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运算快速计算技巧

数学运算快速计算技巧
数学运算快速计算技巧

数学运算快速计算技巧

平均数速算技巧——中位数法

在涉及平均数的数学运算题目中,巧妙利用中位数是可以大大简化运算过程的。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那么将这个特性移植到自然数列等等差数列中时,中位数即为数列的平均数。

自然数列的中位数特性:

位置特性:一定在数列的最中间位置。

数值特性:为整数或*5

计算方法:

a中=(a1+a n)÷2

下面以例题来说明中位数是如何运用的。

小华在练习自然数求和,从1开始,数着数着他发现自己重复数了一个数。在这种情况下,他将所数的全部数求平均数,结果为

7.4,请问他重复的那个数是:()

A.2

B.6

C.8

D.10

平均数为7.4显然不符合自然数列的中位数规则。那么这个自然数列的中位数可能是7.5,即1—14的平均数,1—14的和为105。由于中间重复数了一个数字,那么他数了15个数,此时的数列和为7.4×15=111。所以小华数重复的数字为111-105=6。

数学算式——结合律法

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计算一个数学算式结果的题目。这类题目往往被考生朋友视作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本来很简单不愿放弃,但要计算又很花时间。其实在考试中,由于题量大,所以所有的题目都是可以凭借解答技巧来快速作答的。算式计算当然也不例外,如下题:

1+2-3-4+5+6-7-8+9+10-11-12+…+1993+1994-1995-1996+1997+ 1998=?

“暴力”计算本题无疑是很大的工作量,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一列数字就会发现其实隐含在其中的规律。

技巧1:原式可写为1+(2-3-4+5)+(6-7-8+9)+…+

(1994-1995-1995+1997)+1998=?

我们可以发现所有括号内的运算结果均为0,那么最终结果就为1+1998=1999。这是顺序不变的结合。

技巧2:原式可写为(1+1998)+(2+1997)+(-3-1996)+(-4-1995)+…=?

可以发现整个算式及为1999+1999-1999-1999+…这样循环的,那么最后剩下的是0呢?还是其他组合呢?每8个数字的和为0,计算1998÷8=249…6,那么最后剩下的就是1999+1999-1999=1999,得出最终答案。

由上例我们看到灵活运用换位的及不换位的结合率可以极大的

减化运算过程,节省作答时间。

结果验算——尾数法

尾数法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方法。大多数人都将其看做一种计算技巧,而从其作用机理上来看它本质上实为一种应试作答技巧,因为应用尾数法无法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值,而是需要对选项进行比对从而得到答案。故此尾数法在速算当中更多的是用于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公务员考试中的数学运算部分就全部为验证计算结果的题目,所以熟练运用尾数法是可以使我们的作答事半功倍的。 如下题:

1+2+3+4+……+n=2005003,则自然数n= A .2000 B .2001 C .2002 D .2003

此题为自然数列求和,给出了数列和要求出n 。那么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1)2

n n

=2005003,则(n+1)n=4005006。这里我们如果直接应用方程求解,无疑会非常麻烦,所以我们看一下尾数。对比选项,发现只有(2002+1)×2002的尾数为6,故答案为C 。

在遇到数字偏大、运算量过大的题目时,适时适当的运用尾数法能极大的简化运算过程。

数学算式——整体代换法 注意下面的算式

(1+21+31)×(21+31+41)-(1+21+31+41)×(21+3

1)=?

如果我们运用正常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的话,恐怕得用上5分钟左右,而每道题目要把时间控制在1分钟之内!任务如此艰巨,我们应该如何完成?整体代换法应运而生。对于这类计算题不要急于进行“暴力”计算,首先观察所求的式子,尽量多的找出其中的同类项,把同类作为一个整体参与计算,得到最简式后再将进行反代换求解,可省下不少时间。

上面算式可这样计算:设2

1+3

1=a ,4

1=b ,代如原式可得(1+a )×(a+b )-(1+a+b )×a=b ,反代换得到b=4

1

约略比较——缩放法 若1997

119811198011

++=

x ,则X 的整数部分为__________。

大多数同学碰到这种题目的第一反应都会是:无法解答。确实对于我们来说整数的等差数列计算是很简单的,但要求分母成等差数列的分数和就完全找不到头绪了。那么我们可以运用缩放法来进行解决。

