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路径

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路径
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路径

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路径

一、指导思想

1.职业教育是为人们胜任职业活动和通过职业活动实现人的发展而提供的教育。因此,教育的过程必须是职业导向的。

2.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因为构成职业的基本元素,是由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任务,因此,教育过程中的媒介和手段,都应当是工作化的,必须将具体的工作情景置于教学过程中,并以工作性思维来构建教学过程。

3.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课程是教育过程中的主要载体,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必须以工作为基础,并保证以工作为基础的教学过程,必须产生胜任现时工作的能力。

其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首先工作不是策划和设计出来的,工作是产业现场的客

观存在,因此一体化课程设计开发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和理解工作,其次,理解工作必

须建立在工作观察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舍此不可能认识和理解工作,也不可能形成

立体化课程,这本身就是一种行动性思维,在上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院初步确定一

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路径,包括下述十个环节。

二、具体路径

1.第一环节

产业、行业、企业发展情况前期调研,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以及撰写开设该专业的可行性报告,对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定位,要分清,中级技工,高级技工预备技师,技师,高级技师等不同等级人才的目标要求,中级技工的培养目标,达到规范操作,熟悉工作流程查阅信息资料,完成简单工作任务的要求,高级技工的培养目标要达到,参与工作现场管理,编制工艺流程,整理信息资料,实现有效沟通,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求,预备役师的培养目标达到独立,熟练完成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具备一定的班组管理技术革新和设计能力的要求。

例: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中级技工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熟悉企业本岗位的工作流程,能按照作业规范,熟练完成通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任务,具有良好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人才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高级技工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熟悉企业本岗位的工作现场管理,能独立完成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任务,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级,技能人才。

对就业方向的定位,要注意处理工作岗位与专业就业面的关系,专业的就业面比较宽泛,涉及多个工作岗位,金融院校不是只针对某一工作岗位培养技能型人才,而是面向该产业或该行业多个相近的有关联的工作岗位培养人才。

例如:机电一体化专业预备技师就业方向

电气设备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与维修,电气机电产品生产现场的工艺实施,仪器仪表的配置检测调试与维修,机电一体化工程项目的施工维护和技术服务,机电类产品的营销与售后服务,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技术管理,产品辅助开发等。

对开设专业可行性报告的撰写,主要指通过产业行业企业的调研,综合分析企业人才需求状况,技工院校师资队伍情况,实训基地和设备,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学生家长报读意向的,确定,该专业是否可开设,是否可改造,或是否可进行系统的课程改革。

2.第二环节

实践专家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选聘与若干实践专家,作为长期支持该专业建设的企业专家。

对事件专家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可采用现场调研和网络邮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到企业工作现场,与相关实践专家面对面访谈,获取其工作经历工作职责,工作能力与表现等信息,通过网络邮件方式和收集相关事件专家多年的工作业绩材料及其自身的工作总结工作简历等,在实际操作中,可采用实践专家工作职责调查表(表1)作为工作表进行记录。

通常情况下,通过分析实践专家的工作经历,从事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判断该事件专家是否符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所需要的实践专家要求,这一环节应当注意所选取的实践专家与鞠躬院校技能人才未来职业成长的目标要尽量吻合。即判断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就业后,经过若干年努力,是否可以达到该事件专家现在从事工作岗位及获得相应待遇,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应避免选取超过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端人才和低于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低端人才,一个专业一般选10到15位实践专家为宜。

为了选取合适的实践专家,通常需要学院开展广泛的调研和访谈,发放大量的实践专家工作职责,调查,在大量的调研信息中分析提取,可以参加下一环节,实践专家访谈会的合适人选,而选取的实践专家是否准确,对能否成功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以及能否准确提取典型工作任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第三环节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根据实践专家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提取有一定职业进阶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此作为该专业课程建设的来源。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是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会前,会中,会后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会前工作,

(1)通知所有到会的实践专家,总结自身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职位工作职责与内容,准备相关材料,明确会议时间和地点。

(2)校内选取一位教师,或校外聘请一位课程专家,担任实践专家访谈会的主持人。该主持人应熟悉访谈会操作流程,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对课程开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一定熟悉。

