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质量记录控制文件

02质量记录控制文件

规定了对质量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职责控制方法,为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2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质量记录的控制。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所编制的或需采用的质量记录的批准。

3.2行政部负责公司质量记录的归口管理

3.3各部门负责各自有关质量记录的管理。

4程序

4.1质量记录的编制、采用和批准。

4.1.1各部门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公司实际的需要确定质量记录名称,并编制其记录格式,行政部审核、编号、标识、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使用。

4.1.2各部门需要使用既有的(含外来的)质量记录,可按原编号标识,须经行政部审核,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使用。

4.1.3行政部负责编制公司〈质量记录总览表〉,其内容包括编号、名称、保存期限、保管部门。

4.2质量记录的填写要求

4.2.1记录的填写要字迹清楚、及时准确、内容完整、注明日期和签名确认。

4.2.2质量记录是客观证据,需改正时采取划改方式,责任者应在改处注明日期和签名。4.3质量记录的贮存和保护

4.3.1各部门正在使用的质量记录要存放在适宜的位置,保持整洁完好。

4.3.2行政部负责公司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便于保管与检索。

4.3.3质量记录的存放有书面、电子媒体、硬拷贝等方式,其存放设施要适宜,以防止损坏和丢失。

4.3.4质量记录的借阅,须经公司领导主管批准,在指定地点查阅。

4.4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和处理

4.4.1公司统一规定各种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经管理者代表批准纳入“质量记录总览表”进行控制。

4.2.2质量记录保存期满后,由行政部负责统一处理,填写〈质量记录销毁清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进行销毁。

5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6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总览表〉

〈质量记录销毁清单〉

品质管理流程

1.品质管理工作流程

2.流程权限配置及流程角色说明 2.1流程权限配置图 2.2流程角色说明 2.2.1技术质量部质检员: (1)应对所负责检验的原辅物料的规格,检测方法与检测仪器等均能了解,对照相应的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及时进行检验状态标识,并记录检验结果; (2)进料检验发现品质不良状况时的处理; (3)负责每月进货品质状况统计及进货检验数据库维护; (4)负责对制成品和成品的性能按检验规范进行检测,并记录检验结果; (5)对技术质量部产生的检验报告进行保存、存档。 2.2.2生产部质检员: (1)负责对制成品和成品的外观按检验规范进行检测,并记录检验结果; 2.2.3技术质量部经理: (1)对技术质量部质检员的进料检验报告、制成品和成品的性能检测报告进行审核,并对检测结果负责; (2)对进料、过程和出厂检验发生的不合格报告进行审核;

(3)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理; 2.2.4生产部主管: (1)对生产部质检员制成品和成品的外观检验结果进行审核; (2)对生产部产生的检验报告进行保存、存档。 2.2.5 技术副总: 负责对不合格报告和不合格品处理方式的最终审批。

3.质量管理工作管理标准 3.1质量检验总体要求 (1)时效性:进料检验时,技术质量部接到仓库原材料“申检单”后,必须在2天内检验完成(有PCTS检测项目,4天检测完成)(2)准确性:检验人员按公司检验作业规范的要求进行检验,必须对检验的结果负责; (3)检验人员出具的检验报告格式是标准化的模板格式。 (4)报告制度:检验人员在进料、过程、最终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情况,发现在第一时间(1小时内)向上一级领导反馈。3.2 不合格处理总体要求 (1)不合格品处理三不放过原则:质量问题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者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改善措施不放过。 (2)所有的不合格品都应放置在指定的不合格区进行隔离, 操作人员/检验人员依据『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规定及时予以标识,以防误用。 (3)为了给不良品责任分析、技术分析和统计汇总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资料,操作人员/检验人员发现不良品后,一定要按齐全、统一、正确和清晰的要求,认真填写不合格原始记录。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6DG13.402-2003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2003-04-20 发布2003-05-01 实施 有限公司发布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1目的 确保公司各项记录之完整性,并被妥善保管,需要时能迅速调阅,并作为日后质量追溯的依据, 以证明各项生产作业符合公司既定要求和/或顾客规定要求,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作。 2范围 适用于有限公司质量体系有关产品和原/辅材料的采购、制造(包括设计/开发、样件生产、试生产、批量生产等)、检验和试验及校准、仓储、包装到交付各阶段作业的记录(包括顾客指定的记录和供应商提供的记录及以硬拷贝或电子媒体等形式存在的记录)。 3引用文件 Q/6DG13.401-2003《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4术语和定义 质量记录:是指公司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实施过程的文件化的证据和记录的结果。 日历年:指从一年的1月1日到年底的12月31日共365天 5职责 各单位负责相关质量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贮存、防护、保管、处理和销毁等管理。 6工作流程和内容 6.1.表单由各 《程序文集》,按程序文件中的要求选用。表单集》 6.2表单编码 6.2.1表单编码需统一按如下格式编写: Q/6DG13. □□口-表单□口 ①② ③ ①企业标准号 ②程序文件编号 ③表单序列号 6.2.2.各单位使用的记录表单必须与《表单集》中规定的表单一致。 6.3.记录填写要求 6.3.1.不得用铅笔填写,可采用钢笔或圆珠笔等填写,字迹要正确、 清楚,不得遗漏。应能准确识别并有签字或签章; 6.3.2.记录填写要完整、详细,如有勿须填写的项目,可在该栏内以 6.3.3.各种记录填写的内容 需更改时,应由更改者在更改处签字/章。 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说明使用表单表单填写

