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派的艺术特征

意象派的艺术特征
意象派的艺术特征

艺术特征

意象派诗歌在创作中表现出的鲜明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

内心感受

第一,意象派要求诗歌直接呈现能传达情意的意象,以雕塑和绘画的手法表现意象,反对音乐性和神秘性的抒情诗,提出“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只展现而不加评论。庞德概括意象诗的定义为:“意象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如中国著名的仅有一个字的现代小诗《生活》:“网。”让读者在一刹那间感悟到生活的全部内涵。再如艾米的代表作《中年》:“仿佛是黑冰,/被无知的溜冰者,/划满了不可解的漩涡纹,/这就是我的心被磨钝了的表面。”诗歌在“黑冰”“漩涡纹”“磨钝了的表面”等意象的显示中,瞬间传递出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诗人对人到中年茫然无奈的内心感受。

意象层递

1?意象层递: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条理,有层次地组合意象。如中国诗《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从远山到近草、从天空到大地,意象鲜明,层次清晰。庞德的《致敬》:“喂,你们这派头十足的一代,/你们这极不自然的一派,/我见过渔民在太阳下野餐,/我见过他们和邋遢的家属一起,/我见过他们微笑时露出满口牙,/听过他们不文雅的大笑。/可我就是比你们有福,/ 他们就是比我有福,/岂不见鱼在湖里游,/压根儿没有衣服。”这里,鱼是最自由的,鱼在水中自由遨游,无拘无束,压根儿没有穿衣服;捕鱼的渔民次于鱼,他们在野外席地就餐,同邋遢的家人一起,不文雅地大笑;看着自由生活的渔民的我又等而次之,然而我却能看穿你们这“派头十足的一代”“极不自然的一派”。诗人在层次分明的对比中,对那些自诩为高贵典雅、派头十足然而却是矫揉造作的文人,发起了挑战,主张现代诗人应当像在水中自由漫游的鱼一样,摆脱诗歌的陈规旧律而自由创作。

意象叠加

2?意象叠加:将有相同本质涵义的意象,巧妙地叠合在一起,意象与意象之间构成修饰、限定、比喻等关系。如休姆的《码头之上》:“静静的码头之上,/半夜时分,/月亮在高高的桅杆和绳索间缠住了身,/挂在那儿,/它望上去不可企即,/其实只是个球,/孩子玩过后忘在那里。”将月亮与被孩子遗弃的气球意象叠印起来,以月亮象征现代人和现代生活,与带有修饰含义的气球意象叠加以后,及其月亮被缠绕在桅杆绳索之间,一刹那间美受亵渎,高雅遭奚落,以及现代人的忧郁惆怅、冷落孤寂的情感油然而生。再如庞德写给早年恋人的

《少女》:“树进入了我的双手,/树液升上我的双臂。/树生长在我的胸中往下长,/树枝从我身上长出,/宛如臂膀。//你是树,/你是青苔,/你是紫罗兰。/你是个孩子,/而在世界看来这全是蠢话。”诗歌先以充满生机的“树”的意象,叠加和修饰“我”,后又以青苔、紫罗兰叠加和修饰“树”。显然,树的意象是少女和爱情的象征,像青苔紫罗兰一样青春美丽,像绿树一样充满生机,这一切滋润着“我”的成长和生命历程,尽管这些在世俗者看来都是些无稽的蠢话。在意象的叠加中,我们体味到了紫罗兰般少女的美丽温柔、青苔绿树般的生命张力。

意象并置

3?意象并置:把不同时间,空间的两个可见意象并列在一起,借以启发和引起别的感受。休姆说:“两个可见意象的组合,可以称为一个视觉的和弦。它们的联合使人获得了一个与两者都不同的意象。”不同意象并置,所引发的情感情绪已脱离了其中的某一意象含义,而具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如中国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与江水的意象已经转化为除旧布新走向未来的含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表现孤独的游子远行他乡、早起晚宿的艰辛苦难。庞德作为意象派诗歌的里程碑式作品《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诗中只有两个意象,人群中的脸和黑色枝条上的花瓣并置在一起,这完全是在匆忙的行走的人群中获得的瞬间意象,写出了诗人一瞬间的视觉印象,一瞬间的内心感受。在地铁车站的密密麻麻的人群中,诗人站立其间,过往的行人迎面而来,匆匆忙忙从身边走过,整个气氛阴森潮湿,令人窒息。几张女人和孩子苍白美丽的面孔时隐时现,打破了这种冷清沉闷,给人一种愉快的感觉,从而感受到一些活力。两个并置的意象映入大脑,构成俗陋与优美,潮闷与清新对比强烈的画幅。既表现了都市人繁忙庸碌的生活,给人以一种挤压感,描绘出现代人内心的焦虑不安、紧张动荡、繁忙而又单调的生活现实,同时又展示了心灵对自然美的依恋与向往。

简洁明了

第二,意象派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不用没有意义的形容词、修饰语,去掉装饰性的花边,反对卖弄词藻,诗行短小,意象之间具有跳跃性。如庞德翻译李白《古风》中“惊沙乱海日”一句为:“惊奇。沙漠的混乱。大海的太阳。”其中虽不免误译,但语言的简洁明快也可见一斑。再如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威廉斯的《红色手推车》:“很多事情/全靠/一辆红色/小车/被雨淋得晶亮/傍着几只/白鸽。”简洁清新的诗行,将美国普通人对中产阶级生活的向往一目了然地传达了出来,以至诗歌被许多家庭主妇背唱吟诵。

