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和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和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和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选择题

1.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定时期内的某一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内( D )的市场价

值总和。考察GDP的概念

A.所有经济交易

B.所有市场交换的最终商品和劳务

C.所有商品与劳务

D.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2.已知某个国家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

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是300亿美元。这样,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总投资500=净投资+折旧300

A.500和200亿美元

B.2500和2200亿美元

C. 500和300亿美元

D.1500和2200亿美元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C)。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

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D.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公债利息等之和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故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4.在二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A )。

A.C+I

B.C+I+G

C.C+I+G+X-M

D.C+I+G+X

5.在四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B)。

A.C+I+G+X

B. C+I+G+X-M

C.C+I+G+M

D. C+I+G+M-X

6.下面哪一部分收入不是居民挣得的但他们却拿到了? (A)。

A.转移支付

B.利息

C.租金

D.利润

7.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B )。

A.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出租房子不属于生产行为

B.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按出租可以得到的租金计算

C.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房子由房主本人居住

D.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没有经过市场活动

8.下列何种行为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 D )。

A.购买公司债券

B.购买公司股票

C.购买国债

D.上述都不是

9.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的法则,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 A )。

A.属于消费支出

B.属于政府支出

C.属于投资支出

D.不计人国内生产总值

10.如果A国2000年(基期)的GDP为2 000亿元,该国 GDP平减指数为2,实

际GDP比2000年增加了50%,那么2OOl年的名义GDP等于( C )。

A.8 000亿元

B.4 000亿元

C.6 000亿元

D. 3 000亿元

11.如果钢铁、油漆、绝缘材料以及所有用来制造一个电烤炉的原料价值在计算

GDP时都包括进去了,那么这种衡量方法(B)。

A.因各种原材料都进入市场交易,所以衡量是正确的

B.因重复记帐导致过高衡量

C.由于重复记帐导致过低衡量

D.由于各种原材料起初都是生产者存货的一部分故没有影响

12.某国的消费支出为 8 亿美元,投资支出为 1 亿美元,间接税为 1 亿美元,

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 1.5 亿美元,出口额为 2 亿美元,进口额为 1.8 亿美元,则下列正确的是:(B)

A. NDP 为 10.7 亿美元

B. GNP 为 10.7 亿美元

C. GNP 为 9.7 亿美元

D. NDP 为 9.7 亿美元

13.某国的名义GDP为300亿元,经计算得到的该年实际GDP为200亿元,基

年的GDP平减指数为100,那么2005的GDP平减指数为( B )。

A. 660

B. 150

C. 220

D. 250

14.就国民收入核算来说,实际经济活动当中没有售出的商品(C)

A.计为消费支出

B.要在核算的GDP当中扣除

C.计为存货投资

D.计为政府购买支出

15.已知某种商品的价格在 1985 年是 20 美元,在 1987 年是 24 美元,如果

以1985 年为 100,1987 年这种商品的价格指数是( B )

A.20%

B.120%

C.104%

D.102%

16.如果1970年的名义GDP为7500亿美元,按照1960年价格计算是多少?(价

格指数1960年=100,1970年=120)( D )

A.9000亿美元

B.6000亿美元

C.7300亿美元

D.6250亿美元

17.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下面哪些不属于私人投资? (ABD)

A.政府修建公路

B.私人购买股票

C. 厂商年终的存货大于年初

D.居民购买一套旧房产

二、多项选择题

1.支出法核算GDP时,总支出中包含如下哪些选项( ABD )

A. 消费

B. 投资

C. 货币

D. 净出口

2.收入法核算GDP时,纳入核算的项目为( ABCD )

A. 工资

B.利润

C. 间接税

D. 租金

3.名义GDP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AC )

A. 当期生产的商品的数量

B. 基期生产的商品的数量

C. 商品当期的价格

D. 商品基期的价格

4.实际GDP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AD )

A. 当期生产的商品的数量

B. 基期生产的商品的数量

C. 商品当期的价格

D. 商品基期的价格

5.下列各选项,属于政府购买支出的是( ABC )

A. 省政府购买的公车

B. 市政府购买的办公电脑

C. 乡政府雇佣瓦工装修办公室支付的工资

D. 镇长家雇佣保姆所支付的工资

三、判断题

( ×)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 ×)2.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中,只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

( ×)3.不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 ×)4.政府的转移支付是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的一部分。

( √ )5.一个国家的总产出和总收入是相等的。

( √ )6.某年的总投资是这一年中所生产的资本品的总和。

( √ )7.净投资是总投资减去资本折旧后的余额。

( ×)8.净投资不可能是负数。如果总投资小于折旧,则净投资就是负数。

( √ )9.总投资不可能是负数。虽然净投资有可能是负数,但总投资不可能是负数,因为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生产,只要有生产,就会有投资(请记

住这是宏观经济学。微观个体有可能完全没有生产,即停产,那么只

存在折旧,总投资为负数,但作为一个国家,不可能完全没有任何生

产)。

( ×)10.净投资与资本折旧相等,意味着资本品存量保持不变。总投资与资本折旧相等,才意味着资本品存量保持不变。

( √ )11.存货的增加是一种净投资。

( ×)12.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工资是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核算中工资薪金是税前的,税收并不是个人能得到的

( √ )13.公司所得税是公司在分配利润前向政府缴纳的税赋。

( ×)14.厂商在赢利的时候才需缴纳间接税。

( √ )15.间接税是厂商成本的组成部分,它将构成产品价格的一部分。

( ×)16.个人收入等于消费与蓄储之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消费与蓄储之和。( √ )17.在短期内,居民的储蓄有可能大于可支配收入。

( ×)18.花4万美元建造一所房子的行为是一种消费行为。

( ×)19.股票和债券的交易额,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 ×)20.某人出售一幅旧油画所得到的收入,属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 )21.购买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收入,应当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是企业生产的,是企业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在产品价格中体现的。

( ×)22.对退伍军人支付的津贴,应当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是转移支付

( ×)23.家庭主妇家务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非市场交易行为不计入

四、计算题

1.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单位:亿元)

a)工资100 利息10 租金30 消费支出90 利润30 投资支出60

b)政府购买支出30 政府转移支付5 所得税30 出口额60 进口额70

c)试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 (2)按支出法计算GDP

(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4)计算储蓄额(5)计算净出口(1)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y=100+10+30+30=170(亿元)

