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操作流程

肠内营养操作流程
肠内营养操作流程

肠内营养操作流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肠内营养

一、操作目的:

通过鼻胃管、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滴注营养液,保证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营养和水分供给及提供治疗途径。

二、评估

1、两人核对医嘱,抄写肠内营养输液单

2、护士洗手戴口罩,携带肠内营养输液单至病人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床

号,腕带,向患者解释肠内营养的目的,评估胃管的刻度,用注射器检查胃管的通畅度,是否在胃内,有无胃潴留。询问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请患者给予配合。

3、评估环境,符合操作要求。备温开水一杯于病人床旁。

三、准备

1、护士洗手戴口罩,擦拭工作台,操作环境干净、整洁。

2、遵医嘱配置肠内营养液,瓶签贴于瓶身。

3、治疗盘内备:肠内营养液一瓶、肠内营养输液器一个、碗盘一个。

治疗盘外备:20ml注射器两个、安全别针一个、橡皮筋一根、鼻饲标识一个、肠内营养泵一台(于治疗室检查性能,性能完好)、加温器一个。

四、操作流程

1、护士携用物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解释。

2、摇高床头,使患者处于半卧位。

3、装好肠内营养泵,悬挂肠内营养液和肠内营养标识,检查肠内营养输液器,打开输液器,关闭输液器开关,连接肠内营养液,打开开关,使液体流入莫非氏滴管,液面低于水位线,关闭开关。

4、将肠内营养输液器装于肠内营养泵上,打开营养泵开关,打开输液器开关,连按两次快进键,排空输液器内的空气,调节好输注速度。输液器悬挂备用。

5、再次检查患者胃管的刻度,是否在胃内,是否有胃潴留,检查20ml注射器,打开注射器,抽取20ml温开水,用手腕测试温度,冲洗胃管。

6、将胃管于肠内营养输液器连接,按启动键。

7、连接好加温器插头,将加温器夹于输液器病人近端。

8、用橡皮筋、安全别针固定胃管于枕侧。

9、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

10、整理床单位,再次核对。

11、整理用物,终末处理,洗手记录。注意观察患者输注中的情况。

1、输注完毕,护士携用物(治疗盘内放20ml注射器一个、无菌纱布一

块、温开水一杯)至病人床旁。

2、关闭泵的电源,将肠内营养输液器于胃管连接处断开,20ml温开水冲

洗,反折胃管,用无菌纱布包裹胃管前端,用别针和橡皮筋固定胃管

于枕边。

3、整理用物,终末处理,洗手记录。注意观察患者输注后的情况。

注意事项:

1、麻痹性肠梗阻、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腹泻急性期的患者均不宜进行肠

内营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避免在呕吐、腹胀、腹泻、胃潴留时进行鼻饲。

4、滴注时抬高床头30-40度,颈椎、胸椎、腰椎损伤的患者不宜抬高床

头。

5、根据患者对营养液的耐受、血糖值、营养液的性质、胃残液量确定输

入速度。

6、滴注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呛咳、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情况,如出

现呛咳、呼吸困难等误吸现象时停止灌注,并立即吸出口鼻腔及呼吸道的误吸物。

7、每3h回抽胃液一次,了解胃残液量,其量大于前1h输注量的两倍为

胃残液量过多,应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入。

8、定时检测血糖、电解质的情况,观察意识变化,有无出汗、心悸等情

况。24h更换输液器。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最新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概念 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和方式 (一)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灌注方式 1.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 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 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适合病情 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关键点 1.胃肠道是否耐受 2.返流及误吸 3.胃潴留

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5.教育需求 四、评估 (一)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 1. 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 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 2.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 (二)营养液类型 (三)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 (四)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 (五)胃肠道 1.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 2.有无胃潴留 3.大便颜色、性状、量和次数 (六)有无返流:注意痰液及口腔内分泌物颜色及性状的观察,如果有类似营养液的物质,应该报告医生 (七)营养状况:白蛋白水平、血色素、体重等 五、干预措施 (一)患者体位床头抬高大于30度,以减少返流的几率。 (二)营养管的维护 1.妥善固定营养管,鼻肠管应该列入特殊管道给予加固,防止脱出。 2.空肠营养管应每班检查缝线是否牢固,必要时及时加固。

肠内营养护理输注流程

肠内营养液输注流程 肠内营养液输注流程

3. 肠内营养液配置流程 肠内营养配制流程

4. 鼻肠(胃)管固定规范 鼻肠(胃)管固定规范

【要求】 牢固美观舒适清洁通畅 【固定方法】 1.分叉交织法 取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按胶布背面刻度剪出7cm×3cm胶布1块,延纵向正中剪开至4cm处,修边角至美观。鼻胃(肠)管留置成功后,擦净鼻部分泌物,用未剪开的3cm(此长度可根据患者鼻的情况而定)的胶布纵向固定于整个鼻部,剪开的一条沿胃管在鼻孔处顺时针螺旋形缠绕数圈,将导管稍向鼻内插入0.5cm,目的使得导管和鼻子之间插入些胶布,减少导管对鼻子的刺激,再将另一条逆时针螺旋形缠绕。 2.碟翼法 选择一条长15cm的宽胶布,将胶布从中间剪开10cm,将未剪开的一端贴于鼻头上,将剪开的部分缠绕在鼻饲管上。将鼻饲管外露部分用皮肤膜或宽胶布贴于病人的脸颊上。

