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震撼传奇:观音心经传奇一个女孩隐秘的翅膀(看后绝对改变你的一生)

绝对震撼传奇:观音心经传奇,一个女孩隐秘的翅膀!(看

后绝对改变你的一生)

《观音心经传奇:一个女孩隐秘的翅膀!》

绝对传奇震~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那么绝对相信因果(转发)我要讲述的,是一个女孩的传奇故事。

­

­ 她本是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单亲家庭、没

有任何家庭背景、相貌平常、再普通不过的女孩子,但是在她18岁那年幸运地遇到一个特殊身份的人和一种特别的方

法后,短短的5年之间她的人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高考差点考不上重点大学到与牛津大学老师考察,再到接二连三地获得高额奖学金,再到到哥本哈根参加气候大会,再到由本科直接保送到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这一连串的奇迹让她一下子成为了命运的宠儿。究竟是什么人、什么方法与什么力量使她改变了原有的人生轨迹,从而拥有如此美好光明的命运呢?­

下面就讲述她的神奇经历,以及故事背后的故事。­这个女孩其实就是我。­­

­ 我在18岁以前的人生,可以说是暗

淡无光的。我从6岁开始就生活在一个残缺的家庭里,爸爸很少来看望我,和同龄孩子相比,我缺少了很多欢乐,性格也比较孤僻。虽然有母爱的支撑,但我经历的毕竟是一个不完整的童年,18岁之前的我一直是一个内向、自卑、怯弱的孩子。因为从小生活在单亲的环境里,知道妈妈抚育我的艰辛,所以我一直很努力地学习,成绩虽然还不错,但我其实并不聪明,靠的只是勤奋和努力。唯一和别的孩子不同的是,我似乎与生俱来就对一切的动物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我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动物学家,保护全世界的野生动物,并让人们学会爱护动物,敬畏每一个生命。我想也许就是这一份爱心,让我成为了一颗楠木的基因而不是一株芦苇的基因,最重要的是后来遇到了这个特殊身份的人,是他浇灌来这颗种子,使她生根发芽,逐渐地向着一棵参天的大树成长。­高中进入理科班后,智力上并不占优势的我学习变得

越来越吃力。虽然是理科生,可是我的数理化成绩全都不好,特别是数学,我上课几乎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不但如此还完全集中不了注意力,经常不由自主地走神,练习题稍微难一点脑子就转不过弯,非得请教同学才做得出来。虽然我们班是全年级数学成绩最好的班,教我们的是全校最优秀的数

学老师,可我却是班上数学最差的几个人之一,小考几乎没及格过,数学老师差不多已经对我失去信心了,这导致我一见到数学题甚至数学老师就充满了恐惧。­

2005年4月,我上高二,妈妈在成都参加美国陈昭妃博士营养免疫学讲座,遇到了一个上文提到的这个特殊身份的人,他就是寂静师父。而我是因为受到妈妈的影响,才无比幸运地认识了他,并在他的引导下成为一名正信的佛弟子。其实说起来,当时才18岁的我哪里懂得什么是信仰,也完

全不明白佛法中那些深奥的道理,只是师父教我怎样做我就听话地照着做而已,没想到,做着做着奇迹就发生了。­

­

陈昭妃博士,营养免疫学创始人,丞燕国际机

构董事长。1962年出生于中国台湾嘉义,10岁时随家人移居海外,幼年有段被当作“弱智女孩”的特殊经历,然而这却激励她比常人更加刻苦用功。陈昭妃19岁便

从美国杨伯翰大学毕业,是该校最年轻的大学毕业生;21岁,获得微生物学硕士学位;24岁成立丞燕国际;25岁博

士毕业,致力于癌症与免疫系统的研究。今天的丞燕国际已发展成为一间遍及欧、亚、美三洲达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跨国企业。­­

针对我上课走神、成绩不好的问题,师父教我每天早上诵21遍《心经》,并常诵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的圣号。于是我每天早上提前到教室半个小时,跑到人少的地方背诵《心经》,虽然不明其意而且常常一边背一边打妄想,但是背得还是非常认真的。我那段时间晚上睡眠非常不好,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总是会出现各种奇形怪状的恐怖的脸,所以总是失眠。当时爷爷病重住院,师父和妈妈说我脑海中出现的那些形象很有可能是爷爷的冤亲债主,因为我有佛缘所以来找我期盼能得到超度,教我每天晚上诵地藏王菩萨的圣号108遍回向给爷爷和自己的冤亲债主。一段时间后,我脑海里的这些恐怖形象果然少多了,上课也慢慢地能够集中精力了。不可思议的是,有一次晚自习,我正捧着文殊菩萨的圣像看,突然觉得眉心一阵剧烈的胀痛,像是头要裂开一样,又像是有光明要从眉心之间放射出来,这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持续了大概有5分钟才慢慢消失。从那之后,我在专心念佛、甚至听师父开示的时候,都能感应到这种神奇的力量,我猜想这可能是一种能量,科学暂时还无法证实,但它是真实存在的。我对这种能量的亲身感知加深了我对佛法的信仰。­

­

­ 说来也怪,期末考试中我的数学竟然考

了130多分(满分150),其他几门科目也考得很好,名次一下子由原来的20多名进入到班级前10名,还得到了500元的奖学金!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笔收入,对我当时的家庭条件来说,这笔钱也算得上是大数目了。我迫不及待地将好消息分享给妈妈,妈妈很高兴,问我:“这笔钱是属于你的,你打算怎么花呢?”我当时心里马上冒出了一个念头,我想我的成绩提高肯定和诵《心经》以及佛菩萨圣号有关,而这多亏了师父的教导,所以我应该用这笔钱供养师父。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对妈妈说:“妈妈,那就把这500块钱全部供养师父吧!” 我当时心里竟然完全没想过要把这些钱留下来给自己买衣服或是别的用品,要知道我在高中时一年四季几乎都只穿校服,这对于17、18岁的女孩子来说实在是太罕见了。妈妈反倒有些舍不得了,她认为师父是出家人不需要用很多钱,供养师父300块就足够了。后来当妈妈把过程电话告知师父的时候,师父对我一个小女孩拿到钱没有首先想到吃的穿的玩的,而是想到报恩非常震惊,大加赞叹清净供养的功德无量。师父告诉妈妈:“不要算钱的多少,而是要成全保护孩子这颗美丽的心。孩子全部的发心就是她全部的命运。你将扣200块,不是扣掉来孩子40%的命运了吗?应该让孩子把钱全部寄来。”妈妈听了师父的开示后恍然大悟,欢喜地帮助我把500元钱全都供养了师父。师父后来对我说,当他收到钱时,

立刻在心底不自禁地涌出一个结论:这孩子将来一定处处畅通、前途无量!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我们真的把供养师父的钱打了折扣,那么我今天的人生想必也一定会被打折扣,当然也就不会有后面一连串的奇迹了。­

­ 前面说到,我高中的成绩并不好,在诵《心经》和佛号之后我的成绩有了一些提高,但是因为之前的基础实在是薄弱,高三的几次模拟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越是临近高考我对自己越是没有信心。我的梦想是考上名校,但是能力的限制让我的这个梦想变得遥不可及,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得上重点大学,甚至一度想过如果高考落榜就跟着妈妈去做小生意。就在这样的紧张和不安中,高考来临了。结果出来后,我发现自己的成绩只比重点线高出了25分,名校梦彻底破灭了。后来我被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录取,仅仅比录取分数线高了5分。我现在觉得,我当时考的这个分数以及我所选择的这个专业似乎都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全国仅有几所林业院校才开设了野生动物保护这个专业,北京只有林大一所学校开设,而且在我高考那年还是第一年招生。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我读的这个看上去很冷门的专业反而成为后来奇迹发生的基础。所以我总是在想,进入林大和读这个很少人知道的专业说不定也是佛菩萨特意为我安排的呢!­

­

­

­ 进入大学后,我发现这个专业所学习的科目我都很喜欢,所以学起来也很有动力。由于我们是第一届本科生,整个年级就只有一个班才30个人,大一结束后我很轻松地就考了年级第二名,还获得了新生专业特等奖学金5000元!想当初,我在高中拿500块奖学金供养师父的时候,师父就说我下一次会拿5000块奖学金。没想到这个预言竟然应验了!我欣喜异常,马上把这个喜讯报告给师父。这次我跟师父说,想用1000元供养师父,1000元给妈妈,再留下3000元自己用。­

­ 结果师父希望我把钱一分不留地全部送出去!我一听就愣住了,这次可是5000块呀,这回心里真有些舍不得了。师父为什么要让我把好不容易得来的奖学金全给别人呢?师父看我不能理解就把道理告诉我:人在取得成就时千万要记得报恩,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棵大树,那我们就是这棵大树上的花果,天地国家、父母祖宗、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以及一切成就帮助我们的众生都是这棵大树的根,所以一个人未来的命运和成就可以通过观察他报恩的成份来预知,就像观察植物的根土来预知花果一样。听了师父智慧的开示后我豁然开朗,将5000元做了这样的分配:供养师父1000

