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习题(消费者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1

微观经济学习题(消费者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1
微观经济学习题(消费者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1

微观经济学习题(消费者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

判断题:

1、同样商品的效用因人、因地、因时的不同而不同。

T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从每单位商品中得到的效用随着这种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F,边际效用递减

3、只要商品的数量在增加,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就一定增加。

F

4、只要总效用是正数,边际效用就不可能是负数。

F

5、对于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同样数量的商品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提供同样数量的效用。F

6、消费者要获得最大的效用他应该把某种商品平均地分配到不同的用途中去。

F

7、如果消费者从每一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他将获得最大利

润。

F,参见消费者均衡的定义,应该是边际效用。

8、在均衡的条件下,消费者购得的商品的总效用,一定等于他所支付的货币的总效用。F,购买商品的货币价格是由消费的该商品的最后一单位的边际效用决定的。例如购买水,第一滴水用以维持生命,其效用非常大,但我们支付的货币的总效用是根据最后一滴水的效用来衡量的,实际上付出的货币的总效用要小。这里实际也是一个消费者剩余的问题。

9、在均衡的条件下,消费者对每单位商品所支付的货币的效用,等于他所购买的商品的边

际效用。

T,和上题类似,购买商品的货币价格是由消费的该商品的最后一单位的边际效用决定的。

10、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所得到的总效用是无差别的。

F,无差异曲线代表一个消费者效用相同的不同商品组合的点的集合,但对不同消费者来说,总效用是不同的。

11、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叉点所表示的商品组合,对于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具有不同的效用。F,一方面,单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不能交叉;另一方面,如果把不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

线图画在一起,对同一个消费者来说,交叉点上的商品组合也带有同样的效用。

12、用商品X代替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意味着,1单位商品X和3商品Y具有同样

的总效用。

T

13、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预算线是一条确定的直线。

T,正确

14、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交点上,消费者所得到的效用达到最大。

F,交点有无数个

15、假定其他条件不变, 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会增购这

种商品。

T

16、补偿固定资本有形损耗的折旧费是可变成本。

T,区分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的概念,产量越多,意味着越多的磨损,因此是可变的。17、厂房的火灾保险费是可变成本。

F

18、产品的销售税是不变成本。

F

19、补偿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折旧费是不变成本。

T,技术的进步是既定的,与本部门的扩大生产无关。

20、付给工人的加班费是可变成本。

T

21、贷款利息的支出是可变资本。

F

22、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T,固定成本不变

23、总成本在长期内可以划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F,长期内厂商可以根据产量的要求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关于长期成本的概念,分为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

24、所谓平均收益就是单位商品的价格。

T,平均收益是指厂商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AR=TR/Q,实际上就是

单位商品的价格。

25、在产量的某一变化范围内,只要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 平均成本曲线

一定向下倾斜。

F,向上倾斜

26、边际成本曲线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它相交。

T

27、在总收益等于总成本的时候,厂商的正常利润为零。

F,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收益,包含在成本里

28、只要总收益少于总成本,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F

29、在总收益仅仅能够补偿总可变成本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说厂商仍可能继续生产。

T,成本包括不变和可变成本,只要收益能补偿可变成本,厂商就可能继续生产。因此这题正确。

30、厂商在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要多于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

的总利润。

F,厂商在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要多于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

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收益最大化点,就是P=MC,因此这题是错的。

31、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P=MC),价格越高,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就越多。

T

32、边际成本曲线在达到一定产量水平后趋于上升,是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造成的。

T,边际收益递减,就是说新增加投入引致的产量增加减少,也就是说,要增加某单位产量,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也就是边际成本趋于上升。因此是正确的。

3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在达到一定产量水平后趋于上升,是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造成的。F

34、在竞争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可以表达为P=MC 。

T

35、在边际成本曲线上,与平均成本曲线交点以上的部份,构成水平的供给曲线。

F

1-15、TFFFF FFFTF FTTFT

16-35、TFFTT FTFTF TFFTF TTFTF

问答题:

1、1美元给富人带来的总效用的增加程度,会比给穷人带来的总效用的增加程度更大么?效用是主观概念,这个说法不一定正确。但通常来说,由于富人财富较多,增加1美元,对穷人来说意义更大。

2、本周你要参加两个聚会。假设你从这些聚会中获得的总效用是100单位效用,之后你又参加了第三个聚会,你的总效用增加到110单位。请问本周参加的第三个聚会的边际效用是多少?考虑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你本周参加第四个聚会时,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会发生什么变化?

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在本题的情况下,总效用会增加,但增加的量不超过10

3、假设你每个月消费3磅牛肉和5磅猪肉,牛肉价格是每磅1.50美元,猪肉价格是每磅2美元。假设你已经达到了消费者均衡,那么牛肉边际效用与猪肉边际效用的比率是多少?

1.5/2=0.75

4、解释一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律的关系。

根据需求定律,当人们消费商品增加时,最终单位满意程度降低;由于边际效率递减,人们将不会购买更多的商品量,除非价格下降。

5、假设宝马价格降低。以收入和替代效应为基础,解释需求定律。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它的价格成反比。

如图,设X代表宝马的需求量,Y代表其他汽车的需求量。宝马价格降低,使得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宝马来替代其他汽车,使得消费者对宝马的需求量变动到X3,这是替代效应;由于

宝马是正常商品,实际收入的提高使消费者能够得到的效用达到一个更高的U2水平,需求量变动到X2,这是收入效应的作用。最终,宝马价格的降低,使它的需求量增加到X2。

6、参考下面的图表,表中列出了詹姆斯消费牛排和汉堡的边际效用

牛排餐/月牛排餐边际

效用牛排餐价格

(美元)

汉堡餐每/月汉堡餐边际

效用

汉堡餐价(美

元)

1 20 10 1 15 5

2 15 10 2 8 5

3 12 10 3 6 5

4 10 10 4 4 5

5 8 10 5 2 5

假定预算为55美元,请问詹姆斯每月将购买多少牛排和汉堡来达到总效用的最大化?总效用是多少?

