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整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整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整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整理

第1章排水系统概论

1. 污水:水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改变了原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水。主要分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降水。

2.城市污水特点:1)混合型污水2)性质变化很大3)必须经过处理

生产污水特点:1)具有危害性2)含有宝贵工业原料,回收利用3)含有单一或多种污染物生产废水特点:1)污染程度低2)可重复使用或直接排放

雨水特点:1)较清洁2)径流量大3)一般不需要处理,直排水体(酸雨需处理)

3.城市污水:指排入城镇污水排水系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还包括生产废水和截流的雨水。

污水量:单位时间(s、h、d)的污水量称污水流量,以L或m3计量。污染物质浓度:指单位体积污水中所含污染物质的数量,通常以mg/L或g/m3表示,用以表示污水的污染程度。排水系统:排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组成:管道系统(或称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即污水处理厂)。

环境容量:自然环境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但具有一定界限,不能超过这种界限,否则就会造成污染。环境的这种容纳界限称环境容量。

4.污水的最后出路: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自然复用、间接复用、直接复用)5.建筑中水:将民用建筑或建筑小区使用后的各种排水,如生活污水、冷却水等,经适当处理后回用于建筑或建筑小区作为杂用水的供水系统。(中水回用:3R)

循环使用:某生产工序或过程的废水,经回收处理后仍作原用。亦称循环给水。

循序使用:某工序的废水用于其他工序,某生产过程废水用于其他生产过程。亦称循序给水。

6. 排水体制: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可以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也可以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

分类:1)合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包括①直排式:管渠系统的布置就近坡向水体,分若干个排水口,混合的污水不经处理和利用直接就近排入水体。②截留式:在同一灌渠内输送多种混合污水,集中到污水处理厂处理。2)分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包括①完全分流制: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水系统。②不完全分流制:只有污水排水系统,没有完整的雨水系统管渠。

7.合流制特点:①易控制,防止污染②截流干管尺寸大,污水厂规模大处理复杂,造价高③初期投资费用高,基建费用增加④溢流污水不能处理⑤晴天水量小、流速低

分流制特点:①初降雨水不能处理②污水可以全部进行处理③污水厂容量减小、造价低,可缩短工期,加快建设速度④水量变化小,流速比较稳定⑤污水处理易控制

8.排水体制选择的原则:应根据城镇及工业企业的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利用情况、原有排水设施、水质、水量、地形、气候和水体等条件,从全局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环境保护是选择排水体制时所考虑的主要问题。9.室外污水管道系统:分布在地下依靠重力流输送污水至泵站、污水厂或水体的管道系统。压力管道:压送从泵站出来的污水至高地自流管道或至污水厂的承压管段。

中途泵站:将上游来水提升至下游沟道内。

终点泵站:总干沟的终端,把废水排入水体,或把废水送入污水厂。

污水处理厂:供处理和利用污水、污泥的一系列构筑物及附属构筑物的综合体。

出水口:污水排入水体的渠道和出口,它是整个城市污水排水系统的终点设备。

事故排出口:指在污水排水系统的中途,在某些易于发生故障的组成部分前面,例如在总泵站的前面,所设置的辅助性出水渠,一旦发生故障,污水就通过事故排出口直接排入水体。

10.城市污水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室内污水管道系统及设备2)室外污水管道系统3)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4)污水厂5)出水口及事故排出口

工业废水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车间内部管道系统及设备2)厂区管道系统

3)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4)废水处理站5)附属构筑物

雨水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建筑物雨水管道系统及设备2)居住小区或工厂雨水管渠系统3)街道雨水管渠系统4)排洪沟5)出水口

11.城市排水系统平面布置的影响因素:⑴地形⑵竖向规划⑶污水厂位置

⑷土壤条件⑸河流情况⑹污水种类和污染程度

企业排水系统平面布置的影响因素:⑴车间位置⑵厂内交通运输⑶地下设施12.以地形为主要因素的几种布置形式(6’):

1)正交式布置:①干管长度短,管径小②经济、排除污水迅速

③如果排除污染污水,易污染④适用于分流制排水系统

2)截留式布置:①优点同上②适用于分流制污水排水系统

3)平行式布置:①适用于地势向河流有较大倾斜的地区

4)分区式布置:①适用于地势有高、低区的地区

5)辐射分散式布置:①适用于城市四周有河流,中间地势高②要建很多污水厂

6)环绕式布置:①如果环上某一点发生故障,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13.工业废水排放措施:(1)采用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系统,尽量减少废水排放量;

(2)按不同水质分别回收利用废水中的有用物质,创造财富;

(3)利用本厂和厂际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废治废。而无废水无害生产工艺、闭合循环重复利用以及不排或少排废水,是控制污染的有效途径。

14.区域排水系统:将两个以上城镇地区的污水统一排除和处理的系统。

优点:(1) 污水厂数量少,处理设施大型化集中化,每单位水量的基建和运行管理费用低,因而经济;(2) 污水厂占地面积小,节省土地;(3) 水质、水量变化小,有利于运行管理;

(4) 河流等水资源利用与污水排放的体系合理化,而且可能形成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缺点:(1) 当排入大量工业废水时,有可能使污水处理发生困难;(2) 工程设施规模大,造成运行管理困难,而且一旦污水厂运行管理不当,对整个河流影响较大;(3) 因工程设施规模大,发挥事业效益就慢等方面的缺点。

15.排水区界:指排水系统设置的边界,它决定于区域、城市和工业企业规划的建筑界限。第2章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

1.污水管道系统设计流程:1)设计基础数据(包括设计地区的面积、设计人口数,污水定额,防洪标准等) 的确定2)污水管道系统的平面布置3)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和水力计算4)污水管道系统上某些附属构筑物,如污水中途泵站、倒虹管5)污水管道在街道横断面上位置的确定6)绘制污水管道系统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2.污水设计流量:污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能保证通过的污水最大流量。进行污水管道系统设计时常采用最大日最大时流量为设计流量,其单位为L/s。

3.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Q1=n·N·K Z/24x3600 (L/s)

n-居住区生活污水定额:居民每人每天日常生活中洗涤、冲厕、洗澡等产生污水量(L/cap·d) N-设计人口数:设计期限终了时的预估人口数,与城市的发展规模及人口的增长率有关。Kz-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污水量变化程度通常用变化系数表示,分日、时及总变化系数。4.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及淋浴污水的设计流量Q2=(A1B1K1+A2B2K2)/3600T+(C1D1+C2D2)/3600 A1-一般车间最大班职工人数(cap); A2-热车间最大班职工人数(cap);

