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成本理论

5成本理论
5成本理论

第五章

成本理论

[Theory of Cost]

第一节 成本概念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第一节成本概念

一、历史成本与机会成本

历史成本[Historical Cost]

——已经发生的会计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The value of the most valuable of the options that we have to forgo in choosing from a set of alternative options.

机会成本有可能大大超过历史成本,如:商业中心的临街门面房屋。

会计师重视历史成本;经济学家强调机会成本。

二、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

即会计成本或帐面成本[Book Cost] 。

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

——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应计算的费用。包括隐含利息、隐含租金、隐含工资等。

会计师重视显性成本;经济学家重视隐性成本

三、可回收成本与沉没成本

可回收成本

——已经发生在会计成本中的一般可以回收的成本。

沉没成本[Sunk cost]

——已经发生在会计成本中的不可能回收的成本。

经济学家主张对沉没成本采取“随它去”的超脱态度:

“Sunk cost is sunk.”

“Bygones should be bygones.”

会计折旧与经济折旧[※]

会计师通过耐用投入品[Durable Input]的购买价格和折旧率计算折旧[Depreciation] 。

经济学家通过耐用投入品的市场价格的变动计算折旧。

经济折旧[Economic Depreciation]

市场价格高于其购买时的价格。

四、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利润[Profit]

=收益[Revenue]-成本[Cost]

会计利润[Book Profit]

=销售收益-显性成本(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

=销售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隐性成本

五、正常利润与超额利润

正常利润[Normal Profit]

——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与工资类似,由企业家才能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在经济分析中被看成成本。

超额利润[Excess Profit]

——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相当于经济利润。

第二节短期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Fixed Cost, FC]

——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即不变投入带来的成本。

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 VC]

——在短期内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即可变投入带来的成本。

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和总成本

总固定成本[Total Fixed Cost, TFC]

总可变成本[Total Variable Cost, TVC]

总成本[Total Coat, TC]

TFC——常数

TVC= f(Q) [产量的函数], Q—产量

TC=TFC+TVC = TFC+ TVC(Q)

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总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

AFC = TFC / Q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AVC = TVC(Q) / Q

平均总成本[Average Total Cost]

ATC= TC(Q) /Q= TFC / Q+TVC(Q) / Q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MC=⊿TC/⊿Q 或MC= dTC/dQ

二、短期成本曲线图

仍以经典生产函数为例。

y=f(x)=a+bx+cx2–dx3 或Q=f(x)=a+bx+cx2–dx3

Q=TP—产出量,x—投入量

x=f-1(Q)——反生产函数

设a=0,b=3,c=2,d=0.1;

TP=3x+2x2–0.1x3, AP=3+2x–0.1x2, MP=3+4x–0.3x2

设TFV=1000, Px=300,则:TVC=300x=300f-1(Q)

TC=TFV+TVC=1000+300x=1000+300f-1(Q)

AFC=TFV/TP=1000/TP

AVC=TVC/TP=300x/TP=300/AP

MC=dTC/dTP=300dx/dTP=300/MP

短期成本表:

三、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长期成本分析

一、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企业规模与能力

企业的能力[Capacity]

——企业在一定规模下平均总成本达到最低时的产量,即达到最有效率的生产状态。

能力过剩[Excess Capacity]

——企业的产量低于平均总成本最低的产量。

能力过度利用[Over-utilized Capacity]

——企业的产量高于平均总成本最低的产量。

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Return to Scale]

——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按相同比例变动。

企业在扩大规模时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不一定按相同的比例变动,所以需要运用规模经济概念。

规模经济 [Economics of Scale]

——企业在扩大规模时,总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总成本的增加幅度,即平均总成本下降。反之,则称为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cs of Scale]。

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

内在经济[Internal Economics]

——当企业规模扩大时由于自身内部因素所引起的平均总成本下降。反之,则称

为内在不经济[Internal Diseconomics]

外在经济[External Economics]

——行业规模的扩大使得单个厂商平均总成本下降。反之,则称为外在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ics]

二、长期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Long-Run Total Cost, LTC]

长期成本函数与短期成本函数的区别

短期成本函数:

SC=SC(Q)

Q——既定生产规模下的产量。

长期成本函数:

LC=LC(Q)

Q——代表一定生产规模的产量。

扩展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

四、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Long-Run Marginal Cost, LMC]

教学要求:

1.理解隐性成本与显性成本及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区别。

2.理解并能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短期成本:TC、TVC、TFC、TAC、A VC、AFC和MC。

3.理解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4.理解规模经济的含义以及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的区别。

