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 合 物 改 性

聚 合 物 改 性
聚 合 物 改 性

聚合物改性

聚合物定义:聚合物即高分子化合物,所谓的高分子化合物,是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聚合物改性通过物理和机械的方法在聚合物中加入无机或有机物质,或将不同种类聚合物共混,或用化学方法实现聚合物的共聚、接枝、交联,或将上述方法联用、并用,以达到使材料的成本下降、成型加工性能或最终使用性能得到改善,或在电、磁、光、热、声、燃烧等方面被赋予独特功能等效果,统称为聚合物改性。

聚合物改性的方法总体上分为: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表面细分:共混改性、填充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化学改性、表面改性.

共混改性: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聚合物经混合制备宏观均匀材料的过程。可分为物理、化学共混。

填充改性:向聚合物中加入适量的填充材料(如无机粉体或者纤维),以使制品的某些性能得到改善,或降低原材料成本的改性技术。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又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就是以有机聚合物为基体,纤维类增强材料为增强剂的复合材料。

化学改性:在改性过程中聚合物大分子链的主链、支链、侧链以及大分子链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种改性方法。原理:主要靠大分子主链或支链或侧基的变化实现改性。改性手段有:嵌段、接枝、交联、互穿网络等特点:改性效果耐久,但难度大,成本高,可操作性小,其一般在树脂合成厂完成,在高分子材料加工工厂应用不多。

表面改性:是指其改性只发生在聚合物材料制品的表层而未深入到内部的一类改性。

特点:性能变化不均匀种类:表面化学氧化处理,表面电晕处理,表面热处理,表面接枝聚合,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等适应于只要求外观性能而内部性能不重要或不需要的应用场合,常见的有:表面光泽,硬度,耐磨、防静电等的改性。

接枝反应:以含极性基团的取代基,按自由基反应的规律与聚合物作用,生成接枝链,从而改变高聚物的极性,或引入可反应的官能团。

官能团反应:可以发生在聚合物与低分子化合物之间,也可发生在聚合物与聚合物之间。可以是聚合物侧基官能团的反应,也可以是聚合物端基的反应

接枝共聚改性对聚合物进行接枝,在大分子链上引入适当的支链或功能性侧基,所形成的产物称作接枝共聚物。利用其极性或反应性可大大改善与其他材料组成的复合物的性能。性能决定于:主链支链(组成,结构,长度以及支链数)

接枝共聚改性基本原理

方法:在反应性大分子存在下,将单体进行自由基、离子加成或开环聚合。

自由基化学上也称为―游离基‖,是指化合物的分子在光热等外界条件下,共价键发生均裂而形成的具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化学性质极为活泼,易于失去电子(氧化)或获得电子(还原),特别是其氧化作用强

自由基接枝①烯烃单体在带有不稳定氢原子的预聚体存在下进行聚合,引发可通过过氧化物,辐照或加热等方法。机理:过氧化物引发剂或生长链从主链上夺取不稳定的氢原子,使主链形成自由基,接枝链和主链间的联接,是通过主链自由基引发单体,或则通过和支链的重新结合而形成的。②在主链上形成过氧化氢基团或其它官能团,然后以此引发单体聚合。链转移接枝:利用反应体系中的自由基夺取聚合物主链上的氢而链转移,形成链自由基,进而引发单体进行聚合,产生接枝。

接枝效率=[已接枝单体质量/(已接枝单体质量+接枝单体均聚物质量)] * 100%

化学接枝用化学方法首先在聚合物的主干上导入易分解的活性基团,然后分解成自由基与单体进行接枝共聚。

辐射接枝⑴直接辐射法——将聚合物和单体在辐射前混合在一起,共同进行辐射。2)预辐射法——先辐照聚合物,使其产生捕集型自由基,再用乙烯型单体继续对已辐照过的聚合物进行处理,得到接枝共聚物。

接枝共聚物特点①接枝共聚物是单一的化合物,可以发挥每一个组分的特征性质②接枝共聚物表现出两个不同的玻璃化转变温度③接枝共聚物易和它们的均聚物共混,与其组分聚合物有较好的相容性接枝共聚物具有独立组分的微观结构

增溶剂: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将接枝共聚物用于物理共混可作为增容剂

PP常用的接枝方法有气相接枝法,辐射接枝法,高温接枝法,光引发接枝法,熔融接枝法,溶液接枝法和固相接枝法等

引发剂的选择过氧化物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是合成接枝共聚物方法中最简单、最古老和最广泛应用的方法。较理想的引发剂须具备以下特征:非氧化性、具有取代氢的能力以及在相应接枝条件下具有合适的半衰期。

嵌段共聚——可以看成接技的特例,其接技点位于聚合物主链的两端。

嵌段共聚物——聚合物主链上至少具有两种以上单体聚合而成的以末端相连的长序列(链段)组合成的共聚物。

嵌段共聚物的序列结构三种基本形式①Am–Bn 二嵌段聚合物②Am–Bn–Am或Am–Bn–Cn 三嵌段聚合物③(AmBn)n 多嵌段聚合物

嵌段共聚物制备方法①加成聚合法②缩聚法

聚合物共混的定义(广义):聚合物共混的概念扩展到附属于物理共混的物理/化学共混——反应共混、共聚共混——化学共混的范畴。更广义的共混还包括以聚合物为基体的无机填充共混物。此外,聚合物共混的涵盖范围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到短纤维增强聚合物体系狭义):物理共混范畴之内,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共混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材料、无机材料以及助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机械掺混,最终形成一种宏观上均匀,而且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及其他性能得到改善的新材料的过程,这种混合过程称为聚合物的共混改性,所得到的新的共混产物称为聚合物共混物,简称共混物。

高分子合金包含相容性(miscibility)聚合物共混体系、混容性(compatibility)聚合物共混体系、多相系共聚物,宏观上为均相(homogeneous phase) 结构的聚合物材料。

熔融共混将聚合物组分加热到熔融状态后进行共混

溶液共混将两种及以上聚合物乳液共混,常用于橡胶的共混改性。

乳液共混将聚合物组分溶于溶剂后进行混合,主要用于基础研究领域。

聚合物共混物形态均相体系:热力学相容体系。各相同性材料,性能往往介于各组分聚合物性能之间。二相体系海-岛结构是一种两相体系,一相为连续相,另一相为分散相,分散相分散在连续相中,亦即单相连续体系。海-海结构也是一种二相体系,但两相皆为连续相,相互贯穿,亦即两相连续体系。两相互锁或交错结构:也是一种二相体系,这种结构中没有一相形成贯穿整个试样的连续相,而且两相相互交错形成层状排列,难以区分连续相和分散相。梯度结构:为二相体系,特殊的共连续体系(两相连续体系)其组成在空间上互为增减。阶跃结构:为二相体系,特殊的共连续体系(两相连续体系),在极小过渡区域内,其组成在空间上互为增减。

分散相的分散状况总体均匀性:分散相颗粒在连续相中分布的均匀性,即分散相浓度的变化(波动)。体现的是分布混合的效果。分散度:分散相组分的破碎程度,可以用分散相颗粒的平均粒径表征。体现得是分散混合的效果。粒径分布:分散相颗粒的粒径分布。

两相体系的形貌是指分散相颗粒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如包藏结构),以及某些分散相颗粒的聚集状态、取向状态等。

共混体系类型聚合物其混体系有许多类型,常见的有塑料与塑料的共混、塑料与橡胶的共混、橡胶与橡胶的共混、橡胶与塑料的共混等四种。

共混物的分类⑴按共混物形态分类,可分为均相体系和两相体系。其中,传统的两相体系又可分为“海-岛结构”两相体系和“海-海结构”两相体系。(2)按共混条件分类熔融共混物溶液共混物乳液共混物,等等(3)按改善的性能或用途分类用作抗静电的,可称为共混抗静电材料;用于电磁屏蔽的,可称为共混电磁屏蔽材料,等等。(4)按聚合物的用途分类分为通用塑料/通用工程塑料共混物、通用工程塑料/通用工程塑料共混物、通用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共混物,等等。

相容性是指共混物各组分彼此相互容纳,形成宏观材料的能力。

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测定方法一类是主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二类是测定共混物的各种力学松驰性能,特别是玻璃化转变的特性,从而确定聚合物之间的混溶程度并推断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共混物的相界面是指两相(或多相)共混体系相与相之间的交界面。对于相容的聚合物组分,共混物的相界面上会存在一个两相组分相互渗透的“过渡层”,通常称为界面层

界面层的概念:两种聚合物相互接触时即发生链段之间的相互扩散。扩散的结果使得两种聚合物在相界面两边产生明显的浓度梯度的区域,该区域构成了两相之间的界面层。

界面层的厚度主要取决于两种聚合物的界面相容性,此外还与大分子链段的尺寸、组成以及相分离条件有关。不相容的聚合物,链段之间只有轻微的相互扩散,界面层厚度很小,而且聚合物之间的相界面很明显。随着聚合物的相容性增加,扩散程度增大,相界面越来越模糊,界面层厚度越来越大,两相的黏合力增大。完全相容的聚合物最终形成均相,相界面消失。界面层的厚度取决于大分子的扩散程度与两种聚合物的相容性、大分子链段的大小、分子量的大小及相分离条件有关。

