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监管平台

环保监管平台
环保监管平台

环保监管平台

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将贯彻“物联网+环保”的建设思路,基于“全面感知、标准引领、平台支撑、智慧应用”的顶层架构开展实施。建设一套集智能感知、环保资源综合共享和环保业务协同应用于一体的“环保监管平台物联网”系统,实现生态环境资源要素基于环境资源目录体系的集中管控、精准定位、整合互联、开放共享,促进环境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生态环保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对环保大数据的挖掘、分析、研判,对异常信息进行风险防范、预警,进而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预警监控体系,给出可信可靠的决策建议,辅助政府制定科学的污染综合防治与环境质量改善方案;建设完善的公众服务平台,提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最终通过项目建设,使得琅岐生态环保工作向业务协同化、管理现代化和决策科学化迈出坚实的一步,为改善生态环境、书写“品质琅岐”画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总体设计方案

按照统一体系架构、统一标准规范、统一建设运维的“三统一”原则进行设计,实现琅岐镇环保监管平台项目建设的“统筹、集中、协同、融合”,最终实现“大平台、大协同、大整合”的建设目标。

依据项目建设目标与任务,从以下四部分示范内容展示建设,一是“环保监管平台物联网”环境感知系统、二是“环保监管平台物联网”数据传输网络、三是“环保监管平台物联网”系统支撑平台、四是“环保监管平台物联网”智慧管理系统。下面阐述每部分建设的具体方案、内容及规模。

1)在“环境感知层”,项目将建设并完善环境质量在线监控系统并配置环境质量相关监测设备。

加强水质自动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新建个水质自动监测子站,实时监控的污染情况,新建个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

开展网格化监测,在重点建筑施工工地和主要道路两侧新建扬尘监测点个,在重点区域设置环境空气质量微型系统个。

建设环境统一视频监控平台,对前端视频设备进行统一接入与管理,加强环境监控能力,并通过视频识别智能技术,对环境异常情况进行智能化识别与预警。

进一步完善水、气、土壤、噪声、固废、辐射、污染源监控、扬尘、网格化环境监控体系建设。

2)在“数据传输层”,本项目地理上涉及范围广、系统结构复杂、运行上要求效

率高,因而必须采用高效、稳定、可靠的网络传输系统。

在办公楼内,采用成熟、稳定的以太网网络,可以对办公楼内或办公楼间的信息、控制数据进行传输,在远程数据采集、数据汇聚、定位跟踪、移动执法以及设备控制方面,则需要用到特殊的网络传输方法。

本项目中,将主要采用移动网络传输、Mesh 网络传输以及卫星网络传输等几种方法来实现网络的数据传输功能,为远程感知设备的数据传输提供质量和安全性的技术保障。

3)在“系统支撑层”,项目将建设琅岐“环保监管平台物联网”数据中心、支撑平台和环境地理信息专题图应用系统。

系统支撑平台主要建设环境资源目录、元数据以及中心数据库,实现系统支撑平台的数据资源检索、数据应用集成、数据交换共享、数据综合分析以及部分业务系统所需的模型数据等。

环境地理信息专题图应用系统主要建设的内容包括二维矢量数据、三维数据、环境专题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等环境地理数据的建设以及可以提供各类地图服务接口的GIS 服务引擎的建设,实现环境地理数据空间可视化、空间查询、空间数据管理以及提供二次开发的接口,为上层应用系统提供GIS 所需的各类服务。

通过“环保监管平台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的建设,将琅岐镇环保部门已建及新建各业务系统统一接入整合,实现琅岐环保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等的集中整合与交互共享,为未来环保“大数据”综合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4)在“智慧管理层”,项目将建设“环保监管平台物联网”管理应用系统。

该系统包括环保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系统、环保业务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水环境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和环境舆情监测系统。

环保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系统面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共性平台架构的软硬件结合的环保行业“防、控、治”相结合的综合应用系统平台,实现风险防控、应急信息管理、现场处置管理、视频会议管理、应急指挥管理、事后评估管理等方面内容。

环保业务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将集成总量减排、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环境统计、排污许可证管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科技项目申报、空气质量对比分析、在线申报审批、行政处罚监管、固废管理等环保物联网业务管理系统,实现琅岐环保部门内部业务管理的智能化,并与环保部门内部办公OA 系统无缝集成。同时建设环保综合展示系统,基于GIS 一张图对外展示琅岐镇环保建设

成果,包括各种类型专题图的展示、三维模型的展示以及一些图片视频多媒体的展示等,结合GIS 在线监控数据,实现数据的综合统计展示和综合分析展示。

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运用数据采集分析模型系统,实现大气污染态势的预测预报,并通过WEB、手机APP、微信平台向公众发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信息。

实现环境质量自动监控系统、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危废监测系统、遥感系统的数据整合与接入,优化数据库结构,提升数据访问效率,加强数据统计分析、共享等功能。

通过环保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建设,将多个服务于企业、环保部门以及公众的业务应用系统纳入本系统,实现“环保监管平台物联网”以服务为根本的理念。

建设内容

在环境感知层建设或整合环境质量(气、水、扬尘、酸雨、声)、污染源、固废、放射源、机动车尾气等环境感知体系,建设环境视频统一监控系统,结合应急监测、遥感和卫星等提升琅岐镇对环境要素的在线感知能力。

在数据传输层通过前端数采仪改造、多网融合网关与网间传输设备的部署,实现多种网络的融合,保障环境感知及业务数据的可靠传输。

在系统支撑层建设“环保监管平台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提供不低于100TB 环境数据可靠分类存储能力,20个以上“环保监管平台物联网”应用系统接入整合及支撑能力,实现环保基础数据、环境质量数据等10大类数据的集中整合与共享应用,形成环保“大数据”。

在智慧管理层建设环境风险管理应急指挥、环保业务信息综合管理、环境监察和移动执法、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水环境质量预报预测和环境舆情监测等6 大类智慧应用系统,实现“环保监管平台物联网”业务数据的智能分析、挖掘,为琅岐镇环境风险管理应急指挥、总量减排任务决策规划、环境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建立环保数据集市,并进一步建设环境管理驾驶舱;拓展环保监管平台 APP 应用,形成标准体系。

为琅岐镇“环保监管平台”大数据建设提供全面基础支撑,充分满足环境主管单位对环境监测数据和环境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琅岐镇环境修复治理、产业规划调整、生态环境补偿建设提供全面环境和管理数据支撑,为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供数据支持。

智能传感层建设

一、小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

(一)概述

小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是基于有线/无线网络的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以自动监测仪器为采集前端、以有线/无线数据通讯设备为关键节点、以运营商数据网络为传输通道、以功能完备的后台监测管理软件为支撑的一体化整合系统。

基于国标方法的小型空气站,在监测因子(NOX 、O3、CO、PM 10、PM 2.5 、SO 2 、THC)和布点的选择方面,可以根据环境监管的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如针对交通主干道的附近的空气质量监测是机动车尾气遥测系统的有效补充。

(二)架构

整套系统应由前端监测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等单元组成,负责自动采样、自动监测每点的数据。

数据通过接口协议需进入有线/无线通讯节点设备的独立传输通道,由有线/无线通讯数据终端负责将数据传输到监测管理中心。中心接收到相关参数数据,通过后台监测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汇总、整理和综合分析,工作人员可以在监控中心或办公室进行监测,随时得到即时数据报告,实现远端无人值守。

(三)建设内容

小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由样品采集、空气质量分析模块、颗粒物分析模块、气象参数传感器、动态自动校准系统、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以及条件保证系统等组成。

