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按章节顺序)

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按章节顺序)
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按章节顺序)

家畜生理学期末复习(按章节顺序)

第一章、绪论

1、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急性实验方法:a:离体实验从动物体取出某种组织器官或组织、细胞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b:在体实验在药物麻醉或破坏脑髓的条件下,暴露某部分器官,给予适当刺激,直接观察其活动

(2)慢性实验方法

以清醒的,完整动物为实验对象,来观察各部分机能之间的自然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在环境变化中的协调统一机制。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稳态: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的变化都保持在一个较小范围,称为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内环境稳态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处在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3、动物生理功能的调节(了解分类、特点)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

体液调节:范围广、缓慢、持续时间长。(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

自身调节:范围小,不够灵活,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4、反射、反射弧、反馈调节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馈调节: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号返回到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能够根据反馈信号来改变自己的活动,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反馈信号能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物质跨膜转运形式(掌握基本特征更好)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现象。

易化扩散:非脂性物质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帮助下,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

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的过程。

入胞和出胞作用:

2、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原因)

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K+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两侧的电位发生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的过程。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a、动作电位上升支(去极化)的形成:Na+通道被激活,膜外的Na+内流

b、动作电位下降支(复极化)的形成:Na+通道失活后,膜恢复了对K+的通透性,大量的K+外流。它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的,因此,在体外描记的图形为一个短促而尖锐的脉冲图形,似山峰般,称为峰电位。

c、后电位(超极化)的形成:当膜电位接近静息电位水平时,K+的跨膜转运停止。随后,膜上的Na+-K+泵被激活,将膜内的Na+离子向膜外转运,同时,将膜外的K+向膜内运输,形成了负后和正后电位。

4、概念区分:

a、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b、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变化依次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长期、低长期。

5、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刺激强度对于时间的变化率

6、动作电位在膜上的传导(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

动作电位产生后,在膜的已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局部电流。已兴奋的膜部分通过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的膜部分,使之出现动作电位,这样的过程在膜表面持续下去,使整个细胞兴奋。

对有管道神经纤维,局部电流只能发生在相邻的郎飞结之间,动作电位的传导表现为跨过每一段髓鞘而在相邻的郎飞结处相继出现。

第三章、血液

1、血液的组成(书上P32的图)和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比容:压紧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运输、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参与机体的体液调节、防御与保护。

3、血浆蛋白的组成(盐析法)和生理功能:

a、白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激素、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维持血浆PH的稳定。

b、球蛋白(α、β、γ):γ球蛋白——免疫功能

c、纤维蛋白原:参与凝血和纤溶

4、血浆渗透压:促使纯水或低浓度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中渗透的力量,称为渗透压。

a、晶体渗透压:多,主要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b、胶体渗透压:少,主要维持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5、血浆和血清的区别:是否含有纤维蛋白原

6、血沉:在单位时间内红细胞下沉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

7、渗透脆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简称脆性。

8、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消灭侵入机体的外来异物,即免疫功能。(渗出、趋化和吞噬)

9、生理性止血(概念)和血液凝固(概念、三个阶段、参与因子)

生理止血:小血管损伤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正常动物仅在数分钟后出血将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血液凝固: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凝块,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凝固或血凝。

☆三个阶段:a: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

b:凝血酶原→凝血酶

c: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物质。

10、抗凝和促凝措施:

血液中存在着一些抗凝物质,通常把这些抗凝物质统称为抗凝系统——肝素与抗凝血酶Ⅲ。

(1)加速血液凝固:a:血液与糙面相接触b: 提高创口的温度c: 添加维生素K。

(2)减缓凝血过程:a: 血液与光滑面相接触(涂石蜡)b: 减低创面的温度c: 除去Ca2+和纤维蛋白(用细木条不断搅拌)d: 加入抗凝剂(如肝素、双香豆素)

第四章、血液循环

1、心肌细胞: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特殊心肌细胞(自律细胞)

2、(1)普通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特点: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不对称。

0、1、2、3、4五个时期:

a: 0期去极化的形成——Na+内流

b: 复极化1期:Na+通道失活后,K+快速外流,使膜电位下降——形成峰电位

c: 复极化2期:平台期——Ca2+缓慢内流与K+外流达到平衡,使膜电位长时间维持在0 mV 左右

d: 复极化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Ca2+通道失活,Ca2+内流停止,K+快速外流形成。

e:复极化4期:恢复期——3期后,K+外流停止,K+—Na+—ATP,将Na+、Ca2+泵出,泵入K+,使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及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

(2)窦房节P细胞电位特点:

a: 动作电位只有0、3、4三个时期;

b: 0期是由于Ca2+通道被激活,Ca2+内流而启动;

c: 4期少量Ca2+内流引起自动去极化,爆发下一次动作电位,周而复始。

3、心肌的生理特性(四个):

a:自动节律性: 组织细胞能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窦房结P细胞>房室交界>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

b:兴奋性: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

c:传导性:心肌细胞兴奋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能够沿着细胞膜传播的特性

d:收缩性:心肌细胞的收缩性有以下特点: (1)对细胞外液中Ca2+浓度的依赖性; (2)同步收缩(“全”或“无”收缩); (3)不发生强直收缩; (4)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期前收缩——在心肌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和下次节律兴奋传来之前,给予心肌一次额外的刺激,则可引发心肌一次提前的收缩;代偿性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常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4、房-室延搁:使心室与心房交替收缩,有利于心室充盈和射血。

5、每搏/分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每次收缩时射入动脉的血量叫每搏输出量。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平时所指的心输出量,都是指每分输出量。

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心率。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三个):心室收缩力——等长自身调节;静脉回流血量——异长自身调节;心率。

6、心电图:与心脏的机械活动无直接的关系。

P:左右心房的兴奋过程的电位变化,即反映的是左右心房去极化过程

QRS:左右心室兴奋传播过程的电位变化——去极——代表心室肌兴奋传播所需的时间

T:心室兴奋后的复极化过程——时间长

P-Q间期: 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的间隔时间

Q-T间期:心室开始去极兴奋到全部心室完成复极化所需的时间——长短与心率有关

S-T:心室各部分均处于去极化状态——无电位差

7、血压及其的影响因素(五个):

血压:血管内血流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收缩压——心缩力

舒张压——外周阻力

脉搏压——动脉弹性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搏压

影响因素:每搏输出量——收缩压;心率——舒张压;外周阻力——舒张压;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脉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平均充盈压

8、微循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七个部分: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三个通路:

a直捷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

b迂回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通透性好,营养通路)

c动-静脉短路: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体温调节)

9、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简述)

生成: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浆通过毛细血管管壁滤出而形成。(血浆在动脉端由血管壁滤出而形成组织液,在静脉端,又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在一出一进之中完成了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静水压)

影响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2、血浆胶体渗透压3、毛细血管管壁的通透性4、淋巴回流10、淋巴回流及其生理意义(主观)

一部分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即形成淋巴液。

生理意义:1、调节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体液平衡

2、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

3、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

4、淋巴结的防御功能

11、神经调节:

