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屈原(译文及介绍)

九章——屈原(译文及介绍)
九章——屈原(译文及介绍)

惜诵

痛心啊,由于进谏而招来不幸,我要倾诉心中的激情和怨情。

如果我的话不是出于忠诚啊,我愿上指苍天让他来作证。

让五方神帝来公平裁决吧,我愿面对六宗神祇把事理说清。

请山川众神都来听证做陪审啊,命法官皋陶把是非曲直判明。

我竭尽忠诚来侍奉君王啊,反被小人看作是多余的瘤肿。

我不懂奉迎谄媚而惹恼小人啊,只有等待明君体察我的衷情。

我的一言一行都有迹可查啊,我表里如一从不变更。

所以考察臣子没有比得上君王的啊,因为这种考察在眼前就可得到印证。我坚守人生道义是先君后己,竟然被众人怨恨仇视。

我心中思念的只有君王您啊,众人却把我当做仇敌。

我忠诚专一毫不迟疑,可结果却不能保全自己。

我极力地亲近君王别无他想,却成了招灾惹祸的根基!

为君王着想没人比我更忠心啊,我竟然忘却了自己人微才疏。

侍奉君王我从不三心二意啊,根本不知什么取宠邀幸的门路。

忠心有何罪竟遭惩罚啊,这真是我心中从未意想到。

行为不同俗随流就要跌跤,还要受到群小的讥讽嗤笑。

一连串的责怪,不断的诽谤啊,真使我愁肠百结不平难消!

心情郁郁难以倾诉啊,君王受蒙蔽忠心难剖。

心头愁闷失意潦倒啊,又有谁理解我心头的苦恼。

本来有说不完的话却无法投寄啊,我愿陈述心志却无路使君王知晓。

隐退沉默吧,可谁又明白我呢?

上前呼喊吧,可谁又听我的呼号?

一再的失意使我心烦意乱啊,满怀的愁绪呵,难写难描。

从前我曾梦中飞游苍天啊,魂悠悠中途遇河却无渡船。

我请大神替我占卜啊,他说:“你有大志可惜无外人助援。”

“难道我就终将孤独被君王疏远?”

他说:“可以为君王着想却不可依仗。

因为众口一词可以把黄金熔化啊,当初你就是这样忠诚才遭受到危险。

被汤烫过的人见到凉菜也要吹气,为什么你不把初衷改变改变?

想不用天梯就打算登天,你的态度一丝没改还像从前。

众人害怕你,不与你同心同德,为什么会和你做伴?

虽同事一君但你们路途各异,为什么会给你助援?

晋国的申生是个孝子啊,父亲把他逼死就是听信了谗言。

鲧为人刚直不活转,他的功业因此不得实现。”

我听说尽忠君王容易与人结怨,对此我毫不在意以为是夸大。

手臂多次折伤的人可能成良医,如今我才明白这话一点儿不差。

如今这个世道,天上利箭横飞,地上张罗设网。

处处暗设机关陷害君王,哪里有我立足容身的地方。

我徘徊不去以求留在君王身旁啊,又怕更大的祸患落在头上。

我想抽身远走高飞啊,又怕君王诬我说:“你背叛我,要去什么地方?”想放弃正路像小人那样乱窜啊,可我一向心坚志专又不忍心。

我的前胸和后背就像裂开一样啊,我心头郁闷难舒,绞痛难忍。

捣碎木兰,揉碎蕙草啊,舂碎申椒做干粮。

再播种下江离栽上菊花啊,待到春天做成干粮芬芳。

唯恐我的真情得不到表达啊,所以三番五次表明衷肠。

保持自己的美德,离群索居吧,我反复想过隐身远藏。

涉江

我从小就爱好这奇特的服饰啊,直到老年这习惯也没有衰减。

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啊,头上戴着高高的通天冠。

缀着明月珠啊,身佩美玉串串。

世道混浊没有人理解我啊,我要远走高飞,毫不留恋。

驾起青龙白龙车啊,我与舜帝啊同游天帝的玉园。

登上昆仑山啊,把玉树花美餐。

我和天地啊一样长寿,我和日月啊一样光灿灿。

痛心啊南方并没有人了解我,天一亮我就渡过了湘水长江。

登上鄂渚我回头眺望啊,唉,丝丝寒风凄苦悲凉。

让我的马儿在山边漫步,把我的车儿停放在林旁。

我驾一叶扁舟上溯沅水啊,齐力摇起船桨,拍水击浪。

船儿随波起伏不肯前进啊,陷入旋涡打转波荡。

早晨,从枉渚出发,晚上,投宿在辰阳。

如果我的心是正直的啊,虽处穷乡僻壤又有何伤!