元,给爷爷1000元,给爸爸1000元,给妈妈1000元,剩下的1000元买了许多小礼物送给了其他的亲人朋友和学院里的老师同学。­

­

­

09年12月15日,师父受北京大北农集团之邀在厦门参加年会。师父带我们同往体验。­­

­

­

近500位的大北农集团中高层齐聚海滩,放生祈福。

­­

­

师父为大北农集团2010年目标在厦门海滩主持放生祈福仪式后与我们共赏朝阳升起。­

­ 我发现,当我把自己获得奖学金的喜悦转化成奉献的喜悦分享给更多的人的时候,我自己也收获了快乐和满足,远远比我自己花掉这些奖学金要有价值得多。我猜我一定是北京林业大学有史以来使用奖学金最有创意

也最有意义的人!我想,奖学金就像好比是农夫在辛勤耕耘

一年后所丰收的粮食,绝大多数人将这些粮食吃掉了,也许会吃得很饱很开心,但却不能保证来年还有粮食吃,而我则是将这些粮食作为种子继续播种。舍得,舍得,不舍,怎么能够得呢?所以表面上来看,奖学金我自己一点都没得到,但是我用它们积累了看不见的功德,就像把钱存在了宇宙银行中,而这些功德的力量最后又回馈到我的身上,让我的生命变得越来越美好、吉祥、如意。这不正是验证了师父常常说的厚德载万物吗?­师父很赞赏我依教奉行和敢舍的品质,在讲课中常常讲我的故事,还说这个女孩下次一定能拿国家奖学金8000块。­

其实我每次听到师父这样说,心里都直打鼓,因为国家奖学金是学校的奖学金体系里级别最高的,只颁发给每个年级最优秀的学生(一般就是年级第一名),而我一直保持在第二名,并且大二也不能再拿我前一年拿过的新生专业特等奖学金了,按正常情况来说,这一年我只能拿到1000元的奖学金。所以我很担忧。可是谁知道,奇迹竟然真的出现了。就在我已经确信只能拿到1000块钱的时候,偏偏大一的年级第一名平均成绩没有达到学校要求的85分,按照规定不能拿国家奖学金,为了不浪费名额,学院负责评奖学金的老师就把大一的这个国家奖学金名额分给了我!­

后来听老师说,林大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哪一个年级同时有两个人能拿国家奖学金的呢,以后估计也不会再有这

种情况了。直到沉甸甸的烫金证书发到我手上的那一天,我才真正相信这不是梦境,我真的出乎意料地得到了一份作为本科生来说至高的荣誉和8000元钱!我非常非常地清楚,这绝对不可能是偶然,不然怎么没有发生在别人的身上?

­

在这次神奇的事情发生之后,我就有了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如果我没有遇到佛法,或者没有遇到一位这样好的师父,又或者没有对师父的话依教奉行,那么我的人生应该像一般人那样平凡地走下去,可是当我不断地累积福报、增长善业的时候,我的命运就开始改变了。六祖惠能大师曾说,一切福田,不离心念。所以,我想这些奇迹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我内心的智慧福报的增加反映在物质上的一个表现。也就是佛家所谓的“依报随着正报转”。­

08年底师父到北京大北农集团总部讲课,我跟着同去了。我请教师父,这8000块又怎么用呢?师父说,上次他已经教我怎么用那5000块钱了,这次就让我自己决定。因为尝到了播种福报的甜头,我把这8000块钱也全部用来在我的福田上播种,自己还是一分钱都没有留。现在的结果您是否能猜到呢?我在保送进入北大后,第一年的奖学金已经高达33000元了,不但不需要自己交学费,加上每个月学院发放的助研津贴和助教工资,算下来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生活费。不仅妈妈不再需要负担我读书的开销,我还能每月

寄给妈妈1000块钱。­

想当初,师父曾让妈妈放下自己做的生意,到寺院里专心修行。当时妈妈还很担心我以后生活没有保障,师父就对妈妈说,你放心,佛菩萨会帮你抚养孩子的!我想妈妈当时肯定也是半信半疑地照着师父的话做了,没想到结果竟然真的如此神奇!佛法真是不可思议,太了不起了!­ ­

­

­

妈妈(法名:瑞莲)和我在南宁马山县灵阳寺参加千人念佛修行­

­ 要说我经历过的最神奇的事情要算保送

北大的经过了。­到北大读书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不仅因为北大是内地最好的大学、有一流的师资和学习环境,更是因为北大的生命科学学院有我深深崇拜和敬仰的一位

生物学家——吕植教授。她是一位著名的大熊猫研究专家,并因为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杰出贡献而享誉国内外。她还曾经被《纽约时报》评为21世纪中国最值得关注的5位青年之一,曾获得过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和中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等许多荣誉。如果能追随这

样一位优秀的老师学习该有多么幸运啊!­­

­ 吕植,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际保护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科协常委,世界经济论坛Global Agenda Council 成员。­

­ 可是,我也深知,虽然我有保研的资格,但是要从林大一个新成立的几乎没有办学经验的专业保送到北

大实力强大的生命科学学院,就像一步登天一样困难,更何况,吕植老师每年只能招收一名保送的研究生,而这一届加上我一共有4个人想保送到吕老师那里,另外3名同学都是出身名校,非常优秀。竞争这么激烈,可独木桥只能由一个人通过,我该怎么办呢?是退宿放弃还是继续勇往直前?

­我心里很清楚,如果凭我自己的能力保送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能借助佛菩萨的力量来帮助我达成心愿吗?

­

我跟师父说了我的愿望和困境,师父非常支持我去北大继续深造,师父还提醒我,一定要弄清楚去北大的目的,不要仅仅为了读研究生而去北大,而是要想着借助北大这块响亮的牌子将来能够更好的传播真理,一定要把利益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利益众生,这样才能得到众生的拥护和加持。同

时,师父教我如何加强修行,说诵地藏经和多忏悔是消业障最快最好的办法。­

在09年的3月份到5月份,由于学校的课程很少,

我基本坚持做到了每天读诵一部地藏经,还为报答母恩抄写了一部地藏经。在这期间,妈妈为我也放下万缘,到寺院里念佛修行,为我积累了许多福报和功德。诵地藏经时,我常常会被地藏王菩萨的大悲大愿感动得痛哭,我总是对自己说,你也是有大愿的人,菩萨一定会加持你的。于是我常常在地藏王菩萨和观世音菩萨面前发愿今后要不仅要保护野生动物,更要去救护那些在养殖场中的生活悲惨的家养动物,还要弘扬佛法,度化众生。­

大三后的那个暑假,我到师父所在的寺院——四川德阳万佛寺参加了般舟经行法会,在法会上师父教我去整理人们脱在大殿门口的乱七八糟的鞋子,于是我就每天照着去做。刚开始在众目睽睽之下摆鞋子的时候,我还很难完全放下自己,总是觉得很难为情。毕竟大家都在大殿里绕佛,只有我一个人孤单地在门口摆放鞋子,很多人都向我投来好奇不解的目光。有很多老居士还对我说,别摆了,快进来念佛,反正你摆了之后很快就又会被弄乱,还是念佛要紧。但是我想既然师父说把鞋子摆整齐可以让道场更加清净庄严,那我牺牲一下自己念佛的时间,为大众服务又有何妨呢?­

没想到,在我每次把鞋子摆好之后,一看原本凌乱的

大殿门口都变得特别整齐庄严,使我越摆越有成就和喜悦。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几位出家师父都开始赞叹我的付出,还有一些人开始自觉地把自己的鞋子摆整齐甚至帮着我摆别人的鞋。­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今天能有这么好的结果,跟之前这些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福报都是分不开的。­

到了正式保研的时候,我的心里非常地矛盾和忐忑不安,虽然之前我经历过拿国家奖学金的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心里仍然有怀疑,佛法真的能够有求必应吗?真的会有这么神吗?而且,师父对我那么有信心,要是保送失败了,我该如何向师父交代?会不会也打击到师父的信心呢?­

怀着这种紧张的心情,我参加了保送的面试。面试后老师们讨论了整整一天到底应该在这4个学生里录取谁,因为4个人的面试表现都差不多,并且来自山东大学的一个女生由于情况特殊,如果当天拿不到接收函就只能失去保研资格了。­(保送资格生在本校读研自然没有问题。但要保送到其他学校,一旦失败,资格就作废,要在任何学校读研,都需要参加考试。所以,从林大保送到北大,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冒险。)­

