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协议的选择

选择无线协议:802.15.4、ZigBee 以及专有网络之间的对比

许多设计人员都听说过 ZigBee 与 IEEE 802.15.4 标准,但不清楚到底应该选择Zigbee,还是 802.15.4,抑或是开发自己的专有网络协议。本文将以专有协议为例,介绍各种协议的优势,并在性能和应用领域方面进行对比区分。讨论不同的网络拓扑、资源要求以及灵活特性,从而帮助利益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选择最适合自己应用需求的开发协议。

本文分三部分讲述低功耗网络及在他们之间如何选择的问题。第一部分论述网络基础知识以及低功耗网络选择标准;第二部分继续探讨选择标准,并介绍

802.15.4 协议;第三部分介绍 ZigBee 和专有网络协议 SimpliciTI,并根据上述选择标准衡量这些协议。

第一部分

电子市场中的最主要趋势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产品都开始添加无线连接功能。水电气表、家庭安全系统、电视遥控或健身设备等各种产品都添加了无线连接功能,这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用户可通过无线遥控在房间任意位置操控,不像红外线遥控非要瞄准设备才能工作;另一方面,这种无线操控也是为了减少房间重新布线的昂贵成本例如不用重新布线就能安装家庭安全系统等。此外,自动抄表系统 (AMR) 或高级电表架构 (AMI) 等设备也越来越依赖低功耗协议使设备的电池使用寿命能够长达数年之久。

本文将概括介绍无线网络协议,不过将重点介绍 ZigBee 与 802.15.4 协议,并将其与专有网络协议进行对比,这些协议根据设计都能满足低功耗应用的要求。

尽管许多工程师对这些网络协议都已经比较熟悉了,但可能还没有仔细对其加以评估。即便有人曾经评估过这些协议,但在特定应用时可能仍不清楚到底哪种协议最合适。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将介绍网络基础知识,其中包括常见的网络术语、开放系统互连 (OSI) 网络模型等,并探讨在为特定应用选择网络时应考虑的因素;第二部分,我们将给出一系列网络选择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对三种网络协议加以对比;第三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 802.15.4、ZigBee 以及SimpliciTI 专有网络协议,并给出具体实例,说明如何根据选择标准确定适合特定应用的最佳网络协议。

目前,推出的无线网络协议种类繁多。下面我们仅列出部分网络协议:

?WiFi(802.11b)、蓝牙、ZigBee、ZigBee Pro、802.15.4、RFID 以及Wireless USB 等标准化协议。

?芯片厂商、第三方等推出的专有协议,本文称之为“DIY”网络协议,仅用于推出该协议的公司自己生产的产品中。

图 1 显示了多种网络协议及其重点应用领域和典型资源要求等。我们在比较低功耗协议(如 ZigBee/802.15.4 与其它协议)时,应重点关注低功耗无线网络区别于其它网络的一些关键特性,比如数据速率低、连接距离短、帧开销低、复杂性低等,还有就是协议本身的电源管理要求。上述各项设计因素都是为了最终

实现降低网络单位节点功耗的目的。如图 1 所示,ZigBee/802.15.4 协议理想适用于环境监控市场领域中的相关应用,不仅可确保电池供电设备能长时间最佳工作,而且相对于支持更大型复杂化协议的硬件来说还能有效降低成本。

图 1 —无线协议参数及其重点应用领域(ZigBee联盟提供)

低功耗网络主要设计用于为电池供电设备(电池使用寿命达数月或数年之久)间提供无线连接。大多数低功耗无线系统中,以无线电发送和接收数据最为耗电。因此,我们应尽可能降低无线电的功耗,这对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至关重要。由于信号发送和接收之间的距离与天线的功率输入成正比,因此不同节点间的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一般有限。无线协议还应降低自身的复杂性,以降低计算开销,避免使用大容量存储器,从而降低成本。

网络基础知识

图 2 显示了典型低功耗网络节点的结构图。通常,节点中有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负责收集数据或状态和/或向系统提供用户接口。微控制器连接于传感器并控制无线电(本例中为 CC1100 或 CC2500),而无线电则负责传输和接收状态。

图 2 —典型低功耗网络结构图(本例显示的是自动抄表系统应用)

不管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我们在概念上都可将网络节点通信视为如图 3 所示的网络开放系统互连 (OSI) 基本参考模型。这一模型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由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制定,该模型将网络协议实施组件(component)分为不同的软件层。在不同设备上的两个应用要想通信,消息必须穿过应用层,经过物理层到达另一侧。每一层都只能与其相邻层通信。

怎么理解分层软件架构呢?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寄信的过程。信件本身就相当于应用数据。我们把信投在信箱里,等着邮递员取出,再拿到邮局。邮局根据收信人地址将所有信件分类,再通过航空、海运或陆路方式将信件寄到最终目的地。信件要想达到收信人的手中,在收信人一方的邮局也必须经过相反的一套程序,先是寄到收信人所在的邮局,按目的地分类,再发送到收信人的邮箱,最终达到收信人手里。寄信过程实际反映了一个四层通信协议。写信是第一层,当地邮局的收发是第二层,邮局对信件分类是第三层,而信件运输方式则是第四层。每一层都有自身的任务,也只同相邻层有关。信件只有从整个环节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信件的内容(或应用数据)才能在双方之间得到成功交流。

OSI 模型涉及 7 个不同的软件层。应用层是直接针对用户的界面。表示层将消息格式化为进出网络的格式,通常体现为消息加密和/或编码。会话层创建并管理网络上任何两个设备间的逻辑链接。传输层负责提供可靠的端对端通信功能。如果传输层的故障过于频繁,那么通道噪声可能过大,或链接本身质量不佳,这时就要通知会话层在发生故障的节点间建立新的链接。网络层负责网络路由机制,而不同设备间的消息传输则由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链路层确保消息点对点交付,但消息在物理介质上的实际传输则由物理层负责。这样,消息就能从 OSI 模型的一端传输至另一端。

设计人员可以选择实施不同数量层的协议,并能根据应用需要选择定制其它层。目前大多数网络实施方案实际上都不能完全实施所有的层,需要根据协议要求将某些层的功能加以混合。事实上,OSI 模型是我们理解协议架构复杂性和不同功能的最佳框架。设计人员应当明白自己的解决放案要实施哪些功能,哪些功能可不予以考虑。

图 3 —网络的组成部分

为了明确到底在 ZigBee、802.15.4 和专有网络之中选择何种无线协议,我们列出一些选择标准:

1.应用考虑事项

2.稳健性与可靠性

3.简便易用性

4.硬件及RF 考虑事项

下面我们将详细讨论上述各标准。

应用考虑事项

网络设计的初始步骤与其它任何系统设计工作一样,都是定义应用的高级要求。下面我们列出一些最重要的网络参数,这是在确定任何无线协议作为最终解决方案之前都应加以明确定义的。我们随后在本文中将根据这些标准来介绍可能的实施方案,而这些选择标准和协议本身都将得到进一步详细说明。

1.网络拓扑

o应用需要多少个节点?节点采取什么样的基本组织形式?

2.通信可靠性

o网络对每个数据包的接收有多重要?

3.网络安全性

o数据是否需要确保安全?如果需要的话,网络数据传输的绝对安全性到底有多重要?

4.定制和设计的灵活性

o网络协议解决方案需要进行多大程度的定制化以满足应用需求,协议是否提供无约束设计?

5.开发时间及协议复杂性

o这一条与第 4 项密切相关,有关协议本身的复杂性有多高?

6.互操作性

o与其他厂商技术的互操作性是否能使最终产品受益?最终产品是否会成为完全专有解决方案?

图4给出了四种最常见的无线网络拓扑实施方案。

图 4 —低功耗网络拓扑

点对点网络拓扑支持网络上不同节点间的单向或双向链接。只有节点处在连接范围以内时才会相互通信,因为保持直接的物理链接是其通信的必要条件;唯一的例外是广播消息,其可以通过网络重复广播传播。树状网络拓扑中,每个网络节点都与其父节点相关联,网络寻址也会反映出这种节点关系,这与 IP 因特网地址非常类似。这样,我们就能实施更加有效的路由算法,因为更多的节点网络地址位数可以反映出某个节点相对于其对等节点的关系。星形网络可将单个节点视为网络协调点,负责各种可能的网络管理控制工作,如节点关联、节点网络加入与链接许可、消息转发以及安全交换等。星形网络依靠协调点来保持网络通信,如果协调节点出了问题,网络通信也会受到影响。

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网状网络是指每个节点至少要有两条连接路径的网络。而全网状网络是指每个节点都有到其它节点的直接连接的网络。全网状网络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合理的,因为这很快就会将网络规模限制在连接能力最弱的设备所覆盖的最小网络范围内,而网状网络的要求又过于严格。然而,人们会在两种情况之间找到某种折中,通过某个中央节点发起网络,用树状寻址技术来定位节点并管理节点间的关联关系。范围扩展器也称路由节点,可在网络中发送消息,如果一个节点或协调节点出了问题,网络仍能继续正常工作,只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操作性。自愈路由发现以及路由过期 (route expiration)等其它优异特性可提高路由算法的可靠性与效率。