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一个神经元)

支配内脏的神经——植物性神经(自主神经、需要更换神经元)

心脏的神经支配(双重支配):

(1)、心交感神经:正性变时——心率加快;正性变传导——传导加快;正性变力——收缩加强(2)、心迷走神经:与心交感神经作用相拮抗,但强度不等

12、减压反射:由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引起血压降低的反射活动。、

13、全身性体液调节: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2、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

3、升压素

注:肾上腺素(强心药)a:心肌细胞β1受体——心跳加快、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加强

b: 皮肤、肾等α受体——缩血管

c: 骨骼肌血管等β2受体——输血管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升压药):a:α受体——使皮肤、肾脏器官血管收缩

b: β1受体——心跳加快、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加强

第五章、呼吸

1、呼吸的概念和环节

机体同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由三个环节组成: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2、肺泡的表面活性物质——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

功能: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维持肺泡内压的相对稳定;防止肺泡积液

3、呼吸式(类型)

①胸式呼吸

②腹式呼吸

③胸腹式呼吸

4、胸膜腔胸内压及含义

胸内压又称胸膜内压,是指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潜在腔(即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内为负压的生理学意义:

(1)、保证肺在呼气与吸气时均处于扩张状态,以确保气体交换的顺利进行。

(2)、有利于胸腔其他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

5、氧合反应及其特点:每个血红素分子含一个亚铁离子,每个亚铁离子能结合一个氧分子但这种结合是疏松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亚铁的价数不变,故称为氧合,而不是氧化。

特点:①反应快而可逆,不需要酶的催化,只受氧分压的影响

②血红蛋白和氧结合后铁为二价,该反应是氧合反应

③单独的血红素不能有效地结合氧

6、氧容量、氧饱和度

Hb氧容量(血氧容量):100 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氧含量(血氧含量):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称Hb的氧含量

Hb氧饱和度: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为Hb氧饱和度。

7、氧离曲线

PO2——横坐标;Hb氧饱和度——纵坐标

氧离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主观):

①氧离曲线呈“S”形,是血液运输O2有效的特性表现。

②第一阶段:PO2值在8~13.33 kPa——维持氧饱和度

③第二阶段:PO2值在5.33~8.0kPa——安静条件下代谢所需

④第三阶段:PO2值在2.67~5.330kPa——机体的氧储备

曲线左移,Hb与氧的亲和力增加;反之,下降

影响因素:①pH值和CO2浓度的影响

②温度的影响

③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

④Hb自身性质的影响

8、呼吸中枢:

脊髓——中继站和整合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

延髓——呼吸的基本中枢(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

脑桥——呼吸的调整中心

高位脑——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延髓

9、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肺牵张反射(黑—伯反射)CO2、O2、H+对呼吸的影响

10、H+、CO2、O2浓度对呼吸的影响(主观)

第六章、消化、吸收、代谢

1、消化吸收的概念

消化:发生在消化道中的一些列过程称之为消化(三种: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吸收:饲料经消化后,其分解产物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2、消化功能调节:

消化与吸收

内在神经丛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全身性激素

(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

胃肠激素

交感神经(抑制)

迷走神经(兴奋)外来神经系统

肌间神经丛

黏膜下神经丛

3、采食中枢:下丘脑——摄食中枢、饱中枢

4、小肠运动形式:分节运动、蠕动、钟摆运动

5.胃液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胃液由胃的三种外分泌腺和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分泌物构成。

成分:1、无机物(盐酸、氯化钠、氯化钾)

2、有机物(消化酶、黏蛋白、内因子)

盐酸功能:(1)激活胃蛋白酶原

(2)有利蛋白质消化(膨胀变性)

(3)抑制杀灭胃内细菌

(4)促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5)有利于铁、钙吸收

6、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表面粘液细胞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HCO3—与粘液结合,在胃粘液表面形成1mm厚的粘液胶体层,即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是胃粘膜抵抗损伤的第一道防线,与胃粘膜屏障一起有效的防治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破坏。

7、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及其调节(主观):

胰液含水90%,无机盐(碳酸氢盐、氯化物)、有机物(酶)

功能:1、分泌碳酸氢盐,中和酸性食糜。2、分泌多种消化酶,对营养物质消化较为彻底。3、液体和缓冲物利于大肠微生物消化

调节:(1)、神经调节:a、迷走神经是胰腺的分泌神经,他直接作用于胰腺细胞,胆碱能纤维b、交感神经是胰腺分泌的抑制性神经

(2)、体液调节(主要途径):

a、兴奋性:胰泌素、CCK、胃泌素、舒血管肠肽

b、抑制性: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胰多肽、脑啡肽、促甲状腺素

8、肝肠循环:进入小肠的胆汁酸(盐),经小肠吸收返回肝脏,被肝细胞再次分泌,这一过程称为的肝肠循环。

9、小肠中的消化方式:

a、腔期消化:发生在肠腔内,主要是各种消化酶的作用。

b、膜期消化:发生在黏膜上皮细胞表面。

腔内消化的产物只有与黏膜细胞表面接触后才能进一步分解,所以又称膜消化或者接触消化。参与这类消化的酶,存在于肠上皮的微绒毛即制状缘上,没有这些酶的作用,营养物质就不能被吸收。

10、反刍:反刍动物觅食一般都比较匆忙,特别是粗饲料,大都未经过充分的咀嚼就吞咽进入瘤胃,经过瘤胃液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经过再次咀嚼,再次混入唾液后在吞咽进入瘤胃,这样一过程称为反刍。共分为四个部分:逆呕、再咀嚼、再混唾液、再吞咽。

11、瘤胃的微生物种类及作用:

纤毛虫(水解脂类、氧化不饱和脂肪酸、降解蛋白质、吞噬细菌、与细菌共生)

细菌(发酵糖类、分解乳酸、纤维素、蛋白质,蛋白质、维生素合成)

真菌(分解纤维素、糖等(占瘤胃微生物总量的8%))

12、瘤胃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分解利用:

蛋白质分解利用:

a、分解饲料蛋白质。

b、分解非蛋白氮:尿素、铵盐、分解成NH3

c、利用NH3合成氨基酸。

d、尿素再循环:氨气→微生物合成氨基酸(瘤胃内)

↓↑

尿←合成尿素(肝)→唾液→瘤胃

13、吸收部位:

(1)、十二指肠、空场前段:糖、脂肪酸、甘油、部分氨基酸、维生素、

(2)、空肠中段:大部分氨基酸、单糖

(3)、回肠:盐类、VB12

14、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过程:

糖:a、吸收形式:主要以单糖的形式吸收。

b、吸收速率: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

c、吸收方式:消耗能量的主动过程,属继发性主动转动

脂肪:乳化、水解、微胶粒形成

过程:a、甘油三酯在胰脂酶作用下分解。

b、甘油直接通过上皮细胞进入毛细血管

c、甘油一酯、脂肪酸、胆固醇和其他脂溶性物质与胆盐形成微胶粒,穿过不流动水

层到达微绒毛。

d、脂溶性物质进入上皮细胞,胆盐在空肠吸收,进入肠肝循环。

蛋白质:a以氨基酸、小肽形式吸收

b主动吸收

…………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意义

体温: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正常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产热方式:

a、战栗产热:骨骼肌同时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产热量高。

b、非战栗产热:又称代谢产热,指体内发生广泛的代谢产热增加。

3、散热方式:辐射、传导、蒸发、对流

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时,辐射、传导、对流散热停止,蒸发成为唯一散热方式。

4、体温调定点学说:在OP/AH区中有一个控制体温的调定点,而OP/AH区的温度敏感神经元可能起调定点的结构基础。当温度处于调定点时,集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处于平衡状态,体温维持在调定点设定的水平。

5、代谢稳定区:动物产热量随环境温度而改变,在适当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可保持在生理的最低水平而体温仍能维持恒定,这种环境温度范围成为动物的等热范围,又称代谢稳定区。

第八章、泌尿

1、肾脏的组织学特点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近曲小管

肾单位﹛近球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降支细段

肾小管髓袢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髓袢升支粗段

远球小管﹛

远曲小管

2、皮质肾单位:肾小球较小,髓袢短

3、髓旁肾单位:肾小球较大,髓袢长

4、肾小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三个部分组成:a、肾小球旁细胞(近球细胞)。b、致密斑。c、间质细胞(系膜细胞)

5、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特点:a、血流量大。b、肾动脉-两套毛细血管网-肾静脉。c、髓旁肾单位出球小动脉进入髓质后分支。

6、肾小球的滤过屏障:肾小球滤过屏障膜有三层结构: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肾小囊藏层足细胞的“足突”。

基膜的孔隙小,因此对大分子的物质的滤过起到机械屏障作用。

滤过膜各层含有许多带负电荷的物质(糖蛋白)成为一种电学屏障。

7、尿液的浓缩条件:

a、对水的通透性(ADH抗利尿激素)、

b、肾髓质渗透压梯度。

髓袢愈长,浓缩能力就愈强。

8、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过滤压,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囊内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前两者为毛细血管滤过压,后两者为回流压

有效过滤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9、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通透性和有效滤过面积的改变

(2)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3)肾血浆流量

思考题:尿是如何生成的?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滤过液(一般称为原尿)

2、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的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最后生成终尿排出

尿排泄=滤过—重吸收+分泌

第九章、肌肉

1、骨骼肌的收缩形式: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2、运动终板的兴奋传递:

运动神经纤维到达肌肉时,不断分支,每一分支支配一条肌纤维。神经纤维末梢失去髓鞘嵌入到特化的肌细胞上,形成运动终板

3、兴奋收缩藕联:将基膜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和以肌纤维长度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联系起来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1.动作电位的传导

2.信息在三联管部位的传递

3.纵管系统中钙离子的释放和在积聚。

钙离子对肌球蛋白中A TP酶活性的调节是兴奋-收缩偶联的基础

4、肌丝滑行学说:肌纤维收缩时,肌节的缩短并不是因为肌微丝本身的长度发生了变化,而是由于两种穿插排列的肌微丝之间发生了滑行运动,即肌动蛋白的细丝像“刀入鞘”一样向肌球蛋白粒微丝之间滑进,结果使明带缩短,H带变窄,Z线被牵引向A带靠拢,于是肌纤维的长度缩短。

第十章、神经系统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传导性、不衰减性、相对不疲劳性

2、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处形成的特殊结构

4、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递、突触延搁、总和作用、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的改变的敏

感和易疲劳性、突触的可塑性

兴奋传递抑制传递

4、神经递质和受体(概念)

神经递质: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上的受体,导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

受体: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5、中枢抑制

①突触后抑制: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即产生抑制性突触电位,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不易去极化二呈现抑制,这种抑制就称为突出后抑制。

②突触前抑制:兴奋性突触的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受到另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影响,导致前

者所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不易或不能兴奋而呈现抑制,称为突触前抑制。

6、植物性神经对内脏的支配(不受主观意识控制而有一定的自律性)

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特点: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紧张性作用、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的影响、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7、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论述)[主观]

下丘脑由第三脑室和周围的核团一群组成,大致分为前区、内侧区、外侧区与后区四个区。

下丘脑与边缘前脑和脑干网状结构有密切的心态和功能联系,共同调节内脏活动。此外,下丘脑还可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和下丘脑-垂体束来调节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的活动。

下丘脑是大脑皮质下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它能够进行细微和复杂的整合作用,使内脏活动和其它生理活动相联系。

下丘脑参与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摄食行为调节、对情绪反应调节、内分泌活动调节等。

8、条件反射、动力定型

条件反射形成条件:(1)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

(2)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要强化,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需要多次结合且

无关刺激要先于非条件刺激

(3)条件刺激的生理强度要比非条件刺激弱放容易建立条件反射

动力定型:家畜在一系列有规律的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结合作用下,经过反复多次的强化,神经系统能够巩固的建立起一整套与刺激相适应的功能活动,表现出一整套有规律的条件反射活动。这种整套的条件反射称作动力定型

第十一章、内分泌

1、激素(概念、分类)[名词解释]

激素:由体内某些细胞产生的特殊有机物质,通过扩散或血液循环输送到另一类细胞,从而调节

这类细胞的代谢活动。 激素的种类很多,按照它们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含氮激素甾体(类固醇)激素——(steroid hormone )

胺类和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

肽类和蛋白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等。

生长激素和催产素等。

雌激素和雄激素等。

脂肪酸衍生物类激素——前列腺素等。

(nitrogenous hormone )

内分泌

2、激素的传递方式

内分泌——远距分泌

神经分泌——神经末梢释放

旁分泌——作用到临近的细胞

自分泌——自我反馈

神经内分泌——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对其它物质作用

表分泌和外分泌

3、激素的作用 生长和发育、生殖、内环境稳态、代谢、消化、应激和免疫……

4、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

(2)激素是机体的催化剂;

(3)激素的分泌速率呈脉冲式释放;

(4)激素作用的高效性;

(5)激素的半衰期很短;

(6)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允许作用。

5、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基因表达学说、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二信使学说:其中激素为第一信使,cAMP为第二信使。此外cGMP、Ca2+、IP3、DG及NO 也可以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介导激素的生理作用

6、下丘脑分泌激素及其功能(主观)

6、腺垂体分泌激素及其功能(主观)

7、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调节(主观)

甲状腺激素没有特异的靶细胞,几乎影响机体内的每一个器官,其生理作用十分广泛。

功能:a:代谢b:生长发育c:神经系统d:生殖和泌乳e:其他……

调节:

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b:反馈调节

c: 其他激素的调节(E、GH与垂体对TRH的反应)

d: 碘摄取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8、调节血钙激素的种类

a:甲状旁腺素

b: 降钙素

c: 1,25二羟胆钙化醇

9、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种类

肾上腺皮质起源于中胚层,皮质部的细胞自外向内排列成以下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网状带——分泌皮质醇和少量性激素