两相之间的粘合1)两相之间的粘合力聚合物两相之间的粘合力,从总体上可分两大类。﹡其一是两相之间有化学键连接,如嵌段、接枝共聚物;

﹡其二是两相之间仅靠次价力作用而粘合,即仅有聚合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范德华力、氢键等),如一般机械法共混物。(2)两相之间粘合理论对于两相之间没有化学键连接的界面作用,有润湿-接触理论和扩散理论。

润湿-接触理论:认为界面结合强度取决于界面张力,共混物组分间的界面张力越小,界面结合强度越高。一般两种聚合物的表面张力相近时,其形成相界面的界面张力越小,两相之间的润湿和接触越好。两种链段之间越容易相互扩散,两相之间的结和强度越大。因此,一般应选择表面张力相近的聚合物共混。

扩散理论扩散理论认为,界面结合强度取决于相容性。相容性越好,界面结合强度越高。界面层的效应(1)力的传递效应(2)吸收与散射效应(3)诱导效应(4)阻断作用

影响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两组分的热力学相容性、共混方法及工艺条件条件、组分配比和熔体粘度等。

相容性对形态结构的影响1)完全不相容,界面很明显、混合效果差、相间结合力很弱,共混物性能差。(2)完全相容或相容性极好,体系均相或相畴极小,共混物性能也不好。

聚合物共混物熔体的流变性能主要有两个特征,其一:聚合物熔体为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其二:聚合物熔体流动时有明显的弹性效应。

牛顿流体凡流动行为符合牛顿流动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牛顿流体的粘度仅与流体分子的结构和温度有关,与切应力和切变速率无关。

非牛顿流体弹性:分子链构象不断变化粘性:流动中分子链相对移动

共混物熔体的粘弹性聚合物熔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大分子会发生构象的变形,这一变形是可逆的弹性形变,使聚合物熔体具有粘弹性。共混物熔体与聚合物熔体一样,具有粘弹性。玻璃态聚合物大形变(屈服形变)时的形变机理包含两种可能的过程:一是剪切形变过程;二是银纹化过程。

剪切形变:在外力作用下,在一些平面上高分子或高分子的微小聚集体滑动发生高度取向,产生没有明显体积变化的形状扭变形变。

银纹化过程:指在拉伸力作用下,聚合物某些薄弱部位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的空化条纹区域,称银纹,这一过程叫银纹化过程。

聚合物共混物光学性能大多数非晶态聚合物是透明的,共混后由于不相容大多变为不透明材料。不过当分散相尺寸<λ时,或两者折射率相近时,也可以是透明的。当折射率相近较大时,会有珍珠般的光泽。

聚合物共混物阻隔性能指聚合物材料防止气体或化学药品、溶剂渗透的能力。阻隔性好,透气性差。

聚合物共混物透气性能气体对高分子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决定于气体自身的特性和高聚物的自由体积。通过选择不同聚合物共混,可以调节共混物的自由体积,进而实现对不同气体的选择性透过。

共混混合的方式:分布混合:分散相粒子不发生破碎,只改变分散相的空间分布状况,增加分散相分布的随机性的混合过程,该过程使分散相的空间分布趋于均匀化。分散混合:即增加分散相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又减小分散相粒径,改变分散相粒径分布的过程。

平衡粒径在一段时间后,破碎和集聚过程达到一平衡状态,这时对应的分散相粒径有一平衡值,称为“平衡粒径”。

两阶共混分散历程第一阶段:两种共混组分中用量较多的组分的一部分,与另一组分的全部先进行第一阶段共混,尽量使两组分黏度相近,用量大体相等,制备出“海-海”结构中间产品。第二阶段:将组分含量较多的物料的剩余部分加入到“海-海”结构的中间产品中,可得到分散相粒径小,分布均匀的“海-岛”结构两相体系。

共混工艺因素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共混时间—共混时间增大粒径减小分布均匀,但不宜过长,防止降解。

共混温度—共混温度增大黏度减小影响破碎与分散,要选适宜的温度。

加料顺序—助剂、共混物分先后顺序加料。

混合方式—一步法、二阶共混等

共混设备主要有粉料共混设备熔融共混设备粒化设备

影响分散相破碎的因素外界的剪切能自身的破碎能

填充改性:向聚合物中加入适量的填充材料,以使制品的某些性能得到改善,或降低原材料成本的改性技术。

填充改性聚合物的性能和填充改性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作为基体的树脂的性能,填充材料的种类、形态、在改性聚合物中的浓度及分散状态,填充材料与基体树脂的界面结构、复合结构等因素。

填充聚合物组成:树脂、填充材料、助剂

填充材料填料也称为填充剂,是高分子材料中的重要固体添加剂之一,将其添加入聚合物中可增加体积、降低成本,同时还能改善聚合物某些方面性能如强度、刚度、热稳定性等。尤其是一些功能性填料还可赋予高分子材料特殊的电、磁、阻燃、耐磨、耐辐射等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填料已被认为是一种功能性添加剂。

填充材料主要作用:降低成本,增大容量;增强、补强作用;改变塑料的化学性能。

填料的分类填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两大类。常见的无机

填料包括碳酸钙、滑石粉、云母、高岭土、二氧化硅、炭黑等,有机填料包括木粉、棉短绒、麦秆等。或根据填料的几何形状分为球形、无定形、片状、纤维状等。

填料的几何形态对于纤维状填料(如轻质碳酸钙、硅灰石等),通常采用纤维状填料颗粒的长度与平均直径之比(长径比)表示,一般长径比应大于10。对于片状填料(如滑石粉、石墨、云母、高岭土等),通常采用颗粒的平均直径与厚度之比(径厚比)表示,一般径厚比应大于4。

粒径是表征填料颗粒粗细程度的主要参数。一般来说填料的颗粒粒径越小,假如它能分散均匀,则填充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但同时颗粒的粒径越小,要实现其均匀分散就越困难,需要更多的助剂和更好的加工设备,而且颗粒越细所需要的加工费用越高,因此要根据使用需要选择适当粒径的填料。

填料表面处理的作用机理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是表面物理作用,包括表面涂覆(或称为包覆)和表面吸附;二是表面化学作用,包括表面取代、水解、聚合和接枝等。

功能性填料填料在聚合物中的作用不仅限于改善基体树脂的力学性能,某些填料还能赋予聚合物一些特殊功能如阻燃性、抗静电性、导电性、导热性、耐磨润滑性及抗辐射性等。表面活性剂是指极少量即能显著改变物质表面或界面性质的物质。其分子结构特点是包含着两个组成部分,其一是一个较长的非极性烃基,称为疏水基;另一是一个较短的极性基,称为亲水基。

偶联剂也称表面处理剂,其分子结构特点是含有两类性质不同的化学基团,一是亲无机基团,另一是亲有机基团。

主要的高分子处理剂液态或低熔点的低聚物或高聚物;液态或低熔点的线型缩合预聚物;带有极性基接枝链(点)或嵌段链的高分子增容剂;线性或梳型的高分子超分散剂;高熔体流动速率而低熔点的高聚物。

增塑剂添加到聚合物中,能够增其塑性、改善成型加工性、赋予制品柔韧性的物质。

聚合物基体中填料的分散状态无机粒子在聚合物中形成第二聚集态结构;以分散状态存在,有的聚集成团,有的以个别分散形式存在;均匀而个别分散在基体中。

填料-聚合物界面的形成首先是聚合物与填料的接触及浸润;第二阶段是聚合物树脂的固化过程。

填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干法处理的原理是填料在干态下借高速混合作用和一定温度下使处理剂均匀地作用于填料粉体颗粒表面,形成一个极薄的表面处理层。湿法处理的原理是填料在处理剂的水溶液或水乳液中,通过填料表面吸咐作用或化学作用而使处理剂分子结合于填料表面,因此处理剂应是溶于水或可乳化分散于水中,既可用于物理作用的表面处理,也可用于化学作用的表面处理。气相表面处理法将具有反应活性的处理剂首先气化,以蒸汽的形式与填料粉体的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填料表面处理;加工现场处理法:1)捏合法捏合工艺中,同时加入填料和处理剂,在捏合过程中对填料进行表面处理(2)反应挤出处理法将填料表面处理剂和小量载体树脂(也可用基体树脂),按一定比例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制成填充母料3)研磨处理法常用于涂料生产中对填料和无机颜料的表面处理。

树脂的表面处理技术目的:改变表面的化学组成,增加反应活性或增加可浸润性,清除表面杂质和脆弱边界层。1、热处理(干燥作用,除表面吸附水)2、等离子体处理(仅涉及到表面,不影响内部性质,一方面,表面链裂解更易在界面流动和扩散,从而改善可黏结性;另一方面,处理后总有极性基团结合在树脂表面)3、表面接枝处理(引入可与填料表面反应的官能团或极性基团)。

填料性状对填充体系粘度的影响:片状、纤维状填料,对填充体系粘度的影响较大;粒状填料影响较小。填料粒度越小,越易产生聚集,填充体系的粘度越大。经表面处理的填料,表面能低,分散性好,可降低填充体系的粘度

