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及反思(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及反思(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及反思(人教版)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图形…………………1课时

2 平移和旋转…………………1课时

3.实践活动:剪一剪…………………1课时

4.练习………………………………1课时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第2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师: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瓢虫、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

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板书:对称)

(设计意图:用漂亮的轴对称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审美情趣,自然而然地复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有效打开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翻到教材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一找对称图形呢?

1、折一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将长方形、正方形、圆对折,打开后发现多了折痕,然后以这条折痕为切入点认识对称轴,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对称的特点。并认识到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从而感知到不同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条数可能是不一样的。)

2、剪一剪,教学教科书29页例1

(1)老师示范,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一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一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

(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

(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将长方形、正方形、圆对折,打开后发现多了折痕,然后以这条折痕为切入点认识对称轴,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

对称的特点。并认识到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从而感知到不同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条数可能是不一样的。)

2、剪一剪,教学教科书29页例1

(1)老师示范,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一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一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

(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

(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3、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3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不同梯度的探究练习,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会了找关键的点来画轴对称图形或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

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回味无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板书设计:

对称

对折能完全重合的物体叫做对称。

中间的折痕叫对称轴。

第二课时平移与旋转

【教学内容】课本第30、31页例2、例3。练习七第4-7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

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图形平移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实物展示台、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引入:

(出示“儿童乐园”的图片)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想看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注意观察它们是怎样运动变化的。

(分别出示儿童乐园中的一些动态画面,如:观光梯、缆车、推拉门、摩天轮、旋转飞船、飞机的螺旋桨等等)

(同时出示6个画面)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划比划。

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吧。

你是怎么分的?(学生说分类方法)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引导学生将6个画面分成2类:

第一类:观光梯、缆车、推拉门;

第二类:摩天轮、旋转飞船、飞机的螺旋桨。

二、教学例2

1、像观光梯、缆车、推拉门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

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

2、刚才看到的游乐项目哪些是平移现象?

滑滑梯、坐小火车。

3、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学生举例,边说边用手势表示所说物体的运动方式。

4、教材第30页: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学生分组讨论。

5、教材第30页做一做。

三、教学例3

1、像摩天轮、旋转飞船、飞机的螺旋桨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

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2、刚才看到的游乐项目哪些是旋转现象?

学生回答。

3、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学生举例,边说边用手势表示所说物体的运动方式。

4、教材第31页做一做。

四、揭示课题

像上面这三种(即观光梯、缆车、推拉门)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而像下面这三种(即摩天轮、旋转飞船、飞机的螺旋桨)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平移和旋转”。

五、实践体验,巩固提高

1、教材第33页红习七第4题。

①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

②为什么其他的不能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

2、教材第34页红习七第5题。

3、教材第34页红习七第6题。

4、教材第34页红习七第7题。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研究什么?

第三课时剪一剪

【教学内容】课本第32页例4,第33页练习七第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动手剪一剪和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剪纸活动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教学难点】发现连续的对称图案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彩纸数张、剪刀、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教师先展示已经剪好的图形让学生观察。

每个图形上的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剪出来的吗?

为什么有的小人是并排排列的,有的是围成一圈的呢?

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

(揭示课题:剪一剪)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4

(1)你能剪出这样的图案吗?

学生观察。思考。

(2)你知道了什么?

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

2、教师出示一个小纸人的图形,沿中线对折,让小人重合为半个小人。一个小纸人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对称图形)要剪一个小纸人,怎样剪得又快又好看?

(只要把纸对折,再在对折线边剪下半个小人,然后展开,就能剪出一个小纸人)

3、指导学生剪一个小纸人。

(1)先把纸对折。

(2)再沿对折线画好半个小人(如右图)。

(3)沿画好的线剪开,然后展开。

组织学生动手剪一剪,剪好后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为什么只画了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纸人呢?

使学生明确:小纸人是对称图形,把纸对折后,剪下半个小纸人,展开后就是一个完整的小纸人。

3、指导学生剪两个连续的小纸人。

(1)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小组讨论,组员每人拿一张纸,边思考边分析,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方法一: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二: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三: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2次,再画出半个小人。方法四: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

①先把纸对折两次。

②再沿对折线画好半个小人。

③沿画好的线剪开,然后展开。

强调:

画半个小人时应画在封口一边,剪刀

在开口一边剪(蓝色箭头所示),另外,小人

的胳膊要画的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不能断开

。(红色箭头所示)。

组织学生动手剪一剪,剪好后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4、指导学生剪四个连续的小纸人。

(1)怎样才能剪出四个连续的小人?

