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与画圆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与画圆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与画圆

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 55-57页信息窗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学习圆,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圆的概念及相关的知识点,理解轴对称图形。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情境图

(1)师询问学生是否会骑自行车、坐过摩托车、三轮车、汽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想这些交通工具有什么共同点?(师做手势不要说话。)

(2)师出示课本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能发现什么?(这些都是交通工具的图片。古今中外的交通工具都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可能会发现:车轮都是圆的。

(可能会有学生发现:车轴都在圆心上)

2.提出问题

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会提出: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的?

师:是啊,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的?设计成其他形状不行吗?

(边说边板书:车轮圆?)

二、探究新知

(一)生动手操作不同形状的车轮,谈感受。

1. 滚动车轮是正方形、椭圆形、圆形(车轴在圆心的)的简易的车子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种车子,一种车轮是圆的,一种车轮是不圆的,以正方和椭圆形为例。非常简易,但一样能说明问题。请同学们在桌面上轻轻滚动这些车子,

看看能发现什么?说说感受?

生汇报

结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圆形车轮的车子行驶起来比较平稳。

2. 滚动车轮是圆形但车轴不在圆心的简易的车子

师滚动车轴不在圆心上的车子。(师边说边滚动)发现什么?

生汇报

3.质疑,发现不同点

师引导学生质疑:刚才大家都试验过圆形车轮行驶起来比较平稳,可这辆车子为什么不稳呢?

生:这辆车子的铅笔不是插在中间。(圆心)

师:把铅笔看做车轴,车轴还必须按在圆中心?(边说边板书:车轴圆中心?)看来在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圆形的车轮,还有不少的数学秘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圆。(板书:圆)

(二)画圆

1.选工具

师:同学们会画圆吗?下面,可以用老师给你准备的工具,也可以用自己准备的工具。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画出一个规范的圆。

预设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圆的方法:

(1)固定一段法(2)描圆形实物的方法(3)圆规画(4)学生自己随意画······

2.汇报交流(预设)

(1)第一种:什么工具都不用,随便画一个圆。强调规范。

(2)第二种:描圆形的物品的一周。师生共同评价。但要指出局限性。

(3)第三种:用两枝笔,固定一枝,旋转一枝,画圆。

强调注意事项:一支铅笔要固定住,线要拉直。这支铅笔固定不住就乱动,线如果拉不直的话画出的圆就不规范了。这种方法比较麻烦。

(4)第四种:旋转纸,笔不动。把两支笔像拿筷子一样这样拿,转动纸,就画成了一个圆。速度很快!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体现局限性。

(5)第五种:圆规画圆。先把圆规两脚分开,把带针的固定在纸上,把带铅笔

一端,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评价这个画法怎么样?选择用圆规画圆的同学请举手。为什么这么多同学选择用圆规画圆?体会圆规画圆的方便及规范性。

学生画圆时,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为什么都选用圆规画圆?

3. 介绍圆规并用圆规画

要想画规范的圆,就要用圆规。圆规有一个头,两只脚。把带尖的一端固定住不动,这两个脚之间的距离能变吗?什么不动?什么动?旋转带笔的一端,就可以很画出一个圆。(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请同学们用圆规再画一个圆。

4.小结画圆的方法的多样性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体会画圆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

(三)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

出示圆和其他平面图形

师让学生看看自己画的圆,想想原来学过的平面图形找出有什么不同。

给学生留点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细细感知。

生:圆没有角,而这些图形都有角。

生:原来的图形都是直线。

当学生有说原来的图形都是直线。教师要引导学生原来图形的边都是线段。

师:这些图形都是直直的线段围城的封闭图形;而圆呢?用手比划一下。是弯曲的,是由曲线围城的封闭图形。

(四)圆各部分的名称

1.了解学生已知道圆的哪些知识

2.圆心

同学们画圆时,固定的那个点谁知道是圆的什么?这个点在圆的中心。就是圆心。圆心用字母0表示。(板书:圆心 o)

2.半径

(1)半径的概念

让学生画出黑板上圆的半径。

师结合学生画的半径,强调从哪个点连到哪个点?

生感受:半径是连接圆心、圆上的一点。

学生划出一条后,师在引导学生画,说说能画出多少条。

师:像这样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 r)一个圆有多少条半径?无数。这些半径长短一样吗?

