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研讨

特殊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研讨
特殊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研讨

特殊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研讨

一、金融支持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围绕扶贫攻坚战,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西部大开发和治理滇桂黔石漠化是河池市、黔南州和黔东南州3市州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从2000年国家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各银行金融机构积极支持3市州的基础设施建设,至2012年6月末,3市州固定资产贷款余额为301.29亿元,同比增长14.22%。交通、学校和医疗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设完成,为特困地区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如六寨至宜州高速公路(简称六宜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兰州至海口和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宜高速全长179公里,工程总投资94.92亿元,其中银行贷款约70亿元,贷款资金主要来源是国开行、建行、工行、农行、中行和交通银行。六宜高速于2012年7月9日正式通车,结束了河池城区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六宜高速的建成通车不但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还增强了黔桂两省区经济社会联系,促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围绕金融扶贫政策,扶贫贴息贷款稳步推动

2008年国家对扶贫贷款管理体制实行全面改革,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扩大扶贫贷款机构经营权限、下放贴息资金管理权限等,进一步调动了地方和金融机构展开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小额扶贫到户贷款,以其不用抵押、到户率高、覆盖贫困面广、使用灵活的特点深受贫困农户的欢迎,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贷款难问题。从2000年至2012年6月末,3市州金融机构扶贫到户贴息贷款累计贴息额29.81亿元,扶贫项目贷款累计贴息额15.55亿元,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增加了贫困农户收入,促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围绕国家民族政策,强力推动民贸民品贷款

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以下简称民贸民品)的生产和供应,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发展的优惠政

策措施。其中民贸民品优惠利率贷款政策是利用信贷政策,扶持民贸

民品生产企业发展,实现金融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05年至2012年6月末,3市州获得民贸民品优惠贷款贴息企业为32家,3市州累计贴息6513万元。民贸民品贷款是贯彻执行国家民族优

惠政策,积极支持民族地区企业发展的体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围绕中央支农政策,积极发放支农再贷款

按照中央支农政策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从1999年开始实施支农再

贷款政策,旨在促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满足3市州涉农企业及农

户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从1999年至2012年6月末,3市州人民银行向37家农合机构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43.87亿元,惠及30多家涉农企业和20多万农户。如黔东南州中支灵活使用支农再贷款,要求获得支农

再贷款的辖内农村信用社增大对特色旅游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地区农

户融资需求的支持,对助推“天下西江”、“牛大场西南药城”、

“丹寨硒锌茶”等品牌形成起到积极作用。截至2012年6月末,黔东

南州支农再贷款余额19.35亿,占贵州省支农再贷款余额近四分之一,居全省各市州第一位。

(五)用好财政补贴涉农贷款政策,深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为了激励县域内各类金融机构增大涉农贷款投放,支持农村经济加速

发展,缩小城乡差别,2010年财政部出台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

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办法规定,财政部门对县域金融机构

当年相关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给

予奖励。奖励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东、中、西部地区,中央

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分别为3:7、5:5、7:3。从2000年至2011年末,两年来3市州共有48家县域涉农金融机构获得5.71亿元的财政

奖励。这项政策的实施,鼓励了县域金融机构将更多的资金投放当地,有效的支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支持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矛盾

(一)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和地方承贷基础的矛盾

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的持续深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完成改革

并上市,因为经营战略的优化调整,其逐利性越来越强,对盈利性的

要求越来越严,市场化水准越来越高,这势必对特困地区造成不利的

影响。特困地区一方面需要资金支持来实现较快增长,一方面因为经

济发展落后,没有优质的项目和产业,企业绝绝大多数属于中小微型

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因为承贷基础较差,不符合金融机构放贷的

条件,造成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缺位。在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和地方承贷

基础出现矛盾时,有的金融机构开始减少员工,上收权限,甚至撤并

网点。2000年3市州工、农、中、建四大行的网点数和员工分别为

666个和7316人,而到2012年6月末,网点数和员工分别为282个和5423人,分别下降57.66%和25.87%。

(二)金融机构集中管理和地方差异化需求的矛盾

在商业化经营和市场规律的驱动下,银行机构实施“抓大放小”的经

营策略,大量撤并网点,信贷权限上收,基层行只存不贷,把基层金

融机构的资金用于支持经济较发达地区、有竞争力大中型企业和优质

的重点建设项目,对于特困地区的中小微企业和一般的建设项目,缺

乏支持动力。2005至2011年,3市州银行金融机构上划的资金约为每

年50亿元。如某银行河池市分行项目贷款的审批全部集中在省级行,

特困地区的项目与其他发达地区的项目在省级分行的筛选下,因为项

目质量差,很难通过审批。近几年来,该行的项目贷款均在个位数以内,业务量极少,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经营效益均受到较大

的影响。

(三)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和当地金融生态环境的矛盾

当前3市州经济总量不大,可支配财力较少,中介机构不够健全,担

保和风险补偿机制与金融风险控制要求有较大差别。至2012年6月末,3市州共有担保公司47家,担保金额210.3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

19.31%。在信息不对称、无法识别和控制风险的情况下,银行金融机

构往往难以增大贷款的投放力度。因为贷款增长缓慢,担保公司进驻

的意愿不强,而担保公司太少,银行贷款的增长乏力,这就形成了一

个恶性循环,使得贫困地区难以获得有效资金,经济发展滞后。

(四)国家金融优惠政策和当地财政状况的矛盾

为了激励县域内各类金融机构增大涉农贷款投放,2010年财政部出台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按照规定,2010年3市州县域金融机构应获得的财政奖励资金为2.31亿元,实际到位2.28亿元,到位率为98.7%;2011应获得的财政奖励资金为3.62亿元,实际到位3.43亿元,到位率为94.75%。为推动妇女就业,保障妇女权益,2009年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全

