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审评术语

茶叶的审评术语
茶叶的审评术语

茶叶的审评术语

一.外形

细嫩:多为一心,一至二叶,鲜叶制成,条索细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紧细:鲜叶嫩度好,条紧圆直,多芽毫,有锋苗。

紧秀: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紧结: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条索紧而圆直,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紧实: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有重实感,少锋苗。

粗实: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

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空散,孔隙大,表面粗糙,身骨轻飘。

壮结:条索壮大而紧结。

壮实: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显毫:芽叶上的白色戎毛。

身骨: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重实: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

匀整(匀齐,匀称):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并配适当。

脱档: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破口: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团块(圆块,圆头):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短碎: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露筋: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

黄头: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

碎片: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末:指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单片: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红梗:茶梗红变

二.色泽

墨绿:深绿泛黑而匀称光润。

翠绿:翠玉色而带光泽。

灰绿:绿中带灰。

铁锈色:深红而暗无光泽。

草绿:叶质粗老,炒菁控制不当,过干,呈现绿草之色泽。

砂绿:如蛙皮绿而油润,优质青茶类的色泽。

青褐:色泽青褐带灰光。

鳝皮色:砂绿蜜黄,似鳝鱼皮色,又称鳝皮黄。

蛤蟆背色:叶背起蛙皮状砂粒白点。

枯暗:叶质老,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花杂:指叶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泽杂乱

三.香气

清香:香气清纯不杂。

幽雅:香气文秀,类似淡雅花香。

纯和:香气正常纯净,但不高扬。

甜香:带类似蜂蜜,糖浆,或龙眼干之香气。

甜和:香气不高,但有甜感。

炒米香:类似爆米花之香气。为茶叶经轻度烘焙或焙炒的香气。

火香:茶叶经适度烘焙,而产生的焙火香。

高火:干燥或烘焙温度过高,尚未烧焦而带焦糖香。

火味:炒青干燥或烘焙控制不当,使茶叶烧焦,带火味。

青味:似青草或青叶之气味。炒 ( 蒸 ) 菁不足,或发酵不足,均带青味。

闷味:似青菜闷煮之气味,俗称 ( 猪菜味 ) 。

浊气:茶叶夹有其它气味,沉浊不清之感。

杂味:非茶叶应有之气味。

四.滋味

浓烈:滋味强劲,刺激性及收敛性强。

鲜爽:鲜活爽口。

甜爽:具有甜的感觉而爽口。

醇厚:滋味甘醇浓稠。

醇和:滋味甘醇欠浓稠。

平淡:滋味正常,但清淡,浓稠感不足。

粗淡:滋味淡薄,粗糙不滑。

粗涩:涩味强,而粗糙不滑。

青涩:涩味强,而带青草味。

苦涩:滋味虽浓,但苦味,涩味强劲。茶汤入口,味觉有麻木感。

水味:茶叶受潮或干燥不足之茶叶,滋味软弱无力。

五.汤色

艳绿:水色翠绿微黄,清澈鲜艳。亮丽显油光,为质优绿茶之颜色

绿黄:绿中显黄的汤色。

黄绿:黄中带绿的汤色。

浅黄:汤色黄而淡,亦称淡黄色。

金黄:汤色以黄为主,稍带橙黄色。清澈亮丽,犹如黄金之色泽。

红汤:烘焙过度或陈茶之汤色,浅红或暗红。

凝乳: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

明亮:水色清,显油光。

混浊:汤色不清,沉淀物或悬浮物多。

昏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

评审篇

1 )干评外形

2 )湿评内质

干评外形

1 )嫩度

2 )条索

3 )整碎

4 )色泽

5 )净度

嫩度:是外形审评项目的重点,嫩度好的茶叶,应符合该茶类规格外形的要求,条索紧结重实,芽毫显露,完整饱满。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是区别商品茶种类和等级的依据。各种茶都有其一定的外形特点。一般长条形茶评比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评比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评比是否符合规格,平整光滑程度等。

整碎:是指茶叶的匀整程度,优质的茶叶要保持茶叶的自然形态,精制茶要看筛档是否匀称,面张茶是否平伏。

色泽:是反映茶叶表面的颜色,色的深浅程度,以及光线在茶叶表现的反射光亮度。各种茶叶有其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原则上叶底的色泽仍然要求均匀,鲜艳明亮才好。

净度:是指茶叶中含夹杂物的程度。净度好的茶叶不含任何夹杂物。

湿评内质

1 )香气

2 )汤色

3 )滋味

4 )叶底

5 )余味

6 )回甘

7 )看渣

8 )完整性

9 )嫩度10 )弹性11 )叶面展开度12 )齐一程度13 )走水状态14 )发酵程度15 )焙火程度

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由于茶类,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就会形成与这些条件相应的香气。如红茶的甜香,绿茶的清香,白茶的毫香,乌龙茶的果香或花香,黑茶的陈醇香,高山茶的嫩香,祁门红茶的砂糖香,黄大茶和武夷岩茶的火香等。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长短。纯异指香气与茶叶应有的香气是否一致,是否夹杂其他异味;高低可用浓,鲜,清,纯,平,粗来区分;长短指香气的持久性。

汤色:是茶叶形成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反映出来的色泽,汤色随茶树品种,鲜叶老嫩,加工方法,栽培条件,贮藏等而变化,但各类茶有其一定的色度要求,如绿茶的黄绿明亮,红茶的红艳明亮,乌龙茶的橙黄明亮,白茶的浅黄明亮等。审评汤色时,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浊度三方面。

滋味:是审评茶师的口感反应。评茶时首先要区别滋味是否纯正,一般纯正的滋味可以分为浓淡,强弱,鲜爽,醇和几种。不纯正滋味有苦涩,粗青,异味。好的茶叶浓而鲜爽,刺激性强,或者富有收敛性。

叶底:是冲泡后剩下的茶渣。评定方法是以芽与嫩叶含量的比例和叶质的老嫩度来衡量。芽或嫩叶的含量与鲜叶等级密切相关,一般好的茶叶叶底,嫩芽叶含量多,质地柔软,色泽明亮均匀一致。好茶叶的叶底表现明亮,细嫩,厚实,稍卷;差的叶底表现暗,粗老,单薄,摊张等。