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使用某协议所涉及的财务成本。使用某组织提供的专有网络协议一般要支付会员费或专利使用费。不过使用 ZigBee 无需支付专利使用费,但要求加入该联盟并每年交纳象征性的会员费的。此外,验证过程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芯片厂商的专有协议通常要求其产品只许在其特许场所使用。

稳健性与可靠性

低功耗网络协议实施的稳健性与可靠性可归结为三点:消息交付、物理层考虑事项以及消息发送协议。消息交付取决于路由技术来确保数据包的成功传输以及网络交易的安全性。物理层考虑事项涉及工作通道内的噪声或其它传输信号的干扰问题。消息发送协议则定义了通道的分区,确保所有设备都能使用物理介质,而不会在传输过程中导致数据包冲突。上述三点均有助于提高网络服务质量(QOS),是一系列用以测量数据包通信效率、传输速率及故障率的网络标准。

通道扫描即侦听通道中传输量或噪声大小的能力,属于物理层考虑事项。网络协议通过通道扫描来查找特定工作频带内最不可能干扰节点间通信的通道。频率捷变性是指网络改变网络上所有节点的工作通道的能力,这样即便某条通道遭到干扰,网络仍能继续工作。我们还能通过确认机制来改善消息交付能力,即让接收节点在成功接收数据包后向最初的发送节点反馈一个 ACK 确认信息。点对点确认机制配合消息重试次数定义有助于大幅降低数据包丢失的可能性。而端对端确认机制将提供另一层安全性,确保数据包不会丢失,这在采用复杂路由算法的大型多跳转网络中尤其重要。

消息发送协议定义了网络带宽是如何获得并进行分区的。不同的无线协议可定义不同的带宽分区,其可能包括频分、空分、时分或码分等。频分可理解为一屋子的人用高低不同的声音谈话;空分可理解成一屋子的人在不同方向上谈话;时分可理解成一屋子的人都竞争说话权,但只要有一个人抢先发言,其他人就不再说话了;码分则可理解为一屋子的人用高低不同的声音讲不同的语言。在本文涉及的协议中只讨论时分,也就是时分多址协议,这种协议有同步和异步通信两种可能的实施方案。

协调节点广播周期性网络信标并将不同信标间的时间间隔划分为相同的时隙,从而实现同步通信。单个网络信标以及出现在下一信标之前的各时隙均称作超帧。超帧的时隙可进一步分为活动和非活动通信期,这样协调节点在非活动期的低功耗模式下就能进入休眠状态。我们可通过通道侦听多址(CSMA)技术或通信前侦听算法来确保或让各方争用时隙。

CSMA 算法定义了多个节点同时尝试通信时判优RF 通道使用的协议。最常见的实施方案是采用 CSMA/CA 算法,这里的 CA是指防碰撞系统,因为发送节点一旦侦听到通道繁忙将取消发送消息。CSMA 算法还有其它的实施,如 CSMA/CD(碰撞检测)和CSMA/CR(碰撞解决)等,但这些在 RF 协议实施中并不常见,也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

安全性是影响无线通信稳健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网络的主要功能。例如,家庭安全网络可能包含一个车库门开启器,用它来开关车库门锁。这种系统需具有高度的安全性,防止偷听或出现安全漏洞,确保隐私。我们可通过采用不同级别的安全密钥和加密机制、进行消息验证与完整性保护、使用安全信任中心(trust center)等方式来确保安全性,也就是说,通过网络上的单个节点(通常是网络协调节点)而不是采用分布式安全机制来解决所有安全问题。如果采用分

布式安全机制,在创建不同链接时会分别交换对称密钥,某个攻击节点会绕开管理节点的直接验证,很容易进入网络。

第二部分

在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讨论了包括开放系统互连(OSI)网络模型在内的网络基础知识,并介绍了低功耗网络的特点以及包括应用考虑事项和稳健性与可靠性等在内的相关选择标准。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探讨更多选择标准,介绍802.15.4协议并将其与上述选择标准进行了比较。

简便易用性

简便易用性反映为对协议可用性的主观分析。包括代码可读性、支持文档、直接工程设计支持和简化的 API 等在内的多种因素都有助于简化对哪怕是最复杂软件系统的学习进程;不过,本文所说的简便易用性是从协议的复杂程度角度来说的。根据不同应用要求,设计人员可能认为须采用高度复杂的协议,但我们应认识到,软件实施方案越复杂,特性集也就越丰富。802.15.4、ZigBee 和SimpliciTI 等低功耗无线协议正好实现了复杂性与简便易用性的最佳平衡,其提供的完整协议架构,便于设计人员理解并发挥特性集的全部优势。如实施方案过于复杂,即便经验丰富的嵌入式开发人员都可能感到头疼。因此,协议特性与简便易用性相平衡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选择标准。

硬件与 RF 考虑事项

我们应考虑的一些硬件和应用问题,其中包括系统的物理规模、传输距离、成本预算、功耗预算,以及应用特性(如要求语音识别或用户接口)等。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确定采用何种无线协议,才能明确支持何种微控制器特性。在超低功耗协议设计中应考虑的关键硬件选择标准如图 5所示。

图 5 —主要低功耗无线硬件选择标准

上述选择标准适用于本文所讨论的有关协议,也是在实施最终解决方案评估硬件时可借鉴的重要依据。我们还应处理一些系统级问题,如硬件的物理尺寸,因为这会限制MCU和/或无线电的选择。在某些情况下,在单个器件上集成了MCU和无线电的片上系统(SOC)是一款具有最佳尺寸与特性的解决方案。而在其它情况下,尺寸的限制意味着支持集成模拟功能的 ADC 等会决定 MCU 的选择。此外,硬件的选择还会受到协议本身对存储器和 MCU 资源要求的影响。如果协议实施的资源要求对MCU的应用性能有一定局限,那么设计人员就可选择专门用来支持实施方案的无线应用处理器,如ZigBee 协议栈处理器,这样就能让“应用”MCU 来实施定制应用功能。

在详细讨论协议之前,图 6 以 MSP4304618 MCU 和 CC2420 无线电广播为例显示了协议的范例编制,使读者对实际实施中的内存占用情况有个一般性的了解。

图 6 ——不同无线协议的微控制器内存要

802.15.4

802.15.4 标准是由 IEEE 802.15第4任务组 (IEEE 802.15 Task Group 4) 开发的低功耗无线网络标准。原始标准于 2003 年发布,后经修改由 2006 年版取代。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设计人员要求一种适用于低复杂性、低数据速率以及(大多数情况下)电池供电应用的实施方案,该标准应运而生。具休而言,开发该标准旨在面向家庭自动化、工业控制、农业以及安全监控等领域的应用。包括ZigBee和 ZigBee Pro 等在内的若干种其它协议也采用 802.15.4 作为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也有人将 802.15.4 标准称为 MAC,即媒体接入控制 (Medium Access Control) 标准,因为其可定义网络中任意两个对等设备的通信协议。从概念上讲,我们能够以全功能设备 (FFD) 或简约功能设备 (RFD) 的方式实施802.15.4 个人局域网 (PAN) 中的设备。FFD 节点具备网络协调器的能力,一般由主电源供电。

不过由于每个星型配置的 PAN 只能有一个 FFD 节点,所以 FFD 一般不会始终用作网络协调器。FFD 可用作通用节点。RFD 节点在设计上相对简单,因而不能充分发挥网络协调器的全部功能,只能与 FFD 节点通信。RFD 节点对于应用的实施要求很低,从而可降低 IC 的成本,有可能作为应用中启用传感器或制动器的节点,而且由于运行占空比极低,也比较有可能适合采用电池供电。如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所示,若 FFD 协调器向子节点之一(也必须为 FFD)分配新的PAN 标识 (PAN ID) 后就能够对 802.15.4 网络的星型拓朴进行扩展,从而创建仅有协调器节点才可以交换信息的 PAN 群集。注意该标准不直接支持路由。

图7:802.15.4的网络配置

通过定义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如网络管理基础,802.15.4 标准可为开发ZigBee 等更高级别的网络实施提供灵活的基础。

虽然 802.15.4 标准是开发更高级别网络的良好基础,但其存在一定的复杂性,这在适当的应用考虑条件下,可以直接当作一种可靠的通信方式进行部署。一般来说,如果要满足下列要求,设计人员应考虑采用802.15.4 标准:

?要求采用业界标准化的物理层与较低层协议

?可自由设计自己的较高层协议

?能够灵活选择各种硬件与较低层软件厂商

?具备物理层与较低协议层的互操作性

?实现较低的设计与开发成本

?由第三方厂商/供应商提供支持与维护

且愿意接受下列劣势:

?需要设计与开发较高层协议和应用

?根据标准会存在无线电广播通道限制

为便于理解这些应用级考虑事项符合 802.15.4 标准的原因,对协议本身的稳健性、可靠性以及总体实施进行分析非常重要。图 8 是该协议层的概念组织结构与先前讨论的 OSI 模型的比较。

图8 -- 802.15.4 的 OSI 网络模型。IEEE 的该标准包含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规范。

实际上,“媒体接入控制”仅指 802.15.4 标准的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也称为PHY 层,能够定义无线电广播设备间在欧洲(868 MHz)、美国(915 MHz)以及世界范围(2.4 GHz)工业、科学以及医疗(ISM)频带上工作的物理链接。PHY 层可通过 DSSS RF 调制方案最终提供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服务,并设定