一个月购买4个牛排餐,3个汉堡餐,总效用=牛排(20+15+12+10)+汉堡(15+8+6)=86。

7、使用上题的边际效用表,从消费者均衡开始,假设每个汉堡的价格由5美元降到2美元,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总效用是多少?

新表如下:

牛排餐/月牛排餐边际

效用牛排餐价格

(美元)

汉堡餐/月汉堡餐边际

效用

汉堡餐价(美

元)

1 20 10 1 15 2

2 15 10 2 8 2

3 12 10 3 6 2

4 10 10 4 4 2

5 8 10 5 2 2

购买4个汉堡餐,然后购买3个牛排,剩下的钱只能再购买1个汉堡餐。(6、7个汉堡的边际效用在此没列出)

8、解释“吉芬之迷”。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它的价格成反比。英国一个叫吉芬的经济学家,通过观察发现了在1845年爱尔兰闹饥荒的时候,人们由于没有了粮食,于是

将马铃薯这种平时非常便宜的食品当作食物,结果马铃薯供不应求,价格上升,需求的人反而增加。违背了“需求定理”,因此被人们称作“吉芬之迷”。

“吉芬商品”是一种需求弹性为负数的特殊商品,专指那些价格上涨而消费者对其需求量不减反增的商品。吉芬商品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有两个:其一,这种商品是必需品;其二,不存在更廉价的替代选择。

9、解释水与钻石的价值悖论。

钻石与水悖论指的是:水对人的生命很重要,可是水的价格相对来说就很低。钻石对于人的生存是在没有什么意义,可是价格却很高。

对于这个悖论,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一些不同的解答。如:

价格格是主观的――是位于个人心目中的东西,也就是说,事物没有固有价值,价值来自于人们的需求:不同事物的估价随着人们的需求而变化。水的数量很多,人们更看重钻石;当有人在沙漠中进退不得时,水的价值就超过钻石了。

水的总价值很高,没有水我们就无法生存。但关键的一点是,决定水的价格的不是它的总价值,而是它的边际价值,也就是最后一杯水能够带给我们的效用。因为人们可以自由决定买不买这最后一杯水。如果水的价格高于它的边际价值,那么,最后一杯水就卖不掉。因此,水的价格必然下降,直到它恰好等于最后一杯水的价值时为止。在人们居住的大多数地方,水是容易得到的,最后一滴水带给人的效用微不足道,所以它几乎一文不值。

10、对录音机的需求降低,会对该产品的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产生什么影响?

没影响,企业的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的位置与需求曲线不相关。

11、解释一下,为什么当产量扩大时,平均总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越来越接近?ATC=AFC+A VC,由于固定成本是不变的,AFV=TFC/Q,产量增大时,固定成本不变,但平均固定成本减少,最终使ATC与A VC越来越接近。

12、一家企业的所有者预计,在当前产量水平下,平均总成本为6.71美元,边际成本为6.71美元。解释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数字的关系。

平均总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边际成本是当前增加一单位产量,所要付出的成本。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就有升高的趋势;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就有下降的趋势;当两者相等时,平均成本达到其极值点。

13、分析短期平均成本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特征的原因。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是递增的,达到最大值以后再递减。短期生产中,

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因此,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下的边际成本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从而使短期平均成本也表现出类似特征。

长期成本曲线上的每一个点代表着该生产规模下的最低成本。企业长期生产技术表现出规模报酬先是递增,然后是递减的。这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 形特征。

14、某厂商成本函数为TC=40000+3Q2,产品价格P=12000时,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多少?边际成本MC=6Q,根据MC=P,Q=2000

