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复习考试资料。

语言学纲要复习考试资料。
语言学纲要复习考试资料。

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学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在传统语文学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语言自身独自具有的发展规律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标志着语言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属,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借用信息论的术语来说,这一过程大体上可以分文“编码——一发送——传递——接受——解码”五个阶段。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语言整体的结构和发展得到了较全面的研究。

语言学关系的核心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从理论角度研究语言

广义: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它以人类所有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功能、性质、结构、发展规律等,是语言学的重要的理论部分。也叫一般语言学。它以一种或几种语言为研究对象。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从横的方面,以共时的、静态的方法,研究语言在某个阶段的相对静止的状态。从纵的方面以历史的、发展的方法研究语言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

为什么说语言人类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人们也可以借助于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比如,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都是传递某种信息的形式。总而言之,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独自传递的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在编码形式,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手段。

狭义:普通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

产生于19世纪中期,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的一般规律。

德国洪宝特被公认为普通语言学的第一个奠基者。他的著作《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被后人誉为“第一部关于普通语言学的巨著”。

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借用信息论的术语来说,这一过程可以分为“编码——一发送——传递——接受——解码”其中,编码和解码是交际过程中两个根本的环节。

语文学阶段与语言学阶段的区别

语文学古代的书面语为古代的经典作注解从属地位

语言学现代的口语探索语言的规律独立科学

语文学阶段

中国的语言研究是从注释古文献开始的,围绕阅读先秦典籍的需要,分析汉字的形、音、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的语文学。

《说文解字》、《释名》、《尔雅》

中国的语言研究,从语文学走向语言学,以1898年出版的《马氏文通》为标志。

秦汉:开创期,文字、训诂成果突出。

《说文解字》、《尔雅》、《方言》

2)魏晋-元:发展期,音韵学占统治地位。

李登《声类》/吕静《韵集》/《广韵》《集韵》《中原音韵》

3)清朝:鼎盛期。小学得到了充分发展。

历史贡献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语言学的新发展,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始。

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是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直到18世纪下半叶,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后语言研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语言学的确是十分年轻的。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为什么这样说?

语言伴随着人类一起出现,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很早就注意研究语言,所以语言学是古老的。

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中提出了应该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言语”(parole),“语言”(langue)。

言语(说话):运用语言的行为(说)和结果(话),具有一定的个人因素,因人而异。

语言: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对一个民族来说只有一套。

区别,区分: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

语言的性质

社会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语言为社会服务:语言是人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每个社会都存在自己的语言,语言是不同民族的区别标志。信息传递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全民性: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符号性,系统性: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人际交际功能:人际互动功能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通过语言人们建立并维持他们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

语言的思维功能: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里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功能是语言功能的另一重要方面,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可分离。

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实验根据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中间有“脑桥”(神经纤维)连接,使两个半球互相沟通。

左半球管右半身的动作;右半球管左半身的动作。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音乐、图形、几何空间)左半球:主管抽象思维;(语言、概念、计算能力)

言语

(1)言语就是说话(包括写作),是一种行为动作。(2)言语就是所说的话(写作),是行为动作的结果。

语言:是人们用以说(写)和存在于所说(写)中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区别:(1)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个人性。(2)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3)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4)语言是静态的,言语是动态的。

联系:语言和言语是静态和动态的联系,概括和具体的联系,系统和形式(现象)的联系。符号Vs 征候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它来推知事物。

符号与其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具有随意性。

语言符号是音义结合体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了语言符号的两面说:能指:声音。所指:概念,意义。

影响:人类语言的多样性(横向);语言可以变化发展的(纵向)。不同的语言或方言可以有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的语言或方言可以有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同一种语言或者方言可以有同一种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同一种语言或者方言可以有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

任意性(单个符号的音义之间相互关系来看)含义:指语言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二者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任意性,不等于随意性。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1)当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语言单位时,只能在线条上展开;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的声音,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延伸。这种线条性组合的特点:有条件、有规则。

3)这种特点的意义:以任意性为基础的符号处于有条件、有规则的联系中,使语言具备有条理性、可理解的性质。

语言的关系:底层(音位,义位)第一级,音素。第二级,词。第三级,词组。第四级,句子。语言符号的形式音义结合的符号符号的序列

组合关系定义: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

符号的组合是横向进行的,在线性序列上展开。相同的符号成分,如果线性序列不同,则会形成不同的组合结果。

如符号列={张三、弄脏、了、水}组合(1):张三弄脏了水组合(2):水弄脏了张三符号列={张三,打,李四} 组合(1):张三打李四组合(2):李四打张三

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运转规则

组合关系侧重的是符号和符号怎样组合成一句完整的话;聚合关系侧重的是如何替换现有符号创造出更多的句子。组词造句过程:立出句子结构(组合规则)→选择适当的词(聚合规则)→句子在其规则作用下产生

