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

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浙政发〔2011〕45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电子商务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新型商务活动。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并逐步渗透到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实体经济活动的全

过程,成为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十二五”

时期是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巩固

和发展电子商务的先发优势,对我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改

善人民生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

义。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要求制定。《规划》范围包括商品和服务的网上贸易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信息技术、配送、支付、认证等支撑服务产业,并对传统产业和社会各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基本现状和发展形势

(一)基本现状。浙江是电子商务大省,传统产业及社会各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快速推进,技术、支付、物流等支撑服务取得重大突破,各项主要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省拥有各类电子商务网站近4000家,其中行业电子商务网站约2000家,占全国的20%。全省60%以上的工商企业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000多亿元,约占全国的16%。全省现有各类零售网站2000余家,在第三方平台上经营的网商50多万个,实现网络零售额500多亿元,约占全国的10%。

1 产业规模和专业化程度全国领先。全省电子商务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电子商务的不同业态互动发展,B2B (企业间电子商务平台)、C2C(第三方零售平台)、B2C(企业自建零售平台)等领域均涌现出一大批专业化电子商务企业,经营规模和竞争力居全国前列。其中,阿里巴巴现有注

册会员数5600多万个,业务辐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现有经营网商500多万个,用户总数达3 7亿人,2010年交易额超4000亿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依托我省块状经济优势,一批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一批B2C网络零售企业快速发展,团购、网上竞拍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

2 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应用不断深入。电子商务已逐步渗透到工农业产品销售的各环节。传统工商企业纷纷涉及电子商务领域,一批传统零售企业先后建立零售网站,一批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先后建立大宗商品网上交易平台,部分小商品批发市场的经营户开始由实体销售向网上交易转型。同时,同城购物稳步发展,电子商务在企业采购和销售环节得到广泛应用,品牌制造企业开始建立自主销售平台,农产品网上交易日趋频繁。

3 经济社会各领域电子商务加快应用。文化产业、数字出版、社区服务、旅游、教育等领域纷纷采用电子商务手段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全省现有从事网络游戏运营和相关增值服务企业49家,一批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和数字艺术馆相继建成,省内主流传统媒体已基本实现数字化服务。社区电子商务全面推进,全省已有8个地级市开通了社区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房产、票务等中介服务纷纷实行网上预订。

各大旅游景点依托互联网开展旅游票务、餐饮和住宿等网上营销。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逐步兴起。

4 电子商务支撑服务取得重大突破。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与支付、技术、物流和认证等支撑服务体系的突破性发展相互促进。网上支付业务在各大银行相继推出,特别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有效解决了网络信用和支付安全问题。2010年支付宝使用商家超过46万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技术研发日趋成熟,云计算、物联网和自然语言等新兴技术不断出现,有效解决存储空间、计算能力和数据服务等瓶颈问题。物流领域已形成六大物流走廊、四大物流聚集中心和五条省际物流通道,特别是快递业迅速兴起,为网络零售快速发展提供物流支撑。截至2010年,我省拥有快递经营许可业务企业712家,全国民营快递前10强中浙商占了7席。电子认证日趋广泛,支撑体系不断建立,全省累计发放各类电子证书60多万张,为电子商务发展夯实了基础。

5 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硬件环境日趋完善,截至2010年,有线宽带接入比例达98%以上,城市接入带宽4M以上超过45%,乡(镇)接入带宽2M以上达40%,行政村接入带宽1M以上达30%,3G网络实现了乡(镇)以上重要地段全覆盖。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成立了省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

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2006〕58号)等一批产业扶持政策,实施了“万家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和“全省电子商务提升工程”。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力度加大,省内13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国内首个电子商务博士点和首个电子商务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均落户我省。同时,依托开展打击网络购物领域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等载体,努力营造和维护良好的网上交易秩序。

但是,我省电子商务发展也存在发展短板和瓶颈。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意义的认识有待提高,产业扶持政策尚不系统,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大多数行业网站仍处于供求信息发布等初级阶段,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单一,工商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程度不深等问题较为凸现,离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目标还有距离。网络零售起步较迟,网络零售企业(B2C)单体规模和团购等新型业态落后于北京、上海等省(市)。支撑服务亟待完善,物流配送和中高端人才供给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特别是电子商务配送中心及仓储用地落实困难,部分浙商经营的快递企业总部外迁。

(二)发展形势。“十二五”时期,我省电子商务有望进入跨越发展期,机遇大于挑战。

1 发展空间巨大。近年来,全球电子商务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我国是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网民数量全球第一,随着具有网络消费习惯的新生代居民逐渐成为消费市场主力,网上交易市场规模将大幅度提升。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18万亿元,相当于2010年的3 75倍,其中网上零售额将达3万亿,是2010年的6倍,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10%,市场空间十分巨大。同时,各级政府对电子商务工作的高度重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移动智能终端的加速应用,都为电子商务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创造了坚实基础。