(2)半径有无数条,都相等

师让学生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画的最多,并量一量长短。体会圆有无数条半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也可以用课件演示。

3.直径

(1)直径的概念

师让学生画出圆的直径。老师故意画出一条错误的让学生判断。目的强调:要通过圆心。)

生体会到: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

师: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板书:直径 d)

(2)直径有无数条,都相等

教学过程和半径一样。

4.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1)解释研究的问题: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师: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圆,先观察猜测,思考如何如验证。

(2)学生自己动手研究。教师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

第一种: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

虽然数据不同,说明圆的大小不同,但是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

第二种:折

生汇报折法:先对折一次,出现一条直径;再对折一次出现半径。展开,一条直径被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份。所以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4)小结

师:同学们不仅善于动脑,更勤于动手。想多种方法,验证大小不同的圆,只要是同一个圆,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反过来说,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用字母表示就

是d=2r或r=1/2d.(板书:d=2r或r=1/2d)

5. 圆是轴对称图形

师让学生自己对折一张圆形纸片,谈谈发现。

生:圆的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师:说明了什么?

生:圆是轴对称图形

师让学生指对称轴在哪里?(强调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圆有多少条对称轴?(无数)为什么?(直径有无数条)

三、总结概括,解释原理

1、解释车轮是圆的原因

师让学生回顾一下,这节课都学了圆的哪些知识?并提问:现在你能解释这两个问题了吗?(师指板书:车轮圆?车轴中心?)

再用课件演示:正方形车轮、椭圆形车轮转动时,车轴离地面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运动轨迹是上下起伏的;而圆形车轮,车轴在中心的,转动时,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师贴运动轨迹图)这条直线与地面的距离就是圆的什么?(半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说明车轴离地面的距离怎样?始终不变。所以圆形的车轮,并且车轴在圆心的车子运行起来,比较平稳。

2.总结

师:刚开始上课时,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板书:是什么),并提出为什么是圆的,以及车轴为什么按在圆中心的问题;(板书:为什么)进而思考怎样解决问题,(板书:怎么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了圆,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板书:为什么这样做)。这就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

四、练习

(一)找奖品

1.提出问题,并在纸上表示奖品的位置

师:为了奖励同学们,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奖品。不过奖品在距离板凳2米的位置。

思考:奖品可能在什么地方?

2.生思考,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都会说成:奖品是在以凳子为圆心的半径是2米的圆上。

师:同学们都是把奖品可能存在的位置化成了什么?(圆)这个圆的圆心就表示谁的位置?(板凳的地方)圆的半径是多少?为什么?(板凳到奖品的的距离是2米,在图上表示就是2厘米)

师再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奖品的位置。

(注意:语言描述时,怎样更完整)(圆上、圆内)

生:奖品可能在是以板凳为圆心,半径2米的圆上。

3.引出球

教室抛出最关键的问题。

师:奖品一定在是以板凳为圆心,半径2米的圆上吗?

生:······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奖品是在以板凳为中心,距离板凳2米的一个立体的空心的球上。像乒乓球一样。看来距离中心点相等的不仅有圆,还有球。

4.圆和球的区别

引导学生比较:圆和球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生:圆是平面图形,球是立体图形。

师:关于球的知识要到高中在学习。不过同学们要记住,在同一平面内,距离中心点相等的是圆,不是球。

5.展示奖品----生活中的圆

教师拿出奖品,奖品其实就是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的图片。老师一张一张粘在黑板上。边粘边说:在生活和生产中,随处可见圆的踪影。圆被誉为最完美的图形。这是世界名车的标志,这是各种交通标志,这是圆形建筑物,这是各个银行的圆形标志,这是剪纸的十二生肖图案,这是奥运五环。你还在哪里见过圆的例子?课下同学们还可以继续找。

(二)做游戏

师生共同做投沙包的游戏。谁能把沙包投进这个盒子里,沙包就归谁。找5位同学。这5位同学应怎样站才公平?

生:·····

师:以什么为圆心的圆?为什么?如果每个人都距离圆心1米,怎么站?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如果每个人都距离圆心2米,怎么站?圆的半径是多少?3米呢?谁决定着圆的大小?

师:这么大的圆怎样画呢?

学生交流时,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创意。

预设:

(1)画一个小圆,往外扩大。

(2)用绳子画。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完善。画圆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决定。

五、认识扇形

(一)扇形的基本特点

1.出示课本56页的4个扇形图。

(1)生观察有什么特点?

