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公共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c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c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正确答案:c

4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一般方法

b.经验材料

c.理论结论

d.具体方法

正确答案:a

5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 (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正确答案:a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正确答案:d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正确答案:d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

正确答案:b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b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正确答案:b

马克思主义哲学

11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d

12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正确答案:a

13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勤俭节约

正确答案:c

1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开放性

正确答案:a

1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正确答案:a

16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

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d

17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正确答案:a

18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

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

正确答案:d

19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观点。

a.唯物主义的

b.主观唯心主义的

c.唯物主义经验论

d.客观唯心主义的

正确答案:b

20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

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

正确答案:b

21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

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正确答案:c

22 “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d

2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正确答案:a

2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运动的绝对性

b.存在性

c.客观实在性

d.实物性

正确答案:c

2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主观与客体的统一

正确答案:c

26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的观点。

a.诡辩论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

27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

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正确答案:d

28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

b.物质性

c.意识性

d.真理性

正确答案:b

29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唯心主义

b.二元论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

30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

正确答案:d

1 “司马光破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小时侯看到一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d

2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辩证关系的原理。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内因和外因

正确答案:d

3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

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正确答案:d

4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观点

d.不可知论

正确答案:c

5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

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a.异因同果

b.同因异果

c.多因一果

d.一因多果

正确答案:c

6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篇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第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第小题列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

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

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

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

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

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

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

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

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

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

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

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

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

的规律,它在()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

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

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

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

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观精神

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

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

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

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

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

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

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

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

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

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9、马克

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集资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

三大社会形态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

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

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

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0、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a、暴力掠夺的产物b、社会契约的产物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

观点属于()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

心主义决定论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a、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辅助形式 d、特殊形式 23、历史人物

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a、无产阶级的伟大

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

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24、交往

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a、历史主体和

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d、社会与自然之间

的相互依赖形式

2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

循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

状况的原理 27、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a、继承

前人创造的知识 b、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 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

新 d、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 28、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

是()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生理结构 c、人的心理状况 d、人

的自然属性 30、人生观的核心是() a、关于人生目的的观点 b、

关于人生理想的观点 c、关于人生态度的观点 d、关于人生意义的观

点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

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材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和统一 c、唯物辩证的

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e、本质和现

象的统一 3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a、意识是自然界长

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3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是否承认世界统

一于物质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是听事物

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世界是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是否承认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月晕而风,础

润而雨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

后 3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

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

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实践不断满足人们

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36、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

征有() a、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b、按地区划分居民 c、管理社

会公共事务 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e、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37、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a、它是人类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它制约着社

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它

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38、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有()a、科学可以使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生

活方式 c、科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管理社会 d、科学可以推动物质生

产力的发展 e、科学可以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39、下列选项中,属

于社会进步内容的有() a、物质文明的进步 b、精神文明的进步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生产力的发展 e、道德水平的提高 40、马克

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

明人的本质() a、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b、是具体的,不是抽

象的 c、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d、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e、是自

然的,不是社会的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其中 41、42 小题每题 7 分,43、44 小题每题 6 分,共 26 分) 4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7 分)(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 分)(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

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

世界的问题。(2 分)(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 分)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 分)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7 分)(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 分)(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 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

认识。(2 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1 分) 43、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6 分)(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1 分)(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

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3 分)

(3)这三项内容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

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2 分) 44、简述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6 分)(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

的辩证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2 分)(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及其性质;其二,经济基础的

变化决定上层建筑原改变。(2 分)(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

济基础务时,起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当上层建筑为

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2 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2 分。本大题满分共

24 分)在第 45、46、47 三题中任选两道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第 47 题无效。 45、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

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1)客

观规律是指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

类所特有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2 分)(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1 分)尊重

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

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3 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2 分)(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按

照客观规律办事,反对盲目蛮干。(2 分)(4)同时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反对墨守成规。