韵律节奏

第三,意象派诗歌注重意象组合的内在韵律与节奏,将意象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融成一体。主张按语言的音乐性写诗,反对按固定音步写诗,认为均匀的格律诗是等时性的、起催眠作用的“节拍器”。意象派发现日本诗不押韵,中国诗通过汉学家逐字注释稿翻译,也就成了自由体诗。所以,意象派诗不讲规则,接近自由体诗。他们主张诗歌音乐性要自然,要注重事物内在的韵律、节奏。这在英语国家中起了推广自由诗的作用。

意象的生成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主观意象;其二是客观意象。意象的表现形态可分为两种创作倾向:其一为静态意象派,以艾米、奥尔丁顿、杜立特尔为代表,崇尚古典美,有浪漫派风格,创作了许多雕塑诗、风景画诗。如艾米的《环境》:“凝在枫叶上,/露珠闪闪发红,/而在莲花中,/它却像泪珠般苍白晶莹。”《秋雾》:“是一只蜻蜓还是一片枫叶,/轻轻地落在水面?”意象宁静美丽,犹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幅。其二是动态意象派,以庞德、叶赛宁为代表。1914年庞德发表了《漩涡》诗札,标志新创立的“漩涡派”的诞生。庞德主张在意象诗歌原则下,更强调诗歌的动感和活力,认为:“意象不是观点,而是放亮的一个节或一个团,它是我能够而且可能必须称之为漩涡的东西,通过它,思想不断地涌进涌出。”追求意向的流动性,创作上追求多意象跳跃的复杂效果。

意象派作家的美学观念和艺术风格虽然各有差异,但他们在创作上却形成了某些一致的倾向。无论是庞德、艾米,还是叶赛宁,意象派诗都表现一种感伤、苦闷和充满希望的情调。意象派诗短小、清新、细腻、深情。

浅谈水彩画的艺术风格特征

浅谈水彩画的艺术风格特征 摘要“水彩画”是一种以水为媒介将颜料调和并作画绘画形式。其本身有两个重要的基本特征,就是颜料透明性和绘画中颜料的流动性。由于具有以上特性,颜料经过水的调和干、湿、浓、淡的变化非常丰富,另外纸质的各异让水彩画表现力更强,具有一定节奏感,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或者透明,或者清新,或者凝重,或者幻化,形成了自然的和谐灵动美,使水彩画具有其个性的特征。 关键词水彩画;特殊性;水色结合透明;随机与肌理 绘画表达的是艺术和审美的意志相关联的世界,一个画种概念并不是以工具不同来区分,而是依据思维对材质性能应用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独一无二的“味”。水彩画在发展中,也同样借鉴了其他画种的形式技巧以及表现方式,但依然保留着固有的特征,独有的艺术风格和价值。 一、水彩画媒材特质 材料以及媒介对绘画的特性有一定的限定,所以外化出艺术风格与效果也是特定的,这是一个画种异于其他并继续发展的一个基础。 首先颜料,因为是透明性的,所以调配时,混合是一种表现方法,除此之外透叠也是一种重要的且有效的调色手段。虽然有些颜色可以直接调配出来,但是通过透叠之后虽然色相相似,但质感和量感却有很大不同。通过涂层和涂层的搭配让人视觉产生微妙的变化,给人一种更为丰富的心理感受,基于此将水彩画应用到插画更能贴合作者想表达的丰富内容,同时透明清新的插画又不会从整体上影响到内容的重要性,避免了喧宾夺主的情况。 其次关于画笔,对储水力以及弹性有着一定的讲究。这些对色彩饱和度和控制水分的能力息息相关,在笔和纸相触之间,要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作者对画笔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的是作者的艺术风格。 正是由于水彩媒材的特性给水彩艺术丰富的内涵,虽然水彩画存在500余年,但一种在发展而且发展的空间依然广阔,和他的灵动、变奏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时至今日水彩画应用到插画领域,赋予了更强的现代感,和水彩画的艺术风格特性是分不开的。 二、水彩画的艺术特征 1.水色结合 水彩画有些基本绘画的规律与油画存在着共同之处,但更多的是自身独有的表现手法以及风格趣味,正是由于水彩画中有水这一特殊的媒介物,水彩画的风格特性和其他画种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长期经验使人们认识到水不仅能够调和颜色,还具有渗透和流动特性。色彩和水结合,色粒随水流动,颜色分布更加富有节奏的变化。加上水具有易渗易透特征,更加的渲染画面气氛,充分表达作者的内心。特别是现代的水彩画,赋予了水新意义。不仅调和颜色,来渲染感受,而是更加注重水融色的变化,干、湿、浓、淡以及渗透效果,水彩画表现力更强。水变化了笔与色之间的或枯、或焦、或润、或湿,加上泼和积以及破,使水彩画在现代表现的艺术风格更加的丰富多姿,达到难以名状,且自然天成而又亦幻亦真的神奇美妙效果。画色有浓有淡,或虚或实,飘渺朦胧,妙就妙在了水色结合,因为不表现出水,就不及油画或者粉画有力度,没有彩的特点,就不若水墨有神韵。水与水交接,色与色渗透,产生奇妙变奏,连绘画的过程也更加的奇异,技巧就会更复杂。