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习题

第三章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_________是人类欲望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 A.文化 B.性格 C.国家 D.社会 2、消费者的购买单位是个人或_________。 A.集体 B.家庭 C.社会 D.单位 3、大多数消费者只能根据个人好恶和做出购买决策。 A.智慧 B.经验 C.感觉 D.能力 4、某种相关群体的有影响力的人物称为。 A.“意见领袖” B.“道德领袖” C.“精神领袖” D.“经济领导者” 5、一个人的_________影响着消费需求和对市场营销因素的反应。 A.能力 B.个性 C.联系 D.精神 6、不同生活方式_________对产品和品牌有不同的需求。 A.群体 B.社会 C.模型 D.艺术 7、马斯洛认为需要按其重要程度分,最低层次需要是指_________。 A.生理需要 B.社会需要 C.尊敬需要 D.安全需要 8、_________在人格诸领域中最后形成,反映社会的各项准则,由理想、道德、良心等组成。 A.本我 B.超我 C.自我 D.含我 9、_________指存在于人体内驱使人们产生行为的内在刺激力,即内在需要。 A.刺激物 B.诱因 C.反应 D.驱使力 10、消费者购买过程是消费者购买动机转化为_________的过程。 A.购买心理 B.购买意志 C.购买行动 D.购买意向 11、体育明星和电影明星是其崇拜者的。 A.成员群体 B.直接参照群体 C.厌恶群体 D.向往群体 12、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_________。 A.文化因素 B.社会因素 C.自然因素 D.个人因素 13、对于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营销者要提供完善的_________,通过各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名词解释 效用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总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线收入—消费线价格—消费线恩格尔曲线收入效应 价格效应替代效应 二、填空题 1.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分析法。 2. 经济学中边际的含义是。 3.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 4. 在研究消费者均衡时,有三点假设、、。 5. 用公式表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6.消费者剩余与关系甚大,其值越高,消费者剩余。7.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的曲线,其斜率为,表明两种商品不能同时或。 8.如果无差异曲线上某点斜率为-1/4,这意味着消费者愿意放弃个单位的X而获得1个单位的Y。 9. 在同一个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代表的效用。 10. 边际替代率可以转换成之比。 11*. 互补商品的无差异曲线为,与横轴平行的部分MRS= ,而与纵轴平行的部分MRS= 。 12*.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为。 13.当商品价格不变,收入水平发生变动时,预算线。 14.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 15*. 如果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效应意味着该物品的消费量会减少,而如果该物品是正常物品,效应又会加强前一种效应。 三、选择题 1.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 A.取决于它的有用性的大小; B.取决于它的价格; C.可以比较; D.A和C; 2.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为() A. 正值; B. 负值; C. 零; D. 不确定; 3.消费者购买每单位物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一定等于()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经济学基础)只是分享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目的:本章通过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来分别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并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需求曲线。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分析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选择行为;并能运用有关原理对某些现实现象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用图形描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公式,并能理解其经济学含义;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了解消费者预算线的含义;用图形说明如何达到消费者均衡,以及计算消费者均衡。 教学重点难点: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点;边际替代率的概念及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 教学时数:4课时 前一章曾经假定,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具有反方向关系,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具有同方向关系。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定关系存在,也就是反映这种关系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如何形成的?这就要分析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 本章消费者行为理论,其中心是说明消费者在某些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根据对效用能否计量加总的理解,西方经济学有两种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法:基于基数效用论上的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基于序数效用论上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一节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2课时) 引言:从朝三暮四的故事引出消费者偏好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1.欲望与效用 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是欲望,它是指消费者对物品的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想得到满足的愿望。它是人们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动机,推动消费者从事劳动、决策购买、实现消费,最终获得满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感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当较低层次的欲望满足或基本满足后,就会产生新的或更高层次的欲望。这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论解释