国妇女联会联合出台了《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

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财金〔2009〕72号),但因为受当地财政

状况的影响,贴息资金拨付滞后,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到

位率并不高,极大影响各金融机构展开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积极性。至2012年6月末,3市州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5.99亿元,财政应贴息额4538万元,财政已贴息额753万元,贴息到位率为16.59%,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到位率不高。贫困地区财力

有限,资金紧张,导致了奖励资金的到位率不高。

(五)金融发展要求和当地民族风俗习惯的矛盾

3市州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5%,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7%,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与金融发展要求的矛盾制约金融发展。我

国农村的经济行为实际上一直受着“官本位”与“家本位”两种传统

文化的双重影响,农户与具有国家背景的金融机构交易时,其所信任

的并不是机构本身,而是背后的国家支持力量,他们往往并不把这些

金融机构解读为经济行为体,面是带有准官方性质的援助机构。农户“不存钱,现金为王;不贷款,无债一身轻”的习惯仍较为普遍,存

贷款业务是银行最基本的业务,使得农村的银行网点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很难生存。另外,农户消费出现“悖论现象”,即一方面农户一向

主张“量入为出,轻不言债”,在另一方面,农户在婚丧嫁娶等支出

往往惊人,在各种形式的借贷中,借贷用途上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满

足消费,而非用于生产,这样会降低其按时还贷的机率。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这些意识或现象在逐步弱化,但是在特困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还较为广泛的存有,对金融的较快健康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

三、国外金融支持贫困地区的经验

(一)美国

从历史来看,美国经济发展并不平衡,西部和南部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东部地区。为了促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较快发展,美国在金融方面给予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美国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的经验能够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障。为了促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美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土地法》、《田纳西流域开发法》、《地区再开发法》、《阿巴拉契亚区域开发法》、《社区再投资法》和《农村发展法》等,这些法律制度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形成较完善的金融体系。美国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体系比较完善,从中央银行分行来看,其自立权力很大,可根据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其经济发展的货币金融政策;从政策性金融机构来看,美国促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尤其是农业信贷机构种类很多,如农业信贷局、联邦土地银行、农场电气化管理局以及农作物保险公司等,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乃至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从商业性金融机构来看,有大量的地方商业银行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优惠资金。

3.实行优惠的金融政策。联邦政府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特点,给予欠发达地区优惠的金融政策,如对位于欠发达地区的银行,实行较低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备付金率,并对在欠发达地区设置银行所要求的资本金作较低要求。这些倾斜性的调控政策有利于欠发达地区

金融的发展,对促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具有重大作用。

4.合理引导并利用民间资本。开发欠发达地区需要巨额资金,仅靠政

府拨款还远远不够,只有合理引导并利用民间资本,欠发达地区的经

济发展才能取得成效。联邦政府制定一系列优惠的财政金融政策和措施,来引导民间资本流向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落后的农村地区。这些都

大大丰富了市场投资主体,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增长格局,为美国欠

发达地区的经济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印度

为了解决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印度采取了一系列的金

融措施来促动欠发达地区工农业的发展。经过艰苦的努力,印度欠发

达地区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其经验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成立领导落后地区的专业机构。1968年国家发展委员会任命专门的工作组,专门研究如何为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提供财政金融优惠政策。并于1980年建立了一个高层次的全国落后地区发展委员会,专门审查

鉴别落后地区,检查现有的诸如资金优惠、投资补贴等刺激落后地区

工业发展计划的运行情况。

2.鼓励国内私人资本或外国资本对欠发达地区投资。为了促动落后地

区的发展,中央政府极力鼓励私人资本或外国资本在落后地区实行投资。首先是税收优惠,如从1974年起,在落后地区新建的工业企业可

在扣除20%的利润后交所得税。其次是投资补助,从1970年起,对欠

发达地区固定资本投资达50万卢比者,中央政府给予10%的补贴,后

来提升到20%。第三,对受反垄断法及外汇管制法控制的公司在欠发达地区投资放松限制,并给予优惠。

3.采取优惠信贷等多项金融措施支持工农业发展。在工业方面,印度

公营部门金融机构为落后地区的工业项目提供优惠信贷资金,与一般

的信贷相比,其利率低2%,期限长5年。在农业方面,从20世纪60

年代起,印度实施绿色革命,地区农业银行向农民提供优惠信贷资金,

主要是给生产急需的小农和小手工业者发放贷款,同时还提供其所需

的消费贷款,利率不高于当地的信用社。

4.成立专门的发展基金和社团。为了促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印度实

行了一系列扶贫计划,为此成立了很多专门的发展基金和社团。如农

村基础设施发展基金,特殊银行财团基金,全国落后阶层财政和发展

社团,全国少数民族发展和财政社团等,为落后地区提供发展资金。

印度虽然在金融促动欠发达地区工农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仍未很好地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这其中失败的教训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欠发达地区在资金上过度依赖并使用效率低;

二是工农业优惠信贷等措施的受益面太窄;三是配套设施落后导致吸

引国内私人资本或外国资本投资于落后地区的效果较差。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增大对特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提升人们对金融资源的有效需求

首先是增大财政资金的扶贫力度,特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财政收入低,不能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力支持。应设立专门的

