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JGT 568-2019)

混凝土骨料的要求规范

、粗骨料 (一)概念:凡混凝土中颗粒粒径大于5的骨料称为粗骨料。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粗骨料一般有两种:卵石和碎石。比较同等条件下,谁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大?答案:碎石。碎石是经过人工或机械破碎而成;卵石是天然岩石经风化而成。因为碎石的表面粗糙,与水泥石粘接度大;颗粒均匀,且坚固;不含杂质,清洁度好;针、片状含量少,所以,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强度大。 (二)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1、粗骨料中含的泥块、淤泥、细屑、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物是有害杂质。它们的危害与在细骨料中的相同。它们的含量一般应符合表6-3中规定。

2、形状:粗骨料成圆柱形或立方体的好,针、片状含量必须满足表6-3中规定

针状颗粒:凡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 4 倍的为针状颗粒。 片状颗粒:凡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 4 倍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3 、颗粒级配 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最大粒径。当骨料粒径增大时,其比表面积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减少。因此,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得大些。试验研究表明,骨料的最大粒径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用量和施工工艺等有关。 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粗骨料都必须是质地致密、具有足够的强度。碎石或卵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立方体强度和压碎指标两种方法表示。 (1 )用岩石立方体强度表示粗骨料强度。是将岩石制成 5 c m X 5cm X 5cm的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cm的圆柱体)试件,在水饱和状态下,其抗压强度(MPa)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作为碎石或碎卵石的指标,根据JG53—92 规定不应小于1. 5。 ( 2 )用压碎指标表示粗骨料的强度时,是将一定质量气干状态下10?2 0mm石子装入一定规格的圆筒内,在压力机上施加荷载到200KN,

混凝土骨料的要求规范

混凝土骨料的要求规范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6.2.4粗骨料、水 一、粗骨料 (一)概念:凡混凝土中颗粒粒径大于5的骨料称为粗骨料。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粗骨料一般有两种:卵石和碎石。比较同等条件下,谁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大?答案:碎石。碎石是经过人工或机械破碎而成;卵石是天然岩石经风化而成。因为碎石的表面粗糙,与水泥石粘接度大;颗粒均匀,且坚固;不含杂质,清洁度好;针、片状含量少,所以,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强度大。 (二)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1、粗骨料中含的泥块、淤泥、细屑、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物是有害杂质。它们的危害与在细骨料中的相同。它们的含量一般应符合表6-3中规定。 表6-3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2、形状:粗骨料成圆柱形或立方体的好,针、片状含量必须满足表6-3中规定。 针状颗粒:凡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的为针状颗粒。 片状颗粒:凡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3、颗粒级配 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最大粒径。当骨料粒径增大时,其比表面积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减少。因此,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得大些。试验研究表明,骨料的最大粒径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用量和施工工艺等有关。 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粗骨料都必须是质地致密、具有足够的强度。碎石或卵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立方体强度和压碎指标两种方法表示。 (1)用岩石立方体强度表示粗骨料强度。是将岩石制成 5c m×5c m×5c m的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c m的圆柱体)试件,在水饱和状态下,其抗压强度(M P a)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作为碎石或碎卵石的指标,根据J G53—92规定不应小于1.5。 (2)用压碎指标表示粗骨料的强度时,是将一定质量气干状态下10~20m m石子装入一定规格的圆筒内,在压力机上施加荷载到200K N,卸荷后称取试样质量(m0),用孔径为2.5m m筛筛除压碎的细粒,称取试样的筛余量(m1)。 二、拌和用水与养护用水 1、宜采用饮用水。 2、其他水应经过检验才能使用。

混凝土等级与级配的关系

混凝土等级与级配的关系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混凝土等级与级配 ★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范围 不同的建筑工程,不同的部位常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我国混凝土工程目前水平情况下, 一般选用范围如下: ①C10~C15——用于垫层、基础、地坪及受力不大的结构。②C20~C25——用于梁、板、柱、楼梯、屋架等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③C25~C30——用于大跨度结构、要求耐久性高的结构、预制构件等; ④C40~C45——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吊车梁及特种结构等,用于25~30层; ⑤C50~C60——用于30层至60层以上高层建筑;⑥C60~C80——用于高层建筑,采用高性能混凝土;⑦C80~C120——采用超高强混凝土于高层建筑。将来可能推广使用高达C130以上的混凝土。 ★各种级配混凝土使用的粗骨料粒径范围:一级配:5~20mm,最大粒径20mm;二级配:5~20mm、20~40mm,最大粒径40mm;三级配:5~20mm、20~40mm、40~80mm,最大粒径80mm; 四级配:5~20mm、20~40mm、40~80mm、80~120mm,最大粒径120mm。 混凝土中有粗骨料(碎石)和细骨料(砂),混凝土的级配就是按照碎石的级配来划分的。水工建筑物中常用的应该是二级配和三级配混凝土,二级配一般是一些薄壁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有 就是泵送混凝土一般要求二级配。三级配一般用于大体积混凝土。

