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经济发展概述

汕头经济发展概述
汕头经济发展概述

汕头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国贸一班佘钟鸿52号

一.汕头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1.汕头农业发展状况

汕头市土地总面积共2064.4平方公里,辖6区1县,设置32个镇、37个街道(其中涉农26个),541个村委会、512个居委会(其中涉农315个)。总人口510.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0.73万人,占70.6%。常用耕地面积52.92万亩,人均拥有耕地0.1亩;山地面积100万亩,人均不足0.2亩。汕头地处韩、榕、练三江三角洲平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明、清以来,汕头农业就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有“种田如绣花”的美誉,粮食生产至200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吨谷市”十连冠。据不完全统计,仅五、六十年代,有两千多潮汕老农被派往全国各个省区支援农业生产。进入新时期,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缺乏的客观实际出发,作出发展现代效益农业的决策部署,把打造现代效益农业基地列入全市四大产业发展战略。全市各地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创新机制和手段,在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建设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跨越百亿大关,达到104.71亿元、增长4.4%,农村经济总收入276.5亿元、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5260元、增长7.7%。

2.汕头工业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市充分积极发挥特区和侨乡优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业主导地位明显增强,形成了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塑料化工、食品加工、机械装备、玩具工艺、印刷包装、音像材料等8大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势头良好,形成粮食、蔬菜、禽畜、水产、果茶业及花卉六大支柱产业。

3.汕头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今年以来,汕头市认真贯彻省发展服务业的会议精神和目标要求,坚持从本地资源特点、区位优势和发展现状出发,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努力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三季度实现增加值342.78亿元,增长9.3%,比第二季度上升1个百分点。其中,随着广澳港区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港口总通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1-9月累计港口货物吞吐量2642万吨,增长14.6%,集装箱吞吐量68.46万标箱,增长14.1%,增幅均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上,屡创汕头市历史新高。

一.存在问题

1.缺乏统一行政规划,没有形成发展合力。

1981年汕头市在市区的龙湖片区试办经济特区。1983年12月22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汕头地区,原地区所属8县1市并入汕头市。1984年11月,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分龙湖和广澳两个片区。1991年11月,汕头地区行政区域再次进行调整,潮州、揭阳分设地级市。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又一次作出重大调整,潮阳、澄海撤市建区,原市区5个区调整合并为3个区。也就是说,二十年内因为缺乏一个详尽科学的统一行政规划,导致汕头的行政、人事、财政、公共事业等重大政策频繁变更,造成人心浮动,政令无法深入贯彻实施,尤其是将同根同源的潮州市和揭阳市与汕头市人为地行政割裂开,导致了潮汕地区内部三市之间发生了恶性竞争,不仅潮汕文化的抱团精神无法充分展现,更使得汕头特区的发展失去了战略纵深。

2.产业政策制定失误,错失转型发展机遇

潮汕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商传统让大量的潮汕人走出国门,遍及全世界,但在汕头设立经济特区后,相关部门和领导却没有及时调整思路,不仅发展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足,而且缺乏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仍旧一味采取老办法、走老套路,决策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严重不足,以致今天汕头的产业结构都没有形成关联性,而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的配套措施滞,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包括海外潮汕华侨和台资等国际大资本在汕头进行投资,错失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台资转移大陆后汕头经济腾飞的重大战略发展机遇。

3.排斥外来文化、缺乏知识和人才储备

潮汕人之所以在海外被称为东方的犹太人,就在于潮汕人勤于动脑、善于动脑并在保留自我文化特色的同时,能够与所在国、所在地区的文化充分融合。这是潮汕人在海外发展屡屡成功的宝贵经验。但在潮汕人的家乡,一方面重商传统导致许多潮汕人过早辍学经商,没有完整而正规的教育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则是当地人对待来汕头工作来的外来人员和文化采取冷漠和排斥的态度,导致外来人才留不住,本地人才又离开汕头向外发展的局面。作为改革开放的首批特区城市,在1981年汕头大学建成之前,整个潮汕地区竟然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专院校,而高水准的科研机构更是屈指可数,这种知识和人才储备的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汕头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1.发挥潮汕地区华侨众多的优势

汕头之所以被定为特区,主要是考虑到汕头“因为东南亚国家潮洲人多”(见《邓小平文选》第三章366页),可见当初中央也是考虑到这一点,这也是汕头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最大优势。打好“侨牌”是发展汕头经济的重要一环。发展侨乡经济,要从过去主要靠华侨“捐赠型”投资转移到引导华侨向“产业型”投资上来。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共接受侨胞捐资折合人民币20亿,今为止(以汕头市为例)全市批准4,100家三资企业,协议外资投资为36.8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14.29亿美元。这些投资无论是在数量、规模、档次、领域都与汕头“侨乡”地位不相符。利用华侨这条纽带,吸引更多的资本,并通过这条纽带把引资对象和引资领域扩大到欧、美、日、韩、澳大利亚,这是使侨乡经济上一个台阶的关键。