B1-一般车间职工生活污水定额,以25(L/cap·班)计;B2-热车间职工生活污水定额,计35;K1-一般车间生活污水量时变化系数,以3.0计;K2-热车间生活污水量时变化系数,计2.5;

C1-一般车间最大班使用淋浴的职工人数(cap); C2-热车间最大班使用淋浴的职工人数(cap);

D1-一般车间淋浴污水定额,以40(L/(cap·班))计;D2热车间淋浴污水定额,计60(L/(cap·班));T--每班工作时数(h)。淋浴时间以60min计。

5.工业废水设计流量Q3 =m·M·Kz/3600T

m--生产过程中每单位产品的废水量(L/单位产品); M--产品的平均日产量;

T--每日生产时效(h);Kz--总变化系数。

6.地下水渗入量Q4: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因当地土质、管道及接口材料,施工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均存在地下水渗入现象,设计污水管道系统时宜适当考虑地下水渗入量。一般以单位管道延长米或单位服务面积公顷计算。

7.城市污水设计总流量:Q=Q1+Q2+Q3+Q4

8.污水管道水力学设计的原则:1)不溢流:采用的设计流量是可能出现的最大流量。

2)不淤积:流速要有一个最低限值。3)不冲刷管壁:流速要有一个最高限值。

4)要注意通风:因为管道内可能含有有毒气体、可燃气体,可能发生爆炸。

9.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设计充满度(h/D)、设计流速(v)、最小管径、最小设计坡度

公式:Q=A·v ,v=1/n·R2/3·I1/3

已知:Q、n 求:D、R、h/D、I和v 必须假定3个,求其他两个

10.污水管道的埋设:1)覆土厚度:指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最小覆土厚度:

为了降低造价,缩短施工期,管道理设深度愈小愈好,但覆土厚度应有一个最小的限值,否则就不能满足技术上的要求。必须满足:2)埋设深度:指管道内壁底到地面的距离。最大埋深:干燥土壤7~8m;多水、值砂、石灰岩地层中,一般不超过5m。

11.排水区界:是污水排水系统设置的界限,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的设计规模决定的。

划分排水流域的依据:⑴地形⑵竖向规划

排水流域的划分:⑴一般丘陵地区:按分水线⑵平坦地区:按面积

12.管道定线:在城镇(地区)总平面图上确定污水管道的位置和走向,称污水管道系统定线。管道定线一般按主干管、干管、支管顺序依次进行。原则:应尽可能地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

13.污水沟道系统的平面布置: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选择污水厂出水口的位置→拟定污水干沟及总干沟的路线→确定需要抽升的排水区域和设置泵站的位置。

干管的布置:前面讲的6种布置形式(见第一章12)

污水支管的布置:⑴低边式布置:又称低侧式布置,街坊狭长或地形倾斜时采用。

⑵周边式布置:又称围坊式布置,街坊地势平坦且面积较大时采用。

⑶穿坊式布置:街坊内部建筑规划已确定或街坊内部管道自成体系,支管可以穿越街坊布置。污水主干管的走向:取决于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取决于排水体制。

14. 控制点:在污水排水区城内,对管道系统的埋深起控制作用的地点。

整个系统的控制点:1)控制点中离出水口最近的一点;

2)具有相当深度的工厂排水口或某些低洼地区的管道起点。

15.中途泵站:当管道埋深接近最大埋深时,为提高下游管道的管位面设置的泵站。

局部泵站:若是将低洼地区的污水抽升到地势较高地区管道中;或是将高层建筑地下室、地铁、其它地下建筑的污水抽送到附近管道系统所设置的泵站称局部泵站。

终点泵站:污水管道系统终点的埋深通常很大.而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后出水因受受纳水体水位的限制,处理构筑物一般埋深很浅或设置在地面上,因此需设置泵站将污水抽升至第一个处理构筑物,这类泵站称为终点泵站或总泵站。

16.设计管段:两个检查井之间的管段采用的设计流量不变,且采用同样的管径和坡度。划分方法:有凡有集中流量进入;有旁侧管道接入的检查井均可作为设计管段的起迄点。

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1)本段流量q1:是从管段沿线街坊流来的污水量。

2)转输流量q2:是从上游管段和旁侧管段流来的污水量。

3)集中流量q3:是从工业企业或其它大型公共建筑物流来的污水量。

公式:Q=F·Q0·K Z F-设计管段服务的街区面积(ha)Q0-单位面积的本段平均流量L/s·ha 17.管道衔接应遵循的原则:1)尽可能提高下游管段的高程,以减少管道埋深,降低造价。

2)避免上游管段中形成回水而造成淤积。3)不允许下游管段的管底高于上游管段的管底。

管道衔接的方法:1)管顶平接:指在水力学计算中,使上游沟段和下游沟段的管顶内壁高程相同。采用管顶平接时,上游管段产生回水的可能性较小,但往往使下游管段的埋深增加。2)水面平接:指在水力学计算中,使上游管段和下游管段的水面高程相同。采用水面平按,常因管道中流量出现变化时(主要是上游小管道)而产生回水,但下游管道的埋深可以浅些。3)管底平接:指在水力学计算中,要使上游管段和下游管段的管底内壁的高程相同。18.城市污水再回用系统:城市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回用要求的水质标准,而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供水系统。回用水源必须符合一系列标准的要求,且以生活污水为主,尽量减少工业度水所占比重。

第3章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

1.降雨量H:指降雨的绝对量,即降雨深度。用H表示,单位以mm计。

降雨历时t:指连续降雨的时段,可以指一场雨全部降雨/个别的连续时段。用t表示。

暴雨强度i: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即单位时间的平均降雨深度,用i表示。公式:i=H/t(mm/min),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L/(s·ha))=167i表示。

降雨面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

汇水面积F: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用F表示,以公顷或平方公里为单位(ha或km2)。暴雨强度的频率P n:某特定值暴雨强度的频率是指等于或大于该值的暴雨强度出现的次数m与观测资料总项数n之比的百分数,即P n=m/n×100%。

暴雨强度的重现期P:某特定值暴雨强度的重现期是指等于或大于该值的暴雨强度可能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单位用年(a)表示。重现期P与频率互为倒数,即:P=1/P n。