(2 分) 46、以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为指导,说明

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1)人中因素是社会物质生

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2 分)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2 分)第二,人口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续作用;与物质生产相适应

的人口状况,最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3 分)(2)我国存在着

严重的人口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一段时间内增长过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惩失调,从而导致了人口生产与经济建

设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2 分)(3)必须采取适当措施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一是要自觉地、有计划地对

人口生产实行调节和控制,降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二是要

提高人口质量,提倡优生优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3

分 47、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

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

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 分)(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

中包含着普遍性。(3 分)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 分)(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2 分)(4)我们

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

己的路。只有这们,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4 分)

【篇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习题及答案】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d )。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4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a )。

a.一般方法

b.经验材料

c.理论结论

d.具体方法

5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 ( a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d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d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b )。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b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b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11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d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12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 )。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13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c )。

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勤俭节约

1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a)。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开放性

1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a)。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6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

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d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7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a )。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18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d

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

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

19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b )观点。

a.唯物主义的

b.主观唯心主义的

c.唯物主义经验论

d.客观唯心主义的

20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 b)。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

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

21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 c )。

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22 “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 d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界定的。。)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2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c)。

a.运动的绝对性

b.存在性

c.客观实在性

d.实物性

2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c )。

a.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主观与客体的统一

26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 d )的观点。

a.诡辩论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唯物主义

27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d)。

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

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8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b )。

a.存在性

b.物质性

c.意识性

d.真理性

29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d )。

a.唯心主义

b.二元论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0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 d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

31 “司马光破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小时侯看到一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d )。

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2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d )辩证关系的原

理。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内因和外因

33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

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

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

现了( d )。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

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34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c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观点

d.不可知论

35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

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c )。

a.异因同果

b.同因异果

c.多因一果

d.一因多果

36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a )。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7 “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a )。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3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是( d)。

a.时间、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自己运动

b.时间、空间不随物质运动的速度而变化

c.时间、空间是主观精神的表现形式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年哲学考研试题真题

辽宁大学2007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马哲、外哲、中哲、伦理考试科目:哲学史 A卷 中国哲学部分 一、解释概念、命题。(5分*3) 1.前识 “前识”是韩非子在《解老篇》批判的一种观点。是指那种在没有接触事物之前就行,在没有了解规律之前就动。前识这种东西是毫无根据的妄想。举例说,明明看一眼就知道牛是什么颜色,却要在屋子里冥思苦想,这是愚蠢的办法。 之后韩非子提出与前识论相对立的“缘道理”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2.性三品 1)董仲舒在人性论问题上,提出了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圣人之性是天生的善,斗筲之性是天生的恶,都是不可改变的,因此,也可以不叫做性。只有中民之性,可以经过教化成为善性,可以叫做性。 2)他认为人性虽包含了善的素质,但都是昏昏沉沉冥顽不灵的,不经过教化还不能成为善。要达到性善必须经过统治者的教化。担当教育者任务的就是封建统治者。所以,圣王的任务是“继天成性”。 3.顿悟成佛 1、顿悟成佛:顿悟是说凭自己本有的智慧“单刀直入”,一下子悟出佛理来。 2、顿悟成佛的理论基是本性即佛: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主张人人都能成佛的观点。所以,人的差别不在于有无佛性,而在于觉与不觉,这样就把成佛的途径全部转移到对自己本性的觉悟,提倡内求于心,这是他顿悟成佛说的出发点。 二、简述题。(10分*2) 1.简述孟子“良知良能”思想。 1、含义:道德观念都在人“心”中,都是人生来在本性中就固有的,不是后天获得的。这种不用学习、思虑就具有的知识才能就是“良知良能”。 2、所以,求知识、才能没有别的办法,只要把失散掉的天赋本性找回来就成,不必在实践中学习。“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做到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问题及要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问题及要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1836-1848) 问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 一、时代背景 二、思想背景 (1)、时代背景(实践条件)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的政治权利,资产阶级革命蓬发展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思想背景(理论条件) 1.马克思主义的德国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 2.马克思主义的英国理论来源:英国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的法国理论来源:法国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利叶等人的思想的影响 问题2: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和哲学史意义? 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 问题3:名词解释物质利益难题 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 问题4:简答在黑格尔那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 参见:教材22页到23页 问题6: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在莱茵报时期开始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 回答:在《莱茵报》期间,马克思开始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他对国家、法和社会现实的关系问题的认识的发展上。在马克思参加《莱茵报》工作期间,恩格斯在思想趋向上和马克思一致,同

