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技能示意图

直线平铺

平面平铺

单一围封

泰顺廊桥分布示意图

泰顺廊桥分布示意图 泰顺先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至今还保存有各式各样的古桥梁。根据有关资料,泰顺现有木拱桥、石拱桥、石板桥等各式桥梁近千座,因此泰顺被誉为“千桥之乡”“天然古桥博物馆”和“中国廊桥之乡”。截止目前,泰顺共有46座各个时期的廊桥,其中19座廊桥在200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座廊桥于200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涧桥,溪东桥,三条桥,仙居桥,文兴桥,薛宅桥,文重桥,南阳桥,霞光桥,池源桥,普宾桥,城水桥,刘宅桥,永庆桥,毓文桥。■交通贴士北涧桥,溪东桥人称“泗溪姐妹桥”。“泗溪姐妹桥”是泰顺廊桥的精华所在,而泰顺廊桥以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的再现。座座廊桥如瑰宝般镶嵌在群山之间,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同时也迎来了泰顺廊桥特色旅游的热潮。北涧桥叠梁式木拱廊桥,位于泗溪镇。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庆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桥长51.7米,宽5.37米,净跨29米。横跨北溪之上的北涧桥整体结构合理,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溪东桥叠梁式木

拱廊桥,位于泗溪镇。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重表。道光七年(1827)重修。桥长41.7米,宽4.86米,净跨25.7米。处在“将军逗狮”风水模式中的溪东桥,“虹气临虚,影摇波月”。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绕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三条桥木拱廊桥,位于三魁镇和罗阳镇交界溪上。由原先三条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宋绍兴七年(1137年)重建,现桥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桥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柱梁,柱头有蝶形莲花瓣头拱座。仙居桥木拱廊桥,位于罗阳镇,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宏治四年(1491年)、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建,现桥为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建。桥屋十八间,80柱,单檐,长42.83米,宽5.3米,离水面高12.6米,净跨34.50米。文兴桥木拱廊桥,位于筱村镇,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桥长46.2米,宽5米,单孔净跨29.6米,距水面高1.5米,桥屋16间。文兴桥的左右不对称的结构使得该桥在泰顺众多廊桥中倍受关注。薛宅桥木拱廊桥,位于三魁镇,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后多次重建都毁于水患;现桥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横跨锦溪,古名“锦溪桥”。全长51米,宽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单檐。该桥拱矢斜度较大,建桥屋十五间,桥头坡度30多米。文重桥俗称东洋桥,伸臂式木平廊桥,

高中地理小练习:廊桥(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廊桥 (附答案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如图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 (1)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说明廊桥设有廊屋的作用。 (2)分析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 (3)乙处重建古廊桥采用“夏伐秋晾”的安排。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4)当地建筑古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而少采用较为坚硬且防腐性能更好的石料,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廊屋对桥梁及其上的行人具有遮蔽风雨、太阳光照的作用,可从此角度分析。第(2)题,图中甲附近丙处是一个峡谷地形,易发山洪使河水快速上涨;同时从河流形态看,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上游来水不易下泄,此处水位上涨较高,河水流速加快,从而对古廊桥造成毁坏。第(3)题,注意理解“夏伐”是指夏季砍伐树木,“秋晾”是指在秋季使被砍伐的树木自然晾晒变干燥;还要注意图示伐木区位于山区,至乙地之间没有陆路运输;再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分析即可。第(4)题,可从建筑材料、建筑难易度等角度分析。 答案:(1)当地太阳辐射强,冬暖夏热,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建桥木料易变形、腐烂;加盖廊屋可以防水、防潮和防晒,保护桥梁;为行人遮阳、挡风、避雨。

(2)该地当年受连续强降水影响,引发特大洪水,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导致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造成强大冲击;丙冲沟的地势陡峻,遇强降水引发大量挟带泥沙、石块、树木等杂物的洪流摧毁桥梁。 (3)夏伐: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便于采伐区的木料顺河流至桥址。 秋晾: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干。 (4)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建桥的原料丰富;相对于石材,木料更轻便,不仅便于运输,且易于加工,建造成本低。