填充聚合物的力学性能1)填料的加入使填充聚合物的弹性模量增大2)拉伸强度3)受到拉伸时断裂伸长率均有所下降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PMC)是以有机聚合物为基体,连续纤维为增强材料组合而成的。

实用PMC通常按两种方式分类。一种以基体性质不同分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另一种按增强剂类型及在复合材料中分布状态分类。如: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俗称玻璃钢)、短切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碳纤维增强塑料、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增强塑料、碳化硅纤维增强塑料、矿物纤维增强塑料、石墨纤维增强塑料、木质纤维增强塑料等。

聚合物基体分类

热固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在聚酯化缩聚反应结束后,趁热加入一定量的乙烯基单体,配成粘稠的液体,这样的聚合物溶液称之为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线型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环氧基团可以位于分子链的末端、中间或成环状结构;酚醛树脂。

不饱和聚酯:含有非芳族的不饱和键,由不饱和二元羧酸或酸酐、饱和二元羧酸或酸酐与多元醇缩聚而成的具有酯键和不饱和双键的相对分子质量不高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是指玻璃纤维做为增强材料,热塑性塑料(包括聚酰胺、聚丙烯、低压聚乙烯、ABS树脂、聚甲醛、聚碳酸酯、聚苯醚等工程塑料)为基体的纤维增强塑料

碳纤维增强环氧塑料是一种强度、刚度、耐热性均好的复合材料

手糊工艺: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造中最早采用和最简单的方法。采用手工方法将纤维增强材料和树脂胶液在模具上铺敷成型、室温(或加热)、无压(或低压)条件下固化,脱模成制品的工艺方法。

预浸料通常是指定向排列的连续纤维(单向、织物)等浸渍树脂后所形成的厚度均匀的薄片状半成品。

喷射成型工艺喷射成型一般是将分别混有促进剂和引发剂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从喷枪两侧测(或在喷枪内混合)喷出,同时将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用切割机切断并由喷枪中心喷出,与树脂一起均匀沉积到模具上。持沉积到一定厚度,用手辊滚压,使纤维浸透树脂、压实并除去气泡,最后固化成制品。

袋压成型是将手糊成型的未固化制品,通过橡胶袋或其它弹性材料向其施加气体或液体压力,使制品在压力下密实,固化。

模压成型工艺:是将一定量的预混料或预浸料加入金属对模内,经加热、加压固化成型的方法。是广泛使用的对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都适用的纤维复合材料成型方法。

缠绕成型工艺一种将浸渍了树脂的纱或丝束缠绕在回转芯模上。常压下在室温或较高温度下固化成型的一种复合材料制造工艺。是一种生产各种尺寸回转体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拉挤成型工艺将浸渍过树脂液的连续纤维束或带状织物在牵引装置作用下通过成型模定型,在模中或固化炉中固化,制成具有特定横截面和长度不受限制的复合材料型材的方法。等离子体改性的方法:①利用非聚合性气体(无机气体)等离子体进行表面反应。②利用有机气体单体进行等离子体聚合。③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和表面接枝。

聚硅氧烷

有机硅阻燃剂的应用 有机硅阻燃剂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毒、防熔滴、环境友好的无卤阻燃剂,也是一种成炭型抑烟剂。有机硅阻燃剂在赋予基材优异的阻燃性能之外,还能改善基材的加工性能、耐热性能等。因此,作为阻燃剂的后起之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有机硅阻燃剂的应用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 聚硅氧烷 1.1线型聚硅氧烷 1981 年,Kamber等发表了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与聚碳酸酯共混,可使聚碳酸酯( PC) 阻燃性提高的研究报告。但聚二甲基硅氧烷本身阻燃效果并不好,为提高其阻燃性,在其结构中引入一些反应性官能团,如端羟基、氨基或环氧基等。日本Mitsubishi Gas Chemical公司在使用羟苯基烷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有机硅阻燃剂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合成了一系列含聚硅氧烷链段的阻燃剂,并申请了多项专利。美国Dow Corning 公司开发并已商品化的“ D. C. RM 系列”阻燃剂,包括不具反应性的RM4-7105、带有环氧基RM4-7501、甲基丙烯酸酯基RM4-7081 和氨基RM1- 9641。在适用的塑料中添加0.1%~ 1.0%的阻燃剂就可改善加工性;添加1% ~ 8%,即可得到发烟量、放热量、CO 产生量均低的阻燃性塑料。Wang 等合成了一种环氧单体-三缩水环氧苯基硅烷( TGPS),将TGPS与环氧树脂Epon828 以不同比例相混合,采用4, 4- 二氨基二苯甲烷( DDM) 进行固化处理,环氧树脂的极限氧指数(LOI) 随着TGPS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并且由于硅的引入使得炭层的热稳定性得到有效地改善,在高于700℃时,就不再发生因炭层氧化而失重,在空气中的成炭率达到31. 9%。Fujiki等研究的阻燃性有机硅树脂,包括二甲基乙烯基硅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氢硅氧烷等,通过交联反应制成透明制品,适用于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中的保护材料。Masato shi、Shin在研究中发现,在硅氧烷分子链中端基含有甲基、苯基、羟基、乙烯基时,其中端基为甲基苯基的支化的硅氧烷对聚碳酸酯( PC)的阻燃效果最好,阻燃级别达到UL94V-0 级。周文君等人以苯基甲氧基硅烷和甲基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制备了硅树脂阻燃剂,并研究其在PC中的应用。在PC 中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该硅树脂就能使其燃烧氧指数从26.0 %提高到34.0 %。李晓俊等人也采用甲基苯基硅树脂对PC进行阻燃改性,使其阻燃等级由UL

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及其微乳液的研制

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及其微乳液的研制 ?类别: 纺织印染 ?作者: 王绪荣 ?关键词: 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微乳液,八甲基环四硅氧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柔软,织物 ?【内容】 ?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包括氨基改性硅油和氨基改性有机硅弹性体。氨基改性 )或聚硅氧烷的合成路线主要有3条:一是以氨基硅烷偶联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 4 DMC、或羟基封端的低摩尔质量聚硅氧烷(低聚体)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开环聚合反应;二是以含氢硅油与含不饱和键的胺基化合物在铂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加成反应;三是以环氧改性硅油与有机胺反应。 (或DMC)或低聚体为原料合成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方法以氨基硅烷偶联剂与D 4 分为本体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是环体或低聚体直接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成氨基改性聚硅氧烷;该法的特点是反应釜利用系数高,生产效率高,但摩尔质量很大的产品乳化较困难。乳液聚合法以水为分散介质,以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在催化剂存在下,使环体在乳化剂形成的胶束中聚合成乳液型氨基改性聚硅氧烷;该法的特点是低温安全,聚硅氧烷的摩尔质量可以达到几十万以上,而乳液粘度并不高,使用方便。 本所以本体聚合法合成了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再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将其乳化成非离子型微乳液或乳液;同时,以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阳离子型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微乳液。 1实验 1.1 主要原料 (或DMC):工业级,进口或国产;氨基硅烷偶联剂:纯度大于95%,南京、杭州;六 D 4 甲基二硅氧烷(MM):工业级,进口;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工业级,苏州、南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工业级,海安;氢氧化钾:CP,进口或国产;酸:工业级,南通。 1.2 本体聚合工艺

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SSBR2466性能研究——李花婷

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SSBR2466性能研究 蔡尚脉1,李花婷1,陈名行1,周志峰1,蔡奇达2 (1.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北京100143;2.台橡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台北市10601) 摘要:对台橡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产品Taipol SSBR2466进行基本性能研究,采用ASTM标准配方和自行设计的白炭黑配方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台橡Taipol SSBR2466工艺性能有别于乳聚丁苯橡胶,物理机械性能较好,具有低滚动阻力和高抗湿滑性的较好平衡,主要性能达到国外同类牌号产品水平,满足在高性能轿车子午线轮胎胎面胶中应用的要求。 关键词:溶聚丁苯橡胶;基本性能;滚动阻力;抗湿滑性;高性能轮胎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轮胎性能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滚动损失、抗湿滑性、耐磨性和噪声等几个方面,这些性能成为评价汽车轮胎等级的标准逐步得到认可。而所谓的高性能轮胎,也是着眼于改善这些性能,在保持其他性能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集中突出其中一项或两项,如具有低滚动阻力轮胎称为节能轮胎,具有高抗湿滑性能轮胎称为安全轮胎等。 通常,轮胎生产商可以通过优化配方、应用新材料和设计新结构来提升轮胎产品的等级,其中应用新材料是一个重要途径。在轿车胎面胶用新型橡胶材料方面,溶聚丁苯橡胶(SSBR)的开发和应用是其中重要的方向,国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轮胎胎面胶中开始应用SSBR,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国内受产品定位、市场竞争和环保法规滞后等因素制约,丁苯橡胶中一直以乳聚丁苯橡胶为主,仅在高档产品和出口的高性能轮胎中使用溶聚丁苯橡胶。随着欧盟、美国等国家轮胎标签分级法规的实施,许多轮胎制造商已经在胎面胶中应用溶聚丁苯橡胶来提升轮胎产品等级,因此SSBR的应用比例逐渐上升。 溶聚丁苯橡胶牌号众多,不同生产商之间的产品性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针对台橡股份公司开发的官能团改性溶聚丁苯橡胶Taipol SSBR2466(下文简称SSBR2466),进行基本性能研究,发掘其性能特点,为在高性能胎面胶中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1.实验 1.1主要原材料 SSBR2466,台橡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化产品;SBR1502,申华化学乳聚丁苯橡胶产品;对比样品采用国内应用较广的国外样品,试验编号SSBR Y;三个胶种基本参数见表1。其它均为橡胶工业常用原材料。 表1非充油牌号基本参数 牌号颜色生胶 门尼 生产商 苯乙烯 份数 丁二烯以质量比为100%计 1,2-mass%1,4mass% SBR1502黄色50申华化学23.5-- SSBR2466微黄75台橡21.067.932.1 SSBR Y白65进口26.054.046.0 1.2配方 ASTM D3185配方(下文简称ASTM配方):生胶100.0,硫磺 1.75,硬脂酸 1.00,8#参比炭黑50.0,氧化锌 3.00,TBBS1.00。 白炭黑评价配方(下文简称白炭黑配方):生胶100.0,白炭黑50.0,N339炭黑 5.0,TDAE10,氧