余味:茶汤一进口就产生强烈的印象,茶汤喝下去一段时间之后仍留有印象,这种印象就叫“余味” 。不好的茶汤叫做“无味” ,好的茶汤则“余味无穷” 。

回甘:也称为“喉韵” 。收敛性和刺激性渐渐消失以后,唾液就慢慢的分泌出来,然后感到喉头清爽甘美,这就是“回甘” ,回甘强而持久表示品质良好。

看渣:就是看冲泡之后的“茶渣” ,也就是看“叶底。”到了这个时候,茶叶品质的好坏可说一览无遗了。看渣时,必须注意几件事,以下分别说明。

完整性:叶底的形状以叶形完整为佳,断裂不完整的叶片太多,都不会太好,由叶底的断面可看出是手采或机采。另外,芽尖是否碎断,也关系成茶品质。

嫩度:茶叶泡开以后就会恢复鲜叶的原状,这时用视觉观察,或用手捏捏看就可明白茶叶的老嫩了。老的茶叶摸起来比较刺手,嫩的茶叶比较柔软。

弹性:用手捏捏难,弹性强的叶底,原则上是幼嫩肥厚的茶菁所制,而且制茶过程没有失误。弹性佳的茶叶,喝起来会比较有活性。茶菁如果粗老或制造不当就会没有弹性。

叶面展开度:属于揉捻紧结的茶,应该是冲泡之后慢慢展开来,而不是一下子就展开,如此可耐多次冲泡,品质较好。但是如果冲泡之后叶面不展开的也不好,极有可能是焙坏了的茶,茶中的养分会消失很多,这时可观察是否有炒焦茶菁或焙焦茶叶的情形。

齐一程度:是否有新旧茶,或其他因素的混杂,可从叶底看得很清楚。新茶鲜艳有光泽,而旧茶会较变成黄褐色或暗褐色,没有光泽。又如颜色比较接近的茶类之混杂,如白毫乌龙混入红茶,又,不同品种,不同制法... ...的茶混在一起都会影响茶叶的齐一程度。原则上均匀整齐为佳,但是如果有特殊风味要求的并堆是被允许的,不能视为不好的茶。走水状态:茶菁在萎凋的过程中会慢慢地将叶中的水分经由水孔散发出去,这个情形就叫做“走水” ,走水良好的话,叶底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半透明的状态,颜色鲜艳,红茶会红而明亮,包种茶则淡绿透明,绿茶则全叶呈淡绿色。发酵程度:随着发酵程度的不同,叶底也会从淡绿,咸菜绿,褐绿到橘红,深红等不同色彩,发酵越重,颜色越红。焙火程度:随着焙火的轻重,叶底颜色会从浅到深到暗,从绿,褐绿,一直到黑褐色,焙火越重,颜色会越深越暗。

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 国家最高一级的规范性技术文件和重要的技术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国家标准主要包括:基本原料、材料标准;重要的工农业产品标准;有关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标准;通用技术术语等基础标准;通用的零部件、元器件、构件、配件、工具及量具标准;通用试验方法及检验方法标准;被采用的国家标准等。分为强制性标准(代号为“GB”)和推荐性标准(代号为“GB/T”)。

专业标准[Specialized standard] 亦称“部颁标准”。1989年以前由全国性各专业范围内统一制订的技术法规。系指不宜订为国家标准,而又必须在某个专业范围内执行的全国统一的标准,代号为“ZB'’1989年4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对中国标准的分类已不含专业标准类,而以“行业标准”实施。

地方标准,Local standa~’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标准。由地方所属的各企业、单位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对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代号为“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号。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之后,相应的地方标准即行废除

企业标准[Enter-prise standar。d] 企业管理的重要措施和技术法规。企业标准的制订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公司、工厂(场)对产品、材料、零部件以及组织采购、检查、管理等工作所制订的标准;二是各企业对未发布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产品或工程就其有关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作出的技术规定。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时不得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抵触。通常可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

产品标准[Product standar?d] 对产品质量、规格、结构和检验方法所制定的技术规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约束力,是产品生产、质量检验、选购、验收、使用维护和贸易洽淡的技术依据。内容包括:产品的主要性能(质量等级、使用特性、理化指标等);产品的品种、规格和结构形式;产品的适用范围;产品验收、检验方法规则;产品包装、储运要求及标志。产品标准技术指标不得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茶叶包装标准[Tea package standard] 对茶叶包装材料、容器、方法、标志及检测方法等方面制定的技术法规。世界各茶叶产销国家均制订了茶叶包装标准,其中包括茶叶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包装方法、包装标志、运输、贮存以及包装检验方法的标准。由于包装所用材料、容器、方法、花色相当繁杂,因此相应的标准的检验方法须不断制定。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干茶形状术语 显毫 tippy 茸毛含量特别多。同义词茸毛显露 锋苗 tip 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身骨 body 茶身轻重。 重实 heavy body 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轻飘 light 身骨轻,茶在手中份量很轻。 匀整 evenly 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同义词匀齐;匀衬 脱档 unsymmetry 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三段茶比例不当。 匀净 neat 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挺直 straight 光滑匀齐,不曲不弯。同义词平直 弯曲 bend 不直,呈钩状或弓状。同义词钩曲;(耳环) 平伏 flat and even 茶叶在盘中相互紧贴,无松起架空现象。 紧结 tightly 卷紧而结实。 紧直 tight and straight 卷紧而圆直。 紧实 tight and heavy 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肥壮 fat and bold 芽叶肥嫩身骨重。同义词雄壮 壮实 sturdy 尚肥嫩,身骨较重实。 粗实 coarse and bold 嫩度较差,形粗大而尚重实。 粗松 coarse and loose 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松条 loose 卷紧度较差。同义词松泡 松扁 loose and flat 不紧而呈平扁状。 扁块 flat and round 结成扁圆形或不规则圆形带扁的块。 圆浑 roundy 条索圆而紧结。 圆直 roundy and straight 条索圆浑而挺直。同义词浑直 扁条 flaty 条形扁,欠圆浑。 短钝 short and blunt 茶条折断,无锋苗。同义词,短秃 短碎 short and broken 面张条短,下段茶多,欠匀整。 松碎 loose and broken 条松而短碎。 下脚重 heavy lower parts 下段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爆点 blister 干茶上的突起泡点。 破口 chop 折、切断口痕迹显露。 干茶色泽术语 油润 bloom 干茶色泽鲜活,光泽好。 枯暗 dry dull 色泽枯燥,无光泽。 调匀 even colour 叶色均匀一致。