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007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及记录表格

7、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1目的 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记录。 3职责 体系中心:负责产品检验相关的所有记录的保管和控制。 各部门:负责与本部门产生的记录的管理和控制,并接受体系中心的监督检查。 4工作程序 4.1记录填写要求 a)记录的填写要认真,内容真实、准确、字迹要清晰。用黑色墨水钢笔、签字笔填写,不能用铅笔、圆珠笔填写。记录应填写完整,不应有漏项、空格,空白处用斜杆划掉; b)所有记录都有记录人签名,注明日期。纸张大小要统一,以便装订; c)质量记录应能提供产品实现过程的完整质量证据,并能清楚地证明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d)记录不允许随意涂改,保持清晰,易于识别;若因笔误写错时,记录人应在错误的地方划上双杠线,然后在其旁边空白地方填写上更正后的内容,并由改写人签名或盖印章;

e)记录表格由相关的人员编制。编制的表格要适用,可操作,尽量减少记录人写字。 4.2记录的保管和贮存 ---记录要有标识,如名称,编号等;记录要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乱放。---记录贮存在文件柜中,按一定的顺序分类存放,便于检索,还要能防潮,防虫害。 4.3记录的保存期 ---记录要登记,见附表IQM07-01B。 ---对于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存期办理。 ---与产品直接有关的记录,军品保存期与产品的寿命期相适应,民品保存期一般为五年。 ---其他方面的记录保存期为四年。 4.4记录的查阅 ---记录不外借阅,需查阅者到保管记录处查看,经记录保管人同意,调阅相应的记录。 ---查看记录的人不得在记录上乱画,保持记录清晰,看后交于记录保管人存放。 ---需要复印记录者,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由记录保管人按批准的要求进行复印。 4.5记录的处理 ---记录到保存期限后,由记录保管人做好登记,经主管领导批准,统

质量记录管理程序

1目的 对记录的标识、贮存、检索、保护、保存期限和处置进行控制,以提供产品、过程符合要求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同时也为产品的可追溯性、制订纠正/预防措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信息。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记录的控制。 3职责 3.1 综合办负责记录的归口管理;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表格的编制,填写要求的规定和保存期限的确定; 3.3 各部门对记录的真实、准确、清晰和完整性负责,并负责记录的贮存。 4工作程序 4.1 记录的范围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记录:合同评审记录、检验/试验记录(包括检验记录、试验报告等)、产品认可/过程认可记录(包括样品认可报告、生产件批准/批量认可报告、Cmk/Cpk能力测定报告)、人员培训/鉴定记录等、质量审核报告(体系/过程/产品/供应商审核)、材料检验/试验报告、质量控制图、顾客索赔记录、与改进有关的记录、设备/模具/工夹具保养、维修记录、测量设备校准记录、管理评审报告、业务策划、采购记录、培训记录、过程开发记录、客户弃权证明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记录等。 4.2 记录的填写要求 4.2.1 记录必须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字迹工整、清晰,重要记录需经校对、审核和批准。 4.2.2 使用规定的填写工具,一般不使用铅笔和水彩笔。 4.2.3 记录不得随意更改,确需更改时,采取划改的方式,并在更改处签名(章)。 4.2.4 记录校核人员必须签全名或盖章,盖章时用红色印油。 4.2.5 记录以书面和表格形式为主,也可采用电子媒体作为载体。 4.3 记录空白表式的管理 4.3.1 各种记录的表式由各主管部门设计、发放,记录样表交综合办统一备案、编号,记录设计和发放部门要确保各有关工作场所都能得到。 4.3.2 由综合办对受控的空白表单进行汇总成册,并在汇总册前附上清单,清单中对使用后的记录保存期限加以规定。 4.4 记录的保管和贮存要求 4.4.1 各部门应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本部门记录的汇总、编目,应保持记录的顺序号或日期便于查询。在封面附上“记录清单”,便于存取和检索。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本

1.目的 对质量记录进行控制和管理,提供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记录。 3.引用文件 ISO 9001:2000 文件要求 《质量手册》章 4.定义 无 5.职责 5.1管理者代表负责确定质量记录的保存年限。 5.2各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所需质量记录的内容和格式。 5.3各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和销毁本部门的质量记录。 5.4记录人员负责准确有效地填写质量记录内容。 6.程序内容 6.1各部门根据本部门实际需要合理确定质量记录范围并制定质量记录格式, 其版本、保存期详见“质量记录一览表”。 6.2质量记录的媒介形式是纸张。 6.3质量记录格式由厂办进行编号。 编号格式:

HD-QT-XXX XX X 版次 顺序号 程序文件序号 质量记录缩写 6.4质量记录的填写要求 A各部门指定相应作业人员填写。 B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C相关记录的数据应吻合,前后衔接。 D字迹必须清楚、工整、无留空现象。 6.5各部门根据需要对质量记录适时收集、整理、归档并妥善保存,防止损坏、 丢失,并填写“质量记录归档清单”,以便于查阅。 6.6填写完整有效的质量记录,在必要时可将其复印件作为资料报送其他相关 部 门,各部门使用后根据本部门需要决定其保存或作废,经部门负责人同意作废的应及时销毁。 6.7借阅质量记录应填写“质量记录借阅单”,使用后应及时归还。 6.8销毁质量记录应得到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后进行,并填写“质量记录销毁清 单”。 7.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清单 HD-QT-40201 质量记录归档清单 HD-QT-40202 质量记录借阅单 HD-QT-40203 质量记录销毁清单 HD-QT-40204 质量记录一览表 HD-QT-40205 8.相关/支持性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HD-QP-401