(2)支出法:GDP=c+i+g+(x-m),GDP=90+60+30+(60-70)=170(亿元)

(3)政府预算赤字(bs)=税收(t)-政府支出与政府转移支付(g+tr)即bs=30-30-5=-5(亿元)

(4)s=y d-c=170+5-30-90=55(亿元)

(5)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负数意味着存在贸易赤字

2.某国企业在本国总利润为200亿元,在外国的收益为50亿元;该国国民在

本国的劳动收入为120亿元,在外国的劳动收入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入为12亿元。求该国的GNP 及GDP。

GNP= 本国企业在国内的收益+本国企业在国外的收益+本国人在国内的收入+本国人在国外的收入= 200+50+120+10 = 380(亿元)

GDP= 本国企业在国内的收入+本国人在国内的收入+外国企业在国内的收益+ 外国人在国内的收入= 200+120+80+12 = 412(亿元)

3.已知下列资料,国内生产总值6 000亿元,总投资800亿元,净投资300亿

元,消费400亿元,政府购买1 100亿元,政府顶算盈余300亿元,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人。(5)个人储蓄。

(1)NDP=GDP-重置投资=6000-500=5500(亿元)

(2)NX=GDP-C-I-G=6000-400-800-1100=3700(亿元)

(3)政府预算盈余=政府收入-政府支出=税收-政府购买性支出-政府转移性支出=300

T-TR=G+300=300+1100=1400(亿元)

(4)Yd=NDP+TR-T=NDP-(T-TR)=5500-1400=4100(亿元)

(5)S=Yd-C=4100-400=3700(亿元)

4.下列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请根据资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单位:亿元。

居民个人消费支出:70906;政府购买:26012;总投资:79560;出口:68495;

进口:58272;资本折旧:28010;政府转移支付:716;间接税净额:16658;

社会保险金:6969;公司未分配利润:38624;公司所得税:5344;个人所得税:838

(1)GDP=C+I+G+NX=70906+79560+26012+68495-58272=186701(亿元)

(2)NDP=GDP-折旧=186701-28010=158691(亿元)

(3)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158691-16658=142033(亿元)

(4)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的转移支付=142033-38624-5344-6969+716=91812(亿元)

(5)DPI=PI-个人所得税=91812-838=90974(亿元)

5.假设某国共生产五种产品,它们在和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下表所示。

(2)以 为基年, 的实际GDP 以及该期间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

(3) 的GDP 平减指数以及该期间的通货膨胀率。 (1)名义2002GDP =20022002p q ∑=2500*1.5+5000*7.5+4000*6+3000*5+6000*2=92250 (元) 名义2004GDP =20042004p q ∑=3000*1.6+6000*8+5000*7+3500*5.5+7000*2.5=124550 (元)

(2)实际2004GDP =1.5*3000+7.5*6000+6*5000+5*3500+2*7000=111000(元)

年平均增长率=(2004实际GDP/2002实际GDP )1/2-1=(111000/92250)1/2-1=9.7%

(3)GDP 平减指数=

20042004124550 1.12111000GDP GDP ==名义实际21 期间通货膨胀率=( GDP 平减指数-1)*100%=12%

五、问答题

1. 为什么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因为计算的是同一产品---当年新生产的GDP ,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支出法”是

从支出角度进行核算,“收入法”是从要素分配角度进行核算)对国内生产总值

进行核算,所以结果必然是一致的。即总产出等于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2.请指出以下各项交易能否计入我国GDP ,如果能,请说明其分别是GDP 中的消

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哪一部分;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

(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

(2)国内消费者购买2 000股海信电器股票。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1万台。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

(1)不计入,“二手”违背“一定时期”“新生产的”

(2)不计入,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

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

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

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 。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

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3)计入,存货投资

(4)计入,净出口

(5)不计入,失业救济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

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社会总收入不变。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3.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为什么要把进口产品和服务剔除在外?

因为不是本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按照支出法核算时: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不应再把进口产品和服务包括在内。(关键要说明核算的是本国领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而支出法计算过程中,各项支出含购买国外产品的支出,所以要把国外产品的购买支出即进口扣除)

4.简述国民收入核算中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法三者的一致性。

从宏观理论来说:

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那么就可以从产品与劳务生产过程中的产出;产品与劳务的买方支出;产品与劳务的卖方收入三个方面来计算货币价值。产品与劳务生产过程中的产出价值是以最终实现的销售收入来计量的,而卖方的销售收入就是买方的购买支出,也是卖方在组织生产过程中所有成本支出加上合理利润的总和,这些成本支出包括支付工人的工资(构成工人的工资收入)、支付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构成土地所有者的租金收入)、支付资本所有者的利息(构成资本所有者的利息收入),因此三者计量的总量相同。

一国的总产出、总收入和总支出反映该国最终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分配、使用的全过程,生产不仅增加了产品和劳务,还创造出了收入,收入又形成支出,支出又决定了生产,三者相互联系,循环流动。所以三种方法计算结果一致。

从计算细节来说:

(1)支出法(买方)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通过交易实现的,交易有买卖双方,支出法核算就是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支出按买方一般分为四类:居民购买(消费),企业购买(投资),政府购买,国外购买(净出口)。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1)收入法(卖方)

交易实现后得到的销售收入进行收入分配。收入法是通过各要素获得的收入,亦即企业为了生产产品和劳务花费的成本加合理的利润来核算GDP。于是就可以从得到销售收入分配的项目来算。一般分为工资、利息与租金等生产要素所有者(职员,个人,设备土地拥有者)的收入;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也被视作成本);资本折旧(必须付出的成本)。(2)生产法(直接计算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此法是直接计算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总价值。每个企业所生产产品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向其他企业购买的材料、能源、工具等中间产品的价值;自己投入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的价值。所以只需要计算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增加价值。故也被称为新增价值法。根据不同产业来算:第1,2产业的部门来说,增加值=总产出-中间产品;第3产业商业、运输、金融等服务按纯收入(盈利)计算增加值,政府教育、卫生(非盈利)、国防等按工资与薪金等支出成本来计算增加值。

5.为何国债利息不直接以收入法计入GDP?