868/915MHz 通道的数据速率为 20 kbps 或 40kbps,2.4 GHz 通道的工作数据速率为 250kbps。此外,PHY 层还可规定网络节点的特性要求,如接收机功率检测、链接质量指示、无干扰通道评估以及寻址方案(包含 64 位 IEEE 寻址和 16 位网络地址,可在网络中设定 64,000 个节点)。

协议的 MAC 层提供的特性能够实现可靠的对等通信,如数据包帧管理、节点关联、对等确认等。802.15.4网络可实现同步或异步通信。同步通信由 16 个时隙构成的超帧定义,可以选择其中的 7 个时隙提供担保,或者所有时隙都可以使用 CSMA/CA 协议。完全按照 CSMA/CA 协议处理异步通信,如果通道繁忙会引起对传送节点的随机的指数时长的退避,直到下一次尝试传输数据包。在任一情况下,在发送与接收节点之间都可实施确认方案,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数据包事务交易的丢包可能性。如果发送方接收到 NACK,就意味着该数据包未被成功接收。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超时的重发方案与用户定义的重试次数将最有可能确保数据

包的成功交付。为实现异步通信,802.15.4 网络中的 FFD 节点也会实施存储并转发功能。

802.15.4 没有指定加密方式。不过,符合标准的软件平台可以实施某些功能,以使用户能够轻松地在较高层实施中添加对称加密方法。这样,用户就可对其应用采用的安全方式进行优化。

802.15.4 协议的相对易用性与功能性的平衡使得现有的软件实施具有良好的易用性。由于协议提供的高可靠性,一般来说如果结合采用某种低级别任务调度程序,则工程设计小组从上手到充分利用现有解决方案只需要很少时间。参见图 6,协议对内存占用、资源要求以及协议开销等也没有限制性要求。

第三部分

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讨论了网络的基本知识,其中包括开放系统互连 (OSI) 网络模式、低功耗网络和802.15.4的特点与选用标准(如应用层问题、稳健性/可靠性)以及如何根据这些选择标准进行比较判断。第三部分将讨论 ZigBee 和SimpliciTI,并将提供如何选择协议的相应例子。

ZigBee

ZigBee 采用 802.15.4 标准作为其对等通信的基础。该标准由 ZigBee 联盟(ZigBee Alliance) 开发并管理。ZigBee Alliance 是一家投资于该标准并在无线领域进行推广的联合组织,并且日益为业界所关注。不过ZigBee 拥有自己独特的应用功能,用户应对此进行充分了解,而不是仓促地将其应用于所有的低功耗无线应用领域。

ZigBee 最常用作异步通信标准,其具备 CSMA/CA 通道接入能力,并拥有

802.15.4 章节所述的所有功能。针对相同市场领域的情况下,相比之下 ZigBee 可为寻求准担保信息交付、大规模轻松网络集成以及设备间互操作性的开发人员提供众多优势,同时还提供众多 802.15.4 标准不能直接解决的较高级别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案。

ZigBee 网络的实施有三种拓扑,如图 9 所示。与 802.15.4 类似,ZigBee 支持对等通信与星型配置。ZigBee 在 802.15.4 规范之上添加了路由协议与层级网络寻址方案,可实现群集树拓扑结构(具有相同PAN ID)以及多跳网状网络拓扑。

图9 —— ZigBee的网络配置

这些拓扑结构均由可实现三种逻辑抽象功能之一的 802.15.4 FFD 和 RFD 节点提供支持。必须为 FFD 的ZigBee 协调器将启动网络和管理网络连接与安全密钥等大多数网络参数,是路由消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ZigBee 路由器也必须为 FFD,负责转发往返于其他网络节点的消息,并实现 ZigBee 网络的网状网特性,同时扩展网络的总体覆盖范围。ZigBee 协调器与路由器一般由主电源供电,因为它们应能够在任何时间接收和传输消息。如果预计应用的数据传输是周期性的,则 ZigBee 也可以采用 802.15.4 同步网络的TDMA 消息传输协议。ZigBee 终端设备以 RFD 方式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占空比和资源要求,从而实现采用电池供电并长期工作的目的。

ZigBee 理想适用于具有下列要求的应用:

?采用标准化的物理层与较低层协议(IEEE 802.15.4)

?标准化的较高层协议(比如网状网拓扑,多跳等)

?全面互操作性,甚至达到应用层级别(公共配置文件)

?设计与开发要求低(仅限于应用)

?技术支持与维护厂商/供应商之间竞争激烈

ZigBee 可接受下列劣势:

?ZigBee Alliance 成员费用

?认证费用(如果不专门针对符合ZigBee 或者ZigBee 认证的产品则无需此费用)?代码量(功能性的开销可能大到难以使用)

?无线电广播通道限制(限于在IEEE 802.15.4 中指定的通道)

上述所列各项表明需要对许多项目进一步澄清,因此首先对标准化的较高层协议进行描述。与 802.15.4 相比,如图 10 所示,ZigBee 可向上实施至 OSI 无线应用网络模型的传输层,甚至能够达到部分会话层。

图10 —— ZigBee 的 OSI 网络模型

对 802.15.4 协议最突出的三项新特性是网状网路由算法,一个功能强大的安全实施,以及应用级抽象以在目标市场领域中实现设备与可互操作“应用配置文件”的强大关联性。

ZigBee 网络的网状网路由算法使其成为网络上终端设备之间数据交付的极可靠方式。除了能够在网络中确保分组交付的可选端到端确认,ZigBee 还定义了能够围绕故障节点进行通信的路由发现算法,这也称为ZigBee 的通信自愈能力。路由发现是一种可由任何路由器设备启动并始终针对特定目的地执行的最短路径算法。计算的原理是由于每个节点都一直保留着至所有相邻设备的“链接成本”记录,其中链接成本是测量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累加沿路由所有链接的链接成本就可得出“路由成本”,并可计算网络中每个路由的路由成本。

节点可以通过向其相邻设备广播针对特定目的地的路由请求 (RREQ) 数据包来

请求路由发现。每当某节点接收 RREQ 时,其就会向路由成本累加其链接成本,然后再相应广播 RREQ。这种情况将反复进行,直至所有 RREQ 均到达目的地设备。然后目的地设备将选择路由成本最低的 RREQ 数据包,并广播路由回复(Route Reply)。当 RREP 数据包返回至源地,所有中间节点将更新它们的路由表,指示通往目的地的路由。这样,节点可丢失至下一跳的连接,并向网络发送路由错误 (RERR) 数据包,以便在下一次有人试图向其发送消息时,就会启动新的路由发现。

ZigBee 可实施广泛的安全措施。ZigBee 采用三种安全性密钥,即用于长期安全性的主密钥、加入网络的网络密钥,以及用于对等通信的加密密钥。采用 AES-128 位加密标准执行加密。在检验消息的完整性方面,ZigBee 采用 MIC-128,即消息完整性代码。此外,通过使用协调器作为信任中心从单个节点管理所有安全性,网络还能够定期选择对对称加密密钥进行更新,从而实现安全通信的无限管理。

不过,应用级抽象可能是 ZigBee 最具有竞争力的特性。可以对每个节点进行汇编以容纳多达 270 个“端点”或者应用。举例来说,每个端点都可以代表一个电灯开关或者一个灯泡(灯泡 01、灯泡 02 等)。每个端点可以接受任意类型的数据,也可以发送任意类型的数据。从某端点输出到另一端点的输入数据有单

个描述符,一般称为群集 (Cluster)。为继续使用灯泡作为例子,假定被命名为“light_status_on_off”的灯泡开关状态是这些称为群集的数据描述符之一。然后,每个端点就可以根据端点 ID (1-270) 及其群集列表(接收或者传输的数据类型)进行描述。在群集匹配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端点的逻辑绑定。在该例中,某一灯泡开关可以与任一或者所有被描述为支持

“light_status_on_off”群集的灯泡逻辑绑定。这种应用级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绑定是 ZigBee 协议功能强大的特性。

图11 – ZigBee 的绑定表可用于即时控制更改

如果 ZigBee Alliance 当时定义了群集列表和解释端点间群集流的方法,就可以为特定应用(如电灯开关/电灯泡等)指定标准,且无需担心用于实施应用的具体硬件。ZigBee Alliance 正好已经完成了这项任务,将这些标准称为应用配置文件,从而不仅使来自不同厂商的应用能够完全实现互操作性,而且还加强了ZigBee 低功耗无线网络目标市场领域的整体竞争性。

如果互操作性不是设计人员的主要意图,ZigBee Alliance 还可以让设计人员定义不共享的企业专用型应用配置文件。为简明扼要,我们就不对 ZigBee 实施的其他特性进行详细讨论了,这些特性包括群组寻址、频率捷变、会话故障的自动重加入和协议最新版本 ZigBee 2007(也称为 ZigBee PRO)提供的系列附加特性。ZigBee PRO 基本上仍属于 ZigBee 标准范畴,但在编辑时增加了用于优化支持超大网络集成的特性。如欲了解更多详情,敬请访问 ZigBee Alliance 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418082111.html,。