品质流程管理

品质流程管理 品质产品检验工作流程、各部门工作流程图,制定标准化品质工作流程,让品质管理能够工作标准化

1.产品检验工作流程 产品检验工作流程说明 序号节点责任人相关说明相关文件/记录 1 制定 标准品质工程师 品质工程师制定检验标准,交品质主 管审核后,呈报总经理审批 《进料检验标准》 2 原材 料进料检验员 根据进料检验标准和管理制度,实施 原材料检验,并做好记录 《进料检验记 录》、《入库单》、

检验库管员检验合格,交由库管人员,办理入库《领料单》生产部生产部根据《领料单》领料生产 3 制程 检验制程检验员 根据制程检验标准以及控制程序实 施制程巡回检验,并做好记录 《制程检验标 准》、《制程巡验记 录表》 生产部检验合格,继续生产 4 成品 检验成品检验员 依据成品检验标准及管理制度实施 检验,并做好记录 《成品检验标 准》、《成品检验记 录表》、《出货检验 报告》 库管人员 将检验合格的成品,办理入库,准备 出货 品质工程师 检验人员 整理检验记录,填写《检验报告》, 并上交品质主管审核签字后,交由总 经理进行最终审批 5 修订 标准品质工程师 检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订品 质标准 《产品检验标准》

2.样品检验工作流程 样品检验工作流程说明 序号 节点 责任人 相关说明 相关文件/记录 1 检验 质检员 品质部对生产部提供的样品,按客户 要求及检验标准进行检验 《样品检验报告》 2 出具报告 质检员填写《检验单》,出具《检验 总经理 技术部 品质部 生产部

报告》,上报技术部、总经理审批 3 审批意见 技术主管 总经理样品有问题,退生产部返工,重新生产;样品品质合格,品质部提出相关意见后,生产部开始小批量试产 4 特性检验 质检员 质检员针对样品特性进行检验 5 出具报告 检验完毕,检验员填写《检验报告》, 上报技术部、总经理审核、批准 6 审批处理生产部 检验不合格,退回生产部返工;检验 合格,生产部开始批量生产 3.制程检验工作流程

质量和技术记录管理程序

1.目的 根据国家卫生行业有关规定,对实验室记录数据、信息的保存和管理作出规定,以保护各方利益、患者隐私,同时督促检验科各工作人员积极工作,努力改善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适用范围 质量记录、技术记录、检验申请单(包含患者信息的其他表格或病历)、检验结果报告、样本接收记录、投诉及处置记录、审核记录、意外事故及处置记录、生物安全事故及处置记录、人员培训及考核记录、供应品的批次文件证书等所有记录 3.职责 3.1各专业组当班人员负责收集、整理、装订、标识当天检验申请单,交文件管理员 3.2各专业组长负责收集、整理、装订、标识本专业组当月、当年、实时或完成的各种记录表格,交文件管理员 3.3文件管理员负责按《质量和技术记录管理》对各种文件记录进行管理 3.4质量负责人负责监督文件管理员工作 4.工作程序 4.1资料保存期限 (1)质量控制记录(主要是质控图及质控原始数据)、检验原始实体数据、生物安全事故记录、审核记录、意外事故处置记录、供应品批次文件证书,保存至少5年(2)技术记录、申请单、电脑中的检测结果、样本接收记录、投诉处理记录、人员培训及考核记录、会议记录,保存2年 (3)已打印检验报告,保存1月 4.2记录文件的交接 (1)按日交付:检验申请单 (2)按月交付:室内质控、检验原始数据、培训考核记录、生物安全记录、环境记录、交接班及考勤记录等按月完成的记录 (3)完成或实时交付:如登记本使用完后、会议记录、投诉处理记录、交流沟通记录等实时完成的记录 (4)按年交付:如管理评审、内部审核, 4.3记录分类和保存 (1)至少分如下类别 a 室内质控图,b室间评价及比对,c仪器校准及年检记录,d 不符合预防、设别、评审、纠正、改进记录,e 仪器使用、维护、维修记录,f 检测原始数据及复检记录,g报告记录, h 样本接收、拒收记录,i 投诉处理记录,j 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记录,k 培训考核记录,l 会议及讲座记录,m 生物安全记录,n环境记录,o 交流沟通记录,p 供应品批次文件证书,q 检验申请单,r 交接班及考勤记录,s 其他记录。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 1.目的 对质量记录进行有效的管理,提供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2.范围 适用于质量体系所有相关的记录控制。(含外包加工商、供货商、客户之记录) 3.权责 3.1 ISO文控中心负责组织所有质量记录的管理工作。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记录的正确适用,并按规定保管有关 质量记录。 4.定义 无 5.作业内容 5.1 质量记录管理流程图(见附件一)。 5.2 各部门制定文件时,应考虑体系运作及产品符合性证实需要, 可产生相应之记录窗体,如有修改,亦依照《文件与数据管理程序》进行管理。 5.3 填写要求: 5.3.1 记录应如实反映具体执行状况,不可弄虚作假; 5.3.2 记录如填写有误,不可使用涂改液进行更改,应以 “ =” 划除原有内容,后清晰填入新内容,并于旁边注明