茶叶的销售 术语

纯手工精心挑选的,质量很好 铁观音:香气强,口感好,耐泡(七泡有余香) 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 茉莉花茶:条索紧细匀整,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 具有清热解毒、理气安神、温中和胃、开郁辟秽、强心益肝、振脾健胃、抗菌消炎的功效,舒缓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血虚经闭等症状,对口臭、疮疡肿毒,月经失调也有功用。建议女性更应多饮。 安吉白茶: 对提高记忆,降血压,减肥,护肝、抗癌、提高免疫力、护肤、减缓神经紧张,改善女性经期综合症等都有明显作用 西湖龙井:明前嫩芽龙井,一芽一叶,口感顺滑。 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 可使人兴奋,有强心、利尿、收敛、杀菌、消炎等作用,长期喝茶水,能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功效 大红袍:绵柔纯正、汤底醇厚爽口、喉韵回甘强烈,花果香,口感很顺口 具有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去腻,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等等 金骏眉:头春嫩芽金骏眉,质量很好,口感顺滑,回甘快 金骏眉具有养胃暖胃护胃、提神消疲、利尿、消炎杀菌、解毒等功效 菊花茶: 常饮可养颜美容,清热,明目,平肝,润肺。清热解暑,消肿明目(有效排出毒素,消除体内垃圾),长期喝茶水,能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 雀舌:色绿香高,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鲜,汤色明绿清澈,叶底嫩匀肥壮明亮 条索匀整,扁平挺直,状如雀舌,色泽绿润,香气清高,滋味鲜爽,汤色明亮;叶底嫩匀成朵。 具有清心、明目、降压、消炎、解毒、帮助消化等功能。常饮此茶,清香淡雅,沁人肺腑,回味悠长 正山小种:桂圆味,口感顺滑。 具有利尿、消炎杀菌、解毒、提神消疲、生津清热、防龋、健胃整肠助消化、延缓老化、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癌、抗辐射等功效 碧螺春: 具有抗癌症,抗衰老,抗心脑血管疾病,提神,减肥,解酒,防辐射,防龋齿和利尿的功效和作用。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报告—黄山毛峰茶

——黄山毛峰茶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报告茶叶品名:黄山毛峰茶茶样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茶样标准:GB/T 19460-2008“地理标志产品 黄山毛峰茶”茶叶简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自古名扬天下的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常年云雾弥漫,山峰隐于云间,恍若岛屿重叠;古松或倒悬,或惬卧,树形奇特;岩峰由奇险、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温泉水质透明无瑕,味道甘美清冽,常年温度在42℃左右。黄山毛峰茶的故乡就在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茶树终日沐浴在云蒸霞蔚之中。特级毛峰从采摘到精制,功夫极精。其特点是:外形秀美,每片长约半寸,芽叶肥壮匀齐,细扁稍卷曲,白毫多而显露,尖芽紧偎叶中,形似雀舌,色泽油润光亮,绿中泛微黄。冲泡时雾气结顶,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持久似兰蕙,醇厚爽口,回味甘甜。可谓“清秀脱俗,茶中仙子”。开汤后雾气结顶,清香四溢,若惠兰之香,且冲泡后芽叶直竖悬浮,继而徐徐下沉。“金黄片”和“象牙色”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审评方法及程序:参照相关标准并结合黄山毛峰茶品质特点确立审评方法。即先干评外形,主要评定干茶形状和色泽两项因子。其次,进行湿评,用沸水将评茶杯碗烫热,随即称取有代表性茶样3.0g,置于150ml 评茶杯中,迅速注满热水(水温80℃左右),并立即用杯盖刮去液面泡沫,加盖。4 min后,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按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评叶底的顺序评定内质,湿评重点因子为香气和滋味。最后将杯中叶底倒入叶底盘中,审评叶底。审评用具:审评杯、审评碗、审评盘、叶底盘、天平、茶匙、汤杯。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室编者按:本栏目依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实验室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培训部创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实验室作为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于2008年开始筹建,已配有气相色谱(GC-2010)、液相色谱(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UV-2550)、烘箱、分析天平等一系列实验设备、器材,已经能够进行感官审评实验及部分理化成份分析。 评茶实验室

茶叶审评与检验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茶叶审评与检验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考试介绍 本课程考试满分100分,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采用“双及格”制。主要考试题型如下: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填空(每空1分,共2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一、名词解释1.茶叶感官审评:就是根据审评人员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感受,使用规定的评茶术语,或参照实物样对茶叶产品的感官品质特性(外形、汤色、香气和滋味等)进行评定,需要时可以评分表达,是一门鉴定茶叶品质的科学。2.感觉后象:当刺激持续地作用于人的感官时,我们对刺激的感觉并没有立即停止,而会持续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现象叫感觉后象。3.开面采:鲜叶采摘掌握茶树新梢生长到一芽四叶顶芽形成驻芽时,采其二三叶,俗称“开采面”。4.工夫红茶:工夫红茶是我国独特的传统产品,因初制揉捻工序特别注意条索的紧结完整,精制时颇费功夫而得名。外形条索细紧平伏匀称,色泽乌润;内质汤色、叶底红亮,香气鲜甜,滋味甜醇。5.黑茶: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6.金镶玉:专指君山银针。金芽头呈金黄的底色,玉是指满被白色银毫。这是特级君山银针的特色。7.花茶:又称窨制茶,或称香片,是精加工茶,配以香花窨制而成。既何持了纯正的茶香,又兼备鲜花馥郁的香气,花香茶味别具风韵。用于窨制花茶的香花有茉莉花,、白兰花、珠兰花、玳玳花、柚子花、桂花和玫瑰花等,其中又以茉莉花为主。8.感觉对比:当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存在多种方式,包括增强、减弱、相乘和拮抗等。9.对样评茶:对照标准(样)进行茶叶感官审评,即为“对样评茶”。10.龙井茶:原产地在杭州西湖区。鲜叶采摘细嫩,要求芽叶均匀成朵,高级龙井做工特别精细,具有“绝色、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特征。11.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在江苏太湖中的洞庭山,此茶系采自传统茶树品种或选用适宜的良种进行繁育、栽培的茶树的幼嫩芽叶,经独特的工艺加工而成,具有“纤细多毫,卷曲呈螺,嫩香持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为主要品质特征的历史名茶。12.茶叶取样:又称茶叶抽样或扦样,是指从一批或数批茶叶中取出具有代表性样品供审评使用。13.红茶:红茶在初制时,鲜叶先经萎凋,减重约30%~50%,增强酶活性,然后再经揉捻或揉切、发酵和烘干,形成红色红汤红叶香味甜醇的特征。14.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是历史名茶,产于武夷山市武夷山。武夷山多岩石,茶树生长在岩缝中。岩岩有茶,故称“武夷岩茶”。15.泥鳅条:即茶条圆直较大,状如泥鳅。16.梗叶连枝:即叶大梗长而相连。18.茶叶理化检验: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茶叶品质成分进行测定、并根据一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进行评判的过程。19.透兰:茉莉花茶的花香只能是花香,如闻出“打底”的玉兰花香,则称为“透兰”。20.茶叶水分:茶叶体内的水分分为自由水和束缚水两种。前者主要存在于细胞液和细胞间隙中,呈游离状态,茶叶中的可溶物质发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无机盐等都溶解在其中。后者又称为“结合水”,它与细胞的原生质相结合,以原生质胶体存在。二、填空(将适当的内容填写在题内空出的位置上。每空1分,共20分) 1. 茶叶分为_________、黄茶、_______、白茶、青茶和红茶六大基本茶类,经过再加工后形成的有各种_________、________、紧压茶和_______茶等。(绿茶黑茶花茶袋泡茶和速溶茶)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 以下选项哪个的总含量约占茶叶鲜叶干物质的三分之一(C )A. 氨基酸 B. 咖啡碱 C. 茶多酚D.无机盐四、简答题或论述题1.常见的绿茶品质弊病及产生原因。答:常见的绿