(2)红色扇形部分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讨论交流,总结概括。

师生共同总结:这些图形与扇子差不多,都是由两条半径和一段曲线围城的。他们都是圆面的一部分,并且都有一个顶点在圆心的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作圆心角。(圆心角就是顶点就是圆心,由两条半径组成的角)

(二)圆心角决定扇形的大小

思考: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在同一个圆里,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六、基本练习

(一)火眼金睛辨对错。

1.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 ( )

2.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4.两个圆的直径相等,半径也相等。 ( )

5.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 ) (二)填空。

七、拓展资料

师:今天,我们又深入学习了圆。想知道人们什么时候认识了圆吗?请看。

这确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最初,是大自然给予了人们以启发,从天上的太阳,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

约在6000多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的木轮。

约在4000年前,人们将圆的木轮固定在木架上,这就成了最初的车子。

会作圆并且真正了解圆的性质,却是在2000多年前,是由我国的墨子给出圆的概念的:“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给圆下定义要早100年。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在我国,圆还象征着圆满、团圆、和谐之意!

板书:

车轮圆?

车轴中心?

设计说明:

(一)这节课的亮点是:

第一:这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主要是结合情境图,让学生发现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并提出为什么是圆的,以及车轴为什么按在圆中心的问题;进而思考怎样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了圆,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第二:这节课好的想法。

1.找奖品-----分为五个环节:

(1)思考能不能在图上表示出来;如果能让学生画出来。实际上训练学生画固定半径的圆。

(2)语言描述。

(3)质疑中引出球。

(4)比较球与圆的异同

(5)奖品实际上是生活中的圆,感受圆的魅力。

2.投沙包:主要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利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及画圆的多种方法。

3.最后是关于圆的发展史以及关于圆的文化教育。

(二)需要解决问题:圆心决定圆的位置还需要说吗?

(三)相关链接:华应龙《圆的认识》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试题

六年级数学《圆》测试题 姓名:班级: 一.填空: 1.看图填空。(单位:厘米) r=()cm r=()cm 长方形的周长 d=()cm d=()cm 是()cm 2、大圆的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大圆的周长是小圆周长的 ( )倍,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倍。 3.一个圆的半径是4cm,它的直径是( ),周长是( ),面积是( )。 4.用一根长62.8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 )。5.一个圆的半径由1厘米增加到3厘米,它的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6.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或()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7.一个车轮的直径为50cm,车轮转动一周,大约前进()m。 8、一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如果用圆规画这个圆,圆规两脚的距离是()厘米。 9、一个钟表的分针长10cm,从2时走到4时,分针走过了()cm。 10、在同一圆里,直径与半径的比是()。 11、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的面积最大,()的面积最小。 二判断 1、两个圆的周长相等,它们的直径也相等() 2、直径总比半径长。()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4、一个圆的半径2米,那么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5、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6、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直径也扩大2倍,它的周长将会增加一倍。() 7、直径为4厘米的圆比半径为3厘米的圆的面积大。()

8、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9、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 10、两端都在圆上的所有线段中,直径是最长的一条。() 三、选择题 1、下面各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正方形 B、圆 C、等腰三角形 2、圆周率π的值()。 A 等于3.14 B 大于3.14 C 小于3.14 3、圆的面积大小是由( )来决定的。 A.半径的长短 B.圈心的位置 C.圆周率 D.无法确定4、把一张圆形纸片沿半径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其周长()。 A 等于圆周长 B 大于圆周长 C 小于圆周长 D 无法比较 5、圆的直径扩大2倍,它的面积扩大()。 A 2倍 B 4倍 C 6倍 D 无法确定 6、圆中最长的线段是圆的()。 A 周长 B 直径 C 半径 D 无法确定 7、周长相等的两个圆的面积()。 A 相等 B 不相等 C 无法比较 8、如果一个圆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都是6.28分米,那么圆和正方形的面积相比是( )。 A.正方形的面积大 B.圆的面积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9、一个半圆,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 A、π÷4 B、πr C、πr + 2r 六、应用题 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及试题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3、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 5、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水蕴草细胞 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6、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7、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8、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9、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10、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 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13、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 (1)、加强锻炼 (2)、合理饮食 (3)、保证睡眠 (4)、心理咨询 14、人的一生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 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 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 变异。 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18、“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都是生物界中的遗传现象。 1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讲的是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知识点 20、生命离不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 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21、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 22、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能散发。 23、让身体热起来最常用的方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 其中运动是使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有效方法。 24、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1)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温作用,可以抵御严寒。 (2)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能够抵御严寒。 (3)以富含脂肪的动物为食。 25、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 像荡秋千这样的运动叫做摆动。 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摆出去或摆回来叫摆半次。 26、大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秘密: ⑴对于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⑵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 ⑶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 27、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 (1)荡秋千;(2)钟摆;(3)荡船;(4)摇篮。 28、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由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29、古人取火的方法有:钻木取火,阳燧取火,火镰和火石取火等。 30、火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自然力,火的使用宣告了人类茹毛饮血历史的结束, 是人类在文明的征程上迈进的一大步。 31、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32、生活中机械能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1)钻木取火;(2)擦燃火柴;(3)双手互相摩擦会发热; (4)流星下落过程发光发热。 33、能量转化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34、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 (1)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2)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

