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公开课(有配套课件)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公开课(有配套课件)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公开课(有配套课件)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第64到66页)的《百分数的认识》,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板书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把握教材、领悟目标。

《百分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以及熟练地掌握了通分的方法与技能后进行的学习,对于丰富学生的数感以及今后的百分数应用等有重要作用。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十分重视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设计了“比一比”的活动,目的是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然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含义,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为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条件,我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它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法灵活,突出主体。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本课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特点,我努力创设“生活引入——抽象概括——巩固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探索百分数,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常在身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三、学法多样,拓展创新。

在学法指导上,我遵从学生“初步感知——形成概念——灵活应用”的认知发展规律,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精心设计生活情境;利用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等活动,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四、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将遵循“感知——建构——应用——拓展”的教学主线来开展教学,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数,哪些是以前我们没有学过的,谁找到了,帮老师写到黑板上。

问:这些数你们认识吗?这些数就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通过学生找数来引入,激发学生有兴趣;在谈话了解对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中,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而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上周我们全班同学分成3个小组做了黄豆种子、玉米种子、水稻种子的发芽实验,现在请各组出一名

代表同学汇报一下每个品种的发芽情况。(继续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大家仔细观察表格,你认为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与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经过讨论会开始意见可能不一,之后会比较发芽的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发芽

率),从而得到、、三个分数。

如何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呢?学生想到要进行通分,从而得到三个分母为100的分数: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学生会提出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并请这位学生示范把写成百分数,得到22%,(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来,教师可以提,分母是100的分数,为了书写方

便,可以写作22%,)写百分数时一般先写百分号前面的数,再写百分号,百分号先写左上方的小圆圈,再写斜杠,最后写右下方的小圆圈,小圆圈要比“0”小,以示区别,读作百分之二十二。然后学生练

习把、写成百分数,再读出百分数。(初步体会百分数的写法,读法)

这里我还问学生“为什么要写成百分数呢?”是为了书写方便且便于比较。呈现这一问题与数据,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当三个分数分母不同时不好比较,都写成百分数就容易比较了,同时明确,其实上面这3个百分数表示的是种子的发芽率,初步让学生体会百分数在农业中的应用,另外百分数在科学技术、各种实验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

我接着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数据用百分数表示更容易比较大小呢?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出书本中第一个例子,学生会尝试把表示三位球员进球情况的分数进行改写:

==90%,==70%,==84%。这个过程中,学生实践了写百分数,明确这三个百分数表示的就是他们的进球率,一看就知道该选7号队员踢罚点球,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便于比较的特点。既然是比较,学生自然就明白了百分数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它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进而感悟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不表示一个数的值,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板书)明确百分数定义后我再问: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对么?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并会读会写百分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又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举例认识,加深体验。

教学过程中,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加深体会百分数意义,我让学生分享他们搜集到的百分数,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例子:

(1)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男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2%,女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8%。学生可能会说52%、48%表示每100人当中约有52人是男性,有48人是女性。我国人口中男性多,女性少。

(2)出勤人数占学校学生数的百分之九十五。学生先把百分之九十五写作95%,然后学生会说它表示今天学校学生的出勤率为95%。

(3)还有衣服里表示棉质含量的百分数、饮料罐表面的百分数,2002年北京城市绿化覆盖率,电脑下载时出现的百分数,各种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等等

(5)在最新的NBA本赛季各项技术统计排行榜上,姚明在11场比赛中61投43中,命中率高达70.5%。

(6)据了解,某西欧国家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为90%,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是100%。在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方面,学生会说90%表示某西欧国家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总数占总发射次数的百分之九十,百分之百表示我国每次发射人造卫星都是成功的。可以看出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作为中国未来的花朵,我们感到自豪吗?

