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李始祖李衟的世系渊源探究 李锦

磨刀李始祖李衟的世系渊源探究  李锦
磨刀李始祖李衟的世系渊源探究  李锦

磨刀李始祖李衟的世系渊源探究

(湖北阳新李锦)

对磨刀李始祖李衟的世系渊源,目前有多种说法,意见不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李衟出生时间有多种说法。要探究李衟的世系渊源,就需要弄清李衟出生的大致时间,以此为突破口,其它问题才能逐步解决。

一、关于李衟的出生时间

李衟生于何年,《磨刀李氏大成宗谱》和各地老谱记载不一,但对李衟的主要事迹和四个儿子出生时间的记载基本一致,我们可以从这些相同的记载中,提取相关信息,从而推算出李衟出生的大致时间。

其一,《磨刀李氏大成宗谱》和各地老谱中对李衟四个儿子及其裔孙出生时间

下级官员的郎官(六品以下),年龄不会太大,当在20余岁。同年,李衟避难至磨刀,得黄师祖、李师母庇护,以李师母娘家侄儿身份出现,当时年龄应该不会很大,应当不会超过30岁。据此推断,李衟出生时间大致在875年到885年之间。

其三,李衟堂弟李術,族谱记载生于唐昭宗大顺元年庚戌(890年),妣钱氏,越王钱镠之女。越王钱镠,生于852年,卒于932年。其女儿出生时间正常情况下会在872年至912年之间(对应越王钱镠在20岁至60岁之间),这个可以佐证李術出生时间基本正确的。李衟年龄比李術大5岁到10岁左右属于正常,据此推断,李衟出生时间大致在880年到885年之间。

综合上面分析,李衟生于时间在875年至885年之间的可能性极大。

我们对李衟的生年作了上述推算以后,见湖北省阳新县《李氏族谱》记载李衟生于885年,在我们推测的时间范围内,这个记载基本上是可信的。

又见有谱记载李衟生于859年,不知有何根据?可能是根据李衟墓志和老谱中记载“(李衟)唐昭宗天佑年间,由承事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历太子太傅”推理得出的结论,既然李衟在天佑年间(904年)担任太子太傅职务,年龄应该在45

岁以上,据此认为李衟出生时间不会晚于860年,这种看法表面看起来有一定道理,但却没有深入分析,是不正确的。理由如下:

唐昭宗天佑年号是904年开始使用,当年的正月,唐昭宗在朱温的胁持之下,无奈迁往洛阳,这一年的农历八月十一日唐昭宗被朱温所杀,李衟应该是在此两个事件之间得唐昭宗密旨南下避难。也就是说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李衟的官职经历了从“承事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太傅”的巨大变化。

唐朝没有承事郎的官职,可能是承议郎的笔误。郎官属于文散官,正六品上下有朝议郎、承议郎,从六品上下有奉议郎、通直郎,正七品上下有朝请郎、宣德郎,从七品上下有朝散郎、宣义郎,正八品上下有给事郎、征事郎,从八品上下有承奉郎、承务郎,正九品上下有儒林郎、登仕郎,从九品上下有文林郎、将仕郎。总之,郎官属于中下级官员。

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太子太傅属于从一品,一般由年高德劭者担任。在这么短的时间(半年左右)内,一个中下级官员(六品以下)一下子晋升为三品、一品的大员,而在新、旧《唐书》和各种史籍中又没有任何记载,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唐昭宗已知自己和诸皇子的性命难保,希望近侍皇族成员中有人能活下来,或许能保全一位皇子,而这位皇族成员将来能做他的师傅,以图东山再起。唐昭宗选中了李衟,但只能下密诏,不能让把持朝政的朱温知道,否则,不仅加速自己的死亡,李衟也跑不了。正因为这是秘密的特封,所以史书没有记载。除此之外,无法解释一个中下级的郎官(六品以下)一下子变成一品大官,而史书又一字未记。此时,做为皇族后裔的李衟,在皇帝身边担任中下级官员的郎官(六品以下),年龄不会太大,当在20余岁。

如果李衟生于859年,作为朝廷命官的皇族后裔,68岁才生长子,本就不太合理;82岁还能生第四子,当今少有,古更罕见。另外, 904年逃难之时他已经45岁了,根据常理应该结婚成家了,而《磨刀李氏大成宗谱》和《衟公夫妇墓志》均没有记载李衟携带家眷逃亡至磨刀之事。还有李衟得黄师祖、李师母庇护,在45岁时还以李师母娘家侄儿身份出现可能性极小。分析问题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不能单纯从太子太傅官职表面上来分析,从而错误的认为李衟当时年龄在45岁以上!

另有谱记载李辂出生时间在890年前后,是不正确的。

首先,如果李辂出生于890年,那在904年逃难中年龄已经15岁了,李衟长子李轩应该有20多岁了,《磨刀李氏大成宗谱》和《衟公夫妇墓志》均记载李衟“假庇于黄师祖李师母之家,当时人称之曰李三公子”,可见当时李衟并没有携家眷逃亡之事,事实上李衟至少是逃难至磨刀后才娶裴夫人结婚生子的。

其次,《磨刀李氏大成宗谱》和各地族谱均记载“辂公生于后晋天福六年(941年)辛丑八月十六日寅时,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迁居武宁樱田。”《辂公墓誌》“公之为永兴铜厂监官,实宋吕文穆公力荐之”。吕蒙正(944年—1011年),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考中状元后,授将作丞,出任升州通判。步步高升,三次登上相位,封为许国公,授太子太师,谥号文穆。可见李辂为永兴铜厂监官,至少是在吕蒙正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考中状元后的事,如果李辂出生于890年前后,到977年时,李辂年龄至少在87岁以上了,显然是不可能的。

再次,族谱记载李辂长子李德正出生于994年,如果如果李辂出生于890年,那其长子出生时李辂已经104岁了,绝对是不可能的。

二、对李衟以上世系的记载和研究

对李衟以上世系的记载和研究,目前主要有下列三种观点,下面逐一分析。

(一)、磨刀老谱记载的“李恪—李琨—李祎—李峄—李远—李元—李涛—李承休—李仲宝—李景圭—李衟”的世系。

1、“李恪—李琨—李祎—李峄”的世系关系,在《旧唐书?列传第六十二》、《旧唐书?李恪传》、《新唐书》、《李岘墓志铭》等诸多史书均有明确记载,是正确的。

2、李峄与李远的关系。

《旧唐书?列传第六十二》记载:“祎生三子:峘、峄、岘……峄位终蜀州刺史……(岘)至德(756年)初,朝廷务收才杰,以清寇难,岘召至行在,拜扶风太守兼御史大夫……代宗即位(763年),征岘为荆南节度、江陵尹,知江淮选补使……永泰二年(766年)七月以疾终,时年五十八”。

《李岘墓志铭》记载:“(岘)景命不淑,以永泰二年(766年)七月八日,薨于官舍,春秋五十五。伯兄亘,户部尚书,统江淮,尝与公并为御史大夫。及公之逝,伯季同齿,哀哉!”。

《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一?李华?故相国兵部尚书梁国公李岘传》载:“梁国公讳岘,字某,其先陇西人。曾祖曰吴王,太宗爱子也……永泰二年八月,薨於衢州……公享年五十五……公嗣子大理司直孝孙”。