2.发挥区位优势

根据区位优势,多因素和全方位地营造区域经济一体化,活化粤东、闽西、赣南大三角经济区的发展。汕头位于粤东、闽西、赣南的龙头,历史上就是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这一区域总面积约10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800万人,拥有丰富的水电、矿产、森林、土地和人力资源。随着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深汕高速公路的开通,汕头海湾大桥的峻工,汕头新机场也已动工在即,汕头广澳深水港码头的建成,粤东、闽西、赣南大三角经济区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发挥汕头区位优势,发挥“龙头”和“通道”的作用,依托广阔的腹地,带动粤东、闽西、赣南大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共同繁荣。

3. 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针对汕头地区现状,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选准“朝阳工业”带动全区经济大发展。此外,汕头做为百年口岸,转口贸易由来已久,所处地理位置适中,发展高科技含量的第三产业,发展转口贸易、仓储服务、运输、相应发展房地产、旅游以及劳务输出,对外工程承包等。针对汕头的现实情况,应完善和充分发掘汕头保税区的功能,以及设施的完善和配套,以优良的内、外部环境,吸引国内外企业财团来区内投资、办厂,扩大保税区的知名度。

汕头发展调查报告

汕头发展调查报告 篇一:汕头市社会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汕头市禁摩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汕头市禁摩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为了让汕头市取消禁摩令,特做相关调查。调查时间:XX年2月19日星期日 调查地点:汕头市 调查方式:走访、采访 调查的范围、对象:汕头市民 一、调查情况 (一)交通拥堵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特别是富裕人员的持续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员拥有私家车,不断出现的私家车,与城市的公交车、出租车、货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使得原本就拥堵的城市交通变得愈发严重,甚至可以造成了“走到哪里,就堵在哪里”的局面。可以说,交通堵塞是一个必须重视的严峻的社会民生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为了切实了解城市交通的堵塞现象与分析其根本原因,本人利用课余时间在汕头市一主要交通路口蹲点观察了上、下班高峰时期的车辆通行情况。具体如下: 2月19日17:30-18:30,地点:金砂路与龙眼路交界路口(设有转向红绿灯、无摄像头,设有人行天桥);因数车流、人流高峰期,本人通过蹲点记录交通混乱情况主要有: 1、车辆闯红灯:出租车26辆,私家车6辆,公交车5辆,摩托车78辆,自行车14辆,行人17人; 2、摩托车驾驶员不带头盔:约占经过的摩托车数量的70%左右; 3、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天桥; 4、车辆不按转向灯行驶,如左转灯亮,仍有部分车辆直行等; 5、其他交通混乱情况,如摩托车搭载2人以上、大货车照常经过等。 因时间关系,本人只在上述路口蹲点观察记录,因本路口对于市区道路交通状态有较好的代表作用,因为作为本文的重要依据,上述交通混乱行为也大致代表了目前市区的主要交通混乱情况。

汕头概况

汕头 概述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美称,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是沿海开放城市和著名侨乡。 历史沿革】汕头市区古为滨海冲积地。宋时已形成村落,属揭阳县。南宋末年,因战乱,闽南的几十万莆田人移民汕头潮州。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是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清康熙年间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公元1860年(咸丰十年)对外开市。1919年冬设汕头市政局。1921年7月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1930年准予设市,隶属广东省政府。 解放后。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头市人民政府。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市区龙湖片区试办经济特区。1983年12月22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汕头地区,原地区所属8县1市并入汕头市。198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1991年4月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并确定于是年11月正式实施;同年11月,潮汕行政区域调整,潮州、揭阳分设地级市。 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潮阳、澄海撤市建区,原市区5个区调整合并为3个区,其中河浦、达濠两个区合并为濠江区;升平、金园两区合并为金平区;龙湖区保留,将原属澄海市的外砂镇、新溪镇划归龙湖区;澄海市撤市设区;潮阳市撤市分设潮阳、潮南两个区。调整后,市区面积从原来的310平方公里扩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原来的120万增加到487.5万。南澳县建制和区划不变。[ 【经济发展】 综合实力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民生福利明显改善。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97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84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529.64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392.30亿元,增长7.4%。分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6:52.9:41.5调整为5.4:54.3:40.3,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继续提高。全市人均GDP19384元,增长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22亿元,一般预算支出83.88亿元,分别增长20.6%和29.1%。[8]工业经济 2008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9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全市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8.8%上升为50.4%,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0.4%。完成工业总产值2051.86亿元,增长1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20.66亿元,增长18.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64.4%,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0.2%、集体企业增长25.6%、股份制企业增长2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1.3%;轻、重工业中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略有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269.64亿元,增长18.0%;完成出口交货值295.28亿元,增长11.3%;工业产品销售率96.14%,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40亿元,增长22.7%。新获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61件,省名牌产品1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全市工业用电量67.54亿千瓦时,增长3.9%。[9] 农业经济 2008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农业总产值99.81亿元,增长2.8%。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0.34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4.68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7.64万亩;农村用电量20.96亿千瓦时,增长9.4%。全市乡镇企业(不含个体)1.59万个。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08.87亿元,增长40.0%;利润总额23.47亿元,增长11.1%;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70.42亿元,增长11.6%。[10] 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6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城镇投资201.50亿元、农村投资59.86亿元,分别增长36.4%和1.1%。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85.66亿元,增长66.4%;更新改造投资22.32亿元,增长32.8%;房地产开发投资32.90亿元,下降5.3%;其他投资54.88亿元,增长34.5%。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34.52亿元,下降1.4%;民营经济投资144.64亿元,增长15.6%。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6亿元,下降21.1%;第二产业投资157.50亿元,增长48.8%;第三产业投资102.80亿元,增长3.0%。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内资投资236.95亿元,增长24.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24.41亿元,增长41.5%。全年制造业投资99.21亿元,增长29.3%;基础设施投资84.85亿元,增长65.0%。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施工项目338个,增长13.1%。其中,新开工项目224个,增长15.5%。新增固定资产171.05亿元,下降3.5%。[11][1] 【社会事业】

