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administration route

药物有几种给药途径有

全身给药(包含口服、静脉注射(静注)、肌肉注射(肌注)、皮下注射(皮下)。药物还可舌下含化(舌下)、直肠灌注(直肠给药)、滴眼、鼻腔喷雾、口腔喷雾(吸入剂),也可皮肤局部(表面)或全身(经皮)用药);局部给药包括器官比如腔管-关节腔、气管、呼吸道给药,阴道给药、肛门给药等。

1概要

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多种,按主要特点大致可分为肠内给药和肠外给药两大类。

1、肠内给药:

包括口服、舌下给药和直肠给药。

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其缺点为:某些药物因本身的被物理性质而不能吸收;有些药物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呕吐;或因消化酶和胃酸而被破坏;此外在食物和其它药物同时存在时,吸收多不恒定。

舌下给药:尽管口腔粘膜可用于吸收的表面积不大,但对某些药物来说,经口腔粘膜吸收有特殊意义。例如硝酸甘油在舌下吸收十分迅速,可迅速产生治疗效果。

直肠给药:在患儿呕吐或意识消失情况下,经常通过直肠给药。经直肠吸收的药物,约有50%不经过肝脏。但直肠吸收往往不规则、不完全。

2、肠外注射:

包括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等。

静脉注射:把药物的水溶液直接注入静脉血流中,可准确而迅速获得希望的血药浓度,因而作用产生迅速可靠。这是其它给药方法所不能达到的。但由于高浓度的药物迅速到达血浆和组织,增加了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反复注射还有赖于持续保持静脉通畅。这种方法不适

用于油溶液或不溶性物质。

皮下注射:仅适用于对组织无刺激性的药物,否则可引起剧烈疼痛和组织坏死。皮下注射的吸收速率通常均匀而缓慢,因而作用持久。

肌内注射:药物水溶液肌肉注射时吸收十分迅速,适用于油溶液和某些刺激性物质。

3、肺的吸收:

气体或挥发性药物吸入后,由肺上皮和呼吸道粘膜吸收。由于表面积大,药物可经这一途径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此外,药物的溶液可以经雾化以气雾剂形式吸入。对肺部疾病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主要缺点是药物剂量不好控制,用法较麻烦。

4、局部用药

粘膜:将药物用于结膜、鼻咽、口腔、直肠、尿道和膀胱等,主要是利用它们的局部作用。皮肤:很少有药物能迅速穿过完整的皮肤,但药物可经皮肤吸收,一般药效与其覆盖的表面积和药物的脂溶性成正比。虽然表皮有脂质屏障作用,但很多溶质能自由通过真皮,因此药物通过磨损、创伤或剥脱处皮肤产生的吸收作用要快得多。

眼/耳等局部应用:眼科药、各种滴剂如滴耳液等主要是为了发挥其局部作用。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效应快慢的影响。 【原理】 给药途径不同可直接影响药物效应的快慢和强弱,依据药效出现时间从快到慢,其顺序一般为:静脉注释、吸入、腹腔注射、舌下、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本实验我们只选用静脉注释、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这五种注射方式。 异戊巴比妥钠溶液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因剂量不同而表现出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不同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苯巴比妥相似,可能是由于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使大脑皮层转入抑制。为中效催眠药,持续时间约3—6小时,主要用于催眠、镇静、抗惊厥以及麻醉前给药。 【实验材料】 动物:小白鼠 器材:电子秤、注射器、头皮针、灌胃针头、玻璃钟罩。 药品: 0.5%异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方法】 1.取体重接近的小白鼠5只,称重编号,观察其正常活动、翻正反射及呼吸情况。

2.然后以0.5%异戊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体重分别给药,1号鼠灌胃;2号鼠皮下注射、3号鼠腹腔注射、4号肌肉注射、5号皮下注射。 3.观察并记录各鼠翻正反射消失(将小鼠放倒,使其四脚朝天而自己不能重新站立)时间及呼吸抑制情况,记录结果,比较分析不用给药途径对药物效应快慢的影响。 【实验结果】 将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注意事项】 1.掌握正确的灌胃操作技术,不要误入气管或插破食管,前者可致窒息。

2.实验中严格按照动物体重计算给药量。 3.为消除实验误差,保证各鼠抽取药液及给药分别由同一人完成。 4. 腹腔注射的操作:左手固定小鼠,头低腹高位,右手45°在左或右侧下腹部进针,针尖刺入腹腔时有落空感,然后略抽回针头2mm,贴着腹腔壁轻轻推液。注射结束后,不宜太快抽回针头,否则漏液过多,对于小剂量的注射影响较大.

畜禽几种常用注射给药方法介绍

畜禽几种常用注射给药方法介绍 1007-273X(20 11) 12-0033-01 注射给药是将无菌药液用注射器直接注入畜禽机体组 织或管腔中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优点是给药少、 见效快、剂量准确,同时可避免消化液的破坏,是临床治疗 最常用的方法。现将畜禽几种常用的注射给药方法介绍如 ,供参考。 1 注射原则 1.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注射前术者须消毒,所用注射器必 须是经过清洗消毒 的。注射部位皮肤用棉签蘸 2%碘酊,以注射点为中心,由 内向外呈螺旋式涂擦, 待碘酊干后用 75% 酒精以同样方法脱 碘,酒精干后方可注射。 1.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仔细检查药品有无变质、混浊、沉淀、 变色,药物是否 已过有效期以及药品包装有无破损等现象。如果混合注射两 种以上药液,应注意查对有无配伍禁忌。注射前应排出注射 器内的空气,以防空气进入血液形成空气栓子。 1.3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 根据注射动物、药物类型及 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注 射部位,应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不能在炎症部位、硬结、 瘢痕及皮肤病处进针 1.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中图分类 t=r. 号 S854.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次性注射器及针头应做到一畜一套。可重复利用的注 射器及针头,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注射结束后所有物品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一次性物品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2 注射方法 2.1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是将药液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的方 法。凡是 易溶解、无强烈刺激性的药品及疫苗等均可进行皮下注射。 注射时,左手捏起皮肤呈皱褶,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于皮 肤皱褶处的三角形凹窝刺入皮下约2?3cm,回抽活塞不见回 血,针头可自由活动时,即可推动活塞注入药液。注射后用酒精棉球压迫针孔,拔出针头,再用碘酒涂布针孔。注射药量大时,可采取分点注射法。 2.2肌肉注射法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入肌肉内的方法。肌肉内 血管丰 富,注射后药液吸收较快,仅次于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适用于刺激性较强和较难吸收的药液,疫苗的接种大多采用肌肉注射法。凡肌肉丰满的部位均可进行肌肉注射。猪、羊多在颈侧部,大家畜在臀部和颈侧部,犬、猫多在脊柱两侧的腰

