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

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
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

一、概述

以“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性能→应用” 之间的关系为主线,掌握材料性能和改性的方法,指导复习。

二、材料结构与性能: ⒈材料的性能:

①使用性能:机械性能(刚度、弹性、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断裂韧性); ②工艺性能:热处理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机械加工性能等。

⒉材料的晶体结构的性能:纯金属、实际金属、合金的结构(第二章);

纯金属:体心立方(e F -α)、面心立方(e F -γ),各向异性、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高 实际金属:晶体缺陷(点:间隙、空位、置换;线:位错;面:晶界、压晶界)→各向同性;强度、硬度增高;塑性、韧性降低。

合金:多组元、固溶体与化合物。力学性能优于纯金属。

单相合金组织:合金在固态下由一个固相组成;纯铁由单相铁素体组成。 多相合金组织:由两个以上固相组成的合金。

多相合金组织性能:较单相组织合金有更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工程实际中多采用多相组织的合金。

⒊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⑴。结晶组织与性能:F 、P 、A 、Fe3C 、Ld ;

1)平衡结晶组织

平衡组织:在平衡凝固下,通过液体内部的扩散、固体内部的扩散以及液固二相之间的扩散使使各

个晶粒内部的成分均匀,并一直保留到室温。

2)成分、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①硬度(HBS):随C ﹪↑,硬度呈直线增加, HBS 值主要取决于组成相C F e3的相对量。

②抗拉强度(b σ):C ﹪<0.9%范围内,先增加,C ﹪>0.9~1.0%后,b σ值显着下降。

③钢的塑性(δ?)、韧性(k a ):随着C ﹪↑,呈非直线形下降。

3)硬而脆的化合物对性能的影响:

第二相强化:硬而脆的化合物,

若化合物呈网状分布:则使强度、塑性下降;

若化合物呈球状、粒状(球墨铸铁):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及对固溶体基体的割裂作用,使韧性及切削加工性提高;

呈弥散分布于基体上:则阻碍位错的移动及阻碍晶粒加热时的长大,使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仅略有下降或不降即弥散强化;

呈层片状分布于基体上:则使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有所下降。 ⑵。塑性变形组织与性能

1)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金属塑性变形后产生晶格畸变,晶粒破碎现象,处于组织不稳定状态的非平衡组织, 非平衡组织向平衡组织转变:可通过再结晶、时效及回火实现。 加工硬化, 物电阻增大、耐蚀性降低等,各向异性:

产生纤维状组织;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织构现象的产生;残余内应力。

2)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回复(去应力退火):强度和硬度略有下降,塑性略有提高。电阻和内应力等理化性能显着下降

再结晶:形成细小的等轴晶粒。加工硬化消失,金属的性能全部恢复。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而塑性和韧性显着↑,性能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水平。

⑶。热处理组织与性能

1)贝氏体的机械性能:

上贝氏体:铁素体片较宽.塑性变形抗力较低;同时,渗碳体分布在铁素体片之间,容易引起脆断.因此,强度和韧性都较差。

下贝氏体:铁素体针细小,碳化物分布均匀,所以硬度高,韧性好,综合机械性能好。

2)马氏体的形态及机械性能

①.板条马氏体(又称位错马氏体。):碳含量<0.23%;

机械性能:不存在显微裂纹,淬火应力小,强度高,塑性、韧性好。

②.针状马氏体:碳含量>1.0%;(显微镜下呈针状)

机械性能:存在大量显微裂纹,较大的淬火应力,塑性和韧性均很差;

③.混合组织马氏体:碳含量在0.23%一1.0%之间时.为板条和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

④.马氏体的硬度,含碳最增加,硬度升高.含碳量达到0.6%以后,其硬度的变化趋于平缓。

⑤合金元素对钢中马氏体的硬度影响不大。

3)回火组织与性能

⒋材料组织结构变化实现的性能强化:

固溶强化:通过合金化(加入合金元素)组成固溶体,使金属材料得到强化称为固溶强化;

细晶强化:强度、硬度越高;其塑性、韧性越好。晶界处原子排列混乱,使其熔点低,易受腐蚀。由结晶过程、冷热塑性变形、合金化、热处理实现。

加工硬化:使晶粒碎化、晶粒拉长、位错密度增加,从而使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耐蚀性等下降,并产生各向异性。冷塑性变形实现。

第二相强化:硬而脆的化合物(Fe3C),若呈网状分布:则使强度、塑性下降;

若呈球状、粒状(球墨铸铁):使韧性及切削加工性提高;

呈弥散分布于基体上:使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仅略有下降或不降即弥散强化;

呈层片状分布于基体上: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有所下

降。

形变强化:金属材料经冷加工塑性变形可以提高其强度;

相变强化:通过热处理等手段发生固态相变,获得需要的组织结构,使金属材料得到强化。

三、材料热处理、合金化与性能

⒈改善材料成形加工组织与性能的热处理工艺(预先热处理)

⑴退火: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和去应力退火

退火:加热+保温+缓冷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

退火目的:改善铸、锻、焊粗大不均匀的组织,降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冷加工工艺性。

消除成分不均匀,内应力。

1)完全退火(加热A c3+(20~30℃)温度,保温、缓冷

组织:P+F

目的:①细化,均匀化粗大、的原始组织;②降低硬度→切削性↑;③消除内应力;消除组织缺陷;

应用:(C%=0.3~0.6%)亚共折钢,共析钢和合金钢铸、锻、轧

2)球化退火

加热A c1+(10~30℃),保温、缓冷(或A r1-(20~30℃)等温)

应用:过,共析钢、高碳合金钢

组织:球状P(F+球状Cem)

目的:①F e3C II及F e3C共析球化→HRC↓,韧性↑→切削性↑

②为淬火作准备;球化退火前,正火处理,消除网状碳化物,以利于球化进行。

3)扩散退火

加热1050~1150℃,保温10~20h,冷却:炉冷

组织:P+F或P+Fe3C II

目的:消除偏析

后果:粗晶、魏氏组织、带状组织,韧性、塑性较差,需完全退火或正火来细化晶粒。

4)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

加热:Ac1-(100~200)℃;保温+炉冷;

目的:消除加工硬化,消除残余应力。

⑵正火

正火:亚共析加热Ac3+(30~50℃)、

过共析钢加热Accm+(30~50℃)保温+空冷,得到P类工艺。

组织:S或P(F+Fe3C)

正火与完全退火的区别:冷速较快,组织较细,得更高的强度和硬度;生产周期较短,成本较低。

目的及应用:预先热处理、最终热处理、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⒉预先热处理工艺应用

工具钢:球化退火;结构钢:正火,完全退火。表面强化处理的零件:调质处理正火。

⑴改善冷塑性加工性能

再结晶退火:恢复变形前的组织与性能,恢复塑性,以便继续变形。

⑵改善机加工性能

C%<0.40%中低碳钢:正火,提高硬度

C%=0.4O%~0.60%:完全退火;

C%>0.6%的高碳钢:球化退火,获得粒状珠光体。

合金钢:退火:

铸铁件白口层:加热850~950℃+保温+(炉冷+空冷)。

⑶消除材料的加工应力

去应力退火:没有组织变化。

工艺:缓慢加热500~650℃+保温+缓冷,

⒊钢铁的淬火

⑴淬火原则与淬透性

目的:提高硬度、强度、耐磨性。

原则:①淬硬,获尽量完全的M;②淬透,M组织表里如一;③保证淬硬条件下,用缓冷介质,以防开裂。

⑴. 淬透性:在规定淬火条件下得到M多少的能力,决定钢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是钢的属性。由A过稳定性决定,表现为

V的大小。

K

淬透性评定:用标准试样在规定条件下淬火,能淬透的深度或全部淬透的最大直径表示。

⑵.淬透层深度:从表面至半M区的距离。与钢的淬透性及外在因素有关。

影响因素:I.