­ 这一天过的像一年一样漫长,就在我

焦灼地等待结果的时候,妈妈也在寺院里不停地为我念佛祈求。到了傍晚,结果终于出来了。可是吕老师对我说的是

“很抱歉,你很优秀,但是因为名额的限制我没能录取你”。­

我当时觉得自己一下子就从希望的山顶跌下了绝望

的谷底。难道菩萨没有保佑我吗?我该怎么跟为我付出了那么多的妈妈说这个残酷的结果?为了安慰我,吕老师说,两天后学院里有另外一个保送研究生的面试,这是北大刚刚开始推行的教育改革,招收进来的学生第一年要选择3个不同的实验室进行轮转,整个学院有16个名额,她可以分到一个名额。吕老师建议我去参加这场面试。但问题是,面试的主考官中除了吕老师,其他老师都是研究微观领域的,而我本科根本没上过微观生物课程,基础几乎为零,我能通过面试吗?但是我只好再去碰一碰运气。­

在接下来的那三天里,我的心情沮丧极了,书都看不进去。­

三天后的面试,由于基础薄弱,我的表现很不理想,我当时心想,没希望了,还是老老实实地准备考研吧。可谁知道,当面试结果公布时,我竟然奇迹般地被录取了!­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吕老师帮助了我。因为当时其他老师都觉得我的面试表现不够好而不想招收我,而且我本科学的是偏文科的农学专业,跟生命科学这样需要扎实的理

科基础的专业相差太远,吕老师坚持说她希望能留下我,其他的老师才同意录取我。我这时才恍然大悟,菩萨并不是没有保佑我啊!吕老师不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吗!她为了让那名山东大学的女生能够在当天拿到接收函而先是把名额给了她,又智慧地通过轮转的面试录取了我。而且,恰好在今年教育部才开始推行这样的改革,这不就像是特意为我准备的一样吗?不仅如此,这个项目招收进来的学生都是直博生,也就是说我一入学就是博士研究生,从本科起点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把硕士阶段直接跳过了,比硕博连读还省事。­

­

进入北大之后,我每天都在心中感恩师父、吕老师以及本科母校帮助过指导过我的老师们,我能够来到这样好的环境里,离不开老师的恩德啊!­

师父说,感恩有四种表现形式,第一是心里要有恩,第二是言语上要表达出来,第三十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恩,第四是经济上要有所表现。­

对于我来说,努力学习成为吕老师优秀的接班人是最最重要的,除此之外,我计划每个月从自己的奖学金中拿出200元捐赠给吕老师创办的NGO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以报师恩。钱虽然不多,但这是我对老师的事业以及对我所热爱

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支持。­

以前在林大时,师父就说我要高高地飞翔在林大所有的学生之上,意思是我的观念和境界要超过所有的林大学生,当时我还很没有信心,我想林大还有那么多比我优秀的人,我怎么可能超越林大所有的学生呢?现在到了北大,我的信心反而越来越足,因为我开始发现,拥有超越的观念和境界,所到之处几乎都是没有竞争对手的。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雄鹰,将要在北大的天空上自由地翱翔。­

我特别喜欢师父的这一条短信:“什么是觉悟的人?觉悟的人有智慧,看待人生很超越,就像空中的鹰,地上的猎物一目了然。而且他知道自己内在的宝藏,知道智慧的源泉、财富的源泉、快乐的源泉和魅力的源泉;知道那个让所有事物运转、让人们彼此相爱、让地球生生不息、让生活更富活力的伟大力量——那是我们每个人本有的力量。只有当我们唤醒它、运用它的时候,那些生生世世形影不离的黑暗、魔影和卑微,才会慢慢消失,生命的光辉和希望才会随之出现。”­

我虽然离觉悟还差的很远,但是和同龄人相比我已经开始走上一条觉悟的光明大道,而我心中的那份对动物的爱也让我特别地与众不同。­

还有一点很重要,我在北大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是为了今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我不像其他的研究

生那样,把导师看做老板,认为自己是作为廉价劳动力在帮老板打工。我要做的,是要助导师一臂之力,帮老师实现她的使命,完成她的理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我自己普度众生的梦想。­

师父常说,观念是命运的基因,观念决定成功。我相信,拥有了这些远远超越其他学生的观念,我一定能成为北大最成功的学生,我也一定会是北大的骄傲!­

­

再跟您分享两个小故事。­

其一、09年保送到北大后,妈妈想到北京来拜访并感谢吕老师。正巧10月10-11号师父受邀给上海一个培训机构讲课,所以妈妈就计划先跟着师父到上海听课,然后12号再到北京。恰好就在这期间,吕老师出差了。我本以为错过了见吕老师的机会,可一打听才知吕老师出差的地方就是上海。所以11号上午我把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又告诉了师父。师父给妈妈说,给老师发给短信说明你正在上海听我讲课。于是老师回信说晚上办完事到师父的宾馆见面。­

10月11日晚上,又遇到巧合,刚好有一位上海房地产老板请师父在上海著名的玉佛寺素餐厅吃饭,陪同的还有一位上海某区的人事局长、香港导演陈勋奇和一位影视编

剧。于是借着这个机缘,师父请吕老师同去吃饭。就这样,不仅妈妈圆了拜访吕老师的心愿,在这样的场合见面也很符合吕老师的身份,并且我生命中的两位最重要的导师也互相见了面。­

值得一提的是,吕老师刚进素餐厅包间的时候就告诉大家说:我今晚还有一个约会,只能坐半小时。但当时的祥和气息或者谈话的投机让吕老师临时打电话推掉了约会,和大家在一起整整待了两个小时,大家法喜充满。­

老天真是把一切都安排得恰到好处,无比圆满。

­

其二、大四的上学期,我由于非常偶然的机缘,幸运地成为了中国青年代表团的40名成员之一,免费前往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参加了举世瞩目的第15次联合国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为什么老天会接二连三地垂青于我?这样一个难得稀有的机会怎么就碰巧会被我遇到并且抓着了呢?我

想这绝对不是偶然,应该是我在不断地付出奉献之后,老天发我的奖赏。­­

­

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驾驶员,方向盘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是驶向崎岖的羊肠小路还是驶向

路旁开满鲜花的光明大道完全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命运就是生命中不停地选择所连接起来的轨迹。我能够做出生命中正确的选择并逐渐拥有幸福、快乐、美好、吉祥的生活尤其感恩诸佛菩萨的加持,父母的辛勤养育,师父的慈悲教诲,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一切有缘大众的支持!­

最后特别要感谢您能抽出时间来阅读我的故事,如

果我的经历能够对您有所启发,那将是我莫大的欣慰和荣幸。­

让我们一同来“爱”这个我们自己的世界,来“敬”这世上的一切生灵与资源!愿我与您一同珍惜此生,让生命飞翔!­

爱敬

aijing_pku@https://www.360docs.net/doc/c48467230.html, 合十­

2010.10.6于北京大学­

­

【寂静注】:­

对于知识分子,尤其是学自然科学的,非常容易

理解这些现象。就是把自己所学的科学原理稍稍往外推展半步,一切就恍然大悟了。­

只要理解两大原理,人生就立刻光明起来:­

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和传奇作品

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和传奇作品 秦安县位峰初级中学刘弘 〔内容摘要〕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作家,她的才情、她的天份,都是一个不可仿造的奇迹。她的人生如同一团谜、一片雾;她的作品如同废墟上怒放的一丛罂粟花。她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横空出世,誉颂八方,又在短短的几年后零落孤旅,大隐于世。本文从她显赫而缤纷的身世,绚烂而迷离的童年,摩登而梦魇的婚恋,沧桑而零落的人生,传奇而悲凉的作品几个方面进行粗浅的透视和解析,以管窥豹。 张爱玲,无论是生命现象还是传奇现象,都如同一场梦魇,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璀璨、留下辉煌、留下奇迹、也留下悲凉。 〔关键词〕张爱玲传奇人生传奇作品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曾经有一位红极一时的女才子,几乎在一夜之间,横空出世,成为当时文坛上最为夺目的新星。这颗耀眼的新星,虽然璀璨于瞬间,流星般一闪即逝,但那一瞬间的灿烂辉煌,却给群星灿烂的现代文坛留下了美丽而传奇般的身影。她就是现代女作家张爱玲,一个写过奇迹般作品的骄女,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丽人,她的代表作《传奇》、《流言》等,魅力无穷,欣赏者把它们与《红楼梦》、与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品相提并论;而反对者,则因她的一段私情而不以为然,但都承认她的才情,她的天份,是不可仿造的一个奇迹;当她独自在美国隐士般谢世后,人们悲叹一个“王朝”的结束…… 张爱玲,这个传奇女性的名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用刀刻过的名字,任凭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这个名字都将伴随她奇丽而精美的佳作,流传永远,并愈来愈在岁月中流露出她丰厚而又瑰丽的艺术魅力。她如同一团谜,一片雾,一段生发于现代中国的人间传奇。读张爱玲,读她的生命之旅,灵魂独唱,能触摸到她生命的律动;读她的《传奇》,能领略一抹异彩而又瑰丽的晚霞、一曲悠长而又清绝的骊歌、一段朦胧而又神奇的梦魇…… 一、显赫而缤纷的身世 - 1 -