中国近代史论文(汕头发展)

中国近代史论文 汕头是中国广东省东南部一座初具现代化规模的海滨城市,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国家级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汕头也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拥有地方立法权,历史上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建立经济特区20多年来,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已达到小康水平。 改革开放前,汕头市区居民无房户和人均居住面积不足2平方米的困难户便有4万多户,人均居住面积在全国324个中等城市中排倒数第三位。如今,汕头市人均居住面积已从1980年的2.36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13.2平方米,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从无房到有房,从旧房到新房,从小房到大房……汕头人的“家”曾有过多少“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故事,老百姓的住房发生了一轮又一轮的变迁。如今,人们对家居的要求也由过去的只为“栖身”,转向更高的要求,诸如要有优美的居住小区、完善的物业管理、配套的生活设施等。这既是特区改革开放给汕头带来的巨变,又是汕头人生活质量提高和居住观念转变的见证。 十几年前,鮀岛自行车商场空前地红火,照片里那热闹的场面犹如大墟市,每个角落都摆满了自行车,挤满了神情兴奋的买车人。 时光荏苒,十几年后的今天,自行车的辉煌年代一去不返。漫步于我们所处的这个繁华都市,到处都是喧闹的汽车与摩托车。自行车仿佛成了落伍的象征。 不仅如此,每人身上的衣服不只保暖,而且很漂亮,样式多而时尚;吃的东西不仅能填饱肚子,而且好吃,丰富而有营养……每家每户都把扇子换成了电风扇、电空调,把录音机换成了MP3、电视机、电脑、录象机……真是日新月异! 汕头,这座充满活力的海滨港口城市,犹如一只展翅腾飞的雄鹰般势不可挡。 戒浮戒躁做实事盘活经济出实绩 三年前曾出现经济负增长的汕头市,如今已走出谷底,经济呈现“回暖”景象。汕头市统计局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0.68亿元,比增9.3%,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7.52亿元,比增18.5%. 前三季度还有几项统计数字同样令人振奋:全市外贸出口劲增3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比增59.8%,增幅在全省排名第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14.1%,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这是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的喜人局面。 静心走正道办实业 重商业而轻工业,重贸易而轻实业,前些年的种种浮躁行为拖慢了汕头的发展步伐,拉大了汕头与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的差距。更有一些人为了赚钱铤而走险,汕头一度成为市场经济秩序问题严重的地区。汕头人痛定思痛,终于意识到不要浮躁要静心,意识到经济发展道路要选准选对——“走正道,办实业,创品牌”,这正是汕头市委、市政府提出来的响亮口号。 不浮躁、不跟风,脚踏实地发展民营经济、兴办实业的澄海区,在前几年全市一片疲软之际“一枝独秀”,它让汕头人看到了一个选对了发展道路的活生生的教材。去年,澄海的民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逾2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九成以上。澄海的玩具、毛衫服装两大产业的年产值分别达到88亿元、48亿元,澄海因此而被授予“中国玩具礼品城”、“中国工艺毛衫名城”称号。 潮阳区和平镇也是“走正道,办实业,创品牌”的一个典型例子。几年前,这里曾是全国出了名的地下生产非法光盘的重灾区,如今已是由乱而治。该镇目前拥有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登记批准的CD-R光盘生产线167条,其中新引进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38条,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光盘生产基地。 发展大工业大海港 “振兴工业经济,这是振兴汕头经济的希望所在,是建设经济强市的必由之路。”汕头市委书记林木声如是说。