肾上腺髓能够利用酪氨酸前体合成并分泌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根据结构统称

为儿茶酚胺类激素。

10、胰岛分泌激素的种类

胰岛素——存储激素

胰高血糖素——动员激素

生长抑素(SS)和胰多肽(PP)

11、性激素的种类及其功能

第十二~十三章、生殖和泌乳

1、性成熟与体成熟

性成熟:通常幼畜是没有生殖能力,待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生殖器官和副性腺基本发育完成,才具有生殖能力,这一时期称为性成熟

体成熟:动物的生长发育基本结束,并具有成年动物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附睾的功能

(1)使精子成熟

(2)吸收睾丸液中的某些成分、衰老的精子及其崩解产物

(3)分泌某些物质进入附睾液

(4)储存精子

3、附性腺的种类

尿道球腺、前列腺和精囊腺

4、排卵

卵泡发育成熟后,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自发性或诱发性),卵巢表面上皮细胞和卵泡膜溶解、破裂,将卵细胞及其周围的卵丘细胞(包括放射冠和透明带)一起排入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5、性周期(生殖周期或发情周期)

发情周期:处在生育阶段的母畜,其生殖系统的形态、功能以及性行为均呈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现象称为性周期或发情周期。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四个期

6、初乳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

答:母畜分娩后最初3-5天所产的乳称为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蛋白,新生仔畜在产后24-36h之间,免疫球蛋白可以通过肠壁被吸收,建立仔畜的被动免疫体系,故出生后及时吃上初乳是至关重要的。

7、排乳反射

排乳反射是由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参加的复杂反射活动。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1)

动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学及动物生理学得概念 1、生理学:研究生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得一门科学。 2、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得一门科学. 2、动物生理学得研究内容 根据机体结构得层次性分为三个水平: A、整体与环境水平得研究:研究机体对环境变化得反应与适应以及机体在整体状态下得整合机制。(捕食行 为、逃离行为) B、器官与系统水平得研究:研究各器官系统得机能。包括研究各器官系统得活动特征、内在机制、影响与控 制它们得因素,以及它们对整体活动得作用与意义。 C、细胞与分子水平得研究:研究细胞及其所含物质分子得活动规律。又称为细胞生理学 3、动物生理学得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1、慢性实验:在无菌条件下对健康动物施行手术,并在不损害动物机体完整性得前提下暴露、摘除、破坏以及移植所要研究得器官,然后在尽可能正常得条件下,观察实验动物得功能变化。由于这种动物可 以较长时间用于实验,故称之为慢性实验。(假饲实验) 特点:优点因研究对象处于接近正常得状态下,所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缺点应用范围常受到限制。如有些生理问题目前仍未找到合适得手术与方法;整体条 件复杂不易分析。 2、急性实验:实验过程不能持久,只能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实验结果,称为急性实验。 特点:优点实验条件易于控制、结果易于分析。 缺点实验往往就是在离体或麻醉状态下进行,使实验结果不一定能代表它们得在体活 动情况. 4、生理功能得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得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与系统得生理功能所发挥得调节作用。神经系统就是机 体分化出来专门执行调节作用得系统。主要就是通过反射来实现。 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指体液因素通过局部扩散或借助淋巴与血液循环抵达特定器官组织,调节其功能活动得过程。 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比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指机体自发产生得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得调节。 特点:适应范围与作用范围都比较小。 第二章细胞得基本功能 1、细胞膜得结构特点 液态相嵌模型 1、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液态、膜具流动性 2、镶嵌蛋白质:α-螺旋或球形结构、构型不同、功能不同 3、糖类在表面:与脂质或蛋白结合成糖脂、糖蛋白、成为抗原 2、跨膜转运方式及其特点 一、单纯扩散:一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得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得过程. 二、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低得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特殊膜蛋白质得帮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 跨膜转运得方式。 特点:1、顺浓度差、电位差,不耗能2、需要膜蛋白得帮助3、具有选择性4、通透性可改变。 可分为通道转运、载体转运 三、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得耗能过程,将某物质从膜得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移动得过程,由生物泵完成。 特征:1、逆电化学梯度2、耗能 四、入胞与出胞:入胞:细菌、异物得清除,药物、大分子营养物质得吸收。 出胞:激素、神经递质、酶得分泌。 3、兴奋、抑制、刺激、反应、兴奋性、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极化、超极化、反极化、复极化得概念 兴奋:就是生物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受足够强得刺激后所产生得生理功能加强得反应。 抑制:物质得活性程度或反应速率降低、停止、阻止或活性完全丧失得现象。刺激:能为人体感受并引起组织细胞、器官与机体发生反应得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反应: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得刺激引起得相应得活动。 兴奋性:就是指活细胞,主要就是指可兴奋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得能力。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就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得外正内负得电位差。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就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得基础上产生得可扩布得电 位变化过程。 极化:细胞就是不良导体,膜内得细胞内液与膜外得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简答题,选择

简答题(5分×3=15分) 1、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 2、肺牵张反射 3、肾脏在内环境相对恒定中的作用 4、红细胞的形态特征与生理功能。 5、消化道平滑肌除有肌肉组织的共性外,又有哪些特点? 6、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7、心血管系统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 8、小肠运动及其生理意义。 9、肾血流量的调节 10、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11、CO2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及其途径 12、胆汁的分泌与作用 13、血液对O2的运输 14、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及其机理 15、肝脏的功能 16、血液对O2的运输 17、各呼吸中枢及其相互关系 18、肾上腺髓质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19、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20、红细胞在气体运输中的作用 21、肾上腺髓质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22、全身血管分布的主要规律 23、垂体各部分生理作用 24、胎盘及其主要功能 25、血浆的理化特性与生理作用 26、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 27、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28、血液凝固及其主要步骤 29、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30、排泄及其途径 31、气体交换及其影响因素 32、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33、哪些激素与生长有关?各起何作用? 34、内环境相对恒定的生理意义 35、消化管的结构特点 36、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 选择题(1分×15=15分) 1.哺乳动物心脏迷走神经的作用是 A减慢心率,减慢传导,延长不应期,减弱收缩力 B减慢心率,减慢传导,缩短不应期,减弱收缩力 C减慢心率,加速传导,缩短不应期,减弱收缩力

D增加心率,加速传导,缩短不应期,增强收缩力 E增加心率,加速传导,延长不应期,减弱收缩力 2.构成肺通气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是 A肺泡表面张力 B粘滞阻力 C气道阻力 D惯性阻力 E肺弹性纤维回缩力 3.血液的氧含量主要决定于 A 氧分压 B CO2分压 C pH值 D 血红蛋白 E 2,3-DPG蛋白含量 4.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 A胆盐 B胆固醇 C胆色素 D脂肪酸 E水和无机盐 5.食物的热价是指 A一克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B食物消耗一升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C食物在氧中燃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D一克食物消耗一升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E一克食物在一升氧中燃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6.肾脏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 A释放肾素 B分泌醛固酮 C释放抗利尿激素 D排泄钠、氯离子 E浓缩与稀释尿液 7.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敏感因素是 A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痛刺激 E寒冷刺激 8.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 B Ca2+由膜外进入突角前膜内 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相结合D突触后膜对K+通透性增高 E后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