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

老师小结后组织学生按讨论得到的方法剪一剪,注意安全。剪完后互相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比一比谁做的作品最好。

(2)教师结合展示的作品,用一个小纸人在剪出的作品上平移,让学生感知:每个小纸人平移一下就是下一个小纸人。

(3)交流剪纸的体会

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

画的时候要注意画在闭口处。

(4)思考

你认为剪连续的图案应注意什么?

①对折;②从闭口处画起;③连接处不能剪断。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七第3题

学生独立连一连,集体订正。

(2)生活中你见到过连续的图案吗?

学生回答。

(3)拓展练习

发挥想象,自主创造出作品。

四、课题总结

谈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说说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

作业设计:

动手剪出围成一圈的小纸人或其它你喜欢的图案。板书设计:

剪一剪――小纸人

(1)对折(对称)一次:一个两次:二个三次:四个

(2)画半个人(从闭口处画起)

(3)剪一剪(连接处不能剪断)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6页第8-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练习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区分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在图案中的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能区分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纸片、剪刀、纸、镜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这些知识之间都有什么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七第8题

先引导学生看清图,再根据要求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七第9题

学生同桌之间游戏,教师巡视

(3)练习七第10题

动手拼。展示自己的作品

(4)练习七第11题

照样子,折一折,剪一剪。

交流自己的作品。

说:在折、画、剪时要注意什么?

(5)练习七第12题

引导学生观察。

你见过看出这个图形中是怎样移动这

个小人吗?

这些都是正方形的纸剪的,你能看出

是绕什么旋转的吗?

都是沿着正方形的中心旋转的,所以折的时候也要以这个点为中心。法:以正方形的中心为标准,把正方形分成了8份。(见上图)讨论:要注意什么?

14以总的一条这边为主,头朝中心,手要连起来(红色箭头处要连在一起,不要剪断)。

学生画,教师巡视指导。

剪法:学生操作。展示。

(6)练习七第13题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答案。

(7)练习七第14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三、自我评价

这个单元学完了,你想说些什么?

作业设计:

剪一幅自己喜欢图案

【教学反思】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我安排了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新授教学时,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

大班数学分类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分类教案反思 【篇一: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共9篇)】 篇一: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8的组成》教学反思 辽宁省公营子中心幼儿园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朋友如果对 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 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教学8的组成时,我请幼儿每次拿八块小饼干(蛋糕盒剪的小方块),然后将小饼干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 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 自然而然地了解了8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 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 的方法。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 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 活实际。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教师 为 篇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谁会滚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球体,二是圆 柱体。据此,我安排了两次活动分别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 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活跃。现将第一部分的活动过程及活动 效果做些简要分析. 在《认识球体》活动中,首先给孩子提供了乒乓球、小皮球、硬币、光碟、小圆卡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然后 让每个幼儿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让他们知道球从任何方向看 都是圆的。再次让每个幼儿用手中的球体分别向前、向后、向左、 向右滚动,用硬币、光碟或小圆卡也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通过几次操作活动后,孩子们懂得了球向任何方向都能滚动,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一、创设情景 我们一起变魔术。在这个正方体的盒子里有一些小东西猜一猜有可能是什么?请同学到前面摸出物品,说说是什么放在桌子上。 〖环节意图〗变魔术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同时充满了神秘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才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才有可能积极思考问题。活跃的课堂气氛为整节课做了情感上的准备。 二、揭示课题 1、观察桌子上的物品,师:桌子上的东西很多,怎样才能清楚的知道都有些什么物品呢?(学生经过思考回答把物品分类,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分类。多种方法比较后学生找到了最恰当的分法。 〖环节意图〗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得到感性上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感受图形之间的不同。教师鼓励学生自圆其说不人云亦云。 2、引出新课《空间与图形》 个别学生已经能说出图形的名称,老师要给予肯定。 〖环节意图〗出示彩色的图形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三、巩固新知 1、动手分自己带的物品。 要求:仔细观察物体的外形。边摸边说是什么图形。