采用 ZigBee 协议进行产品设计的劣势包括与开发 ZigBee 产品相关的成本:按年支付给 ZigBee Alliance的成员费用、认证产品是否符合 ZigBee 的费用以及协议本身的存储器占用。ZigBee 协议加载的特性很难在每项应用中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在定制解决方案的情况下需要设计额外的存储器资源。在某些情况下,对存储器与资源的要求甚至可以限制到最终应用级。因此,部分企业推出了具备集成 MCU、预加载了 ZigBee 软件协议栈的无线电广播组件,其运行则由少量 API 对另一个以应用为中心的 MCU 的调用来控制。通过采用 SPI 通信来更新ZigBee芯片的配置,应用 MCU 可以免受协议对存储器与资源要求的限制,可以有效地处理其他应用任务。

SimpliciTI

SimpliciTI 是现有低级别协议实施的范例,设计人员在开发时间有限、网络拓扑简单的应用时可以用来实施。实际上,不符合现有低功耗无线标准的专有网络非常多,不仅跨多个应用空间而且还具有各种不同的实施复杂性。之所以将SimpliciTI 选作范例协议,是因为其与 802.15.4 和 ZigBee 相比具有更小的尺寸以及更低的复杂度。不过还有众多其他实施方案也值得纳入考虑范围,简单来说有 Ant、Blue Robin、MiWi或者 SunSpot 等。SimpliciTI 拥有众多优异的关键特性,如内存占用少、方便易用、复杂度低等。

SimpliciTI 专注于支持简单星型网络的对等拓扑,即指最大化地利用称为接入点 (Access Point) 的单个网络协调器。图 12是一个家庭自动化网络的范例,其中 SimpliciTI 网络还定义了范围扩展器 (Range Extender) 与终端设备(End Device) 抽象概念。可将该网络扩展至包括多达四个范围扩展器。

图 12 —厂商所提供网络的范例

SimpliciTI 提供简化的网络管理功能,包括可实现终端设备休眠功能的存储并转发缓存、网络初始化、基本链接管理以及网络探索。图 13 显示的该协议架构很难直接与 OSI 模型并行,因为其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以及网络层中实施的功能都有所简化,难以充分满足各层全面实施的要求。

图 13 ——针对专有网络 SimpliciTI 调整后的 OSI 网络模型

SimpliciTI 采用能够与提供管理功能的网络层通信、非常类似于 TCP/IP 协议的端口架构,并可维护最少的电路板支持数据包层,即 BSP 层来与无线广播和MCU进行接口相连。SimpliciTI 没有正式的物理层描述,因此也没有对频率、数据速率或者调制提供要求,从而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广阔的硬件级设计空间。

此外,需要重点指出的是,SimpliciTI 协议也没有定义路由、确认或者确保可靠性的其他方法。用户必须处理如消息超过最大应用有效负荷、数据丢失以及数据冗余等众多问题。但这不是一种局限,因为低功耗应用往往对数据数率和要求都相当低,这里或者那里丢失一个数据包不是什么问题。以自动调温器为例,丢失一个包的数据对应用来说并不构成重大问题。如果通信的可靠性对应用非常重要,用户也可在应用级实施可靠性协议。比如,可重复多次发送数据,可实施对等层确认,或实施可通知接收设备是否丢包的事务交易计数器。

SimpliciTI 与多数其他现有的低级别实施适用于具有如下要求的应用:

?可自由设计自己的较高层协议

?与纯粹的专有解决方案相比设计和开发成本更低

?采用可用的较低层协议进行简单方便的即用型实施

且愿意接受如下劣势:

?需要设计与开发较高层协议和应用

?可能对芯片厂商有硬件要求

?可能需要向推广标准的公司组织缴纳专利费或成员费

免费提供 SimpliciTI 的完整源码,且免专利费,但仅限于使用协议设计方德州仪器 (TI) 所推出硬件的情况。更多详情,敬请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c418082111.html,/simpliciti。

协议选择范例

本节将探讨如何应用上面阐述的选择标准根据假定设计要求来进行选用的一些范例。

数据日志器

第一个例子是每隔五分钟就记录湿度与气压数据的制造监控系统。在此情况下,根据相关标准要求,数据必须保存至少五年,但如果每隔几个小时可能丢失某次采样数据,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数据应该保密。安装该系统后,将取代原有的机械监控方法,而且在此情况下有线系统并不适用。工厂生产线长度不一,但最长可达到 27 米,而且相关规则要求每 7 米设一个感测站。设计进度安排非常紧,系统需要在 6 个月内就完成推出。

从上述要求来看,该设计标准如下:

?应用方面的考虑事项

o系统可用于每隔五分钟捕获一次湿度与气压数据

o最多 5 个感测站

o基站必须向PC 网络传输数据

o系统用于工厂改造,以取代原有的机械记录方法

?稳健性与可靠性

o工厂数据应保密

o在工厂生产期间将数据记录下来,而且根据规则要求必须保留五年,但偶有缺失并不造成关键问题

?易用性

o系统应在 6 个月内投放市场

?硬件与RF的考虑事项

o用电池供电,电池工作时间最少为两年

在本例中建议采用 SimpliciTI,这主要是由于设计进度安排比较紧,而且系统本身并不复杂。

家庭安全网络

第二与第三个例子将显示出,如果要求略有变动就会导致选择不同的协议。本系统是一个在已装修好的家居环境中安装的家庭安全网络,因此重新布线会花销太大。我们可选配安装几种不同的传感器,如烟雾传感器、玻璃破损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门禁控制感测 (access control) 等。每个传感器都与基站通信,然后基站再与家庭安全监控公司通信。该系统应能够与其它传感器实现互操作性,举例来说,从一家公司采购的烟雾检测器可以配合另一家公司生产的运动检测器。该网络必须具有高度安全性,以防窃听或篡改。设计进度安排能允许工程师有一定的学习时间,以加快网络协议的设计工作。

?应用方面的考虑事项

o家庭安全网络

烟雾检测、玻璃破损、运动检测以及占用检测等

o用户界面必须直观易懂

o需要遵循业界标准

o应能够从不同厂商技术之间的互操作性及其相关支持方面受益***

?稳健性与可靠性

o关键的设计标准

o系统必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以防篡改、窃听

?易用性

o需要标准化的实施方案实现可靠性与安全性***

o计划在总体的家庭自动化网络中集成家庭安全性应用

o愿意花时间学习与充分利用更复杂的API

?硬件与RF的考虑事项

o大多数网络设备都采用电池供电

本例中的最终结果应选择使用 ZigBee,因为不仅需要与不同厂商提供的设备互操作,还要确保满足标准化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

WLAN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WLAN协议 篇一:无线局域网协议(802.11b)详解 无线局域网协议(802.11b)详解 (作者:三石) 价格便宜的便携式计算机、移动电话和手持式设备的日趋流行,以及internet应用程序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用户需要随时进行网络连接。为满足这些需求,可以使用两种方法将便携式设备连接到网络,而没有电缆所带来的不便。这两种标准就是ieee802.11b和bluetooth。ieee802.11b 是一种11mb/s无线标准,可为笔记本电脑或桌面电脑用户提供完全的网络服务。 ieee802.11b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ieee802.11b应用的范围: 两种技术的比较: 发展趋势 目前这些技术还处于并存状态,由于ieee802.11b和蓝牙的载波频带都使用2.4ghz频带,当同时收发这两种规格的数据时,有可能引起数据包冲突等电波干扰等问题;从长

远看,随着产品与市场的不断发展,它们将走向融合,而其中最有竞争力的就是蓝牙技术。 美国mobilian公司推出了兼具无线lan和蓝牙功能的 芯片组。这个由两个芯片构成的芯片组具备无线lan的标准方式ieee802.11b的无线收发功能和蓝牙功能。mobilian公司此次开发的芯片组中,通过采用消除电波干扰的方法,实现了两种规格数据通信的同时进行。 推进10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化的ieee802.15委 员会日前采纳了可使蓝牙和ieee802.11b共存的技术提案。此次采纳的是美国mobiliancorp.和美国symboltechnologies,inc.以及美国nist等共同提出的方案。提案书预定于20xx年下半年公布。 intersil、siliconwave合作开发蓝牙和ieee802.11b 双模(dual-mode)wlan解决方案,使手提电脑及其它设备 能通过蓝牙无线通信方式连结公司的lan或其它类似组件。 intersil与siliconwave合作的目标是要开发出一系列双模解决方案,将兼容蓝牙的无线设备,与wecawi-Fi的ieee802.11b无线设备构建在同一平台上。估计初期将推出cardbus32与minipci两种平台,然后的 目标是通过动态交换技术,使两种设备都能使用一般普通天线。这种双模无线电设备将比以往的无线设备更小。 篇二:家庭无线网络协议和标准简介