主义立场,对普鲁士君主专制制度展开了尖锐的、无情的批判,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在哲学上,当时恩格斯虽然还把世界历史看作是精神的辩证发展,但他坚持哲学和行动、主体和客观力量的结合,强调实践上的批判是必要的。 在这一阶段,恩格斯也和马克思一样,还处在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源问题上,看到了“工业国”所必然引起的矛盾,看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冲突,但还没有进一步同资本主义私有制联系起来,因而也还没有指明这种革命的性质。在物质利益和思想原则的关系问题上,看到了在英国现实生活中物质利益对人们思想、行动的支配作用,但还没有得出物质利益决定思想原则是普遍规律的结论。 而且,1843-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表明他们已实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具体来说,有(1)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揭示“市民社会”对国家和法的决定作用(2)马克思批判鲍威尔,揭示“人类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区别,论证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3)马克思从针对“副本”的批判,进到针对“原本”的批判,揭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4)恩格斯在深入工人和研究经济学中,完成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问题7:论述异化劳动的含义及其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如下: 1、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及其规定。在《手稿》中,马克思把哲学的研究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这使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同资本家尖锐对立这一经济事实,看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深刻矛盾;进而又把异化和对劳动的分析结合起来,指出上述对立和矛盾的根源在于劳动的异化.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和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劳动。劳动是人的“类生活”,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了。由此出发,马克思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首先,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其次,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第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第四,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还指出,劳动的对象化不等于异化,只有在私有制条件下,才表现为异化,从而把劳动异化和私有制联系起来,因而要消除异化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异化是现实的、客观的。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异化劳动概念及其四个规定就是对现实劳动异化的概括。 马克思还认为,“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因为正是自我异化的发展为自我异化的扬弃创造了条件;而自我异化的扬弃、人的本质的复归是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因而异化和异化的扬弃是一种客观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的历史就是劳动对象化、异化和扬弃异化的历史。 2、异化劳动理论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异化劳动是《手稿》的核心概念。异化劳动理论是当时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基础。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取得了对于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首先,由于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把社会历史归结为劳动异化和扬弃这种异化的历史,因而也就很自然地把生产劳动看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他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而这两者统一的基础就是劳动。其次,由于《手稿》把生产劳动看作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因而在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人的自觉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费尔巴哈哲学的直观性;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强调人的社会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属性的缺陷。第三、《手稿》在阐发异化劳动理论的过程中,还提出物质生产在构成社会诸因素中起支配作用的思想。第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贯穿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总的来说,马克思首先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说:从异化劳动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与其说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还不如说它是外化劳动的结果,……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马克思还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批判地研究了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论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他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杨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是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3、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首先,就其实际思想内容来说,虽然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费尔巴哈而向唯物史观接近,但是作为说明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却还没有摆脱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人本主义模式。其次,就其与旧哲学的关系来看,马克思对自己的哲学思想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区别是明确的,对费尔巴哈也有所批评和保留,但还没有从哲学体系上同费尔巴哈区别开采,因而对费尔巴哈哲学作了过高的评价、直到1844年8月还认为费尔巴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院、系:年级:专业:

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 1.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答:对。(2分) 生产力是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形成和运动虽然离不开人的精神因素,但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运动变化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一定时代的生产力既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又成为后人进行实践的既定前提。因此,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2分)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错。(2分)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从辩证矛盾的含义可以看出,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2分) 3.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对。(2分)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不是主观自生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也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根据。(2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没有无运动的物质。(2分)任何运动都有它的物质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所谓“纯粹”的运动是没有的。(2分)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认为物质从本质上是不运动的,即使有运动变化,也是由外部力量的推动而引起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唯心主义则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2分)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阶级性科学性 唯物论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形态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是直接关系到党的盛衰性兴亡的大事。 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学说 7统一战线理论 8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理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 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 是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路线也是各三个的精髓。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 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的途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遇到的挑战和考验, 在解决实践中新问题的时候形成的新观点新理论。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是因为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必须解决好影响小康社会原定指标完成的…三农?和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 党的十七大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 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2009-06-20 14:21:0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指_______ A、世界的本原性 B、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C、世界的物质性 D、世界的精神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_______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_______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_______ A、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B、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5、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_______ 1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6、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_______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低级到高级转化 D、由坏向好的方面转化 7、“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_______ A、人的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_______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本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9、社会运动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 A、自然环境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10、社会形态是 A、存在与意识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选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免费下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History of Marxism Philosophy 课程编号:0223324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政教专业先修课程: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后续课程:西方哲学思潮评介总 学 时:54 总 学 分:3教学目的和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描述150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在欧洲的传播,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发展以及多样化的探索和研究的全过程,对其发展中的是非曲直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如实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线索,并能对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对建构其当代形态有所促进。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念,锻炼理论创新思维的能力,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辨析力、免疫力,为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学时分配学时分配序号 章目名称讲授实验序号章目名称讲授实验 1绪论65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时期的验证和发展62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产生的历史条件46第五章 马克思在经济学和人类学研究中哲学思想的发展73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新世纪观的探索167第六章 恩格斯晚年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94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问世6绪 论(10学时)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对象和任务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特点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意义 四、分期和主要内容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产生的历史条件(4学时)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政治经济条件、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电气课件中调试,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C 6、C 7、D 8、C 9、C 10、B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DE 4、ABCDE 5、ABC 6、ACD 7、CD 8、CDE 9、CE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 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 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 (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 平的社会意识 (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 (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 (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 (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 五、简答题 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 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 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 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 大多数,那些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和社会集团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