首先我们将题设算式缩小,得到1

111198019801980

++,那么可以得

到这样一个关系式x>1

11119801980

1980

+

+

=198018。然后再将其放大,得到

1

11119971997

1997

+

+

,又可以得到一个关系式

x<

1

111199719971997

++=199718。这样可以得出198018

110

11018

,故x 的整数部分为110。

高考数学答题得分的几个窍门_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答题得分的几个窍门_答题技巧 数学自古以来就是所有科目中比较重要的,也是比较难的一棵,很多学生都不喜欢数学,特别是上高中以后,高中数学简要的就是代数和几何两部分,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生,数学所占分值都是非常高的,现特联合烟台市几所重点初高中多年在职教师,总结出一些适合每一个学习数学的学生所使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讨论. 高考题量大、面广且有一定难度,想要做到快速、准确地答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数学为例,考试时间只有两个小时,90%的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都答不完。如果快速与准确发生冲突,应以准确为主。由于考试时间紧,不少考生没有时间检查,所以,我们在作答时要稳中求快,做选择题、填空题要“一步到位”,不要寄希望于最后检查时再纠正错误。 平时与学生交流时,经常有学生面带遗憾地说:“其实这次考试并没有考出我的正常水平,有些题我明明可以得分的,要不是??????” 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对这一点也是深有体会,有些同学平时学习成绩一直很不错,但一考试就会考得不如人意。在对这些学生进行一番观察后,我发现他们身上存在这样一个共通的缺点:不懂一些最大限度拿分的技巧。比如: 相同的一道题目,花费的时间总是比别人多; 对整张试卷没有全局观,结果对试题难易程度没有很好的把握,导致在难题上浪费时间太多,最终时间不够用; 因此,尽管他们本身的水平并不差,但却很难取得与自己的知识水平相对应的成绩。 听我说到这里,可能你会问:“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将实际知识与能力水平转化为应有的考试分数呢?” 这里除了身体因素、临场考试状态外,最主要的还是答题应试的策略。 在前一节的内容中我们已经讲到了充分利用考前5分钟和合理分配时间两个技巧,下面我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一些优秀学子的经验之谈,谈谈另外几个答题得分的技巧。 (1)力争首次就做对。 在考试的时候,很多同学拿到卷子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急于作答,急切地一题题往下做,潜意识里并不重视正确率。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反正一会儿还要检查呢,先把试卷做完再说。正因为第一遍作答时放松了要求,结果有些本来能答好的题目也出了不少错误。 很显然,这种应试方法就很不明智。 一位成绩优异的同学就曾这样说: “做题要抓正确率,保证做过的题目尽量得分。没有把握的题目标个记号等你全部做完再回头检查或补做。否则,你匆匆做完考卷,然后寄希望于整张卷,这相当于每道题目都做了两遍,你根本没有这个时间,而且做时匆匆,毛毛躁躁,错误率必然高,隐患大。” 考场上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有时因为题量过大或者其他原因,做过一遍的题目可能就没时间再检查了。因此我们在考试的过程中,对自己会做的题目,在确信解题思路正确之后,第一遍作答时就应力求准确无误。也许你的“认真仔细”会花掉一些时间,但与第一遍马虎从事、第二遍检查出错再重做相比还是要节省不少时间的。 还有,我必须意识到这样一点:考试中的复查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因此初次作答时最好不要寄希望于复查。 (2)答题应先易后难,从前到后。 答题顺序应怎样安排才算合理呢?一般来说,答题的原则是,先易后难。这样做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四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计算题各种题型每日20道(全)

. 158+262+138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 (181+2564)+2719 378+44+114+242+222 276+228+353+219 (375+1034)+(966+125) (2130+783+270)+1017 99+999+9999+99999 7755-(2187+755) 2214+638+286 3065-738-1065 899+344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497-299 2370+1995 3999+498 1883-398

. 12×25 75×24 138×25×4 (13×125)×(3×8) (12+24+80)×50 704×25 25×32×125 32×(25+125) 88×125 102×76 58×98 178×101-178 84×36+64×84 75×99+2×75 83×102-83×2 98×199 123×18-123×3+85×123 50×(34×4)×3 25×(24+16)