更正人、日期。 5.4 保管规定: 5.4.1 各部门产生之记录,应定期归档,并于活页夹边缘标 识种类、识别方法; 5.4.2 有编号要求之记录,各部门应注明记录之编号; 5.4.3 保存地点应干燥、防虫、防鼠 , 以防损坏; 5.4.4I SO文控中心制定<质量记录管理列表>,规定保存部门、 保存年限、标识分类方法、编号方法,依《文件与数据 管理程序》之规定分发各部门执行。 5.5 借阅规定: 5.5.1 公司内部人员及合同许可情况下之客户均可调阅相关记录; 5.5.2 需借阅记录,均须填制<质量记录借阅申请单>,如属 内部借阅,须经保管责任部门主管核准;客户借阅时,由发 货部填制<质量记录借阅申请单>,报副总经理核准,其中均 应规定借阅期限; 5.5.3归还记录时,保管人员应核实记录之完整性,并于<质 量记录借阅申请单>中注明归还情况。 5.6 保存和销毁 5.6.1 各责权部门,依<质量记录管理列表>之规定予以妥善 保存记录,不得遗失、损坏; 5.6.2 过期之质量记录,各部门在主管核查后,可予以销毁,

品质全套管理程序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节省检验成本,有效管制原物料、产成品之品质,特制定本办法。 1.2适用范围 本公司品管单位执行各种抽样检验作业,悉依本办法执行。 1.3权责单位 (1)品管部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作业规定 2.1抽样计划 本公司品质检验之抽样计划采用GB2828(等同MIL-STD-105D)单次抽样,一般检验II级水准及特殊检验S-2水准。 2.2检验原则 (1)本公司品质检验之抽样计划采用特别规定,均使用单次正常检验方式。 (2)检验方式如需调整,应由品管部经理(含)以上之人员批准方可变更。 2.3检验方式转换说明 2.3.1转换核准程序 (1)由品管部提出加严、放宽或恢复正常检验之申请,经品管部经理(含)以上人员批准。(2)由交验单位提出放宽或恢复正常检验之申请,经品管部经理(含)以上人员批准。(3)由品管部经理(含)以上人员指示对某些检验采用加严、放宽或恢复正常检验方式,由品管部实施。 2.3.2由正常检验转换为加严检验的条件 在正常检验过程中,连续检验十批(不包括两次交验复检批)中,有五批以上被判定不合格(拒收)时,品管部可以申请改用加严检验。 2.3.3由加严检验转换为正常检验的条件 在加严检验过程中,连续检验十批均判定合格(允收)时,品管部可以改用正常检验方式。2.3.4由正常检验转换为放宽检验的条件

在正常检验过程中,连续检验十批均判定合格(允许),且在所抽取之样本中,无主要缺陷(MA)及致命缺陷(CR)时,品管部或交验单位可以提出放宽检验的申请。 2.3.5由放宽检验转换为正常检验的条件 在放宽检验过程中,只要有一批被判定不合格(拒收)时,品管人员应报请品管部经理恢复正常检验方式。 2.4全数检验时机 有下列情形时,经品管部经理(含)以上人员核准,应采用全数检验: (1)交验物料(成品)有致命缺陷(CR)时。 (2)有安全上缺陷或隐患之品质问题时。 (3)入库检验及加工过程中不良甚多时。 (4)品质极不稳定的。 (5)其他状况有必要实施全数检验时。 3.附件 [附件]HA01-1《样本代码表》 [附件]HA01-2《抽样表》 1.总则 1.1制定目的 本公司为管制采购物料、委外加工物料品质,使其符合设计规格及允收品质水准,特制定本规定。 1.2适用范围 凡本公司采购物料、委外加工物料或本公司自制之零部件均适用本规定。 1.3权责单位 (1)品管部负责本规定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规定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检验规定 2.1抽样计划 依据GB2828(等同MIL-STD-105D)单次抽样计划。 3.2品质特性

文件记录控制程序

1目得 规范公司记录得管理,为追溯、改进与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依据,证实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得持续性、适宜性与有效性,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得所有记录得管理与控制。 3职责 3、1 行政部负责记录得统一编号、发放与管理,建立《记录管理一览表》。 3、2 品质部负责产品检验记录得管理。 3、3 各部门负责各自相关联记录得管理. 4流程图 见附件 5内容 5、1 记录得分类 凡就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得记录、报告及与产品相关得质量数据均属于记录范围。 5。1。1 与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有关得记录主要有: 管理评审记录、内部审核记录、文件控制记录、纠正与预防措施记录、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记录、设施管理记录、产品与过程监视与测量记录等等。 5。1。2与采购、销售、生产、检验与交付有关得记录主要有: 产品要求得评审记录、供方评价记录、产品检验记录、监视与测量装置得校准记录、统计技术得应用记录、顾客投诉及服务记录等等。 5.1.3记录得形式为书面形式(如:书面得表格形式、报告文件形式等)、硬拷贝、磁盘等电子媒体等形式。 5、2 文件记录表格得设计、审批、印制与领用。 5。2。1 各部门设计自己所需得记录表格,并将空白表格交行政部审核后报管理者代表或其授权人审批后交行政部印制. 5.2.2 印制好得记录表格由仓库负责保管,各部门根据需要从仓库领用. 5、3 文件记录得填写 文件记录由开展该项活动得直接责任人按要求及时填写,填写要求如下: 5。3.1 正确:质量记录所记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填写方法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字迹清晰,不随意涂改。需更改得部分采取划改,但需更改人签字并注明更改时间。 5。3.2及时:按规定时间填写、传递,发现问题应立即纠正。