行到溆浦我有些打不定主意啊,心中迷惘不知该去何方。

茂密的山林一片阴暗啊,那本是猿猴住的地方。

高峻的大山遮天蔽日啊,山下淫雨霏霏迷迷茫茫。

无边无际的雪花啊飞飞扬扬,布满天空的浓云阴沉无光。

可怜我一生无欢乐啊,孤独地生活在这高山老林中。

我不能改变心志去随波逐流啊,当然就要穷愁潦倒终生。

接舆愤世剃去自己的头发,桑扈穷得裸体而行。

忠心的人啊,不被重用,贤明的人求进身也难成功。

伍子胥终遭祸殃啊,比干被剖心不得善终。

纵观历史都是这样啊,我又何苦抱怨今人的行径!

但我要坚持正道而毫不犹豫,当然那将使我一生遭难不见光明!尾声:鸾鸟和凤凰啊,一天比一天远了。

燕雀和乌鹊啊,却把窝筑在庙堂上面。

瑞香和辛夷啊,都死在林丛草间。

腥的臊的都被重用啊。

芳的香的却不得靠前。

阴阳错位都颠倒了位置,这世道真是失常大变。

怀抱忠心的人反失意,我还是赶快远走别迟疑!

哀郢

上天不再保佑我家邦啊,为什么让人们这样凄凄惶惶?

他们颠沛流离,亲人失散啊,正当仲春二月逃向东方。

离开故乡郢都走向远处啊,沿着长江夏水流亡。

一走出城门我心不禁一阵疼痛啊,甲日的早晨我动身向东方。从郢都出发离开家乡啊,我心中恍惚,前途渺茫。

举起船桨让船儿随水飘荡啊,可怜我再也见不到君王。

远望那高大的梓树我不禁长叹啊,眼泪就像雪珠般簌簌流淌。过了夏首一路飞流直下啊,回头已看不见郢都城门在何方。

牵肠挂肚心悲伤啊,前途渺茫不知何处是我停脚的地方。

随着风波任其漂泊吧,从此我就是一个无家的浪子到处飘荡。

航行在汹涌的波涛上啊,就像飞了起来不知把我抛向何方。

情思郁结难排解啊,愁肠百曲不舒畅。

我将让我的船儿顺流东下啊,先南入洞庭再北上长江。

离开了世世代代居住的故土啊,而今漂泊来东方!

我的心一直想回去啊,何曾一时一刻把它忘记。

船背夏首向东行啊,心儿却飞向西,悲伤啊郢都一天比一天远离。

登上水边高地纵目远望啊,想借此暂且舒散一下我的愁绪。

可一见这片安乐的土地悲心又起啊,可怜大江两岸还保存着古朴的风气。面对着洪波巨浪往哪儿去啊,烟波浩渺南渡又将到何处?

想不到高屋大厦变成废墟啊,两座东门怎么能荒草簇簇?

心中不快这样久啊,旧忧未去又添新愁。

想郢都的道路是多么遥远啊,长江夏水怎么能回头再渡!

忽然间被疏远不再被任用啊,至今已整整过了九个年头。

满怀悲苦心不畅啊,失意潦倒真忧愁。

那群小为邀君欢一副媚态啊,实际内心空虚毫无操守。

我一片忠心希望为国献身啊,反被小人嫉妒使我们君臣离分。

尧舜的德行多么高尚啊,光明远烛直达天庭。

众小人把他们嫉妒诽谤,给他们加上“不慈”的恶名。

忠诚有德的人被君王厌恶憎恨啊,反喜欢那巧嘴滑舌夸夸其谈的人。

众群小奔走钻营一天天高升啊,贤臣良士被冷落日益疏远不亲近。

尾声:我放眼眺望四方啊,何时能回一次故乡?

飞鸟还要飞回自己的巢窝啊,狐狸死了还把头朝向生他养他的山冈。

我真是无罪啊而被抛弃流放,日日夜夜我怎能把它忘!

抽思

心头闷闷一团忧思啊,独自长叹倍增忧伤。

愁思如麻难理难剪啊,夜啊偏偏又这样漫长。

秋风使草木改变了颜色啊,为什么天地也在秋风中浮荡?

