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劳动经济学简答题重点

自考劳动经济学简答题重点
自考劳动经济学简答题重点

第一章

1.简要回答社会经济运行中导致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

答:实现互惠交换当然对社会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但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一是信息障碍;二是体制障碍;三是市场缺陷。

2.简述劳动力的主要特征。答:其一,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其二,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征;其三,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起着能动性的作用。

3.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答: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第二章

1.什么是劳动力参与率?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答: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长短对劳动力参与率有直接的影响,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

率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

宏观经济状况;其他因素,

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2.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弹性有哪几种

类型?P41-43

3.为什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

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

线”?

答:经验、事实和理论研究

表明,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

较少时,由工资率提高产生

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

供给增加;在工资率维持较

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

水平,由工资率提高同时产

生的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

发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小于

收入效应。故随着工资率的

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劳动

力供给时间的增加,小于收

入效应作用下的劳动力供

给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

工资率对劳动力供给的负

向影响。

4、怎样理解收入效应和替

代效应? 劳动者在工资率

变化的条件下的最佳选择

是什么?

答:相对价格提高的物品必

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

高的物品必然增加其供给,

这就是替代效应。工资率的

提高,不仅使个人的收入得

到增加,与此同时闲暇和劳

动时间的效用也发生相应

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收入

效应。一般情况下,纯收入

效应使闲暇增加,劳动时间

减少。工资率的变化同时带

来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

代效应。工资率的变化对劳

动力供给决策主体的最终

影响完全取决于两种效应

的相互关系。由于工资率提

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

入效应,所以随工资率的提

高,主体选择了增加劳动力

供给时间。由此推论,如果

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那

么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

供给时间反而减少了。

5、试述劳动力参与率的长

期变动趋势。

第三章

1、简述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递减规律。

答:短期,生产的其他

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

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把

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

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

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

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

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

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

产力涕减规律。

2、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具

有派生性?

3、简述决定劳动力需求的

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

4、试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

的原则。

答: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递减规律以及由它决定的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

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企业

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原理

的出发点。

在短期,生产的其他要

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

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涕减规律。

由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定义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叫做边际产品:边际产品按照现行价格出售,则企业得到的收入增量就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因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产品价格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设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为MRP,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为VMP。产品的价格为P,则有:MRP=VMP=MP.P。

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故可变的成本也就是工资。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设为MC。显然,MC=W。

从经济学原理可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须使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P=MC。因为MRP=VMP,MC=W,所以,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MRP=VMP=MP.P=MC=W.。即:MRP =VMP=W。

如用文字叙述,即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其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必须遵循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的原则。第四章

1、简述劳动力市场的一般

属性。

答:劳动力市场的一般

属性是:

第一,劳动力市场上的

交换行为,使劳动力与非劳

动生产要素实现具体的结

合,使在可能性上是生产要

素的劳动力与其他非劳动

生产要素变成现实的生产

要素,形成了新的生产力。

因此,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

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第二,劳动力与工资的

交换行为,使交换双方各自

得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实

现各自的效用;在交换的过

程之中,各方从自身利益的

角度出发,进行经济计量,

能够使双方接受交换的结

果,因而其交换只能是一种

等价交换。

第三,劳动力市场的劳

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

场价值——工资。

第四,通过劳动力市场

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

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

是一种具有最高效率、最低

费用的最经济的形式。效率

原则是产生劳动力市场的

自然基础之一。

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劳动力市场的本质规定

性。

答:劳动力市场的本质

属性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

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

的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劳动力市场的本质规定

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劳动力市场是在

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

下的必然产物。通过劳动与

工资的交换,不仅实现企业

法人财产所有者的利益,同

时实现劳动者的利益。

第二,劳动力市场是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

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

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相结

合的最有效率的最佳途径。

第三,劳动力通过劳动

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

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

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

产者的劳动过程。商品生产

者所生产的价值在生产要

素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由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

公有制依然是生产资料所

有制的主导形式,企业法人

财产的投资者主体主要是

代表全体劳动者的国家,生

产资料归根结底是劳动力

所有者的生产资料,因此,

劳动力市场实现的经济利

益,就是劳动力所有者的经

济利益。

2、简述劳动力市场均衡的

意义。

答:(1)在完全竞争的市场

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

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

有效率的分配。在给定资源

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

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

同样的工资,不存在任何职

业的、行业的和地区的工资

差别。

(3)使经济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第五章

1、什么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有哪些特征?

答: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一个概念,一般地被理解为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寓寄在劳动者身上并能够为其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本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其一,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

其二,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创造性,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持久性的收入,就像能够产生货币收入的任何形式的物质资本一样,能够为其所有者提供现实的收益。

其三,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并积累的,具有积累性,是投资的产物。人力资本理论强调并突出劳动能力和其素质结构的异质性,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形成;强调体力、智力诸如健康状况、知识、技能等是人力投资的结果,是人力投资的对象,强调并突出高素质结构的劳动能力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意义。

其四,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相似,投资者亦要承担投资风险。2、什么是一般培训?什么

是特殊培训?

答:根据企业培训投资

所产生的人力资本(如雇员

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是否

具有较普遍的适用性,将企

业培训分为一般培训与特

殊培训。一般培训,是指雇

员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

术知识、技能,对雇员培训

的企业以外的企业具有同

样的适用性,那么,不论这

种业务技术知识、技能的性

质究竟是什么,它们都属

于一般培训,或普通培训。

特殊培训与一般培训相反,

通过培训雇员获得的业务

技术知识、技能,只对培训

的企业具有适用性,或者提

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

其他企业提高得更多,这类

培训就是特殊培训。

3、什么是内部劳动力市场?

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

部劳动力市场相比有什么

特征?企业内部劳动力市

场有什么意义?