2017年汕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汕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0.76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25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181.12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061.39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1∶50.7∶44.2调整为4.6∶50.2∶45.2。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3%,金融业增长4.8%,房地产业增长24.0%。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511.36亿元,增长14.4%。民营经济增加值1685.64亿元,增长10.0%。全市人均GDP42025元,增长8.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8万人,增长12.8%;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1%。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72.40亿元,比上年增长8.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6.2%下降为45.6%。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296.73亿元和51.75亿元,增长10.7%与11.7%。完成工业总产值4874.41亿元,增长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86.07亿元,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77.7%。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8%、集体企业下降1.6%、股份制企业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7%;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944.55亿元,增长8.1%;轻、重工业中重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652.87亿元,增长10.3%;完成出口交货值438.37亿元,增长4.2%;工业产品销售率96.5%。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53个,其中亏损企业113个,比上年增长25.6%;实现利润总额291.73亿元,增长10.0%,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4.22亿元,增长47.3%。 表3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汕头的变化

汕头的变化 三年前曾出现经济负增长的汕头市,如今已走出谷底,经济呈现“回暖”景象。汕头市统计局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0.68亿元,比增9.3%,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7.52亿元,比增18.5%. 前三季度还有几项统计数字同样令人振奋:全市外贸出口劲增3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比增59.8%,增幅在全省排名第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14.1%,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这是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的喜人局面。 静心走正道办实业,重商业而轻工业,重贸易而轻实业,前些年的种种浮躁行为拖慢了汕头的发展步伐,拉大了汕头与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的差距。更有一些人为了赚钱铤而走险,汕头一度成为市场经济秩序问题严重的地区。汕头人痛定思痛,终于意识到不要浮躁要静心,意识到经济发展道路要选准选对——“走正道,办实业,创品牌”,这正是汕头市委、市政府提出来的响亮口号。 不浮躁、不跟风,脚踏实地发展民营经济、兴办实业的澄海区,在前几年全市一片疲软之际“一枝独秀”,它让汕头人看到了一个选对了发展道路的活生生的教材。去年,澄海的民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逾2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九成以上。澄海的玩具、毛衫服装两大产业的年产值分别达到88亿元、48亿元,澄海因此而被授予“中国玩具礼品城”、“中国工艺毛衫名城”称号 发展大工业大海港 “振兴工业经济,这是振兴汕头经济的希望所在,是建设经济强市的必由之路。”汕头市委书记林木声如是说。 汕头市经贸局负责人说,新一任市委、市政府发出了近年来汕头市领导层对工业强市最强劲的声音。如今,全市各区县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首要工作来抓,积极引资。在今天经贸活动上新签约的54个项目中,工业项目占了47个,投资额约26亿元。 汕头的目标是发展“大港口、大工业”。林木声坦言道,现在最头痛的还是项目积累太少,尤其是缺乏对经济有强劲拉动作用的大工业项目。据透露,涉及电力、化工等领域的几个大工业项目的洽谈已取得可喜进展,争取早日落户汕头。在省内的广州、湛江等地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临港工业的今天,汕头也提出要“重振汕头港雄风”,希望利用海岸资源和港口资源,引进大项目,发展电力工业、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总的来看,汕头经济仍处于…艰难地爬坡、艰难地积累、艰难地复兴?阶段”,林木声说,在凝聚人心的基础上,汕头将立足当前,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提升竞争力等方面组织阶段性突破,不断向经济强市目标迈进。 国贸A班 林燕贞

广东省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广东省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集体工业企业总产值,股份合作工业企业总产值,股份制工业企业总产值,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总产值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指标分析 (3) 一、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3) 三、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统计 (3) 四、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17-2018)变动对 比分析 (6) 第三节汕头市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指标分析(均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7) 一、汕头市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汕头市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汕头市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汕头市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汕头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汕头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指导老师:林慕珊 2006级高二(10)班:陈婕帆许爱玲陈彦玲吴沛德 赵子振王松浩许达骐林树福肖聪 【研究背景】 汕头地区位于祖国大陆的东南角,广东省东端,全国著名侨乡,是潮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岭东名邦、海滨邹鲁”之美称。汕头蕴涵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同时却也潜藏着危机……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潮讪人,作为潮讪地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著有“岭东名邦、海滨邹鲁”的地道的汕头的一员,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自己家乡目前经济的发展状况。 【活动计划】 通过查找资料,请教指导老师指导活动,整理材料和信息,完成调查论文,请老师修改,填写活动记录表格,整理后完成活动。 1)任务分工 王松浩许达骐林树福:计划活动,拟定研究课题,完成活动记录表格赵子振肖聪:查找资料,修改论文 陈婕帆许爱玲陈彦玲吴沛德:筛选整理资料,完成论文 2)活动步骤:分四阶段实施 阶段时间(周)主要任务阶段目标 一 3-4周计划活动,拟定研究课题确定课题 二 5-9周查找资料完成资料查找 三 10-14周整理资料,完成论文完成论文 四 15-16周填写活动表格,请指导老师修改完成全部工作 3)预期成果:论文调查报告 【活动过程】 第五周到第九周期间,我们不仅上网查找资料,而且到学校的图书馆查找,记录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还请我们的指导老师发表了个人的意见与看法,作为调查的参考资料。 【研究成果】

