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_孟焰

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_孟焰
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_孟焰

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

孟焰孙健卢闯刘俊勇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100081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发展中心100081)

【摘要】本文对2006-2013年间发表在国内21本学术性杂志上的327篇管理会计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与述评。我们发现,与杜荣瑞等(2009)关于1997-2005年间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情况相比,管理会计无

论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还是所应用的理论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研究主题方面,我们发现有关薪酬激励和业

绩评价的研究显著增多;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基于数据库的实证研究和调查研究的比重显著提高;

管理会计研究更加理论化,应用理论的管理会计研究数量显著增加,所应用的理论也更加丰富。但是,本文的

结果表明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为我国未来的管理会计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

【关键词】管理会计管理控制系统研究方法理论

一、引言

2014年伊始,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出在国内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工作。《意见》对建设管理会计体系的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等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就管理会计研究而言,《意见》强调应“推动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和工具方法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为了清楚地明确未来管理会计的研究方向,更好地实现《意见》所提出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目标,有必要对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回顾。但是关于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总结的研究并不多见,杜荣瑞等(2009)对1997-2005年间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2010)对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总结;胡玉明等(2010)则对1978-2008年这30年间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梳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研究区间未能反映管理会计的最新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至今的管理会计发展。金融危机为管理会计提供了一次绝佳的外部契机,客观上推动了管理会计理念的普及和工具的推广(王斌等,2010);第二,研究对象不够全面,如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2010)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第三,对管理会计研究所应用的理论分析不足,回顾的主要内容是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鉴于此,本文研究回顾了我国主流学术期刊上2006-2013年间的管理会计研究文献,系统总结金融危机以来管理会计研究的发展,特别是管理会计研究中理论应用的发展情况,希望能够为管理会计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二、研究样本选择

为了能与之前的研究结论进行可参照的对比,本文以杜荣瑞等(2009)的研究所选择的18种期刊为基础,剔除近年来更为实务化的《财务与会计》,并引入一些重要的杂志,包括《管理会计学刊》①、《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Research》②和《中国会计评论》③以及杜荣瑞等(2009)未纳入研究样本的

*①

②③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1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GL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GL02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2T50074)的资助,同时还得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和北京市会计类专业群(改革试点)建设项目专项资助。

《管理会计学刊》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于2010年创办的以管理会计为研究主题的杂志,是国内目前唯一的以管理会计研究为对象的学术类杂志。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Research》是由香港城市大学和中山大学联合主办的英文综合性会计类期刊。

《中国会计评论》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6所高校联合创办的综合类会计期刊。

经济管理类重要期刊《经济管理》④。最终,本文选用以下21本杂志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管理会计学刊》、《中国会计评论》、《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中国管理科学》、《中国软科学》、《财经研究》、《财政研究》、《经济管理》、《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开经济研究》。本文选择2006年—2013年6月作为期刊选择区间,逐篇阅读每篇文章,如果文章主题能够归类到表1中的管理会计的某一研究主题则将该文章纳入本文研究的数据库,据此最后共得到327篇管理会计的相关文章。

三、管理会计研究述评

管理会计研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管理会计的研究主题比较广泛,涉及各类管理会计工具以及信息系统;其次,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比较多样,除了档案研究外,案例研究、调查研究、分析式研究和实验研究都是管理会计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最后,管理会计研究应用的理论较为广泛,包含了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门类。鉴于管理会计研究的特殊性,本文按照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与采用的理论三个方面对2006-2013年间的管理会计研究进行分类整理和述评。

(一)研究主题的分布

为了避免研究主题过于分散,我们参照Shields(1997)以及杜荣瑞等(2009)的方法,将管理会计的研究主题区分为管理控制系统、成本会计与管理、决策方法、管理会计的一般性问题、外部导向型管理会计、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其他相关问题。具体的研究主题的细化分类见表1。如表1所示,2006-2013年间,管理控制系统的相关文章共有203篇(62.1%)、涉及成本会计与管理的研究共有23篇(7%)、有2篇(0.6%)属于决策方法、涉及管理会计一般研究问题的有16篇(4.9%)、外部导向型管理会计的有60篇(18.3%)、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有13篇(4.0%),无法归入上述类别的其他主题10篇(3.1%)。

本文将2006-2013年间的管理会计研究主题与杜荣瑞等(2009)关于1997-2005年之间的研究主题进行比较(见表1),比较结果表明管理会计文献的总体数量有所上升(从283篇上升到327篇)。从研究主题来看,管理控制系统、外部导向型管理会计以及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研究数量和比例显著上升,而成本管理和决策方法这两类研究主题的研究数量和比例显著下降。为了进一步的对1997-2005年以及2006-2013年这两个时间段的管理会计研究主题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检验,本文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表明1997-2005年以及2006-2013年这两个阶段管理会计的研究主题存在显著差异(!2=76.20,p<0.01)。总的来看,管理控制系统、外部导向型管理会计是2006-2013年间的研究重点,而管理控制系统和成本会计与管理是1997-2005年间的研究重点。尽管管理控制系统在两个时间段都是比重最高的研究主题,但是细分主题也存在显著差异(!2=164,p<0.01),研究重点从1997-2005年间关注经营预算和业绩计量转为业绩导向型薪酬体系和绩效评价系统的研究。此外,考虑到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产生了重大的冲击,本文以此为分界点,将2006-2013年区分为2006-2008年以及2009-2013年两个阶段,考察金融危机前后管理会计的研究主题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2006-2008年以及2009-2013年这两个区间的管理会计研究主题并没有显著差异(!2=6.23,p=0.398)。

进一步地,本文将2006-2013年间国内管理会计的研究主题与Hesford et al.(2007)进行比较。Hesford et al.(2007)将管理会计研究主题分为成本、控制和其他三大类,其中成本包括成本分配、成本实践等主题;控制包括预算、资本预算、业绩评价、组织控制、跨国企业控制等主题;其他则主要是研究较少的主题,如会计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战略管理等。Hesford et al.(2007)的统计结果表明,1981-2000年间欧美管理会计研究最主要的四个研究主题分别是组织控制(占29.7%)、业绩评价(占19.0%)、成本分配(占17.5%)与预算(占11.7%)。与国外的研究相比,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主题相对集中,超过一半的研究主题集中在管理控制系统(占62.1%),更具体的是集中在薪酬和绩效评价系统

④《经济管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以管理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月刊,2007年以来其原发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和题目索引量居管理学前列。

的研究主题上,缺乏组织控制上的相关研究。同时,2000年以后,随着供应链作用的逐渐提升,供应链的相关研究比重显著高于Hesford et al.(2007)的统计。

表1研究主题分布

研究主题2006-20082009-2013Total(2006-2013)

Du(2009)(1997-2005)

1.管理控制系统90(61.6)113(6

2.4)203(62.1)133(47.0)

1.1标准成本法0115

1.2经营预算9101944

1.3业绩计量90947

1.4转移定价2023

1.5责任会计00013

1.6绩效评价系统25275211

1.7业绩导向型薪酬体系426811010

1.8一般问题37100

2.成本会计与管理8(5.5)15(8.3)23(7.0)69(24.4)

2.1ABC\ABM34731

2.2目标成本00010

2.3环境成本会计0449

2.4一般问题571219

3.决策方法1(0.7)1(0.6)2(0.6)7(2.5)

3.1资本预算1124

3.2本量利分析0003

4.管理会计的一般问题10(6.8)6(3.3)16(4.9)34(12.0)

4.1一般问题651125

4.2实务调查4159

5.外部导向型管理会计30(20.5)30(16.6)60(18.3)19(6.7)

5.1价值链分析1282010

5.2战略管理会计3589

5.3供应链管理1513283

6.管理会计信息系统3(2.1)10(5.5)13(4.0)2(0.7)

7.其他4(2.7)6(3.3)10(3.1)19(6.7)

7.1基于价值的管理1238

7.2其他3478

合计146181327283

注:(1)Du(2009)是杜荣瑞等(2009)的统计结果。

(2)在杜荣瑞等(2009)的统计中,由于供应链相关的研究较少,因此将其归入了其他类中。但是本文的统计发现在2006年后有关供应链研究的文章较多,因此将其重新归入了外部导向型管理会计,因此本文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将杜荣瑞等(2009)归入其他类别中的3篇供应链管理的文章进行了重分类(归入“5.3供应链管理”),所以“7.2其他”类中留有8篇文献。