动物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科

《动物生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__ _____,它的分泌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系统和血_______↓、血_______↑的调节。 2、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支气管平滑肌,瞳孔。 3、血浆中有许多缓冲对以维持其pH的稳定,其中最重要一对是。 4、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组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由 组成。哺乳动物的血浆的渗透压大约与葡萄糖或氯化钠溶液相等。 5、皮肤散热的方式有、、 和 。 6、胰岛素的作用是使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使血糖水 平,调节这两种激素分泌的最重要的因素是。7、肾小球滤过压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和 代数和。 8、血液是由液体成分的和悬浮其中的所组成。 9、肾上腺皮质产生、和三类激素。 肾上腺髓质产生和二种激素。 10、血浆蛋白中_____________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_____________是机体防御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_____ _________则参与血液凝固 11、机体在安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 ___,运动或使役时的主要 产热器官是____ ____,促进机体产热的最主要的激素是。 12、经典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_ __ 和_________ ___。 13、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实现的消化活动称为___ _____消化。

14、胃肠共有的运动形式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最主要的部位是。 二、选择题 1、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自身调节 2、红细胞的比容是指红细胞()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C. 与血管容积之比 D. 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3、微循环最重要的生理意义是() A.物质交换 B.维持血容量 C.促进散热 D.保存体温 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4、CO 2 A.物理溶解 B. 形成碳酸氢盐 C. 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D.与血浆蛋白结合 5、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 A. Cl- B. Na+ C. HCl D. 内因子 6、关于胆汁的生理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胆盐、胆固醇、卵磷脂都可乳化脂肪 B. 胆汁酸可与脂肪酸结合,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C. 胆汁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D. 胆汁的消化酶可促进脂肪的消化 7.原尿和终尿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终尿中不含() A. 葡萄糖 B. Nacl C. Kcl D. 白蛋白 8. 下列哪些物质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必需原料() A. 碘 B. 铁 C. 镁 D. 钠 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反馈 10、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A.种族遗传 B.先天获得 C.反射弧固定 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

动物生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作业)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对起。 2反射弧是由,,,,和五个部分组成。 3体液包括和。 4反射活动包括和两大类。 5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 6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作用较,对刺激的敏感性。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种实验中,何种属于急性实验方法。() A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B狗食管瘘假饲实验 C临床胃液分析实验 D血液常规检查 2.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神经调节 D 体液调节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 2稳态 3反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控制信息加强作用 2、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4、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5、持久 6、局限较小 二、选择题 1、A 2、B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在接受刺激后迅速产生特殊生物电反应的组织 被称作可兴奋组织。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3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的将 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节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 影响,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之为反馈。 反馈有正反馈与负反馈之分。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对控制 部分的控制信息起促进或增强作用者称正反馈,与此相反, 反馈信息对控制信息起减弱作用者,称为负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填空题: 1.静息电位是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电位绝对值称超极化。 2.冲动达到神经-肌肉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使终板膜主要对的通透性增加。3.骨骼肌收缩时,胞浆内的钙离子升高,其主要来源于。4.横桥具有ATP酶的作用,当它与蛋白结合后才被激活。5.骨骼肌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钙离子由中释放,而钙离子浓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肌浆网结构中活动的结果。 6.细胞去极化后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7.肌肉收缩是肌丝向肌丝滑行的结果。 8.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中介物质是。 9.钠离子泵是一种酶,它能分ATP解释出能量以形成和维持细胞内外的正常分布状态。 10.终板膜上乙酰胆碱受体通道开放时,可允许和同时通过,结果造成终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 11.第二信使物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细胞功能:一是通过直接激活各种,引起磷酸化反应,二是提高胞浆中浓度。 12.如果化学信号与膜受体结合后激活了膜内的促速G 蛋白(Gs),则Gs与GTP的复合物可以增强的活性,后者可使胞浆中的ATP 迅速转化为。 13.细胞内的cAMP 可以激活一种依赖于cAMP 的,后者进而使多种功能蛋白质发生反应。 14.与cAMP 生成相关的G 蛋白有两种:一种是,它和cAMP 的复合物可增强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一种是,它和cAMP 的复合物可减弱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 二、选择题: 1.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反极化 E超极化2.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A化学性突触传递 B局部电流 C非典型化学性突触传递 D 非突性传递 E电传递 3.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递质是:() A.NE B. Ach C.5-HT D.多巴胺 E.血管活性肠肽4.骨骼肌的肌质网终末池可储存:() A钠离子 B钾离子 C钙离子D镁离子E、Ach 5.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因子是:() A钙离子B钠离子C镁离子D钾离子ENE 6.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顺浓度梯度差转运B不消耗生物能 C需要膜蛋白的帮助 D是水溶性物质跨膜扩散的主要方式E是离子扩散的主要方式 7.常用的钠通道阻断剂是:() A同箭毒碱 B阿托品 C 四乙胺 D异搏定 E 河豚毒素8.常用的钾通道阻断剂是:() A河豚毒素 B 四乙胺 C 哇巴因 D 锰离子 E 异搏定 9.判断组织兴奋性的高低的常用指标是:()

动物生理学试题(有答案)

1. (体温调节中枢)难易度:适中认知度:识记 实验证明,须保留动物的哪一部分及以下神经结构的完整,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选项 A )延髓 选项B)中脑选项C)下丘脑选项D)小脑选项E)大脑答案:C 2. 知识点:0701(基础代谢率)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关于基础代谢率,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选项 A )与肌肉活动有关选项B)与精神紧张有关选项C)与食物有关选项D )与环境温度有关选项E)基础代谢率的高低以千卡/体重()/小时表示答案:E 3. 知识点:0701(基础代谢率)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基础代谢率是以每小时下列哪一项为单位计算的产热量() 选项 A )体重 选项B)体长选项C)年龄选项D )体表面积选项E)环境温度 答案:D 4. 知识点:0702(散热方式)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方式是

选项 A )辐射散热 选项B )传导散热 选项C)对流散热 选项 D )蒸发散热 选项E)传导和对流散热答案:D 5. 知识点:0701(基础代谢率)难易度:容易下列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A )雄性动物的基础代谢率平均比雌性动物高选项B)幼畜的基础代谢率比成畜的高选项C)老龄畜的基础代谢率低 选项 D )体重相同的动物基础代谢率较为接近选项巳基础代谢率与体表面积之间具有比例关系答案:D 6. 知识点:0702(散热方式)难易度:容易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选项A )辐射 选项B)传导和对流 选项C)不感蒸发 选项D)发汗 选项E)辐射+传导+对流 答案:E 7. 知识点:0702(散热方式)难易度:容易 给高热动物用酒精擦浴是() 选项 A )增加辐射散热 选项B)增加传导散热 选项C)增加对流散热 选项D)增加蒸发散热 选项E)传导散热和辐射散热同时增加 认知度:识记 认知度:识记) 认知度:识记