。 3. 吊线法 选择10×1.5cm的宽胶布,缠绕胃管2圈后固定于鼻部,取1长约10cm的装订线将胃管出鼻孔处系死扣,注意勿过紧过松,双线捻成1股后向上固定于额头,用3×4宽胶布固定。(图5) 4. 固定带法 用专用固定带或自制固定带将鼻胃管粘贴于固定带上,再将固定带固定于脑后。 (如图6、7所示)

5. 挂耳法 选择一条长15cm的宽胶布,将胶布从中间剪开10cm,将未剪开的一端贴于鼻头上,将剪开的部分缠绕在鼻饲管上。将鼻饲管外露部分用线绳挂于病人的耳朵上。(见图8、9) 空肠造口管的固定 螺旋法 取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按胶布背面刻度剪出14cm×5cm胶布1块,延纵向正中剪开三条至7cm处,中间一条宽1cm,边上两条分别为宽2cm,修边至美观(见图10)。空肠造口管首先用缝线固定于周围皮肤,在造口管处覆盖2cm×2cm开口无菌纱布,消毒并擦

临床营养科的业务流程

临床营养科的业务流程 (一)住院患者营养评价工作流程 1.临床营养科组织实施,由营养(技)师、营养护士或各病区经过临床营养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对新入院患者、定期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价。 2.对于其中存在营养风险且有营养治疗适应症的患者,由主管床位医师开具营养会诊单,24小时内主治以上或有会诊资质的营养医师进行会诊(填会诊单),包括营养诊断、营养治疗。 3.对长期住院患者应定期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价。有条件的应对患者进行营养治疗效果评价或出院前营养状况评估。 (二)营养查房工作流程 1.经管营养医师应每天对所负责病区接受营养治疗的患者进行营养查房,了解病情变化,查看相关检查结果,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并与临床医师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进一步检查和营养治疗意见。对疑难复杂情况应向上一级营养医师或科主任汇报。 2.经管营养医师根据查房结果和上一级营养医师或科主任查房意见,经主管医师委托书写治疗医嘱和病程记录。 3.科主任(或副主任)、主任营养医师(或副主任营养医师)或主治营养医师应按三级查房制度进行查房。 4.病房护士/营养护士汇总营养治疗医嘱,将当日患者所用药品和医用营养品录入医院收费系统。营养护士将营养治疗医嘱分发至营养治疗各制备部门。(三)营养门诊工作流程 1.营养医师按时出诊,相关人员准备营养检测设备和仪器。 2.营养医师书写营养门诊病历,按诊疗规范对患者进行营养检测和评价、营养诊断、营养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营养指导。 (四)营养治疗医嘱执行工作流程 1.营养医师开具营养治疗医嘱。 2.营养护士对营养治疗医嘱进行汇总、录入后,分发至营养治疗各制备部门。 3.营养(技)师根据营养治疗医嘱编制治疗膳食的食谱。 4.相关人员在各功能区完成营养液配制和治疗膳食制作。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 一、概念 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 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和方式 ( 一) 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 二) 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 三) 灌注方式 1. 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 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 方法。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 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 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 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 缓缓滴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 次/ 天,250-500ml/ 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 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 的喂养方法。 适合病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 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 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 1.腹泻/ 腹痛/ 腹胀 2.返流及误吸 3.胃潴留 4.并发症 四、评估 ( 一) 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 1. 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 等,对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 养 2. 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 ( 二) 营养液类型 ( 三) 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 ( 四) 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 ( 五) 胃肠道 1. 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 2. 有无胃潴留 3. 大便颜色、性状、量和次数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为规范本院临床科室肠外营养液分散调配操作规程,根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及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第2版),制定本规定。 一、全静脉营养又称肠外营养(PN),即从胃肠道外途径供给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其所用的营养液称为静脉营养液,即将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它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及人体组织或组织修复所需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渡过危险病程。 二、全静脉营养有单瓶串输与“全合一”营养输注两种给药方式。鉴于“全合一”营养液有利于代谢、输入均匀、使用方便、可减少污染和避免单独输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诸多优点,应积极推广“全合一”营养药物治疗方式。 三、“全合一”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以及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四、“全合一”营养液的混合配制应设立专用的配制室,配制过程应在100级层流洁净台上进行。 五、要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由经过无菌和“全合一”营养液调配技术培训和取得资格认证的药学或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流程配制。 六、为了保证肠外营养混合液中各成分(尤其是脂肪乳剂中的乳糜微粒)的稳定性,避免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必须建立与遵循完善的配制规则与程序,包括处方规范化书写与核对,配制环境准备、配制药物准备、配制步骤等。 七、调配标准流程 1、首先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入到复方氨基酸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2、将磷酸盐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3、关闭EVA(乙烯乙酸乙酰酯)或PVC(聚氯乙烯)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