汕头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汕头地区位于祖国大陆的东南角,广东省东端,全国著名侨乡,是潮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岭东名邦、海滨邹鲁”之美称。 一、汕头经济发展的优势 1、汕头因海而兴。潮汕因自然环境优越,人口增长快, 人多地少的矛盾较早出现,又囿于潮汕大地西北、东北多山, 难以逾越谋生,只好向东南大海寻求出路。因而海外潮籍华人 华侨众多,历来有“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之说。出 于爱国爱乡的情怀,海外潮人在异国他乡创业发展所得的财富, 又以各种形式返回故乡,促进了潮汕经济的繁荣。潮汕有500 多公里的海岸线,岸线资源丰富,天然良港较多,围绕港口, 发展为大小不同的一批繁华港口城镇。特别是汕头,因为靠海,地理位置优越,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就被辟为我国对外通商口岸,至20世纪20-30年代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国际商埠,享有“百载商埠”之称。改革开放后,汕头被设为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也是全国20个主枢纽港口之一。 2、汕头经济外向。潮汕三市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现有外商投资企业5000余家。有些外资银行在汕头设立分支机构,而汕头先后与日本岸口田市、加拿大圣约翰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汕头民营经济占总量的80%以上,其中有相当数量是侨资、外资。 3、汕头投资环境优越。潮汕是一个不是少数民族的少数民族。因为人均耕地的稀缺,潮汕是全国生存压力最大的族群,所以培育了“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平原人群个性。这种强悍的民风使潮汕形成了海盗与儒雅并存的文化格局。海盗文化鼓励了潮汕人民勇敢走出去,大大增强了自己的野生性和活力。儒雅文化则培育出了工夫茶、潮汕菜、潮剧等等文化产品,还有诚信、义气等良性文化基因。文化的凝聚力让潮汕人对外高度团结,对内却一刻也没停止过窝里斗。正是这样的文化格局和底蕴,使潮汕,特别是汕头人民成为了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优秀族群。无论从商从政还是从文,都大有可为。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汕头的交通、电力、供水、通 讯等基础设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汕头港及潮州、揭阳港的 扩建,汕头海湾大桥、礐石大桥的建成,广梅汕铁路、深汕高 速公路、汕汾高速公路和连结三市之间、三市境内区县之间高 等级公路的通车,亚欧、中亚、亚太国际电信海缆在汕头登陆 等等,优化了汕头的投资环境。厦深高速铁路正在加快筹划, 潮汕国际机场将动工兴建。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将使整个潮 汕成为一个交通便利、通讯快捷、流通发达的城市群。汕头投 资的软环境也在不断优化。拥有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等对外开放重点区域多处;市政府依法行政,制定了一批地方 性法规规章;通过法制教育,全民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经济和社会管理日趋规范化、法制化。市设有企业投资管理服务机构,提高政府行政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为投资创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汕头正日益成为投资创业者的理想之地。

汕头市经济发展战略

广东省汕头市经济发展战略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的三十年内的,汕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繁荣再到衰落的阶段,现在的沿着经济的状况不仅在五年经济特区中落后,更是在整个广东省中逐年落后。虽然其经济水平发展较差,但是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汕头的区位条件还是有优势,因此,结合汕头的区位条件跟地理条件来论述汕头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五方面的经济战略跟五方面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汕头市经济发展战略发展 论文正文: 一汕头的自然地理位置 汕头位于东经116°14′至117°19′,北纬23°02′至23°38′之间,处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饶平,北邻潮州潮安,西邻揭阳、普宁,西南接揭阳惠来,东南濒临南海。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北回北回归线横贯会境,属于来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全市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海岸线绵长,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 二汕头发展现状 (一)改革开放之初,汕头的经济发展速度一度时间快速发展阶段,经济水平远远超过国家经济水平。到了1998年,汕头人均GDP为10160元,全国人均为6392元,广东省人均10430元,汕头仍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8.9%,还与广东省平均水平相当。[1]然而,由于政策原因跟汕头本身发展战略原因,纵观这十几年的汕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在五个经济特区中落后于最后面,而且在广东省的人均GDP也排名满后。祥细如下表2009年四大经济特区经济实力对比图

