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窃读记》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窃读记》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窃读记》同步练习及答案

《窃读记》

(一)

一、选词填空

1、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想法念头)(逼迫催)使我再度地停下来。

2、我合上最后一页——(吞吐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知识道理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

二、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在广大群众的注视之下。(众目睽睽)

2、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

3、形容装腔作势,活像真有那么回事似的。(煞有介事)

4、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废寝忘食)

三、文意理解

1、课文中有很多写“我”如饥似渴地读书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1)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饥饿的瘦狼”“贪婪”,贬义词褒用,说明“我”对读书的渴望程度。(2)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这段话描写了“我”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的样子,表现了“我”特别想读书的急切心情。

(3)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我”饱读之后的满足感、充实感。

2、作者到底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

(1)假装问价钱来窃读;(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4)以雨天为借口留在书店里;(5)用花生米充饥;(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别人的注意。

3、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身体需要食物来供养;“读书长大”指头脑需要知识来充实;“在爱里长大”指人的成长离不开爱的浇灌。文中“我”被店员默默地关心和帮助,这让我认清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不再固执地仇恨人类。日常生活中融入了浓浓的爱,不经意的细节往往给人巨大的力量,我们应该善于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爱。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

A.看起来那么瘦弱的他,居然在一天之内负重行走了50多公里,真是不可理喻。

B.他们常年在野外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C.小李一向油嘴滑舌,在这次遂宁市中学生辩论大赛中被评为“最佳辩手”,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D.因前车乱扔垃圾,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二十多辆汽车追尾,伤亡人数不断攀升。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由于老师对我的悉心教育,使我在学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缺少主语,删去由于或使)

B.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语序不当: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

C.春天的观音湖湿地公园展露出自然的清新与秀美,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去处)。

D.自古以来,遂宁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陈子昂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6、把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A )

①更多的财富,更好的房子,更高的地位,更大的名声。

②但占有的欲望是没有穷尽的,占有本身总在刺激和催生新的欲望。

③因此,只会用外物来丈量幸福感的人,常常陷于一种矛盾之中,拥有越多,幸福反而越少。

④似乎只有这些才能见证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让自己感觉更安全,更强大。

⑤人们总是习惯把希望寄托在攫取的行动上。

A.⑤①④②③ B.④②⑤①③

C.②④①⑤③D.⑤②①④③

(二)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字注音:

撅()踱()

诅咒()()

踉踉跄跄()()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惯伎

②写照

③枉然

④下意识

二熟读精思: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若把题目改为“偷读记”好吗?为什么?答

4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女孩?

答:

5出色的心理描写是本文一个亮点,请在文中找出一句刻画人物心理的语句并作简要的赏析:

例句

赏析

6“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拓展填空:

7本文作者是小说家和散文家,她的短篇小说集《》曾被改编成电影,颇受欢迎。

8 ①读书,行路。

②少壮不努力,。

③是人类进步的。

④请另写两句有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答案:

3窃读;不能改;因为“窃”是“偷偷地”意思,此文以“窃读”为叙事线索,着重描写作者“窃读”的心理和情感经历,“窃读”两字真切反映了作者囊中羞涩的窘态,更表现了作者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和鲜明的形象;

4文中的“我”是个渴望读书而不怕艰辛并懂得感恩的女孩;

5例句:第4节“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只巨掌,五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

赏析:这里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作者刹那间由喜悦到惊慌到沮丧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一个渴望读书的穷学生受人侮辱的悲凉;6日常生活中融入了浓浓的爱,不经意的细节往往给人巨大的力量,我们应该善于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爱;

7林海音;《城南旧事》;

8万卷,万里;老大徒伤悲;书,阶梯;④略

阅读课文《窃读记》节选,完成9-10题。

①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

⑦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抽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③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虹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④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赋。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

⑤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⑥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串几末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9.下列对节选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写了“我”两次窃读的经历.

