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设计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 · 七年级上 |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2 课

郭宏伟凌源市第三初级中学数学教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l.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由中国疆域引入。(学生根据常识分析南北温度差异)

教学新课:

一、气温的分布

(大屏幕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问: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书上图3.15,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学生答出这些问题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在图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温线,看看它的分布怎样?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温线是不是平直的?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什么?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气温分布?

(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除了纬度会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还有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3.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教师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比如,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地乘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看书上的图3.16,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应该是24℃。所以说,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气温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

四、归纳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了。

中国区域地理教案: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京杭运河概况。 一、河流湖泊概况 1.内流区和外流区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内、外流区 2.水系形态 (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3.水文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时间水量水位结冰期 夏季风盛行时大上涨、形成汛期无 冬季风盛行时小下降、形成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普遍有(3)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 地区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 东北黑龙江、松 花江水量丰富(流经湿 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有春 汛、夏汛) 少(森林茂 密) 长(纬度高,位于 寒温带、中温带) 秦岭—淮河以北辽河、海 河、黄河 水量较小(流经半 湿润、半干旱地 区) 汛期短(雨季 短) 大(植被 少,水土流 失严重) 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淮河以南长江、珠江水量丰富(降水量 大,流经湿润地 区) 汛期长(雨季 长) 小(流域内 植被好) 无(亚热带,冬季均 温0°C以上) (4)内流河水文特征 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 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主要特征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③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二、湖泊 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分布

地理《澳大利亚》优质课教学设计

地理《澳大利亚》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知道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2.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澳大利亚的羊及其他生物的地理信息,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地理现象、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并简单说明因果关系。 2.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学习探究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澳大利亚古老生物与独特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用具:《澳大利亚》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设计: 展示课件1:(澳大利亚大标题,悉尼奥运会主题曲等)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国家──澳大利亚。谈到澳大利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下面,先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们想到什么了。(找2~3位学生来讲述)教师:我们平常用的商品有澳大利亚产的吗? 学生:澳大利亚的羊毛衫等。 教师:澳大利亚的羊毛衫世界闻名;同学们谈的非常好,看来大家对澳大利亚很感兴趣。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今天我们就从澳大利亚的羊入手,来进一步的了解澳大利亚,大家请看有关羊的资料片。 展示课件2:羊的视频 教师:看完资料,我们大家知道,澳大利亚的羊主要是什么羊呀?美利奴羊,它是绵羊的一种,这种羊的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呢? 展示课件3:美利奴羊的生活习性图片和资料(教师边讲述边演示) 教师:大家仔细看了,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羊具有耐渴、喜饮流水,厌恶湿热的特点,同时适宜于在干燥气候条件和开阔的地区生活。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4 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使学生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差异; 2.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世界主要气候 类型的分布地区; 3.分析气候与天气的差异;分析气候的两个要素。 过程与 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讨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总结气候特点,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教材分析教学重 点 世界主要气候的类型及分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上分别说明)。 教学难 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 的、时间分配 等)

设疑启发:从以上几幅图片中,同学们知道是什么 原因造成了它们自然景观的差异吗? 探疑互动:前面我们通过气温的曲线图可以判读出一个地方气温的变化,根据降水量的柱状图可以判读出一个地方降水的变化,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重要的要素,想要知道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我们可以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的柱状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阅读这种图来总结某一地区的气候特点那? (1)根据气温曲线图读出气温的季节变化特点;(2)根据降水量的柱状图读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3)综合描述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即为气候特点。 查疑落实:阅读图3.26,归纳总结地A和B地的气候特点。A地全年温暖湿润;B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活动:将学生分六组,分别思考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寒带以及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提问: (1)以纬度位置来看,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类型分别有哪些?看图、思考。 看图、分析、讨论。 引起学生学习 的兴趣。 3分钟。 讲授读“气温曲 线和降水量柱 状图”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读 图能力 10分钟 归纳、总结。 思考、回答。 明确“气温曲线 和降水量柱状 图”的判读过程 和方法。 3分钟 落实知识 明确气候的分 布规律。 20分钟

