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1)

公共经济学(1)
公共经济学(1)

1.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中各种市场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和互为因果的联系与作用。特点:具有利益制约性,内在性,相互制约性。

2.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

①价格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价格变动与供求变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节机制。其作用是:价格机制可以指导商品生产者调整生产方向和生产规模;是商品生产者的竞争手段;可以使消费者改变需求方向、规模和结构;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②竞争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主体之间普遍的经济联系,体现为他们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较量的过程。③供求机制是指在市场交换活动中,供给与需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供求机制通过商品价格作为中介发挥作用。

3.市场效率:是指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效率,衡量资源配置效率与否的标准是帕累托效率,衡量资源配置公平与否的标准是洛伦兹曲线。

①帕累托最优(效率):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的状态。如果资源配置还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那就需要改进资源的配置,至少可以使其中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同时又没有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包括三个方面,交换的最优,生产的最优以及生产和交换的最优。

②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该曲线作为一个总结收入和财富分配信息的便利的图形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平等也不是完全不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4.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G=A/A+B。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基尼系数在0.2以下被认为收入分配近乎绝对平等,在0.2-0.3之间是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被认定比较适度,超过0.4被认为近乎绝对不平等。

5.市场失灵的原因:信息不对称,竞争不完全,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外部性。

6.市场失灵的表现:市场垄断(垄断原因:对关键性资源的控制,规模经济,专利制度,准入制度,生产集中)的形成,公共产品的缺失,公共资源的浪费,收入分配的不公,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与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的增加自身效用的同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经济周期性波动。

7.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既包括维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具有外部性的产品,还包括针对市场机制产生的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通过宏观调控协调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具体来说有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克服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限制垄断,调节收入分配,稳定宏观经济。

8.政府失灵:指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市场缺陷加重,以致社会资源最优配置难以实现。原因:政府决策低效率,政府运行低效率,政府干预低效率

9.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流派

①重商主义的观点:金银是财富的最佳形式,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干预,民族主义

特征下的殖民倾向,廉价劳动力和生产的重要性。

②自由放任主义:个人理性与“经济人”假设,市场机制下社会经济的自动调节与均衡,生产合理性与分配公平性的论证,崇尚自由市场经济、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③凯恩斯(政府干预主义):反对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实行“有调

节的资本主义”,否认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提出有效需求不足;摈弃自由放任主义,极力主张政府经济干预。

④新自由主义:将高失业、高通胀、高财政赤字、低经济增长归结为国家干预过度、政府开支过大,其倡导缩减财政赤字恢复市场自由竞争等,观点:个人主义价值导向,较为强调个人权利;强烈反对政府干预;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大肆宣扬经济自由。

10.私人产品、混合产品与纯公共产品的特征。

私:即具排他性也具竞争性的产品。特征:排他成本低,易于定价,由私人部门提供,通过市场销售获取资金,产品消费具有理性。

混(自然垄断产品):具有排他性不具有竞争性的产品。特征:主要由公共部门提供,排他成本低,通过输出可由私人部门提供,所需经费通过销售和补贴获得。

纯:即不具有竞争性也不具有排他性的产品。特征:排他成本高,由公共部门提供,所需经费源于税收,通过政策输出可由私人部门提供。

11.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公共产品的供给原理①公共产品的一般化模型。私人产品的效用可以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而公共产品则无法分割。②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公共产品的局部均衡:私人产品的效用在不同消费者之间可以分割;公共产品的效用在不同消费者之间无法分割。私人产品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而公共产品所有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之和等于边际成本;公共产品的一般均衡。公共产品的一般均衡就是考虑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资源配置如何在相互影响下达到帕累托最优。③纯公共产品的均衡机制,林达尔假设(什么是):理性的消费者能够认识到隐藏偏好带来的不利结果,人们会减少这种隐瞒直到公共产品的供给成为可能。实现条件是:林达尔假设社会由两类人构成,每类人内部对于公共产品的偏好是一致的。

12.公共产品的供给困境:1.纯公共产品的供给困境---搭便车,指在经济生活中,不支付成本而免费使用某种产品、享受某种好处的现象。2.公有资源产品的供给困境---“公地悲剧”,公有资源产品的供给困境主要源于不加养护的过度使用,其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相背离。3.自然垄断产品的供给困境----“市场势力”,自然垄断产品的困境是如何定价的困境,市场势力是指单个或几个市场主体对产品价格的影响力。

13.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①共有资源产品的提供方式:明晰产权(是通过将公共产品的产权在一定期限、一定条件下转让给私人部门的制度安排),管制(通过行政手段对公共产品进行适当安排)和收费(通过市场手段使原本不具备排他性的共有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显现排他性,从而减少过度消费的方法),技术进步。②自然垄断产品的通过方式:反垄断,特许经营。③纯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中央政府通过自身或兴办央企的方式向社会通过国防、资金等,地方政府通过兴办国有企业或通过私人部门通过路灯、图书馆等;私人部门通过和政府签订合同、政府参股、授权经营等方式。(政府在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作用:给予私人部门政策支持,纠正私人生产中可能出现的负外部性。)

14.外部性含义:只要某主体的生产函数或效用函数所包含的部分变量在另一个主体的控制之下,就存在外部性(是两个经济主体在缺乏任何相关交易的情况下,一个主体对另一个主体福利造成的影响)。

15.分类:1.正外部性(表现为个体行为对承受者带来的某种利益)与负外部性(对承受者带来的某种损失)2.生产外部性(外部性的实施者是生产者,则为生产外部性)与消费外部性3.复合分类,生产的正外部性(生产者的生产行为产生了对他人有利的影响,而生产者并没有因此获得报酬)与生产的负外部性(生产者的行为对他人产生了不利影响,而生产者并未因此支付费用);消费的正外部性与消费的负外部性。

16.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①负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带有负外部性的物品或劳务的价

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从而导致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当负外部性存在时,物品或劳务的生产与销售将呈现过剩状态。②正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带有正外部效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物品或劳务所能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当正外部性存在时,物品或劳务的生产与销售将会呈现不足状态。

17.纠正外部性的方法:1.庇古税。在庇古看来,外部性的本质在于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发生偏离,只要消除这种偏差,就可以使外部性内在化。有两种方法,征税和收费,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合理的征税或收费水平。2.产权交易。

18.公共管制定义:公共管制又称政府管制,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相对独立的行政机构,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弊端,通过制定一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限制和制约,以及一定的行政管理和监督行为。

