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考试重点(同名11122)

艺术概论考试重点(同名11122)
艺术概论考试重点(同名11122)

艺术概论

一.辨析题

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具备形象性。P262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就是指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往往结合在一起,达到情韵浓郁、形象传神的效果,通过语言的中介,激发读者的想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如经其事,从中获得审美享受。文学作品中,作家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常常渗透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使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征更加突出。所以观点是错误的,文学艺术具有形象性。

2.艺术形象的个性化比共性更重要。P12

正确。

通过个性来反映共性,而不是通过共性来反映个性。个性与共性是统一的,但是这种统一具有前提。如果是抽象的理论,这就是共性。例如艺术家要塑造一个共产党人的形象,这里的共产党人就是共性,但是这是不够的,艺术家需要塑造一个具体的人物,他具有共产党人的特征也就是共性,要让这个人物形象生动地出现在受众面前。在作品里,首先看到的不是共产党人,而是艺术家塑造的这个具体人物,看到个性的显现,然后透过这个具体任务看到共产党一群人的优秀品质。对于艺术来说,先有一个独特的个性,这样形象也就塑造的越成功,艺术家是靠形象说话的,而不是靠概念。

3.影视作品在改编文学经典时无法将语言文学的阅读味,想象的魅力和深蕴的情思全部

影视化。P256-258

正确。

1.语言艺术具有间接性。文学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读者必须通过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是“想象的艺术”,这是其他艺术无法相比的,影视作品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因而不具有想象的魅力;

2.文学艺术具有情感性。语言文学既可以描绘物质世界,又可以直接展示人的内在思想、情感、情绪和愿望,往往将作者的主观感情深深蕴藏在文学形象中,而影视艺术的表现力要受到物质媒介的局限,无法将语言文学的深蕴情思全部影视化。

4.艺术中的主体只有一个,即艺术家。P7

错误。

艺术主体是指在艺术活动中的人。艺术活动中的人进一步再分,就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艺术家,艺术家是属于创造性的主体,没有艺术家,艺术作品就无法创造出来。另一个方面是鉴赏受众,当然受众也有创造性,但是这种创造性是在鉴赏中和接受中,这些受众是接受艺术作品的接受主体。

5.艺术就是技术

错误。

艺术是需要技术的。技术一般是用于创造物质文明,是普遍规律的体现,是知识的归纳,而艺术是借助一定物质化手段,塑造艺术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技术强调的是拥有某项基础能力,而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强调的是美学。技术具有目的性,而艺术具有审美性,是技术基础上的提升。所以,艺术不是技术。

6.表情艺术的物质实感性不突出,不擅长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P176

正确。抒情性是音乐、舞蹈的基本属性,表情艺术长于表现而拙于再现,往往直接表现和揭示内心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再演孔雀,她也只是人的形体,不像孔雀,而艺术需要实体性模仿,例如绘画和雕塑就可以通过绘画和雕刻将孔雀惟妙惟肖地呈现在受众面前,这就是模仿。因此表情艺术难以模拟或再现客观现象,不擅长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

7.在艺术中,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的。P3

正确。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而呈现出来。”文学创作所反映的现实是心灵化的现实,从而使艺术美区别于自然美,文学创作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现实化的心灵,从而使艺术具有形象性。例如玉石,就是感性的东西,它的光泽、体积、形状就是感性的。所有艺术品的形象都是感性的,感性的东西就是形象化的、具体的东西。但这些东西需要表现思想表现情感,这些思想感和情感就是心灵的,如果没有经过心灵,就无法表现心灵。

8.艺术起源于游戏,艺术作品好玩就行。P26

错误。艺术起源于游戏这种说法把人游戏看做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论断。

事实上,动物的游戏可以归结为过剩精力的发泄,而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具有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而不仅仅是娱乐游戏。而艺术作品是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不仅仅是好玩而已。

9. 艺术教育对于弥合现代人感性的冲动与理性的冲动的分裂具有重大意义。P50

正确。艺术教育中的审美是人实现精神解放和完美人性的先决条件。它既可以克服感性冲动从自然方面强加给人的限制,又能克服理性冲动从道德方面强加给人的限制。另外,人们需要在艺术中恢复自身的全面发展,防止感性于理想的分裂,恢复心理平衡于精神和谐,通过对艺术与美的追求,提高人的价值,实现人格的完善。

10. 艺术起源于巫术?

错误。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是与巫术有密切联系的,但艺术起源于巫术并不准确,因为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是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艺术的起源应当归结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名词解释

1.艺术:借助一定物质化的手段,塑造艺术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广义是一切种类的艺术门类之总称,狭义指初语言艺术之外的表演性门类。

2.模仿说:也称“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亚里士多德是模仿说的代表人物。

3.表现说:艺术既不是功利的活动,也不是道德的活动,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4.造型艺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等。

5.散点透视: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巧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的一种构图方法。

6.剧本:即一剧之本。剧本有两点重要性,第一它是指用语言文字写成的具有独立阅读价值的文学剧本,第二是剧本对之后的舞台表演具有决定性意义,是表演的依据。

7.戏曲表演的程式化:是指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表演动作和音乐唱腔等,都有一些特殊的固定规则。

8.表情艺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它主要是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9.戏剧冲突:戏剧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和动作,来展开激烈的冲突和交锋,使戏剧情节得以进展,人物性格得以展现。

10.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综合艺术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它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汇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1.艺术主体: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艺术的主体指的是艺术创作主体,是艺术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艺术的主体指的是社会的人。

12.艺术体验: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到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13.艺术语言: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就是艺术语言。

14.艺术形象: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艺术形象总是具体可感的,它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

15.艺术意蕴: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和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

16.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它体现在“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

三.论述题。

1.论述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1)综合性与独特性(吸收各门艺术的多种元素,将视与听、时与空、动与静、再现与表现集一身)

(2)情节性与主人公(叙事性艺术,人物行动,人物之间关系,人物形象)

(3)文学性与表演性(文学性是基础,文学剧本的创作;表演性是是中心环节,演员进行二度创作)

2.怎样理解艺术的形象性?