溶聚丁苯橡胶的概况精选文档

溶聚丁苯橡胶的概况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溶聚丁苯橡胶的概况 溶聚丁苯橡胶的基本概念 溶聚丁苯橡胶又称溶聚丁苯胶、溶液聚丁苯橡胶,简称:SSBR; 分子式:C12H14; 分子量:; CAS号:9003-55-8; 结构式: 图丁苯橡胶分子结构式 丁苯橡胶(SBR) 是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橡胶之一。它是1,3-丁二烯与苯乙烯的无规共聚物。按聚合体系可分为乳聚丁苯橡胶(ESBR)和溶聚丁苯橡胶(SSBR)两类。 溶液聚丁苯橡胶 (SSBR)是60年代初由美国Firestone和Phillips率先实现工业化生产的。 溶聚丁苯橡胶是丁二烯和苯乙烯在烃类溶剂中采用有机锂引发阴离子聚合而制得的共聚物。溶聚丁苯橡胶具有耐磨、耐寒、生热低、回弹性高、收缩性低、色泽好、灰分少、纯度高以及硫化速度快等优点,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发展较快。溶聚丁苯橡胶有纯溶聚丁苯和充油溶聚丁苯两类。溶聚丁苯橡胶主要用

于制造轮胎,制造皮带、刮水板、窗框密封及散热器软管等工业用零部件,制造胶鞋、雨衣、毡布、手套、风衣及气垫床等日用品,应用相当广泛。 溶聚丁苯橡胶是兼具多种综合性能的橡胶品种。其生产工艺与乳聚丁苯橡胶相比,具有装置适应能力强、胶种多样化、单体转化率高、排污量小、聚合助剂品种少等优点,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溶聚丁苯橡胶的特性 溶聚丁苯橡胶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耐沟纹龟裂性,且对湿路面抓着力、耐热性及在高温下长时间暴露后的耐屈挠性良好,加之在密炼机混炼时生热低、压出膨胀率小、填充量高等特点,主要应用于轮胎方面,约占溶聚丁苯胶总产量的80%,如制造轿车轮胎、大型轮胎胎面、雪地轮胎胎体等。从耐磨性、拉伸强度、硫化平坦性、耐屈挠性和耐热性等考虑,特别适于制造耐热运输带。由于耐低温性、防震性与金属粘合性好,适用于制造皮带、刮水板、窗框密封及散热器软管等工业用零部件。另外,由于溶聚丁苯橡胶具有触感好,耐候性、回弹性好以及永久变形小等优点,可用于制作雨衣、毡布、风衣及气垫床等,还可制作发泡均匀、结构致密的海绵材料。溶聚丁苯橡胶由于其良好的辊筒操作性、压延性、耐磨性以及高填充性,还广泛地用于制鞋业,用它制作的鞋,具有色泽鲜艳、触感良好、表面光滑、花纹清晰、不易走形、硬度适中等优点。 随着轮胎子午化的普及,尤其是新型节能子午线轮胎的发展,对轮胎用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胶料强度高,抗湿滑性好,还要求滚动阻力低(车辆的燃料中10~20%是用来克服轮胎的滚动阻力的)。传统的乳聚丁苯橡

聚醚改性硅油

聚醚改性硅油 聚醚改性硅油(简称聚醚硅油),是由性能差别很大的聚醚链段和聚硅氧烷链段,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亲水性的聚醚链段赋予其水溶性,疏液、疏水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链段赋予其低表面张力。因此,作为表面活性剂、有机类产品无法与其比拟,纯硅氧烷也相形见拙。聚醚硅油已广泛用作聚氨酯泡沫匀泡剂,乳化剂,个人保护用品原料,涂料流平剂,织物亲水、防静电及柔软整理剂,自乳化消泡剂及玻璃防雾剂等,并已形成改性硅油中产量最大的一个品种。 而聚醚链段与硅氧烷链段之间的连接又有两种方式,即通过Si ‐O ‐C 键或Si ‐C 键连接,前者不稳定,易被水解,故也成为水解型;后者对水稳定,也称非水解型。市售聚醚硅油的主要类型有以下5中。 (1) SiOC 类主链型 Me 3Si ‐O(Me 2SiO)m (C 2H 4O)a (C 3H 6O)b R (R 为H 、烷基、酰氧基,下同) (2) SiOC 类侧链型 Me 3SiO(Me 2SiO)m (MeSiO)n SiMe 3 2H 4O)a (C 3H 6O)b R (3) SiC 类侧链型 Me 3SiO(Me 2SiO)m (MeSiO)n SiMe 3 C 3H 6O(C 2H 4O)a (C 3H 6O)b R (4) SiC 类两端型 R(OC 3H 6)b (OC 2H 4)a OH 6C 3(Me 2SiO)n SiMe 2C 3H 6(C 2H 4O)a (C 3H 6O)b R (5) SiC 类单端型 R(OC 3H 6)b (OC 2H 4)a OH 6C 3(Me 2SiO)n SiMe 3 其中,SiC 类产品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聚醚硅油的主要制法有两种。 (1) 缩合法制SiOC 聚醚硅油 即由含羟基的聚醚与含SiOR 、SiH 或SiNH2的硅氧烷通过 缩合反应而得,反应式如下(PE 表示聚醚)。 ≡SiOEt + HO ‐PE → ≡Si ‐O ‐PE + EtOH ≡SiOH + HO ‐PE → ≡Si ‐O ‐PE + H 2 ≡SiNH 2 + HO ‐PE → ≡Si ‐O ‐PE + NH 3 (2) 氢硅化法制SiC 型聚醚硅油 即由氢硅油与含链烯基的聚醚通过铂催化加成反应而 得。 ≡SiH + CH 2=CHCH 2O ‐PE → ≡SiC 3H 6OPE 甲基含氢硅油和含链烯基聚醚是制取聚醚改性硅油的主要原料,甲基含氢硅油的制法不再赘述。单端烯丙基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共聚醚,是聚醚改性硅油的主要原料,通常由烯丙基醇作起始剂,在碱催化剂存在下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在高压釜中聚合反应制得,制得的单端烯丙基聚醚分子的另一端为羟基。如在500ml 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按计量加入烯丙基醇、KOH 、封闭反应釜,冲氮气,搅拌下加热至110°C ,按计量加入的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在反应中,控制温度<125°C ,维持压力<0.5MPa 。当系统压力降至0.15MPa 时,降温,放空,在60~70°C 搅拌下抽真空,并通入氮气除去小分子。用酸性白土进行后处理,过滤,制得烯丙基嵌段共聚醚。 单端烯丙基聚醚在空气中受热或长期存放中很容易产生过氧化不纯物。这种过氧化不纯物会影响加成反应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在使用前可以用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柠檬酸及其衍生物进行分解处理。 此外,还可由含SiC 3H 6NH 2的硅油与含CH 2‐CHCH 2O 的聚醚出发,通过氨基与环氧基加成而 O ╱ ╲ Pt