上述三段史料都记载李岘在永泰二年(766年)去世,但在去世年龄上有出入。《故相国兵部尚书梁国公李岘传》作者李华(715年-766年)与李岘年龄相仿、同朝为官,应该对李岘非常熟悉和了解,对李岘去世时年龄应该不会出错,因此李岘去世时应该是五十五岁,据此推算,其出生时间应该是712年。另外,“及公之逝,伯季同齿”这里还有透露一个重要信息,李岘大哥李峘也是55岁去世的,《旧唐书·列传第六十二》载“峘、峄、岘。峘志行修立……宝应二年(763年),病卒于贬所,追赠扬州大都督”,李峘763年去世,据此可以知道李峘生于709年,李峄是处于两者之间,出生时间大致在710年前后。根据《磨刀李氏大成宗谱》记载,作为李峄儿子的李远在中宗复位(705年)时为御史,而此时作为父亲的李峄还没有出生!这显然是极其荒谬的。从《旧唐书?列传第六十二》记载看,李峄主要活动时间是在唐中宗之后的唐玄宗后期和唐肃宗时期(756年—761年在位),作为李峄儿子的李远,其主要活动时间却是在唐中宗复位时期(705年—709年在位),所以他们的父子关系不能成立。

3、李远和李元的关系。《磨刀李氏大成宗谱》记载李远在中宗复位(705年)时为御史,唐朝官制御史大夫为从三品的中上级职官,正常情况下担任此职务时年龄在40岁以上,据此推算,其出生时间不会晚于665年。《李氏族谱》记载李元在唐代宗(763—779年在位)时为左拾遗,唐朝官制左拾遗为从八品的中下级职官,正常情况下担任此职务时年龄不会太大,应该在30岁以下,即使是在唐代宗登基的763年担任此职务,其出生时间也不会早于733年,那两者年龄相差至少在68岁以上,这种可能性极小。所以他们的父子关系也是不能成立的。

4、“李元—李涛—李承休—李仲宝”的关系。相关记载列表如下:

《磨刀李氏大成宗谱》和《新唐书?郇王房表》、《宋史》的记载是相同的。人名相同,古今屡见,但如此连续四代多人名讳相同,且属于不同的先祖,应当不可能发生。从磨刀族谱中的世系关系和每位祖人的事迹看,磨刀族谱确认的李衟高祖李涛和《新唐书?郇王房表》和《宋史》记载李涛应该是同一个人。

那这个李涛究竟是《磨刀李氏大成宗谱》记载的吴王李恪之孙李祎的后裔,还是《新唐书?郇王房表》记载的郇王房李祎的后裔呢?下面结合相关记载分析如下:(1)、《新唐书?宗室世系表?郇王房表》中,从一世到十三世的世系中,明确记载“李元—李涛—李承休—李仲宝”四代人,属于郇王房世系。

(2)、苏颂《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李公墓志铭》云:“(李常)公之裔盖出唐郇公祎(笔者注:郇王李祎)之十一代孙涛,遭天佑宗室之祸……(李涛)历晋、周入皇朝,终官兵部尚书,封莒国公,号为名臣。莒公之还也,间道独行,一子不能从(笔者注:此子名承确),遂留江南,其裔孙曰宗诲,因占数于南康之建昌县,生知藉父产,栖遁不求仕进,乡里号处士。处士生溧水县尉,讳东,以子贵,赠金紫光禄大夫,光禄生公,讳常,字公择”,明确记载李常五世祖李涛是郇王房世系。

(3)、根据代差年龄分析。《宋史?列传第二十一》记载:“(李涛)周初,起为太子宾客,历刑部、户部二尚书……恭帝即位,封莒国公。宋初,拜兵部尚书……建隆二年(961年)……涛卒,年六十四,赠右仆射……子承休至尚书水部郎中,承休子仲容”。据此可知,李涛生于898年,其五世孙李常生于1027年,代差年龄为25.8年。吴王房李恪之孙李祎出生于663年,而上面记载的李涛出生于898年,两人相差4代,时间相差235年,代差年龄为58.8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根据前面分析,李衟出生于885年前后,从李涛到李衟相差4代,作为玄孙的李衟出生时间居然比作为高祖的李涛出生时间要早,这是极其荒谬的!即使李衟的出生时间尚有争议,但据《磨刀李氏大成宗谱》记载李公懋为李衟九世孙,生于1068年,这个是没有争议的,从李涛到李公懋,间隔12代,时间相差170年,连续12代,代差年龄为14.2岁,基本上没有这种可能性。

(4)、《宋史?李涛传》云:“(李涛)子承休至尚书水部郎中,承休子仲容……仲容字仪父,举进士甲科,除大理评事、知三原县。累擢监察御史,为殿试进士考官。真宗问题义,对称旨,诏试中书,擢左司谏、直史馆。天圣中(1023-1032),以起居郎为知制诰,累迁右谏议大夫……兼龙图阁学士,至户部侍郎卒”。从上面记载可以看出“李涛—李承休—李仲容”生活在宋朝,不可能生活在唐朝。而根据《磨刀李氏大成宗谱》记载,“李涛—李承休—李仲容”是李衟先祖,其生活年代肯定是在唐朝,这明显与《宋史》记载不符。

(5)、从有关官职所处朝代方面分析。龙图阁学士是宋朝才开始的一种官职,宋真宗时建龙图阁,景德四年(1007年),置龙图阁学士。龙图阁学士为加官,用以加文学之士,备顾问,与论议,以示尊宠。根据《磨刀李氏大成宗谱》记载李承休是李衟曾祖父,“李承休任龙图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发生在唐朝,但龙图阁学士这个官职的出现至少应该发生在景德四年(1007年)之后,是不可能在唐朝出现的。

(6)、磨刀郇王房和吴王房世系混淆在一起的原因分析

苏颂《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李公墓志铭》记载“遭天佑宗室之祸,(李涛)与其父(李元)间关南窜流寓湘潭……(涛)终官兵部尚书,封莒国公,号为名臣。莒公之还也,间道独行,一子不能从(笔者注:此子名李承确,李承确是李常的高祖),遂留江南,其裔孙曰宗诲,因占数于南康之建昌县”。

《李衟夫妇墓志》记载“(李衟)昭宗天佑中……公遂晦名不仕,偕弟术避于湖湘,再徙南康府建昌邑市居焉”。

上面记载了李元(任太府少卿,从四品,李涛之父)和李衟(任承议郎,正六品),为避唐末之乱,他们相携辗转迁居到南康建昌之磨刀。磨刀郇王房和吴王房世系之所以相混淆,是因为两个具有相同经历的李氏家族后裔混杂长期住在一起,长期没有修谱所致,他们对各自的世系都已经模糊。李公懋首创族谱,由于族谱遗失,没有足够的史料,能考证到的只有始迁祖李元、李衟及其以下墓茔。对于唐代世系,由于时间过去了二百多年,只有凭长辈记亿传承,只记得都出自唐王室,两房先祖中刚好有名字相同者,便误以为是出自同一先祖,因此修谱时便合并了世系,世系便以讹传讹,并载入了《仙李盘根谱》。但这个唐代世系并不被当时所有族人认可,以至后来各自修谱时,各按照自己的说法考定先唐世系。明朝李承勋在《疑谱考》中指出“樱川淳熙时谱云,恪生琨,琨生祎,祎生峄,峄生远,远生元,元生涛,涛生承范,承范生仲宝,仲宝生术,术生少贤,少贤生辂。磨刀谱大略相同,所异者,以仲宝出自承休耳。独滁平谱称建昌、瑞昌、武宁诸族本自唐太祖景皇帝第六子郇生祎,祎生叔良,叔良生孝协,协生思忠,思忠生超成,成生澄真,真生文通,通生穆,穆生镇,镇生元,元生涛,涛生承确、承祚、承端、承范、承休,承休生仲容、仲宝……三子,长曰術,字少贤;次曰衜,字少能”。磨刀绍兴(1131年-1148年)时谱、樱川淳熙(1174年-1189年)时谱认为李衟源自吴王李恪,使用郇王、吴王相混合的世系。滁平谱认为出自郇王李祎,全部采用郇王世系。