(3)括号内是百分比。

1.管理控制系统

与1997-2005年不同,2006-2013年之间业绩导向型薪酬体系(110篇)、绩效评价系统(52篇)

成为管理控制系统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同时,也开始出现关于管理控制系统本身的研究,本文将其定义为管理控制系统的一般问题(10篇)。业绩导向型薪酬体系的研究主要是探讨中国公司的高管薪酬的相关问题,高管薪酬的相关研究主要建立在我国普遍存在的薪酬管制的基础上,研究高管薪酬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股权结构、政治因素、所有权性质、高管权力、企业风险等)、高管薪酬差距、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薪酬差异问题等。2006年以后,由于证监会正式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开始出现了大量的股权激励的研究,研究内容也主要集中在股权激励计划制定的影响因素、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等。但是上述关于薪酬体系的研究更多的采用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只是研究主题属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范畴。

绩效评价系统的研究则主要是针对某行业或者某企业提出相应的绩效评价框架或者对原有的绩效评价系统进行改进,特别的有研究关注非营利性组织的绩效评价问题(如姜宏青,2012)。此外,关于平衡计分卡的研究仍然是绩效评价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单独关注非财务绩效指标应用的研究(如张川,2008、2009、2012)、有组织间业绩评价和平衡计分卡改进的研究(如,支晓强和戴璐,2012),同时还有讨论平衡计分卡的有用性的研究(如,刘俊勇等,2011)。值得注意的是,在绩效评价系统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都没有理论基础,只有少量文献在研究时应用了相关理论,如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绩效评价系统(温素彬和黄浩岚,2009)。

2006-2013年间出现了关于管理控制系统本身而不是其子类的研究,本文将其定义为管理控制系统的一般问题。此类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1)介绍管理控制系统在中国企业的应用情况,如汤谷良等(2010)对海尔管理控制系统的研究;(2)研究企业应用管理控制系统的动因和作用机理,如李延喜(2011)、吉利等(2011);(3)研究管理控制系统的整合问题,该部分主要探讨不同的管理会计工具如何在同一的框架下进行整合,如汤谷良等(2009)对华润6S体系的研究;(4)管理控制系统对业绩的影响,如杜荣瑞等(2008)。但是,对于管理控制系统尤其是管理控制系统整合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描述性研究的阶段,相关研究缺乏理论支撑。

2.成本会计与管理

2006-2013年间成本会计与管理的相关研究大幅降低,关于作业成本法(ABC)的研究有7篇,环境成本会计4篇,成本管理的一般问题12篇。

关于作业成本法的研究,部分研究仍然如2006年前一样,通过案例分析作业成本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和改进(如张蕊等,2006),但这些文献缺乏理论支撑。另外,也开始有研究将ABC视为管理会计变革手段之一,研究新的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对组织的影响,如周琳等(2012)将ABC方法的引入作为管理会计的变革与创新,利用实地研究方法研究管理会计变革的过程本质、影响因素与后果。

2005年后的关于环境成本的研究都受到2005年8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发布的《环境管理会计国际指南》的影响,一方面关注对环境成本确认、计量与披露(如冯巧根,2011);另一方面,将环境成本提升到战略成本的高度,关注环境成本的战略控制(如谢东明和王平,2013)。

成本的一般性问题主要包括成本核算和成本粘性两个主题。成本核算包括具体的成本核算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如王新等(2012)对于工程项目成本构成、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的研究。成本粘性则是成本领域的一个逐渐兴起的热点问题,已有的研究包括验证我国市场的成本粘性问题,如陈磊等(2012)研究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对成本粘性的文献回顾,如江伟和胡玉明(2011)。

3.决策方法

决策方法的相关研究只有2篇,且均是与资本预算相关。这两篇文章均是从战略的视角来看待资本预算的问题。

4.管理会计的一般问题

这类主题包括一般问题(11篇)和管理会计实务(5篇)。杜荣瑞等(2009)发现1997-2005年期间的管理会计的一般问题主要是对管理会计本质和作用等问题的讨论,但是本文对2006-2013年期间的文献研究发现,管理会计的一般问题开始关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有5篇管理会计的研究回顾与述评,有9篇文章从不同视角提出了管理会计框架,还有2篇是针对管理会计实务的调查研究与案例分析。

5.外部导向型管理会计

这类研究包括三个主题:价值链分析(20篇)、战略管理会计(8篇)以及供应链管理(28篇)。价值链分析与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与1997-2005年之间类似。与1997-2005年的统计结果不同,在2006年以后,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大幅度增加,已经超过了价值链分析的相关研究。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包括供应链的控制、质量管理、定价与绩效提升等问题⑤。

6.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该主题包括13篇文章,远高于1997-2005年间的2篇。同时,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从EXCEL转向了ERP系统。2006年以来,随着ERP系统在企业里的广泛和深入使用,关于ERP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已有的研究就ERP实施的影响因素、对关键使用者的影响、对企业流程的影响以及对企业绩效和盈余质量的影响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但是,鲜有文献研究管理会计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只有肖泽忠等(2009)探讨了管理会计控制与信息技术之间的互补性问题。

7.其他

没有涵盖在上述研究类别中的文献包括人力资源会计(1篇)和基于价值的管理(9篇)两个主题。杜荣瑞等(2009)将风险管理也纳入其他类别中,而自财政部2010年正式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后,有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渐增多。因此本文在进行样本选取时未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的文献纳入管理会计研究文献中。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的分布

本文对2006-2013年间管理会计文献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整理。本文参照杜荣瑞等(2009)的分类,将研究方法分为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实证研究、规范分析/概念性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分析性模型研究和实验研究6类⑥。本文首先将2006-2013年间的研究方法分布与1997-2005年之间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统计结果表明这两个阶段的管理会计研究方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141.50,p<0.01),研究方法从以规范分析/概念性研究为主(71.4%)转向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概念性研究并重的局面(均为32.7%)。此外,在2006-2013年间,调查研究和分析性模型研究的比重显著提升(分别为13.8%和7.0%),同时也开始出现利用实验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3.1%)。本文进一步分析2006-2008年以及2009-2013年这两个区间的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这两个阶段的研究方法存在显著差异(!2=12.43,p<0.05),具体表现为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以及调查研究的比重显著上升,说明在2009-2013年间管理会计的研究更加规范化。

进一步地,本文将研究方法的分布与Hesford et al.(2007)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Hesford et al.(2007)统计了1981-2000年间欧美主要的8本会计类期刊所发表的管理会计文章⑦。Hesford et al.(2007)的结果表明,1981-2000年间欧美的管理会计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是框架研究与文献回顾(占25%),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分析性研究的比重大致相当,实验研究的比例稍低(为12.8%),最低的是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仅为8.6%)。本文将2006-2013年间的国内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的统计结果与Hesford et al.(2007)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国内外的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存在显著差异(!2= 151.83,p<0.01),体现在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偏多,而案例研究、分析性模型研究及实验研究

⑤⑥

⑦关于供应链的文章很多,本文在整理文献时剔除了与管理会计主题不相关的供应链管理的文献,如供应链设计与规划等问题。Hesford et al.(2007)将研究方法区分为分析型研究、档案研究、案例研究、实验研究、框架研究、文献回顾、调查研究以及其

他。其中,案例研究与实地研究的区分主要是案例涉及的组织数量,如果是单个组织,则归为案例研究,如果涉及多个组织,则归为实地研究。本文将单个组织和多个组织的案例研究均归为案例研究。此外,为便于与杜荣瑞等(2009)的研究结果比较,本文将文献回顾与框架研究统一为规范分析/概念性研究。

这8本期刊分别是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AOS)、BehavioralResearch in Accounting(BRIA)、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CAR)、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JAE)、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JAL)、Journal of AccountingResearch(JAR)、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Research(JMAR)、Management AccountingResearch(MAR)、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RAS)和The Ac-countingReview(TAR).