质量管理程序

质量管理程序 药品在库养护操作程序 一、目的:为规范药品在库养护程序,确保在库药品质量,特制订本程序。 二、制度依据及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12 年修订)。 三、适应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在库药品养护操作。 四、责任: 1、养护员负责在库药品养护工作;发现可疑药品立即在计算机系统进行锁定,并悬挂明显标识,控制销售;填写药品养护记录,建立药品养护档案。 2、保管员负责在库药品保管工作和仓库卫生、药品储存条件维护等工作; 3、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员对药品养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内容: 1、确定在库药品需要重点养护的品种和一般养护的品种 1.1首营品种,主营品种; 1.2特殊储存要求的药品,它包括:易串味品种(可参见易串味品种目录),生物制品; 1.3性质不稳定品种:如储存条件为防潮、防蛀、防冻、防火等品种(参 照药品说明书); 1.4储存时间较长的品种:即长时间没有销售的药品。这个长时 间可以是1年或2年;

1.5近效期品种:即距离有效期6个月的品种; 1.6药监部门重点监控的品种:只要是药监部门通告中的药品都要列为重点养护,通告包括当地药监部门和国家局质量通告。 1.7 一般养护品种包括除重点养护品种之外的其他在库药品。 2、重点养护的品种每个月检查养护一次,必要时可以缩短检查养护周期时间,近效期药品、易变药品酌情增加检查次数;一般养护的品种每三个月为一个循环周期,在一个循环周期内,在库的药品均应进行质量检查。 3、养护检查的内容: 3.1检查在库药品的外观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或是否存在异常情 况; 3.2检查在库重点养护品种的外观质量是否符合法定质量标准规 疋; 3.3检查有效期药品的效期。 3.4检查库房温湿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以及所有在库药品的储存条件是否符合其质量标准中贮藏项的规定; 3.5检查库房是否满足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等要求。 4、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超过效期的、变质的等不合格药品或 可疑药品,要立即对可疑药品或不合格药品采取隔离、悬挂黄色标识、暂停销售等措施,在计算机系统中对可疑的药品进行锁定,防止可疑 药品销售。同时填写《药品质量复核通知单》,报告质量管理部门确 认,在此期间,任何部门、岗位不得对质量有疑问药品及不合格品进行擅自处理。对存在质量问题的药品应当米取以下措施: 4.1存放于标志明显的专用场所,并有效隔离,不得销售; 4.2怀疑为假药的,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3不合格药品的处理过程应当有完整的手续和记录; 4.4对不合格药品应当查明并分析原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规范质量活动的记录,客观、真实、准确的反应监理文件资料形成全过程的质量活动,为证明本公司的监理文件资料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客观证据。 2. 适用范围 通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提醒运行中相关记录的控制。 3. 职责 3.1技术副总负责组织协调各公司质量记录的管理与控制。 3.2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记录的管理与控制。 4.工作程序 4.1.1质量记录的控制范围 本公司质量记录的控制范围详见附录“质量记录控制清单”。 4.1.2质量记录的编号 本公司质量记录均应编号,编号方法按《文件管理控制程序》如下: 4.2质量记录表式的设计与审批

4.2.1 质量记录表样在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编制的同时,由制定人根据标准要求 和管理的需要同步编制。 4.2.2 质量记录表样中的栏目设置要合理,既要满足质量管理的要求,又要力求简化,做到适用、充分、规范 4.3 质量记录的使用(填写)、更改 4.3.1 质量记录的填写应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字迹清晰规范,不得随意涂改。填写应能清楚地证明过程或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序。 4.3.2 不需填写的内容,说明理由,或在该栏内划单杠线,不允许留有空白栏。 4.3.3 凡签名或签章栏均应由当事人签名或加盖印章。 4.3.4 因笔误出现错误若需更改时,应使用杠改的方法更改,并在更改处加盖更改者的图章或签名并注明更改者的日期。上交后的质量记录若需更改,应按《文件控制程序》中相应条款之规定执行。 4.4 质量记录的收集、贮存、保护 4.4.1各部门负责人按照本程序文件的规定,指定专人负责质量记录的收集、贮存和管理。 4.4.2 各部门负责人对质量记录应提供适宜的环境,做到通风、干燥、防火、易检索,防止文件变质、损坏和丢失。 4.5 质量记录的归档和检索 各部门质量记录管理人员应对已归档的质量记录按规定进行分类、标识、编目、建帐、归档、贮存和管理,以便于存取、查阅和检索。 4.6 质量记录的销毁 各部门对超过保存期的或其他情况需要销毁的质量记录应及时撤出,质量记录管理人员填写《文件作废申请单》,经批准后销毁。具体撤出销毁的办法按《文件控制程序》相关条款之规定执行。 4.7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 4.7.1在每种程序文件和其他作业性的文件中对相关记录的保存期已作出了规