B.“暗喜没人注意”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庆幸”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通过这一系列的词语,把“我”急切地读书心理刻晒的淋漓尽致.C.而文中“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威风凛凛地“冷笑”你到底买不买?”“不是一回了!”等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则可见店老板的势利冷酷。

D.从选文内容看,标题中的“窃读”表现了我对读书的钟爱之情以及想读书却不愿花钱买书只想去书店偷偷看书的痛苦和无奈。

10.下列对选文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真可谓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B.第⑤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用“我不弄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总结前次窃读被“抓”的惨痛心理,用“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一句引出“我”新的窃读经历。C.“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这句话足见有了上一次的教训后,“我”去窃读时的随机应变和花样多出,“吃一堑,长一智”。

D.“啊!终于和你相见!”一句,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传种地表达出再次成功窃读的欣喜以及对书的钟爱。

答案:

9.D 10.C

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11窃读记

11 窃读记 精彩开篇词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认识自己。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可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能帮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陶醉书海,也许你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祈祷过,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流泪过,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过……陶醉书海,是一种幸福。曾经,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她因为陶醉书海,竟然去“窃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窃读记》。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汗涔涔(cén) 尴尬(gān gà) 贪婪(lán) 诅咒(zǔ zhòu) 踉(liàng)踉跄(qiàng)跄煞有介事(shà) 众目睽睽(kuí) 饥肠辘辘(lù)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睽睽,形容注视的样子。 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辘辘,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 贪婪:贪得无厌。课文指渴求知识而不知道满足。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3.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台湾著名作家,祖籍广东蕉岭,出生于日本大阪。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其中小说《城南旧事》最为著名。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社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社,曾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学生大声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感知文章内容。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叙事的?请按这一顺序划分文章的结构。 【交流点拨】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叙事的。 第一部分(1—8):书店“窃”读,遭老板嘲笑。 第二部分(9—16):回忆“窃”读的方法。 第三部分(17—29):得到书店店员的关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一课《与朱元思书》之精细复习

《与朱元思书》 一、文章内容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文学常识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字_叔痒__,吴兴故章人。是南朝 代文学家。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吴均体 三、语音 缥(piǎo)碧无碍(ài)负势竞(jìng)上泠泠(líng)作响 嘤嘤(yīng)成韵鸢(yuān)飞戾(lì)天 互相轩(xuān)邈(miǎo) 四、通假字 1、有时见日见同现,显现,显露。 2、窥欲忘反'反'同'返'、返回 五、一词多义 蝉则千转不穷。(尽,完) ①.欲穷其林。(走完) 猿则百叫无绝(停止)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消失)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 ③.果如鹤唳云端。(叫) 六、重点词语解释 1、风烟俱净风烟:指烟雾。俱:都 2、天山共色共色:同样的颜色。 3、一百许里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4、天下独绝独绝:;绝独一无二,到了极点。经久不绝:停。

5、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6、急湍甚箭急湍:急流的水 7、皆生寒树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8、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9、互相轩邈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0、泠泠作响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1、好(友好或美丽)鸟相鸣:互相和鸣 12、鸢飞戾天者戾天:到天上;戾,至 13、望峰息心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4、经纶世务者经伦:筹划、治理。 15、窥欲忘反忘反:流连忘返; 16、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 17、在昼犹昏犹:好像,如同。 18、疏条交映交映:互相掩映。 19、水皆缥碧缥碧:青白色。 20、嘤嘤成韵韵:和谐声音。 七、理解性默写 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4、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7、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8、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长春市榆树市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1课《窃读记》同步练习