的比重偏低。

表2研究方法的年度分布

研究方法2006-20082009-2013Total Du(2009)Hesford(2007)

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实证研究41(28.1)66(36.5)107(32.7)12(4.2)78(8.6)规范分析/概念性研究59(40.4)48(26.5)107(32.7)202(71.4)228(25.0)调查研究13(8.9)32(17.7)45(13.8)20(7.1)149(16.4)

案例研究16(11.0)19(10.5)35(10.7)47(16.6)169(18.6)分析性模型研究13(8.9)10(5.5)23(7.0)2(0.7)169(18.6)实验研究4(2.7)6(3.3)10(3.1)0116(12.8)

Total146181327283909

注:(1)Du(2009)是杜荣瑞等(2009)的统计结果。

(2)Hesford(2007)是Hesford et al.(2007)的统计结果。

(3)Hesford et al.(2007)年的统计结果共有916篇文献,但是有7篇的研究方法无法按照上述分类进行归集。因此本文按照909篇进行统计。

(4)括号内是百分比。

2.研究方法在研究主题间的分布

本文进一步分析研究方法在各类研究主题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规范分析/概念性研究方法在各类研究主题中的应用最广,而实验研究和分析性模型研究的应用较少。实验研究仅在管理控制系统和成本会计与管理中有应用,而分析性模型研究仅在管理控制系统和外部导向型管理会计中有应用。而从研究主题来看,管理控制系统方面的研究方法应用最广泛,各类研究方法不仅都有所应用,而且所占比例都是各类研究方法中最高的。

表3不同主题的研究方法分布

研究主题以数据库

为基础的

实证研究

案例研究调查研究

分析性

模型研究

规范分析/

概念性研究

实验研究合计

管理控制系统93(86.9)14(40.0)27(60.0)10(43.5)50(46.7)9(90.0)203(62.1)成本会计与管理3(2.8)5(14.3)4(8.9)010(9.3)1(10.0)23(7.0)决策方法00002(1.9)02(0.6)

管理会计的一般问题01(2.9)1(2.2)014(13.1)016(4.9)

外部导向型管理会计8(7.5)11(31.3)10(22.2)13(56.5)18(16.9)060(18.3)管理会计信息系统3(2.8)3(8.6)3(6.7)04(3.7)013(4.0)其它01(2.9)009(8.4)010(3.1)

合计10735452310710327注:括号内是百分比。

(三)研究所采用理论

1.理论来源的分布

在Hesford et al.(2007)和杜荣瑞等(2009)的基础上,本文将理论来源分为经济学理论、组织行为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战略理论、产品与经营管理理论、统计学理论以及没有或未发现理论。此外,本文统计时发现2006-2013年的管理会计研究中新出现了有关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因此将社会学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来源单独列示。2006-2013年间管理会计研究的理论来源分布见表4。

本文将2006-2013年间管理会计研究的理论来源与1997-2005年进行比较,发现两个时间段内的理论来源存在显著差异(!2=71.06,p<0.01),具体表现为有理论的管理会计研究数量显著提升,没有或未发现理论的研究比例从近80%下降为不到50%(48.3%)。此外,除了统计学理论外,所有理论的应用比例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如经济学理论的应用从14.1%上升为34.6%、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应用从2.4%

上升为31%。更特别的,在2006-2013年间,社会学理论逐渐应用于管理会计的研究,但是比例仅为1.2%。本文将2006-2008年与2009-2013年之间的理论来源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这两个时间段所应用的理论没有显著差异(!2=7.80,p=0.253)。

进一步地,本文将2006-2013年间的管理会计研究的理论分布与Hesford et al.(2007)的结果进行比较。Hesford et al.(2007)将理论按其来源区分为经济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产品及运营管理理论与历史学理论,结果发现应用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比例最高(占43.2%),社会学次之(占39.5%),应用心理学理论的占15.3%,其他各类理论合计占3.9%。同时,Hesford et al.(2007)研究发现欧洲的管理会计研究更倾向于采用社会学理论,而美国的管理会计研究更倾向于采用经济学理论。与Hesford et al.(2007)的结果相比,国内的管理会计研究应用的理论也以经济学理论为主要来源,而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显著偏低。

表4理论来源分布

理论来源2006-20082009-2013Total Du(2009)没有或未发现理论82(56.2)76(42.0)158(48.3)226(79.9)经济学理论41(28.1)72(40.0)113(34.6)40(14.1)

组织行为学理论13(8.9)19(9.9)32(9.5)7(2.4)

心理学理论3(2.1)7(4.4)10(3.4)2(0.7)

战略理论4(2.7)4(2.2)8(2.4)6(2.1)

社会学理论2(1.4)2(1.1)4(1.2)0产品与经营管理理论1(0.7)1(0.6)2(0.6)1(0.4)统计学理论0001(0.4)合计146181327283注:(1)Du(2009)是杜荣瑞等(2009)的统计结果。

(2)杜荣瑞等(2009)将经济学理论和金融学理论分开列示,但本文的统计发现2006-2013年间的金融学理论较少,而且很难再金融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之间进行区分,因此本文参照Hesford et al.(2007)的做法将金融学和经济学理论合并,列示在“经济学理论”这一类别中。

(3)括号内是百分比。

2.不同研究领域的理论分布

表5根据研究主题对相关理论来源进行分类。表5的结果表明除管理控制系统外,其他几个研究主题的文献采用理论的比例较低。同时,在管理控制系统领域的研究中,经济学理论和组织行为学理论是应用最多的两种理论。

表5不同研究领域的理论分布

研究主题没有或未

发现理论

经济学理论

组织行为

学理论

心理学理论战略理论社会学理论

产品与经营

管理理论

合计

管理控制系统70(44.3)94(83.2)26(81.3)9(90.0)1(12.5)3(75.0)0203成本会计与管理16(10.1)2(1.8)01(10.0)3(37.5)1(25.0)023决策方法2(1.3)0000002管理会计一般问题12(7.6)2(1.8)2(6.3)000016外部导向型管理会计43(27.2)8(7.1)3(9.4)04(50.0)02(100)60管理会计信息系统7(4.4)5(4.4)1(3.0)000013其他8(5.1)2(1.8)0000010合计1581133210842327注:括号内是百分比。

3.不同研究方法中理论的应用

本文将研究方法按照理论来源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6。表6的结果表明实验研究采用理论的比例最高,达到90%,其中70%是经济学理论;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实证研究采用理论的比例次之,约77.6%的该类研究方法采用了相关理论,其中61.7%是经济学理论;规范性分析/概念性研究采用理论的比例最低,仅有27.1%的此类研究方法采用了相关理论。而从所采用的理论来看,应用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主要采用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概念性研究这两类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理论的研究主要采用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实证研究、规范分析/概念性研究以及调查研究方法;应用心理学理论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表6理论来源与研究方法

理论来源以数据库

为基础的

实证研究

规范分析/

概念性研究

调查研究案例研究

分析性

模型研究

实验研究合计

没有或未发现理论24(22.4)78(72.9)17(37.8)25(71.4)13(56.5)1(10.0)158(48.3)经济学理论66(61.7)18(16.8)9(20.0)6(17.1)7(30.4)7(70.0)113(34.6)组织行为学理论9(8.4)9(8.5)10(22.2)1(2.9)3(13.1)032(9.8)心理学理论2(1.9)06(13.4)002(20.0)10(3.1)战略理论3(2.8)1(0.9)2(4.4)2(5.7)008(2.4)社会学理论2(1.9)1(0.9)1(2.2)0004(1.2)

产品与经营管理理论1(0.9)001(2.9)002(0.6)合计10710745352310327注:括号内是百分比。

4.具体理论的应用情况

本文进一步统计了所有采用理论的管理会计研究的具体理论,结果发现169篇采用理论的管理会计文献共采用26种具体的理论。本文根据各种理论应用的比例选取排名前10的理论进行列示,见表7。统计结果表明,应用频率最高的前10种理论分别是代理理论、权变理论、锦标赛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契约理论、公平理论、前景理论、认知理论与社会比较理论,应用这10大理论的文献达到了139篇,占全部应用了理论的169篇文献中的82.5%。特别的,应用代理理论的文献数量达到了81篇,占全部应用理论文献的48%,而代理理论大部分都是应用在管理控制系统里的业绩导向的薪酬体系的研究中。

表7管理会计研究应用的主要具体理论

排名具体理论文献数(比例)排名具体理论文献数(比例)1代理理论81(48.0)6契约理论6(3.6)

2权变理论13(7.7)7公平理论6(3.6)

