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复习__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地理专题复习__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地理专题复习__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姓名:班级:

一、常见光照图的类型

1、极地侧视图

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二

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与南、北极圈相切的两切点。有

些图需要根据经度来判别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反之

为西经。

春分、秋分日夏至日(6月

22日)冬至日(12月22日)

以上三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平分,下面的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不

等分。

2、极地俯视图

俯视图中经线表现为以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纬线则显示为同心圆,中心为极点,外

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如果自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则圆心为北极点,

如果自转方向是是顺时针,则圆心是南极点,也可根据经度判断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度数越来

越大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春分、秋分日夏至日(6月22日)冬至日(12月22日)

3、斜侧(俯)视图

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

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

4、矩形投影图

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

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的日

出(6时)日落(18时)时间等。

夏至日

冬至日

5、局部图

解题时把图像补充完整,可降低解题难度。适当的找些题来练习,只有多练才能融会贯通。

6、地球公转轨道图

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完整展现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一般结合地轴方向、近日点、远日点进行判读。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

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

的,同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由于观察

的角度不同,公转位置图有多种变化。读这类

图型的关键是看三点:一是自转和公转要一致,

二是逆时针转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顺时针转

为南极上空的俯视图,三是近日点时,太阳直

射在南半球,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不同视角的公转轨道图:

7、公转轨道局部图

结合公转方向和昼夜分布判读。图中阴影为夜半

球,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可确定为9月23日前后的光照图。

二.光照图常见考查内容及相应解题方法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

(1)东西半球:明确20°W和160°E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

(2)南北半球: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3)东经度增大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反之,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经度变大为东经度,经度变小为西经度。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互垂直,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太阳光线要过地心并垂直地球表面。晨线:由夜入昼。昏线:由昼入夜。下图为不同节气的晨昏线图。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要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就要判断出太阳直射点

的纬度和经度。

(1)纬度位置:一般有三种情况,即太阳直射在北

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上,判断的依据是观察极圈

内的昼夜状况。

(2)经度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地方时12点所在

的经线上。

(3)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

大(正午太阳高度)。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从太阳直

射点向四周依次递减;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从

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4.日期、节气(季节):

由日照图确定日期和节气(季节),日期主要有四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时,日期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节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处应注意节气和季节的区别。判断推理的过程是:由极圈内的昼夜状况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再到日期节气(季节)。

春分、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

由图可知,图中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为:(45?W,0?)

5.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

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0,

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

太阳高度小于0。

(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一是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

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

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

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二是季节分布规律: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

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首先要明确两个

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地的纬度,根据以

下公式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

6.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北半球的夏半年,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冬半年则相反;南半球反

之。北极圈出现极昼,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出

现极夜,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只在每年3月

21日或9月23日前后,南、北极点周围无极昼、

极夜现象。南北极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是相反的。

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7.判断晨线(黎明)或昏线(黄昏)

确定晨昏线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判断:

(1)确定自转方向,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来。

(2)在所判断的晨昏线上任意选一普通点。

(3)看运动趋势,如果该点由昼入夜则为昏线,由夜入昼则为晨线。如图所示:

8.日出、日落

(1)某地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的交点的时刻,即该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2)某地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的交点的时刻,即该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均为6时日出,18时日落。

(4)赤道上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5)日出时间=12小时—昼长的一半

日落时间=12小时+昼长的一半

(6)昼半球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点,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点(0点),由此

可以推算出日出、日落时间,同时也可求取其他地区的地方时。

(7)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

9.判断相对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向着北极是北方,向着南极就是南方;纬线指示东西,即左西右东。

10.计算区时、地方时

(1)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昼半球中间线),与之对应则为24点或0

点(夜半球中间线)。

(2)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日出时间),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日

落时间)。

(3)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4)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等。再结合图中给出的经度信息,可计算区时。