5.理解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的含义。

6.理解长期平均成本与规模效益的关系。

第五章成本理论

第五章成本理论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不变成本的另外一个名字叫:( A ) A.分摊成本 B.边际成本 C.比例成本 D.总成本 2.经济学中的经济利润是指 ( D ) A.总收益与显形成本之间的差额 B.正常利润 C.总收益与隐形成本之间的差额 D.超额利润 3.由企业购买或使用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 ( A ) A.显形成本 B.隐性成本 C.变动成本 D.固定成本 4.让MC=边际成本,MP=边际产出,w=工资,TC=总成本,VC=可变成本,MC可以表示为:( D ) A.wMP B.(TC+VC)/w C.MP/w D.w/MP 5.如果劳动是唯一的可变投入,而且劳动的收益递减,总成本曲线 ( A ) A.斜率为正,越来越陡 B.斜率为正,越来越缓 C.斜率为正,斜率不变 D.斜率为负,越来越陡 6.一种要素价格上升了就由其他要素替代它在生产中的位置的建议是来自的概念。( B ) A.收益递增 B.替代原则 C.技术变革 D.平均和边际成本 7.边际成本递增是的结果。 ( D ) A.规模经济 B.规模不经济 C.收益递增 D.收益递减 8.已知某企业只有劳动一种要素,当L=2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8,则 ( A ) A.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小值 B.劳动的总产量达到最大 C.若劳动的工资率w=4时,劳动的边际成本为0.5 D.以上均不正确 9.“如果政府决定本年度额外再建造1万栋房屋,那么政府就不可能承当建造更多公路的费用。”对一个经济学家而言,上述表述说明的概念是( D ) A.收益递减B.资源在空间方面具有不可流动性 C.比较成本D.机会成本 10.经济学家认为超额利润是( C ) A.机会成本B.价格超过成本的余额 C.收益超过经济成本的余额D.收益超过会计成本的余额 11. 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平均固定成本( C ) A. 增加 B. 不变 C. 减少 D. 不能确定 12. 下列各种成本中,哪个成本的变动规律是向右下方倾斜: ( A ) A. 平均固定成本 B. 平均可变成本 C. 短期边际成本 D. 短期总成本 13. 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平均成本:( D ) A. 增加 B. 不变 C. 减少 D. 先减少,后增加 二、判断并改正错误(每题2分) 1.如果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上

第五章 成本理论练习

第五章成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 2.显性成本 3.隐性成本 4.经济利润 5.正常利润 6.不变成本 7.可变成本 8. 总成本 9.平均成本10 .边际成本 二、选择题:(含单选和多选) 1.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 A.1年之内 B.2年之内 C.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 D.只能根据产量调整可变成本的时期 E.以上均不正确 2.固定成本是指( )。 A.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B.厂商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 C.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 D.厂商支付的工资 3.下列项目中可称为可变成本的是( )。 A.高层管理者的薪金 B.生产工人的工资 C.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 D.库存费用 E.原料、燃料方面的支出 4.已知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 )。 A.5元 B.10元 C.15元 D.20元 E.以上均不正确 5.如果生产10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是100美元,第11单位的边际成本是21美元,那么:( ) A.第11单位产品的TVC是21 B.第10个单位的边际成本是21 C.第11单位的平均成本是11 D.第12单位的平均成本是12 6.下列因素中不属于固定成本的是( )。 A.土地的租金 B.折旧 C.财产税 D.营业税 7.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有可能增加,有可能减少 E.以上均不正确 8.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平均固定成本( )。 A.在开始时减少,然后趋于增加 B.一直趋于减少 C.一直趋于增加 D.不变 E.在开始时增加,然后趋于减少 9.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平均可变成本( )。 A.先减少后增加 B.先增加后减少 C.按一定的固定比率在增加 D.保持不变 E.不按一定的固定比率在增加 10.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后( )。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B.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C.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 D.MC′>MP′ E.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 11.假如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一定(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处于最低点 E.以上都不正确 12.当AC达到最低点时,下列哪一条是正确的( )。 A.A VC=FC B.MC=AC C.P=AVC D.P=MC E.MR=MC 13.假定两个人一天可以生产60单位产品,4个人一天可以生产100单位产品,那么( ) A.A VC是下降的 B.A VC是上升的 C.MPL<APL D.MPL=40 E.APL是下降的