3锦标赛理论10(5.9)8前景理论3(1.8)

4信息不对称理论8(4.7)9认知理论3(1.8)

5利益相关者理论6(3.6)10社会比较理论3(1.8)

四、研究展望

通过对2006-2013年间的管理会计文献的整理以及与1997-2005年间管理会计研究的比较,我们发现尽管相比1997-2005年,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仅与国外的管理会计研究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与《意见》中所提的“推动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和工具方法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目标也有着较大差距,这也为今后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

(一)提高管理会计研究的理论性

虽然管理会计的研究主题更贴近实务内容,但是作为学术研究,管理会计研究应该具备理论性。Hes-ford et al.(2007)针对1981-2000年的欧美8大会计期刊所发表的管理会计文章的统计表明,916篇管理会计文章都有明确的理论来源。当然,即使在欧美,关于理论的应用也存在分歧。欧洲学者普遍认为管理会计应该是“社会实践”(social practice)(Baxter and Chua,2003等),而北美学者主要认为管理会计是“经济行为”(economic activity)(Scapens,2004)。这样的分歧直接体现在理论应用上,Hesford et al.(2007)的统计发现欧洲的管理会计杂志应用四位社会学理论家(Foucault,Habermas,Giddens和La-tour)的理论的比例较高,MAR的比例为7%,AOS的比例为15%;而北美杂志的管理会计研究应用上述理论比例较低,从0%(CAR,JAE,JAR和RAS)到2%(TAR),4%(JAL),5%(JMAR)和6%(BRIA)。

相比而言,国内的管理会计研究有近半数未发现明确的理论来源,仅仅是对实务或管理会计概念的描述,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此外,在具体应用的理论方面,国内的研究仍然以经济学理论尤其是代理理论为主,应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管理会计研究则较少。本文认为要落实《意见》中“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目标,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不应将其简单局限于“社会实践”或者“经济行为”,而应该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情况和文化背景,根据研究的对象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理论甚至构建基于中国背景的管理会计理论,提升管理会计研究的理论性、学术性和国际性。

(二)构建基于中国企业实践的管理会计理论

管理会计的研究不仅应有学术价值,而且应该贴近和指导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众所周知,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也受到了波及,如何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得以生存甚至获得竞争优势就是企业实践中关注的问题,因此“降本增效”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经营目标。但是,本文的统计结果表明成本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相对金融危机前不仅没有显著提高,与1997-2005年间的研究相比,关于成本的研究主题反而出现了显著下降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有关绩效评价和薪酬体系的研究主题显著增多,成为近8年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重点,薪酬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中国背景下的企业薪酬管理的特殊性是此类研究得到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但是此类研究对企业摆脱金融危机影响、获取竞争优势的帮助作用有限。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也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尽管国内学者针对中国企业的实践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邯钢经验”、海尔的“日清日结”等,但是上述研究仍然主要以描述为主,并未整理成相应的管理会计工具。近年也出现了不少理论性的管理会计研究,如戴天婧等(2012)对于海尔“倒三角”管控体系的研究等。尽管此类研究应用了具体的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但是未能根据企业实践提炼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为了提升中国管理会计的国际地位,让管理会计更好地指导企业实践,未来的管理会计研究应更加贴近企业实践,整理总结中国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提炼管理会计概念框架,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三)提升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多样性

国内的管理会计研究以基于数据库的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为主,近年来案例研究和调查研究也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与国外主流的管理会计研究相比,案例研究、调查研究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应用的较少。案例研究可以针对个别企业进行深入研究,系统总结个别企业管理会计实施的成败及原因,提炼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这将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概念框架和理论体系提供最基本的研究素材和

成果;调查研究为管理会计研究提供大样本数据的支持,可以从宏观上了解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现状并对重要的管理会计理论主题进行验证;而对于那些很难找到样本进行研究但又重要的管理会计研究主题,实验研究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为了落实《意见》的要求,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应加强案例研究、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方法的应用,根据不同的研究主题合理选择研究方法,提升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多样性,确保实现《意见》中的管理会计研究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陈磊,宋乐,施丹.2012.企业的成本粘性被高估了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中国会计评论,1:3 16戴天婧,汤谷良,彭家钧.2012.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组织结构倒置与新型管理控制系统嵌入———基于海尔集团自主经营体探索型案例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128 138

杜荣瑞,肖泽忠,周齐武.2009.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会计研究,9:74 80

杜荣瑞,肖泽忠,周齐武,赵立新.2008.管理会计与控制技术的应用及其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会计研究,9:39 46冯巧根.2011.从KD纸业公司看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会计研究,10:88 95

胡玉明,叶志锋,范海峰.2008.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1978年至2008年.会计研究,9:3 9

吉利,毛洪涛,王子亮,曾永林.2011.任务不确定性对管理控制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基于在中国国有大型铁路施工企业的实地研究.会计研究,4:52 60

姜宏青.2012.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会计相关问题研究.会计研究,7:32 38

江伟,胡玉明.2011.企业成本费用粘性:文献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9:74 79

李延喜.2011.集团管理控制的设置动因及其作用机理———能源集团改制的案例研究.会计研究,12:25 32

刘俊勇,孟焰,卢闯.2011.平衡计分卡的有用性:一项实验研究.会计研究,5:36 43

潘飞,张川.2008.市场竞争程度、评价指标与公司业绩.中国会计评论,6(3):321 338

汤谷良,穆林娟,彭家钧.2010.SBU:战略执行与管理控制系统在中国的实践与创新———基于海尔集团SBU制度的描述性案例研究.会计研究,5:47 53

汤谷良,王斌,杜菲,付阳.2009.多元化企业集团管理控制体系的整合观———基于华润集团6S的案例分析.会计研究,2:53 60

王斌,吴应宇,张昉.2010.金融危机与中国管理会计———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综述.会计研究,2:86 88

王新,毛洪涛,曾静.2012.成本管理信息租金、内部冲突与控制绩效———基于施工项目的实验研究.会计研究,8:25 33

温素彬,黄浩岚.2009.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的企业绩效评价———绩效三棱镜的应用案例.会计研究,4:62 68肖泽忠,杜荣瑞,周齐武.2009.试探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和控制的互补性及其业绩影响.管理世界,4:143 167谢东明,王平.2013.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战略控制研究.会计研究,3:88 94

张川,潘飞,J.Robinson.2006.非财务指标与企业财务业绩相关吗———一项基于中国国有企业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11:99 107

张川,杨玉龙,高苗苗.2012.中国企业非财务绩效考核的实践问题和研究挑战———基于文献研究的探讨.会计研究,12:55 60

张蕊,饶斌,吴炜.2006.作业成本法在卷烟制造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会计研究,7:59 65

支晓强,戴璐.2012.组织间业绩评价的理论发展与平衡计分卡的改进———基于战略联盟情景.会计研究,4:79 86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管理会计研究课题组.2010.管理会计研究方法体系框架的构建与应用.会计研究,5:30 38周琳,潘飞,刘燕军,马保州.2012.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的实地研究.会计研究,3:85 93

Baxter,J.,and W.F.Chua.2003.Alternative Management AccountingResearch:Whence and Whither.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8(2):97 126

Hesford,J.W.,S.H.Lee,W.A.Van der Stede,and S.M.Young.2007.Management Accounting:A Bibliographic Study.Handbook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Research,Volume1.Amsterdam,AMS:Elsevier,3 26

Shields,M.D.1997.Research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by North Americans in the1990s.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9:3 61

Abstracts of Main Papers

AReview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Research in China

Meng Yan et al.

A review of the articles on management accounting published in21Chinesejournals from2006to2013shows a great change comparing to the research of Du et al.(2009).During this period,we find that compensation incentive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have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research theme.Different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ories have applied in these articles.However,there is a wide gap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Researches.We put forward a number of suggestions in light of the identified problems.

TheResearch on Management Accountants Training Mode in Chinese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Analysis of Chinese Enterprises'Financial Accountants

Tong Chengsheng et al.

More and more complex business environment plays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on financial accountants,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financial accountants'expecta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the practice of enterprises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alysis.We hope that enterprises can find their own suitable mode to train their management accountants through our research on their competence/skills,training method and training mode.