特困地区扶贫专项财政资金,并规定投入的最低比例。对于贷款贴息

和财政奖励等国家优惠政策,建议特困地区的地方财政不用承但,全

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其次是加快扶贫手段的创新,大力发展当地特色

产业,大力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从而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提升人们

对金融资源的有效需求。

(二)制定并实施各种金融优惠政策,增大金融资源的投入

国家可对位于特困地区的银行实行较低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

和备付金率,放宽特困地区村镇银行的发起人资格,允许保险公司、

当地企业与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并在资本金方面作较低的要求。

《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很多优惠条款,河池市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黔东南和黔南均为少数民族自治州,3市州均适用《民族区域自治法》,地方政府可在《民族区域自治法》给予的优惠政策下,制定较为详细

的金融优惠政策,如给新进入的金融机构实行减税或者免税。此外,

还要增大金融人力资源的引入和培养工作,改善特困地区金融人力资

源缺乏问题。

(三)展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金融资源配置创造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降低金融运行成本和金融风险,提升金融资

源配置效率。金融生态环境良好,能有效的吸引金融资源回流,进而

推动地方产业建设和经济以发展,达到改善贫困的目的。所以,良好

的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要

增大对特困地区各种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其次是

增大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

入驻,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

司等;再次是增强社会社用体制建设,改善信用状况,以人民银行的

征信工作为抓手,大力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采集并维护

好个人信用信息记录,增大征信宣传力度并提升宣传效果,增强社会

诚信意识。

(四)鼓励民间资本或国外资本对特困地区的投资

发展特困地区需要巨额资金,仅靠政府拨款和银行资金还远远不够,

当前我国的民间资本实力较为雄厚,政府可鼓励并合理引导民间资本

投向特困地区,对于有意向投资中国的国外资本,在介绍投资项目时,可重点推介特困地区的项目。对于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在政策上一

视同仁,官方资本获得的优惠政策,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一样能够获得。同时,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工作,增大对特困地区项目

和优惠政策的宣传,使全社会了解并理解特困地区的投资潜力,引导

各类资金流向特困地区。

(五)金融机构要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国家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特困地区发展,不但是国家发展战略,也是商

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特困地区是我国下一阶段重点支持发展的地区,其他发达区域经过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以后,其发展的动力和速

度下降,欠发达区域将是我国下一轮发展新的增长极,特困地区总体

属金融资源稀缺地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当前规模总量偏小,其

发展的潜力不可忽视。随着特困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商业银行

也能够在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上取得双赢。金融机构要从长远考虑,

不要因为近期利益受损或是利润增长较慢,就放弃对特困地区的金融

支持,这样失去的将是未来的潜在客户,失去自身的长远利益。

(六)完善信贷扶贫风险分担机制

一是整合担保资源,提升担保水平。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规

范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整合贫困地区担保资源,引进辖外

实力强的担保公司,鼓励民间资金参股或合伙成立担保公司,以壮大

贫困地区担保公司的整体实力。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有效降低信

贷扶贫风险。增强农业保险宣传和农业保险产品开发力度,成立农业

保险发展基金,增大对农民保费和政策性保险业务的补贴,增强保险

公司发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三是建立扶贫贴息贷款补偿机制。建议

将国家每年投入“三农”的资金拿出部分建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通过招投标的形式确定各方都能接受的风险补偿比例,对银行在扶贫

贷款中的损失给予适当补偿,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增强银行放贷的信心。

(七)成立专门的扶贫发展基金

为了促动特困地区的发展,可鼓励各类组织或个人成立专门的扶贫发

展基金,按地域可设立村级扶贫发展基金、老区扶贫发展基金等,按

产业可设立桑蚕业扶贫发展基金、旅游业扶贫发展基金等,按类别可

设立教育扶贫发展基金、科技扶贫发展基金等。在出资方面,一是政

府财政出资,二是邀请国际金融组织和民间慈善机构出资,三是鼓励

企业和个人出资,在获得一定的扶贫资金“铺底”后,可通过向贫困

户配股以及吸纳相对富裕居民入股的方式,补充扩大基金规模,供贫

困居民以借贷形式使用。在管理上,可赋予贫困居民一定的决策权,

让其成为基金的管理员,这有利于培养居民的参与意识、管理水平以

及自我发展水平。

特殊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研讨

XX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难题的调研报告

XX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难题的调研报告 xx年8月,xx市四大班子领导带队,深入全市脱贫攻坚任务最繁重的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调研了解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现状、基础设施、文化特点、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情况,找准制约性发展因素,市扶贫局根据各组调研情况,深入分析,形成全市破解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制约性问题的工作建议,为下步工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xx4个县(市、特区、区)中,有3个国家 __重点县(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县)、68个贫困乡镇、615个贫困村,截至xx年10月,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34万人,贫困发生率为8%,高于全省0.4 个百分点。按照省的标准,全市深度贫困地区含1个深度贫困县(水城县),13个深度贫困乡镇(保基乡、营盘乡、青林乡、金盆乡、南开乡、保华镇、木果镇、牛场乡、关寨镇、英武镇、普田乡、陡箐镇、野钟乡)和162个贫困发生率高于20%的深度贫困村。该区域xx 年建档立卡时,有贫困人口24.6万人,通过这几年艰苦战斗,减少了10余万人,目前还有贫困人口4.03万户14.5万人,占全市现有贫困人口比重为71.36%,贫困发生率高达22.53%,高出全市有14.53个百分点,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一)深度贫困县域分析。通过定性、定量等指标分析水城县被列为全国189个、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总人口93.4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4.52人,xx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70