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答疑

爱玲的《传奇》与“爱玲热”答疑 问:关于爱玲的生平主要应掌握什么? 答:可以重点掌握以下6个方面: (1)关于她的家庭。她生于,原名英。祖父佩纶是清末的著名大臣,祖母是鸿章之女。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是新式女性。3岁时随父母生活在天津,并开始爬在母亲床上跟着母亲背诵唐诗。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与姑姑一起出洋。后因姨太太打父亲,被族人赶走。 (2)关于她的少年时代。她1926年(6岁)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还写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名为《快乐村》。1927年(7岁)随家回到,不久,母亲回国。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她自己曾大言不惭地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看了一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后来,爱玲笔下的女人都是怕穷的,为了不过穷日子,在当时女性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婚姻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式和目标。)1929年(9岁)入小学,报名时母亲一时踌躇,觉得“英”不够响亮,“胡乱译两个字”,取名“爱玲”。后来,她在《必也正名乎》一文中说:“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换一个……”其原因就在于对母亲送她上学的珍贵回忆。跟着母亲读老舍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二马》,并从此喜欢上老舍的小说。后父母协议离婚,父亲再娶,母亲再次出洋。父亲和后母都吸鸦片,家里总是云雾弥漫。1931年(11岁)秋,入圣玛利亚女子中学,住校,很少回家。时有习作(包括中文和英文)刊载于学校的校刊《凤藻》上,并不时有读书评论等文章见于校外的《国光》等报刊杂志。1934年(14岁)曾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写过小说《摩登红楼梦》。1937年(17岁)夏天毕业,母亲再次回国。向父亲提出留要求,遭拒绝,后母借此冲爱玲冲突,父亲发威将爱玲禁闭在家中,病在床上几乎丧命,姑姑来劝也被打伤。后逃到母亲家中,不久弟弟也跟着逃出,被母亲劝回。1938年(18岁)考取英国伦敦大学,因战事未能前往。 (3)关于她的初露头角。1939年(19岁)秋,改入大学文学系,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散文)。1942年(22岁),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大学停办,未能毕业,与终生好友炎樱同船返回。后报考圣约翰大学,却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于是,开始为《泰吾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 (4)关于她的一鸣惊人。1943年(23岁,与禺10年前“一鸣惊人”时同岁),开始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各种类型的刊物上大量发表小说和散文。1943-1944年,是爱玲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年份。1943年,她在周瘦娟主编的《紫罗兰》上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后,一发而不可收,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她创作和发表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和散文,包括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1943年4月)、《沉香屑:第二炉香》(1943年5月)、《茉莉香片》(1943年6月)、《心经》(1943年7月)、《封锁》(1943年8月)、《倾城之恋》(1943年9月)《金锁记》(1943年10月)、《琉璃瓦》(1943年10月)、《年青的时候》(1944年1月)、《花凋》(1944年2月)、《鸿鸾禧》(1944年5月)、《红玫瑰与白玫瑰》(1944年6月)、《桂花蒸阿小悲秋》(1944年9月)、《等》(1944年11月),以及散文《到底是人》、《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公寓生活记趣》、《烬余录》、《谈女人》、《论写作》、《有女同车》、《自己的文章》、《私语》、《谈画》、《谈音乐》等。1944年5

传奇 张爱玲人物传记

中国传媒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编码091033 课程名称基础写作 题目传奇——张爱玲人物传记 学生姓名海楠 学号201209113014 班级12级汉语言文学 学生所属学院文学院 任课教师刘洪妹 教师所属学院文学院 成绩

传奇 ———张爱玲人物传记她在地毯上躺下来,闭上眼,觉得自己好像整个人躺在海面上,那漂浮的云里写着她的寒香冷艳,而温柔的浪托着她的冰清玉洁。她累了,要睡着了。天光在她脸上移动,而姑姑公寓的电梯咕咚一响,她骤然惊醒,睁着眼,谁来了?她没换好衣服,要躲起来。她看见小时候的自己躲进母亲那一口大箱子,藏在里面。一声温柔的呼唤飘来,是母亲的声音:“小瑛!”看到母亲盈盈的笑脸,她在这一刻觉得自己忽然变得好小、好小,还是那个八岁时捧着《红楼梦》痴读、等待母亲回国的小瑛,她对着半空里轻轻说:妈妈,我来了。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尸体在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被发现,她死得相当安静,仿佛只是睡着了。这是一个安详的世界,太阳灯还开着,电视机却是关着的。张爱玲躺在房间里惟一的一张靠墙的行军床上,头发修剪得很短,手脚自然平放着,神态安详,头朝着门,脸向外,眼和嘴都闭着。她身穿赭红色旗袍——她平生最爱的旗袍,身上没有盖任何东西,身下垫着一张蓝色的毯子。她合上了眼,神态安详,只是出奇地瘦。她走了,走得平静,有尊严..... 张爱玲写道“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虽然一个曾经无限风光的生命以一种凄凉的方式凋零,三十年前的苍凉已经随风而逝,可是,传奇未完。 张爱玲的传奇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开始谱写,似乎她的降生就是为了给这烦闷的世界增添一抹神秘与期待。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而她的祖母李菊耦则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但在张爱玲诞生的时候,她的大家庭故事已经像《红楼梦》一样演到了最后一回。父亲是一个封建遗少,性格乖戾暴虐,母亲是曾经出洋留学的新式女子。3岁时张爱玲随父母生活在天津,有一个短暂的幸福童年。受父亲风雅能文的影响,张爱玲从小就会背唐诗,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同时也受母亲向往西方文化的影响,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西洋化的。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不但冲出了家庭的牢笼,而且与姑姑一起出洋留学,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还要承受旧家庭的污浊(详见《私语》)。 有一次,张爱玲擅自到生母家住了几天,回来竟遭到继母的责打,然而继母却诬陷张爱玲打她,父亲发疯似地毒打张爱玲,“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张爱玲被父亲关在

世界牛人索罗斯的传奇r一生

世界牛人索罗斯的传奇r一生 牛人索罗斯的传奇一生 现年84岁的著名国际投资大师,因击溃英格兰央行而一战成名的索罗斯,在 月前举行的达沃斯经济论坛晚宴上宣布终极退休。以后他不再管理投资,将全力推动慈善事业。 索罗斯表示, 我之前曾经数次退休,但是这一次是真的了~慈善和管理资产两者不可兼得,未来我将全力推动慈善事业。 索罗斯2011年退还了所有客户资金,并专心打理自己的家族基金。而如今的 决定则宣布把家族基金交由CIO Scott Bessent 负责。 索罗斯因为1992年击溃英格兰央行而一战成名,2013年成功判断日元将大幅 贬值也让他大赚10亿美金。即便在他投资生涯的晚期,他的一些决策依然有相当的影响。2014年身陷囹圄的英国IT外包公司Quindell就因为一份索罗斯基金买 入公司5%股份的研究报告而在本周大涨。实际上,索罗斯的基金仅仅买入 Quindell 1%的股份。 索罗斯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认为我不是一名商人,我投资别人经营的商业, 因此我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评论家,在某种程度上你们可称我是世界上薪水最高的评论家。 下面,我们来开八这位史上最强对冲基金经理的传奇一生: 婚礼进行时 1983年,53岁的索罗斯和28岁的苏珊在南安普顿举行婚礼。索罗斯迟到,因为打网球忘了时间。牧师程序化地问:“你是否愿意把你的所有和妻子共同分享,”

索罗斯站在那半天没吭声。牧师愣了,新娘绿了,所有人开始嘀咕。索罗斯的私人律师冲过去耳语:“没事,这样的承诺没有法律效率。” 索罗斯点头,婚礼照常进行。 怕看小鸡鸡 索罗斯离死亡最近的一次是他13岁时,他们全家都在躲藏,害怕被纳粹抓住送到集中营处死。他爸把全家人藏在不同的地方,希望家人不会在大搜查时被全灭口。 索罗斯用假身份证躲在他爸爸的一个朋友家,他每次小便都不能让别人看见自己的生殖器,因为犹太人生下来时割阴茎包皮,他害怕暴露自己是犹太人。有一次索罗斯独自外出时撞上了纳粹士兵,他内心极度恐惧,但表面上装得非常镇静,蒙混过关~ 道德让位生存 索罗斯小时候为了填饱肚子,经常会说谎,在动乱时期撒谎骗人是他的求生之道。他说自己在伦敦当学生打工时受了伤,在领到政府伤残补助的情况下,还欺骗当地犹太人协会多领了一份补助。 “为了生存,我不得不撒谎或者骗人。只要没有伤害别人,道德也许要让位于求生。” 自杀活该 索罗斯在纽约长岛南安普顿有一座别墅,他夏天经常去那里度假,离海边走路2分钟。80年代,有一天他的邻居自杀了。 索罗斯说:“他儿子投资失败背了债,他把所有的积蓄都留给儿子还债了,没想到他儿子拿了钱又去投资,结果又失败,债上加债,无路可走了。”