收入法指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

公式为: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利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国债利息来源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这些要素收入的税收和“间接税”,而这些都已计入GDP,所以不能再次计入。国债利息因源于税收,是把收入从一部分人群转移给购买国债的人群,全社会的总收入没有增加,因而被看做是一种转移支付。

6. 如果当你早上醒来时,发现名义GDP一夜之间翻了一倍,在你开始庆祝之前,你需要合适的统计资料是什么?为什么?

名义GDP增加前后的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名义GDP的增加可以由两方面引起,价格的上升可以使得名义GDP增加;同样,产量的上升也可以使得名义GDP增加。而人们期望的是产量增加引起的名义GDP的增长(即实际GDP的增长),因为只有这样才意味着经济的增长。

7.假设一个妇女嫁给了其男管家。在他们结婚之后,她的丈夫继续像以前一样照顾她,而且她也继续像以前一样养活他(但是作为丈夫而不是作为雇员),结婚如何影响GDP?

结婚减少了GDP。由男管家变成了丈夫,其劳动成果由原来计入GDP的市场交易行为变成了不计入GDP的家务劳动。

8. 在肯尼迪1968年竞选总统时的一篇演讲中,他就GDP讲了以下一段话:GDP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游戏的快乐。它没有包括诗歌的美好,也没有包括婚姻的稳固,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共问题争论的智慧,也没有包括公务员的正直。它既没有衡量出我们的勇气与智慧,也没有衡量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简言之,它衡量一切,但不包括使我们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有关美国的一切,但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以作为美国人而骄傲。

肯尼迪的话有道理吗?如果有道理的话,我们为什么要关注GDP?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评价GDP指标。

肯尼迪的话是正确的,他看到了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指标的缺陷。然而为什么还要关注GDP?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是GDP能够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

二是为国家以及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工具和依据;

三是GDP为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检测工具;

四是GDP也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指标,因为在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指标,很多与GDP有关,每年,联合国都要根据各国的“人均GDP”进行排名,来提供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依据。可以说GDP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承担的国际义务和权利,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五是GDP的统计比较容易,其具有统计数据准确、重复计算少等优点,作为总量指标,它和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这三个主要的宏观经济运行指标都有密切关系,是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三大指标中最基础性的指标。

总之,GDP能够提供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帮助国家领导人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过热之中。甚至有人认为该指标像灯塔一样,能使政策制定者不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

字海洋而不知所措。

9.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下列情况之间有什么差别:

(1)厂商为某经理买一辆轿车,以及厂商给经理一笔钱让他自己去买车之间有什么不同?

(2)雇佣你的配偶看管房屋,而不是无偿的让他/她担任此工作,两者有何不同?(3)你买一辆中国国产车,与买一辆在德国生产的汽车,两者有何不同?

(1)主要是两个区别:一是计入GDP的项目不同,二是对GDP的影响可能不同。厂商直接买车属于实物补贴,作为厂商投资需求的一部分直接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厂商给经理钱让其自己买车属于货币补贴,构成经理的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经理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一款车,形成消费需求,并且将多余的钱作他用,可以增加其他商品的消费,也可以作为储蓄。两者对于总需求的影响不一定是相同的(实物补贴全部形成需求,货币补贴可能仅仅是部分形成需求),所以对GDP的影响也不一定相同,即:使GDP增加的幅度可能有差异。(2)雇佣配偶看管房屋,是市场交易行为,这项收入计入GDP,直接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无偿的工作则不计入GDP,这是家庭内部的活动,无市场交易。(3)买中国的国产车在计算GDP时是作为消费的一部分,会导致GDP的增加;买德国产的汽车在计算GDP时是作为进口的一部分,抵消了消费增加的部分,对GDP无影响(进口不计入GDP)。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坐标图上,表示收入和消费关系的45°线上所有的点意味着(C )。

A. 消费等于储蓄

B. 收入等于储蓄

C. 消费等于收入

D. 以上都不正确

2. 消费曲线位于45°线上方表明,储蓄是( C )。

A. 正数

B. 零

C. 负数

D. 不能确定

3.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C )。

A. 是大于1的正数

B. 是小于1的正数

C. 等于1

D. 等于零

4. 在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的时候,边际消费倾向等于(B )。

A. 20%

B. 80%

C. 30%

D. 120%

5. 居民的收支相抵点是消费曲线( C )。

A. 与纵轴的交点

B. 与横轴的交点

C. 与45°线的交点

D. 在坐标原点上

6. 在同一个坐标系中,总需求曲线位于消费曲线的( A )。

A. 上方

B. 下方

C. 重合

D. 位置关系无法确定

7.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储蓄曲线向下平行移动意味着总需求曲线( A )。

A. 向上移动

B. 向下移动

C. 不会移动

D. 没有影响

8. 国民收入均衡水平的提高往往被认为是下列哪项的增加所引起的?( B )

A. 进口

B. 计划投资和消费

C. 税率

D. 私人储蓄

9.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购买支出同时增加1美元,

则均衡收入将( C )。

A. 保持不变

B. 增加3美元

C. 增加1美元

D. 下降4美元

10.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 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幅度

B. 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 增加,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 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11. 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的值越大,则( D )。

A. 边际储蓄倾向的值越大

B. 乘数的值就越小,k t=-β/(1-β)

C. 总支出曲线就越平坦

D. 总支出曲线就越陡。

12. 国民收入中的边际储蓄倾向越大,则( C )。

A. 边际消费倾向也越大

B. 乘数的值越大

C. 总支出曲线越平坦

D. 总支出曲线就越陡峭

13. 决定国民收入原来的均衡被投资的增加打破,在国民收入形成新的均衡时,

国民收入将(B )。Δy=Δc+Δi

A. 减少

B. 增加

C. 没变化均衡条件是总供给=总需求,原来的均衡被投资的增加打破,并形成新的均衡,意味着总供给、总需求都有相等的增量,排除了总供给不变的可能

D. 不能确定

14.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增加投资将引起(B )。

A. 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 国民收入的增加,同时消费水平也提高了Δy=Δc+Δs

C. 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了

D. 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消费水平的变动无法确定

15.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消费和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有同样大的影响( A ) ?