An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Based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Feng Qiaogen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depends on the volatili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environment.Management accounting can actively deal with uncertainty,which is the essence of enterprise value creation.Accordingly,enterprises should be guided by customer value creation and strive for the value apprecia-tion of the enterprise.Through screening and analyzing of the usefulness of information,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upport system is able to improve the cognitive 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rs and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in addition,management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 used the motivation theory to optimize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control system,and further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erfection of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system.

The CSRDisclosureReflects CSRPractice

———An Approach based on the Big Data Era

Shen Yi et al.

Big data would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next technical revolution and it would affect the CSRdisclosure deeply.In the era of big data,CSRinforma-tion would present som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when it is created,transferred and stored.The gap between CSRdisclosure and CSRpractice would be narrowed to a large extant and the channels between the two would be more abound.This paper provides an approach to the situation that the CSRdisclo-sure reflects the CSRpractice,in the big data era.Hopefully,this study would help enterprise face to the new challenge well.

Semi-mandatory Dividend Policy and Cash Flow from Manipulation

Zhou Donghua&Zhao Yujie

The China SecuritiesRegulatory Commission(CSRC)issued a dividend policy in2006which set minimum payout levels for firms wishing to issue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listed Chinese firms may inflate reported cash flow from operations in order to reach the threshold set by the dividend policy.The results indicate a high level of cash flow manipulation among firms issuing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after2006,the year when the dividend policy was implemented,suggesting that this manipulation is undertaken in response to the dividend policy.We further find that firms issuing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inflate cash flow upwards through working capital items and by including tax refunds in their cash flows statemen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ividend policy.The manipulation of real cash flow activities by firms issuing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eventually damages the value of their firm.

The GovernanceRoles of Margin Trading:A Perspectiv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Chen Huili&Liu Feng

Based on thepilot margin trading in China,this paper examines how margin trading affects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Using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pproach,we fin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firms,the companies that are eligible for margin trading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ir earnings management after being designated as the underlying securities.The effect is concentrated in regions with higher degree of marketization.For companies without balanced ownership structure,only in regions with higher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can margin trading discipline earnings management.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argin trading plays a rol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and its effects depend on the improvement in external market environment.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1、总体看来,目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异常迅速,产业基础越做越大,但总体科技含量不高,军工我不知道,就民用而言。凑合在中低端。 2、生产设备方面。机器的制造称为制造的制造,目前虽然很多设备可以国产了,但比其品质,稳定性,扩展性上看和国外相比,还有差距。像我现在搞的精密模具,要用的加工中心就是纯进口。 3、从业人员,奋斗在制造业第一线的人文化素质不高,缺少技术工人。 4、自主产品有限,很多厂就是外国世界工厂上的一点,依赖性强。 据我在工厂接触的几个外国技术人员来看,世界上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应该是标准化数字制造,即生产实现数字化控制,人只要把需要设计出东西输入电脑后,即可实现全自动生产。但这样的生产建立的前提是精加工。 所以很多外国企业把初级加工转嫁给第三世界国家,自己做精加工,然后出自主产品,赚取高额利润。

中国装备制造如何走出国门 推动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的合作,让更多中国企业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作用,可以为全球经济质量提升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也能够为中国化解过剩产能提供一个重要出口,为中国经济转型、提质增效创造有利条件。 国务院公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大力开发和实施境外电力项目、加快自主品牌汽车走向国际市场等主要任务。这份文件对于推进我国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侵袭后的最近几年来,全球产业结构出现加速调整趋势,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一轮新的高潮,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视。国际市场出现的这种变化,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上占据制高点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在评估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前景时,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组建亚投行的倡议,受到了相关国家的广泛认同。国家领导人频频出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不仅使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了一个新台阶,也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创造了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良机。目前,无论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还是亚非拉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都较为薄弱,中国企业如果能够在这方面的合作中占领先机,对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基础提升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使“一带一路”和其他一些合作构想出现突破性进展。因此,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对于我国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规模、主体特征、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角度分析了近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scal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distribution, etc.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关键词:制造业;跨国经营;现状 key words: manufacture;transnational operation;status quo 中图分类号:f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8-02 1 跨国经营总体规模 2006年末我国对外企业投资非金融类累计存量为750亿美元,是2002年末的3.3倍,占世界fdi存量的0.85%,排第13位。2012年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对俄罗斯投资实现高速增长,达117.8%,对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的投资均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目前已有5000多家国内

中国经济增长三十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宏观专题)

中国经济增长三十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 郭金兴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 内容摘要:本文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至于更长远的历史背景下,试图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对二百年前欧洲奇迹的回应。中国经济奇迹可以从经济发展战略引发的制度变迁、要素投入数量和质量的增加以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所形成的技术进步来解释。决定中国奇迹发生的主要因素仍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带来的国家治理能力的增强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国经济在未来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经济增长、历史大分流、中国奇迹、可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令全球瞩目,因为它不仅改变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生活方式,使之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随着日益深入的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经济问题更多的成为世界经济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主要的经济转轨国家,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为其它国家和地区提供广泛的借鉴,并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事实,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研究兴趣。由于研究视角与理论方法的不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基本问题,常常存在着很多争论,并在争论中取得了一些共识,从而增进了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认识,推动了相关理论的发展。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论述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一些基本问题,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更长远的历史视角下考察中国的经济增长,试图说明当前中国经济奇迹般的增长实际上应当视为19世纪中西方历史大分流中出现的“欧洲奇迹”的回应;第二部分是对中国奇迹的解释,从经济发展战略、要素投入与技术进步等方面说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第三部分围绕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奇迹是否能够继续。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经济增长方式有关,但是本文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模式是由要素禀赋的比例决定。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比例,因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不同的含义。

2019年刨花板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共21页

中国刨花板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 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90A3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刨花板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90A30←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cir/R_JianZhuFangChan/30/BaoHuaBanDeXianZhuangHeFaZhanQuShi. 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刨花板又叫微粒板、蔗渣板,由木材或其他木质纤维素材料制成的碎料,施加胶粘剂后在热力和压力作用下胶合成的人造板,又称碎料板。主要用于家具和建筑工业及火车、汽车车厢制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造板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人造板三大主体产品之一的刨花板,无论在企业数量、生产产量、产品质量以及市场容量等方面,还是在进出口贸易方面,都已经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一方面我国的刨花板生产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也在努力提高质量,加大出口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我国家具业和装饰装修行业发展迅速,对近年来国际上不断涌现出的刨花板新产品有着强烈需求。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刨花板生产和消费的大国。 中国刨花板生产经历了由20世纪80年代的上升,到90年代的下降再由2000年的再上升的反复过程。刨花板由于质量差和其它一些原因,被市场抛弃后,许多刨花板企业吸取教训,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线和提高工艺水平后,近年中国的刨花板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又重新被市场所接受。2019年,我国刨花板产量达到1357.84万立方米,同比增加5.33%;2019年生产刨花板16728560.05立方米,同比增长12.83 %。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刨花板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9年版)显示,我国刨花板工业的进步还仅仅是个开始,虽然目前中国人均消费的刨花板水平还比较低,但是随着国家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大城市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给刨花板行业发展带来机遇,装饰、家具、包装、造船、汽车、建筑等各个行业对刨花板的需求将迎来新的增长高峰,刨花板产品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大。未来几年刨花板的需求将大幅上升,成为人造板产品中增长最快的板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人工湿地的国内外现状

---------------------------------------------------------------最新资料推荐------------------------------------------------------ 人工湿地的国内外现状 人工湿地的国内外现状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 是20 世纪70 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兴起于荷兰、丹麦、英国等国家,80年代从欧洲到美洲、澳洲等地区和国家都广泛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目前,在美国有600 多处人工湿地工程用于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 400多处人工湿地被用于处理煤矿废水, 50多处人工湿地用于处理生物污泥,近40处人工湿地用来处理暴雨径流,超过30处人工湿地系统用于处理奶产品加工废水 ;在丹麦、德国、英国各国至少有200处人工湿地系统在运行 ,新西兰也有80多处人工湿地系统被投入使用。 其特点是: 出水水质好, 具有较强的氮磷处理能力, 运行维护方便, 管理简单, 投资及运行费用低。 据有关资料显示, 人工湿地投资和运行费用仅占传统二级生化处理技术的10%~50%。 比较适合于资金少、能源短缺和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城镇和乡村。 人工湿地是一种为处理污水而利用工程手段模拟自然湿地系统建造的构筑物, 在构筑物的底部按一定的坡度填充选定级配的填料( 如碎石、砂子、泥炭等),池底坡降及填料表面坡降往往受水力坡降及填料级配的影响, 一般选值范围为1%~8%。 1 / 6