1什么是艺术风格

1什么是艺术风格?简述其特性。2简述艺术批评在形态上的分类。3简述艺术构思的内涵。4简述形象思维的特性。5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6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7联系实际文艺作品,谈—下艺术作品是如何实现再现与表现统一的? 8简述艺术活动的构成。9简述艺术作品的层次。10简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11简述艺术批评的作用和功用。12怎样正确看待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13结合某艺术作品,论述审美想像的特征。14联系实际,论述艺术刨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15简述三种以上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16简述审美想像的特征。17简述艺术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18简述一下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19简述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20请结合某—门具体艺术,谈谈你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创作过程的理解。21什么是典型?-试结合某一具体作品阐述一下你对艺术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特征加认识。22简述什么是审美期待? 23简述艺术意蕴的含义。24简述美育活动的内涵和途径。 25 简述三种主要的艺术作品分类方法及内容。26简述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27结合某部作品,试分析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28就某一门类艺术来分析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29简述活动的功能。30简述审美想像与联想的关系。31简述艺术意境的特征。32简述艺术活动中的三二种审美效应。33简述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34联系实际论述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特征。35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论述艺术形象的特征。36简述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37简述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之间含义的不同。38简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39简述艺术批评的内涵和功能。40简述审美理解的内涵。41以具体作品为例,试论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42结合艺术实践,谈谈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43社会主义文艺为什么要提倡风格的多样性?44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45简述艺术鉴赏的涵义。46简述形象思维的内涵及特征。47举例说明生产劳动是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48试论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49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50

【原创】第4课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4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教学思路: 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在本课中应立足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通过对比来找到意象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思考、辨析意象艺术作品的主要特征。同时在本课中,注意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课业类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创造目标 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作品中更倾向于表现艺术家心理真实、形象更集中、更典型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探索重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了解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 探索难点: 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学习欲望 1、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形容男子很潇洒的词语有哪 些?形容女子很漂亮的词语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这些词语不管用在我们班的哪一位男同学或 女同学身上,我想你们都不会介意吧?但如果把 我们班的某位同学比喻成“鹌鹑”,有谁会愿意 吗?(假设把某位同学比喻成鹌鹑,并通过多媒 体播放鹌鹑的图片,其肯定不乐意) 但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画家偏偏把自己以鹌鹑 自喻,同学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为什么要把 自己比喻成鹌鹑? 媒体展示:《鹌鹑图》中国画·朱耷 这也就是这节课我要重点来讲的课题。 媒体展示课题: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意在激活学生 的思维,使学生对意 象艺术产生浓厚的 兴趣。 2、新课与学生

古罗马时期艺术风格特征

古罗马时期艺术风格特征 罗马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邦,逐渐发展成控制整个亚平宁半岛的罗马共和国,最后扩展为统治整个地中海地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罗马帝国。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颠,北包括高卢,南至埃及和北非,罗马帝国一直延宕至公元15世纪,这期间,分化、整合;整合、分化,直到拜占庭王朝——东罗马帝国消亡,整整进行了一千余年。这样一个多民族、大一统的帝国,又有着上千年的演化历史,反映 在文化与艺术上,必然是多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融合。 古罗马文化是在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的强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古罗马文化与艺术,主要繁荣于共和末期和帝国时期,古老的意大利土著文化,深受伊达拉里亚文化的影响。伊达拉里亚人早在公元前8—3世纪,就创造了拱券建筑和具有东方风格的装饰壁画,以及有力而写实的雕刻,这些对古罗马艺术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古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古希腊,但在文化上却被古希腊人征服。古罗马人是古希腊艺术的崇拜者和摹仿者。古希腊艺术对古罗马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民族特点,古罗马艺术也有其不同于古希腊艺术的独特之处。相比之下,罗马人的艺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在内容上多为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

上追求宏伟壮丽,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古罗马文化与艺术的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壁画、肖像雕 刻方面。 一、罗马时期建筑风格特征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 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 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的建筑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则是为经济服务或为人的生活(物质、精神)服务的建筑,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如广场、道路、桥梁、高架输水道、隧道、剧场、竞技场、浴场、住宅和别墅等等。这些建筑几乎全是直接为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享受服务的。在艺术风格方面,它们也追求和谐,追求完美,追求崇高,但已不是一种“神圣”的和谐、完美、崇高了,而是现实人生的一种“合宜”,是经济繁荣,和平安定,和追求现实刺激的“崇高”,有的“崇高”还直接与某种“悲剧”情绪相联系,如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它那完美、和谐、崇高的造型,因与其功能性的悲剧意味相联系着,是沐浴着奴隶血泪的一种崇高,所以,使这种崇高、完美,更具有了世俗性,它能让人赞叹、使人振奋,但难以产生像希腊神庙的那种“神圣”感。这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风格中的和谐、完美、崇高与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最大区别。至于另一些世俗的建筑,如卡拉卡拉浴场,它那和谐、完美而又雄伟的风格,也主要来自于世俗的情感,而不是来自 理想主义的神圣意识。 在具体建筑的造型风格方面,古罗马的建筑也是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风格,又革新、发展了它。如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外部立面,特别是高4层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的复写,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在顶层则围绕着壁柱。但是,古希腊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件是隐藏于墙壁之中的结构体。同时,在屋顶造型方面,古罗马人更是极大地革新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方式,将古希腊习用的梁柱结构,代之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拱券支撑方法,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这种拱券结构因经济、实用,且审美效果也很好,故不仅应用于神庙、宫殿等特殊建筑,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如道路、桥梁、输水道、港口、剧场、住宅、仓库和下水道等。从而使许多雄伟建筑在表现和谐、完美、崇高的同时,具有了一种明显的“圆”味。但同时,古罗马的建筑又