评茶员理论初级

评茶员(五级) 1带电灭火不宜选用( B )灭火器。 (A)1211灭火器(B)泡沫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D)干粉灭火器 2乌龙茶审评,冲泡静置时间为( B )。 (A)2 min (B)2-3 min (C)5 min (D)10 min 3评茶用水,要求总铁小于( A )。 (A)0.1ppm (B)0.2ppm (C)0.5ppm (D)1ppm 4当茶汤pH值( B )时,茶色加深,失去鲜爽感。 (A)小于6 (B)大于6 (C)达到7 (D)大于7.5 5水沸过久,有损茶汤新鲜滋味,其原因是( A )。 (A)溶解水中O2 CO2减少(B)Ca2+Mg2+减少 (C)水温过高(D)水浸出物过多 6按取样规定,现有152件茶叶,应取( B )件。 (A)3件(B)5件(C)6件(D)10件 7茶叶对样加工,若是流水线生产,扦样一般是采取( B )。 (A)就袋扦样 (B)定时分段抽取 (C)装箱前扦样 (D)装箱后扦样 8把盘时,下身茶主要看( D )。 (A)嫩度条索(B)条索色泽 (C)松紧弯直(D)碎片灰末含量 9辨别茶叶香气持久程度,应以( D )为重点。 (A)干嗅(B)热嗅(C)温嗅(D)冷嗅 10嗅香气时,每一个吸香进程中应间隔停( A )时间。 (A)0.5秒(B)2秒(C)2-3秒(D)5秒 11根据舌的生理特点,舌心部位对( B )最敏感。 (A)甜味(B)鲜味(C)苦味(D)涩味 12尝味时,每次茶汤的数量间以( B )为宜。 (A)3 ml (B)4-5 ml (C)8 ml (D)10 ml 13绿茶叶底嫩度评定,主要是看叶的( B )。 (A)芽的大小(B)芽与叶的多少 (C)正常芽与休止芽(D)叶的软硬度和有无弹性14乌龙茶叶底,主要看( D )。 (A)茶类色泽(B)新茶的色泽 (C)柔软和做青的程度(D)色度和亮度 15茶叶对外贸易作为成交计价和货物交接的实物依据称为( C )。 (A)加工统一标准样(B)部管标准样 (C)省管标准样(D)贸易标准样 16武夷水仙加工标准样共设( B )级。 (A)4级(B)5级(C)8级(D)10级 17六堡茶标准样设置( C )等级。 (A)3级9等(B)4级8等(C)5级10等(D)6级12等 18乌龙茶的品质特征是( D )。 (A)红汤红叶(B)清汤绿叶 (C)黄汤黄叶(D)青蒂绿腹红镶边