19.公共管制的方式:1.价格管制:是指在自然垄断和信息不对称领域,政府为了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公共定价的方式对价格进行管制。(平均成本定价法,两部定价法,高峰负荷定价法)2.进入管制:是指政府部门允许特定的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进入某个行业,或是从防止竞争过度角度出发,根据整个行业的供求情况来限制新企业的进入。(完全禁止制,许可制,申报制,注册制)3.质量监管:政府部门对某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出标准要求,未达标者不能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4.税收管制:政府通过税收可以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行为,通过补贴方式鼓励某些行业生产或消费某种商品。

20.经济性管制含义:是指政府行政机构对市场价格市场进入和退出条件、特殊行业服务标准的控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价格、进入退出及投资方面进行规制,其中价格和进入退出是最基本的管制内容。目标:主要目的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确保资源配置的高效率,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企业的内部效率;避免收入再分配;稳定企业财务。

21.社会性管制。含义:是指政府侧重于干预市场过程的社会性效果,它是以保障消费者和劳动者的安全等,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种政府干预,集中表现为外部不经济和内部不经济两种市场失灵的管制上。内容:安全管制(安全管制的加强主要体现在管制力量的增强和相应立法上),健康卫生管制(同安全管制),环境污染管制。

22.税收定义: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满足日常开支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形式。

23.税收的构成要素:征税主体(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和单位)、征税对象(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和税率(对征收对象征税的比例)。

24.税率的分类。①比例税率:不论征税对象数额大小,均采用相同百分比征收的税率。有利于鼓励规模经营和平等竞争,但不适宜于收入调节。②定额税率:是一种不采用百分比,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的税率形势③累进税率: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

.25.税收分类(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一国体系中的各种税收进行的分类)

①商品税:又称流转税或劳务税,是对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流转额征收的一类税收。

商品税的分类

增值税:以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服务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为征收对象征税的一种税。优点是避免重复征税,有利于进口退税和企业专业化、协作生产的发展

消费税:对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个人和单位,就其销售额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以从事工商营利事业和服务业所取得的营业收入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

关税:对进出一国国境或关境的货物征收的一种税。

商品税的特征:普遍性,转嫁性,隐蔽性,简便性

②所得税:是指以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期获得的各项纯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种。(个人所得

税,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特征:公平性,复杂性,富有弹性

③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税法规定的应税财产,就其数量或价值额征收的一类税收的总称。

26.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三个特征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27.税收原则(又称税制原则,是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的指导思想,也是评价税收政策好坏的准绳)。税收原则包括公平、效率(经济效率原则,行政效率原则)和稳定三方面。28.税收效应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税收效应是指政府纳税人因政府课税而在经济方面做出的反应。可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政府因政府征税上的差别,使某种商品或劳务与另一种商品或劳务之间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导致人们改变对各种商品或劳务的选择,用另一种不征税或少征税的商品或劳务代替征税的商品或劳务。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政府征税的行为仅仅削弱纳税人的支付能力或减少其可支配收入,不干扰相对价格,不产生额外的效率损失。

消费方面的影响。税收对消费的收入效应表现在由于政府课税使得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减少,进而使消费者消费的各种消费品的数量都减少;税收对消费的替代效应表现在政府对商品课税之后,会使商品价格相对上涨,,纳税人消费同一课税商品得到的效用不大,代价增加,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降低,转向消费其他替代品。

储蓄方面的影响。利息税对个人储蓄的影响: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表现为政府对利息收入课税,降低了纳税人的利息收益,为维持既定的储蓄水平,纳税人必须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表现为政府对利息收入课税减少了纳税人实际利息收入,为了使个体效用最大化,纳税人的储蓄偏好下降,消费偏好上升,以消费代替储蓄。个人所得税对储蓄的影响:使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下降,降低纳税人的储蓄能力。

对劳动力供给: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政府征税促使劳动力减少劳动供给而增加闲暇选择;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是指政府征税会直接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其为维持既定的满足程度而减少闲暇、增加工作时间。

29.最优税制结构

税制结构:是指国家为了达到组织收入、调节经济的目的,在按一定标志进行税收分类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税种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税收体系。

税制分类:单一税制(以一种征税对象为基础设置税种形成的税制。优:减少对生产和流通的影响,减少征管费用,减少苛扰;缺:税源小、易枯竭,影响国家财政收入,自身缺乏弹性,难以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复合税制(多种征税对象为基础。优:充分而有弹性的满足国家需要,有效发挥各个税种特定的经济调节作用,范围广,利于实现公平税负目标等优点)

最优税制设计要素:税种配置,税源的选择,税率安排。需考虑的问题:税收必须保证政府有稳定的财政收入;税制的设计应使税收富有弹性;要提高税收的效率;要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30.最优税制理论结构。

①最优税收和次优税收

最优税收是指依据税收原则设计和征收的、不产生税收额外负担或不造成任何经济扭曲、符合公平原则的税收。

次优税收也称“最适课税理论”,是指在满足政府一定收入规模的前提下,征税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或超额负担最小的税收。

②商品税优化理论

由于政府税收会破坏价格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造成超额负担,因此,商品税优化理论要解

决的问题是确定应税商品的范围与税率,使得政府课征商品税带来的效率损失最小化。

③所得税优化理论:其核心是研究怎样的所得税税率可以使社会在达到合理收入分配目标的同时,还能实现对所得征税所带来的效率损失最小化目标。

31.宏观调控的目标

政府宏观调控是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有意识的干预。目标: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①失业类型:摩擦性失业,自愿性失业,非自愿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失业的影响:使宝贵的人力资源闲置和浪费,会降低家庭的生活质量水平,给失业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打击失业者的自尊心,威胁到家庭关系和社会稳定。②维持价格稳定通常用通货膨胀来衡量,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大多数物品物价持续普遍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带来的成本:皮鞋成本,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不当,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任意的财富分配。

通货膨胀的分类: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超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衡量

消费物价指数(CPI)=一篮子消费品权重值×当期价格/一篮子消费品权重值×基期价格

生产物价指数(PPI)=一篮子生产物品权重值×当期价格/一篮子生产物品权重值×基期价格GDP平减指数=名义(当年价格)GDP/实际(基期价格)GDP×100%

③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经济持续增长,二是经济稳定。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社会的人均产出和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的过程,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

④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在一定时期内,国际贸易支出和收入保持相对均衡的状态,分为国际收支逆差和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对经济的影响: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会严重损耗一国的储备资产,影响其金融实力,会使一国偿债能力降低。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对经济的影响:会使一国所持有的外国货币资金增加,导致一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容易引起国际摩擦,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

32.财政政策含义: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调整和变动,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以实现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工具:政府预算,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税收,公债

财政政策的效果:

效果考虑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

1、乘数效应:①政府购买乘数:反映了政府购买对经济产出水平的影响程度。在经济基础与衰退阶段时通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刺激总需求,弥补社会投资和消费总需求的不足。②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反映政府转移支付对经济产出水平的影响程度。当经济不景气时,通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同时增加社会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③税收乘数;反映政府税收收入变动对经济产出水平的影响程度。④财政平衡乘数:指政府购买和税收个增加统一数量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量的比率。

2、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对私人消费或投资产生的抑制作用。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是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主要因素。根据IS-LM模型的理论,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有:支出乘数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3、自动稳定器: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

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通过三个制度实现: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农产品价格维持。

4、相机抉择: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机动的决定和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实现财政目标。当需要抑制经济衰退时,执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反之反是。

33.货币政策含义: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政策措施的总和。

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货币同时调节货币供应和稳定货币价值;作为银行的银行,承担着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监督管理商业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者,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包括代理国库,代理发行公债等。

34.货币创造机制:由于银行可以在提取准备金后,将剩余存款贷出去,从而增加了货币供给,使得银行体系得以创造货币。假定法定准备金率为r,而所有银行客户会将获得的资金存入银行,而不是自持,这样当某位客户将数量R的存款存入银行,银行增加了R的存款,在提取法定准备金后会将剩余存款借贷出去,而这部分资金又会成为其他银行的存款,数量为R(1-r),经过无限循环银行的存款总额为D=R/r,存款总额扩大为原来的1/ r,1/r便称为货币创造乘数。

35.货币政策的工具

①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的行为。有价证券的买进增加货币供应量,卖出则减少货币供应量。

②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和抵押贷款时所需要支付的利息率。党提高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就会减少,引起货币供给量减少,反之亦然。

③法定准备率: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保留准备金的比例。假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等于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降低准备金率会使商业银行产生超额准备金,这些超额准备金可以作为贷款放出,从而通过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刺激总需求的增长,反正依然。

36.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一阶段,货币供给的变动对利率产生影响。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第二阶段,利率的下降降低了投资的成本。第三阶段,投资支出作为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其增加就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政府宏观调控政策除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还包括产业政策,消费政策,投资政策。37.公共选择理论含义:是经济学角度研究非市场决策,经济学家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论,对政治选择和政治决策过程进行解释,是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的应用和延伸。

38.公共选择方法论: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交易政治观。

①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理性的个人是决策的基本单位,集体行动不过是由单个的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共同行动组成的。②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最基础的假设前提,其有两个基本特点:自利和理性。这一假设认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人们总会尽可能的利用一切资源去获取最大利益。③交易政治观:公共选择理论用交易的观点看待政治过程,认为政治领域中的基本活动也是交易。

38.公共选择的投票理论:

①一致同意原则。特点:帕累托改善的选择,参与者平等的选择,避免“搭便车行为”发生,交易成本高。②多数同意规则。特点:部分人利益受损,多数人专政,少数人不热心参与,交易成本低,容易出现投票交易现象,容易出现投票悖论。③投票悖论:是指在通过“多数原则”实现个人选择到集体选择的转换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或非传递性。④阿罗不可能定理。原则:帕累托最优原则,非独裁原则,偏好的非限制性原则,个人理性原则,无关备选方案

的独立性原则。⑤单峰偏好定理:是指每个人在一组按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方案中有一个最为偏好的方案,而从这个方案向任何方向偏离,其效用都是递减的。⑥中间投票人定理:高于他偏好的数量的人和低于他偏好数量的人正好相等。中间投票人定理表明,任何一个政治家想要获得最多的选票,就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与中间投票人的意愿一致。中间投票人定理是以投票人具有单峰偏好为前提的。

39.公共选择中的政治行为。

①选民行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选民会投票给能给他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由于公共决策是一种公共产品,存在非排他性,,选民会产生“搭便车”行为,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②政治家行为。政治家是理性的经济人,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他们追求的是权利、地位和威望等,首要目的是追求最多的选票,由于中间投票人定理的存在,政治家要充分利用中间投票人定理。③官僚行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目标是个人效用。政府官僚机构中不存在同种公共产品的竞争;不以利润最大化为工作目标,不追求效率最大化;官僚机构对公共产品的敏感度明显低于私人部门对产品的敏感度。④利益集团行为。它主要的活动就是通过游说对选民、政治家、官僚行为在内的政治过程施加影响力争通过对本集团利用最大化的法案。本身并没有主导政治机构的权利,在集团内部成员之间分摊信息,起到降低信息成本的作用。利益集团具有分性,利益集团采取集团行动的目标,是为了争取重新分配社会财富,不是为了增加社会总产出,其活动会降低经济效率,导致社会效益下降,对长期经济增长造成影响。⑤寻租: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合法或非法的手段,如贿赂等,耗费稀缺资源,影响资源分配的管理者,以获取某种垄断权或特权来为自己谋利的行为。会间接扭曲社会资源的配置,影响社会效率,造成无谓的社会损失。

40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政府间财政关系:是指一个国家不同级政府之间或痛级政府之间财政收支和管理权限的划分关系。

政府间关系:也被称为府际关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和各地区政府间的相互关系。根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关系,国家结构一般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单一制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隶属关系,地方政府只是中央政府的分支机构,其行政权力来自于中央,单一制国家中地方政府的权力要比联邦制国家中地方政府的权力小,而且独立性也较差。在联邦制国家中,联邦政府与成员政府的权限划分是以宪法规定为基础的,联邦政府高于州政府,代表着整个国家行事,州政府保留较多的权力,享有较为广泛的自主自决权,也有自己不可剥夺的权力。

41.财政分权

公共财政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想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拥有相应的财权,以为其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

财政分权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物品受益范围的不同。地方性公共物品之所以要由地方政府提供,是因为各地居民对地区性公共物品的偏好不同,各地区的经济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42.财政分权原则:空间一致性,意见表达匹配,权力的横向匹配,机构精简,基层优先,公平分担,均等化。

43.财政分权的基本理论:①蒂布特“用脚投票”理论:从公共物品入手,假设居民可以自由流动,具有相同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居民会自动聚集在某一支政府周围,居民的流动性会政府间的竞争,一旦政府不能满足其要求,居民可以用脚迁移到自己满意的地方,所以政府要吸引选民就必须按选民要求提供公共品,从而达到帕累托效应。②马斯格雷夫的分权理论:奥茨的财政联邦制理论,特里西的分权理论