长春市榆树市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1课《窃读记》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面句子中“一”的意思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B . 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 C . 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D . 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 2. (2分)下面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 . 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 B . 太阳不甘寂寞,让那水流紧张的影子在树干和青草上不住地忽闪。 C . 有些草早已从水下钻出来了,现在立在溪流中频频点头,算是既对影子的颤动又对小溪的奔流的回答。 D . 密集的小白杨树被冲歪在水下,像一条条蛇似的一个劲儿想顺流而去。 3. (2分) (2019七下·乳山期末)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道上走走,亭子里坐坐,看看山石,听听泉声,够了。 ②道跟泉流平行。道左边先是壑雷亭,后是冷泉亭,在亭子里坐,抬头可以看飞来峰,低头可以看冷泉。 ③道右边是灵隐寺的围墙,淡黄颜色。 ④一进山门就望见对面的飞来峰,走到峰下向右拐弯,佳境就在眼前展开。 ⑤沿峰脚是一道泉流,从西往东,水大时候急急忙忙,水小时候从从容容,泉声就有宏细疾徐的分别。 ⑥道上多的是大树,又大又高,说“参天”当然嫌夸张,可真做到了“荫天蔽日”。 A . ④②③①⑥⑤ B . ④⑤②③⑥① C . ①⑤④②③⑥ D . ①⑥⑤④②③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30分) 4. (30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正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11课

《春》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9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朱自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出现是有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学习者分析 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情感。我打算从朗读入手,利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不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奋发向上的情感。 教学设计 《春》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之一,本文不管在选材、布局谋篇还是语言上都堪称典范。按照编者的思路,通常我们都是采用盼春—绘春—赞春这一顺序来教,重点带领学生分析作者描绘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而这次教学设计,我尝试打破这一常规,整篇课文的教学以朗读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理论依据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朗读是培养学生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可以在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品味。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A.用普通话有感情反复地朗读课文,理解并品味文中美的情景,美的结构,美的语言。 B.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品读精彩句、段。 C.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广西南宁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窃读记讲学稿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11课:《窃读记》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 到感染。 3.学习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写人记事,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作者在两次“窃读”过程中的不同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难点】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 1.看拼音,写字词: 饥肠lùlù() gān'gà( ) 众目kuíkuí ( ) 汗céncén ( ) 踉踉qiàngqiàng( ) 威风lǐn lǐn ( ) fèi( )寝忘食 shà( )有介事踉踉跄跄(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在广大群众的注视之下。() (2)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3)好像真有那么回事似的。() (4)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件事情,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3.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作者林海音的资料。 4.理解课题: 查字典,理解“窃”字的含义,并说说在本文中“窃”字的含义。 5.冰心先生教导我们:“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让我们课前搜集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吧,我们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6.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课堂)学习·研讨 一、导入 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自由讨论)读书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窃读记》。 二、学习新课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窃读”这个特殊的经历? (2)“我”“窃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文中的“我”小时候经历了几次刻骨铭心的“窃读”经历?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把截然不同的经历放在一起? (4)请找找“我”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方法?快速浏览课文中相关段落,找出这些与众不同的“窃读”方法,并试着用简洁的语句分别概括出来。 2.设身处地地体会文中的“我”“窃读”的滋味(感觉、心情)。 (1)、请勾划出相关语句,分析“我”“窃读”的滋味有哪些?请作批注。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窃读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窃读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窃读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11.窃读记 知识目标体味窃读的滋味。 能力目标学习运用心理活动、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理解并学习“我”孜孜以求、勤于读书的精神。 学习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自由讨论) 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窃读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窃读”这个特殊的经历?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喜欢读书又没钱买书就经常跑到书店偷偷读书这样一件事情。 按时间顺序(或“窃读”事情发展顺序)记叙:去书店——在书店——出书店。 2.“我”“窃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1)找不到书;(2)受到驱逐;(3)隐藏伪

装;(4)渴望下雨读书;(5)饥肠辘辘。 (1)假装问价钱(第10段)(2)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第10段) (3)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第12段)(4)贴在大人身边(第13段) (5)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第14段)(6)饥肠辘辘的时候以花生来充饥(第16段)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形象 1.圈划描写老板的语句,师生一起分析老板形象特点。 (1)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只巨掌,五个手指大大