一体化的小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体现出很多优势。系统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可组合的抽屉式安装结构和内采样阀板相结合,所需安装空间小。系统电气及管路连接按照用户要求预设置,简化现场安装和调试。

二、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

(一)概述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讯网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实施水质自动监测,可以实

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达到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预警预报重大或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解决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事故纠纷、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情况、排放达标情况等目的,是目前环境监测应用领域技术种类比较全面的技术手段。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按照国家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要求进行系统配置,同时还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其他监测项目的选配。整个系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中相应标准,配备先进、可靠、稳定的在线连续监测设备,监测数据可通过VPN 方式与水站自动站现有数据平台实现无缝链接,充分发挥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

手工监测存在监测频次低、监测数据分散、不能及时反映污染变化状况等缺陷,难以满足水环境管理愈加精细化的需求。琅岐镇分别设在清溪河南外环桥、平天湖莲花台、白洋河赵圩断面设有水质自动监测站,远不能满足琅岐镇水环境监测和管理需要。因此建立一个全县标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评价标准统一的水质自动监测网络体系势在必行。

(二)架构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采水单元

(2)配水单元

(3)分析单元

(4)控制单元

(5)子站站房及配套设施

(三)建设内容

本项目将在琅岐镇原有的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基础上,新建个水质自动监测站。

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采水单元、配水单元、常规五参数在线分析仪、高锰酸盐指数在线分析仪、氨氮在线分析仪、总磷在线分析仪、水质自动采样器、站房配套设施、系统控制单元及辅助设备。

(1)采水单元:包括水泵、管路、供电及安装结构部分。

(2)配水单元:包括水样预处理装置、自动清洗装置及辅助部分。配水单元直接向监测仪器供水,具有在线除泥沙和在线过滤,手动和自动管道反冲洗和除藻装置;其水质、水压和水量应满足自动监测仪器的需要。

(3)分析单元:由监测分析仪表组成,完成系统水样监测分析任务,主要有监

测参数有常规五参数、COD、氨氮、总磷等。

(4)控制单元:包括系统控制机柜和系统控制软件;数据采集、处理与存储及基站各单元的控制和状态的监控;有线通讯(ADSL)和无线通讯(GSM、GPRS 和 CDMA)设备等。

(5)子站站房及配套设施:包括站房主体和配套设施。站房建设应综合考虑地质环境条件、水电接入条件、采水配水系统条件、监测设备的配置数量等,按照一般民用建筑的有关规定要求整体设计,结构材料要符合监测用房的安全要求(如防火、防腐,需备有灭火器等消防设施)。配套设施主要包括:空调换气扇、照明设备、洗手池、停电保护及稳压设备、防雷设备、工作台等。

三、标准化智慧化监控站房建设

监控站房作为各种自动监控在线设备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设施,在建设的时候往往为企业所忽视,部分细节做的不是很到位,本次琅岐镇环保监管平台系统建设需要针对监控站房实现标准化、智慧化建设。下面以污水厂出水口监测站房为例,结合国家标准要求,简单说明监测站房的规范建设:

在《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353—2007》中5.2监测站房条目详细规定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站房的建设规范,具体要求如下:

新建监测站房面积应不小于7㎡。监测站房应尽量靠近采样点,与采样点的距离不宜大于50m。监测站房应做到专室专用。

监测站房应相对密闭,留有一门一窗,安装空调,保证室内清洁,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等应符合ZBY 120 的要求。

监测站房内应有安全合格的配电设备,能提供足够的电力负荷,不小于5kW。站房内应配置稳压电源。

监测站房内应有合格的给、排水设施,应使用自来水清洗仪器及有关装置。

监测站房应有完善规范的接地装置和避雷措施、防盗和防止人为破坏的设施。监测站房如采用岩棉彩钢夹芯板搭建,应符合相关临时性建(构)筑物设计和建造要求。

监测站房内应配备灭火器箱、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或沙桶等。监测站房不能位于通讯盲区。

监测站房的设置应避免对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造成影响。

基于以上各项标准,结合本次项目设计要求及监测站实情,可依据实际情况作微调整。如包括站房的面积、地砖的铺设、桌椅配备摆放、设备的高度智能化等细节。

(一)站房环境监测系统方案

站房环境监测系统是一套运用环保物联网技术、现代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智能综合系统。系统通过对站房动力环境数据的测量、采集、传输、存储、分析评价、应用、发布等过程,及时、准确地感知站房状况及设备运行状态,并可提供远程反控,从而达到无人值守的目的。服务于环保部门对站房运行状况的监控和评价等,为制定经济有效的站房建设和运维管理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四、高精度扬尘监测设备

(一)概述

建设工地扬尘是建筑施工或者市政和道路施工过程中排放的无组织颗粒物污染,既包括施工工地内部各种施工环节造成的一次扬尘,也包括因施工运输车辆粘带泥土以及建筑材料逸散在工地外部道路上所造成的二次交通扬尘。给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影响植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不仅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而且给国家和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对建筑施工工地扬尘进行控制是琅岐镇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琅岐镇市区各类施工工地点多、面广、线路长,给工地扬尘监管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琅岐镇每年都有很多工地在施工,分布在全县的各个角落,施工过程产生的扬尘及噪音给城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需开展全县范围内重点工地的实时监控,确保环境问题可以随时发现并及时解决。

需加强精细化管理城市扬尘,因此需要在主要道路两侧和施工工地新增扬尘和噪声监测点,逐步开展无组织扬尘与噪声在线监控的试点工作。

(二)建设内容

实现对琅岐镇所有在建工地粉尘、噪声、视频、气象参数的实时监控,具备对工地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排名的功能,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预计增加工地高精度扬尘监测套。主要建设内容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高精度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由β射线法颗粒物监测单元、噪声监测单元、视频监控单元、气象参数监测单元、数据存储及处理单元、数据传输单元和监控中心平台等。

系统建成后,一是经济效益可观,可减少社会治理环境投资,增加环境治理资金;二是环境、社会效益可观,实现了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等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数量的实时自动监测,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状况的全程跟踪、监控,对大气污染源、提高环境执法、环境监测效率和应急反应能力,增强环境执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二是实现全县地区空气质量状况数据的实时获取,提高了政府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完成管理水平由常规化向自动化、信息化转变。对推动

当地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均具有重要意义。

五、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设备

(一)概述

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方案针对城市居民区、农村乡镇、工业园区、重点工业企业、道路交通、建筑工地、区域边界、污染物传输通道等多种环境监测对象,进行大范围、高密度“网格组合布点”,利用固定监测、移动监测技术等技术,形成覆盖整个区域的精细化在线监控网格,不仅能够实时监控区域内主要污染物动态变化,快速捕捉污染源的异常排放行为并实时预警,而且通过大数据分析区域污染的主要来源,并实现更精准的预警预报,对区内污染实现靶向治理,跨界污染进行有效甄别。

(二)架构

网格化的区域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具备全区域覆盖、精细化监控的双重优势,为管理者提供了精准全面的空气质量数据,作为环境网格化监管的执法保障和有力支持,为管理者的环保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撑依据。

(三)建设内容

感知层设备布点:

针对琅岐镇有代表性的,需长期重点关注的和“说不清”污染来源的区域进行重点布点;

注意间距,尽量均匀布置,间距介于 1*1 和 3*3 公里之间;

尽量照顾到区域边界和上下风向处,特别是存在可能污染源的临界位置;

重点关注的位置,如居民区,核心商务区,重点污染企业,工业园区、交通主干道、重点工地、重点餐饮企业等;