我常常想起您是那么爱动怒,真伤透了我的心痛苦难当。

有时我真想立刻离您远去啊,见人们动辄得咎又打消此想。

还是把心中的话写成诗篇吧,把它进献给您,我的君王。

先前你曾和我约定啊,说:“黄昏就是我们的佳期。”

谁料想你半路又翻悔啊,违背前言又打别的主意。

你对我夸耀你的美貌丽容啊,你对我炫示你的媚态娇姿。

和我说过的话你全不算数啊,为什么还对我大发脾气?

我本想找空闲向你解释明白啊,可一直心里害怕不敢倾吐。

我悲伤犹豫,可仍想对你说啊,真是苦啊,满腹悲伤不能诉。

我把这情形向你陈述啊,可你假装耳聋不肯听。

本来正直的人就不会献媚啊,群小真就把我当成害人精。

当初我所说的是那样明白啊,难道至今你就把它全遗忘?

为什么我爱忠心耿耿地向你进言,就是希望你的美德更加光大发扬。愿你以三王五霸做楷模啊,我把彭咸作为自己的榜样。

什么目标不能达到啊,美名远播,万古流芳。

善良的品德全靠自己修养啊,美好的名声不能浪得空想。

不付出哪能得到回报啊,不结果实怎会收获满仓?

小歌:

我向君王倾诉出我的委屈啊,从早说到晚却得不到公平的裁定。

你一味地向我炫耀你的美貌啊,你骄傲得连我的陈辞听也不听。唱:

有只鸟儿从南方飞来啊,飞落在汉水以北的地方。

羽毛模样是多么美丽啊,孤孤单单栖息在异乡。

我孤苦零丁无伴侣啊,也没有好媒人在身旁。

路途遥远你一天天把我遗忘啊,我欲诉深情却又无门见到君王。

遥望南山止不住眼泪流淌啊,对着流水我叹息哀伤。

初夏的夜本来很短啊,为什么竟像一年般的长!

想来郢都的路是多么遥远啊,可是魂梦一夜跑九趟。

我不顾道路是弯还是直啊,直奔南方的群星和月亮。

想径直南行识不得路啊,魂灵为找路来往奔忙。

为什么我的心那样正直啊?

别人的心不与我一样。

提亲的人太弱不能为我沟通啊,还不知我心胸磊落坦荡。尾声:

长长的浅滩湍急的流水,我溯江而上。

我频频地望着南行的大道,聊以平慰我的愁肠。

我的心坚如高大的磐石,飞回郢都是我的愿望。

山高路险心儿早已飞过,人啊还缓缓地走在路上。

走走停停路难行,夜晚投宿在北姑。

心烦意乱满怀苦楚,就像不断的流水难消除。

我悲苦,我叹息,我呻吟,我的心啊在思念着远方。

路又远啊地又偏,又没人替我传达衷肠。

倾诉愁思写成诗章,聊以自慰宽愁肠啊。

忧心忡忡不遂意,这些话儿对谁讲!

怀沙

初夏的江水一片汪洋啊,草木繁茂莽莽苍苍。

痛心啊,止不住的哀伤,我急急地奔向南方。

举目四望一片昏暗啊,死一般沉寂听不到一丝声响。

无穷的委屈和悲痛郁结心头啊,身遭不幸有喝不完的苦浆。拍拍心窝问问心啊,强自压下满腹的委屈和冤枉。

虽说方的可以削成圆啊,可正常的法度并不因此而废弃。如果把初衷和追求来改变啊,定会被贤人君子看不起。

章程规划早已出之笔墨啊,当初图谋的经国大法不能改移。品行淳厚心地正直啊,才是贤人君子所赞许的。

巧倕如果不砍上几斧啊,谁知他有变曲为直的神工妙技?黑色的彩绘放在暗处啊,瞎人说它不鲜艳。

离娄微微闭着眼啊,盲人说他是瞎眼汉。

硬把白的说成黑啊,把上当下颠倒颠。

凤凰关进竹笼里啊,反叫鸡鸭翱翔舞翩翩。

美玉沙石混在一起啊,一样看待不分贵和贱。

想那小人鄙陋又愚顽啊,根本不知我心良善。

我肩负重任责任大啊,陷入泥沼我不能起航向前。

我怀揣美玉手握宝啊,无人知我不知给谁看。

村犬成群乱狂吠啊,全因少见多怪无识见。

诽谤俊士忌英贤啊,本是庸人的本性和习惯。

我外表质朴心豁达啊,众人不知我出众的才干。

成材原木堆一起啊,没人知我栋梁在里面。

我重仁义不停地自修啊,忠厚朴实才感充实心里安。

明君舜帝不再遇啊,有谁知道我雍容大方,气定神闲?贤臣不遇明君自古就有啊,这其中的缘故有谁了然?