V越小,淬透层越深;II.工件体积越小,淬火时的冷速越快,

K

淬透层越深;Ⅲ。水淬比油淬的淬透层深;

⑶.淬硬性:由M中C%↑,钢的淬硬性越好。

⒋淬火工艺

⑴淬火加热温度

①亚共析碳钢:

A+(30~50℃),组织:均匀细小M组织

C3

温度太高,M粗大,淬火应力,变形和开裂倾向增大。加热温度<

A时,硬

C3

度降低。

②共析和过共析碳钢:

加热:

A+(30~50℃)。组织:M+F e3C+A r,

C1

若在

A~A cm以上淬火,→A粗大→高碳M粗大→力学性能↓,变形开裂↑C1

③合金钢:加热温度>碳钢

⑵淬火方法

①单介质淬:简单碳钢及合金钢工件。碳钢水、合金钢、小碳钢油

②双介质淬火先水,后油冷却。复杂高碳钢及大型合金钢工件。

③分级淬火稍高于M s的盐浴或碱浴中保温,再取空冷。用于:小尺寸工件及刀

具。

④贝氏体等温淬火:

稍高M s温度的盐浴或碱浴中冷却+保温,获得B下。用于:形状复杂和性能较

高的较小零件。

⑤深冷处理:在0℃以下的介质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减少A r获最大数量M,提高硬度、耐磨性,稳定尺寸。

用于:精密工件,量具。

⒌表面淬火

⑴原理:(交变磁场→感应电流→工件电阻→加热,集肤效应→表面加热)

工艺:水(乳化液)喷射淬火+(180~200℃)低温回火,

⑵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分类

1)高频淬火淬硬层深度0.5~2.5㎜;中小零件。

2)中频淬火淬硬层深度2~10㎜;大中模数齿轮,较大轴类零件等

3)工频淬火: 淬硬层深度10~20㎜;大直径零件。

⑶适用钢种 ①中碳钢和中碳低合金钢: ②碳素工具钢和低合金工具钢: ③ 球铁、灰铸铁。

⑷表面淬火的特点

①加热速度快

②)淬火组织为细隐晶马氏体(极细马氏体)。表面硬度↑2~3HRC ,脆性↓。

③显着提高钢件的疲劳强度。

⒍钢的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在加热和保温中使活性原子渗入其表面,改变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改善表面性能。

目的: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心部仍保持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和韧性;提高钢件的疲劳强度;抗蚀性和耐热性等。

⑴渗碳

1)碳浓度:表面C(0.15%~0.30%)→C 1.0%,

机械性能:经淬火+回火,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心部仍保持良好的韧性和塑性。

用途:各种齿轮、活塞销、套筒等。渗碳工艺主要用于低碳钢、低碳低合金渗碳钢。

2)渗碳工艺

温度: 900~950℃;(渗碳加热到3C A 以上) 渗碳时间: 900~950℃温度下,0.2~0.3mm/h 。 3)低碳钢渗碳缓冷组织:

表层:P+Fe3C

II(过共析相)

心部:亚共析组织(P+F),

中间:过渡组织;

4)渗碳后的热处理

①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

淬火后组织:M+A残,

⒎钢的合金化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提高钢的淬透性,细化晶粒,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防止回火脆性,二次硬化,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弥散强化),增加韧性,提高钢的耐蚀性或耐热性。

⑴形成固溶体、产生固溶强化

⑵形成含部分金属键的金属(间)化合物,产生弥散强化(或第二相强化)

⑶溶入奥氏体,提高钢的淬透性

⑷提高钢的热稳定性,增加钢在高温下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⑸细化晶粒.产生细晶强韧化

⑹形成钝化保护膜

⑺对奥氏体和铁素体存在范围的影响

第二部分考试知识

第一章金属的机械性能(了解)

1.低碳钢的拉伸图

2.材料的性能:强度、刚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断裂韧性。

第二章材料的组成和内部结构特征

⒈掌握概念(名词解释):

固溶体、固溶强化、枝晶偏析、A、F、P、F e3C;

⒉合金中的基本相结构: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

⑴固溶体:产生晶格畸变,增加晶体位错移动的阻力,使滑移变形难以进行,使金属得到强化。

⑵金属化合物:熔点、硬度高、脆性大。碳钢中的Fe3C。对钢的强度和耐磨性有重要的作用。

⑶金属化合物对固溶体基体的强化作用:

弥散硬化:当金属间化合物以极小的粒子均匀分布在固溶体基体上通常能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以及耐磨性,但会降低合金的塑性和韧性。

⒊掌握铁碳相图基本知识:

⑴正确填

写铁碳相图的

相组成物相图

⑵两条水平

线是什么线,能

写出反应式,解

释共晶、共析反

应。

⑶正确填写铁碳相图的组织组成物相图

第3章工程材料成型过程中的行为与性能变化

掌握概念:冷加工、热加工、回复、再结晶,加工硬化

⒈掌握金属的凝固

⑴纯金属的结晶:由晶核的形成和长大这两个基本过程组成;晶核的形成:存在有两种方式,即自发形核和非自发形核;晶体长大的形态:有平面推进、树枝状生长两种;金属结晶过程缺陷的产生:缩孔和疏松,液体供应不充分,最后凝固的树枝晶之间的间隙不能被填满,将形成缩孔和疏松等缺陷。

⑵合金结晶的特点:合金结晶时有相的变化、成分变化,有成分偏析,它将引起铸件力学性能恶化和抗腐蚀性能降低。

⑶晶粒大小和控制:控制过冷度、加入形核剂、机械方法(振动与搅拌)

⒉掌握铸造过程中的材料行为及性能变化

⑴铸锭组织:表面细晶粒层、柱状晶粒层、中心等轴晶粒区

⑵铸锭结构中主要的缺陷。

①缩孔与缩松

集中的缩孔:金属凝固时体积要收缩,如果得不到液体的补充,就会形成缩孔。

缩松(分散性缩孔):树枝晶结晶时不能保证液体的补给而在枝晶间和枝晶内形成细小而分散的缩孔。

②气孔

③非金属夹杂物

外来非金属夹杂物由冶炼、浇铸过程中炉衬、型壁材料等脱落进人铸锭带来;

金属内部各种化学反应生成,非金属夹杂物很大的脆性,破坏金属晶体的连续性,促进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削弱金属的机械性能。

