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度和体积含水率之间的转换

饱和度和体积含水率之间的转换

土壤饱和度r S 土壤体积含水率v w 土壤孔隙比e 换算公式: )/11(e w S v r +=

最佳含水量

最佳含水量:可使填土获得最大密实度的含水量(击实试验、手握经验确定)。充盈系数(灌注桩):一根桩实际灌注的混凝土方量与按桩管外径计算的桩身体积之比。砼搅拌时间:从全部材料投入搅拌桶起,到开始卸料为止所经历的时间。“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砌筑方法。结构安装工程:用起重设备将预制构件安装到设计位置的整个施工过程。 皮数杆:画有洞口标高、砖行、灰缝厚、插铁埋件、过梁、楼板位置的木杆。灌注桩:是指直接在施工现场桩位上成孔,然后在孔内安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成桩。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中间的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需要留有施工缝。分件安装: 指在厂房结构吊装时,起重机每开行一次仅吊装一种或两种构件的吊装方法。预应力混凝土:在结构承受外荷载前预先对其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受拉区施加预应力,以改善结构使用性能。混凝土结构工程:大模板:大模板是大型模板或大块模板的简称。它的单块模扳面积大,通常是现浇墙时每面只需使用一块模扳,为区别于组合钢模板和钢框胶合板模板,故称大模板。 填空题: 1、铲运机的运行路线有:环形路线、“8”字形路线。 2、地坑排水的方法有:集水井降水法、井点降水法、隔渗法。 3、砼原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是水泥、混合材料±2%。粗、细骨料±3%。 水、外加剂±2%。 4、砖墙砌筑时,灰缝厚度应控制在10mm左右,一般范围是10mm±2mm。简答题: 1.简述影响填土压实的主要因素: 压实功、土的含水量及每层铺土厚度。 2.简述沉管灌注桩施工时产生断桩的原因: (1)、地下土有淤泥层且有地下水,在提升钢管时,土的压力将混凝土桩挤断。(2)、在砂层有水时,这个就更容易将混凝土桩挤断。(3)、提升钢管速度过快,造成混凝土下落不及时而形成断桩。 3.简述砼结构施工缝的留设原则和处理办法:在混凝土浇筑程中,若因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中间的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则应留设施工缝。由于施工缝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故宜留置在结构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应留垂直缝。 施工缝处浇筑混凝土之前,应除去表面的水泥薄膜、松动的石子和软弱的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不得积水。浇筑时,施工缝处宜先铺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厚度为10~15mm,以保证接缝质量。浇筑过程中,施工处应细致捣实,使其结合紧密。 4.砼工程的质量检查包括哪些内容:混凝土质量检验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和养护后的质量检验。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即在制备和浇筑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坍落度等的检验,每一工作班至少检查一次。遇到特殊情况还应及时进行检验。混凝土搅拌时应随时检查2.混凝土养护后的质量检验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强度、外观质量和结构构件的轴线、标高、截面尺寸和垂直度的偏差检验。如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时,还需对抗冻性、抗渗性等进行检验。(注意:混凝土强度的检验主要是指抗压强度的检验)。 5.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吊装方法有哪两种,其特点是什么:(1)分件吊装法:吊装过程中索具更换次数少,吊装速度快,效率高,可缎带构件校正、焊接固定、混凝土浇筑养护提供充足的时间。(2)节间吊装法:其优点是起重机行走线路短,

确定土壤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试验方法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译文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2012-03 学生姓名潘星俊 学号2012444094

译文要求 1.外文翻译必须使用签字笔,手工工整书写,或用A4纸打印。 2.所选的原文不少于10000印刷字符,其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相关, 由指导教师提供,并注明详细出处。 3.外文翻译书文本后附原文(或复印件)。

出处:土木工程学报(2015)19(7):2061-2066 版权?2015韩国土木工程师协会 DOI 10.1007/s12205-015-0163-0 确定土壤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 度的试验方法 X iao-Chuan Ren*, Yuan-Ming Lai**, Fan-Yu Zhang***, and Kai Hu**** 2014年4月2日收到/2014年6月18日修订/2014年11月11日接受/2015年1月12日在线出版 ·········································································································································································· 摘要 基于物理参数对土的压缩模量进行研究,得出一种能准确确定少量土样土壤最佳含水量的及相应的最大干密度的方法。力压缩模量曲线上的压缩模量峰值被用来确定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通过使用四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西藏青海粘土,二氧化硅粘土,兰州黄土,西藏青海沙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压实方法,新方法可以准确测定各类型土壤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此外,对于某些含水量,当土壤的压实度是最大时,粘土和二氧化硅粘土达到理论饱和状态,而砂土和黄土则未达到。 关键词: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压缩模量,粘土,黄土,砂土,改良土 ··········································································································································································1.引言 在施工过程中的许多情况下,将土壤压实到其最大干密度是必要的。压实是指土壤中的孔隙空间减少,其密度增加所造成的土壤颗粒重排对抵抗力的压实能量。在压实过程中,土壤密度的变化取决于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空间的直接压缩,以及从运动中产生的土壤颗粒的位置和方向的空隙空间的减少。水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当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被水填充时,即为最佳密度。因此,最佳的含水量对应于足够支持滑动运动的土壤颗粒的水膜所需的最小量的水。对于特定的水含量,压缩土壤以达最大的理论密度意味着通过从土壤中的空隙排出所有的气体,从而达到饱和。理论上达到的最大压实曲线,也被称为饱和曲线,通过连接不同的水分含量对应得土壤饱和的相应干密度。一些研究者(Hilf, 1956; Ring et al., 1962; Ramiah etal., 1970; Wang and Huang, 1984)已有了获得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各种方法的讨论。然而,在一个给定的压实工作的前提下压实试验方法已被采纳为标准用以确定最佳的水分含量和相应的最大干密度(ASTM D698, 2012; ASTM D1557, 2012)。确定土壤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压实作业的识别。毫无疑问,每一种类型的土壤反应不同的压实工作,这使得不同类型的土壤在使用相同的压实工作和现有的规范情况下,不可能获得水含量和最大干密度。基于Boutwell (1961)的想法,Blotz et al. (1998)研究了压实工作与

