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 髓 定 位 诊 断

脊 髓 定 位 诊 断
脊 髓 定 位 诊 断

脊髓定位诊断

脊髓的解剖结构:脊髓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其与延髓的分界为:1.枕骨大孔;2.第一颈神经根;3.锥体交叉

脊髓下端尖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终于第一腰椎下缘。

圆锥向下延伸出一根细丝,称终丝。

椎管:上自枕骨大孔,向下终于骶管裂孔。

脊髓下端平齐第一腰椎下缘,往下容纳马尾和终丝,称腰池。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成人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平面不相一致,脊髓各节均较

相应椎骨高,并且越到脊髓下段,脊髓节高出相应椎骨的距离就越大。

1. 上部颈髓(颈1─4)与脊柱相对位置基本一致

2. 下部颈髓(颈5─8)和上部胸髓(胸1-4)相应地高一个椎骨数

3. 中部胸髓(胸5─8)高出同序数椎骨约两个椎骨数

4.下部胸髓(胸9-12)高出同序数椎骨约三个椎骨数

5. 全部腰髓平对第十、十一胸椎

6. 骶、尾髓平对第十二胸椎和第一腰椎。

脊髓各节与椎骨的关系,对病变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如某一病人出现第六胸髓受损的症状,则可判断病灶位置不在第六胸椎而在第四胸椎。

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由中央部的灰质及周边部的白质和中央管三个部分构成。

脊髓灰质:脊髓灰质在横切面上略呈“H”形,其两侧前端的膨大部为前角(柱);后

端的尖细部为后角(柱);前、后角之间的侧方突出部为侧角(柱);连接左、右两侧灰质的中间部分为灰质连合,其中心有中央管通过,分为灰质前连合及灰质后连合。

脊髓灰质—前角:脊髓前角主要为运动神经元,它们的轴突构成脊神经前根,是组

成脊神经的躯体运动成分。前角运动神经按其大小分布和机能,可分为两类:一类细胞体较小轴突较细,称A类γ运动神经元,其轴突分布到骨骼肌的梭内肌纤维,与维持肌张力的机能有关;另一类属于大型多极运动神经元,其轴突较粗,称A类α运动神经元,它的轴突至骨骼肌的梭外肌纤维,执行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脊髓灰质—前角:前角细胞按其排列和机能定位可分为内外两群,各群又可细分为

若干亚群 1. 内侧群:2.前内侧群:见于脊髓全长,支配躯干浅层肌肉3.后内侧群:见于脊髓胸段,支配躯干肌的深层短小肌肉4.外侧群:主要存在于颈、腰膨大,支配四肢肌5.前外侧亚群:在颈(C4-8 )、腰(L2-S2)膨大处,支配四肢近侧段和中央段的伸肌和展肌;6.后外侧亚群:也在颈(C4-8 )、腰(L2-S3)膨大处,支配四肢近侧段和中间段的屈肌和收肌;7.后后外侧亚群:在颈、腰膨大的下端一、二个节段(C8 T1 、S1-3),支配四肢远侧段运动手指和脚趾的小肌肉。

8.中央亚群:见于颈髓(C3-5)和腰骶髓(L1-S2),支配膈肌和会阴肌(盆底肌)。

关于脊髓前角细胞各群的机能定位,各家意见并不完全一致。一般而论,靠外侧的细胞群,支配肢体远侧段的肌肉;在最内侧的细胞群,支配近脊柱的肌肉。因此,前角细胞群由内向外依次支配躯干肌、肩带肌或髋肌、臂肌或大腿肌、前臂肌或小腿肌、手肌或足肌。前角细胞的前群支配伸肌或展肌,后群支配屈肌或收肌。

脊髓后角:后角为感觉性中间神经元,主要接受经后根传入脊髓来自体表、体内和本体的各种感觉纤维。后角的神经元和机能定位由后向前依次分为下列各群

脊髓后角:1.后角固有核:在胶状质前方,后角的中央,存在于脊髓全长,接受后

根的痛、温觉和粗略触觉纤维以及胶状质的纤维,后角固有核和后角边缘核的轴突主要组成脊髓丘脑前、侧束。

2.背核:位于后角基底部的内侧,在脊髓胸段和上腰段最明显,上颈段和骶段也能见到,接受后索的终支和侧支,其轴突组成本侧的脊髓小脑后束。

3.中间内侧核:位于背核的前方,存在于脊髓全长,也接受后索的终支和侧支,其轴突形成两侧的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侧角:位于前、后角之间,为植物神经元,司内脏器官的运动、汗液分泌、血

管运动及神经营养功能。交感神经细胞位于颈8 或胸1 至腰3 之间的侧角内。副交感神经细胞存在于骶髓2─4节前后角之间的灰质中。在颈8 和胸1 的侧角中有睫状中枢;在颈8 和胸1 的侧角中有睫状中枢;在骶2─4的前后角之间有排尿和排便的脊髓中枢及性中枢。

脊髓白质:脊髓白质主要是由有髓纤维构成的。因其含髓磷脂较多,血管较少,

故呈白色,称为白质。在前根与前正中裂之间的白质称前索在后根与后正中沟之间的白质称后索。在前根与后根之间的白质称侧索。

脊髓上行传导束:

v 薄束和楔束位于后索薄束传导下半身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楔束传导上半身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上半身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纤维由内向外,依次来自骶、腰、胸、颈。

v 脊髓小脑后束位于脊髓侧索周缘的后外侧部,传导来自于同侧下肢和躯干的本体感觉冲动至小脑,小脑以此束调节肌张力及协调运动。来自腰部的纤维在后方,来自胸部的纤维居中,颈部的在前方。

v 脊髓小脑前束位于脊髓外侧索的边缘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其机能与纤维排列均与脊髓小脑后束大致相同。

脊髓上行传导束:

v 脊髓丘脑侧束位于外侧索的前部脊髓小脑前束的内侧,传导痛、温觉。其纤维排列由外向内依次为骶、腰、胸、颈部的纤维。

v 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前索,在脊髓丘脑侧束的前内侧,传导粗略触觉和压觉。其纤维排列与脊髓丘脑侧束相同。

v 脊髓顶盖束位于脊髓丘脑侧束前方,与视、听反射有关

v 脊髓网状束位于侧、前索内侧部,起于后角,止于脑干网状结构。

v 脊髓橄榄束位于脊髓小脑前束的前方,起于对侧后角,止于延髓下橄榄核可将来自脊髓的冲动经下橄榄核传至小脑。

脊髓下行传导束:也叫运动传导束。起源于脑的各个部分,直接或间接地终止于脊

髓前角或侧角。锥体束(皮质脊髓侧束)起自于大脑皮质直接终于脊髓前角的传导束。锥体外束起于大脑皮质再经过皮质下各中枢间接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的传导束。

皮质脊髓侧束:起自同侧大脑半球皮质运动区,大部分纤维经白质前连合逐节交叉止于对侧前角;少部分纤维直接止于同侧前角。这部分纤维主要支配躯干,所以躯干肌是受双侧皮质脊髓束控制的。

皮质脊髓前束:位于脊髓前索的最内侧,前正中裂的外侧。

其它主要下行传导束:(锥体外束)

v 红核脊髓束位于脊髓侧索,具有调节肌张力、协调骨骼肌的随意运动,以维持身体一定姿式的功能。

v 网状脊髓束位于脊髓侧索和前索的深部,对肌张力和内脏活动有调节作用。

v 前庭脊髓束位于前索,与脊髓丘脑前束相混杂,与调节伸肌张力、维持体位和平衡有关

v 顶盖脊髓束位于前索,前庭脊髓束的后内方,是视、听反射传出路

v 内侧纵束位于前索,前正中裂的两侧参与头颈部肌肉的协调运动。

v 内脏运动传导束散在于皮质脊髓侧束、网状脊髓束和脊髓固有束中是联系脑干内脏“中枢”和脊髓内脏神经节前神经元的经路

脊髓的血液供应:脊髓前动脉1根,起自于锥动脉,走行于后正中裂。

脊髓后动脉2根,起自于锥动脉,走行于双侧后外侧沟。

根动脉:(前根动脉6~8根、后根动脉5~8根)起自于颈深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骶动脉。