2 战略地位提升。电子商务以“全天候、全方位和零距离”的特点,改变着传统经营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影响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在拓展市场方面,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的“商圈”概念,使交易和服务象产品一样流通,进入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扩大了市场空间。针对全球不同时区,企业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全天候交易,延长了交易时间。农村居民可以依托电子商务,逐步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消费和服务,开拓了农村市场。在产业转型方面,依托电子商务,生产商可以直接构建零售终端,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大大缩减流通环节,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目前,网络销售已成为新品牌成长的“快车道”。据测算,依托网络销售仅用传统方式1/5的时间和1/40的投入,就能培育出一个知名品牌,加快了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领域的拓展。

在市场监管领域,网络交易具有“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特征,是新时期实现市场有效监管和新商业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此外,电子商务在节能减排、创造就业、支持创业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 浙江优势明显。我省发展电子商务基础扎实、氛围浓厚,杭州市、金华市分别被授予“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和“中国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城市”称号,拥有全球最大的B2B 平台、C2C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及一大批全国领先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同时,我省消费模式多样,产品多为高度市场竞争的日用消费品,且市场两头在外,跨区域、远距离的交易日益频繁,迫切需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十二五”期间,我省提出了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快品牌培育和提升产品附加值的要求,也为我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4 面临挑战严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省在电子商务核心技术、战略布局、新商业文明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我省网络自主零售(B2C)发展落后于北京市和上海市,网商数量、网购市场规模落后于广东省,与江苏等省份的优势也正逐步缩减。面对北京、上海、广东、四川、重庆等省(市)把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产业,加大财政、税收、用地等方面支持力度的局面,我省电子商务的全国领先地位面临严峻考验,加快我省电子商务发展刻不容缓。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紧紧围绕《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商务活动为核心,技术创新为支撑,提升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推进网络购物,建立健全支撑体系,大力推广应用范围,加快构建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为我省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市场运作和政府引导相结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电子商务产业自身发展要求,结合浙江产业特色,发展符合浙江实际的电子商务产业。同时,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要求,强化政府在产业规划、政策引导、配套完善、法规建设、市场监管等方面作用,加快推进我省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

——扶持促进和规范发展相结合。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提升”的发展路径,努力创建具有比较优势的政策环境,形成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氛围,确保我省在电子商务产业的市场份额、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达到全球先进水平。同时,加快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推

动我省电子商务由“放开搞活”向“规范提升”阶段发展。

——全面发展和创新提升相结合。结合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在传统产业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提升全省电子商务整体发展水平。着力推动电子商务及支撑服务企业进行战略、模式、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推动先进技术应用,创新发展电子商务模式。

——壮大企业和完善支撑相结合。按照建设全球先进电子商务产业链的要求,做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做强电子商务企业。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发展电子商务产业链。鼓励和支持新兴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对物流配送、诚信机制、人才资金等制约因素的破题,推进电子商务与支撑体系同步协调发展。

——重点集聚和全面布局相结合。结合我省各地电子商务发展实际和基础,在支持重点区域加快推进的同时,兼顾全省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支持杭州市打造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中心城市。推动金华市发展成为国内行业电子商务企业重要集聚区。支持宁波市、舟山市依托大宗商品交易实体平台,发展大宗商品网上交易。鼓励温州市、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台州市等地加快网络购物和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在衢州市、丽水市农副产品交易过程中的应用。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实行运营总部和技术支持、仓储物流中心跨区域布局,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外设分

支机构、并购、合作等方式,加快在省内、国内的市场布局和国际市场拓展。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省电子商务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全国领先,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网络市场辐射度和综合实力更加凸显,技术、物流、支付和认证等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在社会经济各领域深入应用,实现电子商务强省目标,为把浙江打造成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奠定扎实基础。

——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到2015年,全省企业间网络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15%以上;网络零售额超过2500亿元,占全国10%以上;B2B、C2C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全球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

——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集聚一批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培育2—3家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和20家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网络零售企业;推动5—10家电子商务企业上市,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及配套服务商。

——应用水平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80%,一批龙头骨干工商企业建成自主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快速推进;政府电子商务采购比重逐步提高;文化传媒、新闻出版、金融、旅游、教育、卫生等其他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基本普及。

——支撑体系逐步完善。云计算和移动商务等技术创新快速推进,培育1—2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研发机构;建成覆盖全省地级市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在线支付、移动终端支付等新型支付工具快速推广;电子认证应用更加普及和规范。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全省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于电子商务产业的战略地位认识不断提高;管理机构比较健全,管理队伍逐步建立,人才教育和培训深入推进;政策环境不断完善,投融资更加便利;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建立。

三、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一)实施电子商务大平台工程。结合我省经济结构和产业特征,进一步做强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广泛运用,数字增值业务不断延伸。进一步壮大综合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加快提升发展行业电子商务。依托我省块状经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强化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功能,推进行业网站由信息流服务向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综合服务发展。