安装高度 3-5 米,固定牢固,不要遮挡;

定期巡检,关注电池电量和传感器寿命;

结合网格化监管的划分区域,做到能够一一对应。

综合以上原则,方案拟在试点区域内布置个六参数空气微型站;形成覆盖区域的网格化监测网络。针对重点区域内化工园区、化工企业和其他特殊需求,可以在区域内部、边界处和国控子站周边增加一定数量 VOCs、H 2 S、NH 3、噪音、辐射强度、温度、雨量等特征污染源微型站。

定制化系统建设和数据服务模式:

空气质量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定制数据报告;

突发事件和其他应急报告;

定期和突发应急事件扫描报告等;

结合网格化管理的区域划分,提供面向于不同区域的人员分级定向浏览服务。

六、危废监控管理系统

(一)概述

利用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IS)、卫星定位技术(GPS),建立一个集物联网 RFID 识别、二维码识别、视频监控、GPS 跟踪、电子联单管理、危险废物信息管理、危险废物地理信息分析及可视化管理为一体的危废监控管理系统,完成对危险废物从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到处置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监控管理,实现危险废物的产生者、运输者、处置者及管理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助力环保部门及时、准确、动态掌握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信息,提高危废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水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安徽省相关条例,琅岐镇在十三五期间需严格危险废物源头管理,建立危险废物项目信息移交制度。对危险废物实施了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了全县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申报制度、危险废物转移审批制度、危险废物纸质联单管理制度、危险废物电子联单管理制度,实现了从危废产生到处置的全程电子监管。目前,琅岐镇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为4家(东至经济开发区固废处置中心有限公司、琅岐镇环境保护产业开发服务中心、琅岐镇万顺环保再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安徽百益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琅岐西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尚未实现自动监控。所用系统为省厅固废管理系统。本项目需实现与省平台数据的对接,将省平台监管的业务数据同步存储到业务支持平台中。同时选取试点单位,对危废从产生、运输、处置等全生命过程的动态状态信息进行监管。

(二)建设内容

危废监控管理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数字化危废全生命周期管理

系统可通过 RFID 识别、二维码识别、视频监控、GPS 跟踪等技术,对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面动态感知,实现全过程、可视化、可溯源管理。

2)规范化转移联单管理机制

系统建立危险废物运输转移联单管理机制,有效规范危废管理台帐,对危废内容、转移数量、特性、形态、包装方式、产废单位、运输车辆、接收单位等信息进行全面监控和动态审核,落实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要求,保障运输过程规范安全。

3)多维度数据挖掘统计分析

系统可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运输单位、处置单位等信息按照区域、行业、时间等进行分类统计,通过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等多种图表进行展示。

4)可视化危废管理信息展示

系统可结合GIS 地图,按危废类别直观展示各单位位置分布情况和危废产生、运输、贮存及处置状况。并可利用车载 GPS 卫星定位,在 GIS 地图上实时查看车辆位置及相应危废转移路径,保障危废转移正常合规进行。

5)提供监控异常报警信息

系统利用大数据实时分析和预警处理技术,动态监控各单位危废库存、转移数量、转移路径及处置方法等信息。如发生异常,系统自动发出库存预警、数量比对报警、运输违规报警、处置违规报警等信息,方便各环节参与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异常并作出响应。

网络传输层建设

一、概述

网络传输在在本项目中起到数据通信、指令发布、信息传播等关键作用,本项目地理上涉及范围广、系统上结构复杂、运行上要求效率高,因而必须采用高效、稳定、可靠的网络传输系统。在办公楼内,采用成熟、稳定的以太网网络,可以对办公楼内或办公楼间的信息、控制数据进行传输,在远程数据采集、数据汇聚、定位跟踪、移动执法以及设备控制方面,则需要用到特殊的网络传输方法。本项目中,将主要采用移动网络传输、Mesh 网络传输以及卫星网络传输等几种方法来实现网络的数据传输功能,为远程感知设备的数据传输提供质量和安全性的技术保障。

感知数据传输的基本功能就是将综合监测站点的各项数据通过通信网络向信息中心服务器进行汇总传输,同时准备接收“环保监管平台”中心的远程命令。二、架构

针对琅岐镇环保部门现有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实现以下升级改造:

1)打通现有 5 张网的链路,实现数据传输的互联互通;

2)对核心交换和接入交换扩展;

3)建立机房运维管理系统,确保系统稳定安全持续运行;

4)加强服务器的存储能力,并留有备份;

5)参照网络二级等保标准,根据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等技术要求,增加系统网络安全设备,提升原有网络传输的安全性。

系统支撑层建设

平台支撑层主要包括系统支撑平台、环境地理信息专题图应用系统、环境视频统一监控平台以及相应的基础支撑软硬件。

一、系统支撑平台

(一)概述

系统支撑平台是以数据集成、流程集成、应用集成和平台集成为目标的综合性环境中心,使业务系统完成从以技术为中心向数据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基于环境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实现对环境资源的分类及存储,建立数据与业务的关联关系,促进业务协同以及数据的统一共享与调用,形成全局数据视图,构建一个“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支撑平台。将“信息孤岛”整合成为“信息大陆”,形成“环保大数据”,实现环境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同时基于大数据挖掘与模型分析方法,对环境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为环境决策提供辅助支撑与保障。

系统支撑平台具体建设目标包括:

1)环境信息资源的分类及存储;

在环境信息资源框架数据分类体系以及环境信息资源目录指导下,对环境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分类管理,提升环境信息资源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也为环境信息资源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2)建立数据间、业务间关联关系;

以业务为视角,建立主题数据集,实现业务与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与调用,实现数据“一处管理,多处使用”的应用模式。

3)集中共享与调用;

以系统支撑平台为基础,构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环境信息资源的跨部门、跨单位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促进业务协同。

4)数据统计分析与深度应用。

以环境大数据整合为基础,以数据挖掘与仿真模拟为手段,实现环境信息资源的综合深入利用,挖掘数据价值,为环境决策与管理提供支撑。

综上所述,系统支撑平台建设是琅岐“环保监管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环节,能够为现代化环保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二)架构

在环境信息资源目录指导下,对环境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分类管理,提升环境信息资源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也为环境信息资源共享打下坚实基础。以系统支撑平台为基础,构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环境信息资源的跨部门、跨单位

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促进业务协同。同时以业务为视角,建立主题数据集,实现业务与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与调用,实现数据“一处管理,多处使用”的应用模式。

系统环境层是基础支撑平台的物质基础,由一系列高端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其系统管理软件组成,其上部署各种应用软件。应用支撑层是一种多功能、基于标准的应用服务器软件,各种应用开发、异构数据库集成、跨平台服务,都以应用支撑层为基础。因此,要求应用支撑层功能全面、遵从开放标准、支持多层架构并支持基于组件的开发。

共享支撑层向上提供应用接口,向下集成应用组件,是一个集数据格式转换、数据交换等工具于一体的数据共享支撑平台。

信息服务层采用多种方式向用户提供主题数据库的查询、浏览。

门户层是用户的访问窗口。门户层采用预构表达元素和模板、定制工具,可简化个性化门户网站的创建过程。

(三)建设内容

1、业务平台

系统使用单点登录技术实现所有业务系统的统一入口登录。同时紧密围绕用户的实际需求,充分分析环境业务的特点和用户的应用方式,确保系统具有操作简便、界面友好、功能实用及维护方便等特点,满足环保相关监测、数据管理、办公、管理、应急指挥、宣传教育、公众互动等多方面、多用户的应用需求,切实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效能。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环境业务需求的变化及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预留扩展接口以利于系统的二次开发、升级、与第三方系统顺利集成及跨平台移植。