〖环节意图〗自己带的物品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进一步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是对先前知识的复习巩固。通过动手触摸物体,让学生的多种感官综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种特殊的长方体学生分辨不清楚。) 2、出示:长方体,说说是什么图形? 〖环节意图〗老师先不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经过争论学生动脑思考,老师在通过实验验证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3、实验验证:左边三组闭上眼睛,右边三组观察。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桌子上,分别放倒。让左边三组同学睁开眼睛,问他们长方体和正方体和刚才相比有什么不同?左边三组同学说:长方体倒了,正方体没有变化。再问右边三组的同学是不是这样。右边三组同学争着说:不是这样!正方形也倒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 〖环节意图〗从学生分类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正好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从生活中来的思想。这也是培养学生有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对比观察等手段让学生自己找到它们的不同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很浓厚的兴趣。 四、巩固复习(游戏) 1、创设情景: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朋友嘟嘟。它邀请大家参加闯关大行动这个节目。顺利通过三关的同学会有小礼物。 〖环节意图〗可爱的小猴子能激发孩子们关心保护小动物的热情。21世纪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发展,以此作为向学生渗透人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良好契机。好胜心强是儿童的天性,老师抓住儿童这个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教版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本课知识,必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看,咱们鸡公岭小学的运动会开幕啦,小朋友们多高兴哪,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载歌载舞,迈着整齐的步伐整队入场,这是二年级的同学,现在入场的是三年级的同学,向我们走来的是四年级的同学。热闹的开幕式结束了,首先进行的是体操比赛,小朋友们列成3个整齐的方阵,正展示着他们的风采。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列成的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A、每个方阵有多少人?B、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 2.收集信息。 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学生汇报,老师课件:(每个方阵多少人,又从哪些信息能知道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复习空间与图形苏教版

复习空间与图形的教案与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照要求围出、分出或剪出多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的感受分类数学思想,积累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体验,体验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比较中,使学生在头脑里构建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的认识多边形,通过练习与实践活动,能区分不同的多边形,并进一步的了解多边形的特征。 难点:1、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2、根据要求围出、分出、剪出或者画出多边形 三、教学准备: 课件、三组不同的三角形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再一次的来到图形王国,回顾一下,我们都认识了那些多边形呢? 三角形 、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第三单元的认识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通过今天的复习,希望每个同学能温故知新,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组织练习 (一)、数一数 瞧,图形妈妈怕 它的孩子都丢了,就在它们的身上做了小记号,谁来说说这个4是什么意思? 我们一看记号就知道它是几边形,你能不能帮助这些图形宝宝做好记号呢,照样子写一写、分一分、填一填。 一、数数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边,照样子写在图形上,再填表。 4

请小组开小火车,一次说一说每个图形的名称。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 在数的时候可以数一个划一个,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二)、刚才我们复习了很多图形,想不想动手来画一画多边形。 看谁画的又对又快。 在画平行四边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对的两边平行且相等) 六边形有六条边。 二、在下面的方格里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五边形和一个六边形。 三、同学们学的可真快,不仅会认一认、分一分、画一画多边形,你能快速的完成以下几道练习题吗? (1 左图是一个( )边形,它有( )条边。 注意:几边形在填空中注意要写汉字,几条边要写数学字。 (2)搭一个三角形至少要用( )根小棒;搭一个六边形至少要用( )根小棒。 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画一画、搭一搭。 (3)搭两个独立的正方形至少要用( )根小棒;搭两个正方形至少要用( )根小棒。 四】、分一分 同学们老师有几个多边形,每个图形至少能分成几个三角形呢? 四、按要求分一分: 1、下列图形至少可以分成几个三角形?分一分,填一填。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同级运算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 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主题图、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32-10-6=25+20-10=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1.同学们做什么呢?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 信息啊?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53-24=2953-24+38=67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 的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 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 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 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15÷3×5=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2.这个算式 (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数积木》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数积木》 【活动目标】 1、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统计数量的方法。 2、能清晰地表达观察的内容,喜欢挑战空间逻辑游戏。 【活动准备】 正方体小积木;“积木房”图片若干;记录用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话建筑,赢积木。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欢的房子? 过渡:今天我们就用积木来造房子!每组的桌上有几块积木呀?够不够造一幢房子? 那就请你们就分成4组在数积木游戏中赢取更多的积木。 二、争回答,数积木。 (一)数数相同数量的积木房。 出题:我用积木造了4幢房子,请你们用好方法数一数,每幢房子各由几块积木建成的? 形式:将答案记录在记录纸上,呈现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对的为本组加上一块积木。 验证:移去屋顶,拆层演示 重点提问:房子有几层?每层有几块?一共有几块? 小结:数量相同的积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积木被其他