④成分偏析

枝晶偏析(微观偏析):局限于一个或几个晶粒尺寸范围内的偏析。可用扩散退火的方法来消除

宏观偏折(或域偏析):同一铸件中,表面和中心、上层和下层的化学成分也可能存在不均匀,这种较大尺寸范围内出现的偏析。

消除枝晶偏析:扩散退火或均匀化退火→把有枝晶偏析的合金加热到高温,长时间保温,使固溶体中原子充分扩散.以达到成分的均匀化。

⒊掌握冷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材料行为及性能变化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冷塑性变形金属加热时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⒋掌握热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材料行为及性能变化

金属的热加工和冷加工

热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第4章改善材料性能的热处理、合金化及改性

⒈掌握概念:P、S、T、B、M、S回、T回、M回、、完全退火、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正火、淬火、淬透性、淬硬性、表面淬火、渗碳、调质。

⒉掌握金属材料在加热与冷却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⑴钢在加热时的转变(奥氏体的形成)

⒈)转变温度

共析钢:加热超过PSK线(A1)时,完全转变为奥氏体,平衡状态下亚共析钢:必须加热到GS线(A3)以上

过共析钢:必须加热到ES线(A CM)以上,才能全部获得奥氏体。

⒉)奥氏体的形成:晶核形成、晶核长大、剩余渗碳体溶解、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四个基本过程。

⒊)影响奥氏体转变的因素

①加热温度:提高加热温度,加速了奥氏体的形成。

②加热速度:加热速度越快,缩短奥氏体的形成时间。

③.钢中碳含量:碳含量增加时,转变速度加快。

④.合金元素:大部分合余元素加入钢中,减慢了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⑤.原始组织:片状珠光体奥氏体形核长大快>粒状珠光体。

⑵、钢的冷却转变(等温冷却):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特性

1)珠光体类转变组织:(高温转变区),在A1~550℃之间

2)贝氏体转变(中温转变):

转变温度:在550℃~Ms:之间,

3).低温转变:(马氏体转变):温度Ms~Mf,马氏体转变区

⑷、钢的冷却转变(连续冷却)

1)转变产物:

①冷却速度>k V时,钢将转变为M+A残

②冷却速度<

'

k

V时,钢将全部转变为P类

③冷却速度≈k V~

'

k

V之间(例如油冷)时:M+A

+T

⒊掌握钢在回火时的转变

1)回火目的:

①获得所需要的机械性能,

②稳定组织和尺寸:

(完整版)金属材料学(第二版)课后答案主编戴启勋

第一章钢的合金化原理 1.名词解释 1)合金元素: 特别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从而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常用M 来表示) 2)微合金元素: 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 Zr 和B 等,当其含量只在0.1%左右(如B 0.001%,V 0.2 % )时,会显著地影响钢的组织与性能,将这种化学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3)奥氏体形成元素:在γ-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γ相;如Mn, Ni, Co, C, N, Cu ; 4)铁素体形成元素: 在α-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α相。如:V,Nb, Ti 等。5)原位析出: 元素向渗碳体富集,当其浓度超过在合金渗碳体中的溶解度时, 合金渗碳体就在原位转变成特殊碳化物如Cr 钢中的Cr:ε-FexC→ Fe3C→ ( Fe, Cr)3C→ ( Cr, Fe)7C3→ (Cr, Fe)23C6 6)离位析出: 在回火过程中直接从α相中析出特殊碳化物,同时伴随着渗碳体的溶解,可使HRC 和强度提高(二次硬化效应)。如V,Nb, Ti 等都属于此类型。 2.合金元素 V、Cr 、W、Mo 、Mn 、 Co、Ni 、Cu 、 Ti 、Al 中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哪些能在 a-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哪些能在 g-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答:铁素体形成元素:V、Cr、W、Mo、Ti、Al ; 奥氏体形成元素:Mn、Co、Ni 、Cu 能在a-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V、Cr;能在g-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Mn 、Co、Ni 3.简述合金元素对扩大或缩小γ相区的影响,并说明利用此原理在生产中有何意义? 答:(1)扩大γ相区:使A3 降低,A4 升高一般为奥氏体形成元素分为两类:a.开启 γ相区:Mn, Ni, Co 与γ-Fe 无限互溶. b.扩大γ相区:有C,N,Cu 等。如Fe-C 相图,形成的扩大的γ相区,构成了钢的热处理的基础。 (2)缩小γ相区:使A3 升高,A4 降低。一般为铁素体形成元素 分为两类:a.封闭γ相区:使相图中γ区缩小到一个很小的面积形成γ圈,其结果使δ相区与α 相区连成一片。如V, Cr, Si, A1, Ti, Mo, W, P, Sn, As, Sb 。 b.缩小γ相区:Zr, Nb, Ta, B, S, Ce 等 (3)生产中的意义:可以利用M 扩大和缩小γ相区作用,获得单相组织,具有特殊性能,在耐蚀钢和耐热钢中应用广泛。 4.简述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如共析碳量、相变温度等)的影响。 答:答:1)改变了奥氏体区的位置 2)改变了共晶温度:(l)扩大γ相区的元素使A1,A3 下降; (2)缩小γ相区的元素使A1,A3 升高。当Mo>8.2%, W>12%,Ti>1.0%,V>4.5%,Si>8.5% ,γ 相区消失。

机械工程材料基本知识点

晶体缺陷: 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异类原子微观影响:晶格畸变)线缺陷(位错;极为重要的晶体缺陷,对金属强度、塑性、扩散及相变有显著影响)面缺陷(晶界、亚晶界) 合金相结构 :相是指系统中均匀的、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部分。相变:相与相的转变。按结构特点:固溶体、化合物、非晶相。 固溶体:指溶质原子溶入溶剂中所形成的均一结晶相。其晶体结构与溶剂相同。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占溶剂晶格结点位置形成的固溶体)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处于溶剂晶格间隙所形成的固溶体 结晶: 材料从液态向固态的凝固成晶体的过程。 基本规律:晶核形成和长大交替进行。包括形核和核长大俩个过程, 影响形核率和成长率的因素:过冷度、不容杂志、振动和搅拌 变质处理:金属结晶时,有意向金属溶液中加入某种难溶物质,从而细化晶粒,改善金属性能 调质处理:淬火和高温回火 同素异构转变;固态金属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 合金的组织决定合金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强化 本质;阻碍晶体位错的运动 强化途径:形变强化(冷加工变形)、固溶强化(形成固溶体)、第二相强化、细晶强化(晶粒粒度的细化) 钢的热处理 预先热处理:正火和退火 最终热处理:淬火和回火 退火: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目的: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性能;消除钢中内应力;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为随后的热处理做组织上的准备。常用:完全退火Ac3以上30-50度(适用亚共析钢和合金钢,不适应低碳钢和过共析钢)得到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等温退火:适用某些奥氏体比较稳定的合金钢,加热和保温同完全退火,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球化退火:温度略高于Ac1,适用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得到组织球状珠光体,去应力退火:Ac1以下100-200度,不发生组织变化,另外还有再结晶退火和扩散退火。 正火:亚共析钢Ac3以上30-50度,过共析钢Accm以上30-50度,保温后空冷获得细密而均匀的珠光体组织。目的:调整钢的硬度,改善加工性能;消除钢中内应力,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为随后的热处理做组织上的准备。主要作用:作为低、中碳钢的预先热处理;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做准备;作为普通件的最终热处理。 退火和正火区别:冷却速度不同,正火快,得到珠光体组织细,因而强度和硬度也高。实际中,如果俩者均能达到预先热处理要求时,通常选正火 淬火:加热到Ac1或Ac3以上某个温度,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使A转变为M 的热处理工艺.目的: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温度:亚共析钢Ac3上30-50度,组织为M+少量A残,共析钢和过共析钢Ac1上30-50度,组织M+粒状Fe3C+少量A残 要求:淬火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临界冷却温度Vk.常用方法;单液、双液、分级、等温、局部淬火 回火:淬火以后的工件加热到Ac1以下某个温度,保温后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目的:降