新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编版)

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 ——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谈话:同学们,学校要举行一次小手艺展示活动,班里有一位小强同学也想参加。看,他准备制作两个漂亮的风筝,这两个风筝还带有长长的尾巴呢。可就在制作这个风筝尾巴的时候,小强遇到困难了,咱们都来帮帮他,好吗?(课件出示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谈话:你能根据这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全班交流,板书学生所提有价值问题:(1)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板书) (2)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小强遇到困难了,我们都来帮帮他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感悟知识奠定基础。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谈话:求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你会列式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①21+21+21+21+21 ②2 1 ×5 ③5×2 1 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谈话:为什么求5个2 1 相加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明确:相同整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由此可以联想到相同分数连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联想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所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谈话:比较2 1 ×5这组乘法算式,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导出课题:分数乘整数(板书) 【设计意图】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为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服务的,在教学中,从做风筝尾巴要用多少米布条的实际问题为起点,引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问题。把原来的乘法概念扩展到分数范围,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二)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独立计算,感知算法。 谈话:你能尝试计算2 1 ×5吗?请你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写完之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 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谈话:你能交流一下你的算法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方法一:21 ×5=0.5×5=2.5(米) 方法二:21×5=21+21+21+21+2 1 = = 2 5 =2.5(米) = 251 =2 5 =2.5(米) 方法三: 21×5=21+21+21+21+2 1 = 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每种算法的计算道理,鼓励学生互相质疑、答疑。老师针对一些重

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

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完美的图形——圆》信息窗1《交通中的圆》P52-56。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圆的简单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折、量、比、算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教具准备:课本情景图,圆规。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圆规、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自行车等等) 出示情景图。这些交通工具你都看见过吗?(有古代的马车,黄包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和飞机。)不管古代近代还是现代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车轮是圆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轮子都设计成圆形的呢?”生猜想。车轮做成圆形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索: 1.利用已有知识自己创造圆,初步感受圆。 我们对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你能自己画一个圆吗?你是怎样画的?展示画好的圆,并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评价同伴的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发明了画圆的工具——圆规。 2.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你们会用圆规画圆吗?自由画。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画圆的? 用圆规怎样画圆?谁能把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附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 实验一 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器材: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头。 实验步骤: 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结论: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二 实验名称:蜡烛的变化实验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小刀、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步骤: 1. 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 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3. 用小刀切割蜡烛,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切割蜡烛,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实验三 (一)实验名称: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坩埚、火柴、方座支架(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方座支架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二)实验名称:探究水泥变化的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火柴、盘子、小勺、方座支架(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酒精灯、水泥。 实验步骤: 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 2.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实验四 实验名称: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一) 实验器材:汽水瓶4个,电吹风1个,纯净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将4个汽水瓶分别编号A、B、 C、 D。 2.用电吹风将A瓶内吹干后迅速放入一枚铁钉,并立即用瓶盖将瓶口盖住。将蜡烛融化后封住瓶口的缝隙,使其与外部的空气无法接触。 3.在B瓶内装入一满瓶煮沸的水,使水将铁钉完全浸没。再用瓶盖将瓶口盖住,并用相同的方法用蜡烛将瓶口的缝隙封住。 4.在C瓶内装入少量纯净水,使铁钉一部分在水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但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 5.在D瓶中加入少量的纯净水并加入少量食盐,将铁钉一部分浸泡在盐水中,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也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 6.将4个试验瓶放在家中观察一周(每天观察一次)。 实验结论: 1.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2.在有盐的情况下,生锈的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 实验名称: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二) 实验器材:三枚相同的铁钉、三个相同的试管、三个试管塞、干燥剂一小袋、水适量。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子乘分子做分子,分母乘分母做分母,能约分先约分。分子和整数与分母约分,因倍关系的先约分。 (2)列乘法算式的原理:“1”是已知量,求“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3)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比较: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两数互为倒数乘积是1。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把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 第二单元:分数除法 (5)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法1:画图(基本方法)。 法2:分数除以整数:分子是整数的倍数,分母不变,分子除以整数。法3:a÷b=a×1/b(b≠0) (6)列除法算式的原理:“1”是未知量,已知“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1”是多少用除法。 (7)商与被除数大小的比较:

(8)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方法: 1、找“1”(“的”前面是“1”) 2、判断“1”是已知量,用乘法。“1”是未知量,用除法。 3、实量×对应的分率,实量÷对应的分率。(“的”后面是对应的分率) 第三单元:比 (9)比的定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10)求比值的方法:前项÷后项 (11)化简比的方法: 1、依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化简整数比:找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前项后项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化简分数比:找前项和后项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前项后项同时乘最小公倍数,再化简整数比。 化简小数比: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再化简整数比。 (12)按比例分配:找总量,找出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甲:乙=a:b,甲是乙的a/b,乙是甲的b/a,甲是全部的a/a+b,乙是全部的b/a+b 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青岛版六上《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圆的认识”52—56页。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的圆周长、面积及圆柱体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回忆感知生活中的圆 2.课件呈现车辆的图片 谈话:从古至今的车辆在设

计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大致能说出轮子都是圆形的。) 追问:轮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呢? 引导学生猜想,引出课题——圆的认识。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借助材料画圆——初步感知 (1)学生小组合作,用准备的材料画圆。 预设:学生可能借助圆形物体描圆,可能借助圆规画圆…… 画好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画圆的方法和画圆时要注意的地方。 (2)组织交流 指名说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引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用圆规画圆——理解概念 (1)谈话:如果再让你在纸上快速地画一个圆,会选择那种方法? (大部分学生会想到用圆规画圆) 追问:为什么? 交流明确,用圆规画的圆规范、标准、快捷、随意大小。 (2)实际操作,用圆规画圆。 (3)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进行交流,指出问题,明确画圆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①定长②定点③旋转 组织学生交流:大家画的圆都一样大吗?位置一样吗? 通过交流明确:针尖(点)位置不同,所以圆的位置不同;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不同,所以圆的大小不同。 (4)练一练: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2厘米,按步骤画出一个圆,并在小组内比一比谁画的好。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备课教案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回忆感知生活中的圆 2.课件呈现车辆的图片 谈话:从古至今的车辆在设计 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大致能说出轮子都是圆形的。) 追问:轮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呢? 引导学生猜想,引出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过的的圆形表面,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圆的经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建立圆的初步表象,适时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借助材料画圆——初步感知 (1)学生小组合作,用准备的材料画圆。 预设:学生可能借助圆形物体描圆,可能借助圆规画圆?? 画好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画圆的方法和画圆时要注意的地方。 (2)组织交流 指名说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引出:圆是由

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用圆规画圆——理解概念 (1)谈话:如果再让你在纸上快速地画一个圆,会选择那种方法? (大部分学生会想到用圆规画圆) 追问:为什么? 交流明确,用圆规画的圆规范、标准、快捷、随意大小。 (2)实际操作,用圆规画圆。 (3)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进行交流,指出问题,明确画圆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①定长②定点③旋转 组织学生交流:大家画的圆都一样大吗?位置一样吗? 通过交流明确:针尖(点)位置不同,所以圆的位置不同;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不同,所以圆的大小不同。 (4)练一练: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2厘米,按步骤画出一个圆,并在小组内比一比谁画的好。 【设计意图: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应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师作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谈话:其实,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像这些能决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部分我们称它们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第53页自学。 全班交流:反馈圆心、半径、直径(让学生上台画、板书) 出示课件:判断下面的线段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为什么?。 ①②③④ 2.回顾画圆过程,理解原理,内化概念。 谈话: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其实回头看一下刚才我们画圆的过程,里面就蕴含了这些知识,你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明确:针尖及圆心,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及半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合作探索,掌握特征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专题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专题 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实验器材: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 实验原理: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实验过程: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 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 实验现象:自制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实验结果:自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明显增加了。 2.实验名称: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摆的秘密) 实验材料:摆(1号摆、2号摆、3号摆,2号摆与1号摆摆线长短一样,摆锤比1号重;3号摆与1号摆锤相同,摆线比1号摆短)、秒表、支架、 实验过程:1、用1号摆和2号摆实验,摆线长短一样,摆锤的轻重不同。观察它们在一分钟内摆的次数,每个摆观察3次,比较摆的快慢是否相同。 2、用1号摆和3号摆实验,摆锤轻重一样,摆线长短不同。观察它们在一分钟 内摆的次数,每个摆观察3次,比较摆的快慢是否相同。 实验现象:2号摆和1号摆摆的一样快; 3号摆比1号摆摆的快。 实验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轻重无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3.实验名称:揭示钻木取火的道理 实验准备:火柴、黑板 实验方法:在黑板上摩擦火柴头 实验现象:火柴会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4.制作名称:自制电磁铁 制作准备:绝缘导线、铁钉、电池盒、电池 制作方法:把绝缘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接通电路就可以了。