商汤、夏禹时代久远啊,千载悠悠,难慕难羡。

止住恨啊不再怨,要坚强,自把苦水咽。

遭受祸患不悔改啊,愿为后人做模范。

向北赶路去投宿啊,夕阳沉沉将落山。

把忧愁痛苦全忘掉吧,生命的尽头已不远。

尾声:

浩浩荡荡的沅水湘水啊,各自奔流涌向前。

漫长的道路多险阻啊,它是那么渺茫遥远。

我怀抱一颗忠心和真情啊,却孤独无依没人来相伴。

相马的伯乐已经死去啊,纵有千里马又有谁来分辨?

世上众人的命啊,各自的生死早注定。

安下心来放宽怀啊,我又何必惧死恋生?

诉不尽的忧伤止不住的悲哀啊,长吁短叹一声连一声。世道混浊无人了解我啊,人心难测,看不透啊说不清。我知道一死已不可免啊,那就不必再吝惜这残生。

告诉你啊,以死守志的先贤,我将加入到你们的行列中。思美人

怀念着我心爱的人啊,揩干眼泪而远望。

没人介绍而路又迢遥,有话却无法成章。

我至诚一片而蒙冤,我进退两难而不前。

愿每日陈述我的心思,心思沉顿而难表现。

愿浮云为我捎信,云师却不肯讲情。

托鸿鸟为我传书,鸿高飞而不应命。

我难比帝喾高辛,能遇凤凰而授卵。

要变节而随流俗,我知耻而有所不敢。

多年来我遭受摧残,毫不减我心中的愤懑。

宁失意而长此终身,我何能如掌之易反?

我明知正路难通,但我不能不走正路。

尽管是车翻而马倒,我依然望着前途。

我再把好马辔上,请造父为我执鞭。

慢慢地走,不必驱驰,让我把光景流连。

指着嶓冢山的西边,那汉水发源地点,

就走到日落昏黄,也莫嫌道途遥远。

我姑且等待明年,艳阳的春日绵绵。

我要放怀地歌唱,逍遥在江水、夏水之边。

我攀摘灌木中的苻蓠,我采集沙滩上的卷施。

和古人可惜不能同时,摘来香草啊同谁赏识。

采取萹薄与同蔬菜,尽可以纽成环佩。

也未尝不好看一时,终萎谢而遭毁败。

我姑且快乐逍遥,观赏南方人的异态。

只求我心中快活,把愤懑置之度外。

芳香与污秽杂混一起啊,芳花终会卓然自现。

馥郁的芳香必然远扬,内部充实外表自有辉光。

只要真诚的素质长保不亡,声名会突破一切的阻障。想请薜荔替我说合,又怕走路去攀上树枝。

想采荷花替我媒介,又怕下水打湿了裙子。

登高吧,我不高兴,下水吧,我也不能。

固然是我手足不惯。

我犹豫而心不能定。

完全依照着旧贯,我始终不肯改变。

命该受难我也不管,趁着这日子还未过完。

一个人孤单地走向南边,只想追求彭咸的典范。

惜往日

痛想当年曾受君王的信任啊,受王命草宪令使政事清明。

继承先王的功业恩惠百姓啊,修明法度的缺陷和漏洞。

国家富强法度建起啊,忠臣理事君王安乐自轻松。

国家机密大事放在心上啊,纵或有过错君王也宽容。

我心地淳朴守口如瓶啊,于是遭到小人的嫉妒和围攻。

君王从此对我含怒没笑脸啊,根本不把是非对错来澄清。

小人蒙住君王的耳和眼啊,挑拨是非造谣生事把君王欺蒙。

你不调查验证就信以为真啊,不加思考地就把我弃置不用。

你听信小人的一派胡言乱语啊,怒气冲冲地指责我不义不忠。

忠贞的臣子并无罪过啊,为什么反遭诽谤受指责?