2、数据平台

(1)环境信息资源目录

基于环境基础信息资源分类,将环境数字化信息编制成结构清晰的“环保数据字典”,以此统一数据资源的定义、编码,解决信息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命名、类型、格式差异等问题,实现数据资源的快速定位和获取,推动资源高效、精准、有序地传递,达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多源共享”的应用目标。(2)数据集市

以业务需求和数据标准模块为基础,构建环保重点关注领域,如水、气、污染源、信访、固废、许可证、排污申报等项目的数据集市。从时间、地区、污染因子、污染排放程度等维度进行深度数据挖掘。

空气环境质量数据集市是对空气质量数据的梳理与汇总,系统可以按照空气质

量监测数据的SO 2 、NO 2 、PM 10 、大气灰霾指标(PM 2.5 、PM1、O 3 等)、降尘、硫酸盐化速率、氟化物等污染物因子及检测点等信息进行梳理,对其关联关系进行明确,并分类储存。

水环境质量数据集市对河流、湖库、地下水质、饮用水质等水环境质量的监测因子进行梳理,包括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汞、铅、石油类等监测指标,并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

土壤质量数据集市主要包含了不同类型土壤的质量数据,主要包括的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格土壤质量数据集市内容列表

分类数据项备注

土壤质量数据区域土壤环境背景数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建设项目土壤环境数据土壤污染事故数据

其他土壤环境质量数据

噪声环境质量数据集市包含功能区声质量数据、交通干线噪声质量数据、水路交通噪声、区域噪声质量数据等四类数据,并包含区域、路长、功能区统计噪声均值、噪声加权均值、达标率等分析指标数据。

固体废物数据集市主要包含产废单位信息、运输单位信息、经营单位信息、业务管理信息等内容,主要包括:

表格固体废物数据集市内容列表

分类数据项备注

产废单位信息企业基础信息网上转移

申报登记

运输单位信息企业基本信息网上转移

经营单位信息企业基本信息网上转移

经营台账

次生转移

业务管理信息许可证信息

申报审核过程信息网上转移预警信息

辐射环境质量数据集市包含监测类型及检测值两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表格辐射环境质量数据集市内容列表

分类数据项备注

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监测类型瞬时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nSv/h)、环境累计剂量监测(μGy)、氡浓度监测

(Bq/m3 )、电磁辐射监测(V/m)

点位名称

采样日期

监测值

动车排放数据集市主要包含车辆信息和环保标志发放信息,场站检测的监测数据、检测报告和实时视频等内容。

污染排放与环境质量响应关系数据集市主要包含了污染排放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污染排放与水质量的关系以及污染排放与监测点之间的关系三类。

除了以上数据集市外,还可根据琅岐镇环保部门的专项任务建立专题任务数据集市。

3、污染源一源一档

以污染源为对象,建立唯一标识,实现污染源全生命周期信息跟踪管理,覆盖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审批、竣工验收、行政许可、现场检查、环境监测、行政处罚、排污收费、信访投诉、环境信用评价等业务信息,涉及企业基本信息、生产要素、管理要素和环境要素四个方面。

4、领导驾驶舱

通过一张图将环境数据的关键指标在环保监管平台驾驶舱中统一展示,并支持钻取用户关注关键指标的详细内容。

管理驾驶舱为所有使用人员提供可视化的系统操作界面,可自由选择要分析的数据、定义分析角度、显示分析结果。管理驾驶舱将复杂的数据模型及庞大的数据内容隐藏在后台,只将简单、清晰和使用者关心的信息展现在系统界面。通过数据模型或是报表工具处理过的数据,将通过Web(REST)、API、HTML5 等技术,形象、完整的展示给使用者。

(三)协同管理平台

协同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各业务系统工作流程的汇聚,将各业务系统的流程归集整合、统一显示,合成一个符合环保全局关注的总体流程,以便在全局高度上对各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和监控,最终根据不同用户权限进行展示。通过流程配置功能,将各业务系统的具体流程关联起来,将相关联的业务流程与总体流程一同动态展示,用户可以直观的查看工作流程和各子流程的进展。同时根据需要可对各业务系统工作流程进行搜索、督办和催办。

(四)分析平台

分析平台可以为系统内的模块、应用、功能提供多元化的数据分析,使环境数

据能够更为直观的展现和深度挖掘。此外,分析平台还与消息服务技术,告警技术进行结合,按照每天,每周,每月的方式进行报表的推送,提升数据分析平台的时效性和应用价值,比如当某个指标超标以后,将该报表以邮件的形式推送给用户,发送提示短信等。同时利用图形交互技术让用户可以随意切换图形和表格的展现方式,还可以为一份数据提供多种展示组合,所有分析结果支持文本(*.txt)、Excel(*.xls)、PDF 等格式的输出,以此增加用户体验度,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五)检索与消息中心

系统支撑平台提供类似百度的一键式检索功能,方便用户快捷查询环境业务数据,包括对污染源基本信息、建设项目、排污申报、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空气、固体废物信息、机动车尾气监测信息、污染排放总量等一揽子相关信息的查询。检索结果列表显示相应的标题、摘要、缩略图、结果所属类别或子系统图标,便于用户能快读浏览搜索结果,从中找出最符合要求的内容。同时平台将用户所有的待办事宜、未读消息以及分析研判消息进行统一推送及展示。(六)权限管理

1、系统访问控制

系统支撑平台可提供对系统的统一访问控制管理,加强平台用户的管理。

用户管理包括 3 个子模块:建立账户,修改账户信息,删除账户

建立账户:通过系统管理员建立账户,输入账户基本信息;

修改账户信息:账户基本信息发生变化,要对账户基本信息进行修改;

删除账户:当账户不再存在,可进行删除账户操作。

2、角色管理

系统支撑平台中的每个具有合法使用权限的用户都会被分配一个角色,它是使用权限的基本单位,拥有一定数量的权限,通过角色赋予用户权限。

角色管理的基本操作:进行系统管理员身份认证后,授予用户相应的角色;修改用户的角色。

角色管理包括:创建角色,授予用户角色,修改用户角色创建角色:当用户所需的角色不在系统原有角色中时,可由系统管理员创建新的角色,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授予用户角色:可以把角色授予用户;

修改用户角色:可以对用户的角色进行重新分配,即修改。

3、权限管理

权限指访问系统支撑平台的用户根据角色获得对程序某些功能的操作及对数据

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划分方案(最新)

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划分方案 一、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提升环境监管水平 实施环境网格化监管是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必然要求。为扎实做好全区环境监管工作,确保环境持续安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上级相关工作要求,积极创新思路,以“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监管效能、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区、镇、街道、园区环境保护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加快推动环境监管关口前移、触角下延,实现环境监管全方位覆盖、无缝隙管理,切实解决大气、水、农村环境监管等方面存在的盲区、死角问题,更好地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二、科学划分工作网格,严格落实工作责任 (一)网格划分 1.二级网格:以我区行政区域建立二级网格,责任主体为区政府,由区住建委具体牵头做好全区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区直有关部门按照环境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要求,负责落实环境监管职责。 2.三级网格:我区共划分11个三级网格(详见附件3),其中以镇、街道、工业园区行政区域共建立10个三级网格,以新安江中心城区段建立1个三级网格,责任主体为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园区管委会、区城管执法局,负责落实网格内的环境监管任务。 (二)网格内容