等级是结构强度需要,级配是施工工艺、经济性、温控需要;可以采用多级配就一般不用二级配,这是强调经济性;泵送混凝土和非大体积混凝土只能采用一、二级配,这是工艺要求;混凝土重力坝、拱 坝采用四级配,这是温控和经济性要求。

04混凝土用骨料

4混凝土用骨料 4.1概述 4.1.1骨料的分类及成因 骨料也称集料,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由于骨料具有一定的强度,而且分布范围广,取材容易,加工方便,价格低廉,所以在混凝土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配制混凝土采用的骨料通常有砂、碎石或卵石。骨料的分类如下: 按粒径区分,粒径在0.l5mm至4.75mm之间为细骨料,如砂;粒径大于4.75mm为粗骨料,如碎石和卵石。 按密度区分,绝干密度2.3t/m3以下,烧成的人造轻骨料与火山渣为轻骨料;绝干密度在2.3-2.8t/m3左右,通常混凝土用的天然骨料及人造骨料为普通骨料;绝干密度2.9 t/m3以上,多者达4.0 t/m3以上为重骨料。 按成因区分为:天然骨料,象砂、卵石;人造骨料,象机制砂、碎石、碎卵石、高炉矿渣等。 生成骨料的岩石有火成岩、沉积岩与变质岩三大类。火成岩中常用的有花岗岩,沉积岩中常用的有凝灰岩、石灰岩,变质岩中常用的有大理岩。骨料中常见有害作用的矿物有云母、泥及泥块等,云母吸水率高,强度及抗磨性差。 4.1.2骨料的强度 骨料的强度来自岩石母体,在我国JGJ53-92中规定,采用50mm的立方体试件或φ50mm×H50mm 圆柱体,在饱和状态下测定其抗压强度。火成岩强度不宜低于80MPa,变质岩不宜低于60MPa,水成岩不宜低于30MPa。水成岩包括石灰岩、砂岩等,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深成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和橄揽岩,喷出的火成岩包括玄武岩和辉绿岩等。碎石或卵石抵抗压碎的能力称为压碎指标值,骨料在生产过程中用压碎指标值测定仪来测压碎值,以间接反映岩石的强度。 对于普通混凝土,不同品种、不同强度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很小,但对高强混凝土,骨料的差别对强度的影响很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以上时,应进行岩石抗压试验。岩石抗压强度应为混凝土强度1.5倍以上。 混凝土的强度受水泥浆与骨料黏结强度的影响。骨料具有足够的强度时,混凝土强度不受骨料强度的影响。碎石与水泥浆的黏结面积大,黏结强度高,故比用河卵石配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 1

再生混凝土技术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再生混凝土技术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摘要:混凝土用料对自然资源的耗费较大,开发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应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科研课题,使用废弃混凝土材料代替天然物料配置的再生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业发展中逐渐引起各方重视,本文就混凝土再生技术基本性质和重要配合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再生混凝土特征,提出基于自由水灰比之上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分析本次设计方案对混凝土发展的必要性,以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前言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己成为跨行业、跨学科、互相渗透的领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要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和所要求的其它性能及耐久性;二要满足施工工艺,易于操作而又不遗留隐患的工作性;三要在符合上述两项要求下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四要对上述设计的结果进行试配、调整,使之达到工程的要求;五要在达到上述要求的同时,设法降低成本。本文论述了再生混凝土技术的概念、再生混凝土的性质并首次提出基于自由水灰比之上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以促进再生混凝土技术的研究,推广再生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含义 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新混凝土的技术。把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分级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形成的骨料称为再生骨料(recycled aggregate),而把利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称为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简称再生混凝土。相对于再生混凝土而言,把用来生产再生骨料的原始混凝土称为基体混凝土(originalconcrete),简称再生混凝土。 二、再生混凝土技术中再生骨料的特征研究 同天然砂石骨料相比,再生骨料由于含有30%左右的硬化水泥砂浆,从而导致其吸水性能、表观密度等物理性质与天然骨料不同。再生骨料表面粗糙、棱角较多,并且骨料表面还包裹着相当数量的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孔隙率大、吸水率高),再加上混凝土块在解体、破碎过程中由于损伤积累使再生骨料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纹,这些因素都使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增大,这对配制再生混凝土是不利的。同样由于骨料表现的水泥砂浆的存在,使再生骨料的密度和表观密度比普通骨料低。 三、再生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分析 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型较低,变形较大,延性较好,这使得再生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抵抗动荷载的能力。另外,再生骨料的孔隙率较大,表观密度较小,使再生混凝土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如水灰比为0.6的再生混凝土,当粗骨料全部使用再生骨料时,则混凝土的导热系数降低28%,若再加入引气剂,再生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可降低44%。由此可见再生混凝土适合用于维护材料和结构保温材料。但是,再生混凝土由于水泥砂浆含量多,所以其干缩值和徐变较大,这是影响其应用的最不利因素。 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再生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在界面。由于再生骨料的亲水性较强,能很快被水润湿,而且再生骨料表面有许多微裂纹,会吸入新的