有机聚硅氧烷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有机聚硅氧烷的研究进展和现状摘要:介绍近年来有机聚硅氧烷的研究发展情况。对含有环氧基、乙烯基、氨基和具有嵌段结构等有机聚硅氧烷的合成方法、工艺以及聚合物的结构及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聚硅氧烷合成研究进展 有机聚硅氧烷是第一个工业上获得应用的元素高分子,由于有机聚硅氧烷结构特殊,它具有很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如耐高低温性能、耐辐射性、耐氧化性、高透气性、耐候性、脱模性、憎水性以及生理惰性等,是高分子材料中性能独特的品种。现已在电工与电子、化工和冶金、建筑、航天、航空、医用材料等几十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有机聚硅氧烷自40年代商业化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近年来有机聚硅氧烷的发展十分迅速,一系列具有特种官能团(例如环氧基、乙烯基以及氨基等)、特殊结构(嵌段结构)、特种性能的改性聚硅氧烷相继在实验室合成并产业化,在保留了上述有机聚硅氧烷优异性能的同时又赋予其新的性能,包括可以采用低温辐射固化技术进行固化、与有机聚合物中官能团的反应性、对水及醇的相容性、易乳化性、赋予界面活性等。总之,功能性有机聚硅氧烷是一大类正在各种新技术中发挥重大作用并迅速发展的新型高分子材料。 1、聚硅氧烷的发展及应用 1.1 在日用品及化妆品中的应用 早期使用的聚硅氧烷类化合物是聚合度不同的二甲基硅油,主要用于少数化妆品中,增加皮肤的润滑感和抗水性。现在有机聚硅氧烷类化合物已广泛应用于护肤、护发、美容产品及抗汗剂和除臭剂等特殊用品中。人们通过长期大量的生理学、毒理学及遗传学实验,确认部分有机聚硅氧烷化合物安全可靠且性质优良,比如,透光又抗紫外线,生理惰性强,无毒,无异味,又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这些特点使有机聚硅氧烷在化妆品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聚硅氧烷类化合物用于个人护肤产品有很多突出的优点。有人通过与多种常用于个人护理品的成分(凡士林、白油等)比较,得出黏度为315×104(m2/s)的甲基聚硅氧烷,在涂展性、润肤性和柔软性三个方面都是最好的,而且,硅氧烷护肤不会堵塞皮肤表面孔隙,可降低粉刺的产生。

改性聚砜

【改性聚砜(PS)中空膜】 改性聚砜中空膜是老一代聚砜膜材料经过我公司改良的新型膜分离材料,通量、强度、抗污染能力等性能比老一代聚砜膜材料大大增强(几乎是原来的一倍)。由于改性聚砜的截留分子量(3千、5千、6千、1万、2万、3万等)较广,特别适用于浓缩分离物料行业。 【主要膜性能参数】 ★ 膜外径:400μm ★ 膜壁厚:20μm ★ 截留分子量:3千、5千、6千、1万、2万、3万等 ★ 水通量:80~100L/h/m2(0.15Mpa,25℃) ★ 使用PH值范围:1-14 【PP(X50/80改性PP)中空纤维膜】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是国际上新一代膜分离材料,具有强度高、耐强酸强碱、耐细菌腐蚀、耐温性能好、表面非极性、抗污染能力强、微孔均匀、单位表面积通量大等优点。 【主要膜性能参数】

★ 膜外径:420~480μm ★ 膜壁厚:40~50μm ★ 微孔孔径:0.1~0.2μm ★ 透气率:>8.0×10-2(cm3/cm2 ·S· cmHg) ★ 孔隙率:40~50% ★ 水通量:100~120L/h/m2(0.15Mpa,25℃) ★ 使用PH值范围:1-14 聚醚砜膜(PES) 系列折叠滤芯 性能特点: ◎膜堆由进口PES滤膜及进口导流层组成,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耐化学性。 A型的外壳、中心杆及端盖均为进口聚丙烯材质; B型为端头耐高温型,一般用于温度较高的场合; C型为中心杆内衬不锈钢,可应用于耐高温的场所。 ◎亲水性滤膜,孔径分布均匀,孔隙率高; ◎高流率和微粒截留率; ◎洁净环境生产; ◎产品出厂之前经过100%完整性测试; ◎滤芯符合FDA生物安全标准;

丁苯橡胶共混改性(DOC)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成型加工工艺课程设计题目:丁苯橡胶的增强改性 姓名:季赛 学号: 150412108 班级: 2012级材料(1)班 指导老师:张建耀职称:高级工程师\教授 起止日期: 2015.11.23——2015.12.6

目录 1.设计背景 (4) 1.1改性加工目的 (4) 1.2乳聚丁苯橡胶 (6) 1.3溶聚丁苯橡胶 (6) 1.4粉末丁苯橡胶 (8) 2.丁苯橡胶增强改性加工工艺原理 (8) 2.1炭黑增强丁苯橡胶应用 (8) 2.2炭黑的补强机理 (8) 3.丁苯橡胶改性原料、助剂及设备介绍 (9) 3.1原料及助剂 (9) 1)原料 (9) 2)炭黑 (10) 3)硬脂酸 (10) 4)氧化锌 (11) 6)防老剂 (11) 7)石蜡油 (11) 8)防焦剂 (12) 9)促进剂 (12) 10)硫化剂 (13) 3.2主要设备与仪器 (13) 3.2.1混炼机 (13) 3.2.2拉伸试验机 (14) 4.加工工艺及加工流程图 (14) 4.1 配方设计 (14) 4.2加工方法 (15) 1)炼前处理 (15) 2)炭黑-橡胶混炼 (15) 3)后加工工艺 (16)

4)强度测量 (16) 4.2产品性能测试项目、性能及测试标准 (16) 1)性能指标 (16) 2)性能参数标准 (18) 4.3加工流程图 (18) 5. 设计总结 (18)

1.设计背景 丁苯橡胶(SBR) ,又称聚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其物理机构性能,加工性能及制品的使用性能接近于天然橡胶,有些性能如耐磨、耐热、耐老化及硫化速度较天然橡胶更为优良,可与天然橡胶及多种合成橡胶并用,广泛用于轮胎、胶带、胶管、电线电缆、医疗器具及各种橡胶制品的生产等领域,是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橡胶品种之一。 中文名: 丁苯橡胶外文名: Polymerized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 密度: 1.04 g/mL 性状: 白色疏松柱状固体 1.1改性加工目的 炭黑增强丁苯橡胶是以橡胶为基体,以炭黑颗粒为增强相的复合材料。炭黑在橡胶体系中起补强和填充作用,以改善橡胶制品性能。纯丁苯橡胶拉伸强度只有3.5MPa,没有应用价值,加入炭黑补强后,其拉伸强度提高到25MPa左右。 按聚合工艺,丁苯橡胶分为乳聚丁苯橡胶(ESBR)和溶聚丁苯橡胶(SSBR)。与溶聚丁苯橡胶工艺相比,乳聚丁苯橡胶工艺在节约成本方面更占优势,全球丁苯橡胶装置约有75%的产能是以乳聚丁苯橡胶工艺为基础的。乳聚丁苯橡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工艺成熟,应用广泛,产能、产量和消费量在丁苯橡胶中均占首位。充油丁苯橡胶具有加工性能好、生热低、低温屈挠性好等优点,用于胎面橡胶时具有优异的牵引性能和耐磨性,充油后橡胶可塑性增强,易于混炼,同时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目前,世界上充油丁苯橡胶约占丁苯橡胶总产量的 50-60%。 乳聚丁苯橡胶,由丁二烯、苯乙烯为主要单体,配以其他辅助化工原料,在一定工艺条件下,经乳液法聚合首先生成丁苯胶浆,脱除胶浆中未转化的单体后,再经凝聚、干燥等工序而生产出产品胶。 溶聚丁苯橡胶,由丁二烯、苯乙烯为主要单体,在烃类溶剂中,采用有机锂化合物作为引发剂,引发阴离子聚合制得的聚合物胶液,加入抗氧剂等助剂后,经凝聚、干燥等工序而生产出产品胶。