1.实行“五定”。即: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做到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 2.建立责任制。各级网格间要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工作任务和奖惩措施。横向之间(部门)要加强协调,建立联动机制,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3.构建环境监管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二、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数据库,逐级联网,实现数字网格化监管。暂时不能建立数据库的要设立台账。 (三)网格职责 1.二级网格: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二级网格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区长为直接责任人。二级网格主要负责指导三级网格的建立和运行;监督三级网格责任主体履职情况,并进行考核;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贯彻执行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对全区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2)组织制订并实施全区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对重大经济技术政策、发展规划、开发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负责全区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3)监督管理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资源开发活动、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恢复工作;指导全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建设。

智慧环保大气污染防治系统

智慧环保大气污染防治系统 2015年08月

目录 一、智慧环保网格化管理系统简介 0 二、智慧环保网格化管理系统说明 0 1、登陆 0 2、基于地图的数据实时显示 0 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数据查询 0 4、历史数据报表查询 (2) 5、地区污染物动态云图 (2) 6、预警设置 (2)

一、智慧环保网格化管理系统简介 智慧环保网格化管理系统以气体测量模块为基础,结合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以及其他测量方式,针对环境管理部门的需求,建立大气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平台,可实时监控空气环境质量,实现在线数据查询及统计报表、在线数据自动预警、环保信息综合分析等。提供对所属地区各监测点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实现在线归集和排名反馈,为管理者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依据。 二、智慧环保网格化管理系统说明 1、登陆 游客只可以查看首页显示,右上角登陆之后开放查看权限。(管理账户:admin,密码:123456)2、基于地图的数据实时显示 采集站实时数据显示: 下图为登陆之后首页展示,可在地图上显示监测点实时位置,点击各监测点可显示实时数据以及当前日均值,地图采用百度地图模板,可以自定义地图效果(普通、卫星、三维效果)。图-1 登录首页 图-2 点位数据展示 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数据查询 3.1按时间查询 (按日,按月,等方式) 图示为当前点位汇总数据的日均值折线图,右上角可选择展示形式,当前可选折线图或者柱状图,如下所示。(旬均值、月均值柱状图同下) 图-3 日均值折线图 图-4 日均值柱状图 图-5 月均值折线图 3.2按地点查询 选择点位后,其他地区数据隐藏,单独显示当前站点数据,同样为日、旬、月查询。 图-6 单站点小时值 3.3监测点的趋势图 同图-4、图-5,以折线图更加直观明了的显示数据变化 图-7 单站点日均值折线图 3.4监测点排名(可提供信息预警) 图-8 日均值排名 目前系统暂时未做图形显示,以表格形式表示,点击箭头可以选择排序方式,以查看各站点

大气监测网格化管理系统

大气监测网格化管 理系统

大气监测网格化管理系统 一、背景介绍 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56号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该《方案》分为: (1)总体要求; (2)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3)全国联网,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 (4)自动预警,科学引导环境管理与风险防范; (5)依法追责,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 (6)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与保障体系。(共6部分20条) 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二、系统概述 智易时代环保网格化管理系统根据国家环境部门发布的《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HJ460- )、《环境保护应用软件开发管理技术规范》(HJ622-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212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

范》(HJ_T352- )等国家标准协议,以环境监测点位数据传感体系为基础,针对不同环境企事业单位需求,运用最新的环保理论研究成果和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环保网格在线监测系统数据平台。 平台数据中心可提供所属地区各监测点位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实时监控空气环境质量,实现在线数据查询及报表统计、数据自动预警、环保信息综合分析、数据归集和排名反馈等,为环保的研究提供信息资源和手段,为环保业务管理提供统一的管理平台。三、功能特点 3.1 WEB端 3.1.1监测点位GIS地图在线显示 带有GPS模块的监测仪器,能够直接向平台开放的接口发送定位信息,对接成功并审核完成后,即可在GIS地图上显示。当GPS无法定位、定位不准或站点坐标移动后,用户也能够在系统中上传监测仪器经纬度和站点相关信息。站点名称在初始配置或站点配动时能够进行更改。地图效果:矢量、卫星、三维。 3.1.2站点数据实时状态查看 用户上传点位成功,按照环境部门标准格式发送数据协议后,系统即可自动解析数据格式生成数据面板,能够按照不同需求配置需要显示的监测因子,显示时间段分为实时状态值、最近一小时值、最近24小时值等。 3.1.3站点环境远程视频实时监控

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智慧环保

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智慧环保服务项目

目录 1 项目背景 (1) 1.1 系统功能介绍 (1) 1.2 产品中的用户与角色 (2) 1.3 产品应遵循的标准或规范 (2) 2 需求概述 (4) 2.1 软件功能性需求 (4) 2.1.1 Web端功能 (4) 2.1.2 手机端功能 (37)

1项目背景 1.1系统功能介绍 Web端功能主要包括5大部分:在线监测、预警预报、分析溯源、执法联动、监测评估,5大功能能够为用户进行在线监测管理、空气预警预报、污染溯源、管理执法、数据挖掘5方面空气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支撑,并以置顶信息功能方便用户进行系统管理,使得用户在面对海量设备、海量数据时,依然能够快速、准确、方便的抓住关键信息、捕获急需信息、洞察深度信息。 在线监测为用户提供当前城市概况、站点信息的统一展示,主要展示内容包括:城市、站点的基础信息、实时数据、状态信息。 预警预报功能从空气质量变化情况、气象动态情况、城市目标完成情况三个方便为用户提供预警预报信息,辅助用户掌握空气质量的可能变化,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用户根据需求选择因子、时间范围进行城市空气质量溯源模拟,展示选定时间范围内,特定站点与其周边站点的相关性系数、空气质来那个变化规律相似度、气象风玫瑰图,辅助用户探究站点空气质量变化的起源和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用户提供的管理标准,系统提供超标信息及超标热力图功能,为用户提供超标事件的详细信息和超标的影响力分析,让用户聚焦超标重点事件,辅助用户做好超标处理。 监测评估为用户提供对空气质量管理的最深度数据分析和最全面分析站式,为用户深度了解空气质量数据以及通过数据理解空气质量业务核心提供重要的

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创新环境管理机制,加快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X〕56号)、X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X 政办发〔X〕69号)和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市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建设美丽X为目标,建立“街巷定界、无缝衔接、全面覆盖”的管理模式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的监管体系,构建“职责明晰、发现及时、处置迅速、监管有力”的现代化管理新格局,切实加强环境网格化监管工作,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领导,部门实施。县政府对全县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负总责,各工作部门、各乡镇政府认真落实环保职责,积极创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组织开展精细化、数字化、信息化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实现环境监管常态化、信息化。

(二)属地管理,逐级履职。各乡镇政府对辖区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是网格化建设、运行的责任主体。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原则,建立县级、乡镇、村组三级环境网格管理体制,逐级落实责任,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强化监管措施,协调解决好存在的环境突出问题。 (三)重点突出,全面提升。全县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以治污降霾、水环境治理等为重点,兼顾其他各类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建立网格化长效管理机制,预防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全面提升环境保护管理水平。 (四)细化标准,任务到位。科学划分环境监管区域,明确监管工作责任,分解细化任务,制定考核标准,完善指标体系,建立奖惩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和奖惩兑现,推动工作落实。 (五)密切配合,务求实效。各相关单位和各乡镇政府必须坚持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完善管理制度,落实长效措施,形成环境监管工作强大合力,确保环境网格化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三、网格划分及职责 环境监管网格划分按照科学、合理、实用、便捷,统筹兼顾各乡镇政府环境保护工作和社会日常环保事务的原则,在县级、乡镇、村组行政区域上,建立三级网格。在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等管理任务较重、难度较大的重点防控区域,细化责任网格或特定网格,设置专职人员负责,将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纳入统一管理。