. 178×99+178 79×42+79+79×57 7300÷25÷4 8100÷4÷75 16800÷120 30100÷2100 32000÷400 49700÷700 1248÷24 3150÷15 4800÷25 21500÷125 2356-(1356-721) 1235-(1780-1665) 75×27+19×2 5 31×870+13×310 4×(25×65+25×28) (300+6)x12 25x(4+8)

常用数学计算公式

常用数学计算公式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常用数学计算公式》的内容,具体内容:数学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解题,那么数学有哪些常用的计算公式呢?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一)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乘法与因式分解a2-b... 数学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解题,那么数学有哪些常用的计算公式呢?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一)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一个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 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 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 s2a-1=1-2sin2a半角公式

彭春波:高考数学有哪些应试技巧

一、历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启发 1.试卷上有参考公式,80%是有用的,它为你的解题指引了方向; 2.解答题的各小问之间有一种阶梯关系,通常后面的问要使用前问的结论。如果前问是证明,即使不会证明结论,该结论在后问中也可以使用。当然,我们也要考虑结论的独立性; 3.注意题目中的小括号括起来的部分,那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如果大家还有关于数学或者其他科目不明白的,没有学习方法,我整理了《高考九大科目答题技巧》视频,大家可以领一份看看,里面讲解的很详细。同学们放心领,不要钱的!当然,如果有什么学习上的困惑,可以和我说,希望能用过来人的经验,给大家一些建议!私信回复:“九大科”,即可领取。 二、答题策略选择 1.先易后难是所有科目应该遵循的原则,而数学卷上显得更为重要。 一般来说,选择题的后两题,填空题的后一题,解答题的后两题是难题。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有的简单题目也可能是自己的难题,所以题目的难易只能由自己确定。一般来说,小题思考1分钟还没有建立解答方案,则应采取“暂时性放弃”,把自己可做的题目做完再回头解答; 2.选择题有其独特的解答方法,首先重点把握选择支也是已知条件,利用选择支之间的关系可能使你的答案更准确。切记不要“小题大做”。 注意解答题按步骤给分,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写出可能用到的公式、方法、或是判断。虽然不能完全解答,但是也要把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写到答卷上。多写不会扣分,但写了就可能得分。 三、答题思想方法 1.函数或方程或不等式的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 2.如果在方程或是不等式中出现超越式,优先选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例题:方程sinx=lgx的根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3.面对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来说,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抓住参数没有影响到的不变的性质。如所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是…… 4.选择与填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优选特殊值法。 5.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是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是值域或是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 6.恒成立问题或是它的反面,可以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二次函数的应用,灵活使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应该不重复不遗漏。 7.圆锥曲线的题目优先选择它们的定义完成,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若与弦的中点有关,选择设而不求点差法,与弦的中点无关,选择韦达定理公式法;使用韦达定理必须先考虑是否为二次及根的判别式。 8.求曲线方程的题目,如果知道曲线的形状,则可选择待定系数法,如果不知道曲线的形状,则所用的步骤为建系、设点、列式、化简(注意去掉不符合条件的特殊点)。 9.求椭圆或是双曲线的离心率,建立关于a、b、c之间的关系等式即可;回忆椭圆离心率公式:回忆双曲线离心率公式;。 10.三角函数求周期、单调区间或是最值,优先考虑化为一次同角弦函数,然后使用辅助角公式解答;解三角形的题目,重视内角和定理的使用;与向量联系的题目,注意向量角的范围。 11.数列的题目与和有关,优选和通公式,优选作差的方法;注意归纳、猜想之后证明;猜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汇总打印版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汇总1、提取公因式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 ×+× =×(+) 2、借来借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 例如: 9999+999+99+9 =9999+1+999+1+99+1+9+1—4 3、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4和,8和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如: ××25