非口服给药的不同给药途径

第一节注射给药(parenteral drug delivery 注射剂的定义、特点 注射剂类型: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无菌粉末浓溶液 一、吸收部位与吸收途径 1.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V): 1 to 1000 ml 药物以注射的形式几乎可以对任意器官给药,但最常见的注射给药途径有:静脉注射、动脉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关节腔内注射和脊髓腔注射等 注射速度要求:医疗事故发生的常见原因 刺激性要求:渗透压,pH, 药物 注射容量要求:小于50ml,静脉滴注>100ml 一般为水溶液,也可以是乳剂(体积限制)。 静脉注射其生物利用度可看作为100%,实际上在注射结束的同时,血药浓度已达最高,但是存在“肺首过效应” 2.动脉注射: Intra-arterial (IA) 将药物直接注入动脉血管内,不存在吸收过程和肺首过效应。可使药物靶向特殊组织或器官。较少使用。 3. Intramuscular (IM): 是将药物注射到骨骼肌中。肌内注射存在吸收过程,药物先经注射部位的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所以药物的起效比静脉注射稍慢。 肌肉注射(im.)具有吸收过程,吸收迅速 丰富的毛细血管(1mm2 1000根毛细管),血流量丰富具有肺首过效应 吸收转运方式:被动转运,毛细血管壁具有微孔的脂质膜,药物以扩散和滤过方式转运 吸收: 水溶性药物<脂溶性药物,孔隙只占毛细血管总面积1%;分子量很大的药物只能以淋巴系统为主要吸收途径。 注射容量要求:2~5ml 注射溶媒:水、油、复合溶媒、乳浊液或混悬液 肌内注射部位与疗效有关,注射部位血流量愈大,吸收愈多 药物吸收程度与静脉注射相当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目的和原理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掌握小白鼠的腹腔给药方法和灌胃法。 大多数药物需进入血液分布到作用部位才能发生作用。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为吸收(absorption),吸收速度的快慢及吸收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及强度。其中给药途径是决定药物起效时间及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给药途径不同,则药物吸收快慢亦不同,其吸收快慢顺序初静脉注射外是: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给药途径不同,其吸收程度又不同,由此使药物作用强度不同。药物经不同给药途径所致的吸收程度是: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较为完全,口服次之,皮下较差;皮肤表面吸收程度最差,一定要脂溶性特别高的药物才能通过此途径较好地吸收。而胃肠道给药,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有首关消除的影响等,使药物吸收程度有所不同。 二、实验材料 (一). 动物:小白鼠,体重18g ~ 22g。 (二). 器材:1 ml注射器、针头、灌胃针头、大烧杯、天平。 (三). 药品与试剂:8%硫酸镁溶液,苦味酸。 三、观察指标 (一)观察小鼠正常活动情况。 (二)给药后观察两鼠的反应有何不同。 四、方法与步骤 (一). 取健康小白鼠2只,称体重后,分别作标记,然后观察正常活动情况。 (二). 甲鼠从腹腔注射8%硫酸镁溶液 ml/10 g体重,乙鼠以同样剂量灌胃。给药后将鼠放入烧杯内,观察两鼠的反应有何不同?为什么?

表 XXX实验结果记录 鼠号体重药物及剂量给药途径动物反应 甲 乙 五、注意事项 六、思考题 不同给药途径在哪些情况下使药物的作用产生质的不同?在哪些情况下则使药物的作用只产生量的不同?

医院常用给药方法(材料相关)

医院常用给药方法·外文缩写速查表 外文缩写中文译意外文缩写中文译意 qh每1小时一次st立即 q2h每2小时一次prn需要时(长期)q3h每3小时一次sos必要时 q4h每4小时一次Dc停止 q6h每6小时一次Aa各 qd每日一次Ad加至 bid每日两次Rp,R处方 tid每日三次Inj注射 qid每日四次Po口服 qod隔日一次OD右眼 biw每周两次OS左眼 qm每晨一次OU双眼 qn每晚一次AD右耳 am上午AS左耳 pm下午AU双耳 12n中午12点ID皮内注射 12mn午夜12点H皮下注射 hs睡前IM/im肌内注射 ac饭前IV/iv静脉注射

pc饭后ivgtt静脉滴注 外文缩写中文译意外文缩写中文译意qh st q2h prn q3h sos q4h Dc q6h Aa qd Ad bid Rp,R tid Inj qid Po qod OD biw OS qm OU qn AD am AS pm AU 12n ID 12mn H hs IM/im

ac IV/iv pc ivgtt 外文缩写中文译意拉丁语全拼qh每1小时一次 q2h每2小时一次 q3h每3小时一次 q4h每4小时一次 q6h每6小时一次 qd每日一次quaque die bid每日两次bis in die tid每日三次ter in die qid每日四次quater in die qod隔日一次 biw每周两次 qm每晨一次 qn每晚一次 am上午 pm下午 12n中午12点