真是愧对天日啊,一片忠诚反蒙冤,我还是逃到幽暗之处躲一躲。

面对着沅水湘水的深渊啊,强忍满腔悲愤自沉江河。

终于身死名也灭啊,可惜昏君依然昏昏不理解。

君王心无分寸又不明察啊,使芳草埋没在荒林草野。

我向何处倾诉衷情陈说忠信啊,宁愿默默死去也决不偷生苟活!

我孤独地被隔绝抛弃在荒漠啊,致使忠贞之臣啊无从尽忠报国。

听说百里奚曾当过俘虏啊,伊尹也曾在厨房煮饭烧过火。

吕望曾在朝歌做过屠夫啊,宁戚也曾半夜喂牛叩角而歌。

如果不遇圣君汤武和桓缪啊,世上谁又知道他们才能卓绝?

吴王听信谗言不知悔改啊,伍子胥死后终遭祸。

介子推一片忠心抱树而死啊,晋文公醒悟后才去追寻搜索。

改绵山为介山并封山禁伐啊,用来报答介子推的大恩大德。

想起追随自己多年的故旧啊,便穿起白丧服痛哭不绝。

有的人一片忠信守节而死啊,有的人欺蒙诈骗而高官得做。

不去考察了解事实真相啊,只听信小人的一派信口胡说。

鲜花的芬芳和美玉的光泽混合在一起啊,谁又能清清楚楚地把它们分别?为什么芳草这么早地凋零啊,只因薄霜已降而不知防戒。

实在是君王昏昏受蒙蔽啊,让谗谀小人日益洋洋自得。

小人妒贤自古就是这样啊,说什么不可佩的是蕙草杜若。

嫉妒美人的风姿秀韵啊,丑女嫫母搔首弄姿自作风骚。

纵使有西施般的美貌啊,制造流言斐语取代她的美好。

我希望陈述真情表白心意啊,竟会获罪真是出乎意料。

我的真情和冤枉日益清楚啊,就像众星在天空排列着。

跨上骏马放开四蹄飞奔啊,却没有勒马的缰绳和铁嚼。

乘上竹木筏顺流急下啊,却没有船桨任水飘。

不遵法度单凭主观去治国啊,就像上面的譬喻一样危险一样糟。我宁愿早些死去被水飘走啊,我担心祸殃再一次来到。

话没说完就投向深渊啊,可惜这一切君王不会知道。

橘颂

天地间生长着一种佳树,那是橘树,习服这一方水土。

天生的习性不能移植,只生长在南国荆楚。

根深坚牢难以迁徙,那是因为它心志专一。

碧绿的叶子,洁白的花朵,缤纷一片令人心喜。

枝条繁密刺儿尖利,挂满团团的橘实。

绿中透出点点橘黄,色彩多么斑斓绚丽。

鲜艳的外表,纯洁的内里,如同可担重任的贤人志士。

枝繁叶茂,风姿美丽,美得真是无可挑剔。

啊,你自幼的志气,就与众人殊异。

你卓然独立从不变易,怎不令人可敬可喜!

根深坚固难以迁徙,心胸坦荡别有希冀。

你清醒地独立于世,宁愿绝水横渡也不随水流去。

你断绝私欲谨慎自守,永不会犯错误。

你坚守美德从无偏私,为人高尚可配天地。

我愿与日月共生死,长结友谊不离不弃。

至善至美而不过分,枝干坚直又有纹理。

你虽然年纪轻轻,却可做人们的老师。

你的德行可与伯夷相比,为人榜样,供人学习。

悲回风

悲哀啊,旋风撕卷着蕙草,我心郁结,我心忧伤。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完整版

屈原列传 两汉:司马迁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译文:屈原,名平,是楚国王族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强,懂得治理乱局,熟悉外交辞令。对内同怀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译文:上官大夫跟屈原一同在朝为官,想争得怀王的宠信,内心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派屈平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平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夺取,屈平不给。上官大夫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平的坏话,说:“大王叫屈平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每当一项法令制度定出来,屈平就夸耀他的功劳,认为…除了我就没有谁能制定得出 来?。”怀王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平。