第一章三、多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C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D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②④)。 A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唯物辩证法(4)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朴素辩证法B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②③)。 A历史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先验唯心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②④⑤)。 A科学之科学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具体科学的综合 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E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7)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①②③④)。 A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C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D共性与个性的统一E真理多元化的表现 (8)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①②③④)。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B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E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 (9)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①②③④⑤) 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封闭的体系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僵化的教条 C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D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E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窃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诗在哲学上表达了(②③④⑤) A多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思想E物质与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①③④) A毛泽东思想B胡锦涛提出的“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C邓小平理论D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①②③)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活学活用E立竿见影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3、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 A、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 B、哲学是世界观的表现 C、哲学就是世界观 D、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 【】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是 A、专指无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 B、专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领袖 C、对历史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人物 D、专指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5、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6、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 A、社会革命 B、社会改革 C、科学发展 D、教育普及 【】7、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8、下列选项中,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的是 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监听则明,偏信则暗 【】9、把感觉经验当成世界的本源,这是的观点。 A、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与融合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与融合 信仰,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变化对当代青少年的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代青年与以往的青年不同的是:以往青年的信仰往往是一元化的。而当代青年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信仰呈现多元化的发展,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哲学的信仰,对法律的信仰等积极的信仰,还对金钱的信仰,权力的信仰等负面的信仰。一个国家的未来是青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如何树立、改正这些青年的信仰?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首要的任务。 一、造成青少年对于信仰缺失和错误的原因 (一)当代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认识模糊,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不重视,对于哲学的概念的不了解。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当代青年在复杂的社会中很容易遇到挫折,对于这些困难,往往采取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一些观点对于当代青年摆脱这些思想的困惑,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可是当代青年不懂得怎么去运用。比如:马克思哲学中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哲学中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等。而往往去自我逃避和自我放逐,断章取义于一些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言论,对于这些言论的信奉,是因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不了解,不能结合中国古代思想家当时语境,只从中选取让自己心里受到安慰的语句,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 (三)是当代青年对于信仰的不坚定,当信仰和当前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利益。信仰的作用日趋弱化,这种信仰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当代青年的发展,让当代青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扭曲。当年青年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又不能自己树立正确的信仰和价值体系,对于社会上一些消极的信仰和价值体系选择了默认的接受,这样就造成了正确信仰作用力的弱化。可见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的树立。 二、对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比 对于青少年应该掌握正确的哲学思想,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通过认真学习,了解两个哲学体系的正确思想,从而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找到两个哲学体系中的冲突域融合,从而树立起自身的正确的信仰和价值体系。 (一)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 1.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哲学也在五千年间得到了发展,其发展历程是[1]: (1)先秦哲学:孔子的仁爱哲学、墨子的兼爱哲学、老子的道生万物哲学思想、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思想、孟子尽性知天的哲学思想、周易哲学、荀子天行有常的哲学思想。 (2)两汉哲学:淮南子的哲学思想、董仲舒神学目的论哲学思想、王充元气自然论哲学思想。 (3)魏晋玄学:王弼贵无论、裴頠崇有论、郭象的独化论、僧肇的不真空论。 (4)隋唐佛学:天台宗三地圆融、法相宗万法为识、华严宗四法界、禅宗自性顿悟。 (5)宋明时期:张载太虚即气、二程天即理、朱熹大成的理学思想、陆九渊心学思想、王守仁致良知。 (6)明清时期:王夫之理依于气、颜元的哲学思想、戴震的哲学思想。 (7)近代哲学:龚自珍和魏源的哲学思想、洪秀全的哲学思想、康有为的哲学思想、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2.在中国哲学的发展中主要产生了一下几个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对当代青年有很重要的

郑州大学马克思多选题

多项选择(每题2分) (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选项的标码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所谓“真正的哲学”,……。(A、B、D) A.可能是唯物主义哲学 B.可能是唯心主义哲学 C.专指各种唯物主义哲学 D.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一生主要完成的重大理论发现是……。(B、C) A.阶级斗争学说 B.历史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理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的哲学。(B、C) A.康德 B.费尔巴哈 C.黑格尔 D.斯宾诺莎 4.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 最大的是……的哲学。(C、D) A.康德 B.费希特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B、C、D)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6.促使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得以确立的自然科学新发现是……。(A、B、D)A.细胞学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7.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A、C、D) A.唯物主义一元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二元论 D.唯心主义一元论8.“世界是可知的”,这一观点是……都承认的。(C、D) A.一切哲学派别 B.一切唯心主义者 C.一切唯物主义者 D.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9.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C、D) A.绝对精神 B.理念 C.人的意识 D.自我感觉 10.哲学史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的有……。(C、D) A.黑格尔 B.孔子 C.贝克莱 D.王阳明 11.哲学史上不可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是……。(B、D) A.黑格尔 B.康德 C.贝克莱 D.休谟 12.割裂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就会导致……。(A、B、D)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诡辩论 D.不可知论 13.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B、C)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14.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A、B)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过程 C.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是相对的 15.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也就是说,……。(A、C、D) A.运动是由物质内在矛盾引起的 B.运动是由物质之外的东西引起的 C.运动根源于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D.运动根源于一切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6.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就会导致……。(B、D)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条件? 2、 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转向黑格尔主义并超越黑格尔哲学 的? 3、 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超越费尔巴哈走向黑格尔哲学的? 4、 如何评价《关于费尔巴哈德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 意义?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问世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8、 马克思早期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如何深化和发展的?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中 是如何得以验证和发展的。 10、《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意义如何? 11、简述《资本论》中的生产力思想。 12、《资本论》中马克思是如何发展社会形态理论的? 13、《反杜林论》在马哲史上的地位如何? 14、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是如何阐述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的? 15、分析《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构想。 16、分析马克思晚年理论研究是基本特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17、《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在马哲史上有何独特的地位与意义? 18、《费尔巴哈论》中, 恩格斯是如何分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及其方法与体系的矛盾的?如何分析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及其局限性的? 19、恩格斯是如何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0、《费尔巴哈论》中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阐述有何特点?