A. 消费的变化不是国民收入的变化带来的,而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应该是自发消费,消费乘数=投资乘数

B. 消费的变化是国民收入的变化带来的,而不是其他因素引起的

C. 既不是答案A也不是答案B

D. 消费和自发投资相等时

16. 在投资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的过程中( C )。Δy=Δi×k i=Δc+Δs

A. 储蓄数量没变

B. 储蓄数量减少

C. 储蓄数量增加

D. 无法确定

17. 在某封闭经济里,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2000亿美元,消费支出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是1700亿美元,投资支出和政府支出的总和在任何国民收入水平上都等于2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3/4。均衡国民收入( C )。c=α+βy d=α+(3/4)*(2000-t)= α+(3/4)*2000=1700 α=200 y=(α+i+g-βt)/(1-β)=(200+200)/(1-3/4)=1600

A. 等于2000亿美元

B. 等于1900亿美元

C. 少于1900亿美元

D. 等于1700亿美元

18. 在某封闭经济体中,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2000亿美元,消费支出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是1700亿美元,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的总和在任何国民收入水平上都等于2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3/4。要使国民收入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投资的增量应该( B )。∵α=200∴y=(α+i+Δi+g-βt)/(1-β)=(200+200+Δi)/(1/4)=2000∴Δi=100或由17题均衡收入为1600,Δi=Δy/ki=400/4=100

A. 多于100亿美元

B. 等于100亿美元

C. 少于100亿美元

D. 无法确定

19. 投资乘数在哪一种情况下较大? ( A )。

A. 边际储蓄倾向较小即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B. 边际储蓄倾向较大

C. 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D. 投资数量越大

20. 假定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增加100万美元投资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

( B )。

A. 200万美元

B. 500万美元

C. 800万美元

D. 100万美元

21.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等于60%,政府同时增加20万美元的购买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A )。Δy=Δg×k b=20×1=20

A. 增加20万美元

B. 保持不变

C. 增加12万美元

D. 减少20万美元

22. 某国经济最初处于均衡状态,现在该国自发投资增加150亿美元,不存在引

致投资,投资乘数等于4,那么在国民收入形成新的均衡的时候( A )。

A. 投资增加了150亿美元,消费增加了450亿美元Δy=Δi×k i=150×4=600=Δi+Δc=150+Δc∴Δc=450

B. 投资增加了150亿美元,消费增加了600亿美元

C. 投资增加了450亿美元,消费增加了150亿美元

D. 投资增加了150亿美元,消费增加了750亿美元

23. 哪一对变量对国民收入具有同样大的乘数作用? ( D )

A. 政府购买支出和出口封闭条件下不存在出口乘数

B. 引致消费和投资

C. 政府减税和投资

D. 政府购买支出与投资

24. 假定某国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是5500亿美元。如果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

到6000亿美元,在MPC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B )。

A. 500亿美元

B. 50亿美元

C. 10亿美元

D. 20亿美元

25.某国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8,减税100万美元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A )。

A. 400万美元

B. 500万美元

C. 80万美元

D. 200万美元

26. 下面哪一种情况可能使国民收入增加得最多( A )?

A. 政府对高速公路的护养开支增加250亿美元政府购买的增加

B. 政府转移支付增加250亿美元

C. 个人所得税减少250亿美元

D. 企业储蓄减少250亿美元转化为个人收入的增加,可以增加消费、储蓄和个人所得税

27. 在某封闭经济中,政府只征收定量税,且将新征税收100亿美元全部用于政

府支出。这一举措的净效应是( A )。

A. 该经济的GDP增加100亿美元Δy=Δg×k b=100×1=100

B. 该经济GDP增加量等于100亿美元乘以财政支出乘数

C. GDP增加的同时,消费增加,储蓄增加

D. 不能判断GDP增加程度

28. 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哪些项目的增加不会引起国民收入均衡水平的提高

( B )?

A. 进口

B. 意愿的自主性支出

C. 税收

D. 私人储蓄

29. 其他条件不变,下面哪些项目会使国民收入提高( ABC )?

A. 政府国防开支增加

B. 个人计算机出口增加

C. 消费者娱乐支出增加

D. 公众购买的政府债券增加

30. 下面哪些情况可能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BCD )?

A.出国旅游

B.政府增发救济金

C.个人所得税减少

D. 企业储蓄减少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消费的是( ABC )

A. 小明下课时买的零食

B. 老张下班去理发

C. 约翰买的新轿车

D. 露西家建的新房子

2. 下列属于投资的是( AC )

A. IBM新建的办公楼

B. 张大爷买的200股阿里巴巴股票

C. 小李的淘宝店刚采购的一批货物

D. 马太太新买的法国香水

3.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下列变量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减的有( AC )

A. 边际消费倾向

B. 边际储蓄倾向

C. 平均消费倾向

D. 平均储蓄倾向

4. 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小相等的有( A B )

A. 自发消费的乘数

B. 自发投资的乘数

C. 税收乘数

D.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5. 可支配收入取决于哪些因素( ABC )

A. 总产出

B. 税收

C. 政府的转移支付

D.投资

二、判断题

( ×)1. 在短期内,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消费支出也等于零。消费总是大于零。作为生命体,人不能不吃不喝

( √)2. 消费支出大于可支配收入,意味着储蓄是负数。

( ×)3. 消费支出等于可支配收入,意味着储蓄是正数。

( √)4.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将递减。

( √)5. 假定可支配收入不变,平均消费倾向越大,消费支出就越大。

( √)6. 在短期内,居民的消费支出可能大于可支配收入。

( ×)7. 按照凯恩斯的短期消费函数,消费增量大于收入增量。

( √)8. 假如居民在不同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上都增加消费支出,消费曲线将向上移动。

( √)9. 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 ×)10. 边际储蓄倾向是大于1的正数。

( ×)11. 在短期内,居民的储蓄有可能大于可支配收入。

( √)12. 假如居民在不同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上都减少储蓄,消费曲线将向上方移动。

( ×)13. 当消费曲线与45°线相交的时候,消费支出等于储蓄。

( √)14. 在同一个坐标平面内,消费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一旦确定,储蓄曲线的位置和形状随之确定。

( √)15. 在某一可支配收入水平上,如果消费曲线与45°线相交,储蓄曲线一定与横轴相交。

( √)16. 假设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均为外生常数,那么,总需求曲线与消费曲线平行。

( ×)17. 假设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均为外生常数,那么,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大于消费曲线。