加快发展供应链电子商务。有效整合流通环节的各种资源,支持一批具有较强流通环节控制力的企业建立连接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交易业务的电子商务平台,提升我省流通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

大力推进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结合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依托宁波—舟山深水港口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支持生产资料经营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开展大宗商品网上交易,增大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加快农村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大宗农产品网上交易。

重点工程之一:电子商务大平台工程1 综合平台。支持阿里巴巴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不断拓展境外市场,巩固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平台地位。

2 行业平台。依托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重点在化工、纺织、医药、服装等领域打造10个左右全国领先,集交易、物流、支付等服务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优势流通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供应链平台。整合行业平台资源,支持网盛生意宝实施“小门户+联盟”建设计划,建成面向全球市场的行业B2B平台搜索引擎。

3 大宗商品。支持生产资料经营企业和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培育煤炭、钢铁、塑料等10个左右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4 农村平台。整合现有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相关资源,建设一个全省性农产品交易的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

5 数据挖掘。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开展海量数据智能分析,实现数据增值业务,强化电子商务功能。

(二)实施网络零售促进工程。发挥网络零售成本低、

覆盖广、速度快的优势,加快网络零售企业和第三方购物平台发展,实现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和品牌的提升。

大力发展第三方网络零售平台,扩大网络零售商品和服务种类,推动服装、电脑及配件、家电、数码、家居、母婴用品、土特产等商品进行网上销售,支持淘宝网做大做强,进一步巩固其全球最大第三方网络零售平台地位。

加快发展网络零售,支持企业自建平台进行网络零售,鼓励发展特定商品门类或者特定消费人群的网络零售平台,做精做透专业网络零售业务,着力培育一批辐射全国消费市场的网络零售企业,争取形成企业总部、利润、税收、就业在浙江,销售覆盖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良好发展格局。

推进传统商贸业和网络零售融合发展。支持传统百货、连锁超市等企业依托原有实体网点、货源、配送等商业资源开展网络零售业务。结合城市居民日常消费需求,进一步发展集电子商务、呼叫中心和城市配送为一体的同城网络零售。支持小商品市场经营户开展网上销售,推进传统零售业与网络零售有机接轨。

探索发展新型网络购物方式。结合农村流通实体网点建设,支持发展面向广大农民的网络零售平台,探索网上看样、实体网点提货等经营模式。规范发展网络团购,逐步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团购组织者和资金的监管,促进健康持续发展。

重点工程之二:网络零售促进工程1 C2C领域。巩固发展淘宝网的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平台地位,支持其发展针对企业的相关业务,鼓励一批淘宝网个人网店逐步向专业化网络销售企业转型,推动淘宝网完善市场准入和投诉理赔制度,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2 B2C领域。开展B2C整体推进工作,确定20—30家潜力网络零售企业,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税收减免、宣传推广等政策手段,提升浙江网络零售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3 传统产业。在传统超市、百货等企业中,分年度确定一批网上销售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网络零售网点,延伸市场覆盖面。

4 商品市场。开展日用消费品市场网络销售试点,强化商品市场的仓储、配送、采购等功能,发展一批以小商品市场为依托的网商集聚区。

(三)实施浙江产品网销工程。结合我省日用轻工业发达的产业特色,发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领先优势,推动我省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开展网上销售,建设网上零售终端,提升浙江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

鼓励企业开展网络零售。支持我省生产企业到淘宝网及国内其他第三方零售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支持专业网络销售企业承接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在淘宝网等第三方平台进行网络销售,发展网络总代理、总经销。

探索发展境外网络销售。加快语言翻译、报关结汇、境外配送等配套业务发展。支持我省电子商务平台针对不同语言进行区域划分,延伸境外服务网络。鼓励企业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境外零售终端,开展境外批发或零售业务,推进企业在境外建设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开展自主电子商务。选择一批标准化程度高、产品系列齐全、品牌效应明显和销售网络健全的生产企业建立企业自主网站,实现采购、生产、销售全流程电子商务。

重点工程之三:浙江产品网销工程1 中小企业上网。加强对阿里巴巴平台中“浙江专区”的建设、宣传和推广,打造“浙江中小企业网上集聚区”。

2 国内网络销售。依托淘宝网,每年推动1000家品牌企业到“淘宝商城”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推动1000家成长型企业到“无名良品”开设网络直销店;推动500家老字号和土特产经营企业到“特色浙江”平台进行销售。

3 境外网络销售。在日本开展“网上展示、实样寄送电子商务工程”试点,并逐步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广。每年推动500家浙江品牌企业通过阿里巴巴“速卖通”开展境外小额批发或零售业务。

4 自主销售平台。开展大中型企业自主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试点,推动100家骨干企业建立自主电子商务平台。

(四)实施电子商务全方位推进工程。在加快发展工业、农业等实体商品网上交易的同时,同步推进服务和数字产品的网上交易。

推进电子商务进入文化产业和数字出版业领域。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平面出版物和视频节目数字化,支持舞台剧目、音乐、美术、非遗和文献资源等进行数字化转化、开发、下载和交易,规范发展网络游戏等文化服务,培育专业性文化产品交易平台。依托网络建立数字版权运营体系,探索“自助出版模式”。