张爱玲传奇读后感

张爱玲传奇读后感 你如一朵开在云端的花,高傲的散发着淡淡的芬芳,高贵地灿烂绽放!你的一生,是脱俗的传奇,张爱玲的《传奇》阅读之后,有何感想? 有人说,她是中国最后一个贵族。 是啊,她自己也坦言,这辈子没为钱发过愁。正面来看,出身贵族血统,姑姑和母亲都留洋于法国和英国,这些,都该是富贵人家的小姐才敢追求的“新女性”生活。 然后呢,他父亲作为一个生活糜烂的落寞乡绅,抽x烟,逛窑子,再后来,她的母亲与她父亲离婚,分别过着各自的生活。父亲后来迎娶了一个妓x,因放荡不羁后被赶出家门,最后,娶了一个一样的烟鬼回家。后母,跟书中的一样,挑拨,侮辱,虐待。幸而母亲回国,她也有机会得到西式的教育。母亲由于独自生活,经济上也不太宽裕,让她选“要么嫁人,把该用来读书的钱用来穿衣打扮,不然,就花钱读书,将来做个自立的女人。”年仅16的她懂得了,要做一个独立的女人,大概首先得忘记自己是女人。她本名张瑛,入学时母亲嫌她的名字太土,故改名为,张爱玲。 若提及张爱玲,不得不提到她生命中与胡兰成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最起码在张爱玲心中是刻骨铭心的。 初见 是曹植与洛水女神的相会: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是贾宝玉初见林黛玉: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今日只做远别重逢? 她,已作出决定。 爱,是砰然心碎。 爱,是命。 也许她是对的,爱情本不该计较值不值,即便眼前的是个文化汉奸,即便他已有家室,即便你已经听闻他风流不羁的闲言碎语。很多人不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见得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以说,唯有轻声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这段出自张爱玲文中的一段话,本是出自胡兰成之口,我宁愿相信,他是确确实实爱过她的。 定情 姑姑尊重她的决定,新婚之时,张爱玲提笔写道: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胡兰成接上写道:愿岁月静好,现实安稳。 她眼中的爱情,和大多数女生所期待的一样。“死生挈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用她喜欢的词语来说,这分爱情,该是苍凉的。曾几何时,他们也曾花前月下,也正因如此,回首之时格外悲怆。 爱,是命。 诀别

美国美女物理学家在中国的传奇一生

美国美女物理学家在中国的传奇一生,看到文革那里好担心 作为一个心系祖国的美少女,蛋蛋姐前几天发现了一件重大八卦,那就是美国人最恨的一个女人,竟然是一个50年代出逃到中国的科学家,你敢信。。一般我们讲故事,那都是中国人50年代出逃到美国,大家都看得很多了,但是从美国出逃到中国是怎么回事?事情是这样的,这个女人叫琼·辛顿

她1921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是威斯康星大学的物理学硕士 毕业后曾担任诺贝尔奖得主费米的助手 参与美国二战时期的核武器机密研究 “曼哈顿”计划 但是在40年代 她突然义无反顾地来到中国延安 成为了一名无产阶级战士 并在此后的一生中 从事中国奶牛研究 为中国奶牛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图:1949年琼·辛顿在陕西瓦窑堡好吧,这个故事看起来毛病很多。。不过不管怎么说 美国人为什么这么恨她呢? 且听我慢慢道来 1921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

土生土长的白人农场主家庭 而且人家的血统还特别好 她的奶奶是著名的畅销书作家 琼一家人在美国也小有名气 琼也算得上是一个小富二代了 琼继承了优良血统 从小天资聪颖 不过她不喜欢文学 反而专攻核物理 拿到了威斯康辛大学的物理学硕士接着就去做了著名物理学家 诺贝尔奖得主费米的助手 并且亲自参与到了美国研究核武器的“曼哈顿计划”中

图:美剧《曼哈顿计划》剧照 那个年代美国还歧视女性 所以琼作为女性能参与到这么重要的计划里

可见她的优秀 “曼哈顿计划”有多重要呢? 实际上它是一个代号 这个计划的真名叫 “美国陆军部研制原子弹计划”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 二战期间美国发射的两颗著名原子弹都和曼哈顿计划脱不了干系 琼当时是学术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她也参与了广岛和长崎 两颗原子弹的研制和投放中 她亲眼看到黑色的蘑菇云 在日本上空升起

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答疑

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答疑 问:关于张爱玲的生平主要应掌握什么? 答:可以重点掌握以下6个方面: (1)关于她的家庭。她生于上海,原名张英。祖父张佩纶是清末的著名大臣,祖母是李鸿章之女。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是新式女性。3岁时随父母生活在天津,并开始爬在母亲床上跟着母亲背诵唐诗。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与姑姑一起出洋。后因姨太太打父亲,被族人赶走。 (2)关于她的少年时代。她1926年(6岁)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还写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名为《快乐村》。1927年(7岁)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她自己曾大言不惭地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看了一张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后来,张爱玲笔下的女人都是怕穷的,为了不过穷日子,在当时女性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婚姻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式和目标。)1929年(9岁)入小学,报名时母亲一时踌躇,觉得“张英”不够响亮,“胡乱译两个字”,取名“张爱玲”。后来,她在《必也正名乎》一文中说:“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换一个……”其原因就在于对母亲送她上学的珍贵回忆。跟着母亲读老舍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二马》,并从此喜欢上老舍的小说。后父母协议离婚,父亲再娶,母亲再次出洋。父亲和后母都吸鸦片,家里总是云雾弥漫。1931年(11岁)秋,入上海圣玛利亚女子中学,住校,很少回家。时有习作(包括中文和英文)刊载于学校的校刊《凤藻》上,并不时有读书评论等文章见于校外的《国光》等报刊杂志。1934年(14岁)曾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写过小说《摩登红楼梦》。1937年(17岁)夏天毕业,母亲再次回国。向父亲提出留要求,遭拒绝,后母借此冲张爱玲冲突,父亲发威将张爱玲禁闭在家中,病在床上几乎丧命,姑姑来劝也被打伤。后逃到母亲家中,不久弟弟也跟着逃出,被母亲劝回。1938年(18岁)考取英国伦敦大学,因战事未能前往。 (3)关于她的初露头角。1939年(19岁)秋,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散文)。1942年(22岁),因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大学停办,未能毕业,与终生好友炎樱同船返回上海。后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却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于是,开始为《泰吾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 (4)关于她的一鸣惊人。1943年(23岁,与曹禺10年前“一鸣惊人”时同岁),开始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各种类型的刊物上大量发表小说和散文。1943-1944年,是张爱玲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年份。1943年,她在周瘦娟主编的《紫罗兰》上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后,一发而不可收,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她创作和发表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和散文,包括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1943年4月)、《沉香屑:第二炉香》(1943年5月)、《茉莉香片》(1943年6月)、《心经》(1943年7月)、《封锁》(1943年8月)、《倾城之恋》(1943年9月)《金锁记》(1943年10月)、《琉璃瓦》(1943年10月)、《年青的时候》(1944年1月)、《花凋》(1944年2月)、《鸿鸾禧》(1944年5月)、《红玫瑰与白玫瑰》(1944年6月)、《桂花蒸阿小悲秋》(1944年9月)、《等》(1944年11月),以及散文《到底是上海人》、《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公寓生活记趣》、《烬余录》、《谈女人》、《论写作》、《有女同车》、《自己的文章》、《私语》、《谈画》、《谈音乐》等。1944