由图可知,B点由夜晚进

入白昼,所以AC线为晨线

由图可知,弧DC为

晨线,弧DE为昏线

图中A、E点在B的东北方向,D点在C

点的正南方向,B点在D点的西南方向。

图中A点在E点正南方向,B点在D点

的东南方向,A点在B点的东北方向

10.计算昼夜长短 计算某地的昼夜长短,首先应明确过该点的纬线圈在昼夜半球上各跨了多少经度,按每隔15°为1小时可计算出昼夜长短。

四、如何画好一幅日照图 1、先在太阳光直射点处画一个垂直于球面的箭头,表示直射光线。以夏至日图为例说明直

射光线的画法:用直尺对好圆心与北回归线的一个端点,垂直于晨昏线,在圆的外侧画一条线段,即直射光线。 2、用若干个彼此平行、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太阳光线。 3、任何节气的日照图,晨昏线与太阳光线都是垂直的。 4、冬、夏至日的日照图上,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

5、在冬、夏至日图上画黄道面(要用一条直线表示,不必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将太阳光线

延长即可。黄道面要经过的三个重要的点是:北回归线的一个端点、圆心、南回归线的另一个

端点。

6、地球的地轴和黄道面可以延长到圆的外边,其他的线(经纬线、晨昏线)都不要画出圆外。

7、画冬、夏至日日照图时,如果地轴是倾斜的,太阳光线应画水平,如下图所示:

左图为北半球夏至日,A 点地方时为6点,D 点地方时为16点,E 点地方时为24点,B 点地方时为4点。 右图中C 点的地方时为6点,则D 点的地方时为8点,E 点所在经线为150?E ,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则为12点。与之对应的是30?,地方时为24点或是0点

专题复习——光照图的判读

专题复习——光照图的判读 一、以极地俯视光照图来掌握光照图的基本判读 " . 二.光照图的基本要素——点、线、面、角 1.两线——晨线、昏线 (1)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如图1中AB。 (2)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如图1中BC。 2.五点——晨赤点、昏赤点、晨昏北点、晨昏南点、太阳直射点 (1)晨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00。如图2中C点。 ~ (2)昏赤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00。如图2中A点。 (3)晨昏北点:晨线与昏线在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北的点。北点(图2中D点)0时北昼,北点12时北夜(当晨昏北点为0:00时,其北方为极昼;当晨昏北点为12:00时,其北方为极夜)。 (4)晨昏南点:晨线与昏线在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南的点。南点0时南昼,南点12时南夜。 (5)太阳直射点:即日心和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如图2中B点)。太阳高度为90°,地方时为12:00。它与晨赤点、昏赤点的经度差为90°。 3.点线关系 (1)晨昏线与纬线相切于晨昏北(南)点。晨昏线与赤道相互平分。 (2)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为南北走向,即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如图3);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晨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如图4中AB),昏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晨线为东北—西南走向,昏线为西北—东南走向。 , (3)晨昏北点到北极点的纬度差=晨昏南点到南极点的纬度差=直射点到赤道的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度数。 (4)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的纬度之和始终等于90°(互余)。 、 4.面面关系 (1)二至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66°34′。 (2)二分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晨昏圈平面与某一经线圈所在平面重合。 (3)地球公转轨道面始终与赤道面呈23°26′的夹角。 5.角度关系 (1)二至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23°26′。 (2)二分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0°。 三.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难点点拨】 日照图也叫光照图,即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白昼和黑夜的分布图形。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日照图的形式变化较多,该类试题能很好地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大,对日照图的判读属于高考复习中不能回避和必须熟练掌握的主干知识,归纳和总结这类试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显得尤其重要。在日照图上通常涉及下列问题: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 (1)东西半球:明确20°W和160°E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2)南北半球: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互垂直。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要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就要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1)纬度位置:一般有三种情况,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上,判断的依据是观察极圈内的昼夜状况。(2)经度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地方时12点所在的经线上。 4.日期、节气(季节): 由日照图确定日期和节气(季节),日期主要有四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时,日期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节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处应注意节气和季节的区别。判断推理的过程是:由极圈内的昼夜状况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再到日期节气(季节)。 5.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一是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是季节分布规律: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首先要明确两个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地的纬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太阳直射点和该地间的纬度差(或纬度和),可用线段法分析计算)。 6.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同时还要分清回答昼夜状况还是昼夜变化趋势,这就要注意以下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7.判断晨线(黎明)或昏线(黄昏) 首先明确图中给出的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太阳光线的方向,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向着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如果地球自转方向背向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8.日出、日落