( √)18. 某居民把节省下来的收入锁在钱柜里,这种行为是储蓄。可支配收入中不用于消费的部分为储蓄

( ×)19. 某居民把节省下来的收入用于买股票,这种行为是投资。只是产权交换

( ×)20. 假如某居民把节省下来的钱建造一所房子,这个人在储蓄。资产增加了

( ×)21. 假如某居民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一所旧房子,这个人在投资。只是产权交换

( √)22. 某公司保留部分利润的行为是储蓄,把这部分未分配利润用于购买新设备的行为是投资。

( ×)23. 均衡的国民收入必然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 √)24. 国民收入不仅有可能,而且往往是在失业的情况下形成均衡。

( √)25. 在两部门经济中,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投资支出一定等于储蓄。( √)26. 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支出大于储蓄,总需求将大于总供给。( ×)27. 假如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税收同时增加同样的数量,注入量和漏出量仍然相等,均衡国民收入没发生变化。政府支出的乘数大于政府税收

的乘数,所以平衡预算时均衡国民收入是变化的。

( √ )28.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消费的增加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从而导

致均衡国民收入的增加。

( √ )29. 在消费和投资支出不足的条件下,为了避免国民收入水平的下降,政

府应该增加支出和鼓励出口。

( × )30. 边际储蓄倾向越小,投资乘数将越小。

( × )31. 假如边际储蓄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投资乘数将小于1。

( × )32. 只要边际消费倾向是正数,投资乘数将小于1。

( √ )33. 不仅投资支出有乘数作用,政府支出、消费支出和出口也有乘数作用。 ( √ )34. 减税将促使消费支出和储蓄增加。

( √ )35. 减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一般来说小于投资。税收乘数的绝对值小于投

资乘数

( × )36. 税收乘数是大于1的正数。

四、计算题

1.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80+0.8(y-t ),投资为190,政府购买支出

为250,税收为150(单位: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30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投资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至2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80+0.9(y-t ),投资仍为19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

投资增至200 时收入增加多少?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1) y=c +i + g c=180+0.8(y-t) i=190

g=250

t = 150

y=2500

c=180+0.8(y-t) t = 150

三部门均衡时 i + g = s + t→s = 290

(2) y=c +i + g

c=180+0.8(3000-t) i=190

g=250

t = 150

IU=3000-2900=100

(3)y=c +i + g

c=180+0.8(y-t) i=200

g=250

t = 150

y=2500 c=2060

y=2550,△y=50 y=2910

(4)y=c +i + g

c=180+0.9(y-t) i=190

g=250

t = 150

y=4850

c=180+0.9(y-t) t = 150

三部门均衡时 i + g = s + t→s = 290

y=c +i + g

c=180+0.9(y-t) i=200

g=250

t = 150

(5)k i =△y/△i=1/(1-β) k i1 =5,k i2 =10

边际消费倾向变大,投资乘数变大,投资变动导致的收入变动更大

2.假设一个萧条经济的消费函数为 c=15+0.75y d ,投资i =20, 政府转移支付

t r =2 ,政府购买g=10,税收函数t=6

(1)求均衡收入。

(2)若充分就业产出为288,需要增加多少政府购买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3)政府购买增加对消费需求有何影响?

(4)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增加多少转移支付?

(1)

y = c +i + g

c = 15+0.75(y + tr -t) t= 6 g= 10

i= 20

tr = 2

或: s+t-tr=i+g (s=yd-c) 解得y=168

(2)

△y=288-168= 120=△g* k g

k g = 1/(1-β) β=0.75

(3)政府购买增加直接增加总需求使收入增加,y d 增加。又由于c=α+βy d 且β>0,

所以c 增加。△y=△y d +△t=△c+△s+△t

△t=0

△y d -△t =△g* k g

△c=0.75×△y d =0.75×4=3,政府购买增加1,可以增加消费需求3.

(4)

△y=288-168=120

k tr = △y/ △tr k tr = β/(1-β)

y=4850 c=4410

y=4950,△y=100 y=168 △g=30 △tr = 40

β=0.75

或 y= c +i + g=15+0.75(y + tr –t+△tr) +i + g

即288=15+0.75*(288 + 2 –6+△tr) +20 + 10 得△tr = 8

五、简答题

1.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

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

际消费倾向(MPC=△c/△y 或MPC=dc/dy ),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

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APC=c/y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

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c

≠0,即MPC ≠0),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c <△y ,即MPC <1),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y=△c+△s ,因

此△c/△y+△s/△y=1,所以,△c/△y=1-△s/△y 。只要△s/△y 不等于1或0,就有 0<△c/△y <1。可是,平均消费

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

小于1。当收入很低甚至是零

时,人们也必须消费,哪怕借

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

向就会大于1. 例如,在图中,当收入低于y 0 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

从图可见,当收入低于y 0 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的连线与横轴所形

成的夹角总大于45°,因而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

2.分别利用45o线法和投资-储蓄法,分析均衡国民收入的形成。

如下左图,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总支出。总支出曲线和45o曲线相交于E 点,与E 点相对应的收入为均衡收入。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总需求过

度,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社会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减少,企业就会扩

大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右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企业生产才会稳定下来。反

之企业会存在存货投资。故只有E 点才是均衡的。

如下右图,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储蓄和投资。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相交于E E c=α+βy c y 0

45° 0 y c+i

c+i 0

y * 投资--储蓄法 y s

E

s,i i

点,与E 点相对应的收入为均衡收入。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

大于储蓄,社会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减少,企业就会扩大生产,使收

入水平向右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企业生产才会稳定下来。反之企业会存在

存货投资。故只有E 点才是均衡的。

3.为什么厂商非意愿存货为零是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水平的条件?(作图)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等于计划需求加非计划存货投资。但在国民收入决

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

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因此,在均衡产

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

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因此,非计划存货投资等

于零。

∵y=AD=c+i, ∴IU=0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当位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厂

商为确保生产正常运行的必备的存货,是计划投资的一

部分,因此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是零.如图所示: c 为消

费,i 为计划投资,只有在E

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而

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E 点投资外,实际投资和

计划投资不等,存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 ,而在E 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

货投资为零。

5.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分析储蓄增加对均衡收入的影响?