综上所述,上面两种记载中,《新唐书?郇王房表》和《宋史》记载的“李元—李涛—李承休—李仲宝”是郇王房李祎的后裔,不仅有官方正统记载,而且符合代差年龄规律,可信度极大。而《磨刀李氏大成宗谱》记载的内容不仅没有官方正统记载,而且也不符合代差年龄规律,再加上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了李峄与李远,李远与李元的父子关系均不成立,因此可信度极小。应该是把郇王房的世系是错误的嫁接到吴王房中来了。

陆宣公之女”可以大致推断其出时间。陆宣公就是陆贽,生于754年,卒于805年,其女最迟出生时间不会晚于805年,那其夫李景圭出生时间更不会晚于805年。我们前面分析了李衟出生时间在885年前后,李景圭与李衟作为父子关系,两者出生时间至少相差80年以上,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其次分析李景亮和李術的关系:李景亮的生卒年代没有记载,但根据“娶节度使吴少诚之女”可以大致推断其出生时间。节度使吴少诚,生于唐玄宗天宝九年(750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十一月,其女最晚生于810年,若李景亮是其女婿,其出生时间应该不会晚于810年。李景亮之子李術,族谱记载生于唐昭宗大顺元年庚戌(890年),妣钱氏,越王钱镠之女。越王钱镠,生于852年,卒于932年。其女儿出生时间正常情况下会在872年至912年之间(对应越王钱镠在20岁至60岁之间)。这与李術出生时间基本吻合。根据上面分析,李術与李景亮作为父子关系,年龄相差在80岁以上,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这里的记载有明显错误!李景圭和李衟、李景亮和李術均不可能是父子关系!即使他们之间有世系关系,很有可能相差3代左右!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在前面分析的那样,由于战乱等因素,对李衟以上的世系失考了。

有人根据“李衟字少贤,唐昭宗天佑由承侍郎历太子太傅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夫人裴氏,中书裴晋公之女也”记载分析出:晋国公裴度,生于公元765年,卒于839年,其最小的女儿出生时间不会晚于839年(正常情况下出生时间应该是在780年-825年之间,对应裴度20岁-60岁之间),李衟出生时间也不会晚于839年,这与前面分析的李景圭出生时间最多只相差34岁,符合父子关系。

假设上面“李衟出生时间不会晚于839年”这个结论是成立的话,那就无法解释下面几个问题:

其一、族谱记载景圭和景亮是亲兄弟,按理说景圭之子李衟与景亮之子李術的年龄相差不会很大。但根据上面假设,李衟出生时间不会晚于839年,族谱记载李術生于890年,两者年龄相差至少在51年以上,这种可能性极小。

其二、族谱记载李衟在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担任承侍郎(唐朝郎官最高级别是六品)官职,如果李衟出生时间不会晚于839年,那在904年时,其年龄至少在65岁以上。作为皇族后裔,在这个年龄才做一个六品的小官,可能性极小。

其三、李衟和裴夫人结婚生子至少是李衟在904年逃难到磨刀之后的事,根据上面假设,裴夫人出生时间不会晚于839年,那904年时其年龄至少是65岁以上了,在此之后还能生下四个儿子吗?

其四、族谱记载李衟长子李轩生于927年,四子李辂生于941年,根据上面假设,到李轩出生时裴夫人已是88岁,到李辂出生时裴夫人更是102岁,这当然不可能。很明显,上面记载有误,李衟夫人裴氏应该是晋公裴度的裔孙女,后人误记为晋公裴度之女了。既然李衟夫人裴氏不是晋公裴度之女,那上面假设的“李衟出生时间不会晚于839年”这个结论自然也就不成立的。

结论:综上所述,磨刀老谱记载的世系中,李峄与李远的父子关系、李远和李元的父子关系均不能成立的,“李元—李涛—李仲宝—李承休”的世系是错误的把郇王房的世系嫁接到吴王房的世系中来,李景圭和李衟不可能是父子关系。即使李衟是李恪之孙李祎后裔的话,其世系可能是“李恪—李琨—李祎—李峄—迷失3代左右—李景圭—迷失3代左右—李衟”。

(二)、重庆歇马镇皂角山石刻记载的“李恪—李琨—李祗—李巘—李寅—李复—李景圭—李铓—李逺—李涛—李衟”的世系

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李世取教授于2009年—2011年间在其祖籍地(今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皂角山发现了其先祖是唐吴王李恪长子李仁(千里)后裔,在原重庆歇马镇开基的是李恪七世孙李景翱(为唐征蛮将军)的同时,也发现了“衟”公的上代世系。在他对先祖留下的碑刻、石刻的辨识、解读前,发现还有一处石刻刻有“江右磨刀”,陆续发现还“曡刻”(目前已发现留下的石刻多数都先用此手法刻若干大字,然后再刻小字加以注释)有如下大字:恪、琨、祗、寅、巘、濤、衟、鋩、復、景圭、逺。于是他再对石面上用小字注释的内容做辨识和解读,虽说这些小字更难辨识,但因有一辨识出的大字做“引导”,有时依据残存的笔画即可判定相应小字,还发现了有“琨生祗生巘生……”的记载,再结合《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及唐代先祖的世系,从而推理出“李恪—李琨—李祗—李巘—李寅—李复—李景圭—李鋩—李逺—李涛—李衟”的世系。

要论证石刻记载的李衟以上世系是否真实,必须回答下列困惑:

首先,需要分析重庆歇马镇皂角山石刻上为什么会记载李衟上代世系

李仁(千里)后裔为吴王李恪长子,旧称为“长房”,对本家族历史传承负有不可推卸的的责任,对知晓的本家族世系一般都会有所记载。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歇马镇皂角山石刻上仅仅只记载从李祗到李衟这支的世系,而没有记载吴王房其它支的世系呢?我们从相关史料中,找出了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从李祗到李衟,前面几代的世系为“吴王李恪—贈吳王李琨—嗣吳王李祗—嗣吳王李巘—嗣吳王李寅”,他们都是吴王王位的法定继承人,做为吴王房长房对吴王宗支的记载,是符合常理的。

2、吴王李恪次子李玮之子李袨“出继蜀王愔”(《旧唐书·太宗诸子》),李恪三子李琨的几个儿子中,虽然长子李祎的几个儿子李峘、李峄、李岘都很有名,但由于李祎“少继江王嚣后,封为嗣江王”(《旧唐书·太宗诸子》),从编纂族谱的角度看,理论上不再属于吴王房世系了。李琨次子李襦、三子李褍、五子李袿和李恪四子李镜之子李禬,《新唐书?表第十?吳王房》对其后代就已经没有记载了,很有可能他们是乏嗣或者失去联系了。真正继承吴王世系的就只有李琨四子李祗这支了,在李祗的几个儿子中,李岵被杀、李崌早卒,最后只剩下李巘这支嫡脉了。

3、长房李仁(千里)之孙李峒实际上是李仁三弟赠吴王李琨之孙、李琨四子李祗之子,和李巘是亲兄弟,后来出继给长房李仁之子李禧了(详见《吴王李恪曾孙李峒的身世考证》)。李峒曾孙李景翱落业重庆市歇马镇,从李峒到李贵玿(李景翱孙)之间只经历5代人,时间相距不到150年,其后裔对李巘这支的世系渊源应该是非常清楚的。歇马镇皂角山石刻李衟上代世系的记载,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暗示这两房的亲密关系。

4、与李峒裔孙李鋋、李贵玿父子和李衟的经历有关系。《近事会元》记载:“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十月李鋋自黔南节度改京兆尹”。重庆歇马镇皂角山石刻“光化己未(899年),昭宗密令鋋公入江西募兵储粮,为万全之策以防诸逆……记载:

天佑甲子(904年)七月,公急驶入东都洛阳迎圣驾,为朱逆全忠密使人戕害于官邸,享年七十有四……赐祭葬皂角山团坟堡”。《磨刀李氏大成宗谱》记载:“李衟唐昭宗天佑由承侍郎历太子太傅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这说明李鋋、李衟两人曾经同为唐昭宗近臣,应该有很多交往,对各自家族历史应该是清楚的。重庆市歇马镇石刻还记载:“(李衟和李貴玿)避朱温之亂,同离長安至建昌磨刀,後貴玿公之吉安”。从中可知李貴玿与李衟曾经是“患难之交”,且共同到过磨刀,对彼此上几代的世系关系是非常清楚的,“江右磨刀,江北礪劍”表明他们还曾经共同商议过一个恢复李唐天下的宏伟计划,再加上两人本身有共同的先祖,所以在重庆歇马镇石刻上记载有李衟上代世系既是正常的,也是可信的。

其次,需要分析重庆歇马镇石刻记载的李衟上代世系是否符合世系传承的史实

1、“李恪—李琨—李祗—李巘—李寅—李复”的世系

石刻只记载到李衟为止,没有记载李衟后面世系的情况,以及刻有“江右磨刀,江北礪劍”字样,表明他们还想恢复李唐天下的计划,综合这些方面分析,这个石刻的时间是在唐朝灭亡不久的时间内刻下的。也就是说石刻记载李衟以上世系的时间发生在宋朝编写《新唐书》之前,这就意味着只可能是家族传承下来的世系。因李复后面几代的世系在《新唐书》中没有记载而无法比较,但李复之前的“李恪—李琨—李祗—李巘—李寅—李复”的记载正好与《新唐书?表第十?吳王房》记载相吻合,这就恰好证明了这个家族传承的李衟以上世系是正确的!既然前面6代世系记载能与《新唐书》记载相吻合,按常理来说,后面5代世系离石刻的时间更近,更不可能记载错误!

2、“李复—李景圭—李鋩—李逺—李涛—李衟”的世系

上面刚刚分析了石刻记载从李复到李衟的世系,从理论上是正确的,也符合常理的,但由于没有其它史料来相互印证,这就需要我们从家族传承的一些基本规律方面来论证他们之间是不是符合世系渊源关系。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先需要推断几个人出生的大致时间。

李恪和李仁出生时间分别是618年和646年,这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在此不再论述。李景圭和李衟的出生时间在前文也做了分析推断,在此也不再论述了。下面根据墓志、石刻和家谱记载,分析一下李映、李鋋和李可进的出生时间。

《李映墓志铭》记载:“先君讳映,字用晦,陇西狄道人也。六代祖太宗皇帝,五代祖吴王恪,高祖成王千里,曾祖天水郡王禧,祖郕国公峒,考成纪县男定。公高尚不仕,□志丘园。大中八年(854)九月廿二日终于梓州,春秋八十有七。夫人太原王氏。有子三人,长曰景叔,幼曰景翱。处女二人”。据此可知李映生于768年。

重庆歇马镇皂角山石刻记载“光化己未(899年),昭宗密令(李)鋋公入江西募兵储粮,为万全之策以防诸逆……天佑甲子(904年)七月,公急驶入东都洛阳迎圣驾,为朱逆全忠密使人戕害于官邸,享年七十有四”。据此可推算出李鋋生于831年。

李用凯提供的家谱记载:可进公于周显德四年(957年)着谱立序云“父光兴、

叔光发、兄可先、弟可与通至任焉……当思我父创业之艰,无生异心,执此谱须当善述,斯孝悌之心,油然而生,则进虽死,犹(犹)愈于生也矣,兹余年已七十有二矣,诸子其勉旃瑾序”。据此可推算出李可进生于886年。

衟出生时间约885年,正好都印证了这一结论。既然李景翺和李景圭出生时间大致相同,李可进与其先祖李景翺相差4代,按常理,与李可进大约同一时期出生的李衟与其先祖李景圭的相差4代的可能性极大,因此这个世系记载是合理的。

(2)、从代差年龄方面分析:李恪长子房世系从李恪到李映相差5代,时间相距150年,代差年龄为30年(其中有2代不是长子);从李映到李可进相差5代,时间相距118年,代差年龄为23.6年;从李恪到李可进相差10代,时间相距268年,代差年龄为26.8年。李恪三子房世系从李恪到李景圭相差6代,时间相距约180年,代差年龄约30年(其中有3代不是长子);从李景圭到李衟相差4代,时间相距约80年,代差年龄约20年;从李恪到李衟相差10代,时间相距约267年,代差年龄约26.7年。上面几种情况均符合代差年龄规律,从李恪到李衟相差10代,和《磨刀李氏大成宗谱》的记载相吻合,因此是可信的。

其三、如何理解石刻中的“逺、涛”二代,是否混淆了郇王房的世系在内

1、《新唐书?郇王房表》记载有“李镇—李元—李涛—李承休”的世系,石刻

中记载有“李铓—李逺—李涛—李衟”的世系。李逺与李元只是读音相同,但古代“逺”和“元”写法是明显不同的,因此不是同一人。这里只有李涛名字相同,连续多代中出现一代名字相同是很正常的事件,因此石刻记载的世系和郇王房记载的世系是不同的,并没有把郇王房世系混淆在内。

2、前面已经分析了这个石刻的时间是在唐朝灭亡不久的时间内刻下的,对李衟以上世系是清楚的。但到李公懋修谱时(1128年),离唐朝灭亡都已经过去221年了,与李衟以上先祖相隔的时间就更远了,由于中间经历过五代十国的战乱,很多事情记忆模糊不清是正常的,从史料真实性的角度分析,石刻记载的世系可信度更大。再说当时在石刻时根本就不可能预料到会和郇王房世系混淆在一起。

3、磨刀郇王房和吴王房两个具有相同经历的李氏家族后裔长期混杂住在一起,因长期没有修谱,他们对各自的世系都已经模糊。李公懋首创族谱时,由于族谱遗失,能考证到的只有始迁祖李衟及其以下墓茔。对于唐代世系,只有凭长辈记忆传承是唐吴王后裔,是李涛之后,这个传承应该是真实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来才和李常的先祖郇王房李涛混淆在一起。按常理如果两房没有共同先祖名字的话,在修谱时是无法合修的。由于吴王房对李衟以上的世系模糊了,刚好两房都有一位先祖叫李涛,便误以为是同一人,因此修谱时便合并了两房的世系,世系便以讹传讹,并载入了《仙李盘根谱》。

其四、磨刀李所有编纂的族谱和后人的传说中都称李衟是吴王李恪后裔,这个不会错。按族谱记载“吴王李恪—赠吴王李琨—嗣江王李祎—户部侍郎李峄”的这个世系分析,如果李衟真是李琨长子李祎后裔的话,族谱至少会记载李衟是吴王李恪后裔的同时,也会记载李祎出继承嗣江王李嚣一事,不可能什么都不记载,否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那为什么从来没有看到这个方面的记载或者传说呢?这本身就透露出了蛛丝马迹:李衟不是嗣江王李祎之后!根据古代出继的传统,李祎应该是称嗣江王而不是吴王,只有李祗才称吴王。

结论:重庆市歇马镇石刻上记载的李衟上代世系是可信的,不仅史料原始、真实、符合世系传承,而且也很好的解释了吴王房和郇王房世系相混淆的问题。正因为郇王房和吴王房都有一位先祖叫李涛,便误以为是同一人,因此修谱时便合并了两房的世系,世系便以讹传讹,并载入了《仙李盘根谱》。

(三)、李阅等人提出的“李恪—李琨—李祗—李巘—李寅—李复—李景圭—李铓—李衟”的世系

这个世系实际上是把重庆歇马镇皂角山石刻记载的世系去掉“李逺—李涛”两代而形成的。他们认为石刻记载的“李逺—李涛”是把郇王房的世系混淆到吴王房的世系中来了,因此去掉了“李逺—李涛”这两代。这里简单的去掉石刻记载的“李逺—李涛”两代,这不仅不合理,反而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1、不符合代差年龄规律。我们把李景圭与李衟的代差年龄和与此相关的李氏

除有这种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极少见到。正因为如此,他们只好把李衟出生时间前移到850年,否则从代差年龄方面就不好解释。但这就和我们在前面分析的李衟出生时间在885年前后的观点相冲突。也无法解释我们在前面列出的一系列问题,如果没有其它证据能进行证明的话,这个世系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2、既然石刻中有“恪、琨、祗、寅、巘、濤、衟、鋩、復、景圭、逺”几个大字,说明当时石刻记载的上述先祖是真实存在的,现在我们主观去掉两个人,就违背了石刻记载的本意了。既然这两个人名与此世系无关,那为什么要刻上去呢?