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1,任意性2单位的明晰性3结构的二层性4能产性5传授性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国际音标:a car [kɑ:] play [plei] map [m?p] 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音标也是符号系统。(形式:书写符号,内容:语音)

什么是语音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它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交际功能。

语音在语言中的作用语言依靠声音把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大脑联结起来,从而实现和完成交际任务。

区别:

音系学: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组织方式,属于语言学的核心部分。语音学:语音自身的自然属性或听觉反映,与语言学的核心部分是间接联系。

语音四要素音高——频率

音重——振幅(音强)

conduct content

莲子——帘子报仇——报酬

打死人

音长——振动时长

beat——bit Shot——short

Wit——wheat Sit——seat

音质(音色)——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

语音音质决定于:(l)从肺里呼出的气流通过口腔时受不受到阻碍?如果受到阻碍,在什么部位?如果未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共鸣腔。(2)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发音方法。(3)声带振动不振动?——发音体。

音质的音响分析

纯音。乐音和噪音(规则与否)乐音是由有限多个、频率有着规则性联系的纯音构成的;噪

音则是由无穷多的、频率没有规则性联系的纯音凑合成的。基音与陪音(频率高低、强度大小)共鸣器之于音质:非常重要。

元音和辅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腔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元音;

发音时气流在口腔或咽腔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辅音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元音辅音

气流有无阻碍无有

发音器官紧张情况均衡紧张阻碍部位紧张

气流的强弱弱强

响度大小大小

音位与音系

对立:出现环境相同互补:出现环境互补

音位和音位变体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1)音位总是属于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2)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直接)(3)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间接)(4)最小语音单位的集合体

音位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语音形式,就是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是由几个音素构成的一个集体,这个集体中的音素是集体的成员,音位跟音素之间是类别和成员的关系。条件变体,自由变体。

自由变体:自由变体是指那些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可以无条件地变读的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可以自由替换,它们的差别不会造成意义的改变。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音质音位(音段音位)非音质音位(超音段音位)调位:汉语、藏语、苗语、壮语的声调重位:英语的重读con`tent `content时位:英语的长短音beat bit

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音节由音位组合而成的结构,每种语言的音节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

语言有音质,音高,音强,音长四要素。

汉语:音节——汉字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时慢,高低,强弱的不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同化一个音位受到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同化音/被同化音顺同化/逆同化

异化两个邻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与临近的音不相同或不相近,这种变化叫异化。异化音/被异化音顺异化/逆异化

弱化语流中一个气流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近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辅音:减少发音的阻力元音:减小紧张度

脱落语流中有些较弱的或不重要的音在发音时丢失了,或者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叫脱落。

什么是语法

1.语法的定义A. 指客观存在的语言结构规则。B.指研究语法结构的语法学或语法理论,是人脑(通常是语言学家的头脑)对于语言规则的抽象和概括。内容:一般将语法分成两部分,词法和句法。

特征:

(1)抽象性语法是从无数的具体结构组合中概况、抽象出来的规则。生成性:根据语法规则可以产生无限合法的组合。递归性:在语言单位的组合过程中,各种语法规则可以反

复地无限使用。.系统性:严密的语法体系(5).稳定性:语言演变中变化最快的是词汇,而语法变化最慢。什么是词组:词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中作用相当于词、而又大于词的由词组成的单位。

词组的分类:根据能否自由组合,把词组分为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两类。

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是交际基本的表述单位。句子基本特征有三个:

一是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二是有完整的语调。三是前后都有停顿。

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

联合复句: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解说复句和选择复句等。

偏正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转折复句、让步复句和目的复句等。

词法包括两部分:词的屈折变化和构词法。

1)屈折变化:屈折变化指的是通过附加屈折语素(词尾等)来表现语法关系。2)构词法:从构词法上来讲,词可分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合成词有可分为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1)单纯词:指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又称单语素词。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根据组成词的语素的类别,又可分为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

什么是词类

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句法功能分出来的类。

凡是能在同样的组合位置中出现的词,它们的句法功能相同,就可以归为一类。词类是词的聚合规则

语法分类,划分词类主要依据词的句法功能。语法的聚合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是词类和词形变化。语法的聚合规则就是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的规则。

词类的划分是相对的。这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一个词可以同时具有几种词类的特点,这在汉语中表现最为突出。其次,不是某类词中的每一个词都具有该类词的全部特点。第三,某一类词中的有些词还会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是该类中的其他词所不具备的。

形态是指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也叫词形变化。

语言类型学的发展较早的语言类型学的研究主要是分类学意义上的,即19世纪初期的形态类型学:最初把语言分为附加语(affixal)和屈折语(inflectional)两种类型。

