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吉林普通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精)

吉林吉林普通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精)
吉林吉林普通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精)

吉林市普通高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把李白贩卖成了古惑仔

最近,大众传播领域的学术语言越来越像在恶搞:一会儿有人吆喝“孔子是丧家之犬”,一会儿有人叫喊“李白是古惑仔”;左边的场子在用京韵大鼓语言讲经,右边的场子在用单口相声语言说史。一个劣质学术“秀场”,正在商品展销会的角落里悄悄地拉开了灰色的帷幕,试图与吴宗宪、小S争风吃醋,一较高下。

与其说孔子是丧家之犬,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丧家之犬:它离家出走,自暴自弃,在娱乐文化的垃圾堆边东闻西嗅,四处溜达。与其说李白像古惑仔,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古惑仔:在街头扮鬼脸、吐舌头、哗众取宠,既挑战了“家长”的权威,又骚扰了过往的行人。学术语言已经沦落到“古惑仔”和“丧家犬”的地步,暴露出传统学术思维方式的致命病理。

既不能感受斗室里枯燥和寂寞的乐趣,又缺乏对学术语言自身应有的热衷和信念,更没有找到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有效途径或话语方式,于是选择“离家出走”,到街头去卖狗皮膏药,还制造了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这种思维放弃学术话语的理性原则,将它翻译成最时髦、最热门的“无厘头”语言,甚至不惜娱乐化(大话、恶搞、骇人听闻的新名词),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与公众对话。对此,公众惊诧不已——这就是学术?怎么越看越像初次登场的娱乐小明星滑稽、拘谨的业余表演?这种拙劣的方式,是学术思维中的小媳妇心态的表现:在强大的娱乐话语这个“婆婆”面前哆哆嗦嗦,并以模仿“婆婆”为荣。

传统学术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大学讲堂、学术沙龙和专业杂志。公众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一般的报纸和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或“公众论坛”。民间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生活空间(饭局、客厅、酒馆、街道、广场),再加上今天的网络BBS等。在新的公共话语空间的建构过程中,单一的话语形态的孤立状态,没有对话和交锋,只会使它日渐枯萎。让各种不同的话语方式(学术思维、公众诉求、民间语言)相互碰撞,取长补短,或许会使它们同时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但前提是,彼此必须坚守自身的原则和底线,不是放弃原则而同化为一种更低级的东西。

学术思想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目的是将各类思想从讲堂和斗室的狭小空间,转移到更广阔的公众空间,参与公众对话。但是,如何转移,是否有效,却一直是一个难题。毫无疑问,无论是将传统学术思维强行插进公众传播,还是将学术完全变身为娱乐,都是无效的方法。一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将“左”的道德观与“右”的认识论融合防止僵化保守。这种融合,要求对传播知识的语言进行探索和创新。

今天的学术明星和学术贩子所采用的语言,似乎摆脱了传统学术话语的弊端,其实并没有自己的语言,而是租借娱乐明星哗众取宠的语言。学术话语仿佛从娱乐垃圾堆里随手捡起的一个塑料袋,将孔子、老子、李白们塞在里面兜售。他们从一种极端(抽象化的极端)转向另一种极端(娱乐化的极端)。这正好应了民间的一句谚语:戴了狗皮帽,丢了狐狸皮。

1.对目前部分学术语言选择“离家出走”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些学术研究人员坐不了冷板凳,被大众传播领域的热闹景象、吴宗宪和小S们的风光无限所诱惑,所以某些学术语言变了身。

B.某些学术研究人员缺乏对学术语言自身应有的热衷和信念,不能在枯燥和寂寞的斗室里感受乐趣。

C.学术语言在向娱乐语言学习的一些尝试中,没有顾及到自身的原则和底线而迷失了自我。

D.学术语言的小媳妇心态,使得它在进入公众传播领域时,以最时髦、最热门的“无厘头”的语言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近来,大众传播领域出现的学术语言的恶搞现象,暴露出传统学术思维方式的致命病理。

B.让传统学术话语、公众话语、民间话语互相碰撞,取长补短,就会使它们同时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

C.学术思想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是值得提倡的,但如何转移,是否有效,还需要对传播知识的语言进行探索和创新。

D.传统学术话语,在新的公共话语空间的建构过程中,需要对话,需要融合,否则,就可能会消亡。

3.根据全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娱乐文化中有一部分是垃圾文化。学术话语不能放弃原则而同化为一种更低级的东西。

B.学术思想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所以,把网络BBS作为传播学术思想的主要阵地,现在是学术思想参与公众对话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C.将传统学术思维强行插入公众传播是无效的方法,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就是在制造出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

D.作者把认为“李白是古惑仔”的北大博士和说“孔子是丧家之犬”的北大教授都认定为是哗众取宠的学术贩子,他们只配到垃圾堆里去捡塑料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4-6题,每题3分;7题10分)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寻拜监察御史里行,改监察御史。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

将,务实边备。”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

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三司户部副使。秦陇斜谷务造船材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河桥竹索,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徙江宁府,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事已高,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

迁礼部侍郎,辞不受,寻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有奏议十五卷。

(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包拯传》,有删节)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遗:赠送,送给

B.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除:授予官职

C.闻者皆惮.之惮:恐惧,害怕

D.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推:推辞,推脱

5.下列语句中能体现包拯体恤、关心百姓的一项是

①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

②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

孙也。

③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④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⑤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A.①③⑤B.①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

6.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包拯在朝廷为人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成是黄河水清了,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

B.包拯任监察御史时,当时各路转运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摘取无关紧要的小节来上奏弹劾官吏,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包拯于是请求朝廷废罢了自己的按察使之职。

C.包拯刚正不阿,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

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下令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

D.包拯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时,秦陇斜谷专门置办造船用的木材,随意向老百姓摊派

征取,而且这里的七个州负责提供造河桥用的竹索,常常多达几十万,包拯都上奏朝廷,停止了这些摊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5分)

译文:

(2)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注:①刘汲,自号西岩老人。其父刘撝为金代首科词赋状元,官至石州刺史。金海陵王