44.政府间纵向财政关系:是指上下级政府间发生的财政关系,主要包括支出划分、税收划

分、转移支付等。①支出划分:就是要将政府职能在各级政府间进行恰当的分类。对财政支

出划分,有三项原则可以划分中央支出和地方支出。一是受益原则,受益范围是全国居民则

是中央财政支出,受益的是地方居民则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二是行动原则,政府公共服务

的实施统一规划则是中央财政支出,政府公共服务因地制宜的则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三是

政府提供的服务,其规模庞大,需要高科技才能完成,则是中央政府财政支出,否则是地方

政府财政支出。②税收划分:税收是各级政府主要的财政来源,财政收入划分主要指政府间

的税收划分。,一般采用分税制的划分模式,对于税收划分有三个原则:效率原则,适应原

则,恰当原则。③转移支付:是指货币资金、商品、服务或金融资产的所有权由一方向另一

方无偿转移。其作用是:弥补纵向财政缺口,弥补横向财政缺口,矫正辖区间外溢,对特殊

因素的调节

45.政府间的横向财政关系概念:指没有隶属关系的平级地方政府之间发生的财政关系。

内容:①辖区间外溢与税负输出:为了鼓励地方政府提供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级政府应该

提供一定的专项转移支付。②税收竞争:不同的政府主体把本区域内的税收负担转嫁给其他

区域,或运用减免税等优惠措施吸引资本和其他要素流入本区域而展开竞争的行为。三种形

式:减免税,财政返还,地方通过综合配套设施增加特定方向的公共支出和减少应该收取的

费用。优点:吸引优质企业来地方来投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缺点:各个地方政府失去

不菲的财政收入。税收竞争也会扭曲资源配置,从而带来经济上的低效率。③辖区间财政协

调:劳动力和资源向最能发挥其生产潜力的辖区转移。

公共支出

1、概念:公共支出也称政府支出或财政支出,是以公共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履行其职

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总和。

2、基本原则:

①效率原则:指政府在配置其掌握的资源时,要力求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首先社会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要合理。其次政府在使用有限资源

时要追求利益最大化。②稳定原则:指政府支出应以缓和经济波动运行为目的。③

公平原则:指政府各项公共支出所产生的利益应当公平的分配给各阶层,以提高社

会大多数人的福利水平。

3、分类:①按政府职能分类: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社

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②按补偿程度角度分类:购买性支出也称消耗性支出、转

移性支出。③按经济性质角度:生产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

4、公共支出结构;①购买性支出:包括公共消费支出、公共投资支出。②转移性支出:包括

社保支出、财政补贴支出。

5、公共支出规模

(1)原因:①经济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等。②人口因素:人口的急剧增长直接引发为个人提供服务的公共支出增加。③政府职能扩张因素:政府更多的要求从事调控

经济运行的活动。④通胀因素:物价水品持续上涨,货币持续贬值,使得政府不得增加支出

来维持已有的公共服务内容和规模。

(2)公共支出的效率管理;①成本效益分析法:对可选择的多种方案分别可以获得的利益和将付出的成本的测量,然后将成本和利益合起来加以比较分析,从中选择最优的支出项目。

步骤;A根据政府确定的项目提出若干实现该项目目标可供选择的方案。B确定各个备选项目

或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范围。C比较各自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选出最佳方案。②机会成本

分析法;是指政府在制定财政收支决策时,需对资源由政府部门使用和由私人部门使用所能

达到的效益进行比较,已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③最低费用选择法;只对每个备选的财

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不计算社会效益。④公共劳务收费法;把商品买卖的等价交换原则引申到一部分公共商品服务的提供与使用当中,通过制定价格,把公共服务做到最有效最节约使用,从而达到提高公共支出效益的目的。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资源配置理论(22) 内涵:广义的理解就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就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 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 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与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与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就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只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 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指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她人的效用或满足感。(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 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 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 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 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与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 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的含义与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 市场与政府即“瞧不见的手”与“瞧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 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 一、主体(61-68) 一)政府 政府的基本特征 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与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与普遍性。【课税优势;禁止与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 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就是主要的。 从动力上讲,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与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官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二)私人部门 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

公共经济学在线作业1

公共经济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1-28 10:23:30 一、单选题 1. (5分)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 ? A.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 B.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 C. 非均衡增长模型 ? D.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2. (5分)公共支出结构中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履行( )强。 ? A.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 B. 保证社会安定 ? C.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 ? D. 资源配置的职能 纠错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3. (5分)个人所得税税率的基本形式是()。 ? A. 比例税率 ? B. 累进税率 ? C. 定额税 ? D. 累退税率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4. (5分)关税在性质上属于( )。 ? A. 所得税 ? B. 财产税 ? C. 行为税 ? D. 流转税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答案D 解析5. (5分)只以新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依据确定公共收支计划指标,而不考虑以前的公共收支状况的预算编制方法是()。 ? A. 单式预算 ? B. 复式预算 ? C. 零基预算 ? D. 增量预算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6. (5分)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 ? A.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 B.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 C.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 D. 非均衡增长模型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公共经济学阶段性作业2.doc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公共经济学课程作业2(共 3 次作业)学习层次:专科涉及章节:第5章——第6章 一、名词解释 充分就业 摩擦失业 自愿失业 结构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隐蔽失业 功能财政 周期平衡预算 法定准备率 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 公共预算 单式预算 复式预算 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 公共预算年度 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 贴现 充分就业预算 年度预算平衡 二、简答题 1、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2、简述经济系统的自动稳定器。 3、简述财政政策的实施原则。 4、简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5、简述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6、简述中央银行的特征。 7、简述商业银行的业务。 8、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9、简述货币政策的实施原则。 10、简述公共预算的分类。 11、简述公共预算的功能。 12、简述公共预算的五项原则。

13、简述公共预算的机会成本分析方法。 14、简述中国预算制度改革的目标。 三、论述题 1、试述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 2、试述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3、论述货币政策的常用工具。 4、试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5、论述公共预算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6、试述年度预算平衡论及其评价。 7、试述功能预算论及其评价。 8、试述充分就业预算论及其评价。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充分就业: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就业的一种状态。 摩擦失业:信息不畅通或者获得信息花费的成本较高,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在寻找工作。 自愿失业:是指自愿放弃工作机会而不愿意寻找工作所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性别结构)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受季节变动的影响引起的暂时性失业,在农业、旅游业中较为普遍。 周期性失业: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属于非自愿失业,存在于经济衰退与萧条阶段。 隐蔽失业: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做出贡献的人所处的就业状态,其边际生产力为零。 功能财政:为了遏制经济衰退,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财政赤字;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预算盈余。但对此要处之泰然,不应为了追求年度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财政政策的正确制订和实行。 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内政府的财政收支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财政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财政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 法定准备率: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 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再贴现率: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由于准备金临时不足而向央行借款,借款时支付的利息率为再贴现率。 公共预算:是指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 单式预算:指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复式预算:指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零基预算:指公共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预算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公共收支状况。 增量预算:指公共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是在以前年度预算的基础上调整之后确定的。 公共预算年度:也称财政年度,是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 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一笔资金由私人部门转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私人部门的收益损失。 贴现:简言之就是将一项未来价值折算成现值。 充分就业预算:是一种预算政策,它认为政府预算既不应追求年度平衡,也不应追求周期平衡,而应追求经济持续增长和充分就业。