动物生理学第一章

第一章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题) 1. 下列各生理功能活动的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是(A)× A 条件反射 B 肌丝滑行 C 心脏射血 D 防御反射 E 基础代谢 【正确答案】 B 2.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C)√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 D 血浆 E 组织液 【正确答案】 C 3. 内环境的稳态(D)√ A 是指细胞内部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B 是指细胞内外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C 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D 是保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E 依靠体内少数器官的活动即能维持 【正确答案】 D 4. 大量发汗后快速大量饮用白开水,其最主要的危害是(E)√ A 迅速扩充循环血量 B 导致尿量明显增加 C 稀释胃肠道消化液 D 稀释血浆蛋白浓度 E 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正确答案】 E 5. 根据解剖方位,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面(D)√ A 矢状面、水平面和横切面 B 矢状面、冠状面和额状面 C 水平面、横切面和冠状面 D 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 【正确答案】 D 6. 阻断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属于(E)×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分泌调节 【正确答案】 A 7. 大量饮水后约半小时尿量开始增多,这一调节属于(E)×

B 激素远距调节 C 旁分泌调节 D 自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正确答案】 B 8. 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C)√ A 迅速,短暂而准确 B 快速,高效而固定 C 缓慢持久而弥散 D 缓慢低效而广泛 E 灵敏短暂而局限 【正确答案】 C 9. 属于细胞水平的研究是(D)√ A 蛙心灌流 B 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 C 骨骼肌收缩的原理 D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研究 【正确答案】 D 10. 根据球管平衡现象,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约为肾小球滤过率的()× A 1/2 B 2/3 C 3/4 D 4/5 E 5/6 【正确答案】 B 1. 下列各生理功能活动的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是(B)√ A 条件反射 B 肌丝滑行 C 心脏射血 D 防御反射 E 基础代谢 【正确答案】 B 2.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C)√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 D 血浆 E 组织液 【正确答案】 C 3. 阻断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属于(A)√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二

实验题目:骨骼肌生理姓名:王超杰 合作者: 唐用 组别:第一组 日期:5月8日 室温:24.5℃

【实验目的】: 确定肌肉收缩的 A、阈水平、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B、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C、刺激频率与收缩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 1、双毁髓法处死蟾蜍,剥离神经干保留腓肠肌和膝关节。结扎,保持湿润。将标本放入标 本盒内,连接张力换能器。在试验过程中注意标本休息,连接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2、选择菜单栏刺激强度对骨骼肌的收缩的影响,更改相应数据,测量肌肉收缩的阈水平、 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1)连接通道一,检查神经的活性,测试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开始记录,可适当调零,开始刺激 3)当收缩幅度不再变化时,停止刺激,停止记录 4)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阈水平和最大收缩和其对应的最小刺激强度,记录下收 缩幅度,刺激和放大器的参数设置,绘制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3、测量肌肉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1)展开上一实验最大刺激强度对应的收缩,测量三个时期 2)复至少三次 3)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4、测量刺激频率与收缩之间的关系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关闭通道3 和4,保留通道1 和2,分别对应肌肉收缩信号和肌 肉动作电位信号。示波状态下修改参数设置:采集频率20kHz;通道1:通道模式为 张力,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度7.5g (可根据收缩幅度合理选择),放大器时间常数 设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通道2:通道模式为生物电,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 度2mv,放大器时间常数0.001s,滤波频率1kHz。刺激模式为串单单刺激,波宽1ms, 延时20ms,选择一定的刺激脉冲个数(10-60 个,避免让肌肉受到过多的刺激)和刺激 强度(阈上刺激强度即可,不必达到最大刺逐渐减小刺激间隔,直到第二个CAP开始 减小,进入相对不应期 2)开始记录,开始刺激 3)观察肌肉收缩的总和现象,确定肌肉收缩的最小融合频率,观察肌肉动作电位 与收缩的关系,测量并记录不同频率引起肌肉收缩的幅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见附图一:Physiology Lab #4 Skeletal Muscle Physiology 实验A:测量肌肉收缩的阈水平、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动物生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

动物生理学题库 绪论 一、填空题 1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大致可分为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和整体和环境水平等。 3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4 受控部分回送的信息加强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调节,该调控模式称为反馈,它是机体较多(多/少)的调控形式。 5 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 6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准确、局限和短暂。 7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持久和较广泛。 8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范围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效应准确及对维持稳态具有一定意义。 9 生命现象至少应包括三种表现,即新陈代谢、兴奋性与适应性。 二、简答题 2 举例解释正反馈与负反馈。 当输出变量或生理效应发生偏差,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时,即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负反馈具有双向性调节的特点,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途径。(体温调节) 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排便、分娩、血液凝固)

3 什么叫稳态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稳态是指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 ○1,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制约。 ○2,能够让生物的酶保持最佳状态,让生命活动有条不絮地进行。 三、论试题 1 试述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部位局限和作用时间短。 ○2体液调节是指由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有相应受体的组织、细胞,调节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缓慢,但作用广泛而持久。 ○3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是该器官和组织及细胞自身的生理特性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单纯扩散:生物体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顺着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称为单纯扩散。 2 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的,或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的一些特殊蛋白的“帮助”下也能从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即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过细胞膜,这种物质转运方式称为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电化学梯度由膜的一侧移向另一侧的过程。

动物生理学试题一(含答案)

动物生理学试题一 (职高班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指标可反映兴奋性的大小 A 动作电位去极化幅度 B 动作电位去极化速度 C 膜电位水平 D 阈强度 2.动作电位长极相(上升支)的出现与膜对哪种离子通透性的变化有关 A K+通透性降低 B K+通透性增高 C Na+通透性增高 D Na+通透性降低 3.神经一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递质是 A NE(去甲肾上腺素) B Ach(乙酸胆碱) C 5—HT(5一羟色胺) D 多巴胺 4.肌细胞兴奋一收缩耦联的耦联因子是 A Ca2+ B Na+ C Mg2+ D K+ 5.阈电位是指 A 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 造成膜对Na+通道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C 造成膜对K+通道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D 造成膜对Na+通过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6.通常所说的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值大约是-70mV,意思是 A 膜内两点之间电位差为70mV B 膜外电位比膜内电位低70mV C 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70mV D 膜外两点的电位差为70mV 7.细胞在静息时膜对下述离子通透性最大的是 A Na+ B Mg2+ C K+ D Cl- E Ca2+ 8.神经纤维接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从-70mV变为0mV的过程称为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去极化 D 反极化 E 复极化 9.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下降相是指膜的 A 复极化过程 B 去极化过程 C 反极化过程 D 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 10.目前一般认为肌肉收缩是由于 A 骨骼肌粗肌丝长度变短 B 骨骼肌细肌丝长度缩短 C 粗肌丝向细肌丝之间滑行 D 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 E 粗、细肌丝长度均缩短 11.组成骨骼肌粗肌丝的主要蛋白质是 A 肌凝蛋白 B 原肌凝蛋白 C 肌钙蛋白 D 肌纤蛋白