图表一 从图表一可以看出,汕头作来一个经济特区来说,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经济特区,而且经济水平的差距甚大,跟夏门跟深圳的年度GDP相差好几倍。 2011年广东省各市人均GDP 图表二 从图片二可以得知,在2010年里,汕头的人均GDP排名第14位。而GDP 总量排名10位。所以无论从人均GDP还是GDP总量来看,汕头的经济发展水平已是相当落后,作为经济特区的发展而言,汕头的特区已处于衰落阶段。 二,虽然汕头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及至全广东省都排名落后,经济发展水平,GDP总量和人均GDP都很低,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政策跟汕头所处的优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等原因,使汕头还是具一定的经济的实力跟基础,在经济发展上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如,汕头是中国最大的玩具礼品生产基地,是中国最大的针织内衣生产基地,是中国最大的废旧电器回收处理处,汕头拥有亚洲第二大的南澳风电站,国家级电动汽车试验基地,中国扬琴研发中心南方基地,中国游泳队南方训练基地,国际海缆登陆站等等。历史的原因,使汕头近代中国最大的移民口岸之一,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潮汕人本身自家文化当中就有着一种不忘根的情怀,所以华侨

改革开放后的汕头经济分析

改革开放后的汕头经济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的潮汕人民大胆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从实际出发,坚持整体规划。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特区人民在逆境中奋起,在曲折中前进。在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中,汕头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困难、挫折,伟大的汕头人民从各种磨练中走向了辉煌,我们有必要在回顾总结汕头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历程并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建设及其经验教训,使汕头经济特区能稳步前进。 [关键词]:改革开放,汕头,经济,经验教训 一、汕头地区概况 (一)汕头地理环境,气候特征 汕头是中国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自然条件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 (二)汕头人文概况 汕头人文荟萃,向有重兴学传统,宋时就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其地方方言为潮汕话,潮剧、潮菜和功夫茶等传统文化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享誉海外。汕头是著名的侨乡,与海外交往密切。与海外交往的独特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汕头历史以来的经济特色 汕头对外商贸历史悠久,经济外向度高,对外经济活跃。汕头于1861年正式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有“百载商埠”之称,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汕头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 (一)党正确、伟大的政策是推动汕头经济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汕头经济特区对各经济结构做出了调整,开始朝着建立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综合性外向型经济发展,并开始进入特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汕头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从改革开放到1984年底是汕头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是汕头经济发展的萌芽阶段,面临了很多新问题,汕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投产一片、获益一片”的建设方针。

2017年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0.76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25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181.12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061.39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1∶50.7∶44.2调整为4.6∶50.2∶45.2。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3%,金融业增长4.8%,房地产业增长24.0%。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511.36亿元,增长14.4%。民营经济增加 值1685.64亿元,增长10.0%。全市人均GDP42025元,增长8.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8万人,增长12.8%;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1%。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72.40亿元,比上年增长8.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6.2%下降为45.6%。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296.73亿元和51.75亿元,增长10.7%与11.7%。完成工业总产值4874.41亿元,增长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86.07亿元,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77.7%。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8%、集体企业下降1.6%、股份制企业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7%;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944.55亿元,增长8.1%;轻、重工业中重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652.87亿元,增长10.3%;完成出口交货值438.37亿元,增长4.2%;工业产品销售率96.5%。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53个,其中亏损企业113个,比上年增长25.6%;实现利润总额291.73亿元,增长10.0%,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4.22亿元,增长47.3%。 表3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广东省城市经济发展分析

广东省城市经济发展分析 摘要:区域社会经济差异是普遍的,中国的区域社会经济差异也非常显著。不仅存在四个板块之间的差异,更是存在省级的差异,并且区域内省级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十分显著。广东省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的经济大省。然而,其存在的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区域社会经济差异较大。并且这一不均衡的态势及差异还呈现着持续扩大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广东省城市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差异状况并且试着提出关于如何解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的可行性意见和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社会主义市场状况有所帮助。 关键词:广东省;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差异 一、广东省社会经济分析 (一)城市规模 表1-1 2015年广东省城市社会经济规模指标名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本文选取2015年广东省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规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如上表1-1所示。数据显示,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两个城市是广州和深圳,其总评价值最高分别为2.84和2.67。而排名第三的东莞其评价值却为0.54,远远低于其排名一两位之差的广州和深圳。从国内生产总值我们可以知道,广州和深圳这两个城市的GDP对广东省的GDP贡献程度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核心在这两个城市,其社会经济的总规模远远超过省内的其他城市。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东莞、茂名、湛江、汕头,这五个城市的评估价值约70,对应的评估值是正数,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而另外近三分之二的城市的评估值是负的,远远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 (二)人均水平 表1-2 广东省人均社会经济水平指标名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如上表1-2所示是广东省人均社会经济水平指标情况。通过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广东省人均社会经济水平最高的城市是珠海,其大于经济总规模名列一二的深圳和广州。究其原因,珠海市仅有1600平方公里和250万人的常住人口,是广东省面积最小的一个城市。而且他是广东省人口最不稠密的城市,其人口密度远低于人口密度为880人、704人的广州和深圳。正是这一原因导致了珠海的人均经济水平位列广东省第一的位置。但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的将近两千平方公里(仅高于珠海和中山)城市区域,与广东全省第二大城市相比,其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500人。严重的人口数量差异也是造成城市社会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汕头的变迁(潮汕地方史)