推动电子商务在服务业领域的应用。逐步探索和推广电子商务在政府采购中的应用,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和透明度。推进金融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加快发展网络融资、理财等金融中介业务,规范发展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积极建设社区便民服务平台,实现地级城市全覆盖并逐步向县(市、区)一级延伸。

重点工程之四:电子商务全方位推进工程1 虚拟商品。引导“5173中国游戏服务网”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规范有序发展,巩固全国最大虚拟商品电子商务平台地位。支持发展立足本省、延伸全国的文化服务产品专业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2 数字出版。发展“自助出版模式”,建设全省数字出版网上交易系统。

3 商务服务。培育一批金融、会计、法律、培训等专

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商务服务类电子商务。

4 生活服务。鼓励设区市建设社区服务公共平台,在实现全省11个地级城市全覆盖的同时,逐步向县(市、区)延伸服务。加快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培育若干个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旅游电子商务企业。

5 中介服务。培育一批票务、房产、人才、网上挂号等专业性中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五)实施电子商务技术创新工程。加快云计算的应用。抓住杭州市列入首批“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契机,加快推进我省云计算发展。建设云服务平台,完善云安全解决方案,加快海量存储、虚拟化和低功耗等云计算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应用。

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鼓励基础电信运营商、软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的业务转型,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平台开发、信息处理、数据托管、应用系统等外包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来浙设立区域总部,对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开展软件运营(SaaS)等服务。

创新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服务商、内容提供商和金融服务机构之间加强协作,依托应用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和掌上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加快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鼓励现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展移动电子商务业务,逐步提高移动电

子商务交易比重。

重点工程之五:电子商务技术创新工程1 云计算技术。支持杭州市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推动阿里巴巴云计算中心发展,推广云计算技术应用。

2 技术外包。开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示范工作,在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当中,确定一批示范企业,以示范带动服务水平的提高。

3 模式创新。开展移动电子商务试点,选择一批购物网站作为内容提供商,与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服务商和金融服务机构之间开展对接,加快推进移动电子商务。

(六)实施物流配送保障工程。整合现有工业、商业、仓储和运输等物流信息资源,推进物联网等先进物流技术及装备的应用。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第四方物流,提高物流企业的社会化、组织化和信息化水平。推进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建立物流信息网络,切实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和效益。

推进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互动发展,为网上交易提供快速高效的物流支撑。培育信誉良好、服务到位、运作高效的重点快递配送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地浙商快递企业总部回流,推动网络零售快速发展。结合同城购物平台,推进都市生活品配送企业发展。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建设仓储、配送等物流设施,推动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融合发展,建立

高效通畅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

重点工程之六:物流配送保障工程1 发展物流网络。构建覆盖全省地级市的都市配送网络,并逐步向县级城市、城镇和农村延伸。

2 培育物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对接试点,培育20家左右与电子商务企业深度合作的第三方物流示范企业和快递示范企业。

3 建设物流项目。支持一批重点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中心建设。

4 引进物流资源。引进一批浙商投资的快递物流企业和国际先进快递物流企业到浙江设立总部。

(七)实施支付和认证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建立由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固话支付以及其他支付渠道构成的综合支付体系,为电子商务提供安全、高效的资金结算服务。鼓励银行拓展电子银行服务业务,强化在线支付功能。鼓励银行加强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发展电子票据、移动支付等新型电子支付业务,推出适合电子商务特点的支付产品和服务。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建设,引导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依法合规经营的基础上,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做大做强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市场。推进认证平台建设,完善电子认证基础设施,开展电子认证加密技术研究。加强信息安全防范,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完善数字认证、密钥管理等安全服务功能。健全信

息安全管理制度与评估机制,提高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响应、灾难备份、数据恢复、风险监控等能力。

重点工程之七:支付和认证体系建设工程1 建设支付平台。进一步拓展“支付宝”第三方支付系统市场服务范围,提升“一站式”支付服务能力,打造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2 创新支付手段。开展新型支付产品试点工作,推广电子票据、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产品应用。

3 推进认证工作。支持电子认证服务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和第三方电子认证平台建设,扩大认证体系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范围。

(八)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以点面结合、示范带动为要求,确定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和示范县(市、区),确定一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支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做大做强。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试点、总结和推广,完善政策支撑,吸引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及网络技术、物流配送、融资支持等配套企业入驻,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培育出一批省级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园区。