3、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了吴王房和郇王房世系记载之所以混淆在一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两房各有一位先祖叫李涛,便误以为是出自同一先祖,因此修谱时便合修了。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两房就失去合修的基础,族谱就无法合修。“李涛”是连接两房合修族谱的纽带,因此无法去掉的。

4、明代李承勋的《疑谱考》记载:“磨刀绍兴(1131-1148)时谱、樱川淳熙(1174-1189)时谱……按吾谱序称郁林十世而生少贤,樱川谱序亦称樱川与磨刀同出十世府君,其讳上少下贤,自郁林历十一世而至始祖辂”。明确指出郁林王李恪与李衟相距10世,上面两谱成书时间与唐朝相距不远,由于战乱等原因,古人对先祖名字有遗忘混淆的可能,但相差几世应该是记得清楚的。而这个世系从李恪到李衟只相差8代,与族谱记载相差10代不符。从这个方面而言,这个世系的说法也很难成立。

三、李衟以上世系的几个结论

1、磨刀李始祖李衟是吴王李恪后裔,从李恪到李衟之间相距十代,无论是族谱记载,还是重庆歇马镇石刻记载都是一致的,这个记载是真实的。

2、李涛是李衟的先祖,无论是族谱记载,还是重庆歇马镇石刻记载都是一致的,两者区别在于族谱记载李涛是李衟的高祖,重庆歇马镇石刻记载是李衟的父亲。因此这个李涛(与郇王房李涛不是同一人,只是名字相同)是真实存在的。正是因为如此,后来才和李常的先祖郇王房李涛混在一起。因两房先祖都有一人叫李涛,加上吴王房对李衟以上的世系模糊了,因此修谱时才有可能合并世系,并把郇王房的世系嫁接到吴王房的世系中去,并载入了《仙李盘根谱》。

3、磨刀老谱记载的世系中,在先祖名字和排列顺序上是错误的,把吴王房和郇王房世系混淆在一起了。李景圭和李衟不可能是父子关系,尤其是李承休和李仲宝,其出生时间要比李衟晚,不可能是李衟的先祖。

4、重庆市歇马镇石刻上记载的李衟上代世系是可信的,不仅史料原始、真实、符合世系传承,而且也很好的解释了吴王房和郇王房世系相混淆的问题。

5、虽然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重庆市歇马镇石刻记载的衟公上代世系是真实的磨刀李始祖衟公以上世系,但毕竟磨刀老谱记载的世系流传了几百年,让大家接受

这一新的结论,还需要一个过程,也还有待于发现更多史料,进一步深入研究。在事关祖宗的问题上,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千万不能把不是我们先祖的人说成是我们的先祖,那样就愧对先祖了。

2020年3月2日

编后记:考证磨刀李始祖李衟的世系渊源,由于现存史料不多,寻找各种史料非常不易,再加上老谱世系的记载相传了几百年,要让大家接受真实的但与老谱记载不同的世系,这就需要进行的严密论证,并需要解释一系列的问题,难度非常之大。我前后花费了大量时间,查找史料,经过长期思考,终于找到并论证了磨刀李始祖李衟真实的世系渊源,同时也解释了吴王房和郇王房世系混淆的一系列问题,也算是为磨刀李家族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吧。

论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论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姓名 学号 专业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李清照前期词风——清丽、深婉...........................1-5 李清照后期词风——沉郁、忧愁...........................5-9 参考文献 (9)

论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内容摘要】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确是首屈一指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和词风上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生活环境的改变影响了她词风的变化,前期生活幸福美满、思想积极向上,主要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闺中的生活,表现了她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与丈夫别离时的愁闷心情。作品题材反映面比较窄,主要是游玩、饮酒、赏花闺情之类,具有流丽明快、沉婉自然的风格特色。南渡后,面对国破、家亡、夫离世的苦难,倍感身世凄凉,李清照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她把自己的人生遭遇之感抒发在作品里,风格突变,词风变得沉郁悲苦,平易忧愁。不难看出她高超的艺术手法和精美雅洁的艺术风格,再加上丰富深刻的内含,使宋代词坛更加大放异彩。 【关键词】:李清照词风清丽温婉沉郁忧愁 词是宋代最为大放异彩的文学样式。词中的主人公多是红粉佳人,但其作者绝大部分都是男性,述说女性的幽怀多少让人感受不太真切。李清照的横空出世,彻底打破了这一现状。她以自己独特的情感历程,写下了“别是一家”的词作,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明代杨慎说她:“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①,李清照不但是宋代词坛中首屈一指的女性词人,就算比起当代的男性作家,也毫不逊色。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生活颇为坎坷。既享受过甜蜜生活的幸福,也饱经苦难的折磨。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在词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抒发自我情感的新形象,一般认为,她的词可以以宋室南迁为界分前后期,前后期不同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她不同风格特色。因为她“能够直抒胸臆,写真情实感”。所以只要把握住李清照的情感变化,自然就能比较出她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一、李清照前期词风——清丽、深婉。 (一)、“鸥鹭”,自然流畅的画面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生活比较优裕,那时正值北宋后期,虽然社会潜

引导自学型课堂小结模板(2021版)

引导自学型课堂小结模板(2021版) Summary template of guided self study classroom (2021 Editio 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引导自学型课堂小结模板(2021版) 前言: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顺利展开。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实施引导自学型课堂前的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孩子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过引导自学型课堂,也不知道究竟自己该如何自学,不知道自学方法和步骤,在自学的过程中不能控制自己,在自学的过程中不自觉地玩耍、打闹或者跟比别人闲聊,这些对于我实施引导自学型课堂很不利。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就像一张报纸,可塑性比较强,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些对于我实施引导自学型课堂却又是一个优势。 二、实施引导自学型课堂所做的主要工作 1、观察四人小组,调整位置,确保每个四人小组能力相当,能够顺利开展小组合作。

2、每节课出示自学重点,让学生明白每一节课的自学重点,并自己评估是否完成了自学重点。 3、交给学生自学方法或者自学提示:一标、二读、三圈、四记。 4、个人自学环节的常规训练。 5、重点培养小组长,单独训练,使小组长有能力领导组员开展小组合作。 6、小组合作常规训练。 三、学生发生的变化 1、班上85%以上的学生能在老师的自学引导下进行个人自学,且效率较高。 2、90%的学生能在组长的领导下高效地完成小组合作。 3、学生变得愿学、乐学,对引导自学型课堂有浓厚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学生的个人能力得以提高,包括自学能力、自控能力等等。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修订稿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浅谈人生经历对李清照词风的影响摘要:文学创作的一个最表层的来源就是现实生活,离开现实生活,作家就不可能写出作品,因为无从下笔。而作品能够反映作家的个人气质、人格追求,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宋词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继唐诗后又一个高峰,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在其中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李清照的作品的创作风格,创作内容与她的生活经历忧戚相关。本文将对她不同时期的代表词作分别进行品读赏析,以分析其人生遭遇对她心境、写作题材以及词风的影响。 关键词:李清照词风遭遇转变 李清照,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亲藏书甚富,由于家庭的原因,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词。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或者是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一腔爱国主义情怀。