光照图的判读专题练习题

· · A E 0o 0o 图4 C F · · 光照图的判读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读图1(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1—2: 1.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 .东经70° B .东经90° C .西经70° D .西经110° 2.此日在( ) A .3月21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图2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3—5题。 3.此时“北京时间”是:( ) A .12月22日2时 B .12月22日14时 C .6月22日20时 D .6月22日8时 4.此时,下列地区出现的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 .悉尼正值少雨期 B .华北平原正收割小麦 C .长江口海域盐度较高 D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5.当天汕头、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北京、汕头、广州 B .广州、汕头、北京 C .北京、广州、汕头 D .汕头、广州、北京 图3为某节气晨昏线图,图中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于p ,此时伦敦为星期六,但北京已是星期日,据此回答第6题。 6.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星期六5时 B .星期日5时 C .星期六23时 D .星期日23时 图4中,ECF 为晨昏线,读图回答7—8题: 7.若此时段后我国上空的对流层一年里达最高,则北京时间是:( ) A .18时 B .22时 C .10时 D .8时 8.若右图3中A 点正值日出,下列叙述一定可信的是( ) A .此时,在南京的旅游者感觉酷暑难忍 B .南极中山站正出现极昼 C .此日过后,堪培拉昼渐长、夜渐短 D .此时,东半球白昼的范围小于黑夜 图5中AC 为赤道,BC 为晨昏线的一部分,此时D 点的地方时为15点。 读下图1、图2,然后回答9—10题。 9.图中A 、B 、D 、E 四点白昼最长的是( ) A .A 点 B .B 点 C .E 点 D .D 点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45°E 、23°26′N B .A 点位于东半球 C .此时,开普敦受西风带控制 D .尼罗河进入枯水期 图 1 图2 图3 图5

高中地理《地球光照图的判读》专题讲解教案设计

地球光照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球光照图的判读的判断规律。 过程和方法目标: 1、 通过阅分析教材, 使学生具有归纳事理知识、 把握重点和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 完善知识结构。 2、 通过阅读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教会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球光照图的判读规律 教学难点:球光照图的判读规律 课型:复习课 课时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关于地球光照图的题型浅析
有关地球光照图的试题,是初高中地理知识结合、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常见题目,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但课本中 并无这样的例题。现就地球光照图中常见的侧视图和极地图,列举一些题型,供大家参考。 b5E2RGbCAP
一、地球侧视图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光照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地轴可竖直,可倾斜,晨昏 线可为直线,也可为弧线,光照多以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为主。 p1EanqFDPw
1.昼半球在纵切面上的投影: 判断的依据就是右下图,赤道处的昼长为 12小时,而赤道 不管哪一天永远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 所以赤道处的白昼全都投影到了纵切面之上, 这个图即是 昼半球在纵切面上的投影。 图中ABC代表的是晨昏线,回答下列问题: DXDiTa9E3d
1.
此时太阳 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3 度 26 分 S,90 度 E,理由:北极图以北出里现极夜, 说明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纬度是南纬 23 度 26 分;图中经度共是 180 度,分成 6 等份,每两条经线相差 30 度,图 中正午 12 点所在的经线应是 90 度 E。 RTCrpUDGiT
2. 3. 4.
B 点昼长 0 小时。 A、B 比较,哪点线速度大?A。 C 点地方时刻为18点。

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 专题讲解

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 【精讲精练】 考点1.光照图判读 【精讲】例1.读图回答问题: (1)当AB为晨线时,是________前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DF为昏线,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 (3)当AC为晨线,此日是_________________节气。 (4)若DE为晨线,此刻北京时间是________点,当北京时间是8点正,DF是________线。 (5)当H处于正午太阳高度为23026,,G处区时为6点,则此时昏线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2月22日AB是晨线,北极圈以北地区发生极夜现象 (2)23o 26‘N(3)冬至日(4)20 晨(5)DF或AC 【精练】读图,图中阴影部分为l8日,其余为l9日,涂黑部分刚好是极夜范围,A处70°N,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的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 (2)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既是东半球,又是中纬度的区域,说出该区域此时的昼夜长短情况___________。 (3)请在图中画出昏线。 【答案】(1)200S,600E(2)绘图见下图北半球部分昼短夜长,南半球部分昼长夜短(3) (3)绘图见下图