泰顺廊桥

解读泰顺廊桥 中文1202 丁舒婷201208580206 摘要: 泰顺被称为“世界廊桥之乡”,在这里,廊桥保存的最为完整,也最具有清晰的发展脉络。廊桥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这与泰顺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民俗色彩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泰顺廊桥民俗色彩 泰顺位于浙南边陋,东北接文成,西北接景宁,南邻福建;洞庭山脉和南雁荡山脉双脉交叉,形成“浙南屋脊”,索有“九山半田半溪水”之称。此处群山叠加,沟壑纵横、山清水秀、水系资源丰富,山和水的自然地理位置因素决定该区域内以山径和桥梁为主要交通道路形式。正因如此,泰顺人自古以来执着于修建桥梁。泰顺廊桥的形态艺术不仅仅呈现的是桥本身单纯的“过渡”功能,其造型和纹样还隐含着深刻的泰顺当地文化与人文精神。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也闪烁着人民的智慧结晶。无论是从科学性还是艺术性来说,都是独树一帜,让人叹为观止。 一、廊桥的历史 廊是中国建筑组成部分之一,指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通常包括回廊和游廊,具有遮挡阳光、躲避雨水、休息嬉戏等功能。它既是古代建筑外观特征的一种外在形式,也是用来区分空间区域的重要设计手段。在园景布局中,廊的设计会让人产生曲径通幽的空间延伸,古代建筑中的廊常配有几何纹样的栏杆、坐凳、鹅项椅、挂落、彩画;隔墙上常饰以什锦灯窗、漏窗、月洞门、瓶门等各种装饰构件。 廊桥作为一种桥梁形态类型,本身的直接作用是指架在水上或空中以便通行的建筑物。但它与一般的桥梁差异性在于廊桥的艺术形态是桥身建有桥顶,除了方便人们通行外,其间接作用是能够提供给路人遮阳避雨、供人休憩等作用。廊桥除了自身的“渡人”作用外,还兼具房屋建筑的作用,能够提供交流、聚会的场所。廊桥根据其材质和造型特点可分为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泰顺境内现有200余座廊桥,被当之无愧的誉为中国“廊桥之乡”。其中木质廊桥是泰顺廊桥中最为主要的一种艺术形态。虽然世界各地都存有廊

木拱廊桥:古老而独特的营造技艺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 木拱廊桥:古老而独特的营造技艺 木拱廊桥,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足支撑在两岸的岩石上,底座由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拼接对拱而成“八字结构”,不用钉铆,完全靠它自己本身的强度、摩擦力和直径的大小、所成的角度、水平的距离等巧妙搭接,结构简单,却坚固异常。 木拱廊桥是一种“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古老而独特的桥梁样式。因形似彩虹,又称虹桥和虹梁式木构廊屋桥,因桥上建有桥屋,俗称“厝桥”。桥梁专家唐寰澄教授根据其拱架结构特点,在《中国科学史·桥梁卷》中将其定名为贯木拱桥。由于使用短的构造材料,形成了大的跨度,被认为是中国在世界桥梁史上的独特构造。木拱结构的廊桥曾风行于北宋,是我国木结构桥梁的活化石,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品类,同时具有极高的传统美学价值。 木拱结构的“虹桥”在北宋时代曾风行于中原,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那座横跨汴水的虹桥就是木拱廊桥的典型代表。自北宋覆亡后与干枯淤死的汴河河道一起被历史的尘埃湮灭,900多年后却在闽浙山区一带被重新发现。《中国

科学技术史》称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唯中国有之”,对福建的廊屋桥评价为“闽中桥梁甲天下”。 廊桥的桥内一般设有神龛,(除了官方所建的红军桥及杨梅州桥文革期间神龛被毁外)供奉的神像很广泛,有观世音菩萨,也有关帝爷、文昌帝和财神爷赵公明,还有一些是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神明,比如黄三相公、马仙等,喜佛者敬佛,喜神者敬神。据说古时人们都把这里作为一处祭祀中心。每年的正月是祭祀最隆重的时候,每当这时,乡民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桥上,依次进行祭祀,摆上一整只猪头,奉供茶、酒,添几盘菜肴,上几炷香,磕头作揖祷告祈福。虔诚的乡民既祷告廊桥的平安,又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合家团圆如意。 据了解,已经81岁的唐寰澄是中国现代最早对木拱廊桥进行研究并指出其结构原理的人,但自他发现《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实际上曾在北宋流行过的木拱桥梁的桥式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科学界认为这种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木拱桥造桥技艺已经失传,因为自明代以来,河南、山西、安徽等地都没有了这种桥的再建记录。