机械工程材料第二版习题答案王章忠

机械工程材料(第二版)习题答案(王章忠) 例1:某工厂生产精密丝杠,尺寸为φ40×800mm,要求热处理后变形小,尺寸稳定,表面硬度为60~64HRC,用CrWMn钢制造;其工序如下:热轧钢棒下料→球化退火→粗加工→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时效→精磨。试分析:1. 用CrWMn钢的原因。2. 分析工艺安排能否达到要求,如何改进? 丝杠是机床重要的零件之一,应用于进给机构和调节移动机构,它的精度高低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定位精度和测量精度,因此要求它具有高精度和高的稳定性、高的耐磨性。在加工处理过程中,每一工序都不能产生大的应力和大的应变;为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尺寸稳定,需尽可能消除工件的应力,尽可能减少残余奥氏体量。丝杠受力不大,但转速很高,表面要求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洛氏硬度为60~64 HRC。根据精密丝杠的上述要求,选用CrWMn钢较为合适。其原因如下:(1)CrWMn钢是高碳合金工具钢,淬火处理后能获得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可满足硬度和耐磨性的要求。 (2)CrWMn钢由于加入合金元素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热处理工艺性能,淬透性好,热处理变形小,有利于保证丝杠的精度。目前,9Mn2V 和CrWMn用得较多,但前者淬透性差些,适用于直径较小的精密丝杠。

对原工艺安排分析:原工艺路线中,由于在球化退火前没有安排正火;机加工后没有安排去应力退火;淬火、低温回火后没有安排冰冷处理等项原因,使得精密丝杠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应力和变形,很难满足精密丝杠的技术要求。所以原工艺路线应改为:下料→正火→球化退火→粗加工→去应力退火→淬火、低温回火→冷处理→低温回火→精加工→时效→半精磨→时效→精磨。 例2:有一载重汽车的变速箱齿轮,使用中受到一定的冲击,负载较重,齿表面要求耐磨,硬度为58~62HRC齿心部硬度为30~45HRC,其余力学性能要求为σb>1000MPa,σOF≥600MPa,AK >48J。试从所给材料中选择制造该齿轮的合适钢种。 35、45 、20CrMnTi 、38CrMoAl 、T12 分析:从所列材料中可以看出35、45 、T12钢不能满足要求。对剩余两个钢种的比较可见表1。 材料热处理σs/ MPa σb/ MPa /% φ/% AK/J 接触疲劳强度 /MPa 弯曲疲劳强度 /MPa 20CrMnTi 渗碳 淬火853 1080 10 45 55 1380 750 38CrMoAl 调质835 980 14 50 71 1050 1020

机械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工程课后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黑色金属什么是有色金属 答:铁及铁合金称为黑色金属,即钢铁材料;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称为有的金属。 2、碳钢,合金钢是怎样分类的 答:按化学成分分类;碳钢是指含碳量在%——%之间,并含有少量的硅、锰、硫、磷等杂质的铁碳合金。 3、铸铁材料是怎样分类的应用是怎样选择 答:铸铁根据石墨的形态进行分类,铸铁中石墨的形态有片状、团絮状、球状、蠕虫状四种,对应为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和蠕墨铸铁。 4、陶瓷材料是怎样分类的 答:陶瓷材料分为传统陶瓷、特种陶瓷和金属陶瓷三种。 5、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它们的原子排列和晶格常数各有什么特点α -Fe,γ-Fe,Al,Cu,Ni,Pb,Cr,V,Mg,Zn各属何种金属结构 答:体心晶格立方,晶格常数a=b=c,α-Fe,Cr,V。面心晶格立方,晶格常数a=b=c,γ-Fe,Ni,Al,Cu,Pb。密排六方晶格,Mg,Zn。 6、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哪些缺陷它们对性能有什么影响 答:点缺陷、破坏了原子的平衡状态,使晶格发生扭曲,从而引起性能变化,是金属的电阻率增加,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 线缺陷(位错)、少量位错时,金属的屈服强度很高,当含有一定量位错时,强度降低。当进行形变加工时,位错密度增加,屈服强度增高。 面缺陷(晶界、亚晶界)、晶界越多,晶粒越细,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越大,塑性越好。 7、固溶体有哪些类型什么是固溶强化 答:间隙固溶体、置换固溶体。由于溶质元素原子的溶入,使晶格发生畸变,使之塑性变形抗力增大,因而较纯金属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即固溶强化作用。 第二章

1、在什么条件下,布氏硬度实验比洛氏硬度实验好 答:布氏硬度实验主要用于硬度较低的退火钢、正火钢、调试刚、铸铁、有色金属及轴承合金等的原料和半成品的测量,不适合测定薄件以及成品。洛氏硬度实验可用于成品及薄件的实验。 2、σ的意义是什么能在拉伸图上画出来吗 答:表示对于没有明显屈服极限的塑性材料,可以将产生%塑性应变时的应变作为屈服指标,即为条件屈服极限。 3、什么是金属的疲劳金属疲劳断裂是怎样产生的疲劳破坏有哪些特点如何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答:金属在反复交变的外力作用下强度要比在不变的外力作用下小得多,即金属疲劳; 疲劳断裂是指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零件经过较长时间工作或多次应力循环后所发生的断裂现象; 疲劳断裂的特点:引起疲劳断裂的应力很低,常常低于静载下的屈服强度; 断裂时无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无预兆而是突然的发生;疲劳断口能清楚的显示出裂纹的形成、扩展和最后断裂三个阶段; 提高疲劳强度:改善零件的结构形状,避免应力集中,降低零件表面粗糙度值以及采取各种表面强化处理如喷丸处理,表面淬火及化学热处理等。 4、韧性的含义是什么αk有何实际意义 答: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的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称为材料的韧性;冲击韧度αk表示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αk值的大小表示材料的韧性好坏。一般把αk值低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αk值高的材料称为韧性材料。 5、何谓低应力脆断金属为什么会发生低应力脆断低应力脆断的抗力指标是什么答:低应力脆断是在应力作用下,裂纹发生的扩展,当裂纹扩展到一定临界尺寸时,裂纹发生失稳扩展(即自动迅速扩展),造成构件的突然断裂;抗力指标为断裂韧性(P43) 6、一紧固螺栓使用后有塑性变形,试分析材料的那些性能指标没有达到要求 答:钢材的屈服强度未达到要求。 第三章 1、分析纯金属的冷却曲线中出现“平台”的原因 答:液态金属开始结晶时,由于结晶潜热的放出,补偿了冷却时散失的热量,

