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起步

近代化的起步

近代化的起步

2018年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检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制作介绍洋务运动前期的历史小报。以下材料不适合入选的是 D A.福州船政局的文字介绍 B.安庆内军械所的文字介绍 C.江南制造总局的图片 D.汉阳铁厂的图片 3、下列企业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发昌机器厂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总局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 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这说明洋务运动 A.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D.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5、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禁烟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洋务运动 6、成为中国近代维新变法运动导火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二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8、下面是九(4)班为纪念某历史事件110周年举办的图片展中的3张图片,这一图片展是为了纪念

(二)近代化的起步

(二)近代化的起步 【内容标准】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8年·淮安市)7.鲁迅先生回顾历史时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清朝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要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于是开始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08·湖北省宜昌市)8.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 A.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C.维护清朝统治 D.为洋人服务 (2008年·南京市)9、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内容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兴办新式学堂 D、派遣学生出国 (2008年·湖南省郴州市)7、19世纪下半期,洋务派为了“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下列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大生纱厂 (2008·南充市)2.洋务运动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近代工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 (2008·连云港市)21.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大生纱厂 D.汉阳铁厂 (2008年·四川省甘孜州)18.以下组合搭配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 ( ) A.张之洞——创办轮船招商局 B.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C.左宗棠——创办汉阳铁厂 D.李鸿章——创办福州船政局 (2008·巴中市)19.下列不属于 ...洋务派为“自强”而创办的近代工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B 福州船政局 C、汉阳铁厂D.江南制造总局 (2008年·湘西州)6.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其中还是以“求富”为目的的企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 D.福州船政局 (2008年·河南省)3.你见过老照片吗?那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承载着历史遗迹,记录着历史,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右下图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在轮船招商总局门前的合影,它拍摄的时期是()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 (2008年·汕头市)8.“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A.它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B.它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C.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D.它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008年·泸州市)14.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08年·河北省)13.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都对本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作用,其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摆脱了民族危机 B.走上了资本主要道路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逐步实现了国家富强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2016?广安)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一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解答】由题干“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故选C 2、(2016?潍坊)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 A.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考查了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 技”的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所以D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D. 3、(2016?聊城)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杰出人物”包括( ) A.魏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詹天佑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是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地方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试题(带答案)(2)

一、选择题 1.1903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三说:“我从天津海口经过,看到了大沽炮台。”李四说:“我从山海关经过,看见清军在巡逻。”王五说:“我想在东交民巷买一所宅子,结果被外国兵赶了出来。”贺六说:“我看到义和团势力发展到北京地区。”他们所说的话正确的是() A.张三B.李四C.王五D.贺六 2.台湾是中国的宝岛,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但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祖国宝岛台湾曾流落他乡,受尽了屈辱。你知道哪个国家曾割占台湾吗?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3.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材料表明李鸿章的观点是 A.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编练海军是错误的 B.西方的军事技术徒有虚表 C.编练海军等措施没有实现“自强”的目的 D.西方技术在提高国家实力方面不如中国的传统文化 4.近年来,南海、东海危机不断,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近代海军最早建立于()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D.戊戌变法时期 5.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6.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A.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B.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 C.驻扎有外国军队D.东交民巷居住许多北京居民 7.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B.日本C.德国D.美国 8.晚清时期,外国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下列哪一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7课 戊戌变法冀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三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7课戊戌 变法冀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三 第1题【单选题】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据此可知,康有为( ) A、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 B、对西方认识有限 C、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方人变法图强 D、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技术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898年,一位清朝官员的元老气急败坏的对康有为说:“变法、变法,你可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这位元老级的官员应属哪一派( ) A、顽固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激进派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领导“公车上书”这一运动的主要有( ) A、康有为、梁启超 B、康有为、李鸿章 C、梁启超、左宗棠 D、左宗棠、李鸿章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完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后,就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进行了比较,列出了下列共同点。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都以失败而告终 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D、都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 【答案】: 【解析】: 第7题【材料分析题】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专题选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下的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课型:公开课 授课时间: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及全面地、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做出的伟大探索,学习先辈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心怀祖国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近代化探索的三个发展阶段和四次探索活动 2、难点: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这个专题的内容时,基本上可以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知识点的整合,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存在问题,因此在这节复习课上,我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理清近代化探索的发展脉络,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法学法】 教法:提问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引导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 【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内容总共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环节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7分钟)