答:内部劳动力市场,

是指根据企业的管理规则、

惯例或企业与企业组织内

雇员或雇员的组织所达成

的协议运行的,企业组织内

雇员由招聘、录用、提升、

调动、暂时解雇、解除或终

止劳动合同等构成的管理

系统。

与企业外部劳动力市

场相比较,内部劳动力市场

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内部劳动力市场

只限定在企业内部。雇员的

招聘、录用、降职、调动、

晋升、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培

训、暂时解雇等等,表现为

企业内部劳动要素的再组

织行为。

其二,企业对组织内雇

员的支配和雇员接受企业

的行政指挥,受到必要的约

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从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被

领导、指挥和服从这样的角

度看,企业组织和每一个组

织内的成员是从属关系。内

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的配

置转换和工资变动等现象

并不变更劳动关系。它是劳

动力在企业内流动的表现。

这种流动反映了企业的生

产过程,通过流动调整着劳

动职能的变换,能与位的优

化匹配。

其三,内部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的流动,其功能是使

企业生产诸要素的投入在

劳动关系持续存在状态下

的配置趋于优化,并使这种

配置调整在费用较小的情

况下实现。内部劳动力市场

的活动受到企业严密完整

的计划约束,并受到企业发

展战略和企业人力资源规

划的指导。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作

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

一,刺激企业内培训的发展。

第二,降低培训成本。第三,

降低雇用调整的成本。

4、简要回答企业特殊培训

的成本补偿途径。P186-187

5、简要回答人力资本投资

的主要方式。P168-171

7、简述运用净现值法进行

人力资本投资核算的主要步骤。P173-174

第六章

1、试论述哪些因素有利于

缩小地区工资差别?

2、根据下面提供的员工福利方面的资料,回答资料后面的问题。

《经济学家》杂志曾发布一项调查报告,通过对北美、欧洲和亚洲的227位资深经理人的调查,结论是增加员工福利投入的回报率达600%。同时,生产率持续提高,员工福利形式越多,福利支出占薪酬总额百分比也一直持续上升。其中,美国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占直接薪酬之比大约是30%~40%。近50年来,不仅传统的企业福利形式,如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发放各种补贴和实物以及服务快速增加,而且包括咨询服务、家庭援助、困难慰问、法律援助等一些新福利项目也在员工福利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员工福利增加与企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

问题:

(1)企业员工福利支出在近年来有什么发展趋势?员工福利形式有什么样的新变化?

(2)简述企业员工福利实物支付方式普遍存在的原因。

3、简要说明计件工资形式的适用范围。

答: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

酬的工资支付形式。其计算

公式是:货币工资=计件工

资率(计件单价)X合格产品

数量。

计件工资以劳动的结

果为计量工资的基础,它的

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适用范围主要是:(1)

产品数量、质量可以准确计

算检验,并能以此反映工人

的劳动量的产品的生产行

业和企业;(2)产品的数量与

质量主要地取决于工人的

勤奋和努力;(3)品种比较单

一且大批量生产的生产行

业和企业,等等。

4、如何看待由于劳动力能

力结构的自然特征造成的

垄断性工资差别?

5、简述地区工资差别形成

的根本原因及具体表现。

答:地区工资差别,

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工资差

别。形成地区间工资差别的

根本原因,在于地区间经济

发展的不平衡。从形成地区

工资差别的原因方面看,地

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具

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1)地区劳动力市场劳

动力供求差异;(2)人均

物质资本差异;(3)人均

人力资本差异;(4)市场

竞争程度差异,等等。

地区间的贸易、资本流

动和劳动力流动有利

于地区工资差别的缩

小,但不能最终地消除

工资差别。地区工资差

别的缩小和最终地使

之消失,只能有赖于地

区经济的发展。

6、试分析垄断性工资差别

的形成原因。

7、试分析劳动力市场上工

资的决定原理。

答:工资:工资就是劳动力

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

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

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作为

劳动力的均衡价格也是由

供给和需求决定。

首先,从劳动力供给方

面看,劳动力的供给价格取

决于:(1)劳动力的生产和

再生产的成本,包括维持劳

动者本人及其家庭的生活

费用、教育费用、训练费用

等。(2)劳动的负效用或心

理成本。

其次,从劳动力需求方

面看,需求价格取决于劳动

的边际生产率,或劳动的边

际收益产量。

最后,工资的决定,即

劳动力价格的形成是在劳

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两

种力量相互作用下确定的。

从工资决定机制的分

析中可以看到,工资具有与

劳动的净产品相等的趋势,

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决定劳

动力的需求价格。假设在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可

变的活劳动加之于不变的

资本上面,一方面,随着劳

动力的增加,其边际使用价

值递减,劳动力体现其使用

价值的程度依资本的变动

而变动;另一方面,工资

又具有与有生产能力的劳

动力的再生产、教育和维持费用密切相关的趋势,即与劳动力价值有密切相关的趋势。所以,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地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

同时,在工资决定方面还应看到,与商品价格决定的另一重大差别,商品价格的决定一般不受社会的和历史的因素的影响。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由于劳动力的特殊属性,故而其价格的决定要受到社会的、历史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因素等。

8、简要说明计时工资及其使用范围。

答:计时工资,是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计时工资的适用范围主要是下述部门和人员:

(1)产品数量标准不易

精确确定,产品(服

务)数量难以度量

的行业和职业;

(2)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劳动作业速度及劳动结果不是主要地由个人决定,而是取决于机械性能的产品的生产行业和企业;

(3)产品质量重于数量,

质量要求严格且要

求工人个人素质高

的产品的生产行业;

(4)产品、经营项目和生产条件多变且便于监督

控制的企业,等等。

9、什么是福利?福利的基

本特征有哪些?

答:福利是工资的转化

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

构成部分。福利与基本工资

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福利

的支付方式大体划分为两

类;其一为实物支付;其二

为延期支付。

福利有以下特征:(1)

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

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

关。(2)法定性。一些延期

支付的福利形式具有法定

性,如退休养老保险基金、

医疗保险基金等的支付,由

一定的法律、法规或其他制

度安排决定,从而具有法定

性。(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

性。多种福利支付形式具有

强烈的企业个性色彩,依企

业和职工各自的偏好,自

主灵活地确定基本工资和

福利的组合,以及福利的支

付项目。企业间在福利支付

项目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性,等等。

第七章

1、简述产品市场的卖方垄

断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

答:产品市场的卖方垄

断,是指某种产品市场只有

一个唯一的产品供给者,厂

商出售的商品或服务没有

近似的替代品,所以,垄断

的企业就近似于一个行业。

在垄断的条件下。对垄断企

业产品的需求,也就等于对

这一行业产品的需求。因此,

垄断的企业是价格的决定

者。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

向右下倾斜的,其斜率为负

值,这样就使得垄断企业增

加产品销售量所得到的边

际收益,低于产品的平均收

益,即低于产品的价格。

由于垄断的企业在每

种工资水平下雇用的劳动

力,均比完全竞争的企业少,

所以,产品市场的垄断对经

济的第一个影响是垄断行

业减少社会的就业和生产。

垄断对经济的第二个影响

是造成劳动力的不合理分

配,它使劳动力从生产率高

的行业或职业岗位,流向低

生产率的行业或职业岗位。

2、某地区从改革开放以来,

基尼系数如题38表:

根据以上资料:

(1)说明基尼系数的含义、

取值范围及各区间的意义。

答:工资和收入分配的

均等程度,一直受到社会各

种力量的高度重视。度量工

资和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

方法通常采用洛伦茨曲线

和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的含义

设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A,与绝对不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B,则可用A除以(A 十B)的商表示分配的均等程度。这个数值称为基尼系数G,亦称为洛伦茨系数。计算公式为:基尼系数G=A/(A十B)。

取值范围及各区间的意义

收入分配不可能绝对均等也不可能绝对不均等,所以,基尼系数G≠0,基尼系数G≠I,基尼系数介于0与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洛伦茨曲线越弯曲,收入差距越大,分配越不均等;

经验表明,基尼系数小于0.2,收入差距非常小,收入分配格局缺乏激励;基尼系数大于0.4,则表示收入差距过大,容易造成某种社会震荡。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比较正常。

(2)简述该地区改革

开放以来基尼系数的变动

趋势,并判断该地区在各

个时期的收入分配状况是

否合理。

表中数据显示,改革

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

发展基尼系数呈现出不断

提高的趋势,表明人们的

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1978年时基尼系数为0.15,

表明人们收入差距非常小,

收入格局缺乏激励,基本

是实行平均主义、吃大锅

饭,不能调动人们工作的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1988年—1998年收入

差距逐步拉大,但在合理

的范围,极大调动了大家

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使国

民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

活不断改善。但进入21世

纪以来收入差距超过了基

尼系数的合理范围,引起

了老百姓的强烈反响,缩

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

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

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任务摆在了党和政府的面

前。

3、简要回答劳动力市场处

于卖方垄断时对工资和就

业的影响。

答:劳动力市场的卖方

垄断,是指工会组织通过控

制、限制劳动力供给,从而

获得影响劳动条件的能力。

卖方垄断的范围和影响程

度,视工人的组织程度、工

会组织规模、工会的财政状

况以及惯例而定。由于工会

组织通过控制劳动力供给,

使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从

而对工资决定和就业发生

系统的影响。卖方垄断存在,

使工资率提高,就业量减少,

由卖方垄断所造成的失业

劳动力,进入非垄断行业或

地区劳动力市场。使流入地

区或流入的行业的劳动力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最终也

会降低完全竞争劳动力市

场的均衡工资水平。

4、简要回答劳动力市场处

于买方垄断时对工资和就

业的影响。

答:如果在劳动力市场

上,企业成为一个买方垄断

者,买方垄断企业是劳动力

市场劳动力的唯一雇主。此

时,买方垄断企业面临的是

一条具有正斜率的劳动力

供给曲线。这将导致买方垄

断企业的劳动的边际成本

曲线,是在劳动力供给曲线

的左上方:越是增加工人的

雇用,其边际成本增加的越

多。

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

的存在,对就业和工资的影

响是:造成就业量低于完全

竞争条件下的就业水平;造

成均衡工资水平,低于完全

竞争条件下的均衡工资水

平;买方垄断企业内部长期

存在职业空位。

5、试论述洛伦茨曲线、基

尼系数的含义及其相互关

系。

6.根据有关部门调查A国

20%的低收入人口所占

收入比重为5%,而20%

的高收入人口所占收入

比重为50%;B国20%

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

重为10%,20%高收入

人口占收入比重为45%。

要求:(1)根据以上资

料,说明哪国贫富差距

大?(2分)

(2)简述基尼系数的含义。(2分)

(3)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说明在生

产力不同发展阶段,基

尼系数的变化趋势。(6

分)第八章

1、如何正确理解就业概念?

答: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就业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能够参加某种劳动;第二,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社会有益;第三,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既可以是劳动报酬,也可以是经营收入。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可以称为就业。

2、简述就业总量决定的基本原理。

答: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就业总规模决定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关系。

所谓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总供给来源

于国民经济中商品和服务

的连续不断地经常性生产。

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看,它

取决于用于生产的各类生

产要素投入的总规模,即劳

动、土地、资本和管理等生

产要素投入的总规模;从收

入分配看,它是一定时期内

要素投入而获得的收入总

和。生产要素的报酬收入中,

一部分用于购买消费品和

服务的支出,余下的部分用

于储蓄。因此,总供给也等

于消费与储蓄的总和。

所谓总需求,是指社会

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

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不

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对经

济的影响,那么,总需求只

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

品的需求。

当经济社会的总需求

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

的社会总需求,一般称为有

效需求,亦称均衡国民收入。

因而,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

均衡国民收入,或者更准确

地说,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3、什么是摩擦性失业?造

成摩擦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有哪些?如何缓解?

答:劳动者进入劳动力

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

业岗位之间所产生的时间

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

位之问的变换所形成的失

业,被称为摩擦性失业。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失业者缺乏有关就业岗

位完整的、准确的信息,企

业缺乏求职者完整的、准确

的信息;(2)失业者缺乏迅速

流动的条件;(3)不能迅速地

找到适合本人的职业;(4)

信息成本和流动成本障碍,

等等。

由于摩擦性失业不是

由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

结构失衡所造成的,故增加

劳动力的流动性、完善劳动

力市场的信息情报工作,提

高劳动力市场效率、降低信

息和流动成本,缩短寻找工

作所花费的时间等等,就可

使此类失业得到缓和。

4、试论述技术性失业的特

点及缓解对策。

答:在生产过程中,由

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

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

而造成的失业,称为技术性

失业。技术性失业有以下特

点:(1)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

对失业的影响越小;(2)工资

的弹性越大,对失业的影响

越小;(3)以新方法生产现有

产品与生产新产品的技术

比较,前者对失业的影响程

度大;(4)技术进步对非熟练

工和半熟练工的影响大;(5)

技术进步所替代的工人的

平均年龄越高,对失业的影

响越严重。

缓解技术性失业最有

效的办法是推行积极的劳

动力市场政策,强化职业培

训,普遍地实施职业技能开

发。

5、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

现为哪些形式?各自的含义

是什么?