泰顺廊桥的结构原理探析

泰顺廊桥的结构原理探析 泰顺木拱廊桥造型古朴别致、典雅大方,同周边的青山绿水和古民居融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经许多桥梁专家论证,泰顺廊桥(又称蜈蚣桥,因为造型像蜈蚣)其结构与《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非常接近,但是其技术远远超过汴水虹桥。目前泰顺境内现存的各式古桥500多座,其中完好的木结构32座、古石拱桥266座、古平石桥111座、石碇步248条,被誉为“千桥之乡”、“中国桥梁博物馆”。 泰顺廊桥是神奇的桥,最神奇之 处在于整桥不用一枚钉子,而是用木 头穿插相编织而成。 廊桥结构的基本组合单元是六 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两根,平面 呈“井”字形。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 力,构件之间越压越紧。这种结构, 不用钉铆,只需用相同规格的杆件, 别压穿插,搭接而成。从力学上分析, 上端的纵梁压在横梁上,横梁又压在 相对一根纵梁上,上下两根纵梁夹住 一根横梁,摩擦力使得横梁不能滑 动,结构简单而奇妙,这种结构,整 体为拱形结构,因此沿拱心线整体受 压,不会产生弯矩,就每一根杆件来 说,又是最简单的简支梁,承受两种 集中荷载。桥的构件统一,无特殊, 异形的构件,伐下的树木只需经少量 人工即可制成合格构件,而且,装卸 方便,拆桥时可以做到不损构件,且 可重复利用。小杆件便于运输,用小 构件形成大跨度,经济合理。“虹桥结构”有很好的受压性能,只要两端固定,桥就能很好地承受向下的荷载,由于结构的特殊,桥受到向上的反弹力,就很容易失稳遭受破坏。为此,泰顺的虹桥都采用了廊桥这种形式,桥上建廊屋非但不是负担,反而增加了稳定性。每当山洪爆发时,当地居民将家中最重的物体或大石头搬到桥上来增加桥的稳定性。 木拱桥以较短的木材,通过纵横相贯,犹如彩虹飞架宽阔水面,其巧妙的结构,令人惊叹!

《廊桥之乡探廊桥》案例

《廊桥之乡探廊桥》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庆元县实验小学方奇邮编323800 一、活动对象:庆元县实验小学五六年级部分学生 二、活动时间:2006年5月——2006年7月 三、活动的背景: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即赵州桥)、泉州万安桥、潮州海阳县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而今,后三座桥至今仍存于世,而最具研究价值的汴水虹桥却只能永远的留在画中。据专家考证:庆元木拱廊桥的结构与画中的虹桥极为相似,其在中国桥梁史上地位极高。而目前,在庆元境内现存各类廊桥共有97座之多,是全国现存廊桥数量最多的县市,其廊桥数分别占了丽水市、浙江省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强,其中木拱桥22座,木平梁桥36座,石拱桥31座,其他桥8座。每一座廊桥都拥有一个优美而动人的故事,反映了庆元特定区域的人文精神。千百年来,廊桥文化和香菇文化,奠定了庆元人文精神的基石。 家乡存在这么丰富的廊桥资源,却只有部分学生能对廊桥位置和名称大致说出个“一二三”,但一讲到廊桥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故事和设计工艺,学生和甚至作为老师的我都显得力不从心。日前,县宣传部正大力提倡挖掘本地人文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产生了——让学生探究我县的廊桥文化,感受廊桥上的科学。 四、活动主题的确定:

《纲要》指出:教学要以“以学生发展为本”,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合作意识和对自然对社会负责的良好品质。 为此,如何利用本地丰富的廊桥资源、立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就成为我思考的问题。经分析,我校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较强,于是我决定从廊桥的传说故事和建筑工艺入手,开展活动。结合《纲要》的要求和活动实际,我们确定的本次实践活动的目标: ①激发创造精神,培养实践能力、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②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③增强主体意识,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团队精神; ④培养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学会关注家乡,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们的主题活动是在2006年开始的,我和中高年级孩子们历经2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廊桥之乡探廊桥》的主题活动。活动从庆元本地出发,利用丰富的廊桥素材,以对庆元廊桥的历史、工艺、价值等多方面进行探究,感受庆元人文精神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本方式,倡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五、活动过程: 活动一、你认识廊桥吗? 主要任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廊桥的兴趣,进行任务分工。 片段一:激发兴趣选主题。

天津yohu钢结构廊桥施工

天津YOHOO湾廊桥 钢龙骨制作安装方案 编制y:______ 审核:________ 批准:________ 编制单位:天津金海马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6年3月8日

目录 第一章、概述........................................................ (2) 第二章、准备工作 (2) 第一节、搭设脚手架 ................................................... .2第二节、场地清理 .................................................... .3第三节、定位轴线、水准点的复测........................................ .3第四节、构件现场制作 ............................................... .3第五节、构件的标注 (3) 第六节、构件的堆放 ............................. ... ............... (3) 第七节、玻璃、感应门加工 (3) 第三章、钢结构临时用电方案 (3) 第四章、施工顺序 (6) 第五章、安全技术要点及文明施工......................................... .6