在填料表层土壤中种植一些处理性能良好, 成活率高, 生长周期长, 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 如芦苇) 。 人工湿地类型人工湿地因水流方式的差异大致可分为 3 类: 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 表面流湿地( Surface FlowConstructed Wetland) ,是一种污水从湿地表面漫流而过的长方形构筑物, 结构简单, 工程造价低; 但由于污水在填料表面漫流, 易滋生蚊蝇, 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 而且其处理效率较低。 潜流湿地( Subsurface Constructed FlowWetland) ,污水在填料缝隙之间渗流, 可充分利用填料表面及植物根系上生物膜及其他作用处理污水, 出水水质好。 由于水平面在覆盖土层或细砂层以下, 卫生条件较好, 故被广泛采用。 潜流湿地一般设计成有一定底面坡降的、长宽比大于3 且长大于20 m 的构筑物, 污水流程较长, 有利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发生, 脱氮效果较好。 或方形构筑物, 污水的流程较短, 反硝化作用较弱, 且工程技术要求较高。 由于垂直流湿地可方便地采用工程手段来改善系统的供氧状况, 提高布水均匀性, 营造更加有利于硝化和反硝化发生的系统环境, 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垂直流湿地(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污水沿垂

兽用中草药研究开发展望

中兽医医药杂志J TCVM 2005年第4期 综述专论兽用中草药研究开发展望 梁剑平1,张应禄2,李滋睿2 (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新兽药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50;2.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图分类号:S85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354(2005)04-0021-03 兽用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或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报酬。由于它无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不构成危害,所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畜禽养殖者的欢迎。有关专家认为,兽用中草药由于不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将在很大程度上逐步取代化学药品,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其开发商机凸现。兽用中草药是我国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长期以来对畜禽的繁殖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不仅在中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洲的很多国家和地区把兽用中草药当成提高畜禽健康质量的重要手段,与西方现代兽医药共同用于临床。欧美各国在/回归大自然0的口号影响下,也越来越重视兽用中草药的研究,一些兽用中草药的治疗作用逐渐得到了临床的认可。 1畜牧业发展对兽用中草药开发及其技术需求分析近些年来,食品安全、药残与耐药性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禁用了许多兽用药品饲料添加剂。美国基于人畜交叉抗药性的顾虑而撤销了恩诺沙星与沙拉沙星在禽类使用的注册标准,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再审批任何氟喹诺酮类作为兽药。2000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会议,提出了限制对家畜使用化学抗菌药新建议。近年来发现化药、抗生素类具有毒副作用及其残留,严重地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引起/三致0和损害免疫功能。自1987年以来,英国和法国植物药的购买力分别上升了70%和50%,而美国市场每年亦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日本的汉方制剂从90年代开始,每年都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每年已达270亿美元。 标准化是我国传统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突破口,是兽用中草药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物种丰富,药物种植面积大,品种齐全,但所占市场份额还不足5%。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我国中药标准化程度低,生产工艺较落后,缺乏科学规范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手段。这是中兽药界的难点问题,同时也是制约中兽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瓶颈0。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中药材的质量规范标准,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所列的药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2国内外科技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国外由于受到中药资源的限制,中兽药的发展起步较晚,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备多糖、寡糖。多糖能提高动 收稿日期:2004-12-27 项目来源:/十五0国家攻关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梁剑平(1963-),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兽药研究。物免疫力,其中消化道免疫占动物免疫系统的很大部分,因而能对消化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另外,肠道黏膜内的IgA 抗体还可通过其自身产生的抗体细胞毒素直接杀灭细菌。寡糖为1~9个单糖所组成,由于其能促进猪、鸡肠道内有益菌群优势形成,其中主要是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等,能有效地降低病原菌的致病力,结合吸收外源性病原菌及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动物免疫力等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国外寡糖是最有希望替代化药与抗生素的天然物质。其研究主要通过完成了菌种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酶的生产条件、酶的纯化与特性、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序列分析、酶的高产菌株选育、寡糖的组分、结构及生理功能分析,以及酶和寡糖的工业生产试验等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结合极端菌及极端酶的特性,以新的方法解决了酶的碱、盐、热稳定性、酶活力、寡糖生成率等,实现了极端B-聚糖酶以及寡糖的生产及应用。国内在多糖、寡糖研究方面也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已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成功的生产出甘露寡糖。除多糖、寡糖研究外,中兽药主要是围绕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进行了中药的方剂学,有效单体的提取、合成及结构修饰,与中兽药的稳定性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因为在新兽药创制中,重要的环节是要保证有高质量的、稳定可控的中药材原料。 2.1中药资源开发取得新的进展 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已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的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80万亩,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余种。野生变家种取得了积极成果,许多已成为主流商品。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品种开展了人工种植、养殖和人工替代品研究,对进口药材的引种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药材进口的数量明显减少。云南西双版纳分布的植物锡生藤已合成新药/傣肌松0,与进口的/氯化箭毒碱0有相似的肌肉松弛作用。从进口药材的国产近缘植物中寻找代用品的实例还有很多,如以国产安息香代进口安息香;以国产马钱子代进口马钱子;以西藏胡黄连代进口胡黄连;以白木香代沉香等等,应用有效成分为指标,从近缘科、属中扩大药源,这方面中国已做了大量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工作,已进行研究的主要种类有小檗属、薯蓣属、鼠尾草属、葛属、黄连属、大黄属、甘草属、石蒜属、丹参属、金银花属、莨菪类、蒿类、柴胡属、淫羊藿属、苦参属等植物。 2.2科研开发形成新的局面 2.2.1提取和合成制药在提取和合成制药的研究及生产 21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一些权威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现状,研究中国制造业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策略和方向。 引言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极大地带动中国的经济,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找出问题所在,加以重视,中国的制造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不是继续着“大而不强”。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1.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2001-2010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0.5%,由2000年的99214.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03260.0亿元,第一产业增长4.2%,第二产业为11.5%,第三产业为11.2%。2010年工业总产值为698591亿元。1990-2003年我国制造业出口年均增长达17.5% ,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生产基地 由1980年为49.7%,1990年为74.4%,1999年为89.8%,2000年以后接近90%,2003年已上升到92.1%。 单位(亿美元) 3.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上升 (1)2003年机电产品进、出口规模均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分别达到2249.9亿美元、2274.6亿美元,占总进口和总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54.5%和51.9%,其中出口比重较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2003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110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2.7%。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CE 世界上的地位,世界人民见证着我们的点滴成长是不争的事实。在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之前,中国的GDP总量早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各国经济都在衰退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在增长。虽然我国还有很多未完善的体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现在世界就要交到我们手上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祖国经济的腾飞。 正文 1、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三大主线。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能源产业、粮食安全等十方面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 1.1、经济国际化 经济国际化明显地反映在新兴市场的金融和资本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与广度上。分析师们认为,未来十年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步伐,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外汇交易中的比重都将明显提高。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分析师们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出预期,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 1.2、产业高级化 产业高级化表现在新产业的拓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两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将支撑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分析师们预测,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同时,新能源汽车可能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产业高级化还表现在,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迅速崛起;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 1.3、市场深度化 市场深度化表现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百货公司”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的形成,同时也表现为实体经济外延扩大化和服务高端化。分析师们认为,到2015年,我国新车销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出口将占我国汽车产量比例的20%。 未来十年,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新能源汽车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物联网”把网络生活推向新阶段,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城镇化率接近60%。 2、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的发展趋势 2.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 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今后10年,人民币