答:需求不足性失业具

体表现为两种形式:其一为

增长差距性失业;其二为周期性失业。增长差距性失业,是指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因此造成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因为经济周期(扩张与收缩、景气与衰退)不能科学预测,持续期限、影响深度与广度等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它是一种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

第九章

1、怎样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

答:通货膨胀一般被理解为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在把握通货膨胀的概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通货膨胀中的价格上升,是指价格总水平或一般价格水平。其二,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有一定的时间持续性。其三,如果价格总水平只是轻微地上升,比如,年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低于2%,一般也被排除在通货膨胀的概念之外。其四,通货膨胀理论,一般是以市场机制为配置资源的主导机制为前提来分析通货膨胀的,由于制度或体制性因素的作用,例如对价格实行严密的管制,使价格上涨受到阻碍,这便出现了潜在性或压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一般不涉及这类问题,故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实际上涨而言的。

通货膨胀的实质是当

在纸币替代贵金属作为流

通手段或交换媒介的条件

下,货币的流通量超过了商

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导致

的货币贬值、价格总水平的

上涨。

2、试分析成本推进型通货

膨胀是如何形成的。

答:成本推进型通货膨

胀,是从总供给的角度分析

通货膨胀的成因。生产必需

投入生产要素,当要素价格

提高时,便引起成本的增加,

从而导致价格的上涨。具体

是:其一,货币工资的增长

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其

二,企业的正常盈利属于生

产成本的范畴,在追求更大

利润的情况下也造成商品

成本的上升,导致价格的上

涨。特别是当工资提高时,

企业与工资提高的形势相

对应,要求增加利润,把商

品价格提高到补偿工资提

高的水平上,造成价格的普

遍上涨。其三,国际贸易对

商品生产成本的影响。在开

放经济中,由于进口原材料

价格上升,也会引起成本推

进型的通货膨胀。

3、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菲

利普斯曲线有什么意义?

答:揭示物价水平的变

动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通

常被称为菲利普斯关系。

W·菲利普斯1958年发表

一篇题为《1861—1957年英

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之

间的关系》的论文,提出了

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

之间交替换位关系的曲线。

该曲线以发现者命名,故称

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的意义

主要是:第一,通货膨胀率

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

彼长的交替关系。第二,

当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社会

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

业。可以将通货膨胀率为零

时的失业率定义为正常失

业率或自然失业率。第三,

菲利普斯曲线含有重大的

政策选择意义:通过宏观经

济政策的实施,可以在通货

膨胀与失业之间进行选择,

使二者处在某种社会可以

接受的范围之内。

4、什么是自然失业率?自

然失业率水平受哪些因素

的影响?

答: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其

一,技术进步的速度。其二,

劳动力人口构成的变化。其

三,工资刚性增强。其四,

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服

务功能与水平,职业技术培

训事业的发展规模与水平,

获得新技能与信息的费用

与组织等等。

自然失业率的客观存

在说明,企图采用降低总失

业使之低于自然失业率的

政策,不仅不会对就业产生

持久性影响,反而会引起价

格总水平的上升。

第十章

1、试论述公共部门就业决

策的特点及其就业增加

的原因。

2、简述政府行为对劳动力

市场的影响。

答:政府行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实际上分为两个方面:(1)为完成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以及提供某些不便由社会厂商提供的公共服务活动而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由于上述活动,特别是政府购买,它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会总需求,故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过程有着实质性的影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本身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国家劳动立法和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3、公共部门的就业决策与企业部门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共部门的就业决策与企业部门有着性质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公共部门生产和服务规模的决策者是各级政府,凭借国家权力为实现国家职能活动所决定,其决策目标通常为服务最大化。第二,公共物品的生产规模受到财政收入水平的硬约束。第三,公共部门的绝大部分产品或服务不能用价值指标进行准确地评价与度量。第四,公共部门的产品和服务不存在可以比较准确计量的市场需求曲线。

4、在现代社会,公共部门就业量增长相对较快的原因是什么?

答:在现代社会,公共部门就业量增长相对较快

的原因主要是:(1)经济和社

会的发展增加了公共部门

服务的需求;(2)社会生产规

模的扩大,以交换为基本外

在特征的市场经济的充分

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公共物

品的社会价值,例如气象信

息服务等已经成为人们生

产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公

共物品;(3)国民收入的增

加,政府收入的增长,个人

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公共部

门迅速发展的基础。

5、公共部门劳动者工资水

平通常比企业部门的工资

水平高,其主要原因有哪

些?

答:公共部门劳动者工

资水平通常比企业部门的

工资水平高,其原因主要是

以下几个方面:(1)附加福利

在工资性收入中的比重,公

共部门劳动者比企业部门

劳动者高;(2)公共部门劳动

者的流动率通常低于各类

企业部门,工龄的增长与职

务的提升带来工资的增加;

(3)公共部门的劳动特点、职

业结构特点使工资结构中

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

占较大比重;(4)公共部门

的产品和服务对经济周期

性波动的敏感性不如企业

部门那样强,很多公共物品

类似于生活必需品,其收入

弹性相对较小;(5)公共物品

的生产更多地分布于具有

自然垄断性质的领域,等等。

6、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如何实行“工资指导线

制度”?

答:工资指导线制度是

在市场体制下,政府宏观调

控工资总量及其水平,调节

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

长和企业工资分配的制度。

政府在工资的宏观调控方

面,总的原则是实施企业工

资总额的增长低于经济效

益的增长,平均工资的增长

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同

时在工资的调控上由总量

控制向水平控制转变。在工

资的形成上,实行市场机制

调节、经济效益决定、民主

协商分配、政府监控指导的

工资调控体系。市场机制对

工资分配起基础性作用。劳

动力市场供求规律形成的

市场均衡工资率,决定了工

资必须围绕劳动力价值波

动。工资过高会侵害其他生

产要素特别是资产所有者

和经营者的利益;工资过低,

会侵害劳动力所有者的

利益,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

甚至无法维持经营。在上述

调控体系中,以工资指导线

为主线,以劳动力市场价位

为基础,以政府指导下的工

资民主协商为主要的工资

形成方式。

第十一章

1、试论述我国劳动关系变

化的表现、目标模式及其建

立的基础。

答:(1)我国劳动关系变化

的目标模式

我国的劳动关系正处

于历史的转型时期,从与计

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

关系转换为与市场经济相

匹配的劳动关系。即从利益

一体型的劳动关系转换为

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

所谓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其基本精神是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一体论,其理论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调整和处理,由国家各项劳动行政管理制度的实施来保障。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劳动关系的主要形态。