肠内营养护理输注流程

肠营养液输注流程 肠营养液输注流程

3. 肠营养液配置流程 肠营养配制流程

4. 鼻肠(胃)管固定规 鼻肠(胃)管固定规

【要求】 牢固美观舒适清洁通畅 【固定方法】 1.分叉交织法 取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按胶布背面刻度剪出7cm×3cm胶布1块,延纵向正中剪开至4cm处,修边角至美观。鼻胃(肠)管留置成功后,擦净鼻部分泌物,用未剪开的3cm(此长度可根据患者鼻的情况而定)的胶布纵向固定于整个鼻部,剪开的一条沿胃管在鼻孔处顺时针螺旋形缠绕数圈,将导管稍向鼻插入0.5cm,目的使得导管和鼻子之间插入些胶布,减少导管对鼻子的刺激,再将另一条逆时针螺旋形缠绕。 2.碟翼法 选择一条长15cm的宽胶布,将胶布从中间剪开10cm,将未剪开的一端贴于鼻头上,将剪开的部分缠绕在鼻饲管上。将鼻饲管外露部分用皮肤膜或宽胶布贴于病人的脸颊上。

。 3. 吊线法 选择10×1.5cm的宽胶布,缠绕胃管2圈后固定于鼻部,取1长约10cm的装订线将胃管出鼻孔处系死扣,注意勿过紧过松,双线 5) 捻成1股后向上固定于额头,用3×4宽胶布固定。(图 用专用固定带或自制固定带将鼻胃管粘贴于固定带上,再将固定带固定于脑后。 (如图6、7所示)

5. 挂耳法 选择一条长15cm的宽胶布,将胶布从中间剪开10cm,将未剪开的一端贴于鼻头上,将剪开的部分缠绕在鼻饲管上。将鼻饲管外露 部分用线绳挂于病人的耳朵上。(见图8 、9) 空肠造口管的固定 螺旋法 取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按胶布背面刻度剪出14cm×5cm胶布1块,延纵向正中剪开三条至7cm处,中间一条宽1cm,边上两条分别为宽2cm,修边至美观(见图10)。空肠造口管首先用缝线固定于周围皮肤,在造口管处覆盖2cm×2cm开口无菌纱布,消毒并擦

ICU危重病人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指南流程图(精)

ICU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指南流程图(EN)1表: CSPEN-ICU 禁忌证: 难以耐受经口EN 到ICU <24小时 需进一步监测、评估 禁忌证:急性胰腺炎 肠管吻合术后 肠管缺血损伤肠痿 急诊肠切除术急诊内窥镜 术肠梗阻 高位鼻胃功能损伤炎性肠 病加重 *仍然需要营养支持 开始TPN: 应用加入谷氨酰胺的TPN 每12小时评估EN指证 开始TPN适应证:应用加 入谷氨酰胺的TPN 每12小时 评估EN指证增至100% 达到目标?

ICU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指南流程图(EN)1表: CSPEN-ICU 病人能经口进食吗?是 ----- ?经口进食(能摄入80%以上的营养)「否 胃肠是否'有功能?----------------------- ? 肠外营养有11是预消化配方 消化吸收功能? ---------------- ? r否是 肠道功能问题? (腹泻便秘)疋 ---- ? 膳食纤维配方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ICU—营养制剂的选 择 标准配方

ICU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指南流程图(EN)1表: CSPEN-ICU 患者腹泻? 大便形态具有临床阳性体征? 临床应用药物 适应证? 患者临床应用 敏感抗生素? 持续EN 否?原医嘱执行 疋调整药物及营养素 ■适应EN 是 选择不同营养素 ■辅助EN EN患者禁忌证: 1腹泻临床阳性体征 1水样便〉300ml每天 2)大便失禁〉4次每天 3)导管或创口污染风险 2、EN后明显腹胀、反流 3、增加腹部并发症风险 4、临床需要胃肠负压吸引 5、胃潴留〉200ml EN后 选择 要素营养素? 腹泻好转? 是 . 恢复EN 原医嘱执行 药物引起腹泻原因: 灭吐灵; 氨茶碱;镁剂; 红霉素; 木糖醇; 磷制剂; 奎尼丁; 甘露醇; 减少量或次数直到好转 恢复EN 原医嘱执行

营养科门诊、住院工作流程图

基本框架 开设营养科文件→有专用的房间(台、桌子、电脑、打印机等)→完善相关制度→外出学习(具体如何开展工作)→开展工作 1、营养科门诊咨询工作流程 营养科咨询面对患者 原则:改善或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兴趣偏好(吸烟,喝酒,食肥,运动不够,进餐时间不定,进餐量不定,进餐种类不定等);给以正确适用可行的方案,达到生活科学合理。 咨询工作的相关环节: 1、礼貌问候. 2、询问就医情况.就医进展,所看要门诊记录. 3、填写病人基本资料,如咨询时间,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电话,地址等. 4、根据医生门诊记录本,了解糖尿病病程进展及相关疾病;填写相关检查信息. 5、询问亟待解决的问题. 6、了解过去的生活方式, 如最近一周的早、中、晚、睡前饮食情况,有无“量化”的概念。 7、了解有无食物过敏现象. 8、了解对烟酒的情况. 9、了解饮食偏好和癖好. 10、通过检查信息做出营养评价:肝功、肾功、BMI,身体脂肪,内脏脂肪等.