=8×××25 =8×××25 4、加法结合律 注意对加法结合律 (a+b)+c=a+(b+c) 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例如: +++ =(+)++ 5、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结 这种方法要灵活掌握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在考卷上看到99、101、等接近一个整数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拆分。 例如: 34× = 34×(10- 案例再现: 57×101=? 6利用基准数 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要记得这个数字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字太远。 例如: 2072+2052+2062+2042+2083 =(2062x5)+10-10-20+21 7利用公式法 (1) 加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 减法运算性质: a-(b+c)=a-b-c, a-(b-c)=a-b+c, a-b-c=a-c-b, (a+b)-c=a-c+b=b-c+a. (3):乘法(与加法类似):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率,(a+b)xc=ac+bc, (a-b)*c=ac-bc. (4) 除法运算性质(与减法类似):a÷(b*c)=a÷b÷c, a÷(b÷c)=a÷bxc,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单位换算表)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 1世纪=100年;* 1年=365天平年;* 一年=366天闰年*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大月有31 天 *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小月有30天 * 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 1天= 24小时* 1小时=60分* 一分=60秒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几何体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高考数学得分技巧

2015高考数学得分技巧整理(完整版) 第1讲选择题得解题方法与技巧 题型特点概述 选择题就是高考数学试卷得三大题型之一.选择题得分数一般占全卷得40%左右,高考数学选择题得基本特点就是: (1)绝大部分数学选择题属于低中档题,且一般按由易到难得顺序排列,主要得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能通过它得到充分得体现与应用,并且因为它还有相对难度(如思维层次、解题方法得优劣选择,解题速度得快慢等),所以选择题已成为具有较好区分度得基本题型之一. (2)选择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及有一定得综合性与深度等特点,且每一题几乎都有两种或两种 以上得解法,能有效地检测学生得思维层次及观察、分析、判断与推理能力. 目前高考数学选择题采用得就是一元选择题(即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由选择题得结构特点,决定了解选择题除常规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得方法.解选择题得基本原则就是:“小题不能大做”,要充分利用题目中(包括题干与选项)提供得各种信息,排除干扰,利用矛盾,作出正确得判断. 数学选择题得求解,一般有两条思路:一就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就是从题干与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求就是否满足题干条件. 解答数学选择题得主要方法包括直接对照法、概念辨析法、图象分析法、特例检验法、排除法、逆向思维法等,这些方法既就是数学思维得具体体现,也就是解题得有效手段. 解题方法例析 题型一直接对照法 直接对照型选择题就是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已知条 件、相关概念、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法则等基础知 识,通过严谨推理、准确运算、合理验证,从而直接得出 正确结论,然后对照题目所给出得选项“对号入座”,从 而确定正确得选择支.这类选择题往往就是由计算题、应用 题或证明题改编而来,其基本求解策略就是由因导果,直接 求解. 例1 设定义在R上得函数f(x)满足f(x)·f(x+2)=13,若f(1)= 2,则f(99)等于 () A.13 B.2 C、13 2D、 2 13 思维启迪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方法归类

学生第一次接触简便方法,很多同学还不习惯使用简便方法,主要是没有掌握怎样使用这些简便方法。这部分内容是这本书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是我对这部分内容的归类,希望对初学简便方法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交换律(带符号搬家法)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适用于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例:256+78-56=256-56+78=200+78=278 450×9÷50=450÷50×9=9×9=81 二、结合律 (一)加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345-67-33=345-(67+33)=345-100=245 789-133+33=789-(133-33)=789-100=689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即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510÷17 ÷3=51÷(17×3)=510÷51=10 1200÷48×4=1200÷(48÷4)=1200÷12=100 (二)去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将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掉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三、乘法分配律 1.分配法 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例:45×(10+2)=45×10+45×2=450+90=540 2.提取公因式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35×78+22×35=35×(78+22)=35×100=3500 这里35是相同因数。 3.注意构造,让算式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 例:45×99+45=45×99+45×1=45×(99+1)=45×100=4500 四、借来还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 例:9999+999+99+9=10000+1000+100+10-4=11110-4=11106