所谓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是基于多元化观点对劳动关系运行和利益调整的理论概括。这种劳动关系双方在人格上、法律地位上完全平等,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关系双方互为权利义务主体,在双方利益关系的调整上,以双方的对等协商交涉为确定劳动条件的基本原则,以权利义务的法律设定调节双方的利益关系。当代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的协调与控制的主要方面就具有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的特征。

(2)我国劳动关系变化的表现

伴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一,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一方为用人单位,另一方为劳动者;法人财产权及劳动力产权的逐渐明确,必然使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第二,劳动关系多元化。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打破了公有制劳动关系一统天下的局面,与多种经济形式相适应,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第三,劳动关系利益复杂化。第四,劳动

关系动态多变化。第五,劳

动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趋

向法制化。

以上劳动关系的变化,

表明我国已经由利益一体

型劳动关系向利益协调型

劳动关系转变。

(3)建立利益协调型

劳动关系的基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创造了物质利益原

则得以发挥作用的条件,而

物质利益原则为建立利益

协调型劳动关系奠定了基

础。物质利益原则含有非常

丰富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物质利益激励机制;二

是物质利益平衡机制;三是

物质利益调节机制;四是物

质利益约束机制。劳动合同

制作为国家基本劳动制度

充分体现了物质利益原则

的根本要求。

2、什么是劳动关系?劳动

关系有哪些特征?

答:劳动关系:狭义含

义是指在实现现实的生产

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

用者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

济关系。劳动关系的一方当

事人为劳动力产权的所有

者即劳动者;另一方当事人

为资本产权的代表者即经

营者。在劳动关系中,劳动

者向雇主让渡自己的劳动

力,雇主向劳动者支付劳动

报酬。其中,工资及其他劳

动条件是连接雇主与雇员

的最基本的桥梁。

劳动关系有以下一些

特征:

第一,在现代市场经济

条件下,劳动关系是劳动的

社会形式,劳动是这种关系

的基础,也是它的实质和内

容。第二,劳动关系具有人

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

性相兼有的特点。第三,劳

动关系具有平等性和隶属

性。第四,劳动关系的当事

人由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地

位所决定而具有特定性,一

方是雇主,另一方是雇员。

3、如何理解通过集体协商

谈判确定工资等劳动条件

的方式是实现效率与公平

双重价值取向的比较好的

选择?

答:通过集体谈判订立

集体合同,劳动关系双方共

同决定劳动条件是经济规

律得以发挥作用的形式。

通过集体协商、谈判,

由劳动关系双方共同决定

工资等劳动条件,充分体现

了劳动关系双方权利的对

等性。因而,由劳动关系双

方集体协商谈判,订立集体

合同确定工资、劳动条件,

保障了劳动关系运行的公

平性。由劳动关系双方协商、

谈判决定工资等劳动条件,

可以在给定生产力的条件

下保障效率的实现。正是基

于上述两点,建立利益协调

型劳动关系确实是保障效

率与公平双重价值取向的

较好的选择。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 (1)