机械工程材料重点记忆的钢材

1渗碳钢(低碳钢)20CrMnTi(Cr提高淬透性、Ti细化晶粒)(20Cr) 汽车齿轮:下料——模锻——正火——机械加工(留磨量)——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喷丸——磨至尺寸 各处理的方法和目的: 正火:消除锻造内应力,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片状珠光体(+铁素体) 渗碳:增加表面碳浓度。 淬火:表层高碳马氏体+碳化物,心部低碳马氏体 低温回火:消除淬火内应力,稳定组织,保持高硬度 喷丸:提高疲劳极限,延长使用寿命 2调质钢:轴类零件(机床主轴、汽车后轿半轴等) 45钢 机床齿轮:下料——锻造——正火——机械加工——调质——机械精加工——高频感应加热淬火、低温回火——精磨至尺寸 正火:消除锻造内应力,改善切削角高性能。细片状珠光体(索氏体)+铁素体调质:获得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回火索氏体 高频感应加热淬火、低温回火:表层回火马氏体,心部回火索氏体,达到“表硬心韧” 汽车发电机凸轮轴:下料——磨锻——正火——机械粗加工——调质——机械精加工——高频感应加热淬火、低温回火——磨至要求尺寸 正火:消除锻造内应力,改善切削角高性能。细片状珠光体(索氏体) +铁素体 调质:获得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回火索氏体 感应加热淬火:表层获得回火马氏体,满足耐磨性要求 30CrMnSi,合金元素提高淬透性、 38CrMnAl,Cr、Mn提高淬透性,Al加速渗氮,提高渗氮层硬度与耐磨性等 镗床镗杆:下料——磨锻——退火——机械粗加工——调质——机械精加工——去应力退火——粗磨——渗氮——精磨、研磨 退火:消除锻造组织缺陷,细化晶粒。珠光体+铁素体 调质:获得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回火索氏体 去应力退火:消除精加工产生的内应力。 渗氮:表层获得高硬度氮化层,不进行回火处理。 3弹簧钢:利用弹性形变缓和机械上的冲击和振动 60Si2Mn 提高淬透性和回火稳定性,细化晶粒 汽车板簧:热轧钢带冲裁下料——压力成型——淬火——中温回火——喷丸处理淬火、中温回火:获得回火托氏体 喷丸处理:增加表面压应力,提高疲劳强度,增加使用寿命。 50CrV 气门弹簧;冷拔钢丝——钢丝退火——冷卷成型——淬火——中温回火——喷丸强化——两端磨平 4轴承钢:高含碳量,目的保证轴承钢具有高的硬度及良好的耐磨性 GCr15 一般轴承零件:锻造——球化退火——机械加工——淬火、低温回火——磨加

机械工程材料习题答案 王章忠主编 第二版

例1:某工厂生产精密丝杠,尺寸为φ40×800mm,要求热处理后变形小,尺寸 稳定,表面硬度为60~64HRC,用CrWMn钢制造;其工序如下:热轧钢棒下料→ 球化退火→粗加工→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时效→精磨。试分析:1. 用CrWMn钢的原因。2. 分析工艺安排能否达到要求,如何改进? 丝杠是机床重要的零件之一,应用于进给机构和调节移动机构,它的精度高低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定位精度和测量精度,因此要求它具有高精度和高的稳定性、高的耐磨性。在加工处理过程中,每一工序都不能产生大的应力和大的应变;为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尺寸稳定,需尽可能消除工件的应力,尽可能减少残余奥氏体量。丝杠受力不大,但转速很高,表面要求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洛氏硬度为60~64 HRC。 根据精密丝杠的上述要求,选用CrWMn钢较为合适。其原因如下: (1)CrWMn钢是高碳合金工具钢,淬火处理后能获得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可满 足硬度和耐磨性的要求。 (2)CrWMn钢由于加入合金元素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热处理工艺性能,淬透性好,热处理变形小,有利于保证丝杠的精度。目前,9Mn2V和CrWMn用得较多,但前者淬透性差些,适用于直径较小的精密丝杠。 对原工艺安排分析:原工艺路线中,由于在球化退火前没有安排正火;机加工后没有安排去应力退火;淬火、低温回火后没有安排冰冷处理等项原因,使得精密丝杠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应力和变形,很难满足精密丝杠的技术要求。所以原工艺路线应改为:下料→正火→球化退火→粗加工→去应力退火→淬火、低温回火→冷处理→低温回火→精加工→时效→半精磨→时效→精磨。 例2:有一载重汽车的变速箱齿轮,使用中受到一定的冲击,负载较重,齿表面要求耐磨,硬度为58~62HRC齿心部硬度为30~45HRC,其余力学性能要求为σ>1000MPa,σ≥600MPa,A>48J。试从所K OFb给材料中选择制造该齿轮的合适钢种。 35、45 、20CrMnTi 、38CrMoAl 、T12 分析:从所列材料中可以看出35、45 、T12钢不能满足要求。对剩余两个钢种 比较,20CrMnTi能全面满足齿轮的性能要求。 其工艺流程如下:下料→锻造→正火→机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喷丸→磨齿。 例3:机械式计数器内部有一组计数齿轮,最高转速为350r/min,该齿轮用下列哪些材料制造合适,并简述理由。40Cr、20CrMnTi、尼龙66。 工作条件分析:计数器齿轮工作时,运转速度较低、承受的扭矩很小,齿轮

未来机械工程的发展趋势

未来机械工程的发展趋势 21世纪以前,科学与技术着重于认识自然世界,不断提高人类生存能力;21世纪科技将更多地着眼于认识人类自身,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在21世纪里,就制造业来讲,发明和发展了汽车、机床、机器人、飞机、火箭、芯片、计算机、电视机等成千上万的机电产品,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展望未来,21世纪将更加伟大、更加辉煌。制造业将出现更多意想不到的奇迹。生产的汽车不仅会跑,可能还会飞;制造的飞机将更快、更安全;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将飞驰在祖国的原野;智能仪器装备和智能机器人将按照人们的要求高效率、高质量地制造产品;微型机器人将能进入血管清理“垃圾”、修补心脏;人们可用分子组装技术组装出理想性能的微器件;掌上工具可能是计算机、可视电话、电视、音响和网络的集成,等等。 未来机械工程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将是交叉、综合化;柔性、集成化;智能、数字化;精密、微型化;高效、清洁化。智能机器人及仪器设备、微型机电系统、高效柔性、智能自动化制造技术将日趋成熟,并被市场所接受;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和适合我国的制造模式将得到完善和发展;在机构学、摩擦学、仿生机械和仿生制造等领域我国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科学家问鼎诺贝尔奖将不是天方夜谭。制造业在制造科学技术的武装下将全面现代化,国家由于制造业创造的财富而更加昌盛繁荣。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富裕潇洒。 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管理科学和制造科学将是改变21世纪的主流科学,由此产生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将改变世界。与以上领域交叉发展的制造系统和制造信息学、纳米机械和纳米制造科学、仿生机械和仿生制造学、制造管理科学和可重构制造系统等是21世纪机械工程科学的重要前沿。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机械工程科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在学科前沿、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诸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使得被人们称作“夕阳产业”的机械制造业不断涌现新的希望,唤发新的活力。从起初“规模型”、“成本型”到“质量型”,再到现在的“快速响应型”无不展示其适应市场竞争,求生存、求发展的勃勃生机。 围绕着以满足个性需求为宗旨的新产品开发与竟争,一场以大制造、全过程、多学科为特征的新的制造业革命正波澜壮阔地展开。这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新时代下制造业的趋势,同时也预示着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 高技术改变制造业 当今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展现出了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前景。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纳米科技的突飞猛进与相互交织影响,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样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提升和改造的作用。高技术对制造业的改变是全面的和连续不断的,包括影响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重心领域、科技前沿、核心要素等,这里就几个重大方向问题做些说明。 一、高技术改变制造业——尺度向下延伸