21、阐述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发展。 22、普列汉诺夫在马哲史上的地位如何? 23、说明普列汉诺夫对唯物史观的重大贡献。 24、列宁是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的? 25、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在经典作家那里是如何深化发展的? 26、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是如何发展唯物史观的? 二、论述题 1、如何理解和评价异化劳动理论? 2、述评《资本论》中关于人的学说。 3、如何理解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规定的“现代唯物主义”? 4、阐述《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关于认识发展辨证发的思想。 5、恩格斯的如何阐述自然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 6、列宁是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 7、如何评价《唯物主义河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在马哲史上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通俗哲学》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B、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一观点() 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5、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B、夸大了共性和个性的联系 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6、“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之所以是错误的,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违背了发展的观点 C、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7、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这样的做法违背了()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8、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练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练习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知识的汇总 C.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E.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实践基础和阶级条件是()A.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发展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 C.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日益激化 D.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理论成果 E.前人提供的一切思想资料 3.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有()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E.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4.坚持可知论的哲学派别包括()

A.辩证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彻底的唯心主义 E.朴素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E.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的伟大变革,这是由于()A.实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统一 B.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历史观的统一 C.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群众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理论武器 D.发现了唯物史观 E.代替了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 7.下列哲学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B.“心外无理” C.命中注定 D.***宣扬的“渡人上天堂”的理论

E.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A.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的科学性的统一 B.把自己的哲学叫做实践的唯物主义 C.联系和发展的统一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E.为无产阶级斗争实践服务 9.下列哲学观点属于人本主义的有() A.超人哲学 B.“生命本身就是强力意志” C.“有用即真理” D.“人就是自由” E.“物是感觉的复合” 10.下列哲学派别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有() A.存在主义 B.实证主义 C.逻辑实证主义 D.实用主义 E.唯意志主义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本质区别表现在()A.阶级属性不同 B.服务对象不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练习题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练习题 1、为什么说实践观点对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具有根本意义? 答:对马克思来说,实践的观点是思想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其哲学思想的建构原则。可以说,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来源和活力、目的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因此,实践观点也可以说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根本动力。马克思的哲学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实践精神的精华,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的哲学活动基本是围绕实践展开的。他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实践去理解。他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这种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批判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马克思的哲学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实践的变革而不断处于变革之中。因此,实践观点在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过程中具有根本意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答: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基本内容有: 1)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动力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们为了生存,必然要进行生产,产生共同的活动,形成一定的交往关系。这些交往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又对生产力的发展有重大的反作用。“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95年版,P80)“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95年版,P107)世界历史是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长期交往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内在的根本原因。它们决定着本地区、本民族交往的发展水平和要求,也决定着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往关系的发展程度。这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卷(B)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B)答案卷 出卷审核督导室校对份数日期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名词解释16 1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正确反映。 2 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3 思想政治素质----指一个人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观点 政策水平等方面的基本品质。 4 理想-------指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 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二、填空题11 1中国古代哲学是以天人合一方式出现的主客体统一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神学唯心主义。 2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 3,实践活动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 4,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是马克思的名言。 6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7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8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 9 辨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形而上学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的哲学学说。 10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11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12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 部联系。 三、选择题23 1.哲学是(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B )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C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 D )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C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B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绝对性 D.规律性 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D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 ) A.朴素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9.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D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ABD) A.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 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