11、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容易接受的饮食→计划. 12、提出患者最需要重视的问题. 13、填写营养师姓名,如需要填写电话. 14、注意病人的反馈信息. 二、住院病人

临床营养科应组织实施对入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筛查结果记录放入大病历),对无营养风险的患者定期复查;对存在营养风险、且有营养治疗适应症的患者在接到会诊单后24h内进行营养会诊。(条件不足的可针对医院相关重点专科,如外科、慢性疾病、危重症、肿瘤、消化、老年及干部保健的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为制定营养支持计划提供依据。) 通过必要的营养检测、评估和诊断,给予患者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对于需要连续营养治疗5天及以上的患者,营养医师应建立营养病历,并书写专门的营养治疗医嘱单放入大病历或直接在大病历上开具营养治疗医嘱。对建立营养病历的患者进行三级营养查房、书写病程记录。 对于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的住院患者,定期进行营养治疗效果评价或出院前营养状况评估,对于出院时仍存在营养风险/营养不良的患者,应继续通过营养门诊随访。 患者出院后营养病历暂放临床营养科保存。

肠外营养液配制流程

肠外营养液配制流程 评估: 用物准备: 步骤: 一、肠外营养液的配制 (一)配制前准备: 1、环境清洁 2、检查物品是否准备齐全,避免走动过多增加污染机会。 3、检查营养袋外包装有无破损,检查所有营养液有无变质、浑浊,有无絮状物,检查各种药品、用物的有效期,并经2人核对后方可加药。 (二)配制顺序: 1、将微量元素和电解质制剂分别加入氨基酸液及葡萄糖液内。 2、将水溶性维生素、磷酸盐制剂加入葡萄糖液内。 3、用脂溶性维生素乳剂稀释水溶性维生素后,再加入脂肪乳内。 4、将配制好的氨基酸溶剂及配置好的葡萄糖溶液同时混入营养袋内,并用肉眼检查液体有无沉淀。 5、将配制好的脂肪乳加入已装有氨基酸液及葡萄糖的营养袋内。 6、将配制好的溶液轻轻摇匀。 (三)整理用物 (四)洗手,记录。记录配制营养液的时间,在营养液的标签上注明患者的科室、姓名、床号、剂量。

二、肠外营养液的输注及护理 (五)准备用物至患者床旁 (六)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周围静脉、锁骨下静脉、PICC均可。(七)给药前护士应认真核对标签上的信息,确保患者姓名、病案号、瓶子编号、液体配制日期与过期日期。 (八)输注速度开始时低于40ml/h,以后按20ml/h递增,直到所需速度,通常不超过120ml/h。输注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有无脱水、发热、电解质紊乱及胃肠道反应。 (九)给药后,洗手记录。 (十)停止肠外营养液的输注时,需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静脉管路的冲洗。 三、配制静脉营养液时注意事项 1、静脉营养液中不要加入其他药物,除非已有资料报道或临床验证过的可以配伍使用的药物,如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 2、配制过程中应避免电解质与脂肪乳剂直接接触,避免钙和磷直接接触。 3、静脉营养液应现配现用,并在24小时内输完,存放时间一般不超过48小时,并且应在4度冰箱中保存。 4、静脉营养液中PH≥5.0,总量≥1.5L,葡萄糖的浓度为10℅~23℅,钠钾等一价阳离子浓度<150MMOL/L,镁离子浓度<3.4MMOL/L,钙离子浓度<1.7MMOL/L。 5、配制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注意配伍禁忌。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定义 1.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2.肠内营养的途径和方式: 多数病人因经口摄入受限或不足而采用管饲,有经鼻插管或造口途径。 (1)经胃。分鼻胃管或胃造口管。 (2)经空肠。鼻肠管或空肠造口(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3)方式的选择。短期肠内营养(<6周)如无误吸危险,可通过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长期肠内营养( > 6 周)如无误吸危险,可选择经胃造口;危重患者鼻肠管喂养是首选,对于有误吸危险或有食管、胃疾病或者腹部创伤疾病者,可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支持。 3.灌注方式 (1)按时分次给予:适用于喂养管端位于胃内和胃肠功能良好者。将配好的肠内营养液用注射器分次缓慢注入,每次入量不超过200ml,在 10-20分钟内完成,每天6-8次。此方式易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反流与误吸。 (2)间隙重力滴注:将营养液置于吊瓶内,经输注管与喂养管相连,借重力作用缓缓滴注。每次入量250-500ml,每天4-6次,输注速度为每分钟20-30ml。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肠内营养泵输注:指营养液在重力滴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的喂养方法。采用肠内营养泵可保持恒定速度,便于监控管理,适合病情危重、胃肠道功能和耐受性较差、经十二指肠或空肠造口管饲的病人。每小时20-50ml开始,逐步增至100-150ml,浓度亦逐渐增加。 二、护理 (一)评估要点 1.健康史 (1)疾病和相关因素:评估患者近期的饮食情况,如饮食习惯和食欲有无改变,有无明显厌食,饮食种类和进食量;是否因检查或治疗而禁食,禁食的天数,有无额外丢失;是否存在消化道梗阻、出血、严重腹泻或因腹部手术等而不能经胃肠道摄食的病症或因素。 (2)既往史:患者近期或既往有无消化系统手术史、较大的创伤、灼伤、严重感