茶叶评审专业术语

茶叶评审专业术语 一、形状评语 1.条形茶 细紧: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锋苗好。一般多为高档红、绿茶所具有的形状。 紧结:卷紧而结实,有锋苗。多为高档大叶种红、绿茶或中档小叶种红、绿茶所具有的形状。紧实:嫩度比紧实稍差,但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少锋苗。 粗实:原料较老,尚能卷紧,但身骨稍感轻飘。 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身骨轻飘,多为下档茶的形状。 挺直:光滑匀齐,不曲不弯。 弯曲:不直,呈钩状或弓状,与钩曲同义。 显毫:茸毛含量特别多,与茸毛显露同义。 锋苗: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峰。 身骨:茶身轻重。 圆形茶 细圆:颗粒细小而紧圆,嫩度好,身骨重实。为高档珠茶的形状。 圆结:颗粒圆而紧结,身骨较重实。 圆实:颗粒稍大,身骨尚重实。 粗圆:颗粒稍粗大,尚成圆。 粗扁:颗粒粗松带扁。 团块:圆茶在初制中,叶子缠在一起,颗粒大如蚕豆或荔枝核,是圆茶的缺点。 碎形茶 叶状:是红碎茶中四种花色之一。叶茶的形状,是较细紧短直的细条形茶,含毫尖或少量嫩茎。 颗粒状:是红碎茶中四种花色之一。碎茶的形状,是经揉切后形成的细碎颗粒状形茶。 片状:是红碎茶中四种花色之一。片茶的形状,呈木耳片或褶皱片状,身骨比碎茶轻。 末状:是红碎茶中四种花色之一。末茶的形状,呈沙粒状,体形比碎茶小。 整碎 匀整: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与匀齐、匀称同义。 脱档:上中下三段茶比例不当。 短碎:面张条短,下段茶多,欠匀整。 下脚重:下段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色泽 绿茶 深绿:绿得较深,有光泽。 墨绿:深绿泛乌,有光泽,与乌绿同义。 绿润:色绿而鲜活,富有光泽。 起霜:表面带银白色,富有光泽。 灰绿:绿中带灰。 青绿:绿中带青。 黄绿:以绿为主,绿中带黄。 绿黄:以黄为主,黄中泛绿。 露黄:面张含有少量黄朴、片及黄条。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4487-93 The terms of tea sensory test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套评茶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类茶叶的感官审评。 2 各类茶通用术语 2.1 干茶形状术语 2.1.1 显毫 tippy 茸毛含量特别多。同义词茸毛显露 2.1.2 锋苗 tip 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2.1.3 身骨 body 茶身轻重。 2.1.4 重实 heavy body 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2.1.5 轻飘 light 身骨轻,茶在手中份量很轻。 2.1.6 匀整 evenly 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同义词匀齐;匀衬 2.1.7 脱档 unsymmetry 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三段茶比例不当。 2.1.8 匀净 neat 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2.1.9 挺直 straight 光滑匀齐,不曲不弯。同义词平直 互紧贴,无松起架空现象。 散。 碎 short and broken 面张条短,下段茶多,欠匀整。 2.2 干茶色泽术语 2.2.1 油润 bloom 干茶色泽鲜活,光泽好。 2.2.2 枯暗 dry dull 色泽枯燥,无光泽。 2.2.3 调匀 even colour 叶色均匀一致。 2.2.4 花杂 mixed 叶色不一,形状不一。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2.3 汤色术语 2.3.1 清澈 clear 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2.3.2 鲜艳 fresh brilliant 鲜明艳丽,清澈明亮。 2.3.3 鲜明 fresh bright 新鲜明亮。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2.3.4 深 deep 茶汤颜色深。 2.3.5 浅 light colour 茶汤色浅似水。 2.3.6 明亮 bright 茶汤清净透明。 2.3.7 暗 dull 不透亮。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2.3.8 混浊 suspension 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 2.3.9 沉淀物 precipitate 茶汤中沉于碗底的物质。 2.4 香气术语 2.4.1 高香 high aroma 茶香高而持久。 2.4.2 纯正 pure and normal 茶香不高不低,纯净正常。 2.4.3 平正 normal 较低,但无异杂气。 2.4.4 低 low 低微,但无粗气。 2.4.5 钝浊 stunt 滞钝不爽。 2.4.6 闷气 sulks odour 沉闷不爽。 2.4.7 粗气 harsh odour 粗老叶的气息。 2.4.8 青臭气 green odour 带有青草或青叶气息。 2.4.9 高火 high-fired 微带烤黄的锅巴或焦糖香气。 2.5 滋味术语 2.5.1 回甘 sweet after taste 回味较佳,略有甜感。 2.5.2 浓厚 heavy and thick 茶汤味厚,刺激性强。 2.5.3 醇厚 mellow and thick 爽适甘厚,有刺激性。 2.5.4 浓醇 heavy and mellow 浓爽适口。回味甘醇。刺激性比浓厚弱而比醇厚强。 2.5.5 醇正 mellow and normal 清爽正常,略带甜。 2.5.6 醇和 mellow 醇而平和,带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 2.5.7 平和 neutral 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2.5.8 淡薄 plain and thin 入口稍有茶味,以后就淡而无味。同义词和淡;清淡;平淡2.5.9 涩astringency 茶汤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觉。 er-fired taste 近似带焦的味感。 2.6 叶底术语

茶叶英语词汇

茶叶英语词汇 平时爱喝茶,老家是中国最早,最大的乌龙茶产区,老家的茶叶北宋就是贡品,因为产自福建,与宋官窑“建窑”,并称“建茶”,风头一时无两。特意花了不少时间,整理茶叶相关的英语词汇,与大家交流,也打算业余开始接触茶叶出口贸易 茶叶英语 一制茶 1 tea bush :茶树 2 tea harvesting 采青 3 tea leaves 茶青 4 withering 萎凋 Sun withering 日光萎凋indoor withering 室内萎凋setting 静置tossing 搅拌(浪青) 5 fermentation 发酵 6 oxidation 氧化 7 fixation 杀青 Steaming 蒸青stir fixation 炒青baking 烘青sunning 晒青 8 rolling 揉捻 Light rolling 轻揉heavy rolling 重揉cloth rolling 布揉 9 drying 干燥 Pan firing 炒干baking 烘干sunning 晒干 10 piling 渥堆 11 refining 精制 Screening 筛分cutting 剪切de-stemming 把梗shaping 整形winnowing 风选blending 拼配compressing 紧压re-drying覆火aging 陈放 12 added process 加工 Roasting 焙火scenting 熏花spicing调味tea beverage 茶饮料 13 Packing包装 Vacuum packaging真空包装nitrogen packs 充氮包装shredded-tea bag 碎形小袋茶 leave-tea bag 原片小袋茶 二:分类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fermentation ,rolling, baking and tea leaf maturity :根据制造时发酵,揉捻焙火与采摘时原料成熟度来分类 Non-fermented :不发酵茶,即绿茶 Post –fermented :后发酵茶即普洱茶 Partially fermented 部分发酵茶,半发酵茶,即乌龙茶 Complete fermentation:全发酵茶,即红茶 再把这四大分类细分: 绿茶分为: Steamed green tea蒸青绿茶Powered green tea 粉末绿茶 Silver needle green tea 银针绿茶Lightly rubbed green tea 原形绿茶 Curled green tea 松卷绿茶Sword shaped green tea剑片绿茶