天德三年(1151)刘汲与弟刘渭同登进士第,任庆州军事判官,屡为州县有声,累官朝散大夫,应奉翰林文字,西京路转运司都勾判官。晚节倦于游宦,放浪山水间,以遣兴读书为乐。卒年五十八。

②扶疏:也作“枎疏”,大树的枝干四处延伸的样子;舞姿婆娑。

8.这两首诗所写内容都是“喜归”,试分析两首诗在表现“喜”这一情感时所用手法有

何不同之处。(6分)

答:

9.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选答3道小题)

(1) ,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叹疆场

隋代民歌

闻道行人到,妆梳对镜台。

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 家① (金)刘汲 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②。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杜牧《阿房宫赋》)(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4),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庄周《逍遥游》)(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否则,仅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诺言

霍才元

星期天的早上,山里起了雾,薄薄的,有些凉。但林还是早早地起来,收拾停当后,便独自站在宿舍窗前,望着寂静的校园出神。

三年前,初到这所偏僻的山村小学支教的时候,眼前这些松柏还是一株株小树,如今它们都长高了,快长大了,而自己却要走了……想到这些,林顿觉隐隐地心痛,一股强烈的难舍之情在胸中涌动,翻腾。林很难过!

林不由想起昨夜写的一篇心情散文《我的山村小学》。那些词句,那些段落,至今还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不用看手稿,林已情不自禁地念出声来:

我的小学,如飞鸟嘴里的一粒松籽,偶尔失落于大山的褶皱。简陋凋敝的校舍与青山融为一体,而茂密的竹篁与挺拔的松柏掩映其间。那些绵亘的山,云蒸雾锁。那些琅琅的读书声,似在云中飘荡,在雾里游弋。

朝伴云霞,夕枕林涛,我开始了山之舞蹈,并开始了夜与昼的更迭。白天,一群不谙世事的农家孩子伴我,混沌初开的聒噪,不绝于耳。夜晚,潇潇风敲竹叶响,如豆孤灯照室明,偶有一两声“空山鸟语”。那份莫名的孤寂,似有却无。

孤独的时候,足踏斜阳,徒步上青岭,去感悟那些迷蒙与辽远。或者,于晨风中,谛听钟声和鸟啼,那一份真诚,却又汇入了周身沸腾的红河。那时候,一兜野果即可驱逐饥饿的袭击,三尺讲台足以慰藉落寞的心灵……

文字如昨,而时光不再,林念不下去了。他眼红红的,直想哭,却强忍住了。因为即将的离去,林真的不舍,林很难过!

“林老师早啊!”随着这问好声,一些人走进来。他们是这所小学的老师,也是林的同事们。林昨天再三说了,不要他们今天来送行的,但他们还是来了。今天,老师们一定要送行。

梅却没有来!梅是林的女友,也是林的大学同学。三年前,梅与林相约一起离开省城,一起来到这所偏僻的山村小学支教。那时梅说:“我的家乡很偏远,那里的孩子们很可怜!

你愿意跟我一起去支教么?”那时林说:“我愿意!这辈子你到哪我就到哪……”

那时梅很感动,梅动情地对林说:“三年,我们支教就三年,然后你回城,我跟你回城。我们结婚,一辈子不离不弃。好么?”那时林也很感动,林也动情地对梅说:“好,一言为定!三年后,如果你不愿意离开你的家乡,我也不走。这辈子你在哪我就在哪……”

就这样,他们彼此已约定。就这样,为了彼此的约定,林不顾省城父母的反对,坚定地跟着梅,一起来到她的家乡——这所偏僻的山村小学,一待就是三年。

可是今天,林却要走了!可是今天,梅却没有跟林一起走!连送行也不见!莫非,他们彼此已忘却了当初的诺言……

“梅老师呢?谁去叫她?”这时有人在一旁提醒着。林的思绪一下子回归了,他便轻轻地摇头,有些坚决地说:“不了。走吧。”老师们只好一起送他去镇上的车站。

一路上,他们走在崎岖的山路上,默然。上了山梁,林忍不住回头,又看一眼山麓。他的小学隐约在薄雾里,有些迷蒙。他眼眶一热,一丝伤感复涌上心头。“别了,我的小学……”林只在心底喃喃自语,他愈发觉得脚步是那么沉、那么沉……

小镇到了。车站那里,零星地站着几个男女,他们大都缩着脖子,明显地感受到初冬的苍凉。林便浅笑着对送行的人说:“回吧。”老师们却没有回的意思。“回吧!”林又轻声说。还是无人回,直到客车启动。

就在客车缓缓上坡之际,忽然,路边的薄雾里飘来了多么熟悉的歌声:“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林的心田倏地掠过一阵惊喜,他惊喜地将头探出车窗,惊喜地看到:他班上的同学们正站在路边的山坡上,齐唱着那脍炙人口的——《好人一生平安》,为他送行!

此时此刻,林的脑海立马浮现了——他所钟爱的,一篇知名短小说里的情节。兹情兹景,点滴在心!难道,艺术与生活,本就……林不觉泪湿双眸,他在心里歉疚不已:“对不起,老师错了……”

“梅,对不起!”林又在内心轻唤着。因为他知道,梅此刻一定和同学们在一起。他分明听见了,那薄雾里的歌唱有梅的声音!但他却未能与梅当面一别……

当客车越坡远去的时候,那雾中的歌声也远了,渐散了。而车上,噙着泪的林,正用手紧抓着行囊。那里面有一张病情诊断书,使他“违背”了当初的诺言……这是梅所不知的。

可是林哪里知道,就在他离去的这天晚上,梅独坐在灯下,对着一张病情诊断书泪流满面。一旁,一本打开的书上,亦泪痕点点。(完)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林离开支教的那所偏僻的山村小学时,顿觉隐隐的心痛,是因为他即将离开真心相爱的女友梅,所以很难过。