语言的结构:较传统的结构分类是根据词法的区别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析孤独语,稀着语,曲折语,复综语这四种类型。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特点;:(1)稳固性:人(2)能产性:脸(3)全民常用性(1)经常变动,灵活性(2)构词能力不强(3)数量大、局限性

什么是词义?词义是用一定声音固定下来的人们对事物特征的认识。

色彩义

A.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种。

B.语体色彩

书面语、口语

词义的概括性: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他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的,但不稳固,构词能力比较弱。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多义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义项之间互有联系的一个词表现在共时平面上的现象,词义历时发展的产物,经济原则

区别多义词和同音词

相同点:多个词义内容共一个语音形式

不同点:多义词是一个词,同音词是几个词;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几个同音词彼此之间意义无联系。注意:汉字简化中同音替代字所记录的语言

单位间是同音词关系。语义特征分析义素通常是通过对比的方法确定的。义素分析一般要在一组相关词中进行, 只有通过相关词的对比,才能找出它们共同的义素和相互区别的义素,最后分解出每个词的具体义素。

文字的含义。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

作用: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2.使语言突破了时空的限制。3.文字导致了书面语的产生,使得人类文化得以积累。4.文字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文字的发展

引进苏美尔文,古埃及的他源文字系列,主要是向表音文字的发展。

文字的产生:社会的需要是文字产生的前提;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记事的方式大致可归为两类,一种是实物记事,一种是图画记事。

从字符和语言的关系看,会不会有表意文字呢?

不会。

第一,语言中许多抽象概·念词是无形可画的,无法用象形的义符来表示。

第二,这些抽象概念也不可能都用与实物没有象形关系的抽象符号来表示。

自源文字的发展:

古埃及文字,汉字,古苏美尔文字。

他源文字的创新与文字的换用

(一)引进古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字的系列

1.意音表词文字

2.辅音文字

3.音位文字

文字的两种类型

1.自源文字:如,汉字

2.他源文字:如,韩语、日语等。

他源文字的创新与文字的换用

(一)引进古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字的系列1.意音表词文字2.辅音文字3.音位文字(二)日本朝鲜、韩国、越南

目前还不需要对汉字进行拼音化改革:汉语语素数量比音节数量要多,汉字能区别同音语素;汉语方言区多,普通话不普及,汉字能沟通方言;汉民族历史文化悠久,汉字承载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用语言通过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和“听”、“说”相联系。

书面语:用文字书写出来供“看”的交际方式。和“看”、“写”相联系。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口语是书面语得以产生的源泉和基础。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外部原因)

1、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1)社会制度发展:奴隶、奴隶主,封建主、地主,皇帝、皇后,书记、主席,经理、秘书,个体户、特区。(2)政治制度发展:马夫—饲养员、勤务兵—警卫员、剃头匠—理发员、伙夫—炊事员、马倌—饲养员、戏子—演员(3)经济发展:洗衣机、计算机、煤气等。(4)文化科技发展:音乐电视、电视小品、电视连续剧、克隆、

高速公路。

语言学发展的特点:不平衡性,渐变性,相关性,规律性。

1、语言各子系统发展变化不平衡

(1)词汇发展最快一般词汇〉基本词汇。(2)语音发展缓慢汉语:平分阴阳,入派三声。(3)语法发展最慢汉语:主——谓——宾。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自救、自杀、自信、自夸2、不同时期语言发展不平衡社会变革、社会动荡、发展快捷、思维活跃、交往频繁,语言的发展就快,反之,就慢。

3、不同地域的语言发展不平衡

汉语中,南方方言发展变化的速度相对较慢,保存古代汉语的成分较多,北方相对较快。汉语北京话中古不同社会方言的发展变化不平衡年龄方言中: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语体:广告语体快速发展。

同一社会的成员,由于生产条件、生活方式、社会地位、职业、年龄、性别、信仰、文化水平等的不同,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社团。为满足各阶层各社团的交际需要,会出现一些不同于共同语的特殊语言成分,从而出现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异同

相同点:

(1)使用的基本材料都有共同的语言基础;(2)都没有全民性特点,在使用范围上有一定的局限。

不同点:

(1)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反映在词汇方面。而地域方言的差别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往往表现为系统上的一系列差别,尤其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2)地域方言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而社会方言永远也不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

社会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异同

共同点:方言、亲属语言都是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出来的后代。

相异点:同一语言在地域上不完全分化而形成的语言,是方言;如:中国。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进一步加剧而形成完全的分化,方言就发展为亲属语言;如:罗马帝国——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罗马尼亚语。

汉藏语系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而不像印欧语那样用词的内部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有一类专门的类别词。