2016年11窃读记练习题及答案

2016年11窃读记练习题及答案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汗涔涔()尴尬()众目睽睽() 贪欲() 诅咒() 饥肠辘辘()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________(难堪尴尬难受),___ _____(涨羞映)红了脸。 (2)终于有一天,求知的________(欲望方法念头)________(逼迫催)使我再度地停下来。 (3)我合上最后一页——________(吞吐咽)了一口唾沫,看起来所有的________(知识道理聪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 3.按照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大伙儿的眼睛都凝视着。() (2)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3)看起来真有这么回事似的。() (4)形容用心致志地干某一件情况,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4.下面语段中有一处语病,在文中画出来,并进行修改。 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14~17周岁人群对课外书的选择偏好要紧集中在文学类上,这一比例占到了58.5%;其次喜爱的课外书类别依次是历史类、科普类和心理类,选择比例均大约在20%左右。关于学生阅读课外书,66.0%的学校老师和74.3%的家长表示赞成,另有9.6%的学校老师和6.6%的家长因担忧耽搁学习而反对学生阅读课外书。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下列句子各运用了如何样的描写方法? (1)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躯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

11《窃读记》同步练习含答案·优选.

窃读记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字注音: 汗涔涔.()尴尬 ..跄()贪婪.() ..()()踉踉跄 2.看拼音写字: 饥肠lù lù众目kuíkuí shà有介事威风lǐn lǐn 3.解释下列词语: (1)惯伎 (2)惨淡 (3)贪懒 4.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尚格小学是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学生们的课间活动是拎着锄头剪刀上山割菌草,因为他们有一个另城里孩子们羡慕不已的生物园:一块菌草培育基地、六方葱(yù)的菜园和十二窝(A)的小白兔。菌草基地是农林大学的教授为学校的生物园量身定做。菌草长势快,是特别培植的新品种。刚割的菌草不能直接喂,要摊开晾干,不然兔宝宝吃了会拉肚子。菌草还可以绞成粉末,,用来培育平菇和金针菇,当看到纤嫩的茵菇从这些粉末中(B)地冒出来的时候,同学们都兴奋得何不拢嘴:“真神奇啊” ⑴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葱yù()晾. ( )干 ⑵从下面(A)(B)两组词语中各选一个最恰当的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气定神闲探头探脑 A B 憨态可掬挤眉弄眼 ⑶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同学们都兴奋得合不拢嘴:“真神奇啊!” B. 同学们都兴奋得合不拢嘴:“真神奇啊”! ⑷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予修改。 5.本文作者是小说家和散文家,她的短篇小说集《》曾被改编成电影,颇受欢迎。 6.①读书,行路。 ②少壮不努力,。 ③是人类进步的。 ④请另写两句有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7.读下面一则轶事,诗人的回答表现了什么() 一位著名的诗人在只容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一个怀有敌意的批评家相遇。那个批评家蛮横地说:“我从不给疯子让路!”诗人退到路边,说:“我恰恰相反。” A.表现了诗人宽宏大量B.表现了诗人高雅风度 C.表现了诗人反击艺术D.表现了诗人自命清高

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窃读记》练习题

11窃读记 考点1心理描写 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心理,将“我”“窃读”时的心理感受描写得淋漓尽 致。试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①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来描绘自己的心境。例如,“好像躲雨人偶然避雨到人家的屋 檐下,您总不好意思赶走吧”一句,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我”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理所当然的借口进行自我安慰的心情,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谲. ②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例如,“我跨进书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既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寻找书籍时的急切心情。 ③善于通过人物的神态描写来表达内心活动。例如,“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 尴尬,涨红了脸? ”将“我”受辱后的尴尬与悲愤表现得淋漓尽致。

考点 2 句子理解 怎样理解“您就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就是在爱里长大的”这句话的含义? 人的成长需要物质食粮——吃饭;还需要精神食粮——读书;更需要社会关怀—-人与人之间的爱。 考点 3 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描写老板的语句,分析老板的形象特点。 ①五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 您到底买不买?” ②她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 ③脚跟后面紧跟着的就是老板的冷笑:“不就是一回了!” 采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老板的粗暴;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老板的势利;“我”已经很狼狈了,但老板还对“我”冷笑,突出了老板的冷

漠.