B.小说插入林的心情散文《我的山村小学》,主要是想表现林支教的小学环境优美、办学条件简陋以及林生活在这里的孤寂之情。

C.林当初毅然决定离开繁华的省城,来到偏僻的山村,是因为他深爱着梅,愿意追随梅的脚步,不离不弃。

D.到了小镇的车站,送行的老师依然不肯离去,他们如此坚持,是想以实际行动挽留即将回到省城的林,希望他回心转意。

E.对于去意坚决的林,梅没有劝阻,悄悄地为他送行祝福,梅也是因爱而放手,不想牵累林。

(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林的形象特点。(6分)

答:

(3)文中多次写到薄雾,作者这样写有哪些作用呢?(6分)

答:

(4)对于小说结尾林因病出走,有人说林应该为了爱情和大山里的孩子,选择坚守诺言,与女友梅共度难关,这样做更值得钦佩;也有人说,林完成了三年的支教生活,为了生命的健康,回到省城,一样应该赢得尊重。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呢?(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乐知高山遇知音,心齐东海有大爱

齐东海从小就喜欢音乐。

一把口琴,让他的童年充满阳光和憧憬。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是学校文艺方面的骨干,协助老师组织每班同学在周会上的表演。他弹钢琴、做指挥、唱由聂耳等创作的进步音乐《大路歌》、《毕业歌》、《送别》等,还表演话剧。带着对音乐的爱好和执着,齐东海考取了北洋大学,那时他依然是大学的音乐活跃分子之一。他回忆说:“这期间的教育是我人生成长中最值得怀念的阶段。这个时期,不仅培养了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也为以后的爱乐之路打下基础。”

鉴于爱因斯坦、罗曼?罗兰、尼采、钱学森等中外杰出科学家、艺术家极好的音乐造诣,齐老师认为音乐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的提升,意义重大。从1982年起齐老师开始举办交响乐欣赏讲座,1996年开设《交响乐欣赏》选修课,直至2006年结束,坚持10年。《交响乐欣赏》浓缩着交响乐的魅力和作曲家的人生精华,通过讲解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和他们的经典名曲,让学生通过音乐走进作曲家的人生世界,不仅培养学生对欣赏交响乐的兴趣,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其欣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和谐的人、完美的人、有高尚人格的人。

他编写了《交响乐知识与欣赏》《走近交响乐》《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等教材,10年间,有近6000名学生选修了《交响乐欣赏》这门课。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民族精神、与困难做斗争的顽强意志,通过音乐启迪学生智慧,拓宽学生人生视野。

齐老师为营造高雅校园文化氛围,他每年亲自策划组织并具体操作6至7次音乐演出活动,如钢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邢肴??兠?兠兠?兠`7?晨????脈?企?倀?漀??晨????ī?侁?倀?漀??晨????脈???

?晨????脈???

?

}?

?晨????脈?7??

?

?晨????脈???

?

}??晨????脈?7????

?晨????脈??

?

}?

?晨????脈?????????

?晨????脈??????

?

???

?晨????脈血??????

?

?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Y88888?888888ò88888?888 888Y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88888踀8888888888?8萏?萑?搒?8??葞?葠?摧猧???8萑ó搒?8?d葠ó摧猧???8萑?搒?8?è葠?摧猧???8萑搒?8??葠摧猧??8搒?8摧猧???8??灤t愀?摧猧???8萑?搒?8?è葠?摧猧???8???t愀?摧猧?????t?Jan摧猧????8?8?8?8?8?8?8?8?8?8?8?8?8?8?8?8?8?8?8?8?8?8í88888888888í88888?888888í8888 8888888í88888888888?88888888888í88888888888í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萑?搒?8?è葠?摧猧???8萑?搒?8??葠?摧猧??8搒?8摧猧???8萑ó搒?8?d葠ó摧猧???8萏?萑?搒?8??葞?葠?摧猧????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é88888?888888é88888?888888ˉ88888鴀888888ˉ88888?888888ˉ88888?888888?88888鴀88888888?8萏?萑?搒?8??葞?葠?摧猧???8萑?搒?8葠?摧猧???8萑ó搒?8?d葠ó摧猧???8萑?搒?8葠?摧猧???8萑ó搒?8?d 葠ó摧猧???8萑?搒?8??葠?摧猧???8萑?搒?8?è葠?摧猧????8?8?8—8‘88‰8?8?8?8?8?8?8€88888?8?8?8№8?8ⅲ8?8?8?8?8?8√8?8?8≦8?8┾8

?9?9?9?9?9?9?9?9?9?9?9?9?9?9?9?????軍í99999999999999999?晨????脈?7??

?

?

j9?晨????脈?7???

?洁H渄H漄??

?晨????脈?企ъ儀ъ愀?漀??晨????脈??

?

}??晨????ī?澁??晨????脈??

?

?晨????脈???9?9⒒9┾9╰9?9?9?9?9?9?9?9í99999?999999í99999?999999199999?999999199999?999999?99999輀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萏?萑?搒?9?d??葞?葠?摧猧???9萑?搒?9??葠?摧猧???9萑ó搒?9?d葠ó摧猧???9萑?搒︴9??葠?摧猧???9萏萑?搒︴9?–? 葞葠?摧猧???9萑ó搒︴9?d葠ó摧猧???9萏?萑?搒?9?è葞?葠?摧猧???9萏?萑?搒?9??葞?葠?摧猧????9?9?9?9?9?9?9?9?9?9?9?9?9?9?9?9è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à99999?999999a99999?999999?99999?999999a99999?999999299999999999999999999999 99999?9萏

萑÷搒?9?u葞

葠÷摧猧??9搒?9摧猧???9萑ó搒?9?d葠ó摧猧???9萏?萑?搒?9?c??葞?葠?摧猧???9萏?萑?搒?9?d??葞?葠?摧猧???9????蚄??t嘀摄圀捄廿?怂蚄懾?摧猧????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誖桺99?晨????脈???

?

}?

?晨????脈???}?

?晨????脈?}?

?晨????脈?7??

?

?晨????脈?7????

?晨????脈?漁??晨????脈?

?晨????脈?企ъ儀ъ愀?漀??晨????脈??

?

}?

?晨????脈???

