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

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
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

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

——远程教育培训总结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新课程改革无疑更好地弘扬了人文精神,更注重人的发展。从“终极关注”的意义上强调人的素养,从本体的意义上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学习方式的意义上强调“自主、合作和探究”从“资源信息”的意义上强调“多元开发”等等。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广大教师或多或少都流露出了一些困惑。这也许是我们还没有深入领会新课标的精髓,也许这样的目标的实现,是有些难度,但它的确是美好的,它能引领人走向崇高的境界,让学生不仅有其高度,宽度,更有其因课程理念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改变思维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1、教学是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教学是系统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文化本身具有双重价值,文化作为人类创造活动所积累的文明成果,不仅可以充当人作为主体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而且能够为人的自身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文化”就是用人类历史的文明成果,对人进行改造与提升的过程.创造文化是手段,而通过创造来促进学生“人格”的养成和灵魂的“唤醒”才是目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丰富的文化底蕴,构成学生发展的基础。

2、教学是“诊断”。

教学是什么?教学首先应该是诊断,其次才是“治疗”。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充分了解,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想学什么?学生在怎样学习?教学怎样促进学生学习成长?教师必须弄清

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专家。如果说学习是为了改变学生观念,那么教学就是发现学生已有的观念并帮助学生的观念得到发展。

3、教学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求。

事件的意义源于社会相互作用,每一个人都根据特定的情景选择、检验、重组或改变这些意义,而意义是从探究分析中产生的,又反过来规范我们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室”就变成为“学室”,“课堂”就变成了“学堂”。班级是由学生和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共同创造的文化圈。教学过程是一种使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理并积极探究的过程,教学应当把知识置于多种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情景中,隐藏在活动背景中,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丰富的理解,或结合自己原来的经验来探究新知识,建构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见解,重新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 4、教学是由提问到发问的过程。

恰当有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自觉的学习,并给这种学习活动制定方向,使之持久发展下去。教师的提问应该是激发学生、唤起和组织学生一方面产生问题,一方面与教学内容实现有效对接的教学活动和学习行动。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对的、错的,标准的、不标准的,都要能够使学习得以顺

利进行.教师提问不是为寻求“标准答案”,不是为了检验学生学习过的内容巩固的程

5、教学是寻找不同的声音的过程。

传统教学是把不同的学生培养成相同的学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教学旨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寻求差异、尊重差异、发展差异、差异就是特色。在课程实施中,老师会这样问:“还有不同意见和看法吗?”可是当学生回答的“意见”与教师预定的“标准”不相符时,处理“意见”的态度是教师是否尊重差异的“分水岭”。是重视和采纳学生的“意见”,促进课堂的“生成”,还是一味地提问直到寻求到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为止,这实际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观。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权。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通过学习不断改变着每一个学生思考的越多、越深入,就会变得越独特,这就是特色。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偏爱”,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教学就是要尊重这种“偏爱”,在“求异”中,寻找不同的声音。当教师本着求异的精神进行教学时,学生的发展才会“五彩缤纷”,教学也才能促进每一个学生成长。

6、教学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互动。

“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就生活在与人交往之中.教学过程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情况如何,对教学所产生的作用截然不同。人格平等、度,也不是调查对以后学

习内容的了解程度,而是为了最终把学生培养成提问的主体,使学生积极互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敢于发问、善于发问,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会提问,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是证明他深入思考了,二是证明他具备初步的问题意识。由教师的启发式提问和学生的触及式发问共同组成真正的课堂教学提问。

总之,新课程理念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各自根据自己的实际、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求大同存小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时代发展的新人。

本次培训是实施新课标的良好开端,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在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受益匪浅,我期待以后多给我们创设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在新课标发展的道路上大踏步的前进。