积木挡住了,我们不容易发现,点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不多数,也不漏数看不见的那些积木。 (二)找找躲起来的积木块。 出题:准备好了吗?请问这幢房子有几层?每一层有几块?共有几块积木建成? 重点:移去屋顶,拆层演示,帮助幼儿学会数隐藏起来的积木块。 小结:房子一层层往上造,如果上层有几块积木,那这些积木下一定也有几块积木 三、造房子,数“砖块”。 (一)造幢房子把分数。 重点:鼓励各组建造出点数上有难度(有多层、有重叠)的房屋集体点数时一层一层数清楚。 (二)学做小小建筑师。 要求:每队派一个代表挑选喜欢的图纸,用积木搭出与图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点观察:每组搭的房子是否与图纸上的一样,各组搭建、点数的方法。 验证:他们搭的房子与图纸上的一样吗?记录的对不对呢? 小结:虽然各队拿到的图纸看起来不一样,其实是同一幢房子从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四、延伸。 小小建筑师们让我们回去建造更多独特的房子,考考你的好朋友

二年级数学上册 空间与图形复习教案 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空间与图形复习教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教材第96-97页期末复习的第10-15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2.让学生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1.量长度的复习 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 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学生独立填写,集体校对。 3.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图。 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 4.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5.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1)出示一只茶壶,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茶壶的样子。 提问:为什么同是一只茶壶,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2)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三、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 课后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 题》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例5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寻找最佳方案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及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思考过程,在比较中寻找最佳解题策略。 1.注重审题,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犯低级错误,没有认真审题就稀里糊涂做题。比如例5情境图就隐含着两条数学信息,如果不认真整体观察就很难发现,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资源,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观察能力。2.注重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和数学思考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中,学生要全员参与。这里的参与并不是简单的行动上的参与,而是思维的参与。在本节课中,学生审清题意之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在小组内交流,不仅避免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再随波逐流。在交流中让思维得到碰撞,在碰撞中提升数学思考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中央3套有一档娱乐节目叫《开门大吉》,大家知道吗?课前,我们也来玩一把《开门大吉》考考大家的耳力,看看谁反应最快。 (播放歌曲伴奏) 预设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同学们猜得真准,《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老师儿时流行的歌曲,几十年来经久不衰。你知道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 预设 生:北海划船。 师: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河中,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别光美,你知道吗?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租船问题》。(板书:租船问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现实生活的事例引出研究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审视事物和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大班数学活动谁最长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谁最长公开课教案与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继续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教幼儿初步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活动重点: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活动难点:幼儿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活动准备: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两种不同的种子若干白云豆、花生(选择种子时颗粒的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幼儿已有测量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

一、探索 “看看桌上有什么?”(铅笔、白云豆、花生)“请你们拿一种种子来量一量这只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教师 析: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 二、交流、讨论探索结果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教师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组织、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得到幼儿的一致认可后,教师小结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教师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

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析:此时,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既给幼儿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的及时小结和正确的示范,把活动的重点在不经意的环境中教给了幼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1、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刚才用不同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所用的种子数量是否一样多?同样的铅笔用不同的种子,结果怎不一样?是不是量错了?为什么? 2、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并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复习空间与图形-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doc

第八单元期末复习 第3课时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 课本第96-97页期末复习的第10-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2、让学生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1、量长度的复习 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 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校对。 3.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图。 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 4、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5.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1)出示一只茶壶,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茶壶的样子。 提问:为什么同是一只茶壶,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2)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反思: 加深学生对测量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和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The weather was splendid on that day, which I thought was rare. I still remember some people told me that in Britain there was weather and no climate. During the same day, it might snow in the morning, rain at noon, shine in the afternoon and be windy before the night falls. So I think I was lucky。 20.8.158.15.202015:2715:27:24Aug-2015:27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五日2020年8月15日星期六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15:278.15.202015:278.15.202015:2715:27:248.15.202015:278.15.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8.15.20208.15.202015:2715:2715:27:2415:27:24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Saturday, August 15, 2020August 20Saturday, August 15, 20208/15/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3时27分3时27分15-Aug-208.15.2020 7、志气这东西是能传染的,你能感染着笼罩在你的环境中的精神。那些在你周围不断向上奋发的人的胜利,会鼓励激发你作更艰苦 的奋斗,以求达到如象他们所做的样子。20.8.1520.8.1520.8.15。2020年8月15日星期六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五日 8、时间是一位可爱的恋人,对你是多么的爱慕倾心,每分每秒都在叮嘱:劳动,创造!别虚度了一生!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 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 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 2 课时 2.练习.....................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 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 种颜色,出示例1 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自由发言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 、" ○"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 、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 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解决问 题》教案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设计说明 例5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寻找最佳方案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及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思考过程,在比较中寻找最佳解题策略。 1.注重审题,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犯低级错误,没有认真审题就稀里糊涂做题。比如例5情境图就隐含着两条数学信息,如果不认真整体观察就很难发现,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资源,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观察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和数学思考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中,学生要全员参与。这里的参与并不是简单的行动上的参与,而是思维的参与。在本节课中,学生审清题意之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