元,贫困发生率高达17.3%,高于全省9.5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9.3个百分点;全县299个行政村中贫困村182个,贫困村占比60.87%,占全市贫困村总数的29.6%,其中深度贫困村有100个(其中钟山战区29个),占全市162个深度贫困村62%。 (二)深度贫困乡镇分析。通过采取客观和发展环境两项评估指标评定,xx市在省认定省级极贫乡镇保基乡和营盘乡的基础上,认定“216” __试验区另外的11个贫困乡镇为市级的深度贫困乡镇。13个深度贫困乡镇有贫困村119个,农业人口11.06万户4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45万户5.71万人,贫困发生率达13.6%,远高于全市贫困发生率5.6个百分点。 (三)深度贫困村分析。根据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深度贫困村认定标准,全省2760个深度贫困村,xx市162个。贫困发生率在20%-30%的有112个;30%-40%的有35个;40%-50%的有12个;50% 以上的有3个。从地理区域上分析:特别是全市的162个边旮吊等深度贫困村,重点向北分布与乌蒙山区毕节地区相连的滇桂黔石漠化地区的深度贫困村109个,占比67.3%;与乌蒙山区云南地区相连深度贫困村53个;“216” __试验区有52个,占比32.1%;北盘江流域18个乡镇中占61个,占比37.7%。这些深度贫困地区离市中心城区较远,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山高坡陡谷深,人多地少,贫困人口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一个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研究如何做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 今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国务院扶贫办准备了一个专题片,反映深度贫困地区问题,看到一些地区还很落后、群众生活还很艰苦,大家感到心里沉甸甸的。因此,我想请省市县三级书记来,研究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最关注的工作之一就是贫困人口脱贫。每到一个地方调研,我都要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了解情况,有时还专门到贫困县调研。这次到吕梁山区后,全国11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包括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我都走到了。XX年12月底,我就到河北保定市阜平县就扶贫攻坚工作进行考察调研,到了贫困村,访问了贫困户,并主持会议听取了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汇报。今天这个座谈会,是我主持召开的第四个跨省

区的脱贫攻坚座谈会。 第一次是XX年2月13日,我在陕西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在那次座谈会上,我讲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快老区发展步伐,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二次是XX年6月18日,我在贵州贵阳主持召开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在那次座谈会上,我提出,“十三五”的最后一年是2020年,正好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要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县域强“三农”强 近几年来,辽宁省县域经济异军突起,农业“一县一业”正在形成,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县城规划建设全面启动。2009年,全省44个农业县(市)生产总值增长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了一番,新增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增量的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3亿元的县(市)由上年的28个增加到40个。 从2006年开始,辽宁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建设新农村、推动全面振兴的决策,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几年来,全省县域经济保持加速发展势头,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平稳增长,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正如省长陈政高所言:“随着辽宁振兴的进程,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辽宁已经成为全国的投资热点、发展热点、关注重点,在这个大气候下,辽宁的县域经济完全可以干得更好、干得更漂亮。” 辽北不甘落后:观开原现象 地处辽北的开原市曾是个很穷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主要经济指标曾长期徘徊在全省44个县(市)后10名,在2001年时全市生产总值只有18.9亿元,处于全省贫困县的边缘。 如今的开原已成为辽北的明星城市,到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45亿元,是2001年的13倍,从全省第32位跃升到第7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2.2亿元,是2001年的23倍,从全省第33位跃升到第5位;2006年到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实现两个“两年翻一番”的目标;综合经济实力从全省34位跃升到第5位,形成县域

经济发展的开原现象。 2010年5月25日,辽宁省县域经济现场会在开原市召开。辽宁省委书记王珉、省长陈政高亲自带领44个县(市)长,从开原市的工业区建设看到农产品加工基地,从幼儿园看到老年康乐中心,从商业广场看到开原新城。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对开原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开原是辽宁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面旗帜,开原的方向就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 从排名靠后到全省第七,开原靠什么在短短的几年内实现如此大的跨越?开原市委书记魏俊星说:“开原没有资源,没有优势,但我们靠扩大开放,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引进成功的发展模式,实现没有资源打造资源,没有优势创造优势,无中生有,借力腾飞。” 建设工业区是开原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破题之举,但在建设工业园区过程中,开原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资金的短缺和建设用地的不足。 开原打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传统思维定势,他们挖掘潜力,盘活存量,向关停企业要土地,盘活土地3500亩;拓宽渠道,扩大增量,向城中村和棚户区要土地,置换出工业用地3650亩;利用废弃的37个砖厂、关停的矿山企业、乡镇企业、合村、并屯、并校和复垦土地1.02万亩等,确保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招商的需要。 几年下来,开原市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1.5亿元,高起点、大气魄、科学规划建设了51平方公里的开原工业区。在工业区内规划建设了5平方公里的城市功能区,打造了承载工业化、城市化的工业新城。引进工业地产商,建设标准化厂房,形成产业集群新优势,打造了7个年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突出大项目招商,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65个,超5亿元项目31个。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从2001年的9户发展到402户,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550亿元。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是开原没有资源而打造的最大资源。