营养餐操作流程图

芳华镇中心学校营养餐操作流程图 验 收 贮藏和保鲜 加 工 发 放 应急处理 废物回收 留 样 食 用 学校采购的牛奶、面包及水果,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加盖有供货方公章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合格证明、食品流通许可证等文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采购畜禽肉类的,应当查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采购入库前,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查验所购产品外包装、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规定,与购物凭证是否相符,并建立采购记录;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应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严格控制贮藏室内的 温度,随时对贮藏室进行检查,确保通风良好,防止因温度过高或受潮而引起库存食品过期、霉变。对冷藏、冷冻食品的冰箱、冰柜,应定期除霜、保洁和维修,确保其温度达到贮藏食品的标准要求。 工作人员必须按食品加工操作 规程进行加工。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清洗、消毒,消毒后的餐、饮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禁止使用不可降解材料制作的一次性餐饮具。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保洁设施应有明显标识。餐饮具保洁设施应定时清洗,保持洁净。 学校指定人员和班主任 要具体负责每天学生营养餐的发放工作,并认真做好食品发放的记录。发放前要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登记。要经常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加强健康教育。认真做好用餐期间的秩序管理,防止出现留餐、弃餐等行为;一旦发现,及时批评教育、妥善处理。 学校主要负责人和指定人员要坚持陪餐并经常对各班学生的食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对不按流程操作,不按制度执行的人员要批评教育,严重的按有关制度追究责任。 学校、教师要组织学生将餐后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桶)内统一处理,保持校园环境干净卫生。废弃油脂不得随便处理,必须销售给符合规定的废弃油脂加工单位和从事废弃物收购的单位或个人,并签订协议。处理废弃油脂要建立档案,做好处理记录,并长期保存。 留样冷藏设施必须专用,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无关的其它食品。食品留样必须作好留样记录,内容包括留样时间、食品名称、留样数量、留样人、审核人等。留样食品必须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后方可处理。 如发生食物不适反映,知情人员须 第一时间要告知学校负责人,并及时组织教师和相关人员应急抢救,并尽可能按方便就近、相对集中的原则送附近医疗机构进行抢救处理。同时第一时间电话向上级学校、教育局报告发生时间、主要症状、不适人数等情况。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标准完整版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管理标准 1、用物准备齐全,洗手、戴口罩。配置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 则。操作前治疗室要做好消毒、保持清洁、避免人员流动。 2、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及药物有效期。 3、严格检查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有效期、外包装、输液袋、输液管道是否 密闭,有无破损等。 4、严格核查药物配伍禁忌。最大程度减少维生素C及其他还原性维生素 的氧化反应,在配置完成以后,要排尽营养袋中残存的空气。 5、在加入脂肪乳前,要仔细观察营养液中是否有沉淀或浑浊现象及加入 后有无沉淀或浑浊现象,如有此现象禁止使用。 6、已破乳的肠外营养液严禁使用。 7、要注意输液速度(特别是氨基酸、脂肪乳单独使用时),开始15-20滴/分,维持速度35-50滴/分。 8、现用现配,24小时内输完,不用时放入4℃冰箱内保存。为减少光敏 感性维生素的降解,在储存和输注过程中,要注意避光。 9、部位:选择血流速度快,走向直且粗大,远离关节的静脉进行穿刺。首选上肢与远端,下肢静脉不作为优选,但儿童除外。应尽可能避免接受放射治疗侧或乳腺切除术等患侧手臂。 配制步骤: 1、营养液根据当日医嘱配制。 2、混合顺序:

(1)将电解质溶液、微量元素、胰岛素先加入葡萄糖或氨基酸溶液中。 (2)再将磷酸盐加入另一瓶氨基酸溶液中。 (3)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混合加入脂肪乳中。 (4)将氨基酸、磷酸盐、微量元素混合液加入脂肪乳中。 (5)最后将脂肪乳、维生素混合加入静脉输液袋中 (6)轻轻摇动三升袋中的混合物,排气后封闭备用。 (7)电解质不宜直接加入脂肪乳剂中。 (8)避免在肠外营养液中加入其它药物。 注:破乳定义:将脂肪乳加入到全胃肠道营养液中以后,有多种因素可能使脂肪乳的油滴相互融合,粒径增大,继而析出肉眼可见的黄色油滴,发生明显的两相分离,此称为脂肪乳的“破乳”。 通辽市医院护理部 2013年7月29日

ICU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指南流程图

1 ICU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指南流程图(EN )1表:CSPEN-ICU 否 否 否

ICU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指南流程图(EN)2表:CSPEN-ICU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ICU-营养制剂的选择 2