报告出处: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朱瑞庭博士发布日期:2002-12-26 本篇报告已被阅读 156 次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论解释 一个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通常可以进一步分解成若干小的决策行为,它们分别是产品(品牌)的选择、商店的选择、购买时间的选择、购买数量/金额以及购买频率的选择等等。在这些决策行为当中,对制造商而言具有重要影响的显然是消费者产品(品牌)的选择行为,而对零售商来说则关心消费者会在什么场所购买满足其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这两者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又通常和他的信息行为(有关产品、商店等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及储存)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中又包括对其媒体接触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另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还和购买的对象有关,这里需要就日常生活用品和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别加以研究。 西方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自上个世纪上半叶开始就非常深入,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在最近的二十年中又有了新的发展。基于篇幅的原因,下面仅对其中最新的几个理论分别做一概括性的介绍。在具体的分析中将不会特别指出是属于消费者哪一类购买决策行为,论述本身则主要围绕零售商来进行。另外下面的分析主要是就私人消费者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行为而言,而且假定私人消费者本身和购买决策者的身份是一致的。 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作为新微观经济学的组成部分,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市场的不完整性,这种不完整性突出表现在市场信息的失衡和不完整上。比如就消费者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而言,商家只能部分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和愿望,而消费者往往无法完整掌握产品(质量、价格等)和商家的信息。信息的失衡对所有市场参与者都会带来影响,通常所有的参与者都会通过自身的信息行为,来努力打破这种失衡状态,在这一过程当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同时具备信息的搜集者和提供者两种角色。出于市场竞争和商业秘密的考虑,有的参与者(如商家)会有意隐瞒或发布信息,对消费者而言,他的信息行为的目的只是在于消除心中的不安全感。所以他对制造商和零售商提出的要求就是,向其提供在购买决策过程中需要的真实的有关产品及商家的信息。 要消除消费者的这种不安全感,除了消费者自身积极的信息行为之外,制造商和零售商也具有广泛的营销工具和手段。就零售商而言,比如它就可以借助制造商的品牌策略来减轻消费者的不安全感。实证调查已经证实,消费者可以把对品牌的信任转化成对商家的信任,如果这一商家经营该品牌的话。当然商家绝对不能依赖于制造商的品牌策略,相反它自身也必须通过完整的营销组合来达到消除消费者不安全感的目的,特别是消费者对商家本身的不安全感。比如通过严格的质量保证、完善的售后服务、对消费者投诉的快速处理、定期不定期的减价促销、客观真实的广告宣传、亲切可信的现场咨询服务等等,都能够有效地降低消费者的不安全感。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行为科学解释 在行为科学当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被当成是一个决策过程来加以描述和解释。这一决策过程的部分内容是可以被观察到的,比如消费者的社会统计特征、消费者买或者不买的行为以及消费者购买的具体产品等等。但是消费者真正的购买决策是在消费者复杂的“内在思维”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习题详解(第5章-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 第5章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 课后复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如果一个人是风险规避者,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规避风险,而有些人又爱好风险? 答:(1)风险规避者指的是那些在进行风险投资时愿意得到与期望报酬等同的确定报酬的人。如果一个人是风险规避者,这意味着这个人的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在期望收入相同的情况下,他更愿意选择确定的收入。与之不同的是,风险偏好者的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在期望收入相同的情况下,他更愿意选择不确定的收入。 (2)一个人是风险规避型的还是风险偏好型的,取决于他的财富的个人效用函数的斜率,还取决于风险的性质以及他的收入情况。持有财富越多的人越偏好风险;收入越多的人越厌恶风险;与大额赌注相比,人们对于小额赌注的风险态度更多表现为风险偏好的。一般而言,风险规避者希望结果出现较小的变化。 2.在对可变性的度量中,为什么方差比取值范围更科学? 答:(1)消费者和投资者关心不确定结果的期望值与波动性。期望值是对不确定事件的所有可能性结果的一个加权平均,而权数正是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波动性通常用方差来度量,方差是各种可能性结果与期望值的差的平方的加权平均值。 (2)取值范围指在最高的可能收入和最低的可能收入之间的一系列数值,它忽略了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外的其他取值,以及每一种收入出现的可能性。取值范围并不能描述高收入和低收入的概率分布情况。方差则以每一个收入的概率为权数对收入与平均收入差进行加权平均,因此在对可变性的测量中比取值范围更有效。 3.乔治有5000美元可以投资于共同基金。共同基金A的期望报酬为15%,共同基金B的期望报酬为10%。乔治是该选择共同基金A还是B? 答:乔治的决策不仅取决于每一种基金的期望报酬,还取决于每一种基金期望报酬的波动性以及他的风险偏好。 例如,如果基金A报酬波动性标准差大于基金B,而且乔治是风险规避的,则此时尽管基金B的期望报酬较低,但是乔治还是可能更为偏好基金B。如果乔治不是极其的风险规避者,则尽管基金A的期望报酬具有较高的波动性,但是他此时可能会选择基金A。 4.消费者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含义是什么?你能否举出某个人不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例子? 答:(1)消费者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含义 期望效用是对不确定事件的所有可能性结果相对应的效用的一个加权平均,而权数正是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期望效用的最大化是指消费者选择能够产生最高的平均效用的组合,这里的平均效用是所有可能性结果以概率为权数的效用的加权平均。这个理论要求消费者知道每种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每个结果发生的概率。 (2)不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例子 例如,当某个事件的收益是消费者生命的损失时,消费者就会根据其它标准(比如说风险规避而非期望效用最大化)来作出选择。 5.为什么有时即使支付的保险费超过了期望损失,人们通常还是想要得到对风险情形的完全保险? 答:风险规避者的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就意味着,损失带给他们的效用减少比得到相同收入带来的效用增加更大。风险规避者是“损失厌恶”的,也就是说,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大于同量收益带来的正效用,因此他们愿意支付超过了期望损失的保险费。 在面临风险而没有购买保险的条件下,如果损失发生,则消费者的收入会急剧下降到很低的水平,此时收入的边际效用是很高的;如果损失不发生,则消费者的收入会保持在一个高水平,此时收入的边际效用是很低的。所以,在面临风险的条件下,理性的消费者应该通过购买保险,将损失不发生情况下的收入转移到损失发生情况下的收入中去,便可以提高他的总效用水平。所以,即使保险金超过了投保财产的期望损失收益,风险规避者也

【精选方案】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简介:消费者行为理论是市场营销的基础理论之一,但最早开始研究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专业群体却是经济学家,不过,经济学家的研究局限于消费者行为的经济分析,并且使用了过多的理想化假设。 一、消费者行为理论特点 (1)消费者行为理论既涉及群体行为,即不仅要研究个人自身的行为也要研究人与人之间行为互相的机制。 (2)消费者行为理论不仅关心消费者的商品购买行为,还关心消费者使用和处置商品的行为,一般的企业往往强调前者而忽略了后者,但是孤立地研究顾客购买行为只能形成对消费者的不完全了解,并且处置商品的方式还可能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长期影响,所以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该鼓励顾客正确地处置因使用自己售出的商品而产生的各种垃圾。 (3)消费者行为理论不仅研究实物商品的选购和消费,还研究数字产品、服务和观念的选购和消费。 (4)消费者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也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要研究的一个问题,因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不是要鼓励或者利用消费者的不理智的消费行为,而是要引导其向理性的方向发展。 (5)消费者行为理论又称买方行为,因为它不仅研究最终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研究企业的采购行为。 二、消费者欲望和心理 消费者消费商品的动机源于消费者本身的欲望。欲望即“需要而没有”,指一个人想要但还没有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感觉。物品之所以能成为用于交换的商品,原因在于商品恰好具有满足消费者某些方面欲望的能力。 通常认为,欲望源于人的内在生理和心理的本性。一方面,人的欲望具有多样性,一种欲望得到满足,更高层次的欲望也会随之产生。因此,人的欲望表现为无限性,至少相对于获取满足欲望的手段而言如此。这就决定了人们在可支配的资源既定的条件下,会尽可能多地获取商品,以便使自身的欲望得到最大满足。另一方面,对特定的商品而言,人的欲望又是有