机械工程材料试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空位属于__________缺陷,晶界和亚晶界分别__________ 缺陷,位错属于_______________缺陷。 3.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4.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分布不同,可将固溶体分为_______________固溶体和_______________ 固溶体。 5.室温下Fe-Fe3C合金中的4种基本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6.常见的金属的塑性变形方式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7.钢的热处理工艺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个步骤组成的。 8.铁碳合金为双重相图,即_______________相图和_______________相图。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两种元素组成固溶体,则固溶体的晶体结构。 A.与溶质的相同 B.与溶剂的相同 C.与溶剂、溶质的都不相同 D.是两种元素各自结构的混合体 ()2.铸造条件下,冷却速度越大,则。 A.过冷度越小,晶粒越细 B.过冷度越小,晶粒越粗 C.过冷度越大,晶粒越粗 D.过冷度越大,晶粒越细 ()3.金属多晶体的晶粒越细,则其。 A.强度越高,塑性越好 B.强度越高,塑性越差 C.强度越低,塑性越好 D.强度越低,塑性越差 ()4. 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 A.冷却介质 B.碳含量 C.钢的临界冷却速度 D.其它合金元素 ()5.汽车、拖拉机的齿轮要求表面具有高耐磨性,心部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应选用。 A.45钢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B.45Cr调质 C.20钢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D.20CrMnTi渗碳、淬火+低温回火()6.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 A.亚共析钢 B.共析钢 C.过共析钢 D.白口铸铁 ()7.铸铁如果第一、第二阶段石墨化都完全进行,其组织为。 A. F+G B. F+P+G C. P+G D.Le+P+G ()8.对于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其热处理方法为。 A.淬火 + 低温回火 B.正火 C.水韧处理 D. 固溶处理 + 时效 ()9.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 A.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 B.过冷奥氏体的转变温度 C.马氏体的含碳量 D.马氏体的亚结构 ()10.在下列方法中,可使晶粒细化的方法是。 A.扩散退火 B.切削加工 C.喷丸处理 D.变质处理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2.在实际金属和合金中,自发生核常常起着优先和主导的作用。 ()3.由于再结晶过程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过程,因而是相变过程。 ()4.位错是晶体中常见的缺陷,在常见的工业金属中位错密度愈多,其强度愈高。 ()5. 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和过冷奥氏体分解时形成的屈氏体、索氏体,只是形成过程不同,但组织形态和性能则是相同的。 ()6.球墨铸铁可通过热处理来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 ()7.所有铝合金都可以通过热处理进行强化。 ()8.钢的铸造性能比铸铁好,故常用来铸造形状复杂的工件。 ()9. 滑移变形所需要的切应力要比孪生变形时所需的小得多。 ()10.奥氏体冷却时,只要温度达到Ms以下,马氏体的转变就能完成。

现代工程材料成形与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 -册-部分题库与答案

1.分析图示轨道铸件热应力的分布,并用虚线表示出铸件的变形方向。工艺上如何解决? 轨道上部较下部厚,上部冷却速度慢,而下部冷却速度快。因此,上部产生拉应力,下部产生压应力。变形方向如图。 反变形法 5.如图一底座铸铁零件,有两种浇注位置和分型面方案,请你选择一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方案(Ⅱ)最佳.。 理由:方案(Ⅰ)是分模造型,上下铸件易错边,铸件尺寸精度差。 方案(Ⅱ)是整模造型, 铸件尺寸精度高。内腔无需砂芯成型,它是靠 上、下型自带砂芯来成形。 6.下图为支架零件简图。材料HT200,单件小批量生产。 (1)选择铸型种类 (2)按模型分类应采用何种造型方法? (3)在图中标出分型面、浇注位置、加工余量 (1) 砂型铸造,(2)整模造型 (3)分型面、浇注位置、加工余量:见图 9.如图,支架两种结构设计。 (1)从铸件结构工艺性方面分析,何种结构较为合理?简要说明理由。 (2)在你认为合理的结构图中标出铸造分型面和浇注位置。

(1)(b)结构较为合理。因为它可省去悬臂砂芯。 (2)见图。分型面。浇注位置(说明:浇注位置上、下可对调) `12.如图所示铸件结构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请改正并说明理由。 铸件上部太厚,易形成缩孔,壁厚不均匀易造成热应力。可减小上部壁厚,同时设加强筋。 无结构圆角,拐弯处易应力、开裂。设圆角。 3.某厂铸造一个Φ1500mm的铸铁顶盖,有图示两个设计方案,分析哪个方案的结构工艺性 好,简述理由。 (a)图合理 (b)图结构为大的水平面,不利于金属液体的充填,易造成浇不足、冷隔等缺陷;不利于金属夹杂物和 气体的排除,易造成气孔、夹渣缺陷;大平面型腔的上表面,因受高温金属液的长时间烘烤,易开裂使铸件产生夹砂结疤缺陷。 7.图示铸件的两种结构设计,应选择哪一种较为合理?为什么?