大部分节段的根动脉供血不充分,只有C6,T9,L2的根动脉供血较充分。所以,这些能充分供血的动脉供血区的交界处(T4,T5,L2)为血液循环最薄弱的地方。

脊髓病变的一般临床症状:

感觉障碍:1.疼痛:根性疼痛、传导束性疼痛、脊柱性疼痛 2.感觉异常:麻木、蚁走感、凉感、束带感 3.感觉丧失 4.分离性感觉障碍

运动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反射的改变: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1.霍纳(Horner) 氏综合征、2.立毛反射与“鸡皮”征、3.皮肤血管反射与皮肤划纹症、4.膀胱反射和排尿机能障碍

上颈段(颈1-4)损害的症状:

1.枕、颈、肩部疼痛,冲击痛

2.四肢痉挛性瘫痪

3.损害平面以下全部感觉障碍

损害平面以下浅反射消,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4.中枢性尿、便功能障碍(尿潴留、间歇性尿失禁)5.其他:三叉神经脊束(达颈2 髓节)→颜面感觉障碍;后索损害→Lhermitte 氏征;副神经(达颈1-5 髓节)损害→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瘫痪、萎缩;后颅窝症状:后四对颅神经、小脑症状等

颈膨大(C5-T1)损害的症状:

1.上肢根性疼痛

2.上肢周围性瘫痪,下肢痉挛性瘫痪

3.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4.上肢反射减弱或消失,下肢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5.中枢性尿、便功能障碍(反射性、自动性、运动麻痹性)

6. C8-T1睫状神经中枢损害→同侧霍纳氏征

胸髓(T3-12)损害的症状:

1.胸、腹部疼痛——节段性、束带感、根性痛

2.下肢痉挛性截瘫

3.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4.上肢反射正常,下肢反射亢进

5.反射性尿、便机能障碍

腹壁反射定位:

病变部位上中下

T7 以上---

T9,10 病变+--T10水平→Beevor氏征

T11,12 病变++-

L1、2 病变+++

提睾反射(-)

腰膨大(L1-S2)损害症状:

1.肢根痛

2. 双下肢弛缓瘫

3.双下肢、会阴部各种感觉障碍

4.下肢反射减弱或消失

5. 中枢性便机能障碍(反射性)

圆锥(骶3-5;尾1)损害的症状:

1. 鞍区(会阴部)根性痛;

2.无肢体瘫痪;

3.会阴部感觉障碍或感觉分离;

4.肛门反射消失;

5.周围性尿便机能障碍(失禁);

6.性功能障碍,如阳萎

马尾(L2-O1)损害的症状:

1.下肢及会阴部根痛(早期);

2.双下肢弛缓瘫;下肢及会阴部各种感觉障碍;4.周围性尿失禁;

5.双侧症状体征不对称。

灰质病变--- 前角病变:

1.同侧节段性弛缓性瘫

2.肌萎缩

3.病变范围小

4.无病理反射

5.主要见于脊髓灰质炎与运动神经元病。

灰质病变---后角病变:

1.节段性、同侧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障碍,深感觉、触觉正常)

2.主要见于脊髓空洞症

灰质病变---侧角病变:

节段性、同侧性交感、副交感机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发汗障碍、皮肤粗糙等

C8-T1 Horner’s 征

T1-4 头面部

T4-7 上肢

T7-10 躯干

T10-L2 下肢

灰质前联合病变:

1.节段性、对称性、分离性痛温觉障碍

2.见于中央管型脊髓空洞症、室管膜瘤

白质病变—后索:

1.同侧传导束性深感觉障碍

2.感觉性共济失调

3.闭目难立征

4.脊髓痨型(后索型):踩棉感;电击样痛

白质病变—脊髓丘脑侧束:

对侧传导束性痛、温觉(及粗触觉)障碍

白质病变—皮质脊髓侧束:

1.传导束性

2.同侧性

3.痉挛性瘫如原发性侧索硬化、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白质病变—脊髓脑(前、后)束:

1.肌张力低下;

2.共济失调;如:Friedreich氏共济失调

脊髓半侧损害:(Brown-Sequard syndrome)

病灶同侧症征:

1. 病灶侧节段性症征:(1)节段性感觉障碍、节段性运动(弛缓性)障碍、节段性植物神经功能障碍(2)病灶侧传导性症征:同侧损害水平以下痉挛性瘫、同侧损害水平以下深感觉障碍、同侧共济失调

2. 病灶对侧症征:

病灶对侧1-2个节段以下传导束性痛、温觉、轻触觉障碍。主要见于:髓外肿瘤

脊髓完全横贯损害:

1.根性疼痛:为上位水平

2. 运动障碍

(1)上颈髓:四肢痉挛性瘫痪(2)颈膨大:上肢弛缓性瘫痪;下肢痉挛性瘫(3)胸髓:上肢正常;下肢痉挛性瘫痪、感觉障碍:传导性各种感觉障碍

3. 尿便障碍:初期潴留,后期失禁

4. 血管运动与营养障碍

脊髓髓内与髓外病变的鉴别诊断:

1. 脊髓髓内病变的临床表现:

根性疼痛少见、分离性感觉障碍、下降性感觉障碍、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瘫出现早、早期易出现双侧传导束损害体征、早期出现尿便障碍、CSF改变或梗阻出现晚

2. 髓外硬膜内病变的临床表现:

根痛早,明显,多为一侧,少为二侧、上升性感觉障碍、早期出现半离断综合症、感觉运动障碍出现早、尿便障碍出现晚、CSF改变或椎管梗阻早、明显、脊椎压痛、叩痛(+)

3.硬膜外病变的临床表现:

一侧→双侧神经痛、病程进展快、症状双侧对称、感觉障碍有髓内型特点、脊柱X线检查,阳

性所见为多、棘突压痛(+)、蛛网膜下腔易梗阻、CSF改变轻

常见脊髓疾病

一、病毒性脊髓炎

1.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

病原体:脊髓灰质炎病毒

特点:多发病于儿童、发热起病、以双下肢不对称性迟缓性瘫痪为主、脑脊液蛋白、白细胞轻度增高

2.急性灰质炎样综合症

常见病原体: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

临床表现:与急性灰质炎相似、预后较好,多在数周内恢复。确诊依靠鼻腔、咽腔、脑脊液病毒学检查

3.带状疱疹病毒性脊髓炎

病原体:带状疱疹病毒。特点:带状疱疹、局限性节段性后角损害、贯性损害、上升性脊髓炎少见。

4.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

原因不明的横贯性脊髓炎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流感后诱发的自身免疫病

病理:以胸段为多,灰白质边界不清,脊髓肿胀、软化坏死、血管周围炎性渗出,淋巴细胞为主、灰质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白质髓鞘肿胀脱失

临床特点:

发病前有上感史、急性起病,胸段为主、运动障碍,可有脊髓休克,70%病人可于3个月后恢复。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少数可有过敏带;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休克期:无张力性膀胱;休克期后:反射性神经元性膀胱;无汗,少汗,皮肤水肿、干燥、脱屑;累及脑干,可呈上升性脊髓炎;累及脊膜、神经根可出现脑膜刺激症和神经根刺激症(脊膜脊髓炎、脊膜脊神经根脊髓炎)

辅助检查:发热者,周围血相白细胞可稍高;脑脊液外观大多透明;细胞数多在(5~50)х106 /L;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MRI可见脊髓肿胀

鉴别诊断:

1.急性硬膜外脓肿:(1)有其它部位的化脓性病灶或重症感染(2)有高热、乏力、中毒症状(3)常有根性痛病灶部位脊柱后压痛、扣击痛(4)截瘫(5)脑脊液炎性改变,髓腔梗阻,白细胞轻度增高(6)CT、MRI可见脓肿

2.脊柱结核:(1)早期的结核中毒症状(2)脊柱棘突明显突起、凸或成角畸形(3)脊柱X片可见锥体骨质破坏、寒性脓肿

3.脊柱转移瘤:(1)老年人,起病慢(2)早期有根性痛(3)X片可见骨质破坏、可有原发灶

4.视神经脊髓炎:(1)有视神经损害(2)病程缓解-复发(3)多灶损害,眼震、复视、共济失调

5.脊髓出血:(1)卒中样起病(2)剧烈背痛、自发痛、感觉过敏(3)脑脊液血性(4)CT

可见血肿,造影可见血管畸形

治疗:

1.激素治疗

2.血浆置换

3.免疫球蛋白

4.防治并发症(静脉血栓、肺栓塞)

5.康复、理疗

预后:20%完全康复

急性化脓性脊髓炎

临床表现:常继发于硬膜外、硬膜下脓肿,亦可直接血行感染、全身中毒症状、脑膜、脊膜症状常与脊髓症状并存。脑脊液常呈脓性改变

治疗:消炎治疗,如有硬膜外脓肿则手术清除脓肿

结核性脊膜脊髓炎

1.脊髓直接感染少见,多先侵及脊膜、脊髓血管形成肉芽肿、蛛网膜炎,进一步压迫血管或脊髓产生症状

2.慢性或亚急性起病

3.脊髓多为不完全损害

4.以脊膜损害为主,可有根痛及不对称、节段性的感觉障碍

5.脑脊液慢性结核样改变:白细胞轻度增高,糖、氯降低

螺旋体性脊髓炎

1.常于感染后2~10年内起病(3~5年为主)

2.急性、亚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

3.阿罗氏瞳孔

4.