教师教育理念的革新

教师教育理念的革新 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与具体目标 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新世纪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蕴含着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关爱、赏识每一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经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二、新课程改革落实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革新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教师是推动课改走向深入的中坚力量,因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广大一线的教师。课程改革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教育理念决定教育行为,教师首先实现教学观念的改变,其次才能实现教学行为、教学技能的转变。教师的个人教学理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主观因素在课改中的有很大作用。教师教育观念的革新,这是课程能否

深入改革、有效实施的关键。教师需要用新课程的理念,积极投身改革,探索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有效实施途径,不断把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 三、新时期教师应当树立的教育理念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到深入发展的现阶段,教师应当树立怎样的教育理念呢?邓小平同志的教育三个面向“教育面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对于教师来说,教育理念决定教育行为,三个面向也为新时期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指明航标。 1. 教育面向现代化――要求教师树立以信息技术为教学载体的教育理念 1 )教育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有无穷大的潜力,现代教育媒体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利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可以使学生综合利用多种分析器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育理论与具体的课程相整合,融为一体, 创造出了信息时代全新的学习与教学模式。 2 )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名教师仅具有教育理论素养和学科教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

教师教学能力的观念转变

教师教学能力的观念转变 一、传统教育的现实背离与突破 “教育预备说”是英国19世纪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首 先提出来的。该学说认为教育就是为未来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教会人们怎样去生活[2]。这种将教育作为未来生活预备的 观念,与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如出一辙,只是对未来生活的标准有着不同的理解。斯宾塞提倡快乐教育,然而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学习的快乐却长期忽视、甚至压制。在生活预备的传统教育观念指引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似乎成为传统教育文化的精髓。 但是,“苦尽”不一定“甘来”,“甘来”也未必能弥补“痛苦”。2019年北大学子弑母案再次对传统教育进行灵魂拷问。基于受教育体的不成熟,“未来生活”往往成为一种外在灌 输式的预设,“生活预备”的传统教育忽视了学习主体的主 动性与选择性。同时,这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中人性释放和快乐体验的教育,如果与学习主体的兴趣与能力兼容度不高,那么未来要求越高、延续过程越长,受到的伤害和痛苦也就越多、越深。过份强调教育的功利性属性,忽视了教育是多种目标与功能的平衡推进过程,显然是不可取的。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 校即社会”的著名观点。

在2018年11月24日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吴岩司长也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其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探究个性、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人才。“金课”水准下的课堂,“获取知识是手段,开创新知和实践创新是目的,保留性的传承虽然也有必要,但不具有中心地位,传承与创新由外在形式化到内在实质化转变”[3]。这种培养高阶人才的创新教育改革,被认为是20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教育革命[4]。 “金课”建设既需要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也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更需要科学地重塑教学理念。当前,中国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型,理论知识足够深厚、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教学理念重塑的地位更为突出。高职院校学生缺席早退、发呆睡觉玩手机,有学生自控力的问题,但主要还是学生过程参与度低、忽视多元能力致价值不高、应试考核的突击倾向等原因造成的。 所以,“金课”要求下,传统课堂要实现有趣、有用的改革转型,就应该从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学习目标三个方向进行改革: 学习兴趣贯穿教学过程,是课堂价值、过程参与和尊重爱护的主观感知; 学习过程具有独立价值,是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和性格塑造的主要渠道;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麻城三中金涛 作为教学改革前沿阵地的《课程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等新的历史课程理念。为历史学科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改革历史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广大历史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人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明确新课标要求,更新教学观念 1 理清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标准》差异 传统的课堂观和教学观以为:教学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它规定教师“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学”,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活动,教与学表现为两方面:以教为中心。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给,生收;使课堂上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么教,怎么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学生的独立性“丧失”,最终遏制了学生学的“力量”。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历史新知识,同时培养他们学习的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新《课程标准》既重结论,又重过程。 传统教学大量地灌输权威性地事实,教科书记载了一系列地科学结论,学生的学习就是了解这些科学事实和结论,至于这些科学事实与结论是怎样产生的,则往往被忽略。而新《课程标准》既重结论,又重过程。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过程和方法”培养,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注意对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判断、决策的机会。这种既重结论又重方法、过程的教学方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3 新《课程标准》既要关注学科,又要关注人 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要求我们去关注具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要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情感。课堂上学生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去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人格养成,以及关注人的结果。前苏联教