公共经济学作业(必做题1)答案正确

公共经济学作业答案 必做题1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的基础 一、简答题 1 公共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架构包括那些基本元素?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包括: 第一是“基本假设”。经济人与理性经济人假设、资源的稀缺性假设、人们对福利标准判断的主观性的假设、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对立统一假设、政府职能随经济增量变化而变化的假设等等。 第二是一些概念,如: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福利、效率等。 第三是“特定理论”。 第四是有效的“检验方法”。 2 试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分析货币的边际效用问题。 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对消费者来讲增加同一物品的消费,由于重复使用,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刺激效应就减弱了。再是说,假定一种商品有多种用途,这些用途的效用又是不同的,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肯定是将物品首先用于效用最大的地方,依此办理,这样物品被消费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来分析货币边际效用递减上,货币边际效用在穷人与富人间的不同,应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分析生产、分配等问题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我们认为穷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区别于富人货币的边际效用,虽说现代社会消费品的种类繁多,富人的货币可以有多种用途,不会在某一商品上无穷使用,但不可忽视的是现代经济条件下,贫富分化非常严重,作为市场势力又在不断推动这种分化,一些人可以有上亿美元的货币财富积累,另一些人则食不裹腹。究其原因是(1)人的生活消费在一定阶段并不是象人们认识的那样是无限的,而是有终极的。(2)投资环境较差,资本利润率存在递减等。对于富人来说现金与其它财富最后成为“遗产”是常有的事,所以不能因此否定货币边际效用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同效用。 穷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大是因为穷人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少,每增加一个货币单位的支出对自己的需求而言,满足的效用大。富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小是因为富人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多,每增加一个货币单位的支出对自己的需求而言满足的效用在不断下降,其最后的边际效用就小。 3 帕累托原理有哪三方面内容? 帕累托原理三个方面的内容为:(1)交换的帕累托最佳条件;(2)生产的帕累托最佳条件;(3)产品替代的帕累托最佳条件。 二、论述题 请论述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答: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目标,抽象地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究竟如何,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观点。我们这里只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公平,它是指如何处理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也就是所谓合理分配。效率,它是指人们工作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我们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公平从属于效率,只能表明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保障,而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社会环境。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往往与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方式相联系,要是一个国家的国有资本在生产活动中所占比率很高,政府资本大规模地介入生产过程,那么这个国家就一定会提出效率优先的原则。因为只有提高效率,鼓励先进,发展生产,才能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真真实现公平。另一方面提出效率优先的国家,在政策措施上为了实现公平也会对过高的个人收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财富的福利最大化和社会稳定,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公平与效率在同一时空上是存在矛盾的,这种矛盾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政府调控如果过多地向公平倾斜就会牺牲效率,过多向公平倾斜,就会使一部分生产要素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劳动者与资本在市场上的活力就会下降,从而降低效率。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劳动效率的提高,是受分配是否合理影响的。政府假如将劳动者或者资本在市场上获得的正常收入(可能差距很大),过多地通过税收集中起来,重新进行有利于低收入者的分配,意味着对一部分劳动者劳动收入的剥夺,久而久之这部分人的劳动效率就会下降。但如果过份向效率倾斜,任凭市场机制作用的调节,因种种原因,不同社会或员间的收入差距无限扩大,出现贫富过度分化,穷人生活水平不断恶化,那样不仅市场消费会出现萎缩,而且社会稳定也会受到威胁,更谈不上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 假定我们将公平看作是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效率是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那么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多考虑讲效率,而发达国家则更应该讲公平。假定一个社会的盈利性生产活动是由私人企业进行的,政府只是从事非盈利性活动,那么这个政府的首要出发点就是讲求公平而不是效率,效率由市场来决定,私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和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然会提高效率,政府只要管住社会公平就行了,这类国家讲公平的同时才是去兼顾市场或企业的效率问题,比如不要有过高的税率,毕竟过重的税负也是要影响市场或企业的效率的。 判断公平与效率处理是否得当的一般标准可以是这样的,当向效率倾斜影响了公平最终使效率也不能提高时,就表明政府需及时调控原有政策而向公平倾斜了,因为这时很可能已是消费持续走低,货币的边际总效用下降,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不出去,企业面临破产了。这时只有向公平倾斜,增加转移支付,提高社会公平程度才能提高效率。而当政府在向公平倾斜的时候,牺牲了效率最终社会公平也得不到实现时,这说明原来的政策已过多地向公平倾斜,应该考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整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允许不同劳动者、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收入的不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为实现社会公平创造条件。 公平与效率作为一对矛盾需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不能认为这对矛盾在一定制度下可以一劳永逸地自我运作。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考热线“热”了谁 请用公共选择理论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解析] 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将“经济人”假设引入到政治领域。“经济人”假设认为,政治市场中的行为主体——政治家官员和选民与经济市场的行为主体——生产者和消费者一样都是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即政治家和官员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公共利益并不是其主要的追求目标。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就可以为上述案例中一些地方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查分收取高额费用提供合理和有力的解释。 在案例中,正是因为地方教育部门具有牟利的冲动,才导致各级教育考试主管部门利用自己对高考成绩的垄断发布权来牟取暴利。而这种暴利是建立在对考生合法权益侵害的基础上的,是对国家机关非盈利性的违背。地方教育部门利用考生的成绩来牟取利益是不合理的。这主要因为: 首先,高考成绩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属于公共信息和社会资源。这是由于:(1)一种物品的生产——高考阅卷并不是只能由政府提供。只要有严格的判分标准和相应的制度配合,其他类型的组织——如社会中介组织也可以提供。只不过政府部门是这种物品的权威提供者而已,而且在中国目前社会中介组织还很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该是最适宜的提供者。(2)高考分数作为一种物品被生产出来以后,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消费而不影响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因而高考分数不具有排他性,是社会的公共资源。一般而言,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免费提供公共物品,高考分数作为一种公共物品,理应由教育部门提供,但地方教育部门却以公布考生成绩的方式来牟取利益,这是对政府部门非盈利性原则的违背。 其次,从各级教育部门的职责来看,各级教育和考试部门属于政府机关,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是不能牟利的。教育部门只有履行职责,做好招生工作的义务,而没有将全体考生共同形成的公