?}???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í1010101010?101010101010í1010101010?101010101010í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10101010餀101010101010?1010101010缀101010101010q1010101010椀1010101010101010搒?10摧猧???10萑?搒?10?è葠?摧猧???10???t愀?摧猧???10?????t崀?愁?摧猧???10萏?萑搒?10?d?葞?葠摧猧???10?萏?萑搒?10?d?. ?葞?葠摧猧???10???????t圀摄崀?态?愀?摧猧???10?????t崀?愁?摧猧???10?萑ó搒?10?d?葠ó摧猧????10?10?10?10ぜ10ㄜ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é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ê1010101010?101010101010ê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萑?搒?10??葠?摧猧???10?????t圀?怀?愁Jan摧猧???10萑?搒?10?è葠?摧猧??10?愁?摧猧???10萑?搒?10?b 葠?摧猧????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é1010101010?101010101010é1010101010?101010101010é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鄀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搒?10摧猧

???11?????灤t圀?廾怂?懽Jamada El Oula

摧猧???11萑ó搒?11?d葠ó摧猧???11??????t圀?廾怂?懽Jamada El Oula

摧猧???11萏?萑?搒?11??葞?葠?摧猧??11搒?11摧猧???11萑?搒?11?è葠?摧猧???11萑?搒?11??葠?摧猧????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疑?11111111111111111111?晨????脈???

?

}??晨????脈????H倀儀?帀?愀?渀ш漀?桰1111??晨????脈????H倀帀ъ渀ш漀?桰1111??晨????脈?7????

?晨????脈???

?}?晨????脈???

?

}??晨????脈?企ъ儀ъ愀?漀??晨????脈?

?晨????脈?

?

?

}??晨????脈???}???11?11?11?11?11?11?11?11?11?11暆11枠11栺11梼11椸11樔11橈11ê1111111111?111111111111D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退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葤t愀?摧猧???11萑?搒?11?è葠?摧猧???11萑?搒?11?è葠?摧猧???11???t愀?摧猧???11萑ó搒?11?d葠ó摧猧???11????搒?11摧猧???11萑?搒?11?b葠?摧猧???11????t圀?廿怂懽Jan摧猧????11?11?11昀11樔11涴11湂11溈11漖11澒11瀠11灄11灠11炀11炄11炖11炘11炜11烸11焆11焎11焴11然11熌11熔11熖11熘11?????鞩涃??佟?佟

?121212121212121212121212?晨????ī?侁ъ儀ъ愀?12?晨????脈??

?}?晨????ī??ī??

?}?瀁h1212?晨????脈?企ъ儀ъ愀?漀?桰1212?晨????脈?

??

?

}??晨????脈?7????

?晨????脈?企ъ儀ъ愀?漀??晨????脈??

?

}?唃??晨????脈???

?

}??晨????脈??

?}??琴演奏音乐会、小提琴演奏音乐会、艺术歌曲和民族歌曲独唱音乐会、毛主席诗词合唱音乐会等。十年来,这样的音乐艺术活动先后举办了60余场。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齐老师邀请国内著名音乐家、艺术家、艺术教育专家、科学家、艺术团体,来校做讲座、搞演出,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著名音乐家卞祖善、艺术教育专家沈致隆、中科院院士郝柏林、杨叔子等都曾来学校。郑小瑛老师在报告前,对学生们说:“你们应该为有像齐东海教授这样的老师感到骄傲。”

1999年,在团委、学生会等配合下,齐老师还组织有器乐演奏特长的学生,组建了学生管弦乐团,举办纪念贝多芬、莫扎特、冼星海等诞辰、逝世周年音乐会40多场。

为推动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歌咏活动,齐老师协助土木水利学院组建了120人的大学生合唱团,在他的倡议和推动下,又组建了校大学生合唱团。

齐东海教授今年已81岁,他曾担任过大连理工大学水利系副主任,他是土木水利工程

领域的专家,更是国内知名的音乐教育领域的专家。

2008年,学校教务处和党委统战部为齐东海从事音乐教育10周年举行了座谈会,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在理工科院校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领域--音乐教育。他被誉为“大连理工大学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带头人和音乐教育家”。

(选自陈肖东《记音乐教育家齐东海教授》,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小学到大学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在北洋大学期间的音乐教育,不仅培养了齐东海教授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也为他以后的爱乐之路打下了基础。

B.像爱因斯坦、罗曼?罗兰、尼采、钱学森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有极好的音乐造诣,这充分说明,音乐培养了人的创新能力。

D.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说的“你们应该为有像齐东海教授这样的老师感到骄傲”这句话,高度赞美了齐东海教授在培养音乐人才方面为大连理工学校所作的伟大贡献。

E.这篇传记以平实的语言,表现了齐老师热爱教育、执着音乐、敢于创新、并为此努力终身的高尚品质。文章主旨突出,结构清晰。

(2)为了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精神以及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齐东海教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请分条加以概括,答出三条即可。(6分) 答:

(3)开头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4)在理工院校设置音乐欣赏课,这一行为有人赞同,也有人不以为然。你的看法如何?

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进行探究。(8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3分)

A.2011年12月5日,学校参与了全市中小学以废旧图书、报纸、杂志换取再生纸

新年贺卡实践活动,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

....。真该想一想,这样做,你不感到羞愧吗?