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系统

项目名称:秦皇岛市网格化管理系统 1、项目背景: 秦皇岛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是构建在秦皇岛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之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城管通信技术为平台,以数字地理信息为基础,结合移动定位系统、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平台,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声、像、图、文字四位一体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针对城市部件的检查、报警、紧急事件处理、指挥调度、督察督办等功能。我们希望建成的系统能够达到: 搭建网格化环境监管平台,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深化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建立条块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的环境管理新模式,推进安全社区创建,保障城市安全稳定,打造“平安高新”,实现城市环境监管管理资源的横向共享和业务的整合,立足城市科学管理,为城市发展服务。 2、项目内容: (1)采用环境监管“五级管理、三级网络”的模式以村镇为单位,以村镇网格为基本单元,区县、乡镇结合,集合区县级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编码,实现县、乡、村三级网格管理层面信息资源共享。 (2)环境网格化管理数据中心

对全市的网格化监管数据的整合梳理工作,包含基础空间数据、网格化环境业务数据以及网格化管理数据的汇总。 (3)环境网格化监管GIS平台 将网格监管数据以空间地图数据进行网格区划管理,实现网格地图上的业务管理。 (4)网格手机APP平台 可以实现对事件监管的上报管理、部件情况的填报以及案件处置情况的反馈管理。 (5)网格案件管理 针对事件监管上报信息,系统采用事件生成与上报处理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将数据进行流程化管理,将案件的处置管理进行全程监管与控制。 (6)网格综合管理系统 将与环境网格监管业务中涉及到的其他业务部门的管理进行关联协作,最终对监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信息的发布。 (7)网格评估管理系统 建立环境网格化评价管理系统,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秦皇岛市网格化环境监管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3、项目成效: 结合环境监管网格化数据中心、GIS平台的建设,实现环境监管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从源头减少环境隐患,促

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施方案

四级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指导意见(试行)》(闽环保办…2015?17号),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厦委办…2012?50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厦委办发…2015?6号)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监管效能、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以解决大气、水、土壤、农村环境监管中存在的盲区死角为重点,通过实行网格化环境监管模式,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及时掌握区域环境现状,有效预防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隐患,促进区域环境安全,有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富美同安”建设。 二、目标任务 以村(居)委会为责任主体,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四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通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推动环境监管关口前移,触角向下延伸,实现对各自环境监管区域和内容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做到环境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 三、运行模式 (一)机构设置

四级环境监管网格以村(居)委会为基础,由村(居)委会具体履行,其中各村(居)委会负责行政管理,区环保分局与镇(街)、场负责业务培训、指导和考核。 (二)人员管理 1、人员配置。根据各村(居)委会的企业数量、人口、面积等因素,各村(居)均配置1名兼职环保网格员,由各镇(街)、场聘请。人员基本条件为:45周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有机动车驾驶证,熟悉环保基本常识,能熟练操作电脑和使用智能手机软件。 2、人员经费。财政供养人员不予补贴,非财政供养人员定额包干经费每年6000元/人,相关费用经区财政局核准后拨付至各镇(街)、场,由各镇(街)、场财经办拨付村(居)统筹使用。 3、业务考核。人员上岗前各镇(街)、场应将其简历报至区环保分局汇总,由区环保分局组织岗位培训,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就职,否则由所在镇(街)、场重新聘用合格人员到岗。每年由区环保分局及各镇(街)、场根据其工作量、业务执行情况对其进行一次考核;考核通过者可留任,考核不通过者将辞退并由所在镇(街)、场重新聘用人员,保证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符合要求。 (三)工作制度 1、监管“五定”机制。四级环保监管网格的责任主体为村(居)委会。镇(街)、场负责对四级网格内所有污染源实

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建立环境监管执法新常态体制机制,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和手段,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坚决遏制环境违法高发态势,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维护公众环境权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方案》(X发〔X〕56号)、《X省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x发〔X〕49号)精神,制定本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办法,按照环境执法“规范化、精细化、效能化、智能化”的总体目标,形成“政府组织实施,环境保护部门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实行环境监管网格化模式,强化差别化监管措施,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及时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妥善解决群众环境投诉,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促进区域环境安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位”的原则,以政府为责任主体,明确相关部门环境监管职能,在全市建立全覆盖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通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实现对各自环境监管区域和内容的全方位、无缝隙管理,做到环境监管点面结合、点为主体,层级监督、属地管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把握重点、分类管理、提高效率,确保区域环境安全。

三、网格体系 (一)网格划分 由X市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建立辖区内县(市)、区二级环境监管执法网格。 市级网格:以市行政区域建立市级网格,责任主体为X市人民政府具有环境监管职能的相关部门,按照明确的职能承担网格内的环境监管任务。 县(市)、区级网格:以县(市)、区行政区域建立县(市)、区级网格,责任主体为县(市)、区人民政府具有环境监管职能的相关部门,按照明确的职能承担网格内的环境监管任务。 X市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明确职责分工、检查对象和重点。将全市环境监管网格划分1个主体网格(市级网格)和17个县(市)、区级网格(划分表附后)实施。 (二)网格内容 1.实行“五定”。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惩罚。做到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进行公示、公开。 2.建立责任制。各级网格市与县(市)、区之间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任务和惩罚措施。相关部门之间加强协调,建立联动机制,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3.建立环境监管信息系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逐级联网,实现数字化网格化监管。 (三)网格责任

环保管理系统

目录 重点污染源监控基础数据库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排污申报管理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境监察现场执法管理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境应急管理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保移动执法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污染源总量控制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境综合数据库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境信息运维管理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重点污染源监控基础数据库系统 1.系统概述 系统主要完成重点污染源基本信息录入与维护,完成重点污染源排污申报。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国控重点企业公众监督与现场执法管理系统、排污收费系统等相关污染源业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同时接收其他相关子系统的业务数据。 2.系统目标 ①使污染源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排污申报。 ②完成重点污染源基本信息录入与维护,完成重点污染排污申报数据的录入与维护。 ③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现场执法等相关污染业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同时接收自动监控系统的业务数据向外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 3.系统业务图

环保管理系统

目录 重点污染源监控基础数据库系统 (1) 排污申报管理系统 (3) 环境监察现场执法管理系统 (7)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11) 环境应急管理系统 (13) 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 (14) 环保移动执法系统 (17) 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24) 污染源总量控制系统 (28) 环境综合数据库系统 (32) 环境信息运维管理系统 (34) 重点污染源监控基础数据库系统 1.系统概述 系统主要完成重点污染源基本信息录入与维护,完成重点污染源排污申报。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国控重点企业公众监督与现场执法管理系统、排污收费系统等相关污染源业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同时接收其他相关子系统的业务数据。 2.系统目标 ①使污染源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排污申报。 ②完成重点污染源基本信息录入与维护,完成重点污染排污申报数据的录入与维护。 ③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现场执法等相关污染业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同时接收自动监控系统的业务数据向外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 3.系统业务图

4.系统主要功能

(1)实现对污染源基本信息、排污申报相关基础数据、审核污染源信息,核定相关的排污收费数据。 (2)支持数据导出备份、元数据管理、数据查询及日志管理等常规功能。(3)实现报表管理、对基础数据库系统中各类系统综合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4)搭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显示和分析功能,充分直观的掌握重点污染源的情况,最大限度满足环境管理需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5.系统界面 排污申报管理系统 1、系统概述 由于排污申报管理系统具有业务涉及面广、计算复杂、变化性强等特点,使得工作人员在排污费申报工作中感觉难度较大并且容易出错。通过排污申报管理系统切实可行的实施和推广,对各个环保部门的排污收费申报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系统升级和电子开单等业务的实施部署,排污申报管理系统将通过完备的四级监察系统,为工作人员进行排污数据申报业务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最新)