茶叶审评

茶叶审评六大基础评审因子 茶叶审评一般分为(把盘、开汤、嗅香气看汤色、尝滋味、评叶底)根据这些项目逐一进行茶叶审评,并按照评茶术语写出评语。 把盘 嫩度:嫩度是外形审评因素的重点,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应符合该茶类规格的外形要求,条索紧结重实,芽毫显露,完整饱满。条索: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是区别商品茶种和等级的依据。 整碎:整碎是指茶叶的匀整程度,好的茶叶要保持茶叶的自然形态,精制茶要筛档是否匀称,面张是否平伏。 色泽:色泽是反应茶叶表面的颜色、色的深浅程度,以及光线在茶叶面的反射光亮度。 开汤俗称泡茶或沏茶,为湿评内质重要步骤。开汤前应先将审评杯碗洗净擦干按号码次序排列在湿评台上。一般红、绿、黄、白散茶,称取样茶3g投入审评杯内(毛茶如用200m1容量的审评杯则称取样茶4g,杯盖应放入审评碗内,然后以沸滚适度的开水以慢快慢的速度冲泡满杯,泡水量应齐杯口一致。 嗅香气 香气: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由于茶类、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就会形成与这些条件相应的香气。茶叶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长短。

香气纯异指香气与茶叶应有的香气是否一致,是否夹杂其他异味;香气高低可用浓、鲜、清、纯、平、粗来区分;香气长短也就是香气的持久性,香气高、持久是好茶;烟、焦、酸、馊、霉是劣变茶。 看汤色 汤色:汤色是茶叶形成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反应出来的色泽。汤色在审评过程中变化较快,为了避免色泽的变化审评中要先看汤色或者嗅香气与看汤色结合进行。汤色审评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浊度三个方面。 尝滋味 滋味:滋味是评茶人的口感反应。评茶时首先要区别滋味是否纯正,一般纯正的滋味可以分为浓淡、强弱、鲜爽、醇和几种。不纯正滋味有苦涩、粗青、异味。好的茶叶浓而鲜爽,刺激性强,或者富有收敛性。 评叶底 叶底:叶底是冲泡后剩下的茶渣。一般好的茶叶的叶底,嫩叶含量多,质地柔软,色泽明亮均匀一致。好茶叶的叶底明亮、细嫩、厚实、稍卷,差的叶底表现暗、粗老、单薄、摊张等,而焦叶、劣变叶、掺杂叶则不允许存在。

茶叶审评术语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词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487-93Thetermsofteasensorytests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套评茶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类茶叶的感官审评。 各类茶通用术语 干茶形状术语 显毫tippy茸毛含量特别多。同义词茸毛显露 锋苗tip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身骨body茶身轻重。 重实heavybody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轻飘light身骨轻,茶在手中份量很轻。 匀整evenly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同义词匀齐;匀衬 脱档unsymmetry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三段茶比例不当。 匀净neat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挺直straight光滑匀齐,不曲不弯。同义词平直 弯曲bend不直,呈钩状或弓状。同义词钩曲;(耳环) 平伏flatandeven茶叶在盘中相互紧贴,无松起架空现象。 紧结tightly卷紧而结实。 紧直tightandstraight卷紧而圆直。 紧实tightandheavy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肥壮fatandbold芽叶肥嫩身骨重。同义词雄壮

壮实sturdy尚肥嫩,身骨较重实。 粗实coarseandbold嫩度较差,形粗大而尚重实。 粗松coarseandloose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松条loose卷紧度较差。同义词松泡 松扁looseandflat不紧而呈平扁状。 扁块flatandround结成扁圆形或不规则圆形带扁的块。圆浑roundy条索圆而紧结。 圆直roundyandstraight条索圆浑而挺直。同义词浑直扁条flaty条形扁,欠圆浑。 短钝shortandblunt茶条折断,无锋苗。同义词,短秃 短碎shortandbroken面张条短,下段茶多,欠匀整。 松碎looseandbroken条松而短碎。 下脚重heavylowerparts下段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爆点blister干茶上的突起泡点。 破口chop折、切断口痕迹显露。 干茶色泽术语 油润bloom干茶色泽鲜活,光泽好。 枯暗drydull色泽枯燥,无光泽。 调匀evencolour叶色均匀一致。 花杂mixed叶色不一,形状不一。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汤色术语 清澈clear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鲜艳freshbrilliant鲜明艳丽,清澈明亮。

高级评茶员题目

评茶员理论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16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进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0.5分,满分80分.) 1.长辈教导孩子“要爱惜粮食,不要浪费”,其中体现的是(D). A、一种私德 B、一种职业道德 C、社会价值 D、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社会公德 2.当一个人的行为违背了道德规范时,必然受到(A). A、社会舆论这一“道德法庭”的审判 B、法律的惩罚 C、自己良心的谴责 D、法律的宽恕 3.在阶级社会里(B). A、有多种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 B、一种法律体系独立,多种道德体系并行 C、只有一种法律和一种道德 D、所有的道德都是法律的附庸 4.在中国封建时代,道德体系的构成特点(A). A、家庭道德和宗族伦理在社会道德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B、士农工商各自的职业道德分别独立并且同等重要 C、家庭道德依附于职业道德 D、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相一致 5.职业道德建设和个人利益挂钩(C). A、体现资本主义道德的阶级性 B、是一切统治阶级道德的根本特点 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步骤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应该防止的一种倾向 6.(A)是企业的生命。 A、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B、经济效益 C、职工 D、价格 7.(C)标志着商品质量的高低,标志着人们对这种商品信任度的高低。 A、价格 B、质量 C、商品品牌 D、企业文化

8.人的本质是(A). A、劳动 B、职业 C、社会 D、发展 9.一般而言,(D)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阶段。 A、少年 B、青年 C、中年 D、有职业的生活阶段 10.(B)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A、职业 B、职业道德 C、勤奋 D、发展 11.劳动在社会主义阶段出现的一个新性质是(C). A、谋生需要 B、为了个人利益 C、为社会利益 D、为家庭利益 12.随着(C)的建立,人们有了共同的经济和社会利益以及共同的理想。 A、原始社会 B、私有制社会 C、公有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资本主义社会中,企业经营者与从业者主动关心职业道德的培训,其推动力 量是(D). A、政府 B、国家 C、个人 D、经济规律 14.行业公约、职工守则是(C)的具体化、规范化和通俗化。 A、社会公德 B、纪律 C、职业道德 D、习惯行为 15.一种职业的世袭表明(D). A、习俗的影响

茶叶口感描述专业术语

茶叶口感描述专业术语: 01、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02、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03、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0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05、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06、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 07、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08、甘韵、甜质:是甘于甜的表达方式。 09、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10、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11、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12、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13、烟熏味:由人工烘焙时产生,并非指不好的气味,有火香味,随时间陈化,会挥发转化而产生其它香味。 14、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5、酸味: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16、水味: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 17、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严重时会有“青腥味”。 18、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 19、汤氲:指茶汤汤面上白色的“雾气”。 20、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21、陈韵: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