借词:是音与义都借自外族语或外方言的词。借词和意译词不同。

西域借词:葡萄、石榴、苜蓿、菠萝、狮子、玻璃

印度借词:佛、菩萨、比丘尼等

蒙古语借词:胡同、站、蘑菇

欧美借词:沙发、咖啡、巧克力、尼龙、白兰地、咖喱

仿译词:是意译词的一个特类

*构词所用的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分别与所源出的外语词有对应关系。blackboard——黑板football——足球railway——铁路machine gun——机关枪ostrich policy——鸵鸟政策hot potato——烫手山芋

世界语:波兰医生柴门霍夫1887年创造,词汇材料主要来自拉丁语,也有部分来自日耳曼语和希腊语;语法规则16条,没有例外;采用拉丁字母书写。

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的通用交际语。

国家共同语:是一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的通用交际语。

汉民族共同语:北方方言

英吉利共同语:伦敦方言

意大利共同语:多斯岗方言

洋泾浜语:狭义的“洋泾浜”,指一种汉语和英语的混杂语,17至19世纪流行于中国南方的一些沿海通商口岸。广义的“洋泾浜”,泛指两种或几种语言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因为相互接触而产生的一种混杂语言。“洋泾浜”也叫做皮钦语(pidgin)洋泾浜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特殊形式,只有口头形式,一般用于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

语法化:大致相当于我国传统语言学所说的“实词虚化”,他们都是指语言系统中一些原来有实在意义的实词(或叫“词汇词”)在语法的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语法化还明确提出与语法化(虚化)是个有等级的序列,是由语法化程度较低的那一端向语法化较高的一端逐渐演化的过程。语法化的等级序列:实词>语法词>黏附成分>屈折成分

重新分析: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上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

词义的演变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

*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

2.词义演变的结果

(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最初的语言学是是为了给遗留下来的政治、哲学、历史、宗教、文学等古典文献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时候的语言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语言符号的特点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1)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比如:粤方言中读“人”,读作[zen],新会话读作[ng? n],开平话有的读作[ng? n] 、[ngin],台山话读作[ngin],闽南话读作[n^ng],但是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 (2)线条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按时间顺序出现,形成延续的线性序列,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说出两个符号。如:“庄”的语音形式就是由zh-u-a-ng四个音素依次出现而形成的。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可以前后连接起来的横向关系。 (2)聚合关系是指同一结构内相同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纵向关系。即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 (3)不仅各级语言符号处在这两种根本的关系之中,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同

样也处于这两种关系之中。 4、语音四要素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人的发音体是声带)的振动频率。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声调和语调。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幅的大小。对于语音而言,就是由发音时用力的大小决定的。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语调、轻重音。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音长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长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长短音、轻音。如英语中的pool[pu:l](水池)与pull[pul](拖、拉)。 (4)音质:一种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或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质的不同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有关。 5、音位、语流音变、音位变体 (1)一种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针对某种语言而言的。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的单位。 (2)确立音位的原则 ①对立原则: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并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归纳为不同的音位。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p][p‘][t][t‘]几个音素是对立关系确立的不同的音位; ②互补原则:处于互补关系的音素不能起到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例如:英语中的[p]和[p‘],汉语中的[a][A][ɑ]等 ③相似原则:但并不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素都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还要考虑语音相似原则:例如:在普通话中,[t]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只出现在音节末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材料(叶蜚声 徐通锵编)-精华

语言学概论 导言部分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我国传统小学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门分支学科。 语言交际过程可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 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功能语言的思维功能 说话中枢(布洛卡区)-左半球前部-失语症(丧失说话能力,听得懂) 书写中枢-靠近布洛卡区-失写症(失去写字绘画等精细动作能力) 人类大脑特有的语言功能分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左半球后部-失读症(无法阅读理解) 听觉型语言中枢(韦尼克区)-左半球后部-感觉性失语症(听得到但听不懂,也表达不清)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①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 ②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A.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只有几千年历史。 B.旗语之类的则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C.身势所能传递信息十分有限,还可能被错误理解。 加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1、为什么说语言是符号?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 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说语言也是一种符号,是因为语言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 ①语言之所以是一种符合,就是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 ②语言具有符号的一般特点,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第一性的形式是人类发出的声音,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 ③同一般符号一样,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在所有符号中,语言符号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语言符号是有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构成的音义结

语言学纲要 期末复习资料(题库)