2.集水时间:通常将雨水径流从流域的最远点流到出口断面的时间,又称流域的集流时间。公式:t=t1+mt2 t1—地面集水时间;m—折减系数,苏林系数,延缓系数;t2—灌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1:视距离长短和地形坡度及地面覆盖情况而定,一般采用t1=5~15min。

t2=∑L

(min)L—各管段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速度(m/s)60v

3.极限强度理论:在设计中采用的降雨历时等于汇水面积最远点雨水流达集流点的集流时间,因此,设计暴雨强度q、降雨历时t、汇水面积F都是相应的极限值,这便是雨水管道设计的极限强度理论。根据这个理论来确定设计流量的最大值,作为雨水管道设计的依据。公式:Q=ΨqF Ψ--地面平均径流系数q--流域的集流时间τ0时的暴雨强度F—汇水面积4.径流量: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一部分被植物和地面的洼地截留,一部分渗入土壤,余下的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管渠,这部分进入雨水管渠的雨水量称做径流量。

径流系数: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称径流系数Ψ,其值常小于1

5.雨水径流调节池的意义:⑴有可能降低整个沟系的造价。⑵能使雨水沟道的设计有较大的灵活性。⑶能有可能改善合流制管系暴雨时的溢流水水质。

调节水池常用的布置形式:⑴溢流堰式调节水池⑵底部流槽式调节水池

6.雨水管渠系统平面布置的特点: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2)根据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3)合理布置雨水口,以保证路面雨水排除通畅。4)采用明渠或暗管应结合。7.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

1)设计充满度h/D 管道:h/D=1 明渠:超高≥0.2m 街道边沟:超高≥0.03m

2)最小设计流速:管道:0.75m/s;明渠:0.40m/s

最大设计流速:金属:10m/s;非金属:5m/s ;明渠根据材质而定

3)最小管径/设计坡度:雨水管道:D=300mm,i=0.003;雨水口连接管:D=200mm,i=0.01 8.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特点:1)尽量缩小汇水面积F,以减少设计流量,分散排放。2)注意地下水的排除,采用渗渠、花管等。3)排水设计标准高于一般道路。4)雨水口布设的位置要便于拦截径流,最低点雨水口密集。5)管道布置及断面选择应避开基础,起点最小管径不小于400mm。6)立交最低点仅次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9.雨水泵:1)特点出水量大扬程小。2)分为轴流泵和混流泵。3)设计流量为入流沟道流量的120% 。4)型号要求满足最大设计流量的要求,同时考虑雨水径流量的变化,一般不宜少于2~3台,最好选用同一型号,可不设备用泵。5)合流泵站:另需装设小流量离心式污水泵或小型的轴流泵,以节约电能。

第4章合流制管渠系统的设计

1.合流制使用条件:1)有一处或多处水源充沛的水体。2)必须使用暗管,而横断面又窄。3)地面有一定坡度倾向水体,当水体高水位时,岸边不受淹没。

2.截流式布置特点:1)管渠的布置应使所有服务面积上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都能合理地排入管渠,并能以可能的最短距离坡向水体。2)沿水体岸边布置与水体平行的截流干管,在截流干管的适当位置上设置溢流井,使超过截流干管设计输水能力的那部分混合污水能顺利地通过溢流井就近排入水体。3)必须合理地确定溢流井的数目和位置,以便尽可能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减小截流下管的尺寸和缩短排放渠道的长度。4)在合流制管渠系统的上游排水区域内,如果雨水可沿地面的街道边沟排泄。则该区域可只设置污水管道。只有当雨水不能沿地面排泄时,才考虑布置合流管渠。

第5章排水管渠的材料、接口及基础

1.排水管渠的断面:排水灌渠断面形式除必须满足静力学、水力学方面的要求外,还应经济和便于养护。常用管渠断面形式是圆形。半椭圆形、马蹄形、矩形、梯形和蛋形等也常见。2.管渠材料的要求:1)排水管渠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外部的荷载和内部的水压。2)排水管渠应具有能低抗污水中杂质的冲刷和磨损的作用,也应该具有抗腐蚀的性能。3)排水管渠必须不透水,以防止污水渗出或地下水渗入。4)排水管渠的内壁应整齐光滑,使水流阻力尽量减小。5)排水管渠应就地取材、并考虑到顶制管件及快速施工的可能,以便尽量降低管渠的造价及运输和施工的费用。

3.排水管道的基础:一般是由地基、基础和管座3个部分组成。

常用的管道基础:⑴砂土基础:砂土基础包括弧形素土基础及砂垫层基础。

⑵混凝土枕基:混凝土枕基是只在管道接口处才设置的管道局部基础

⑶混凝土带型基础:混凝土带形基础是沿管道全长铺设的基础。

4.排水沟道的埋设方法:1)开槽埋设:非圆形大型沟道,圆形沟道,小口径管道。

2)顶管施工:大口径圆管。3)盾构施工:特大型圆形沟道。

5.开槽施工工序:测量放线→开挖沟槽及支护→沟槽排水→做管道基础→管道敷设

→沟道接口→水压试验→沟槽覆土。

6.井点排水:在地下水位接近地面的城镇,其地下建筑在施工时,常需降低地下水位。

井点:一组口径50mm左右、深8m左右的管井。分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双、单、环)第6章排水管渠系统上的构筑物

1.雨水口:是在雨水管渠或合流管渠上收集雨水的构筑物。设置位置,应能保证迅速有效地收集地面雨水。构造包括进水算、井简和连接管3部分。

2.检查井:一般设在排水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等,为了便于定期检查、清洁和疏通或下井操作的检查用的塑料一体注塑而成或者砖砌成的井状构筑物。

跌水井:设有消能设施的检查井。常用的跌水井有两种:竖管式(或矩形竖槽式)和溢流堰式。水封井:当生产污水能产生引起爆炸或火灾的气体时,其废水管道系统中必须设水封井。

换气井:设有通风管的检查井称换气井。

3.倒虹管:排水管渠遇到河流、山涧、洼地或地下构筑物等障碍物时,不能按原有的坡度埋设,而是按下凹的折线方式从障碍物下通过,这种管道称为倒虹管。

倒虹管由进水井、下行管、平行管、上行管和出水井等组成。

4.冲洗井:当污水管内的流速不能保证自清时,为防止淤塞,可设置冲洗井。人工/自动5.防潮门:一般用铁制,其座子口部略带倾斜,倾斜度一般为1∶10~1∶20。当排水管渠中无水时,防潮门靠自重密闭。当上游排水管渠来水时,水流顶开防潮门排入水体。涨潮时防潮门靠下游潮水压力密闭,使潮水不会倒灌人排水管渠。