潮汕地方史(《汕头的变迁》)【考点28】第一章追古溯源 建制沿革古代 ①前214年,秦朝设南海郡,潮汕地区属南海郡辖地; ②前111年,西汉设揭阳县,属南海郡,潮汕隶属中原最早政权建制; ③隋朝至清朝属于潮州 近代 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0 年正式开放汕头为通商口岸,称汕头埠,属澄海县浦司管辖,潮汕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 ⑤1921年,国民政府在汕头设市政厅,与澄海分制; ⑥1929年成立汕头市政府 现代 ⑦1981年11月,汕头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⑧1991年12月,设置汕头、揭阳、潮州三个地级市; ⑨2003年3月,汕头辖六区(龙湖、金平、濠江、澄海、潮阳、潮南)一县(南澳县) 潮汕先民①★越族是潮汕最早居民; ②★最晚至战国时期,潮汕先民开始由石器时代缓慢的走进了金石并用时代,标志迈进文明门槛; ③秦朝以后,中原人民陆续南迁潮汕,南迁的中原人民与越族人民交流、融合,形成了潮汕先民; 【★两次移民高潮:西晋时期和两宋时期】 ④南迁的中原人主要来自河南、山西一带,他们中的多数先迁江浙,后经福建辗转迁入潮汕 ★韩愈刺潮简介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有8个月但影响很大 功绩 ①了解民情,关注民生;②兴办乡学,传播儒学,为潮汕文化走向成熟做出贡献;③驱除鳄鱼 ④最有代表性的是“韩愈刺潮”与“十相留声” ①为纪念韩愈刺潮功绩,山河改姓“韩”,如“韩山”、“韩江”; ②潮汕人民修建“韩文公祠”和“潮州十相留声牌”来纪念韩愈刺潮功绩。 维护祖国主权斗争俞大猷 明朝中后期,俞大猷及其领导的官兵和潮汕人民并肩作战进行抗倭斗争,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潮汕的安定和经济发展; 郑成功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潮属各县实际上成为他筹饷兴军的根据地; ②南澳国姓井遗址、“招兵树”、澄海外砂姓埔遗址等都是郑成功当年驻兵潮汕的历史见证 古代经济 农业 ①新石器时期,已有原始农业;②战国秦汉时期,已有铁制农具; ③到了西汉,这里仍地广人稀,而且耕作方式十分落后; ④唐代,潮汕农业已有了有相当发展; ⑤两宋时期,潮汕人口急剧增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南宋时,已有小麦种植。随着优良品种“占城稻”的引进、推广,潮汕出现了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三熟。 种植 方法 ①在山坡上垦出梯田,缘山引水,种植水稻; ②用农骨车汲水;③骑在秧马上插秧 水利规模最大的堤防设施:韩江堤围 ★ 手工业 潮汕手工业生产发展较早,门类繁多,各具特色,尤以陶瓷、潮绣最为著名 陶瓷①新石器时期,有薄胎黑陶等精美陶器;②两晋时代,有了美术青瓷。 ——适合2013届汕头考生使用

汕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汕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8年1月) 汕头是国家经济特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城市、粤东中心城市。现辖六区一县,总面积219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8万人。汕头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港口条件优越,1860年开埠,曾被恩格斯誉为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华侨众多,与海外交往密切,有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40多万人。人文荟萃,崇文重教,文化底蕴深厚,有“海滨邹鲁”之称。地方方言为潮汕话,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富有特色,是“中国潮菜之乡”。 过去一年,汕头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以“作风建设年”为总推手,突出抓交通、建平台、造环境、强管理、创文明,经济呈现发展提速、质量提升、排位提前的良好态势。全市实现GDP2350.76亿元,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06亿元,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2006.4亿元,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3.16亿元,增长11.1%。当前的汕头,正迎来全面振兴、协调发展的良好“起势”,一批批事关当前与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和平台正在紧锣密鼓推进,长期制约发展的交通、生态、服务效率等短板正在逐步补齐,汕头正阔步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一是着力补齐交通短板。围绕在本届市委、市政府任期内形成比较完整的大交通格局的目标,全面推进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港口方面,已与香港招商局开展战略合作,广澳港区2个10万吨泊位和10万吨级航道今年将建成。铁路方面,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和厦深铁路联络线完成投资近九成,汕头火车站换乘中心完成主体工程,今年上半年将同步建成;汕汕高铁今年启动建设,建成后汕头将与珠三角形成2小时交通圈;疏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方面。揭惠高速今年将建成通车,汕湛高速、潮汕环线汕头段明年全面建成,将与已建成的沈海、汕昆、潮惠三条高速互联互通,形成市域内半小时、汕潮揭1小时交通圈。同时,加快推进牛田洋快速通道、海湾隧道、金砂西路西延、金砂路东延、中山路东延、凤东路等一批跨江海通道和市政大通道,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二是着力建设“三大平台”。重点建设华侨试验区、国家高新区、临港经济区三大平台。华侨试验区方面,东海岸新城累计完成投资140亿元,16.4公里东海岸大道全线通车;总投资达150亿元的泰盛科创园、明园科创金融城、潮商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获批成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高新区方面,正加快实施“政区合一”,整合政策和空间资源,打造自主创新核心区和国际科技合作承载区。临港经济区方面,完成总体规划编制,按照“前港中区后城”的模式,构建港产城联动发展的滨海城市格局。 三是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从培育壮大创新主