对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的分析

对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的分析 摘要:在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下,积极探究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成 为了推动建筑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能够构建再生骨料取代率影 响水胶比计算公式,并且还可以清楚了解到再生骨料的取代率、孔隙率以及吸水 率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混合比的设计参数所带来的影响比较大,为再生混凝土混合 比的设计奠定基础与保障。 关键词: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 所谓的再生骨料混凝土主要是指利用破碎加工的废弃混凝土作为骨料的混凝土,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废弃混凝土的处理问题,并且能够起到节约 骨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此外,与天然骨料相比较,再生骨料具 有较大的吸水性,其空隙也比较多,如果对其利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方式对其 设计,那么则会降低其强度以及流动性,无法提高耐久性。鉴于此,本文从再生 骨料的基本特性分析,通过试验分析,制定各项计算公式,为再生骨料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奠定基础。 一、试验分析 (一)试验材料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粗骨料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天然骨料,为石灰石碎石, 粒径为20mm以下,其二是再生粗骨料,是废弃强度为C20—C40的商品混凝土,利用破碎机将其破碎,粒径为20mm以下。其中细骨料是细度模数2.67的河砂。其中粗骨料的物理性能见表1,粗骨料的级配见表2. 在通过分析与计算,可以得知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下试验所得到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 抗压强度会伴随着水灰比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变化图见图1.且根据图1还可以了解水灰比 相同的情况下,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会伴随着这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并且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度会伴随着水灰比的变化规律发生变化,尤其是当 粗骨料是天然骨料的时候,会伴随着水灰比的增加其抗压强度不断减小。而当其比例增大, 为50%或者100%的时候,那么伴随着水灰比的增大其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度会有 所降低,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在本次研究中所采取的再生骨料均为II级骨料, 其压碎指标比较大,尤其是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超过标准的时候,那么再生骨料混凝土会因 为再生骨料压碎而产生破坏。此外,当参数为0%、50%、100%,水灰比在0.55左右的时候,其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度以及水泥强度之比与水灰比关系见图2.根据对图2的分 析得知,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及水泥强度之比与水灰比呈现出线性关系,完全 与公式相吻合。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之间的差别便是从粗骨料品质 方面进行分析,且粗骨料的性能与参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不同的再生粗骨料的取代 率不同,如果按照公式进行分析,那么可以得出不同的数值,见表3. 通过分析表3,可以了解到再生骨料品质与天然骨料相比较有所降低,并且所具备的线 性关系为 并且根据对图3 的分析得知,单方用灰量在很大程度上会伴随坍落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其中当坍落度发生变化的时候,那么单方用水量会不断增大,2而当单方用水量相同的时候,其塌落度在很大程度上会伴随着参数的增加而减小。 结语: 通过对其分析与研究,在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中,需要对再生骨料的孔隙率、 吸水率以及表观密度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与测定,然后选择先关的参数。另外再生骨料混凝