想法之后再在小组内交流,不仅避免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再随波逐流。在交流中让思维得到碰撞,在碰撞中提升数学思考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中央3套有一档娱乐节目叫《开门大吉》,大家知道吗?课前,我们也来玩一把《开门大吉》考考大家的耳力,看看谁反应最快。 预设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同学们猜得真准,《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老师儿时流行的歌曲,几十年来经久不衰。你知道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 预设 生:北海划船。 师: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河中,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别光美,你知道吗?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租船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单数和双数》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单数和双数》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单数和双数》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单数和双数》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意图: 单数和双数是上学期大班作业本上的内容,但是当时只是让幼儿用点数表示相应的数字而没有深入。奇数和偶数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生活中一般叫做单数、双数),但在教材中只有很少的一点内容。单数和双数有哪些性质?学习单数和双数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为了让幼儿对单数和双数有更深的了解,扩大一下知识面,我想有必要进行一下补充。因此设计了《单数和双数》这一节数学活动课。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是本次活动设计的主导。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初步体验,感受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数卡1-10(大的两份,小的两份);单数、双数字卡一份。 2、分别画有1-10个花蜜桶的卡片20张;彩色花20朵。 3、小红旗标志20枚;花泥两块。 4、小蜜蜂的胸饰一个。 5、蜜蜂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蜜蜂采蜜师:小蜜蜂们,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让我们去花园里玩吧!(蜜蜂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蜜蜂飞舞的动作。) 2、师:哇!好漂亮的花朵啊,让我们采些花蜜吧!记住每只小蜜蜂只能采一朵花哦!(幼儿分别采到花蜜后,教师带幼儿坐到位置上) 二、介绍”单数”和”双数”的概念 1、师:我发现小蜜蜂们都采了好多的花蜜,现在请你们先检查一下自己都采了几桶花蜜呢? 2、那么请采了一桶花蜜的小蜜蜂把花蜜送到我这里来。一桶花蜜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将幼儿送上来的花蜜桶按1-10的顺序摆放成一排,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置于上方,剩余的花蜜桶均按此方法进行,可2-3个小朋友一起送。中间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测试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一填。(每空3分,共15分)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4、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 二、判断。(每空3分,共15分)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三、选择。(每空3分,共15分)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4、下面各图形中()不能通过图①平移或旋转得到。 ① A B C D

5、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画出台灯的一半,把它沿边缘线剪下来,能剪出()个完整的台灯。 A、1 B、2 C、4 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里画“√”。(每空2分,共14分) □□□□□□□ 五、下列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每空3分,共18分) ( ) ( ) ( ) ( ) ( ) ( ) 六、下面哪幅图是由图(1)平移得到的?写在。(3分) (1) (2) (3) (4) (5) (6) 七、把平移后能和重合的图形涂上颜色。(每空3分,共12分) 九、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都画出来。(每空2分,共8分)

北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复习设计 课时安排: 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复习课 第三单元“方向和路线”,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复习要点〗 1.借助现实的情境和活动,树立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能在具体情境下,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对生活的作用。 4.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单元学习用八个方向来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这个内容对只有七八岁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对于我们广州的学生来说,离生活实际比较远,人们在生活中不常用东、南、西、北来表述方向,学生对方向的意识不强,学起来就更困难了。辨认方向的教学难点在于给定一个方向,如何辨认其他七个方向以及在有参照物的时候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由于学生的空间 观念和立体经验有限,未能及时明白相对某个物体来说它是这个位置,相对另一个物体来说是另一个位置,因此造成判断错误。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为学生创设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活动情境。但当本单元教学结束时,我发现学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描述方位比较好,但在现实中描述方位的能力并不强。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实际应用。于是,我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现有资源,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下面这节复习课。在这节课中,我创设了动物园这一情境,把纸上的动物园真正搬到了教室里,把桌子拉开,摆上好看的动物园各馆区的图,让学生去当道路询问员,并看实景画出地图。这样,就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方向的现实意义。最后,我又让学生自己设计学校,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进行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增强自信心,正确认识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