B.这次活动承蒙贵公司慷慨解囊,热情相助,取得了圆满成功。他日有托,本人

定当投挑报李,鼎力相助

....。

C.乔布斯于2011年10月5日去世,这一耸人听闻

....的消息一经传开,各大媒体纷纷设置悼念专栏,缅怀这位卓越的技术革新者。

D.老师上课,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不给学生留些思考的余地,就难免有越俎代

...庖.之嫌了。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3分)

A.希腊民众抗议的主要目的是抵制政府为获得欧盟及IMF贷款而新推出的一系列紧缩措施,其中包括裁减3万名国企员工、增加房产税等。

B.经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讨论后宣布,授予加拿大人拉尔夫·斯坦曼、美国人布鲁斯·博伊特勒和法国人朱尔斯·霍夫曼诺贝尔医学奖。

C.元旦期间,我市各大商场为了招揽顾客,纷纷举办各种促销活动,打出三折、四折甚至五折的高折扣,以致部分商场人满为患。

D.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西亚是亚洲西部的简称,,在近代史上,西亚是西方和东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①西亚处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结地区。

②它联结着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和里海五个重要水域,被称为“五海之地”。

③西亚是欧洲同广大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间的纽带。

④古代有名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西亚,把我国的锦缎运到古罗马。

⑤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是通过西亚往返于北京和威尼斯之间。

⑥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亚、非、欧三洲之间交往的必经之途。

⑦人们也把这一地区和埃及一起称为中东。

A. ⑦①②③⑥④⑤

B. ⑥④⑤⑦①②③

C. ⑦②①③⑥④⑤

D. ⑥④⑦①②③⑤16.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形成整齐的排比句式。(5分)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找到开阔和豁达;欣赏蓝天,自然会在蓝天的辽阔中拓宽视野和胸襟;,;

,。

17.下面是某中学高三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所写的自荐信,其中在表达和格式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三处并改正。(6分)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叫张××,是吉林××中学高三学生。你校是我理想中的学校,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的父母小时候就带我去各地旅游,领略祖国的大好山河,培养我热爱大自然,这些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充实了我的人生。如今17岁的我,不仅成绩优秀,兴趣广泛,而且开朗大方,健康自信,学校两次将我评为“三好学生”,评价我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是同龄伙伴的好朋友。

我热爱生活,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我胸怀天下,关注国家大事。我正在为提升自我、改变未来而不懈努力!我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您也会对我充满信心。最后,祝您身体健康,富贵长命!

此致

敬礼!

2010年11月

自荐人:张××

(1)错:,改:

(2)错:,改:

(3)错:,改: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不管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也不管是否有人停下来欣赏,它们总是那么自信、那么骄傲地悄然绽放。其实,从这些绽放的花儿身上,我们能得到很多生活的启示。

请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内涵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要书写清楚,出现错别字予以扣分。

命题、校对:付丽、李花、李佐利、赵兴亚、丛立平、田立辉吉林市普通高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偷换概念,原文第三段“学术思维中的小媳妇心态”,不是“学术语言”)

2. B(原文第四段“或许会使它们同时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

3. A(B错在“主要阵地”和“现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C项错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就是在制造出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D项错在“他们只配到垃圾堆里

去捡塑料袋”,原文中“随手捡起的一个塑料袋”是比喻的说法)

4.D(推:推行)

5.C(②体现包拯对子孙要求的严格,告诫子孙不能贪赃枉法。③体现包拯不徇私舞弊)6.B(包拯于是请求朝廷废罢了按察使这个职务,他自己是监察御史)

7.(1)包拯命令工匠只按照上贡朝廷的数目制造(只做足上贡给朝廷的数目),一年过去,他没有拿一块砚台回家。(“才”、“岁满”各1分,语句通顺3分)(2)微臣我没什么才能而担任朝廷官职,(之所以)请求皇上预立太子,是为国家长远着想(计议、打算)。(“不才”、“豫”、“宗庙”、文言句式各1分,语句通顺1分)

8. (6分)《叹疆场》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把思妇听到远征的丈夫归来的消息时梳妆打扮与之前以泪洗面进行对比,表达了一种喜不自禁的心情(2分)。《到家》是融情于景(1分),通过对归家时的所见、所为、所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脱离官场回家之后的喜悦心情(2分)。

9.(5分)家乡依旧未改变的山色,又“潇洒”地进入我的居室(2分),“潇洒”是拟人手法(或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1分)。两句诗写的不仅是物境,还是心境,写出了诗人尘劳尽除后,心情转为喜悦而安适(写出脱离世俗官场之后的欣慰)。(2分) 10.(6分。选答3道小题,若有错字、多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

11.(1)(5分)C E(A选项林心痛难过的原因是即将离开生活三年的学校,一草一木难以割舍。B选项主要表达孤寂之情是不准确的,三尺讲台足以慰藉孤独的心灵。D选项说老师们希望他回心转意是没有依据的,它体现了老师们的依依惜别之情。选C得3分,E得2分)

(2)(6分)林对爱情专一执着。他舍弃省城优越的条件,不顾家人反对,坚定地和梅来到偏僻的山村。乐于奉献,热爱农村教育。从省城来到乡村一住三年,如果不是重病,不会离开大山。林是一个感情丰富,重情重义的人。不想因为当初的誓言而拖累心爱的人,独自承受了那份痛。(每点2分,意思符合文本内容即可)

(3)(6分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默写(2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漏写均不给分) 1.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上二句点出别离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2.诸葛亮故居建有武侯祠,内有一联云:“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鹤,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这里面暗含杜甫《蜀相》里的两句诗,这两句是,。 3.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4.________ __ ___,_______ _ 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归园田居》)5.,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行》)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 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 。(《六国论》)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0.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7题。(18分,前4小题每题3分)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云南省芒市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63分) 一、科技说明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促成了封建社会时期世界上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同时,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性晋升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科举真正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科举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使儒学从一种普通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从而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了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 1、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B.科举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为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 C.科举的公正性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系的精英特点。 D.科举形成了流动性晋升机制,使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维持了社会稳定。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统治。