钢龙骨制作安装方案 第一章、概述 1、工程名称:天津yohoo湾廊桥项目。 2、工程地点:天津市东丽区空港经济开发区东三道。 3、结构类型:钢龙骨。 第二章、准备工作 第一节、搭设脚手架 1、门式架垂直于梁轴线布置,间距根据设计确定。于上下门架连接处设置通长水平加固杆,以增加门架体系的刚度。门式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采用调托座调节支撑高度。扫地杆、拉杆、剪刀撑采用扣件与立柱扣牢。 2、水平加固杆应在满堂脚手架的周边顶层、底层3排通长连续设置,并应采用 扣件与门式架立杆扣牢。加固杆、剪刀撑等加固件必须与脚手架同步搭设。扣件规格应与所连钢管外径相匹配,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得小于40N.m 3、采用的各种构件性能均满足国家规范要求。水平受力连杠、扫地杆与门架立杆采用扣件可靠连接。 4、门式脚手架交叉支撑应在每列门式架两侧设置,并应采用锁销与门架立杠锁牢,施工期间不得随意拆除。上下两榀使用插销可靠连接。每步架的垂直度偏 差应w h/1000及士2.0mm脚手架整体垂直偏差应w H /600及士50mm 5、脚手架一跨距内水平架两端偏差应w 士L /600及士3.0mm脚手架整体水平度偏差应w 士L /600 及士50mm 第二节、场地清理 1、拆除原廊桥地面两侧的不锈钢扶手。 2、两头大门上端的雨棚。

泰顺廊桥的历史与发展

廊桥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一个重要样式,这种桥的两侧设有栏板、坐凳,上方又有屋顶遮蔽,好似一个庭院的过道走廊,所以叫做“廊桥”。也有人称之为“风雨桥”、“风水桥”。廊桥有木拱、木平和石拱之分。其中的木拱廊桥不仅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而且也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类。如今,在我国能保存下来的木拱廊桥为数极少,被人们称为活化石.却由于缺乏调查和宣传,现在还鲜为人知。那里的廊桥亟需保护,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甚至是一些丽水本地人也并不真正认识廊桥,对于廊桥这份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厚文化底蕴更是不甚了解,尤其是在把廊桥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不合理的规划而导致新的破坏。 下文试以丽水廊桥为例。探讨古桥梁的保护与开发问题。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因此,泰顺又享有“廊桥之乡”的美誉,现存的有达200多座古廊桥。其中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6座。即泗溪姐妹桥、三魁薛宅桥、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 廊桥无疑是浙南人民千百年来与自然斗争中的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木拱廊桥以其独特的编木结构科学地解决了受力问题,历经千年风雨而保存至今,它的设计和结构令建筑专家叹为观止。设计上既考虑功能的完备,又兼顾外观造型之美感,在桥上建有富有地方特色的廊屋,科学、艺术价值极高。廊桥的特点是集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身,它不仅起到了渡河的功效,还提供了许多其他功能如置景、游览、避雨、纳凉等。而泰顺能够被世界桥梁专家们誉为“世界廊桥之乡”,就是因为此地古廊桥无论数量、保存质量以及建造历史、艺术价值都堪称世界之最。 2003年10月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世界遗产中就包括浙南木拱廊桥,但是如果我们希望木拱廊桥成为国际公认的世界文化遗产,能够在更多的人群中得到共识而合理有效地保护与利用,并融入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显然,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和努力,需要更多人的参与。 曾经泰顺的“三条桥”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广大人士的关注,其实可以把“三条桥”之争的实质看成是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两种力量的对抗。以牺牲文化的多样性来发展经济是短视行为,不足以长期支撑社会的进步,也正因为此,才有人为保护“三条桥”而呐喊助威。其所作所为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护“三条桥”,而其更为久远的目的则是唤起人们的爱桥、护桥意识,让世人更多地关注廊桥,从而创造一个保护廊桥的良好环境。 由于木拱廊桥的建造材料为天然木材,历经千年风雨,且由于现代交通的发展大多数廊桥被废弃缺乏必要的修葺,建国以来浙南地区廊桥遗存数量日渐减少,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泰顺一地就有3座价值极高的廊桥被毁,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现存的其它廊桥一方面由于木制结构难以维护,缺乏资金年久失修,破残不堪,留存数量逐年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保护规划,古廊桥周边环境日益恶化。如何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浙南古廊桥的重任已历史而现实地摆到了人们的面前。如果保护不力,历经岁月风雨的浙南古廊桥很有可能成为“遗梦”。 3.研究目的: 本课题对于泰顺廊桥文化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的研究的目的表现在: ①通过课题,让自身得到学习并了解泰顺的廊桥文化,实现对廊桥文化的热爱;