人工湿地技术研究现状

人工湿地系统是将污水引到人工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选的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的根脉和其周围土壤微生物来联合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流经湿地时大量的污染物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而被除去。芦苇和香蒲在人工湿地中被广泛使用,它们既是中国北方与南方的常见物种,也是国际公认的最佳湿地植物。 作为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人工湿地以其建设运营成本低、去污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工艺简单、组合多样化等优势,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褐煤热解、油砂废水、矿山废水、奶品加工、食品工业、造纸废水、烃类废水和垃圾场渗滤液净化处理等方面。 国外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展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 年建在英国约克郡Earby的湿地系统,它持续运行到1992 年;1953年,德国Seidel 在研究中发现,芦苇通过其根区产生微生物活性的区域作为生化反应器来转化、降解有机物,可以去除污染物。1972年Kickuth提出了根区法(The Root-Zone-Method)理论,强调高等植物在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作用。1996年Kathe Seidel提出利用高等植物的生化作用去除污染物的思想,通过芦苇等植物的根区产生微生物活性区域作为生化反应器来转化降解以至最终去除污染物。 人工湿地技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十分受到人们青睐,美国已应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丹麦、德国开始利用河砾和河砂作为植物生长基质,构建了高分散度的废水处理设施并获得成功。人工湿地技术目前已被英国用于小城镇污废水处理,成为其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0年7月,在中国深圳成功建立了第一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白泥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状况良好,除了氨氮效果不明显外,其他指标均能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污水处理厂对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项目,在1997年6月通过国家建设部科技司主持的技术鉴定,在1998年6月开始推广。 根据污水在湿地床中流动的方式,可将人工湿地分为3种类型:垂直流人工湿地、潜流式人工湿地和表面流人工湿地。 垂直流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处理氨氮含量高的污水,污水从湿地表面纵向流向

尘肺病临床治疗研究概况

实、叙述的写作手法来记录检查的情况,切忌在笔录中作评论、推断。现场笔录应该是执法人员在现场所看、所听的实录,而不应是询问笔录。2.2 贴近案情 可以采取“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方法,首先简要描述大环境、方位地点,再收缩到具体需要重点检查的位置;从物品总体摆放、堆码再聚焦到具体商品数量,包装标签及现场痕迹等等。同时,对现场从业人员在从事何种活动,也要作好记录。对与具体案情关联不大的内容,可以简写,而对于与案情关联紧密的商品、标识、人员作业情况、工具、原料、广告、检查过程,甚至能证明案件事实的地面污水痕迹、废弃损毁物品的状况都应详记,并尽可能地加以固定、提取。2.3 抓住重点 现场检查中,往往可以意外地发现一些对定案十分关键的证据,要注意策略,可以采取以虚掩实、迂回反抄的方法将这些证据予以固定、提取。3 制作要点 3.1 当事人在被检查场所开展经营活动的由来或 当事人与被检查场所的关系。3.2 场所的概况。情况复杂的场所应交代方位,必 要时绘图说明。 3.3 与违法行为有关的物品、工具、设施的名称、规格、数量、状况、摆放位置、使用情况及相关的书证、物证。3.4 与违法行为有关的人员的活动情况,包括当事人及其职工、帮工以及顾问、消费者的情况。3.5 检查人员检查的活动及结果。3.6 当事人在检查活动中的异常表现及其行为。3.7 交代现场询问当事人、旁证人员,现场摄影、录像、绘图,当事人主动提交的证据的情况。3.8 交代抽样取证、强制措施的情况。情况复杂、 规模较大的场所,可以按照分工,由检查人员按照各自的检查任务,分别制作笔录,但最后应制作汇总笔录,总结整个检查情况。3.9 《现场检查笔录》应在现场检查时当场制作,不能今天检查,第二天才完成笔录。3.10 笔录写好后要交给当事人阅读或向其宣读,并由当事人签章(逐页)。当事人拒绝签名或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并且由2名以上执法人员在笔录上签字。有其他人在场时,可由其他人签名。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现场检查笔录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综 述? 尘肺病临床治疗研究概况 崔 萍,侯 强 (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02) [收稿日期]2007204230 山东省医药卫生计划科技项目 项目号:(2003-133) [摘要] 我国尘肺病是危害人数最多的职业病,发病率约占所有职业病的80%,建国以来,政府对尘肺病的防治一直十分重视,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作者回顾了近50年尘肺病临床治疗的几个主要阶段,从基础治疗(营养、运动)、西药、中药、肺灌洗几个方面,分别概述了与其相关的药物成分、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和疗效。提倡目前依病人的病情进行肺灌洗、抗纤维化、减轻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抗脂质过氧化、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提出霜桑叶有望成为疗效高、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依从性好治疗尘肺病的新药。 [关键词] 尘肺病;治疗方法;药物疗法;中医中药;肺灌洗 [中图分类号]R13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131(2007)0320226204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 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被称为中国头号职业病,卫生部称截至2005年,中国尘肺累积病例607570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任何一个大国(我不是说像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安全,都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作为国家战略来对待,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在中国现阶段至少有五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第二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产业;第三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第四是劳动就业的主要部门;最后也是国家安全的一个基本保证。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中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25年间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它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强大的国内需求,就是国内的基本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人民生活提高的需求,还有就是国际产业的转移。中国制造业在GDP里面所占的比重一直都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世界制造业的主要国家第一还是美国,第二是日本,中国在2003年超过了德国。可以看出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过80%,但是它还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见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始终是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国家制造业的构成分为三块,一共是17个行业,有5个行业是轻工业、纺织工业和日用品的制造,这大概占制造业的30.24%;第二块也是5个行业,主要是资源加工,包括石油化工、橡胶、非金属、金属冶炼,大概占33%,就是我们整个制造业产值增加值的三分之一;第三是机械、电子类制造业,这稍微多一点,比三分之一多一点大概是35%,所以三块组成大概是这样。轻工业比三分之一略少,资源加工业三分之一,还有机电加工产品比三分之一多。我们可以大致说一下资源加工业生产的产品全部是用在国内,包括像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加工的产品,都是用于国内的。轻工业和机械、机电工业的产品大约是一半或者是少于一半是出口的,主要还是满足内需。 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因为第二产业还有建筑,讲工业占GDP的35.75%,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就是第二产业的78.69%,建筑业只有大概20%,工业上缴的税金占第二产业的90%,从业人员90.7%,这里面我想特别指出一点制造业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91.2%,接纳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约占全部外商投资额的70%。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结果。在市场竞争直接成本中,它们的比大约是美国30美元,欧洲24个美元,东欧是3个美元,日本是24个美元,在中国是2个美元,当然印度现在比我们还低一点,是1个美元,包括东南亚国家。以软件工程师来说,在硅谷一个成熟的软件工程师工资大概是20至30万美元,这里包括付税,不是全部给他工资;在爱尔兰是8至9万美元,在印度是4至5万美元,在中国是2至3万美元,所以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在中国的成本都比较低。我举一个例子,像直升机,这是美国商用直升机最成熟的,在美国只生产顶部直升机的螺旋桨和尾部的螺旋桨,顶盖部分在西班牙生产,尾部也是在西班牙生产,中间的机身部分是在日本生产,起落架是在巴西生产,机头是在中国台湾生产,机尾是在中国的井冈山直升机厂生产,所以从头到尾都在中国生产,就是一个头一个尾。中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到2004年11月底是5万多家,合同金额超过1万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是5590亿美元。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在中国发展也非常迅速,到2004年6月,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的跨国公司超过600家,累计投入研发金额是40亿美元,我们在这上面可以看到东芝、IBM、HP、英特尔、GE、诺基亚、松下、爱立信公司。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发展非常迅速,其中有计算机、电子、医疗、运输,还包括汽车。我曾经访问GE在浦东的研发机构,它用了900多个中国的博士和工程师,我说是否针对中国生产研发,它说是针对GE全世界,所以正在从面向中国转向全球。外国在华研发R&D投资分布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京,接近60%,因为北京具有我们中国教育科研人才的优势,其次是在上海和深圳,在其他地区包括中国的成都、南京、武汉也都有一些研发的机构。 当然,讲到中国的制造业,我们必须看中国制造业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第一是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我们现在一年不到4万美元,只有美国的4.38%,日本的4%,德国的5%多一点,我们人用得比较多。中国的制造业能源消耗大,污染比较严重,制造业的能耗占全国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品的能耗高出国际水平20%至30%,全国CO2的排放量67.2%是锅炉排放;第二是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价值不高。增加值率仅为26.23%,比美国、日本及德国分别低22%、22%和11%,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当然事情是两方面的,这既是一个缺点有的时候也是优点,因为中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如果都搞自动化工厂每年新增就业就有问题。产