2018高二英语期末考试题

2018高二英语期末考试题 Ⅰ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然后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Friends and Buddies This program is planned for teenagers who have special needs with the goal of meeting within a community with other peers(同龄人). The purpose of the program is that it will lea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friendships. Gym, Swim, Surprise Guest, and Pizza are included. Ages 12-18, numbers of members are limited. Contact: Gloria Bass. This progra m is held 2 Fridays per month. Fees: $65/$85 Club Saturday Swim This program is available to anyone aged 5-14 who is challenged by mental, physical, or emotional trouble. The program will be held each Saturday afternoon, 12:00-12:30 pm or 12:30-1:00 pm. Fees: $136/$260 Sibshops (Ages 10-13) Sibshops is a program for siblings(兄弟姊妹) of children with challenges. It includes group activities and talk treatment ways with the focus on improving sibling relationships and whole family happiness. Location: Hope Church, Wilton CT. Wednesday: 4:00-5:00 p m. Fees: $50/$65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就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提出了“美感的世界绝粹是意象世界”的观点。不过,真正对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重视,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范式之一,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普遍存在的将“意象”看成是西方输入到中国的美学概念,并将它与英美意象主义诗歌创作联系起来的现点不一样,人们普遍意识到“意象”滋生的土壤在中国,意象美学亦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本土美学,以“意象”为核心的美学与文艺学体系的理论建构与研究也蓬勃开展起来。。 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尚象重象思维的典型体现,是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美学也可以说就是充满想象力、充满诗意的意象思索体系。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意象”所创造的世界不同于现实,它不是让人们满足于眼前、当下的东西,而是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与审美追求。 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是意象。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中国书法艺术本质上也是一门意象创造的艺术,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以及在字势结构与点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另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舞蹈、中国的绘画、中国的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体悟道的生命节奏,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之美,首先要发掘、展示传统“意象说”的现当代意义。学术界在这方面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中一种有价值的思路是吸收现象学美学的理论成果来阐释中国传统的意象美学。意象之美就是通过在场的东西(象)想到背后不在场的东西(意)。让你的心灵与古人相通、与人性相通,使你的生活充满诗意。 而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注重的是物质功利的东西,对艺术的理解只停留在艺术的表层,只追求属于艺术的娱乐消费和技术层面的东西,甚至还流行这样的时尚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显然是对艺术的误解。因为它无视艺术首先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存在,也忘记了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艺术是一种审美创造,必须生成一个意象世界。意象世界使人人们超越表层的、物质的、感性的美,进入到理性、精神的层面,让人的心灵受到感动,让人的灵魂经受洗礼。 (摘编自毛宣国《意象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实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是意象,意象美学是中国古代注重抽象思维的典型体现。 B.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美学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最重要的理论范式。 C.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都认为“意象”是西方的美学概念,来自于英美诗歌创作。D.诞生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哲学背景下的意象美学是中华民族本土美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介绍了“意象”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地位、作用,对意象美学的认识、建构过程。B.第二段介绍意象美学在中国的诞生背景、构成特点,与西方实体论哲学、美学的不同。

第二学期高二英语期末考试题

梅州中学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 (2006.7) 高二英语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三部分,共115分) 说明: 1. 答题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用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 2 . 每小题选岀的答案后,请写在答题卷对应题目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答案不能答在 试卷上。 3. 考试结束,学生可只交答题卷。 一、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划在试卷上。录音结束后,你将试卷上的答案写到答题卷上。 第一节:听对话或独白(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每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 读两遍。 请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至3题。 1. What 'the possible relatio nship betwee n the two speakers? A. Teacher and stude nt. B. Classmates. C. Headmaster and teacher. 2. What has Bill don e? A. he 'done some wash ing. B. He ' touched the wet paint. C. He's draw n someth ing. 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floor? B. The workme n has forgotte n to pain t it. A. It ' just bee n pain ted. C. Bill has just walked across it.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教师:十二厂中学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36 分) 一、选择题( 36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迤逦( y ǐ) 天理昭( zh āo )然 憎恶( w ù) 一蹴( c ù)而就 辗轧( y à) 窸窸窣窣( s ū) 付梓( z ǐ) 锱( z ī)铢必较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 、湖光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 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B 、老张今年 65 岁,短小精焊,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与年轻人相比毫不逊色。 C 、虽然中国足球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 上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D 、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 能打动读者。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 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 、“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 这事准能完成”。 C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D 、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一方面是 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代诗人。 B 、钱钟书,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主要作品有长篇 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文论集《七缀集》、 《谈艺录》、《管锥编》等。 C 、惠特曼,印度诗人。诗集有《草叶集》、《桴鼓集》等。 D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北京大学名教授,当代著名美学家。其著作甚丰,《文艺心理 学》、 《诗论》是他的代表作。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 著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1998 年 9 月,在渤海湾发现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优如蕃茄汤一般。这就是 赤潮现象。这是自 1993 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海域面积达 3000 平方公里。 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 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 会使海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呈现出红 色、黄色或褐色,因而称之为赤潮。 赤潮的生成离不开环境因素, 除了有稳定的海水水体、 适宜的水温 (14—28℃)和盐度( 17 —34%)以外,水体的富营养化——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也是生成赤潮 的关键因素。 由于海洋位于地球的最低位置, 陆地上各处所有的废物终要汇聚入海洋。 含有 大量含磷洗衣粉、 洗涤剂的生活废水及各种工、 农业排放的废水进入江河最后汇入大海, 这 就会使海水富营养化。 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而富营养化的情况下,赤潮生物(藻类等)迅速繁殖, 海洋环境恶化,童永强 A 、沾( di àn )辱 B 、讥诮( qi ào ) C 、蠕( r ú)动 D 、睇眄( mi ǎo ) 安然无恙( y àng ) 酪酊( d īng )大醉 模棱( l éng )两可 逸兴湍 ( chu án )飞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使用教材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 2、《语言文字应用》(语文选修); 3、《中国小说欣赏》(语文选修); 二、学情分析 经过高一一学年的磨合,学生基本适应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大多数同学能感觉到高中语文学习与以往不同之处,懂得了主动学习、主动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能按照高中要求进行写作练习。本学期要进一步强化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大面积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 三、教材分析 1、《语文必修五》 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教科书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树立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阅读鉴赏”部分也是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每个单元前两篇是精读散文,其余是略读散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感觉课时不够,所选的不一定全都要讲授,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处理。 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与这套教科书必修三的小说单元遥相呼应。所选的课文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边城》(沈从文)。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阅读小说要从形象、语言、主题、情节等方面全面把握。考虑到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已经重点强调了小说的形象和语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教学时应重点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第二单元为古代散文单元。所选的课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滕王阁序》(王勃)、《逍遥游》(庄周)、《陈情表》(李密)。这些课文都是抒情散文,而且也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虽然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是这几篇课文都要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溢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非常激越、充沛,这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令人回肠荡气。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悉心体会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学习文言文,最好能够熟读成诵。需要指出的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尽可能多地阅读文言文原文,教材提供了一些相关背景材料,但这决不能代替或冲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己对课文的阅读。 第三单元为文艺学论文单元,主要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所选的课文有:《咬文嚼字》(朱光潜)、《说“木叶”》(林庚)、《谈中国诗》(钱钟书)。这些课文,都出自文学大师,他们在课文中娓娓道来,或评论一位作家,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和审美形象,都能持之有据,自成一家之言。阅读这些文章,等于是与这些文学大师对话,能打开我们的思路,启发我们去探讨文艺鉴赏方面的一些问题,加深我们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学习本单元,除了把握文章的基础观点,最好能够调动自己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作一番比较。