公园廊桥图纸设计说明9

景观桥九初步设计说明 一、工程简介 景观桥九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河东大坝公园内,功能为人行景观桥。该桥全长97.0米,横断面宽度在3.3m~5.4m范围内变化。桥头拟建道路接线高程26.5m。 二、设计规范、技术标准及地质概况 2.1设计规范 2.1.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12) 2.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1.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1.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2.1.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T F50-2011) 2.1.6《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_11-2011) 2.2技术标准 2.2.1设计基准期:100年。 2.2.2 设计荷载:人群荷载标准值 3.5kN/m2,栏杆柱顶水平推力标准值0.75kN/m,栏杆扶手上竖向荷载标准值为1.0kN/m。 2.2.3 地震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 三、地质概况、水文概况 3.1地质概况3.1.1场地地形、地貌特征 拟建工程位于合肥市新站区内,其第四纪地貌单元属江淮波状平原,微地貌为坳沟,部分地段经过人工改造。水系总体由北向南径流。各勘探孔孔口标高25.44~37.07m,最大高差11.63m 3.1.2岩土地层及岩性特征 据本次勘察结果,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自上而下可依次分为下述3层: ①-1层淤泥或淤泥质土(Q4al+pl)——层厚0.20~3.10米,层底标高22.64~ 31.39米。深灰、青灰色,饱和,流塑状态,该层主要分布在河道、水塘及水库中,主要为流塑状态的淤泥及淤泥质土,含有机质、腐植质等,局部地段夹有大量生活垃圾,具腥臭味。此层土为主要清除土层。 ①-2层杂填土(Q ml)——层厚0.50~8.40米,层底标高22.86~31.77米。灰黄、灰褐色,稍湿~湿,松散~稍密状态,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碎石、植物根茎、有机质等,局部地段底部夹有少量淤泥。此层土属于高压缩性土。 ②层粉质粘土(Q4al+pl)——层厚0.50~4.10米,层底标高20.94~31.23米。褐灰、灰黄色,湿,可塑状态,含粉质及少量氧化铁,局部夹薄层粉土,无摇震反应,切面稍有光滑,摇震无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此层土属中等压缩性土。

泰顺廊桥游记

泰顺廊桥游记 浙江的印象,历来都是西湖断桥的凄美,可是原来还有另一种古朴真实的存在 在经历了昨天崎岖山路的颠簸之后,我们的身体开始变得麻木起来。尽管,离我们后来一上车就开始谐称的“松骨活动”还有段距离,但是,已然是适应了。 汽车在驶过了山涧,穿越了若干个小村小镇后,开始行驶在一条较为平坦的土路上。突然间,给我们一种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天,晴朗起来;路,开阔起来;空气,清新起来;绿色,更加浓烈起来。“泗溪”这个在历史上被称誉为“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向我们散发出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强烈地吸引住了我们的心。 一座造型优美的廊桥出现在我们眼前。在我们惊喜之余,邱师傅并未停车,而是一路奔进了镇子。正在疑惑中,车停靠在一座廊桥的桥头。下车观望:哦!这是溪东桥。 有历史记载:“此桥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重表,道光七年重修。整个桥长41.7米,宽4.86米,高10.35米,桥屋15间,中央三间是宫殿式主楼,构架飞檐翘角。桥栋上面塑造“螯鱼双吐水”,栋下塑造“唐僧取经”及梅、兰、竹、菊等诸多工艺,形态栩栩如生。桥头飞挑,颇有吞云吐雾之势。桥面檐下,三间藻井,构造工艺精致古朴,使桥身显得更加秀丽堂皇。”

的确,当溪东桥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感觉不是“惊艳”而是一种“富丽堂皇”。大气磅礴的飞檐,气宇宣昂的桥身,一抹青山为屏障,一弘清流桥下行。真不愧被专家学者称誉为“世界桥梁之典型”。 我们到达十分,整条街上静悄悄的,连溪东桥仿佛也才从睡梦中醒来。由于没有游人,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景、拍摄,大摆POSE。 桥上,桥下走过几个来回后,我站在泗溪中学门前的那棵大数下,透过茂密的树叶看着眼前的溪东桥,回想着春天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溪东桥掩映在一片花海中的美态,不禁发出一声感叹。 离开溪东桥,上车行几百米,停在有着田埂小路的一边。我们向着司机邱师傅对我们摆手的方向望去,一条清澈的溪流,几棵绿荫数亩的古树,隐约可见暗红色的桥身。 此时,清晨还带点朦胧的阳光已经变得清爽通透起来。阳光照着绿油油的稻田,照着波光粼粼的溪水,照着在水中嬉闹的孩子们的小脸蛋儿。树叶的沙沙声,孩子们的笑声,银铃般地散落在溪水上,溅起一片片水花。当北涧桥印入眼帘的时候,不禁令我们想起:“长虹饮涧,新月出云”这样优美的佳句。 该桥因跨北溪之上,故名曰“北涧桥”。历史记载:该桥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5),后经六次重修。桥长51.07