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

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 网络转载 我们的学生考起试来,分数是高的;实际工作起来,能力却不高。我们的中学生在国际大赛中屡屡获奖,而我们却与诺贝尔奖无缘。为什么?难道是我们的学生不聪明?不,问题出在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行为。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过程的研究,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却忽视启发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开发,甚至遭到了扼杀。早就听说以色列和中国家长对放学后问的不一样,一个是“作业做完了没有”,一个是“你问老师问题了吗”,简单的一句话就透出教育理念的不同。这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会直接导致国民素质的差异。 如果我们仍停留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就会一直进行下去。我们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热情、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立即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 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是教育活动的指南,是教育行为的向导,也是动员人们为之努力的精神力量。可以说如果没有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育行为,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因此我们至少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更新教育理念: 1.变传授知识为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因为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2.变希望学生掌握知识为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知识不是一层不变的,知识的本质并不在于它的确定性和稳定性,恰恰相反,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变化,知识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学习科学知识很重要,而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更重要。所谓开展态

教师需要转变的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需要转变的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支持者,其行为直接关系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的思维形式和学习行为发展方向。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受教育教学思想支配的,教师必须树立正确教育教学观,彻底放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发展方向不相适应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才能自觉实施正确教育教学行为。 一、教师要放弃“相信自己告诉学生什么,学生就能学会什么”的观念 教师要“相信只有学生自己学习才会更有效,相信学生的学习结果要通过某种活动来实现,只有当学生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才能学会”。学生的各种学习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主动探索、反复体验,获得知识、懂得道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而教师的讲解“告之”,学生只能记忆和背诵教师给定的内容,不可能消化和理解,也不可能掌握和应用,提即不可能学会“什么”。 二、教师要放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教师奖惩的结果”的观念 教师要“相信学生要做出的学习行为,是与满足学生

自我需要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教师的“奖惩”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学生才能产生行为动机,只有学生反复获得自我满足后,才能增强自信心,确立行为信念,选择符合规范的行为。如果学生认为教师的表扬是虚假的,或能导致他脱离集体,尽管教师想激励学生进步,学生也会不买账,而做出不良反映;如果学生认为教师的批评是恶意的、跟他过不去,或能丧失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尽管教师出于“恨铁不成钢”,学生也不会理解,必然产生抵抗情绪,或反抗行为。可见认为“较多地对学生优点或错误做出反映是好意”,未必妥当。因为学生会因教师的批评成为消极目标,也会因教师的表扬使学生成为众矢之的。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关键是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必须选择时间、场合和对象,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情绪、性格,以及学生的家庭、集体中的处境和突发事件的基础上,从满足学生的自我需要的实际出发,选择真实和适度的表扬与批评,使学生乐于接受,自觉发扬长处,改正缺点。 三、教师要放弃“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教师的任务就是设法使学生‘知识瓶’装得满满”的观念 教师在这种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数量与质量同教师的传授知识的数量与质量成正比。于是当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了最多的知识时,会感到很自慰。当学生安静地听教师讲课时,教师会感到很自豪。