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县X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创新方法,夯实基础,确保X 生态环境安全,根据《X市X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实施意见》,结合我县X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大和X有关X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创新X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各级X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和能力建设,延伸管理触角,建立长效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管理标准,完善考核体系,不断提升X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效能化工作水平。 二、目标任务 按照对破坏X生态环境各类违法行为“零容忍、无禁区”的总体要求,构建“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各级联动、落实责任”的X生态环境监管网格,通过抓日常巡查,抓检查督导,抓快速处置,抓目标考核、抓严肃问责,全面落实X生态环境保护“最严格的保护、最严密的管控和最严肃的问责”,着力消除X段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的“盲区”,下大力气将破X生态环境、危害X生态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置在萌芽状态,切实提高X生态环境保护的质量和水平,保障生态安全,筑牢生态屏障。 三、基本原则

(一)全域覆盖,无缝衔接。X北麓各镇(办、矿山公园管委会)、村、林场、水源地保护区、企事业单位为责任单位,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X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网格。 (二)属地管理,逐级负责。X北麓各镇(办、矿山公园管委会)对所辖区内X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网络化工作全面负责。建立和落实各级领导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对负责区域的X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快速发现,迅速处置。强化X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构建条块结合的运行体系,着力形成县、各镇(办、矿山公园管委会)、村三级联动、部门联动、干群联动的工作格局。 (四)创新机制,长效管理。突出以镇(办、矿山公园管委会)为网格的X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主体地位,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既要下大力抓好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又要做实日常工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提升X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水平。 (五)明晰权责,奖优罚劣。科学划分X生态环境网格化管 理工作区域,明确具体责任,落实任务到人。完善考核体系,细化考核标准,建立以奖代补、有奖举报、勇于负责、敢抓敢管的激励机制。同时,对不履职尽责的单位和个人,实施最严格的问责。 四、网格设置 按照界限清晰、任务均衡、管理便捷、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的要求,全市X生态保护区设置为四级网格体系,推行所有区域“一张图

大气环境网格化精准监测系统概述

46 中国环保产业 2016年第6期 研究与探讨 Research & Discussion 陈 红1,2 (1.河北省环境保护开发总公司,石家庄 050000;2.河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石家庄 050000)摘 要:综述了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控系统的目的、意义、主要功能和应用实例,提出网格化监测系统对准确查找污染源、实时掌握整个区域大气质量变化情况,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管能力和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网格化;监测系统;大气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377(2016)06-0046-03 大气环境网格化精准监测系统概述 前言 “十三五”期间,国家对以大气、水质、土壤为基础的生态环境监控进一步完善,以互联网+、大数据、智慧环保为基础的环境网格化监控和管理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控预警及决策支持系统,主要针对敏感区域、重点工业企业和建筑工地、道路交通等多种环境监测对象,通过大密度监测网格布点,实时监控区域内主要污染物动态变化,快速捕捉污染源的异常排放行为,做到实时预警,为精准治霾提供科学的大数据评估,以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管能力和水平。 1 实现网格化监控系统的目的 网格化监控技术是一项严谨、科学的综合监测技术,对覆盖整个区域的网格化监控系统所生成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批量甄别、处理并进行综合分析、应用,最终起到“精准监测”“实时源分析”“及时管理”“靶向治理”“预警预报”“减排评估”等作用。只有突破原有监测系统的技术瓶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格化监控,才能成为政府大气污染治理的有力抓手。 网格化监控预警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可促进治理大 气污染由凭经验、凭感觉、粗放式管理向网格化、实时化、精准化管理转变,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大幅提升治霾的工作效能;通过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实现网格化监控系统监控,在微观上,可实时反映局部区域的污染物排放及扩散状况,在宏观上,可反映出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而推动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 网格化监控系统主要功能 网格化精准监控预警及决策支持系统采用最新的微型化、小型化的组合监测技术,通过合理的“组合布点”,组成“群体式”协同监测网络和专业性的数据校准体系,达到环境监测网络的全覆盖,为科学治霾、精准治污提供决策依据,以实现“定向管控、限时治理、及时见效”的环境管控目的。 网格化精准监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实现以下功能:(1)监测。高精度与高分辨率监测设备通过校准质控得到稳定的高品质环境监测数据; (2)管理。实时监控、限时治理、及时见效、准确到位; (3)防治。实现统筹规划、合理治理、永久治霾的效果,为解决区域环境问题提供技术决策支持; (4)评估。对短期管理手段和长期治理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对影响管控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

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工作方案(最新)

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X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的通知》(X市环发〔X〕107号)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各镇街及相关部门环境监管责任,全面推进环境监管执法法治化,确保环境监管全覆盖,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大精神和中省市关于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系列部署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为重点,通过推进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在全区形成各级党委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共同监管、片区责任到人、工作任务具体、信息反馈流畅、奖惩渠道明晰的环境监管机制,确保排污单位得到有效监管、环境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查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稳妥解决、环境秩序得到有力维护,全面推进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由区政府和各镇(街)人民政府负责网格的划分和运行管理,对各自辖区内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定期研究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形成党委组织领导、政府具体实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环境监管格局。 (二)属地管理,全面覆盖。建立区、镇(街)、村(居委会、

社区)三级网格,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网格管理体系,确保不留死角、不存盲区、不留缝隙。 (三)建立机制,明确职责。各级网格要明确网格长和网格员的监管职责,严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要求,把监管任务明确到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构建“定人、定责、履责、问责”的环境监管网格化格局。 (四)强化考核,落实责任。落实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职责,强化负有环境监管职能部门的监督指挥作用,区政府要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评,完善督查、稽查和绩效管理体制,促进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责任落实。 三、网格划分与职责 按照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建立完备的责任明晰的环境监管网格体系。区、镇(街)政府(办事处)行政“一把手”为网格长,承担本级网格环境监管领导责任;相关分管领导为网格员,承担本级网格环境监管直接责任;环保部门和其他承担环境监管职能的部门负责人为监管员,承担监管责任。 (一)一级网格 X区行政区域为环境监管一级网格,责任主体为X区人民政府。 网格职责: 1.负责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环境保护的重大方针政策,对一级网

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4〕56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2015〕47号)、《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辽宁省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辽环发〔2015〕32号)和《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环境监管执法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大政办发〔2015〕101号)要求,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创新环境监管体制机制为切入点,以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监管效能、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以解决环境监管中存在的盲区死角为重点,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支撑平台,形成“各级政府组织实施、环保部门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标。按照“全面覆盖、属地管理、分级履职、无缝对接、网格到源、责任到人”的原则,以市、县、乡三级政府为责任主体,明确相关部门环境监管职能,在全市建立市、县、乡三级网格,实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通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推动环境监管关口前移、触角向下延伸,实现对各自环境监管区域和内容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做到环境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切实将环境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二、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大连市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环境保护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副秘书长和市环保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建委、市城建局、市行政执法局、市交通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海洋渔业局、市卫生计生委、大连海关、大连供电公司和各区市县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的相关领导组成。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具体负责全市网格化环境监管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环保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市环保局主管环境监察工作的副局长担任。 三、网格划分与责任分工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以行政区域为网格划分基础,由各级政府统一组织、指导、监督制定辖区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施方案。 (一)网格划分与层级分工。 1.一级网格。以大连市行政区域建立一级网格,责任主体为大连市政府,第一责任人为主管环境保护工作的副市长,直接责任人为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副秘书长,具体负责人为市环保局局长,日常工作负责人为市环保局主管环境监察工作的副局长。主要负责整合本级环保和其他负有环保监管职能部门的监管力量,建立和运行一级网格,公开环境监管相关信息;指导和监督二、三级网格的建立、运行和履职,并重点监管由本级网格负责管辖的单元网格。 2.二级网格。以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高新区、保税区、旅顺口区、金州新区、长兴岛经济区、花园口经济区、普兰店市、瓦房店市、庄河市、长海县等14个区市县、先导区建立二级网格,责任主体为各区市县政