第7章排水管渠系统的管理和养护

1.排水沟道系统维护:使系统始终保持良好和安全的运行状态,发挥排水沟道的功能。

具体内容:1)对雨水口、检查井清掏积泥、洗刷井壁、配奇或更改井盖、井座及踏步。

2)对排水管道定期采用摇车疏通、竹片疏通或水力疏道。3)对排水明渠定期整修边坡、清除污泥。4)对污水排放口经常巡视,及时制止向排放口倾倒垃圾和在其附近堆物占用。2.排水沟道系统修理:1)目的:保持沟道的完好,延长其使用寿命。2)对象:管节接口的渗漏、管壁的腐蚀、裂缝、管渠下沉。3)方法:将排水沟道损坏处的地面挖掘开来,把管渠损坏段的上游和下游的水堵住,然后进行堵漏或更换已损坏的管道。

第八章废水处理理论与工艺

1.生物膜法:当有机污水或由活性污泥悬浮液培养而成的接种液流过载体时,水中的悬浮物及微生物被吸附于固相表面上,其中的微生物利用有机底物而生长繁殖,逐渐在载体表面形成一层粘液状的生物膜。这层生物膜具有生物化学活性,能进一步吸附、分解污水中呈悬浮、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污染物。,生物膜不断生长、脱落和更新,从而保持生物膜的活性。2.电渗析(EDI):采用离子交换膜作为分离膜,在直流电场下,以电位差为推动力,使水中阴阳离子定向迁移并通过离子交换膜,从而把离子从水中分离出来。

反渗透技术(RO):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由于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优点:能耗低、开启时间短、运行费用低、操作灵活、污染少。

纳滤(NF):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其截留分子量在80-1000的范围内,孔径为几纳米,因此称纳滤。纳滤膜具有离子选择性:具有一价离子的盐可以大量地渗过膜,然而膜对具有多价阴离子的盐的截留率则高得多。因此盐的渗透性主要由阴离子的价态决定。微滤膜技术(MF):微滤膜属于筛型精滤介质,表面截留微粒、污染物,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等目的。原理:1)机械截留作用:即膜具有截留比其孔径大,或大小相当的微粒的筛分作用。2)物理作用或吸附截留作用:即膜和被分离粒子之间存在电性能或吸附性影响,而形成的截留作用。3)架桥作用:因为架桥作用,致使比膜孔径小的微粒也可被截留下来。4)网络型膜的网络内部截留作用:这种截留将微粒截留在膜的内部,难于清洗。

超滤技术(UF):是通过膜表面的微孔结构对物质进行选择性分离。超滤膜对溶质的分离过程主要有:①在膜表面及微孔内吸附(一次吸附)②在孔中停留而被去除(阴塞)③在膜面的机械截留(筛分),而一般认为超滤是一种筛分过程。

膜生物反应器(MBR):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膜的作用是替代二沉池,将生物体截留在生物反应器中,通过保持高的生物体浓度和截留高分子量的溶质,促使进水有机物的矿化,而无需进行后续处理。3.臭氧处理技术: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它是氧的三原子同素异形体。其三个原子呈三角形排列,具有四种结构,均有共振现象。臭氧溶解在水里,自行分解成羟基自由基,间接地

氧化有机物、微生物,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臭氧氧化一般可同时去除废水出水内的大肠细菌、病毒及其他物质。处理后的水质通常很好,色度和悬浮物含量都很低。

与氯相比,臭氧用于城市污水消毒的主要优点如下:(1)消除了氯在运输、储存和处理过程中的危险。(2)臭氧是一种良好的消毒剂和杀菌剂。(3)接触时间较短。(4)pH值和温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较小。(5)臭氧化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高,从而改善了受纳水体的水质。(6)未发现它对水生物有毒性。(7)在臭氧氧化过的城市排水中,未观察到极难处理的化合物。(8)在臭氧处理的水中TDS(总溶解固体)不增加。(9)臭氧消毒可以改善污水水质。(10)增加臭氧投量,延长接触时间,很容易使臭氧消毒推广到三级处理。

4.活性炭技术: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和极大比表面积的炭质吸附材料,它的主要性能是对分子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活性炭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污水净化: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有机物、SS、氮、色度、除味除臭等。(2)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活性炭对水中的COD、BOD等有机物具有突出的去除能力,对一些难以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更有独特的去除效果。3)无机工业废水处理:某些活性炭对于废水中无机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选择吸附能力。另外,活性炭对水中的Cl2、Br2、I2的吸附能力也很强。

优点:1)生物活性炭用于污水处理,可使处理系统小型化。2)节约大量基建投资。操作方便,可实现连续化。3)对废水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强,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低,解决了曝气池中的起泡问题,,也没有泥渣二次污染等问题。 4)污水处理效果好,而且比较稳定,是处理城市污水和有机工业废水经济而有效的手段之一。

5.污水脱氮技术:总体上可分为生物脱氮、物理化学脱氮。

氨吹脱原理:水中的氨氮,以氨离子和游离氨的状态存在,当pH值为7时,氨氮多以NH4+的状态存在,当pH值为11左右时,NH3大致在90%以上。游离氨易于从水中逸出,加以曝气吹脱,并使水的pH值升高,可促使氨从水中逸出。

折点加氯法除氨原理:利用水中的氨与氯反应生成氮气将水中的氨去除。

沸石除氨原理:沸石是一种密集铝的硅酸盐,对NH4+有吸附交换作用。

生物脱氮:氮的转化包括氨化、硝化、反硝化作用和同化作用,其中氨化可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进行,硝化作用是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作用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生物脱氮是含氮化合物经过氨化、硝化、反硝化,最终转变为N2而被去除的过程。

硝化反应,硝化菌是在好氧条件下,将NH4+转化为NO2-和NO3-的过程。反硝化反应,是指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NO3-)和亚硝酸盐氮(NO2-)还原为氮气的过程。5.污水生物除磷技术:在厌氧-好氧或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系统中,利用聚磷微生物具有厌氧释磷及好氧(或缺氧)超量吸磷的特性,使好氧或缺氧段中混合液磷的浓度大量降低,最终通过排放含有大量富磷污泥而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目的。