公共经济学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公共经济学》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基础 1.为什么要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分析公共经济问题 答:公共经济问题主要涉及公共产品生产与发展及其由谁生产,生产多少和公共产品如何分配等问题。在研究公共经济问题的前提假设之一就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人为经济人。而经济人的行为就是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人们的基本行为动机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在分析公共经济问题时需要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2.试通过边际效用论分析政府调控分配的必要性。 答:产品的边际效用是指该产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或减少的量。边际效用是指所消费产品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提供的效用。而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现代经济条件下,贫富分化非常严重,作为市场势

力又在不断推动这种分化,一些人可以有上亿美元的货币财富积累,另一些人则食不裹腹。所以货币边际效用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货币边际效用不同表明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缩小贫富之间的差异,使生产和消费达到两旺。 3.帕累托原理有哪三方面内容 答:帕累托原理三个方面的内容为:(1)交换的帕累托最佳条件;(2)生产的帕累托最佳条件;(3)产品替代的帕累托最佳条件。 4.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可通过哪些途径降低代理成本。答:以下途径可以降低成本:⑴经理劳务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2)产品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的约束。(3)资本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 第二章公共经济学理论的形成 1.从产品的社会性质不同可以划分哪几类不同的产品并说明它们的生产主体分别为谁。 答:按社会性质来分,可将产品分为(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公众所必须使用,且社会每一成员对这一产品的使用不会导致其他个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这一产品在产权上具有不可分割性。具体地说,作为公共产品具有两个特点:即所有权上的非排它性和消费过程中的非竞争性。其生产主体主要为政府部门(2).私人产品。私人产品相对于公共产品而言是具有产权明确而又可分割的特性。私人产品具有两个特征:所有权上的排他性;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即该产品不能公共消费,某个社会成员消费它以后其他人员就难以无偿消费。其生产主体主要为以盈利为目的

0560《公共经济学》作业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平时作业课程名称:公共经济学 学习中心潮汕学习中心 姓名陈锦忠 学号 122004149003 专业行政管理 年级 2012春 类别专升本

《公共经济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 1.下述(D)研究课题反映了公共经济学的特点。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C)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3.下述(C)问题不属于实证分析范畴。 A、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 B、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 C、降低关税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D、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 4.下述(C)研究不属于公共经济学的规范分析。 A、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了还是过小了? B、对电讯行业是否需要政府规定价格? 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 5.下述(A)单位属于公共部门? A、政府机关

公共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作业名称:公共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2016-5-10 至2016-6-8 23:59:00 标准题总分:10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提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the law of expanding state activity)的经济学家是 A、皮考克 B、怀斯曼 C、罗斯托 D、瓦格纳 正确答案:D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国家投资公司作为财政投资方之一与其他投资主体一起,共同参与投资、管理和收益分配,这种财政投资形式是 A、政府无偿拨款方式 B、有偿贷款方式 C、财政补贴 D、股份投资方式 正确答案:D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社会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能够成为税收分配对象的是 A、M B、C C、V D、三者都是 正确答案:A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的作用。 A、缓和需求不足 B、刺激需求 C、降低需求 D、对需求不起调节作用

正确答案:A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以英国、瑞典为代表的西北欧国家,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 A、保险型 B、福利型 C、强制储蓄型 D、个人自由型 正确答案:B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当政府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胀率时,政府实际收入会 A、增长 B、下降 C、不变 D、均有可能 正确答案:A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在社会保障的四个组成部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正确答案:A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 A、都属于转移性支出 B、都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C、都属于社会生产性支出 D、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正确答案:D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公共经济学-重庆大学网络教育(2020第1次作业)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公共经济学 2020年秋季学期课程作业公共经济学第1次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 题、共40 分) 1. 拥挤的公共物品是具有()性的混合公共物品。A A、排他和非竞争 B、非排他和竞争 C、竞争和排他 D、非竞争和非排他 2. 下列哪一个不是公共部门协调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B A、颁布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B、对公共资源的经营颁发许可证 C、安排社会保险支出 D、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 3. 公共经济具有的特征()。D A、无实体形态 B、垄断性 C、具有地域限制 D、以上均对 4.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意味着每新增一个消费者的()等于零。B A、社会成本 B、边际成本 C、社会效益 D、边际收益 5. 关于社会边际效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指增加一定量的物品或服务所能获得的效益增加数量 B、会随着物品或服务消费量增加而增加 C、会随着物品或服务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 D、可以用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时人们愿意付出的最低货币量来表示6. 政府促进经济稳定的最重要的财政手段是()。D A、调节辖区间的财政净收益 B、货币政策 C、实行财政联邦制 D、财政政策 7.

政府预算一般由财政部门或()编制。C A、议会 B、私人部门 C、专设机构 D、行政院 8. 对于拥挤性公共物品收取使用费,主要目的是为了()。A A、提高使用效率 B、补偿建设成本 C、获得一定收益 D、增加财政收入 9. 按照发展阶段增长理论,在经济发展早期,政府应注重为经济发展提供()。B A、社会救济 B、社会基础设施 C、社会治安 D、社会福利 10. 某地区从2000年到2010年经济增长实现环比年增长率15%的水平,其基尼系数由0.3提高到了0.7,请你在以下答案中选择出你对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价()。D A、资源得到了较充分利用,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公平 B、资源利用不足,社会财富分配更不公平 C、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D、社会财富分配高度不平均 11. 下列的哪种税收会助长社会的高消费倾向()。C A、收入税 B、消费税 C、财产税 D、人头税 12. 在代议民主制度下,从规制机构的产生到该机构成员的组成和任命,各()几乎在每个环节都能施加影响。B A、社会团体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居民个人 13. 政府预算应该遵循的原则中,不包括()。C A、完整性 B、可靠性 C、保密性 D、年度性 14.