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三篇

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三篇 【导语】《走进意象艺术》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意象艺术属于三大美术类型之一,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也为学生后续学习难理解的抽象艺术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篇一 一、说教材 《走进意象艺术》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意象艺术属于三大美术类型之一,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也为学生后续学习难理解的抽象艺术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绝大部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普遍都只有一个标杆--就是“像”或者“不像”,所以吸引学生兴趣点,使学生以客观的态度学习欣赏意象艺术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艺术,通过对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的分析,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提高审美素养,开阔眼界,理解多元化艺术。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物象多视角表达的两种方法即平面表达和立体表达。 【难点】 能理解物象多视角表达的方法,并用手绘线条的形式表达物象的多个视角。 五、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美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为情境法、展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而学法则用自主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展示《布罗格利公主像》与《带帽的妇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不同。在学生对意象艺术有一个直观感知后,继续引出这样的一个故事:当年有一位女士看到《带帽的妇人》后,便问马蒂斯“难道我们女人都像您画的那样子吗”而马蒂斯却回答到:“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画”。通过设疑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意象艺术的兴趣,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环节二:欣赏作品,探究意象艺术 根据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鉴赏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我确定我的基本环节为:感知怪异—分析怪异—理解意象艺术。 (一)感知怪异 在感知怪异环节,我或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谈一谈对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在学生答出怪异时我会继续追问:为什么会有“怪异”的感觉?

教学艺术风格的特点

教学艺术风格的特点 要准确的认识和有效地把握教学艺术风格,把握其特点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教学艺术风格已经成为每个教师自觉追求的目标。构成教学艺术风格的诸因素的内容和制约条件都不同,根据个人特点存在很大差异,但是我们认为,基于对教学艺术风格本质的把握,即教学风格是教师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技巧、教学风度的稳定性表现,其主要特点应有三方面。 (一)独特性 独特性是教学风格的最基本特性,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是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与自身的个性、学识、习惯以及生活际遇等,这种主体自身的独特性,就决定了教学风格的独特性。 教学艺术风格的独特性,使许多教师在炉火纯青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自我性,因此即使在执教同一课本时,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来。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教学艺术风格体现的更加明显,不同的教师在同一个操场上课,有时教学内容相同,但教学方式却各不相同,同学们的反映也有教大差距。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学艺术风格的不同。只有教学艺术风格显现出千姿百态,百花齐放之势,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一个高峰。 (二)发展性 教学艺术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这并不是否定一个教学艺术风格而建立一个新的教学艺术风格。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作为一个系统,教学艺术风格不是封闭的,而是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自我的教学艺术风格,不断吸取新的思想和新的技术,思维方式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精益求精和实现风格的转换,需要对各家教学特色进行潜心体验,广采博取、不断求索,才能与时代要求达到高度统一,这就决定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的发展前景。(三)稳定性 教学艺术风格一旦基本形成以后,就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不变,这是风格的相对稳定性。也就是说教学艺术风格是某些特点的一贯表现呈稳定状态的标志。而这种稳定性仅仅是相对意义上的,因为教学艺术的相对稳定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艺术追求上的固布自封、停滞不前,更不是没有创造性可言的单纯重复。这种稳定表现为教师教学思想的基本完善,教学方法的富有成效,以及教学个性的定型成熟。

第四课意象艺术(教案)li

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走进意象艺术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欣赏作品:《多拉·马尔与猫》毕加索 2006年,多拉马尔的肖像在苏富比拍卖行拍出了的9520万美元的天价 《多拉·马尔与猫》这幅画在1941年毕加索和马尔热恋时创作,40多年都没有在公众场合曝光。这幅画的女主角多拉·马尔坐在一张大木椅上摆姿势,一头小黑猫躲在她身后。画中的女主角是毕加索情人及主要灵感来源多拉·马尔,也是她最大及最重要肖像画之一。 画中多拉·马尔的形体也处理得非常怪异,眼睛偏出头部,既庄严又滑稽地坐在一张大木椅上,一只小黑猫躲在背后,可以看到毕加索当时受到立体主义风格的影响。 师:很多人认为所谓美术就是要画的“像”否则可能就会觉得“不真实”,所以看到“不像”的作品时就会产生排斥的心理,觉得无法理解。尤其是对那些变形、夸张的作品,更是觉得怪异而不可思议。这些都是因为对意象艺术还不太了解的缘故。 现在我就带领大家走进意象艺术的殿堂,一起来欣赏和学习意象艺术作品,去感受意象艺术的无穷魅力。 课题——走进意象艺术 (一)意象艺术定义: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过了走进具象艺术,知道具象艺术是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但是有人说意象艺术更为本质的揭露了世界的真实,是最真实的艺术。那什么

是意象艺术?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欣赏作品塞尚的《圣维克多山》 鉴赏作品《圣维克多山》 师:圣维克多山是塞尚的家乡埃克斯附近的风景。一张是圣维克多山照片,一张是塞尚笔下的圣维克多山。 思考: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 学生:画的一点也不像。 你们能看到里面的山、房子、树、天空吗?看不清楚。 塞尚把里面的山、房子、树、天空都变成细碎的块面,几乎融为一体。 塞尚为什么这样去处理? 师总结:塞尚想从客观景物的图像中漂浮出来,通过主观的感受在画中形成一种新的现实。 师: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而不是眼见得的真实。 师总结:意象艺术定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二)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如此怪异?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意象艺术的视频。看一下艺术家们把客观事物都表现成了什么样子? 欣赏《意象艺术》视频 师:刚才我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很多意象艺术作品。 梵高的《卧室》、达利的《永恒的记忆》毕加索《格尔尼卡》 师:画面中的景物都是真实的吗?有些甚至是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的画面。像《永恒的记忆》。这些意象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的表达。画面中的景物大家看了这些意象美术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画的好看吗?非常怪异。

