转化为普遍性;从可以控制发展成不可控制,已成为混凝土质量的通病。这样一来对于环氧地坪涂装表面效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1 混凝土裂缝一般可分为伸缩缝、施工缝、温度应力裂缝。 2.1.1 伸缩缝 伸缩缝是根据结构布置、地质条件及施工布置,施工强度等在结构物中设置的横向缝,为满足结构变形的要求,缝面间一般不应有刚性填充物。因伸缩缝需满足整体建筑物的应力变化,所以对于伸缩缝处理需用弹性材质,外面铺设金属板材进行保护。 2.1.2 施工缝 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2.1.3 温度应力裂缝: 在混凝土中出现最多的裂缝就是温度应力裂缝,施工过程中由于基础温差和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或由于其它原因产生的应力释放等是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温度应力裂缝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温度应力裂缝又可分为表面裂缝、深层裂缝、贯通裂缝三种。在一定条件下,表面裂缝会发展成深层裂缝,深层裂缝也会发展成贯穿裂缝,因此若不及时对裂缝进行修复,将会直接影响到环氧地坪的装饰效果。 ⑴混凝土表面裂痕的原因包括: * 含水量的变化* 温度 * 载荷及支承条件引起的变形* 接缝处理 所有这些原因主要源于混凝土内部的位移;若不做处理,表面裂缝将会进一步增加。虽然这种裂缝很少会影响到混凝土内部的结构整体性,但它影响外观。而且,可能还会导致其它问题和麻烦的发生(主要取决于裂缝的长短、宽窄、位移及变形)。 ①细裂缝(网状、龟裂状) 细裂缝发生在表面,呈规则或不规则的网络状。裂缝的深度一般不超过3mm,常见于硬结的金属镘抹表面或潮湿的表面。典型的裂缝呈六边型,通常在早期形成。虽然细裂缝不影响混凝土的结构整体性,不影响其耐久性和耐磨性,但它十分显眼,影响美观。 ②塑性收缩开裂 这类裂缝出现在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作抹面处理时或抹面处理后不久。这种裂缝的间距一般大至1m,平行排列(或呈鸡爪状),深12mm,很少扩展至周边。与龟裂类似,塑性收

地下车库地面施工方案

地下车库施工方案 编制: 编制日期: 审核: 审核日期: 大庆市四方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1) 三、施工部署 (1) 四、施工方案 (1) 1、原地面打凿方案 (1) 1.1施工准备: (1) 1.2地面清理: (1) 1.3质量要求: (2) 2、(新)地面施工方案 (2) 2.1 施工准备: (2) 2.2 材料准备: (2) 2.3 机具设备及作业条件 (3) 2.4 地面施工工艺概述 (3) 2.5普通混凝土地面施工工艺 (5) 2.6 高强灌注料地面施工工艺 (6) 五、质量要求 (7) 六、成品保护 (7) 七、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8) 1、相关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8) 2、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8)

一、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 2、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施工验收规范,工程检验及评定标准、设计指定图集: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6、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14-032-2004) 二、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在地面施工前将对原150、200、250厚混凝土地面进行打凿,然后对打凿后的结构基面上施工普通水泥混凝土地面及高强灌注料面层。 三、施工部署 依考虑到进料口为地下车库车道,地库原地面打凿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运至甲方项目施工工地。 四、施工方案 1、原地面打凿方案 1.1施工准备: ⑴从地库入口至作业位置处每隔15m设置一盏照明灯具。 ⑵施工准备两台JG60-8L风炮机分别对1区和2区进行原地面的打凿,两台打凿机对打凿后地面打凿毛化。 ⑶租赁两台小型装载机和两台翻斗车用于建筑垃圾的铲运。 ⑷对其它易造成碰损的墙柱进行防护。 打凿顺序: 本工程1区、2区分别配备一台风炮机、一台装载机和一辆翻斗车;原地面打凿采用平行施工方式,1区地坪打凿同时2区地面同时打凿,1区原地面打凿和新地面施工采用出入口采用1#地库出入口,2区原地面打凿和新地面施工采用2#出入口,等地面全部打凿和清理干净后再进行新地面施工。1区施工顺序为A区→B区→C区,2区施工顺序为D区→E区→F区倒退施工方式。3区和4区、五区和6区,采用以上的施工顺序进行。 1.2地面清理: 原地面风炮机打凿后采用打凿机进行地面打凿清理,原地面打凿后垃圾随打凿随用装载机装入翻斗车内运至中海锦城施工工地。打凿机打凿地面后垃圾进行人工清扫,归