(7)学生数学日记中的百分数

(8)股市升降数据

(边放图片,边讲:“我让每个同学在组内说说自己所找的百分数表示什么?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进一步巩固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通过这些例子,也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数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3、巩固练习,深刻理解。

为了巩固百分数的读和写,我设计了:

课件先出示:

(一)读读写写

(1)全国有14个省市受灾,约占全国省市的41%。41% 读作:

(2)本次受灾人口达7~8千万,占全国人口的5.6%。5.6% 读作:

(3)据国家发改委网消息:2月20日止,南方电网因灾停电的90个县100%恢复电网供电。百分之一百写作:

(4)2008年春运第一天,从宜昌站开通5趟临时列车送客,送客总人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百分之一百一十写作:

110%表示什么呢?表示送客总人数超过了原计划,目的是让民工尽早回家过年,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我再让学生观察这些百分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百分数都不带单位,百分号前的数可以是小数或整数,有的比小于100,有的大于或等于100。

(二)应用提升

A.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

B.成语转化。

C、交际转化。

(如,这件事一定成功,百分数怎么表示?这件事有六层把握,百分数怎么表示?等等)

D、设计图案。

五、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写法: %

读法:百分之几

定义:像25%、0.5、22%……这样的数叫作“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联系:百分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

区别:

《圆的认识》公开课说课稿配套希沃白板课件

《圆的认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圆的认识》,下面我从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小结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材 本节课出自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基于对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我拟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能借助物体或工具画图,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会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数学思考: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法 教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

《百分数的认识》的说课稿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涟源育才实验学校刘江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百分数的认识”。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 《认识百分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章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分数意义,能解决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打下基础。此外,百分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生活实际中广泛应用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要求是“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过程性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真正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会主动的将生活中的数据加以收集理解。 3、情感态度目标: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与勤俭节约的思想品德教育。 4、个性品质目标:在学习中充分的让学生发挥个性特长,体现课堂中的生命化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法和学法 1、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并结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地投入到学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说课稿.docx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我将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几分之几” 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实际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过一些简单的 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入手, 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 二、教学目标 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 读写百分数。 2、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 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发展数感。 3、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学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分析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 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自身的一个例子将教学内容引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知识迁移,以旧带新 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巧妙的推进新课的教学。因此在进行教学前我让学生复习旧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在这一基础上,逐步带领完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学习。 3、循循善诱,适时启发 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给学生指明方向,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从老师身上的穿着入手,问:老师这件上衣面料是什么成份的?学生根 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回答后教师由对衣料成分的分析引出百分数,问:这样的数大家认识吗?关于百分数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哪些?接着引出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用的非常广泛,大部分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 百分数,但对百分数的产生、意义等还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认识。由此安排以下教学过程。 (二)、搭设平台,探究新知 1、百分数的产生 (1)出示例题: 根据学校特色项目篮球入手,出示例题 当学生探讨出用分数通分比较大小时,教师没有马上引出百分数的概念,而是让学生体会这样通分的好处,从而引出百分数的产生及意义,然后深入了解百

(完整)高中英语阅读课公开课说课稿一等奖

高中英语阅读课 此说课稿独家特色简介: 一,高中英语阅读课,该说课稿在赛课中获得了一等奖,同时该阅读课获得了一等奖,经过实战演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阅读表格等教学方法得到评委一致称赞 二,该说课稿内容超级翔实,脉络十分清晰,课程设计非常有趣有创意。 三,拥有配套的高质量的教案,课件,阅读原文,让你把优秀阅读课信手拈来! 教案题目:高中英语阅读课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课件题目:高中英语阅读课公开课课件一等奖 阅读原文题目:An interview with Jackie Chan 高

中英语阅读课公开课原文 Interpretation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It’s my great honor and pleasure to be here sharing my lesson with you. I have been ready to begin this representation with five parts.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e teaching aims,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the studying methods, and the teaching procedure. Part 1 Teaching Material The content of my lesson is a reading material, through the learning of which, I’ll enable students to know more about Jackie Chan, his life career and the qualities that lead to his success. At the same time, make Ss aware of the question-and-answer format in an interview and learn how to conclude a question from the answer. Part 2 Teaching Aims According to the new standard curriculum and the syllabus (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and after study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e teaching aims are the followings: 1.Knowledge objects (语言目标: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 (1)The Ss can learn question-and-answer format in an interview. (2) The Ss can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lesson, talk about Jackie Chan’s life career and form their own opinion about success. 2.Ability objects (技能目标:听,说,读,写) (1) To develop the S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2) To improve Ss' reading abilities, especially their skimming and scanning abilities. (3) To train the Ss’ abilit ies of studying by themselves and through cooperating. 3.Emotion or moral objects (情感目标:兴趣,自信,合作,爱国,国际视野) Learn from Jackie Chan and understand the way to success is not smooth. Put th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tudy. Part 3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The important points are what qualities are required to be successful? Such as creativity, persistence and talent. The difficult points are Help students to conclude the questions of interviewers according to Jackie Chan’s answers. Part 4 Teaching Methods As is known to us all, a good teaching method requires that the teacher should help Ss develop good sen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r achieving these teaching aims,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比例尺》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 难点: 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明确比例尺用途。 师:同学们,我国国土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 大家知道吗?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这么大的面积,我可以现在就展示出来,大家相信吗?(大屏)我是怎样做到的呢?(缩小)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根据需要把图形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再画到图纸上。那么大家猜猜:这张图把中国领土缩小了多少倍?(100000000) 二、归纳概念。 师:1:100000000中的1表示什么?(图上距离)那么,100000000呢?(实际距离)这两个距离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呢?(比)我们赋予这个比一个新的名称------比例尺。(板书课题)那么,比例