茶叶专有名词

一制茶 1 tea bush :茶树 2 tea harvesting 采青 3 tea leaves 茶青 4 withering 萎凋 Sun withering 日光萎凋indoor withering 室内萎凋setting 静置tossing 搅拌(浪青) 5 fermentation 发酵 6 oxidation 氧化 7 fixation 杀青 Steaming 蒸青stir fixation 炒青baking 烘青sunning 晒青 8 rolling 揉捻 Light rolling 轻揉heavy rolling 重揉cloth rolling 布揉 9 drying 干燥 Pan firing 炒干baking 烘干sunning 晒干 10 piling 渥堆 11 refining 精制 Screening 筛分cutting 剪切de-stemming 把梗shaping 整形winnowing 风选blending 拼配compressing 紧压re-drying覆火aging 陈放 12 added process 加工 Roasting 焙火scenting 熏花spicing调味tea beverage 茶饮料 13 Packing包装 Vacuum packaging真空包装nitrogen packs 充氮包装shredded-tea bag 碎形小袋茶leave-tea bag 原片小袋茶 二:分类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fermentation ,rolling, baking and tea leaf maturity :根据制造时发酵,揉捻焙火与采摘时原料成熟度来分类 Non-fermented :不发酵茶,即绿茶 Post fermented :后发酵茶即普洱茶 Partially fermented 部分发酵茶,半发酵茶,即乌龙茶 Complete fermentation:全发酵茶,即红茶 再把这四大分类细分:

茶叶审评评语

茶叶审评评语 茶叶审评,按茶叶品质的高低,一般分为评外形(嫩度、色泽、条索、整碎、净度),茶汤评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根据这些项目逐一进行茶叶审评,并按照评茶术语写出评语。 茶叶审评一:嫩度是外形审评因素的重点,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应符合该茶类规格的外形要求,条索紧结重实,芽毫显露,完整饱满。 茶叶审评二: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是区别商品茶种和等级的依据。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以及各种名茶都有其一定的外形特点。一般长条形茶评比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评比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评比是否规格,平整光滑程度等。 茶叶审评三:整碎是指茶叶的匀整程度,好的茶叶要保持茶叶的自然形态,精制茶要筛档是否匀称,面张是否平伏。 茶叶审评四:色泽是反应茶叶表面的颜色、色的深浅程度,以及光线在茶叶面的反射光亮度。茶叶审评各种茶叶均有其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 茶叶审评五:净度是指茶叶中含夹杂物的程度。净度好的茶叶不含任何夹杂物。 茶叶审评六: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由于茶类、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就会形成于这些条件相应的香气。如红茶的甜香、绿茶的清香、乌龙茶的果香或花香、高山茶的嫩香、祁门红茶的砂糖香等。茶叶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长短。香气纯异指香气与茶叶应有的香气是否一致,是否夹杂其他异味;香气高低可用浓、鲜、清、纯、平、粗来区分;香气长短也就是香气的持久性,香气高、持久是好茶;烟、焦、酸、馊、霉是劣变茶。 茶叶审评七:汤色是茶叶形成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反应出来的色泽。汤色在审评过程中变化较快,为了避免色泽的变化审评中要先看汤色或者嗅香气与看汤色结合进行。汤色审评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浊度三个方面。汤色随茶树品种、鲜叶老嫩、加工方法而变化,但各类茶有其一定的色度要求,如绿茶的黄绿明亮、红茶的红艳明亮、乌龙茶的橙黄明亮、白茶的浅黄明亮等。 茶叶审评八:滋味是评茶人的口感反应。评茶时首先要区别滋味是否纯正,一般纯正的滋味可以分为浓淡、强弱、鲜爽、醇和几种。不纯正滋味有苦涩、粗青、异味。好的茶叶浓而鲜爽,刺激性强,或者富有收剑性。 茶叶审评九:叶底是冲泡后剩下茶渣。茶叶审评时是以芽与嫩叶含量的比例和叶质的老嫩度来衡量。芽或嫩叶的含量与鲜叶等级密切相关,一般好的茶叶的叶底,嫩以叶含量

《茶叶审评技术》期末试卷

武夷山职业学院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茶叶审评技术》期末考试卷A(考试时间:90分钟) 出卷教师:肖芳玉 专业:年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15分) 1、茶叶品质:指色、香、味、形与叶底 2、茶叶感官审评:包括干看和湿看两部分,干评主要是对外形的鉴定;湿评主要审评茶叶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四个项目。 3、把盘:俗称摇样匾或摇样盘,是审评干茶外形的首要操作步骤。 4、绿茶: 5、贸易标准样:贸易标准样是茶叶对外贸易中成交计价和货物交接验收的实物依据. 二、填空题:(15分) 1.红茶的发酵度是完全发酵茶,其品质特征: 2.审评茶叶应包括外形与内质两个项目。 3.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和长短 4.我国现行的茶叶标准按标准管理权限和范围不同,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5.君山银针属于黄茶类。 6.审评乌龙茶的茶水比:;审评绿茶的茶水比1:50 。 7.武夷岩茶所具有的独特韵味称为岩韵;闽南安溪铁观音具有的独特韵味称为音韵。 8.红茶的初制工艺包括杀青、、萎凋、、干燥。 三、选择题:(10分) 1.制作乌龙茶对鲜叶原料和采摘(),大都为对口叶,芽叶已成熟。 A.二叶一芽 B.一叶一芽 C.四叶一芽 D.五叶一芽 2.收购毛茶的质量标准称为()。 A. 精茶标准样 B.毛茶标准样 C. 外销标准样 D.内销标准样 3.“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皮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时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说的是()茶。 A.洞庭碧螺春 B.西湖龙井 C.黄山毛峰 D.信阳毛尖 4.开汤审评各种茶叶的品质,茶水比例应符合一定要求,审评毛茶,一般采