语言学概论试题(1) 一、填空15%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自由)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10% 1 、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D ) A、文字学B、语音学C、词汇学D、语法学 2、汉语属于(B ) A、屈折语B、词根语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B ) A、音素B、音位C、语素D、音节 4、文字的前身是(C ) A、结绳记事B、手势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派生词中包含(B ) A、词尾B、词根C、虚词D、根词 6、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C ) A、音素B、义素C、语素D、音位 7、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C、客套话D、黑话 9、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C ) A、初B、视C、人D、民 10、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D )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20% 1、专语语言学: 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 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4、语义场: 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5、语法范畴: 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10% 1、优秀 2、维持 3、宏观 4、精神 5、离开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瞻仰[+用眼+往一定方向+崇敬地] 1、{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必考重点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2、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3、语言的功能: 社会功能、思维功能 4、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系? 答: 语言系统的结构: 层级体系二层装置。下层是音位,上层语素、词、句子。运转机制: 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5、语言符号的特征: 任意性、线条性 6、掌握语言需要: 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 7、语言的研究: 答: 从自然属性出发: 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8、"语言的四要素:

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9、音位: 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答: 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 0、"语法规则的表现形式: 组合规则、聚合规则 11、"语法单位的四级单位: 语素、词、词组、句子 12、"词缀与词根的位置关系: 答: 前缀: 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后缀: 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中缀: 插入词根中的词缀。例如: 第一中的“第“小刀子中的子 13、"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性?(简答题)

答: “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1 4、"形态的定义? 答: 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是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 1 5、"语法范畴概念?包括(性、数) 答: 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 (1)性; (2)数; (3)格; (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 (1)时; (2)体;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版)复习资料 一、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复习语言学概论课程,总的要求是: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抓住重点,全面复习。“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方面的一门基础课,重点讲授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本科阶段的其它语言类课程和撰写语言方向毕业论文的理论基础,在整个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这门课的学习即将结束,要进行复习考试,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自然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做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复习的时候应抓住重点,就是要根据我们的考核说明规定的重点进行复习;但“抓住重点”不是“只学重点”,而是要通过重点问题的复习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不要自己从主观愿望出发来划定复习范围。复习的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吃透内容要点 复习不但要掌握比较重大的要点,弄清楚各个章节的框架结构,对各个重点内容的要点也要非常熟悉,每个要点要求都能展开阐述,比如基本词汇的特点,什么是全民常用,什么是稳固,什么是有构词能力,这些特点相互之间是怎样影响的,都必须能结合实例说出个所以然来。如果复习不全面不细致,理解问题不深入透彻,遇到这样的问题恐怕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条款了,那样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也不符合本课程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三基”的要求。 第二,掌握常用的名词概念 专门就名词概念提出复习要求,这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名词概念是一门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知识的基础部分,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系列的名词概念串连起来的。另一方面,期末试题名词解释题目还是一个考核重点,而且还占有非常重的分量。不但如此,而且在填空、选择、问答题里都要涉及重要的名词概念,至于占试题主要内容的分析题,更是离不开名词概念,否则就无从下手分析。例如:合成词、词与词的组合方式、词组的层次分析等,都涉及到名词概念。 名词概念分两个层次要求:一个层次是对名词概念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问题进行分析、解释,能举例说明;一个层次名词概念主要是一些涉及到下位概念的名词,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语言实际进行类别分析辨认。我们在中央电大编辑部发行的《期末复习指导》中列出了一些重点名词,复习可参考这部分内容,我们今天也重点介绍一下。 第三,弄清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复习首先要注意把基本理论吃透。所谓吃透,就是能理解其内容,能灵活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当然,我们强调灵活运用,不是反对有关的记忆,一些基本知识,课程内容的框架,还是应该搞清楚,这样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所以复习时对所学的知识还要进行必要的梳理,比如像国际音标和元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就必须强化记忆。 第四,加强实践练习。 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把握起来也有一定难度。要真正吃透理论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_课堂讲义笔记

语言学纲要讲义笔记 导言 一、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要把语言学跟语文学区分开来 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在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潘尼尼在整理、注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时,写了一本《梵语语法》,提出3996条规则,被人们称为最完备的语法书。在古希腊,伯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他们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等内容。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 语言研究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如: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解释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总体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一)理论语言学可分为: 1、一般/普通语言学

2、个别/具体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 (1)历时语言学 (2)共时语言学 (二)应用语言学 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语言的接触、语言规划等。 2、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接收和发生过程,等。 3、神经语言学 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人类还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传递信息,它们是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身势等伴随动作等是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形式。 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再编码形式; 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语言学纲要》试题库剖析

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 2.语言 5.文言文 6.符号 7.符号形式 8.符号的任意性 9.语言符号 10.组合关系 11.聚合关系 二、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__________ 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__________。 3.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个部分。 5.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个阶段。 6.语言是人类社会的______________,而且也是思维的______________。 7.在一定条件下,身体姿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离开语言独立完成交际任务。例如汉民族点头表示____________,摇头表示____________,送别时挥手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欢迎,咬牙切齿表示_____________,手舞足蹈表示____________。 8.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____________。 9.汉语的“哥哥”、“弟弟”,英语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汉语的“舅舅、姨父、姑父、叔叔、伯伯”,英语用______________表示。 10.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 _____。 11.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_________。 12.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13.一个符号,如果没有_______,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_______,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14.语言符号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______。