【强化训练】 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1~2题。 1.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700E B.900E C.700W D.1100W 2.此日在( )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下表反映了某地一旗杆不同日期(二分二至日)的日影朝向,据表回答3~5题。 3.该地可能位于( ) A.赤道B.00~23026''N C.00~23026''S D.23026''~66034'' N 4.据观测,该地正午日影朝南的天数为10天,则该地的纬度是( ) A.180N B.180S C.220N D. 220S 5.当该旗杆日影朝正北时,北京时间为B日15时30分,则此刻全球属于B日的范围为( ) A.全球的1/2 B.小于全球的1/2 C.大于全球的3/4 D.小于全球的3/4

高中地理_《光照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光照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复习有关地球运动知识的基础上,来掌握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虽然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分析地图的方法,但是对图文结合,加工、转换地理信息的掌握还不够,部分学生对“地球的运动”知识已经淡忘,这给学生复习本节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光照图的基本类型有明确的了解,知道了晨昏线的概念,掌握晨昏线的特点和判读方法,学会获取相关地球运动规律的信息 通过对判读方法的分析,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求真务实的精神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学会从光照图中获取信息。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光照图的形式变化较多,该类试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的分析能力,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大,光照图的判读属于高考复习中必须熟练掌握的主干知识,归纳和总结这类试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显得尤其重要。 评测练习

比较下面四幅图(注:甲图中阴影与非阴影区日期不同,乙、丙、丁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2,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图幅左半为东半球,阴影部分为黑夜,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⑴、读图判断下列两条经线的经度为:OA :______,OC______。 ⑵、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 ⑶、E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F 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__。 ⑷、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___。: 2.当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运动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 为晨昏线的一部分,则AB 为_______ (晨、昏)线,画出晨昏线的另一部分,并将其转画在图2上,在两幅图上分别用阴影表示夜。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_______,北京时间是 _______ 时。 (3)图中C 点位于B 点的_______方向, B 点与D 点之间最短距离约为 _______(千米)。 【参考答案】 1、⑴115°E 155°W ⑵纬度0°,65°W ⑶66°34′ 0° ⑷0:20 昼夜平分 2、(1)晨 (2)23.5°S,15°W 21(1分)(3)东南 2万 · 图1 图2 A B · 15°W 30°E · C · D · 图1 图2 A B · 15°W 30°E · C · D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球光照图的判读专题

第一章地球光照图的判读专题 基础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图中经线的经度间隔是均匀的),回答1~3题。 1.读图(图中经线的经度间隔是均匀的)图中C点的昼长为(C) A.24小时B.12小时 C.20小时D.10小时 2.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B) A.太原B.长春 C.南昌D.昆明 3.图中C点在半年后的夜长为(C) A.4小时B.10小时 C.20小时D.24小时 【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图中C点所在的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是,昼夜之和是24小时,所以其昼长约是20小时。第2题,图中所示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且位置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第3题,半年后,时间为北半球冬至日,C点的夜长等于其在夏至日时的昼长。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4~6题。 4.四幅图中所示季节相同的是(C) A.甲、乙B.甲、丁

C.乙、丁D.丙、丁 5.四幅图中,北京昼长与夜长差值最小的是(C) A.甲B.乙 C.丙D.丁 6.四幅图中,反映一年中上海的日落时间最早的是(A)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从各图中晨昏线与经纬线的位置关系可推知,甲图表示12月22日即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白昼最短,上海日落时间最早;乙图表示北半球夏季,北极有极昼出现,丙图表示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昼长与夜长差值最小,丁图表示北极有极昼,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季。 二、综合题 7.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夏至__(节气)日的光照情况。 (2)此时,A点是__15__时(地方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B__,昼长是__18__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23°26′N,45°W)__。 (4)图中ED表示__昏__线,DC表示__晨__线。(填“晨”或“昏”) (5)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__。 (6)A点的地理坐标是__(23°26′N,0°)__,B点的日出时间是__3:00__。 综合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下面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左图中阴影部分又表示西半球,P地日期为某月22日,据此完成第1~2题。