再生混凝土技术与配合比设计

再生混凝土技术与配合比设计 摘要:我国的改革开发政策推行至今已经有近四十年,这这段时间我国的各行 各业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建筑行业、交通行业及工程建设行业,这些行业的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需要使用到混凝土材料,混凝土 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程建设材料,因为比较廉价,性能强,深受工程建设 行业喜爱。但是一些城市改造、工程改造、道路改建等工程把以前的混凝土拆除,然后随意堆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目前我们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是 如何处理废旧的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技术可以把这些旧的混凝土重新碾磨变成新 混凝土的骨料、沙子来使用,这样既可以做到工程拆下来的混凝土不污染环境, 又可以把变废为宝,节约再生混凝土经济成本。本文根据个人多年的经验来分析 再生混凝土技术和配合比设计。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技术;配合比设计 前言 目前来说人造的建筑材料使用范围和用量最大的就是混凝土材料,因为混凝 土配制的原材料砂石骨料价格便宜,可以直接开采使用,但是近年来调查发现骨 料砂石的消耗量在急剧增加,同时因为骨料砂石的开采过度,造成了一系列的环 境问题,山坡滑坡、泥石流、河床破坏严重等,同时一些工程改造、房屋拆迁等 剩下大量的废弃的混凝土块,随意堆放不加处理比较污染环境,而且还存在一些 危险,而把废弃的混凝土块回收破碎、研磨、分级在作为混凝土骨料来使用,不 断可以降低再生混凝土的成本,而且可以减少原始骨料砂石的开采,减轻环境污 染问题,把废旧混凝土块变废为宝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也符合国家推行的和持 续发展的政策要求,再生混凝土技术值得大力推广,本文就来简要分析一些该技术。 1、再生混凝土技术简介 简单来说,再生混凝土技术指的是对废旧混凝土进行回收、磨碎、然后清洗、分类,然后再利用配比技术做成新的再生骨料砂石,用这种再生骨料砂石代替天 然的砂石骨料作为再生混凝土的原材料的一种技术。 1.2再生砂石骨料的主要来源及制作的全过程分析 通常来说,要生产再生砂石骨料都是以废旧的混凝土块作为主料,其主要来 源有四个方面: ①一些危房、达到使用寿命的楼房、老化的建筑物等按照国家要求需要拆除,然后就会产生很多的废旧混凝土块,这些废旧的混凝土块就是再生骨料砂石的来 源之一; ②城市改造、市政工程运迁、公共基础设施改建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废旧混凝 土块,这也是再生砂石骨料的来源之一; ③因为商品混凝土要求高,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少的废旧混 凝土。 ④工程改造、工厂改建及因为自然灾害导致工程被破坏、建筑物倒塌等需要 拆除重建,也会产生较多的废旧混凝土块,这些也是再生砂石骨料的来源之一。 再生砂石骨料的制作过程:再生砂石骨料是用废旧的混凝土块制作的,制作 的过程基本和使用天然的砂石制作技术一样,这两种骨料的制作过程相同点是: 原料—破碎—清洗—筛选—分类—配比—砂石骨料,再生砂石骨料的工序可能要复杂一点,因为再生砂石骨料制造用到的废旧混凝土中肯定混油玻璃、石膏、木块、

混凝土骨料性能要求

混凝土骨料性能要求 经长期风化侵蚀作用而形成的粒径小 0.005mm的颗粒,“淤泥”是指粒径比黏土大、比砂小的土粒,“细屑”是指其他粒径很小的细碎云母片、非矿物质杂质等。由于泥粒一般较细,增加了骨料比表面积,并且由于黏土类成分的吸水性质,当含泥量较高时,要达到预期的施工性能和强度,不仅会增加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和胶凝材料,还会对混凝土干缩、徐变、抗渗、抗冻等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当有泥块存在时,会降低混凝土密实度,成为混凝土中的薄弱成分。因此,国内外规范均严格限制}昆凝土骨料中的含泥量,如GB/T 14685-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规定碎石中的最大含泥量不得大于1. 5%、最大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GB/T14684-2011《建筑用砂》规定天然砂中的最大含泥量不得大于5.0%,对于强度等级高于C60的混凝土,则最大含泥量不得大于1.0%。

人工砂中亦有粒径小于o.08mm的颗粒,这 些颗粒性质与天然骨料中粒径小于0.08mm的泥粒 有本质差异,相关规范亦规定了人工砂中的石粉 含量限值,但普遍大于天然骨料中的含泥量限值。目前,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已 成为热点,随着研究深入,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 有可能进一步放宽。 2.砂中云母含量 砂中云母一般呈薄片状,表面光滑,强度很低,且易沿节理错裂,与水泥浆的黏结力差,当 砂中云母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混凝土拌和物和 易性、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均有显著降低。因此,国家标准和许多行业标准都限定砂中云母含量,如《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和电力行 业标准《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均限定砂中云母含量不得大于2%,但与上述规范配 套的试验方法只能测试砂中粒径大于0. 3mm的游 离云母含量。天然砂中的云母颗粒粒径基本上大