品质管理流程图

内部日常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版 本 A .0 IQC 管理流程图 生效日期 制定部门 品质部 管 理 流 程 图 责 任 单 位 相关文件及表单 NG OK 供应商 仓库 仓库 IQC IQC 相关单位 相关单位 IQC IQC 、仓库 送货单据 收货单 送检单 MIL-STD-105E II 抽样标准 IQC 作业指导书 IQC 检验报告 MRB 会议 MRB 会签单 限期改善通知书 标识贴纸 MRB 会签单 限期改善通知书 制 定 审 核 核 准 材料入厂 仓库暂收置待检区 开送检单 按标准抽样 贴绿PASS 标签 IQC 检验 相关部门决定 特采 挑选 退货 仓库入仓 置退货区 贴 黄色标签 贴蓝色标签 贴红色标签 检验结果

供应商品质控制管理流程图 制定部门 品质部 管 理 流 程 图 责 任 单 位 相关文件及表单 N NG OK NG OK IQC IPQC QE/IQC 工程师 供应商 IQC 工程师 IQC 工程师 IQC 工程师 IQC 工程师 来料检验规范书 IQC 来料不良检测报告 IPQC 巡拉作业指导书 试验报告 品质异常联络单 改善处理报告 品质异常联络单 制 定 审 核 核 准 品质异常联络单 IQC 检验中发现的来料异常 生产中发现的来料异常 试验中发现的来料异常 跟进回复结果 跟进改善结果 结案 提出处理对策 知会采购部 继续跟进供 应商回复

制程控制(IPQC )管理流程图 制定部门 品质部 管 理 流 程 图 责 任 单 位 相关文件及表单 NG OK OK NG NG OK NG OK OK NG NG OK OK 制造部 制造部 IPQC 制造部 FQC 相关责任部门 相关责任部门 品质部(IPQC ) IPQC 、制造部、工程部 制造部、工程部 品质部 领料单 排拉表、作业标准书 IPQC 巡拉报告/BOM 修理日报表 QC 日报表 纠正/预防措施通知单 IPQC 巡拉检查报告 纠正/预防措施通知单 首件检验报告 制 定 审 核 核 准 生产领料 生产投产 生产、工程分析原因 批量生产 不良率较低 修理 IPQC 核对物料 FQC 检测 确认责任部门 写纠正/预防措施 送首件确认 IPQC 检验 结 案 效果确认 不良率较高

质量记录管理程序

1.0目的 通过对质量记录的控制,确保各质量活动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以证实产质量量符合规定的要求及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质量量要求及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记录。 3.0引用文件及术语 3.1 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2 GB/T 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 4.0 定义 无 5.0职责 5.1 文控中心:负责对质量记录进行统一编号,有效质量记录格式版本的收集、 存档; 负责制订、更新和保存《质量记录一览表》。 5.2 各部门:负责质量活动中质量记录表格的编制、修改和作废的控制,以及 对部门的记录在使用过程及职能范围内的保管; 6.0 工作内容 6.1各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对质量记录进行策划,质量记录策划时应根据实际工 作中填写的内容设置必要的栏目,确保栏目的空间大小与所填写内容多少 相适宜。 6.2 质量记录的编号及版本状态标识参照COP4.2.3-001《文件控制管理程序》 执行; 6.3质量记录的内容应保持清晰,不随意涂改,如有笔误可作划改,并注明修

改人姓名。 6.4本公司需控制质量记录文文件、产质量量记录、质量体系运行记录。 6.5文控中心制订一份《质量记录一览表》,该表详细列出各质量记录的使用 部门、名称、编码、保存期限及存贮方式。 6.6各部门负责收集质量记录、确保质量活动中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6.7各部门对本部门的质量记录进行归档并妥善存贮,以便随时查阅。存贮应以 不致质量记录变坏、受损或遗失为宜。存贮方式有纸张、磁盘等。质量记 录的存贮时间以文控中心编制的最新《质量记录一览表》为准。 6.8超过保存期限的记录,经判定无参考价值后,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予以销 毁,同时需保留质量记录销毁列表。电子文文件形式的记录可直接删除或 覆盖。 7.0支持性文件 COP4.2.3-001《文件控制管理程序》 8.0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一览表》 《质量记录销毁列表》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 版房负责拼版。 3.2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3.3 各工序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产品的工艺要求、《安全生产制度》、《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及相关要求进行生产。 3.4 品管部对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所需物资或产品的合格性负责。 3.5 技术部负责制定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并保证产品工艺规程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3.6 设备部应确保生产设备及相关的辅助实施的正常运行和对生产环境的监控。 3.7 总经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资格的确认工作。 3.8 仓储部负责对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

4. 作业程序 4.1 生产计划的制定 4.1.1 生产技术部根据市场营销部下发的《生产订单(合同)评审表》制定《生产计划》,经过审批的《生产计划》需于每天下午4点前递交总经理、生产技术副总、市场营销部、仓库、品管部、和仓库。 4.1.2 生产技术对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必须进行跟踪,对各个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经生产部经理审批的《生产计划跟踪表》交总经理、市场营销部与生产副总。 4.1.3 生产技术部根据评审后的《生产计划》制定《生产工单》。 4.1.4 《生产工单》经生产部经理审核后,下发至所有相关部门,各部门按《生产工单》的要求组织生产与物料统计。 4.1.5 《生产工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点等,详见《生产工单》。 4.2 试生产 4.2.1 每种产品或不同规格的相同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应进行试生产。 4.2.2 生产人员在生产作业之前,应对设备使用操作、维护、保养等事宜进行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后,生产人员方可单独进行设备操作。 4.2.3 生产人员应熟悉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知道其所涉