译文:屈平痛心怀王耳听是非不清,谗言和谄媚遮蔽了君王的眼睛,邪恶不正直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因此忧愁深思,写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们处境艰难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累、辛苦、疲倦、困惫时,没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苦、凄惨、惊惧时,没有不呼父母的。屈平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遭到小人离间,可以说是处境非常艰难了。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平作《离骚》是由怨愤引起的吧。他远古称颂帝喾,近古称道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周武王,用这些来讽刺楚国当时的政事。他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无不透彻明白。他的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蓄,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端正。他的文辞表达平常的事物,但含义却很重大;列举的事例虽近在眼前,但表达的意思却极为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所述

(完整word版)屈原列传原文及译文

屈原列传(节选) 司马迁 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第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屈原列传》古文赏析

《屈原列传》古文赏析 《屈原列传》古文赏析【作品介绍】 《屈原列传》是《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生平的部分,选编时删去原文中收录的《怀沙》赋,加上了司马迁为该传写的赞语,作为本文的最末一段。司马迁在这篇传记中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以委婉典雅的辞藻,讴歌了屈原高尚的品德和爱国的精神,感叹了世道的不公,表达了对屈原深切的同情。 【原文】 屈原列传 出处:《史记》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②。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③。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④,争宠而心害其能⑤。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⑥。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

伐其功⑦,(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⑧。 【注释】 ①博闻强志:见闻广博,记忆力强。②娴:熟习。③任:信任。④同列:同在朝班,即同事。⑤害:妒忌。⑥属:写作。⑦伐:自我夸耀。?⑧疏:疏远。? 【原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①,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②。离骚者,犹离忧也③。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④,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⑤,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⑥,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⑦,《小雅》怨诽而不乱⑧,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⑨。其文约⑩,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3)。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14)。濯淖污泥之中(15),蝉蜕于浊秽(16),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17),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8)。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注释】 ①聪:听觉灵敏,此处指明辨是非。②幽思:苦闷深思。

屈原列传》全文翻译

《屈原列传》全文翻译第一段: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翻译: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翻译: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夺走(一说更改)草稿,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第二段: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翻译: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本源(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翻译:《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翻译:(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道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规律),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精深),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他举用(写)的文字,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是含义却十分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

《屈原列传》原文和翻译

《屈原列传》原文和翻译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

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

原不给。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道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教学内容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译文:屈原,名平,是楚国王族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强,懂得治理乱局,熟悉外交辞令。对内同怀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译文:上官大夫跟屈原一同在朝为官,想争得怀王的宠信,内心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派屈平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平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夺取,屈平不给。上官大夫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平的坏话,说:“大王叫屈平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每当一项法令制度定出来,屈平就夸耀他的功劳,认为‘除了我就没有谁能制定得出来’。”怀王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平。

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 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 译文:屈平痛心怀王耳听是非不清,谗言和谄媚遮蔽了君王的眼睛,邪恶不正直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因此忧愁深思,写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们处境艰难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累、辛苦、疲倦、困惫时,没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苦、凄惨、惊惧时,没有不呼父母的。屈平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遭到小人离间,可以说是处境非常艰难了。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平作《离骚》是由怨愤引起的吧。他远古称颂帝喾,近古称道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周武王,用这些来讽刺楚国当时的政事。他阐明

高中史记《屈原列传》原文翻译

屈原名平,与楚国国君同姓。他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见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白国家治乱的道理,熟习应对辞令。在朝廷内与国王商量国家大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同,想争夺国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干。怀王让屈原起草国家的重要法令,这个法令还未定稿时,被上官大夫看见了,他想夺走,屈原不给,他就在怀玉面前讲屈原的坏话说?quot;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起草这种法令。'"怀王听了很恼怒,从此疏远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被谗言媚语蒙蔽了眼睛,以致让邪恶的人陷害公正的人,使端方正直的君子被朝廷所不容。所以屈原忧愁郁闷,写下了长诗《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度劳苦困倦的时候,没有不喊天

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呼父母的。屈原正道直行,用自己全部的忠诚和智慧,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挑拨离间,可以说是处在了困难穷尽的境地。他诚信而被怀疑,忠贞而被诽谤,怎么能没有怨恨呢!屈原创作《离骚》正是由这种怨恨所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没有宣扬淫乱,《小雅》虽然多写讽刺怨恨,但没有宣扬叛乱,《离骚》可以说兼有两者的特点。它称赞远古的帝喾,称述近世的齐桓公,称道的商汤和周武王,用他们的史事来讽刺当时的政事。《离骚》对崇高的道德,国家治乱的描绘,无不生动显明。他的文笔简练,用辞精微;他的志向高洁,行为清廉。他的作品描写的事物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大,写的虽然浅近,但含义极其深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都不愿苟且取容。他虽出自污泥之中,但就象蝉蜕壳一样,浮游于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污垢,清清白白,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断言,他的这种志向,虽然与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屈原列传原文-古文观止