科技名家高士其:用自己的传奇一生谱写科学篇章

科技名家高士其:用自己的传奇一生谱写科学篇章【12月19日科技名家推荐:高士其】 高士其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他23岁时受甲型脑炎病毒菌的侵害,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最后全身瘫痪。 1905年生,原名高仕錤,乳名贻甲,闽县(今福州市区)鳌峰坊人。民国7年(1918年),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获得英语、国语、化学、博物各科优等奖章。民国14年夏,考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正当高士其准备报考化学系研究生之际,高士其的姐姐突然被病魔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于是他毅然转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细菌学,为拯救劳苦大众与病魔作斗争。一次在研究脑炎病毒的过程中,不幸被病毒感染了,从此留下了终生不治的残疾。但他没有被病魔所吓倒,带着重病的身体坚持读完了医学研究院的博士课程。 1930年,高士其特意从纽约乘上一艘德国邮轮,绕道欧亚十几个国家回国,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他的眼界大为开阔,同时也更深刻地体验到祖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他们那一代学人的历史使命。回国后,他的家人、亲友和同学、老师都劝他先把病治好再工作,他因目睹各地疫病流行,甚为猖獗,每天都要残杀数以百计的人,"我怎能袖手傍观,独自养病?"不久,就在一位留美同学的关照下,应聘到南京中央医院工作,担任检验科主任。旧社会的医院是"商店加衙门"式的官商机构,正像一首民谣所说的:"医院大门八字开,有病没钱莫进来"!高士其目睹旧医院的腐败黑暗,连买一台能用的显微镜都不给解决,就愤然辞职了。 弃职后的高士其,变成了一个失业者。但他又不愿回到父亲家里,怕父母见到他病成那个样子伤心,就来到上海,住在他在美国留学时结识的好友李公朴的家里,以翻译、写作和当家教为生。后经李公朴介绍,他认识了正在倡导“科学大众化运动”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应陶行知先生的邀请与戴伯韬、董纯才等一起编写“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李公朴在上海创办了“读书生活社”,高士其就搬到了“读书生活社”去住,算是有了一个安身的地方。在“读书生活社”,他结识了《读书生活》的副主编,《大众哲学》的作者,青年哲学家艾思奇,并成为莫逆之交。在艾思奇的影响下,他经常阅读一些进步书刊,认识到万恶的旧社会是一个吃人的“大魔王”,比夺去他弟弟妹妹生命,又使他重病缠身的“小魔王”还要可恶,而要消灭“小魔王”,就得先消灭“大魔王”,思想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这时,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刚刚创刊不久。 一天,他在这个杂志上看到一个新鲜的栏目:“科学小品”,和一篇论述科学小品的文章,就好奇地翻看了起来,这一看就把他吸引住了。特别是一篇克士(周建人)写的《讲狗》的文章,把旧社会的“走狗”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骂得真是痛快。高士其觉得用这种轻松愉快的文学笔调,撰写一些浅显易懂、富有情趣的科学短文,既能向人民大众传播一些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又能针砭时

张爱玲小说

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命运 摘要:对于女性的命运,多年来总有人在研究,但总不得全面,复杂的世界带动了丰富的人生,却也造就了许多悲苦。在张爱玲的笔下,总是有很多说不尽的苍凉,道不尽的心酸。无论是哪一种的两性关系,女子的地位总是卑微的;因为心欲,因为生存,女性总是难免悲哀。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爱情命运软弱 张爱玲(1920——1995)笔名梁京,出生于一个曾经显赫的阀阅门第,她家既有前朝的繁华,又较早的接受了西方文化,其父张廷众是一个典型的封建遗少,而母亲董逸楚则是一位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女性,父母因性情不合终止离异,父又续娶,正是这种家庭环境造成了张爱玲忧郁、冷漠而又极度敏感的性格,终于在一次被父亲毒打、囚禁后逃离了父亲的家,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因为生活苦闷,张爱玲读书很用功,同时幻想以写作成名。[1]1943年——1945年是她创作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她陆续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第二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小说,同时也发表了多篇散文,在当时可谓盛极一时。在张爱玲的笔头下,表现出的是女性的悲哀,人的劣根性及道德的残缺。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张爱玲真正了解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女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受的内外压力:有来自旧家族内部的冷漠,有来自命运的捉弄,更有来自女性自身的精神重负……现在我们将带着她的作品来分析其中独特的女性人物的命运。 《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重要小说,而曹七巧则是《金锁记》中刻画最深入细致的一个的主要人物。张爱玲曾在其小说集《传奇》的开头写道:“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而《金锁记》

中曹七巧这一人物正是对这句话的具体而生动的诠释。曹七巧的一生是20世纪初无数出生低贱最后变为贵族妇女的众多妇女的综合,她是从无数个20世纪初经历起起伏的妇女的经历中幻化出的一个人物。她是平凡的,平凡在于她的悲剧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里俯首可拾;但她又是不平凡的,因为,在她身上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意义。 《金锁记》以一个日趋衰败的世家望族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小家碧玉的大姑娘曹七巧,在世俗与命运的安排下阴差阳错地嫁入姜家豪门大院。而在畸形的婚姻和封建大家庭的无情戕害中她逐渐丧失人性,取而代之的是金钱欲的极度膨胀,最后成为一个丧失了人性的“疯子”的母亲形象。 七巧作为一个女性,长期的爱情生活得不到满足,性本能受到强烈的压抑,再加上出身卑微,在门第森严的大家庭里人格受到排挤和歧视,于是造成她的心理变态,沦为“疯子”。她要发泄、要报复,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别人毁坏了她的一生,她也要毁坏别人的一生。于是,她的两个儿女成为她破坏下的牺牲品。更为可怕的是长期的性压抑,造成七巧潜意识中的乱伦意念,“这些年来,她的生命里只有一个男人”,“可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她这一个还抵不了半个……现在,就连这半个人他也保留不住——他取了亲。”七巧这样想着,就“把一支脚搁在他肩膀上,不住地轻轻地踢他的脖子。”七巧在潜意识中是把儿子当作一个真正的男人看待的,是变相的占有自己的儿子。爱而得不到,这对七巧无疑是致命的一击,在她对爱彻底绝望后,她那难以抑制的情爱欲转而成为对儿子的占有欲,对媳妇的摧残欲,对女儿的控制欲。 张爱玲对《金锁记》描绘的那个年代已离我们远去,可主人公曹七巧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索。七巧给自己套上了金钱的枷锁,她的爱情是畸形的,人性也在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传奇一生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传奇一生 chenmin 2016-07-12 15731 0 18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历史上有名的童贞女王,她既是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英格兰与爱尔兰的女王,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1599年1月15日,伊丽莎白正式加冕成为英格兰的女王,从此开始了她的传奇一生。 伊丽莎白的一生 伊丽莎白继位初面临的是爱德华六世与“血腥玛丽”留下的外忧内患的政治局面。然而英格兰对她最大的期盼却是渴望用她的婚姻来解决这些问题。她继位是已25岁,国内新旧宗教势力冲突严峻,国外法国、西班牙的虎视眈眈,让这位初登王位的女性慢慢决定了一生的道路。 也许提起伊丽莎白一世,最先想到的便是她作为“童贞女王”的美名。她的终身未婚让英格兰在原始的资本主义阶段积累了大量的资源,让英国的实力到达鼎盛的地步。在随后的资本主义扩张时代,超越法国,成就了后来的“日不落帝国”。正是她处理了宗教的冲突,建立了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军,为英国创造了能迅速扩张的资本。 她的一生命途多舛,先是母亲死于非命,后来又和姐姐沦为爱德华六世的侍女,直到姐姐玛丽登上王位,因宗教问题而将她投入伦敦塔。她于动荡中练就了一颗坚强的心,为迎合姐姐,她用自己的委曲求全使姐姐没有对她痛下毒手。“血腥玛丽”死亡后,她终于登上英格兰的王位。 这并不意味着她的生活从此安枕无忧,更大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因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而扩张的新教与本身内部腐朽的天主教之间的争端不断,新教遭到了“血腥玛丽”的严酷镇压,伊丽莎白见证了镇压并不能给英格兰带来任何好处,宗教应是宽容的,她继位之后并没有严厉镇压天主教,而是选择了宽容的对待天主教,让天主教和新教之间至少能和平共处,由此而巩固了自己的政权。 伊丽莎白的婚姻与政治 而面对外国势力的狼子野心,她也为英格兰付出了一切,扫平了发展的障碍。在当时的欧洲婚姻所能带来的政治意义十分重大。当时欧洲中最强大的是法国和西班牙。而两国的君主都知道作为英国女王的伊丽莎白的价值。最先展开行动的是

张爱玲传奇读后感作文

张爱玲传奇读后感作文 张爱玲传奇读后感 张爱玲,不只是上海滩的传奇,而且是文学史的传奇。 这位自嘲有个恶俗不堪的名字的文学才女,不管现在或是将来,她都会是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分。 张爱玲是名门之后,她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也许是由于对家族的纷繁变迁的不满,她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这是对张爱玲性格的突出体现。她的魅惑如流言,她的一生是传奇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也并不快乐,父母离婚,再加上与胡兰成一段不幸的婚姻。1995年,张爱玲于洛杉叽去世,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秋节。看过许多她的散文,介绍中照片上的她显得如此冷傲,但谁也不会知道,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因此,有人说她的性格聚集了一大堆矛盾。而我,却偏爱她的这种性格。张不是那种哭哭啼啼的小女人,她从不迎合别人,也不要别人迎合她。 关于她的作品,主要是从女人内含的悲剧性质去说明,文字一寸一寸都是女性的感觉。她了解女性的全部弱点,因此使她的作品也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 小说《金锁记》作为张爱玲的经典之作,是让我们感受她的作品语言圆通滑润婉转有韵的一个范本。