12mn午夜12点 hs睡前 ac饭前 pc饭后 外文缩写中文译意 st立即 prn需要时(长期)sos必要时 Dc停止 Aa各 Ad加至 Rp,R处方 Inj注射 Po口服 OD右眼 OS左眼 OU双眼 AD右耳 AS左耳

实验一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的影响; 2.学习小白鼠不同途径的给药方法。 二、实验原理 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会使药物发挥不同的作用,口服硫酸镁可导泻和利胆,注射则产生止痉、镇静和降低颅内压。 三、实验动物 小白鼠 四、实验药品及器材 1.器材:1ML注射器四副,灌胃针头一个,天枰一台,250ML烧杯4个。 2.药物:10%硫酸镁。 五、实验方法 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甲鼠腹腔注射10%硫酸镁溶液0.6ML。 2.乙鼠口服(灌胃)10%硫酸镁溶液0.6ML。 3.观察并比较两只鼠的不同现象。 六、实验结果 七、结果分析 硫酸镁可因给药途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硫酸镁腹腔注射给药时,会抑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使骨骼肌、心肌、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发挥肌松作用和降压作用;而硫酸镁灌胃时,肠道很少吸收增加肠容积而促进肠道推进性蠕动,产生泻下作用,故甲鼠出现肌张力明显减弱,处于安静状态,乙鼠则出现轻微腹泻的现象。 八、实验结论

给药途径不同所产生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不同,硫酸镁腹腔注射使肌松弛,灌胃则出现轻微腹泻。 九、思考题 1.给药途径不同,一般情况下对药物的作用产生什么影响?在哪些情况下可使药物的作用产生质的差异? 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速度不同,一般规律是静脉注射>(快于)吸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贴皮。如静脉注射,药物直接入血可立即生效,用于急救、昏迷病人;剂量易控制;刺激性药物可稀释后静注;大量注射时可静滴。缺点为较易产生不良反应;要求技术熟练。不同给药途径因吸收、分布方面产生的差异,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甚至产生质的差异,如硫酸镁口服导泻,而肌注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用于抗惊厥。为此,临床应按照病情、治疗需求和药物特性,选用合适的给药途径。 口服有首过消除效应,注射没有,所以生物利用率有区别,会有量的差异。 而体内再分布或作用有明显靶向性的药物,使药物体内分布不均,不同受体,作用不同,会有质的差异。 2.给药途径不同时,药物的作用为什么有的会出现质的差异,有的会出现量的不同。 有的药物口服有首关消除效应,注射则没有所以生物利用率有所区别,因此出现量的不同;而体内再分布或作用有明显靶向性的药物,使药物体内分布不均,不同受体,作用不同,故会有质的差异。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 1.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练习家兔的捉拿法、耳静脉注射法和肌肉注射法。 3.练习小白鼠的捉拿法、灌胃法和肌肉注射法。 【实验原理】 给药途径不同,药物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不同,致使药物的吸收和分布的速度也不同,药物效应因而呈现差异。静脉吸收最快,产生作用最强,其他给药途径的吸收速度依次是:呼吸道>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口服>贴皮。主要包括“量差异”(即同一效应,但作用强度不同)和“质差异”(即出现不同的药理效应)。 硫酸镁为导泻、利胆、降压和抗惊厥药。口服不易吸收,并使肠内容物渗透压升高,水分吸收减少,肠容积增大,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而泻下。镁盐还能引起十二指肠分泌缩胆囊素,此激素能刺激肠液分泌和肠蠕动。注射给药可使血中Mg2+增加,Mg2+与Ca2+化学性质相似,可以特异地竞争Ca2+受点,拮抗Ca2+的作用,阻止运动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乙酰胆碱,使骨骼肌松弛。 与此同时,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感觉和意识消失。过量时,引起呼吸抑制、血压骤降以至死亡。静脉缓慢注射氯化钙,可立即消除Mg2+的作用。 尼可刹米属于中枢兴奋药,可直接或反射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但若剂量过大,则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广泛兴奋,导致惊厥发生。本实验对小白鼠应用过量的尼可刹米,以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对象】 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兼用。 【实验药品】 10%硫酸镁溶液、2%尼可刹米溶液。 【实验器材】 1ml注射器、小鼠灌胃器、鼠笼、大烧杯、天平。 【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称重编号。分别放于大烧杯内,观察小鼠的正常活动、呼吸和粪便情况。甲鼠10%硫酸镁溶液0.2ml/10g灌胃,乙鼠10%硫酸镁溶液0.2ml/10g肌肉注射.。 给药后观察两鼠的活动、呼吸和粪便变化,并与给药前比较。 【结果记录】 小鼠编号体重(g) 给药前情况药物及剂量给药途径给药后反应65甲灌胃乙肌注(二)尼可刹米惊厥法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白鼠3只,称重编号,观察小鼠正常活动情况。然后,将小鼠随机分配为甲、乙、丙三组,给药途径、剂量、时间和结果记录见下表: 小鼠编号尼可刹米剂量(0.2ml/10g体重) 给药途径作用潜伏期药物反应甲灌胃乙皮下注射丙腹腔注射【注意事项】1.灌胃给药前动物一般应进行一段时间(通常一夜)的禁食,不禁水。因为胃内容物会影响药物的给药容量,而啮齿类动物禁食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到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和药物在肠道内吸收,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 2.经口灌胃给药时,勿将药物灌入气管,以免造成动物窒息死亡。如果刺