【高一必修一地理】光照图判断规律

地理其实很简单,多看图就可以了,一切题目源于课本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

光照图的判读方法

一、光照图的基本类型及判读方法 按照投影的不同,光照图可分为侧视图、极视图和矩形图三大类。以这三种光照图为基础,可衍生出许多变式图。判读日照图时,要特别注意的是确定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位置、晨昏线与经线的位置关系。 1、侧视图 侧视图是最常见的一种光照图,侧视图中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居中。地轴是垂直或倾斜的直线。此图中晨昏线为直线,其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且与地轴交与地心,并与太阳光线垂直且平分赤道。在二分日时,晨昏线过南北极点,且与经线重合;二至日时,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 2、极地俯视图 此类图是从南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观察到的半球昼夜分布状况。图中同心圆代表纬线,外圆为赤道,圆心为极点。以极点为中心的射线为经线。在图中,只能看到晨昏线的一半。二分日时,晨昏线为过极点的直线,全球昼夜平分;二至日时,晨昏线为弧线且与南北极圈相切。 3、圆柱投影图(矩形图) 此图是以平面形式展示的光照图,是将南北极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所以,此种投影图与实际情况相比有很大的变形。投影图缺乏立体感,判断依据主要是看晨昏线是否与极圈相切,看极圈内的极昼和极夜的分布情况,赤道上昼夜平分且日出6:00和日落18:00等情况来判断。 4、组合图与局部图 这种图一般根据经度大小变化来确定东西方向,纬度变化来推测南北方向。从而依据东西方向来确定晨昏线,在由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或昼夜半球的中线确定6:00、18:00、12:00、0:00的经线。 二、光照图的解题技巧及隐含规律 1、确定南北极 (1)侧视图中,通常是上北下南。 (2)俯视图中,逆时针自转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为南极(北逆南顺)。 (3)依据经度变化确定:东经度增大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的方向,再根据自转方向确定南北极。 2、确定晨昏线 (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按地球自转方向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2)根据昼夜半球确定: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1)直射点纬度的确定: ①利用南北极地区极昼极夜的范围确定直射点的纬度: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数和太阳直射点纬线度数互余。 ②利用晨昏线与经线夹角确定: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直射点经度的确定: ①利用已知时间推算出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②在光照图上观察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其度数即为直射点经度。 4、寻找隐含时间; (1)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点。 (2)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点。 (3)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条经线地方时为0:00。或者说平分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平分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00或24:00。 (4) 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经线地方时为0:00或12:00。 (5) 同一条经线上各点地方时相同。 5、确定季节 1)根据晨昏线与经线关系来确定:若两者重合则为二分日;若夹角为23°26′,则为二至日。 2)根据极昼极夜范围来确定:若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或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可判定为夏至日;反之,则为冬至日。3)根据晨昏线与纬线关系确定:若与极圈相切,则为二至日。 6、确定昼夜长短 (1)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就变长,夜就变短。 (2)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则全球昼夜平分。 (3)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 (4)根据同一纬线上昼夜弧的度数确定昼夜长短: 昼长=昼弧所跨经度∕15°夜长=夜弧所跨经度/15° (5)根据日出、日落求昼长 昼长=(日落时间-12)×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6)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

专题四——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专题四: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知识点】 日照图也叫光照图,即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白昼和黑夜的分布图形。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日照图的形式变化较多,该类试题能很好地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大,对日照图的判读属于高考复习中不能回避和必须熟练掌握的主干知识,归纳和总结这类试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显得尤其重要。在日照图上通常涉及下列问题: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 (1)东西半球:明确20°W和160°E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2)南北半球: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互垂直。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要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就要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1)纬度位置:一般有三种情况,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上,判断的依据是观察极圈内的昼夜状况。(2)经度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地方时12点所在的经线上。 4.日期、节气(季节): 由日照图确定日期和节气(季节),日期主要有四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时,日期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节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处应注意节气和季节的区别。判断推理的过程是:由极圈内的昼夜状况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再到日期节气(季节)。 5.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一是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是季节分布规律: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正

高考地理考点精选精练专题1地球与地图高频考点9光照图的判读与分析

光照图的判读与分析 一、选择题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经线MO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下列四个城市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海口B.拉萨 C.合肥D.北京 2.此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 A.3时20分B.15时20分 C.2时D.14时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读图,完成3~4题。 3.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 A.90°E,6:00 B.90°W,6:00 C.90°E,18:00 D.90°W,18:00 4.此时北京时间为( ) A.m日22点B.m日16点 C.(m+1)日14点D.(m+1)日8点 下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读图回答5~6题。 5.若图中劣弧AB为夜弧,则C点日出地方时为( ) A.3时B.6时