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12.7 IPX路由选择协议 IPX中使用的两个主要的路由选择协议是RIP(IPX的距离向量协议,IPX’s distance vector protocol)和NLSP(IPX的链路状态协议,IPX’s link state protocol)。维持IPX路径的所有路由选择协议也会维持SAP列表,这样它才能跟踪服务。 IPX RIP与TCP/IP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可以使用水平分割或毒性逆转来帮助防止路由选择循环和加快会聚时间。它们也都有15个跳数限制,并且都定期发送完整的路由选择表更新,使用60秒钟而不是30秒钟的更新间隔,而且IPX RIP会发送SAP信息以及路由选择信息。IPX RIP公布的额外SAP信息是更新间隔较长的原因所在。 注意:不要混淆TCP/IP RIP和IPX RIP。虽然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协议。 直到最近几年,Novell才开始将NLSP作为默认的路由选择协议,而且默认情况下,在支持RIP兼容性的NetWare服务器上也支持NLSP。NLSP是一个链路状态协议,它允许在大型网络上构建分层的区域,就像OSPF和BGP那样。你也可以使用EIGRP来分配IPX路由选择信息,但是因为EIGRP是Cisco专用的,所以你只有在Cisco路由器之间、支持NetWare 服务器的网段之间、或者支持RIP或NLSP的NetWare资源之间使用它才能正常工作。NLSP路由器交换诸如连接状态、路由成本、吞吐量、最大数据包(MTU大小)以及通过RIP(外部网络号)了解的网络之类的信息。这种信息在LSP(链路状态数据包)中携带。通过与它的对等路由器交换信息,每一个NLSP路由器都可以构建和维护整个互联网络的逻辑图。因为NLSP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所以只有当路由或服务中出现变化时,或者每隔两个小时,哪一个首先出现变化时,NLSP才传输路由选择信息。

OSPF路由协议各种类型详解

OSPF各种类型详解 一、OSPF数据包类型 1.Hello包:用于建立和维护相邻的两个OSPF路由器的邻接关系,该数据包是周期性地发送的。 2.Database Description(数据库描述包DBD):用于描述整个数据库,该数据包仅在OSPF初始化时发送。 3.Link state request(链路状态请求包LSQ):用于向相邻的OSPF路由器请求部分或全部的数据,这种数据包是在当路由器发现其数据已经过期时才发送的。 4.Link state update(链路状态更新包LSU):这是对link state请求数据包的响应,即通常所说的LSA数据包。 5.Link state acknowledgment(链路状态确认包LSAck):是对LSA数据包的确认,以确保可靠地传输和信息交换。 二、OSPF网络类型 OSPF链路类型有3种:点到点,广播型,NBMA。在3种链路类型上扩展出5种网络类型:点到点,广播,NBMA,点到多点,虚链路。其中虚链路较为特殊,不针对具体链路,而NBMA链路对应NBMA和点到多点两种网络类型。 以上是RFC的定义,在Cisco路由器的实现上,我们应记为3种链路类型扩展出8种网络类型,其中NBMA链路就对应5种,即在RFC的定义基础上又增加了3种类型。首先分析一下3种链路类型的特点: 1. 点到点:一个网络里仅有2个接口,使用HDLC或PPP封装,不需寻址,地址字段固定为FF; 2. 广播型:广播型多路访问,目前而言指的就是以太网链路,涉及IP 和Mac,用ARP 实现二层和三层映射; 3. NBMA:网络中允许存在多台Router,物理上链路共享,通过二层虚链路(VC)建立逻辑上的连接。

WLAN标准协议

【WLAN从入门到精通-基础篇】第3期——WLAN标准协议 在WLAN的发展历程中,一度涌现了很多技术和协议,如IrDA、Blue Tooth和HyperLAN2等。但发展至今,在WLAN领域被大规模推广和商用的是IEEE 802.11系列标准协议,WLAN也被定义成基于IEEE 802.11标准协议的无线局域网。我们对802.11已不陌生,在购买支持WLAN功能的产品时都能看到802.11的影子。本期我们讲下802.11主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准协议:802.11a、802.11b、802.11g、802.11n和802.11ac。虽然协议比较枯燥乏味,但了解了这些协议,有助于我们部 署WLAN,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下这几个主要协议吧. WLAN和有线局域网最大的区别就是“无线”,通过上期的学习我们知道WLAN通信媒介是射频,射频和有线局域网的媒介(电缆或光纤)相比具有完全不一样的物理特性,这就导致WLAN的物理层(PHY)和媒介访问控制层(MAC)不同于有线局域网。所以,802.11协议主要定义的就是WLAN的物理层和MAC层。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满足人们对WLAN日益增长的需求,IEEE成立了专门的802.11工作组,专门研究和定制WLAN的标准协议,并在1997年6月推出了第一代WLAN协议——IEEE 802.11-1997,协议定义了物理层工作在ISM的2.4G频段,数据传输速率设计为2Mbps。该协议由于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的设计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并未被大规模使用。 随后,IEEE在1999年推出了802.11a和802.11b。 802.11a工作在5GHz的ISM频段上,并且选择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能有效降低多路径衰减的影响和提高频谱的利用率,使802.11a的物理层速率可达54Mbps。 802.11b则依然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但在802.11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进,使802.11b的通信速率达到11Mbps。 OFMD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主要是将指定信道分成若干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并且各子载波是并行传输,可以有效提高信道的频谱利用率。 虽然802.11b提供的接入速率比802.11a低,但当时5GHz芯片研制过慢,待芯片推出时802.11b已被广泛应用。由 于802.11a不能兼容802.11b,再加上5GHz芯片价格较高和地方规定的限制等原因,使得802.11a没有被广泛采用。 在2000年初,IEEE 802.11g工作组开始开发一项既能提供54Mbps速率,又能向下兼容802.11b的协议标准。并 在2001年11月提出了第一个IEEE 802.11g草案,该草案在2003年正式成为标准。802.11g兼容了802.11b,继续使 用2.4GHz频段。为了达到54Mbps的速率,802.11g借用了802.11a的成果,在2.4GHz频段采用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IEEE 802.11g的推出,满足了当时人们对带宽的需求,对WLAN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不在1999年制定802.11b标准时就直接采用和802.11a相同的OFDM技术,这样就可以更早的 在2.4GHz频段上取得54Mbps的速率了,而不必等到2001年底的802.11g的出现。事实上在1999年讨论802.11b的时 候,OFDM技术确实被提出应用到802.11b标准中,但当时美国联邦通信协会(FCC)禁止在2.4GHz频段使用OFDM,这条禁令直到2001年5月才被撤销,6个月后,采用OFDM技术的802.11g草案才得以顺利出台。 在急速发展的网络世界54Mbps的速率不会永远满用户需求。在2002年一个新的IEEE工作组——IEEE 802.11任务 组N即TGn(Task Group n)成立,开始研究一种更快的WLAN技术,目标是达到100Mbps的速率。该目标的实现一波三折,由于小组内两个阵营对协议标准的争论不休,新的协议直到2009年9月才被敲定并批准,这个协议就是802.11n。在长 达7年的制定过程中,802.11n的速率也从最初设计的100Mbps,完善到了最高可达600Mbps,802.11n采用了双频工作模式,支持2.4GHz和5GHz,且兼容802.11a/b/g。 802.11n标准刚刚尘埃落定后, IEEE就开始了下一代的WLAN标准协议——802.11ac的制定工作。并在2013年正式推出 了802.11ac标准协议,802.11ac工作在5GHz频段,向后兼容802.11n和802.11a,80.211ac沿用了802.11n的诸多技术并做了技术改进,使速率达到1.3Gbps。 通过下表有助于我们了解802.11各协议的主要参数。 华为产品在V200R003C00及之前版本支持802.11n、802.11g、802.11b和802.11a,从V200R005C00版本开始支 持802.11ac,并推出了支持802.11ac的AP:AP5030DN和AP5130DN。 华为产品在V200R003C00版本及之前版,需要使用配置命令配置射频的类型: radio-type ? [6605_v2r3_111-wlan-radio-prof-test] radio-type

路由协议试题以及参考答案

关于路由协议试题以及参考答案 1、解决路由环问题的方法有(ABD) A. 水平分割 B. 路由保持法 C. 路由器重启 D. 定义路由权的最大值 2、下面哪一项正确描述了路由协议(C) A. 允许数据包在主机间传送的一种协议 B. 定义数据包中域的格式和用法的一种方式 C. 通过执行一个算法来完成路由选择的一种协议 D. 指定MAC地址和IP地址捆绑的方式和时间的一种协议 3、以下哪些内容是路由信息中所不包含的(A) A. 源地址 B. 下一跳 C. 目标网络 D. 路由权值 4、以下说法那些是正确的(BD) A. 路由优先级与路由权值的计算是一致的 B. 路由权的计算可能基于路径某单一特性计算,也可能基于路径多种属性 C. 如果几个动态路由协议都找到了到达同一目标网络的最佳路由,这几条路由都会被加入路由表中 D. 动态路由协议是按照路由的路由权值来判断路由的好坏,并且每一种路由协议的判断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5、IGP的作用范围是(C) A. 区域内 B. 局域网内 C. 自治系统内 D. 自然子网范围内 6、距离矢量协议包括(AB) A. RIP B. BGP C. IS-IS D. OSPF 7、关于矢量距离算法以下那些说法是错误的(A) A. 矢量距离算法不会产生路由环路问题 B. 矢量距离算法是靠传递路由信息来实现的 C. 路由信息的矢量表示法是(目标网络,metric) D. 使用矢量距离算法的协议只从自己的邻居获得信息 8、如果一个内部网络对外的出口只有一个,那么最好配置(A) A. 缺省路由 B. 主机路由 C. 动态路由 9、BGP是在(D)之间传播路由的协议