第5章 成本理论

第五章成本理论 一、单选题 1.以下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正常利润小于隐性成本 B.会计利润等于经济利润减隐性成本 C.经济利润总是大于会计利润 D.经济利润等于会计利润减隐性成本 2.王小二有一个临街的店面,原来以每个月2000元的价格出租给李四开理发 店,现在王小二把这家店面收回,自己开了一个小面馆,小面馆每个月的营业额是12000元,小面馆每个月面粉和各种材料费用是4000元,水电煤的消费是1000元,支付服务员小蔡的公司是1500元,王小二也可以在一个竞争的陶器厂求得一份每月2000元收入的工作。则王小二这家小面馆每个月的经济利润是() A.1500元; B.5500元; C.3500元; D.2500元。 3.当MC曲线与AC曲线或A VC曲线相交时() A.AC和A VC处于最低点 B.AC和A VC处于最高点 C.AC处于最低点A VC处于最高点 D.AC处于最高点A VC处于最低点 4.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总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5.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A.固定成本 B.平均成本 C.机会成本 D.经济成本 6.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MC值应该

A.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斜率 B.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斜率 C.即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斜率,又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斜率 D.以上说法都错 7.在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C曲线相切的切点所对应的产量上,必有 A.AC值最小 B.AC=MC C.MC曲线处于上升段 D.以上各点都对 8.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要素的报酬,这部 分资金被视为 A.显成本 B.隐成本 C.会计成本 D.经济成本 9.对应于边际报酬递增阶段,STC曲线 A.以递增的速率上升 B.以递增的速率下降 C.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D.以递减的速率下降 10.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越变越小,于是AC曲线和AVC曲线之 间的垂直距离会越来越小 A.直至两曲线相交 B.但决不会相交 C.直至两曲线平行 D.可能相交,可能平行 11.在任何产量上的LTC决不会大于该产量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决定的STC,这 句话 A.总是对的 B.肯定错了 C.有可能对 D.视规模经济的具体情况而定 12.某一市场,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导致企业的长期成本曲线由LAC1变为LAC2 (如下图所示),这情况属于()

《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教案

《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教案 [教材分析]: 《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是《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这一本教材重点章节。第三章内容是从对外贸易产生与发展来看,把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基本分为两大类型,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而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理解掌握绝对成本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有助于学生理解各国之间为什么要进行国际贸易,为什么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但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学生会感到抽象、深奥、枯燥、难懂,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案例、计算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理解并运用于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一、从案例中得出分工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进一步引入到分工也存在于国与国之间,通过计算证明绝对成本理论 三、总结绝对成本理论的局限性,进而引出比较成本理论,并计算演示 四、对比“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 五、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择业观,做好职业规划 [教学目的]: 1、重点理解并掌握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 2、掌握绝对成本与比较成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分工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绝对成本与比较成本理论难点:运用绝对成本与比较成本理论计算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教学方法]: 案例法、比较法、发现法、计算演示法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案例: 小故事: 在美国东部住着皮尔先生和他的太太,一清早,他们被日本生产的索尼牌闹钟叫醒的。梦中他正在考虑应该买一辆德国生产的车还是购买一辆日本生产的车。在皮尔先生家里,每天的早餐是

浅谈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浅谈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高岩峰 国际经济与贸易201030620231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产生的原因和历史背景,简要说明了比较成本理论的思想和核心,阐述了此理论的优点与不足,说明了其现实意义,然后就其对中国贸易经济的启示给予了一定的说明。 关键词:比较成本理论;贸易推动;劳动价值论;经济扩张;比较成本理论的批判 1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1.1“比较成本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的著名经济学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他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系统的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比较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是对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比较成本理论的产生既是客观实践的要求,也是理论发展的要求。在李嘉图生活的年代,机器大工业正在取代工场手工业,各国的经济技术差距拉大,甚至出现先进国家比后进国家处于全面优势的新格局。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先进国家和后进国家是否仍然能够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问题,做出了明确肯定的回答。 1.2“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 李嘉图全面继承了斯密的经济思想,并在诸多问题上有了更深一步的发展和

提高。在国际贸易理论问题上,李嘉图十分赞同斯密关于国际分工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的观点,并对斯密关于一个国家应以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入国际分工体系的论点做了修正和完善,指出一个国家不仅能以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入国际分工体系,而且也能以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参加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来。 李嘉图认为,一国不仅可以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优势时出口该商品,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劣势时进口该商品,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那么,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来换取它自己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利益。这一学说当时被大部分经济学家所接受,时至今日仍被视作是决定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规律,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一系列简单的假定为前提。这些假定主要有: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两国间自由贸易,不存在贸易壁垒;劳动在国内具有完全流动性,但在两国之间完全缺乏流动性;没有税收与运输费用;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是固定的;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完全取决于劳动成本。 在李嘉图看来,在商品的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条件下,每个人都会致力于生产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商品。他举例说,“如果两个人都生产鞋和帽子,其中一人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比另一个人具有优势,不过在帽子生产上只领先于其竞争对手1/5或20%,而在鞋的生产上却要领先于其竞争对手1/3或33%;那么,这个具有优势的人专门生产鞋,而那个处于劣势的人专门生产帽子,则对双方都有利。 将这种认识推广到国家间的对外贸易,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不是绝对成本,而是比较成本或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在各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只要集中生产那些成本劣势较小的商品;而在各种商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五版chap33to35课后习题答案(中文)