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特征

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特征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是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所组成。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的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宗旨与“理性”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浪漫主义的思想特征:一、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二、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四、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 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一、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成就最突出的在于诗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二、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一路。三、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浪漫主义画派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等,有一定的进步性。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些成分早在18世纪音乐里便已出现,狂飙突进运动中展现出的强烈精神和情绪成为了哥德小说的先驱,而法国大革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带有血腥而激情风格的歌剧,浪漫主义音乐便

是在这时期开始显现出其独特的风格。 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在视觉艺术和文学上,“浪漫主义”代表的通常是从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的期间。浪漫主义文学里经常可以发现的特色在于对于过去历史的批判、强调妇女和儿童、对于自然的尊重。除此之外,一些浪漫文学的作家例如纳撒尼尔·霍桑,还将他们的作品根基于超自然/神秘学和人类心理学的基础上,他们都对此深深着迷。

风格美学九大风格特点

风格美学九大风格特点 节选至《顾问式整体形象设计师》发型风格美学文驰峰 一、可爱型风格特点 (一)可爱型人物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可爱型人物风格的五官轮廓为曲线型,量感为小量感。 (二)可爱发型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可爱型发型风格的五大轮廓为曲线型,质感为柔和质感。(三)可爱服饰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可爱型服饰风格的五大轮廓为曲线型,质感为柔和质感。(四)可爱型风格色彩搭配 可爱型色彩搭配如妆面色彩、染发发色色彩、服饰色彩以暖色系的春季型为标准。(五)可爱型风格形象设计特点 可爱型风格打造的是可爱的、乖巧的、活泼的、年轻点甜美的圆滑的整体印象。 二、优雅型风格特点 (一)优雅型人物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优雅型人物风格的五官轮廓为曲线型,量感为中量感。 (二)优雅发型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优雅型发型风格的五大轮廓为曲线型,质感为中间质感。(三)优雅服饰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优雅型服饰风格的五大轮廓为曲线型,质感为中间质感。(四)优雅型风格色彩搭配 优雅型色彩搭配如妆面色彩、染发发色色彩、服饰色彩以暖色系的春秋季型为标准。(五)优雅型风格形象设计特点 优雅型风格打造的是优雅的、淑女的、典雅的、飘逸的、高雅的、雅致的整体印象。 三、浪漫型风格特点 (一)浪漫型人物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浪漫型人物风格的五官轮廓为曲线型,量感为大量感。 (二)浪漫发型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浪漫型发型风格的五大轮廓为曲线型,质感为硬朗质感。(三)浪漫服饰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可爱型服饰风格的五大轮廓为曲线型,质感为硬朗质感。(四)浪漫型风格色彩搭配 浪漫型色彩搭配如妆面色彩、染发发色色彩、服饰色彩以暖色系的秋季型为标准。(五)浪漫型风格形象设计特点 浪漫型风格打造的是浪漫的、女人的、性感的、迷人的、热烈的整体印象。 四、时尚型风格特点 (一)时尚型人物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时尚型人物风格的五官轮廓为中间型,量感为小量感。 (二)时尚发型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时尚型发型风格的五大轮廓为中间型,质感为柔和质感。(三)时尚服饰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时尚型服饰风格的五大轮廓为中间型,质感为柔和质感。(四)时尚型风格色彩搭配 时尚型色彩搭配如妆面色彩、染发发色色彩、服饰色彩以中性色系的春夏季型为标准。

如何解答意境意象类诗歌鉴赏题

如何解答意境意象类诗歌鉴赏题。 诗歌鉴赏资料链接: 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常见抒情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作者的感情类别: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惆怅、寂寞、孤独、烦闷、积极向上、消极颓废、坚守节操、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思乡之情、思念友人、忧国忧民之情、关心人民疾苦、壮志未酬的愤激等。 常见意象意境----树木类 (1)松柏 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正直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坚贞、高洁 常见意象意境----树木类 2)竹子 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张九龄: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气节与虚心 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名士风度 常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优雅脱俗 3)柳树 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惜别怀远之情 (4)柳絮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原始艺术特点

原始艺术特点

原始艺术特点 “原始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含义丰富、变动不居的概念,再加上与之内涵相类似的“艺术前的艺术”、“史前艺术”左右我们的视线,使“原始艺术”对我们来说充满了神秘和距离。这种距离既与我们的理解有关,当然也与悠远的历史有关。一般而言,“原始艺术”的时间上限我们可以界定为三百万年前,即与人类的起源同步,下限可以界定在四万年前,即旧石器时代晚期。限于立意,本文所指的“原始艺术”是指后者,以欧洲发现的原始洞穴壁画为主要代表。这些“原始艺术”不仅具备了对称、几何形态、光滑等形式特征,越发显现出原始艺术的艺术性,但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原始艺术还不完全是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它具有自身的若干特点。 一、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 在西南欧的西班牙北部及法国南部以蒙特底尼为中心的地区,即被考古学家称为“法兰科—康塔布尼亚美术圈”的地区遗留了大量的洞穴壁画,这些壁画展现出令现代人难以置信的艺术性。以最早发现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为例,这是一个长1000英尺的大洞穴,其洞顶布满了精美的壁画,即著名的“大壁画”。“大壁画”的外轮廓有的刻得很深,有的刻得浅而细,再用黑线勾勒与红色填彩。当时的无名画匠充分利用了岩石表面的凹凸不平,以表现动物的肌肉和骨骼的起伏变化,在表现伏卧的动物的躯干时,巧妙地利用岩石的凸起处,组成肌肉圆块的形状,再加上蜷曲的四条腿,而举世闻名的《受伤的