路由协议的分类

路由协议的分类。什么是自治域系统、IGP、EGP。 自治域(自治系统),在同一种路由协议上使用不同的自治域,可以有效的分割 路由信息,即自治域A中的路由器不会与自治域B中的路由器交换路由 信息。一个AS是一组共享相似的路由策略并在单一管理域中运行的路由器的集合。一个AS可以是一些运行单个IGP(内部网关协议)协议的路由器集合。也可以是一些运行不同路由选择协议但都属于同一个组织机构的路由器集合。不管是哪种情况,外部世界都将整个AS看作是一个实体。按照工作区域,路由协议可以分为IGP和EGP: IGP(InteriorGateway Protocols)内部网关协议 在同一个自治系统内交换路由信息,RIP、OSPF和IS—lS 都属于IGP。IGP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和计算自治域内的路由信息。 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s)外部网关协议 用于连接不同的自治系统,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之间交换路由信息,主要使用路由策略和路由过滤等控制路由信息在自治域间的传播 什么是管理距离,有什么作用。 管理距离是指一种路由协议的路由可信度。每一种路由协议按可靠性从高到低,依次分配一个信任等级,这个信任等级就叫管理距离。对于两种不同的路由协议到一个目的地的路由信息,路由器首先根据管理距离决定相信哪一个协议。 防止环路的方法有哪些? RIP:有六种防止环路的措施:设定无穷大的值(16)路由毒化水平分割毒化反转触发更新抑制计时器 OSPF有哪些状态,在每种状态下进行哪些操作?OSPF有哪三个表?为什么需要DR、BDR,如何选择。 OSPF路由器在完全邻接之前,所经过的几个状态: 1.Down:此状态还没有与其他路由器交换信息。首先从其ospf接口向外发送hello分组,还并不知道DR(若为广播网络)和任何其他路由器。发送hello分组使用组播地址224.0.0.5。 2.Attempt: 只适于NBMA网络,在NBMA网络中邻居是手动指定的,在该状态下,路由器将使用HelloInterval取代PollInterval 来发送Hello包. 3.Init: 表明在DeadInterval里收到了Hello包,但是2-Way通信仍然没有建立起来. 4.two-way: 双向会话建立,而RID彼此出现在对方的邻居列表中。(若为广播网络:例如:以太网。在这个时候应该选举DR,BDR。) 5.ExStart: 信息交换初始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本地路由器和邻居将建立Master/Slave关系,并确定DD Sequence Number,路由器ID大的的成为Master. 6.Exchange: 信息交换状态,本地路由器和邻居交换一个或多个DBD分组(也叫DDP) 。DBD包含有关LSDB中LSA条目的摘要信息)。 7.Loading: 信息加载状态:收到DBD后,将收到的信息同LSDB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如果DBD中有更新的链路状态条目,则向对方发送一个LSR,用于请求新的LSA 。 8.Full: 完全邻接状态,邻接间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同步完成,通过邻居链路状态请求列表为空且邻居状态为Loading判断。

路由选择协议和配置的详细步骤

路由选择协议和配置的详细步骤 静态路由的配置: router(config)ip route +非直连网段+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 router(config)#exit 动态路由按照是否在一个自治系统内使用又可以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bgp)常见的内部网关协议有rip、ospf等,外部网关协议有bgp、bgp-4,这里主要说下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距离矢量选择路由协议,由于它的简单、可靠、便于配置,所以使用比较广泛,但是由于它最多支持的跳数为15,16为不可达所以只适合小型的网络,而且它每隔30s一次的路由信息广播也是造成网络广播风暴的重要原因之一。 rip的配置: router(config)#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network-number network_number为路由器的直连网段 由于rip的局限性,一种新的路由选择协议应运而生:igrp,igrp(intero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igrp由于突破了15跳的限制,成为了当时大型cisco网络的首选协议 rip与igrp 的工作机制,均是从所有配置接口上定期发出路由更新。但是,

rip是以跳数为度量单位;igrp以多种因素来建立路由最佳路径;带宽(bandwidth),延迟(delay),可靠性(reliability),负载(load)等因素但是它的缺点就是不支持vlsm和不连续的子网。 igrp的配置: router(config)#router igrp 100(100为自治系统号)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network-number router(config-router)#exit 注意: 1)编号的有效范围为1-65535,编号用确定一组区域编号相同的路由器和接口; 2)不同的编号的路由器不参与路由更新。 eigrp(enhanced intero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eigrp 是最典型的平衡混合路由选择协议,它融合了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两种路由选择协议的优点,使用散射更新算法,可实现很高的路由性能。eigrp特点是采用不定期更新,即只在路由器改变计量标准或拓扑出现变化时发送部分更新路由。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slm,具有相同的自治系统号的eigrp和igrp之间,可无缝交换路由信息。eigrp的配置和igrp的大致相同: router(config)#router eigrp(100为自治系统号)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network-number router(config-router)#exit ospf: 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所谓链路状态是指路由器接口的状态,如up,down,ip及网络类型等链路状态信息通过链

WLanDCF-MAC协议

CSMA/CA的MAC(多址接入)部分又可以分为两类:基本方案和RTS/CTS (Request To Send/Clear To Send)方案。下面讨论RTS/CTS方案。 当采用RTS/CTS方案时,如果一个节点有数据需要发射,首先检测信道是否空闲: (1)如果信道空闲且空闲持续时间的长度达到DIFS(分布式的帧间间隔),节点则首先发射一个RTS分组来预约信道,然后目标接收节点应答一个CTS组。 (2)如果信道非空闲,或空闲持续时间小于DIFS,则节点进入冲突避免(CA)状态。当节点接收到CTS 分组后,开始发射DATA分组,最后目标接收节点再应答一个ACK分组。由于RTS分组(长度为44字节)之间的冲突对网络性能造成的损害要远远小于DATA分组(长度为2346字节)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损害,因此,采用RTS/CTS方案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但是,当DA TA分组的长度较小时,就需要考虑发射RTS /CTS所造成的开销。 CSMA/CA的CS(载波检测)部分包括物理层的载波检测和MAC层的虚拟载波检测。前者主要是检测其他节点造成的信道物理状态的变化。后者则通过使每个节点都各自维持一个NA V(网络分配矢量)参数来实现。当一个节点(如A)收到其他节点发射的RTS、CTS和DATA分组时,从这些分组的头部提取出该数据交换序列剩余的持续时间来更新A自己的NA V。根据NA V的值,A的MAC层就能够知道当前的数据传送活动将在什么时候结束。因此,采用虚拟载波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多跳Ad hoc网络中防止出现隐终端问题。此外,在许多节省能量消耗的方案中,虚拟载波检测机制对于确定节点应该何时从“睡眠"状态“醒来"而进入到“活跃”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CSMA/CA中的CA(冲突避免)部分比较简单:当节点接收到新的数据发送任务时,首先检查载波检测的结果,如果信道空闲且持续时间超过DIFS时间,则立即发送该分组;如果信道非空闲或空闲持续时间小于DIFS时间,则随机选择一个退避时间之后执行随机退避;在退避的过程中如果信道非空闲则暂停随机退避过程,而当信道转为空闲且持续时间超过DIFS时间之后再恢复随机退避过程,并在随机退避计数器的数值递减为O时立即发送RTS分组。当RTS-CTS握手失败或DA TA-ACK握手失败时,发射节点则认为发生了分组接收冲突事件,进而执行冲突解决:增大随机退避窗口的数值,随机选择退避时间并执行随机退避过程。如果RTS-CTS连续握手失败的次数达到一定的数值,则认为目标节点已不可达,此时发射节点丢弃分组并向路由层报告链路失效。