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

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2015关于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2015关于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 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贫困地区而言,由于自然环境较恶劣,基础设施滞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民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等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压力大、担子重、困难多、路程远。如何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当前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农村基础条件落后。经过多年的扶贫 攻坚,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重大改善,但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相比仍然非常落后。2.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贫困地区大多是农业县,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缺乏现代农业 产业支撑,农业的整体实力较弱。3.农民收入水平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贫困 地区农村返贫现象比较突出,平均返贫率在20左右,有些地方高达70至80。另外,贫 困地区农民和其他人群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4.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5.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缺乏。主要原因是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弱病残留守,一方面导致劳力、资金和物力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参与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人员明显减少,精神文明建设也无法保证。同时,贫困农村普遍存在党员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乡 村干部培训又跟不上,党的基层组织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新农村 建设的顺利推进。6.群众思想观念比较落后。部分贫困地区群众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等、靠、要”的思想比较突出。也有少数基层干部认为扶贫就 是给钱给物,缺乏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精神和办法。二、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建议和对策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改善水、电、路和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比例,重点 解决农村通水、通路、通电、通沼气、通信息等“五通”问题;二是加大社会融资力度。大 力争取金融系统的支持,加大信贷投入。要通过特色资源 招商 ,吸引外来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三是加大农民筹资力度。正确引导和鼓励群 众主动筹资投劳,积极参与投资少、见效快、自己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改厨、改厕、沼 气等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产生活质量。近年来,马山县多渠道筹集资金,先后实施了县城给水系统改造工程,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的目标。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9个、人饮工程20个,建设生态文明村20个,建设沼气池12530座,沼气池入户率达38.2。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努力培育支柱产业,提高农村发展水平。要坚持以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为依托, 以城镇为中心,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重点发展特色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渠道,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要培育支柱产业、壮大特色基地、经营龙头产业、引入科学技术、完善基础建设,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

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管理学院制 开县林业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开县林业局经济的发展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8日 调查对象:开县林业局对雪宝山林区整体发展和变化 调查方式:普遍调查、个案调查访问调查等方式 我的家乡位于重庆市地区的一个小县城——开县林业局。时隔半年回到家乡让我再次深切感受到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回首近几年来,做为一个偏僻县城里的林业企业,经历了“两危”的困扰,经历了产量大幅度调减的压力,经历了实施“天保工程”推进战略转移的艰辛与阵痛,最终,我们看到了成功与发展的希望。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丰富曲折的经历,开县林业局党委干部班子选择了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定位和思路,使开县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出路,实现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这些成绩是经过全局同志不懈努力奋斗得来的,更是与局机关党委同志们的付出密不可分。面对家乡这样大跨跃式的发展,不禁令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于是利用亲戚工作单位的方便机会,我在暑假期间以访谈的形式在开县林业局局机关大楼采访了开县林业局局长先生,并作了相关资料,报刊的查阅以及相关咨询,总结了开县林业局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和任务,并在局党委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中总结出诸多经验,为促进开县林业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简单化建议。仅以此篇理论性调查报告为家乡经济建设提供参考,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开县林业局目前的森林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森林资源现状

开县林业局南部的雪宝山林区,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总面积19.47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6.7万公顷,开县林业局建局时总面积21万余公顷,后来因为诸多原因将林地划给了地方2万余公顷。全局的森林覆盖率数值虽然很高,但是有些资源结构和质量中存在以下问题。 1.林龄结构不合理 幼龄林占11%,中熟林有所上升,近熟林或成熟林由1997年的37%下降到2003年的30%,过熟林由1997年的14%下降到2003年的5%,可供采伐利用的只占35%。学过林学的都知道,我们林木蓄积量虽然下降的不快,但是林龄结构日趋不合理,就是说可供采伐的资源越来越少。 2.森林资源质量下降 由于林龄结构不合理,导致中幼龄林、近熟林成为采伐的主要对象,使森林资源负担过重,大树没有伐小树,木材质量严重下降。 3.优良树种比率偏低 红松、柞木、曲柳等一些珍贵树种比重不足,红松占7.9%,柞木占10.8%,曲柳仅占2.5%,这三大树种仅占蓄积的21.2%。 4.部分林场可采资源已近枯竭 局长强调这种状况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不信可以到两江、光明、春雷、二道林场去看一看,再想找主伐施业区已经很困难了。两江林场4万多公顷的面积,出点原条很困难;二道林场一年到头只能生产出几千米木头,想多安排一点职工就业很难;春雷林场基本上停产,很困难,这就是目前我们的资源现状。 5.可采资源面积逐年减小 实施“天保工程”以后,木材采伐量大幅度调减,经过“两类三划分”,国家把我们19万公顷的经营面积划成了商品林区、重点公益林区、一般公益林区,商品林区允许采伐作业,重点公益林区不允许

扶贫攻坚的坚中之坚,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党课讲稿(33页)

扶贫攻坚的坚中之坚——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 (党课讲稿) 前言 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目前,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聚焦深度贫困,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为目前的三大任务之一。因此,需要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举措,以确保到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完成脱贫任务。 一、为什么要聚焦深度贫困 我们知道精准扶贫从2015年开始,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在现有标准下全部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现在恰恰是我们进行到一半的时间,今年是2018年,那么后边三年我们究竟来做什么?大家来看,这是去年2017年6月,在太原的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的,就是说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也就是说现在当我们精准扶贫进行到了一半的时候,我们后边三年,其实最重要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要攻克深度贫困地区的堡垒,就是解决深度贫困的问题。 为什么要来谈说现在到这个时候,我们突然谈到说一个深度贫困,我们过去在做扶贫当中没有来谈深度贫困的问题,那现在为什么来谈深度贫困呢?大家可以看一张,这是我们从1978年