野牛》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在它上面还有30多种其它旧石器时代动物的形象,这些图形经过彩色渲染,他们有的在奔跑,有的在躺卧,还有的受了伤。可谓千姿百态、生动自然、神态逼真、透视准确。其风格极其粗犷有力,生动地描绘出了各种动物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从1879年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到现在已发现了的已数以百计,甚至在非洲和印度地区也发现了同类洞穴。这说明洞穴壁画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这些“原始艺术”以其精练的技法、质朴的表现力曾深深影响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许多艺术家,比如高更、毕加索等。时至今日“原始艺术”也是世界各地博物馆和展览馆里的重头戏。“原始艺术”所展现的艺术魅力我们不可否认,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非艺术性”,即“原始艺术”所具有的实用性特征。这一点鲁迅先生说的很清楚:“画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而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1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的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的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实际上,洞穴对原始人来说不仅是他们艺术创作的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举行各种祭礼仪式,做狩猎准备甚至就是居住的场所。他们创作的壁画、岩画、雕塑、彩陶在他们看来从来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与我们正相反,他们是从实用的目的而创造的。 原始艺术所具有的艺术性与实用性特征与我们对原始艺术的理解相关,我们所谈的原始艺术事实上是在两个层面上来谈的,一是原

现代艺术流派的风格与特点

现代艺术流派的风格資料一: 现代风格是比较流行的一种风格,追求时尚与潮流,非常注重居室空间的布局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现代主义也称功能主义,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其最早的代表是建于德国魏玛的包豪斯学校。其主题是:要创造一个能使艺术家接受现代生产最省力的环境---机械的环境。这种技术美学的思想是本世纪室内装饰最大的革命。我们今天绝大多数室内用品或装饰品如灯具、家具(如布艺沙发及软床)等都是工厂生产的工业产品,然而并不是说把由机器创造的家庭用品组合在一起就形成现代风格,可以称为风格的必定是一种艺术思潮,事实上现代风格也可分为几种流派,而其中最具代表的是高技派和风格派。 高技派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表现,有几个明显的特征:首先是喜欢使用最新的材料,尤其是不锈钢、铝塑板或合金材料,作为室内装饰及家具设计的主要材料;其次是对于结构或机械组织的暴露,如把室内水管、风管暴露在外,或使用透明的、裸露机械零件的家用电器;在功能上强调现代居室的视听功能或自动化设施,家用电器为主要陈设,构件节点精致、细巧,室内艺术品均为抽象艺术风格。 风格派是本世纪初以荷兰为中心的现代艺术流派,严格地说,它是立体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认为艺术应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只有点、线、面等最小视觉元素和原色是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艺术主题。其室内设计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木工出身的里特威尔德,他将风格派的思想充分表达在家具、艺术品陈设等各个方面,风格派的出现使包豪斯的艺术思潮发生了转折,它所创造的绝对抽象的视觉语言及其代表人物的设计作品对于现代艺术、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例如: 现代风格软床https://www.360docs.net/doc/c414207567.html,/baike/abpic/item/d5462bfa574266a19e51469c.jpg 现代艺术流派的风格資料二: 风格派又称“新造型主义”,是活跃于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国际艺术运动。风格派艺术从立体主义走向了完全抽象,即绝对抽象的原则,也就是说艺术应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2]风格派的主要成员荷兰画家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认为,只有用最简单的几何形式和最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图才是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绘画。其作品多以垂直和水平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种格子组成,色彩为三原色,红、黄、蓝及黑、白、灰的组合。他反对用曲线,完全摒弃艺术的客观形象和生活内容,主张以几何形体构成“直角的美”;他还认为通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可以创造表里平衡,个性和集体平衡,自然与精神平衡,物质与意识的平衡。他的作品主要隐喻是海边沙丘、辽阔的天空和运河、苹果树等。他追求的是一种冷静、理智、分割的美感,美术界称这种几何形体的抽象画派为“冷抽象”画派。 风格派思想不仅关心美学,也努力更新生活与艺术的联系,在创造新的视觉风格的同时,它力图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对于20世纪的现代艺术、建筑学和设计产生了持久的影响,涉及到绘画、家具造型、室内装饰、书籍装帧等多个方面,尤其对建筑设计有较大的冲击。风格派最有影响的实干家之一是建筑师兼设计师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1888-1964),他将风格派艺术由平面推广到了三度空间,通过使用简洁的基本形式和三原色创造出了造型优美而功能完善的建筑与家具,以一种实用的方式体现了风格派的艺术原则。 风格派设计在舞台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出生在纽约的著名舞台设计师阿德林妮?卢帕(Adrianne Lobel)设计风格多样,广泛涉猎歌剧、舞蹈、音乐、影视等创作领域。198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德?拉?默纳剧院演出的大型舞蹈《快乐的人,幽思的人,稳健的人》是卢帕最喜欢的设计之一。她选择用抽象的方法设计,并且从风格派的绘画中得到了灵感,整个舞台由直线和方格组成,色彩单纯而宁静,纯白色边缘框作为两侧垂幕,富有很强的装饰性。根据色彩草图试验,分为冷、暖两个色调;冷色以蓝、绿、赭石和黑白色组成,暖色由桔红、赭石和黄色构成。通过运用抽象色块的反复组合创造一种液体流动的感觉和富于表现力的环境,以及大自然中优美景色的境界:绿色的原野、蓝色的天空、日落和黎明、修道院和城市、以及欣喜、悲伤、平和、骚动的情绪,风格派的表现力由此可见深远。 由刘军设计的《英语教学》小栏目也是典型的风格派作品(如图6),整个背景是一块近似平面的很多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格子组成,所有的格子线条横平竖直,格子里以桔红色、桔黄色,灰绿色、赭石色为主,但颜色纯度都很低,接近灰色调,各个颜色方格在明度上穿插变化,错落有致,在满足整体色调的前提下,将桔红色点缀分布。再用黑色英文English by TV的标题放在显要位置,起到烘托背景主题的作用。整个栏目背景简洁明了,风格独特,带有明显的风格派设计思想。 现代艺术流派的特点資料一: 近代中国画家,参考西方绘画以及现代派的作品,将其精华融汇于中国画之中,至于更有抽象式的新派国画,其用色、构图等都与传统绘画大相径庭。 现代艺术流派的特点資料二: 并不是人们喜爱现代艺术,而是它有不可缺少的作用,所以它才是犹如心肝五脏,只中用,不中看。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完全可以厌恶现代艺术的这种或那种风格和方法、但是不能回避它。因为它最少有四个方面不容回避。 第一,现代艺术的基本性质是创造。就是说,现代艺术专门以创造、创新作为它的特征。这与中国经济要领事创造性地发展科学技术的思路一致。艺术和科学都需要创造精神,但是只是适合观众的创造,就象科学技术是合乎逻辑的创造。而现代艺术的创造旨在突破现有局限,是一种纯粹的创造。作者不创造不行。越是超常,越是奇特,其创造价值就越大。可是在局外的常人看来,真作品就奇巧古怪,不合常情。七十年代末以来,在西方现代艺术中流行后摩登。(Post-moden中文常译“后现代”)是针对在此之前极端理性原则的新的创意,更是怪诞而丰富,所含的创造实验依然。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行业,只有一种行业是专门练习和实验人的创造力的,有了这个,又可用在各行各业之中,这就是现代艺术。 第二,现代艺术侧重揭露罪恶,即使是社会主义社会,也还存在着犯罪和腐败现象,甚至有些已司空见惯,(如投机取巧和弄虚作假),更不用说其他社会。所以现代艺术一开始就充当社会的哈哈镜、显微镜和探视镜。它用奇异的形象反照不正常的社会现象;用常人不注意的角度和深度显现人间问题的原因;用常理不能体察的方式来展示宇宙和人生的内含。相对装饰、美化的艺术门类,现代艺术就显得丑陋肤浅,但是它揭露丑恶,最终却为引起人们的警醒。 然而,一般人就看不懂,也就不想看。那么,这就不得不涉及下面的二点。 第三,现代艺术是在刺激观众的自觉性,传统艺术常常把影响、感动观众作为最大的成功。电流、小说,根不能让他人为之掬一把热泪。在个人意识薄弱的时代,人们渴望被别人拯救,在精神上也愿意追随,崇拜天才的艺术家与他们的杰作,就象十几岁的少年追逐歌星。但是,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步使每个人成为自觉而独立的人。他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事(选择),同时又敢于对之负责(责任)。在精神上他的判断力和感觉都不再那么轻易在受到感动,他要追问,他应该内心坚强。现代艺术就是为这样人准备的,是为艺术上的“成年人”所预备。现代艺术一般不给人一个现成的观念和意象,而给人半个,另外半个由各人自己从心里计升起。现代艺术是一个人对一个人的互相印证,在现代艺术中,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 第四,现代艺术是直接诉诸人类的觉悟境界。单独地看一件作品,这件作品可能只是创造性地揭示某一个现象,以激起观众的自我反省。而现比艺术作为整体却不是某一个活性分子,而艺术现象只是艺术本性在单个时间、某个地方对某个问题变现。此次双年晨的题目就是“海上·上海——一种特殊的现代性”。展览很快会过去,作品也会渐渐被淡忘,而现代艺术的精神因此也就在这块地方,这一群人中孕藏,这种精神靠