经济地理—汕头市经济特区32年的成就与反思

汕头市经济特区32年的成就与反思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汕头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汕头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忆苦思甜的纵向比较让我们感受到了汕头的巨大变化,可是,客观清醒的横向比较则让我们倍感重任在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总结好过去32年汕头发展建设的得与失,才能更好地促进汕头加快发展,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在未来发展中独树一帜。 关键字:经济特区经济实力成就反思 一、32年的辉煌成就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全国,汕头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侨乡的特点把汕头推到了时代的潮头:1981年11月14日,在龙湖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办了汕头经济特区,汕头开始担负起“排头兵”的重任。30年乾旋坤转,30年沧海桑田,汕头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汕头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汕头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从1981年至2012年,汕头生产总值增长45倍。1987年,全市实现人均GDP 比1980年翻一番,1992年实现第二个翻番,1995年提前实现第三个翻番,2009年突破2万元。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占全市经济总量三分之二以上。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4.1:38.0:37.8调整为2008年的5.4∶54.3∶40.3。实现了从以农业经济为主向现代工业、服务业各业并举综合发展转变,从闭塞落后的“省尾国角”向开放、繁荣、充满活力的现代海滨城市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12年,汕头全市生产总值1415.01亿元,比2011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18亿元,增长5.5%;第

汕头经济发展概述

汕头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国贸一班佘钟鸿52号 一.汕头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1.汕头农业发展状况 汕头市土地总面积共2064.4平方公里,辖6区1县,设置32个镇、37个街道(其中涉农26个),541个村委会、512个居委会(其中涉农315个)。总人口510.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0.73万人,占70.6%。常用耕地面积52.92万亩,人均拥有耕地0.1亩;山地面积100万亩,人均不足0.2亩。汕头地处韩、榕、练三江三角洲平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明、清以来,汕头农业就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有“种田如绣花”的美誉,粮食生产至200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吨谷市”十连冠。据不完全统计,仅五、六十年代,有两千多潮汕老农被派往全国各个省区支援农业生产。进入新时期,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缺乏的客观实际出发,作出发展现代效益农业的决策部署,把打造现代效益农业基地列入全市四大产业发展战略。全市各地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创新机制和手段,在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建设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跨越百亿大关,达到104.71亿元、增长4.4%,农村经济总收入276.5亿元、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5260元、增长7.7%。 2.汕头工业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市充分积极发挥特区和侨乡优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业主导地位明显增强,形成了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塑料化工、食品加工、机械装备、玩具工艺、印刷包装、音像材料等8大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势头良好,形成粮食、蔬菜、禽畜、水产、果茶业及花卉六大支柱产业。 3.汕头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今年以来,汕头市认真贯彻省发展服务业的会议精神和目标要求,坚持从本地资源特点、区位优势和发展现状出发,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努力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三季度实现增加值342.78亿元,增长9.3%,比第二季度上升1个百分点。其中,随着广澳港区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港口总通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1-9月累计港口货物吞吐量2642万吨,增长14.6%,集装箱吞吐量68.46万标箱,增长14.1%,增幅均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上,屡创汕头市历史新高。 一.存在问题 1.缺乏统一行政规划,没有形成发展合力。

汕头国民经济与统计发展公报

汕头国民经济与统计发 展公报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汕头市统计局 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11年3月24日)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解放思想,提升发展理念,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1203.25亿元,比上年增长 13.7%,比“十五”期末增加567.37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0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678.14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461.11亿元,增长11.5%。从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5∶55.0∶39.5调整为5.3∶56.4∶38.3,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提高。民营经济增加值713.52亿元,增长15.0%。全市人均GDP 23274元,比上年增长11.8%,“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0.9%。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6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119.79亿元,分别增长24.1%和23.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1%。 中心城区各类价格比上年升(降)%(以上年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3.1

消费品价格指数 4.5 食品 5.9 #粮食9.4 油脂 2.5 肉禽及其制品0.9 水产品7.5 菜类15.6 烟酒及用品 3.1 衣着0.5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0.0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5.3 交通和通信-1.1 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及服务-1.1 居住 5.8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