质量记录管理程序

无锡忻润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文件封面 文件编号: QP4202

无锡忻润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1.目的 对质量记录进行控制和管理,以保证提供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体系运行和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种记录、图表、报告等所有的记录,包括来自供方及客户提供产品的质量记录。 3.参考 依据ISO/TS 16949:2009第:4.2.4。 4.定义 无 5.职责与权限 各职责单位按要求进行记录、收集、保管及销毁工作。 6.作业内容 6.1质量记录管理作业流程(附件一) 6.2需管制的质量记录的文件名称、记录单位、收集、保管单位及销毁单位详见质量记录保 存年限一览表(附录二)。 6.3 外来文件接收后,经接收单位填写“外来文件登记表”(1)后转保存单位,按内部作业进行。 6.4 质量记录的填写要求 6.4.1 质量记录的填写应使用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不可使用铅笔。 6.4.2 质量记录的填写者要签名,并注明日期,作成后交由部门主管审核。 6.4.3 质量记录的填写内容确实,完整,字迹清晰,清洁,能准确的识别。 6.4.4 质量记录不允许涂改, 如因笔误需要修改记录内容时可采用划改的方式更正,但要签名或盖章,并写明日期。 6.5 质量记录的收集/保管及销毁说明 6.5.1 按(附件二)规定相关权责单位对记录进行收集,每月对相关记录进行归档保存,归文件单位可以根据实际状况,按产品别或日期自行进行归档,归档后应在每月的数据上给以明确的注记,并作成“质量记录管理清单”(2),以方便查阅。 6.5.2 质量记录的保存应满足防潮、防蛀、防鼠等条件。

项目质量管理程序文件

一、项目质量管理程序质保部: ⒈制订公司内部质量 验收标准; ⒉参与项目施工组织 设计的编制与审定; ⒊对右列计划(2 项)之 项目质量管理程序项目质量管理程序 项目中标末期~项目开工初期阶段 质保部: 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 编写各分项工程质量 控制要点; ⒉质量计划书 2.1 创优计划 审定; ⒋参与特殊工序施工 方案的编制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选择合格分包商和物资供应商2.2 阶段质量预控计划2.3 质量意识教育计划 对有关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施工组织 设计交底 物资进场验证分项工程施工 前技术交底 特殊工序作业 指导书交底 项目质量主管: ⒈组织每周质量例会与每月质量检查讲评 ⒉对右列各点进行检查与监督 ⒊开展工种、班组质量评比竞赛,进行奖励与处罚 ⒋请质监站检查 ⒌请评优组专家检查评定 进场物资 标识 对分包商施工过程 质量的控制 样板引路 1.分包商要建立与项目经 理部质保体系对口的部门 的专职质检人员 2.对每道工序的检验和质 量验评标准的控制,检验 批进行专检 3.控制每道工序的不合格 点率小于 8% 质量否决制度

对检验批 质量的验收 公司自有分包商业主指定分包商 分包班组自检 填写自检记录表分包主管工长分包商班组自检 填写自检记录表分包主管工长 组织班组长质量检查员验收填写: 1.检验批验收记录 2.验收等级 3.隐蔽工程检查验 收记录 组织班组长、 质检员共同验 收 填写: 1.检验批验收记录 2.验收等级 3.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4.填写上报验收申请表 项目现场工程师项目现场工程师 组织分包商工长、质检员验收 1.核定验收等级 2.在隐蔽及检验 批验收记录表上 填写具体检查意 见 3.填写检验批验 收申请表 项目现场工程 师邀请业主监 理共同验收 1.核定验收等级 2.在隐蔽工程及检 验批验收记录表上 填写具体检查意见 3.在工程报验单上 签署同意报验与否业主监理 的意见 业主监理 项目质量主管邀请业主监理共同验收监理工程师在隐 蔽工程及检验批 验收记录上签署 具体验收意见 项目现场工程 师邀请业主监 理共同验收 监理工程师在隐 蔽工程检验批验 收记录表、验收 申请表上签署具 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体检查意见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分包商工长 组织上下工 序班组交接 检查 填写交接记录表

质量记录管理程序

质量记录管理程序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1.目的 对质量记录进行有效的管理,提供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2.范围 适用於质量体系所有相关的记录控制。(含外包加工商、供应商、客户之记录) 3.权责 ISO文控中心负责组织所有质量记录的管理工作。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记录的正确适用,并按规定保管有关质量记录。 4.定义 无 5.作业内容 质量记录管理流程图(见附件一)。 各部门制定文件时,应考虑体系运作及产品符合性证实需要,可产生相应之记录表单,如有修改,亦依照《文件与资料管理程序》进行管理。 填写要求: 记录应如实反映具体执行状况,不可弄虚作假; 记录如填写有误,不可使用涂改液进行更改,应以“ =” 划除原有内容,後清 晰填入新内容,并於旁边注明更正人、日期。 保管规定: 各部门产生之记录,应定期归档,并於文件夹边缘标识种类、识别方法; 有编号要求之记录,各部门应注明记录之编号; 保存地点应干燥、防虫、防鼠 , 以防损坏;