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说到底是由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劳动资源的配置问题 2.劳动力市场是如何运行的? 答:一.劳动力需求。二、劳动力供给。三、工资的决定 3.实证研究的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 作用:试图发现他们的行为倾向。 局限性:一是实证研究的数据资料和信息分享的平台没有搭建起来。二是从事劳动经济的研究队伍很小。现有的研究者大都长期受传统的生产经济学的影响,缺乏现代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训练。 4.简述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意义 1、从宏观方面看,劳动经济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 劳动经济学理论为政府有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从微观方面看,劳动经济问题是影响企业效益、组织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劳动经济学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3、个人 理性地认识劳动力市场的各种现象 5.运用规范经济学的概念,判断劳动力市场何时处于最理想状态,哪些阻碍市场达到这种状态? 当达到互惠时,劳动力市场处于最理想状态。 妨碍实现自愿互惠交易的三种障碍 1.信息障碍:由于信息缺陷或信息偏误;使市场主体不能进行互惠交换。 2.体制障碍:交换本身是互惠的,但实际存在的某种惯例、政策及体制安排,阻碍互惠交换的实现; 3.市场缺陷:潜在的交换是互惠的,但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换参与的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干扰无法进行交换。 6.如何定义工资过高或过低? 如果工人所得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即工资过高。如果工人所得工资低于市场均衡工资,即工资过低 7. 影响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因素: 产品需求量;工资率和资本价格的变化;可获得的技术选择。 8. 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1.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观点与重商主义的观点有何区别? 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虽能增加一国的财富,但是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由于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一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来自其贸易伙伴的牺牲,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同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因此,重商主义主张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政策。但是亚当斯密则认为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提倡自由贸易,国际贸易允许各国之间进行专业化和劳动分工,那么各个国家可以集中生产他们能生产的成本最低的商品,就能提高各国国内生产率的一般水平,并增加世界产出。 2.举出一个数字的例子,说明生产两种商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还能在其中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假定美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瓶酒或40码布,而英国工人只能生产20瓶酒或10码布。按照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由于美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效率都高于英国,因此无法进行互利的专业化分工和贸易。但是由于美国产布的效率是英国的四倍,而产酒的效率仅为英国的两倍,因此,美国在布的生产上比在酒的生产上更具有绝对优势,英国在酒的生产上比在布的生产上绝对劣势更小。所以美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布。3.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世界贸易的模式只能由供给条件决定。请解释。 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都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及认为在每个国家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并且是同质的,并且一种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只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所以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产品价格仅由供给因素决定,需求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4.比较成本的概念如何与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联系在一起的?说明不同形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怎样 导致不同的机会成本? 因为李嘉图的理论严格依赖于劳动价值论的假设,劳动 被假设为唯一的投入要素,而在实际中,劳动只是若干 投入因素中的一种,认识到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后,现代 贸易理论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解释比较优势。生产可 能性曲线说明的是当所有投入要素(土地、劳动、资本 等)都得到有效利用时,一个国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 的各种数量组合。 ? 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时,无论一个国家选择 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哪一点上进行生产,以另一种商 品计价的一种商品的相对成本都是一样的,那么机会成 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外歪曲, 边际替代率递增,那么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 界凸向原点时,边际转换率递减,则机会成本递减 5.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增的含义是什么?在什 么样的情况下一国的成本不变或递增? 机会成本不变是指每增加1单位某种产品数量而必须 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机会成本递增是 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 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价值不是不变, 而是不断增加。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的情况下,一 国的成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 外歪曲,则一国的成本递增。 6.什么因素决定了在国际基础上的专业化是部分的还 是完全的? 机会成本因素决定了在国际基础上的专业化是部分的 还是完全的。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导致完 全专业化,因为生产成本不随着产出水品变化,一国生 产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或减少并不失去其比较优势。而 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生产的专业化一般是部分的, 这是因为每多生产一件商品,一国的单位生产成本就会 上升,由于国家间的成本差异不存在了,专业化继续进 行下去的基础也就消失了,那么两个国家极有可能会每 种商品都生产一些。 7.贸易三角形的含义是什么? 一国的贸易三角形表明了其出口、进口和贸易条件,在 一个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世界中,一个国家的贸易三 角形和另一个国家的相同,一个国家的出口等于另一个 国家的进口,并且有相同的贸易条件。 8.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边际转换率等于生产可能性 曲线的斜率,说明随着一种商品产量增加,则边际转换 率递增,表明要想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一个国家必须 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也就越多,则这种产品的机会 成本递增,在成本递增的情况下,该产品的供给曲线向 上倾斜,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上升。 9.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有什么不同? (1)边际转换率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利用既定资 源生产两种产品时为增加一单位某产品所必须放弃的 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它是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斜率。 而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任意给定的满足水平上,增加一种 商品的消费必须以减少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为代价,两 种商品的替代比率为边际替代率。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 率。 (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产品的边际转 换率会随该产品的增加而递增。而边际替代率具有递减 规律,即为了保持总效用水平不变,每增加单位某商品, 所能代替的另一种商品越来越少。 10.相互需求说的含义是什么? ? 相互需求说认为,两国间商品的交换比例的上下 限是由两国国内的商品交换比例决定的,其国内交换比 例是由等量的劳动投入生产出不同量的产量决定的,而 实际的国际交换比例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上下 限之间。 11.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条件? 李嘉图从供给的角度进行分析,给出了贸易均衡条件下 降必须遵循的外部限制,国内价格比率设定了均衡贸易 条件的外部限制,如果贸易条件位于两个国家的国内价 格比率之内,两个国家就会发生贸易,而根据相互需求 理论,贸易的实际价格取决于贸易伙伴的相互需求。 12.为什么两个国家国内成本比率限定了均衡贸易条 件的范围? 如果一个国家接受低于其国内成本比率决定的贸易条 件,那么这个国家接受贸易后的消费点将位于其国内生 产可能性曲线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贸易显然 要比进行贸易更有利。因此,国内价格比率设定了均衡 贸易条件的范围。 13.商品贸易条件如何衡量贸易收益的方向? 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一个 国家贸易条件的改善是指在给定时期内,出口价格相对 于进口价格上升,只需向国外出售数量较少的出口商品 就可获得既定数量的进口商品。相反,一个国家贸易条 件恶化是指由于在一段时间内,进口价格相对于出口价 格提高,购买既定数量的进口产品需要牺牲更多数量的 出口商品。 14.运输成本是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 当存在运输成本时,高成本的进口国生产更多,消费和 进口的商品数量都将减少,低成本的出口国将生产更少, 消费更多,而出口更少,因此运输成本一般会减少贸易 量,降低相关国家生产专业化程度和贸易收益。只要贸 易前商品在两国间的价差大于商品在两国间的运输成 本,该商品就将出现国际贸易。 15.试解释国家间的产品和要素的国际移动如何促进 各国的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后,可以使以前价格较 低的充裕要素的需求增加从而其价格上升;而原先较为 稀缺和昂贵的要素由于不再使用而价格下降。最终,贸

00164自考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一 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课后2)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答: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识记),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识记)劳动稀缺性的实质: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始终是制约社会和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充分满足的基本因素。 3、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是:(识记)(相对性、普遍性和绝对性。)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领会)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资源用以满足此种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彼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 (领会)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和货币收益方面,而忽略掉非货币收益方面。 所谓选择,就是指主体关于如何利用资源去生产物品和消费闲暇的决策,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如何选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资源的配置。通过人们的无数次各种各样的选择,将可用于生产经济物品的劳动资源按一定的工资分配到不同的职业、企业、部门和地区,从而在劳动方面最终回答一个经济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 《劳动经济学》总复习资料2