粗骨料颗粒级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焦作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第 23卷 , 第 3期 , 2004年 5月 Journal of Jiaozu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 Vol 123, No 13, May 2004 粗骨料颗粒级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王雨利 , 管学茂 , 潘启东 , 廖建国 (焦作工学院资源与材料工程系 , 河南焦作 454000 摘要 :分析了粗骨料的最大粒径、 , 特征和颗粒形状、强度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 , 高性能混凝 关键词 :粗骨料 : :A 文章编号:1007Ο7332(2004 03Ο0213Ο03 粒径在 5, 即石子 . 粗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 , 其特征和性能直接 影响和决定着混凝土的性能 . 粗骨料在混凝土中约占 70%, 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成 分 . 本文就粗骨料的物理性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如下 . 1最大粒径 石子的粒径越大 , 其比表面积相应减小 , 因此所需的水泥浆量相应减少 , 在一 定的和易性和水泥用量的条件下 , 则能减少用水量而提高混凝土强度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石子的粒径应尽量选用大一些的 [1]. 但并不是粒径越大越好 , 一是粒径越大 , 颗粒内部缺陷存在的机率越大 ; 二是粒径越大 , 颗粒在混凝土拌合中下沉速度越 快 , 造成混凝土内颗粒分布不均匀 , 进而使硬化后的混凝土强度降低 , 特别是流动性较大的泵送混凝土更加明显 . 在普通混凝土中 , 碎石的最大粒径是根据构件的截

面尺寸和钢筋间距来确定 , 粒径的大小对强度影响不大 . 对此 , 我们做了实验 , 其实验结果如表 1. 表 1 C20级混凝土实验结果 Tab 11 The experiment result of C20 concrete 序号W ΠC 配合比 水泥∶砂∶碎石 水泥用量 Π(kg ? m -3 外加剂 Π% 砂率 Π% 粗骨料Πmm 5~20 20~40 40~60

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标准2020版

目次 前言.................................................................................................................................................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符号 (1) 4 分类与等级 (3) 5 要求 (3) 6 试验方法 (6) 7 检验规则 (8) 8 标志、贮存和运输 (8)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粗骨料不规则颗粒含量试验方法 (10)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人工砂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方法 (12)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石粉亚甲蓝值试验 (14)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石粉流动度比试验 (16)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人工砂需水量比试验 (18) 附录 F (规范性附录)粗骨料的氯化物含量试验 (19)

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的术语和符号、分类与等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贮存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中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用的骨料,不包括轻骨料和重骨料等特殊骨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2419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T 14684 建设用砂 GB/T 14685 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 50733 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 JG/T 223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3 术语和符号 下列术语和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3.1术语 3.1.1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以建设工程设计和施工对混凝土性能特定要求为总体目标,选用优质常规原材料,合理掺加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采用较低水胶比并优化配合比,通过绿色预拌生产方式以及严格的施工措施,制成具有优异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混凝土。 3.1.2骨料aggregate 在混凝土中起骨架、填充和稳定体积作用的岩石颗粒等粒状松散材料。 3.1.3粗骨料(石)coarse aggregate 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包括卵石和碎石。 3.1.4卵石pebble 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的,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mix proportion design of mixed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 I

目次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 (1) 4 符号 (2) 5 材料 (3) 5.1 胶凝材料 (3) 5.2 骨料 (3) 5.3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用水 (4) 5.4 外加剂 (4) 6 配合比设计基本要求 (4) 6.1 性能要求 (4) 6.2 试配强度 (4) 7 配合比计算 (5) 7.1 水胶比 (5) 7.2 用水量 (5) 7.3 砂率 (6) 7.4 粗细骨料用量 (6) 7.5 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7) 8 制备和运输 (7) 9 质量验收 (7) I I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质量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水泥混凝土道路路面、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1344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 8075 混凝土外加剂 GB 12958 复合硅酸盐水泥 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T 208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 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14685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 14902 预拌混凝土 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 18736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DL/T 5151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范 JC 473 混凝土泵送剂 JC 474 混凝土防水剂 JC 475 混凝土防冻剂 JC 476 混凝土膨胀剂 JC 500 石灰石硅酸盐水泥 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63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 3 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1