原理:在厌氧条件下,聚磷细菌将体内储藏的聚磷分解,产生的磷酸盐进入液体中(放磷),同时产生的能量可供积磷菌在厌氧压抑条件下生理活动之需,还可用于主动吸收外界环境中的可溶性脂肪酸,在菌体内以PHB的形式储存。在好氧条件下,积磷菌体内的PHB分解成乙酰CoA,一部分用于细胞合成,大部分进入三羧酸循环和乙醛酸循环,产生氢离子和电子;从PHB分解过程中也产生氢离子和电子,这两部分氢离子和电子经过电子传递产生能量,同时消耗氧。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供积磷菌正常的生长繁殖,另一部分供其主动吸收环境中的磷,并合成聚磷,使能量储存在聚磷的高能磷酸键中,这就导致菌体从外界吸收可溶性的磷酸盐和金属阳离子进入体内。排放剩余污泥时,被细菌过量摄取的磷也将随着剩余污泥排出系统。反硝化除磷:是用厌氧/缺氧交替环境来代替传统的厌氧/好氧环境,驯化培养出一类以硝酸根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简称DPB)为优势菌种,通过它们的代谢作用来同时完成过量吸磷和反硝化过程而达到脱氮除磷的双重目的。应用反硝化除磷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时不仅可节省曝气量,而且还可减少剩余污泥量,即可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习题答案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 2、H 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 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 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特点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 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基本上都是浓度标准。 国家标准按照污水排放去向,规定了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适用于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讲义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一章 概述 1.1 生物处理的目的和重要性 废水生物处理的目的:1) 絮凝和去除废水中不可自然沉淀的胶体状固体物; 2) 稳定和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3) 去除营养元素氮和磷。 废水生物处理的重要性:1)城市污水中约有60%以上的有机物只有用生物法去除才最经济;2)废水中氮的去除一般来说只有依靠生物法;3)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有90%以上是生物处理法;4)大多数工业废水处理厂也是以生物法为主体的。 微生物在废水生物处理中主要有三个作用:1)去除有机物(以COD 或BOD 5表 示),去除其它无机营养元素如N 、P 等;2)絮凝沉淀和降解胶体状固体物;3)稳定有机物。 微生物代谢过程简介: 微生物代谢所需要的几个基本要素:能源;碳源;无机营养元素——N 、P 、S 、K 、C a 、M g 等;有时还需要一些特殊的有机营养物(也称生长因子,如维生素、生物素等) 废水生物处理中涉及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主要有:化能异养型代谢;化能自养型代谢;光合异养型代谢;光合自养型代谢。 生物处理中的重要微生物 ①细菌:细菌——包括了真细菌(eubacteria )和古细菌(archaebacteria );——是废水生物处理工程中最主要的微生物;根据需氧情况不同:好氧细菌、兼性细菌和厌氧细菌;根据能源碳源利用情况的不同:光合细菌——光能自养菌、光能异养菌;非光合细菌——化能自养菌、化能异养菌;根据生长温度的不同:低温菌(-10oC ~15 oC )、中温菌(15 oC ~45 oC )和高温菌(>45 oC ) ②真菌:真菌的三个主要特点:1)能在低温和低pH 值的条件生长;2)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的要求较低(是一般细菌的1/2);3)能降解纤维素。真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处理某些特殊工业废水;2)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处理 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原生动物主要以细菌为食;其种属和数量随处理出水的水质而变化,可作为指示生物。后生动物以原生动物为食;也可作为指示生物。 1.2 生物处理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地位 有机物在废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其主要去除方法:颗粒状有机物(>1μm ):可以采用机械沉淀法进行去除的颗粒物;胶体状有机物(1nm ~100nm ):不能采用机械沉淀法进行去除的较小的有机颗粒物;溶解性有机物(<1nm ):以分散的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的有机物 有机物 微生物 新的细胞物质 CO 2、H 2O 生物残渣 内源呼吸 分解 合成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习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习题答案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简述水质污染指标体系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答:污水的水质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物理指标包括:(1)水温(2)色度(3)臭味(4)固体含量, 化学指标包括有机指标包括: (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 2、H 2 O、NO 2 和SO 2 ,所消 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4) TO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5)油类污染物(6)酚类污染物(7)表面活性剂(8)有机酸碱(9)有机农药(10)苯类化合物 无机物及其指标包括(1)酸碱度(2)氮、磷(3)重金属(4)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毒物 生物指标包括:(1)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3)病毒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及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 3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 2、H 2 O、NO 2 和SO 2 ,所消 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4) TO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TOD > COD >BOD20>BOD5>OC 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COD的优点是比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仅需要数小时,并且不受水质的影响。而化学需氧量COD则不能象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此外,污水中存在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以COD表示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两者的差值大致等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差值越大,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生物处理法。两者的比值可作为该污水是否适宜于采用生物处理的判别标准,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处理。 4 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物理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化学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生物净化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耗氧与亏氧是同时存在的, 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称为氧垂直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 5 试论述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 排放标准是指最高允许的排放浓度,污水的排放标准分为一,二,三级标准,而水环境质量标准是用来评估 水体的质量和污染情况的,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洋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环境容量则是 指环境在其自净范围类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量. 排放标准是根据自然界对于污染物自净能力而定的,和环境容量有很大关系,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纯生态环境为参照,根据各地情况不同而制定的。排

水污染控制工程 上册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 第一章排水系统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容量 答:污水的最终处置或者是返回自然水体、土壤、大气;或者是经过人工处理,使其再生成为一种资源回到生产过程;或者采取隔离措施。其中关于返回到自然界的处理,因自然环境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但具有一定界限,不能超过这种界限,否则会造成污染。环境的这种容纳界限称环境容量。 2、排水体制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 二、填空 1、污水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2、根据不同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最后出路有: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3、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三、简答题 1、污水分为几类,其性质特征是什么? 答: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生活污水是属于污染的废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尿素和氨氮等,还含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等,以及常在粪便中出现的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西传染病菌等。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中所排出的废水,来自车间或矿场。由于各种工厂的生产类别、工艺过程、使用的原材料以及用水成分的不同,使工业废水的水质变化很大。 降水即大气降水,包括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一般比较清洁,但其形成的径流量较大,则危害较大。 2、何为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如果采用合流制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截流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从控制和防止水体的污染来看,是较好的;但这时截流主干管尺寸很大,污水厂容量增加很多,建设费用也相应地增高。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但初雨径流未加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也会造成污染,有时还很严重,这是它的缺点。 合理地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将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总投资和初期建设费用以及维护和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讲义+笔记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参考资料(水污染控制工程)