答:这种“为了安全的资本外逃”对美国经济是件好事。当外国人增加了对美国政府债券的需求时,这种行动减少了美国的资本净流出。国外净投资减少时,美国可贷资金市场上的可贷资金需求减少,可贷资金的需求减少使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增加了国内投资,减少了国民储蓄。资本净流出减少使得美国外汇市场上的美元供给减少,外汇市场上美元供给的减少引起实际汇率上升,实际汇率上升使贸易余额倾向于赤字。 13.假设美国共同基金突然决定更多地在加拿大投资。 A.加拿大的资本净流出、储蓄和国内投资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加拿大的资本净流出会下降,加拿大的国内投资会增加,储蓄会下降。 B.这对加拿大资本存量的长期影响是什么? 答:这会增加加拿大的长期资本存量。 C.资本存量的这种变化将如何影响加拿大劳动市场?这种美国在加拿大的投资使加拿大工人状况变好还是变坏? 答:资本存量的这种变化会增加加拿大劳动市场的劳动需求。这种美国在加拿大的投资使加拿大工人状况变好。 D.你认为这将使美国工人状况变好还是变坏?你能想到有什么原因一般会使这对美国公民的影响与对美国工人的影响不同? 答:这将使美国工人状况变坏。因为美国共同基金增加在加拿大的投资增加了美国公民的投资利润,但由于国内投资下降,美国工人的情况变坏。 第十二篇短期经济波动 第三十三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复习题 1.写出当经济进入衰退时下降的两个宏观经济变量。写出当经济进入衰退时上升的一个宏观经济变量。 答: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实际GDP和投资支出下降,失业率上升。 2.画出一个有总需求、短期总供给和长期总供给的曲线的图。仔细并正确地标出坐标轴。 答: 图33—1经济的长期均衡 3.列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原因。 答:为了理解总需求曲线向右下 方倾斜的原因,我们必须考察物价水平如何影响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物品与劳务需求量。 (1)庇古的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到更富裕,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 (2)凯恩斯的利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鼓励了家庭和企业更多地支出于投资物品,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3)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当美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美国利率下降时,实际汇率贬值,而且这种贬值刺激了美国的净出口,从而增加了国外对美国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第五章成本理论

第五单元成本理论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成本、成本的组成和机会成本; 2.短期成本函数; 3.长期成本函数; 4.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效应。 一、单项选择 1.经济学中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划分是取决于()。 a.时间的长短; b.是否可以调整产量; c.是否可以调整产品价格; d.是否可以调整生产规模。 2.在下列的成本中,不是长期成本的是()。 a.固定成本; b.平均成本; c.机会成本; d.隐性成本。 3.会计利润等于总收益减()。 a.隐性成本; b.显性成本; c.隐性成本与显性成本之和; d.边际成本。 4.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 a.隐性成本; b.显性成本; c.隐性成本与显性成本之和; d.边际成本。 5.假定某机器设备原来生产产品X,利润收入为200元,现在改变生产产品Y,所花费的人工、材料费为1000元,则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是()。 a.1200元; b.200元; c.1000元; d.800元。 6.对应于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STC曲线将是()。 a.以递增的速率上升; b.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c.以递增的速率下降; d.以递减的速率下降。 7.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边际成本值应该()。 a.是该产量上总变动成本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总成本曲线的斜率; b.是该产量上总成本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总变动成本曲线的斜率;