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安装验收与运行技术

附件7 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安装验收与运行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组 2016年12月

目次 1 项目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工作过程 (1) 2 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和目的意义 (2) 3 国内外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3) 4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4) 4.1标准制修订原则 (4) 4.2标准制修订方法和技术路线 (4) 5方法研究报告 (5) 5.1适用范围 (5)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5.3 术语与定义 (6) 5.4 系统组成和原理 (7) 5.5安装 (7) 5.6调试 (9) 5.7试运行 (9) 5.8验收 (9) 5.9系统日常运行维护要求 (11) 5.10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1) 5.11数据有效性判断 (12) 5.12附录A (12) 5.13附录B (13) 5.14附录C (13) 6参考文献 (14)

1 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2016年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报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受理,项目编号:GY2016119。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联合河北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与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申报《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安装验收与运行技术规范》标准制修订项目。 1.2工作过程 (1)成立标准编制小组,查询国内外相关资料 2016年4月~6月,《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安装验收与运行技术规范》标准项目任务下达后,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河北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石家庄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相关专家,共同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启动本标准的制定工作,完成了项目任务书和合同的填报签订,工作组初步拟定了标准编制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讨论了在标准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标准编制计划与任务分工。在综合分析资料及调研情况的基础上,编写了标准初稿。 (2)编写标准草案和开题报告 2016年7月~9月,《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安装验收与运行技术规范》标准编制工作组组织了讨论会,编制单位根据讨论征集的意见对初稿和编制说明进行了修改。并完成了开题报告的编写。 (3)开题论证,确定标准编制的技术路线 2016年11月,河北省环保厅在石家庄组织有关专家对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的《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安装验收与运行技术规范》标准制订项目进行了开题论证。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查看了实验装置现场,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该组项目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全面,技术路线合理,同意开题。

智慧网格化管理系统方案

智慧环保网格化管理系统 1.核心技术 系统平台应用主要提供对数据的访问与相关操作。 系统中心服务包括:(1)数据交互系统:接收来自现场的自动监测数据,将数据保存至本地进行存储;(2)数据处理系统:接收数据交互系统转发的自动监测数据,同时将数据保存至数据库中;(3)对外服务接口:对第三方软件平台提供数据访问的接口,可定制化开发。 基站软件应用主要对仪器进行控制、测试、数据采集、上传。 通过环境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对环境数据资源的有效收集、存储、整合、管理、分析,推动信息资产的管理、共享和利用,提高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和决策分析支撑能力。同时构建环境GIS应用展示平台,将所有辖区内环境状况展现于管理者面前,整合所有环境信息及资源,构建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为后续的信息化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2.技术目标与设计原则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成具有较强数据应用能力和系统维护能力的“智能环保软件平台”,走数据采集、服务集中、数据存储集中、数据应用服务集中的建设及应用道路。系统需满足安全性、高稳定性、可扩展性等性能要求。逐步把全区所有污染源的数据接入、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应用等服务全部集中至天津市。提高现场设施接入效率,扩展接入能力,使环境监控中心可满足全区所有污染源接入的性能要求,确保全区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正常运行,即可在上端层面保障辖区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 2.1安全性原则 本系统要实现基于大型数据中心、强大信息处理环境和高速网络为一体,信息管理的获取、共享、处理服务,支持实时网上数据信息处理,支持协同工作及虚拟办公环境的新一代信息化环保平台。由于整个系统涉及大量的保密数据,而且部分数据共享基于网络环境,在设计过程中,会重点实施信息安全及保密措施,确保系统中的信息资源不被非法窃取和篡改,数据中心不被破坏,保证用户能够正常使用系统中的资源信息,提供应有的信息服务。采用有效的安全保密技术以确保该系统的安全性,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基础。本系统还采用整套安全、科学、便利的管理模式,系统对终端用户的权限严格界定,终端用户的权限细化到每一个模块的每一个功能,在此基础上使用系统灵活的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复杂度。

网格化在线监测系统

网格化在线监测系统KLR-W01 北京克林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 项目策划人:龚嫣

目录 2016年3月 (1) 项目策划人:龚嫣 (1) 一、前言 (4) 二、应用领域 (4) 1.城市环境监测: (4) 2.工业及厂界监测: (4) 3.其他空间监测: (4) 三、检测依据 (5) 1.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5) 四、系统概述 (5) 五、系统主要特点 (6) 六、在线空气质量监测终端的组成及原理 (6) 七、各部分检测参数与方法: (8) 1.气体监测部分: (8) 1.气体检测部分工作原理 (8) 2.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8) 2.粉尘监测部分: (8) 3.控制器: (9) 4.系统通信方案 (9) 3.气象监测部分(选配): (9) 4.大数据云平台服务软件: (9) 5.管理平台展示 (10) 6.用户端 (11)

八、技术指标 (12) 1.气体技术指标: (12) 2.PM2.5、PM10技术参数 (13) 3.空气质量监测仪其它性能指标: (13) 4.温度测量范围及精度: (13) 5.湿度测量范围及精度: (13) 6.大气压强测量范围及精度: (13) 7.风速测量范围及精度: (13) 8.风向测量范围及精度: (13) 九、质量及售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合作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系统

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环境管理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智慧环保技术,实现环境监管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以政府为责任主体,明确相关部门环境监管职能,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综合监管平台,明确职责分工,促进管理流程再造,落实管理职能逐步,建立起发现迅速、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安全管理和监督的长效机制,保证环境监管运行使用中管理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项目名称:秦皇岛市网格化管理系统 1、项目背景: 秦皇岛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是构建在秦皇岛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之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城管通信技术为平台,以数字地理信息为基础,结合移动定位系统、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平台,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声、像、图、文字四位一体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针对城市部件的检查、报警、紧急事件处理、指挥调度、督察督办等功能。我们希望建成的系统能够达到:

搭建网格化环境监管平台,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深化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建立条块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的环境管理新模式,推进安全社区创建,保障城市安全稳定,打造“平安高新”,实现城市环境监管管理资源的横向共享和业务的整合,立足城市科学管理,为城市发展服务。 2、项目内容: (1)采用环境监管“五级管理、三级网络”的模式以村镇为单位,以村镇网格为基本单元,区县、乡镇结合,集合区县级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编码,实现县、乡、村三级网格管理层面信息资源共享。 (2)环境网格化管理数据中心 对全市的网格化监管数据的整合梳理工作,包含基础空间数据、网格化环境业务数据以及网格化管理数据的汇总。 (3)环境网格化监管GIS平台 将网格监管数据以空间地图数据进行网格区划管理,实现网格地图上的业务管理。 (4)网格手机APP平台 可以实现对事件监管的上报管理、部件情况的填报以及案件处置情况的反馈管理。 (5)网格案件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