地暖地面裂缝处理方案

地暖地面裂缝处理方案 本工程地暖地面施工时正值冬季,近期发现地面裂缝较多,主要存在于客厅与餐厅交界处、卧室部位、房间内地暖盘管位置等,下面就是其产生的原因及修补方案: 一、裂缝形态及裂缝原因分析: 综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引起地暖管地面开裂的原因主要应从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界格缝、养护、地暖管地面固定管卡是否破坏、面层厚度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 1、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 配合比不当是指水泥用量过大,水灰比大,含砂率不适当,选用外加剂不当等,几个因素是相互关联的。填充层细石混凝土采用商品泵送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混凝土稠度大或搅拌不均匀造成抗拉强度降低,影响凝结力度,造成面层裂缝。而且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较高,在混凝土浇筑后,有相当一部分搅拌用水在混凝土内部占有体积。在这部分水分蒸发以后,被水占据的部分则形成了毛细孔,而在毛细孔位置混凝土的抗拉应力则是最小的,容易被拉开形成缝隙和裂纹。塌落度越高,增加收缩裂缝的可能性越大。此类裂缝数量较多,裂缝较大且不规则。 2、养护 在现场工程中发现,由于未做好填充层浇筑后的保温、保湿养护或养护龄期太短,引起混凝土表面干燥发生塑性收缩与开裂。此类裂缝一般为表面龟裂纹。 3、界格缝

面积较大房间在填充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在门口及宽度改变位置设置界格缝或界格缝未完全断开,在填充层混凝土硬化时该部位应力集中导致地暖管地面开裂。此裂缝一般为门洞阳角及房间阳角45°斜裂缝、一字或十字形状的较宽裂缝。 4、地暖管地面的固定管卡 填充层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不当,地暖管地面的固定管卡被破坏,造成地暖管地面与水泥发泡层脱离竖起造成地面开裂。此类裂缝局部突出,面层有破坏,以中心点呈放射形式。 5、填充层厚度 填充层的厚度与管线布设工艺有一定的关系,50mm厚填充层虽然可以将管道埋住,但实际管道上皮与填充层上部只有25mm左右的厚度,地暖填充层在凝固和硬化的时间的变化中,会产生横向的拉伸力,致使地面开裂。施工中混凝土地面根据标高进行找平,而由于地面高低不平产生地暖管地面上表面与混凝土接触处有标高偏差,容易产生地暖管面层厚薄不均,厚度较薄处容易引起应力集中,是产生裂缝的薄弱地带。经发现地暖管地面保护层厚度低于15mm处产生裂缝的概率为70%,此类裂缝较宽且沿采暖管铺设位置出现。 二、处理裂缝的方法 1、方案1 1、主要材料; 水泥、灰色堵漏王、水

地下车库地面砼施工方案

地下车库地面砼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面积为地下一层为车库,地面砼强度等级为 C20,缩缝沿建筑定位轴线留设。 二、施工部署 1、编制施工预算,采用圣泰砼搅拌站砼,组织材料进场。 2、进行设备维修,保证浇筑期间无停工现象。 3、做好地下二层建筑标高50线的引测。 4、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三、施工要点 总体施工方向为由北向南进行,在东西方向上由西向东沿每跨间连续浇筑。 1、砼的搅拌与运输采用三轮车浇筑,严格控制好砼的坍落度。 2、沿柱子进行模板支设,板块中心隔2m定出标高控制点,用以控制铺灰厚度与坡度。铺灰前将基层适当洒水湿润。 3、铺设好,粗略整平后,用平板振动器纵横来回振动,振动过后用靠尺刮平,再拉线核实标高和坡度,对于凹处及时用石子灰补平。 4、施工缝留设与处理:对于留设施工缝的,每副砼浇筑前都要对前一幅砼接槎处进行处理,用钢刷将石子刷到外露,表面用水冲净后,刷以素浆后,再进行浇筑并振动压平,使新旧砼接缝紧密,不显接槎。 5、砼的收面:在水泥初凝前完成抹平工作,终凝前完成压光工作,