混凝土骨料的要求规范

6.2.4粗骨料、水 一、粗骨料 (一)概念:凡混凝土中颗粒粒径大于5的骨料称为粗骨料。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粗骨料一般有两种:卵石和碎石。比较同等条件下,谁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大?答案:碎石。碎石是经过人工或机械破碎而成;卵石是天然岩石经风化而成。因为碎石的表面粗糙,与水泥石粘接度大;颗粒均匀,且坚固;不含杂质,清洁度好;针、片状含量少,所以,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强度大。 (二)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1、粗骨料中含的泥块、淤泥、细屑、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物是有害杂质。它们的危害与在细骨料中的相同。它们的含量一般应符合表6-3中规定。 表6-3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最新可编辑word文档

最新可编辑word文档

2、形状:粗骨料成圆柱形或立方体的好,针、片状含量必须满足表6-3中规定。 针状颗粒:凡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 2.4倍的为针状颗粒。 片状颗粒:凡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3、颗粒级配 最新可编辑word文档

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最大粒径。当骨料粒径增大时,其比表面积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减少。因此,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得大些。试验研究表明,骨料的最大粒径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用量和施工工艺等有关。 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粗骨料都必须是质地致密、具有足够的强度。碎石或卵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立方体强度和压碎指标两种方法表示。 (1)用岩石立方体强度表示粗骨料强度。是将岩石制成5c m×5c m×5c m的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c m的圆柱体)试件,在水饱和状态下,其抗压强度(M P a)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作为碎石或碎卵石的指标,根据J G53—92规定不应小于 1.5。 (2)用压碎指标表示粗骨料的强度时,是将一定质量气干状态下10~20m m石子装入一定规格的圆筒内,在压力机上施加荷载到200K N,卸荷后称取试样质量(m0),用孔径为 2.5m m 筛筛除压碎的细粒,称取试样的筛余量(m1)。 二、拌和用水与养护用水 最新可编辑word文档

混凝土骨料的要求规范

一、粗骨料 (一)概念:凡混凝土中颗粒粒径大于5的骨料称为粗骨料。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粗骨料一般有两种:卵石和碎石。比较同等条件下,谁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大?答案:碎石。碎石是经过人工或机械破碎而成;卵石是天然岩石经风化而成。因为碎石的表面粗糙,与水泥石粘接度大;颗粒均匀,且坚固;不含杂质,清洁度好;针、片状含量少,所以,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强度大。 (二)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1、粗骨料中含的泥块、淤泥、细屑、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物是有害杂质。它们的危害与在细骨料中的相同。它们的含量一般应符合表6-3中规定。 表6-3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2、形状:粗骨料成圆柱形或立方体的好,针、片状含量必须满足表6-3中规定。 针状颗粒:凡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倍的为针状颗粒。 片状颗粒:凡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倍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3、颗粒级配 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最大粒径。当骨料粒径增大时,其比表面积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减少。因此,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得大些。

试验研究表明,骨料的最大粒径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用量和施工工艺等有关。 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粗骨料都必须是质地致密、具有足够的强度。碎石或卵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立方体强度和压碎指标两种方法表示。 (1)用岩石立方体强度表示粗骨料强度。是将岩石制成5c m×5c m×5c m的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c m的圆柱体)试件,在水饱和状态下,其抗压强度(M P a)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作为碎石或碎卵石的指标,根据J G53—92规定不应小于。 (2)用压碎指标表示粗骨料的强度时,是将一定质量气干状态下10~20m m石子装入一定规格的圆筒内,在压力机上施加荷载到200K N,卸荷后称取试样质量(m0),用孔径为筛筛除压碎的细粒,称取试样的筛余量(m1)。 二、拌和用水与养护用水 1、宜采用饮用水。 2、其他水应经过检验才能使用。