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

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雕塑、绘画不仅再现生活,又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

情)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形式是内容存在的方式和形态,形式表现内容,使内容升华。

《巴尔扎克像》

(3)艺术形象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共性存在于千差万别的个性之中,个性

总是共性的不同方式的表现。(阿Q)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最集中地体现为艺术典型。

3.如何理解影视艺术真实完备的影视画面?

影视画面的内容是清晰可见,是真实的,具有空间感,人们可以通过画面直观的看到形象,可以看到发丝的颤动,可以将壮阔的画面尽收眼底,是其他艺术所无法达到的。

影视画面中,可以呈现几代人的生活。影视画面在物理的时间和空间感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影视画面不论是空间的自由还是时间的流畅都可以体现出来。

影视画面可以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事情演绎出来。

影视画面可以获得心理的时间和空间,这是以往的艺术所不能体现的。

影视画面获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新的纬度,这是影视艺术所特有的。它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展示人生,也可以从微观角度展示细致入微的感受,也可以从中观表现。

影视画面是高清的、仿真的、是优质性的画面。

迄今为止,影视艺术的画面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没有什么艺术可以从画面上超过影视艺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影视画面只会更好。影视艺术的真实完备的影视画面是其他艺术难以比拟的。

4.论艺术作品的层次

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艺术作品的层次主要有三层:

第一层是艺术语言,它是作品外在的形式结构,是由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所构成的层次+(艺术语言的含义)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

第二层是艺术艺术形象,它是作品内在的结构,是艺术家的审美意像的物态化(含义)。

第三层的艺术意蕴(含义)优秀的艺术作品具有巨大的普遍性和深刻的思想性,这种深藏在艺术作品中的意蕴,往往需要鉴赏者仔细品味才能领会到。

5.论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问题。

保守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中的定向期待视野,是指人们的鉴赏趣味习惯于按照某种传统的趋向进行,具体表现为鉴赏活动中人们的种种偏好与选择,以及各种不同的欣赏方式与习惯,常常具有某种定势和趋向。

变异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的创新期待视野,是指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和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是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人们鉴赏心理中的保守性是客观存在的,这是由于人的审美心理具有前后相贯的连续性,人们在艺术鉴赏的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特定欣赏习惯经过多次反复后就会成为直觉性情感。人们鉴赏心理中的变异性也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在艺术鉴赏中,又常常追求艺术作品题材的新颖,主题的开掘,风格的独创,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等。

显然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和变异性都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它们表现为鉴赏主体审美经验期待视野中,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的对立统一。所以要求艺术家既要具有探索创新的精神,又要尊重广大群众的欣赏水平和接受能力。

6.如何才能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

(1)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多听音乐培养和提高耳朵的音乐感;看绘画能训练和发展眼睛的形式感;文学作品读多读熟了,也就有比较,有了鉴赏和鉴别。高尔基阅读大量书籍,成为著名作家。

(2)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艺术修养包括对一般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了解,也包括对各个艺术门类和体裁的艺术特征,美学特性,和艺术语言的熟悉。例如,对于绘画的鉴赏要特别注重第一印象,对于建筑的鉴赏要伴以运动的感觉,对于工艺美术品的鉴赏需要触觉等。

(3)了解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文化修养体现艺术修养,如果不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强烈的战斗精神,就不能对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的著名绘画作品有深刻的理解了。

(4)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艺术鉴赏也离不开社会生活。鉴赏主体总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感受,体验作品。鉴赏者的经验越丰富、越深刻,越有助于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反之,则难以接受或体会不深。郭沫若讲过读《离骚》,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深深感到它的伟大和不朽。

(5)美育与艺术教育。美育与艺术教育作为一个独立或专门的领域,就是要通过培养与提高人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的理解力,从而使人们形成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并且重视提高全社会群体的艺术鉴赏水平和鉴赏力。

艺术概论重点复习内容.