如图,交点E 决定了均衡收入水平y 。由于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是一对互补函数, 假设消费函数是c(y)=α+βy ,

则储蓄函数为s(y)=- α+(1-β)y 。则增加储蓄也就是减少消费,总需求减少,

c+i E IU>0 IU<0 c+i

y 0 0 i

y E y c IU<0 c+i IU>0 c+i i

均衡收入减少。即减少消费函数中的α值,储蓄曲线向上移会导致均衡点E 向

左移动,也就是均衡收入下降。

∵s=y-c,y=c+i,∴s ↑→c ↓,y ↓

6.作图分析政府支出变动、税收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左图:政府支出增加,总支出增加,总支出(c+i+g )曲线上移,与45°线的交

点(均衡点)右移,均衡收入增加。

政府税收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均衡产出减少。表现在右图中,s+t

曲线上移,与i+g 曲线的交点(均衡点)左移。

7. 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

收入水平?

∵在短期,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

者将提高社会总消费倾向,提高社会总消费量,∵ y=AD= c+i ∴c ↑y ↑

8.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

绝对值?

∵ kg=1/(1-β),kt=-β/(1-β),ktr=β/(1-β),0<β<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

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

9.要求:请就所给材料,根据本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和地方政府配套投资计划

路透社北京11月17日电( )---中国政府日前宣布了4兆(万亿)元人民币的

投资计划以拉动内需.以下是各部门及地区已公布的具体规划:

(1)行业层面的投资计划

电网--今后两至三年内将建设规模为110(66)千伏及以上线路26万公里、变

电容量13.5亿千伏安。新华社援引专家称,这一计划总投资将达1.1万亿元。(国

家电网公司)

机场--在20XX 年底前投资4,000亿元人民币建设机场.民航局局长李家祥称,

这笔钱将用于建造50个新机场,改良或搬迁90个其他机场.(民航局)

交通--第四季度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100亿元,力争明後两年交通固

定资产投资规模年均达到1万亿元水平.(交通运输部) c+i+g c+i+g’

45y y

c+i+g y 0

铁路--今年将争取超额完成500亿元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完成投资6,000亿元,这一数字是今年投资规模的两倍.(铁道部)

(2)地方政府层面的投资计划

北京市--今後两年将加大投资力度,初步测算市、区两级共安排政府投资1,200亿元至1,500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

江苏省--底,江苏省可完成政府性投资3,000亿元人民币,带动全社会投资1.2万亿元;20XX年底可完成政府性投资6,50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2.5万亿元.

福建省--从今年第四季度到20XX年,将安排省级以上财政性资金700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00亿元以上.

中国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和地方政府配套投资计划表明政府利用政府购买的大

幅度增加带动社会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摆

脱因出口下降、总需求下降而导致经济衰退的愿望与努力。这是凯恩斯需求管

理思想的具体应用。事实表明,这些投资计划促进了内需的增加,使中国经济

增长“保八”目标成功实现。

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 投机性货币需求的理论表明( B )。

A. 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越是会下降,因而不愿购

买更多债券

B. 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回涨可能性越大,因而越

是愿意更多购买债券

C. 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为购买债券需要的货币就越多

D. 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预期债券可能还要上升,因而希望购买更

多债券

2. 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B )。

A. 变得很小

B. 变得很大

C. 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D. 不发生变化

3.如果货币需求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A )。

A. 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 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变动不大

C. 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影响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4. 当政府购买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出的减少相等时,国民收入会( A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相关

5. 若中央银行在政府增税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则( D )。

A. 利率必然上升

B. 利率必然下降

C. 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上升

D. 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下降

6. IS曲线为y=500-2000r,下列哪一个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不在IS曲线上?

( AD )

A. r=0.02,y=450

B. r=0.05,y=400

C. r=0.07,y=360

D. r=0.01,y=300

7. 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B )。

A. 一个

B. 无数个

C. 一个或无数个

D. 一个或无数个都不可能

8.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B )。

A. 右移10亿美元

B.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 左移10亿美元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9. 给定消费c=40+0.8y d,净税收t n=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

IS曲线( D )。

A. 右移10单位

B. 左移10单位

C. 右移40单位

D. 左移40单位

10. 净税收和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相同数量,使得IS曲线( B )。

A. 不变

B. 向右平移k b·△g单位

C. 向左平移k b·△g单位

D. 向右平移单位

11.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

加时( A )。

A.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12.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

表示( A )。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13. 当投资支出与利率负相关时,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 B )。

A. 与利率不相关

B. 与利率负相关

C. 与利率正相关

D. 随利率下降而下降

14. 如用k t表示税收乘数、k g为支出乘数,则外生的税收增加△t会使IS曲线( A )。

A. 左移k t△t

B. 左移k g△t

C. 右移k t△t

D. 右移k g△t

15. 若LM方程为y=750+2000r,当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时,利率和收入为( C )。