屈原列传原文 屈原列传(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①。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②”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③。 “离骚”者,犹离忧也④。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⑤。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⑥?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⑦。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⑧。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⑨。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⑩。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原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

《屈原列传》原文分析和翻译

屈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王族本姓芈[读音mǐ],后来分出?屈?、?景?、?昭?等姓。屈原的祖先熊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封于屈地[湖北姊归县东],因此以屈为姓)。为楚怀王左徒(官名)。博闻强志(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翻译:屈原,他的名是平,楚国王族的同姓。(他)做楚怀王的左徒。(他)博闻强记,懂得治理(国家的)乱局,熟悉辞令。进入朝中能与国王议论国事、来发布号令;在外面可以接待宾客,应对诸侯国。国王很重用他。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读音zhǔ,连接,聚集)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翻译:上官大夫和他同朝为官,(为了)争宠而心中嫉妒他的才能。(楚)怀王让屈(起草)原制定宪令,屈原编写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到(这事)就想抢去(做),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因此就(在怀王那)进谗言说:?国王您让屈原制定宪令,众人没有不知道的。每有一个法令出来,屈原就炫耀他自己的功劳,认为‘没有我不能做的事’。?国王恼怒就疏远屈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

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通‘罹’,遭受)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读音dá,忧伤),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很多表现爱情的民歌)好色而不淫,《小雅》(《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内容多是失意臣僚讽刺时弊)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读音kù,古代帝王),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商汤帝、周武王),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条理),靡(无,没有)不毕见(通‘现’)。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通‘旨’,旨意,含义)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读音zhuó,不洁净的水)淖汙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读音jiào,洁净的样子)泥(通?涅?,指可作黑色染料的矾石,这里用作?染黑?讲)而不滓(读音zǐ,沉淀的污垢,污浊,污垢)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翻译:屈原激愤国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谗言谄媚遮蔽了双眼(不能明辨是非),(致使)邪恶歪曲残害了公道,端方正直不被接受,因此(心怀)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就是遭受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的始祖;父母,是人的本源。人困顿时就希望回到本源,所以劳苦疲倦致极(的时候),没有不呼喊天的;疾病忧伤悲惨(的时候),没有不呼爹喊娘的。屈原走得正行得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全文)

[标签:标题] 篇一:高中文言文全部课文原文与翻译高中文言文翻译 ~~~~~~~~~~~~~~~~~~~~~~~~~~目录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 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勾践灭吴(节选邹忌讽齐王纳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秋水过秦论鸿门宴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腾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伶官传序石钟山记项脊轩志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 第三册卫风〃氓xx风〃无衣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归园田居并序)迢迢牵牛星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山居秋暝登高蜀相书愤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声声慢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促织xx(节选) 第五册蜀道难将进酒兵车行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其三)阁夜登岳阳楼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奕秋妾第六册 ) (节选报xx书 )(节选xxxx列传 ) (节选屈原列传 )节选信陵君窃符救赵(《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译文《左传》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xx夜缒而出。见xx曰: 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不知;不仁;失其所与,因人之力而敝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公曰:“不可。子犯请击之。 ”亦去之。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 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 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烛之武答应了。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 贵国使臣来往经过,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供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史记·屈原列传翻译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诗经·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诗经·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道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虽是近事,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推究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屈原已(被)免官,这以后秦国想进攻齐国,齐国与楚国联合抗秦。秦惠王以为这是忧患,便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说:“秦国很憎恨齐国,齐国却同楚国联合,如果楚国真能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于一带六百里地方。”楚怀王贪得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齐,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所允许割让的土地。张仪欺骗楚国使者说:“我同楚王约定是六里的地方,没听说给六百里。”楚国的使者生气地离开,回来报告给楚怀王。怀王很生气,便大规模调动军队去打秦国。秦国派兵迎击楚国军队,在丹水、淅水,把楚军打得大败,杀死八万人,俘虏楚大将屈匄,于是夺取楚国的汉中地区。楚怀王就调动全国军队,深入秦地作战,在蓝田开战。魏国听说这消息,偷袭楚国邓地,楚军害怕了,从秦撤回。但是齐国始终怨恨楚国绝交,不救楚国,楚国处境十分困难。 第二年,秦国割还汉中土地来同楚国讲和。楚王说:“不愿得到土地,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情愿了。”张仪听说了,就说:“用一个张仪可抵当汉中土地,臣请求前往到楚国。”到楚国后,张仪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还让他对怀王的宠妃郑袖编造了一套骗人的假话。怀王终于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又不在朝廷做官,出使到齐国,回来后,劝谏怀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 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进攻楚国,把楚国打得大败,杀死楚国的大将唐眜。 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见。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去了。进入武关后,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便扣留怀王来求得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尸