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各种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一、采用不同的击实方法,其所对应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是有一定差异的,一般而言,重型比轻型击实试验所获得的最大干密度,平均提高约9.9%,而最佳含水量平均降低约3.5%(绝对值)。即击实功能愈大,土的最佳含水量愈小,而最大干密度及强度愈高。另外,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后,土基压实度至少可增加6%,而处理过后的土层强度可以提高32%以上。 二、一般情况下,采用轻型击实标准时,土的最佳含水量对于黏性土约相当于塑限的含水量;对于非黏性土则约相当于液限含水量的0.65倍。详细范围值如下:1、砂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8~12;最大密度(kN/m3)为:1.8~ 1.88。 2、亚砂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9~15;最大密实度(kN/m3)为:1.85~2.08。 3、粉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6~22;最大密实度(kN/m3)为:1.61~1.8。 4、亚粉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2~20;最大密实度(kN/m3)为:1.67~1.95。 5、黏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5~25及以上;最大密实度(kN/m3)为:1.58~1.7。 注:当采用重型击实时,其最大密实度平均要提高10%,最佳含水量约减少3.5%(绝对值)。 上述回答仅供参考。 特定比例的一些试样击实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优含水率的范围 级配碎石层(碎石30:石子粉70)、 级配碎石层(碎石55:石子粉45)碎石是5-31.5、 水泥稳定层、 灰土击实(石灰12:土88)、 灰土击实(石灰30:土70) 石灰土混合料(石灰12:水泥3:土85) 以上土样均为粘土

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

2.土的最佳压实度测定方法 本试验的目的,是用轻型击实方法,或某种击实仪在一定击实次数下,测定土的含水量与密度的关系,从而确定该土的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 本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土料。粗、细、混合料中如粒径大于5mm的土重小于总土重3%时,可以不加校正。在3~30%范围内,则应用计算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校正。 一、轻型击实法 (1)仪器设备本 试验需用下列仪器设备: ①轻型击实仪:技术性能为:锤质量2.5kg;锤底直径51mm;落高305mm;击实筒:直径102mm,高度116m,容积947.4c m3;单位体积击实功为591.6kJ/m3(分三层击实,每层25击)。 ②天平:称量200g,感量0.01g;称量2000g,感量1g。 ③台称:称量10kg,感量5g。 ④筛:孔径5mm。 ⑤其他: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器、推土器、修土刀及保湿设备等。 (2)操作步骤 ①将代表性的风干或在低于60℃温度下烘烤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或碾土机械碾散,过5mm筛拌匀备用,土量为15~20kg。 ②测定土样风干含水量,按土的塑限估计其最优含水量,选择5个含水量,依次相差约2%,其中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优含水量。所需加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m——所需的加水量(g); m0——含水量ω0时土样的质量(g); ω0——土样已有的含水量(%); ω1——要求达到的含水量(%)。

③按预定含水量制备试样。称取土样,每个约2.5kg,分别平铺于一不吸水的平板上,用喷水设备往土样上均匀喷洒预定的水量,稍静置一段时间装入塑料袋内或密封盛样器内浸润备用。浸润时间对高塑性粘土(CH)不得少于一昼夜,低塑性粘土(CL)可酌情缩短,但不应少于12h。 ④将击实仪放在坚实底面上,取制备好的试样600~800g(其量应使击实后试样略大于筒高的1/3)倒入筒内,整平其表面。并用圆木板稍加压紧,然后按25击击数进行击实。击实时击锤应自由铅直落下,落高为305mm,锤迹必须均匀分于土面,然后安装套环,把土面刨成毛面,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层及第三层的击实,击实后超出击实筒的余土高度不得大于6mm。 ⑤用修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后扭动并取下套环,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板,如试样底面超出筒外亦应削平。擦净筒外壁,称质量,准确至1g。 ⑥用推土器推出击实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2个各约15~30g土测定其含水量。计算至0.1%,其平行误差不得超过1%。 ⑦按④~⑥步骤进行其它不同含水量试样的击实试验。 计算及制图 (1)按下式计算击实后各点的干密度: 式中ρd——干密度(g/cm3); ρ0——湿密度(g/cm3); ω1——含水量(%)。 计算至0.01g/cm3。 (2)以干密度为纵座标,含水量为横座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曲线上峰值点的纵横座标分别表示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如附图4.1。如果曲线不能绘出准确峰值点,应进行补点。