到2017年底我们一个脱贫攻坚的情况,大家知道1978年我们开始进行农村改革,那个时候全国有多少人?全国按照最低最低的标准,是有2亿5000万贫困人口,占多少呢?当时农村贫困人口30%多。我们知道现在我们大家做扶贫的时候,都在说我们的2300块钱的标准,就是我们新一轮的扶贫标准,就是从2011年开始,我们确定这个标准,就是新的贫困标准是2300块钱人均收入。到现在,由于物价指数到了3000多,如果我们按照现在这个标准来看,在1978年我们农村贫困人口有多少呢?是有97.5%。换句话说,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来看,1978年农村的几乎全都是贫困户,这样一个贫困状况,我们到了现在从1978年的话,1988年1998年2008年2018年,我们大概做了40年。那中国农村发展经过了40年,40年的话,我们的贫困人口已经下降到多少了?从97.5%下降到2017年,3.1%了。那一共还有多少?,那一共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但是这些贫困人口是一些什么样的贫困人口?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是我们刚才讲到就是农村贫困人口的变化,最上边那条灰的线,那就是我们新的就是2011年的标准的贫困人口线。其实我们所剩的贫困人口已经不多了。然后现在的话有很多的贫困县,贫困村,在陆陆续续的摘帽了,剩下的一些贫困人口集中在什么地方?如果说全国的农村贫困发生率只有3%点多了,到了2018年初,这是我们最新的数字,大家可以看到,然后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县,还有多少个的?还有110个。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村还有多少?还有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论文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之我见 摘要: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系统中最为基础的层次和最基本的单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支农、扶农政策的落实,县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也逐步引起国家的重视。辽宁省作为东北三省的重要城市之一,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其要实现经济的腾飞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本文在综合分析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举措,为辽宁省县域经济总体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辽宁;县域经济;对策与思路 abstract: the county economy is china’s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system of the most basic level and the most basic uni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funong, the county economy had the very big development, also ca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countries gradually. liaoning province as the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of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ity, as the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northeast china’s main city, to realiz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must be developing county economy.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in liaoning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in liaoning four measures, for the overall

全省合作市扶贫脱贫调研报告(最新)

全市扶贫脱贫调研报告(最新) 为积极响应委党组及直属机关党委关于开展调查研究的号召,10月8日-10日,调研组一行5人前往X省X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X市,开展了为期3天的扶贫脱贫情况调研。实地考察了X市“全域旅游无垃圾、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情况,还参观了乡村奶牛养殖、草料加工、羊肚菌种植等高原特色产业的运营发展情况,了解“三变”试点改革下农业专业X社在带动贫困户脱贫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之后通过与X市发改、农办、扶贫办、统战、民族宗教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较为全面地了解了X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X市地处X省X藏族自治州北部,国土面积2670平方公里,现辖6个乡镇4个街道,39个行政村、8个社区、258个村民小组。有藏、汉、回等18个民族,总人口9.5万人,其中,农牧村人口3.5万人,占总人口的36.8%。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市)。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

村16个,贫困人口1750户9600人,贫困发生率为28%,贫困村占全市行政村的41%。近年来,在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下,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9600人减少到2018年8月的254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716户954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2018年9月底,X市成为X州“七县一市”率先通过国务院精准扶贫专项评估验收的县市。同时,其做法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积极认可(中办正组织人员汇总其经验做法)。 二、主要做法 X是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困难的省份之一,具有贫困乡村个数多、贫困人口多的特点。作为深度贫困地区的X市近年来紧盯“脱贫摘帽”目标,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大力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一是完善硬件,大力开展基础设施扶贫工程。X市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9亿余元,配套安排市级财政资金1911万元,向生态文明小康村、贫困村、旅游专业村倾斜,用于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1.12亿元,农业生产发展8165万元。2014年以来,投资4851万元实施危旧房改造5642户,投资5336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829-81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了解企业呼声,提高市直各部门的办事效率,为企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一个便捷、高效、清廉的政务环境,市效能办深入我市x个乡镇、x个工业园区,xx个重点企业,就市委、市政府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职能部门承诺践诺情况,机关作风转变情况,机关办事效率情况进行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发展环境现状 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得到进一步整治和优化,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优惠政策贯彻落实较好,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逐步规范,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1、领导重视程度高,推进力度比较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继续推行市级领导挂点规模企业制度、班子领导季点评经济工作会议制度,几大班子主要领导经常性地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进程。各有关部门也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宣传工作抓得实,舆论氛围比较浓。全市广泛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展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形成了领导重视、群众关心、全社会参与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 3、服务环境逐步改善,办事效率有所提高。全市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社会服务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承诺制,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进一步加大

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集中力量攻关,万众一心克难,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一,合理确定脱贫目标。党中央对2020年脱贫攻坚的目标已有明确规定,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深度贫困地区也要实现这个目标。同时,我们要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即使到了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也不可能达到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我们今天的努力是要使这些地区的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使这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吊高各方面胃口。 第二,加大投入支持力度。要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各部门安排的惠民项目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深度贫困地区新增涉农资金要集中整合用于脱贫攻坚项目。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规模,增加金融投入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资本市场要注意对深度贫困地区的上市企业安排,保险机构要适当降低对