ICU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指南流程图(EN)3表:CSPEN-ICU 3

ICU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指南流程图(EN)4表:CSPEN-ICU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肠外肠内营养与危重病学协作组 CSPEN-ICU】 A. 临床营养支持;营养支持的时间(早期或晚期) 1.危重病患者,营养支持只有在生命体征稳定(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稳定-包括药物、呼吸机等治疗措施控制下)情况下才能进行。(A) 2.危重病患者APACHII>10存在重度营养不良风险,需要营养支持。(A) 3.早期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危重病患者的临床结局。(A);危重病患者在入ICU后24小时~72小时开始。(C) B、营养支持途径(肠外营养支持PN或肠内营养支持EN) 4.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应首选EN。(A级) 5.经胃肠道不能到达营养需要量的危重病患者,应考虑PN支持,或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A级) C、营养支持部位(胃、肠道)、能量 6.危重病患者肠内营养首选经胃途径。(C);对胃内营养具有高风险的危重病患者可选择空肠营养。(A级) 7.存在严重胃潴留或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可尝试应用辅助胃动力药物(胃复安等)改善胃肠道动力。(C) 8.短期肠外营养支持建议经周围静脉输注(B);PN支持时间预计>10~14天,建议采用CVC或PICC置管(B);中心静脉导管头部应位于上腔静脉内(A);中心静脉穿刺部位首选锁骨下静脉可能较佳(C)。―――证据及参考文献(参见导管组指南) 9.危重病患者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原则(20 - 25 kcal/kg?day);在应激与代谢状态稳定后,能量供给量需要适当的增加(25-30)。(C级)本部分编写人员:石俊;江华;何振扬;陶晔璇;王新颖;李元忠。 修改稿:2006年9月2日北京CSPEN常委会讨论通过。2006年9月14日天津全国指南工作会上:发布 4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指引

广医一院全肠外营养混合液配制指引 目录 一引言 二全肠外营养混合液配制的最佳步骤 三注意事项 四解释说明 1 葡萄糖 2 氨基酸 3 脂肪乳 4 丙氨酰-谷氨酰胺 5 电解质 1)一价阳离子 2)二价阳离子 3)三价阳离子 6 维生素 7 微量元素 8 全肠外营养混合液与药物的相容性 五附录 1 我院常用营养类输液成份详细列表 2 全肠外营养混合液主要成分毫渗量查询表 3 参考资料 广医一院全肠外营养混合液配制指引 一引言 全肠外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成份复杂,在配制过程和静脉滴注过程中均存在多种安全隐患,首要隐患包括产生粒径大于5 μm的物质(如固体沉淀和液体乳滴)阻塞病人微血管和维生素降解导致长期依赖肠外营养的病人患维生素缺乏症[1, 2]。 为了降低上述隐患的发生率,本指引通过文献检索、药品说明书和药典查阅等方式,根据本院实际情况,主要从全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和相容性方面来制定

本指引。本指引所说的全肠外营养液的组成成份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丙氨酰-谷氨酰胺、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除了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为必需成份外,其它成份并不要求每袋全肠外营养混合液都包含在内。 二全肠外营养混合液配制的最佳步骤 第一步加入葡萄糖 第二步加入氯化钠,氯化钾,门冬氨酸镁钾,磷酸盐,胰岛素 第三步加入氨基酸 第四步加入丙氨酰-谷氨酰胺 第五步加入微量元素 第六步加入葡萄糖酸钙 第七步用脂溶性维生素溶解水溶性维生素后加入脂肪乳 第八步将“第七步”所得溶液加入“第六步”所得溶液中 第九步挤出多余空气,并检查袋内有无沉淀产生 三注意事项 1.在配制过程中尽可能多地用轻摇方法混匀内容物,以减少配制和混合过程中 因未将各成分充分稀释而发生沉淀反应的机率。 2.抽取各种针剂的注射器应按稀释的原则分开使用,以免在针管内发生化学变 化。 3.葡萄糖的最高浓度不得超过25 %。 4.氨基酸的最佳浓度范围为2 %~10 %,其最低浓度不得低于2 %。 5.禁止将脂肪乳与葡萄糖溶液、未稀释的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直接混合。 6.丙氨酰-谷氨酰胺的浓度不得超过3.5 %。

(完整版)肠外营养液的配置及应用

肠外营养液(TPN)的配置及临床应用 一、TPN的定义 即不经口也不经胃管或胃肠造口,而是经静脉输注营养液来供应病人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 二、TPN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1、适应症:(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 (3)重症胰腺炎;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 2、禁忌症:(1)胃肠道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 (2)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3)需急诊手术,不因应用TPN而耽误时间。 (4)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 三、TPN的处方组成 TPN处方主要包含糖类、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成分,此外可根据病情需要加入胰岛素等药物。 通常情况TPN的处方总液量为1.5L-2.5L。 1.糖类: 是主要热能来源,每克葡萄糖代谢可产热量4.1Kcal。TPN处方中葡萄糖含量为5%-25%。 对于创伤应激和糖尿病患者行TPN支持时需加用外源性胰岛素,一

般用量为4-8克糖比1个单位胰岛素。 2.脂肪: 脂肪乳一般浓度为10%、20%,每克可产热量9.3Kcal,且可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氨基酸: 人体所需氨基酸可分为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三类。为使人体保持正氮平衡.所输氨基酸输液中必须含有各一定比例的复方制剂,即非必需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总氮盈之比为2:l或3:1。 4. 维生素: 在体内作为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参于代谢过程,使机体各有关生化反应能正常进行。分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现在常用于TPN的多数为复合维生素制剂。 5. 电解质: 最常使用的有10%KCl和10%NaCl。成人每天的输入量分别为Na+40~160 mmol。K+60~100mmol。 6. 微量元素: 长期TPN支持的患者可因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而导致机体不适。现在使用的一般为多种微量元素的复合制剂。 四、TPN的配置 (一) 配制前准备: 1、与药品有关的准备及检查