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 理念和思想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40名世界级教师的教学建议 21、不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 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只要给予合适的环境运用正确的方法,每一个学生都能去快乐读书。对一个学生来说,最关键的是快乐的生活,而不是分数和名次,更重要的是得到这种快乐生活的能力,而学生的能力并不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 ——铃木镇一(日本优秀教师,接触的教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他提倡“合格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22、捕捉学生的兴趣所在 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很好地撇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人在学习兴趣的引导下学习,自觉性和创造性便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效率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进而就会更加热爱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原田(日本静冈县一所小学的优秀教师) 23、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我们的教学不是进行死板的、僵化的、俗套的课堂教学,而是让学生融入自然中去,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教育的机会。我的教学需要启发式的,而非灌输式的,首先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出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直处在对知识的渴求状态中。 ——安妮.莎莉文(美国盲人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老师) 24、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要尽量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快乐而非苦恼的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让学生即使无人监督,也能自学不辍。教师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赫伯特.斯宾塞(英国优秀教师、着名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25、让学生的智慧在指尖灵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让他们既动手又动脑,这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会大大提高。 ——多美尼克(法国优秀教师、教育专家) 26、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欲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在艺术创作中,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创作成果,应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释放出学生的“第三只手”,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海顿(奥地利一位优秀教师、着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27、将学生的“错误”视为一种教育契机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往的过错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每个人都不是完人,连伟人也有过错。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来吧,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了不起的优秀人才...... ——菲拉(美国新泽西州市郊一所小学的优秀教师) 28、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才能与爱好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而要实现《标准》中的目标,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下面是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教师要改观念,建立同学型的师生关系。 为了实现《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栏目,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回答出许多令人意外的答案,也会对老师的答案提出异议。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不能象以前那样就课本教课本,不要认为自己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而应该建立起共同学习的观念和学生共同讨论,这样学生对老师会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这无论对教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情感享受,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 二、课堂应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教师不要刻意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小结”五个环节一个环节也不能少。在教学研究中,我们也常把一堂课是否完整作为评课的重要指标。但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也为更多有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发有效的途径。如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等。这样,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某堂课中设计了一个活动,原计划用十分钟的时间完成,可是在活动中出现老师未曾预料到的情节,这一情节激起了学生们探究欲望。这时,教师就应延长学生的活动时间,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如在上到画三角形的中线怎么画时,我顺口讲了一句“目前,我们画三角形的中线是用刻度尺算出线段的中点,再连接对边的顶点和中点,而中点的确定还可以用尺规来找。”有一学生马上就说:“老师,用尺规怎么找中点,能不能说一下。”我说“这一说,今天这节课就完不成任务,你们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吗?”全班学生齐声回答:“感兴趣。”我只好停下当天的教学内容,讲起用尺规如何找中点,刚讲完,又一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这个点就是中点?”我又给他们分析了菱形的性质。后来,我又把如何用尺规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都告诉他们。虽然本节课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全班同学加深了对尺规作图的理解,为后继课程做了准备,且及时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 课堂上出现的这些意外事件,也使我认识到,在某种情况下,一堂课的不完整,正是为了求得一个学习过程的完整,求得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 三、活动应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新教材中有这样的两节课,一节是“截一个几何体”。上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用白箩卜,红箩卜为原料,切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课堂上让学生动手用小刀切出截面,再研究截面的形状,虽然制作出来的几何体不规范,截出来的面也不规范,但学生觉得这节课有趣,整节课都在动手,都在展示自己几何体的截面。所以,这节课的内容也掌握的很好。课堂小