5.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准备:自制的电磁铁、电池、指南针 实验过程:(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与指南针接近,找出电磁铁的两极;(2)改变电流的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3)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看电磁 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实验现象:改变电流的方向,电磁铁的两极发生变化;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电磁铁的两极会发生改变。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改变电流的方向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6.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材料: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过程: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 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 2.线圈缠绕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 实验结论:1增加串联电池的节数,电磁铁的磁力会增强。2增加线圈缠绕的匝数,电磁铁的磁力会增强。 7.实验名称:证明古人“腐肉生蛆”的说法是否正确(生命的起源) 实验器材:锥形瓶、棉塞、三脚架、酒精灯、肉。 试验过程:把肉放在两个有水的锥形瓶中,A瓶不加棉塞,B瓶加上棉塞,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然后冷却。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观察,A瓶肉块腐烂且生蛆,B瓶肉块腐烂但不生蛆。 实验结论:“腐肉生蛆”的说法是错误的。 8.实验名称:研究模拟风形成的过程。 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蜡烛、橡皮泥、小塑料瓶。 实验过程:1.在桌上点燃一支蜡烛,火苗没有飘动,这说明周围没有形成温差,即没有风。 2.用大可乐瓶,去底去盖,再在侧壁用小刀挖一个洞,把小塑料瓶(去底)口卡 进大可乐瓶的侧壁洞口,并用橡皮泥封严。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姓名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 成。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在活细胞中才能活。 2、病毒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3、细菌有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4、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5、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如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 6、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7、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8、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蘑菇的各部分名称为: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9、常见的食用菌有:银耳、木耳、金针菇等。 10、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燃烧、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11、铁在有水、空气、酸碱、盐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12、醋与牛奶混合后出现混合物凝结,啤酒与牛奶混合后成絮状,食盐与牛奶混合后无变化。 13、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叫物理变化;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不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新物质,叫化学变化。 ) 14、像食盐、白糖、等物质,溶于水中之后,通过蒸发,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 变化。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 15、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 16、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17、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18、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19、牛奶中加入醋、啤酒或柠檬等酸性物质都不能喝,加入盐和糖可以喝。 20、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21、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 22、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23、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各种运动的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

青岛版六上《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编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窗口一: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高密市朝阳小学徐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圆的认识”55—56页。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的圆周长、面积及圆柱体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在画圆 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习:创设情境 问:轮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 的呢? 引导学生猜想,引出课题——圆的认识。

二、研:合作探究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借助材料画圆——初步感知 (1)学生小组合作,用准备的材料画圆。 预设:学生可能借助圆形物体描圆,可能借助圆规画圆…… 画好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画圆的方法和画圆时要注意的地方。 (2)组织交流 指名说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引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用圆规画圆——理解概念 (1)谈话:如果再让你在纸上快速地画一个圆,会选择那种方法? (大部分学生会想到用圆规画圆) 追问:为什么? 交流明确,用圆规画的圆规范、标准、快捷、随意大小。 (2)实际操作,用圆规画圆。 (3)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进行交流,指出问题,明确画圆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①定长②定点③旋转 组织学生交流:大家画的圆都一样大吗?位置一样吗? 通过交流明确:针尖(点)位置不同,所以圆的位置不同;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不同,所以圆的大小不同。 (4)练一练: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2厘米,按步骤画出一个圆,并在小组内比一比谁画的好。 三、研讲:借助素材,探究交流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谈话:其实,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像这些能决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部分我们称它们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第56页自学。 全班交流:反馈圆心、半径、直径(让学生上台画、板书) 出示课件小练习:判断下面的线段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为什么?。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科学实验总结