机械工程材料论文

机械工程材料论文题目:先进铝合金在航空航天中应用 学生姓名:靖子果 学号:140103231 专业班级:机电一体化二班 指导老师:李蒙 2015年12月26日

目录 题目:先进铝合金在航空航天中应用 (1) 1.1铝合金的定义 (3) 1.2铝合金的命名 (3) 1.3铝的性质 (3) 2.1飞机结构选材对铝合金的技术要求 (4) 2.2航空用2000系与7000系铝台金的应用与发展 (5) 3.1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1.1铝合金的定义 铝合金是纯铝参加一些合金元素制成的,如铝—锰合金、铝—铜合金、铝—铜—镁系硬铝合金、铝—锌—镁—铜系超硬铝合金。 1.2铝合金的命名 1970年12月制定的变形铝及铝合金国际牌号命名体系推荐方法命名的牌号如下;航空、航天和军事工业主要使用的铝材代表牌号是7075、7050,2024、2124。 7×××系列硬度最高,锌Zn在这个系列是主要的合金元素。以7075-T651铝合金位代表制品,其机械性能超过低碳钢。 2×××系列综合性能最好,铜Cu在这个系列是主要的合金元素,在热处理后其机械性能会相等或超过低碳钢。 以上这两个系列的生产水平是代表一个国家的军事实际力量。 1×××系列为纯铝。 3×××系列,锰Mn在这个系列是主要的合金元素。 4×××系列,硅Si在这个系列是主要的合金元素。 5×××系列,镁Mg在这个系列是主要的合金元素。 6×××系列,硅Si和镁Mg在这个系列是主要的合金元素。 1.3铝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决定于物质的性质。由于铝有多种优良性能,因而铝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1)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 g/cm3,虽然它比较软,但可制成各种铝合金,如硬铝、超硬铝;防锈铝、铸铝等。这些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此外,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也使用大量的铝及其合金。例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合金构成。船舶建造中也大量使用铝,一艘大型客船的用铝量常达几千吨。 (2)铝的导电性仅次于银、铜,虽然它的导电率只有铜的2/3,但密度只有铜的1/3,所以输送同量的电,铝线的质量只有铜线的一半。铝表面的氧化膜不仅有耐腐蚀的能力,而且有一定的绝缘性,所以铝在电器制造工业、电线电缆工业和无线电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3)铝是热的良导体,它的导热能力比铁大3倍,工业上可用铝制造各种热交换器、散热材料和炊具等。

机械工程材料及其成型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内容超好)

一、名词解释 1、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中形成均匀单一的结晶相 2、退火把钢加热到AC1以上或以下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加工工艺 3、焊接性: 金属材料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4.可锻性(金属塑形变形能力);金属材料经过塑形加工时,其成形难易程度的工艺指标(随着含碳量增加,可锻性下降。因为含碳量越高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差。) 5.冲压成形技术:利用冲模使得板料产生分离或者变形以获得零件加工的方法 冲压成形基本工序:分离工序(落料,冲孔,切断,修整)和变形工序(弯曲拉深翻边) 6.焊接接头组成:焊缝区熔合区焊接热影响区(过热区(热影响区性能最差) 正火区(热影响区综合性能最好的) 部分相变区) 7. 焊接应力产生原因: 焊接过程中受到不均匀的加热和冷却 减小焊接应力和变形:反变形法刚性固定法合理的焊接顺序 8.相:成份,结构,性能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9.药皮>产生熔渣气体保护熔池金属不被氧化,机械保护作用稳定电弧 焊条焊芯,>>填充金属用作电弧电极 二、填空题 1、钢的高温回火温度范围在____500-650℃ _____________,回火后的组织为______回火索氏体S回________(低 温回火(150-250℃)…回火马氏体,中温回火350-500回火托氏体)。 2、填出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符号:屈服强度_σs ,洛氏硬度C 标尺_HRC ______,冲击韧性_____Ak___。 3、常见金属的晶格类型有____体心立方___________ 、 ___________面心立方晶格____、__密排六方__________等。α-Fe属 于_____体心立方_____晶格,γ-Fe属于___面心立方_______晶格。 4、钢的热处理是通过钢在固态下的___加热____、____保温___

机械工程材料总结

机械工程材料总结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对各种材料也有了了解,比如说,在机械工程材料中,金属材料最重要的。掌握了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具有选择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和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了解了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概况。 材料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新材料的应用息息相关。每一种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都使社会生产和生活发生重大的变化,并有力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例如,合成纤维的研制成功改变了化学、纺织工业的面貌,人类的衣着发生重大变化;超高温合金的发明加速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超纯半导体材料的出现使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日新月异,促进了计算机工业的高速发展;光导纤维的开发使通信技术产生了重大变革;高硬度、高强度等新材料的应用使机械产品的结构和制造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历史学家常以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划分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而现在人类已跨进人工合成材料的新时代。 学完了整册书,对本书有了深刻了解。通过对第一章的力学性能的学习,了解了要正确,合理地使用金属材料,必须了解其性能。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使用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各种加工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能,主要有力学性

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在机械行业中选用材料时,一般以力学性能为主要依据。在第二章的学习中,了解了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固体材料按内部原子聚集状态不同,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固态金属基本上都是晶体物质。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内部结构。因此,研究纯金属与合金的内部结构,对了解和掌握金属的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深入的了解中我又学到了金属不但能结晶,而且还能再结晶。为了获得预期组织结构与性能,我们通常采用热处理来实现这一方法。热处理是提高金属使用性能和改善工艺性能的重要加工工艺方法,因此,在机械制造中绝大多数的零件都要进行热处理。一般应用以下方面:1.作为最终热处理,正火可以细化晶粒,使组织均匀化,使珠光体含量增多并细化,从而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韧性。对于普通结构钢零件,力学性能要求不是很高时,可以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2.作为预先热处理,截面较大的合金结构钢件,在淬火或调质处理前长行正火,以清除魏氏组织或带状组织,并获得细小而均匀的组织,对于过共析钢可减少二次渗碳体量,并使其不形成连续网状,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3.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低碳钢或低碳钢退火后硬度太低,不便于切削加工。正火可提高其硬度,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 实践证明,生产中往往会由于选材不当或热处理不妥,使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不能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从而导致零件在使用中因发生过量变形,过早磨损或断裂等而早期失效。所以,在

机械工程材料第二版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第二版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第二版答案 【篇一:机械工程材料(于永泗_齐民_第七版)课后习题答 案】 第一章 1-1、可否通过增加零件尺寸来提高其弹性模量:不能,弹性模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本性,除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外,其他强化材料的手段如热处理、冷热加工、合金化等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很小。所以不能通过增大尺寸来提高弹性模量。 1-3、和两者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情况下两者相等?为应力强度因子,为平面应变断裂韧度,为的一个临界值,当增加到一定值时,裂纹便失稳扩展,材料发生断裂,此时,两者相等。 1-4、如何用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判断材料的韧性?所谓材料的韧性是指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整个过程所吸收的能量,即拉伸曲线(应力-应变曲线)与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 2-1、从原子结构上说明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原子在三维空间呈现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而原子在空间呈无序排列的固体称为非晶体。晶体长程有序,非晶体短程有序。 2-2、立方晶系中指数相同的晶面和晶向有什么关系?相互垂直。 2-4、合金一定是单相的吗?固溶体一定是单相的吗?合金不一定是单相的,也可以由多相组成,固溶体一定是单相的。 3-1、说明在液体结晶的过程中晶胚和晶核的关系。在业态经书中存在许多有序排列飞小原子团,这些小原子团或大或小,时聚时散,称为晶胚。在以上,由于液相自由能低,晶胚不会长大,而当液态金属冷却到以下后,经过孕育期,达到一定尺寸的晶胚将开始长大,这些能够连续长大的晶胚称为晶核。