张爱玲可说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她使用文字的能力鲜少有人能出其右。她不仅有着美妙的文字,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有的故事索然无味,有的却让人读得兴趣盎然! 也怪不得有人会说,文坛寂寞得恐怖只出一名这样的女子! 张爱玲传奇读书体会 有人说,她是中国最后一个贵族。 是啊,她自己也坦言,这辈子没为钱发过愁。正面来看,出身贵族血统,姑姑和母亲都留洋于法国和英国,这些,都该是富贵人家的小姐才敢追求的新女性生活。 然后呢,他父亲作为一个生活糜烂的落寞乡绅,抽x烟,逛窑子,再后来,她的母亲与她父亲离婚,分别过着各自的生活。父亲后来迎娶了一个妓x,因放荡不羁后被赶出家门,最后,娶了一个一样的烟鬼回家。后母,跟书中的一样,挑拨,侮辱,虐待。幸而母亲回国,她也有机会得到西式的教育。母亲由于独自生活,经济上也不太宽裕,让她选要么嫁人,把该用来读书的钱用来穿衣打扮,不然,就花钱读书,将来做个自立的女人。年仅16的她懂得了,要做一个独立的女人,大概首先得忘记自己是女人。她本名张瑛,入学时母亲嫌她的名字太土,故改名为,张爱玲。 若提及张爱玲,不得不提到她生命中与胡兰成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最起码在张爱玲心中是刻骨铭心的。

“三起三落”铸就中将传奇一生

“三起三落”铸就中将传奇一生
作者 :  冯喆鲍沈平 沈阳军区原副司令员刘转连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屡建功勋。曾任红军“模范师”师长、三五九旅旅长、军长、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革命战争年代,他以其智其勇创造出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军战史上记载着他叱咤风云的辉煌。然而,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刘转连有过关斩将的荣耀,也有走“麦城”的低谷,正如路有高低不平,月有阴晴圆缺――

新婚之妻遭调戏“模范师长”诉冤屈

刘转连,原名叫刘昌发,1912年9月11日出牛在湖南省茶陵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石陂村。1926年秋,中国大革命的浪潮席卷湘赣大地,只有十几岁的刘转连积极参加识字夜校,还加入了由农会组织的童子团,初步受到了革命斗争的熏陶和锻炼。不久,刘转连参加了红军,在红六军团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闭长、师长。在长征期间,朱德总司令命名的“模范师”师长的刘转连,率领全师作为军团的开路先锋,血战甘溪,抢路突围;围城打援,忠堡奏捷;强渡澧水、沅江;将军山设伏歼敌;甘孜受命,攻克两当,一路过关斩将,打了一个义一个胜仗妙仗。陈伯钧军团长称赞这支部队“是好样的,不愧是模范师”。刘伯承总参谋长称赞他们这种以少胜多、顽强坚决的战斗精神值得发扬。
1937年7月,日军全面侵略中国,全民抗战爆发。8月,根据国共两党谈判协定,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此时,由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的红六军团改编为第一二○师三五九旅(下辖七一七、七一八两个团)。时任红六军团“模范师”师长的刘转连,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团长的刘转连,带领全团在三井镇重创日军,歼敌300多人;四十里峪机巧设伏,全歼日军田原大队(310人),烧毁敌军车38辆;在五台山的上下细腰间与日军狭路相逢,勇猛出击,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一举歼灭日军700余人。
1941年春,三五九旅奉命开进了南泥湾,一边保卫延安的南大门,一边从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以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部队开进南泥湾初期,刘转连却没有随部队去南泥湾,应他本人请求于1941年1月,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刘转连要求离开战斗部队,去党校学习,其主要原由是碰到了一件极不顺心的事,使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原来,刘转连作为一团之长带领部队在前线与日军拚杀的时候,他新婚不久的妻子邸某,在驻地却意想不到地被人调戏,而且此人还是刘所在部队的领导。刘转连从前线回来,听妻子哭诉事情经过后,大为光火,他到当事人当面对质,与其大吵了一架。此事闹到王震旅长那里,这位纵横疆场威震敌胆的勇猛战将,在处理这件事上却粗了心,“各打五十大板”不说,最后又以组织名义认定为:地主子女出身的刘妻勾引党的干部,破坏干部团结。如此定性这个问题,刘转连不能接受。之后,在一次从旅部开完会返回团队途中,他向团政委打了个招呼,便到所属部队巡视工作,顺道去了妻子工作的清涧小住了两日。此事,被那位与他有“矛盾”的上级抓了个把柄,将“私自离队,擅离职守”等过失凑起来,竟给了刘转连一个“撤职”处分。

刘转连万万没有想到会这样,他不能接受这样的结论,便按组织程序向上级机关申诉。期间,经上级有关领导批准,受撤职处分的刘转连,于1940年9月到延安治病,做了一次“取弹片”手术。接着又休养了两个月,之后就去了中央党校学习。
刘转连的申诉,引起中央军委领导的重视,军委责成总政治部有关部门认真调查处理此事。总政组织部副部长胡耀邦亲自过问,并专门派人详细调查了解这件事。经调查确认,第三五九旅党务委员会于1940年8月8日对刘转连处分决定是不妥当的。处分以“未经首长与政治机关的审查和批准竟与条件不够的地主女子结婚”、“不尊重党的组织与纪律”、“擅离职守,违反军纪”等为理由,均与事实不符。八路军总政治部党务委员会于1941年2月8日作出决定,纠正了三五九旅党务委员会对刘转连所作的错误处理,取消了对刘的处分。
在此期间,国民党军2万多人进犯富县地区。在陕北三边(定边、靖边、安边)保卫战中,刘转连所在的七一七团英

世界冠军庄则栋的传奇一生

世界冠军庄则栋的传奇一生 庄则栋的乒乓人生庄则栋传奇一生新民周刊 资料图:因癌症晚期入院治疗的庄则栋,与病魔做最后一博。图为103岁的文怀沙老先生到医院看望。 中国乒坛宿将、中美乒乓外交功臣庄则栋,在与癌症病魔作了顽强抗争后,终因治疗无效,于10日下午17点06分在北京病逝,终年73岁。 近两年来,庄则栋身患直肠癌,已经到了晚期。他的夫人佐佐木敦子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73岁的庄则栋,曾经是中国第一个“三连冠”乒乓球世界冠军,立过奇功,他又曾是国家体委主任,在“文革”中犯有严重错误。回首往事,他曾经一度达到了荣誉的顶峰,官运亨通,在身陷囹圄之后,又与东洋女子佐佐木敦子演绎一场“穿越时空”的传奇婚恋。他们的结合,成为他一生中最宝贵的情感财富,同时也书写了中国体坛一段永恒的童话……分手是必然的选择作为曾长期采 访乒乓球项目的记者,我和庄则栋有过几次长谈,印象中,庄则栋除了接受过叶永烈、肖关鸿等少数记者、作家的采访外,几乎谢绝了所有的采访者,所以,有关他的报道在报刊上见得很少。记得多年前,我在杨浦区的一家宾馆里采访了庄则栋,虽然“文革”是庄则栋的一段绕不开去的经历,但那次谈话没有涉及“文革”。不谈“文革”并不是要刻意回避什么,

而是大家都知道,一谈起“文革”他就会头痛。另外,庄则栋 在“文革”中的悲剧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民族 的悲剧,关于这一点,相信每一个从“文革”中过来的人,都 会给予同情和谅解。然而,他当时的妻子,钢琴家鲍蕙荞,给外界的感觉,似乎是并没有谅解他,而是选择了离婚。 今天上了一些年纪的人,都知道当年的“小老虎”庄则栋。人 们也许还记得当年中国的“乒乓外交”,“小小银球”曾敲开美国的大门,日本的大门……在庄则栋扬威乒坛的岁月,鲍蕙荞也在国际钢琴界崭露头角,成为一颗闪耀的东方新星。当时,只有21岁的她就在乔治·艾涅斯库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了第五名。两人经人介绍,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谈婚论嫁了。庄则栋与鲍蕙荞一个是世界冠军,一个是年轻的钢琴演奏家。婚后,庄则栋住在北京鲍蕙荞的娘家,这是一所独户独门的四合院,鲍蕙荞的父亲是水电专家。他们的结合原本很诗意、很完美,然而,随着“文革”的到来,一切都开始蒙上阴影。 本刊记者曾在当年的《文汇月刊》上写过报告文学《容国团之死》:学校停课,运动队停训,全国上下都在搞政治运动。在那些百无聊赖的日子里,庄则栋等许多队员,都不摸球拍了,乒乓房的球桌上悄悄蒙上了一层浅灰……庄则栋最初因为反对批斗原国家体委主任荣高棠,被指为“修正主义的黑尖子”,也成了批判对象。更加恐怖的是,在庄则栋被批斗的三个多月里,他的教练傅其芳、姜永宁和队友容国团,因为受