后索损伤多见,又称脊髓痨5.亦可表现为以运动症状为主的痉挛性截瘫(血管损伤)6.脊膜增厚、蛛网膜粘连、血管内膜炎7.脑脊液淋巴细胞数增高,蛋白质增多,IGg增高8.梅毒相关检查(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附实验)阳性

亚急性脊髓炎

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严格划分应称之为脊髓病)

临床表现:多见于老年人、肺心病人;缓慢进展的下肢无力;深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可见上下运动单位瘫并存;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脊髓造影可见血管扩张;病理:可见静脉扩张、血栓形成或坏死

脊髓空洞症

退行性病变,脊髓内空洞形成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病因:(1). 先天发育异常:神经管闭合不全,中央管形成障碍(2). 继发于血管畸形、脊髓缺血而引起的软化坏死(3). 脑脊液动力学异常(常伴有枕大孔区发育畸形)

临床特点:(1)青少年起病,缓慢进展(2)后角型:同侧节段性分离性痛温觉障碍(3)中央管型:双侧对称性阶段性分离性痛温觉障碍(4)可有前角、侧角损害症状(5)可有长束症状(6)常伴发育畸形、枕大孔区畸形、脊柱畸形(7)辅助检查:MRI检查,延迟脊髓造影

治疗:

空洞分流术、手术治疗枕大孔区畸形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病因:

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神经系统变性

病理:颈、胸段受损为主;后索、锥体束、白质、周围神经脱髓鞘,轴索变性,脑白质、颅神经亦可受累

临床特点:

(1)可有贫血表现(白种人中恶性贫血较多)(2)周围神经病(末梢神经)(3)

深感觉障碍,踩棉花感,感觉性共济失调,锥体束损害(4)可有精神症状和视神经萎缩(5)括约肌功能障碍

治疗:维生素B12,叶酸

糖尿病性脊髓病

病因:代谢障碍

病理:脱髓鞘变性为主

临床表现:(1)双下肢深感觉障碍(2)无张力性膀胱、尿储留(3)部分病例可累及锥体束(4)可有电击样痛,假性脊髓痨(5)可伴有周围神经病

治疗: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用大量B族维生素

肝性脊髓病

病因、病理:与代谢相关;白质脱髓鞘变性

临床特点:(1)常于手术或自然形成门体静脉吻合后2年左右发病(2)隐袭起病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无力、锥体束征(3)可伴有深感觉障碍,括约肌障碍及周围神经症状

酒精中毒性脊髓病

主要累及锥体束、后索、周围神经

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锥体束征、深感觉障碍、伴有周围神经病

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的、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及大脑皮层椎体细胞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大多数为散发病例,5%~10%为遗传性,其中1/5检出为SOD1基因突变,该基因编码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散发病例1%~2%存在SOD1基因突变。

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病变累及脊髓前角和锥体束,以颈膨大为主;上肢肌肉(尤其是手部小肌肉)萎缩、无力;常见束颤;下肢强直易疲劳、不出现萎缩;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晚期可波及延髓,产生真性或假性球麻痹

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1.病变局限于脊髓前角细胞

2.90%首先侵及颈膨大

3.首发症状常为一或双侧手肌无力、肌萎缩、爪型手

4.可见肌束震颤

5.肌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6.感觉正常

7.病理征阴性

运动神经元病---原发性侧索硬化

病理表现:

大脑皮质中央前回萎缩;锥体细胞减少、锥体束脱髓鞘样改变

临床表现:

缓慢进展;首发症状常为双下肢无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

逐渐发展,延及四肢;可出现假性球麻痹

进行性延髓麻痹

病变部位:脑干运动神经元

临床表现:球麻痹;假性球麻痹;进展迅速,常于1~2年内呼吸肌麻痹、肺感染而死亡

癌性脊髓病变

1.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病:

病理:脊髓广泛、对称性坏死,主要累及胸段

临床表现:双下肢无力,感觉异常,可向上发展为迟缓性截瘫;感觉完全丧失,括约肌障碍;可累及上肢。

2.癌性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病程同运动神经元病;部分病例有轻度感觉障碍

放射性脊髓病

病理:白质为主的脱髓鞘改变,细胞变性坏死,血管炎

临床表现:迟发性损害,常于照射后3个月~5年,平均18个月后逐渐起病

轻型:hermitee征;臂神经痛,腰骶神经痛

重型:完全或不完全性脊髓横断性损害;急性截瘫或四肢瘫(血管损害)

慢性进展型。

人类T 淋巴细胞病毒Ⅰ型相关性脊髓病(HAM)

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 type Ⅰ

(HTLV-1)

热带痉挛性截瘫

tropical spastic paraparesis (TSP)

HTLV-1是嗜神经逆转录病毒,可产生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相关性脊髓病

HAM与TSP被认为是同一疾病:均在鞘内合成抗HTLV-1抗体;脑脊液中有与HTLV-1反应的IgG 单克隆带;可从培养的血细胞、脑脊液细胞中分离出病毒

临床表现:成人发病,男:女=1:2;多隐匿起病,双下肢无力,僵硬,尿、便困难;双下肢截瘫;深感觉障碍;痛觉不明显;25%有上肢震颤,5%有小脑性共济失调,15%有一过性颅神经麻痹;慢性进行性病程,无缓解和恢复;

辅助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可正常,也可淋巴细胞增多,蛋白升高,HTLV-1抗体阳性,IgG 指数高。

脊髓疾病

脊髓疾病 概述: 见p316 第一节急性脊髓炎(最常见) 各种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病变。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不明,多数发病前1~4周有病毒感染史。 2、推测有可能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病理: 1、病变可在脊髓任一段,但以胸髓T3~5最常见——该处血供不丰富。其次为颈髓和腰髓,病变通常局限于1个节段。 2、如有2个以上散在病灶——称为播散性脊髓炎。 临床表现: 1、以青壮年多见,发病前1~2周有病毒感染史或预防接种史,急性起病。 2、起病时可有低热,病变部位神经根痛,肢体麻木无力,病变节段束带感。 3、大多数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受累平面以下运动障碍,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障碍。 A、运动障碍: a、早期处于脊髓休克期,2~4周后——上运动神经元障碍症状。 b、肌力恢复始于下肢远端,逐步上移。 c、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脊髓损害程度和有无其他并发症。

d、严重病变时——可出现总体反射。 B、感觉障碍: 感觉恢复慢且差,恢复时感觉平面逐步下移。 C、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a、早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容量<1000ml)——充盈性尿失禁——疾病恢复——尿容量<300~400ml时出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b、病变平面以下少汗,无汗,角化过度等。 c、病变平面以下发作性出汗过度,皮肤潮红,反射性心动过缓——称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辅助检查: 1、CSF检查: 细胞数和蛋白正常或略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2、电生理检查: a、VEP: 与视神经脊髓炎及MS鉴别。 b、SEP波幅明显下降(下肢体感诱发电位)。 c、MEP: 判断疗效和预后的指标(运动诱发电位)。 d、肌电图。 3、MRI: 病变节段内多片状或较弥漫的T