动物生理学作业(1)

第一章绪论 1、 兴奋性 刺激 反馈 基础代谢 脊动物 2、 无论何种动物,生理功能及机制需从(整体与环境)、(器官与系统)、及(细胞与分子)三个水平进行研究。 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 为什么说新陈代谢是最基本的生命特征? 生理学机能调节方式有几种?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 内环境 稳态 第二信使 G-蛋白 Ach 钠泵

阈电位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局部电位 局部反应 主动运输 2、 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 细胞受到刺激后,局部产生的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从而引起动作电位。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大体有(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偶联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三类。 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刺激强度)、(持续时间)、及(强度对时间变化率)。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产机制主要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 骨骼肌细胞收缩时,终未池中的Ca++释放到肌浆中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其构型发生变化,后者又使(原肌球蛋白)的构型发生变化,最后导致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产生肌细胞收缩。 在传统的生理学中,通常将(神经)、(肌肉)和(腺体)统称为可兴奋组织或可兴奋细胞。 Na+泵是一种(Na+-K+依赖式ATP)酶,它能分解(ATP )释放能量,将(3个钠离子)移出膜外,(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但两者结合的起因是Ca2+先与(肌钙蛋白)结合,继而引起(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了肌纤蛋白上的结合位点。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静息状态下,膜对(钾离子)有较大的通透性,对(钠离子)通透性较低,所以静息电位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条件反射的消退: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连续使用单独的条件刺激而不采用非条件刺激进行强化,那么条件刺激会逐渐减弱,直至完全不出现的现象叫条件反射的消退 体液调节:是指血液和组织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对心血管活动所产生的调节作用。 血管紧张素的主要作用——升高血压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研究健康人及动物的各种机能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 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对某些特定的组织起作用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生殖等机能活动,这种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局部组织或细胞不依赖外来神经或体液调节,自身对刺激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液态镶嵌模型: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支架,其中镶嵌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指一些小的脂溶性物质依靠分子运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的方式。 易化扩散:某些物质能够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的帮助,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 主动转运:在细胞膜上载体的帮助下,通过消耗ATP,将某种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转运的过程。 受体:指细胞拥有的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蛋白质大分子。 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PCD) 细胞保护:细胞对于各种有害因素的适应能力,称为细胞保护。 阈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大于阈刺激的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小于阈刺激的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或组织、细胞的兴奋,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生物电现象:一个活的细胞无论是它处于安静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是存在电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其中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霍奇金学派的离子学说:生物电的产生依赖于细胞膜对化学离子的严格选择性的通透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极化:—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 去极化:—膜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的过程。 复极化:—膜电位去极化后逐步恢复极化状态的过程。 超极化:—膜电位绝对值高于静息电位的状态。 超射:膜由原来的-70mv去极化到0 mv,进而变化到20~40mv,去极化超过0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 终板电位:冲动传导到突触前终末时,在极短时间内,差不多同时有200-300个囊泡同时破裂,其中的Ach被释放,经过突触间隙扩散至终膜,结果导致终膜出现远较微终板电位大得多的去极化,这种去极化电位称为终板电位。 强直收缩:肌肉受到连续有效刺激时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 兴奋—收缩耦联:把从骨骼肌接受神经冲动、肌膜发生兴奋,与肌原纤维中的肌丝活动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叫兴奋-收缩耦联 基本电节律:有节律地反复进行的去极化和复极化活动叫基本电节律。

动物生理学试题库答案

答案 一、名词解释: 7。原尿:入球小动脉得血液经过肾小球得滤过作用,形成得滤过液。 8.终尿:原尿经过肾小管与集合管得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作用,最终形成得尿液。 9、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得原尿量。 10。有效滤过压:存在于滤过膜两侧得压力差、 11、排泄:动物有机体将代谢终产物与其它不需要得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得过程。 12.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得浓度限度。 13、能量代谢: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得能量释放、转化与利用得过程、14。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得能量代谢水平。 15.静止能量代谢:动物在一般得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得能量代谢水平、 16.等热范围:动物得代谢强度与产热量保持在生理最低水平时得环境温度。 17.蒸发:机体得热量靠体表呼吸道水份 18.辐射:体热以红外线形式向温度较低得外界散发。 19.物理消化:经过咀嚼与胃肠运动,使饲料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成食糜,向消化道后段推送得过程。 20。胃得排空:随着胃得运动,食糜分批地由胃移送入 21.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仔细地咀嚼,这种独特得消化活动称反刍、 22.容受性舒张:当咀嚼与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与胃

体部得肌肉舒张得反射。 23.化学消化:利用消化腺分泌得消化液中得各种酶对饲料进行消化。 24.微生物消化:利用畜禽消化道内栖居得大量微生物对饲料进行消化。 25.肾单位:肾单位就是肾脏得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26.致密斑: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部或髓绊升支粗段部分,细胞核密集而形成圆盘状得聚集区,其功能为感受小管液中钠离子浓度得变化从而调节肾素得分泌、 27.继发转运:指通过耦联转运系统由离子梯度驱动得转运 28.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原尿得量 29。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得血糖浓度 30、高渗尿:尿得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 31、肌小节:肌原纤维每两条Z线之间得部分称为肌小节,就是肌肉收缩与舒张得基本单位 32.横桥:肌球蛋白得头部露出在粗肌丝得表面形成横桥。 33、等张收缩:肌肉张力不变而长度发生改变得收缩 34、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改变得收缩 35.强直收缩:对肌肉刺激频率不断加大,肌肉不断进行收缩总与,直至处于持续得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36.终板电位:终板膜上发生得Na+跨膜内流与K+跨膜外流而引起得终板膜得去极化称终板电位。 37、量子释放:以小泡为单位得倾囊释放称为量子释放 38。三联体:由横管与两侧得终池构成得结构单位称三联体,它就是把肌细胞膜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总结