(3)会议室桌椅布置成长方形或U形,计算机投影展示板,纸张油性笔钢笔打印机等。

(4)通知若干专业教师到会参加,听取并引导实践专家发言,协助主持人进行会议记录及整理现场资料。

(5)向到会所有人员,明确会议时间为一天。

会中工作

(1)所有实践专家到会入座后,课程开发主持人向到会人员简要说明召开事件访谈会的目的作用流程,并介绍到会专家的工作单位姓名,使到会人员对会议意图和人员有初步认识。

(2)向所有实践专家发放实践专家职业发展阶段分析表(表2),每位实践专家结合自身职业发展各阶段情况,分析相关材料,并填表上交。

表2 实践专家职业发展阶段分析表

(3)课程开发主持人收集所有实践专家填写的,实践专家职业发展阶段分析表,录入计算机,并为每位实践专家编序排号。

(4)按编排的序号,在实践专家专业教师共同讨论下,课程开发主持人从实践专家填写的实践专家职业发展阶段分析表(表3)中,提取出典型工作任务,列入代表性工作任务提取表,并按职业能力进阶要求进行排列。

(5)当所有实践专家的代表性工作任务提取完毕后,课程开发主持人引导实践专家,根据职业能力发展阶段,即从初学者到专家,将代表性工作任务的同类项合并,整理,筛选,汇总代表性工作任务,形成代表性工作任务汇总表(表4)。

(6)在课程开发主持人引导下,实践专家和专业教师进一步研讨,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从代表性工作任务中,共同筛选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按职业发展阶段排序,形成典型工作任务提取表(表5)。一般情况下,一个专业提取的典型工作任务为10到20个。

会后工作

(1)在实践专家访谈会中,实践专家在课程开发主持人的引导下,在专业教师的协助下,共同确定了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会议结束后,专业教师将提取汇总的典型工作任务,向企业较高层次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一步咨询,验证典型工作任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随后进一步招集较高层次的企业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与实践专家,专业教师一起详细描述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工具材料,设备及资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方式,工作要求等,记录在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表6),完成所有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时间跨度约一个月。

上表中典型工作任务一般按照下面的方式命名,工作对象+动作+补充或扩展。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典型工作任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完成该任务的意义是什么?即企业中为什么存在这类工作?这类工作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二是完成该任务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即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是什么?

工作对象是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中人的职业活动,及在这项工作中要做什么事儿?

工具材料设备及资料至具体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中的各种物质化准备,除工具材料设备等基本物质条件外,还要注明在完成这项工作中要使用的说明书制度,规程等资料。

工作方法只包括工作层面,组织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方法,主要指完成这项工作中使用到的专业方面的方法,而通用的工作方法,如与人的沟通方法与人的合作方法等,不一定要在这里表达。

劳动组织方式,只涉及岗位分工,岗位间的关系和相关责任,即完成这项工作是以合作形式还是独立工作形式去完成,明确与上级同级下级等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关系。

工作要求,指从企业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顾客,从业者利益和社会要求的角度提出要求,即在完成这项工作过程中,怎样才算做对了,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什么标准,什么规程等。

4.第四环节

在较高层次,企业技术专家管理人员实践专家的指导下,结合技工院校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通常情况下,典型工作任务与一体化课程一一对应。

在企业技术专家管理人员实践专家协助下,具体分析每一门一体化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途径,完成每一门一体化课程描述,填写一体化课程描述表(表7)。

其中的一体化课程,学习目标指课程的预期结果,是学习本门课程后应达到的状态,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要求的内容,学习目标的描述可参考学习者,行为,行为发生的条件,行为的标准这样的方式,在一个目标中,此四个要素尽量包含。同时目标要尽量可考核评价,并能让学生清晰的知道,此课程中需要他做什么事儿,做这件事要达到什么样要求,尽量少用了解,掌握等不可测量的动词。

5.第五环节

在企业实践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地区区域发展特征及院校师资场地设备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可执行的学习情景或学习任务,填写学习情景或学习任务设计开发表(表8)。

表8 学习情景或学习任务设计开发表

原则上每一门一体化课程可对应设计开发若干个学习情境,若干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总和大于或等于该门一体化课程的学习目标。并且学习情境或学习任务由易到难排列,低年级的课涉及数量较多,引导性较强的学习情境,高年级可涉及数量较少,综合性和开放性较强的学习情境。

针对每一个学习情境,具体分析其对应的一体化课程描述,根据该门一体化课程学习目标及工作与学习内容,完成学习情境或学习任务设计方案(表8)。

上表中学习任务一般按照下面方式命名,工作对象+动作+补充或扩展(必要时)工作情景描述,可根据企业真实工作情境,编写一个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该学习任务在企业中是真实存在的,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学习任务描述,指针对本学习任务描述其学习和工作的过程,可以参考该门一体化

课程描述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从而与其对应的一体化课程相呼应。

与其他学习任务的关系,指由于所有学习任务的学习目标相加等于或大于其对应的一体化课程的学习总目标,所以要集体分析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目标,分析本学期任务与前后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

学生基础要素中,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等专业能力外,也要关注学生原有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此作为基础材料,分析学生在完成本学期任务后,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情况。