A. r=10%,y=7580

B. r=10%,y=800

C. r=10%,y=950

D. r=10%,y=900

16. 如果人们突然在每一利率水平下更多地持有货币,则( D )。意味着通货膨

胀了,要维持原有的生活、生产水平,手中持有的名义货币必须增加

A. 货币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

B. LM曲线将向上(向左)移动

C. 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D. 以上都正确

17. 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D )。

A. 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B. 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

C. 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

D. 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18. 政府支出增加1美元将( D )。

A. 使意愿的支出曲线上移1美元

B. 不会使LM曲线发生移动

C. 使IS曲线向右移1/1-MPC个美元

D. 以上都正确

19. 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动变得很敏感,则( B )。

A. IS曲线变得更陡峭

B. IS曲线变得更平坦

C. LM曲线会变得更陡峭

D. LM曲线会变得更平坦

20. 货币供给的增加( C )。

A. 使LM曲线向左移(上移)

B. 使IS曲线右移

C. 使LM曲线向右移(下移)变得更平坦

D. 使IS曲线左移

21. 若货币需求对利率很敏感,则(D )。

A. 货币需求曲线相对平坦

B. LM曲线会变得相对平坦

C. 收入变化导致货币需求的变化只会使均衡利率水平发生较小变化

D. 以上都正确

22.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将( B )。

A. 使IS曲线右移,并使利率和收入水平同时降低

B. 使IS曲线右移,并使利率和收入水平同时提高

C. 使IS曲线右移,提高收入水平同时降低利率

D. 使LM曲线下移(右移),提高收入水平同时降低利率

23.税收增加将( A )。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考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 算指标。 2.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 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 价值。 5.国民收入NI: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 6.边际消费倾向: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用公式可表示为: MPC=△c/△y=β,它只能大于零且小于1 7.边际进口倾向:指的是国民收入Y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进口M增加的数量,以 导数形式表示也就是M=dM/dY. 8.边际储蓄倾向:指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 用公式可表示为:MPS=Δs/Δy, 它只能小于1而大于零。 9.自发消费: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10.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 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1.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Δy/Δi=1/(1-β) 12.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t=Δy/Δt= -β/1-β 13.IS曲线:是描述当I=S即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 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4.LM曲线:是描述在L=M即货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达到一致时,国民收入与 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5.菲利普斯曲线:它是一条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 关系的曲线。它揭示出: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二者不可兼得,如果一个经济愿意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则可以实现较低的失业率。π= 16.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7.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的政策。 18.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 总需求的政策。 19.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 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0.“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指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 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21.摩擦性失业: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经典: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 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是( A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 C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A )。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D )。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 ).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7.若消费函数为40+0.8,净税收20,投资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曲线( D ).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D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曲线左下方、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C).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完整版).docx

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的缺陷: 1)G DP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 2)G DP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的价值,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 3)G DP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如闲暇、污染等)。 网上另一种:1)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2)GDP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和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 3)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 4)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GDP的计算: 按支出法核算:GDP =C+I+G+(X-M ) 按收入法核算: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 两部门(私人部门)纤挤的循环诡劝模型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 Y=C+1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 Y= C+S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C + I二C + S >> I 二S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 也即,I = S ,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2.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说.,讣支I I丸Y = C +I+G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即Y=( C+I+G=C+s+τ →→ 1+G=S+T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 3.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Y=C + I+ G + X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 Y= C + S + T + M I 加门的恙芒求I+G + X = S + T+M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 + G + X = S + T +M 名义GDP和实际GDP *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岀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实际GDP=名义GDP ÷ GDP折算指数均衡产岀: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y 【由于E=y,E=C + i,y=c + S,贝V i=s】 * 注: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 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记为C= C(Y),C=α + β y 女」来具他条誉人变,M楓Si:∣?λ的同tιιIhJ荊I,陋收人减f>ιιu减少:. 消费又称为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MPC =△ C/△ Y 【凯恩斯认为MPC B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MPC递减是凯恩斯提出的解释有效话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APC = C/Y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进行,或者动用储蓄或者依靠社会救济来保持一个起码的消费水准。因此,该部分是个常数,它是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自主消费。这样消费和收入的函数可表示为:C= C o + b Y 其中,C为消费支出,b为MPCY为可支配收入,G为自主消费,b Y是随可支配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引致消费。 【诠释:c= α +β y α —自发消费,不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 β —MPC ,直线斜率;β y—引致消费,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 APC 与MPC : APC=C / y=(α + β y) / y= α /y+ β = α /y +MPC (1)APC>MPC (2)α /y→ 0,所以APC →MPC 短期消费曲线的特点: 第一、可支配收入存在着一个收支相抵的水平。APC=1。 第二、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上,消费支出V可支配支出,这种被称为正储蓄,APC V 1 ;在相抵水平以下,消费支出>可支配支出,称为负储蓄,APC > 1。 第三、消费支出随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加幅度V可支配收入增加幅度。OV MPC VI 储蒂函数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消费,另一部分是储蓄,即:Y= C+S S= Y- C 由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因此,储蓄也是可支配收入的一个函数,确立了消费函数,储蓄 函数也就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高鸿业)-文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3. 消费倾向: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资本边际效率:是预期增机的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 流动偏好: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 4. 凯恩斯的财政政策的内容: 政府支出: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税收、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其他税收 5.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6. 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7.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8 .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9.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 10.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11丄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P500 12. 财政政策: 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 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 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 的运行展开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 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 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 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 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 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 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 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 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 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 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最终产品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与消费的产品和劳 务.中间产品是指在核算期间须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作为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 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 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 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 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 品. 3.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 入GDP?(北方交通大学考研) 解答: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这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完整版)

国内生产总值(GDP ): 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 的缺陷: 1)GDP 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 2)GDP 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的价值,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 3)GDP 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如闲暇、污染等)。 网上另一种:1)GDP 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2)GDP 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和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 3)GDP 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 4)GDP 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GDP 的计算: 按支出法核算:GDP =C+I+G+(X-M ) 按收入法核算: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私人部门)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Y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Y =C+S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 也即,I=S,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2.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 Y =C+I+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 Y C+I+G=C+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 3.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Y =C+ I+G+X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 Y =C+ 四部门的总需求与总供给 I+G+X=S+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 名义GDP 和实际GDP * 名义GDP 是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实际GDP 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实际GDP=名义GDP ÷GDP 折算指数 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y 【由于E=y ,E=c+i ,y=c+s , 则i=s 】 * 注: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 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记为C =C(Y),C=α+βy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 消费又称为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 表示。 MPC =△C/△Y 【凯恩斯认为MPC 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MPC 递减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 表示。 APC =C/Y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进行,或者动用储蓄或者依靠社会救济来保持一个起码的消费水准。因此,该部分是个常数,它是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自主消费。这样消费和收入的函数可表示为:C =C 0+b Y 其中,C 为消费支出,b 为MPC ,Y 为可支配收入,C 0为自主消费,b Y 是随可支配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引致消费。 【诠释:c=α+βy α—自发消费,不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 β—MPC ,直线斜率;βy —引致消费,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 APC 与MPC :APC=c/y=(α+βy)/y=α/y+β=α/y+MPC (1)APC>MPC(2)α/y →0,所以APC →MPC 短期消费曲线的特点: 第一、可支配收入存在着一个收支相抵的水平。APC=1。 第二、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上,消费支出<可支配支出,这种被称为正储蓄,APC <1;在相抵水平以下,消费支出>可支配支出,称为负储蓄,APC >1。 第三、消费支出随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加幅度<可支配收入增加幅度。0<MPC <1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消费,另一部分是储蓄,即:Y =C+S ,S =Y-C 由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因此,储蓄也是可支配收入的 储蓄函数:储蓄与收入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或称为储蓄倾向。可表示为S =F(Y),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储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 =S/Y 边际储蓄倾向:是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以MPS 表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 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 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 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 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 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 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 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 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 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 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 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 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 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