公共经济学第二次作业试题答案

作业名称公共经济学第二次作业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2016-11-23 19:08:56至2016-11-23 19:16:55 学员姓名学员成绩100 标准题总分100标准题得分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目前世界上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中,()采用了社会保障税的方式。?A、大部分 ?B、只有小部分 ?C、很少 ?D、全部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社会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能够成为税收分配对象的是 ?A、M ?B、C ?C、V ?D、三者都是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的作用。 ?A、缓和需求不足 ?B、刺激需求 ?C、降低需求 ?D、对需求不起调节作用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用于国防、警察、法庭、监狱与政府行政部门的财政支出属于 ?A、预防性支出 ?B、消耗性支出 ?C、创造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以英国、瑞典为代表的西北欧国家,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 ?A、保险型 ?B、福利型 ?C、强制储蓄型 ?D、个人自由型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是 ?A、紧缩性政策 ?B、中性政策 ?C、补贴政策 ?D、膨胀性政策 学员答案:d 说明: 本题得分:2

公共经济学作业第一次参考答案

公共经济学作业(2009年下半年第一次)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信息不对称---交易中的当事人双方拥有的信息不等,一方具有较多信息,而另一方则信 息较少。 2.帕累托改进----若某种资源配置状态在经过调整后,社会中的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 而其余人的境况没有变坏,那么就可以认为调整后的资源配置状态优于调整前,这一性质的调整即称为帕累托改进。 3.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由政府通过某种方式筹措资金,免费为消费者提供的具有非竞 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 4.自然垄断----指的是因为平均成本递减,大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淘汰和兼并小企业,从而 形成的垄断,一般需要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答案备注:1.因为翻译的差异,帕累托改进在有些书本上又称为帕累托改善,为同一名词。 2.只要大意答对都可得分,考试阅卷也基本遵循此原则 二、单选题:(每题5分,共30分) 1.只反映收入之间的相对关系,表示结果公平的指标是(B ) A. 恩格尔系数 B. 基尼系数 C. 贫困指数 D. 社会福利函数 答案备注: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基尼系数是指将各社会成员从低收入到高收入排列,反映个人收入之间的相对关系,所体现的是结果的公平。贫困指数指的是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用它来反映公平程度是有偏差的;社会福利函数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表明社会福利水平和所有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之间的关系.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自然垄断市场(B ) A. 自来水厂 B. 彩电 C. 邮政D.电力 答案备注:自然垄断市场指的是因为平均成本降低而新增的垄断市场,一般需要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B选项明显不符合这一定义。 3.由某些人或者某个人代替公众进行公共决策,其他人没有决策权力的政治决策机制是(C) A.维克赛尔-林达尔机制 B. 多数票决定机制 C. 集中决策机制 D. 间接民主决策机制 答案备注:A.维克赛尔-林达尔机制指的是每个社会成员参与决策并实现一致同意的最优化模型;B. 多数票决定机制是指公共决策每人一票直接决定,获得多数支持的决策方案即被采纳 C. 集中决策机制是指由某些人或者某个人代替公众进行公共决策,其他人没有决策权力的政治决策机制是D间接民主决策机制是由代表代替全体选民做出公共决策。 3.(A)认为只要产权有明确的归属,市场机制就能有效运行,政府对外部成本问题没 有干预必要。 A 、科斯定律 B 阿罗不可能定理 C 、中间投票人定理 D.折衷主义 答案备注:A.科斯定律认为只要产权有明确的归属,市场机制就能有效运行,政府对外部成本问题没有干预必要;B. 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C .中间投票人定理是指如果在一个多数决策的模型中,个人偏好都是单峰的,则反映中间投票人意愿的那种政策会最终获胜 D.折衷主义是指对富人和穷人的的效用的权数介于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之间的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5、不属于拥挤性的公共物品是(B ) A.公办学校 B.国防 C. 公路 D. 桥梁

公共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作业名称:公共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通过分数:作业总分:60100 起止时间:至2016-6- 8 23:59:00 2016-5-10标准题总分:100 详细信息: 本题分数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题号题型:2:1 :内容: 提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的经济学家是activityexpandingof statethe law 、皮考克A、怀斯曼B、罗斯托C、瓦格纳 D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题号:2: :2 内容: 国家投资公司作为财政投资方之一与其他投资主体一起,共同参与投资、管理和收益分配, 这种财政投资形式是 、政府无偿拨款方式A、有偿贷款方式B、财政补贴C、股份投资方式 D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题号题型:2:3 :内容: 社会产品的价值由、、三部分构成,能够成为税收分配对象的是MV C、M A、C B、V C、三者都是 D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题型题号:2: :4 内容: 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的作用。 、缓和需求不足A、刺激需求B、降低需求C、对需求不起调节作用D.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题号题型:2:5 :内容: 以英国、瑞典为代表的西北欧国家,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 、保险型A、福利型B、强制储蓄型C、个人自由型 D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题号:2: :6 内容: 当政府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胀率时,政府实际收入会、增长A、下降B、不变C、均有可能 D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题号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2: :7 内容: 在社会保障的四个组成部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社会保险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优抚 D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题型题号:2::8 内容: 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都属于转移性支出A、都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B、都属于社会生产性支出C、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D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的基础.doc

拟设计栏目: 章节学习FAQ 作业/考试FAQ(已经让老师提供) 平台操作FAQ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的基础 第一章 1、在现代西方财政学中,政府的职能与财政的职能是一回事么? 答:不是。政府的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或者是→并不是。 2、在实际中,若财政职能出现冲突,通过协调就可彻底消除? 答:不对。可将彻底消除→予以化解。 3、实证分析是指与价值判断有关的分析? 答:不对,应该是与事实相关的分析。 4、实证分析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回答”应该怎么样”,并力图按照特定的价值判断调整或改变现实? 答:不正确,应该是实证→规范。 5、经济人行为的成本都来自别的经济人损人利己的机会主义行为? 答:不对,并不都来自机会主义行为。 6、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原因是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答:应该将原因→首要原因。 7、公平与效率在同一时空上是存在矛盾的,这种矛盾与社会制度有必然的联系? 答:错误,这种矛盾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8、利他主义在经济越不发达的国家体现越充分? 答:错误,应该将不发达→发达。 9、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有哪些途径可以降低代理成本? 答:第一,经理劳务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第二,产品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第三,资本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 10、通过嫌犯的两难选择说明利他主义存在的合理性。 答:嫌犯的两难选择是用博弈论(game theory)来证明的,当每个个人都以自己利益最大化