实验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纱布。 实验方案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3、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4、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5、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 6、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缘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 7、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调好后观察。 8、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实验现象即使是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位,它的细胞结构也是不一样的实验结论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实验二: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因素的实验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因素的实验 实验材料 放座支架、单摆(小铁锁或螺丝帽)、细线、橡皮泥、秒表 实验方案1.在方座支架上挂两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重量不同,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2在方座支架上挂两个摆,摆锤重量相同,摆线长短不同,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内摆摆的次数。 实验现象1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2、摆线短的摆动的次数多,摆线长的摆动的次数少 实验结论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短摆动的快,摆线长摆动的慢。

实验三:摩擦生热的实验 实验名称 摩擦生热的实验 实验材料木板、砂纸、铁丝、火柴、手钻。 实验方案1.两人合作,用手钻钻木板。 2.搓手。 3.用砂纸打磨铁丝或弯折铁丝。 4.在黑板上摩擦火柴。 实验现象1.过一会用手摸钻头,感到钻头变热了。 2.感到受变热了。 3.过一会感到砂纸变热了,用手摸铁丝,铁丝变热了。 4.火柴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摩擦会产生热量,能量可以转化,钻木取火的原理是机械能转化成热能。实验四:通电的线圈 (一)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我的材料:电池、绝缘包皮细电线、铁钉、大头针。 我的方案: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绝缘包皮细电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并记录吸起大头针的数量。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绝缘包皮细电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并记录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我的发现:1、绝缘包皮细电线缠绕相同圈数,串联电池多的吸起大头针多。 2、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绝缘包皮细电线缠绕圈数多的吸起大头针多。 我的结论:串联电池节数多的电磁铁磁力大;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磁力大。 (二)影响电磁铁极性的因素 我的材料:电池、电池夹、包皮细电线、铁钉、小刀、指南针。 我的方案:1、组装电磁铁。2、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接近指南针,找出电磁铁的两极。3、改变电池的正负极,观察电磁铁两极变化情况。4、改变线圈胡缠绕方向,观察电磁铁两极变化情况。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当堂达标学期教学计划 学校姓名年级六学科数学 单元划分单元内容课时单元内容课时一分数乘法10 二分数除法9 三比 5 四圆7 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9 六统计 3 七可能性 2 八百分数 5 学期教学目标知识 与 技能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乘除法 的实际问题。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通过丰富的案例来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过程 与 方法 1.在情境图的教学中,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探究、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2.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 理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定的评价与反思的能力。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比;分数混合运算;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4分) 1. ()÷()=()%=():40 2.把9份,每份煤重(),每份是这堆煤的()。 3.()比20米多20%,3吨比()千克少40%。 4.9 ÷()= 0.75 =():24 =()% 5.0.75: 1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6.()和它的倒数的和是2。 7.走一段路,甲用了15分钟,乙用了20分钟,甲、乙的速度比是()。 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 9.一根绳子长10米,用去25% ,剩()米 10.用圆规画一个周长为18.8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取( )厘米, 所画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 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今天六(1)班学生的出勤率是( ) 12. 一个半圆的半径是6dm,它的周长是()dm,面积是()dm2。 二、判断。(10分) 1.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5,那么乙数比甲数多25%。 ( ) 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商不一定比原数大。 ( ) 3. 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14倍。() 4. 一个真分数乘一个假分数,积一定大于这个真分数。() 5. 得数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6. 某人栽了101棵树,全部成活,其成活率为101%。() 7.加工97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97%。 ( ) 8. 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面积也相等。() 9. 如果a×23 =b×35 (a、b都不等于0),那么a