2016年高考数学解题方法技巧总结整理_答题技巧

2016年高考数学解题方法技巧总结整理_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复习是考生们复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数学解题方法技巧,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方法一、调理大脑思绪,提前进入数学情境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方法二、内紧外松,集中注意,消除焦虑怯场 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 方法三、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方法四、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 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季节了,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方法,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先同后异。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4.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 5.先点后面。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方法五、一慢一快,相得益彰 有些考生只知道考场上一味地要快,结果题意未清,条件未全,便急于解答,岂不知欲速则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总结材料与类型归类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乘除法篇 一、乘法: 1.因数含有25和125的算式:例如①:25×42×4 我们牢记25×4=100,所以交换因数位置,使算式变为25×4×42. 同样含有因数125的算式要先用125×8=1000。例如②:25×32 此时我们要根据25×4=100将32拆成4×8,原式变成25×4×8。例如③:72×125 我们根据125×8=1000将72拆成8×9,原式变成8×125×9。 重点例题:125×32×25 =(125×8)×(4×25) 2.因数含有5或15、35、45等的算式:例如:35×16 我们根据需要将16拆分成2×8,这样原式变为35×2×8。因为这样就可以先得出整十的数,运算起来比较简便。 3.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例如:56×32+56×68 我们注意加号两边的算式中都含有56,意思是32个56加上68个56的和是多少,于是可以提出56将算式变成56×(32+68)如果是56×132—56×32 一样提出56,算是变成56×(132-32)注意:56×99+56 应想99个56加上1个56应为100个56,所以原式变为56×(99+1) 或者56×101-56 =56×(101-1)另外注意综合运用,例如:36×58+36×41+36 =36×(58+41+1) 47×65+47×36-47 =47×(65+36-1) 4.乘法分配律的另外一种应用:例如:102×47 我们先将102拆分成100+2 算式变成(100+2)×47 然后注意将

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与括号外的47相乘,算式变为:100×47+2×47 例如:99×69 我们将99变成100-1 算式变成(100-1)×69 然后将括号里的数分别乘上69,注意中间为减号,算式变成:100×69-1×69 二、除法: 1.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例如:32000÷125÷8 我们可以将算式变为32000÷(125×8)=32000÷1000 2.例如:630÷18 我们可以将18拆分成9×2 这时原式变为630÷(9×2)注意要加括号,然后打开括号,原式变成630÷9÷2=70÷2 三、乘除综合: 例如6300÷(63×5)我们需要打开括号,此时要将括号里的乘号变为除号,原式变为6300÷63÷5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加减法篇 一、加法: 1.利用加法交换律例如:254+158+246 我们首先观察发现254与246相加可以凑成整百,于是交换158和246两个加数的位置,变成254+246+158。 2.利用加法结合律例如:365+458+242 我们发现后两个加数可以相加成整百数,于是变成365+(458+242)。 3.拆分加数例如:568+203 我们发现203距离200较近,于是将

(完整版)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单位换算表)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单位换算表)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一、长度 (一) 什么是长度 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 (二) 长度常用单位 * 公里(km) * 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三) 单位之间的换算 1厘米=10 毫米 * 1分米=10 厘米 * 1米=1000 毫米 * 1千米=1000 米 二、面积 (一)什么是面积 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毫米 *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 平方千米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 1平方厘米=100 平方毫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 1公倾=10000 平方米 * 1平方公里=100 公顷 三、体积和容积 (一)什么是体积、容积 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二)常用单位 1 体积单位 * 立方米 * 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升 * 毫升 (三)单位换算 1 体积单位 *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四、质量 (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就是表示物体有多重。 (二)常用单位 * 吨 t * 千克 kg * 克 g (三)常用换算 * 一吨=1000千克; * 1千克=1000克 五、时间 (一)什么是时间 是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二)常用单位 世纪、年、月、日、时、分、秒(三)单位换算 * 1世纪=100年;*平年1年=365天;*闰年一年=366天 *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大月有31 天 *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有30天 * 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 1天= 24小时 * 1小时=60分 * 一分=60秒 - 1 -

高考数学解题方法技巧整理

高考数学解题方法技巧整理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考数学解题方法技巧,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方法一、调理大脑思绪,提前进入数学情境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方法二、内紧外松,集中注意,消除焦虑怯场 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 方法三、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方法四、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 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季节了,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方法,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先同后异。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

数学简便计算方法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点知识归纳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 (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 举一反三: (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 3.减法的性质 注:这些都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性质①: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 例2.简便计算:198-75-98

减法性质②: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例3.简便计算:(1)369-45-155 (2)896-580-120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例4.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56+98 (3)658+997 随堂练习:计算下式,怎么简便怎么计算 (1)730+895+170 (2)820-456+280 (3)900-456-244 (4)89+997 (5)103-60 (6)458+996 (7)876-580+220 (8)997+840+260 (9)956—197-56