肠内营养支持及其管路护理学

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 一、肠内营养的定义 肠内营养是通过口服或鼻饲等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热量及营养成分的营养支持方式,它是一种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的营养方式。 二、临床营养支持目的 临床营养支持的目的是通过营养支持维持氮平衡,保存瘦肉体,维持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病人康复。通过营养支持,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维持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明显减少肠源型感染的发生。 三、肠内营养的特点 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维持肠黏膜屏障、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细菌和毒素易位;符合消化生理,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对循环干扰较少,预防肝内胆汁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操作方便,临床管理便利,同时费用也较低。肠内营养治疗是疾病治疗基础。 四、对肠道功能的重新认识 在 80 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机体应激时,肠道只是处于一个“休眠状态”。 80 年代后对肠道功能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机体应激时,肠道是一个中心器官,而且认为肠道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含有全身 60 %的淋巴细胞。 由于观念的转变,对于肠道的功能也有了重新的认识。过去认为肠道功能仅仅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而现在认为,肠道功能除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外,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器官的中心,是判断危重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将营养从肠

内进入是一个正常的生理性途径,而肠外营养支持是人为的治疗性途径,是非生理的,是创伤性的治疗。所以,目前对于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 五、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 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是,当胃肠道有功能,能安全使用时使用它。这是我们近年来对于肠内营养及肠道功能的正确认识。 六、营养途径选择 经口营养不足或不能经口营养时,需要肠内营养治疗。如果肠内营养治疗可能,短期(小于 30 天)或限期未定时,可以先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如果是判断为长期(大于 30 天)的营养支持,可以通过内窥镜做经皮内窥镜胃造口术( PEG )进行肠内营养,或通过剖腹手术进行空肠细针穿刺造口。如果肠内营养治疗不耐受,可选择肠外营养。肠外营养短期者可以通过外周静脉给予,长期者通过中心静脉给予。 七、肠内途径的选择 PPT10 图片中绿色的是鼻胃管,黄色的是鼻空肠管,红色的是 PEG 经胃到小肠的造口管,紫色的是空肠细针穿刺造口术后进行的造口管。 八、肠内营养用法 肠内营养用法包括以下几种:推注法、重力滴注、间断泵喂养和持续泵喂养。小肠内喂养建议采用喂养泵喂养方式。 一次性输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并发症多,适应证是置鼻胃管或胃造口。间歇性重力滴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活动方便,但并发症较多,适应证是鼻饲喂养。持续胃肠泵输注的优点是并发症少、营养吸收好,缺点是活动时间少,适应证是危重空肠造口。 九、肠内营养治疗操作的方法 (一)一次性输注 一般每次只能输注 200ml 左右,每天输 6 ~ 8 次。

肠内营养操作流程

肠内营养 一、操作目的: 通过鼻胃管、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滴注营养液,保证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营养和水分供给及提供治疗途径。 二、评估 1、两人核对医嘱,抄写肠内营养输液单 2、护士洗手戴口罩,携带肠内营养输液单至病人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 腕带,向患者解释肠内营养的目的,评估胃管的刻度,用注射器检查胃管的通畅度,是否在胃内,有无胃潴留。询问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 请患者给予配合。 3、评估环境,符合操作要求。备温开水一杯于病人床旁。 三、准备 1、护士洗手戴口罩,擦拭工作台,操作环境干净、整洁。 2、遵医嘱配置肠内营养液,瓶签贴于瓶身。 3、治疗盘内备:肠内营养液一瓶、肠内营养输液器一个、碗盘一个。 治疗盘外备:20ml注射器两个、安全别针一个、橡皮筋一根、鼻饲标识一个、肠内营养泵一台(于治疗室检查性能,性能完好)、加温器一个。 四、操作流程 1、护士携用物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解释。 2、摇高床头,使患者处于半卧位。 3、装好肠内营养泵,悬挂肠内营养液和肠内营养标识,检查肠内营养输液器,打开输液器,关闭输液器开关,连接肠内营养液,打开开关,使液体流入莫非氏滴管,液面低于水位线,关闭开关。 4、将肠内营养输液器装于肠内营养泵上,打开营养泵开关,打开输液器开关,连按两次快进键,排空输液器内的空气,调节好输注速度。输液器悬挂备用。 5、再次检查患者胃管的刻度,是否在胃内,是否有胃潴留,检查20ml注射器,打开注射器,抽取20ml温开水,用手腕测试温度,冲洗胃管。 6、将胃管于肠内营养输液器连接,按启动键。 7、连接好加温器插头,将加温器夹于输液器病人近端。 8、用橡皮筋、安全别针固定胃管于枕侧。 9、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 10、整理床单位,再次核对。 11、整理用物,终末处理,洗手记录。注意观察患者输注中的情况。 1、输注完毕,护士携用物(治疗盘内放20ml注射器一个、无菌纱布一块、 温开水一杯)至病人床旁。 2、关闭泵的电源,将肠内营养输液器于胃管连接处断开,20ml温开水冲 洗,反折胃管,用无菌纱布包裹胃管前端,用别针和橡皮筋固定胃管 于枕边。 3、整理用物,终末处理,洗手记录。注意观察患者输注后的情况。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概念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与方式 (一)经胃: 分鼻胃管与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 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灌注方式 1、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 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此方 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 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 使患者难以耐受。 2 、间隙重力滴注: 指在1h 左右的时间内, 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入患者 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 次/天, 250-500ml/ 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 、连续输注: 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 的喂养方法。适合病情危重 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 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 少于间隙性输注, 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 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 关键点 1. 胃肠道就是否耐受 2. 返流及误吸 3. 胃潴留 4.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5. 教育需求 四、评估 (一)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 1、位置就是否正确, 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 回抽、拍片、听诊等, 对于不 确定位置者, 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 2 、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就是否正常, 有无感染或者糜烂, 有无渗液 (二)营养液类型 (三)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 (四)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 (五)胃肠道 1、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 2、有无胃潴留 3、大便颜色、性状、量与次数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书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护理学组 建立肠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书 (草拟稿) 提案单位: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护理学组 二零一五年 项目提纲: 一、项目背景以及意义 (3) 二、项目概述 (3) 三、组织实施 (4) 四、考核内容 (4) 五、附件表格 申报书 (6)