语言学纲要 期末考试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2、符号的任意性 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性质之一,它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3、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条件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4、组合关系 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的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5、聚合关系 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P31 6、音节 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地结构单位。确切的说,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在汉语里,一个音节通常也就是一个语素的语音形式,而在文字上也通常用一个汉字来相对应。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音位构成,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位构成。。7、音素 从语音的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是用对比的方法从音节中切分出来的。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8、国际音标 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一套音标符号,是目前世界上最通行的记录音素的符号。其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9、音位 音位是语言的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分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种类型。对立关系是划分音位的主要依据。 10、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1、音质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来分析出来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又称音段音位,线性音位。辅音音位、元音音位都是音质音位。 12、非音质音位 非音质音位:由音高、音强、音长等非音质因素构成的音位,又称为超音段音位。常见的非音质音位有调位、重位、时位等。 13、语流音变

语言学纲要(修订本)复习题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 中国古代和国外语言学史 名词解释:《尔雅》《方言》《释名》《说文解字》《广韵》《马氏文通》历史比较语言学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言学 简答1、《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表现的索绪尔的基本语言学思想有哪些。 2、简述功能语言学的主要学术观点。 《语言学纲要》导言 名词解释: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普通语言学 问答1、语言交际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请举例说明。 2、如何看待语言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3、简述语言学的分类,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4、语文学研究有哪些特征。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名词解释:语言交际工具思维 问答1、举例说明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4、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名词解释:符号符号的任意性二层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问答1、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由哪些因素构成。 2、为何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3、就语言符号而言,什么是形式?什么是意义?它们的相互关系有何特点? 4、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名词解释:音质元音辅音音位区别特征音素音位变体语流音变音步非音质音位语音四要素 问答1、音高和音重在汉语中是否区别意义?举例说明。 2、元音和辅音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3、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 4、举例说明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5、音位与因素的区别与联系。 实践要求1、能按语音特征用国际音标注出相应的音素2、能用国际音标为汉字注音。 第四章语法 名词解释:语法语法意义语法形式语法范畴孤立语屈折语语素词尾复合词后缀 问答1、什么是词?举例说明其定义的内涵。 2、为何说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而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3、语法形式主要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参考资料

导言 一、填空题 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科,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人类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我国传统语言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三门分支学科,合称“小学”。 二、判断题 1.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这是具体语言学的任务。(错) 2.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有些语言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大部分语言的研究还很不够,甚至还没有人去研究。(对) 三、名词解释 1.普通语言学 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本质。探究人类语言内部结构的共性及普遍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2.应用语言学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正音正字、词典编纂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还包括与计算机有关的及其翻译、情报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3.小学 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从语言的社会功能上看,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从语言的内部结构上看,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 2.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的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 二、判断 1.从理论上来说,句子的长度是可以无限的。(对) 2.语言是文字基础上产生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错) 3.文字始终是从属于语言的。(错) 4.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对) 5.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对) 6.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错) 7.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错) 8.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对) 9.会不会说话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对) 10.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对) 11.思维离不开语言,聋哑人不能掌握语言,所以聋哑人不能进行思维。(错) 三、单向选择题 1.下列说法只有()正确。 A.语言是一种心理现象。 B.语言是一种具有阶级性的特殊社会现象。 C.没有语言,利用文字照样可以进行交际。 D.在语言的辅助交际工具中,文字是最重要的。

叶蜚声版语言学纲要学习笔记

叶徐版语言学纲要复习重点 导言 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舌位是指发元音时舌头隆起部分在口腔中所处的位置。前,指舌的前部隆起;后,指舌的后部隆起;高,指舌位隆起点距离上腭的位置,口腔开口度越小,隆起点离上腭越近,舌位就越高;低:口腔开口度大,隆起点离上腭越远,舌位就越低;如i.e.a的相同点是舌位前,不同点是舌位高低不同。嘴唇的圆展,指发元音时双唇是拢圆还是自然展开。不同元音的音色就是上述三个方面协同作用形成的。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的发音和汉语普通话中所有的元音如y.-i.-i.e等,这样既可以弄清楚不同元音之间的差别,又可以为学习其它元音打下基础。 二、辅音 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 1.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肺部呼出的气流总要在口腔的某个部位受到阻碍,气流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例如发辅音[p],双唇闭合阻挡气流,发[k]时,舌后部抬起,与软腭接触形成阻碍。人类语言所能构成阻碍的部位约有十余种,汉语