c.既是该产量上总变动成本曲线的斜率,又是该产量上总成本曲线的斜率; d.既不是该产量上的总变动成本曲线的斜率,也不是该产量上的总成本曲线的斜率。 8.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ST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然有()。 a.SAC值最小; b.SAC=SMC; c.SMC曲线处于上升段; d.上述说法均正确。 9.当SAC曲线达到最低点时,一定有()。 a.AVC=AFC; b.SMC=SAC; c.P=AVC; d.P=SMC。 10.如果生产10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是100元,第11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是21元,那么()。 a.第11单位产品的总变动成本是21元; b.第10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是21元; c.11个产品的平均成本是11元; d.第12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是12元。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的可能性边界之所以凹向原点,是因为机会成本递增; b.若一人选择上学而不是工作,那他的机会成本等于他在学习期间的学费; c.经济分析中的生产成本与机会成本这两个词是同义词; d.如果连续增加某种产品的产量,它的机会成本将递增。 12.如果没有分摊成本,且生产过程中规模收益递增,那么()。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两者都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 b.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下降,平均成本保持不变,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c.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边际成本保持不变,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d.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都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 13.如果没有分摊成本,且生产过程中规模收益递减,那么()。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两者都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 b.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下降,平均成本保持不变,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c.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都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成本管理会计练习chap03

Chapter 3 1. Cost behavior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describing whether costs change as output change s. 2. Fixed costs always stay the same in total as output change s regardless of the relevant range. 3. RF Company manufactures furniture. If furniture were the cost object, the nails used to make the furniture would be considered a variable cost. 4. In the long run all costs are fixed. 5. The cost of flexible resource s is fixed. 6. Committed resource s may give rise to unused capacity. 7. The salary of salesmen that include s a minimum base salary plus a commission ba sed on sales revenue is an example of a variable cost. 8. The relative range is a wide range of activity where total variable costs remain the same. 9. An estimate of the total fixed cost is the intercept parameter where Total cost = Fixed cost + (Variable rate x Output). 10. The high-low method calculates a better estimate of the cost formula than the method of least square s. 11. Manufacturing overhead is usually a: a. variable cost b. fixed cost c. mixed cost d. step cost 12. Within the relevant range of activity, if the level of activity increases, variable cost per unit: a. increases b. decreases c. remains the same d. equals fixed costs per unit 13. Within the relevant range of activity, total fixed cost will: a. increase in proportion with the level of activity b. vary inversely with the level of activity c. remain constant d. none of the above 14. An example of a variable cost is: a. commissions paid to salesmen based on units sold b. depreciation on factory building c. salary of factory foreman d. insurance on factory warehouse 15. An example of a committed fixed cost is: a. advertising b. a training program for new man agers c. direct materials d. property taxes on factory building 16. Which is the be st method for separating mixed costs into fixed and variable components? a. scatterplot method b. high-low method c. method of least squares d. all methods are the same 17. The Starry Corporation developed a cost function for manufacturing overhead: Manufacturing overhead = $10,000 + ($2 x Output). If the company plans to manufacture 14,000 units next month, estimated manufacturing costs next month would be: a. $38,000 b. $10,000 c. $24,000 d. $10,002 18. Blurry Company shipped 10,000 units for $36,000 in April and 12,000 units for $40,000 in May. The estimated cost function for shipping costs would be: a. Shipping costs = $36,000 + ($2 x Units) b. Shipping costs = $16,000 + ($2 x Units) c. Shipping costs = $20,000 + ($1.60 x Units) d. Cannot be determined with the information given 19. The following cost function to estimate manufacturing overhead was estimated using the method of least squares: Y = $40 + $2x, wherein x is the number of units of output. What is true about the cost function? a. the slope parameter is $40 b. the intercept parameter is $40 c. the variable cost per unit of activity is $40 d. the total fixed cost is $42 20. Which method would quickly detect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ity cost and activity output? a. scatterplot method b. high-low method c. method of least squares d. multiple regression

第五章成本理论作业

第五章成本理论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五章成本理论作业 一、概念题 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短期总成本;沉没成本;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正常利润;超额利润;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 1、经济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2、 A. 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 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3、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A. 可变成本 B.平均成本 C.机会成本 D.隐性成本 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为U形的原因与() A. 边际报酬有关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C.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有关;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4、长期总成本曲线是各种产量的() A最低成本点的轨迹。B.最低平均成本点的轨迹;C.最低边际成本点的轨迹D.平均成本变动的轨迹; 5、如果一个企业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LAC曲线是() A.上升的 B.下降的 C.垂直的 D.水平的 6、长期里,产量加倍,而平均成本下降,这意味着() A.规模经济的存在 B.规模不经济的存在 C. 规模收益不变 D. 收益递减发生了 7、LAC曲线() A.当LMCLAC时上升 B. 通过LMC曲线的最低点 C.随LMC曲线下降而下降 D.随LMC曲线上升而上升 8、得到MC曲线是由() A. TFC曲线的斜率 B. 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TC曲线的斜率 C. 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TVC曲线的斜率 D. 既是TVC又是TC曲线的斜率 9、如果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那末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都有可能 10、如果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小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成本,那末在产量增加后平均成本()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都有可能; 11、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处,有 A、P=AVC; B、TR=TVC; C、总亏损等于TFC; D、以上都对 12、如果厂商在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VC,则厂商 A、亏损,立即停止生产; B、亏损但继续生产; C、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13、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而言,下列哪项不构成其学习的机会成本: A、学费; B、伙食费; C、书本费; D、如果不进大学所能挣的钱;E所购买的任何学习用品的价值。 14、在任何产量上的LTC决不会大于该产量上由最优有生产规模所决定的STC。这句话: A、总是对的; B、肯定错了; C、有可能对; D、视规模经济的具体情况而定;