溶聚丁苯橡胶的概况

溶聚丁苯橡胶的概况 溶聚丁苯橡胶的基本概念 溶聚丁苯橡胶又称溶聚丁苯胶、溶液聚丁苯橡胶,简称:SSBR; 分子式:C12H14; 分子量:; CAS号:9003-55-8; 结构式: 图丁苯橡胶分子结构式 丁苯橡胶(SBR) 是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橡胶之一。它是1,3-丁二烯与苯乙烯的无规共聚物。按聚合体系可分为乳聚丁苯橡胶(ESBR)和溶聚丁苯橡胶(SSBR)两类。 溶液聚丁苯橡胶(SSBR)是60年代初由美国Firestone和Phillips率先实现工业化生产的。 溶聚丁苯橡胶是丁二烯和苯乙烯在烃类溶剂中采用有机锂引发阴离子聚合而制得的共聚物。溶聚丁苯橡胶具有耐磨、耐寒、生热低、回弹性高、收缩性低、色泽好、灰分少、纯度高以及硫化速度快等优点,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发展较快。溶聚丁苯橡胶有纯溶聚丁苯和充油溶聚丁苯两类。溶聚丁苯橡胶主要用于制造轮胎,制造皮带、刮水板、窗框密封及散热器软管等工业用零部件,制造胶鞋、雨衣、毡布、手套、风衣及气垫床等日用品,应用相当广泛。 溶聚丁苯橡胶是兼具多种综合性能的橡胶品种。其生产工艺与乳聚丁苯橡胶相比,具有装置适应能力强、胶种多样化、单体转化率高、排污量小、聚合助剂品种少等优点,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溶聚丁苯橡胶的特性 溶聚丁苯橡胶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耐沟纹龟裂性,且对湿路面抓着力、耐热性及在高温下长时间暴露后的耐屈挠性良好,加之在密炼机混炼时生热低、压出膨胀率小、填充量高等特点,主要应用于轮胎方面,约占溶聚丁苯胶总产量的80%,如制造轿车轮胎、大型轮胎胎面、雪地轮胎胎体等。从耐磨性、拉伸强度、硫化平坦性、耐屈挠性和耐热性等考虑,特别适于制造耐热运输带。由于耐低温性、防震性与金属粘合性好,适用于制造皮带、刮水板、窗框密封及散热器软管等工业用零部件。另外,由于溶聚丁苯橡胶具有触感好,耐候性、回弹性好以及永久变形小等优点,可用于制作雨衣、毡布、风衣及气垫床等,还可制作发泡均匀、结构致密的海绵材料。溶聚丁苯橡胶由于其良好的辊筒操作性、压延性、耐磨性以及高填充性,还广泛地用于制鞋业,用它制作的鞋,具有色泽鲜艳、触感良好、表面光滑、花纹清晰、不易走形、硬度适中等优点。 随着轮胎子午化的普及,尤其是新型节能子午线轮胎的发展,对轮胎用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胶料强度高,抗湿滑性好,还要求滚动阻力低(车辆的燃料中10~20%是用来克服轮胎的滚动阻力的)。传统的乳聚丁苯橡胶抗湿滑性好,但滚动阻力大;天然橡胶和顺丁橡胶滚动阻力小,但抗湿滑性又差;而溶聚丁苯橡胶则兼具了抗湿滑性好和滚动阻力低的综合性能。据报道,采用新型溶聚丁苯橡胶制造的轮胎与采用乳聚丁苯橡胶制造的轮胎相比,滚动阻力减少30%,抗湿滑性提高3%,耐磨性提高11%,燃料消耗降低5~6%。因此近几年随着新型节能轮胎的发展,溶聚丁苯橡胶在发达国家中发展较快。在美国,目前80%以上的轿车轮胎胎面中使用了溶聚丁苯橡胶,日本及西欧地区的轮胎生产商也在轿车轮胎胎面中较大比例地使用溶聚丁苯橡胶。 溶液聚丁苯橡胶具有多种结构,能制取各种类型的橡胶制品。按丁二烯苯乙烯两种单体共聚结合的方式,它可分为无规共聚型及嵌段共聚型,前一类为通用型合成橡胶,用于轮胎、鞋类和工业橡胶制品。后一类为热塑性弹性体,是一种节约燃油型轮胎用胶,且具有一定的抗湿滑性,还用于鞋类及其他工业制品。溶液丁苯和乳液丁苯一样,也可充油或充炭黑得到相应的充油或充炭黑的溶液丁苯橡胶。 溶聚丁苯胶因具有低滚动阻力和高抗湿滑和耐磨耗等优异性性能而成为80

改性聚硅氧烷在上光剂中的应用

改性聚硅氧烷在上光剂中的应用关键词:上光剂、聚硅氧烷、改性聚硅氧烷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上光剂的发展背景、原理简介,重点介绍有机硅中改性聚硅氧烷在上光剂中的应用,分别介绍了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烷基改性聚硅氧烷、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原理及方法。 1上光剂简介 1.1上光剂发展背景 至今为止,去污上光剂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了,早在12世纪末,欧洲人就将熔化蜂蜡涂抹在地板上,然后靠人力将地板擦亮。后来有人把蜂蜡熔化在松节油里,制成柔软的油膏体,使用时将膏体倒在地板上,再用布擦拭,将地板擦亮。到了16世纪末,人们发现了加洛巴蜡,即巴西棕搁蜡,该蜡硬度大,熔点高,将其涂于物体表面上,得到的蜡膜光亮度和耐靡性能好,蜡膜滑爽而无粘性,在上光剂中加进加洛巴蜡后.质量显著提高。直到今天,蜂蜡和巴西棕搁蜡仍是人们制造皮革上光剂、汽车上光剂及家俱上光剂的首选原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相继开发出石蜡、蒙旦蜡、OP蜡、赫西斯特蜡等多种蜡原料,极大地推进了上光剂的进展。在石油化学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上光剂的开发研究中.可以任意选择上光剂的原料。在上光剂配方中,除把蜡作为主要原料外,还将二甲基硅油、白油等做为主要上光成分。此外,在上光剂中还加进石油溶剂、乳化剂、去污剂、抗氧化剂、防腐剂、防锈剂、抗紫外线吸收剂等成分,使上光剂的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其用途更加广泛。 去污上光剂系指用于车辆(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和家用设备(如冰箱、洗衣机、各种家用电器及家具、地板等)的漆膜及电镀层表面去污、上光及保护的一种乳白色或透明状溶液。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采用传统的擦拭方法对物体表面进行去污上光,即首先对需要擦拭的物体表面进行去清水冲洗,用布擦拭,然后用上光蜡在其表面上打蜡,经日晒后抛光,整个擦拭工序需逐一进行。该方法不但消耗大量的清水,而且增加人们的劳动强度。 去污上光剂的问世则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擦拭方法。由于去污上光剂集清洁

氨基改性硅油氨值的测定(精)

一、原理 氨基改性硅油是一种弱碱性硅油,不溶于水,因而难以用水相酸碱滴定法测定其氨值,在此采用HClO4-HAC非水滴定法进行测定,并用三氯甲烷作质子惰性溶剂,结晶紫作指示剂,滴定反应方程式如下: ⑴ HCl04+CH3COOH=CH3COOH2+CLO4- ⑵硅油母链—C3H6NHC2H4NH2+2CH3COOH→ 硅油母链—C3H6NH2+C2H4N+H3+2CH3COO- ⑶ CH3COO-+CH3COOH2+ClO4=2CH3COOH+ClO4- 二、仪器与试剂 微量滴定管三角瓶(100ml) 1.HClO4-HAC标准溶液(0.05mol/l) 2.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 3.结晶紫指示剂:2g/l冰醋酸溶液 4.冰醋酸(A.R) 5.乙酸酐(A.R) 6.三氯甲烷(A.R) 三、操作步骤 1.HClO4—HAC溶液(0.05mol/l)的配制与标定 配制:在t≤25℃的750-900mL冰醋酸中缓慢加入72%(W/W)的高氯酸4.5mL,混匀;加入4.5mL醋酸酐,充分混匀,冷却至室温。用冰醋酸稀释至1000mL,放置24h后标定。 标定:称取于105-110℃下烘干2H的邻苯二甲酸氢钾0.2克(准确至0.0001g)于干燥锥形瓶中,加20mL冰醋酸使其完全溶解。加入1-2滴结晶紫指示剂,用HClO4—HAC溶液滴定到紫色消失,出现兰色为终点。

计算:HClO4—HAC溶液浓度C按下式计算 G C(mol/l)= V×0.2042 式中: G:邻苯二甲酸氢钾之质量,g; V:HClO4—HAC溶液之用量,mL; 0.2042:1mmolKHC8H4O4之克数。 2.氨基改性硅油氨值测定 称取样品0.5g(准确至0.0001g)于干燥锥形瓶中,加10mL冰醋酸和10mL三氯甲烷使其充分溶解;加结晶紫指示剂1-2滴,用0.05mol/l的HClO4—HAC标准溶液滴定到紫色消失,刚出现兰色为终点。同时作空白试验。 计算:氨基改性硅油氨值A按下式计算: C(V-V0) A(m?mol/g)= m 式中: C:HClO4—HAC标准溶液浓度,mol/l; V:滴定样品时消耗标准溶液体积数,ml; V0:空白消耗标准溶液体积数,ml; m:样品重,g。 氨基硅油技术指标(AV:0.6) 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浑浊液体

聚砜材料

简介 聚醚醚酮(PEEK)树脂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特种工程塑料,与其他特种工程塑料相比具有 更多显著优势,耐正高温260度、机械性能优异、自润滑性好、耐化学品腐蚀、阻燃、耐 剥离性、耐磨 不耐强硝酸、浓硫酸、抗辐射、超强的机械性能可用于高端的机械和航空等科技 特点 耐辐照性、绝缘性稳定、耐水解,抗压,耐腐蚀,其符合材料制作成的机械零件具有自润滑效果。 .耐温、热稳定性佳、超高耐热(较PPS优良)、HDT在315摄氏度以上,UL连续使用温度为250摄氏度。 应用 peek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电气、医疗和食品加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应用研究 PEEK具有优异的性能,其应用的领域还将随着国内应用研究而更加广泛,目前国内专门成立了重庆市九七三新材料研究中心[1]就是专业从事PEEK 在应用领域的研究。该研究中心是在重庆市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成立,致力于在汽车领域、电子电器领域、交通领域等方面的研究,在目前应用研究方面走在了国内的前沿。 性能 优异应用广PEEK树脂最早在航空航天领域获得应用,替代铝和其他金属材料制 造各种飞机零部件。汽车工业中由于PEEK树脂具有良好的耐摩擦性能和机械性能,作为