环节四:实战演练,链接中考(15分钟) 环节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5分钟)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导入设计:多媒体播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现场。 提问:以上图片涉及到了哪些战争反映的主题是 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题是西方列强的侵略。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专题——近代化的探索。 释义:所谓“近代化”就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科学化。 展示【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设计意图:导入设计的目的是为承上启下,让学生了解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以此导入新课。展示考纲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树”。环节一中用到的方法有:提问法和讲授法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设计:安排学生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进行知识的自主梳理,填写表格(导学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不理解甚至是易混淆的知识,如对洋务运动的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历史意义等。我会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再次给生明确:洋务运动前期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民用工业,它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但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族、民权、民生”而非“民主”,它结束的是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如图1)。之后,在我进行知识梳理的时候,我会重点引导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涛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该现象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 2.林则徐、洪仁玕、曾国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相同之处是( )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C.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思想 D.主张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 3.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的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 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 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发展近代产业,维护清朝统治 C.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4.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的原因不包括( ) A.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B.洋务企业经营管理带有明显的官僚衙门作风 C.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 D.洋务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5.某班举行“甲午中日战争祭”的主题班会,以哀悼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下列人物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邓世昌②丁汝昌③谭嗣同④聂士成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6.与以往条约相比,日本在《马关条约》中获取的新权利是( ) A.割地 B.赔款 C.通商 D.设厂 7.近代中国许多报刊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右图所示报刊主要 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

初中历史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练习题(含答案)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检测 【基础不倒翁】 1.下图漫画题为《敬祝进步》,骑自行车身着“1953”工作服的劳动者,将写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接力棒,交给骑摩托车身着“1954”工作服的劳动者。该漫画反映了() A.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确立 C.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D.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 1.D 【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57年完成,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确立,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B 项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故C项错误;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漫画反映了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故D项正确。 2.下表是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表为改变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鼓励私人企业投入再生产 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C.对国民经济方针进行调整 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2.B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中国的重工业很落后,“一五”计划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正确。故选B项。 3.1953年~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8%,农业和副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4.5%;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计划1 5.3%,农业和副业总产值也超过计划1.2%。五年内,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42.8%,全国农民收入增加近30%。上述数字说明了(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 C.我国改变了贫穷落后的局面 D.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3.A 【解析】1953年~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把握题干关键信息“超过计划”“增长”“增加”,不难判断题干中数字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故选A项。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综合课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综合课 单元综述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课标领航 1. 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合复习 一、近代化的探索: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代表人物:____ __、_______等 (3)内容:A、B、 C、D、。 E、。 (4)过程:(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变法开始)、(变法失败)。 (5)失败原因:。 (6)时间:从到,共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 3、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1.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第 2 课 戊戌变法中图版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九篇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2 课戊戌变法中 图版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领导“公车上书”这一运动的主要有( ) A、康有为、梁启超 B、康有为、李鸿章 C、梁启超、左宗棠 D、左宗棠、李鸿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维新变法时期,居于北方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报刊是( ) A、《时务报》 B、《中外纪闻》 C、《国闻报》 D、《万国公报》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为宣传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了( ) A、《万国公报》 B、《民报》 C、《每周评论》 D、《新青年》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签定 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C、公车上书 D、组织强学会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近代中国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B、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洋务运动中废除了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测试题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测试题(1) 一、选择题 1.19世纪60-90年代,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列对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D.创办了强学会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5.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的标志事件,主要是因为 A.兴起于工业革命后 B.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采用机器生产 C.创办了大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6.洋务运动开始和结束的标志事件是: A.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 7.首先从经济和政治领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B.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 8.在国内直接引发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A.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 B.“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C.德国“强租”胶州湾 D.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 9.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A.公车上书 B.创办《中外纪闻》 C.颁布《定国是诏 D.创办了强学会 10.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为纪念他中国有不少城市有中山路、中山公园,广东有中山市,请问他是A.谭嗣同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 取得的主要成就;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 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2.史料展示: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 3.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材料,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而且必须要发展工业了吗? 提示:国家贫穷,工业相当落后;发展工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4.教师讲述: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成果 1.请学生说说: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五”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 提示:时间:1953-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图片展示: 3.提出问题:结合教材,说说新中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工业化de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e确立》检测 【基础不倒翁】 1.下图漫画题为《敬祝进步》,骑自行车身着“1953”工作服de劳动者,将写着“第一个五年计划”de接力棒,交给骑摩托车身着“1954”工作服de劳动者。该漫画反映了() A.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确立 C.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D.人民对“一五”计划de建设热情高涨 1.D 【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57年完成,与材料中de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确立,与材料中de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故C项错误;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漫画反映了人民对“一五”计划de建设热情高涨,故D项正确。 2.下表是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人均产量方面de比较表为改变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采取de针对性措施是() A. C.对国民经济方针进行调整 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2.B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中国de重工业很落后,“一五”计划采取de针对性措施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正确。故选B项。 3.1953年~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8%,农业和副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4.5%;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计划1 5.3%,农业和副业总产值也超过计划1.2%。五年内,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42.8%,全国农民收入增加近30%。上述数字说明了(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 C.我国改变了贫穷落后de局面 D.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3.A