脊髓病变习题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半侧脊髓病变出现病变水平以下 A.同侧运动、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 B.对侧运动、痛温觉障碍,同侧深感觉障碍 C.同侧运动、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D.同侧运动、对侧深浅感觉障碍 E.同侧运动、痛温觉和深感觉障碍 参考答案:C 2.不属于脊髓压迫症的疾病是 A.脊髓和神经根原发性肿瘤 B.急性硬膜外脓肿 C.椎管狭窄 D.脊柱转移性肿瘤 E.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参考答案:E 3.脊髓休克常见于 A.脊髓肿瘤 B.急性脊髓炎 C.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D.脊髓空洞症 E.脊髓血管畸形 参考答案:B 4.患者男,25岁。不慎被汽车撞伤,当时昏迷,醒后感四肢麻木无力。查:神清,四肢中枢性瘫,颈4以下的深浅感觉障碍。受损部位可能是 A.颈膨大 B.腰骶膨大 C.胸髓 D.颈膨大以上颈髓 E.脑挫裂伤 参考答案:D 解析:本例四肢均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故病损应在颈膨大以上颈髓,答案为D。 5.脊髓硬膜外压迫性病变的特点是 A.以神经鞘瘤多见,表观为损痛-脊髓半横断-脊髓全横断损伤过程 B.以血管畸形多见,表现为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 C.以室管膜瘤多见,表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D.以转移瘤多见,早期局部疼痛显著,脊髓受压症状出现相对较晚 E.以炎症多见,急性期表现为脊髓休克 参考答案:B

6.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指 A.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贯性损害 B.椎管内占位病变而引起的脊髓受压 C.脊髓血管的发育异常 D.脊髓先天发育异常,胚胎期神经管关闭不全 E.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参考答案:A 7.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鉴别点是 A.四肢瘫 B.腱反射消失 C.肌张力低 D.无病理征 E.括约肌障碍 参考答案:E 8.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和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鉴别点是 A.四肢瘫 B.腱反射消失 C.无病理征 D.肌张力低 E.有无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参考答案:E 9.治疗急性脊髓炎首选药物是 A.抗生素 B.维生素 C.皮质类固醇激素 D.神经生长因子 E.血管扩张剂 参考答案:C 10.对脊柱肿瘤描述不正确的是 A.脊柱原发性肿瘤多于转移瘤 B.常见的脊柱原发性肿瘤是肉瘤、血管瘤 C.转移瘤多来自肺、乳腺、甲状腺、前列腺等的恶性肿瘤 D.转移瘤症状的出现可先于原发病灶 E.脊柱转移瘤侵犯骨及椎管外软组织,早期表现为局部疼痛参考答案:A 11.下列疾病,何者易引起Bmwn-Sequard综合征 A.急性脊髓炎 B.髓外椎管内肿瘤

脊髓疾病1题库2-1-8

脊髓疾病1题库2-1-8

问题: [单选]女患、32岁,2周前患感冒,10天前诉背部疼痛,继之出现肢体麻木,双下肢瘫痪,尿潴留。查体:双下肢肌力1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T节段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侧Babinski征(+)。诊断首先应考虑为() A.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B.急性脊髓炎 C.脊髓粘连性蛛网膜炎 D.视神经脊髓炎 E.脊髓空洞症

问题: [单选]男患,37岁,在“感冒”、发烧好转1周后,自觉下肢麻术无力、2天后双下肢完全性瘫痪伴尿潴留。现已病后2周病情无好转,仍留置导尿管。其临床表现还应包括下列哪一项() A.双侧周围性面神经瘫 B.手套、袜套样分布的感觉障碍 C.T5以下各种感觉均消失 D.C3以下各种感觉均消失 E.右半身各种感觉均消失

问题: [单选]对髓内外病变进行定位诊断时,临床早期出现压迫症状,后期出现缺血性损害。应考虑() A.脊柱病变 B.脊髓硬膜外病变 C.脊髓和脊柱病变 D.脊髓外硬膜内病变 E.脊髓内病变 (安徽11选5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c511372237.html,)

问题: [单选]男性患者,41岁,四肢末端乏力5天就诊。四肢近端肌力5级,双上肢远端肌力3级,双下肢远端肌力1级,四肢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病理征(-),无尿潴留。病变位于() A.高颈髓段 B.颈膨大 C.胸髓段 D.腰膨大 E.周围神经

问题: [单选]男患,60岁,以“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双侧下肢沉重、无力,休息后即缓解,反复发作5天”为主诉来诊,每次发作症状持续30分钟完全恢复。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该患诊断首先考虑为() A.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B.脊髓短暂性缺血发作 C.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D.马尾性间耿性跛行 E.下肢血管性间歇性跛行

脊神经

脊神经 脊神经 spinal nerve 共 31 对,分布于躯干和四肢。按部位计有 8 对颈神经、12 对胸神经、5 对腰神经、5 对骶神经和 1 对尾神经。 一、脊神经组成及分支 (一)脊神经组成 每对脊神经均借前根和后根与脊髓两侧相连。前根较细,由运动纤维组成;后根较粗,由感觉纤维组成, 在近椎间孔处有一纺锤形膨大,称脊神经节,前、后根在椎间孔处汇合成脊神经干。 (二)脊神经的纤维成分 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内脏神经纤维也走行在脊神经内,包括4种纤维成分: 1.躯体感觉(传入)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和关节,将皮肤的浅感觉(痛、温、触、压觉)和肌腱、关节的深部(本体)感觉冲动传入中枢。 2.内脏感觉(传入)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将内环境变化的各种感觉信息传入中枢。 3.躯体运动(传出)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随意运动。 4.内脏运动(传出)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支配平滑肌、心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 (三)脊神经的典型分支 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即分为4支:粗大的前支和细小的后支以及脊膜支、交通支。 1.脊膜支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被膜和脊柱韧带; 2.交通支有灰、白之分,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 3.后支向后行走,呈节段性分布于枕、项、背、腰和骶部的肌肉与皮肤及其上的汗腺、竖毛肌和血管平滑肌; 4.前支除 12 对胸神经前支保持明显节段性直接分布于躯干外,其余脊神经前支都先彼此交织成神经丛,由丛再分支至相应的区域。第 1~11 对胸神经前支位于各自肋间隙中,称肋间神经,第 12 对称肋下神经。脊神经前支形成的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等。脊神经前、后支均含有 4 种纤维成分,因此,脊神经前、后根的损伤和前、后支损伤后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脊神经组成和分支、分布示意图

脊髓病变

一、急性脊髓炎 ①定义:各种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病变,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②病变部位:胸髓(T3~T12)最为常见,其次为颈、腰段。 ③临床表现:急性出现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运动障碍——早期常为脊髓休克,变现为四肢瘫或双下肢软瘫;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肌力恢复从远端开始,肌张力及腱反射逐渐增高。 注:总体反射——轻微皮肤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痉挛,伴小便溢出、出汗等症状。 (2)感觉障碍——脊髓损害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均消失,感觉消失区上缘常有感觉过敏带。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休克早期表现为尿潴留,膀胱无充盈感(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反射恢复后,尿充盈至300~400ml时会自动排尿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4)上升性脊髓炎——感觉障碍平面在短时间内上升至高位颈髓,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和呼吸肌,出现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④诊断要点 (1)发病前1~2周有腹泻、上呼吸道感染或疫苗接种史。 (2)急性起病,迅速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 (3)脑脊液检查符合急性脊髓炎的改变:压力一般正常,严重水肿时可升高;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可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的含量正常。 (4)CT、MRI检查可以除外其他脊髓病。 二、压迫性脊髓病 ①定义:一组椎骨或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脊髓受压综合征。 ②病因:肿瘤、炎症、脊柱病变、先天畸形。 ③临床表现: (1)急性脊髓压迫症 多出现脊髓休克,表现为病变以下弛缓性瘫痪,各种感觉缺失、反射消失,尿潴留。 (2)慢性脊髓压迫症 1)早期根痛期——出现神经根痛,脊膜刺激症状。 2)脊髓部分受压期——表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 3)脊髓完全受压期——出现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 ④辅助检查:

脊柱和脊髓疾病题库1-1-8

脊柱和脊髓疾病题库 1-1-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又称Brown-Sequard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特点是()。 A.多由外伤、椎管内原发性肿瘤、出血、脊髓蛛网膜炎、脊髓空洞症等引起 B.病变损害脊髓横平面半侧的灰质与白质 C.典型表现是受损以下对侧痛与温觉消失,损害侧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麻痹及深部感觉障碍,有时伴同侧脊髓后根症状,如末梢性麻痹,与受损脊髓同节段皮肤区感觉消失 D.需要与髓外肿瘤和脊髓动脉供血不全进行鉴别诊断 E.以上都是 脊髓髓外肿瘤常从一侧开始,脊髓受压症状常一侧较明显,可出现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临床表现为马鞍形感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常位于()。 A.颈段 B.胸段 C.腰膨大 D.圆锥 E.马尾 圆锥(S3以下)部位受压可出现马鞍形感觉障碍,即对称性两侧臀部、会阴部、肛门生殖器区域感觉障碍。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脊髓休克时可出现()。 A.骨骼肌紧张性降低或消失 B.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C.发汗反射消失 D.尿潴留及直肠内粪积聚 E.以上都是 脊髓损伤后不论轻重立即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弛缓性瘫痪,肌张力消失,感觉丧失,各种反射消失,括约肌功能丧失,尿潴留,这种现象称为脊髓休克。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1372237.html,/ 新中式家具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柱骨折与脊髓损伤在相同节段的是()。 A.上颈段 B.下颈段 C.上胸段 D.下胸段 E.腰段 胚胎早期,脊髓在椎管内大致与椎管等长。以后,椎管的增长较快,脊髓的增长与之不同步。成人只有上颈段脊髓节段与脊柱在相同的水平,所以上颈段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在相同的节段。

脊神经

脊神经 (一)填空题 1.脊神经由运动性的_______和感觉性的_______合成。 2.脊神经共31对,包括_______对颈神经,_______对胸神经,_______对腰神经,_______对骶神经和_______对尾神经。 3.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种纤维成分。 4.脊神经前支构成的神经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组。 5.臂丛位于_______,它发出的主要神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分布到胸骨角平面的神经是_______;分布到乳头平面的神经是_______;分布到脐平面的神经是_______。 7.支配大腿前群肌的神经是_______;支配内侧群肌的神经是_______;支配后群肌的神经是_______。 8.支配小腿前群肌的神经是_______;支配后群肌的神经是_______;支配外侧群肌的神经是_______。 9.临床上常见的"马蹄内翻足"是由腓骨颈处的_______神经损伤引起的。 (二)A型选择题 1.不属于臂丛的神经为() A.尺神经 B.桡神经 C.膈神经 D.肌皮神经 E.肋间神经 2.肱骨中部骨折时易损伤() A.正中神经 B.腋神经 C.桡神经口 D.尺神经 E.腋神经 3.脐周围的感觉神经来自() A.第8肋间神经 B.第6肋间神经 C.第4肋间神经 D.第10肋间神经 E. 第12肋间神经 4.支配股四头肌的神经为() A.坐骨神经 B.闭孔神经 C.股神经 D.腓总神经 E.腓总神经 5.支配小腿三头肌的神经为() A.坐骨神经 B.腓总神经 C.胫神经 D.股神经 E.股神经 (三)问答题 1.脊神经共有多少对?可分为哪几部? 2.脊神经的前根、后根、前支、后支各有哪些纤维成分? 3.臂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有哪些? 4.腰丛位于何处?有哪些主要分支?

脊髓疾病

1.患者男,41岁,四肢无力伴双上胶疼痛5天就诊。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1级,四肢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病理征(—),尿潴留。病变位于: A. 高颈髓段 B. 颈膨段 C. 胸髓段 D. 腰膨大 E. 周围神经 2. 患者脐右侧阵发性疼痛半年,右下肢无力3个月。左侧腹股沟以下痛觉减退,触觉存在,右下肢肌力3-4级,腱反射亢进,右Babinski征(+)。病变水平在: A. 脊髓右半侧T10水平 B. 脊髓左半侧T10平面水平 C. 脊髓右半侧T12平面水平 D. 脊髓左半侧T12平面水平 E. 脊髓L1完全横贯性损害 3. 脊髓节段的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 脊髓可分成30个节段 B. C5-T2节段组成颈膨大部 C. L1-S2节段构成腰膨大部 D. 脊髓圆锥部由S5-尾节组成 E. 高颈髓部包括C1-4节段 4. 脊髓交感中枢位于: A. C5-8侧角 B. C8-T1侧角 C. C8-T12侧角 D. C8-L2侧角 E. T2-L3侧角 5. 脊髓副交感中枢位于: A. T3-L3侧角 B. L3-S3侧角 C. S1-5侧角 D. S2-5侧角 E. S2-4侧角 6. 男,28岁,1周前头痛、鼻塞、流鼻涕和全身酸痛,3天前出现颈背疼痛,伴四肢无力,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征(一),C4平面以下痛觉减退,尿潴留。应考 虑的诊断是: A. Guillain-Barre综合征 B. 急性脊髓灰质炎 C. 重症肌无力 D. 脊髓压迫症 E. 急性脊髓炎 7. 男牲、64岁。l日前清晨因双侧季肋部疼痛而醒来,发现双下肢不能活动,T6以下痛觉消失和束带感,深感觉正常,尿潴留。最可能的诊断是: A.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B.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

脊髓疾病1题库12-0-8

脊髓疾病1题库12-0-8

问题: [多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患者女,46岁,因“四肢无力伴肩背部疼痛1周”来诊。查体:四肢肌力Ⅲ级,双上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未引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尿潴留。可能的病因有() A.A.急性脊髓炎 B.脊髓外伤 C.脊髓血管栓塞 D.脊髓压迫症 E.脊髓空洞症 F.脊髓内肿瘤 G.脊髓外肿瘤

问题: [多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患者女,46岁,因“四肢无力伴肩背部疼痛1周”来诊。查体:四肢肌力Ⅲ级,双上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未引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尿潴留。合理的治疗护理措施包括() A.A.早期注射维生素B及甲钴胺 B.早期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 C.尽早气管切开和人工辅助呼吸 D.留置导尿,保持会阴部清洁 E.勤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 F.骨隆起处加垫气圈,防止压疮 G.尽早开始肢体功能锻炼 H.卧床时应减少被动活动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患者女,46岁,因“四肢无力伴肩背部疼痛1周”来诊。查体:四肢肌力Ⅲ级,双上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未引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尿潴留。患者症状加重,出现呼吸困难,可能的原因是() A.A.病变平面上升,累及颈段及延髓 B.病变平面上升,累及呼吸肌 C.病变累及周围神经 D.病变影响自主神经 E.脊髓肿胀,累及脊膜 F.脊神经根受累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1372237.html,/ 西甲积分榜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患者女,46岁,因“四肢无力伴肩背部疼痛1周”来诊。查体:四肢肌力Ⅲ级,双上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未引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尿潴留。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发病前1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肌无力及背痛在最初3d内最显著。)() A.A.急性脊髓炎 B.脊髓外伤 C.脊髓血管栓塞 D.脊髓压迫症 E.脊髓空洞症 F.脊髓内肿瘤 G.脊髓外肿瘤

神经病学题库(第四章脊髓疾病)

第四章脊髓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患者男,41岁,四肢无力伴双上肢疼痛5天就诊。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1级,四肢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病理征( ),尿潴留。病变位于: A.高颈髓段 B.颈膨大 C.胸髓段 D.腰膨大 E.周围神经 2.患者脐右侧阵发性疼痛半年,右下肢无力3个月。左侧腹股沟以下痛觉减退,触觉存在,右下肢肌力3~4级,腱反射亢进,右Babinski征(+)。病变水平在:A.脊髓右半侧T10水平 B.脊髓左半侧T10水平 C.脊髓右半侧T12水平 D.脊髓左半侧T12水平 E.脊髓L1完全横贯性损害 3.脊髓节段的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脊髓可分成30个节段 B.C5~T2节段组成颈膨大部 C.L1~S2节段构成腰膨大部 D.脊髓园锥部由S3~尾节组成 E.高颈髓部包括C1~4节段 4.脊髓交感中枢位于:

A.C5~8侧角 B.C8~T1侧角 C.C8~T12侧角 D.C8~L2侧角 E.T2~L3侧角 5.脊髓副交感中枢位于: A.T3~L3侧角 B.L3~S3侧角 C.S1~5侧角 D.S2~5侧角 E.S2~4侧角 8.急性脊髓炎不应出现的症状体征是:A.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 B.脊髓休克 C.脑脊液蛋白增高 D.压颈试验通畅 E.眼球震颤 9.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最常损害的脊髓节段是:A.颈膨大部 B.T3~5节段 C.T7~10节段 D.腰膨大部 E.园锥部 10.急性脊髓炎的表现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A.散发,多见于青壮年 B.病前可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C.可先出现病灶相应部位根痛及束带感 D.急性发生脊髓横贯损害症状

脊髓疾病题库17-1-8

脊髓疾病题库17-1-8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女患、33岁,既往健康。以“双下肢无力伴尿潴留1周”为主诉入院。查体:双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双侧Babinski征(-)、双侧T以下深浅感觉均消失。辅助检查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160mmH2O,细胞数5×106L,蛋白0.5gL,糖2.9mmolL,氯化物125mmolL。 患者已住院治疗2个月,生活尚无法自理,下一步应采取的治疗方法() A.A.继续应用糖皮质激素 B.增加营养摄入 C.加大B族维生素剂量 D.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E.手术治疗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女患、33岁,既往健康。以“双下肢无力伴尿潴留1周”为主诉入院。查体:双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双侧Babinski征(-)、双侧T以下深浅感觉均消失。辅助检查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160mmH2O,细胞数5×106L,蛋白0.5gL,糖2.9mmolL,氯化物125mmolL。 根据以上的临床表现,患者最可能的诊断() A.A.脊髓空洞症 B.急性脊髓炎 C.脊髓压迫症 D.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E.脊髓蛛网膜炎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男患,45岁,有时右背痛,右下肢逐渐无力,伴左足麻木,并向上扩延9个月。背痛夜间明显,呈烧灼样,于咳嗽时加剧。查体:右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左侧T以下痛温觉消失,运动觉及振动觉消失、右侧Babinski征(+)。辅助检查:腰椎穿刺椎管不全梗阻,脑脊液蛋白0.65gL,余化验结果正常。最可能的疾病() A.A.慢性脊髓炎症 B.脊髓压迫症 C.脊髓血管畸形 D.多发性硬化 E.脊髓蛛网膜炎 (同城约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1372237.html,/)

脊髓疾病题库16-1-8

脊髓疾病题库16-1-8

问题: [单选]脊髓压迫症髓外硬膜内病变不正确的是() A.锥体束征不明显 B.根痛常见 C.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D.脊髓半切综合征可有 E.椎管梗阻较早出现

问题: [单选]脊髓压迫症硬膜外病变不正确的是() A.较早出现锥管梗阻 B.双侧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C.脊椎X线平片改变明显 D.无锥体束征 E.早期可有根性痛

问题: [单选]急性脊髓炎的感觉障碍属于() A.后根性 B.末梢性 C.神经干性 D.分离性 E.传导束性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1372237.html,/ 中超直播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患者男,26岁,病前有发热及全身酸痛,近5d来双下肢进行性无力,伴大、小便潴留。检查见T4以下痛、温觉及深感觉障碍,I双下肢肌力、肌张力减低。该病例病变定位于() A.A.高颈髓 B.颈膨大 C.上胸髓(T1~T6) D.下胸髓(T7~T12) E.腰髓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患者男,26岁,病前有发热及全身酸痛,近5d来双下肢进行性无力,伴大、小便潴留。检查见T4以下痛、温觉及深感觉障碍,I双下肢肌力、肌张力减低。该病的典型CSF改变为() A.A.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10~100)×106L,中性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0.5~1.2gL),糖、氯化物正常 B.白细胞数正常,蛋白、糖、氯化物正常 C.白细胞数增高,(100~1000)×106L,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0.5~1.2gL) D.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10~100)×106L,淋巴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0.5~1.2gL),糖、氯化物正常 E.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10~100)×106L,淋巴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0.5~1.2gL),糖、氯化物降低

脊髓疾病1题库8-2-10

脊髓疾病1题库8-2-10

问题: [单选]脊髓半横断(Brown-Sequard)综合征常见于() A.Cuillain-Barr6综合征 B.急性脊髓炎 C.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D.脊髓髓外肿瘤 E.脊髓空洞症 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触觉、深感觉的减退,对侧病变平面2~3个节段以下的痛温觉丧失。脊髓外肿瘤进行性生长,体积增大,压迫而损害脊髓和神经根,脊髓受到挤压而逐渐出现脊髓传导束受压的症状。常见于脊髓部分受压期,腰髓以下一侧病变不引起这一综合征。

问题: [单选]脊神经的组成是() A.31对 B.28对 C.32对 D.30对 E.36对

问题: [单选]脊髓血液供应的三个主要来源是() A.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根动脉 B.椎动脉,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 C.椎动脉,基底动脉,根动脉 D.椎动脉,冠状动脉,根动脉 E.冠状动脉,根动脉,脊髓前动脉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1372237.html,/ 电竞之家

问题: [单选]脊休克表现是损伤平面以下() A.病理征未引出腱反射(++)肌张力低,尿潴留,弛缓性瘫 B.弛缓性瘫,尿潴留,肌张力低,健反射消炎,病理征不能引出 C.肌张力低,腱反射(++)病理征(+)尿潴留,弛缓性瘫 D.肌张力高,弛缓性瘫,尿潴留,健反射消炎,病理征(+) E.病理征(-),肌张力高,腱反射(+)尿潴留弛缓性瘫

问题: [单选]脊髓严重横贯性损伤急性期呈现() A.脊髓炎 B.脊髓半切综合征 C.脊髓休克 D.脊髓变性 E.脊神经元变性

脊髓病变习题知识

一. 单选题: 1. 女性,45岁,大便后突然出现双下肢瘫痪,来诊时查体,双下肢完全瘫痪,感觉障碍平面在脐水平,伴有尿潴留,既往无发烧及其它病史,最可能的诊断为: A.脊髓肿瘤卒中 B.脊髓AVM破裂出血 C.急性脊髓炎 D.脊髓侧索硬化症 E.以上全不是 2.脊髓休克常见于: A.脊髓胶质瘤 B.脊髓蛛网膜粘连 C.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D.脊髓空洞症 E.脊髓后动脉血栓形成 3. 切断脊髓侧索可导致: A. 切断部位以下同侧肌肉丧失自主运动 B. 切断部位以上同侧肌肉丧失自主运动 C. 切断部位以上同侧肌肉永远丧失反射 D. 切断部位以下同侧丧失触压觉 E. 切断部位以下同侧丧失全部感觉 4.有关脊髓炎诊断不正确的是: A.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B.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 C.病变水平以下感觉障碍 D.脑脊液检查压力不高,白细胞数增高,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含 量降低,糖和氯化物正常 E.有自主神经障碍 5. 脊髓压迫症的特点不包括: A.脊髓损害表现为横贯性损害征 B.奎肯试验部分或完全性梗阻 C.腰椎穿刺压力增高 D.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 E.脊柱X线片可见骨受压及破坏 6、患者逐渐出现右下肢痉挛性瘫痪和左侧乳头平面以下痛温觉减退一个月,脊椎X 线照片及CT检查应以哪个脊椎为中心: A、C 5~6 椎体 B、T 1~2 椎体 C、T 4~5 椎体