目录 目录 (1) 专题一污水水质与污水出路 (2) 专题二污水的物理处理(1) (7) 专题三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13) 专题四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理 (22) 专题五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活性污泥法 (26) 专题六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29) 专题七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 (36) 专题八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39)

专题一污水水质与污水出路 污水水质 国际通用三大类指标: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性指标 水质分析指标 物理性指标 温度:工业废水常引起水体热污染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加速耗氧反应,最终导致水体缺氧或水质恶化色度:感官性指标,水的色度来源于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嗅和味:感官性指标,水的异臭来源于还原性硫和氮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气等污染物质固体物质:溶解物质 悬浮固体物质挥发性物质 固定性物质 水和污水中固体成分的内部相关性 水和污水中杂质颗粒分布 化学性指标有机物 生化需氧量(BOD)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在一定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d)。 反映了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量主要污染特性(以mg/L为单位)。 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氧化所需的氧量,全部生物氧化需要20~100d完成。 实际中,常以5d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称5日生化需氧量(BOD5);通常以20℃为测定的标准温度。 讨论:①任何日BOD与第一阶段BOD(L0)的关系 生化研究试验表明,生化反应的速度决定于微生物和有机物的含量,至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只要满足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就可以,在反应初期,微生物的数量是增加的,但到一定时间后,微生物的量就受到有机物含量的限制而达到最大值,此时反应速度受到有机物含量的限制,即有机物的降解速度和该时刻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成正比,由于有机物可以用生化需氧量表示,所以水中的耗氧速率和该时刻的生化需氧量成正比 d(L0-L t)/dt=KL t dL t/dt=-KL t 式中: L0、L t─分别表示开始、t时刻水中剩余的第一阶段的BOD K─反应速率常数,d-1 积分得:任何时刻水中剩余的BOD为Lt=L0 e -Kt 从而求得经t时间反应消耗的溶解氧BODt为: BODt=L0-L t=L0(1-e-Kt)=L0(1-10-kt) (k =K /2.303) (经验表明:20℃时,k=0.1 日-1,若t=5天,则 BOD5=0.68L0)系 ②反应速度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 利用阿累尼乌斯经验公式可求得: K(t)=k(20)θ(T-20) 式中:K(t)─20℃时反应速率常数,d-1 k(20)─T℃时反应速率常数,d-1 θ──温度系数(经验:在10--30℃时,θ=1.047) ③第一阶段BOD(L0)与温度的关系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各3分,共9分) 1、污水回用:也称再生利用,是指污水经处理达到回用水水质要求后,回用于工业、农业、城市杂用、景观娱乐、补充地下水地表水等。 2、好氧生物处理:污水中有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 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3、高级氧化技术:以羟基自由基为主要氧化剂的氧化工艺,该工艺一般采用两种或多种氧化剂联用发生协同效应,或者与催化剂联用,提高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量和生成速率,加速反应过程,提高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 评分:以上名词解释的评分采用(1)概念正确、(2)表达规范、(3)内涵要点齐备各占三分之一的原则,来评判。其中尤以要点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池即SBR池常规工艺过程包括5个基本过程,他们分别是进水、(反应)、(沉淀)、(排水排泥)、闲置。 2、对于一般的城镇污水,初沉池的去除对象是(悬浮固体),可以去除SS约(40-55)%,同时可以去除(20-30)%的BOD5。 3、废水中的油通常有4种存在形态,分别是可浮油、(细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其中粒径小于10μm的称为(乳化油)。 4、生化反应中,产率系数y反映了(底物减少速率)和(细胞增长速率)之间的关系,它是污水生物处理中研究生化反应过程的一个重要规律。。 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基本流程包括(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等几个基本组成部分,曝气设备不仅传递氧气进入混合液,同时还起到(搅拌)作用而使混合液悬浮。。 三、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四、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ABC; 2、ACD; 3、BCD; 4、ABCD; 5、A 五、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8分,共24分) 1、含油废水为什么不能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或者浇灌田地?针对含油废水你认为采用何种工艺处理比较合适?(8分) 答:含油废水的危害:对生态系统;对植物;对土壤;对水体(4分)。工艺:隔油池;气浮设备, 2、简单说明MBR工艺净水的工艺过程与原理及其优缺点。 答案及评分标准:其过程原理4分,优缺点各2分。 3、为什么染料工业废水一般不能直接排入城市下水管网,若对某改种废水进行一级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你将考虑采用那些单元?使用这些单元的理由是什么? 评分标准:原因:搞挥发性、有毒有害、高色度、pH等。叙述至少三个单元且选择单元理由充分,概念正确。共8分。 六、论述题(26分):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运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来净化城市污水,出水水质一直稳定,并直接排放于附近的一个河流。近期由于原水水质波动剧烈,发现二沉池泥面升高,导致出水水质受到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习题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及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及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及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及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特点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A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气固比 2.氧垂曲线 3.吸附再生法 4.剩余污泥 5.@ 6.折点加氯消毒法 7.回流比 8.生物膜法 9.活性污泥法 10.生物脱氮 11.泥龄 12.BOD5 13.COD 14.} 15.水体自净 16.污泥指数 17.剩余污泥 18.破乳 19.大阻力配水系统 20.小阻力配水系统 二、问答题 1.试说明沉淀有哪几种因型各有何特点,并讨论各种类型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各适用在哪些场合 2.{ 3.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 何区别 4.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浮 上)的基本规律,影响沉淀或浮上的因素有哪些 5.加压溶气浮上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几种基本流程与溶气方式各有何 特点在废水处理中,浮上法与沉淀法相比较,各有何缺点 6.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法的目的和所采用的处理设备有何不同