一、李清照前期幸福美满生活中的词 易安前期作品多写其少女时代和初为人妻的悠闲生活,描绘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李清照置身于文化气氛浓厚的书香门第,耳濡目染父母的人格教育与开明教育,使得她幼年起就活泼自由、率真坚强。她并不像一般大家闺秀那样勤于女红、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是遨游在书海中,不仅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基底,而且培养了自身的修养和气度。 比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短短三十三个字,讲述词人回忆起那次去溪亭玩的经历。那天玩得太高兴了,大家都喝醉了,等兴头过去,才发现天色已晚。急忙把船往回划,谁知却认错路了。船被划到了密密层层开满藕花的水面深处。大家着急着把船划得飞快,想赶快回去,结果惊飞了一滩鸥鹭。这是她自由烂漫的闺中生活的描述,展现了她活泼洒脱的形象。 《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风变化

目录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异同 (1)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 (2) 二、李清照南渡后的词风 (3) 三、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共同特点 (4) 总结语 (5) 参考文献 (5)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异同 [摘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宋代文人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式样,使他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提到宋代的词,人们就会想到一位杰出地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她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人的正宗,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的词,是她感情生活的生动反映,她的资质聪明,博学多能,生活洒脱。前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最能表达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真实的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南渡后,李清照用词诉说迭遭丧乱,受尽磨难以后的凄惨心境,倾吐哀愁凄苦的内心感受,带有深沉的感伤情绪。 关键词;李清照词南渡 文学作品反映着时代的特征。李清照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和词风上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期。李清照的词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次所少有的贞刚之气。这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使其词别出与一般意义的婉约词而独标一格。李清照的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理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在一起,既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又具有凄壮悲怆的格调,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 李清照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她演绎了一个古代知识女性的传奇故事。俗话说:任何一个故事都不是开天辟地的,它和周围的一切有着不可切割的关系。李清照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著名才女,与她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在家庭的耳濡目染及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李清照三岁就能将歌吟熟因谙在心;四五岁就能读书认字,念念有词;六七岁就博览诸子百家唐诗宋韵。就这样,李清照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她的名字成为聪颖智慧的代名词。长大后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不愧为一代才女,而其气质清新秀丽,活波乐观,又成为大家闺秀的风流典范。读她的作品也可以看出她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家境殷实,有着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除得力于家学外,夫婿赵明诚也极为重要。众所周知,宋代的婚姻制度是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然而十八岁的才女遇到了赵明诚,两人彼此欣赏。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起来慵自梳头”(《凤凰台上忆吹萧》)也正是爱情真实表现。 南渡以前,李清照过的是上层封建贵族的享乐生活,前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最能表达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比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反映了她对远离的丈夫的思念。写得很精致,特别是那句“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实在是很细致入微而又不乏情感。 在李清照前期的词中,还表现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我报路长接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中大鹏高飞的宏伟志向,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跨海浪、渡银河、归帝宫、住三山的非凡壮举,都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作为一个女词人,有如此豪迈气概,在那个时代是非常罕见的。

引导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邱秀萍 自主学习通常是指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应进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探索。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罗杰斯曾说:“自由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程度就愈高。在实际教学 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结合我在 教学中积累的点滴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学习的情境。 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紧张的,不愉快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到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盼和希望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找到自己,激发兴趣,自主地学习。例如:上课伊始,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乌鸦和狐狸》一课,让学生分别扮演乌鸦,狐狸,读好它们之间的对话,了解乌鸦和狐狸的不同性格,还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二·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虽然一节课时间较短,但教师也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状态之中,来进行合作条件,自主学习。如:生字词的学习,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抓住音,形,义,词几个方面分组自学。弥补自己学习的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共同提高到效果。 三·培养学生问题学习能力。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好习惯。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课时,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在

复习课上,也尽量想办法,问题让学生提,答案让学生总结。 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会学习。 首先,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不会学习的现象,表现在:家长或老师督促学习,管着学习,不动脑思考,不动手实践等不良习惯。作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会学。用启发式点拨式的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他们的个性。 其次,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如: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兴趣。像:识字中的字理演变图,小幽默,小儿歌都能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通过动感声像,美丽的图片等吸引学生,还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分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奖励法···而对于那些不喜欢学习,不喜欢课堂的学生,我则是多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学患”,把学习以外的事交给他们去做,像:取送作业本,让他们轮流检查室内外卫生,当一次小组长,来打开他厌学的心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受益终生,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人的许多习惯都在早年形成(也包括坏习惯),而教师要调查学生的表现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学的具 体情况,循序渐进的培养,持续稳定地发展,比如:低年级的孩子上课要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听课,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乐于和同学交流等习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水平的提高,到了高年级,就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乐于提问额度习惯。因此,课堂上我严格培养,帮助,指导养成这种学习的习惯,久而久之才会见到成效。