《艺术概论》课程复习参考资料 1.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四种方式。 2.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a.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 b.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 c.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 3.我国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4.战国时期就有《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行,琴谱流行于明朝。 5.高尔基曾说:“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也是声调、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术家的创作—制造品—以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 6.卢卡契更加集中地强调:艺术创造、艺术作为精神产品本身,是实现美感的唯一合适形式。 7.昆腔是一种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戏曲声腔。 8.希腊神话传说奥林匹斯山九位女神是宙斯王和记忆女神的女儿。 9.我们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把艺术形态划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10.艺术形态的划分有哪些? a.物化结构与艺术形态 b.符号体系与艺术形态 11.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卢昂大教堂》,凡·高《播种》 12.巡回画派画家列维坦是19世纪末俄国最为出色的风景画家。他说:“绘画应该朴实和忠于自然”。又说“不仅需要眼看,而且要用内心去感觉自然,聆听自然的音乐,体验自然的幽静”。《寂静的农舍》、《荒径》、《荒地》、《弗拉基米尔路》是其代表作。 13.列宾的代表作是《伏尔加河纤夫》 14.美国当代“乡土写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的代表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15.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晨》《暮》《昼》《夜》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 16.舞蹈的三个要素是:姿势,结构,动作。 17.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动作”本身由三种元素构成,就是空间、时间、力度三元素。 18.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舞剧有《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19.戏剧最基本的情感符号是动作。 20.戏剧表演艺术可分为三大体系:1)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2)德国布莱希特独创“史诗剧”理论和“间离效果”说;3)中国梅兰芳的表演体系 21.舞台幻觉的产生,和布洛的“心里距离说”有关。 22.“形式服从功能”是由美国建筑学家路易斯·沙利文提出的。 23.实用、坚固、令人愉快既美观,是最佳建筑的三要素。 24.当代富有世界影响力的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提出“分析性设计手法” 25.古希腊的三种柱式:a.多利斯柱式b.爱奥尼亚柱式c.科林斯柱式 26.艺术形态深层的主观因素组成的方式,以艺术家自我主体性为出发点,获得不同的实现,大体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 第二种方式:直接面向内在世界——通过内在世界折射外在世界 第三种方式: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综合性显现。 27.18世纪德国哲学家谢林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德国音乐家霍普德曼又说“音乐是流

艺术概论试题总汇

艺术概论试题总汇 名词解释 什么是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存在的具体方式,它是艺术家的最终劳动产 品,更是社会公众接触艺术的最主要途径. 现实生活经过艺术家的反 映,加工,创作等环节生产出来的作品,这才为满足社会的审美需要提 供了实在的具体的欣赏对象。 灵感:是指在创作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和思维 形式,它是一种抽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产生新概念或新意像的顿似 的思维方式。 意象:是有“意”的的形象和有“象”的意念的统一,意指的是艺术家的思想 感情和创作意图,“象’是具体生活中可以传达意的物象,意象并不是 意与象的简单结合,而是二者经过艺术家的精神加工之后的产物。 艺术意蕴:指在艺术作品呈现的客观存在于有限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无限,常 常只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接近不能穷尽的一种感受,未来得到艺术 作品的意蕴,欣赏者必须更全面,更深入地领悟作品的意味,就是所说 的妙悟 艺术家;是指具有艺术才能,掌握相应技术技能,专门从事艺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创造来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劳动者总称。 艺术语言:就是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和体验时运用的独特表 现方式和手段,艺术家运用独特的材料和工具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 得这这门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多选题 艺术形态划分 1)语言艺术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 音乐起源说简述之 劳动起源说语言信仰说巫术起源说 艺术的社会功能 审美功能认识功能社会组织功能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观点 艺术语言功能 塑造艺术形象,传达作品内容,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 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

审美感觉审美理知审美形象审美共鸣 中国艺术的精神 天人统一观心物统一观神形统一观文质统一观 简答题 各门各类艺术语言的特征及作用 特点;1美术艺术语言特点2建筑艺术语言特点 3音乐艺术语言特点 4舞蹈 艺术语言特点 5戏剧,戏曲艺术语言特点 6电影电视艺术语言特点 7文学艺术语言特点 艺术家的主体性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1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表现艺术家首先是 个思想者 2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表现艺术家必须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3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还表现艺术家是一个殉道者,具有献身精神艺术家的创造性 卓越的艺术素质 2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力 3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3丰富的知识修养 4高超的艺术技能 单选作家及作品 顾恺之(洛神赋图)塞上(苹果与橘子)被称现代艺术之父凡高(星月夜)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达芬奇(蒙娜丽莎)德拉克(引导着人民前进) 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乔尔乔内(暴风雨)卡拉瓦乔(水果篮)莫奈。印象日出 论述题 艺术与哲学 哲学是关系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类的一些根本性的思考,不只是哲学家才思考的问题,艺术家也不例外,哲学能帮助他们更深刻地去观察和宇宙人生之谜,艺术家的哲学观不能不通过其作品流露出来,使某些艺术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渗透,不仅体现在个别艺术家和个别艺术作品之中,更表现为每种艺术思潮,每种美学原则,每种创作方法都与一定的哲学观点相联系。 当然,也并非每个艺术家都会在作品中直白表露哲学观点,并非任何艺术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重点考点复习资料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双向互动“推”与“拉”是如何体现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电脑网络采用的要求用户高度参与、从信息之海中按需“拉”取信息的传播方式,它同传统的大众传媒如电视将信息“推”给受众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推”技术的作用:按照用户要求为用户代劳从网上信息海洋选出某些信息,将它们“推”给用户。“推”技术可以说是“推”中有“拉”。不同的用户可以让“推”技术将不同的信息内容“推”给他们。“推”技术的出现促使学术界进行思考: ①出现“推”技术后人们使用互联网络的发展趋势如何? ②出现“推”技术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③仿效电视模式,经济上依靠广告收入,是否为正走向商业化的电脑联网业指出了一条有效的出路? ④它是否会关系到互联网络的潜在功能的发挥? ⑤国外强调该技术在方便用户接收、使用网上信息中的作用,我国关注“推”技术可用作网络管理工作。这是否体现了不同文化观察这一新兴技术时的视角不同? 1、控制 一般含义“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在传播学中,控制有两层含义: (1)施控,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影响; (2)受控,传播者也会受到所处时代、社会的制约。 2、控制研究 专门考察传播者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 (1)探讨传播者施控行为及规律; (2)探讨传播者受到时代、社会的控制; (3)分析各种控制形态。 传播功能研究走向式微的原因。 第一,传播功能研究主要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有着先天的局限,限制了传播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冲突理论取代了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地位。作为传播功能研究的理论来源和基础的结构功能主义,在60年代以后它的地位已被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所取代。由于结构功能主义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出发,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和力量均衡,忽视社会体系与其他有机体的差异,并转移了人们对变迁与冲突等社会现象的注意力。这样,也就不可能提出和处理充满冲突和需要根本变革的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传播学研究自身的发展决定了传播功能研究的式微。现在,传播功能已经列入传播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传播学研究范围十分宽广,传播功能研究仅是有关传播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当众多的传播理论的开拓后来居上之时,传播功能研究也就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一、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传播的社会功能