3-2、固态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是否属于同素异构转变?为什么?不属于。同素异构是物质在固态下的晶格类型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而不是晶化过程。 3-3、根据匀晶转变相图分析产生枝晶偏析的原因。①枝晶偏析:在一个枝晶范围内或一个晶粒范围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叫做枝晶偏析。②结合二元匀晶转变相图可知,枝晶偏析产生的原因是固溶体合金的结晶只有在“充分缓慢冷却”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成分均匀的固溶 体组织。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冷速较快,合金在结晶过程中,固相和液相中的原子来不及扩散,使得先结晶出的枝晶轴含有较多的高熔点元素,而后结晶的枝晶中含有较多低熔点元素。③冷速越快,液固相间距越大,枝晶偏析越严重。 体→le’+二次渗碳体+p。室温组织:le’+二次渗碳体+p。 3-6、说明fe-c合金中5种类型渗碳体的形成和形态特点。体:由液相直接析出,黑色的片层。二次渗碳体:含碳量超过0.77%的铁碳合金自1148℃冷却至727℃时,会从奥氏体中析出二次渗碳体。沿奥氏体晶界呈网状排列。三次渗碳体:铁碳合金自727℃向室温冷却的过程中,从铁素体析出的为三次渗碳体。不连续网状成片状分布于铁素体晶界。共晶渗碳体:共晶白口铸铁由液态冷却到1148℃是发生共晶反应,产生共晶奥氏体和共晶渗碳体。为白色基体。:共析钢液体在发生共析转变时,由奥氏体相析出铁素体和共析渗碳体。为黑色的片层。 3-7、说明金属实际凝固时,铸锭的3中宏观组织的形成机制。铸锭的宏观组织由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和中心等轴晶区3个晶区组成。 ①表层细晶区:当高温的液体金属被浇注到铸型中时,液体金属首先与铸型的模壁接触,一般来说,铸型的温度较低,产生很大的过冷度,形成大量晶核,再加上模壁的非均匀形核作用,在铸锭表面形成一层厚度较薄、晶粒很细的等轴晶区。②柱状晶区:表层细晶区形成以后,由于液态金属的加热及凝固时结晶潜热的放出,使得模壁的温度逐渐升高,冷却速度下降,结晶前沿过冷度减小,难以形成新的结晶核心,

机械工程材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 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1.解释下列名词 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 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变质剂。 答: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 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 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如果相对滑移的结果上半部 分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的边缘好像插入晶体中的一把刀的刃 口,故称“刃型位错”。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 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 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Pb 、Cr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结构? 答: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α-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 γ-Fe 、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Mg、Zn属于密排六方晶格; 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 答:用来说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越大,则晶体中原子排列越紧密。 4.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有什么不同? 答:晶向是指晶格中各种原子列的位向,用晶向指数来表示,形式为[] uvw;晶面是指晶格中不同方位上的原子面,用晶面指数来表示,形式为() hkl。 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 答: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

机械工程材料及其成型技术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固溶体 2、退火 3、同素异构转变 4、铸造工艺图 5、焊接性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钢的高温回火温度范围在_________________,回火后的组织为 ______________。 2、填出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符号:屈服强度________,洛氏硬度C标尺________,冲击韧性________。 3、常见金属的晶格类型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α-Fe属于__________晶格,γ-Fe属于__________晶格。 4、钢的热处理是通过钢在固态下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操作来改变其__________,从而改善钢的_________的一种工艺方法。 5、自由锻的基本工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在亚共析碳钢中,钢的力学性能随含碳量的增加其强度提高而______下降,这是由于平衡组织中_______增多而_______减少的缘故。 7、焊条焊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8、金属的冷塑性变形会导致其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9、金属的可锻性就金属的本身来说主要取决于金属的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10、零件常用的毛坯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资料word . 11、铸件的收缩过程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阶段。 12、锻压是指锻造和_________的总称,锻造按成型方式分为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两类。 三、判断题()分,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分,共13每小题1、淬火钢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硬度值显著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 ) 2、灰铸铁通过球化退火可以转变为球墨铸铁。 ( ) 3、钢氮化处理后必须经过淬火才能获得高硬度。 ( ) 4、越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流动性越好。 ( )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重点

、解释下列名词 1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的淬硬层深度称为钢的淬透性,其高低用规定条件下的淬硬层深度来表示 2淬硬性: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即硬化能力 3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晶只界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4组织:显微组织实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相晶粒的形态、数量、大小和分布的组合。 5组织应力: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引起的奥氏体( Y或A)向马氏体(M)转变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应 6热应力:力 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引起的胀缩不均匀而产生的应力 7过热: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长大的现象 8过烧: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局部熔化或氧化的现象 9回火脆性: 10回火稳定性: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会岀现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又叫耐回火性,即淬火钢在回炎过程中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11马氏体: 12回火马氏体:碳在a-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为马氏体。 在回火时,从马氏体中析出的£ -碳化物以细片状分布在马氏体基础上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 13本质晶粒度14实际晶粒度:15化学热处理::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称为本质晶粒度 在给定温度下奥氏体的晶粒度称为实际晶粒度,它直接影响钢的性能。 将工件置于待定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从而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与组织,进而改变其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16表面淬火:指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的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面奥氏休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17固溶强化:固溶体溶入溶质后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现象。 18、加工硬化:金属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 19合金强化:20热处理:在钢液中有选择地加入合金元素,提高材料强度和硬度 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21、金属化合物;与组成元素晶体结构均不相同的固相 22、铁素体;碳在a-Fe中的固溶体 23、球化退火;将工件加热到 Ac1以上30―― 50摄氏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至600摄氏度后出炉 空冷。 24、金属键;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就叫做金属键。 25、再结晶;冷变形组织在加热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 26、枝晶偏析:在一个枝晶范围内或一个晶粒范围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27、正火:是将工件加热至 Ac3或Accm以上30?50°C ,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金 属热处理工艺。 28、固溶体:合金在固态时组元间会相互溶解,形成一种在某一组元晶格中包含有其他组元的新相,这 种新相称为固溶体 29、细晶强化:晶粒尺寸通过细化处理,使得金属强度提高的方法。 二、判断题 1. ( x )合金的基本相包括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和这两者的机械混合物。 2. ( y )实际金属是由许多位向不同的小晶粒组成的. 3. ( y )为调整硬度,便于机械加工,低碳钢,中碳钢和低碳合金钢在锻造后都应采用正火处理。 4. ( y )在钢中加入多种合金元素比加入少量单一元素效果要好些,因而合金钢将向合金元素少量多元 化方向发展。 5. ( x )不论含碳量高低,马氏体的硬度都很高,脆性都很大。 6. ( x ) 40Cr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都比 T10钢要高。 7. ( y )马氏体是碳在a -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由奥氏体直接转变而来的,因此马氏体与转变前的 奥氏体含碳量相同。 8( x )铸铁中的可锻铸铁是可以在高温下进行锻造的。错。所有的铸铁都不可以进行锻造。 9. ( x ) 45钢淬火并回火后机械性能是随回火温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强度,硬度上升。 10. ( x )淬硬层深度是指由工件表面到马氏体区的深度。 11. ( x )钢的回火温度应在 Ac1以上。 12. ( x )热处理可改变铸铁中的石墨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