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

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 第七讲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 第一节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创作 一、关于张爱玲的生平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的小说大多写的是上海没落淑女的传奇故事,她把自己的小说集也命名为《传奇》,而她的身世本身也是一部苍凉哀婉而精彩动人的女性传奇。 张爱玲生于1920年9月30日,(比鲁迅小39岁,比老舍小21岁,比曹禺小10岁),卒于1995年(终年75岁),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原名张英。 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而她的祖母李菊耦则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可到了她父母一代,家道已然完全败落。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则是一个时髦的新女性。3岁时张爱玲随父母生活在天津,有一个短暂的幸福童年。受父亲风雅能文的影响,张爱玲从小就会背唐诗,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同时也受母亲向往西方文化的影响,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西洋化的。然而好景不长,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不但勇敢地冲出了家庭的牢笼,而且更勇敢地与姑姑一起出洋留学,而年幼的张爱玲,则在失去了母爱之后,还要承受旧家庭的污浊。因此,张爱玲后来在文学创作中总是以"衰落中的文化,乱世中的文明"作为文化背景。 张爱玲是一个天才儿童,6岁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创作。如果说第一篇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她的影响,那么第二篇小说写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则充分显示了她的文学创造力。此外,她还写过一篇名为《快乐村》的类似乌托邦式的小说,寄托了她对未来的幻想。1927年,7岁的张爱玲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张

范仲淹的传奇一生

范仲淹的传奇一生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家、政治家和思想家。我们熟悉的范仲淹可能只是在他的作品上,但对于范仲淹的生平没有深入的了解。 范仲淹的传奇一生 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奔波仕途,屡遭同僚抵牾,甚至他的朋友、同窗、老师对他言事无忌也颇多争议。他入官的推荐人晏殊就曾责备他“好奇邀名”;当朝另一位宰相吕夷简也说他“务名无实”。但是,他死后的千百年来,士大夫和老百姓却给了他昭若日月的评价朱熹评论他“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刘漫塘说“本朝人物,南渡前,范文正公合居第一”;清代袁枚称其“黄阁风裁第一清”。范仲淹生前有褒扬有指责,有贤名有讥讽,所谓毁誉参半,但在死后却好评如潮,甚至成为了士大夫的精神领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划粥断齑与少年志气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诞生于河北成德军(今河北省正定县)节度掌书记官舍。其父范墉,曾任成德军、武信军(今四川遂宁市)、武宁军(今江苏徐州市)掌书记。范仲淹两岁丧父,家道中落,当时母亲谢氏还十分年轻,母寡儿孤,贫无所依,便带着儿子改嫁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县)朱文翰,范仲淹改姓名为朱说,并在朱家长大成人。朱文翰做过地方小官吏,对继子并未冷眼看待,“既加养育,复勤训导”,寄予厚望,期成大器。范仲淹在洞庭湖畔的澧州安乡(今湖南安乡县)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接受了启蒙教育。 范仲淹一生读书不辍,特别是多次迁居的青少年时代,每迁一地,都留下了读书的遗迹,也留下了许多让人感动的苦读。在安乡时,范仲淹曾读书于当地太平兴国观,寒暑不倦。清朝翰林张明先诗言:“荒台夜夜芭蕉雨,野沼年年翰墨香”,以“书台夜雨”这清寂而优美的诗意,概括了范仲淹这段少年攻读生活。 随着学识的增加,范仲淹开始由要我读书变成了我要读书,虽然常常忍饥挨饿,但他不以为意。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前后,范仲淹随继父生母回到继父的故乡淄州长山,读书于长白山醴泉寺,每天的饮食仅仅一碗稀粥,先冷却,然后分成四块,早晚各两块,再配以盐拌韭菜末,“划粥断齑”成了他励志苦读的深刻写照。 如果说长白山醴泉寺读书是他自觉读书的表现,那么多年以后他到南京应天书院求学,则是为自立而读书了。幼年丧父乃人生大痛,当范仲淹知道自己是范姓之子时,不异于当头棒喝。事情是这样的,因为朱氏兄弟奢华浪费而不知节俭,范仲淹曾多次劝阻,有一天朱氏兄弟被劝说得不胜其烦,便脱口而出说,我们用朱家的钱,与你何干?他听此言十分疑惑,自己不就是朱家子孙吗?疑骇之下他四处打听自己的身世之谜,最后才知道自己是姑苏范氏之子。范仲淹是个烈性汉子,他毅然决定自立门户,并立即离开朱家,负琴携剑,求学南京,唯一的目的就是发奋读书、学成迎母。这时,他二十三岁。

《一世传奇半世伤》 浅谈张爱玲

一世传奇半世伤 她是专属于上海深巷里弄的风情,她出身显赫名门之后,却一世清贫半生潦倒,她才气逼人一时无两,死时却清清冷冷无人相陪。她是张爱玲,她的文字看透了这世上的爱情,你来我往欲拒还迎,她的文章浓墨重彩却尖锐无比,直指人心。只可惜,百转千回却看不清自己的爱情,她心心念念之人是民族的罪人,尽管这样,他还不只是专属于张爱玲的。胡兰成才子气质更带有风流韵味,即使在逃亡途中也能四处结交新欢。想来如张爱玲这样的女子,自然是骄傲的。她贵族的身份,她空前绝后的才华,她的时尚她的清冷无一不是她骄傲的资本。只是在这世上,她也会为了一人而放低姿态。张爱玲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写过这么一句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从前我不懂张爱玲的执着和痴迷,但看了胡兰成的文字后也大概明白了些,胡兰成太懂她了,他知道张爱玲要的是什么,而这对于张爱玲来说,已经太难得。 “我本自视聪明,恃才傲物惯了的,在你面前,我只是感到自己寒伧,象一头又大又笨的俗物,一堆贾宝玉所说的污泥。在这世上,一般的女子我只会跟她们厮混,跟她们逢场作戏,而让我顶礼膜拜的却只有你。张爱玲,接纳我吧……——胡兰成”出自胡兰成的《今生今世》 张爱玲的文章更像一幅色彩鲜明的油画,她是学过画画的,对色彩的把握很独特,每一段话都能真真切切的令人看到那种场景。旧上海的奢靡华贵,或者是庭院窗外特有的清雅别致。张爱玲的文章又太透彻,这世上千万个人就有千万种不同的爱情,只是爱情这种东西,有时候又难免太相近。总要分个输赢,总要争个前后。欢喜是欢喜,只是欢喜中也心酸,悲哀是悲哀,只是悲哀中又窃喜。 一、倾国倾城貌,佳人难得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令我记忆最深刻的一部作品,因为那是我看过的最凄凉的圆满。张爱玲的小说多是以悲剧结束的,因这世上的爱情大多是不得善终,只是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和范柳原却从爱情走进了婚姻。只是这种圆满,却让我感到更多的无力和悲凉。他们的爱情太算计,你来我往你进我退,两个人的关系像拔河,彼此僵持谁也不愿前进一步。不知道为什么,爱情不是一种互助而更像一场博弈,输赢太重要以致于我们差点忘记了我们是在爱一个人。白流苏是带着古典韵味的东方女子,她的举手投足都是极具风情的,这是范柳原喜欢这个女人的原因。只是她又不那么年轻了,她期待爱情但善于等待,她不敢也不情愿轻易的承认爱情,她太害怕输了。而范柳原,他可以是无数人心中的钟情,他喜欢白流苏但不愿意这种喜欢太超乎他的理智规划,他对白流苏忽冷忽热忽近忽远,他要她的妥协。他们的爱情太像战争,彼此固守谁也不愿让步,又像是他们共同跳的那支舞,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爱情里容不下那么多的心计,但爱情也绝不可能单纯如一互不算计。我喜欢看他们的暧昧,一场旷日持久的等待和挑逗,尤其是当范柳原打电话给白流苏的时候,他长长久久的沉默,我仿佛已经看到了白流苏无声的溃烂和妥协,但她到底没有。最终白流苏和范柳原结婚了,但真正是因为爱情吗?难道不是因为那场令人措手不及的战争,让太多人对生命妥协?那场战争令范柳原的优越全无,他突然意识到一种命运的捆绑和驱赶。结局太完美,可是太凄凉,爱情的完整是命运的定数,总是不那么单纯不那么美好,又多么像是对张爱玲的一场预警,告知她即将到来的,坎坷不平的人生。 二、一炉沉香灰,半生尽赋 《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处女作,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她的作品。在那个年代里,有太多的女大学生似葛薇龙那样,开始时单纯而真率,她热爱美丽但并不浮夸。直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