设计概论复习

设计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1、中国的青铜设计形成于2000多年前。 2、瓷器的黄金时间是两宋时期。 3、设计,根据不同对象大致可分为五类: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织品与服饰设计。 4、依据使用功能明清家具可分为五类:椅凳、桌案、床榻、柜架、其它。 5、明清家具具有结构美、造型美、材质美、装饰美。 6、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世界首次国际工业博览会。(水晶宫) 7、现代设计之父是威廉·莫里斯。他引导了工艺美术运动。 8、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其创始人是德国着名设计师格罗佩斯。 9、在一定意义上,装饰是建筑、工艺、设计等实用艺术的内容之一,是其内在的结构或要素,因而,两者的关系是内部结构或内在要素之间的关系。 10、设计的第一要义是功能,各种功能价值是设计追求的第一目标。 11、在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后,设计的程序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获取信息阶段、创造性设计阶段、参数决策阶段、显示、记录设计对象阶段、综合评价。 12、管理是为了设计,对设计活动本身的组织与管理主要包括:设计组织的管理、设计程序的管理、设计工程的管理。 13、在西方社会,市场营销与设计的关系随着营销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生产阶段、营销观念阶段、市场营销阶段。 14、西德工业设计师曾指出TWM系统功能理论,对产品的功能进行全面的解释,他们认为产品的功能应包括技术功能(T)、经济功能(W)、和人相关的功能(M)。 15、这半个世纪的历史转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50-70年代。一是80年代以后。 16、号称万能设计师、上过时代周刊的美国设计师是罗维。 17、中国早期职业设计师的代表是张光宇,曾设计过动画《大脑天宫》的场景设计、人民大会堂“满天星”设计等。 18、设计师的社会意识有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协同意识。 19、在未来的远景发展上,联合国倡守着三个基本概念:人权、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共同遗产。 20、在广义设计方法上国外有三大流派:德国与北欧的机械设计方法学派、英美日等国的创造设计学派、俄罗斯、东欧的新设计方法学派。 二、名词解释: 21. 中国青铜时代:人们把使用青铜材料制作工具、武器的时代称作“青铜时代”。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形成,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经过15世纪,期间大量使用青铜器生产工具、兵器和青铜礼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是青铜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世界青铜工艺史上,中国青铜工艺以其冶铸技术之进步,生产和铸造规模宏大,品种造型之多,设计之匠心,装饰之精美,而独树一帜。 22. 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在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开展的又一场风格特殊的设计运动。早在1900年,新艺术运动因逐渐走向商品化便已开始衰退。艺术家们意识到,大机器生产的强大社会功用已不可回避,新材料也必