自驾泰顺廊桥游攻略

自驾泰顺廊桥游攻略 刚结束泰顺廊桥自驾游,来这里晒晒游记攻略,希望可以给你一些帮助。 先报一下流水账吧: Day1: 上海出发->沪杭高速->过杭州湾大桥->宁波绕城温州方向->甬台温高速分水关出口下->新58省道泰顺方向->北坑底右转,沿路直行到达三魁汽车站,宿美华宾馆。 去程大约以110km/h 的速度,加上中间休息加油,约9个小时到达终点。当天熟悉环境,休息。 Day2: 晨起游览三魁镇的刘宅桥、薛宅桥和永庆桥。 刘宅桥在三魁往仕阳去的老58省道上,离汽车站车程仅几分钟而已。右手路边有指示牌,车可以开进去一小段路,停在民居门口下车,沿小路走即可。 薛宅桥则在相反的方向,需要穿过相对热闹的街道,在路的尽头左转就可以看到了。 去薛宅桥同一条路继续往前大约2-3km的地方,右手过水泥桥,过桥之后走左手的路大约200m就是永庆桥了。那条路上有很多水泥桥,需要问路才行。问路可以问“下溪坪的古廊桥”,因为当地人并不熟悉“永庆桥”,图片和现貌也有很大区别。 下一个目标是罗阳的仙居桥。 游览完永庆桥回到过水泥桥前的主路继续前行大约3km就可以驶上新58省道了(这段路比较窄,而且是在民居中穿行,要小心路边的小孩和小狗)。上了新58省道右转就是泰顺方向,车程大约30分钟就到了罗阳,选择老城区/南院方向,经过中石化加油站(可加油,泰顺加油的地方很少),直行经过老泰顺汽车站,一直沿右手的路前行,之后会进入山路。从泰顺老汽车站开始计时大约是20-30min 可以看见仙居桥。希望仙居桥的出现可以给你惊喜。 游览完仙居桥可以原路返回去罗阳镇,也可以继续前行走52省道回罗阳镇。我是早晨7点不到开始我的游程的,所以这个时候正好可以在罗阳镇用午餐。 下午就去筱村吧。 从罗阳镇出发走新58省道在筱村方向左转直行即可。需要提醒的是,在葛洋站牌处有2个方向,不要走葛洋方向,右手才是筱村方向。山路上会经过下村站、翁家山站和五蒲站,到了筱村汽车站如果直行可以到文兴桥,如果右转可以去徐岙底和文重桥。 文兴桥在路的左手边,路边有标志,车可以停路边,但是正好是路的转角,停车时注意选好位置。 过了筱村镇幼儿园就是徐岙底古村落的入口了,车停入口的路亭边即可。 游览完徐岙底再往前大约2km可以到文重桥,问路的话可以问“东阳桥”或者“平桥”。 从筱村回新58省道左转,可以在西旸方向右转回三魁。筱村是一个比较远的景点,单程也需要40-50min吧。 Day3: 晨起去洲岭,找大名鼎鼎的三条桥。 从三魁汽车站出发,走老58省道西旸方向,在蔡氏宗祠这里有洲岭方向的路标,一路只需要顺着路标所指方向前行即可,大部分都是山路,快到目的地的时候路标上有棕色三条桥标识。停车的地方是一小块空地,大约可以停2辆小车,路的对面就是候车的路亭。停好车沿着左手边的山路往里走,大约是10-15min的路程,就如前辈们在网上描述的那样,可以看见民宅和民宅门口的那口卫星大锅,于是顺着左边的石板路往下走10min左右,三条桥就会出现在你眼前了。我去的时候有当地人正在开山凿石铺路,那么以后路就会更加好走了。 从三条桥返回到停车点,然后继续前行,到洲岭去看毓文桥。沿着路直行即可,不确切的时候就嘴甜一点,多问问。毓文桥在路的左手边,有1米高的指示石碑,不过先映入眼帘的还是毓文桥。停车在路边即可,路边有一个公厕的。 从洲岭回来就可以去雪溪和仕阳了。

泰顺廊桥(浙江温州) Lounge Bridge

A Lounge Bridge is an ancient Chinese type of bridge with a roof. This type of bridge does not appear in any other part of the world and was thought to have disappeared from China several hundred years ago.手動播放Hand play