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的变化,常需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由于实验目的、动物种类、药物剂型不同,给药途径和方法也多种多样。 一经口给药法 (一)灌胃法 此法给药剂量准确,是借灌胃器将药物直接灌到动物胃内的一种常用给药方法。 1、白鼠灌胃法:抓起小鼠,以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头部,小指、无名指和掌心夹注尾巴,使腹部朝上,颈部拉直,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的口角插入口腔,从舌背沿上腭插入食道。灌胃量0.2~0.5ml/10g。 胃管可用适宜口径的硬质塑料管或磨去针头的8号注射针头弯成适当的弧度制成。 注意,操作时不要用力猛插,以免插破食道或误插入器官造成动物死亡。 2、白鼠灌胃法:左手戴上棉手套,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大鼠头部固定,将大鼠 灌胃器沿腭后壁慢慢插入食道。灌胃针插入时应无阻力,如有阻力或动物挣扎则应退针或将针拔出,重新再插。灌胃器由注射器和特殊的灌胃针构成。灌胃量10~20ml/kg 3 兔、犬等:灌胃一般要借助于开口器、灌胃管进行。先将动物固定,再将开口器固定于上下门齿之间,然后将灌胃管(常用导尿管代替)从开口器的小孔插入动物口中,沿咽后壁而进入食道。插入后应检查灌胃管是否确实插入食道。可将灌胃管外开口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若无气泡产生,表明灌胃管被正确插入胃中,未误入气管。此时将注射器与灌胃管相连,注入药液。 4、猪的胃内灌注法:给猪下鼻饲管较困难,因猪的鼻翼与上唇联合形成吻突,鼻腔内上下鼻夹与鼻中隔通道极窄,只能通过F10-12号的导尿管,F14号以上的导尿管不能插入,故一般均给猪采用经口入胃的灌胃方法。具体方法是,预先做好一矩形小木块,中间有一洞,让小猪咬住,将其固定,然后再由此洞下胃管。此种操作较为简便。 5、鸟类:包括鸽、鸡等,经口灌胃给药,可由助手将其身体用毛巾裹住固定好。实验者用左手将动物向后拉,使其颈部倾斜,用左拇指和食指将动物嘴撬开,其他三只手指固定好动物头部,右手取带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将灌胃针头由动物舌后插入食管。不要象其它动物灌胃时插的太深,如动物不挣扎,插针头又很顺利,即可将药液经口或食管上端罐入胃内。罐入速度要慢。

药物的正确给药方法二

眼膏剂 使用眼膏剂时,宜按下列步骤操作:①清洁双手,打开眼膏管口;②头部后仰,眼向上望,用食指轻轻将下眼睑拉开成一袋状,③压挤眼膏剂尾部,使眼膏呈线状溢出,将约1cm长的眼膏挤进下眼袋(如眼膏为盒装,将药膏抹在玻璃棒上涂敷于下眼睑内),轻轻按摩2~3min以增加疗效,但注意眼膏管口不要直接接触眼或眼睑;④眨眼数次,尽早使眼膏分布均匀,然后闭眼休息2min;⑤用脱脂棉擦去眼外多余药膏,盖好盖帽;⑥多次开管和连续使用超过1个月的眼膏不要再用。 滴耳剂 滴耳剂主要用于耳道感染或疾病。如果耳聋或耳道不通,不宜应用。耳膜穿孔也不要使用滴耳剂。滴耳剂的使用方法:①将滴耳剂用手捂热以使其接近他问;②头部微向一侧,患耳朝上,抓住耳垂轻轻拉向后上方使耳道变直,一般一次滴入5~10滴,一日2次。或参阅药品说明书的剂量;③滴入后稍事休息5min;④滴耳后用少许药棉塞住耳道;⑤注意观察滴耳后是否有刺痛或烧灼感;⑥连续用药3天患耳仍然疼痛,应停止用药及时去医院就诊。 滴鼻剂 鼻除其外部皮肤所覆盖外,鼻腔和鼻窦内部均为黏膜覆被,鼻腔又深又窄,所以滴鼻剂应头往后仰,适当吸气,使药液尽量达到较深部位。另外,鼻黏膜比较娇嫩,滴鼻剂必须对黏膜没有或仅有较小的刺激。滴鼻剂的使用方法:①滴鼻前先呼气;②头部向后仰依靠椅背或仰卧于床上,肩部放一枕头,使头部后仰;③对准鼻孔,瓶壁不要接触到鼻黏膜,一次滴入2~3滴,儿童1~2滴,一日3~4次或间隔4~6h给药1次;④滴后保持仰位1min,

后坐直;⑤如滴鼻流入口腔,可将其吐出来;⑥过度频繁或延长使用时间可引起鼻塞症状的反复。连续用药3天以上,症状未缓解应向执业医师咨询;⑦同时使用几种滴鼻剂使,首先滴用鼻腔黏膜血管收缩剂,再滴入抗菌药物;⑧含剧毒药的滴鼻剂尤应注意不得过量,以免引起中毒。 鼻用喷雾剂 鼻用喷雾剂是专供鼻腔使用的气雾剂,其包装带有阀门,使用时挤压阀门,药液以雾状喷射出来,供鼻腔外用。鼻用喷雾剂的使用方法:①喷鼻前先呼气;②头部稍向前倾斜,保持坐位;③用力震摇气雾剂并将尖端塞入一个鼻孔,同时用手堵住另一个鼻孔并闭上嘴; ④挤压气雾剂的阀门喷药,一次喷入1~2揿,儿童1揿,一日3~4次,或参阅说明书的剂量,同时慢慢地用鼻子吸气;⑤喷药后将头尽力向前倾,置于两膝之间,10s后坐直,使药液流入咽部,用嘴呼吸;⑥更换另一个鼻孔重复前一过程,用毕后可用凉开水冲洗喷头。 栓剂 栓剂因施用腔道的不同,分为直肠栓和尿道栓,后者现在很少应用。 (1)阴道栓应用阴道栓时宜注意:①洗净双手,除去栓剂外封物。如栓剂太软,则应将其带着外包装放在冰箱的冷冻室或冰水中冷却片刻,使其变硬,然后除去外封物,放在手中捂暖以消除尖状外缘。用清水或水溶性润滑剂涂在栓剂尖端部;②患者仰卧床上,双膝屈起并分开,可利用置入器或戴手套,将栓剂尖端部向阴道口塞入,并用手以向下、向前的方向轻轻推入阴道深处。置入栓剂后患者应合拢双腿,保持仰卧姿势20min;③在给药后1~2h内尽量不排尿,以免影响药效;④应于入睡前给药,以便药物充分吸收,并可防止药栓与热熔解后外流;月经期停用,有过敏史者慎用。