5.4.4ISO文控中心制定<质量记录管理清单>,规定保存部门、保存年限、标 识分类方法、编号方法,依《文件与资料管理程序》之规定分发各部门 执行。 借阅规定: 公司内部人员及合同许可情况下之客户均可调阅相关记录; 需借阅记录,均须填制<质量记录借阅申请单>,如属内部借阅,须经保管责任部门主管核准;客户借阅时,由发货部填制<质量记录借阅申请单>,报副总经 理核准,其中均应规定借阅期限; 归还记录时,保管人员应核实记录之完整性,并於<质量记录借阅申请单>中注明归还情况。 保存和销毁 各责权部门,依<质量记录管理清单>之规定予以妥善保存记录,不得遗失、损坏; 过期之质量记录,各部门在主管核查後,可予以销毁,如需回收利用,则须依《文件与资料管理程序》之规定加盖“作废文件”章,方可再行使用。 於内部品质审核时,应审核各部门记录保存之执行情况,如因保存方法不当而引起记录无法充分证实体系运作时,可由ISO文控中心修正<质量记录管理清单 >,以改善方法。 6.相关文件 文件与资料管理程序 内部品质审核管理程序 7.使用表单 质量记录管理清单

质量记录管理控制程序02

质量记录管理控制程序

质量记录保存期限一览表

NHXG-QR-063A/0 质量记录销毁申请单 NHXG-QR-064A/0 销售代理协议 合同编号: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诚实守信的原则,经充分友好协商,就乙方销售代理甲方的相关事宜,订立如下合同条款,以资共同恪守履行。 一、代理区域 乙方的代理区域为: 二、代理产品 乙方销售代理甲方的产品为: 三、代理权限

1、甲方授权乙方为地区的独家代理商,全面负责该地区的销售和经销商管理。 2、甲方不得在乙方代理区域内另设其他代理或经销商。如出现上述情况,甲方须退还 乙方保证金,乙方有权立即终止代理合同及得到相应补偿。 3、乙方严禁跨区域窜货,对有跨区域窜货行为的乙方,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无条件收回 发出的全部货物,费用乙方全部承担;如果乙方不收回货物,甲方将取消其代理资 格,本合同将自动终止,一切后果由乙方承担。 4、对于乙方代理的销售区域,乙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销售政策,原则上甲方不予 干涉,但乙方对于自己以及下属经销商的经销行为负无限连带责任。 四、代理期限 1、本合同的代理期限为壹年,从本合同签订之日起至年月日止。 双方可根据本合同的约定提前终止或续期。 2、乙方要求对本合同续期的,应至少在本合同期限届满前提前壹个月向甲方书面提出。 甲方同意的,与乙方签订续期合同。 3、甲、乙双方约定,在本合同期限届满时,乙方满足以下条件可以续约:(1)较好地 履行了本合同的义务,没有发生过重大违约行为;(2)已经向甲方支付了到期的全 部款项;(3)签署放弃可针对甲方提起诉讼和仲裁的文件。 五、最低代理销售量乙方承诺向甲方的订货量为每月平均,如果壹年内不能完成销售指标的,甲方有 权取消乙方代理资格。 六、代理商品价格 1、配送价格:甲方向乙方统一配送产品的价格。 2、销售价格:乙方应当按照甲方建议(规定)的零售价格销售产品(服务)。如果甲方 建议(规定)的零售价格不符合本地区市场情况,乙方需调整销售价格时,应当向 甲方报告。甲方应当根据系统的统一性要求和乙方所处地区的市场情况综合考虑, 作出调整价格的决定。 七、奖励乙方年销售量达到,甲方赠送给乙方;年销售量达到,甲方赠送乙方 八、商情报告1、乙方有权接受客户对产品的意见和申诉,并及时通知甲方,以关注甲方的切身

GJB9001C质量记录控制程序(附表格)

XXX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程序文件 拟制: 批准: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发放编号: 2017-7-1 发布 2017-7-1实施 XXX 有限公司发布

7、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IQM07-2017B 1 目的 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记录。 3职责 体系中心:负责产品检验相关的所有记录的保管和控制。 各部门:负责与本部门产生的记录的管理和控制,并接受体系中心的监督检查。 4工作程序 4.1记录填写要求 a) 记录的填写要认真,内容真实、准确、字迹要清晰。用黑色墨水钢笔、签字笔填写,不能用铅笔、圆珠笔填写。记录应填写完整,不应有漏项、空格,空白处用斜杆划掉; b) 所有记录都有记录人签名,注明日期。纸张大小要统一,以便装订; c) 质量记录应能提供产品实现过程的完整质量证据,并能清楚地证明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d) 记录不允许随意涂改,保持清晰,易于识别;若因笔误写错时,记录人应在错误的地方划上双杠线,然后在其旁边空白地方填写上更正后的内容,并由改写人签名或盖印章; e) 记录表格由相关的人员编制。编制的表格要适用,可操作,尽量减少记录人写字。 4.2记录的保管和贮存 ---记录要有标识,如名称,编号等;记录要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乱放。 ---记录贮存在文件柜中,按一定的顺序分类存放,便于检索,还要能防潮,防虫害。 4.3记录的保存期 ---记录要登记,见附表IQM07-01B。 ---对于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存期办理。 ---与产品直接有关的记录,军品保存期与产品的寿命期相适应,民品保存期一般为五年。 ---其他方面的记录保存期为四年。 4.4记录的查阅 ---记录不外借阅,需查阅者到保管记录处查看,经记录保管人同意,调阅相应的记录。 ---查看记录的人不得在记录上乱画,保持记录清晰,看后交于记录保管人存放。 ---需要复印记录者,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由记录保管人按批准的要求进行复印。 4.5记录的处理 ---记录到保存期限后,由记录保管人做好登记,经主管领导批准,统一销毁,销毁人签名。 5 执行本程序所形成的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