国内寿险市场2002年回顾及发展趋势展望(一)

国内寿险市场2002年回顾及发展趋势展望(一) 内容提要:伴随着入世的进程,2002年国内寿险市场呈现高速增长、竞争主体迅速增加、新产品占居主导及销售渠道不断拓宽等特点,展望未来,寿险业将在开放与竞争的环境中,向金融产品服务、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系、资产管理型的投资体系和多渠道销售方向发展。 一、2002年寿险市场的主要特点 1.市场高速增长,但主要是外延型发展 进入新千年的中国寿险市场伴随着加入WTO的进程增长逐步加速,2000年增长率14.4%,2001年增长率43%;2002年同比增长率高达62%.推动2002年高增长的主要因素有:(1)分红险的热销:1999年以来的低利率环境促使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创新,2001年上半年投资连结等非传统型产品热销,下半年随着股市疲软,非传统险销售下降,各保险公司转而力推分红险,在2002年达到高潮。据统计,在个险新单保费中,2001年分红险占比为38%,2002年已上升到59%(不含中国人寿个人销售的鸿泰险),分红产品的高速增长促进了寿险市场迅速增长。(2)保险代理人迅速增长:全国五大寿险公司的个人代理人2002年达119万,比去年底的90万增长32%.(3)机构网络的扩张:新华、泰康、太保等公司去年底获得大批设立机构的许可,2002年迅速在全国扩张。(4)趸缴型业务的发展:不少公司出于迅速占领市场的考虑,大力推动趸缴业务的发展,大部分公司的趸缴率超过50%,个别公司的趸缴率达到80%.

2.竞争主体迅速增加,市场总体高度垄断下出现局部战国格局 2002年,保险开放地域进一步扩大,除广州、上海外,先后有外资及合资寿险公司在北京、大连、深圳、天津和苏州开业,已有的合资公司也加快了扩张的步伐,如中宏、太平洋安泰和信诚等都谋求在外地开设分公司。而新华、泰康也迅速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公司,成为真正的全国性公司。 尽管由于经营区域的限制及发展时间短暂的原因,大部分新兴企业的市场影响度不高,总体看寿险市场仍然呈现高度垄断状态,居市场前三。位的中国人寿、平安和太保占居近95%的市场份额。但在部分地区战国格局初现,如北京,新华的市场份额已居第二,个险首年已居第一;在天津,银行保险市场泰康居第一;在广州、深圳等地友邦正呈现强烈的后来居上之势。 3.新型产品占据主导,投资问题突显 1999年平安在国内首推投连险,随后分红险及万能险也先后面市,在低利率环境下,新产品得到了高速发展,并且取代传统非分红型险种成为业务主导,据统计,2002年新型寿险产品(投资类和分红类产品)收入占个险新单业务收入的比例超过60%.寿险的业务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新型产品的热销与宏观经济环境有关,目前中国银行实行超低利率,股市持续低迷,在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资金自然流向可能比银行和证券市场获得更高回报的人寿保险市场,尤其是预定利率高于同期

世界人造板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世界人造板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自《中国木业国际网》 在当今气候变化受到全球关注,保护森林成为人类共识,而世界可采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及其制品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人工速生商品林、森林培育和采伐剩余物及生产建设、更新改造过程中废弃的木质纤维等资源发展人造板,以替代传统木材产品,对保护天然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 1、世界人造板工业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人造板产量以年均7%的速度持续增长,2007年产量超过2.8亿m3。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人造板产量下挫6.36%,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金砖四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市强劲发展,人造板工业在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强劲拉动下,2009年全球产量回升了5个百分点,重新步入快速发展轨道。2010年世界人造板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超过3亿m3。 1.1三大人造板生产概况

近十年来,全球刨花板年产量始终保持在1亿m3左右,金融危机前,年均增长4.78%,2007年产量高达1.11亿m3。受危机冲击,三年来刨花板产量不断下滑,2010年降到9000万m3左右。2009年全球刨花板、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三大板比例为40:35:25,2010年在中国胶合板产量增长60%的冲击下,三大板比例调整为35:38:27,但刨花板依然是全球人造板生产的主要品种。胶合板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2008年产量下降9.45%,但在亚州经济复苏的带动下迅速反弹,2010年产量达到1亿m3,超过刨花板成为第一大板种。中密度纤维板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持续平稳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11.8%,全球产量从2001年的2362万m3提高到2010年的7000万m3,十年增长了近两倍。 1.2 洲际人造板工业格局 从五大洲地域来看,亚洲始终占据着世界人造板的主导地位。金融危机对欧洲和美洲的人造板生产影响很大,但对其他三大洲几乎没有影响,其中亚洲人造板工业逆市拉升,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份额,由2007年的42%增长到了2009年的50%。 2007年前,欧洲、美洲的刨花板产量占全球总量的82.3%,由于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建筑行业不景气,引起人造板需求下

2019年中国人造板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定制家具需求带来全新发展机遇

2019年中国人造板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定制家具需求 带来全新发展机遇 人造板行业基本概况分析 人造板制造是指用木材及其剩余物、棉秆、甘蔗渣和芦苇等植物纤维为原料,加工成符合国家标准的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细木工板和木丝板等产品的生产,以及人造板二次加工装饰板的制造。人造板的生产应用提高了木材综合利用率,2-3立方米的木材可生产1立方米的人造板,但1立方米的人造板相当于3-6立方米的木材的使用效果。因此,人造板制造业的发展为缓解木材类产品供求矛盾、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中国把人造板制造归入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国统局代C20),其三级代码为C202。 中国人造板产量分析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造板制造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人造板产量已达2.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8%。到了2016年中国人造板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7%。截止至2017年中国人造板产量达到了2.95亿立方米,同比减少1.9%。预测2019年我国人造板产量将达到3.25亿立方米,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57%,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人造板产量将达到3.74亿立方米。 2015-2023年我国人造板产量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预测2019年中国中国人造板消费量超3亿立方米 2015年中国人造板消费量为2.7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1%。到了2016年中国人造板消费量达到2.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4%。截止至2017年中国人造板消费量达到了2.9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9%。预计2019年我国人造板消费量将达到3.12亿立方米,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86%,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人造板消费量将达到3.63亿立方米。 2015-2023年我国人造板消费量统计情况及预测

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广义的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制造业产值也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目前我国制造业共有30个行业,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在制造业30个产业中,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值排名第一,达到26994.38亿元,占制造业产值的12.4%。总体来看,传统产业仍是中国制造业的主体。首先必须肯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制造业连续高速增长已有十多年,然而在产值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反映出许多问题。下面结合所查找的资料谈谈个人对于我国制造业当前发展现状的看法。 首先,中国“世界第一”的地位是主要依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中国所出口的工业产品,大多都是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制造的商品虽然远销海外,但是产品缺乏科技附加值,大都是一些低端的产品,利润较低,通过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过程中成本,以获取价格上的优势。因而产品的竞争力低,往往会因为相互压低价格形成恶性竞争。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赚取低廉的加工费的生产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中国的制造企业必须在发展中寻找新的出路,不断积累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经验,鼓励创新精神,不断增加在科研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摸索出一套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新模式,以适应当今的国内背景和国际环境。 其次,我国制造业的生产能耗过大,资源利用分配不合理。自然资源是制造业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具有有限可利用的特性,即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环境和生态保护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传统的制造业高发展、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造成中国资源严重匮乏,生态急剧恶化。我国是一个工业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相关数据显示,我国GDP只占全世界的5.5%,却消耗了全球石油资源的8%,原煤的40%、粗钢的32%等,能耗强度是日本的5倍,平均是发达国家的1.5倍,若不做出及时的调整将会对我国今后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严重不利的影响。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已经意识到高能耗生产所带来的弊端,国家发改委在“十二五”规 “十三五”单位GDP将下降16.6%,划期间提出单位GDP能耗下降17.3%的要求, 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逐渐转为为集约型,从而实现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再次,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相对落后。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由于中国的制造业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很多制造业工厂仍在沿用老式的传统机床等加工设备,这些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制造业的加工要求。近来来,国家逐渐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加大在装备制造业方面的投入,2009年1月1日,中国开始实施的增值税转型就是对国内装备工业的一个很大鼓励,但由于它是一个普适性的政策,不论是高、中、低档的设备,都能够从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