微观经济学 第五章 成本理论 习题

第五章成本理论 一、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 2、显形成本与隐含成本 3、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4、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 5、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6、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 (二)难点 1、经济成本、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区别 2、固定成本与沉淀成本的区别 3、生产函数与成本方程的区别 4、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的区别 二、关键概念 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私人成本社会成本沉淀成本成本函数总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长期成本 三、习题 (一)选择题 1、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后减 E.无法确定 2、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A.1元 B.19元 C.88元 D.20元 E.无法确定 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 A.外部经济问题 B.内部经济问题 C.规模收益问题 D.边际收益(报酬)问题

E.固定成本 4、关于长期平均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以下正确的是() A.长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每一点都与短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 B.短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每一点都在长期平均成本线上 C.长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每一点都对应着某一条短期平均成本线的最低点 D 每一条短期平均成本线的最低点都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 E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假定两个职工一个工作日可以生产200公斤大饼,六个职工一个工作日可以生产400公斤大饼() A.平均可变成本是下降的 B.平均可变成本是上升的 C.边际产量比平均产量高 D.劳动的边际产量是200公斤 E.以上说法全不准确 6.对于一个既定的产量,长期平均成本等于短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比长期边际成本大. () A.长期平均成本在上涨 B.长期平均成本在下降 C.短期平均成本处于最小点 D..短期平均成本等于长期边际成本 E.只有C和D正确 7、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 A 固定成本 B 隐性成本 C 会计成本 D 生产成本 8、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LAC曲线是() A 上升的; B下降的; C 垂直的; D水平的 9、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与TC的切点上,AC() A 是最小的; B 等于MC; C 等于AVC+AFC; D 上述都正确 10、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FC为

比较成本优势理论

对比较成本优势理论的认识 比较成本优势理论是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用于解释国际贸易动因的重要理论。亚当斯密绝对成本优势理论解释了贸易双方各自在某种产品的生产商有绝对成本优势时发生国际贸易的原因。但无法解释贸易双方中的一方在两种商品的绝对生产成本都占优势时,为何还会发生国际贸易。李嘉图以英国毛呢交换葡萄牙葡萄酒为例,阐释了他的理论。 假设英国生产一单位毛呢耗费劳动100,生产一单位葡萄酒耗费劳动120;葡萄牙生产一单位毛呢耗费劳动90,生产一单位葡萄酒80;两国对葡萄酒和毛呢的消费均为1单位。英国生产葡萄酒的绝对成本是葡萄牙的1.5倍,生产一单位毛呢的绝对成本是葡萄牙的1.1倍,如果按照绝对成本优势理论,两国不可能发生贸易。但是从相对成本的角度考虑,英国和葡萄牙生产葡萄酒的相对成本是120/80,即1.5倍,生产毛呢的相对成本是100/90,即1.1倍。英国生产毛呢的相对成本低于生产葡萄酒的相对成本,可以专业生产毛呢,葡萄牙两种产品的绝对成本均低于英国,但在葡萄酒的生产上成本优势更加突出,可以专业生产葡萄酒。于是英国生产两单位的毛呢,耗费200单位劳动,葡萄牙生产两单位葡萄酒,耗费160单位劳动,两国进行贸易,各用一单位毛呢和葡萄酒进行交易,这样可以满足两国的消费。而如果不发生贸易,两国全部各自生产两种商品,则维持同样的消费水平,英国要耗费220单位劳动,葡萄牙要耗费170单位劳动。从两国总的福利来说,如果保持相同的消费水平,贸易时比不贸易时节省了30单位的劳动。 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成本优势理论有广泛的用途。我们平常穿的耐克运动鞋,原本都是由中国生产,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现了越南制造、柬埔寨制造。原因在于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在运动鞋生产上中国的比较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而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低于中国。虽然中国和东南亚生产运动鞋的绝对成本均低于美国,但在东南亚生产的成本比在中国还要低,东南亚比中国更擅长制造运动鞋。于是美国和中国的运动鞋贸易逐渐转移到了越南和柬埔寨。在运动鞋生产上,比较成本优势更强的东南亚国家和美国的贸易逐步取代中国。 每个人、每个企业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都比别人或别的企业有绝对的优势。在个人道路选择和企业经营策略制定过程中,要找到自己最善长的东西,在这样东西上我们可能不是做的最好的,但是有相对优势的。在没有任何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要发挥这一相对优势,与别人合作,有全面优势的个人或企业可能也会选择自己做的最好的领域投入资源,我们就用自己的相对优势去弥补别人没有投入精力的领域。各自有明确的分工,专业化可以提高整体的福利水平。