各章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学4个水平上的研究: (1)细胞和分子水平 (2)组织和器官水平 (3)系统水平 (4)整体水平 2.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及特点: (1)神经调节 ①机制:由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其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即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②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 ①机制: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的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输调节全身各处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其调节方式是激素. ②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 ①机制: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局部的细胞、组织、器官本身自动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②特点:作用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部,有利于维持机体细胞自稳态. 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和跨膜信号通讯 1.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方式: (1)单纯扩散(简单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2)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①主动运输: A.原发性主动转运: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 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 ②被动运输 A.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 B.经通道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3)胞吞和胞吐: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细胞间通讯和信号传导的类型: (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①cAMP-PKA途径 ②磷脂酰肌醇代谢途径 (2)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动物生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动物生理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一门科学. 2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水平,____________水平和_____________水平等. 3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受控部分回送的信息加强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调节,该调控模式称为___________,它是机体较____(多/少)的调控形式. 5 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_____调节. 6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7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和_____. 8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效应准确及对维持稳态具有一定意义. 9 生命现象至少应包括三种表现,即_____,_____与_____. 二,简答题 1 简述家畜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2 举例解释正反馈与负反馈. 3 什么叫稳态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三,论试题 1 试述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第一章答案 一,填空题 1 动物机体生命命活动及其规律; 2 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整体;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4 反馈多; 5 负反馈; 6 迅速准确局限短暂; 7 缓慢持久较广泛; 8 范围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9 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 二,简答题 1 见教材P3; 2 见教材P8-P92 3 见教材P5 三,论述题 1 见教材P6-P7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简单扩散; 2 易化扩散; 3 主动转运; 4 入胞作用; 5 出胞作用; 6 受体; 7 环腺苷酸信号转导系统; 8 细胞凋亡; 9 细胞保护; 10 静息电位; 11 动作电位 二,填空题 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 , 和. 2 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称为. 3 生命活动中出现的电现象称为. 4 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经历, , 和四个阶段的变化,然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 5 动作电位包括, 和三个过程. 6 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的亲水极性基团分布在膜的________,其疏水非极性基团分布在膜的________. 7. 易化扩散主要是指____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它受物质的结构特点,结合的位点数目的影响,需要细胞膜上________的帮助, 是______转动的一种形式.

动物生理学习题

第一章 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 、填空题 (将你认为最恰当的词句填在空格上,使句意完整通顺)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化扩散有两种类型: 和 。 3. 在静息电位形成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K + 的外流属于细胞膜的 转运方 式,因为 K + 是经 ______________ 蛋白, _______ 浓度差转运的。 4?细胞膜的Na +泵逆 _______ 梯度和 ________ 梯度转运Na +,而只逆 ____________ 梯度转运K + 。 5. 机体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 其表现形式有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两种。 6. 在刺激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引起组织兴奋的 ______________ 强度称为阈强度, 阈强度越小, 说明该组织的兴奋性越 _________ 。 7. 引 起 组 织 兴 奋 的 刺 激 条 件 包 括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和 8. 机体的可兴奋性组织通常是指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这些组织受到 有效刺激后能首先产生 ___________ 。 9. 在生 理学 中, 通常将受 到刺 激后 能较迅 速产生 某种 特殊 生物电 反应的 组织 ,如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称为可兴奋组织。 10. 动作电位沿着整个神经细胞膜的不衰减传导,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 机制实现的。 11. 尽管体内生物活性物质及细胞反应多样,但跨膜信息传递只有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和酪氨酸激酶受体等有限的几种方式。 12. 生物节律最重要的生理意义是使生物对环境变化做更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 。 13.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 14. 受控部分回送的信息加强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调节,该调控模式称为 __________ , 它是机体较 ___ (多 /少)的调控形式。 二、判断改错(正确的打“vf 错的打“%” 1. 所谓生命的基本特征,即任何生命个体都具备的普遍现象。 ( ) 2. 生物体在特定条件下,可在一定时间内不表现生命活动。 ( ” 3. 单纯扩散是指不需要消耗任何能量的扩散。 ( ” 4.O 2、 CO 2 和类固醇激素均为脂溶性物质, 可借助单纯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 ” 5. 一般来说,兴奋、冲动和锋电位表示的意思是一致的。 ( ” 6. 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 ( ” 7. 从理论上推测,细胞外液的电阻增加时,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减慢。 ( ” 8. 局部体液调节就是自身调节。 ( ” 9. 刺激是指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外环境变化。 ( ” 10. 机体的内环境就是指血液而言。 ( ” 11. 凡是有兴奋性的组织,一旦受到刺激后必定会产生兴奋。 ( ” 12. 就锋电位产生而言,是不需要主动转运机制的。 ( ” 13. 负反馈是指机体功能的抑制型调节性信息。 ( ” 14. 外环境是机体生活的环境,内环境指体内的环境。 ( ” 15. 活细胞在静息电位时, 细胞膜处于极化状态。 ( ” 三、三、单项选择题 (每题限选一个字母填入括号中 ,多填不得分” 1.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大致可分为 _____________ 水平、 ____________ 水平和 _____________ 水平等。 1.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论述,错误的是 A. 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D.有传递消息的功能 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血液 B.细胞内液 B. 是细胞接受外界刺激的门 户 E.可合成能源物质 (” C.有转运物质的功能 3.可导致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复极相的离子移动是 A .钾外流 B .钠内流 C .钙内流 D .氯内流 (” E.以上均是 (” E .镁内流 4.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 正反馈调节 B. 负反馈调节 C. 神经调 ( ” D. 体液调节 E.自身调节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人体动物及生理学期末复习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稳态:内环境得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得状态,泛指凡就是通过机体自身得调节机制使某个生理过程保持相对恒定得状态。 负反馈:如果信息(终产物或结果)得作用与控制信息得作用相反,使输出变量(效应器)向与原来相反得方向变化,降低这一过程得进展速度,返回预定得值(正常值),则称之~。 2、生命活动得调节特点。 (1)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得活动调节生理功能得调节方式。 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调节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N纤维)中枢→(传入N纤维)效应器 调节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某些特殊得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机体得生理功能得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激素(有得就是神经调节得一个延长部分). ①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效应。 ②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液扩散达到得局部性体液调节。 ③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得激素释放入血达到得体液调节。 调节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组织、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生 得适应性反应。调节特点: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 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与跨膜信号通讯 细胞得跨膜物质转运形式主要可归纳为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得跨膜转运以及胞吞与胞吐三种类型。其中重点掌握膜蛋白介导得跨膜转运. 1、易化扩散: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得物质,需在特殊膜蛋白质得“帮助”下, 由膜得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得过程。(名解) (1)分类:①经载体得易化扩散;②经通道得易化扩散. (2)转运得物质:葡萄糖、氨基酸、K+、Na+、Ca2+等。 (3)特点:①不需另外消耗能量;②需依靠特殊膜蛋白质得“帮助”;③饱与性; ④转运速率更高;⑤立体构象特异性;⑥竞争性抑制. 2、主动转运(重点:继发性主动转运) (1)概念:指通过细胞本身得耗能,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得转运过程。(名解) (2)特点:①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分解ATP来提供;②依靠特殊膜蛋白质(泵)得“帮助”; ③就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得。 (3)转运得物质:葡萄糖、氨基酸、K+、Na+、Ca2+等。 (4)分类: ①原发性主动转运(简称:泵转运):如: Na+-K+泵、Ca2+-Mg2+泵、H+-K+泵等. 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得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与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得过程。 ②继发性主动转运(简称:联合转运):如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p16) 名解:指不靠直接耗能,而就是靠消耗另一物质得浓度势能而实现得主动转运. 转运得物质:葡萄糖、氨基酸、Na+,、K+、Cl-、HCO3—等。 注:为什么叫继发性主动转运?(答:因为细胞膜基底面上Na+-K+泵得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