地理公开课台湾省教案

地理公开课教案 马雪强 课题:《祖国宝岛――台湾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居民及地形特点等基本概况 2、记住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南海、太平洋、台湾山脉、玉山、日月潭、浊水溪 3、知道台湾岛丰富的资源及其分布 4、理解台湾省“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征,识记主要城市:台北、基隆、高雄 5、通过读台湾省图、填写台湾省的各种地理事物,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填图的能力。 6、通过分析台湾省自然条件与各种资源的关系、台湾工业的布局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读图分析法、讲授、谈话、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台湾省的学习,使学生坚定不移地树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2、通过过台湾自然环境与资源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 1、台湾省的自然环境——“海岛”的位置,“多山”的地形及台湾岛丰富的资源 2、“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有一首余光中的诗,我很想同大家分享一下: 请学生推荐一位们同学朗诵余光中的诗《乡愁》朗诵:《乡愁》 教师提问:这首诗歌里的两头具体指的是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略) 承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它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位于华南地区,是由一系列岛屿组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 (板书)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让学生读图:P50 “台湾省地形图”思考问题 1、台湾的地理位置 2、台湾省由哪些岛屿组成?学生一边做地理填充图册在相应的位置填写出主要岛屿 教师在黑板上画简图,请学生填注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说说填出的这些地理事物说明了什么位置的特点。 台湾四面环海,突出了“海岛”的地理位置。 教师提示:前边我们讲过学习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一般从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入手。 数理位置北纬22度到北纬25度东经120度到东经122度 (板书)1、位置海陆位置位于我国的东南海域四面环海西面是台湾省海峡东

高中地理_高二区域地理《中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武夷山区为例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中亚是学生在区域地理中接触到的一个重要的地理区域。介绍了中亚地理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些内容,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即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本区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 二、教学目标: (一)区域认知目标 1、能利用局部区域图对中亚进行空间定位 2、能利用整体性原理,结合图表资料分析中亚以“干旱”为主要特征的自然地理特征。 (二)综合思维目标 1、以农业为例,通过案例分析,探究中亚干旱的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三)人地协调目标1、通过问题探究,探寻中亚发展的方向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2、增强对资源环境、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材整合:长期一来,我们的教学都是以教材为蓝本来组织教学,自由度较小,限制了老师教与学生思维拓展的空间,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空间较小,现在我从区域地理的整体性出发,整合区域地理和必修自然地理的课程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贴进学生实际的内容,组织学生探究中亚地区,为学生学习此类地区提供了普遍适应的模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学习效果。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综合性比较强,但高二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应有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能通过一些地理信息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和比较,本节课突出学生的分析讨论过程,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重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模式和发展问题 2、难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意义 3、重难点突破:区域的发展与自然地理条件密切联系,还受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本节注重学生获取、分析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本节的教学重难点,除了由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外,关键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相关资料,充分调用原有地理知识,,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六、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澳大利亚》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学案——《澳大利亚》 班级:姓名: 考纲要求:不同尺度区域(澳大利亚) 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了解澳大利亚位置和范围; ② 掌握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③ 能用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澳大利亚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①通过从纬度位置、地形、 洋流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气 候的成因,学会分析特殊地 区的气候形成原因; ②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 业发达的原因,学会分析某 区域农业的区位的方法。 明确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形成 整体性思维方式。 重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分析。难点:澳大利亚主要气候的形成原因。 自主探究】时间8 分钟 一、填图绘图 (1)描绘出:120°E、150°E 经线 和 南回归线。 (2)填出:太平洋、印度洋、澳大利亚 大陆、墨累河。 二、位置与范围 (1)经纬度位置:位于南半球中低纬 度,南回归线和穿过本区中部。 (2)海陆位置:东临甲,西临乙;南与南极大陆相望。 (3)范围:澳大利亚大陆、及附近的一些岛屿。 三、自然环境

1. 地形与河流:

(1) 地形特点①总体特点: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起伏和缓。 ②分布 (2) 河湖分布:C 为全国最大的河流,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 ;D 为全国地势最低处。 3. 气候与植被 (1) 分布特征:呈半环状分布 (2) 环境特征:气候面积广大,以草原、荒漠为主。 4. 特有动、考拉、鸸鹋、鸭嘴兽。