收面工作要分三遍进行。 1)当砼表面收水后,用木抹子搓打抹平,将振动时表面泛出的砂浆压入石子中,使其内外结合,用铁抹子抹压一遍。 2)待水泥初凝后,即表面上人有脚印,但走上去不下陷时,用铁抹子进行第二遍抹压,根据设计的标高及坡道带上靠尺进行,二次刮平和压实,将凹坑填平压实,注意不得漏压。 3)当水泥初凝后,即人踩上去稍有脚印,用铁抹子压光无抹痕时,可用铁抹子进行第三遍压光,此遍要用力抹压,把所有抹痕压光压平,达到表面密实光洁。 6、地面作好后,根据情况适当洒水湿润,保证每天不少于一次。 7、伸缝沿建筑物伸缩缝在浇筑砼时直接留设,待砼浇筑完毕具有一定强度后,将模板取出,缝内填塞油膏,缩缝沿建筑物轴线进行留设,待砼达到其设计强度后,沿轴线弹出墨线,用切割机切缝,缝宽5m,深50mm。 四、质量标准 1、要求石子用1-2石子,含泥量不大于2%,砂子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2、要严格按配合比进行备料。 3、其厚度符合设计要求(150mm)。 4、砼表面不应有裂缝、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 5、表面的坡度要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倒泛水和积水现象。 6、其表面平整度为5mm。

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江津(渝黔界)经习水至古蔺(黔川界)高速公路 TJ9分部 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习古高速TJ9项目 2015年11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观测依据 (1) 【3】观测流程 (2) 【4】观测目的、内容、仪器及方法 (2) 〖1〗观测项目、仪具、目的 (2) 〖2〗观测方法 (3) 【4】观测仪器及观测方法 (3) 【5】现场施工观测作业计划流程 (4) 【6】测点埋设方法与要求 (5) 〖1〗位移观测边桩 (5) 〖2〗沉降板 (5) 【7】观测项目的观测频率和报警值 (5) 【8】测点布置 (6) 【9】观测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6) 【10】质量保证和控制 (8) 〖1〗最大限度减小测量误差 (8) 〖2〗观测点的保护 (8) 〖3〗质量保证 (8) 【11】文明生产与安全生产 (9)

路基高填深挖变形与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本标段位于习水县境内,沿线途径习水东皇镇图书村、伏龙村和关坪,路线全长7.011511km,起点里程桩号K69+200,止点K76+200。主要工作内容为:路基挖土方23万方、挖石方245万方、三背回填5.15万方,换填片(碎)石9.2万方、利用石填方165万方、碎石桩1.25万米、防护和排水工程共3万方;主线大桥1126.5米/3座、主线互通桥106m/2座、水泥厂赔桥161m/1座,通道493米/11座,涵洞330米/9座;隧道单洞长1775m。 施工区域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分布。区内旱、雨季节分明,气候的水平和垂直分带明显。这种降雨集中、气候分带和本区固有的深谷地形、对地下水的交替循环有着明显影响。工程区内地下水按其赋存形式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主要受大气降水所补给。 【2】观测依据 本工程观测内容主要参考规范如下: 1、江习古高速TJ9分部施工图设计文件;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3、《孔隙水压力测试规程》(CECS55:93);

地面沉降问题及其监测方法小结

目录 一、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形成原因 (1) 1.1、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1) 1.2、地面沉降的类型 (2) 1.3、沉降灾害的成因 (2) 二、传统地面沉降检测手段 (3) 2.1、水准测量 (3) 2.2、三角高程测量 (4) 2.3、GPS测量 (4) 三、InSAR地面沉降监测 (4) 3.1、DInSAR变形监测基本原理 (6) 3.2、DInSAR数据处理流程 (8) 3.3、DInSAR测量缺陷 (9) 3.4、InSAR变形监测新技术 (10) 四、InSAR监测技术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10)