高二英语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圆梦教育中心高二年级上学期考试试卷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Dave wanted to study till ________ midnight, but sleepiness got_____ best of him. A. 不填; the B. 不填; 不填 C. the; the D. the; 不填 22. At times, worrying is a normal________ to a difficult event or situation—a loved one being_______ in an accident, for example. A. response; injured B. reaction; wounded C. reply; hurt D. reflection; died 23. If I hadn’t stood under the ladder to catch you when yo u fell, you_______ now. A. wouldn’t be smiling B. couldn’t have smiled C. didn’t smile D. won’t smile 24. ________ the Internet is bridg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people, it may also be breaking some homes or will cause other family problems. A. When B. If C. While D. As 25. _______ today, he would get there by Saturday. A. If he leaves B. Was he leaving C. Would he leave D. Were he to leave 26. After he retired from office, Rogers _______ painting for a while, but soon lost interest. A. saved up B. kept up C. took up D. drew up 27. When he was young, he used to ________ hard at his lessons. A. devote to working B. devote himself to work C. be devoted to work D. be devoted to working 28. At assembly, our monitor made a speech, swearing to try our best to study well______ us students. A. in memory of B. on behalf of C. in honor of D. in favor of 29. They swear they will push ahead with the experiment whatever _____they might meet with. A. disadvantages B. shortcomings C. troubles D. hardships 30. He told me how he had given me shelter and protection, without which I ______of hunger. A. would be died B. would have died C. would die D. will die 31. ________ with a difficult situation, Arnold decided to ask his boss for advice. A. Faced B. Having faced C. To face D. Facing 32.Though you may hate some customs in other countries, ______ , you must remember “Do in Rome as Rome does”. A. likewise B. therefore C. otherwise D. anyway 33. What the leader referred to in the report was really something _______. A. worthy of considering B. worth to be considered C. worthy to be considered D. worth being considered 34. Generally speaking, ______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s, the drug has no side effect. A. when taking B. when taken C. when to take D. when to be taken 35. If the weather had been better, we could have had a picnic. But it ______ all day. A. rained B. rains C. has rained D. is raining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3篇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3篇Summary of model high school Chinese exami nation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3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汉语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汉语常识一般指研究汉语所需具备的领域内的基础知识。本教案根据汉语常识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2、篇章2: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3、篇章3: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篇章1: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这学期,我带高二(14.15)班语文,前半学期主要学习语文必修5,新教材给我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带来了新的尝试,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工作终于完成了教学任务,进行了中期考试,现将本次的考试质量分析及其思考总结如下: 中考分析 一、试卷的构成和特点 本次期中试卷由语言文字运用、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七部分组成,总

计150分。试卷命题特别注重课本基础知识考查,试卷的难易程 度适中。这种命题方式对于让学生提早熟悉高考试卷的命题特点、命题趋势、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这 也带来了不少弊端,最明显的就是,由于考试内容往往不是刚刚 所学的课本里面的内容,学生渐渐地失去了课文学习的一个最大 的动力,老师对课文教学也产生了懈怠的心理。整张试卷除了默 写涉及到必修五以外,文言文阅读选自20xx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卷 所选的《宋史—何灌传》,比较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两篇 现代文阅读,其中第一篇选王安忆的《洗澡》,对学生的能力要 求比较高,后面的那篇论述类文本选自乐黛云的《比较文学与比 较文化十讲》,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总结、查找信息的能力。二、成绩分析 这次参加语文期中考试的这两班一共有150人,全校最高分 为125分。高分比例比较低,110分以上只有7人,及格率仅为 93.33%。 三、答题情况分析 试卷中得分率比较低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题: 1、文言文翻译 翻译的第十一(1、2)小题分别考查到文本上的翻译,内容 比较简单,本应该得分高,可是结果却不尽理想。这两题全校的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范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张国强 题号 第Ⅰ卷第Ⅱ卷 总分来源:]一二三四五 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评卷人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艺创作:少一点低俗,多一些责任 ①这些年来,创作的尊严面临严峻的挑战。创作成果被随意地歪曲,经典名著被任性地拆分;只要点击率高就好,只要票房收入多就好,只要名利双收就好。这种流行文化的无序 状态正影响着阅读者的视听,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对流行现象的理性判断。其主要原因还是一些文艺创作者责任意识的缺失。 ②历史终会以其特有的坚韧来淘沥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作品价值是要经过历史来证 实的。而时下的创作却越写越粗糙,创作态度越来越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已渐 成势头,迎合与趋从的态势正在蔓延。不少人囿于一室之中,通过网络的便利下载着自己的 梦想,写作状态越来越倾向于闭门造车,仿佛一夜即可成惊世之作。其实电脑网络抓去了你的眼球,也抓走了你的认识和判断力,使你的眼界不宽,胸怀狭窄;没有创意,毫无生机。 这种剪接、拼凑成的“创作”,是丝毫没有生命力和美学价值的。 ③当盛行的风气把消遣和娱乐奉为第一宗旨,那么创作的目的自然是把迎合与趋从当成 立身的准则,结果是投合了市场的趣味,降低了作品的美学标准,丧失了作者的人格魅力、 搅乱了大众的视听评判。大多数人根本不从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精神来进行思考和创作,很少有人从民族的世道人心来触摸时代脉搏,透过风云变幻的表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某些 第1页共16页