重点工程之八:电子商务示范工程1 示范企业。在综合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经营模式和发展潜力等要素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网上购物平台、网上购物企业、社区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文化、出版、中介、物流、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为贯彻落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充分认识新材料产业标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以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国高度重视新材料开发应用。标准是新材料开发、产业化及推广应用的重要支撑,是规范新材料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维护产业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对于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促进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黄金、稀土等原材料工业规模巨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截至2012年,原材料工业现行有效标准11814项,占工业和通信业现行有效标准的20%。各行业日益重视新材料标准化工作,新材料标准制修订步伐加快,2010年以来发布了碳纤维、光学功能薄膜、功能陶瓷等100余项新材料标准,推动了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但总体上看,我国材料标准体系仍以传统材料标准为主,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健立,关键标准前期研究、技术攻关相对不足,标准制定所需的工艺参数、材料性能等基础数据缺乏。以我国技术和标准为基础的新材料国际标准未取得突破,被动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新材料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需求。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400个重点产品涉及近千项标准,大多数需要新制定。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充分推动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品更新换代,迫切需要加快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支撑新材料产业发展对标准的需求为核心,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快重点新材料标准研制步伐,加强新材料标准化工作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参与新材料国际标准化活动,全面提升新材料产业标准质量,推动新材料标准有效实施,形成覆盖面广、创新性强、重点突出、开放协调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公路建设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一)坚持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五年中,根据我市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按照发展“唐韵、绒都、枣乡”特色县域经济,实现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的需要,在市委、政府的领导和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抢抓机遇,抓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重点不放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重点建设了梧桐树乡至滨河大道公路、G307线灵武至河东机场公路、G307线甜水河至灵武公路一期工程、南二环东西延伸段路基路面和跨铁路桥工程等重点公路项目。组织实施了东盛路、中兴路北延伸段拓宽、枣园路北延伸段改建、南薰路东延伸段、枣园南路等市政道路。改造完成了350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我市通行条件大为改善,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十二五”期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340.5公里,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32.3,其中:高速公路84公里,一级公路58公里,二级公路154公里,三四级公路779.8公里,其他公路264.7公里,形成了以3条高速公路为骨架,5条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54条县、乡公路为支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由于公路通行能力大幅度的提高,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难点 近年来,我市交通运输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市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

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现有农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寿命短,路网多以四级公路为主,且破损较为严重,大大地制约广大农村群众的出行,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急需对县乡主干道路进行改扩建提升等级。 二是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较单一,主要依靠国家、各级政府投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路的改建。 三是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转变,养人与养路的矛盾依然突出。 四是随着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公路通车里程逐年增长,公路路政和治超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五是道路运输市场监管难,影响了道路运输市场的平稳有序发展。 六是货运市场专业运输公司少,大多为个体户、私营业户,大型物流公司尚未组建,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市场监管。各货运企业运输效率不高,人、货安全设施不完善,存在无序竞争现象,货损、货差时有发生,极易造成货主与车主各种纠纷。 七是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的有形市场和有效衔接尚未形成,物流园区的中转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十三五”交通运输规划 1、公路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局计划建设重点公路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节能管理环保综合规定国家产业政策 【发文字号】国发[2012]19号 【失效依据】国务院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2016)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2.06.16 【实施日期】2012.06.1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面是我们的给大家推荐的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供大家参阅! “十三五”开篇在即,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转型跨越急需创新引领、投资结构急待提档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十三五”招商引资发展规划,对xxxx经济产业全面升级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我局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引,结合xxxx实情,立足资源优势,总结先前经验,明确发展需求,继续尽职尽责,充分发挥招商引资职能,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科学规划,努力实施,以项目为核心,以服务为重点,制定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与具体措施,全面勾勒xxxx未来五年招商引资发展新蓝图。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商务局外资处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积极招商选商,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加大对外交流和项目推介力度,使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逐步规范,服务意识和质量逐步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项目建设速度显著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局大力发掘引进重点产业、打造精品项目,使我区经济实现了质与量的协同发展。 (一)主要成绩

1、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我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xx年-xx年6月底,外来投资(市外国内投资)累计完成407.56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境外)68605万美元,名列全市各县区前茅。累计征集到39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1140亿元,涉及到特色农业和物联网高科技产业、城中村改造及城市综合体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装备制造业、大型集团总部基地建设等多个领域。 五年中,恒大地产、星河湾地产、保利地产、首开地产、万科地产等一线大型房地产企业来我区投资建设,先后引进了北美新天地、茂业天地、华宇商业广场、千禧世纪广场、汾酒文化商务中心等一大批商业项目落户我区,星河湾酒店、凯宾斯基酒店、万豪国际酒店、阳光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或已开业或正在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区项目储备、项目落地、项目建设、项目投产等项指标均位列太原市前茅。外来投资逐年增加,特别是外来投资服务业速度明显加快,推动了xxxx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2、努力打造精品商业街区,我区发展质量全面优化。“十二五”期间,xxxx区积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精品特色商业街区。素有“山西中关村”之称的太原南内环街,已成为集批发、零售、开发为一体的电子一条街,云集了赛格、青龙、颐高、阳光、云天、赛博等综合批发市场,其辐射效应,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长风街--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国土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和加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促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遵守“三区三线”,落实和加强对土地空间利用的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提出空间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以及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和措施。 (2)发展优质现代经济 “十四五”将围绕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指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科研成果,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促进资本绿色发展体系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规范的秩序,将使高污染,高能耗,