一、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形成原因 1.1、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一直以来,地质灾害给人类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损失,究其原因,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地球表面的形变引起的。其中不仅有地震形变、地面沉降、火山运动、冰川漂移以及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还有由于工程开挖、地下水抽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人为地质灾害。这些不可逆的地表形变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在19个省份中超过50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累计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总面积超过7.9万平方公里。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综合研究》及《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显示:华北平原不同区域的沉降中心有连成一片的趋势;长江区最近30多年累计沉降超过200毫米的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1/3。其中,上海市、江苏省的苏锡常三市开始出现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其中中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黄河三角洲都受到严重的地面沉陷的影响。仅上海地区,自1921年发生地面沉降以来,沉降总面积已超过1000平方公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800亿元。我国最早发现地面沉降的是上海市,1922~1938年地面平均下沉26mm,至1965年沉降中心地面沉降最大值达2.63m,最大沉降速度每年达110mm;北京市区东部600km2,地面出现沉降,最大沉降累计达550 mm;天津市1959年开始出现地面沉降,1980年范围扩大到7300 km2,沉降量100mm以上的范围已达900 km2,沉降大于lm的范围达135 km2,最大累计沉降量为2.5米;西安市地面沉降发现于1959年,到1988年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1.34米,年平均沉降量30-70mm的沉降中心有5处多,沉降量100mm的范围达200 km2;太原市沉降量大于200mm的面积有254 km2,大于1000毫米的沉降区面积达7.1 km2,最大累计沉降量达1380mm。此外,宁波、常州、苏州市、无锡市、嘉兴市、杭州市、台北、沧州、唐山等地区也发现地面沉降,新开发的城市海口市也已出现地面沉降。我国地面沉降的地域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主要位于厚层松散堆积物分布地区。 图2 上海市地面沉降变化图 1、大型河流三角洲及沿海平原区 主要是长江、黄河、海河及辽河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这些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厚度大,固结程度差,颗粒细,层次多,压缩比强;地下含水层多,补给径流条件差,开采时间长、强度大;城镇密集、人口多,工农业生产发达。这些地区的地面沉降首先从城市地下水开采中心开始形成沉降漏斗,进而向外围扩展,形成以城镇为中心的大面积沉降区。 2、小型河流三角洲区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第四纪沉积厚度不大以海陆交互相的粘土和砂层为主,压缩性

地下车库地面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施工部署 (2) 3.1标高复核 (2) 3.2主要施工机具 (2) 3.3混凝土的供应方式 (2) 3.4施工顺序 (3) 4、车库地面施工与其它分项工程工序交叉施工原则及措施 (3) 4.1车库地面施工与水电安装之间的交叉施工 (3) 5、主要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3) 5.1细石混凝土地面 (3) 5.1.1施工准备 (3) 5.1.2施工工艺流程 (4) 5.1.3施工要点 (4) 5.1.4水泥砂浆地面 (6) 5.1.5水泥砂浆地面施工工艺: (6) 5.1.6质量要求 (8) 6、质量保证体系与保证措施 (8) 6.1质量保证体系 (8) 6.2质量保证措施 (9) 7、安全保证措施及文明施工 (10)

3、施工部署 3.1标高复核 车库地面施工前,需对地下车库地面水平标高进行复核或调整,保证地面标高准确,防止结构不均匀沉降对水平标高造成的影响。 3.2主要施工机具 机具:平板振捣器、运输小车、工程车、小水桶、半截桶、笤帚、2m靠尺、铁滚子、木抹子、平锹、钢丝刷、凿子、锤子、铁抹子。 3.3混凝土的供应方式 车库地面C20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厂家对原材料质量负责。水泥砂浆采用自拌方式,以满足施工现场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 3.4.1对原材料的要求 (1)水泥:选用质量性能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1:2.5水泥砂浆中使用的PO42.5水泥同商品混凝土同品牌、同标号。 (2)砂子:选用中砂,含泥量应在2%之内,泥块含量不大于1%; (3)石子:选用连续级配的机碎石,石子粒径5-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含泥量不大于1%,泥块含量不大于0.5%; (4)搅拌用水:要求清洁、可饮用、无色无味; 3.4.2配合比的主要参数要求 (1)搅拌站按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其所选用的水泥品种、砂石级配、含泥量和外加剂等进行混凝土试配,得出优化配合比,并把试配结果及相关材质报告报送到项目经理部,由技术负责人审核,报监理审查认可。 (2)坍落度: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0-180mm。

地坪裂缝修补方案

地坪裂缝修补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浙江仙居抽水蓄能电站机电设备安装工程EMI标合同编号:仙蓄计合DGCSG(2013) 13号 地坪裂缝修补施工方案 编写: 审核: 批准: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浙江仙居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6年09月30日