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专题

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专题 一、专题概述: 1.设定理由:本专题内容是历年中考命题的高频考点。近代化的探索命题大多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步骤和四大运动,也就是学习技术阶段(洋务运动)、学习政治制度阶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思想文化阶段(新文化运动),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历次运动的代表人物、口号、历史意义和认识。 2.近代化的含义:近代化是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过程,是一个国家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 3.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四大运动: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民为实现近代化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一艰辛历程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四大运动又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 4.对中国近代化的感悟: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实现中国的近代化,首要任务是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实行改革开放,是加快中国近代化步伐的必由之路。 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最早实践“师夷长技”思想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3.“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识点总结+过关训练+答案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知识要点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新中国之初,工业依然落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 3.时间:()— ()年。 4.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

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实施的中心:以()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6.成就: (1)东北工业基地形成:① ()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 ()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③ ()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架喷气式()试制成功;④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成就:①宝成、鹰厦等30余条铁路建成;②川藏、青藏、新藏()相继通车;③ ()长江大桥建成。 7.结果: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完成。 8.意义:我国开始改变()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 ()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 ()年9月,第一届()大会在北京召开。 2.内容:

(1)制定了《》。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性质);是真正反映了()利益的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制度。 (2)选举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其他国家领导人也被选举产生。 3.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制度;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难点释疑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和国家工业化的区别:“一五”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在钢铁、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重工业项目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相应地,交通运输业、轻工业也有了发展。“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但是,要实现国家工业化,还任重道远。 2.注意区分三部法律文献:①1912年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②1949年中国人民政

浙江省2019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08课时近代化的起步习题含答案

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课内提分练习 1.[2018·济宁]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2.[2018·滨州]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 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 ) 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3.[2018·恩施]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 和“柳”分别指( ) A.自强,求富 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D.维护清朝统治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2018·金华]19世纪60年代,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为维护清朝的统治,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 术的运动。该运动( ) ①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②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 一些抵制作用 ④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18·无锡]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邹容 D.陈独秀 6.[2018·广东]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

第二单元复习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第二单元复习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单元知识结构 一、洋务运动 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1.时间 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3.代表人物 中央:弈忻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5.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6.口号: 自强 、求富 7.机构: 总理衙门 8.洋务运动的作用: (1)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9.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 二、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4.目的: 救亡图存 5.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6.序幕: 公车上书 7.开展: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印行书刊继续宣传变法思想。 8.“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法律,澄清吏治;经济上奖励实业,改革财政;军事上编练 新军,改习洋操;文化方面,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等。 9.结果:慈禧发动“戊戌政变”,维新变法失败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秀森、康广仁 10.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11.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 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12.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三、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孙中山创建革命组织: (1)、1894年—— 新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905年—— 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最新整理】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教学分析 知识与 能力 了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意 义,提高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知识;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 方法 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学会从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课前搜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介绍,学会从多渠道搜集 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 持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背景、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宪法的性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即兴之作。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寥寥数字,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几座长江大桥。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的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提示: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2.史料展示: 史料一: 项目全国总产量人均占有量 国民收入358亿元66元 粮食 1.1亿吨209公斤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继经济和政治领域近代化之后,思想文化领域也迫切地需要近代化。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两阶段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从思想的巨大作用来重新审视“伟大理想”等词语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紧迫感。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结合辛亥革命的意义,完成39页的动脑筋 2)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近代化的探索",所谓的近代化: 即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请同学们回忆前三课的内

容,说说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巳经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 何?进行这些探索的分别代表哪个阶级或阶层? 2、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一单元中的前3课内容,实际上反映的是近代化探索中的两个阶段:其中的洋务运动属于“经济领域”的探索,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则属于“政治领域”的探索,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文化运动则属于“思想领域”的探索。 淤出示教学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学习探究新课: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0页的内容,然后我们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淤学生回答(略) 淤教师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课本上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是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那么这里的新思潮指的是什么?旧思潮指的乂是什么?(尊孔复古)袁世 凯尊孔复古的目的是什么?(实现独裁和专制)袁世凯为了达到 政治上的独裁与专制,就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在思想领域内掀起复古 尊孔的逆流。那么“尊孑L”与“专制、独裁”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中图版复习巩固第八十八篇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中图版复习巩固第八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一文中记载:“宣统初年(1909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惟恐不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子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这里的“我”“缺少一条辫子”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 B、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 C、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D、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断发易服”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 A、1912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提出“自强”、“求富”口号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A、①洋务运动②孙中山③陈独秀 B、①五四运动②孙中山③曾国藩 C、①五四运动②曾国藩③胡适 D、①洋务运动②陈独秀③梁启超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中国“政治上的民主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有( ) ①康有为②梁启超③孙中山④李鸿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中国“经济上的工业化”起步于( ) A、洋务运动 B、一五计划 C、大炼钢铁运动 D、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距今年100周年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爆发 B、新文化运动兴起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