7.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8.在生化反应过程中,酶起了什么作用酶具有哪些特性 9.影响微生物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在好氧生物处理中,溶解氧是 一个十公重要的环境因素 10.什么叫生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在废水生物处理中,采用了哪两个基本方程 式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11.; 12.建立生物下理过程数学模式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这个基 本数学模式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试述好氧塘、兼性塘和厌氧塘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 13.好氧塘中溶解氧和pH值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14.污水土地处理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15.试述土地处理法去除污染物的基本原理。 16.土地处理系统设计的主要工艺参数是什么选用参数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17.试述各种生物膜法处理构筑物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 18.生物滤池有几种形式各适用于什么具体条件 19.影响生物滤池处理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处理效果的曝气设备 的作用和分类如何,如何测定曝气设备的性能 20.》 21.活性污泥有哪些主要的运行方式,各种运行方式的特点是什么促使各种运 行方式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22.曝气池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23.曝气池和二沉池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是什么 24.产生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整理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 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 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物理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化学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生物净化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耗氧与亏氧是同时存在的, 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称为氧垂直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 第十章 2.设置沉砂池的目的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 答:沉砂池的设置目的是去除污水中泥砂、煤渣等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影响后续 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沉砂池的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控制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或旋流 速度,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颗粒则随水流带走。 平流式沉砂池是通过控制进入的污水流速,以重力分离无机颗粒;而曝气沉砂池是由于曝气作用,在池的横断面上产生旋转流动,整个池内水流产生螺旋状前进的流动形式,无机砂粒由于离心力作用而沉入集砂槽中。 7、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黏附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改善微气泡与颗粒的黏附性能? 答: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粘附的基本条件是水中颗粒的润湿接触角大于 90度,即为疏水表面,易于为气泡粘附或者水的表面张力较大, 接触即角较大,也有利于气粒结合。 影响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粘附的因素有:界面张力、接触角和体系界面自由能,气-粒气浮体的亲水吸附和疏水吸附,泡沫的稳定性等。 在含表面活性物质很少的废水中加入起泡剂,可以保证气浮操作中泡沫的稳定性,从而增强微气泡和颗粒的粘附性能。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

1.完整的排水工程包括两个方面:排水管渠系统和污水处理技术两部分。 2.排水工程的概念: ——指为保护环境而建设的一整套用于收集、输送、处理和利用污水的工程设施 3.水体污染的定义: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卫生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的生态系统和水体功能受到破坏。 4.、有机型污染采用需氧量作为有机污染物的指标: BOD :生化需氧量; 20℃下微生物活动降解有机物需要的氧量COD:化学需氧量;TOC:总有机碳; TOD:总需氧量;将有机物中的C.H.O.N.S等氧化为 H2O.CO2.NO2.SO2所消耗的氧量 第1章排水管渠系统 一.排水工程的作用 1.保护环境免受污染,使城市免受污水之害和洪水之灾。 2.卫生防疫,保证人们健康安全 污水危害方式: ①含有致病菌,传播疾病 ②含有毒害物质,导致公害 3.经济方面 ①污水资源化,节约用水,创造价值

②污水处理、排洪有利于工农业发展 二.排水系统的组成 排水系统:排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称为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由管道系统(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厂)组成。 管道系统:是用于收集、输送废水至污水处理厂或出水口的设施。 一般由排水设备、检查井、管渠、泵站等组成。 污水处理系统:是用于处理和利用废水的设施。包括各种处理构筑物和除害设施等。 三、排水系统体制的概念: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可以采用一个管渠来排除,也可以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管渠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 排水系统的体制是一个地区收集和输送废水的方式,简称排水体制(制度)。 四、排水系统体制的分类: 合流制:直排式(对水体污染严重,不宜采用)、截流式 分流制:完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适用于地形适宜附近有水体,可顺利排水) 1.合流制 所谓合流制是指用同一种管渠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水污染控制工程 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专业适用) 2014年至2015 年第 1 学期 班级11环境1班 姓名吴志鹏 学号1110431108 指导教师高林霞 同组者汤梦迪刘林峰吴渊田亚勇李茹茹 程德玺

2014年4月

目录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 1实验二静置沉淀实验----------------------------------------------------------------- 5实验三混凝实验---------------------------------------------------------------------- 8一、实验目的 ------------------------------------------------------------------------- 15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表面曝气叶轮的氧总传质系数和充氧性能测定方法 2.评价充氧设备充氧能力的好坏。 二、实验原理 曝气是指人为地通过一些机械设备,如鼓风机、表面曝气叶轮等,使空气中的氧从气相向液相转移的传质过程。氧转移的基本方程式为: d/dt=K La(s-)(1)式中d/dt:氧转移速率,mg/(Lh); K La:氧的总传质系数,h-1; s:实验条件下自来水(或污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 :相应于某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mg/L, 曝气器性能主要由氧转移系数K La、充氧能力OC、氧利用率E A、动力效率Ep四个主要参数来衡量。下面介绍上述参数的求法。 (1)氧转移系数K La 将(1)式积分,可得 1n(s—)=一K La t+ 常数(2)此式子表明,通过实验测定s和相应与每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后,绘制1n(s—)与t关系曲线,其斜率即为K La。另一种方法是先作-t曲线,再作对应于不同值的切线,得到相应的d/dt,最后作d/dt与的关系曲线,也可以求出。 (2)充氧性能的指标 ①充氧能力(OC):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 表面曝气时:OC(kg/h)= K La t(20℃)s (标)V (3) K La t(20℃)= K La t 1.02420T(T: 实验时的水温) s (标)=s (实验) 1.013105/实验时的大气压(Pa) V:水样体积 ②充氧动力效率(Ep):每消耗1度电能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该指标常被用以比较各种曝气设备的经济效率。 Ep(kg/kW·h)=OC/N (4) 式中:理论功率,采用叶轮曝气时叶轮的输出功率(轴功率, kW)。 ③氧转移效率(利用率,E A):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与供给的氧量之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与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2011年3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类型 1. 名词解释 2. 选择题 3. 填空题 4. 简答题 5. 计算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 3分): 1.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 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 2.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3.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4.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 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沉下 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6.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 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 7.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 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总硬度:水中Ca2+、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9.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 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 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11.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 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 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13.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 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界。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考试试题库完整教学内容

一、名词解释(2*5=10) 1、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管道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埋设在两坑之间。 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3、排水系统:是收集、输送、处理、利用及排放废水的全部工程设施。 4、设计管段:在进行水力计算时,常以相邻的两个检查井间的管段作为设计对象,称作设计管段。 5、比流量:设计管道单位排水面积的平均流量。 6 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类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 7 8、径流系数:地面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 9、局部泵站:在某些地形复杂的城市,有些地区比较低洼,这里的污水往往需要用水泵唧送至高位地区的干管中,另外,一些低于街管的高楼的地下室,地下铁道和其他地下建筑的污水也需要用泵提升送入街管中,这种泵站常称为局部泵