三、人文地理特征 1. 人口和城市 (1) 主要分布:集中在地区。 (2) 人口增长特点:目前人口增长缓慢。 (3)主要城市:首都为堪培拉,悉尼为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2. 发达的经济 (1) 发达的农牧 业 ①优势条件:地广人稀,草场和可耕地多;自然条件适宜发展农牧业。 ②地位: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羊毛输出国,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 发达的工矿业 ①优势条件:矿产资源丰富,铁矿主要集中在,海运便利。 ②地位:煤和铁矿石大量出口,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 经济转型:目前,超过工矿业和农牧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 产业。 【合作解疑】时间15 分钟 1、澳大利亚1 月气温的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分布特点?

(七年级地理教案)世界气候

世界气候 七年级地理教案 学设计展示 唐玉莲 ____(省、市、区、县)第三十一中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以学完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组成要素基础上,从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解气候有关知识。教材借前两节课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教材通过对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分析,来说明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在依据教材内容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本章最后一个标题"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开头的"天气及其影响"首尾呼应,从中强化人地关系这一主题。教材在该内容上主要抓住两各方面:以实例分析说明,一是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培养学生地域观念;另一方面是同一地区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培养灾害意识。教材注重以活动为主、讨论气候变暖为题,使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也能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总之,《世界的气候》一节既作为对全章内容的归纳、综合,又是对全章内容的总结,居本章的核心地位。本节内容的学习,更为今后学习区域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及其复杂多样。 2.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学生对图片、地图、图表、阅读材料、搜集的谚语、诗词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教师引导学生以描述、对比、实例分析说明、推理、归纳、讨论等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要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知识的综合能力。实现本节课的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地域观念、灾害意识及环境意识。3.通过阅读景观图片和资料体会自然的创造力,树立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1.认识世界气候的复杂多样及地区差异大。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与同学们谈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 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 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 中国的工业

第19讲中国的工业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及主要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3.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先学过程: 师: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自主学 习的内容,8分钟后检测,看谁完成的最好。 布置学案,学生自学(教师督促,使每一位学生紧张的自学)。 一、工业的分布 (1)沿铁路干线分布:如e京广线、f京沪线、g哈大线等,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城市。 (2)沿河流分布:长江沿岸形成了以h上海、i南京、j武汉、k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带;黄河流域则形成我国一条能源开发带。 (3)沿海分布: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使沿海地区成为我国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形成了我国工业最集中的四个地区——a长江三角洲、b辽中南、c京津唐、d珠江三角洲。 2.我国基础工业的分布 ①主要 基地 ?? ? ?? 东部沿海:⑥鞍山、⑦本溪、⑧京津唐、⑨上海 长江沿岸:⑩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②存在问题: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不足;铁矿石、水资源、能源、交通等外部条件制约明显。 ③发展方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全行业的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石化工业:主要以大庆、吉林、辽阳、北京、山东、兰州为中心,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学检测(大家都自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效果。) 1.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沿海分布B.沿长江分布C.沿黄河分布D.沿京广铁路分布 2.图中②是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②是 A.辽中南工业基地B.京津唐工业基地 C.沪宁杭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3.京广高铁连接的我国两大工业基地分别是 A.京津唐、沪宁杭工业基地B.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C.辽中南、京津唐工业基地D.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后教过程: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 作者及单位陈立康唐山市玉田县亮甲店中学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地位: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它章节的基础,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 3. 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 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教案新人教版 (1)

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 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5、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6、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 2、使学生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和省会(或首府)。 3、使学生了解我国五大海域。 4、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 5、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增长状况。 6、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状况。 重点和难点: 1、我国位置、面积、所濒临的海洋、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的简称。 2、我国人口分布、增长及我国的人口政策、民族状况及民族政策。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位置和面积: ㈠、位置: 1.相对位置: A、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部深入亚洲大陆内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 家。 C、思考:习惯上常说:“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什么? 2.绝对位置:

A、纬度位置: a、南(极):位于南海南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b、北(极):位于黑龙江省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俄称为阿穆尔河)主航道中心线 上,约为53°N; c、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越49°左右,相距约5500千米。当2月南国春回大地之 时,北国东北仍然是千里冰封。 d、纬度位置的优点: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穿过,我国绝大部分属于温带,南部有 一小部分位于热带,北部没有寒带。南北气候差别很大,这既有利于人民生活, 又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B、经度位置: a、东(极):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主航道中心线 (“耶”字碑东角)上,约为135°5ˊE; b、西(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约为73°40ˊE。 c、经度位置: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2°,相距约5200千米,时差达4小时以上,横 跨东5区到东9区。当东部的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之时,西部帕米尔高原仍然 是繁星满天。 C、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a、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南北温度带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海岸线漫长,有利于从海上同世界各国交往。 d、陆疆漫长,便于从陆上同世界各国交往,古代便是“丝绸之路”,现代有著名的 “欧亚大陆桥”连通欧亚两大洲。 ㈡、面积: 1.领土幅员辽阔,约960万。(最新数据为1045万Km2) 2.位于俄罗斯(1700万Km2)、加拿大(990万Km2)之后,居第三位,美国为930 万Km2,第四位;巴西第五位。 二、疆界与邻国: ㈠、疆界: 1、陆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2万多Km(22800Km) 2、海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万8千多Km,加上岛屿海

优秀地理教学设计

优秀地理教学设计 篇一: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 [知识目标] 1.学会通过读图说明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2.认识俄罗斯地形、气候、资源的地理特征集分布特征; 3.了解俄罗斯经济、交通、城市和港口的特点及分布; [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针对问题开展小组讨论,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理解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2.通过大量图表的展示,培养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更多地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建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最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重难点] 俄罗斯气候成因及.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具准备] 挂图:《俄罗斯的位置、疆域、城市和交通》

投影片:《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区分布图》《俄罗斯气候图》《俄罗斯农业分布图》《俄罗斯填充图》 景观图片:《红场和克里姆林宫》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比较分析法 经过学习“区域地理”这堂课了解到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 2、运用归纳法,认识某一区域的地理特征 3、运用综合分析法,认识某一区域的地理特征 4、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 对于《俄罗斯》有以下构想: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大吗?(同学回答:俄罗斯)俄罗斯的面积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也是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疆界最长的国家。既然地域辽阔,自然环境也会多种多样。 [讲授新课] 再次设疑:你了解有关俄罗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板书] 第二节俄罗斯 一、辽阔的国土,多样的环境: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俄罗斯国土的分布及相关数字”引导学生理解俄罗斯国土辽阔。 师生共同总结:俄罗斯东西1万多千米,南北4000多千米,幅员辽阔,地跨欧亚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2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图“俄罗斯的地形”完成课本p42活动“俄罗斯的位置、邻国及地形”。 (1)俄罗斯临哪几个大洋? 回答:临三大洋。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面临黑海与地中海、大西洋相通。

人教七上地理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教学目标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善于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情感体验 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情景导入: 展示投影: 1.你知道江西著名的避暑胜地是那里吗?为什么人们夏季喜欢去那里度假? 2.每年新春佳节之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年一度的冰灯节和冰雕展上游客流连忘返,而在海南省三亚市的海滨浴场则人声鼎沸。为什么我国南北方的景观相差如此之大? 教师点题:同学们刚才所描述的其实是指各地的气候。 板书: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看一看:请同学看课本第63页的A、B两幅景观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能告诉大家A、B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吗?

教师总结:对,是因为A、B两地的降水不同。 教师引导:想像一下你此刻在南极会看到什么?在我国的海南又会看到什么?为什么? 教师总结:对,是因为A、B两地的气温不一样。 读图提问:请同学看课本第64页的景观图,说说人们在谈论某地的气候时通常会谈及到哪两个方面?(学生通过图片中的文字描述及回顾前两节的学习内容很快得出结论) 教师提醒: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千差万别,因此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板书:一、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做一做: 展示投影: 1.请同学们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完成表1、表2。 表1 表2 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分布 (以亚欧大陆中纬度为例) 2.把相应的气候类型填在横线上。 (1)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

高中地理全套教案《优质课精选必修选修》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第二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教案