常用药物的给药方法

手动供水。家禽的饮水量受舍温、饲料、饲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计算饮水量时应于考虑。 3、混料给药:将药物均匀地混入饲料,供家禽自由采食,适用于长期投药,药物与饲料必须混合均匀,常用递加稀释法,先将药物加入小量饲料中混匀,再与10倍量饲料混合,余其类推,直至与全部饲料混匀。一般存中药的产品通常是按全天采食量计算用药后集中于1/2或1/3日粮给药,分两次喂给。给药时应注意药物与饲料添加物的相溶性与相互关系。 4、气雾给药:气雾给药是利用机械或化学方法,将药物雾化成易分散的微滴或微粒,通过家禽呼吸道吸入的给药方法。 5、带鸡消毒:集约化养禽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方法,肉鸡在鸡舍约两个月,蛋鸡约两年,为防止饲养期感染,应视污染程度,定期进行带鸡消毒。在炎夏季节可每日进行1-2次,春秋季节每3-5天一次,冬季每周一次,喷洒量0.2-0.25L/m2即可。 6、药浴: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常用的给药方法。一种是把水生动物放入溶有药物的水中浸洗;另一种在水生动物的栖息水中溶入药物。浸洗时采用较高浓度进行短时间药浴;第二种则采用较稀浓度长时间药浴。此外陆生动物也可采用药浴的形式来杀灭体外寄生虫。 (二)个体给药法: 1、经口投药:是将药液或药片直接投入口腔吞咽的给药的方法,经口投药方法简便,剂量准确,但药物吸收较慢,生物利用度低,费工费时。 2、嗉囊注射:是将药液注射嗉囊的给药方法,此法操作简便,剂量准确,特别是需要注射有刺激性的药物,或者禽只开喙困难均可采用。 3、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操作简便,剂量准确,药效发挥迅速、稳定。 4、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入翼下静肪的给药方法

鸡常见给药方法

鸡常见给药方法 一般来说,鸡病防治给药常用体内注射、饮水、拌料等方法,由于集约化饲养及使用全价颗粒饲料,方便快捷的饮水给药越来越成为养殖场的首选方法。 一、拌料给药。适用于几天甚至几周的短、长期的投药。拌料时先将药物与少量饲料混合均匀再逐步扩大,防止拌料不均匀造成某些鸡吃不到药,而另一群鸡因服用过量的药物中毒。 二、混水给药。这是最为常见的投药方法。适用于短期投药、紧急治疗投药。这对某些不吃料,但还饮水的病鸡较有效。以下几种饮水投药方法,养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一次性给药:将一天用量的药物溶于全天1/5~1/8饮水量的水中,让鸡短时间内(2小时左右)一次饮完,其余时间则饮清水。在给药前应停止给水1~2小时,这种方法对需紧急治疗的鸡效果较好,适用部分抗菌药,如庆大霉素一天给药一次效果优于同剂量分3次给药。 2、早晚给药法:即在早上及晚上饮水中加入药物。此法对吸收快、半衰期短的药物比较合适。如氨苄西林、氯霉素等。使机体血药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此法也可在联合用药中使用,早晚各用一种或几种药物。 3、“三.八”给药法:将全天的饮水量平均分为3份,相应的在三个8小时内供鸡饮用。第一个8小时的饮水中加抗菌药物,第二个8小时的饮水中加入多维、肾肿灵等调节机体功能的药物,第三个8小时则饮用清水。 4、自由饮用法:即把药物溶于饮水中,稀释到有效浓度,让鸡自由饮用。如开食补盐、水溶性营养类药及预防性药物都适用此法。 三、直接投药。一般用于个别治疗,适用于较小的鸡群或个别感染,剂量比较准确。 四、体内注射。常用皮下注射,也称肌肉注射。适用于逐只治疗,尤其是紧急治疗。对于难被肠道吸收的药物可用注射法给药。 五、体表用药。主要是外伤用药,及各种杀虫剂。 六、蛋内注射。对某些重要预防的病可将药物注入种蛋内。