站。 10、设计流速:管渠中流量达到设计流量时的水流速度。 11、阵雨历时:一场暴雨经历的整个时段。 12、降雨历时:阵雨过程中任一连续的时段。 13、检查井:又称窨井,主要是为了检查、清通和连接管渠而设置的。 二、填空(20) 1、由于排,分流制排水系统又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半分流制三种。 2、通常,排水系统由管渠系统、污水厂、出水口三部分组成。 3、管道与其他设施相遇时,通常下弯穿过,形成倒虹状下弯管道,我们称这个管道为倒虹管。或在管道必须为障碍物让路时,他不能按原有的坡度埋设,而是按下凹的折线方式从障碍物下通过,这种管道称为倒虹管。此种管道由进水井、管道及出水井三部分组成。 4、在我国,城市和工厂中常用的管道包括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陶土管、瓦管和沥青混凝土管等。 5、检查井由三部分组成:井基和井底、井身、井盖和盖座。 6、街道雨水口的形式有边沟雨水口、侧石雨水口以及两者结合的联合式雨水口。 7、管渠的水力设计指根据水力学原理确定管渠的管径、坡度和高程。 8、不满流圆形管道水力学算图适用于n=0.014,管径从200mm到1500mm的情况,每一管径有一算图。 9、污水管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明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一般情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讲义(完整)演示教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讲义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了解影响混凝沉淀的主要因素; 2.通过实验,确定给定所配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药量; 3.认识几种混凝剂,掌握其配制方法。 实验原理: 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的表面物质,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1、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Zeta电位,实现胶粒“脱稳”;2、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而达到颗粒的凝聚。 混凝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混合和反应是混凝工艺的两个阶段,投药是混凝工艺的前提,选者性能良好的药剂,创造适宜的化学和水利条件,是混凝的关键问题。 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混凝剂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投加量不足不可能有很好的混凝效果。同样,如果投加的混凝剂过多也未必能得到好的混凝效果。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 设备及用具: 1.定时变速六联搅拌机; 2.HS酸度计; 3.WG光电浊度仪; 4.1000 mL烧杯、洗耳球、移液管; 5.硫酸铝、氯化铁、蒸馏水; 6.水样。 注意事项: 1.在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的形成、外观、大小、密实程度、沉降性能等; 2.因投药量少,所以要用洗瓶将加药管内的残余药液洗至水样杯内以免影响投药量的精确度; 3.吸取上清液时,要用相同条件吸取上清液,不要把沉下去的矾花搅带上来,以免影响测量效果。 步骤及纪录: 1.测定原水水温、浊度; 2.认真了解六联搅拌机的使用方法; 3.分别量取原水样600mL于六个1000mL烧杯中,置于搅拌机下; 4.选用一种混凝剂,用移液管分别量取不同量药液于搅拌机的加药试管中;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课后题答案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污水的水质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物理指标包括:(1)水温(2)色度(3)臭味(4)固体含量, 化学指标包括:有机指标包括:(1)B0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0、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02 H2O N02和S0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4) T0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5)油类污染物(6)酚类污染物(7)表面活性剂(8)有机酸碱(9)有机农药(10)苯类化合物无机物及其指标包括(1)酸碱度(2)氮、磷(3)重金属(4)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毒物生物指标包括:(1 )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3)病毒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C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0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0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02 H20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0C :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0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0C T0D的耗氧过程与B0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0C或T0D与B0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0D与T0D或T0C之间存在一定 的相关关系。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T0D > C0D >B0D20>B0D5>0C 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0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C0D的优点是比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仅需要数小时,并且不受水质的影响。而化学需氧量C0D则不能象B0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此外,污水中存在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以C0D表示也存 在一定的误差。 两者的差值大致等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差值越大,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生物处理法。两者的比值可作为该污水是否适宜于采用生物处理判别标准,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处理。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 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物理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化学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生物净化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耗氧与亏氧是同时存在的,D0曲线呈悬索状下垂,称为氧垂直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排放标准是指最高允许的排放浓度,污水的排放标准分为一,二,三级标准,而水环境质量标准是用来评估水体

水污染控制工程学习资料1

第一章绪论 一1.水资源与水循环 70%被水覆盖;我国水资源总量全国6,人均水量1/4,排116位; (三)水的循环,自然循环,社会循环(人类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废水的分类:(1)生活污水(成分较稳定);(2)工业污水(生产污水,生产废水);(3)降水(雨雪) 二、污水水质 污水污染指标包括物理性质【感官温度、色度】、化学性质【一般水质指标(包括PH ,碱度等);有毒化学物质指标】和生物性质。 1污水的物理性质和污染指标:主要有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 1)固体物质 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固体(SS),在国家标准和规范中,又称悬浮物,用SS表示)。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千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很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休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量即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2)温度,色度(表色和真色),表色是由溶解物质+胶体+悬浮物质共同引起产生的颜色;真色是由溶解物质+胶体物质;液体过滤后测得真色。怎么测表色(直接测)真色(过滤) 2.污水的化学性质与污染指标 1.有机物 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较复杂,分别测定各类有机物的周期较长,工作量较大,通常在工程中必要性不大。有机物的主要危害是消耗水中溶解氧。因此,在工程中一般采用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或OC)、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等指标来反映水有有机物的含量。 (1)生化需氧量(BC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牛物降解的有机物量。生化需氧最愈高,表示水中耗氧有机污染物愈多.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液化所需的氧量.微生物的活动与温度有关,测定生化需氧量时以之20℃作为测定的标准温度、,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一般需20天左右才能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的分解氧化过程,即测定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20天时间,这在实际应用中周期太长,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璧的标准时间,简称5口生化需氧量。据试验研究,生活污水5日生化需氧量约为第一阶段生化需氧70%左右。(20℃下培养五天(只能完成70%)20天(完成95-99%)为什么不培养20天呢?因为20天是碳化和硝化过程的和,不能完全代表氧化过程。) (2)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斌化荆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化学需氧量愈高,也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愈多。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声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 Mn,或简称Oc。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 Cr重铬酸钾的氧化能力强于高锰酸钾,所测得的COD值是不同的,在污水处理中,通常采用重铬酸钾法。如果污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相对稳定。则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之间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而言,重铬酸钾化学需氧量与第一阶段 5日生化需氧量(BOO)测试时间长,不能快速反映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可以采用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里的测定甲并寻求它们与BOD5的关系,实现快速测定。 总有机碳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综合参数:有机物中除含有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寒,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