艺术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考90以上

1.模仿说:即认为艺术是对自然(或现实)的模仿再现。 人物: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模仿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强调艺术比现实世界更为真实)达·芬奇(艺术家的心灵应像一面镜子那样去反映和摄取自然)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是现实的复制或“社会生活的再现”)缺点:强调了艺术的客观性和现实基础,但忽略了艺术创造主体的能动作用。 2.理念说: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某种支配一切的精 神实体,艺术归根结蒂是用感性形象来显示那种“绝对精神”人物:柏拉图(认为存在三种不同层次的世界:永恒不变的“理式”世界,模仿“理式”而生成的现实世界和模仿现实世界产生的艺术世界,只有“理式”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美和艺术在本质上都是“理念的感性显示”)缺点:它的哲学基础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将精神与现实的关系颠倒了。 3.表现说: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心灵活动和 本能欲望的表现。人物:列夫·托尔斯泰(情感体验移交说)克罗齐(艺术及直觉)弗洛伊德(潜意识’表现说)缺点:是否人的任何情感以任何方式来表达、发泄,都可以称为艺术呢?情感是人的心灵自生的,还是人与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呢?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疑问。 4.4.形式说:认为艺术的价值仅仅在于艺术作品的形式 构成、艺术语言和物质媒介,而同现实的内容无关。 人物:克莱夫·贝尔(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罗杰·弗莱缺点:它将艺术的纯粹性和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无限夸大,以致认为艺术的全部价值或终极目的仅仅在与物质材料的纯形式的美,同人的社会生活内容毫无关系,从而使艺术丧失了思想内涵并远离社会人生。(1.2.3。4艺术的本质) 4审美功用:首先是指艺术及其具体作品,能促进艺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美感享受与满足的功效。其次,艺术的审美功用表现在:艺术欣赏有助于欣赏者和创作者高尚人格的塑造。 5·认识功能:指艺术活动过程及其作品能促进艺术家在艺术创造和欣赏者在艺术欣赏过程中,获得对客观世界深入了解和把握的功效。即人们可以通过艺术这个具有较强直观生动性的审美中介,感知、反应和把握人类自身、人类社会以及自然世界的本质与规律。 6教育功用主要指审美主体通过对艺术的审美活动,获得某种有益的教育和启迪,从而使思想境界得到某种程度的升华。 7·娱乐功用:值艺术及其作品能给予审美主体身心愉悦与休闲的功效 8组织功用:指某些艺术作品能让欣赏者从中获得观念与情感上的认同,从而走到一起为某种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优秀的艺术作品一旦对审美主体发生了积极的作用就会及其审美主体的共鸣——思想感情的沟通、群体价值目标的认同,这就是团结、引导鉴赏者行动的组织功用。 4·艺术形象自身的特点:A艺术形象是具体可感而富有个性的(任何艺术形象都必定是以视觉形态、听觉形态或通过想象唤起感官印象的语言描述形态呈现于欣赏者面前,并且,这种感性形态总是极富特色的)B艺术形象是高度浓缩而富有概括性的(艺术以形象来表现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真实情感,不管其采用具象再现还是非具象表现的方式来传达内在的审美信息,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都不仅应当是具体可感的,而且必须是高度浓缩的,以达到具体可感性与高度概括性的统一)C艺术形象是饱含感情而具有精神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艺术家为了将自己内在的情感幻想传达给别人而创造的,它必须饱含感情,从而给人以精神感染力)。 5·艺术的情感性特征:A艺术的情感是对新的自由境界的向往之情。(不管艺术家采用何种方式来寄托他的审美感情,总是体现着对新的自由境界的向往)B艺术中的情感必须真诚(艺术活动是人类不断发展着的天性的真实表露。艺术作品要成功打动人心,收到感染人的艺术效果,艺术家表达的情感要十分真诚)C艺术中情感的表现全赖形象的创造(艺术中情感表现,决不能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那样,把内在的情绪直接发泄即可。它必须依赖于创造能激发人去进行审美感悟的艺术形象,才能达到目的)6·艺术材料:包括:艺术中选用的天然物质材料(如石·土·木等)、加工制造的物质材料(如铜铁金银等),用于艺术的符号(如文字、音符等)和线、形、色等可是材料,空气振动所产生的声波(能被人接受的部分)、人声,动物发出的声音等可听材料。历史上,人类对天然物质材料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形成了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艺术材料,它们成为艺术创造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风格各异、品种繁多的各类艺术作品。 7·艺术与宗教的关系:A宗教与艺术有着十分悠久而丰富的联系B宗教信仰艺术是人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C 艺术与宗教之间相互影响,主要是通过相互利用来实现的D艺术影响宗教,由于宗教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在人类生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故宗教是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内容E总之,艺术与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利用的。但是,宗教对艺术的利用是长期的,也是必然的。在宗教活动中,要完全排除艺术的成分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艺术可以脱离宗教而存在,而在艺术的题材中,宗教也只是其中一种而已.。 8·艺术的心理功用:A·是指艺术及其作品具有协调、净化审美主体心理的功能。 B·音乐·美术等艺术作品之所以具有治疗人类疾病的功能,首先是由于艺术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又能影响人的交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当人们欣赏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作品时,丰富而活跃的想象力就能使欣赏者的紧张情绪得以放松,郁结的烦闷得以宣泄,积压的苦痛得以减轻。 C·艺术创作的“气韵生动”法则,促进了艺术对人类心理的积极性协调效用的产生。(中国南齐的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首先提出了“气韵生动”的概念。其基本内涵

艺术概论历年试题(卷)

2009年1月自考艺术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0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不属于雕塑特点的是() A. 空间性 B.实体性 C.表达形式最自由 D.单纯性 2. 对于灵感,下列哪种说法是错的?() A. 具有偶然性 B.有条件的 C?具有抒情性D.属于无意识 3?“写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指的是绘画中的() A. 品位 B.风格 C.格调 D.意境 4. 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它的原来的含义是() A. 柱子B?学校 C.美学 D.系列 5. 现实中,人与具体社会关系的美称为() A. 艺术美 B.现实美 C.社会美 D.自然美 6. 完形与弥散属于艺术接受过程的_______ 阶段。() A. 初级 B.想象 C.高级 D.完成 7. 孔子在闻《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感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在艺术的接受论中指的是() A.偏见 B.还原 C.体会 D.理解 8. 以“美育代宗教”是_____ 提出的。()

A.蔡元培 B.毛泽东 C.马克思 D.周恩来 9. 巴尔扎克的小说、托尔斯泰的小说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属于具有 ______ 创作方法的文学作品。() A.现实主义 B.古典主义 C.表现主义 D.浪漫主义 10. 按照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标准,艺术可以分为造型艺术和() A.表演艺术 B.空间艺术 C.听觉艺术 D.视觉艺术 11. 美术具有许多特性,在许多特性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它的造型性和() A.静止性 B.视觉性 C.空间性 D.永固性 12. 园林与_____ 的关系最为密切。() A.书法 B.雕塑 C.建筑 D.绘画 13. 把“艺术”看作一种生产方式或生产形态,________ 是的独特发现和一贯见解。() A.唯心主义 B.旧唯物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14. 下列不属于舞蹈按美学特征来划分的是() A.民间舞蹈 B.现代舞 C.独舞 D.芭蕾舞 15. 下列不属于形象思维逻辑的是() A.基形意象 B.完形意象 C.易形意象 D.纯粹意象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V”,错的打“ X”。 1. 审美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2. 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艺术设计概论考题及答案