初中常见数学计算方法

1、C 列分数化小数的记法:分子乘5,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2、D 、E 两列分数化小数的记法:分子乘4,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常见分数、小数互化表 A 列 B 列 C 列 D 列 E 列 5.021 = 125.081 = 05.0201 = 04.0251 = 52.025 13 = 25.04 1 = 375.08 3 = 15.020 3 = 08.025 2 = 56.025 14 = 75.04 3 = 625.085 = 35.0207 = 12.0253 = 64.02516 = 875.08 7 = 45.020 9 = 16.025 4 = 68.025 17 = 2.05 1 = 1.010 1 = 55.020 11 = 24.025 6 = 72.025 18 = 4.052 = 3.0103 = 65.02013 = 28.0257 = 76.02519 = 6.05 3 = 7.010 7 = 85.020 17 = 32.025 8 = 84.025 21 = 8.05 4 = 9.010 9 = 95.02019 = 36.025 9 = 88.025 22 = 02.0501 = 0625.016 1 = 44.02511 = 92.02523 = 01.0100 1 = 48.025 12 = 96.025 24 =

常见的分数、小数及百分数的互化 除法除不尽(按四舍五入计算) 除法比分数小数百分除法比分数小数百分1÷2 1:2 1/2 0.5 50% 1÷3 1:3 1/3 0.33 33% 1÷4 1:4 1/4 0.25 25% 2÷3 2:3 2/3 0.67 67% 1÷5 1:5 1/5 0.2 20% 1÷6 1:6 1/6 0.17 17% 2÷5 2:5 2/5 0.4 40% 5÷6 5:6 5/6 0.83 83% 3÷5 3:5 3/5 0.6 60% 1÷7 1:7 1/7 0.14 14% 4÷5 4:5 4/5 0.8 80% 2÷7 2:7 2/7 0.29 29% 1÷8 1:8 1/8 0.125 12.5% 3÷7 3:7 3/7 0.43 43% 3÷8 3:8 3/8 0.375 37.5% 4÷7 4:7 4/7 0.57 57% 5÷8 5:8 5/8 0.625 62.5% 5÷7 5:7 5/7 0.71 71% 7÷8 7:8 7/8 0.875 87.5% 6÷7 6:7 6/7 0.86 86% 1÷10 1:10 1/10 0.1 10% 1÷9 1:9 1/9 0.11 11% 3÷10 3:10 3/10 0.3 30% 2÷9 2:9 2/9 0.22 22% 7÷10 7:10 7/10 0.7 70% 4÷9 4:9 4/9 0.44 44% 9÷10 9:10 9/10 0.9 90% 5÷9 5:9 5/9 0.56 56% 3÷2 3:2 3/2 1.5 150% 7÷9 7:9 7/9 0.78 78% 5÷4 5:4 5/4 1.25 125% 8÷9 8:9 8/9 0.89 89% 7÷5 7:5 7/5 1.4 140% 4÷3 4:3 4/3 1.33 133% 备注除尽是指除数(前项、分子)除以除数(后项、分母)得商不出现循环(或无限循环)小数;除不尽与除尽相反,是无限循环小数。 常用平方数 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202=400 212=441 222=484 232=529 242=576 252=625 262=676 272=729 282=784 292=841 302=900 312=961 322=1024 332=1089 342=1156 352=1225 362=1296 372=1369 382=1444 392=1521 402=1600 412=1681 422=1764 432=1849 442=1936 452=2025 462=2116 472=2209 482=2304 492=2401 502=2500