(完整)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二、各章知识点分析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了解与识记 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即均衡国民收入理论和总量分析方法 2、GDP的内涵,(知道什么项目计入GDP,GDP与GNP的关系,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关系) 3、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增殖法需要了解) 4、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区别 5、GDP折算数 二、理解与分析 1、国民收入各个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 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了解与识记 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含义及简章经济的假设条件 2、均衡产出的含义及条件 3、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4、其他消费理论 二、理解与分析 1、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重点) 2、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的各个乘数(重点) 第14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重点章节) 一、了解与识记 1、经济学投资的概念、投资函数、投资的影响因素 2、IS曲线的含义 3、货币需求函数、交易需求及投机需求 4、凯恩斯陷阱、古典极端 5、LM曲线的含义 6、货币的供给(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 二、理解与分析 1、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方程)及其移动(IS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 2、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LM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及均衡的变动 4、失衡的区域及失衡的恢复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章节)

一、了解与识记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二、理解与分析 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 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 3、挤出效应的内涵、图形分析、影响因素。 4、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第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重点章节) 一、了解与识记 1、自然失业率(结合第18章充分理解) 2、财政政策、政策工具(哪些是扩张性的,哪些是紧缩性的?)、局限性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总原则是什么?——“逆经济风向行事” 4、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价格决定,买空(多头),卖空(空头),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可以略看) 二、理解与分析 1、经济政策的目标及相互关系 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关系:四个目标是矛盾统一的。矛盾:(依据菲利普斯曲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不能同时实现;统一: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一个统一体,(根据奥肯定律)降低失业率有利于经济增长。 2、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如何发挥作用? 3、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局限性是什么? 4、利用货币创造乘数的计算。 5、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的区别(了解) 第17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了解与识记 1、总需求的含义及构成 2、价格如何影响总需求的变化? 3、总供给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4、潜在就业量与潜在产量 5、劳动市场均衡 6、货币中性 二、理解与分析 1、AD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课件)。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完整版)

word 国内生产总值(GDP ): 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 的缺陷: 1)GDP 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 2)GDP 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的价值,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 3)GDP 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如闲暇、污染等) 。 网上另一种:1)GDP 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2)GDP 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和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 3)GDP 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 4)GDP 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GDP 的计算: 按支出法核算:GDP =C+I+G+(X-M ) 按收入法核算: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私人部门 )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 Y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Y = C+S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 也即,I=S,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2.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 Y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 税收 即 Y C+I+G=C+S+T →→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 3.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Y =C+I+G+X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 Y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 名义GDP 和实际GDP * 名义GDP 是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实际GDP 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实际GDP=名义GDP ÷ GDP 折算指数 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y 【 由于 E=y ,E=c + i ,y=c + s , 则 i=s 】 * 注: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 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记为C =C(Y),C=α+β y 消费又称为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 表示。MPC =△C/△Y 【凯恩斯认为MPC 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MPC 递减是凯恩斯提出的解释有效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 表示。APC =C/Y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进行,或者动用储蓄或者依靠社会救济来保持一个起码的消费水准。因此,该部分是个常数,它是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自主消费。这样消费和收入的函数可表示为:C =C 0+b Y 其中,C 为消费支出,b 为MPC ,Y 为可支配收入,C 0为自主消费, b Y 是随可支配收入变化而 变化的消费,被称为引致消费。 【诠释: c=α+βy α—自发消费,不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 β—MPC ,直线斜率;βy —引致消费,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 APC 与MPC : APC=c / y=(α+βy) / y=α/y+β=α/y +MPC (1)APC>MPC (2) α/y →0,所以APC →MPC 短期消费曲线的特点: 第一、可支配收入存在着一个收支相抵的水平。APC=1。 第二、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上,消费支出<可支配支出,这种被称为正储蓄,APC <1;在相抵水平以下,消费支出>可支配支出,称为负储蓄,APC >1。 第三、消费支出随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加幅度<可支配收入增加幅度。0<MPC <1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消费,另一部分是储蓄,即:Y =C+S ,S =Y- C 由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因此,储蓄也是可支配收入的一个函数,确立了消费函数,储蓄 储蓄函数:储蓄与收入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或称为储蓄倾向。可表示为S =F(Y) , 储蓄倾向也分为边际储蓄倾向和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 =S/Y

经典: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经典: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 GDP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A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 C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A )。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D )。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 ).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净税收T=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IS曲7.若消费函数为C=40+0.8Y d 线( D ).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D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C).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10.在下述何种情况下,会产生挤出效应( C ).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部门的私人支出; 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 C. 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 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11.假定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A). 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宏观经济学重点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 1.宏观经济学特点,微观与宏观的区别? 研究对象:总体行为;研究方法:总量分析;解决问题:资源充分利用;核心理论:收入决定. 基本假设:存在市场失灵,且政府有干预能力. 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

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6)主要目标不同:一个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一个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2.GDP的概念和深层次含义? 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3.什么是最终产品? 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不重复出售、转卖或进一步加工)。 包括哪些?①消费品、军工产品;②固定资产积累与储备(库存增加);③净出口(进出口差)。 4.GDP和GNP的区别? GDP是按地盘核算,GNP是按照人头核算.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GNP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1. 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2.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 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 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此时产品生产与产品需求相一致,此时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均衡条件是E=y,即计划指出等于计划产出。 3.棘轮效应:杜森贝里认为,消费者易于随收入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随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至于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 4.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可以如下表示:MPC=ΔC/ΔY 其中ΔC表示增加的消费,ΔY表示增加的收入。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1之间波动。(边际储蓄倾向类似) 5.持久收入假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亦称永久消费理论)。他指出,个人或者家庭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持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离现在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越小。例如一个年轻人早期借贷消费,他可以预计自己未来的收入非常好,中期还贷并未晚年准备。区别于侧重储蓄冬季分析的生命周期理论而言,本理论侧重人们如何预测自己的未来收入问题。 6.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其他乘数也可如此解释)亦称凯恩斯乘数,发挥总用的前提是: 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 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对立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复习重点

实际GDP、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乘数、货币创造乘数、自动稳定器、公开市场业务、流动性陷阱、挤出效应、自然失业率、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实际汇率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2—616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习题答案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C 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B 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解答:A 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A.右移10亿美元; 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解答:C 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解答:A 6.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