生产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度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综合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十二五”规划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农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制,以提高农业水平。农业的综合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在反贫困新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内生性作用。群众力量,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农民有增收意识,幸福与安全更加充实,更安全,更可持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重点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重点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重点地区,中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制定

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新材料行业分析

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新材料行业分析 行业政策新材料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几乎都需要新材料的支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中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2月22日,中国首部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将着力推动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六大新材料升级换代和自主创新,到“十二五”末,新材料产业规模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实现我国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转变。“十二五”期间,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

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将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新材料品种。 行业现状经过几十年奋斗,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 新材料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国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发端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经过多年发展,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品种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 20xx年相比年均增长约20%。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 部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自主开发的钽铌铍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间位芳纶和超导材料等生产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新材料品种不断增加,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金属功能材料自给水平逐步提高

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 划 “十*五”时期,我市经济运行稳中趋缓,各项社会事业稳步 发展。____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X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X%,“十*五”前三年年均增长XX.X%。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6XXX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3.4:49.4:37.2。 (一)农业经济扎实稳步发展。“十*五”以来,我市加大了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和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____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XX.X亿元,比上年增长5%。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0.XXX万公顷。粮食总产量95.9万吨,连续三年喜获丰收。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年销售收入____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XXX户。三湾水利枢纽及输水工程、大洋河应急供 水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鸭绿江国土防护工程累计完成百年一遇 防洪堤11.6公里、护岸工程29.4公里。完成29座病险水库除险 加固工程,治理中小河流河道55公里。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2.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以解决。 (二)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____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X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X%。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钢铁等材料、电子信息及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模工 业的XX.X%,全市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五”前两年,

全口径工业投入累计XX.X亿元,年均增长XX.X%。帕斯特谷物大 豆深加工、本钢____不锈钢冷轧、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金山热 电联产、首钢翁泉沟硼铁综合利用等一批工业大项目陆续竣工投产,东港卓恒机械、凤城博斯亚糖业、宽甸恒通石墨深加工等项 目建设进展顺利。仪器仪表、专用设备制造及纺织服装三个优势 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共有仪器仪表企业XXX户,相关配套 行业企业XXX户,辽宁(____)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已成为国内重要 的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地。 (三)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业。“十*五”以来,继续加快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 输业增长较快。____至沈阳客运专线、____至大连快速铁路建设 进展顺利,____至海城高速公路、____至通化高速公路、东北东 部铁路通化至灌水段工程竣工通车。大东港XXX万吨矿石泊位、 大孤山海洋红港区陆域基础设施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中朝鸭绿 江界河大桥主体已完工。____港港口集疏能力增强,粮食、矿石 等专业化泊位陆续建成使用。____年港口吞吐量1.2亿吨,比上 年增长XX.X%。商贸流通和城区经济。____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X%。____(振兴)中央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东港现代物流服务业集聚区被纳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万达广场、鹏欣水游城、凤城亿丰商场、宽甸兴隆大家庭等一批 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辽宁(____)仪器仪表产业基地、金山 工业园区、汤池综合工业园、五龙背工业园区等一批城区工业园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五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 五工作计划 Summary of informatization work in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and the 13th five year plan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五工作计划 “十二五”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实施“南拓西接、扩容提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工业和信息化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一)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十二五以来,我局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影响,着重抓产业引导和扶持,抓项目建设,抓优质服务,抓调度协调,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发展能力不断提升。20XX-20XX年,我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四年来分别为324亿元、398.7亿元、398.5亿元和433.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8.7%、25.5%、11.6%和8.02%;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为82.7亿元、

80.1亿元、103.9亿元和120.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9%、21.8%、12.3%和7.5%,占全区GDP比重分别为15.4%、15.6%、17.6%和18.5%。规模工业企业数持续增长,从20XX年的52家到20XX年的96家。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升,实现利税总额从20XX年的46.1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63.1亿元。预计20XX年底,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可达475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可达133亿元,是20XX年的1.85倍,同比增长85%左右。 (二)“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坚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应用。着重发展太阳能光伏、电器产品、机械和电子、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和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产业;进一步深化了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经营和管理、销售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的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建设,特别是推进“无线长沙”建设步伐,加快了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步伐,20XX年至20XX年间,共建设移动网络基站1072个,WLAN热点4048个,数据宽带网专线526个,敷设光缆1300多公里。网络无缝覆盖天心区范围全境,

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完整版)