教师教育理念20条

教师教育理念20条 1、教师最大的享受和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2、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衡量教学是否失败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3、不要一味地赞美雄鹰,因为这样就会伤害更多的小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教师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之才。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6、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不要让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追求成为规范化的牺牲品。 7、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炫耀。和学生共同成长,是对教育和教育者的新要求。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8、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9、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不许动、不能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 10、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他们负责。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的才是真爱。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爱的滋润,知识的浇灌,让每一个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和谐、自主、幸福地成长。 11、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赏识就在我们身边,赏识就在我们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 诏安县边城中学(实验高中) 沈瑞林摘要:本文将从教师角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三个方面析谈新形势下如何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建立科学教学理念,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理念;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同样面临新旧教育理念的碰撞、共存与变革的问题。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致力于使每个学生获得必需的,与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数学,同时获得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做好数学准备”的数学教学理念,应当成为一种教学诉求的需要,也应当成为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处在各种思想与理念风起云涌的时代对数学教学根本认识的一种认同与支持。这既是对数学教学有效性在思想认识层面上的一种基本又理性的要求,也是对所有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人们在理论层面的一种引导。 抱着这样的想法,笔者认为: 一、按新课程标准定位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深化,为教师教学理念的转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原有教学理念要发生变化,还要不断地适应新的教学方法。1.新课程促使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自身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原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体验探索的艰辛,分享成功的喜悦。 2.新课程也将促使教师成为实践的研究者。 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由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引起的;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进行个别教育;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可灵活选择与使用教法。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活动的决策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首先,教师将不再是“一桶水”,他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是一个自觉的终身学习者,才能将自己的学习体验融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其次,教师有义务也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有效的改进意见,对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进行研究。 二、用正确的数学教学理念引领教学实践 树立并坚持科学的数学教学观,引领并形成科学的数学教学理念,关注并凸显人在数学领域的认识力和发展力,准确地把握数学的核心概念,强调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结合,重视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与结构化的梳理,坚定不移地在“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教得如何?”等诸多方面进行多理性的建构性联结与行为探索。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1.必须从偏面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更关注三维(情感、态度、价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定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①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②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③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④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奇格尔台学校转变教师观念计划

奇格尔台学校转变教师观念计划 奇格尔台学校转变教师观念计划 奇格尔台学校转变教师观念的计划 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更是一种科学的、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面向21世纪的崭新的教育模式,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奠基工程。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首先应该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念。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育观念念,才会有先进的教育实践。 一、转变传统的教师观,做学者型的教师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教师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真理的象征,是绝对的权威。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的传播渠道也越来越宽泛,现在的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已经超过了成年人;而且,他们精力充沛、记忆力好、接受新事物快,教师已经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发号施令的、主宰学生一切的权威。在这种条件下,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还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放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的架子,服务学生,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关系。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师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使教师们认识到,现代教师应该具备健康而丰富的审美意识,扎实而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以及广泛深厚的学科以外的科学文化知识,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熟知学生心理,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创新和改革,有教育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转变落后的学生观,张扬学生的个性

听话多少年来一直被我们用来衡量好学生的标准,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要。新的学生观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开发每一个孩子的天性,精心设计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生命的个体,学生之间从发展程度和水平来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重视学生的特点并以此出发进行教育,恰恰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体现出一种富有人情味的教学方式,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来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意识到:没有笨的问题,只有求知欲;没有错的回答,只有没学会。让所有学生感受到:教室不再是一个四方形的没有生命的水泥盒子,而是一个吸收知识的乐园。在这个乐园里,没有唯我独尊和师道尊严的束缚与压迫,有的只是人格的凸现和心灵的舒展。让学生在这个乐园里尽情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新的学生观还要求我们向学生学习,人之初,性本善,在很多方面,学生要比我们纯洁得多,可爱得多。如:通常学生的同情心、神圣感、创造力比教师强。 三、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陈旧的教育观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教育仅是教师的单向灌输。新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学生被动地听、记的过程,而是他们主动地探究,积极地去悟、求的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给黄金不如给其‘点金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主要起组织、引导、点拨作用,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牵着学生走、题海战术等单向灌输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向交流,让学生有说的自由,有做的机会,有改的可能,要引导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

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

紧跟教改潮流,转变教学观念 通过紧跟教改潮流,积极转变观念的学习,本人深深体会到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用全新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中走过来的教师,若不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是很难适应新课程的。所以,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改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法机械,呆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学生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犹如林黛玉进贾府,不敢多说一句,不敢多行一步。在这种观念下培养的学生,其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健全,素养的提高,将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人才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性学习,就是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能自己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发展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成为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必须改

我的教学理念的改变

我的教学理念的改变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我的着变化。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我不到两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 一、让课件成为渲染课堂气氛较有效的武器 课件图片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图片,或配乐课件,甚至一段录像,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让学生积极参与故事的发展意识. 当今,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交流构成课堂主阵地,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适当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一)世界教育的五大趋势 1、教育终身化。终生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在70 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生教育为教改前景,“必须建立以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日本面向21 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生学习的社会”。1991 年 4 月18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2000 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2、教育民主化。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3、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传统的课程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课程