普通话有六种发音部位,从前往后依次是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2.发音方法: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音素。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有前五种发音方法。此外,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还分清音和浊音两类,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一般也把这两种方式归入发音方法来认识。 第三节音位 一、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也就是说,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且音位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研究音位就没有了意义。 二、音位的对立和互补 1.对立: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 2.互补:所谓互补,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我出现在甲处,你出现在乙处,他出现在丙处,各守一个地方,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对立关系,不能构成对立,互相可以替换,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以后不影响一个音节所代表的意义。 三、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罗马 2、语言是 19 世纪成为独立学科,其标志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 3、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4、语言交际可分为哪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 5、印度最早的经典实用的语言是:梵语 6、中国“小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三方面: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7、语言的功能包括哪两个: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8、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哪两个: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9、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最基本的手段。 10、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11、儿童语言学习得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12、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有限的词和规则组装起来的。 13、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14、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 15、我们是通过听话认识到“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这个心理现实的。 16、语言的表达是对心理实现的编码。 17、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客观现实和语言符号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1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19、语言系统二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 20、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21、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从生理基础上看是不具有语言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大学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必考重点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2、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3、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思维功能 4、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系 答:语言系统的结构:层级体系二层装置。下层是音位,上层语素、词、句子。运转机制: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5、语言符号的特征:任意性、线条性 6、掌握语言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 7、语言的研究: 答: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8、语言的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9、音位: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 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0、语法规则的表现形式:组合规则、聚合规则 11、语法单位的四级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 12、词缀与词根的位置关系: 答:前缀: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后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中缀:插入词根中的词缀。例如:第一中的“第“小刀子中的子 13、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性(简答题) 答:“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14、形态的定义 答: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是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 15、语法范畴概念包括(性、数) 答: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

语言学纲要(考试)

文学院0902 卢海玲010901077 语言学纲要考试整理 语言观部分 一、辨析题(辨析下列每组两个概念的异同点) 1.语文和语文学 同:对象都是语言。 异: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学给古代经典作注解,研究古代书面语,是经学的附庸。 (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异同点) 同:都研究语言。 异:语文学给古代经典作注解,研究古代书面语,是经学的附庸;语言学研究语言规律,是独立的科学。 2.语言和言语 同:语言和言语是语言现象的两种情况。 异:语言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用于交际的符号系统,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所说的话的总和,是个人的,暂时的。 3.共时和历时 同:共时和历时都是研究语言的时角,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共时体现出历时,历时是共时的不同表现。 异:语言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属于历时问题;语言在同一时期的变化属于共时问题。 例如:“解”是一个多音字xièjièjiě这是共时问题。“我”,原义是一种锯形武器,后假借为第一人称单数代词。这是历时问题。 4.能指和所指 同:是符号的两个要素。 异:能指是指符号的形式,所指是指符号的意义;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意义是对语言符号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 5.符号和征候 同:都可以代表事物。 异:符号的形式与意义是约定的,无必然联系;征候是事物的特征。 6.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联系:(1)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中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中两种根本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各种语言单位处于这两种关系中。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可以互相转化。例如,“西风、古道、瘦马”,由聚合关系变成组合关系。 区别:在一个语言符号结构里,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叫做符号的组合关系。可以出现在语言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重点

一、填空 1、语言学的最初的发源地有三个:古代中国的小学(传统语文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古印度的语言学——梵语,古希腊- 罗马的语言学。 2、信息传递的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3、语言研究的角度: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 4、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言学的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5、严式标音(音素标音)宽式标音(音位标音) 6、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7、一般将语法分成词法和句法。词法包括词的构造、变化和分类等。句法包括词组的构成、句子的构成、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等。 8、语言的形态分类:1)孤立语(词根语)2)黏着语3)屈折语4)多式综合语 9、汉藏语系:汉、侗台、苗瑶和藏缅四个语族 10、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11、词汇包括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可以说是基本词汇的词的主要特点。 12、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13、反义词分为极性反义词和互补反义词。 二、简答 1、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体现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1)、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语言所能传递的信息可以没有穷尽,信息内容可以跨越时空。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人们还可以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如文字、旗语、信号灯等,但他们大多是语言或文字的再编码系统,自身有较大的局限性。(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2、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一、区别。(1)、定义:言语是个人说话的行为和结果。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被社会所公认的一套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的总和。(2)、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定的,具有相对静止的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3)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社会因素是语言的本质因素。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说和写的过程和结果,因此,除了具有社会因素外,还具有个人因素。二、联系。(1)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语言存在于言语当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2)语言是抽象的规则,言语是语言具体的运用。(3)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过来作用于言语。 3、符号和征候区别 1)征候——事物本身的特征,和本体具有因果关系的自然联系。“础润而雨,月晕而风”,桂花飘香——桂花开放,鼻塞、发烧——感冒。2)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附答案(完整)