不同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特点

不同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特点 文章来源:整理自《药物制剂学》 自我院开展门诊处方点评及病历医嘱合理用药点评工作以来,发现我院处方及病历医嘱在使用药物过程中有给药途径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利巴韦林喷剂给药途径为外用或者口服,聚甲酚磺醛栓给药途径为口服,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注射液12mg+维生素B6注射液100mg 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活血止痛胶囊给药途径为热敷患处,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给药途径为外用,以上给药途径不合理的例子不胜枚举。故以下介绍不同药物剂型的给药途径及特点,以期为我院医师用药提供参考,促进我院合理用药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常见药物剂型的服用要求: 1.普通片:吞服,必要时(儿童、吞咽困难者)可研碎服用; 2.包衣片、糖衣片、肠溶片:吞服; 3.胶囊:吞服; 4.缓释、控释片:必须整片(粒)吞服,不得研碎或掰开服用; 5.含片:口腔或舌下含服,不得吞服; 6.咀嚼片:口腔内咀嚼后服用,不得吞服; 7.泡腾片:含有泡腾崩解剂,遇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使片剂快速崩解,可以溶液形式服用; 8.分散片:遇水能迅速崩解均匀分散,可吞服、咀嚼或含吮; 9.混悬液:振摇均匀后准确定量服用; 10.液体制剂:一般按要求定量服用即可。 部分不合理使用剂型分析: 1、注射剂----口服 ①剂量小,达不到应有的疗效; ②注射剂配方中的某些辅料刺激胃肠道; ③某些药物口服不吸收或吸收很少; ④注射剂一般比口服制剂成本高,不经济,浪费卫生资源。 2、缓释、控释制剂(片、胶囊、双层片)----咀嚼或研碎或掰开或溶于水后服用 ①缓释、控释制剂一般含量较大,药物突然大量释放,易造成毒副作用; ②破坏药物的长效目的。 3、口含片或颊含片----吞服或溶于水后服用 ①大多数口含片或颊含片在胃肠道吸收缓慢或不吸收; ②有些药物有首过效应,吞服后,造成血药浓度下降; ③病变部位药物浓度大大下降,疗效降低。 4、糖衣片、肠溶片等----研碎服,分割服或溶于水后服用 ①造成包衣破坏,达不到包衣目的; ②有些肠溶药物在胃中释放遭破坏,疗效降低; ③有些肠溶药物在胃中释放对胃有刺激性,如阿司匹林。 5、胶囊剂----小儿患者分剂量服用或将胶囊壳去掉服用 ①破坏制成胶囊的目的; ②小儿分剂量难以准确。 6、非口含片或口颊片----含服 ①起效慢; ②某些药物可被口腔和胃中的酶破坏; ③某些药物有特殊味道,使人不适。 7、普通片剂----阴道用,如阴道给予甲硝唑片、制霉片(非泡腾片)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 1.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练习家兔的捉拿法、耳静脉注射法和肌肉注射法。 3.练习小白鼠的捉拿法、灌胃法和肌肉注射法。 【实验原理】 给药途径不同,药物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不同,致使药物的吸收和分布的速度也不同,药物效应因而呈现差异。静脉吸收最快,产生作用最强,其他给药途径的吸收速度依次是: 呼吸道>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口服>贴皮。主要包括“量差异”(即同一效应,但作用强度不同)和“质差异”(即出现不同的药理效应)。 硫酸镁为导泻、利胆、降压和抗惊厥药。口服不易吸收,并使肠内容物渗透压升高,水分吸收减少,肠容积增大,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而泻下。镁盐还能引起十二指肠分泌缩胆囊素,此激素能刺激肠液分泌和肠蠕动。注射给药可使血中Mg2+增加,Mg2+与Ca2+化学性质相似,可以特异地竞争Ca2+受点,拮抗Ca2+的作用,阻止运动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乙酰胆碱,使骨骼肌松弛。 与此同时,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感觉和意识消失。过量时,引起呼吸抑制、血压骤降以至死亡。静脉缓慢注射氯化钙,可立即消除Mg2+的作用。 尼可刹米属于中枢兴奋药,可直接或反射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但若剂量过大,则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广泛兴奋,导致惊厥发生。本实验对小白鼠应用过量的尼可刹米,以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对象】 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兼用。

【实验药品】 10%硫酸镁溶液、2%xx溶液。 【实验器材】 1ml注射器、小鼠灌胃器、鼠笼、大烧杯、天平。 【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称重编号。分别放于大烧杯内,观察小鼠的正常活动、呼吸和粪便情况。 甲鼠10%硫酸镁溶液 0.2ml/10g灌胃,乙鼠10%硫酸镁溶液 0.2ml/10g肌肉注射.。 给药后观察两鼠的活动、呼吸和粪便变化,并与给药前比较。 【结果记录】 小鼠编号体重(g) 给药前情况药物及剂量给药途径给药后反应65甲灌胃乙肌注 (二)尼可刹米惊厥法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白鼠3只,称重编号,观察小鼠正常活动情况。然后,将小鼠随机分配为甲、乙、丙三组,给药途径、剂量、时间和结果记录见下表: 小鼠编号xx剂量( 0.2ml/10g体重) 给药途径作用潜伏期药物反应甲灌胃乙皮下注射丙腹腔注射【注意事项】

不同剂量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 1. 观察不同剂量尼可刹米对小鼠的影响。 2.加深对药物量效关系的理解。 【原理】尼可刹米为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对中枢有兴奋作用。药物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与血药浓度呈线性正相关,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尼可刹米,了解药物的量效关系。 【器材】粗天平、注射器、鼠笼等。 【药品】 0.2、2、4%尼可刹米溶液 【动物】小白鼠。 【方法】 1.取小鼠3只、称重、编号 2.给药 1号鼠ip0.2%尼可刹米溶液0.2ml/10g体重;2号鼠ip2%尼可刹米钠溶液0.2ml/10g体重;3号鼠ip4%尼可刹米溶液0.2ml/10g体重。 【结果】 1.观察结果给药后各鼠表现有何不同? 2.记录结果把结果填入表1。 表1 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注意】 1.药物必须准确注射到腹腔,给药量要准。 2.比较各鼠所出现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快慢。