C.9时D.8时 6.若图中阴影部分为10月10日,非阴影部分为10月11日,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0月11日14时B.10月11日2时 C.10月10日14时D.10月10日2时 下图中a为南半球某地一段纬线,M、N是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OM=ON,b为某经线。读图回答7~8题。 7.如果图中O地为12时,在国庆至春节期间,M、N点的移动方向是( ) A.M、N点先向西后向东 B.M、N点先向东后向西 C.M点先向西后向东,N点先向东后向西 D.M点先向东后向西,N点先向西后向东 8.如果O地为零时,M点与O地重合,则该日( ) A.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 C.当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 D.当地日出正南方 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局部图和某日光照示意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度数为经度,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读图回答9~10题。 9.有关该光照图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此时直射点位于(0°,120°W) B.此时新、旧一天经度范围之比为2∶1 C.甲、乙、丙、丁自转线速度相同 D.此时丙地看到太阳位于东方地平线上 10.三个月后,下列现象中正确的是(双选)( )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2020年编辑)光照图判读

2011届高三培优专题--------光照图的判读 高三地理组2010年11月 【复习目标】 光照图是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昼夜分布图。地球运动光照图所含信息量大,集地理基础知识、地理科学思维和学科基本技能训练于一图中,高考往往以此为切入点考查有关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以及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联系紧密的气候、水文、季风、洋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本专题在2006、2007年高考中侧重于考查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的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008年备考中要注意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深刻领会相关的原理和规律,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知识整合】 光照图的类型 由于观察的角度和位置不同,日照图种类众多,大致可分为公转位置图、侧视图、俯视图、平面图、坐标图、直观图和变式图。 1.公转位置图: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 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同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 致,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公转位置图有多种变化。读这类图 型的关键是看三点:一是自转和公转要一致,二是逆时针转为 北极上空的俯视图,顺时针转为南极上空的俯视图,三是近日 点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如 右图中,A点位于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图 中画出赤道,便可看出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按节气划分,A点 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B点为北半球的春分(3月21 日),C点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D点为北半球的秋分 日(9月23日)。 再如右图中,自转和公转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为南半球 上空俯视图,A点为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在图中 画出赤道,便可看出地球位于A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按 节气划分,A点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D点为北半球 的春分(3月21日),C点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B点 为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 2. 侧视图: 首先从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判断南、北极,如果是逆时针方向转,那么,图的上端为北极,如果是顺时针方向转,则图的上端为南极,有些图需要根据经度来判别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其次,观察南北极地区的极昼和极夜情况,整个北极圈内为极昼时(整个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日期为6月22日,反之,整个南极圈内为极昼时(整个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日期为12月22日。晨昏线和经线重合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日期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如果北极圈内部分地区极昼(南极圈内部分地区极夜),则太阳的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13.气压带的移动及气候类型的特点 气压带的移动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因而气压带在夏至日向北移,在冬至日向南移。以地中海气候为例说明,夏至日日照图可表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炎热干燥;冬至日日照图可表明西风带控制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温暖湿润。 14.海陆气压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洋流的方向 夏至日日照图,亚洲大陆气压是亚洲低压,北太平洋气压是夏威夷高压,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冬至日日照图,亚洲大陆气压是亚洲高压,北太平洋气压是阿留申低压,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南亚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方向流动。 由于观察的角度和位置不同,日照图种类众多,大致可分为公转位置图、侧视图、俯视图、平面图、坐标图、直观图和变式图。 1.公转位置图: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同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公转位置图有多种变化。读这类图型的关键是看三点:一是自转和公转要一致,二是逆时针转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顺时针转为南极上空的俯视图,三是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如下图中,A点位于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图中画出赤道,便可看出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按节气划分,A点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B点为北半球的春分(3月21日),C点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D点为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 再如下图中,自转和公转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为南半球上空俯视图,A点为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在图中画出赤道,便可看出地球位于A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按节气划分,A点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D点为北半球的春分(3月21日),C点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B点为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 2. 侧视图: 首先从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判断南、北极,如果是逆时针方向转,那么,图的上端为北极,如果是顺时针方向转,则图的上端为南极,有些图需要根据经度来判别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反之为西经。其次,观察南北极地区的极昼和极夜情况,整个北极圈内为极昼时(整个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日期为6月22日,反之,整个南极圈内为极昼时(整个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日期为12月22日。晨昏线和经线重合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日期为3月21日或9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五:光照图和晨昏线