00009自考本科政治经济学201804真题答案

2018年4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卷 (课程代码00009)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基本的动力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矛盾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矛盾 3.商品的价值 A.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B.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 D.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4.简单商品经济中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矛盾 5.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发生质变的阶段是 A.简单价值形式1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6.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是劳动力商品的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价格 D.交换价值 7.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A.可变资本的比率 B.不变资本的比率 C.预付资本的比率 D.固定资本的比率 8.名义工资的变动趋势是 A.增加 B.减少 C.时减时增 D.无法判断 9.资本有机构成可表示为 A.c:m B.m:c C.c:v D.v:c 10.固定资本在有效使用期内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贬值是 A.设备折旧 B.物质磨损 C.有形磨损 D.无形磨损 1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I(c+v+m)=I(c+△c)+Ⅱ(c+△c) B.II(c+v+m)=I(v+△v+m/x)+ Ⅱ(v+△v+m/x) C.I(v+△v+m/x)= Ⅱ(c+△c) D.I(v+m)= Ⅱc 12.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是 A.商品价值 B.生产价格 C.交换价值 D.垄断价格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公司 C.跨国公司 D.经济共同体 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A.生产绝对过剩 B.生产相对过剩 C.社会总供给不足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居主体地位的是 A.公有制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资经济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A.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辅助性作用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1.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 2. 工资刚性货币工资水平一般没有向下浮动的可能性。 3. 自然失业率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供给,也不存在过多的需求时的失业率。 4. 就业弹性就业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变动百分比。 5. 工资指导线政府提出的关于工资增长比重的权威性建议。 6. 统计性歧视因统计标志的缺陷而使部分劳动力承受不公平的失业比重。 7. 家庭生产函数说明市场劳动时间、家务劳动时间、消费结构及余暇时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式。 8. 理性经济人市场经济下以自利为原则同时又在一定规则下行为的经济主体。 9. 劳动力生产费用指从母亲怀孕起到把子女培养成为劳动力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10. 内部劳动力市场 指企业中工作岗位上的劳动力供求不通过外部市场,而是通过企业内部原有人员之间进行调剂而实现的一种调整机制。 11.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在短期分析中,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等量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时,最初会使产量增加,超过一定量时产量开始递减。 12. 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加市场性劳动程度的相对数。 13. 余暇时间劳动者在单位时间(24小时)内从事市场性劳动以外的全部剩余时间。 14. 非均衡分析 指在市场不完全竞争、主体非自愿、供求不相等的情况下而又研究市场的大致趋向和稳定状态的分析方法。 15. 职业流动率指某两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与之比。 16. 补偿性工资差别 对某些职业必须支付较高的工资以补偿不同职业间的非货币差异从而形成的一种职业间的工资差别。 17. 就业结构 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 18. 磨擦性失业 指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失业现象。 19.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 指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而发生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基本生活的制度。 20.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增加劳动时间可能不会增加工作量,也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可能不会减少工作量,也不会降低工作效率。换句话说,劳动时间的增长和产量的增加并不总是成正比,而呈现单峰形曲线,增加劳动时间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产量反而会下降,这一规律被称为“帕金森定律”。 二. 判断题 1. 劳动力交换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结合。正确 2. 失业是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必然现象。正确 3.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原理是源于价格或经济关系。错误 4. 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存在着让劳动力流动的倾向。错误 5. 从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看,劳动力供给量即劳动力资源数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正确 6. 道格拉斯——有泽法则认为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正确 7. 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既有选择性又有流动性,而雇工只有选择性而没有流动性。错误 8. 福利按人而论,所以与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量相关。错误 9. 计划经济假定人具有很高的觉悟,而市场经济假定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正确 10. 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性的,惟有劳动力资源是相对过剩的。正确 11. 对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分析,是劳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正确 12. 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即人力投资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正确 13.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式是其供给主体和供给客体分属于不同的劳动者。错误 14. 劳动力价格等于人力资源成本。错误

国际经济学试题_精选稿(教师用-含部分答案)_

国际经济学精选习题集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划分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B) A.国际商品流动 B.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 C.国际收支平衡 D.国际人员流动 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的是(B)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二、判断分析题 1.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分支科学。 √。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无差异曲线、需求曲线、企业产量按照MR=MC确定等,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2.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自由放任主义 3.绝对成本学说是比较成本学说的(C)。 A.同一形式 B.发展形式 C.特殊形式 D.理论形式 4.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 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 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 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 5.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计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6.根据比较成本说,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创造大量贸易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伙伴国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7.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8.如果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进行贸易,则(B )。 A.大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 B.小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 C.贸易将仅使小国收益 D.贸易将仅使大国收益 9.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一种主张(A)的传统理论。 A.自由贸易 B.保护贸易 C.国家干预 D.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结合

历年劳动经济学考试试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将年龄在下列哪个区间的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 ) A.16-55岁 B.16-60岁 C.18-55岁 D.18-60岁 2.下列哪个公式表述是正确的?( ) A.MRP=MR·P B.MR=MRP·MP C.MR=MRP·P D.MRP=MR·MP 3.劳动力买方独家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 A.MRP L<ME L B.MRP L=ME L C.MRP L>ME L D.MRP L≥ME L 4.下列哪位学者的主要贡献是用人力资本解释个人收入的差别?( ) A.贝克尔 B.明塞尔 C.舒尔茨 D.马歇尔 5.下列哪种工资理论认为:如果工资和购买力高,需求则强烈,生产则可持续发展?( ) A.工资基金理论 B.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C.均衡价格理论 D.购买力工资理论 6.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实际工资=货币工资 B.实际工资=货币工资/物价指数 C.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指数 D.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 7.新《工会法》规定:所有用人单位一律按工资总额的多少拨缴工会经费?( ) A.1% B.2% C.3% D.4% 8.用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佣标准,往往会产生下列哪种歧视?( ) A.雇主歧视 B.雇员歧视 C.统计性歧视 D.垄断歧视 9.下图中哪条曲线表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与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资本的不断扩张和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等新型经济主体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B )的。 A.向前弯曲 B.向后弯曲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影响。 A.有正向 B.有负向 C.没有 D.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工资率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来支付。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女工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互益”基准 B.“互惠”基准 C.“互助”基准 D.“互利”基准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二、简答题: [简答题A类,卷面所占题量 1题,卷面每题分数 10 ] 1、试说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内容。 答:在国际分工中,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依然存在,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该停止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可以提高产品的消费,节约劳动,增加两个国家的产出。 2、试画出技术差距论图形。 答: T0T1:需求滞后期,创新国生产出一种新产品之后,模仿国需要一定时间才会产生出需求。 T1T2:反应滞后期,模仿国在消费一段时间的新产品之后,开始投资生产新产品。 T2T3:掌握滞后期,模仿国经过一段时间生产之后,最终掌握了新产品的生产技术。 整个T0T3为模仿滞后,在T3之后:模仿国开始大规模、低成本生产该种新产品,并进行出口。 3、试析斯密绝对利益说的核心弱点是什么。 答:斯密绝对利益说的一个必要假设前提是,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高或生产耗费处于绝对低的地位上,如果一国在所有的产品生产上其劳动生产率均低于贸易对象国,那么该国就不具备参与国际贸易的条件,不能从贸易中获益。但是这一点并不符合国家贸易中的实际情况,比如发展中国家很可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其劳动生产率均低于发达国家,但是贸易依然发生。因此就陷入了理论与实践的两难困境中:如果没有高生产率的部门,那么就会被排除在国际贸易的大门,或者在贸易中本国的部门均被对方击跨,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4、试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的命题。 答: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认为(1)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有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国总是出口那些以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则是那些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2)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一样,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