1.通过实验,明确量效关系、最小有效量、最大有效量及常用量等概念。 2.了解药物的剂量和作用的关系对于进行药理试验和临床用药有何重要意义? (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地西泮的不同给药途径对家兔作用的影响 【原理】利用直接观察的方法,通过动物药效出现的快慢来作判断指标,了解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器材】婴儿磅称、注射器等。 【药品】 3%戊巴比妥钠溶液 【动物】家兔 【方法】 1.家兔2只、称重、编号。 2.给药 1号兔iv0.5%地西泮溶液1ml/kg体重。2号兔im0.5%地西泮溶液1ml/kg体重。 【结果】 1、观察结果给药后各鼠表现有何不同? 2、记录结果把结果填入表2。 表2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注意】 注射药物后作用发生较快,需注意观察动物反应。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效应快慢的影响。 【原理】 给药途径不同可直接影响药物效应的快慢和强弱,依据药效出现时间从快到慢,其顺序一般为:静脉注释、吸入、腹腔注射、舌下、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本实验我们只选用静脉注释、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这五种注射方式。 异戊巴比妥钠溶液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因剂量不同而表现出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不同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苯巴比妥相似,可能是由于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使大脑皮层转入抑制。为中效催眠药,持续时间约3—6小时,主要用于催眠、镇静、抗惊厥以及麻醉前给药。 【实验材料】 动物:小白鼠 器材:电子秤、注射器、头皮针、灌胃针头、玻璃钟罩。 药品:0.5%异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方法】 1.取体重接近的小白鼠5只,称重编号,观察其正常活动、翻正反射及呼吸情况。 2.然后以0.5%异戊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体重分别给药,1号鼠灌胃;2号鼠皮下注射、3号鼠腹腔注射、4号肌肉注射、5号皮下注

射。 3.观察并记录各鼠翻正反射消失(将小鼠放倒,使其四脚朝天而自己不能重新站立)时间及呼吸抑制情况,记录结果,比较分析不用给药途径对药物效应快慢的影响。 【实验结果】 将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注意事项】 1.掌握正确的灌胃操作技术,不要误入气管或插破食管,前者可致窒息。 2.实验中严格按照动物体重计算给药量。 3.为消除实验误差,保证各鼠抽取药液及给药分别由同一人完成。 4. 腹腔注射的操作:左手固定小鼠,头低腹高位,右手45°在左或右侧下腹部进针,针尖刺入腹腔时有落空感,然后略抽回针头2mm,贴着腹腔壁轻轻推液。注射结束后,不宜太快抽回针头,否则漏液过

常用给药方式及缩写

给药途径 1定义: 又称用药途径,药理学和毒理学上指药物和人体接触作用的途径。给药途径通过人体自身的运输和代谢过程,强烈影响着各种药物在体内的效用。 2分类: 局部给药(topical): 直接用药于要影响的身体部位。包括: oooo o表皮给药,例如局部止痛、止痒膏剂。 吸入给药,例如很多哮喘药物。 灌肠给药,例如造影药剂。 眼部给药,例如眼药水和眼药膏。 鼻腔给药,例如鼻塞药。 消化道给药(enteral): 但要影响的部位不是消化道本身。 oo口服,包括片剂、胶囊、药水等。 通过人工途径,例如胃插管、胃镜、十二指肠插管等方式给药,包括补充营养和鼻饲。 o肛门给药,例如灌肠和栓剂。 非消化道给药(parenteral): 作用于全身,但不通过消化道给药。oooooo静脉注射和静脉进食。

动脉注射,例如某些治疗血管痉挛和栓塞的药。 肌肉注射,例如疫苗、抗生素等。 心内注射,例如急救时注射的肾上腺素(现已少见)。 皮下注射,例如胰岛素。 骨髓注射,然后由骨髓导入动静脉系统。偶尔用于急救和儿科,静脉注射困难的情况。 oo皮内注射(直接注射到皮肤内部),例如过敏试验和纹身。 透皮给药,例如戒烟者用的尼古丁贴片。oo粘膜给药,例如舌下含的硝酸甘油。 吸入给药,例如xx气体。 其他不常见的给药方式还有: 腹腔注射、硬膜外腔注射(例如麻醉)、脊髓注射(进入脑脊液)、眼球玻璃体注射等。 与此相关的简写有: RP表示请取药; P.O表示此药口服; INJ.表示注射剂; MIXT.表示合剂; TAD.表示片剂; SOL.表示溶液; CO.表示复方; PR.表示灌肠;

I.D表示皮内注射; I.V表示静脉注射; I.V.GTT.表示静脉点滴; IH表示皮下注射; IM表示肌肉注射; O.M表示每晨; O.N表示每晚; HS.表示睡时用; AM.表示上午; PM.表示下午 A.C.表示饭前; P.C.表示饭后; SOS.表示需要时用一次; ST.表示立即; QD表示每日一次; BID表示每日两次; TID表示每日三次; QID表示隔日一次; QH表示每小时一次; Q2H表示每两小时一次;Q3H表示每三小时一次;依次类推; MCG表示微克;