CISCO BGP协议精简技术要点

CISCO BGP协议精简技术要点 1. BGP特征1) BGP是一种域间路由选择协议(IDRP),自主系统号是一个16位的数字,其取值范围为1~65535,64512~65535的AS号保留给私有: 2) 在不同自主系统中的路由器之间运行BGP时,被称为外部BGP(EBGP);在位于同一个自主系统中的路由器之间运行BGP时,被称为内部BGP(IBGP); 3) EBGP通常彼此直接连接的,TTL值默认值为1;IBGP路由器无需直接连接,但邻居的建立需要IGP,传输是不需要IGP的; 4) BGP路由器只需发送增量更新,BGP发送存活消息; 5) 获悉外部网络的方式:将所有BGP路由重分布到IGP;在AS的所有路由器运行IBGP; 6) BGP维护:优化;与IGP同步;下一跳可达; 7) 运行IBGP的路由器从邻居学到的路由不会传给其它的路由器; 8) BGP水平分割,只有优化的路由才有可能传播; 2. BGP消息类型1) 打开消息(open):包含hold time和BGP路由ID; 2) 存活消息(keeplive):三倍于hold时间; 3) 更新消息(update):在BGP最优的路由才能更新; 4) 通知消息(notification):BGP路由出错和BGP连接被管理性关闭; 3. BGP状态1) Idle:查找路由表,路由器执行资源初始化,发起一个TCP连接,并且倾听远程BGP 2) Connect:找到路由表进行TCP的三次握手,TCP连接成功转到Open sent状态,如果失败,转到idle重新连接; 3) Open sent:打开信息发送报文; 4) Open confirm:收到对方发来的open消息,邻居关系协商完成; 5) Established:最终状态。 4. BGP属性1) 公认属性:公认属性是所有厂商BGP实现都必须能够识别的属性,公认强制属性必须出现所有BGP路由更新中;公认自由决定属性可以不出现在BGP更新中; 2) 可选属性:非公认属性被称为是可选的,可选属性可以是传递的或非传递的; 3) BGP定义的属性:公认强制属性;公认自由决定的属性;可选传递属性;可选非传递属性; 4) AS路径属性:一种公认强制属性,用来避免环路; 5) 下一跳属性:BGP中的跳指的是AS,而不是路由器,对于另一个AS中的网络而言,下一跳是前往该网络的路径中,下一个AS的入口IP地址; 6) 源头:源头是公认强制属性,它定义路径信息的源头,指明路由是通过什么方式学到的。n IGP:路由在起始AS的内部; n EGP:路由是通过EGP获悉的,在BGP表中用e表示,例如:重分布; n 不完全:路由的源头未知或是通过其它方法获悉的,例如:重分布或静态路由过来的;

版本知识点之路由协议------OER

版本知识点之路由协议------OER OER------优化边缘路由协议,是一种动态策略路由,支持静态和BGP路由,可以根据延迟,吞吐量,链路代价值等来定义相应的策略,从而实现链路的负载均衡。OER最初设计只是为不同的流量选择不同的出口,控制入方向流量的能力是在12.4T才被加入进来。在IOS15.1以后OER又称为PRF技术。 典型的OER应用: 1. 一个企业网承载了大量的应用,如V oIP系统、视频广播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等 2. 企业购买了多个上行链路,分别通往不通的ISP,希望以最优化的方式将不同的流量路由向不同的上行链路。 一、基本概念: OER由两个组件构成分别是: 1,MC主控制器------是OER功能核心即策略制定者 负责处理从BR收集过来的信息(统计数据),并上传策略到BR(注入前缀到IGP)2,BR边界路由器-------策略的实际实施者 BR连接着网络的边界,控制着通过外部链路离开的流量 BR使用newflow自动收集吞吐量和TCP性能信息,或使用ip sla进行主动的应用性能监控。然后BR将流量的测量结果报告给MC。激活了OER就会自动开启了netflow并无法关掉 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商业活动~ MC根据测量结果判断流量类的性能是否满足策略并决定策略变化。然后将策略变化的指示发送给BR。指示BR控制流量类使用原来的路由还是进行动态的策略路由导入。 MC负责维护MC与BR间的会话。MC与BR的通信必须配置key-chain论证保护。 一个OER中必须要有一个MC和一个或多个BR,两者都不可以单独存在。MC和BR可以在同一台路由器上,也可以在单独的路由器上。可以用一台性能不太好的设备做MC,让它只做数据采集后的处理工作。 MC和BR之间的拓扑主要有以下几种:

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路由协议分类比较

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路由协议 摘要:本文主要以节点的传播方式为出发点,分析集中典型的路由协议。 关键字:无线网络路由协议性能 1. 引言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多功能传感器快速发展,进而使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成为目前研究热点。WSN 是由部署在检测区域内的大量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系统,使其在小体积内集成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等功能,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提供给终端用户。本文首先简要说明衡量路由协议的四个标准,然后就WSN 中路由协议的几种路由协议提出新的分类方法。 2. 路由协议的衡量标准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不同于传统网络的协议,它具有能量优先、基于局部的拓扑信息、以数据为中心和应用相关四个特点,因而,根据具体的应用设计路由机制时,从四个方面衡量路由协议的优劣: (1)能量高效 (2)可扩展性 (3)健壮性 (4)快速收敛性 3. 路由协议的分类 针对不同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路由协议,目前已有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两种:按网络结构可以分为平面路由协议、分级网络路由协议和基于位置路由协议;按协议的应用特征可以分为基于多径路由协议、基于可靠路由协议、基于协商路由协议、基于查询路由协议、基于位置路由协议和基于QoS 路由协议。本文就各个协议的不同侧重点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方法,把现有的代表性路由协议按节点的传播方式划分为广播式路由协议、坐标式路由协议和分簇式路由协议。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4. 广播式路由协议

常用无线通信协议模板

常用无线通信协议 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近距无线通信技术有蓝牙(Bluetooth),无线局域网802.11(Wi-Fi)和红外线数据传输(IrDA).此外,还有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近距无线技术标准,分别是ZigBee,超宽频,短距通信,WiMedia,GPS,DECT,无线1394和专用无线系统等。 蓝牙(Bluetooth)技术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它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可为固定的或移动的终端设备提供廉价的接入服务。蓝牙技术的实质内容是为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建立通用的近距无线接口,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使各种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或操作。其传输频段为全球公众通用的2.4GHzISM频段,提供1Mbps的传输速率和10m的传输距离。 优势:⑴全性高。蓝牙设备在通信时,工作的频率是不停地同步变化的,也就是跳频通信。双方的信息很难被抓获,防止被破解或恶意插入欺骗信息。⑵于使用。蓝牙技术是一项即时技术,不要求固定的基础设施,且易于安装和设置。 不足:⑴通信速度不高。蓝牙设备的通信速度较慢,有很多的应用需求不能得到满足。⑵传输距离短。蓝牙规范最初为近距离通信 而设计,所以他的通信距离比较短,一般不超过10m。 优势:Wi-Fi 不足: IrDA 优势: 不足:IrDA ZigBee 优势: 单,欧)不足: UWB(UWB 有可能在 特点: NFC 特点:NFC 音。NFC通过在单一设备上组合所有的身份识别应用和服务,帮助解决记忆多个密码的麻烦,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保护。此外NFC还可以将其它类型无线通讯(如Wi-Fi和蓝牙)“加速”,实现更快和更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路由协议有哪些分类

●1路由协议有哪些分类? (从至少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1)IGP和EGP 2)距离向量和链路状态型的路由协议3)有类和无类的路由协议 ●2.简单描述距离矢量型协议和链路状态型协议的区别? 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更新的是路由条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更新的是拓扑 2)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发送周期性的更新、完整路由表更新,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更新是非周期性的,部分的有边界的 3)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运行矢量路由协议会将,所有它知道的路由信息与邻居共享,但是只与直连邻居共享,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只将他所直连的链路状态与邻居共享,这个邻居是指一个域内或区域内一个的所有路由器。 运行距离矢量型协议的路由器并不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它们只知道自己直连的网络,和去往目的网络的吓一跳地址,而且距离矢量型协议是以条数作为选路的度量;运行链路状态型协议的路由器都有整个网络的拓扑,它们根据自己的所维持本地链路状态数据库来选择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链路状态型协议会根据链路上的时延带宽等因素算出一个开销最小的路径作为最优路径。 ●3.简单描述EIGRP协议中DUAL有限状态机的决策过程? 当运行eigrp协议的路由器失去和后继路由器的连接时,路由器首先回查找自己的可行性后继路由器,如果存在可行性后继的话就把可行性后继提升为后继路由器,若没有的话就向所有的邻居路由器发送查询,每个接受到查询的路由器会查看自己的路由表,若有一条替代路由,则向发送查询的源路由器发送这条路由的信息,若没有就继续向自己的邻居发送查询,当发送查询的源路由器收到所有邻居路由器的回复后悔重新计算以选取新的后继。 ●4.EIGRP需要维护几张表? 每张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EIGRP能够快速收敛的关键在于什么? 邻居表:确保直接邻居之间能够双向通信,保存邻居的IP等信息 拓扑表:拓扑表中存放着前往目标地址的所有路由的 路由表:从拓扑表中选择到达目标地址的最佳路由放入路由表 eigrp能够快速收敛关键:使用扩散更新算法(DUAL) ●5.EIGRP协议有哪几种Packet类型?每种类型的Packet的作用是什么? 1)Hello packet:以组播的方式定期发送,用于建立和维护邻居关系 2)ACK(acknowledgement) packet:以单播的方式发送HELLO包,包含一个不为零的确认号,用来 更新、查询和答复数据包。 3)Update packet:当路由器收到某个邻居路由器的第一个HELLO包时,以单播传送方式发送一个包含他所知道的路由信息的更新包。当路由信息发生变化时以组播方式发送只包含变化路由信息的更新包 4)Query(查询))packet:当一条链路失效,并且在拓扑表中没有任何可行后继路由器时,路由器需要重新进行路由计算,路由器就以组播的方式向它的邻居发送一个查询包。 5)Request(请求)packet最初是打算提供给路由服务器(server)使用的,但是从来没实现过. )& Reply(应答):以单播的方式回复查询方,对查询数据包进行应答。 ●6.OSPF协议中链路状态通告有几种类型?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路由器LSA:由区域内所有路由器产生,并且只能在本个区域内泛洪广播。 2)网络LSA :由区域内的DR或BDR路由器产生,报文包括DR和BDR连接的路由器的链路信息。网络LSA也仅仅在产生这条网络LSA的区域内部进行泛洪。 3)网络汇总LSA :由ABR产生,可以通知本区域内的路由器通往区域外的路由信息。 4)ASBR汇总LSA :由ABR产生,但是它是一条主机路由,指向ASBR路由器地址的路由。 5)自治系统外部LSA :由ASBR产生,告诉相同自治区的路由器通往外部自治区的路径。 6)组成员LSA 7)NSSA外部LSA :由ASBR产生,几乎和LSA 5通告是相同的,但NSSA外部LSA通告仅仅在始发这个NSSA外部LSA 通告的非纯末梢区域内部进行泛洪。 ●7.OSPF协议有哪几种Packet类型? 每种类型的Packet的作用是什么? 1)hello:用于建立和维护ospf邻接关系 2)DBD数据库描述:检查链路状态数据库是否同步。