高考数学得分技巧和失分雷区

高考数学得分技巧和失分雷区要想提高数学成绩并不能依赖多做题,在进行了好几个月的复习之后,也需要我们进行专项题型的训练,这个阶段一般能够坚持到高考,高考数学如何做,过来人将给大家做出全面的指导,面对复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剪不断理还乱,应该做好课本知识结构总结。 迟来的基础知识复习 当同学们开始专题复习的时候,我只好硬着头皮将基础知识和专题训练同时进行。我对基础知识复习的理解就是全面不遗漏地复习一遍高中的数学知识。于是,我买了一本最新的教参,个人觉得它的编排还是比较合理的,它先按不同的章分开,每章下面又分很多小节。每个小节,前半部分是近几年的高考(精品课)题,分AB组,A组的题较简单,正好可用来回顾知识点、重温一下解题思路;B组的题难度稍大,可用来训练解题思路和解题能力。后半部分是模拟题,也分AB组。我先是按照教参的编排顺序复习课本上相应的内容(千万别忽视了课本的复习,只做题是事倍功半的),然后再做参考资料上相应的高考题组、模拟题组,就这样一节一节稳扎稳打地往后做。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其他科目的复习也要同步跟进,每天的时间又有限。大概用了三个月,我才完整地捋顺了课本,从前到后过完了两遍参考资料。这个时候,感觉自己大

脑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感觉棒棒哒。到这时几乎所有的高考题,我都可以看穿它背后考查的内容,虽然很多题自己依旧不能解,但只要看了参考答案,很快就能发现自己思维的盲点,理解题目本身蕴含的数学意义。 各种题型分而治之 在进行第一轮复习的同时,我也在进行专项题型的训练(即第二轮复习),这个阶段我一直坚持到了高考。 我对自己想读的大学做了深入的了解,已经很清楚在高考中大概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分数才能进入这所大学(尽管因为竞赛,我已先行获得高考自主选拔录取降分的优惠,但我的目标是裸分考进心目中的学校),然后把这些分数分配到各个科目。我发现,数学只要考到130多分就够了,然后我把这130多分再分配到各个题型上去,看哪些题可以舍弃,哪些题不能舍弃,这使我对整张数学试卷的答题策略有了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分析了近几年本省数学考卷的构成:十道选择题→五道填空题→六道大题。对于前十五道题,我研究了近几年高考卷,发现大部分是基础题,只需要训练速度与准确度,少部分是技巧题,需要比较好的思维和联系课本知识的能力。对这一部分题型,我专门去买了小题集(里面有很多套测试题,每套只有十道选择题和五道填空题)来专项突破。每天测一套,我做练习的目的是提高速度和准确度,目标是在25

常用的七种简便运算方法

小学数学速算技巧顺口溜 简便计算三字经做简算,是享受。细观察,找特点。连续 加,结对子。连续乘,找朋友。连续减,减去和。连续除,除以积。减去和, 可连减。除以积,可连除。乘和差,分别乘。积加减,莫慌张, 同因数,提出 来,异因数,括号放。同级算,可交换。特殊数,巧拆分。 合理算,我能行。 常用的七种简便运算方法 1方法一:带符号搬家法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 -b a-b-c=a-c-b a x b x c=a x c x b

a* b —c=a —c —b a x b * c=a* c x b a* b x c=a x c* b) 2方法二:结合律法 里要变号。 (一)加括号法 1. 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 里要 变号。 (l)a + b + c=a+ (2 ) a + b ?c= a + (3 ) a - b + c=a- (4 ) a - b - c= a- 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 (b+c)—?(1)1 + (b-c )一^ (2) 23 (b-c )一⑶ 25 - (b+c )一一s 2?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 舌号前是减号,括号 2 + 8=1+ (2 + 8) 19 - 9二23+ (19-9 ) 18 ^8= 25- (18-8 ) 6 - 4= 33- (6 + 4) f 号前是除号,括号

(1) axbxc=ax(bxc) 一f (1) Ix2x3=lx(2x3) (2 ) axb-rc-ax(b-c) (2 ) "6壬3=2*(6十3) (3 )avb-=-c=a-7(bxc) —( 3 ) 10于255=10^(2其5) (4 ) a^bxc=a-r(bvc) ( 4 ) 10+8x4=10丰(8士4) (二)去括号法 1?在加减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去 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例 (1 ) a+(b+c)= a+b+c —> (1) 2+(3+5)= 2+3+5 (2) a +(b-c)= a+b-c —? ( 2 ) 17 +(13-7)= 17+13-7 (3 ) a- (by)二a-b+c ( 3 ) 23- (13-9)二23-13 + 9 (4 )a-( b+c)= a-b-c ( 4 ) 23-( 13 +9)= 23-13-9 2. 在乘除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去 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