尺怎么求呢??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比的形式。(板书) 理解1:100000000的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同桌互说。出示习题。 师:比例尺是一个大家族,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左面的这个比例尺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由于他们是数字组成的,我们称他们为数值比例尺。右面的这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是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千米。也可以用它(大屏)表示。他们是由线段组成的,我们称为线段比例尺。在画线段比例尺的时候要注意线段的长度要是1厘米。在最后面的数字末尾加一个单位名称。 师: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到图纸上。 师问:你知道2:1是什么意思吗?(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前项大于后项。这个图形比实际的要大。(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就表示放大。) 师:请看大屏,仔细观察这2个比例尺,你发现了什么??(总有一个数字是1)(小结: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三、讲解例题。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2、结合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列式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高琼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百分数》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以及熟练地掌握了通分的方法与技能后进行的学习,对于丰富学生的数感以及今后的百分数应用等有重要作用。 教材中安排了四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问题1是从罚点球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问题2是认识百分数,初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问题3是通过生活中例子,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问题4是通过举例拓展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其主导思想是通过“问题情境——数学建模——解释应用”逐步地丰富和达成教育目的要求。 二、说学情。 学生进入课堂,并非白纸一张,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家庭情况等为课堂提供了多元的资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其中包括: (一)生活基础 足球,学生生活较常见,有的学生还乐于参与其中,对于罚点球是不陌生的。生活中存在着较多的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或有所见、或有所闻。如衣服上、牛奶上等等。这些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了生活经验基础,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课堂资源。 (二)经验基础 A、知识经验 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以及通分知识了掌握,为本节课学生的自主建构百分数的意义,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特别是通分的知识。

B、活动经验 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探究、合作、自主等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潜意识导向的作用,而众多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也在正面或反面提供了问题索引。为本节课的开展,打下了较丰实的活动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目标是活动的指南,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对于一节课具有重要的导向、评判的功能。本节课,在分析了教材内容以及学情之后,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理解感受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和语言合作交流能力等。 情感目标:结合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情感和节约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体会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区别。 四、说教法 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学习,他们渴求“有挑战的学习”,他们渴求能“自己学习”,因此,本节课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情境引入——抽象概括——巩固拓展的教学模式。 学法:初步感知——形成概念——灵活运用。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将遵循“问题情境——数学建模——解释应用——能力提升”的教学主线来开展教学。

word公开课说课稿

《Word表格制作》说课稿 一、教学指导思想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从最初将计算机当作学习的对象,已经转化为将计算机当作收集、整理、辨析信息的工具,我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不单是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应是努力让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养成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使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Word文字处理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之一,它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是人们利用电脑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利用word 制作课程表。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版第四章第4节《制作word表格》。介绍了如何在Word文档中制作表格、编辑表格和修饰表格,在Word中是比较重要的一节,它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等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表格中的基本概念,掌握表格的创建、编辑。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完成表格的制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自主思考与学习能力,使其在探索中进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Word文档中插入表格,因此让学生掌握插入表格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对表格的创建和编辑的操作中学生容易出错,掌握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表格的编辑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表格的创建、编辑 难点:表格的编辑 三、说学生