第二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

初中地理 《气候》重难点突破 教学设计 同步测试

《气候》重难点突破 一、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重点) 分析: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所获得的大部分信息将从地图中获取,它也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虽然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过描述位置的方法,但在八年级仍需复习和强化,并通过读图过程培养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案: 第一步,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得出初步结论。 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通过巩固已经学过的等温线知识,采用问题链的方式,带领学生读图,得出结论,并且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原因。 第二步,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成因,引发兴趣,让学生猜测我国不同区域降水量的多少。 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基于之前的学习,在问题链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行阅读地图并且提取信息,得出我国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结论。 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重点) 分析: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这两个特点需要从两方面来学习。气候复杂多样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太阳辐射和盛行风,也受到下垫面的影响。季风气候主要是由季风引起的,对学生来讲相对抽象一些,是理解的难点。 突破方案: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再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进一步落实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分析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接下来通过展示我国冬季最南端和最北端的温度差异以及我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南北向纬度跨度大,使得南北温度差异较大。从沿海到内陆有高大山脉的阻挡,使得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青藏高原的隆起又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 复杂多样的气候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也带来了不一样的物产,接下来让学生通过认识不同水果生长的主要气候区,进一步明确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三、温度带、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难点)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高三地理:气候的教学设计

2.2 气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根据材料描述气候特征(气温和降水的特征) 2、掌握每一种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及植被 3、掌握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考点一:气候的形成因子 1、太阳辐射主要决定气温——北半球的气候五带 ①0°——30°热带,最冷月温度大于15°C,有4种热带气候 ②30°——40°亚热带,最冷月温度大于0°C,小于15°C,有2种亚热带气候; ③40°——60°温带,最冷月温度大于-15°C,小于0°C,有3种温带气候(海洋性气候气温特殊) ④60°——70°亚寒带 ⑤70°——90°寒带 2、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 3、海陆分布影响气候的海洋性和大陆性 4、地形:海拔高,气温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考点二:描述气温和降水 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特点,气温的年较差,涉及具体气温特点时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气温统计值准确的使用语言,一般而言,最低气温在-15℃以下可以描述为严寒,-15℃—0℃之间可以描述为寒冷,0℃—10℃之间可以描述为低温,10℃—22℃之间可以描述为温和,22℃—28℃之间可以描述为高温,28℃以上可以描述为炎热。气温年较差大于15℃可以认为大陆性强,气温季节变化大,气温年较差小于10℃可以认为海洋性强,气温季节变化小。具体模式如下: 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大/小)或全年高温(寒冷),气温年较差小 例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描述北京和伦敦的气温特征; (2)指出与北京相比,伦敦的气温特征。 参考答案: (1)北京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伦敦全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小; (2)夏季气温较低,冬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海洋性特征突出。 2、描述降水量 描述降水量需要指出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可以用描述为年降水量较大,连续数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可以说该地进入雨季或湿季,在描述季节变化时可以用季节表达,也可以具体到月份,具体到月份时可以避免因为半球判断失误而导致的季节判断错误,具体模式如下: 年降水量(大/小),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哪些月份降水多,哪些月份降水少) 例2根据例1的图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公开课教案

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师通过丰富的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企盼心理”。 2、通过了解地理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材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沙漠、海洋、山峰、南极、四季景观、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二、课前热身 欣赏所搜集的图片,并让学生讨论:地理到底研究什么内容?我们耳边有哪些地理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初步知道地理学方面的内容以及身边的地理知识,那么地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人文环境等有何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2、四边互动 互动1: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漠茫茫?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世界最高山峰?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吗?……这都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你能解答这些是为什么吗?这也都是大家心中的地理之谜。本节课我们无法一一解决,需要留等以后学习中逐一了解。 (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有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互动2: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何关系?(可以进一步熟悉自己生活的环境、懂得确认方位、知道天气与气候,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进而提高我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互动3: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许多方面,那么地理与我们的工农业生产有何联系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工业生产也要考虑生产运输等方面的条件。) 互动4:展示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并提示风土人情指的是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活动、风俗习惯等方面。(地理在显现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绚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文化与宗教,体现地域特点的民情与风俗,可见地理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一个未来公民应具备的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