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目录 前言 (1) 一、“十一五”回顾 (1)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 (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 (四)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3) (五)产业聚集效应更加凸显 (3)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4)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4) (二)集成电路技术演进路线越来越清晰 (5) (三)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竞争格局继续发生深刻变化 (5) (四)商业模式创新给产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带来机遇 (6) (五)新政策实施为产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6)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6)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6) (二)发展目标 (8) 1、主要经济指标 (8) 2、结构调整目标 (8) 3、技术创新目标 (9) 四、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9) (一)主要任务 (9) 1、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攻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 (9) 2、做强做优做大骨干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0) 3、完善产业生态环境,构建芯片与整机大产业链 (10) 4、完善和加强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11) (二)发展重点 (11) 1、着力发展芯片设计业,开发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 (11) 2、壮大芯片制造业规模,增强先进和特色工艺能力 (13)

3、提升封测业层次和能力,发展先进封测技术和产品 (14) 4、完善产业链,突破关键专用设备、仪器和材料 (14) 五、政策措施 (14) (一)落实政策法规,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14) (二)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扩大投融资渠道 (15) (三)推进资源整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大企业 (15) (四)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16) (五)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引进海外人才 (16) (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17)

深圳市新材料“十二五”规划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 (2011—2015年) 新材料是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和先导,是当今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领域,推动着产业的优化升级。新材料产业关联度高、发展速度快、综合效益好,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是我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对我市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创造深圳质量、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等,编制《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是指导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本规划的实施,深圳将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1.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新材料产业规模约59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2%。涌现出以光启、比亚迪、中金岭南等为代表的新材料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杜邦、住友、日东电工等跨国企业已在我市建有大型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 重大项目密集启动。日东电工偏光片、沃尔热缩材料等项目已建成投产,龙邦芳纶复合材料、星源材质锂电池隔膜材料、盛波光电偏光片等项目已开工,光启超材料、旭硝子玻璃基板、杜邦工程塑料、清溢光电掩膜版等项目有序推进。这些项目建成达产将增强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后劲。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 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我们举办规模较大体育系列比赛,调动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在这几年中,我们经过精心组织,认真筹划,每年利用五一、十一两节,举办全县体育系列比赛,比赛项目包括篮球、乒乓球、象棋、中老年健身展示、自行车骑行等项目,来自全县农村、厂矿、各机关单位、学校不同年龄的健身爱好者,踊跃参加,达一万余人次,通过比赛激发了人们的斗志,增强了凝聚力,调动了人们参加健身的积极性。每年的8月8日举办全民健身日健身展演活动,每次展演十余个健身项目,这些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也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扎实推进全民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我县各单项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这几年,我们加大培训力度,目前我县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8人,已逐步覆盖到农村、城区各个健身点,指导人们科学健身,带动人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在竞技体育训练工作中坚持“刻苦、创新、突破”,同时深化管理工作。在运动员队伍建设上“保老、突中、出新”下力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同时积极向上级院校输送体育人才。通过教练们的共同努力,近几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参加省、市比赛中,跆拳道、乒乓球项目在各单项比赛中屡创佳绩,在综合运动会中,我县2011年获**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六名,2013年获**市第九届青少年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五名,2015年获**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七名。 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投资985万元的东光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已于2013年交付使用,项目包括一座建筑面积3037平方米的体育馆和一个有四条200米塑胶跑道,场地中间为小足球场的运动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能为人们提供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器械健身等多个项目的健身。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这些年我县通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和我局利用体彩公益金共为全县近200个村建设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同时我们还为县城两个公园安装了健身路径。通过这几年的体育场地建设,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健身环境,使人们的健身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十三五”体育工作谋划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把体育健身深入到千家万户,让体育活动在全县广泛开展。 1、举办“五一”“十一”全县体育系列比赛和全民健身日活动。 2、抓好单项体育协会工作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增加社会体育骨干。 二、发挥我县优势,力争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 抓好乒乓球、跆拳道等项目的训练,选好苗,保好苗,从实践出发,培养高水平运动员。 1、抓好假期和平常训练日的训练,提高队员技战术水平。 2、组队参加省、市各项体育比赛。 三、加快体育场地建设步伐,努力争取上级资金,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早日建成我县标准公共体育场。继续加强农村体育场地建设,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四、抓好体育彩票工作,加强宣传,努力增加销售网点。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规划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土地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按照“三区三线”要求,实施和加强土地空间利用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并提出了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和原则以及思路和措施。 (2)发展高质量的现代经济 “十四五”规划将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的产业体系。科研成果,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配置效率,推进首都绿色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监管有序。高污染、高能耗、生产

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将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入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全面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反贫困的内生作用。加强群众,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一个更实质、更安全和更可行的延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是建立以东、中、西、东北、重点地区和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为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分析产业转移的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73)建筑业“十二五”规划解读与产业政策专题讲解(视频)

(73)建筑业“十二五”规划解读与 产业政策专题讲解(视频) 班级:2020年度二级建造师主项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班考试时长:15分钟,总分:10分,合格分数:6分 考试说明:考试时间(15分钟),未超过5分钟请不要交卷 单选题:(共4题,每题1分) 1、“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建筑业对外工程承包发展最好时期,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以上。 A .30% B .20% C .15% D .10% 2、建筑业“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施工现场建筑工人持证上岗率应达到()以上。 A .15% B .20% C .70% D .90%