光照图和晨昏线 【太阳光照模式图】 【双基要点】: ①、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点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点看是顺时针方向。 ②、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晨昏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晨昏线在地球表面是个大圆,在地表的移动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 ③、东西经度的分布规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愈来愈大,西经度数愈来愈小,东西经各180°。东西经180°为一条经线。180°经线又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地球上的最北点为北极点,最南点为南极点,但没有最东点和最西点,因为南北是绝对的,而东西是相对的。 ④、地球表面纬度数相同的两地,自转线速度一般相同。地球表面纬度相同的两地【位于同一半球】,不仅自转线速度一般相同,而且日出时刻(地方时)、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也分别相同。经度相同的两地地方时相同,日出时刻不一定相同。 ⑤、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以外,各地都相同,都是15°/小时,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因而经度差为15°则时差为1小时,经度差1°则时差为4分钟。 ⑥、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的自转,导致太阳视运动为东升西落,从而使较东的地方总比较西的地方时刻要早。相邻两时区,较东时区的区时比较西时区的区时早1小时。 ⑦、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及其中间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且在极点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范围内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⑧、光照图中的线条之间的关系是:与赤道垂直的是地轴;与太阳光线垂直且过地心的是晨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是地方时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是24时或零时,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同直射点的纬度和为90°,这是绘制太阳光照图和进行光照图分析时的重要理论基础。 1、昼夜更替:由于地球是不透明且不发光的球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则是加上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形成的。 2、昼夜半球:被太阳照射的半球为昼半球,太阳照不到的半球为夜半球。处于昼夜半球交界处的带状区域为晨昏线。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变为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变为夜半球的为昏线。图中的晨昏线为晨线。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光照图的判读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光照图的判读 一、专题讲解 第一步:判断南北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的主要方法有地球自转方向、海陆分布、经度变化特征、地名等。北极地区有北冰洋,南极地区有南极洲。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图示半球为北半球;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图示半球为南半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东经度数增加,西经度数减少。 第二步:判断晨昏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为昏线;由夜入昼,为晨线。 第三步:判断地方时 光照图中能直接判断的时间是四个特殊时间。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平分昼弧(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弧(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24)时。 第四步:判断日期(节气) 晨昏线与某经线圈重合,为二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地区出现极昼,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南极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昼长夜短,为冬至日。 第五步:确定太阳直射点地理位置 1.确定纬度。 (1)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2)根据晨昏线(圈)与纬线切点判断。切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 (3)根据日期判断。 2.确定经度。 一般根据地方时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第六步:相关计算 1.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计算。 公式:H=90°-纬差。 2.地方时、区时、日期的相关计算。 3.昼夜长短的相关计算。

昼长=昼弧度数÷15°。 夜长=夜弧度数÷15°。 4.日出日落时间的相关计算。 日出时间=夜长/2=12-昼长/2。 日落时间=24-夜长/2=12+昼长/2。 二、同步训练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数字表示经纬度。读图完成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 )。 A.12时20分 B.15时20分 C.8时20分 D.18时20分 2.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 B.北京的白昼时间比开普敦长 C.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 D.西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 解析第1题,由图中横线部分为东半球,可知靠近180°经线的东西半球分界线应是160°E经线,由此判断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160°E经线是赤道与昏线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其地方时为18时,故北京时间是15时20分。第2题,此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为(23°26′S,70°E),此时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西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难点点拨】 日照图也叫光照图,即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白昼和黑夜的分布图形。由于观察的角度不 同,日照图的形式变化较多,该类试题能很好地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在历年高考试题中 出现的频率很大,对日照图的判读属于高考复习中不能回避和必须熟练掌握的主干知识,归纳和总结这类 试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显得尤其重要。在日照图上通常涉及下列问题: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 (1)东西半球:明确 20°W 和160°E 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 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2 ?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互垂直。 3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要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就要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 (1)纬度位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上,判断的依据是观察极圈内的昼夜状况。( 2)经度位置:太 阳直射点位于地方时 12点所在的经线上。 4?日期、节气(季节): 由日照图确定日期和节气(季节),日期主要有四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期为 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赤道时,日期为 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日期为 12月22日前后。北 半球对应的节气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节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处应注意节气和季 节的区别。 判断推理的过程是:由极圈内的昼夜状况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再到日期节气 (季节)。 5 .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 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 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 0,夜半球 的太阳高度小于0。⑵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一是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 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是 季节分布规律: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 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 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首先要明确两个纬度:太 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地的纬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 =90。一 (太阳直射点和该地间的 纬度差(或纬度和),可用线段法分析计算)。 6 .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 球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同时还要分清回答昼夜状况还是昼夜 变化趋势,这就要注意以下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 (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 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7 .判断晨线(黎明)或昏线(黄昏) 首先明确图中给出的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太阳光线的方向,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向着太阳光线,此半球的 晨昏线部分为晨线;如果地球自转方向背向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日出、日落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2)南北半球:北极上空看地