创建“引导自学”有效课堂之我见

创建“引导自学”有效课堂之我见 合肥市滁州路小学沈一媛 何炳章先生“自育自学”理论的核心是“教育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自育,教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学。”这是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对于教育教学本质最鲜明、最简洁的概括。这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孙云晓说的一句话,我对此深表赞同,何先生的教育理论中有着许多深厚的思想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实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这与何炳章先生提出的自育自学不谋而合。自育自学落实在课堂中就应该是“引导自学”型的课堂。那什么是“引导自学”型的课堂呢?《何炳章教育文选3》中明确定义:所谓“引导自学”型的课堂,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学生有较为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课堂。其实就是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学的“学堂”。关于“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这是为了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把讲堂变成学堂”的教育理想,从而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种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结构提出了根本性的变革。这些都是何炳章先生潜心研究多年并实践验证了的。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指导学生自学,避免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他们能够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这才是引导学生有效自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只有我们努力改革课堂结构,切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才能真正创建“引导自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只有“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创造生动与鲜活的课堂,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切实提高,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传授型教学”,“引导自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互动型教学”,如何让它们成功转型呢?我想还是要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技术上下功夫,高度重视。我们首先应该重构知识概念、提高课程意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丰富“互动型教学”课堂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实现自我”的体验和感悟,注重教学效果长期的内在基础。“引导自学型教学”的重要前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期和后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 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年间。她的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她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较大,良好的创作基础也由此奠定。少女时代的她生活得无忧无虑,于是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由此形成。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期间,她与丈夫共研金石书画,一度生活幸福美好。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首词作表达的是少女伤春的情怀。惜花伤春常成为历代作家的一种思想寄托,也总是孕育着作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整首词描写的是女主人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 [摘要]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的还是词。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写词人少女、少妇的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写国破家亡之痛,风格凄楚。其词在表现形式或语言上都独具特色。本文抓住这一特点论述了其前后期的创作风格异同。[关键词]李清照前后期风格异同 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文人较少,而能够在创造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更少之又少,李清照则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因为这位巾帼词人的横空出世,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可以说,李清照是出生在一家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的家庭里。李清照自少便有诗名,她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双方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或鉴赏书画鼎彝,生活比较美满。靖康二年后,她和赵明诚相继逃兵江南,丧失了向来珍藏的大部分书画。后来赵明诚又病死健康,她就展转流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颇有成就,但最突出的还是词。她早年写的《词论》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一系列作家。她认为“词别是一家”,在艺术上有它的特点,要求协音律、有情致,这是对的。问题在于她看不到欧阳修、苏轼等在词创作上的革新精神,这就未免太保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的创作成就。 李清照在宋代刊行的《漱玉词》已经失传。现在辑录的只有七十多首,其中还有些不可靠。她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二期。前期词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我们知道李清照出身于门第很高的宦官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兼散文家,母亲也工文章,家庭的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而且李清照婚姻幸福、伉俪相得,夫唱妇和,生活安静舒适。这样的环境,把年轻时候的李清照培养成一个才华焕发、有抱负、有理想、有豪爽和纯真性格的女子。可是她又是生活在封建社会里,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处于无权的地位,因此被剥夺参与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同时,她那个时代,恰是宋代理学家们变本加厉地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年代。她在有文化的家庭里所培养起来的卓越才能,比较健全的性格以及豪迈的抱负和理想,不仅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力量的压制和束缚,以至于李清照虽不安于“寂寞深闺”的狭小樊笼,要求有更广阔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而不可能得到实现。这就给她带来了封建时代的妇女所不能避免的苦闷,也使得她把生活和精神的活动局限于对爱情和对自然的喜爱上。所以,她前期词的主要内容也只有这两个方面,描写面较狭窄,但其创作风格、思想内容还是表现突出。 李清照的爱情之歌是纯洁而生动的,请看她的《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倚宝鸭衬香胆,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的娇柔神态和恋爱心理。这在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里,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得自由恋爱的社会里,可以说是大胆至极。她的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追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李清照甜蜜宁静的心弦于是弹奏出一首首略带苦涩和幽怨的望夫词: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 内容提要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词人,她被誉为“婉约之宗”,现在存词近50首,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风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南渡前的李清照,基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天地,词的内容不过是伤春别恨,没有什么创新。但她大胆地表现了一个贵族少女、少妇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风雅情调,以及对丈夫的思念。南渡后,国破家亡,多年惨淡经营所积存的金石书画也毁于一旦,接二连三的打击,颠沛流离的痛苦,因此词风突变。哀怨、悲愤之情渲染强烈,作品中蕴涵着深刻的故国情思。李清照无论是南渡前还是南渡后,她的词都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至性的感情代代流传。她的词擅长白描,在用事、构思、炼字酌句上都有独立性,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李清照是北宋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成长的词作家,所以她的词别具特色,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关键词:李清照;前后词风;不同点;相同点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光芒。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化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她的词①,既沿袭了婉约派的传统,又兼取豪放派之长,极富生活气息,语言朴素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质在两宋词坛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一、前后期词风的不同点 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这种风格上的变化与她的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坎坷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所以,我们从三个时期加以分析。 1、贵族少女天真快乐的生活 她生长在一个文学气氛很浓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个散文家和学者,母亲王氏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在这种学术空气很浓的家庭里受到极好的熏陶,对于她后来的文学成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的词生动地描写了贵族少女无忧无虑的游乐生活和惜花饮酒的闲情雅趣,基调开朗、乐观,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爱情的渴望。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美表达作者赞美高洁,具有唤起人们追求自然美的巨大作用。《如梦令》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李清照早期作品,描写了日暮归舟所见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词仅33个字,却写了场景,写了人物,写得曲折起伏,生动活泼,情深味浓,新奇可喜。开头“常记”二字,说明写的是往事的回忆。一个“常”字暗示这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不可磨灭难以忘怀,值得回味。而难以忘怀的情景,没有直接写出,而用“沉醉”到“不知归路”凝练地反映了一天的快乐,并把笔墨集中在描写归路的情景上面。从“日暮”到“晚”时间又推移了,直到兴尽才归。在“沉醉”之中,小船竟走错了路,直到荷塘深处方始发觉,这里荷花亭亭玉立,荷叶摇曳多姿,荷香沁人心脾。几声焦急的“争渡,争渡”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在美丽的荷塘里,人声、鸟声和水声交响起来。小船鸥鹭纷乱起来。大自然的诗情画意和勃勃生气,给人以清新的美丽的享受。 这首词将事、景、情三者融为一体,意境开阔,形象生动,显示了词的笔墨集中,善于剪裁的工夫,以及托情于事,寓情于景的创造才能,在词人眼里,整个世界都是那样的生气勃勃,也激起读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诗人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给大自然景象添加生气,李清照在这首词中正是以对大自然的赞美,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心理特征, 在《庆清朝慢》这首词中,她那无拘无束,活泼开朗的性格再次生动地表现出来:春天牡丹盛开时节,她随着香轮竞走的游园行列,前去赏花。她陶醉于明媚的春光和盛开的鲜花之中,快乐得如痴如狂,饮酒赏花直至深夜。李清照词中所表现的她早年的这种生活,虽然多少带有贵族少女的闲情逸致,但是,作品中洋溢着的蓬勃朝气和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实行自主学习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决不但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动者、咨询者、支持者。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学生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介绍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作为一名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实行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将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这需要经常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在学生刚进入初中时,按照学校的要求,提前几分钟进班,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以及相关学习用品。经过一段时间地观察,能够将准备工作完成后并能自己预习课本的同学,成绩明显进步。所以利用辅导课,我在对全体同学实行学习的方法指导时,我先让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总结时强调他们的共同特点,那就是每一位同学都说要预习和复习。只有提升预习、复习的自觉性,拥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掌握所学的各门知识,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心理发展与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只有心情愉悦,才能提升接受事物、思考问题等各方面的效率。

初谈引导自学课型二

初谈“引导自学”课型(二) ——在学习实践中成长 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学校汪燕 转眼之间,接触“引导自学“课型已两年有余。一路走来,有过许多的怀疑、困惑、迷茫,但行至今天,更多的是成长与收获。 何炳章先生一直主张:教学领域的改革,必须旗帜鲜明地进中心(课堂),必须单刀直入地改核心(结构),必须毫不犹豫地抓灵魂(自学)。这是一场重大的变革,而“引导自学”课型,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追求教育理想的捷径——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将课堂由教师主讲的“讲堂”变为基本上由学生自学的“学堂”。 何老先生把“引导自学”课型分为五个环节,在这两年多的教学尝试中,我一直坚持尽可能地全面运用这五个环节,也对“引导自学”课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明确自学重点 这是“引导自学”课型中一个占时不多却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教师来说,这是驾驭教材、吃透学情的过程,而对学生来说,这正是一个有的放矢的过程。 既然如此重要,那自学重点该如何确定呢?在刚尝试“引导自学”课型时,我总是把整节课的学习目标作为自学重点,于是乎,往往分列了好几条,弄得学生茫然无措,自己也忐忑不安:一节课,能完成这么多的“重点”吗?通过多次的尝试,渐渐地,我才明白,自学重点的确定有一个“驾驭”、“把握”的问题,有一个“统筹”、“权衡”

的问题,要少而精,有了这些认识,课堂上,无论是孩子的学,还是我的教,便都有个明确的目标指向了。 2、围绕重点自学 这是“引导自学”课型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时机何老也说,无论“常式”还是“变式”,这一环节无论如何不能变。但是,自学重点毕竟是一个“统揽”性的目标,孩子的自学到底该从何处入手呢?在课堂教学中,唯有把自学重点细化,给孩子具体的学习提示,才能让自学落到实处。 在教学《给予树》一课时,我确定的自学重点是“抓住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根据这一自学重点,我确定了自学提示: ①、妈妈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请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她的钱哪去了?划出描写金吉娅做法的句子,读一读。从她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 ③、这个圣诞节,金吉娅给予了我们什么? ④、随时记录自己的自学未解。 孩子们根据这些比较具体的问题,便有了“抓手”,很顺利地完成了自学任务。 3、交流自学情况 小组讨论,即使合作学习的一个基本形式,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最佳途径,可是,在七十多人这样的大额班级,开展小组讨论真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08 春汉本 学号:081160379 姓名:岳梅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清新明丽哀怨淡雅 (2) 沉郁感伤凄凉哀婉 (5) 参考文献 (11)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内容提要】: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是首屈一指的,她的一生以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词风清新明丽;后期多伤时感世之作,词风沉郁感伤,凄凉哀婉,这一切都与其个人遭遇有关。 【关键词】:词风明丽沉郁遭遇 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算是一个相当突出的文人,除了她的女性身份外,在她的作品中,有着与一般文人不同的特色。古代女性文人不多,能够在文坛上留名又是屈指可数,李清照 以一个女性,能够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扬名立传,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事,这也证明了她不仅有着不亚于当代文人的才华,更有着过人的文学才气,明代杨慎说她:“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①,李清照不但是宋代词坛中首屈一指的女性词人,就算比起当代的男性作家,也毫不逊色。 李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着。南渡前,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词风清新明丽,意境优美,略带哀婉淡雅的相思;南渡后,伤于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故而其伤时感世,悼亡思乡,风格“沉郁感伤”②,然而不论是清丽明快亦或沉重忧虑,这都与其身世遭遇及个人的性格命运有关。