各种艺术装饰风格的特征(论文)

艺术装饰风格 石宗月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艺术装饰风格的简史,艺术装饰风格的各种特征及其发展史和对其未来的展望。 正文: 艺术装饰风格作为20世纪20~30年代的主要流行风格,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时期巴黎的豪华与奢侈。艺术装饰风格以其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而著称,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统治装饰艺术潮流的总称,包括了装饰艺术的各个领域,如家具、珠宝、绘画、图案、书籍装帧、玻璃陶瓷等,并对工业产品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世纪初,新艺术渐渐失去了势头。于是法国设计师们开始寻求一种前人尚未探索过的新风格,这种新风格既要吸收过去的风格,又不落入历史主义的巢穴。他们认为,新艺术在抛弃传统方面走得太远了,应该将传统的精华与时代的新潮结合起来。巴黎是法国上流社会荟萃之地,由于上流人士的赞助,使设计师们能使用昂贵、稀罕的材料创造出有异国情调的风格,以满足有闲阶层猎奇的需要。另一方面,设计师也希望利用人们仰慕虚荣的心理,借助富人的财富来引导人们的审美情趣,将新风格推向大众。 一.各种艺术装饰风格的特征: 1. 现代简约风格 目前喜欢现代简约的TX越来越多,小编身边的朋友中装修中也是极大多数都选择了现代简约,简约不简单,也许是因为现代简约风格的低调,简洁,但是也能能体现一种文化品位的特质吸引了更多人的追捧吧,比如很多人大爱的黑白灰主调的简约,还有北欧的简约风格,宜家风格更是成为城市中小资们的亲睐哦 2.雅致风格再现优雅与温馨 如果你喜欢欧式古典的浪漫,却又不想被高贵的繁琐束缚;如果你喜欢简约干练,但又认为它不够典雅,缺少温馨,那么不妨尝试雅致主义设计 3.地中海风格 因为有着蔚蓝色的浪漫情怀、海天一色,艳阳高照的纯美自然的地中海风格特点是很多MM的大爱哦,包括小编自己捏地中海沿岸的几块具有强烈风土人