制造发动机内罩的原材料,用其制造的轴承、垫片、密封件、离合器齿环等各种零部件在 汽车的传动、刹车和空调系统中被广泛采用。 PEEK树脂是理想的电绝缘体,在高温、高压和高湿度等恶劣的工作条件下,仍能保 持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因此电子信息领域逐渐成为PEEK树脂第二大应用领域,制造输送 超纯水的管道、阀门和泵,在半导体工业中,常用来制造晶圆承载器、电子绝缘膜片以及 各种连接器件。作为一种半结晶的工程塑料,PEEK不溶于浓硫酸外的几乎所有溶剂,因 而常用来制作压缩机阀片、活塞环、密封件和各种化工用泵体、阀门部件。 PEEK树脂还可在134℃下经受多达3000次的循环高压灭菌,这一特性使其可用于生 产灭菌要求高、需反复使用的手术和牙科设备。PEEK不仅具有质量轻、无毒、耐腐蚀等 优点,还是目前与人体骨骼最接近的材料,可与肌体有机结合,所以用PEEK树脂代替金 属制造人体骨骼是其在医疗领域的又一重要应用。国内生产发展快PEEK树脂是20世纪70 年代末由英国原ICI公司开发的,自问世以来,一直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国防军工材 料,许多国家均限制出口。 目前使用 目前在消毒柜和无线验证系统上,有时会采用peek,相当不锈钢的功效。 PEEK 扎带

丁苯橡胶生产工艺

丁苯橡胶的生产工艺 课程名称: 姓名: 学号:

学部: 专业: 指导教师: 丁苯橡胶的生产工艺 摘要: 丁苯橡胶(SBR) 是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橡胶之一。本文将介绍丁苯橡胶的结构特点、合成原理、应用和其改性等,并以低温乳液和溶液聚合法生产丁苯橡胶为例,对其生产工艺和工艺条件控制进行详细探讨,最后对其发展前景做出简单探讨。 关键词: 丁苯橡胶、低温乳液聚合、生产工艺、工艺条件控制 正文: 1.丁苯橡胶的分类、结构、性能及用途 1.1丁苯橡胶的分类 丁苯橡胶品种繁多,如按聚合方法、聚合温度、辅助单体含量及充填剂等的不同,丁苯橡胶简分为下列几类。

①按聚合方法和条件分类 可以分为乳液聚丁苯橡胶和溶液聚丁苯橡胶;乳聚丁苯橡胶开发历史悠久, 生产和加工工艺成熟, 应用广泛, 其生产能力、产量和消耗量在丁苯橡胶中均占首位。溶聚丁苯橡胶是兼具多种综合性能的橡胶品种, 其生产工艺与乳聚丁苯橡胶相比, 具有装置适应能力强、胶种多样化、单体转化率高、排污量小、聚合助剂品种少等优点, 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乳液聚丁苯橡胶又可以分为高温乳液聚合丁苯橡胶和低温乳液聚合丁苯橡胶,后者应用较广,前者趋于淘汰。 在生产工艺上,乳液聚合丁苯橡胶更加成熟,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低温乳液聚合生产丁苯橡胶的生产工艺。 1.2丁苯橡胶的结构、组成对性能的影响 典型丁苯橡胶的结构特征如表1-2-1 表1-2-1 典型丁苯橡胶的结构特征

1.2.1 丁苯橡胶的结构 丁苯橡胶中的丁二烯链节,按其结构可有三种形式。从表1-2-1可知,丁二烯的三种结构形式都能存在。因掺杂有苯乙烯链节,所以丁苯橡胶的主体结构不规整,不易结晶,是无定形聚合物。因为在丁苯橡胶硫化时,丁二烯链节中顺式—1,4和反式—1,4两种结构会发生异构而相互转化,最后可达到一个平衡态。又在低温丁苯和高温丁苯中1.2—丁二烯链节的含量相差不太大.所以丁二烯微观结构的变化对丁苯橡胶性能的影响不大。 但从此表中可看到聚合温度的影响却很大。主要是高温(50℃)聚合时.支化较严重.凝胶物含量较高;在同等分子量下.分子量分布较宽。低温聚合下由于它的分子量分布较窄,硫化时不被硫化的低分子量部分较少,可均匀硫化.从而使交联密度较高。故由低温丁苯橡胶所得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如拉伸强度、弹性及加工性)均较高温丁苯为优。 1.2.2 苯乙烯的含量 丁二烯和苯乙烯可按任一比例共聚,但所得丁苯共聚物的Tg则随苯乙烯含量增加而线性上升。大量生产的普通型丁苯橡胶,含苯乙烯23.5%,Tg为-57~-52℃.当苯乙烯的含量高达70%时,它的硬度高,耐磨、耐酸碱,但弹性下降。苯乙烯含量为10%时,Tg为-75℃,其性能与高苯乙烯含量的相反,而耐寒性却提高很多。

氨基聚硅氧烷对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与性能的影响

氨基聚硅氧烷对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与性能的影响! 张 冰! !,刘香鸾,黄英! !!(分子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 摘 要:将带有N -(! -氨乙基)-"氨丙基侧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环氧树脂共混,制备了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研究了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对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形态与性能主要依赖于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在环氧树脂中引入适宜氨基含量的氨基聚硅 氧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模量,提高其柔性,并可明显改善环氧树脂的表面性能。关键词:氨基聚硅氧烷;环氧树脂;氨基含量;微观形态中图分类号: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357(2000)01-0069-04 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卓越的粘接性能与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因而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环氧树脂交联密度高,脆性大,抗开裂、抗冲击性能差,加之表面能高,限制了它在某些高技术领域的应用。 聚二甲基硅氧烷具有卓越的柔性与独特的低表面能,因而是改性环氧树脂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材 料〔1,2〕。但是,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环氧树脂不相混溶,难于分散。在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分子链上引入能 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反应的官能团如酚羟基、羧基、氨基等基团是改进二者相容性的一条重要途 径〔3,4〕。T.T akahashi 等人在聚硅氧烷分子链的二端引入氨基,通过氨基与环氧基的反应,制得了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明显降低了环氧树脂的模量〔5,6〕。M c g rat h 等人将二端带有哌嗪基的二甲基甲基三氟丙基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反应,大大降低了环氧树脂的摩擦系数 〔7〕。本文将带有N -(! -氨乙基)-"-氨丙基侧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环氧树脂共混,制备了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研究了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对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与性能主要依赖于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在环氧树脂中引入适宜氨基含量的氨基聚硅氧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模量,提高其柔性,并可明显改善环氧树脂的表面性能。 !实验部分 !.!原料 双酚A :环氧树脂由S hell c he m ical c o.制造;4,4/-二氨基二苯甲烷 (DDM ):在乙醇中重结晶后,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含N (-!氨乙基)-"-氨丙基侧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简称氨基聚硅氧烷,APDM S )由甲基!-(氨乙基)-"-氨丙基硅氧烷低聚体 (自制);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三甲基硅氧封端的低分子量聚二甲基硅氧烷进行碱催化共聚与重排反应制备。表1列出了氨基聚硅氧烷的设计结构参数与氨基含量的设计值与测定值。 !."样品的制备 在带支管的试管中加入18g 环氧树脂与2g 氨基聚硅氧烷,搅拌均匀后,将此混合物加热至90# 100C , 加入化学计量的DDM ,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后,将混料趁热浇铸至硅橡胶模具中,放在150C 烘箱中固化3h 。 !.#测试 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样品的断面形态使用~itatch S -530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研究。样品的力学 V o l .132000年3月 功能高分子学报Journal o f Functional Po l y m ers N o.1M ar .2000 !!!!!!通讯联系人 作者简介:张冰(1974#) ,男,硕士。收稿日期:1999-09-06

聚砜

聚砜(PSF) 聚砜(Polysulfone)是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颖的热塑性工程塑料,简称PSF。指在分子主链中含有砜基及芳核的高分子化合物,非结晶性,其主链含如下结构: O-S-O 目前有:普通双酚A型聚砜:改性聚砜---双酚A聚砜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ABS 的共聚物;非双酚A型的聚芳砜(或者聚苯醚砜);聚醚砜(或者称聚芳醚)。 聚砜的综合性能如下表: 项目聚砜(双酚A型) 聚芳砜聚醚砜 软化点(℃) 190 288 相对密度 1.24 1.36 1.37 抗张强度(Mpa) 70 94 86 伸长率(%) 50~60 7~10 40~80 抗压强度(Mpa) 280 150 130 抗弯强度(Mpa) 107 127 136 抗冲强度(缺口)(J/m) 100 23 硬度(洛式) M69(R120) M110 M88 揉曲模量(23℃)(Gpa) 2.7 2.6 2.6 抗张模量(23℃)(Gpa) 2.2 2.4 比热(J/Kg.K) 1004.83 热膨胀系数(10-5cm/cm) 1.7 热变形温度(1.86Mpa)(℃) 174 274 210 热变形温度(0.45Mpa)(℃) 181 281 203 连续使用最高温度(℃) 105~121 200 电阻率(23℃)(Ω.cm) 5?016 3.2?016 1017 介电强度(KV/mm)(短时) 3.0 6.3 16 介电常数 3.07 3.94 3.5 介电常数 3.06 3.24 3.5 介质损耗 0.0008 介质损耗 0.001 吸水率 0.22 1.8 0.43 耐化学腐蚀性弱酸无作用耐强酸无作用耐 弱碱无作用耐 强碱无作用耐 有机溶剂部分溶于酯酮、芳烃,可溶于卤烃、DM 溶涨 主要生产厂家和牌号 日本住友化学有限公司(Sumitomo Chemical Co.,Ltd.) 商品名称:PES 日本信越化学工业公司(Shin Etsti Chemical Industry Co.,ltd.) 商品名称:Ryton-PES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 Co.) 商品名称:Udel PSU 美国液氮加工公司(Liquid Nitrogen Processing Co.) 商品名称:Thermocomp PSU 德国巴斯夫公司 (Badische Anilin Soda Fabri K.AG)