一、清新明丽‘哀怨淡雅’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生活比较优裕,那时正值北宋后期,虽然社会潜伏着危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还有一抹回光返照,是暴风雨到来之前宁静的黄昏。女词人常常流连于山川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秀美的大自然陶冶了这位女词人的情操,赋于了她灵气。因此李清照在这期间的词轻快活泼,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感受。且看下面的一首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③” 词人当时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一幅无忧无虑的生活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李清照是热爱大自然的,这首词是最好不过的证明。当不知归路时,词人竟发起争渡的雅兴。 李清照少女时代生活在历城,大明湖的美丽秋景,不禁使李清照感受到“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情感单纯明快,年轻女词人的心灵敏感于大自然,心有灵犀;词活泼向上,又如“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表现少女的天真活泼,极有情趣。 然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好景不长,这位天真烂漫的少女便拥有了爱情,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

论李清照前后词风

浅论李清照前后词风 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一位女作家,但是她最擅长的还是词,其词被称为“易安体”,她的词不仅是中国女性文学艺术的高峰,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占有杰出位置。李清照人生历程的转换也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心理历程,她所经历的不同时期使她产生了别具风格的词风和情感,故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关键词:易安体风格人生历程南渡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1084~1155)山东济南人,有一代词宗之称,李清照独有那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更使其词别出一般,精妙婉约而别具一格,李清照的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里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在一起,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所少有的豪迈之气。词艺的“精妙”与“别是一家”的追求,更是她以为数不多的词篇登上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巅峰。她的词不仅仅是中国女性文学艺术的高峰,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占有杰出位置,在以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女人处于社会最底层,突然间,李清照作为一位女性不仅闯入了被男性长期垄断的文坛,并且登上与男性名家平起平坐的位置。无怪历代文人作家对此惊诧赞叹并刮目相待了。杨慎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易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于闺阁也。”①陈廷焯说:“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②谭玉生在《论易安词》绝句中说:“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他认为李清照的创作成就如同辉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李白一样,璀璨而显赫。李清照的词以金兵攻占汴京为分界线,约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 一、前期的懵懂少女和多情的少妇生活 (一)春愁难释,感时伤春的少女 南渡前,济南才女李清照生活的十分惬意。其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是苏东坡的学生,进士出身,在朝为官;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博雅能文,温婉贤惠。受这样文学官宦家庭的熏陶,能够使她更细微的体验生活,不仅给了她渊博的学识,同时也培育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必需的艺术才能,使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李清照不像其他大家闺秀一样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果把李清照前期作品拿出来品,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主要有孤独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独特的喜爱之情更加体现出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只因她热爱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情趣从而使她对大自然产生了无尽的热爱,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班级:2014级秘书学班学号:140154020 姓名:栗玉贞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内容摘要】李清照,后人眼中的“婉约之宗”,其创作成就仅在辛弃疾之下, 为古今第二词人。综观李清照的作品,题材并非单一,体裁更为丰富。欢愉与悲苦、闺情与伤国,每一种风格都有很多佳作。而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为风水岭,前后两个时期的生活大相径庭,所创作的诗歌风格也发生巨大变化。在先后经历亡国丧夫之痛后,其诗词中的闺阁之音渐淡,男子般的气概与意境增多。正如王国维所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易安词最能代表宋一代之文学,李清照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词人”。 【关键词】婉约派闺阁之音夫妻伉俪分居悲叹南渡爱国情怀 【正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一般我们很难想象这两首风格差异迥大的诗词是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但它们又确实是同出自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之手。两首诗词分别创作于新婚初期与靖康之难后,从起初的闺中小儿女心态到之后的忧国情怀,李清照用她的作品诉说着生平所历。 一、待字、初嫁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亦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其母王氏出身名门,文学修养极高。父母家学渊源,为李清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她幼年丧母,在父亲擢至汴京时,她跟随其他亲人在明水长大,生活的无拘无束养成了她“倜傥有丈夫气”的爽朗性格,明水的秀美风景也为她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最初的素材。李清照的《如梦令》虽只用了三十三字,却为后人留下了别具一格的、豪迈倜傥的小令。人称“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李清照的词风总的虽属婉约派,但她的作品中却没有过多的脂粉气,有些尚可归为豪放一列。恰如她的小舟驶入“藕花深处”而“惊起一滩鸥鹭”一般,她的出现也在当时的文坛中荡起一层涟漪。云英未嫁时她的诗词中无不洋溢着少女的烂漫与恣意。“知否,知否?因是绿肥红瘦”这种恣意的慵懒也只有李清照能准确的表达了。“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仅仅十二字就将调皮小儿女的心态清晰展现,没了大家闺秀的架子,却多了些真实的欢愉。 如果说待字是的易安是颗青梅,那初嫁后的她便如蜜枣一般了。与赵明诚新婚之处的岁月可谓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兼具了。《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淡淡的羞涩之意,浓浓的呢喃之音,而“徒要教郎比并看”更是将夫妻间的撒娇昵意表露无遗。 二、党争、分别;重聚、初叹 在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的第二年,“元祐奸党”四字将一切的美满打破,因为李清照父亲李格非被编入“元祐党”,李清照不得不被迫“归宁”。“云中谁寄锦书来”将对丈夫的思念与期盼和盘托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材料学习时间: 9.12 学习方式:集体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通常是指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应进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探索。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罗杰斯曾说:“自由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程度就愈高。在实际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积累的点滴 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学习的情境。 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紧张的,不愉快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到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盼和希望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找到自己,激发兴趣,自主地学习。例如:上课伊始,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乌鸦和狐狸》一课,让学生分别扮演乌鸦,狐狸,读好它们之间的对话,了解乌鸦和狐狸的不同性格,还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虽然一节课时间较短,但教师也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状态之中,来进行合作条件,自主学习。如:生字词的学习,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抓住音,形,义,词几个方面分组自学。弥补自己学习的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共同提高到效果。 三·培养学生问题学习能力。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好习惯。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课时,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在复习课上,也尽量想办法,问题让学生提,答案让学生总结。 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会学习。 首先,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不会学习的现象,表现在:家长或老师督促学习,管着学习,不动脑思考,不动手实践等不良习惯。作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会学。用启发式点拨式的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他们的个性。 其次,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如: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兴趣。像:识字中的字理演变图,小幽默,小儿歌都能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通过动感声像,美丽的图片等吸引学生,还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分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奖励法···而对于那些不喜欢学习,不喜欢课堂的学生,我则是多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学患”,把学习以外的事交给他们去做,像:取送作业本,让他们轮流检查室内外卫生,当一次小组长,来打开他厌学的心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受益终生,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人的许多习惯都在早年形成(也包括坏习惯),而教师要调查学生的表现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学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的培养,持续稳定地发展,比如:低年级的孩子上课要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听课,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乐于和同学交流等习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水平的提高,

小学数学怎样激发兴趣引导自学

小学数学怎样激发兴趣引导自学 1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 《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 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 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 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自学《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不再像初始阶 段那样只是随便看看书,而是会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会在书上用铅笔写出自己思 考的问题:“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的思考激发 了其探究的欲望,在自学时就掌握了三角形面积公式。自学检测表明学生的自学是有效的。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验证这个公式,从而透彻地理 解公式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为后续 学习奠定了基础。 运用各种途径,激发自学兴趣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 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 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 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 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 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 生学会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 2数学自学能力培养方法 讲授合适的学习方法,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