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汗涔涔()煞有介事()踉踉跄跄() ,众目 ,饥肠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费寝忘食()威风凌凌()若无其就是()全神惯注()

11、窃读记

11、窃读记林海音 自读目标: 1、默读课文,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文重生动形象的描写; 3、理解文重主人公不怕困难、勤于读书的精神。自读三步走: 第一步:学生默读课文,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 2、积累词语:汗涔涔尴尬贪婪难看诅咒 众目睽睽煞有介事饥肠辘辘踉踉跄跄 四平八稳白日梦若无其事惯技倾盆大雨 适宜支撑 3、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步:质疑解惑,深入理解课文。

思考并回答:(小组讨论,组长归纳,教师点评)1、题目重的“窃”是什么意思?“窃读”又是什么 意思? 窃,偷;暗中、偷偷做一件事;谦辞,古人用来指自己的建议。文中应指暗中、偷偷做某事。“窃书”即指“我”偷偷到书店看书。 2、“我”偷偷去书店看书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 效的“窃读”技巧何方法? 明确: ①、假装问价钱;(第9段) ②、贴在大人身边;(第12段) ③、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第13段) ④、饥肠辘辘的时候以花生充饥;(第15段) ⑤、到几家书店看完一本书;(第11段) ⑥、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第18段)

3、每次“窃读”都成功吗?(书店受辱的动作、 心里描写)尴尬是经理该我怎样的感受? 老板:粗暴、吝啬 “我”:高兴--悲愤 感受:“我”怀着迫切兴奋的心情来到书店,但受到一个粗暴、吝啬、金钱至上的老板的羞辱,“我”怀着无奈、悲愤、仇恨的心情离开了心爱的书店,这次经历让“我”感受到世态炎凉何人情淡薄的一面。 4、文重的“我”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明确:“我”是一个不怕困难、勤奋读书、向往知识的孩子。 第三步:完成练习。 1、完成《同步练习》习题。 2、课外收集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班级墙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窃读记》含答案

《窃读记》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作客美国》,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等。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她的的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5岁举家迁居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她的成名之作小说《城南旧事》即取材于这段生活。 二、自学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窃.读()踮.脚()腋.下()尴.尬()() 狼狈.()贪婪.()屋檐.()撅.着() 诅.咒()踉跄.()()众目睽.睽() 煞.有介事()饥肠辘.辘()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辘辘,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 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煞,很,极。