1、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对应规律从而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构拟产生这些亲属语言的原始语言。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语言科学诞生 2、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1)同化,语流中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和它相同或相近。比如books的s发成/s/,可是dogs的s却变成了/z/,这是因为dogs其中的/g/是浊音,/s/受/g/的影响也变成了浊音z//。(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土改”念成“涂改”(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4)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我们”常发成/wom/,“豆腐”/toufu/说成/touf/(5)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 3、舌面元音舌位图 4、辅音表 5、语素的分类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语素按音节分类可以分成: ①单音节语素:如土、人、水、风、子、民、大、海等。 ②双音节语素,组成该语素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有意思,分开来没有与该语素有关的意义,双音节语素主要包括联绵字、外来词和专用名词。 ③多音节语素,主要是拟声词、专用名词和音译外来词。如:喜马拉雅、珠穆朗玛、安迪斯、法兰克福、奥林匹克、白兰地、凡士林、噼里啪啦、淅淅沥沥、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6、词类:划分词类的标准有:(1)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即形态标准。(2)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即意义标准。(3)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即分布标准。功能分布的标准最具普遍性,而且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是词类的本质属性。 7、义素 即义位的语义构成成分,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 比如男人的义素可以分析为:人,男性,成人。 义素的分析:分析义素首先要确定对比词群,确立的标准为这一组词

《语言学纲要》试题及答案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 )( )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 )( )( )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 )( )()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 )发音器官。 5、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 6、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7、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 )和( )两类。 8、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 )( )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9、辅音的发音特点是主要由( )和()两个方面决定的。 10、[t]—[d]的区别性特征表现为()对立。 11、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12、语音中具有辨义作用的最小单位是()。 13、一个音位通常是归纳几个音素的结果,那么,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叫()。14、一般把具有辨义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形成的音位分别叫做()( )()。15、( )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它也是语音中最小的()单位。 16、汉语的音节通常可以分为( )、()和()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 )、( )三部分,声母和韵母是由()音位构成的,声调由超音质音位的( )构成的。17、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 )()()四种。 18、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类似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 2、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p‘]-[p] [f]-[v] [ts]-[t§] [n]-[l] [y]-[i] [y]-[u] 三、名词解释 1、语音 2、音质 3、音素 4、音标 5、半元音 6、音位 7、音位变体 8、条件变体 9、自由变体 10、典型变体 11、超音质音位

最新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题

A卷 一,简答 1,什么是辅音?辅音又叫“子音”,是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形成的音。 辅音的差异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辅音音色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辅音(b)和辅音(P)的差异是什么?发音方法不同:他们都是塞、轻音,但由于克服阻碍及气流强弱的不同,故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b)呼出气流弱,因此是不送气,例如:包、斑、白、拔;(p)呼出气流强,因此是不送气,例如:爬、跑、拍。 2,从语言分化的角度谈谈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联系与区别?(PPT上第七章最后一页)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是语言随社会分化而分化的结果。这三种语言现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虽然都是方言,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社会方言主要是由于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因素而造成了某些词语的不一致,因此,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而语音、语法方面的差别则比较小。而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除主要表现在语音上之外,但它在词汇、语法上也存在着一系列差别,所以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往往是系统的,因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从一种语言的方言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和原来同一共同语下面的其它方言之间形成亲属语言的关系,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2、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关系: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相关,都是由单一语言分化而来的后代。单一社会如果在地域上的分化是不完全的,其语言一般也是不完全分化的,同一语言在地域上的不完全分化而形成的语言分支,就是该语言的方言。如汉语在地域上的各个后代仍属汉语的分支,彼此是方言关系,就是由于中国在历史上虽有过分裂的历史,但统一却是主流,是长期的。而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最终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原来都是拉丁语的方言,但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各地不仅在经济上彼此隔离而且政治上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国家,这样各地语言的分化就失去了共同的约束,最终形成了具有亲属语言关系的独立的语言。 3,什么是语言的谱系分类?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哪些主要谱系? 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以母语使用人口排列: 1. 印欧语系 46%(欧洲、北美洲大部份地区、西南亚到南亚) 2. 汉藏语系 21%(东亚) 3. 尼日尔-刚果语系 6.4%(撒哈拉以南非洲) 4. 亚非语系 6.0%,旧称闪含语系(北非到非洲之角、西南亚) 5. 南岛语系 5.9%(大洋洲、马达加斯加、东南亚) 6. 达罗毗荼语系(南亚) 7. 阿尔泰语系(中亚,有争议,有说法为突厥语族和日本语系分别为第7和第8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