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第31卷 第7期2009年4月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J 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l .31 No .7 Apr .2009 DOI :10.3963/j .issn .1671-4431.2009.07.015 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宋少民,王 林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摘 要: 针对再生骨料高吸水率的特点,优化再生混凝土配合比是该文主要目的,通过单因素法研究了粉煤灰、再生骨料与天然砂在再生混凝土中的掺量以及水胶比对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再生混凝土最优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水胶比和掺加优质粉煤灰对提高再生混凝土品质是有效的技术途径。并建议再生粗细骨料分仓存放、计量,要求坍落度损失小时,适当减少再生细骨料掺加比例。关键词: 建筑垃圾; 再生骨料; 配合比优化; 材料性能中图分类号: T U 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4431(2009)07-0056-04 The Experiment Research on Concrete with Construction Rubbish Recycled Aggregate SONG Shao -m in ,W ANG Lin (School of Civil and T raffic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China ) Abstract : A ccording to hig her wa ter abso rption rate o f the recycled agg regate ,the paper 's main purpose is to optimize the recy cled concrete mix proportion .I t formed mix proportion from studying on the single factor method ,including different influ -ence on the wo rkability and strength ,such as the fly ash ,the different ratio of the recy cled aggregate to natural sand and the different W /B .T 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it can improve concrete quality with lower W /B and adding hig h quality fly ash .It suggests that the recycled coarse -fine agg reg ate should sto re and measure separately .Considering the less lose of the slump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ratio of the recy cled fine aggregate . Key words construction rubbish ; recycled aggrega te ; mix proportio n optimization ; material performance 收稿日期:2008-10-12.作者简介:宋少民(1965-),男,硕士,教授.E -mail :john .song65@https://www.360docs.net/doc/c49710704.html,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经过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m 2 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600t [1] 。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产量还没有权威的统计数字,估计其数值要达到几十亿t [2]。随之带来一系列关于自然资源、能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四川汶川地震后,建设部高度重视建筑垃圾在建筑中再生利用问题,希望尽快实现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另一方面,以我国当前水泥年产量近14亿t 计,混凝土年生产量接近35亿m 3 ,需消耗天然砂石60亿t 以上。许多地区,优质的砂石资源已经开始出现难以为继的问题,同时,天然材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也造成水土流失和自然景观恶化,严重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为符合循环经济战略的要求,实现混凝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再生混凝土势在必行。当然,由于建筑垃圾的成分复杂,品质波动大,吸水率高,整体上会导致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的下降。为今后在中低等级混凝土中应用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利用现代混凝土理念和技术,对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研究。

混凝土中细骨料的要求

混凝土中细骨料的要求 混凝土中粗骨料之间的空隙是由细骨料填充的。水泥同细骨料混合,形成坚硬的水泥石,它们粘裹在粗骨料的表面上,与粗骨料一起共同承担承受荷载的重任。选用的砂子如果过细,会使水泥石强度大大的降低,因此在混凝土结构中所使用的砂,应选用粗砂或中砂。 砂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μf来表示,它是由2.5、1.25、0.63、0.315和0.16等五种孔径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经计算而得,砂子按细度模数可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三个等级,三级中每一级的范围是这样确定的:粗砂:μf=3.7~3.1 中砂:μf=3.0~2.3 细砂:μf=2.2~1.6 这样的确定使我们得知建筑工程用砂的粗细程度是怎样划分的,联想到建筑工程选择配制混凝土使用的砂,它的细度模数至少应在2.3以上,这是对细骨料的第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是尽管砂的细度模数满足要求,如果砂中的含泥量过大,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所谓砂的含泥量是指砂中粒径小于0.080mm的颗粒含量,特别是当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时,对砂中含泥量的要求越发严格。 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应不大于3.0%。强度等级C10及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中的含泥量对混凝土强度影响不是很大,因此可以根据水泥的强度等级予以放宽。 砂中泥块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泥块对混凝土的抗压、抗渗、

抗冻及抗收缩等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包裹型的泥块更为严重,泥块遇水后会形成浆状,胶结在一颗或数颗砂子的表面,影响水泥石的黏结力,需要做出限制。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0%。对于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应根据水泥的强度等级其泥块含量可予以放宽。 仅有上述的认识还是不够的,混凝土工程用砂,还有另外的要求,砂的坚固性就可以说明在气候、外力或其他外界因素作用下抵抗破碎的能力,对于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要求的混凝土用砂或有腐蚀介质作用或经常处于水位变化地区的地下结构混凝土用砂,其坚固性重量损失应小于或等于8%,这样的要求同样适用于严寒或寒冷地区室外使用并经常处于潮湿或干湿交替状态下的混凝土。只有在其他条件下使用的混凝土,重量损失要求小于或等于10%。砂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涵盖了云母、轻物质、硫化物及硫酸盐和有机物等成分的含量,在一般混凝土结构中要求云母含量应在2%以下;对于有抗渗、抗冻要求的混凝土砂中云母含量不应大于1%。砂中如发现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则要进行专门的检验,确认能够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用。一般情况下砂中硫化物、硫酸盐和轻物质含量应小于或等于1%。此外,对于重要工程使用的砂,还应进行集料的碱活性检验,一旦发现有潜在的危害时,应使用含碱量小于0.6%的水泥或采用能够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掺合料,如果使用含钾、钠离子的外加剂时,