D、T 7~8 椎体 E、T 10~11 椎体 7、脊髓疾病的表现不正确的叙述是: A、脊髓损害常出现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括约肌及自主神经等功能障碍 B、急性脊髓炎最常累及胸髓3~5 C、急性脊髓炎常并发臀部褥疮、泌尿系感染、肺炎 D、脊髓压迫症(髓外病变) 引起病变水平以下的下行性感觉障碍 E、急性脊髓炎急性期可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脊髓压迫症主要是病因治疗 8. 痛觉传导束交叉在: A.脊髓前联合 B.丘脑 C.小脑 D.延髓 E.内囊 9.在颈髓平面,脊髓后索纤维由内向外排列顺序分别为: A.骶、腰、胸、颈的纤维 B.胸、颈、骶、腰的纤维 C.颈、胸、腰、骶的纤维 D.腰、骶、颈、胸的纤维 E. 骶、胸、腰、颈的纤维 10.患者男,41岁,四肢无力伴双上肢疼痛5天就诊。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1级,四肢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病理征( ),尿潴留。病变位于: A.高颈髓段 B.颈膨大 C.胸髓段 D.腰膨大 E.周围神经 11.患者脐右侧阵发性疼痛半年,右下肢无力3个月。左侧腹股沟以下痛觉减退,触觉存在,右下肢肌力3~4级,腱反射亢进,右Babinski征(+)。病变水平在: A.脊髓右半侧T10水平 B.脊髓左半侧T10平面水平 C.脊髓右半侧T12平面水平 D.脊髓左半侧T12平面水平 E.脊髓L1完全横贯性损害 12.脊髓节段的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脊髓可分成30个节段 B.C5~T2节段组成颈膨大部 C.L1~S2节段构成腰膨大部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上一篇文章:脊髓损伤药物治疗 ?下一篇文章: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 收藏此文到365K E Y| 收藏此文到YOU NO TE 属性: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点击数 : 更新: 2007-6-30 文章录入:vancomycin 责任编辑:vancomycin 功能:[文字:变小变大] 【繁】

主要表现为节段性感觉障碍。后索损害时,在病灶侧节段水平以下深感觉最先消失、触觉次之,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而痛温觉和运动功能正常;后根损害时,其支配区早期有剧烈根痛和束带感,以后各种感觉、反射减退或消失;后角受损时,其支配区痛、温觉消失而触觉和深感觉存在,反射减退或消失。见于脊髓神经鞘流或脊膜瘤、椎间盘突出症等。 (二)脊髓节段损害的定位诊断 1高颈段C1~C4) 枕颈区放射性痛,四肢痉挛性瘫痪,并躯干、四肢的感觉障碍。如膈神经和肋间神经受累,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当累及枕骨大孔区可有颈项强直、强迫头位、后组脑神经、延髓、小脑受损及颅内压增高表现。 2颈膨大段(C5~T1) 肩及上肢放射性疼痛,上肢弛缓性瘫痪,下肢痉挛性瘫痪,肱二头肌反射消失、肱三头肌反射亢进;病灶以下感觉障碍,C8~T1受损侧出现眼裂狭小、瞳孔缩小、面部无汗和眼球内陷即Horner综合征。 3胸段(T2~T11) 早期胸腹背部放射痛及束带感,继而由一侧下肢发展至双下肢无力及麻木,双下肢痉挛性瘫痪并感觉障碍,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括约肌功能障碍。4腰膨大段(T12~S2) 腹股沟、臀部、会阴及双下肢放射性根痛,双下肢弛缓性瘫痪,损害平面以下感觉障碍,膝反射、跟腱反射、提睾反射消失,明显的括约肌功能障碍。 5圆锥部(S2~尾1)) 大腿后部、臀部、会阴肛门区有鞍状感觉障碍,膝反射、踝反射和肛门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较早,但根痛不明显,下肢运动功能正常。 6马尾部(L2以下) 早期有剧烈的下腰部、骶尾部、会阴部根痛或坐骨神经痛,臀部及会阴肛门区呈鞍状感觉障碍,可有下肢弛缓性瘫痪,膝以下各种反射消失,早期排尿费力、晚期尿潴留。症状和体征两侧不对称。 (三)髓内、髓外、硬脊膜内外病变的定位诊断 1脊髓病变上界的确定 主要依据于:早期根痛于节段性症状;各种感觉消失的上界;反射消失的最高节段;棘突叩击压痛明显部位。由于相邻的上下两个感觉神经根支配的皮节区有重叠,故节段性感觉障碍常以感觉减退或过敏带之间的界限为病变的上界。 2髓内与髓外及硬膜外病变的鉴别 髓内病变常以感觉分离或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感觉和运动障碍常从病变节段平面自上而下发展,常为双侧性、对称性,根痛较少见,多出现皮肤营养改变而且显著,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较早,发展较快,病程短,一般无椎管梗阻或部分性梗阻,脑及液蛋白量无明显升高。髓外硬膜内病变多以根痛为首发症状,感觉和运动障碍多自下而上发展,常有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待脊髓完全横断损害时,才恒定于病变节段。皮肤营养障碍少见,

脊髓病变习题--优选.docx

一、 A1 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 A、 B、 C、 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半侧脊髓病变出现病变水平以下 A.同侧运动、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 B.对侧运动、痛温觉障碍,同侧深感觉障碍 E.同侧运动、痛温觉和深感觉障碍 参考答案 :C 2.不属于脊髓压迫症的疾病是 A.脊髓和神经根原发性肿瘤 B.急性硬膜外脓肿 E.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参考答案 :E 3.脊髓休克常见于 A.脊髓肿瘤 B.急性脊髓炎 E.脊髓血管畸形 参考答案 :B 4.患者男, 25 岁。不慎被汽车撞伤,当时昏迷,醒后感四肢麻木无力。查:神清,四肢中 枢性瘫,颈 4 以下的深浅感觉障碍。受损部位可能是 A.颈膨大 B.腰骶膨大 E.脑挫裂伤 参考答案 :D 解析 : 本例四肢均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故病损应在颈膨大以上颈髓,答案为D。 5.脊髓硬膜外压迫性病变的特点是 B.以血管畸形多见,表现为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 E.以炎症多见,急性期表现为脊髓休克 参考答案 :B

6.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指 A.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贯性损害 B.椎管内占位病变而引起的脊髓受压 C.脊髓血管的发育异常 D.脊髓先天发育异常,胚胎期神经管关闭不全 E. 维生素 B12 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参考答案 :A 7.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和格林 - 巴利综合征的鉴别点是 A.四肢瘫 B.腱反射消失 E.括约肌障碍 参考答案 :E 8.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和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鉴别点是 A.四肢瘫 B.腱反射消失 E.有无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参考答案 :E 9.治疗急性脊髓炎首选药物是 A.抗生素 B.维生素 E.血管扩张剂 参考答案 :C 10.对脊柱肿瘤描述不正确的是 A.脊柱原发性肿瘤多于转移瘤 B.常见的脊柱原发性肿瘤是肉瘤、血管瘤 C.转移瘤多来自肺、乳腺、甲状腺、前列腺等的恶性肿瘤 D.转移瘤症状的出现可先于原发病灶 E.脊柱转移瘤侵犯骨及椎管外软组织,早期表现为局部疼痛参考答案 :A 11.下列疾病,何者易引起 Bmwn-Sequard 综合征 A.急性脊髓炎 B.髓外椎管内肿瘤

31对脊神经

颈一后头通大脑,颈二耳目视听舌;颈三脸面和外耳,三叉神经及喉咽;颈四绕项连双肩,耳鼻口咽与膈肌;颈五上臂三角肌,声带腺体咽喉炎;颈六颈肩二头肌,拇食两指扁桃体;颈七肩肘三头肌,前臂中指甲状腺;颈八无名与小指,前臂掌面指屈肌; 胸一上臂至肘下,食管气管小鱼际;胸二循腋至肘上;三至十二胸肋肌;胸二至五主心疾,肺与气管二三四;食道胸一至胸六,六胃七胰八属脾;肝胆七九胸节间,肾脏胸十至腰一;胸九十二主小肠,十一腰一大肠乡;膀胱十一至腰二;输尿管加前列腺;睾丸卵巢十十一,下至腰一主生殖; 腰一上主骼腰肌,内络大肠下股沟;腰二斜下大腿前,还连腹部和兰尾;腰三主管膝周炎,子宫膀胱性器官;腰四小腿内侧面,坐骨神经前列腺;腰五腿外胫前肌,足背拇次两趾连;

骶一跟腱通小趾,亦主小腿腓肠肌; 骶二大小腿后面,下至足底掌小肌; 骶三四五连尾椎,直肠肛门会阴肌。 脊椎是人身体的“支柱”,由于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脊椎疾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 一旦脊椎有了问题,轻则出现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瘫痪。 如何知道自己的脊椎可能出问题了呢? 如果: 1、你的头或髋部不能向两侧轻松地扭动或者旋转相同的角度,运动的范围正逐渐缩小。你的头部总是不自觉地偏向一侧,你的一条腿总想搭到另一条腿上,或是不留神时走路时身体总向一侧倾斜,是脊柱侧弯的表现。 2、你的下颌时常发出“咔哒”的声音,甚至咀嚼困难,多是由于颞下颌关节或者颈部关节半脱位引起的。 3、你的颈部、背部或更多的关节发出哗哗的声响,通常是由于你的脊椎关节被锁住或卡住,是关节囊松弛、脊椎关节退化的表现。