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承认和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 4、教育信息化。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巨浪澎湃。在美国,自前总统克林顿1992 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据美国教育部2000 年2 月16 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小学日益重视以多媒体电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100% 的中小学上网,是从小学到大学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育目标)五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5、教育国际化。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影响;国际上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举办国际教育学术会议。美国已确定在中国设点招生考试。 (二)当代世界共同追求的教育理念:要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会学合作;学会负责。曾经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个正在山区放羊的孩子,问:“你放羊干什么?”“放羊挣钱。”“挣钱干什么?”“挣钱娶媳妇。”“娶媳

教师职业理念

材料分析1: 小学新教材教师杨洋在谈教育感受时,有些无奈地说:?刚走上教育岗位时,我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一直对学生充满着爱心,希望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代好班级。促使他们成长。但很快发现,在管理班级时一定要严格要求,有时用简单命令的方式反而更加奏效,这使我对这一教育信念产生了困惑……?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谈谈你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解。 爱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富有爱心是对教师的要求;并不是有了爱就有教育。(2)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爱?与严格管理之间的关系? 爱和严格要求并不矛盾;教师要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并不等于简单要求;教师要学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材料分析2: 陈老师正在上地理课,却发现课代表王超这几天心不在焉,还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啦作响。这次陈老师忍不住了,便用提问法来?警告?他一下,没想到一连十来个问题没有难住他,陈老师增加了难度,涉及到他们未学的内容和课外知识,可王超还是能流畅地答出来。 怎么办?陈老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让他不随堂上课,节约出的时间,自己去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呢? 学校非常支持陈老师的想法,对王超实行了单科免修。 从此,每当上地理课时,学校图书馆里多了一位小读者,查阅地理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全球气候的变迁、环境污染等等。陈老师呢,工作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给王超提供相关的课题,指导他查阅相关资料,解答他提出的各处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 一个学期下来,王超的小论文《植被保护与资源开发》一文获得全国中学生小论文评比优胜奖。 问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新课改背景下,运用新理念,采用新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已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提。教师是新课改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否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新课改正好为教师观念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使教师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因此,新课改的实施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一、改变教师权威形象,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实施的前提和条件,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努力构建体现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交往中讲求平等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民主的教学气氛,大面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或武断地下结论,不因平时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的差异,在交往中表现出或轻视或重视的倾向,而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不公正。教师应该从神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

在平等的交流中给学生以适时的点拨。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教师要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师生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才使师生的交往充满了亲和力和人情味。教师以情动情,以情育情,学生们则“亲其师,信其道”使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灵魂”。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实施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而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

转变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 "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以全新的姿态迈向21实际的战略举措,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教学中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十几年的英语实践,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就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言,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主要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学生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常常地依赖老师从事学习活动。既没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看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不能使学生成为灵活地创造性地从事具体工作的人,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后者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去,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由消极变成积极,由被迫变成资源,这样,教学也就会达到不教而教的不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就思维能力而言,要把给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

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始末放他人是假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这种教学无异于老师在表扬一场木偶戏,老师怎样动作,学生就怎样活动,如此一来,一个富有潜力的生动的学生就变成了老师一个机械呆板的玩偶。诸多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天才",由于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被"扼杀"。素质教育又成为一句空话。而后者,学生的思维是自我探索的真思维。真正的思维应是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就实践能力而言,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设计形式多样且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这一活动,老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新的语言知识,当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可以表情达意并可以获得更多和更新的信息时,便会产生运用英语的欲望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就感。于是,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二是要把学生坐在教师里上课,做作业然后参加考试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创设广阔的健康向上的学校大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并全身心活动起来的教学方式。如:"英语日"、"外语角" 、"课本剧" 、"英语晚会" 、"英语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语言,让学生获得用语言去做某些事的成功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