为原则来行事时,将使所有的人都蒙受损失。假设有两个人(A和B)因共同犯罪而被捕,两人被分开关押不能串谋,警方要他们分别交代罪行。警方告诉他们,根据已有证据可判每人1年监禁,如果有1人坦白交代,则此人可以释放,另一人因不交代则要判10年监禁 ;如果两人都坦白交待则各判4年监禁。对A和B两人来说,都有交代与不交待两种选择,每种选择则因为对方的选择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例如,对A来说,当不交代时,如果B也不交代,则各判1年,如果B已交待,则A要判10年;当A交待时,如果B不交待,A可以释放,如果此时B已交待,则两人各判4年。对这两个嫌犯而言,应如何选择呢?这就是嫌犯的两难选择(prisoners'dilemma),用表表示: 表一 B的选择A的选择 交待不交待 交待 (1)4,4 (3)0,6 不交待 (2)6,0 (4)1,1 最终的表现是两种选择四种结果:(1)都交代各判4年;( 2)A交待,B不交待,A获释,B判10年 ;(3)A不交待,B交待,A判10年,B获释;(4)都不交待各判1年。对A来说最好的结果是(2),最差的结果是(3);对B来说最好的结果是(3),最差的结果是(2);对他们双方来说最好的结果是(4),最差的结果是(1)。如果A、B两人都是从自己利益出发进行选择,即都为了得到自己最好的结果而坦白交待,结果就是两人都得到了最坏的结果(1),如果两人都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进行选择,即都为了对方得到最好的结果而不交代,结果就是两人都得到了最好的结果(4)。嫌犯的两难选择说明,如果每个人都仅仅从自己利益最大化出发来行事,则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会得到最坏的结果。所以利他其实也是有利于自己。 第二章 1、市场失灵的出现,改变了西方人对资本主义私有经济的基本信念? 答:不正确,应该将改变了→并没有改变。 2、一般来讲,洛伦茨曲线离45°绝对均等线越远,收入分配越平均吗? 答:不正确,应该是越远→越近或者越平均→越不平均。 3、是否在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物品,不是公共物品,就是私人物品? 答:不是公共物品,就是私人物品→可分为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或混合物品。 4、任何一种由政府生产的物品都是公共物品? 答:并不是所有政府生产的物品都是公共物品。 5、严格地讲,准公共产品与混合产品是一回事? 答:两者不是一回事。 6、纯粹公共产品虽与私人产品有区别,但它的需求同样遵循需求法则,即其需求量与需 求价格呈正向变动。 答:应该是呈反向变动。 7、纯粹公共产品虽与私人产品有区别,但它的供给同样遵循供给法则,即其供给量与供 给价格呈反向变动。 答:应该是呈正向变动。 8、若存在负外部效应,按照社会的标准,该产品或劳务的生产与消费将呈现不足状态?

公共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国家投资公司作为财政投资方之一与其他投资主体一起,共同参与投资、管理和收益分配,这种财政投资形式是 ?A、政府无偿拨款方式 ?B、有偿贷款方式 ?C、财政补贴 ?D、股份投资方式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目前世界上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中,()采用了社会保障税的方式。 ?A、大部分 ?B、只有小部分 ?C、很少 ?D、全部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社会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能够成为税收分配对象的是 ?A、M ?B、C ?C、V ?D、三者都是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公债市场中的市场工具包括基本工具和派生工具,其中基本工具是指 ?A、公债券本身 ?B、公债回购 ?C、公债期货 ?D、公债期权 标准答案:a 说明:

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的作用。 ?A、缓和需求不足 ?B、刺激需求 ?C、降低需求 ?D、对需求不起调节作用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用于国防、警察、法庭、监狱与政府行政部门的财政支出属于 ?A、预防性支出 ?B、消耗性支出 ?C、创造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以英国、瑞典为代表的西北欧国家,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 ?A、保险型 ?B、福利型 ?C、强制储蓄型 ?D、个人自由型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是 ?A、紧缩性政策 ?B、中性政策 ?C、补贴政策 ?D、膨胀性政策 标准答案:d 说明: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概念和职能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2、所谓外部效应,是指企业或个人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二、填空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为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_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2、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主要是: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等。 3.政府干预手段包括: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及财政手段。 三、不定项选择 1、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基本职能是( ABD )。 A、资源配置 B、调节收入分配 C、组织生产与销售 D、经济稳定与发展 2、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D ) A、垄断 B、信息失灵 C、收入分配不公 D、经济波动 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 ABCD ) 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B、规范工资制度 C、加强税收调节 D、通过转移支出 4、创立财政学的是( A ) A、亚当·斯密 B、威廉·配第 C、凯恩斯 D、拉弗 5、西方最早的财政学著作是( B ) A、《国富论》 B、《赋税论》 C、《政治经济学原理》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四、简答: 1、何谓公共经济学?其内容是什么? 答: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指政府及所属部门)收支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产生影响的经济学分支,其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缺陷分析;公共选择理论;财政支出理论;税收基本理论与税收制度;公债理论;多级财政等内容。

公共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作业名称:公共经济学第二次作业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2015-11-28 10:48:23 至 2015-11-28 11:59:17 学员姓名:14090111883 学员成绩:93 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92.71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8 内容: 国家投资公司作为财政投资方之一与其他投资主体一起,共同参与投资、管理和收益分配,这种财政投资形式是 A、政府无偿拨款方式 B、有偿贷款方式 C、财政补贴 D、股份投资方式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2.08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8 内容: 目前世界上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中,()采用了社会

保障税的方式。 A、大部分 B、只有小部分 C、很少 D、全部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2.08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8 内容: 公债市场中的市场工具包括基本工具和派生工具,其中基本工具是指 A、公债券本身 B、公债回购 C、公债期货 D、公债期权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2.08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8

财税学界认为,把课税原则明确化、系统花的第一人是 A、瓦格纳 B、威廉·配第 C、亚当·斯密 D、萨伊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2.08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8 内容: 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 A、都属于转移性支出 B、都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C、都属于社会生产性支出 D、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2.08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8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2014(仅供参考)

2014《公共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公共物品的含义及特性是什么?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全体社会成员联合消费,共同受益,即它具有效用的非可分割性;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受这些物品,并不排斥、妨碍其他社会成员同时享用,即它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它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其付款的社会成员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即它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 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即由政府部门负责提供那些不能通过市场有效供给的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即由政府部门;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即由政府部门担当起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责任,干预、调节经济的运行。 3.公共财政具有哪些职能? (1)资源配置的职能 (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4.名词解释 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指的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要。 第二章;外部效应 1.什么是外部效应? 当一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对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发生了影响,而又未参与该项交易的任何决策时,即存在外部效应。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为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2.什么是外部效应内在化?具体包括哪两类措施。 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即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被定价了。就负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成本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从而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就正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效益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从而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所以,当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被调整到足以使得个人或企业的决策考虑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时,就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第三章:公共物品和服务 1.名词解释: 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在公共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第四章:公共选择 1、名词解释: 政治均衡: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 中间投票者定理: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在公共经济学中,被称为“中间投票者定理”。 2、试析政府部门及官员参与公共选择过程的行为特点及原因. 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行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及其效率会产生很大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