学生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兴趣高,但实践操作少;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快、有一定的探究发现能力、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差。使用word制作表格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应用,部分学生以初步了解,部分学生还对计算机操作很陌生,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存在很大差异。 四、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及练习法。 演示法:依据本节的内容特点,我运用多媒体教室的演示和广播功能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培养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教学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任务驱动法:为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继续使用“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法的使用,能逐渐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法:把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教师的讲解与演示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信息技术课与其它知识的渗透,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符合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法。 教学辅助工具:计算机、office软件。 五、说学法 主动探寻法:现代化教育思想倡导的教学方法是主动探寻的学习,是为应用知识而学习,而不是为记忆知识而学习。因此本节课以“学生操作”为主,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实际操作中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合作学习法: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鼓励他们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协作学习,从而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5分钟)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简易建筑图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要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你们准备好了 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单位转换”) 2、学生集体回答。(个别难题,教师引导计算,并且提问学生:你 是怎么想的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 3、创设情境 (1)师:今天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产生了一场争论,你们想知道是 怎么回事吗 (2)学生情景表演。(师播放动画) (3)通过刚才的观看,你们会支持哪一位同学呢你有什么办法把 操场画进本子吗 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4)教师:你的想法很对,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长的距离表示 操场的长80 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60 米 生1:用8 厘米表示80 米,用6 厘米表示60 米。(板书) 5)其他同学认为他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表扬他 4、师:现在,在我们的黑板上出现了两组量,这两组量中,哪组是我们画在图 上的距离(8 厘米和6 厘米)哪组是实际生活中的距离(80米和60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灯塔镇第一小学杨银花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执教的“百分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下面我就这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学设计与大家做一下交流汇报。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理解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

重点: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它的读法和写法,从而突出重点。 难点:通过分析、比较、讨论来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从而突破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导入新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新课开始,联系学生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出百分数,再让学生试着找出日常生活见到的百分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自主探究和讨论法。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并积极思考,探索发现规律,进而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理解百分数的读、写法。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进一步深化百分数的意义。这样教学循序渐进,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给学法,掌握学法,学会用法。 教师的教学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坚持以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来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学生通过看、思、说,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时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使个人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结合,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陶罐和铁罐》公开课说课稿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执教者:陈萍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价值连城的文物,铁罐却被氧化,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有礼而不软弱。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懦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四大板块: (一)“罐”字入手,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焦急对话,品读感悟 (四)课堂总结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板块:“罐”字入手,揭示课题 出示“罐”字卡片,让学生齐读。问问学生知道什么是罐?还知道有哪些罐?最后老师在做总结。不同的罐子是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它们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作家黄瑞云,抓住了陶罐和铁罐的优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创作了一个有趣的童话。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完整版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百分数的认识》。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百分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百分数》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以及熟练地掌握了通分的方法与技能后进行的学习,对于丰富学生的数感以及今后的百分数应用等有重要作用。 教材中安排了“电脑下载进度条”以及“汽车销售”两个主题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丰富对这一概念的认知。 教材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二、说教法 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学习,他们渴求“有挑战的学习”,他们渴求能“自己学习”,因此,本节课我采取的学习方法是:

生活引入——抽象概括——巩固拓展的教学模式。 学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受用一时,授人以渔,终身受用”。现代教育要交给学生方法,交给他们终身受用的知识。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下,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已内心的想法,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2、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需先让学生“动”起来。小组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把数学教学与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习动机。 3、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主动进行学习,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活泼。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朝花夕拾》公开课说课稿

《朝花夕拾》读前指导说课稿 黄堡镇中心学校王冉 一、教材分析 《朝花夕拾》是语文新课标教学大纲推荐初中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之一,在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后面安排的导读,《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共收入10篇作品。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二、学情分析 由于地域和学校条件的影响,学生们很少能真正接触到一些名著作品,所以就不能系统的去阅读,更谈不上仔细欣赏了。因此教师有针对性的导读或引读至关重要,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的内容与特点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②了解名著阅读方法。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篇目的同时对《朝花夕拾》产生兴趣。 依据上述目标,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基本方法。

四、教法、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语文阅读教学更要如此,《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结合本节课特点,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激励法、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等。 五、说课前准备 为了让本节课教学内容更丰富,我除了认真研读课本上的知识点之外,还查阅并搜集了大量的课外资料,进行取舍,做成课件;同时,为了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去,我安排了他们在课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 六、说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打开《朝花夕拾》的小引部分,听老师给你们念一段话。1927年鲁迅写下:1.我常想在芜杂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总要算是无聊了吧,但有时竟会连回忆都没有。 2.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出炎热的。这两句话让我们隐约感到鲁迅先生当时的心境并不好,纷扰芜杂,甚至还带着强烈的悲观与虚无。 通过这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对作品情感及背景的了解。 (二)了解写作背景 被毛主席评价为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遭遇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散文集《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在惨案中牺牲的就有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的22岁的刘和珍,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困