《艺术设计概论》期终考试A卷试题 时量:120分钟共100分 一、选择(28分,每空一分) 1.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 ),科学的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率。 a)设计文化学 b)人机工程学 c)设计美学 d)设计史学 2.( )是近现代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设计运动。 a)波谱运动 b)新艺术运动 c)绿色设计运动 d)装饰艺术运动 3.按照( )的说法:“普通符号科学——它有各种名称:符号学(semiotics,semiology)或语义学(sema siology),这些术语来自希腊语的sema(符号)。” a)毕加索 b)贡布里希 c)索特萨斯 d)莫里斯 4.( )理论自60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

a)解构主义 b)抽象主义 c)立体主义 d)符号学 5.( )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a)格罗佩斯 b)贡布里希 c)米斯 d)莫里斯 6.设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的研究对象。 a)艺术设计 b)设计方法 c)设计批评 d)设计史 7.设计disegno概念产生于( )文艺复兴时期。 a)中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8.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 a)借用 b)理论 c)社会性 d)参照和创造 9.国际经济界的分析认为:“( )经济=设计力”。 a)日本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10.设计的特征有? a)文化性 b)社会性 c)国家性 d)民俗性 11.人面鱼身纹是( )彩陶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 a)仰韵文化彩陶 b)庙低沟彩陶 c)马家窑彩陶 d)半山彩陶 12.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 )。

王宏建艺术概论考试重点

1、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82) 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2、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82) 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3、联系实例,解释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互相吸取、配合与结合的现象。(140)答: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在一起,首先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本质,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感性形象来反映世界,这是它们能够相互联系和融通的根本原因;另外,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共同的特点,这也是它们能够联系的因素,艺术门类联系与结合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①吸收与借鉴;②配合;③结合。 在艺术领域里,各种门类相互联系和融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艺术门类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到一起,首先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本质。另外,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有着共同的特点。 一种艺术,经常会从其他艺术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例如不少改变的电影、电视剧,利用文学将其改编;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并不是直接利用他种艺术的题材内容或因素,而知识从他种艺术所创造的境界或形式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示。(汲取)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出现在一件作品中,新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但这并不会改变其各自的性质,在这种配合之下,各种艺术的地位一般不是平等的,而有主次之分。(配合) 两种以上的艺术结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离,也没有各自的独立价值。这种结合的方式不能理解为几种不同的艺术类型的想加,而是几种艺术要素的融合。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性的艺术品种。(结合)

艺术概论试题库

艺术概论试题库——选择题 1、艺术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是( C ) A.社会性B.认识性C.审美性D.科学性 2、 2、艺术作为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的是( B ) A全面的社会生产劳动B.经济基础C.政治D.哲学 3、在阶级社会中,艺术是( B ) A.无阶级性的B.有阶级性的C.超阶级性的D.为艺术而艺术的 4、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 ) A.模仿B.再现C.表现D.反映 5.决定艺术存在的根本因素是( B ) A.经济基础 B.社会意识 C.政治法律制度 D.科学文化 6.把“艺术”看作一种生产方式或生产形态,是谁的独特发现和一贯见解。(C ) A.唯心主义 B.旧唯物主义C.马克思主义D.毛泽东思想 7.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是( B )。 A.相互和谐 B.相互利用C.宗教对艺术的否定D.没关系 8.艺术形象一方面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同时又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独特的认识和评价。因此具有( D ) A.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B.抽象和具象的统一 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9、一切艺术审美特征的核心和艺术区别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是( B ) A.科学性B.形象性C.逻辑性D.认识性 10、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D ) A.情感性 B.审美性 C.虚构性 D.形象性 11.艺术美感中最显著的特征是( A ) A.形象B.情感C.思想D.生活 12.自然界具体事物的美称为( D ) A.艺术美 B.现实美 C.社会美 D.自然美 13. 符合「黄金比」的矩形比例是( A ) A. 3:5 B. 1:3 C. 1:5 D. 3:7 14. 美学上的最高形式原理就是( D ) A.反复B.节奏C.对比D.多样的统一。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 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 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艺术设计概论》复习题

《艺术设计概论》各章知识点 1)简述设计的定义及其渊源? 回答:设计是从设想、运筹、计划到实施的过程,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其渊源是伴随着“制造工具的人”的产生而产生的。 2)简述设计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回答: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按照西方对美术学的划分方法来对设计学研究方向进行分类,可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3)简述当代西方设计思潮的一般理论? 回答:当代西方设计思潮的理论有符号学理论、结构主义、解构方法、混沌理论、绿色设计、信息技术。 4)简述是什么力量推动设计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回答: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的共同力量,是艺术和设计自身的力量,归根到底是人的需求。人在生存温饱之后,追求发展和进一步的满足,包括物质享受和精神世界的满足,这些造就了设计活动和艺术活动之间融为一体的密切关系。 5)简述设计的艺术手法? 回答: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借用、解构、装饰、参照和创造。