微观经济学消费者行为练习题

一、单选 1、某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图包含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因为() A.收入有时高,有时低 B.欲望是无限的 C.消费者人数是无限的 D.商品的数量是无限的 2、消费者消费了两个单位某物品后,得知边际效用为0,则此时() A 他获得了最大平均效用 B 他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C 他获得的总效用最小 D 他获得的总效用为负 3、以下哪种情况指的是边际效用() A 王平吃了第三个苹果,满足程度从4个效用单位增加到了8个效用单位,即增加了4个效用单位 B 王平吃了三个苹果,共获得8个效用单位 C 王平吃了三个苹果后再不想吃了 D 王平吃了三个苹果平均每个苹果带给他2个效用单位 4、消费者消费更多某商品时() A 他获得的总效用递减 B 他获得的总效用递增 C 他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增 D 他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减 5、若小王只准备买两种商品X和Y,X的价格为10,Y的价格为2,若她买了7单位X和3单位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分别为30和20个单位,则() A 她获得了最大效用 B 她应当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 C 她应当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D 她要想获得最大效用需借钱 6、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 A 商品效用大于货币效用 B 商品效用小于货币效用 C 商品效用等于货币效用 D 不可能实现效用最大化 7、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 A 可以替代的 B 完全替代的 C 互补的 D 互不相关的。 8、收入的增加会导致() A 正常品的需求曲线右移 B 劣质品的需求曲线右移 C 需求没变化 D 沿需求曲线变动 9、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 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 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不同 C 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 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10、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消费可能线() A 向右上方移动 B 向右下方移动 C 向左下方移动 D 向左上方移动 11若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但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则消费可能线() A 不动 B 向右上方移动 C 向左下方移动 D 绕着某一点转动 12、效用达到最大时() A 边际效用为最大 B 边际效用为零 C 边际效用为正 D 边际效用为负 13、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意程度的商品组合的点在() A 生产可能性曲线 B 无差异曲线 C 预算线 D 产出线 14、当 X 商品价格下降的时候, 替代效应=+2, 收入效应=-1,那么该商品非常可能是() A 正常商品 B 一般的低档商品 C 吉芬商品 D 奢侈品 15、商品 x 和 y 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 A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 向左下方平行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D 不变动 16、对一位消费者来说面包对馒头的边际替代率是 1/3 ,如果() A 面包的价格是馒头价格的 3 倍,他可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论解释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论解释出处: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日期:2002年12月26日00:00一个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通常可以进一步分解成若干小的决策行为,它们分别是产品(品牌)的选择、商店的选择、购买时间的选择、购买数量/金额以及购买频率的选择等等。在这些决策行为当中,对制造商而言具有重要影响的显然是消费者产品(品牌)的选择行为,而对零售商来说则关心消费者会在什么场所购买满足其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这两者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又通常和他的信息行为(有关产品、商店等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及储存)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中又包括对其媒体接触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另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还和购买的对象有关,这里需要就日常生活用品和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别加以研究。 西方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自上个世纪上半叶开始就非常深入,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在最近的二十年中又有了新的发展。基于篇幅的原因,下面仅对其中最新的几个理论分别做一概括性的介绍。在具体的分析中将不会特别指出是属于消费者哪一类购买决策行为,论述本身则主要围绕零售商来进行。另外下面的分析主要是就私人消费者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行为而言,而且假定私人消费者本身和购买决策者的身份是一致的。 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作为新微观经济学的组成部分,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市场的不完整性,这种不完整性突出表现在市场信息的失衡和不完整上。比如就消费者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而言,商家只能部分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和愿望,而消费者往往无法完整掌握产品(质量、价格等)和商家的信息。信息的失衡对所有市场参与者都会带来影响,通常所有的参与者都会通过自身的信息行为,来努力打破这种失衡状态,在这一过程当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同时具备信息的搜集者和提供者两种角色。出于市场竞争和商业秘密的考虑,有的参与者(如商家)会有意隐瞒或发布信息,对消费者而言,他的信息行为的目的只是在于消除心中的不安全感。所以他对制造商和零售商提出的要求就是,向其提供在购买决策过程中需要的真实的有关产品及商家的信息。 要消除消费者的这种不安全感,除了消费者自身积极的信息行为之外,制造商和零售商也具有广泛的营销工具和手段。就零售商而言,比如它就可以借助制造商的品牌策略来减轻消费者的不安全感。实证调查已经证实,消费者可以把对品牌的信任转化成对商家的信任,如果这一商家经营该品牌的话。当然商家绝对不能依赖于制造商的品牌策略,相反它自身也必须通过完整的营销组合来达到消除消费者不安全感的目的,特别是消费者对商家本身的不安全感。比如通过严格的质量保证、完善的售后服务、对消费者投诉的快速处理、定期不定期的减价促销、客观真实的广告宣传、亲切可信的现场咨询服务等等,都能够有效地降低消费者的不安全感。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行为科学解释 在行为科学当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被当成是一个决策过程来加以描述和解释。这一决策过程的部分内容是可以被观察到的,比如消费者的社会统计特征、消费者买或者不买的行为以及消费者购买的具体产品等等。但是消费者真正的购买决策是在消费者复杂的“内在思维”过程中完成的。这一过程被称之为“黑箱”。古典行为科学研究消费者购买决策中可观察的行为,包括可以观察的输入(Stimuli)和输出(Response)行为。在这种所谓的S-R 研究中“黑箱”被一种随机过程所替代。所以古典行为科学理论又被称为随机模型,属于这类模型的有Markoff-Model 和RECIPE-Model。这类随机模型可以用来通过对现在的可观察行为的分析预计未来购买行为可能发生的变化。这里不再对这两个模型的主要内容做详细介绍。 新行为科学理论则试图通过对决策过程结构的分析来找到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一个特定的输入(Input) 会产生一定的输出(Output)。在这里所谓的“黑箱”被打开,整个决策过程被详细地分解和描述起来。这种结构模型实际上是通过对消费者的内在思维过程的描写替代了所谓的“黑箱“,在这里内在的思维过程是不可观察但是可以解释的一种状态(Organism)。所以新行为科学的模型又被称之为S-O-R 模型。按照引入模型的影响因素的多少还可以把这类模型分成完整的模型和部分的模型。现代行为科学文献对这类模型均有详细介绍。限于篇幅下面将介绍新行为科学中被广泛接受和认同的主要理论及观点。 (一),Cognitive Dissonance 该理论假定,任何一个人都会因为环境刺激感受到内心的不稳定,表现为令人难受的心里紧张状态,原有的平衡被打破(Dissonance), 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会努力摆脱这种状态,以重新达到内心的平衡(Consistency)。这里不妨称之为认知平衡理论。 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就经常会出现原有的心理平衡被打破的情况,比如消费者在某一商店里买了更贵的商品,或者是消费者为了购买某一品牌的商品到了一家商店,却发现这家商店并没有这一品牌。在前一种情况