三、选择。(每小题1分,共12分) 1. 在3.14,314%,π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A、3.14 B、314% C、π 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3:5,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3. 甲数的75%与乙数的35% 相等,甲数()乙数。 A、> B、< C、= 4. 100克糖水中含糖10克,则水与糖的比是() A、10:1 B、11:1 C、9:1 5. 在一张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一个面积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cm2。 A、28.26 B、12.56 C、50.24 6. 1000元存入银行3年,到期时取出1045元,则取出的1045元叫() A、本金 B、利息 C、本金和利息 7. 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0天完成,乙队独做16天完成,甲队的工作效率比乙队快() A、37.5% B、60% C、62.5%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半径一定比直径短 B、圆具有对称性 C、圆是曲线图形 9.周长相等时,()的面积最大。 A、圆 B、长方形 C、正方形 10.把30%的百分号去掉,原来的数就()。 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不变 11. 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37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37% ,两段相比()。 A. 第一段长 B. 第二段长 C. 一样长 D. 无法确定 12、要剪一个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的圆形纸片,至少需要面积是(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A. 12.56 B. 14 C. 16 D. 20 四、计算(16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34 ×12 = 67 ÷2= 80%-20%= 45 ×38 ÷38 =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汇总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6、摆的秘密 1、实验名称: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摆(1号摆、2号摆、3号摆,2号摆与1号摆摆线长短一样,摆锤比1号重;3号摆与1号摆锤相同,摆线比1号摆短)、秒表、支架、 实验过程: 1、用1号摆和2号摆实验,摆线长短一样,摆锤的轻重不同。观察它们在一分钟内摆的次数,每个摆观察3次,比较摆的快慢是否相同。 2、用1号摆和3号摆实验,摆锤轻重一样,摆线长短不同。观察它们在一分钟内摆的次数,每个摆观察3次,比较摆的快慢是否相同。 实验结论: 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轻重无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7、钻木取火 2、实验名称:揭示钻木取火的道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小实验) (1)实验准备:火柴、黑板 实验方法:在黑板上摩擦火柴头 实验现象:火柴会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8.9通电的线圈 3、制作名称:自制电磁铁 制作准备:导线、铁钉、电池盒、电池,胶带 制作方法:(1)、用导线在铁钉钉帽端打结,并顺着打结方向缠绕, (2)把导线两头的外皮用刀刮去,分别连接电池的两极,电磁铁就制作好了。 4、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准备:自制的电磁铁、电池、指南针 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与指南针接近,找出电磁铁的两极; (2)线圈缠绕的方向不变,改变连接电池的正负极,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3)连接电池的正负极不变,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实验现象: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随着连接电池正负极或线圈缠绕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5、实验名称: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实验 材料:电池、导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过程和方法: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导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导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测试题

仪阳中学智善成长学习效果 一、填空、(每空1分,共27分) 1、7米8厘米=( )厘米 504平方分米=( )平方米 2、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直径是( ),周长是( ),面积是( )。 3、一个圆的面积是28.26平方厘米,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这个圆的直径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4、一个半圆形的养鱼池,直径14米,它的周长是( )米,占地面积是( ) 平方米。 5、一个圆形水池,直径400米,沿池边隔4米栽一棵树,一共能栽( )棵树。 6、一位老奶奶沿着街心公园的一个圆形花坛走了一圈,走了18.84米,花坛占地( )平方米。 7、 一个时钟的“时针”长10厘米,一昼夜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 )厘米。 8、在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是( )厘米,面 积是( )平方厘米。 9、一个圆的半径扩大了3倍,它的周长扩大了( )倍,面积扩大了( )倍。 10、一张圆形白纸,直径是20厘米,把这张白纸平均分成5份,用去了其中的1份,用去部分的是这张白纸的( ) ( ) ,是( )平方厘米。 11、将一个圆沿半径剪开,得到若干个小扇形,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圆的( ),宽是圆的( )。如果这个长方形的宽是2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如果拼成的长方形的长9.42分米,那么原来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12、在一张长32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内画半径是4厘米的圆,这样的圆最多能画( )个,这些圆的面积和是( )。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 1.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14倍 ( ) 2、一个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面积也是12.56平方厘米 ( ) 3、半径2厘米的圆周长和圆面积相等 ( ) 4、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 5、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 ( ) 6、一个圆的面积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周长也一定相等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7分) 1、下面各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A .正方形 B .圆 C .等腰三角形 D .长方形 2、甲乙两圆的周长之比是3:5,则甲乙两圆的面积之比是( ) A .3:5 B .5:3 C .9:25 D .25:9 3、圆周率π的值( )3.14。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大于或等于 4、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下面的图形中( )的面积最大。 A 长方形 B 正方形 C 圆 5、圆的半径由3厘米增加到4厘米,圆的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A 3.14 B 12.56 C 21.98 6、右图中的两个小圆的周长的和与大圆的周长比较,( )。 A 一样长 B 大圆的周长长 C 大圆的周长短 7、小圆的直径等于大圆的半径,小圆的面积与大圆面积的比是( )。 A. 1∶2 B. 1∶4 C.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