5)简述工业设计的艺术特征? 回答:为工业服务的设计由技术设计、经济设计、艺术设计共同构成,艺术设计是其中的一部分,艺术设计的内容涉及到工业产品的功能系统,其中包括实用功能、信息功能、审美功能等,其形式是产品的造型、用材、色彩、表面处理和装饰。 6)简述广告设计的基本构成,以及需要完成的四项任务? 回答:广告的艺术设计可以划分为文学创作、美术设计、声学创作、表演设计和电脑制作。广告的艺术设计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完成四项任务: (1)对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组织、加工,使之适用于广告的艺术形式; (2)使加工创造的广告艺术形象更容易避开媒体的制约,发挥媒体的特长; (3)使媒体发布的广告艺术形象更能引起受众注意、记忆、理解、信任和偏好,并产生期望的行动; (4)使整个广告效果超过市场竞争对手,推动广告的艺术设计的不断进步。 7)简述设计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回答:设计是科技商品化的载体。科学技术是一种资源,当人类准备享受这一资源时,还需要某种载体,这种载体就是设计,因此设计不仅是科学技术得以物化的载体,更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8)简述设计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回答:1)消费是设计的消费,设计是物的创造,消费者直接消费的是物质化的设计; 2)设计为消费服务,消费是一切设计的动力和归属,设计以消费为导向;

2017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2017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课程代码:00504 2016年4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人文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自学和辅导考试,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艺术学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本质属性、艺术发展基本规律、世界文化艺术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艺术发展的总体规

化学等要素放在一个体系内来进行阐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关于艺术学理论的整体意识,从而将创作、作品、鉴赏等环节相结合,更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介绍西方艺术发展状况,能够使学生了解中西艺术的异同,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上编艺术总论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目标 识记:艺术的基本特征。 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 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意义 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艺术概论总结

1.艺术的本质就是指艺术这种事物的根本性质 2.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3.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4.艺术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得反映 5.艺术是社会生活全面的,审美的,能动的社会反映6.“艺术生产“时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7.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 8.形象性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9.艺术真实性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审美化的真实,虚构的真实,创造的真实。 10.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 11.艺术是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 12.从社会生产实践的角度看待和考察人类及人类的一切活动时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见。 13.所谓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审美上的关系

14.艺术特征1.审美特征艺术形象是艺术对象化的重要审美形式2.形象特征3.形式美的特征4.创造性特征5.情感特征6.交流特征 第二章艺术门类论 一.艺术门类的划分 1.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学、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时间艺术音乐、文学、曲艺时空艺术戏曲电影电视剧舞蹈杂技 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学、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舞蹈杂技听觉艺术戏曲电影电视剧想象艺术主要指文学 3.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语言艺术文学的各种样式综合艺术电影和电视剧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学、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 1.绘画是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 2.雕塑是最具有实体感的造型艺术类型,它的艺术形象具有立体性,是在三维空间展示出来的。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情况 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1922年李普曼出版《舆论学》 1927年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1944年拉斯韦尔《人民的选择》 1949年施拉姆《大众传播学》 经济背景 1.经济发展-拓展市场行销-调查企业对消费者-媒介对消费者 2.大众传媒学-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 3.社会背景:科技发展推动传播业发展(刑、腥、性) 第二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人类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传播思想、船舶技术、传播实践、传播与人与社会的关系 2.人类传播的形态 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人类传播的过程(结构) 宏观:系统中,传播和社会、组织、经济、文化等互动关系 微观:自身轨迹:包括传者、内容、媒介、受众效果分析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定性 人文科学研究法 人类历史上人文科学始终研究的正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中的文本。过去在人文科学对文学作品和其他主要文化形式研究中,大部分支队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传统、意境、时代精神和意识形态提出解读和注释,而没有从文化角度对文本中出现的概念、词汇进行分析,而这些和词汇本身的变化且具有相当丰富的意义 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法 社会科学定性研究发是以长期的,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层面的现象过程。 2.定量 定量研究法又称量化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法。它是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的观点。实地调查法步骤 ①提出研究假设、 ②按照研究假设的需要,确定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 ③确定抽样方案 ④设计调查问卷 3.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 实验法来自实验心理学,实验法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和自然是研发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心理学所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传播学与奠基人 1)拉斯韦尔:政治传播第一人-提出传播过程的主要因素,提出传播的社会功能。 1监视环境2联系社会3传递意义 2)卢因:场论 3)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 民众——舆论 领袖——媒体 4)施拉姆《大众传播学》 小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构成了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三根基柱。学者们对传播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基本上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人类的传播类型;人类的传播过程与结构 传播学的方法具有多元性和综合化的特点。从方法体系上来说,主要包括定性的和定量两大类。定性包括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定量的方法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等,包括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 传播及人类传播的发展 1、传播 定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信息的共享 2.有意义地施力发展 3.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4.信息的流动与交流人类的传播流动过程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期中考试复习题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期中考试复习题 1.如何理解“环境艺术是一门整体的艺术?” 2.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是什么?评价标准有哪些? 环境的自在性,人的主体性,环境的整体性,时空的连续性,意识的民众性 评价标准:方便性,舒适性,含义性,个性,和谐性,愉悦性 3.设计(Design)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提高设计思维能力?