3、建筑业“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到2015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2010年下降()以上。 A .10% B .11% C .12% D .15% 4、在建筑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任务中,针对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拟出台的法规是()。 A .《注册执业人员保险条例》 B .《施工合同备案条例》 C .《建筑市场管理条例》 D .《劳务用工管理条例》 多选题:(共3题,每题1分) 5.在建筑业“十二五”规划的技术进步目标中,专门提出目标要求的若干重要工程建设领域分别是()。 A .高层建筑 B .地下工程 C .高速铁路 D .公路、水电和核电 E .ABC都不对

6.在建筑业“十二五”规划的技术进步目标中,针对高层建筑等若干重要工程建设领域在()等方面,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A .人才结构 B .勘察设计 C .施工技术 D .标准规范 E .ABC都不对 7.在建筑业“十二五”规划的政策措施中提出,为了加强注册人员队伍建设,对注册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 .法律法规 B .业务知识 C .职业操守 D .实践案例 E .ABC都不对 判断题:(共3题,每题1分) 8.“十一五”期间,建筑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30%以上。() 对 错

新材料产业规划及案例

新材料产业规划及案例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360docs.net/doc/c43515066.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新材料产业规划 新材料涉及领域广泛,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

新材料产业规划案例 江苏盐城灌东灌东新材料产业园产业规划方案设计 项目背景 在产业升级改造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对新材料的需求较大。灌东新材料产业园面临着市场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的有利产业局面。国家、江苏、盐城市制定的一系列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规划,为盐城发展新材料带来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项目思路 经过综合分析,在园区定位生态循环绿色节能示范基地的基础上,中机院将园区产业定位为江苏最大的节能建材基地、东部沿海田转型开发示范点、中国最大的汽车轻量化新材料生产基地。

通过严格的产业筛选和产业分类,科学定位灌东新材料产业园未来构建“2+3+2”的现代产业体系。 两个主导产业:金属新材料和新型建材。 三个先到产业:新能源材料、复合新材料和前瞻产业。 两个基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

项目效果 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得到专家和盐城市政府的一致认可。为盐城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起到领军作用。 长春高新区长德新区产业规划、总体概念规划 项目背景 为了探索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县市快速发展的方式,创新长春市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的模式,长春市政府决定在长春高新区发展基础上建立长德新区(面积为330多平方公里)。长德新区的开发建设将是长春高新区空间拓展的需要,是长吉一体化的重大举措,更是长东北先行先试合作共赢的大胆尝试。 项目思路 中机院项目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秉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立足高新区发展实际,构建以七大产业集群、三大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实现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创新能力、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城市功能六个方面的突破,做好高效、带动、创新、集约、集群五个发展,最终要把长德新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战略新型产业的综合试验区。七大产业集群是指新能源汽车与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医药产业、新材料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装备制造业和精优食品加工业集群,同时做好现代物流、科技创新服务和基础服务三项配套产业。中机院在创新理念的前提下,提出打造“春之声、春之舞、春之色、春之睿、春之新、春之阡陌”六大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我们举办规模较大体育系列比赛,调动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在这几年中,我们经过精心组织,认真筹划,每年利用五一、十一两节,举办全县体育系列比赛,比赛项目包括篮球、乒乓球、象棋、中老年健身展示、自行车骑行等项目,全县农村、厂矿、各机关单位、学校不同年龄的健身爱好者,踊跃参加,达一万余人次,通过比赛激发了人们的斗志,增强了凝聚力,调动了人们参加健身的积极性。每年的8月8日举办全民健身日健身展演活动,每次展演十余个健身项目,这些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也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扎实推进全民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我县各单项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这几年,我们加大培训力度,目前我县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8人,已逐步覆盖到农村、城区各个健身点,指导人们科学健身,带动人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在竞技体育训练工作中坚持“刻苦、创新、突破”,同时深化管理工作。在运动员队伍建设上“保老、突中、出新”下力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同时积极向上级院校输送体育人才。通过教练们的共同努力,近几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参加省、市比赛中,跆拳道、乒乓球项目在各单项比赛中屡创佳绩,在综合运动会中,我县xx年获**市第

十二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六名,xx年获**市第九届青少年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五名,xx年获**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七名。 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投资985万元的东光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已于xx年交付使用,项目包括一座建筑面积3037平方米的体育馆和一个有四条200米塑胶跑道,场地中间为小足球场的运动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能为人们提供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器械健身等多个项目的健身。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这些年我县通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和我局利用体彩公益金共为全县近200个村建设 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同时我们还为县城两个公园安装了健身路径。通过这几年的体育场地建设,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健身环境,使人们的健身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把体育健身深入到千家万户,让体育活动在全县广泛开展。 1、举办“五一”“十一”全县体育系列比赛和全民健身日活动。 2、抓好单项体育协会工作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增加社会体育骨干。 二、发挥我县优势,力争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