混凝土骨料

第4章骨料 4.1 骨料的作用 骨料(Aggregate)是粒形材料,通常不具备化学活性,分散在整个水泥浆基体中。由于骨料价格远低于水泥,因而主要用于降低混凝土成本。然而,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出发,骨料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占去了混凝土体积的2/3~3/4 ,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第15章)和耐久性(第11章)。而且,骨料对高强混凝土的影响很大。 骨料最明显的特征是其颗粒形状,实际上骨料是由很多的松散颗粒组成(图4.1)。如果颗粒粒径小于4 ~5mm,则称之为砂(Sand);如果颗粒粒径大于4~5mm,则称之为粗骨料(Coarse Aggregate)。还可以将骨料分为砾石(Gravel,天然骨料)和碎石(Crushed Stone,人工骨料)。砾石通常从河道中开采而得,圆形、表面光滑;破碎骨料由岩石破碎而得,无规则状、表面粗糙。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术语“骨料”包含细骨料(砂)和粗骨料(砾石或碎石)。 图4.1 砂、砾石和碎石 骨料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颗粒中存在连通孔隙。骨料的孔隙率影响其吸水特性,进而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如强度和抗冻耐久性。 在随后的内容中,首先介绍骨料的选用准则,然后是骨料的级配要求及参数,最后是骨料的吸水特性。 4.2 骨料的选用准则 并不是所有的骨料(包括天然骨料和由岩石破碎加工而成的人工骨料)都适用于混凝土 结构。对于骨料,还有很多基本要求,如果满足不了这些要求,即使不是暴露在侵蚀性环境,混凝土也可能劣化。这些要求包括骨料中不能含有会减少混凝土耐久性的有害物质。 有害物质包括氯化物、硫酸盐、碱-活性硅、黏土及有机杂质。而且,骨料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抗冻耐久性,这点要求骨料中的空隙要少,而隧石、页岩以及一些多孔的石灰岩往往不能满足该要求。 在骨料第一次用于混凝土或者在缺少以往经验时,至少要对骨料中有害物质和抗冻行为进行一次检测。一旦确定该骨料可以用于混凝土中,如果骨料没有其他的问题(例如骨料供应源有了改变),每年还至少要对骨料重复检测两次。 4.2.1 氯化物 骨料中氯化物(Chloride)的含量极限(0.05%)与钢筋腐蚀风险密切相关。在素混凝土(不含增强钢筋)中除非由于混凝土结构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盐沉积致使表面损伤(风化,Effiorescence),骨料即使含有氯化物也不会存在任何严重劣化风险。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被氯化物污染的骨料―海砂。理论上,海砂只有在经过一系列的清洗,将水溶性盐(如NaCl)除去之后,才能用作混凝土细骨料。 4.2.2 硫酸盐

混凝土骨料的要求规范

6. 2. 4粗骨料、水 一、粗骨料 (一)概念:凡混凝土中颗粒粒径大于5的骨料称为粗骨料。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粗骨料一般有两种:卵石和碎石。比较同等条件下,谁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大?答案:碎石。碎石是经过人工或机械破碎而成;卵石是天然岩石经风化而成。因为碎石的表面粗糙,与水泥石粘接度大;颗粒均匀,且坚固;不含杂质,清洁度好;针、片状含量少,所以,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强度大。 (二)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1、粗骨料中含的泥块、淤泥、细屑、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物是有害杂质。它们的危害与在细骨料中的相同。它们的含量一般应符合表6-3中规定。 表6-3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酸盐含量 (折算为 50,按质量 计)/ % 2、形状:粗骨料成圆柱形或立方体的好,针、片状含量必须满足表6-3中规定。 针状颗粒:凡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的为针状颗粒片状颗粒:凡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 4倍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3、颗粒级配 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最大粒径。当骨料粒径增大时,其比表面积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减少。因此,粗骨料的最大粒

径应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得大些。试验研究表明,骨料的最大粒径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用量和施工工艺等有关。 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粗骨料都必须是质地致密、具有足够的强度。碎石或卵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立方体强度和压碎指标两种方法表示。 (1)用岩石立方体强度表示粗骨料强度。是将岩石制成5cm x 5cm X5cm的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cm的圆柱体)试件,在水饱和状态下,其抗压强度(MPa)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作为碎石或碎卵石的指标,根据JG53—92 规定不应小于 1. 5。 (2)用压碎指标表示粗骨料的强度时,是将一定质量气干状态下10?20mm石子装入一定规格的圆筒内,在压力机上施加荷载到200KN,卸荷后称取试样质量(m b),用孔径为2. 5 mm 筛筛除压碎的细粒,称取试样的筛余量 ( m1) 。 二、拌和用水与养护用水 1、宜采用饮用水。 2、其他水应经过检验才能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