高级评茶员题目

高级评茶员题目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评茶员理论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16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进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分,满分80分.) 1.长辈教导孩子“要爱惜粮食,不要浪费”,其中体现的是(D). A、一种私德 B、一种职业道德 C、社会价值 D、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社会公德 2.当一个人的行为违背了道德规范时,必然受到(A). A、社会舆论这一“道德法庭”的审判 B、法律的惩罚 C、自己良心的谴责 D、法律的宽恕 3.在阶级社会里(B). A、有多种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 B、一种法律体系独立,多种道德体系并行 C、只有一种法律和一种道德 D、所有的道德都是法律的附庸 4.在中国封建时代,道德体系的构成特点(A). A、家庭道德和宗族伦理在社会道德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B、士农工商各自的职业道德分别独立并且同等重要 C、家庭道德依附于职业道德 D、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相一致 5.职业道德建设和个人利益挂钩(C). A、体现资本主义道德的阶级性 B、是一切统治阶级道德的根本特点 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步骤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应该防止的一种倾向 6.(A)是企业的生命。 A、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B、经济效益 C、职工 D、价格 7.(C)标志着商品质量的高低,标志着人们对这种商品信任度的高低。 A、价格 B、质量 C、商品品牌 D、企业文化

8.人的本质是(A). A、劳动 B、职业 C、社会 D、发展 9.一般而言,(D)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阶段。 A、少年 B、青年 C、中年 D、有职业的生活阶段 10.(B)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A、职业 B、职业道德 C、勤奋 D、发展 11.劳动在社会主义阶段出现的一个新性质是(C). A、谋生需要 B、为了个人利益 C、为社会利益 D、为家庭利益 12.随着(C)的建立,人们有了共同的经济和社会利益以及共同的理想。 A、原始社会 B、私有制社会 C、公有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资本主义社会中,企业经营者与从业者主动关心职业道德的培训,其推动力 量是(D). A、政府 B、国家 C、个人 D、经济规律 14.行业公约、职工守则是(C)的具体化、规范化和通俗化。 A、社会公德 B、纪律 C、职业道德 D、习惯行为 15.一种职业的世袭表明(D). A、习俗的影响

绿茶常用感官审评术语

11、外形评语评语描述适用范围/通用性/形成原因细嫩芽叶细小,显毫柔嫩多见于春茶期的小叶种高档茶,也用于叶底细紧条索细,紧结完整。上档条形绿茶细长紧细苗长上档条形绿茶紧结茶叶卷紧结实,其嫩度稍低于细紧多用于中、上档条形茶扁平光滑茶叶外形扁直平伏,光洁光滑优质龙井的主要特征扁片粗老的扁形片茶常出现的扁茶中扁瘪茶叶呈扁形,质地空瘪瘦弱多见于低档茶与朴片茶糙米色嫩绿微黄1、早春狮峰特级西湖龙井的外形,是茶叶的自然品质;2制作龙井时辉锅温度过高,茶 叶色泽变黄,品质欠佳,带老火或足火的香味。。嫩匀细嫩,形态大小一致多用于高档绿茶。也用于叶底。嫩绿浅绿新鲜,似初生柳叶的颜色,富有生机。也用于汤色、叶底。(为避免重复,对同一只茶审评时,一般不连续使用)枯黄色黄无光泽多用于粗老绿茶枯灰色泽灰,无光泽多见于粗老茶陈暗色泽失去光泽变暗多见于陈茶或失风受潮茶叶。也用于汤色、叶底。肥嫩芽叶肥、锋苗显露,叶肉丰满不粗多用于高档绿茶。也用于叶底、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六大茶类审评方法

茶叶审评 1、茶叶审评 即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 2、审评用具 审评盘、审茶杯、审茶碗、叶底盘、样茶称、计时器、网匙、茶匙、汤杯、茶渣桶(吐茶桶)、烧水壶。 3、评茶程序 3.1把盘 将样茶倒入审评盘中,拿住审评盘的对角边沿,一手拿住倒茶缺口,用回旋筛转的方法使盘中茶叶分出上中下三层。 3.2开汤 将审评杯碗洗净,称取茶样投入审评杯,以沸滚适度的开水冲泡满杯,按审评时间将茶汤滤入审评碗。开汤后先嗅香气,快看汤色,尝滋味,评叶底(审评绿茶时先看汤色,再嗅香气)。 3.3嗅香气 热嗅:辨别香气正常与否及香气类型、高低; 温嗅:辨别香气优次; 冷嗅:辨别香气持久程度。 3.4看汤色

审评汤色要及时,茶汤混入茶渣残叶时,应用网匙捞出.并用茶匙在碗里绕一圈,使沉淀物集中于碗中,再以汤色所呈现的深浅、明暗、清浊评出优次。 3.5尝滋味 取一汤匙茶汤吸入口内,使茶汤在舌头循环滚动。茶汤温度以50℃为宜。 3.6评叶底 主要以视觉和触觉判别叶底老嫩、匀杂、整碎、色泽等。 4、茶叶审评项目和审评因子 茶叶审评包括干评外形和湿评内质。 五项目: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八因子:条索、色泽、整碎、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六大茶类(精茶)审评方法 1、乌龙茶 1.1外形 条索:以紧结重实为佳,粗松轻飘细小为次。闽北乌龙茶条索为直条紧结沉重,叶端扭曲折皱,有“外实中空”与“蜻蜓头”、“青蛙腿”、“三节色”的描述。闽南乌龙茶条索为紧结沉重卷曲,呈青蒂绿腹蜻蜓头。 色泽:评比颜色、枯润、鲜暗,以鲜活油润为好,死红枯暗为次。以品种不同有油润、青绿、乌褐、绿中带金黄等色泽。色泽呈红茶颜色,乌黑油润则发酵过度;如叶蒂和条索青绿且带青闷气则萎凋不足,称之“叶饱”;色泽枯暗则晒青过度,称之“叶缺”;色暗绿则凉青不足,俗称积水,即“梗饱”;梗枯干则凉青过度,称之为“梗缺”;色泽枯黄、黄片、朴多则杀青过度,称之“锅饱”。 整碎:条索完整,上、中、下段茶比例适当为好,断碎为次。 净度:茶梗、茶朴、老叶等夹杂物含量。 1.2内质 1.2.1操作方法 先烫热杯碗,称取茶样5g,置于110ml审评杯中,注入100℃沸水,旋即用杯盖刮去液面泡沫,加盖。 第一冲:1min后嗅盖香(香气高低、有无异味),2min后出汤,评汤色与滋味,并嗅茶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