(完整word版)高二英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英语 单项选择(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 The film _______ him _______ what he had seen in China. A. reminded; to B. remembered; of C. recalled; with D. reminded; of 2. I sight of an empty seat at the back of the bus and went directly there. A. lost B caught C. looked D. took 3. He asked us to him ______ carrying through their plan. A. assist; with B. help; to C. assist; in D. help; with 4. His report was so exciting that it was interrupted by applause(掌声). A. constantly B. constant C. seldom D. never 5. _______ in a friendly way, their quarrel came to an end. A. Being settled B. Settled C. Settling D. Having settled 6. A driver should __ the road when . A. concentrate on; drive B. concentrate in; driving C. concentrate to; drove D. concentrate on; driving 7. We must work hard to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 A. take B. acquire C. catch D. hold 8. Tom kept quiet about the accident ________ lose his job. A. so not as to B. so as not to C. so as to not D. not so as to 9. Not until the early years of the 19th century ________ what heat was. A. man did know B. did man knew C. didn't man know D. did man know 10. The stone bridge __ _ last year is very beautiful. A. built B. was built C. being built D .to be built 11.The poor man , ________,ran out of the dark cave. A. tiring and frightened B. tired and frightened C. tired and frightening D. tiring and frightening 12. Don’t be discouraged. ______ things as they are and you will enjoy every day of your life. A. Taking B. To take C. Take D. Taken 13. These articles are written in simple language, _____ makes it easy to read. A. that B. this C. which D. it 14. After the war, a new school building was put up __________there used to be a theatre. A. that B. where C. which D. when 15. Tom’s mother kept telling him that he should work harder, but ______ didn’t help. A. he B. which C. she D. it 16. Along with the letter was his promise _______ he would visit me this coming Christmas. A. which B. that C. what D. whether 17. Victor apologized for __________ to inform me of the change in the plan.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淮滨一中高中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案卷上,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龙图腾在哭泣 “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某些专家认为为了能和西方文化更好地接轨,为了能被洋人更好地接受,取消中国龙图腾的标志势在必行,这种观点不能不让众多国人为之震怒并心有余悸。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而龙图腾在中国由来已久,传承了几千年中国的龙文化自中国有历史记载开始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中。关于对龙的崇拜,早在旧石器时期已见端倪,到新石器时期,开始形成有关龙的信仰。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出的距今6400多年的“中华第一龙”遗址里描绘了一个“骑龙升天”的美好神话。这说明6000多年前我们的民族信仰中就已经有龙了。 中国龙的喻义之深远绝不是英语一个单词Dragon就可以全面解释的。从龙凤呈祥、龙马精神、龙争虎斗,到龙井、龙眼、龙脉、龙头,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象征。龙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一个标记,与西方文化中霸气和攻击性的内容根本扯不上关系。 更确切地说,在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Dragon”这个词,甚至欧美一些国家连个轮廓和雏形还没有出现。 近年来,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确实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在普及和弘扬优秀传统时没有适时地增添与时俱进的新元素,以至于让很多年轻人接受起文化来很是困难。或许由于缺乏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导致了很多年轻人缺乏足够的民族自信心,甚至变得虚无。但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某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居然在了解传统文化时也出现了障碍,他们非但不努力地研究推广,却一叶障目,为赶时髦,而视民族精粹为封建残余和一文不值的垃圾,并庸人自扰地担心我们的龙会被西方人误解,要把我们几千年来传承的文化推翻,这不仅仅证明某些专家具有严重的崇洋媚外思想,更说明他们对我们本土文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最起码的热爱。 (选自《新闻晨报》,有删节) 1、从原文看,以下对“龙”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龙在中国和在西方的喻义有很大不同 B、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象征 C、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一个标记 D、龙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居,中国的龙文化自中国有历史记载开始,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到了中国人的血脉中。 B、关于对龙的崇拜,早在旧石器时期,就已经形成有关龙的信仰。 C、“中华第一龙”是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距今已6400多年。 D、在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Dragon”这个词,甚至欧美一些国家连个轮廓和雏形还没有出现。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纯粹是我们向西方宣传

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背诵、默写(共30格,每格1分,错字、漏字、别字均不得分)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 3、,。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5、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6、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8、,。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0、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11、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2、塞上长城空自许,。,千载谁堪伯仲间。 13、呜呼!,,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1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何可胜道也哉!。 15、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二、诗词鉴赏(共10分) 1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4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①上阙一、二句运用修辞方法,以山水寄寓什么样的感情?(2分) ②下阙借惜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分) 1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①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 ②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 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12分,每小题3分)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以才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皆主上斩祛射钩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韬去就。颜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颜圭矫诏魏王杀之。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4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英语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woman’s coming to fitness club? A. To take part in the exercise here. B. To ask about the courses for her friend. C. To pick up her best friend who is exercising here 2.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Basketball is interesting B. She doesn’t like any sport. C. Baseball is the dullest sport.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The singers in the show. B. Their favorite songs. C. Their favorite stars. 4. What time is it now? A. 8:00. B. 8:10. C. 8:30. 5. Why does the man want to ask for leave? A. He is sick. B. He thinks Miss Li’s class is boring. C. He has to go to visit Miss Li. 第二节听下面5段材料。每段材料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材料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材料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y can’t Sara go with the speakers? A. She has to look after her brother. B. She dislikes going with them. C. She will go to her hometown. 7. What will the speakers do this weekend? A. Go to the beach. B. Go on a picnic. C. Have lunch at Sara’s. 8. What does the woman ask the man to do tonight? A. Tell Sara their plan. B. Complete his homework. C. Go to see Sara together.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小题。 9. Why did Jane come to the coffee house to be a waitress? A. To earn money. B. To learn English. C. To learn how to make coffee. 10. Who usually does housework at home? A. The father. B. Jane. C. The mother. 11.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woman’s famil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