学习目标定位要参考其对应的一体化课程,学习目标,结合本学期任务,细化目标要求。

学习内容范畴,要参考其对应的一点花课程描述中的,工作与学习内容,除了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内容。

教学条件包含工具、量具、教具、材料、设备、资料、场地等,只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校需要提供给学生的物质条件,或学生需要准备的物质条件。

教学组织形式的制定,可参考其对应的一体化课程描述中的劳动组织方式,但是由于劳动组织方式更多的考虑企业现场生产实际情况,与教学现场有一定差异,所以教学组织形式同时要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实际教学环境要求和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化处理。

教学流程与活动,原则上按照工作过程六步骤执行,即,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

评价内容与标准的制定,要回归该学习任务的学习目标,一般情况下,20-40个课时的学习任务,制定56个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指标时,要考虑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评价,不要只集中在知识点和技能点上演,可从综合职业能力所确定的工作态度,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工作规范,社会能力等几个角度设置评价指标。

综合课程开发的第四五环节,可知,开发完成的一体化课程描述与学习任务设计方案,相当于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大纲及特殊教案,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学,指导教学实施,在此基础上,可对每一学习情境或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进行详细策划,完成教学活动策划表(表10)。

表10 教学活动策划表

6.第六环节

汇总整理课程开发第一环节是第五环节所产生的成果资料,编制教学计划表,形成该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标准。

7.第七环节

根据该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对应一体化课程或某一学习任务,开发编制相应的工作页,收集整理参考教材、工具书、说明书、网络资源等学习材料,建立该课程或该学习任务的学习资源包。

对某一学习任务,其工作页的编写格式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工作页开发编制的几个注意事项

(1)在处理“目标与内容”这一问题时,一是每门一体化课程若干学习任务之间的目标要分配合理,学习任务的学习目标之和大于或等于课程的学习目标。二是每门一体化课程的若干学习任务之间的内容要难易排序有序,有一定的连贯性和互补性,内容结构安排合理。

(2)在处理“专业与能力”这一问题时,一是每个学习任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操作要准确、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结构安排合理。二是每个学习任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操作要在前一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有难度递增,有新知识、新技能。三是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范围和学习内容要能体现一个完成的工作过程,能达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3)在处理“教学设计”这一问题时,对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围绕学习任务展开,并与其他学习任务的学习目标相呼应。对引导问题的设计要能帮助或引导学生开展工作或学习,可操作性性强。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其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要清晰、连贯、对师生引导性强。对过程评价的设计,其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要有相应的总结、评价和反馈,评价指标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

(4)在处理“文本设计”这一问题时,一是文本可视化程度要高,图文并茂,简单易懂。二是文本体例要规范,图表设计科学,交互界面友好。三是文本完整,封面、目录、导读内容齐备。

(5)在处理“实施与操作”这一问题时,一是能结合学校现有或在规划的场地,设施设备情况,设计开发工作要内容,可操作性强,二是能结合学校现有活在引进的师资水平和学生的基础设计开发功能性内容,有利于开展教学。三是能有利于整合学校企业各方面资源,充分调动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6)在处理持续改进这一问题时,要认识到工作液的编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是一项持续改进的项目,在工作页编写完成后,要投入实验性实施,并对实施后的工作业绩进行分析总结和改进。

8.第八环节

一体化课程标准及其工作业等学习资源包开发编写完毕后,招集课程专家企业专家及专业教师一起召开评审会议,通过课程改革小组的现场汇报,专家对课程资料的审核,评审论证,该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可实施性,并对其提出修改建议,评审结论记录在课程设计开发评分表(表11)。

9.第九环节

课程改革小组,根据评审会议的修改建议,进行课程的进一步修正,修正后的课程开发成果投入实验性实施。

10.第十环节

课程投入实验性实施过程中,采取听评课、座谈会、资源分析等途径,持续性总结反思课程实施效果,并针对存在问题持续改进,最终达到建立成熟的、可运行的一体化

课程体系目的。

综上所述,一体化课程开发工作流程图如下。

事实上,课程开发的技术路径,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实验性,由于受各行各业的不同特征,文科、理科、工科类专业的差异,以及工作分析和实践专家访谈过程中的客观条件等因素影响,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技术路径也不是不能变通的,课程开发的过程只要遵循课程开发理念,把握住“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一体化思想和内涵,可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优化技术路径,找到更好更快的办法。

行业企业调研分析

?完成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

报告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

工作分析、遴选实践专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

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

体化课程

学习任务设计,完成学

习任务设计方案

形成一体化课程标准

开发编制工作页,建立

学习资源包

召开评审会议,审核一

体化课程标准和学习资

源包

修正一体化课程标准和

学习资源包

课程实施与持续改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