从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理论看我们的生活

从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理论看我们 的生活 政治经济学,或称经济学,是对一般经济生活中的人类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它所考查的是个人行动和社会行动的一部分,是同安居乐业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的获得和利用最紧密相关的那一部分。如此看来,经济学一方面是研究财富的学问;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它是人类学的一部分。因为,除了宗教信仰之外,对人的特征产生最多影响的,就是人的日常活动,以及由此获得的物质资源。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

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理论,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 通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与全部理论,始终围绕着价格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微观经济学在很多场合又被称为“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以上简单介绍了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及其主要研究的问题。经过这学期选修西方经济学,渐渐关心起生活中的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参与经济活动,我逐渐发现,不懂经济学,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的影响,通俗的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对应教材第五章及第五章附录) 在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理论就是要研究消费者的资源配置行为,即消费者如何用有限的收入购买到适当的消费品以获得最大的满足。通俗地讲,所谓消费者行为理论,就是对下面2个问题作出回答,即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根据什么原则来决定购买何种消费品,每一种买多少?消费者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得到最大的满足(用经济学术语说,即达到消费者均衡)? 第一节效用 一、效用的概念 经济学把消费者在某种物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称为效用。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满足程度低就是效用小。如果消费者在商品消费中感到快乐,则效用为正;反之,如果消费者感到痛苦,则效用为负。 商品所以能带来效用,主要是因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本身具有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人们消费某种商品,实际上是在利用商品的使用价值,并在对商品有用性的使用中获得一定的效用。因此,使用价值是效用的物质基础。效用与使用价值密切相关,但又截然不同: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有用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是否消费商品而转移;而效用是对消费欲望的满足,它是一种心理感受,人们只有消费商品才能获得效用。 二、效用的三大特征 效用是商品对欲望的满足,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效用具有主观性、非伦理性和差异性三大特征。 1、主观性(主观感受)(如隐形眼镜): 某种物品效用的大小、有无,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的主观感受。例如,一支香烟对吸烟者来说可能有很大的效用,而对不吸烟者来说,则可能毫无效用,甚至为负效用。 2、非伦理性(中)性: 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欲望是中性的,商品满足的欲望,可以是求知、求美等有益的欲望,也可以是吸烟、酗酒等不良的欲望,甚至还可以是背离道德、违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Ⅰ)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 第二篇 完全竞争环境下的微观经济运行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Ⅰ) 3.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消费者偏好与无差异曲线 1.消费者偏好及其假设 消费者偏好,就是消费者的喜爱或不喜爱的程度。通常把消费者所可能选择的商品组合称为商品束。三个消费者行为公理: 公理1:完备性或顺序性:消费者总是有能力将多种商品的组合,按照其偏好大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和比较。 公理2:传递性:假如某消费者面临A 、B 和C 三个商品组合,消费者在商品组合A 和B 之间更偏好A ,在B 和C 之间更偏好B ,则该消费者在A 和C 之间就更偏好A 。 公理3:无饱和性:在无饱和状态下,消费者对越多的商品偏好越大,即消费数量越多,所获满足越大。 2.无差异曲线及其特性 (1)无差异曲线和无差异曲线簇 在序数效用理论中,通常要用无差异曲线来图解消费者的偏好。无差异曲线,指在某特定期间内,某消费者为维持一个相同的效用水平,对其所消费两种商品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点的轨迹。如图3-1所示,1U 即为一条无差异曲线。 图3-1 无差异曲线 为了描绘某消费者对X 和Y 商品的所有组合的偏好,可以绘制一组无差异曲线,它被称为无差异曲线簇。在图3-2中三条无差异曲线中,3U 能带来最高程度的满足,后面依次为无差异曲线2U 和1U 。