《认识比例尺》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5课时认识比例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44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 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出示例6,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 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启发:可以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认识线段比例尺。 提问: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进一步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 问:从这个线段比例尺来看,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图上的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这与1:1000的含义相同吗?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做“练一练”第1题。 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同样长的实际距离在哪幅图中画得长?哪幅图中 1厘米的图上距离表示的实际距离长? 2.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3.指出: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 2.5厘米:1O 千米,要把后项的千米化成厘米后再算出比例尺。 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五、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基础训练

《生命生命》公开课说课稿

《生命生命》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容就是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19课《生命生命》。 一、分析教材,分析学生 本文是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文章涵较深,而我教学的对象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与生活经验都还不够,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为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意思。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主要目标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使生命有意义。其中目标2和目标3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制作课件,其中包括杏林子照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学生的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平,以及作品。 四、教学理念

本文是新入选的课文,我以前没有教过本文。我在备课时读了本文,被作者热爱生命,敬重生命,严肃对待生命的态度所感动。我想,教学本文除了完成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而外,还要重点强调它的人文性。我教学本文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实践性阅读的理念”。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实践中究竟要发展学生的哪些能力呢?首先,从显性方面看,有培养朗读、略读、精读、诵读等能力。第二,从隐性方面看,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发展儿童的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生命生命》正是一篇感悟性极强的文章,它有着丰富深刻的涵,因此,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正是本文教与学的灵魂。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语文的形象感性的,入情入景的手段最容易帮助理解课文)、点拨法(四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在适当时候进行点拔,使他们学到仅凭自读自悟不可达到的高度)、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方式(在对话中表达、启发,效果好)。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 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概述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情感导入) 2.整体把握,梳理脉络。(整体把握) 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精读赏析)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韩峪小学柯伟 我说课的题目是《百分数的认识》。首先,我对本课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的认识、读法和写法,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能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要求是“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过程性目标: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方法,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使学生能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按照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四、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并结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引入课题时:我创设了“篮球争霸赛”的情境,通过帮笑笑选投篮高手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新知的学习:在创设“篮球争霸赛”的情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选参赛选手的时候要做到客观、公平、公正,一定要以数据说话。这样既贴近生活,有利于引出使用百分数的必要性,更无形中渗透了德育教育。然后“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的练习中,让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研讨和同桌讨论的方式,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意识。 (三)、练习题的设计:我设计的习题由易到难,让学生在完成的时候逐步提升。同时通过用成语表示百分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百分数应用的广泛。 最后我引用了一句名言:“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百分之一的灵感等于收获”用数学语言表示就是: 99%的汗水+1%的灵感=收获,这样引题不仅自然贴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收获不光是靠天分,更多的还是靠自己的能力和辛勤的付出,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

公开课《猫》说课稿

《猫》说课稿 一、说教材: 《猫》是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专题下的第三篇文章。《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优美朴实,浅显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流利、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难点: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 四、说教法和学法: 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学会了朗读、默读,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质疑、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1、扎实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即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从而学习语言,应用语言,在这一过程中积淀情感,从而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2、采用自主、探究法。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习个性化的行为,因此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从而对文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揭题导入 图片导入:学生认识有关猫的卡通形象,激发学习兴趣。引入在生活中,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然后在学生的回答中,很自然地引入:让我们来看看作家笔下的猫是怎样的,然后板书课题。(这样的导入是从学生的真实起点入手,激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让生活体验为文本服务,同时也拉进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作家笔下的猫是怎样的。 2、交流:a.词语教学,重点理解尽职、屏息凝神等词b.交流初读中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请思路,引导找课文中心句,抓关键词:古怪、可爱。(在初读环节保证学生有充分地初读时间,为学习文本打下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 (三)研读课文,感悟古怪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抓中心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做法如下: 教学第一段:1、默读课文,找找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上自己的体会2、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引导:第一点写猫的老实,抓无忧无虑来理解,第二点写猫的贪玩抓句子:任凭怎样也怎样,并指导想象进行说话练习,第三点写猫的尽职抓屏息凝神,非怎样来理解,想象猫是怎样屏息凝神的,从而理解这个词,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在学生充分感悟之后引导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