中国移动WLAN业务PORTAL协议规范V2.0.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D-026-2008 中国移动W L A N 业务P O R T A L 协 议规范 版本号:2.0.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 2008-4-2发布 2008-4-2实施 C M C C W L A N S e r v i c e P o r t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目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4. Portal协议 (2) 4.1. WLAN用户类型及用户标识定义 (2) 4.1.1. WLAN用户类型 (2) 4.1.2. 用户标识定义 (3) 4.2. 功能定义 (3) 4.2.1. 认证功能 (3) 4.2.2. 下线功能 (4) 4.2.3. 自服务功能 (4) 4.3. 系统结构 (4) 5. 流程 (5) 5.1. 用户上线认证流程 (5) 5.2. 用户下线流程 (8) 5.3. 动态密码申请流程 (9) 5.4. 管理员配置个性化页面流程 (9) 5.5. 用户自服务功能流程 (10) 5.5.1. 静态密码修改流程 (10) 5.5.2. 预付费卡用户帐户转帐流程 (12) 5.5.3. 套餐信息查询流程 (13) 5.5.4. 历史使用记录查询流程 (14) 6. 协议 (14) 6.1. 协议栈 (14) 6.2. Portal与AC间的协议 (15) 6.2.1. 报文格式 (15) 6.2.2. 报文字段说明 (15) 6.2.3. 参数 (19) 6.3. Portal与Radius间的协议 (21) 6.3.1. 报文格式 (21) 6.3.2. 报文字段说明及参数 (21) 7. 编制历史 (22) 附录A详细修订历史 (22)

路由协议原理

第八章 第八章 路由协议原理

Network Protocol Destinati on Network Connected RIP IGRP 10.120.2.0172.16.1.0172.17.3.0Exit Interface E0S0S1被动路由协议: IP ,IP IPX X ,APPLETalk 主动路由协议: RIP ,E IGR IGRP P ,OSPF 172.17.3.0 172.16.1.0 10.120.2.0E0S0

在TCP/IP 协议栈中,Rout Routing ing ing Protocol Protocol 工作在网络层,而Rout Routed ed ed Protocol Protocol 工作在传输层或者应用层 ,他们之间的关系为:Routing Protocol 负责学习最佳路径,而Routed Protocol 根据最佳路径将来 自上层的信息封装在IP 包里传输 路由协议和被路由协议的区别

路由器是如何进行选路? ?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关键是路由表。 ?每个路由器中都保存着一张路由表,表中每条路由项都指明数据包到某子网或某主机应通过路由器的哪个物理端口发送,然后就可到达该路径的下一个路由器,或者不再经过别的路由器而传送到直接相连的网络中的目的主机。

要实现路由要实现路由,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必须知道必须知道必须知道::目的地址所有可能的路由路径最佳路由路径管理路由信息172.16.1.010.120.2.0

管理距离 Administrative Distances ?管理距离主要用于不同路由协议之间的可信度。 ?可信度的范围是:0 到255 之间,它表示一条路由选择信息源的可信性值.该值越小,可信度越高.0 为最信任,255 为最不信任.

主动路由协议

对于目前所提出的众多MANET路由协议,协议性能的分析和比较重点集中在DSDv,AODV,DSR和ToRA等几种路由算法上,通过报文发送率、路由开销、路径最优性、吞吐量、平均端到端时延等参数对路由协议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比较。根据国内外公布的MANET路由协议仿真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各种不同情况的比较下,如不同的数据源数目,不同的节点移动性,不同的自组织网络模型以及不同的网络负载等等,反应式路由协议的性能明显优于先应式路由协议。 根据路由建立时机与数据发送的关系可以把路由协议分为三种:主动路由 协议、按需路由协议、混合路由协议。主动路由协议是事先给定所有路径,并不考虑实际中是否用到具体的路径。这种方式路由的建立、维护的开销都很大,资源要求高,不适合于传感器网络。按需路由协议是在传输中需要路径时才按需要去计算合适的路径,这种方式会产生较大的时延。混合路由协议是综合利用前面两者的一个结合体。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量有限,且只具有局部网络信息,一般都是采用按需路由或者是混合路由协议。 根据路由过程中节点的通信模式可以把路由协议分为以下几种:单跳协议,传感器节点把采集到的数据直接发送给基站节点。在这种方式中,如果网络规模较大,则节点的能量会很快耗尽;随着节点数目的增加,网络中的数据冲突也会变得更加严重。洪泛式路由协议,这是一种简单的协议,它不需要维护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路由计算。接收到数据的节点以广播的方式转发给所有邻居节点。虽然这种方式的路由协议实现很直接,但它有严重的缺陷,会带来网络内信息的内爆和交叠。而且对资源有很大的浪费。 平面型路由协议,网络中所有节点都是地位平等的。当一个节点需要发送数据给基站节点时,可以通过其它节点作为中间节点进行转发,最后到达基站节点。也是一种多跳的传输数据的方式。一般来说,在基站节点附近的节点参于数据中转的概率要大于远离基站节点的传感器节点。因此,基站节点附件的传感器节点由于频繁的参于数据转发而会很快的耗尽能源。平面型路由协议实现简单,健壮性好:但建立、维护路由的开销较大,数据传输的跳数多,一般适用于规模小的网络。 层次型路由协议,基本思想是把传感器节点分成不同的簇,簇内部的通信工作由簇头节点完成,同时簇头节点完成数据聚集和融合;少通信的数据量,最后簇头节点还要负责把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基站节点。这种路由协议可以很好的满足传感器网络的可扩展性,适用于大规模的网络。但是簇的维护开销较大,簇头节点是路由的关键节点,其产生和维护都很重要,一旦失效会对路由造成较大影响。 从不同的应用性能角度出发可以将路由协议分为多种类型。 基于查询的路由协议,在环境监测、战场评估等应用中,需要不断查询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基站节点发出查询任务,传感器节点向查询节点报告采集的数据。在这类应用中,通信流量主要是查询节点和传感器节点之间的命令和数据传输,同时传感器节点的采集信息在传输路径上通常要进行数据融合,通过减少通信流量来节省能量。 地理位置路由协议,它利用节点的地理位置信息,把查询或者数据转发给特定的区域,从而缩小了数据的传输范围。在一些目标跟踪类应用中,往往需要唤醒距离跟踪目标最近的传感器节点,以得到关于目标的更精确位置等相关信息。在这类应用中,通常需要知道目的节点的精确或者大致的地理位置。把节点的位置信息作为路由选择的依据,可以对节点进行域的化分,从而缩小数据发送的范围,还可以帮助完成节点的路由功能,并降低系统专门维护路由协议的能耗。 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它提出对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用特定的描述方式命名,数据传输

无线局域网(WLAN)的MAC协议探讨

无线局域网(WLAN)的MAC协议探讨 胡萍王长林 (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 摘要: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以下简称WLAN)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无线数据通讯网。MAC作为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决定WLAN的网络性能。本文探讨了WLAN中MAC协议的网络工作方式,介绍了MAC典型技术CSMA/CS,最后提出WLAN中MAC发展趋势。 关键词:媒体访问控制无线局域网 IEEE802.11 Research on MAC Protocol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 Hu Ping Wang Chang- lin (School of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ichuan 610031,China) Abstract: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ireless LAN) is the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which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MAC, as one of the pivotal technologies, decides the quality of WLAN. First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twork operating mode of MAC in WLAN. Secondly CSMA/CA, the typical technology of MAC is analyzed. Finally,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MAC in WLAN is pointed out. Key words:MAC WLAN IEEE802.1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网络通信的需求不断提高,无线局域网(WLAN)作为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利用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让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应用得以实现。 媒体访问控制(MAC)作为局域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完全决定局域网的网络性能(诸如吞吐性能与迟延性能)等等。而无线局域网(WLAN)由于其传输介质以及移动性等特点,采用与有线局域网有所区别的MAC协议。 1OSI七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DLL)内LLC层和MAC层OSI将网络通信协议体系区分为7个层,体系的最底层称为物理层,网络所采用的不同的传输介质,对应不同的物理层,如双绞线或同轴线。体系内第二层为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Sub-layer),数据链路层的上半部为LLC(Logical Link Control Sub-layer)逻辑链路控制子层,负责将数据正确的发送到物理层,在数据链路层的下半部为MAC(Media Access Control)子层,负责控制与连接物理层的物理介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