2019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窃读记》精编练习含答案

11 窃读记 01 积累运用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汗涔.涔(cén) 尴尬 ..(gān gà) 众目睽.睽(kuí) 贪婪.(lán) 诅咒 ..(zǔ zhòu) 饥肠辘.辘(lù)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难堪尴尬难受),涨(涨羞映)红了脸。 (2)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欲望想法念头)迫(逼迫催)使我再度地停下来。 (3)我合上最后一页——咽(吞吐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知识道理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 3.下面各项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 A.老爸是个作家,每天废寝忘食 ....地写作,给我树立了绝佳的榜样。 B.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称,日方领导人煞有介事 ....地挑拨离间,渲染所谓南海地区紧张,心态极不健康。 C.据悉,这个全球最大的公关像在当日装上了一把长约70米的青龙偃月刀,整体形象 威风凛凛 ....。 D.那鸟离开了秋千坪的林子,于众目睽睽 ....中,硬是闭紧了嘴壳子,直愣愣地盯着我们,不发出一点声音。 (解析:“煞有介事”的意思是“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句中应该用“处心积虑”。)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预计到2022年,我国的博物馆总量将超过八千座以上。 B.尽管“西游”题材众多,但大多数作品形象刻板,情节老套。 C.主流媒体承担着纯洁语言、倡导文明、传递正能量。 D.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直指心灵的教育,是培养人生境界的教育,是提升美好品德的教育。 (解析:A项语意重复,“超过”与“以上”重复;C项成分残缺,“承担”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加“的任务”或“的责任”;D项搭配不当,“培养”应改为“提高”。) 5.新学期,为响应学校主题为“爱读书读好书”的读书活动,你所在的班级打算开展创建“爱上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活动中,准备在教室内张贴标语来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请你拟写两条。 示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2)在主题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发言,畅说自己的读书感悟。甲说:“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乙说:“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你接着说:“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请仿照甲、乙两人发言的形式,续写完成你的发言。 (3)为了方便同学们阅读,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 正方:示例:我认为增设“图书角”很有必要。首先,阅读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设置“图书角”能够便于我们利用机动时间进行阅读;其次,合理而有序地摆放完全可以让“图书角”有一席之地,而且增设“图书角”更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至于遗失和损坏问题,只要我们制定相应的图书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这点是不用担心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内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内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课文复习-word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 课文复习 内容预览: 11、竹林深处人家 黄蒙田 一、应掌握的词语 山麓 lù 隧suì道屏píng风山岚lán 竹坞wù 器皿mǐn 竹箬ruò 匾箪dān 晾liàng 沏qī 气势深沉碧螺春密密匝匝zā 名副fù其实束shù手无策 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1、山麓:山脚。 2、密密匝匝:很稠密的样子。 3、山岚:山林中云雾。 4、屏风: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 5、竹坞:竹林茂盛的山间平地。坞,四面高中间凹下去的山地。 6、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副,符合。实:实际。 7、束手无策:束:捆绑。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三、应掌握的文学常识。

黄蒙田:1919年生,当代作家,散文家。 四、与课文有关的古诗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五、有关竹的成语、词语 【成语、词语】 势如破竹胸有成竹竹马之好青梅竹马竹苞松茂丝竹管弦书功竹帛金石丝竹 竹头木屑竹篱茅舍哀丝豪竹名垂竹帛罄竹难书竹报平安丝不如竹竹柏异心 竹篮打水竹马之友吹竹弹丝成竹在胸丝不如竹东南竹箭茂林修竹 【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屈屈伸伸,雪压千屋犹奋直;潇潇洒洒,风来四面又何妨。 劲节生来瘦,高村老去刚;竹青怀素志,梅龙秉芳心。 为天地生春,抚长存终古绿;与松梅作伴,洁身共避寒心.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11课《窃读记》检测练习

《窃读记》检测练习 阅读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lǐn lǐn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 “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kuí kuí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煞有介事地问他价钱。我明知道,任何便宜价钱对于我都是枉然的,我绝没有多余的钱去买。 但是自此以后,我得了一条不费一文钱读书的门径。下课后急忙赶到这条“文化街”,这里书店林立,使我有更多的机会。 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比如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shì地走出去,然后再走入另一家。 …… (原创) (一)积累与运用 1.本选文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家,著有短篇小说集《》。 考查目的: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案:林海音;作家;城南旧事。 解析:《窃读记》选自《英子的心》,林海音的短篇小说集是《城南旧事》。 (原创) 2.文中画线字词的读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课文中涉及重点字词的读音识记。 答案:gān gà,shà,wǎng。 解析:略。 (原创)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1课《春》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4、学习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悟情。 2、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的方式,品析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网上查阅朱自清及其作品的简介。 2.搜集有关春天的诗句或文章。 3. 搜集有关春的图片及朗读材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内容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学习目标 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 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 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教师讲述后明确:盼春(第1自然段);绘春(2—7自然段);颂春(8—10自然段) 导读促学,授知授法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指导学生品读的方法。 1、简析“盼春”。 出示问题组:春天来了没有?(通过“近”字可以看出春天还没有来)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为什么叠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这一小节有两个词“着”和“了”构成了四个词尾,有什么作用?(给人柔和的感觉) 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 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从哪儿可以看出是总写呢?(“一切”) 在这一小节里,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分别用“朗润”、“涨”、“红”来描述他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幅画面的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点,写出了春天的总体景色,然后又选取了五幅画面来具体描绘春天的美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这一部分的学习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揣摩其内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窃读记》教学设计