马蒂斯艺术作品的风格特征

马蒂斯艺术作品的风格特征 【摘要】:马蒂斯艺术作品色彩单纯、强烈,追求一种天真原始的稚气。画面富于装饰感,追求一种平衡、纯洁和宁静感。马蒂斯作品精致、典雅的精神气息,使人进入一种平和愉悦的状态,诗意情调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装饰性; 主观色彩; 抒情意味 亨利·马蒂斯(1869-1954年)是野兽派运动领袖人物,20世纪第一场现代艺术革命的发起者之一。马蒂斯在其艺术作品中表现出对西方传统艺术规则的颠覆,强调色彩的主观性和自律性,画面呈现一种强烈的反自然的张力。在色彩领域朝着越来越主观的方向发展,并在色彩与空间的问题上做了总结性的革新,即以无透视原理的二度空间,取代传统主要以明暗变化的立体感和透视原理的三度空间,从而获得了色彩的解放。 马蒂斯在色彩上追求一种单纯原始的稚气,画面富于装饰感。从追求动感、表现强烈、无拘无束的观点,渐渐发展成追求一种均衡、纯粹和宁静感。其艺术形象仿佛生活在纯净的梦幻中,马蒂斯用他的色彩魔棒把观众带进这个伊甸园。我们从构图、色彩、意味三个方面可以领略马蒂斯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1. 简洁、强烈的装饰构图 构图是画家为表达自己的感受把各种不同因素按意图安排的艺术,马蒂斯的目的是以他具有强烈节奏感的线条的连续性和流动性,以他空间关系的逻辑,一种全新的色彩运用使我们相信他形体的真实感。马蒂斯直接使用颜料管里挤出的颜色,并大胆地融入东方绘画的技巧,追求单纯和装饰趣味。作品具有一种超凡绝伦的装饰性统一风格。 为了实现美的更高秩序,马蒂斯在构图上作了大胆创新,他以强烈的形式感引导人们认知那个被表面所掩盖而有着丰富内涵的世界。”所谓表现,对于我并不是在脸上爆发出来的热情,或通过一个强烈动作的表示。它更多是存在于我的画面上的完美的布局:各物体所占取的空间,环绕它们的空处,各项比例--这一切都对”表现”有它的一份……” 《红色的和谐》中,人物的面容、服饰以及食品、果盘等细节全被省略了,桌、墙、地面几乎融为一体。马蒂斯要表达的是一种线条、色彩的组合,他用玫瑰红作基调平涂。着重突出了盘旋的藤蔓植物,窗外的树也作抽象处理,所有的景物都已图案化,突出了强烈的装饰风格。同时,马蒂斯所创造的超脱客观空间的幻想境界又让我们在宁静中默默思考。 2. 单纯、奔放的色彩表现 马蒂斯主张让观众主动陷入整个画面的彩色之中,完全服从于色彩的感染。

《走进意象艺术》说课稿

《走进意象艺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普通职业高中《艺术》课程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十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几节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中的第二类型——意象艺术。由于意象艺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也为学生后续学习较难理解的抽象艺术打下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意象艺术,大部分学生不大喜欢意象艺术,也不太理解。吸引学生兴趣点,使学生以客观的态度学习欣赏意象艺术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设计理念 依据高中美术新课程的标准:“通过美术鉴赏学习活动,使学生会用美术知识对意象艺术进行分析、比较,并与生活相联系,学习美术鉴赏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结合我校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法的要求“目标引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宗旨,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作为

设计理念。 四、教学目标 我根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情况,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分辨意象艺术,认识到意象艺术是常见的表象形式之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在学习新课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意象艺术的特点。 难点;怎样理解意象艺术? 六、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美术基础,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思想,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美术作品进行直观教学,同时将采用高效课堂所倡导的引导法、提问法、点拨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情趣。 七、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

高考诗歌鉴赏之意象 意境

高考诗歌鉴赏之一——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高考中的诗歌鉴赏,无非四个方面,一是意象与意境,二是语言与形象,三是情感与态度,四是手法与技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情与景中,体味古人高超的表达技巧,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 弄清“意境”和“意象” 诗歌中的意境由意象组合而成,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所谓分析意象和意境,就是找出古诗中所使用的表情达意的工具——意象,通过找到的这些意象概括总结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简而言之,意象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是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建筑的一些砖石。例如一些分别类的古诗,通常会有杨柳、渡口、长亭等具体的意象,来抒发或不忍离别的愁情。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的代表作,写于词人仕途失意之时,当时诗人不得不离京都与恋人分别,宦途的失意、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在这样的背景下,柳永做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雨霖铃》。这首词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词的上阕写景,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下阙抒情,重点写想象中离别后的凄楚情景。词中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长亭乃离别之伤心地,船更令人有漂泊之惆怅,暮霭渲染了凄迷暗淡的黄昏意境,酒是别离场中不可少之物,杨柳依依伤别离,月是多情物,更是伤心物,月圆月缺,勾起的是无尽的思念,意境凄凉,令人伤心。 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勾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以种种凄凉、寥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别的愁绪和不忍离别的深情,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的意境。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