区十五科技发展深度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区十五科技发展深度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我们××区科技局结合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起草和编制工作,对全区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调研,通过回顾总结“十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认真分析思考“十一五”期间我区科技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现就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十五”期间科技发展回顾 1、“十五”期间科技发展取得的成绩 (1)深入实施科技“四大工程”,科技创新能力逐年得到提升。 “十五”期间,全区科技进步目标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优化,成为推动科技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的有力抓手。五年来,全区坚持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四大工程”,2003年增加全面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的“科普工程”,2004年又在科技“五大工程”的基础上,将科技进步目标考核体系提升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目标。每年市、区领导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年全区将科技进步考核目标列入“三个文明”指标体系,年终进行自下而上的考评。五年来,全区共引进本科以上各类人才×××名,其中高层次人才××人;创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家,认定民营科技型企业××家;开发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项。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区企业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五年累计专利申请量×××件,其中2005年×××件,比2000年增加×××%。科技成果鉴定××项,其中2005年××项,比2000年增加××%。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 截止2004年,全区××家企业在手生产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项。其中,近两年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项。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区列统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到2005年达××%,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接近×%。按照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目标,近两年计划并已着手通过引进、嫁接高新技术,重点建设和培育××××、×××××两个产业化特色基地。 (3)积极寻求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产学研联合的构架基本形成。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致力于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的平台。区政府××××年与××××××咨询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聘请两位专家为区政府科技、经济顾问,请专家组帮助,为区工业产品科技创新五年规划作咨询;××××年区政府与××大学×××××系签订合作协议;2005年与××工学院就开展全面合作进行了多次接触,学院准备每年至少在区内组织4次高新技术讲座,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授课,不断拓展全区各级干部,特别是企业家的科技创新视野。 五年来,通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重大科技活动,先后邀请×××××、国防科工委、××大学、××大学、××大学等几十家单位的××名专家、教授来××参会;组织××多家企业分西线、南线、北线出行,走访高校、科研院所集中的北京、广州、深圳、西安、成都、哈尔滨、沈阳等地,签订正式合作协议项目61项。 (4)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投入机制逐步完善。

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1)

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1)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年X 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XX、XX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

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养殖业比重上升至%。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

推荐总结-破解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难题的调研报告

破解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难题的调 研报告 xx年8月,xx市四大班子领导带队,深入全市脱贫攻坚任务最繁重的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调研了解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现状、基础设施、文化特点、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情况,找准制约性发展因素,市扶贫局根据各组调研情况,深入分析整理,形成全市破解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制约性问题的工作建议,为下步工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深度贫困地区的基本情况 xx4个县(市、特区、区)中,有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县)、68个贫困乡镇、615个贫困村,截至xx年10月,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34万人,贫困发生率为8%,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按照省的标准,全市深度贫困地区含1个深度贫困县(水城县),13个深度贫困乡镇(保基乡、营盘乡、青林乡、金盆乡、南开乡、保华镇、木果镇、牛场乡、关寨镇、英武镇、普田乡、陡箐镇、野钟乡)和162个贫困发生率高于20%的深度贫困村。该区域2014年建档立卡时,有贫困人口24.6万人,通过这几年艰苦战斗,减少了10余万人,目前还有贫困人口4.03万户14.5万人,占全市现有贫困人口比重为71.36%,贫困发生率高达22.53%,高出全市有14.53个百分点,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一)深度贫困县域分析。通过定性、定量等指标分析水城县被列为全国1 89个、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总人口93.4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4. 52人,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70元,贫困发生率高达17.3%,

高于全省9.5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9.3个百分点;全县299个行政村中贫困村182个,贫困村占比60.87%,占全市贫困村总数的29.6%,其中深度贫困村有100个(其中钟山战区29个),占全市162个深度贫困村62%。 (二)深度贫困乡镇分析。通过采取客观和发展环境两项评估指标评定,x x市在省认定省级极贫乡镇保基乡和营盘乡的基础上,认定“216”扶贫开发试验区另外的11个贫困乡镇为市级的深度贫困乡镇。13个深度贫困乡镇有贫困村119个,农业人口11.06万户4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45万户5.71万人,贫困发生率达13.6%,远高于全市贫困发生率5.6个百分点。 (三)深度贫困村分析。根据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深度贫困村认定标准,全省2760个深度贫困村,xx市162个。贫困发生率在20%-30%的有112个;30%-40%的有35个;40%-50%的有12个;50%以上的有3个。从地理区域上分析:特别是全市的162个边旮吊等深度贫困村,重点向北分布与乌蒙山区毕节地区相连的滇桂黔石漠化地区的深度贫困村109个,占比67.3%;与乌蒙山区云南地区相连深度贫困村53个;“216”扶贫开发试验区有52个,占比32. 1%;北盘江流域18个乡镇中占61个,占比37.7%。这些深度贫困地区离市中心城区较远,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山高坡陡谷深,人多地少,贫困人口总体素质较低,信息文化落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欠账较大,减贫进度缓慢。 二、存在的制约性问题 从此次各组调研的情况来看,深度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在抓脱贫攻坚过程中,严格运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在“四场硬仗”、“三改三化”、产业革命等关键指标和方法步骤上,强统筹重兼顾,加快推进各项工作,成效明显,群众认可度较高。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的备案报告 省政府: 根据规范性文件备案要求,现将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辽发改农经[2007]384号)报给你们,请备案审查。 附件:1、《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备案说明 2、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 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辽发改农经 [2007]384号) 二OO七年六月十八日 主题词:县城经济项目贴息资金管理备案报告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拟文 2007年6月18日印发