第三章 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习题教学文稿

第三章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习题

第三章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_________是人类欲望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 A.文化 B.性格 C.国家 D.社会 2、消费者的购买单位是个人或_________。 A.集体 B.家庭 C.社会 D.单位 3、大多数消费者只能根据个人好恶和做出购买决策。 A.智慧 B.经验 C.感觉 D.能力 4、某种相关群体的有影响力的人物称为。 A.“意见领袖” B.“道德领袖” C.“精神领袖” D.“经济领导者” 5、一个人的_________影响着消费需求和对市场营销因素的反应。 A.能力 B.个性 C.联系 D.精神 6、不同生活方式_________对产品和品牌有不同的需求。 A.群体 B.社会 C.模型 D.艺术 7、马斯洛认为需要按其重要程度分,最低层次需要是指_________。 A.生理需要 B.社会需要 C.尊敬需要 D.安全需要 8、_________在人格诸领域中最后形成,反映社会的各项准则,由理想、道德、良心等组成。 A.本我 B.超我 C.自我 D.含我 9、_________指存在于人体内驱使人们产生行为的内在刺激力,即内在需要。 A.刺激物 B.诱因 C.反应 D.驱使力 10、消费者购买过程是消费者购买动机转化为_________的过程。 A.购买心理 B.购买意志 C.购买行动 D.购买意向 11、体育明星和电影明星是其崇拜者的。 A.成员群体 B.直接参照群体 C.厌恶群体 D.向往群体 12、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_________。 A.文化因素 B.社会因素 C.自然因素 D.个人因素 13、对于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营销者要提供完善的_________,通过各

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在了解消费者偏好、效用和消费者行为选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熟悉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需求曲线的性质与特征;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其运用,以及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主体框架〗 微观经济学通常沿偏好关系→效用函数→需求函数(一般的分析法),偏好关系→需求函数(显示偏好理论)两条主线论证消费者行为理论。本章采用大多数初级微观经济学知识结构的构建方式,分效用论、消费者行为均衡分析和消费者行为均衡的运用三部分讲解。其中效用理论主要是用来解释消费者需求动机和行为的基本原则。消费者行为均衡分析主要是解释消费者如何选择商品来实现效用最大化目标。其中,基于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行为分析被称为边际效用分析;基于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行为分析被称为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行为均衡的运用主要解释需求曲线的形成及其性质,分析一些现实问题。 〖重要概念〗 效用;消费者行为选择;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消费者的理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边际效用分析——基于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2. 无差异曲线分析——基于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3. 推导需求曲线 难点: 1.为什么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基数效用论:MU1/P1=λ; 序数效用论:由价格变化引起的总效应变化(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解释。 2.消费者均衡与效用最大化的内在一致性分析。 3.边际效用分析与无差异分析对消费者均衡条件分析的内在一致性。 〖授课方式〗 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采取讲解方式;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主要采取案例讨论的方式。 〖教学要点〗 一、微观经济学论证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本思路: 1.偏好关系→效用函数→需求函数(一般的分析法) 2.偏好关系→需求函数(显示偏好理论) 二、消费者行为选择及其在需求理论中的地位 消费者行为选择是指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与消费品价格约束下,通过调整所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组合来实现效用最大化的过程。消费者行为选择理论是分析需求曲线的核心工具,构架了消费者需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和主要内容。 三、消费者偏好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2005.8 1.效用U(utility)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后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一种主观评价。 2.基数效用理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具体的数字进行度量的一种理论 3.总效用TU(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例:假定,第一个包子的效用为5,第二个包子的效用为4,第三个包子的效用为3,第四个包子的效用为2,第五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六个包子的效用为0,第七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八个包子的效用为-2. 那么: 吃1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 吃2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9; 吃3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12; 吃4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4; 吃5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15; 吃6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5; 吃7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14; 吃8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2=12; 令:()Q 3= f...()12 f. f,()12 8= 2= f,()9 TU=,()5 f 1= 4.总效用函数的特征: 5.边际效用MU(marginal utility):是指消费数量增加一个单位(或减少一个单位)时总效用的变

动。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随着对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的增量递减。 7.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问题: 8.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注意:本图不具有普遍性,边际效用曲线不一定是直线。 9.消费者均衡问题的证明(拉格朗日乘数法):

经济学-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案例:谁在消费昂贵? 奢侈品消费群调查 1.使用范围: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因素;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偏好的改变与需求规律; 奢侈品消费与需求规律。 3.思考题: (1)就你目前的状况,对你自己来说,什么样的东西会是奢侈品?你用的是什么标准来定义奢侈品的? (2)你能否总结一下目前我国影响奢侈品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其表现如何? (3)用你学习过的理论来分析奢侈品消费问题? (4)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人们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在女生张茜的想像中,一个标准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存在两种分裂的形象:平时穿着amarni中规中矩的套装、在北京CBD林立的高档写字楼中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英语流利、每年去欧洲度假一个月;或者——另一种“可怕”的情况:穿着皮尔卡丹的西装、系着金利来皮带,用带有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告诉香港的某位售货小姐“要买一块劳力士金表”。 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杨清山秘书长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 一、奢侈品的消费增长与GDP增长 仅仅在数年之前,全世界奢侈品牌关注的还不是中国,而是台湾、香港等亚洲的几条“小龙”,再往前追溯,日本人在欧美一度就是有钱人的代名词。 杨清山对此做出了解释: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因此,当亚洲人面对自己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他谈到自己曾经到过的一个中国内地小城,那里的人们在不知道“比萨”为何物的情况下,对奢侈的憧憬就是“等我有钱了,一定要吃一顿比萨”。 对于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高小姐来说,她的“比萨”是一个标价5700元的Ferragamo白色挎包,在买这个包之前,她犹豫了很长时间。“毕竟我去年才从学校毕业,现在一个月收入也不过4000左右,为了买这个包,我两个月没有买一件衣服,天天在公司吃盒饭。但是我们这种公司大家都很注意品牌,特别是一些香港过来的女同事,眼睛好厉害,见面第一眼就看你穿什么鞋、背什么包。相比套装来说,一个包可以天天带、背好多年都不会过时,而且跨上后确实整个人的气质就不一样了,特显档次,我觉得这是最划算的消费了。” 高小姐这样停留在买品牌包阶段的女孩被称为“包法利夫人”:因为收入不够,她们只能通过购买名牌相对便宜的配件来暗示自己也是富裕阶层的一员。这样的消费者在价位相对较低的奢侈品消费中占有很大比例。 普华永道的分析师岳峥指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第一,在中