筛肠内营养输注流程 (12) 筛肠内营养配置流程 (14) 鼻肠(胃)管固定规范 (15) 筛查表 (20) 胃残留量测定 (21) 肠内营养耐受性分级 (22) 吞咽评估 (24) 肠内营养护理考核标准 (25) 工作总结表 (26) 资质考核表 (28) 一、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外科住院患者入院时约有30-40%处于营养不良,并且,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可能因原发疾病而加重。有研究表明,患有营养不良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并发症,并对住院费用有显着影响。对已有营养不良和营养

风险的患者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缩短住院时间。显然,决定患者是否接受营养支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该患者是否已有营养不良或者具有营养风险,同时,也直接面临医护人员给予正确、规范营养支持的评价方法。在营养治疗中,营养配方确定后,下一步的工作均由护士完成。它包括:导管的置入及维护;营养液的配置技术;营养液的输注技术;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预防;建立患者的心理治疗及相关知识的宣教;营养监测及信息库建立与管理等。因此,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肠外肠内营养护理领域,培养临床肠外肠内营养护理人员,充分发挥护士在肠内肠外营养工作中的作用,是肠内肠外营养护理领域的当务之急。因此,领域发展顺利、规范、标准就必须有专业、专科、专职护士。只有专业(职)护士工作,才能达到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的预期目标,降低治疗中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减少医患纠纷。0而肠内营养指因消化功能障碍或部分障碍而不能耐受正常饮食的病人,通过口服、管饲或造瘘的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所需的特殊营养制剂的一种治疗方式。与普通饮食相比肠内营养液具有量小、营养素全面、成分明确、只需部分消化或不需消化即直接吸收等优点。近年来,对肠道功能的重新理解,使我们认识到肠内营养治疗对临床各类病人救治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更是无可取代。肠内营养是否能够实施得当,精心准确护理才是关键所在。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护理学组将在全国建立40个肠内营养护理小组,该小组覆盖危重症领域;神经内、外科领域;消化道疾病领域;老年、肿瘤疾病等领域,旨在培养肠内营养专科(职)护士。 二、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建立肠内营养护理小组及培训计划 2.活动时间:2015年1月--2015年12月 3.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护理学组 4.活动内容: ?护理小组项目启动会:全国专家组成立,拟定入选小组条件及活动安排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56848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既往病史、手术创伤史、有无严重感染和消耗性疾病等。 2.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近期饮食摄入情况。 3.评估患者胃肠道功能,有无消化道梗阻、出血、严重腹泻或不能经胃肠道摄食的疾患。 4.了解患者及家属对营养支持的态度和看法,了解患者对营养支持的经济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1.给予肠内营养之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肠内营养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取得理解和配合。 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肠内营养液。 (1)一般患者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的流质饮食。腹泻患者宜选择低脂制剂加收敛药物。便秘患者宜选择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并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2)按要求配置营养液。选定制剂后,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有效期。配置液宜现配现用,常温下放置不宜超过24小时。 3.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操作。 (1)选择合适的体位。对于年老体弱、卧床、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输注营养液者取半坐卧位,以防反流和误吸。 对于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滴注者可取随意卧位。

(2)调节营养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一般在37~40℃。 (3)使用营养液前充分摇匀,正确连接管道。 (4)控制输注量和速度,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小剂量开始。浓度从8%~12%开始,一般不超过25%;速度以20~40ml/h至维持滴速为100~120ml/h,有条件者用输液泵控制为佳;控制总量为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 (5)对于经鼻饲或胃早瘘管给予营养液者,注意估计胃内残留量。在每次输注肠内营养液前及期间,抽吸胃液并估计胃内残余量每4小时1次。若残余量>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必要时加胃动力药。 (6)在输注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呛咳,咳出物类似营养液时,考虑有喂养管移位致误吸的可能,应立即停止输注,鼓励并刺激患者咳嗽,并及时报告医师。 4.保持喂养管通畅。 (1)妥善固定喂养管,避免扭曲、折叠和受压。 (2)每日更换输液管。 (3)药丸经碾碎、溶解后直接注入喂养管,以免药丸在营养液中不能溶解而黏附与管壁或堵塞管腔。 20 (4)输注营养液前后及特殊用药前后,均应用20~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