?廊橋亦稱虹橋、蜈蚣橋等,為有頂的橋,可保護橋樑,同時亦可遮陽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會等作用。主要有木拱廊橋、石拱廊橋、木平廊橋、風雨橋、亭橋等。其中木拱廊橋分布於閩浙邊界山區,尤其在浙江泰順,泰順因此被稱為 「中國廊橋之鄉」,古廊橋目前尚存30餘座。 2005年末,浙江泰順、慶元、景寧和福建壽寧、屏南、福鼎等縣市聯合將廊橋向國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09年9月30日,由福建省屏 南縣、壽寧縣、周寧縣和浙江省泰順縣、慶元縣聯合申報的「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外分布於歐洲(中歐)、北美的廊橋風格有別於中國,各具特色,如瑞士小城琉森的卡貝爾橋(Kapellbrücke)。 ?廊橋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漢朝已有關於「廊橋」的記載。虹橋盛行於北宋時中原地區,以汴水虹橋為代表。但汴水虹橋只留在了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中。但有專家認為這種虹橋技術目前依然存於閩浙邊界的木拱廊橋,並未失傳。 摘自維基百科

?木拱廊橋分布在閩浙邊界山區,包括浙江溫州的泰順,浙江麗水的慶元、景寧和福建寧德的壽寧、屏南、福 鼎等地,木拱廊橋現存200餘座。其中泰順縣、慶元 縣、景寧縣、壽寧縣據傳設於明朝景泰年間,為祝皇 帝壽慶,合稱「景泰壽慶」。廊橋在各地外觀上存在 著差異,泰順、景寧的廊橋相橋凳窄、橋身側板為半 封閉;慶元、壽寧的板凳則為寬的,坐、臥兼可,側 板則為全封閉,上開各式小窗用以採光。 ?木拱廊橋亦被學者稱為「木拱橋」,在泰順境內當地人則稱為蜈蚣橋。對於木拱廊橋的研究始於20世紀中 期,1959年羅英先生出版《中國橋樑史料》,內收唐 寰澄先生研究汴水虹橋的文章,而當時的學術界普遍 認為虹橋技術已失傳。七十年代末人們「發現」了在 浙南的木拱廊橋,因此茅以升的《中國古橋技術史》 則舉泰順薛宅橋和慶元的竹口橋等五橋為例證明「北 寧時期盛行於中原的虹橋技術並未失傳」,此後又經 歷多了方討論。但南京大學建築系的趙辰教授認為木 拱廊橋是典型的山地人居文化遺產。 ?趙辰教授的依據是浙閩邊界地區山高溪深,有眾多山崖。行路極不便,修路、鋪橋,成為當地居民的基本 需求,而且當地盛產杉木,為木拱橋提供了材料來源。 同時當地處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夏季多雨,這 讓加蓋廊屋、側板成為以保護木製橋身的必要要求。 同時正因如此,廊橋成為了當地居民交流、聚會的中 心。 摘自維基百科

泰顺廊桥的结构原理探析培训资料

泰顺廊桥的结构原理 探析

泰顺廊桥的结构原理探析 泰顺木拱廊桥造型古朴别致、典雅大方,同周边的青山绿水和古民居融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经许多桥梁专家论证,泰顺廊桥(又称蜈蚣桥,因为造型像蜈蚣)其结构与《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非常接近,但是其技术远远超过汴水虹桥。目前泰顺境内现存的各式古桥500多座,其中完好的木结构32座、古石拱桥266座、古平石桥111座、石碇步248条,被誉为“千桥之乡”、“中国桥梁博物馆”。 泰顺廊桥是神奇的桥,最神奇 之处在于整桥不用一枚钉子,而是 用木头穿插相编织而成。 廊桥结构的基本组合单元是六 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两根,平 面呈“井”字形。利用受压产生的摩 擦力,构件之间越压越紧。这种结构,不用钉铆,只需用相同规格的杆件,别压穿插,搭接而成。从力学上分 析,上端的纵梁压在横梁上,横梁 又压在相对一根纵梁上,上下两根 纵梁夹住一根横梁,摩擦力使得横 梁不能滑动,结构简单而奇妙,这 种结构,整体为拱形结构,因此沿拱心线整体受压,不会产生弯矩,就每一根杆件来说,又是最简单的简支梁,承受两种集中荷载。桥的构件统一,无特殊,异形的构件,伐下的树木只需经少量人工即可制成合格构件,而且,装卸

方便,拆桥时可以做到不损构件,且可重复利用。小杆件便于运输,用小构件形成大跨度,经济合理。“虹桥结构”有很好的受压性能,只要两端固定,桥就能很好地承受向下的荷载,由于结构的特殊,桥受到向上的反弹力,就很容易失稳遭受破坏。为此,泰顺的虹桥都采用了廊桥这种形式,桥上建廊屋非但不是负担,反而增加了稳定性。每当山洪爆发时,当地居民将家中最重的物体或大石头搬到桥上来增加桥的稳定性。 木拱桥以较短的木材,通过纵横相贯,犹如彩虹飞架宽阔水面,其巧妙的 结构,令人惊叹!