第五章成本理论作业

第五章成本理论作业 一、概念题 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短期总成本;沉没成本;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正常利润;超额利润;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 1、经济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2、A. 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 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3、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A. 可变成本 B.平均成本 C.机会成本 D.隐性成本 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为U形的原因与() A. 边际报酬有关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C.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有关;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4、长期总成本曲线是各种产量的() A最低成本点的轨迹。B.最低平均成本点的轨迹;C.最低边际成本点的轨迹D.平均成本变动的轨迹; 5、如果一个企业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LAC曲线是() A.上升的 B.下降的 C.垂直的 D.水平的 6、长期里,产量加倍,而平均成本下降,这意味着() A.规模经济的存在 B.规模不经济的存在 C. 规模收益不变 D. 收益递减发生了 7、LAC曲线() A.当LMCLAC时上升 B. 通过LMC曲线的最低点 C.随LMC曲线下降而下降 D.随LMC曲线上升而上升 8、得到MC曲线是由() A. TFC曲线的斜率 B. 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TC曲线的斜率 C. 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TVC 曲线的斜率 D. 既是TVC又是TC曲线的斜率 9、如果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那末在产量增

5 成本理论练习题答案

第五章 成本理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B 2.B 3.C 4.B 5.D 6.A 7.A 8.A 9.C 10.A 11.C 12.D 13.C 14.A 15.D 16.B 17.B 18.A 19.D 20.A 21.B 22.B 23.B 24.B 25.C 26.D 27.A 二、是非判断 1.F 2.F 3.T 4.T 5.F 6.T 7.T 8.T 9.F 10.F 11.F 12.T 13.F 14.T 15.F 16.F 17.F 18.T 19.F 20.F 21.F 22.F 23.F 24.T 三、简答题 绘制七条成本线并说明关系 四、计算题 1.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 =Q3-10Q2+17Q+66,求: (1)指出该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固定成本部分; (2)写出下列函数:TVC 、AC 、AVC 、AFC 、MC 。 解:(1)已知TC =Q3-10Q2+17Q+66 TVC =Q3-10Q2+17Q TFC =66 (2)AC =TC/Q =Q2-10Q +17+(66/Q) AVC =(TVC/Q)=Q2-10Q+17 AFC =(TFC/Q)=(66/Q) MC =TC ′=TVC ′=3Q2-20Q+17 2.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 =0.04Q3-0.8Q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解:因为STC =0.04Q3-0.8Q2+10Q+5 所以TVC =0.04Q3-0.8Q2+10Q AVC =(TVC/Q)=0.04Q2-0.8Q+10 AVC 有最小值时,AVC ′=0 即0.08Q-0.8=0 Q =10 把Q =10代入AVC =0.04Q2-0.8Q+10Q =0.04×100-0.8×10+10=6 3.一个企业每周生产100单位产品,成本状况如下:机器200元,原料500元,抵押租金400元,保险费50元,工资750元,废料处理费100元,求企业总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解:TFC =200+400+50=650元 AVC =(500+750+100)/100=13.5 4.假设某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MC=3Q2-30Q+100,且生产10单位产量时的总成本为1000。(1)固定成本的值。(2)总成本函数、总可变成本函数,以及平均成本函数、平均可变成本函数。 解:(1)根据边际成本函数,对其进行积分,可得总成本函数为 TC=Q3-15Q2+100Q+C(常数) 又知道 当Q=10时,TC=1000,代入上式可求得 C=500 即 总成本函数为 TC= Q3-15Q2+100Q+500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而变化的部分,因此 固定成本为500。 (2)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化的部分,因此,总可变成本函数 TVC=Q3-15Q2+100Q 平均成本函数 AC=TC/Q= Q2-15Q+100+500/Q 平均可变成本函数AVC=TVC/Q= Q2-15Q+100 5.假定一企业的平均成本函数AC =(160/Q )+5-3Q+2Q2,求边际成本函数。 解:∵AC =(160/Q)+5-3Q+2Q2 ∴STC =AC 〃Q =160+5Q-3Q2+2Q3 MC =STC ′=5-6Q+6Q2 6.如果某企业仅生产一种产品,并且唯一可变要素是劳动,也有固定成本, 其短期生产函数为Q=-0.1L 3+3L 2 +8L ,其中,Q 是每月的产量,单位为吨,L 是雇佣工人数,问: ①要使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该企业需要雇佣多少工人? ②要使劳动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其应该雇佣多少工人? ③在其平均可变成本最小时,生产多少产量? 解:(1)AP L =O/L=-0.1L 2+3L+8, MP L =-0.3L 2+6L+8, 当AP L = MP L 时,AP L 最大。 则,由-0.1L 2+3L+8=-0.3L 2+6L+8,得L=15 (2)当MP L ′=0时,且MP L 〞=-0.6<0,MP L 最大。 则,由-0.6L+6=0,得L=10 (3)当AP L 最大时,AVC 最小。 将L=15代入Q ,得-0.1×153+3×152+8×15=457.5 7.若某企业短期总成本函数为STC=1200+240q-4q 2+(1/3)q 3. 问: ①当SMC 达到最小值时,它的产量为多少? ②当AVC 达到最小值时,它的产量是多少? 解:(1)当MC ′=0,且MC 〞>0时,NC 有最小值。 MC=240-8q+q 2, MC ′=-8+2q=0,得q=4 (2)当MC=AVC 时,AVC 最小。即240-8q+q 2=240-4q+(1/3)q 2 得q=6