《屈原列传》情境默写及答案教学文案

《屈原列传》情境默 写及答案

《屈原列传》(节选)情境默写及答案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 是:,。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 “,。”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5.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 述:,。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这三方面。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10.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 是:,。 11.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 释:,。 1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 是:,。

《屈原列传》全文翻译

《屈原列传》全文翻译 第一段: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翻译: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翻译: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夺走(一说更改)草稿,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第二段: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翻译: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本源(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翻译:《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翻译:(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道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规律),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精深),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他举用(写)的文字,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是含义却十分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己远离污泥浊水,象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黑,(保持高洁的品德),推究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第三段: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同“纵”)亲(亲善)。惠王患之,乃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原文和译文

屈原列传原文和译文 原文: 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

屈原列传背诵段落翻译.doc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译文: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分辨是非,又被谗言和谄媚所蒙蔽,邪恶不正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译文:“离骚”,即遭遇忧愁的之意。上天,是人的本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

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由怨愤引起的吧。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译文:(他)远古称道帝喾,近古称颂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含义重

大,列举的虽是眼前事物,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他的作品所述的事物也是芬芳的。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我们推论他的这种志趣行,即使同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

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原文与情境默写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5.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 是:,。 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 “,, ”这三方面。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

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 是:,。 10.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 是:,。 11.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 释:,。 1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 是:,。 1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

屈原列传(包含原文分析和翻译)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王族本姓芈[读音mǐ],后来分出“屈”、“景”、“昭”等姓。屈原的祖先熊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封于屈地[湖北姊归县东],因此以屈为姓)。为楚怀王左徒(官名)。博闻强志(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翻译:屈原,他的名是平,楚国王族的同姓。(他)做楚怀王的左徒。(他)博闻强记,懂得治理(国家的)乱局,熟悉辞令。进入朝中能与国王议论国事、来发布号令;在外面可以接待宾客,应对诸侯国。国王很重用他。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读音zhǔ,连接,聚集)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翻译:上官大夫和他同朝为官,(为了)争宠而心中嫉妒他的才能。(楚)怀王让屈(起草)原制定宪令,屈原编写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到(这事)就想抢去(做),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因此就(在怀王那)进谗言说:“国王您让屈原制定宪令,众人没有不知道的。每有一个法令出来,屈原就炫耀他自己的功劳,认为‘没有我不能做的事’。”国王恼怒就疏远屈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通‘罹’,遭受)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读音dá,忧伤),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很多表现爱情的民歌)好色而不淫,《小雅》(《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内容多是失意臣僚讽刺时弊)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读音kù,古代帝王),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商汤帝、周武王),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条理),靡(无,没有)不毕见(通‘现’)。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通‘旨’,旨意,含义)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读音zhuó,不洁净的水)淖汙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读音jiào,洁净的样子)泥(通“涅”,指可作黑色染料的矾石,这里用作“染黑”讲)而不滓(读音zǐ,沉淀的污垢,污浊,污垢)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翻译:屈原激愤国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谗言谄媚遮蔽了双眼(不能明辨是非),(致使)邪恶歪曲残害了公道,端方正直不被接受,因此(心怀)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就是遭受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的始祖;父母,是人的本源。人困顿时就希望回到本源,所以劳苦疲倦致极(的时候),没有不呼喊天的;疾病忧伤悲惨(的时候),没有不呼爹喊娘的。屈原走得正行得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君主,谄媚的人离间他(和国王的关系),可以说是(处境)困窘啊!忠诚而被毁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作《离骚》,应该就是由怨而发啊。《国风》喜欢(描写)情色但不淫乱,《小雅》(很多)怨恨讽刺但不(犯上)作乱。像《离骚》这样的作品,可以说兼而有之(这些内容)啊。(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