附件:1 《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备案说明 为加快推进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省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确定:“安排2亿元资金用于县域工业贴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落实常务会议精神和省领导要求,我委会同省农委、省财政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经省政府同意,5月22日,我委会同省农委、省财政厅以辽发改农经[2007]384号文联合颁发了《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共10章36条。 贴息资金支持范围为全省县(市)及城市郊区(不含大连市所辖县(市)区)内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所有企业,其在本区域内投资建设的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要求的产业项目。已列入“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园区产业项目贴息资金支持的区域、两年内享受到省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财政贴息支持的企业项目、两年内享受到省本级财政其他投资补贴的企业项目不在此列。

潍坊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潍坊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潍坊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潍坊简介】 潍坊是山东东部一个被绿色包围的园林城市,是半岛的交通枢纽。有潍坊港一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羊口港一个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潍坊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海口等航线,是全国四大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之一。 【自然概况】 人口达万人,面积为15859平方公里,气候属于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夏季风多雨少,易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年平均气温12.3℃,年平均降水量在650毫升左右。 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分布广,金属矿产少,非金属矿产多。已发现的矿种有50多种。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银、铜、铁、铅、锌等。非金属矿产有膨润土、沸石、珍珠岩、卤水、蓝宝石、石油、煤、黄铁矿、重晶石、型砂、红柱岩、石灰岩、花岗岩等。 金海渔场主要是莱州湾。水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水深5~20米,常年水温在0~27摄氏度之间。主要经济鱼类有梭鱼、鲈鱼、黄姑鱼、小黄姑鱼、青鳞鱼等,虾蟹类主要有对虾、梭子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的有宋代“青州白丸子”等。 【历史沿革】 潍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里生活定居。夏商代,境内有斟灌、寒、三寿等封国。周初,武王封太公望于齐,都营丘(今昌乐境内)。春秋时期,现市辖区分属齐、鲁、杞、莒等国。战国时,大部属齐,诸城等地属鲁。秦代,东部属胶东郡,高密置县,西部属临淄郡,东南部属琅琊郡。汉代,市境为青、徐2州刺史部所辖,分属北海、琅琊、齐3郡和甾川、高密、胶东3国。三国时,地属魏。南北朝时,南朝地为刘宋,北朝地属元魏。隋代市境属北海、高密郡。唐代属河南道,青、密2州。元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明朝市境置青州、莱州2府,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清朝为青州、莱州2府所辖,属山东省。 民国时期,先属胶东道、莱胶道、淄青道,1927年裁道后属山东省。1948年潍县解放,成立潍坊特别市(省直辖)。1949年6月潍坊特别市改称潍坊市,仍为省辖市。1950年,潍坊市撤销,1951年重建潍坊市,为县级市,属昌潍专署。1967年3月13日,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1981年7月,昌潍地区改名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撤销地区建制,改建省辖(地专级)市,沿用原潍坊名称,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奎文、潍城、坊子、寒亭4区,青州、诸城、安丘、昌邑、寿光、高密6市(县级),临朐、昌乐2县,共有152 个乡镇、38 个街道办事处、9600个自然村。 1987年,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1987年4月20日,撤销诸城县,设立诸城市。 1992年12月7日,将潍坊市的五莲县划归日照市管辖。 1993年6月1日,撤销寿光县,设立寿光市。 1994年1月18日,撤销安丘县,设立安丘市。1994年5月18日,撤销高密县,设立县级高密市。1994年6月10日,撤销昌邑县,设立县级昌邑市。1994年5月23日,设立潍坊市奎文区,将原潍城区白浪河以东的东关、东园、院校、新城4个街道办事处,大虞、廿里堡、梨园3个镇和军埠口镇的刘家沙窝、李家沙窝、南家、郭家、吕家、高家涧头院、武家涧头院7个村,寒亭区郭家官庄镇的李家朱茂、杜家朱茂、玄家朱茂、辛庄、王家潭里、小南潭、西金马、东金麻8个村划归奎文区,区人民政府驻胜利东街。 2003年6月30日,将安丘市南流镇划归潍坊市坊子区管辖。2003年7月4日,山东省政府批复同意将坊子区清池街道办事处划归奎文区管辖。2003年底,全市共有152个乡镇、38个街道办事处,9600个自然村。

2019年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汇报材料

2019年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调研工作主要内容 为全面做好2019年度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督促各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就督促指导各地做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出以下工作内容。 一、深度贫困地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 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别安排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资金69757万元。请分别对上述两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核查。 (一)2018年增量安排资金使用情况,具体安排项目、主要建设内容,选取1个项目点实地检查。 (二)2019年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情况,明确资金安排使用方向、具体项目内容等。对资金使用不合理的给予政策方面的建议,要求各地予以调整。 (三)2019年深度贫困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情况,目前工作开展情况,初步统筹整合情况。

(四)2019年度州、县两级分别投入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情况,比去年是否有所增加,计划安排的项目。 二、2019年补“短板”情况 通过召集相关行业部门,以座谈会形式,摸清补短板底数,今年相关针对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安排的资金项目等,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发展方面,包括农牧、林业、商务等方面各地今年工作安排情况。 (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方面,含在县级层面安排公益岗位情况。 (三)生态公益岗位安排情况,是否县级层面有所增加。 (四)教育扶贫方面,主要是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情况、控辍保学情况(控保率多少,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还未上学情况)、教师资源是否配齐(有多少缺口)以及今年计划培训情况。 (五)医疗保障方面,主要是“一站式服务”建设情况、贫困户纳入医保情况、大病救治情况、地方病救治情况、“双签约”服务情况,各地村级卫生室建设情况,县乡村三级医生是否配齐(缺口多少)以及今年计划培训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