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陕西省延安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陕西省延安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陕西省延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全卷100分,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个人主体意识鲜明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2.《荀子·儒教》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种现象说明()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②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

A.①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④

3.有学者分析到中国古代某一土地制度时说:“封建时代,四封之内,莫非王土,食土之毛,莫非王臣,土地为封建贵族所专有。”这一土地制度是指()

A.地主私有土地B.均田制C.君主私有土地D.井田制

4.以下四项中,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

A.B.C.D.

5.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其台词的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商鞅)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以为奴婢)贫怠以绝消耗。”毛泽东的这一评价强调商鞅变法

()

A.维护了秦国人民的根本利益B.使秦国走上了穷兵黩武道路

C.阻碍了秦国商业的繁荣发展D.促进了秦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8.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在《琅琊刻石》中曾说:“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皇帝对全国有最高控制权

B. 全国的土地都归皇帝所有

C. 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

D. 全国土地名归皇帝,实为民众所有

9.右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会徽中的“京”字字体在全国统一使用始于

()

A.商朝B.秦朝C.西汉D.南北朝

10.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

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国并行制

D. 皇帝制

11.在《汉书》中记载:“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以下选项中与这段史料相印证的是( )

A.昭君出塞B.西汉设置西域都护C.张骞出使西域D.西汉开辟丝绸之路

12.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的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

A. 中国古代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B. 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C. 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作为普通小吏,家中竟能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D. 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13.东晋时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局面,其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

A.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B.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D.水利工程的兴修,大批良田的开垦14.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中写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广建寺院或大肆毁佛。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对是否要发展佛教艺术态度不确定B.统治者想要控制寺院的发展规模

C.受统治需要的制约D.对佛教教义理解抱对立态度

15.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全国的统一

③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6.《朱子语类》云: “唐制: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 中书做定将上, 得旨, 再下中书, 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 则门下缴驳, ……若可行, 门下又下尚书省, 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

理解有误的是( )

A. 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B.体现三省分权制

C. 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17.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肤独爱之如一。”他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

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④在长安设“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8.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从而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形成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由此得出的教训是()

A.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B.加强中央集权势必增加官职和官员数量C.募兵和养兵的举措可以缓和农民反抗D.改革必须提高办事效率,实行精兵简政19. 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么法的实施

()

A.保马法B.将兵法C.保甲法D.设军器监

20. 对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B.毕昇改进后提高了印刷效率

C.宋元时期开始向外传播D.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21.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

22.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3. 耶律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对本民族历史发展最重要的贡献是()

A.统一了本民族各部B.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C.加快本民族封建化过程D.称皇帝,建立了国家

24.“元起朔方, 固已崇尚释教(佛教), 及得西域, 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 ……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 乃郡县土蕃之地, 设官分职, 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A. 宣政院

B. 中书省

C. 理藩院

D. 行中书省

25.《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明太祖说:“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因此,他所采取的措施是()

A.多设丞相以分其权

B.设置内阁分化相权

C. 废弃丞相杜绝后患

D.严格选拔贤才为相

26.明代《苏州府风俗考》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上述现象最能反映出()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B.重农抑商观念发生动摇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手工业生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27.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禁海政策的理由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

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的反清斗争

2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商业与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①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品经济水平较高③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④明清时期,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②④D.①③④

表格能够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冶铁业在产量和技术上长期领先B.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C.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D.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植

30.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