廊桥施工组织设计

天柱廊桥工程建设项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二0 一四年四月 施工 组 织 设计

目录 (2) 第一章编制原则及工程概况 (3) 第一节编制依据及原则 (3) 第二节工程建设概况 (3) 第三节工程建设环境概况 (4) 第二章施工准备工作 (5) 第一节技术准备 (5) 第二节劳动组织准备 (5) 第三节施工物资准备 (6) 第四节施工现场准备 (7) 第三章施工方案 (7) 第一节施工顺序 (8) 第二节主要工序的施工工艺 (8) 第四章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第一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第二节施工进度控制措施...................... 第三节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第五章文明及环保施工保证措施...................... 第一节文明施工.......................... 第二节环境保护.......................... 第六章雨季施工措施........................... 第七章主要施工机具配备......................... 第八章施工进度计划........................... 第九章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第一节安全保障目标........................ 第二节安全保障措施........................ 第十章节能降耗保证措施.......................

一座仿古风雨廊桥的设计

一座仿古风雨廊桥的设计 发表时间:2017-07-10T15:44:21.000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10期作者:许定国 [导读] 雨廊桥,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桥梁形式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美观,而且兼有通行与躲避风雨的双重功能。(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 400016) 【摘要】临江人行廊桥总长123.0米,桥宽8.4米,桥梁部分采用三跨空腹式板拱,上部采用仿古廊亭,全桥横跨江里河,整体造型复古优美。自建成以来,已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深受百姓喜爱,成为小镇居民休闲活动的好去处。本文详述了临江人行廊桥的选型及各部件的设计思考过程,并简述了对这一类廊桥在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期给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风雨廊桥;拱桥;仿古走廊 【中图分类号】U4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0-0034-02 1.前言 风雨廊桥,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桥梁形式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美观,而且兼有通行与躲避风雨的双重功能,在我国多雨多山的南方地区尤其得到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尤其建筑水平的提高,廊桥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其建筑外形越来越丰富多彩、大胆新颖。但是,仿古风雨廊桥这一既实用美观、又能体现文化传承的廊桥形式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 2.工程概况 临江镇距开县新县城19公里,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小镇,常住人口超过2万。江里河临镇而过,河宽约100米,河西岸为临江老城区,河东岸为正在建设中的新城区。临江人行廊桥即为方便两岸居民的生活来往及休闲活动而修建,桥梁全长123.0米,桥宽为8.4米。 3.桥梁方案总体选型 临江镇始建于北朝西魏,区内有较多古迹,历史悠久,临江有三绝,即:九井十八庙、香绸扇、冰薄月饼,文化积淀深厚。经比选后决定采用仿古风雨廊桥形式,并将当地文化符号在廊亭上再现,这不仅符合当地特色,可进一步提升小镇的底蕴,也能对临江的文化进行展现与传承。 4.桥型选择 设计初期,笔者查阅了多份资料,总体上来说,我国传统廊桥的桥梁部分以拱形居多,亦有部分采用梁式结构。由于传统廊桥的走廊部分往往造型繁复,且一般有两层以上,多的可达七、八层,感观厚重,所以桥梁部分也多采用拱桥形式,从整体上保证风格统一,上下协调;若采用梁式桥,则桥墩往往厚重的墩实,跨径也较小,虽然整体效果不如拱桥,但也能给人以稳重的感觉。而部分新建廊桥则采用了现代桩柱式桥梁配以复杂多层的仿古走廊,整体观感上难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 经以上分析,临江人行廊桥的桥梁部分最终设计为采用三跨空腹式钢筋混凝土板拱桥,桥梁跨径3X32.0米,板拱厚度0.8米,板拱宽度8.0米,每跨主拱圈上左右两侧各设两个腹孔,腹孔宽度3.8米。 5.走廊设计 走廊总体上采用朱红柱、彩绘梁、青灰瓦的仿古造形,色调与当地民居相近。走廊纵桥向与主桥部分齐长,并在两侧桥台及河中桥墩位置处各设两层屋面形成二层楼阁。纵桥向立柱间距采用5.0米及4.75米协调布置,不但保证各跨对称,也保证全桥对称性。最终整体上看虽是仿古造型却又不失简约明快。 走廊的内部空间是行人通过或休息活动的地方,其空间布置需要畅通开阔。本桥一般断面宽度8.4米,走廊屋檐至桥面距离采用4.5米,则空间内的高宽比为0.54,总体开阔而协调。桥梁在横桥向采用四立柱布置,外侧立柱位于栏杆中间,中间两立柱距离4.0米,净距3.6米,可满足来往人群的通行需求。同时,为给驻足的居民留下休息或活动的空间,将桥墩处的桥面向两侧各外挑1.8米,局部桥面加宽至总宽11.6米,纵桥向加宽长度10.0米,则在桥面上形成了四个较大的活动空间,且不与中间通道相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