太阳光照图判读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复习目标】 光照图是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昼夜分布图。地球运动光照图所含信息量大,集地理基础知识、地理科学思维和学科基本技能训练于一图中,高考往往以此为切入点考查有关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以及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联系紧密的气候、水文、季风、洋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本专题在2006、2007年高考中侧重于考查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的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008年备考中要注意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深刻领会相关的原理和规律,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知识整合】 光照图的类型 由于观察的角度和位置不同,日照图种类众多,大致可分为公转位置图、侧视图、俯视图、平面图、坐标图、直观图和变式图。 1.公转位置图: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 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同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 致,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公转位置图有多种变化。读这类图 型的关键是看三点:一是自转和公转要一致,二是逆时针转为 北极上空的俯视图,顺时针转为南极上空的俯视图,三是近日 点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如 右图中,A点位于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图 中画出赤道,便可看出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按节气划分,A点 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B点为北半球的春分(3月21 日),C点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D点为北半球的秋分 日(9月23日)。 再如右图中,自转和公转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为南半球 上空俯视图,A点为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在图中 画出赤道,便可看出地球位于A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按 节气划分,A点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D点为北半球 的春分(3月21日),C点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B点 为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 2. 侧视图: 首先从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判断南、北极,如果是逆时针方向转,那么,图的上端为北极,如果是顺时针方向转,则图的上端为南极,有些图需要根据经度来判别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其次,观察南北极地区的极昼和极夜情况,整个北极圈内为极昼时(整个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日期为6月22日,反之,整个南极圈内为极昼时(整个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日期为12月22日。晨昏线和经线重合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日期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如果北极圈内部分地区极昼(南极圈内部分地区极夜),则太阳的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光照图的判读专题练习

· · A E 0o 0o 图4 C · · 光照图的判读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读图1(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1—2: 1.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 .东经70° B .东经90° C .西经70° D .西经110° 2.此日在( ) A .3月21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图2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3—5题。 3.此时“北京时间”是:( ) A .12月22日2时 B .12月22日14时 C .6月22日20时 D .6月22日8时 4.此时,下列地区出现的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 .悉尼正值少雨期 B .华北平原正收割小麦 C .长江口海域盐度较高 D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5.当天汕头、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北京、汕头、广州 B .广州、汕头、北京 C .北京、广州、汕头 D .汕头、广州、北京 图3为某节气晨昏线图,图中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于p ,此时伦敦为星期六,但北京已是星期日,据此回答第6题。 6.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星期六5时 B .星期日5时 C .星期六23时 D .星期日23时 图4中,ECF 为晨昏线,读图回答7—8题: 7.若此时段后我国上空的对流层一年里达最高,则北京时间是:( ) A .18时 B .22时 C .10时 D .8时 8.若右图3中A 点正值日出,下列叙述一定可信的是( ) A .此时,在南京的旅游者感觉酷暑难忍 B .南极中山站正出现极昼 C .此日过后,堪培拉昼渐长、夜渐短 D .此时,东半球白昼的范围小于黑夜 图5中AC 为赤道,BC 为晨昏线的一部分,此时D 点的地方时为15点。 读下图1、图2,然后回答9—10题。 图 1 图2 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