安徽自考00164劳动经济学-近年案例分析题汇总

全国2008年1月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根据有关部门调查A国20%的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5%,而20%的高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50%;B 国20%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10%,20%高收入人口占收入比重为4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说明哪国贫富差距大?(2分) (2)简述基尼系数的含义。(2分) (3)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说明在生产力不同发展阶段,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6分) 全国2009年1月 38.《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 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本身就是“霸王制度”,这种单方的规定很难保证员工的利益,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在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不再是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这样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要求:(1)以上内容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什么目标?(2分)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 (3)分析该内容体现的是基础条件中的哪一项?(2分) 全国2009年10月 38.根据下面提供的员工福利方面的资料,回答资料后面的问题。 《经济学家》杂志曾发布一项调查报告,通过对北美、欧洲和亚洲的227位资深经理人的调查,结论是增加员工福利投入的回报率达600%。同时,生产率持续提高,员工福利形式越多,福利支出占薪酬总额百分比也一直持续上升。其中,美国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占直接薪酬之比大约是30%~40%。近50年来,不仅传统的企业福利形式,如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发放各种补贴和实物以及服务快速增加,而且包括咨询服务、家庭援助、困难慰问、法律援助等一些新福利项目也在员工福利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员工福利增加与企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 问题: (1)企业员工福利支出在近年来有什么发展趋势?员工福利形式有什么样的新变化? (2)简述企业员工福利实物支付方式普遍存在的原因。 全国2010年1月 38.案例:“近些年来由于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不完备,一些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维权难。”全国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玫说。此前,劳动领域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①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没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后,不承认与劳动者有事实劳动关系,不支付经济补偿金;②劳动关系不稳定,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非常严重;③有的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④有的用人单位设立高额违约金,限制劳动者自由择业;⑤有的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目的是不交或是少交社会保险金,降低用工成本。 要求:(1)以上案例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目标是什么?(2分)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3)分析案例中说明的问题应如何得以较好的解决,其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目标基础条件中的哪项内容?(4分) 全国2010年10月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把经济理论考察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的是() A.重商主义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现代西方经济学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正确答案】 D 3.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 A.得不到任何补偿 B.只能得到部分补偿 C.能够得到完全补偿 D.能够得到更多补偿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就会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就会亏损,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4.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 A.两次劳动 B.两种劳动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5.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延期付款方式形成的借贷关系属于()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企业信用 D.消费信用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商业信用是指商品生产者之间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方式,互相赊购赊销商品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6.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的原因是() A.劳动力商品有价值 B.劳动力所有者除了劳动力外一无所有 C.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D.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包含道德因素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这就是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正是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使用价值。 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两者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两者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 C.两者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D.两者在不同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正确答案】 C 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出卖劳动的收入 D.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

一、填空 1.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劳动的人)的学问。 1.一般来说,人口总量增多,则劳动力资源(增加)。 2.对劳动力拥有不可动摇的所有权的是(劳动者)。 3.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 决定就业量和工资)。 14.工资率的变化能带来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4.当工资率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人愿意工作的时间将(增加)。4.当工资率增加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个体的工作时间为(减少)。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工资总额不变而劳动时间缩短,则劳动供给(增加) 3.与横轴平行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劳动力供给弹性为(无穷大)。 6.向右上方倾斜且较为平缓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弹性(较大)。 7.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包括(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8.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减少)。 20.劳动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增加)。 A.增加B.减少 C.不变D.难以判定 9.两种劳动力间为总互补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负)。 10.两种劳动力间为总替代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正)。 11.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时,则均衡工资率( 增加)。 17.封闭型蛛网的条件是(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 12.劳动力市场均衡时,工资率等于(边际产品价值)。 7.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 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农业剩余)。 13.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14.人力资源配置就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机制科学合理地调配人力资源的(管理)行为。 15.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员工)来支付。 10.特殊培训的成本通常由(企业)来支付。 16.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工人)承担。 1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下降) 18.我国实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是(按地区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19.集体谈判的双方为(雇主和工会)。 A.雇主和员工B.雇主和工会C.雇主和政府D.政府和工会 20.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曲线是(菲利浦斯曲线)。 1.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是: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 ; . 2.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 需求无弹性, 需求有无限弹性,单位需求弹性,需求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 2.据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边际产量递增阶 段。第二,边际产量递减阶段。第三,总产量绝对减少。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简答 1、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 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 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 (3)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3、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 其构成要素: (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 (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简述恩格尔定理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1)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中用于食品等必需品的支 出比例减少,用于非必需品的比重上升。 2)随着世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及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快, 有利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出口。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国的发展,不利于食品等的出口。 6、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7、一国征收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 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关税是自由贸易价格基础的加价,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①减少了本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会增加,但总体上经济福利水平降低。②影响了一国进口贸易规模从而保护了本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增加了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和阻止了对稀缺要素需求的下降。 8、简述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的作用。 1)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充分竞争,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而言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单选题 1、在我国所有劳动力流动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也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 A、城市职工的劳动力流动问题 B、高级知识分子的下海问题 C、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 D、移民国外或移民发达地区的问题 2、劳动力理论认为,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有效途径是()。 A、市场化 B、工业化 C、城市化 D、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 3、()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经济发展要素。 A、劳动资本 B、物质资本 C、人力资本 D、货币资本 4、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经济学说的思想则源远流长,第一次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技能如何影响个人的收入和工资结构的古典 经济学家是()。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萨伊 D、李嘉图 5、在人力资本配置时,考虑的是人力资本所受的专业化教育,那么这种人力资本配置就是()。 A、一般型人力资本配置 B、技能型人力资本配置 C、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配置 D、企业家型人力资本配置

6、认为学习成绩可以作为人力资本配置依据,并认为接受同等教育的劳动力,人力资本在工作上的表现相同的人力资本配置就是()。 A、一般型人力资本配置 B、技能型人力资本配置 C、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配置 D、企业家型人力资本配置 7、认为教育只在人力资本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人力资本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和积累,这种人力资本配置就是()。 A、一般型人力资本配置 B、技能型人力资本配置 C、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配置E、企业家型人力资本配置 8、现代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A、资本积累的快慢 B、技术进步 C、制度创新 D、人力资本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资的多少仅取决于工资率 B、工资的多少仅取决于工作时间 C、工资的多少取决于工资率与工作时间两个方面的因素 D、某人的工资高,则其工资率一定也高 10、关于劳动报酬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总和 B、它等于工资与福利之和 C、它就是劳动者的收入 D、工人的带薪休假工资、退休金是劳动报酬中的福利部分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试题与答案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把经济理论考察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的是() A.重商主义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现代西方经济学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正确答案】 D 3.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

A.得不到任何补偿 B.只能得到部分补偿 C.能够得到完全补偿 D.能够得到更多补偿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就会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就会亏损,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4.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 A.两次劳动 B.两种劳动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5.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延期付款方式形成的借贷关系属于()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企业信用 D.消费信用 【正确答案】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