目录

1、裂缝原因分析 地坪产生裂缝的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伸缩裂缝;二是温度裂缝;三是由伸缩和温度共同产生的裂缝。经业主、监理及我司现场勘查,厂房内一年四季基本处于恒温状态,因此厂房内的金刚砂地坪裂缝产生的原因为伸缩裂缝。2、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设备及物资准备 3、施工步骤 步骤1:对现场需维修的空鼓、裂逢处进行画圈标记确认,并用中、小型切割机把空鼓、裂缝处原金刚砂浆块切宽(7~10mm)保证胶水能容易倒入,治理贯穿裂缝十字切割的深度为水泥砂浆基层的2/3,间距为25cm左右。 步骤2:清理掉金刚砂浆层松散的边缘,用吸尘器把裂缝和结合处的灰尘吸干净。放置波纹钢片在切口处。 步骤3:调制胶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制稠厚度不一的专业胶水。 步骤4:将调制完的胶水完全灌注裂缝,使用窄铲顺着裂缝或者收缩缝将多余的树脂铲平。 步骤5:用石英砂撒在树脂上,待完全粘住后,用吸尘器吸走多余的石英砂。 步骤6:大约30分钟左右裂缝被封闭,可以继续施工裂缝上面的一层。 4、工期控制 本工程开工时间暂定2016年10月11日,竣工时间为2016年11月20日,总施工工期预计10天。 5、质量控制标准 处理过的裂缝,胶水与地坪之间无裂缝、无空鼓,波纹钢片镶嵌牢固不晃动。检测方法:用小锤轻击检测。 6、成品保护

地坪施工方案

蘭园项目 地库地坪施工方案 编制: 编制日期: 审核: 审核日期: 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1) 三、施工部署 (1) 四、施工方案 (1) 1、原地面打凿方案 (1) 1.1施工准备: (1) 1.2地面清理: (1) 1.3质量要求: (2) 2、(新)地面施工方案 (2) 2.1 施工准备: (2) 2.2 材料准备: (2) 2.3 机具设备及作业条件 (3) 2.4 地面施工工艺概述 (3) 2.5普通混凝土地面施工工艺 (5) 2.6 金刚砂地面施工工艺 (6) 五、质量要求 (7) 六、成品保护 (8) 七、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8) 1、相关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8) 2、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8)

一、编制依据 1、蘭园工程施工图纸 2、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施工验收规范,工程检验及评定标准、设计指定图集: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6、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14-032-2004) 二、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蘭园工程,位于西安市莲湖区,整个项目用地北至规划路,东至大白杨路,西至金辉用地,南至大兴东路。项目规划净用地面积为2.14公顷;地块东西最宽处约109米,最窄处89米,南北向约217米。车库地下二层,地下二层4.5米,地下一层3.6米。非金属骨料地面采用50mm厚C30泵送商品混凝土内配Φ6@100,表面撒非金属骨料后碾磨。在地面施工前将对原混凝土地面进行打凿,然后对打凿后的结构基面上施工非金属骨料及普通水泥混凝土地面。 三、施工部署 依照设计图纸,整个车库大体分南、北两个大区,其中北区包括6/7/8三个小区,南区包括1/2/3/4/5/12六个小区,各区分段施工(见附图),考虑到进料口为地库车道,位于地库东西两侧,其中东侧地库入口(2#主入口)南北区地库原地面打凿建筑垃圾和地面施工的主要材料运输通道。 四、施工方案 1、原地面打凿方案 1.1施工准备: ⑴从地库入口至作业位置处每隔15m设置一盏照明灯具。 ⑵施工准备两台JG60-8L风炮机分别对南区和北区进行原地面的打凿,两台打凿机对打凿后地面打凿毛化。 ⑶租赁两台小型装载机和两台翻斗车用于建筑垃圾的铲运。 ⑷对其它易造成碰损的墙柱进行防护。 打凿顺序: 本工程南区、北区分别配备一台风炮机、一台装载机和一辆翻斗车;原地面打凿采用平行施工方式,南区地坪打凿同时北区地面同时打凿,南区、北区原地面打凿和新地

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市106中学高中部新校区,位于市东新区,东风东路与正光路交叉 口东北角。该项目总建筑面积44677.83 〃,包括教学楼三栋18669.41 〃,框架结构地上五层;综合楼7684.51川,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兼人防工程,地上五层;宿舍楼9445.1 〃,框架结构,地上五层;餐饮文体中心8709.5 〃,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四层;配套用房113.2川,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一层。 为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在该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需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GB50026 —93)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9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 、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 1/10 —1/20 ,为此要求沉降观应使用精密水准仪(DSZ2), 水准尺采用铟合金钢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不测。该工程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直到竣工为止。对于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或大量沉降的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在纵横方向要对称布置,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为7~25 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体或柱子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观测点,造成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从设计图纸了解到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满足相应规要求,做法 见沉降观测详图。 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