11.《窃读记》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读,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概括主要内容。 (3)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学情分析 孩子们都读过许多书籍,但读书的经历都是得而读之,鲜有林海音童年时这样的读书经历。学习本文要紧密练习学生的实际生活,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读书,珍爱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热爱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素养的好习惯。 3.教材分析 林海音的叙事散文《窃读记》借助典型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叙述了自己小时候到书店“窃读”的辛酸往事,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之情。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厘清作者思路。 2.通过反复品读,品味生动的心理描写,细细体会作者窃读中的情感变化,领悟文章内涵。 3.通过联系自己的阅读、生活体验,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学习作者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厘清作者思路;品味生动的心理描写,细细体会作者窃读中的情感变化,领悟文章内涵。

七年级上册语文11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11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11课教案就在下面,七年级上册语文11课是窃读记,我们看看下面吧。 七年级上册语文11课教案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窃”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窃”时心里会怎么想?请你打开书本,是什么促使了林海音这样去“窃读”的?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两遍。 2、读第一遍,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3、读完第二遍,把书合上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交流反馈 1、梳理内容: 窃读的时间段?窃读的办法?窃读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紧密围绕课题展开叙述。) 2、识读词语: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3、范写观察: 饿、惧、柜、檐、酸、撑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4、生书写练字本上的汉字。 四、再读课文 1、画出描写林海音动作和心里活动的句子。 2、体会: 这样写的好处,并摘抄在自己的语言积累本里。 五、放声朗读全文 六、结束语 “我”是担忧又害怕的跨进书店,因为那是一种怎样的窃读滋味?(文中第四段) ──很快乐,也很惧怕。我快乐什么?害怕什么呢?让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窃读记》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同步练习

语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题 一、认真阅读《窃读记》第 3、4 自然段,完成以下练 习。 1、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作者动作的词语写在横线 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个自然段中一系列动作描写,突出“我” 对读书 ()。 A、感到辛苦 B、如饥似渴 C、很是无奈 3、从这两个自然段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贪婪”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把 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我” 强烈的___________,对读书的____________ 。 5、“它在这里”中的“它” 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阅读《窃读记》第 7—10 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写 3 个) 依依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舒舒服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一个人要读书、吃饭才能长身体。 B、一个人既需要粮食哺育身体,又需要读书来长智慧。一 个是物质粮食,一个是精神粮食,二者缺一不可。 C、吃饭能使人长大,读书也能使人长大。 三、理解与感悟。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 来看书的人()很多,()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 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

11 窃读记-教案导学案

11 窃读记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认识自己。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可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能帮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陶醉书海,也许你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祈祷过,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流泪过,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过……陶醉书海,是一种幸福。曾经,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她因为陶醉书海,竟然去“窃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窃读记》。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汗涔.涔(cén) 尴尬 ..(gān gà) 贪婪.(lán) 诅咒 ..(zǔ zhòu) 踉.(liàng)踉跄.(qiàng)跄煞.有介事(shà) 众目睽.睽(kuí) 饥肠辘.辘(lù)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睽睽,形容注视的样子。 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辘辘,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 贪婪:贪得无厌。课文指渴求知识而不知道满足。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3.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台湾著名作家,祖籍广东蕉岭,出生于日本大阪。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其中小说《城南旧事》最为著名。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