各种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大致在什么范围

精心整理各种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大致在什么范围 一、采用不同的击实方法,其所对应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是有一定差异的,一般而言,重型比轻型击实试验所获得的最大干密度,平均提高约9.9%,而最佳含水量平均降低约3.5%(绝对值)。即击实功能愈大,土的最佳含水量愈小,而最大干密度及强度愈高。另外,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后,土基压实度至少可增加6%,而处理过后的土层强度可以提高32%以上。 二、一般情况下,采用轻型击实标准时,土的最佳含水量对于黏性土约相当于塑限的含水量;对于非黏性土则约相当于液限含水量的0.65倍。 详细范围值如下: 1、砂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8~12;最大密度(kN/m3)为:1.8~1.88。 2、亚砂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9~15;最大密实度(kN/m3)为:1.85~ 2.08。 3、粉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6~22;最大密实度(kN/m3)为:1.61~1.8。 4、亚粉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2~20;最大密实度(kN/m3)为:1.67~1.95。 5、黏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5~25及以上;最大密实度(kN/m3)为:1.58~1.7。 注:当采用重型击实时,其最大密实度平均要提高10%,最佳含水量约减少3.5%(绝对值)。 表2-1土的渗透系数参考值

精心整理 <10-710-2 10-5~10-610-2 10-4~10-510-1 10-3~10-4>10-1 10-3 土的渗透系数参考表2-5土类k(m/s)土类k(m/s) 土类k(m/s) 粘土粉质粘土粉土 <5×10-9 5×10-9~10-8 5×10-8~10-6 粉砂 细砂 中砂 10-6~10-5 10-5~5×10-5 5×10-5~2×10-4 粗砂 砾石 卵石 2×10-4~5×10-4 5×10-4~10-3 10-3~5×10-3

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试验要点

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试验要点 (击实试验GB/T 50123-1999) 一、分类和试验范围:本试验分为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采用三层击实时,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二、击实功率:轻型击实试验的单位体积击实功应为592.2KJ/m3,重型击实试验的单位体积击实功应为2684.9KJ/m3。 三、设备要求: 1.击实仪的击锤应配导筒,击锤与导筒间应有足够的间隙使锤能自由下落;电动操作的击锤必须有控制落距的跟踪装置和锤击点按一定角度(轻型53.5°,重型45°)均匀分布的装置(重型击实仪中心点每圈要加一击)。 2 .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3.台秤:称量10g,最小分度值5g。 4.标准筛:孔径为20mm、40mm和5mm。 5.试样推出器:宜用螺旋式千斤顶或液压式千斤顶,如无此类装置,亦可用刮刀和修土刀从击实筒中取出试样。 四、试样制备方法:试样制备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1 干法制备试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用四分法取代表性土样20g(重型为50kg),风干碾碎,过5mm(重型过20mm或40mm)筛,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率。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并按本标准第3.1.6条4、5款的步骤制备5个不同含水率的一组试样,相邻2个含水率的差值宜为2%。 注:轻型击实中5个含水率中应有2个大于塑限,2个小于塑限,1个接近塑限。 2 湿法制备试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取天然含水率的代表性土样20kg(重型为50kg)碾碎,过5mm筛(重型过20mm或40mm),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天然含水率。根据土样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按本条1款注的原则选择至少5个含水率的土样,分别将天然含水率的土样风干或加水进行制备,应使制备好的土样水分均匀分布。 五、试验步骤:击实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击实仪平稳置于刚性基础上,击实筒与底座联接好,安装好护筒,在击实筒内壁均匀涂一薄层润滑油。称取一定量试样,倒入击实筒内,分层击实,轻型击实试样为25kg,分3层,每层25击;重型击实试样为4-10kg,分5层,每层56击,若分3层,每层94击。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两层交界处的土面应刨毛,击实完成时,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2 卸下护筒,用直刮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试样,拆除底板,试样底部若超出筒外,也应修平,擦净筒外壁,称筒与试样的总质量,准确至1g,并计算试样的湿密度。 3 用推土器将试样从击实筒中推出,取2个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2个含水率的差值应不大于1%。 4 对不同含水率的试样依次击实。 六、计算及修正方法: 1.试样的干密度应按公式计算:ρd=ρ0/(1+0.01w1),其中w1为某点试样的含水率(%) 2.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应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并应取曲线峰值点相应的纵坐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