第五章 成本理论作业及答案

第五章成本理论作业及答案 一、概念题 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短期总成本;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正常利润;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 1、经济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D) A. 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 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2、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A ) A. 可变成本 B.平均成本 C.机会成本 D.隐性成本 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为U形的原因与(A ) A. 边际报酬有关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C.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有关;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4、长期总成本曲线是各种产量的( A) A最低成本点的轨迹。B.最低平均成本点的轨迹;C.最低边际成本点的轨迹D.平均成本变动的轨迹; 6、长期里,产量加倍,而平均成本下降,这意味着(A ) A.规模经济的存在 B.规模不经济的存在 C.

规模收益不变 D. 收益递减发生了 7、LAC曲线(A ) A.当LMCLAC时上升 B. 通过LMC曲线的最低点 C.随LMC曲线下降而下降 D.随LMC曲线上升而上升 8、得到MC曲线是由( D) A. TFC曲线的斜率 B. TVC曲线的斜率但不 是TC曲线的斜率 C. 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 TVC曲线的斜率 D. 既是TVC又是TC曲线的 斜率 9、如果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 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那末在产 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B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都有可能 10、如果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 小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成本,那末在产量增 加后平均成本(A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都有可能; 11、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处,有(D) A、P=AVC; B、TR=TVC; C、总亏损等于TFC; D、以上都对 12、如果厂商在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

论比较成本学说的演进与现实意义

论比较成本学说的演进与现实意义 论比较成本学说的演进与现实意义 摘要:托伦斯首先提出比较成本学,之后由李嘉图系统创建起来,比较成本学说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20世纪中期以后,比较成本学说又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长久以来,该理论一直受人称颂,不断充实修正,奉为经典。但在国际经济现实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收入差距却日益拉大,为此,很有必要对比较成本学说的演变进行回顾、梳理和分析,进而从其变化的轨迹中找出解答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比较成本学说;演变;发展 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001-02 一、比较成本学说的演变及分析 (一)李嘉图的古典贸易理论及局限性 虽然比较成本说是由托伦斯最早提出的,但李嘉图最先注意到比较成本的重大意义并对之加以论证。李嘉图认为,当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生产成本存在比较差异时,只要两国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那么,两种商品的产量都将会增加,各国都能通过交换得到比较利益。当我们将上述结论进一步推广到三个国家、三种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进行验证,发现它仍然适用,这就证明比较成本说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的。 李嘉图对国际贸易学说的巨大贡献是重视比较成本差异并以此 创立比较成本学说。这一学说纠正了以往学者认为自由贸易的利益只存在于一切商品成本均低的国家的偏见,这为解释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产生原因和利益分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在理论分析中,由于李嘉图采用了与斯密的绝对成本说相似的劳动单因素模型,假设资本和劳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以活劳动耗费多少来区别成本差异以及所用的隐含假定背离现实,使得李嘉图的理论在解释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