实验三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不同机能状态对药物作用

实验三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不同机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对小白鼠作用差异。 【实验原理】 巴比妥类药物为镇静催眠药,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选择性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使传入大脑的冲动减少,大脑皮质兴奋性降低,并转为抑制进而产生镇静催眠作用。现认为此作用也与增强脑内γ-氨基丁酸(GABA)的突触后抑制效应有关。 随着剂量由小到大,戊巴比妥钠可依次产生镇静剂催眠作用。前者以自发活动减少为指标,而后者则以翻正反射消失为指标。 【实验材料】 1.器材:鼠笼、天平、1ml注射器、镊子 2.药品:苦味酸溶液、0.2%、0.4%和0.8%的戊巴比妥钠溶液 3.动物:小白鼠 【方法步骤】 取小鼠三只,分别编号为1、2、3号,称重并观察正常活动。1号鼠由腹腔注射0.2%戊巴比妥钠20mg/ml(0.1ml/10g),2号鼠由腹腔注射0.4%戊巴比妥钠40mg/ml(0.1ml/10g),3号鼠由腹腔注射0.8%戊巴比妥钠80mg/ml(0.1ml/10g)。给药后观察并比较小鼠的活动情况、翻正反射消失及恢复时间。 【实验结果】 鼠号体重(g)药物剂量给药时间翻正反射 消失时间 翻正反射 恢复时间 作用维持 时间(分) 1 2 【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保持安静 2.个别小鼠未出现翻正反射消失,则观察其是否有镇静作用 3.翻正反射消失以1分钟以上为确定标准 【思考题】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对临床用药有何意义? (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对等量硫酸镁所产生的药理作用。 【实验原理】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诸多种,其中给药途径的不同可产生很大的差异。口服硫酸镁因肠道难以吸收,而形成高渗压,使肠内水分的吸收减少,肠腔容积扩大,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产生导泻作用。注射硫酸镁水解出的Mg+,可特异地竞争Ca2+的作用,引起骨骼肌松弛,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一系列反应。 【实验材料】 1.器材:鼠笼、天平、1ml注射器、小鼠灌胃针、镊子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多种,按主要特点大致可分为肠内给药和肠外给药两大类。 1、肠内给药:包括口服、舌下给药和直肠给药。 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其缺点为:某些药物因本身的被物理性质而不能吸收;有些药物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呕吐;或因消化酶和胃酸而被破坏;此外在食物和其它药物同时存在时,吸收多不恒定。 舌下给药:尽管口腔粘膜可用于吸收的表面积不大,但对某些药物来说,经口腔粘膜吸收有特殊意义。例如硝酸甘油在舌下吸收十分迅速,可迅速产生治疗效果。 直肠给药:在患儿呕吐或意识消失情况下,经常通过直肠给药。经直肠吸收的药物,约有50%不经过肝脏。但直肠吸收往往不规则、不完全。 2、肠外注射:包括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等。 静脉注射:把药物的水溶液直接注入静脉血流中,可准确而迅速获得希望的血药浓度,因而作用产生迅速可靠。这是其它给药方法所不能达到的。但由于高浓度的药物迅速到达血浆和组织,增加了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反复注射还有赖于持续保持静脉通畅。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油溶液或不溶性物质。 皮下注射:仅适用于对组织无刺激性的药物,否则可引起剧烈疼痛和组织坏死。皮下注射的吸收速率通常均匀而缓慢,因而作用持久。 肌内注射:药物水溶液肌肉注射时吸收十分迅速,适用于油溶液和某些刺激性物质。3、肺的吸收:气体或挥发性药物吸入后,由肺上皮和呼吸道粘膜吸收。由于表面积大,药物可经这一途径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此外,药物的溶液可以经雾化以气雾剂形式吸入。对肺部疾病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主要缺点是药物剂量不好控制,用法较麻烦。 4、局部用药 粘膜:将药物用于结膜、鼻咽、口腔、直肠、尿道和膀胱等,主要是利用它们的局部作用。 皮肤:很少有药物能迅速穿过完整的皮肤,但药物可经皮肤吸收,一般药效与其覆盖的表面积和药物的脂溶性成正比。虽然表皮有脂质屏障作用,但很多溶质能自由通过真皮,因此药物通过磨损、创伤或剥脱处皮肤产生的吸收作用要快得多。 眼:局部应用眼科药物主要是为了发挥其局部作用。 药物有几种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注射(静注)、肌肉注射(肌注)、皮下注射(皮下)。药物还可舌下含化(舌下)、直肠灌注(直肠给药)、滴眼、鼻腔喷雾、口腔喷雾(吸入剂),也可皮肤局部(表面)或全身(经皮)用药。 1.药物的给药途径有哪些?其药物吸收各有何特点? 2.影响全身麻醉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吸入性麻醉药的浓度;药物的血/气分布系数;麻醉药的脑/血分布系数;麻醉药的脂溶性;肺通气量。 3.硫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机制是什么? 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和静脉血管,减轻心绞痛的病因,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心肌的供血,从而达到止痛作用。 4.论述氯丙嗪的中枢药理作用? (1)药理作用:①镇静作用氯丙嗪具有安定、镇静、感情淡漠,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有嗜睡感,在安静的环境中易诱导入睡,但易觉醒。镇静作用出现快,但极易产生耐受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 用的影响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一、目的和原理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掌握小白鼠的腹腔给药方法和灌胃法。 大多数药物需进入血液分布到作用部位才能发生作用。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为吸收(absorption),吸收速度的快慢及吸收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及强度。其中给药途径是决定药物起效时间及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给药途径不同,则药物吸收快慢亦不同,其吸收快慢顺序初静脉注射外是: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给药途径不同,其吸收程度又不同,由此使药物作用强度不同。药物经不同给药途径所致的吸收程度是: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较为完全,口服次之,皮下较差;皮肤表面吸收程度最差,一定要脂溶性特别高的药物才能通过此途径较好地吸收。而胃肠道给药,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有首关消除的影响等,使药物吸收程度有所不同。 二、实验材料 (一). 动物:小白鼠,体重18g ~ 22g。 (二). 器材:1 ml注射器、针头、灌胃针头、大烧杯、天平。 (三). 药品与试剂:8%硫酸镁溶液,苦味酸。 三、观察指标 (一)观察小鼠正常活动情况。

(二)给药后观察两鼠的反应有何不同。 四、方法与步骤 (一). 取健康小白鼠2只,称体重后,分别作标记,然后观察正常活动情况。 (二). 甲鼠从腹腔注射8%硫酸镁溶液 ml/10 g体重,乙鼠以同样剂量灌胃。给药后将鼠放入烧杯内,观察两鼠的反应有何不同为什么? 表 XXX实验结果记录 鼠号体重药物及剂量给药途径动物反应 甲 乙 五、注意事项 六、思考题 不同给药途径在哪些情况下使药物的作用产生质的不同在哪些情况下则使药物的作用只产生量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