浅析消费者行为理论

浅析消费者行为理论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消费者需求趋多样化、社会化和个性化以及复杂化。通过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有效地抓住和激发顾客的购买心理,成功的将顾客变为客户,把产品推销给消费者,以促进消费。并且通过阐述企业和销售员通过什么样的策略来进行产品的推销,以达到产品的最大消费化,实现顾客的最大消费。消费学科的诞生是心理学、消费经济学及其他学科共同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 消费者心理促进策略 正文: 消费者的行为目标是在有限的预算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效用是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产生于人的欲望,完全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满足程度越大,效用大;满足程度低,效用小。而效应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国外市场营销协会把消费者行为定义为: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动态作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易只能的行为基础。而国内把消费者行为的定义为: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活动。消费者行为是复杂多变的,从消费者的购买到消费,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一般分为六个阶段,即认识阶段,知识阶段,评定阶段,信任阶段,行动阶段,体验阶段。 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行为过程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 对产品的认识过程。即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接受、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个过程包括消费者对产品的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 (2) 对产品的情绪过程。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不都是理智的。要受到生 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支配,从而形成对产品的情绪色彩。这种

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就是消费者购买心理的情绪过程 (3) 对产品的意志过程。即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自觉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努力排除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既定购买目的的心理活动。 这三个过程相互依赖和促进,能够激起人们进行一定的消费活动。但是,在消费动机、兴趣、情绪和意志等方面,更多地包含着消费者本身需求的成分。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强调三层重要的含义: (1) 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即个体消费者、消费者群体和整个社会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变化。消费者行为会受到特定时期、特定产品以及特点环境的影响 (2) 消费者行为包含了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互动作用。研究消费者行为必须了解消费者的感知、认知、行为以及与感知、认知、行为相互影响的事件和环境因素,把这些因素孤立起来研究是片面的。想要更好的理解消费者行为,必须全面研究这些因素。 (3) 消费者行为包含了人类之间的交易。消费者行为是交易职能的行为基础,这使消费者 行为的定义和市场营销的定义保持了一致性。 消费心理也是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1、求美心理 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不以使用价值为宗旨,而是注意商品的品格和个性,强调商品的艺术美。起动机的核心是讲究装饰和漂亮。不仅仅关注商品的价格、性能、质量、服务等价值, 而且也关注商品的包装、款式、颜色、造型等形体价值。 主要消费对象:城市年轻女性。

介绍几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论

介绍几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论 时间:2008-7-17 15:46:41 点击:134 核心提示:提供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通常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决策行为。这些决策行为包括:产品(品牌)的选择、商店的选择、购买时间的选择、购买数量/金额以及购买频率的选择等等。在这些决策行为当中,对制造商而言具有重要影响的显然是消费者产品(品牌)的选择行为,而对零售商来说则关心消费者会在什么场所购买满足其需要的商品和...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网络营销》精品课程网站提供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通常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决策行为。这些决策行为包括:产品(品牌)的选择、商店的选择、购买时间的选择、购买数量/金额以及购买频率的选择等等。在这些决策行为当中,对制造商而言具有重要影响的显然是消费者产品(品牌)的选择行为,而对零售商来说则关心消费者会在什么场所购买满足其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这两者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又通常和他的信息行为(有关产品、商店等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及储存)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中又包括对其媒体接触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另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还和购买的对象有关,这里需要就日常生活用品和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别加以研究。 西方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自上个世纪上半叶开始就非常深入,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在最近的二十年中又有了新的发展。以下仅对其中最新的几个理论分别做一概括性的介绍。在具体的分析中将不会特别指出是属于消费者哪一类购买决策行为,论述本身则主要围绕零售商来进行。另外下面的分析主要是就私人消费者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行为而言,而且假定私人消费者本身和购买决策者的身份是一致的。 1.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作为新微观经济学的组成部分,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市场的不完整性,这种不完整性突出表现在市场信息的失衡和不完整上。比如就消费者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而言,商家只能部分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和愿望,而消费者往往无法完整掌握产品(质量、价格等)和商家的信息。信息的失衡对所有市场参与者都会带来影响,通常所有的参与者都会通过自身的信息行为,来努力打破这种失衡状态,在这一过程当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同时具备信息的搜集者和提供者两种角色。出于市场竞争和商业秘密的考虑,有的参与者(如商家)会有意隐瞒或发布信息,对消费者而言,他的信息行为的目的只是在于消除心中的不安全感。所以他对制造商和零售商提出的要求就是,向其提供在购买决策过程中需要的真实的有关产品及商家的信息。 要消除消费者的这种不安全感,除了消费者自身积极的信息行为之外,制造商和零售商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