4.为什么说“环境艺术设计是生活方式的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统 一?” 5.环境艺术设计要满足公众物质精神审美功能需求,这是否会造成 设计过程中的矛盾? 不会,设计的物质功能性还表现在它的群众性上,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建筑的审美。环境艺术的审美价值,已从“形式追随功能” 的现代主义转向情理兼容的新人文主义。审美经验也从设计师的自我意识转向社会公众的群众意识。“公众参与”早已不只是句漂亮的口号,它早已渗入到我们的设计中。在不知不觉中,大众的口味已在引导着我们的设计方向,有时甚至起到支配的作用。 6.计成《园冶》中“深奥曲折,通前达后,”“相间得宜,错综为妙,” “砖墙留夹,可通不断之房廊;板壁常空,隐出别壶之天地。”钱泳《履园丛话》中“数间小筑,必便门窗轩豁,曲折得宜。”运用“形”的有关内容进行解释。 我国的传统园林建筑,往往通过隔断、月门、漏窗、花墙

等构筑物,使景物相互穿插,内外空间沟通,丰富视觉层次。这样的建筑空间,合中有开,实中有虚,即使环境有限,境界却无限,寓不尽之意于有限的空间之中。关于建筑艺术的空间美和实虚空间的联系 7.著名雕塑家布朗.库西曾说:“当你雕琢一块石头时,你将发现你 手中的这块石头的精神及其他属性,你将限着对这块石头思索,而展开你的艺术构思。”请以“质感与肌理”的有关内容进行理解。 建筑材料,比如石头,是我们创造环境的物质基础。物体表面的质地特征性作用于人眼等感觉器官所产生的感觉反应就称为质 感。即质地的粗细程度在视觉上的感受。虽然,质感一般是指触觉来说的,但是,由于人们的触觉和视觉长期协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我们一般可以就此观察一块石头。肌理,一方面是指材料本身的自然纹理和人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工艺肌 理,它使质感增加了装饰美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指构成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富于韵律、协调统一的图案效果,因此对于石头这些自然物,它也需要我们通过想象去构思其艺术韵味。 8.环境艺术设计的程序及各个阶段的控制要点是什么? ●与工业接触 ●研究与分析(基地调查)基本图准备,基地分类(资料收集)级 分析评估,与业主访谈课题发展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艺术概论 小题,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选择题:小题每小题2分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图1是唐代绘画名作 图1 A.《清明上河图》图》A.圆雕【】B.顾闳中 C.吴道子D.朱耷【】B.浑雕 C.浮雕D.透雕B.《洛神赋图》C.《女史箴图》D.《步荤 2.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的雕刻形式称为 3.右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被尊为画圣的是 A.顾凯之【】 B.陶渊明【】 B.孔尚任 C.汤显祖 D.洪昇C.王维 D.孟浩 4.意境深远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东晋诗人 A.曹植然 A.关汉卿【】被人们认可,这就形成了A.艺术风格味 A.西北地区区【】 B.《魂断蓝桥》】 B.黑格尔 C.圣·佩韦D.布封C. 《雨中曲》 D.《乱世【】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北地 B.艺术流派C.艺术思潮D.艺术趣 5.明代戏曲《牡丹亭》的作者是 6.艺术创作者群体有相同或相近的艺术主张,代表人物成就显著,其创作实践和艺术成果也 7. “花儿”这一民歌形式流传于我国 8.美国著名小说《飘》被改编为经典好莱坞影片 A.《出水芙蓉》佳人》 A.歌德【】 B.旦行 C.净行D.丑行【 9.在艺术风格问题上,鲜明提出“风格即人”这一论断的文艺理论家是 10.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所扮演的角色属于A.生行【】 11.钟鼓楼怪人加西莫多的形象出自文学大师雨果创作的A.《巴黎圣母院》工》 A.传播媒介【】A.刘海粟【】A.康德【】 B.叔本华 C.席勒 D.尼采 B.徐悲鸿 C.黄宾虹 D.齐白石【】 B.传播主体C.传播效果D.传播活动 B.《悲

艺术概论必考题大总结

1、(1)“艺术学之父”---康德拉·费德勒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成立。 (2)在中国的艺术上对艺术学最早的倡导者是宗白华。 (3)狄索瓦和乌提兹,大力倡导普通艺术学的研究,确立了艺术学的学科地位。 2、有关艺术本质的几种看法:(艺术的本质与艺术的特征两者密不可分) (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时第一性,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柏拉图《理想国》。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基础上。 (3)“模仿说”或者“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俄)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再现了该说法。 3、“艺术生产理论”的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客体是社会生活)。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从最终原因上讲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 4、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不考)、审美性。 一、形象性:(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体的统一。《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等。(2)艺术形象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巴尔扎克像》。(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荷马史诗》和阿Q正传二、审美性:(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2)艺术的审美性事真、善、美的结晶。悉尼歌剧院、《清明上河图》)(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与形式上美的统一。(谢赫“绘画大发”) 5、有关“艺术的起源”:“模仿”“游戏”“表现”“巫术”“劳动”。 (1)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始于上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2)人类最早的美术作品是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野牛群,距今2万年史前。 (3)在澳大利亚发现距今7万年前的岩画,将人类美术向前推数万年。 (4)中国夏禹的儿子启,偷记天帝的音乐并带到人间。 一、“游戏说”:(1)19世纪由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后来艺术史家把这种艺术起源说法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席勒的《美育书简》对此颇有研究。(2)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且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二、“表现说”:(1)克罗齐《美学原理》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2)科林伍德《艺术原理》(3)美国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提出符号学美学出发,进一步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成的创造,艺术品酒师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 三.“巫术说”:(1)英国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2)英国弗雷泽在《金枝》中认为人类最早期是想用巫术控制神秘的自然。 四、“劳动说”: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层列出专章桃林艺术与劳动的关系。 6、“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1)阿尔都塞提出“多元决定论”(是人类起源的最根本说法)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的原因造成的。(2)在原始造型一书中,还需要提到抽象几何图形(螺旋形由鸟纹变化而来,波浪形和垂幛纹由蛙纹演变而来。(3)距今约7000年的骨哨,均用禽兽趾骨制成。(4)神话常被当作是文学史上最早的源头。 7、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它的多重社会功能始终是以审美价值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