4、你的脚在行走的时候脚尖向外展开,你的鞋后跟常被磨得高低不平,通常是由于双腿长度的不等或沿着脊柱长轴压力的不均衡造成的。 5、你的精神不能很好地集中,因为脊椎半脱位会影响大脑健康。 6、你有一种持续的紧张皱缩感和压力感,尤其是在肌肉和关节中有发紧的感觉。你有头痛或颈、腰、背部的疼痛及肌肉或关节的软组织疼痛,通常都是脊椎半脱位的信号。你感到背和颈部僵硬不适,也许是脊椎半脱位的信号。 7、你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脊椎半脱位影响你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8、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不脱鞋,俯卧,让一个人在你后边比你脚后跟的位置,若出现长短不一,则说明你的骨盆和脊椎有扭曲错位的现象。 9、你经常感到疲劳,不平衡的脊柱耗尽你的能量,经常闪腰、岔气是椎间关节活动受限所致,经常周身疼痛是脊椎病的征兆。 脊椎疾病是人的万病之源,或者说脊骨神经有人体最基本的语言。耳聪目明的源动力不是来自大脑组织,而是来自体内的酶的活性,更准确的描述是,源动力来自脊椎软骨组织酶的活性。这一观点和古代医学观点是最近似的。

神经病学题库(第四章脊髓疾病)

第四章脊髓疾病 、选择题 【A型题】 1 ?患者男,41岁,四肢无力伴双上肢疼痛5天就诊。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1 级,四肢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病理征(),尿潴留。病变位于: A. 高颈髓段 B. 颈膨大 C. 胸髓段 D. 腰膨大 E周围神经 2 .患者脐右侧阵发性疼痛半年,右下肢无力3个月。左侧腹股沟以下痛觉减退, 触觉存在,右下肢肌力3~4级,腱反射亢进,右Bab in ski征(+)。病变水平在: A. 脊髓右半侧T io水平 B. 脊髓左半侧T io水平 C?脊髓右半侧T12水平 D. 脊髓左半侧T12水平 E. 脊髓L1完全横贯性损害 3. 脊髓节段的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 脊髓可分成30个节段 B. C5~T2节段组成颈膨大部 C. L1~S2节段构成腰膨大部 D. 脊髓园锥部由@~尾节组成

E. 高颈髓部包括C1~4节段 4. 脊髓交感中枢位于: A. C5?8侧角 B. C8~T i 侧角 C. C8~T i2 侧角 D. C8~L2 侧角 E. T2?匕侧角 5. 脊髓副交感中枢位于: A. T3~L3 侧角 B. L3?S3侧角 C. S?5侧角 D. S2~5侧角 E. ??4侧角 8. 急性脊髓炎不应出现的症状体征是: A. 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 B ?脊髓休克 C. 脑脊液蛋白增高 D. 压颈试验通畅 E. 眼球震颤 9.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最常损害的脊髓节段是: A. 颈膨大部 B. T3?5节段 C. T7?io节段 D. 腰膨大部 E. 园锥部 10. 急性脊髓炎的表现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 散发,多见于青壮年

脊髓疾病题库18-0-8

脊髓疾病题库18-0-8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男患、45岁,诉说3个月前过度弯腰时出现背部有塌下的感觉,以后胸椎中下段棘突区疼痛、围绕躯干向任一侧放射,并于咳嗽或喷嚏时疼痛加重;4天前出现便秘,下腹部与双下肢麻木;入院当日两下肢无力,几乎不能行路,同时有排尿困难。既往史无特殊。查体:双上肢肌力正常、两下肢除股四头肌有微弱收缩外不能移动,双侧肱二、三腱反射 (++),双侧膝反射(++++),双侧腹壁反射(-),脐水平可触及膀胱上缘,肛门括约肌松弛,中胸棘突明显叩痛,肋缘下痛觉减退,双侧Babinski征(+)。膜椎穿刺和压颈试验() A.A.需要立即进行,目的是观察椎管有无梗阻 B.需要进行,目的是观察脑脊液蛋白有无增加 C.不应进行,穿刺后脊髓压迫症状有加重的危险性 D.应予进行,但只应使用22号细腰椎穿刺针 E.应予进行·放脑脊液不超过5ml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女患,65岁,逐渐出现左上肢放射性疼痛7个月,伴左胸部疼痛。查体:左上肢肌力4级弱,右上肢5级,双下肢4级,排尿困难,双膝、踝反射(+++),双侧Babinski征(+)。辅助检查:腰椎穿刺脑脊液呈淡黄色,压力180mmH2O,细胞数5×106L,蛋白 2.25gL,糖2.9mmolL,氯化物125mmolL。压颈试验不通畅。 为明确病因,应首选的检查() A.A.体感诱发电位 B.脊柱X线平片 C.脑电图 D.脊髓MRI检查 E.脊髓造影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女患,65岁,逐渐出现左上肢放射性疼痛7个月,伴左胸部疼痛。查体:左上肢肌力4级弱,右上肢5级,双下肢4级,排尿困难,双膝、踝反射(+++),双侧Babinski征(+)。辅助检查:腰椎穿刺脑脊液呈淡黄色,压力180mmH2O,细胞数5×106L,蛋白 2.25gL,糖2.9mmolL,氯化物125mmolL。压颈试验不通畅。 此患者的病变部位可能在() A.A.周围神经 B.胸段脊髓 C.颈膨大 D.高颈段脊髓 E.后颅窝 (天津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1372237.html,)

脊神经分布歌

脊神经分布歌 发表者:刘伟 (访问人次:189) 颈一后头通大脑,颈二耳目视听舌; 颈三脸面和外耳,三叉神经及喉咽; 颈四绕项连双肩,耳鼻口咽与膈肌; 颈五上臂三角肌,声带腺体咽喉炎; 颈六颈肩二头肌,拇食两指扁桃体,; 颈七肩肘三头肌,前臂中指甲状腺; 颈八无名与小指,前臂掌面指屈肌; 胸一上臂至肘下,食管气管小鱼际; 胸二循腋至肘上;三至十二胸肋肌; 胸二至五主心疾,肺与气管二三四; 食道胸一至胸六,六胃七胰八属脾; 肝胆七九胸节间,肾脏胸十至腰一; 胸九十二主小肠,十一腰一大肠乡; 膀胱十一至腰二;输尿管加前列腺; 睾丸卵巢十十一,下至腰一主生殖; 腰一上主骼腰肌,内络大肠下股沟; 腰二斜下大腿前,还连腹部和兰尾; 腰三主管膝周炎,子宫膀胱性器官; 腰四小腿内侧面,坐骨神经前列腺; 腰五腿外胫前肌,足背拇次两趾连; 骶一跟腱通小趾.,亦主小腿腓肠肌; 骶二大小腿后面;下至足底掌小肌; 骶三四五连尾椎,直肠肛门会阴肌。. 脊神经脊神经sumal nerves共31对。每对脊神经借前根anterior root和后根posterior root 与脊髓相连。前、后根均由许多神经纤维束组成的根丝所构成,前根属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后根较前根略粗,二者在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干,感觉和运动纤维在干中混合。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椭圆形膨大,称脊神经节sumal ganglia。31对脊神经中包括8对颈神经cervical nerves,12对胸神经thoracic nerves,5对腰神经lumbal nerves,5对骶神经sacral nerves,一对层神经coccggeal nerve。第1颈神经干通过寰椎与枕骨之间出椎管,第2~7颈神经干都通过同序数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出椎管,第8颈神经干通过第7颈椎下方的椎间孔穿出,12对胸神经干和5对腰神经干都通过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穿出,第1~4骰神经通过同序数的骶前、后孔穿出,第5骶神经和尾神经由骶管裂孔穿出。由于脊髓短而椎管长,所以各节段的脊神经根在椎管内走行的方向和长短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