溶聚丁苯橡胶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进展

溶聚丁苯橡胶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进展 丁苯橡胶是丁二烯和苯乙烯两种单体经共聚合反应而生成的弹性体共聚物。按聚合工艺方法可分为乳聚丁苯橡胶(ESBR)和溶聚丁苯橡胶(SSBR)两大类。从聚合机理来看,ESBR是自由基聚合,而SSBR是采用阴离子活性聚合。ESBR的发展已过鼎盛时期,而SSBR的发展目前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 2.1溶聚丁苯橡胶的生产工艺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阴离子聚合技术的发展,溶聚丁苯橡胶(SSBR)开始问世。它是采用阴离子型(丁基锂)催化剂,使丁二烯与苯乙烯进行溶液聚合的共聚物。根据聚合条件和所用催化剂的不同,可以分为无规型和无规嵌段型两种。 采用阴离子间歇聚合技术的溶液丁苯橡胶装置操作灵活,同一套装置通过切换操作,可以生产性能各异、多种牌号的橡胶产品,如用于轮胎等的丁苯橡胶(SSBR)和用于塑料改性的低顺式橡胶(LCBR)以及热塑性弹性体(SBS)等。 目前,大多数SSBR 装置采用Phillips公司的间歇聚合技术。现阶段,溶聚丁苯橡胶的代表性生产技术主要有:日本合成橡胶公司的锡偶联技术、荷兰壳牌化学公司的技术、日本瑞翁公司的末端化学改性技术、日本旭化成公司与德国拜耳公司的连续聚合技术等。 … 当前溶聚丁苯生产技术主要有间歇聚合技术与连续聚合技术两大类,其各有优缺点。相对来说,连续聚合技术具有物耗、能耗较低的优点,其投资也相对高一些;而间歇聚合技术在多功能化方面更具优势,可灵活的的根据市场情况来生产不同的产品,可最大程度的降低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溶聚丁苯橡胶生产工艺流程为:以丁二烯、苯乙烯为单体,环己烷与正己烷为溶剂,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活化剂,四氯化锡为偶合剂,经阴离子聚合制得溶聚丁苯胶液,再经凝聚、后处理制得溶聚丁苯产品。溶剂经回收后循

氨基硅油

氨基硅油的制备及应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聚硅氧烷是一类有着特殊硅氧主链结构的半有机、半无机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独特的低玻璃化温度、低表面张力特性,以及优良的耐热性、耐候性、憎水性、电绝缘性等性能。典型的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其分子结构示意如下: CH3 Si O n CH3 氨基硅油,即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是二甲基硅油中部分甲基被氨烃基取代后的产物。氨基硅油除保留着二甲基硅油原有的疏水性、脱模性外,氨烃基的存在还可赋予其反应性、吸附性、润滑性及柔软性等性质,因而广泛应用于纺织、制革、日化等行业,尤其是纺织品的染整行业。 氨基硅油作为纺织品的柔软整理剂,可赋予织物柔软、滑爽、丰满等效果,以及良好的弹性手感。近年来,国内对氨基硅油的研究仍在不断加强。本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探索优化的合成工艺条件,制备一定组成、结构的氨基硅油,并应用氨基硅油对羊毛或涤纶织物进行后整理研究。 二、实验反应机理 氨基硅油中的氨基主要有伯氨基、仲氨基、叔氨基、芳氨基、季铵盐等,例如: NH2NHCH2CH2NH2NHC2H4NHC2H4NH2OC6H4NH2 其中,不同的氨基赋予氨基硅油不同的应用性能。本次实验用的是仲氨基改性。 氨基硅油的制备方法,主要有:(1)氨烃基硅烷与硅氧烷催化平衡;(2)氨烃基硅氧烷与硅氧烷催化平衡;(3)氨烃基硅烷与端羟基硅氧烷缩合;(4)含氢硅油与烯丙胺加成等。 本实验拟采用氨烃基硅烷与硅氧烷催化平衡法,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602)、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原料来制备氨值为0.1~0.9的氨基硅油,反应式示意如下:

溶聚丁苯橡胶的概况

溶聚丁苯橡胶的概况 1.1 溶聚丁苯橡胶的基本概念 溶聚丁苯橡胶又称溶聚丁苯胶、溶液聚丁苯橡胶,简称:SSBR; 分子式:C12H14; 分子量:158.2426; CAS号:9003-55-8; 结构式: 图1.1 丁苯橡胶分子结构式 丁苯橡胶(SBR) 是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橡胶之一。它是1,3-丁二烯与苯乙烯的无规共聚物。按聚合体系可分为乳聚丁苯橡胶(ESBR)和溶聚丁苯橡胶(SSBR)两类。 溶液聚丁苯橡胶(SSBR)是60年代初由美国Firestone和Phillips率先实现工业化生产的。 溶聚丁苯橡胶是丁二烯和苯乙烯在烃类溶剂中采用有机锂引发阴离子聚合而制得的共聚物。溶聚丁苯橡胶具有耐磨、耐寒、生热低、回弹性高、收缩性低、色泽好、灰分少、纯度高以及硫化速度快等优点,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发展较快。溶聚丁苯橡胶有纯溶聚丁苯和充油溶聚丁苯两类。溶聚丁苯橡胶主要用于制造轮胎,制造皮带、刮水板、窗框密封及散热器软管等工业用零部件,制造胶鞋、雨衣、毡布、手套、风衣及气垫床等日用品,应用相当广泛。 溶聚丁苯橡胶是兼具多种综合性能的橡胶品种。其生产工艺与乳聚丁苯橡胶相比,具有装置适应能力强、胶种多样化、单体转化率高、排污量小、聚合助剂

品种少等优点,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1.2 溶聚丁苯橡胶的特性 溶聚丁苯橡胶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耐沟纹龟裂性,且对湿路面抓着力、耐热性及在高温下长时间暴露后的耐屈挠性良好,加之在密炼机混炼时生热低、压出膨胀率小、填充量高等特点,主要应用于轮胎方面,约占溶聚丁苯胶总产量的80%,如制造轿车轮胎、大型轮胎胎面、雪地轮胎胎体等。从耐磨性、拉伸强度、硫化平坦性、耐屈挠性和耐热性等考虑,特别适于制造耐热运输带。由于耐低温性、防震性与金属粘合性好,适用于制造皮带、刮水板、窗框密封及散热器软管等工业用零部件。另外,由于溶聚丁苯橡胶具有触感好,耐候性、回弹性好以及永久变形小等优点,可用于制作雨衣、毡布、风衣及气垫床等,还可制作发泡均匀、结构致密的海绵材料。溶聚丁苯橡胶由于其良好的辊筒操作性、压延性、耐磨性以及高填充性,还广泛地用于制鞋业,用它制作的鞋,具有色泽鲜艳、触感良好、表面光滑、花纹清晰、不易走形、硬度适中等优点。 随着轮胎子午化的普及,尤其是新型节能子午线轮胎的发展,对轮胎用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胶料强度高,抗湿滑性好,还要求滚动阻力低(车辆的燃料中10~20%是用来克服轮胎的滚动阻力的)。传统的乳聚丁苯橡胶抗湿滑性好,但滚动阻力大;天然橡胶和顺丁橡胶滚动阻力小,但抗湿滑性又差;而溶聚丁苯橡胶则兼具了抗湿滑性好和滚动阻力低的综合性能。据报道,采用新型溶聚丁苯橡胶制造的轮胎与采用乳聚丁苯橡胶制造的轮胎相比,滚动阻力减少30%,抗湿滑性提高3%,耐磨性提高11%,燃料消耗降低5~6%。因此近几年随着新型节能轮胎的发展,溶聚丁苯橡胶在发达国家中发展较快。在美国,目前80%以上的轿车轮胎胎面中使用了溶聚丁苯橡胶,日本及西欧地区的轮胎生产商也在轿车轮胎胎面中较大比例地使用溶聚丁苯橡胶。 溶液聚丁苯橡胶具有多种结构,能制取各种类型的橡胶制品。按丁二烯苯乙烯两种单体共聚结合的方式,它可分为无规共聚型及嵌段共聚型,前一类为通用型合成橡胶,用于轮胎、鞋类和工业橡胶制品。后一类为热塑性弹性体,是一种节约燃油型轮胎用胶,且具有一定的抗湿滑性,还用于鞋类及其他工业制品。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