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知识要点+图文讲解

[精]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知识要点+图文讲解
[精]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知识要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知识要点+图文讲解

知识点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课文从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我会写:

尼:尼姑僧尼尼龙尼泊尔

斯:斯文斯人威尼斯斯文扫地

艇:潜艇汽艇舰艇划艇飞艇游艇纵:纵线操纵纵身纵然纵虎归山艄:船艄掌艄撑艄艄公

翘:上翘翘起翘尾巴翘辫子

垫:垫子坐垫靠垫垫背垫底垫脚石帘:窗帘竹帘门帘帘布帘子酒帘姆:保姆姆妈褓姆

祷:祷告祈祷祷祝祷念盼祷

雇:雇工雇农雇用雇员雇主

簇:簇拥簇生簇新花团锦簇一簇鲜花哗:哗然哗笑喧哗哗变哗众取宠码:码头页码密码数码价码编码笼:笼罩笼盖笼统笼络人心

斯(斯文)期(日期)艇(小艇)挺(挺立)垫(床垫)热(热闹)祷(祈祷)涛(海涛)簇(簇拥)族(民族)码(码头)妈(妈妈)

多音字:

翘qiào翘着脚qiáo翘首

哗huá哗笑huā哗哗

散sàn散步sǎn散开

近义词:

闻名——著名交叉——交错

灵活——灵巧耸立——矗立

情趣——趣味庄严——庄重

沉寂——寂静摇晃——摇摆

轻快——沉重灵活——呆板

簇拥——分散弯曲——笔直

沉寂——喧闹摇晃——静止

手忙脚乱——有条不紊

理解词语:

【船艄】船尾。

【耸立】高高地直立。

【情趣】情调趣味。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哗笑】很多人说话并夹杂着笑声。【沉寂】十分寂静。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纵横交叉】横的和竖的交叉在一起。

【操纵自如】文中指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课内词语:

18 纵横船艄垫子窗帘操纵手忙脚乱保姆

簇拥沉寂停泊码头笼罩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写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全文的总起。

第二部分(2~3):讲小艇的样子和坐在舱里舒服的感受。

第三部分(4):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第四部分:(5、6):写小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问题归纳: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1)小艇行驶速度极快。

(2)到拥挤的地方、极窄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地穿过”,而且“还能做急转弯”。

2、课文第六自然段动静结合描写威尼斯的夜景,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这一动一静的描写形成对比,衬托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艇停城静,艇动城闹,威尼斯古城的热闹与静寂是与小艇的动与静密切相关的,突出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

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这篇课文从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风土人情。

2.读下面这段话,说说小艇有哪些特点,再体会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加点部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了小艇的特点,突出了威尼斯小艇外形特殊、美观实用的特点。

3.体会作家笔下威尼斯的动、静之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提示:注意作家描写时句子的节奏、停顿。

4.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想想在描写威尼斯时,三位作家的表达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威尼斯》《威尼斯之夜》《威尼斯的小艇》三篇文章都是对威尼斯进行描写,虽然内容侧重有不同,但三位作家描写时都运用了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进行描写。

一课一练: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

示例:满树的叶子像一把把绽开的小扇子,又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静静地在枝头休息。一阵风吹来,它们有的趁机靠近,“沙沙”地窃窃私语;有的恋恋不舍地离开树的怀抱,飘飘悠悠地在半空中翻舞、坠落……风过了,叶子又恢复了平静,似乎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之中。

同步练习1

18 威尼斯的小艇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水上城市”威ní()sī(),坐上了船头和船shāo()微微向上qiào()起的小

tǐnɡ(),小艇上的坐diàn()柔软舒服,船夫对小艇操zònɡ()自如。打开船舱的窗lián(),看到其他小艇上许多孩子在保mǔ()陪下,可能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也有老人可能是乘坐小艇去教堂dǎo()告;远处可能是戏院散场了,人们坐上各自gù()定的小艇,cù()拥在一起的小艇在人们的huá()笑声和告别声中离开了mǎ()头。我被这威尼斯独特的风景陶醉了。

二、给多音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1.海水哗()哗地涌上岸滩,水中海豚精彩的表演引来一片哗()笑。

(①huā②huá)

2.牧童骑着黄牛吹着牧笛在弯曲()的小路上走着,曲()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传遍乡村的原野。

(①qǔ②qū)

3.一只()老牛在上坡上只()管独自吃草,小牛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它也不知道。

(①zhī②zhǐ)

4.蒙蒙的细雨夹()杂零零星星的雪片飘落下来,寒风中的李晓军只穿着一件夹()衣,冻得瑟瑟发抖。(①jiá

②jiā)

三、对下面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A.这句话主要是说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B.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河道多。

C.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城,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答案】

一、尼斯艄翘艇垫纵帘姆祷雇簇哗码

二、1.①②2.②①3.①②4.②①三、C

第二课时

一、根据课文,选择合适的字。

(顾雇)工(华哗)笑船(梢艄)

保(母姆)(簇族)拥(码马)头

二、填空,组成词语。

七手()脚运用自()世界()名手忙()乱

操纵()如小巧()珑()快灵活左()右()

三、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不管……总……1.(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 )小艇成了这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2.(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 )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3.( )河道怎么拥挤,船夫(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4.遇到极窄的地方,船夫( )能平稳地过去,( )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四、阅读理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

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反义词。

拥挤一( ) 倒退一( )

2.“挤过去”中“挤”的正确解释是()

A.(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B.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

C.用压力使之从空隙中出来。

D.排斥、排挤。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手忙脚乱:

(2)操纵自如:

5.“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描写了(动态静态)的画面,说明

【答案】

一、1.因为……所以2.虽然……但是3.不管……总4.不但……而且

二、雇工哗笑船艄保姆簇拥码头

三、七手(八)脚运用自(如)世界(闻)名手忙(脚)乱

操纵(自)如小巧(玲)珑(轻)快灵活左(拐)右(拐)

四、1.宽松前进

2.B

3.(1)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2)操作得得心应手,非常熟练。4.动态行船速度快,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同步练习2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小艇操纵船艄喧哗雇用

窗帘数码祈祷笼罩簇拥

二、比一比,再组词。

难(难受)簇(簇拥)喧(喧哗)码(数码)执(执行)

雇(雇用)族(种族)宣(宣告)蚂(蚂蚁)垫(床垫)

三、多音字组词。

huá喧哗sàn 散步

huā哗啦啦sǎn 散文

四、近义词。

闻名—(著名)交叉—(交错)灵活—(灵敏)耸立—(挺立)情趣—(情致)庄严—(庄重)摇晃—(摇摆)沉寂—(沉静)五、反义词。

灵活—(迟钝)庄严—(庄重)摇晃—(摇摆)沉寂—(沉静)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世界闻名)的水上世界(新鲜)的空气(弯曲)的河道

(古老)的威尼斯(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平稳)地穿过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庄严庄重

1.我们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宣誓。

2.在严肃的场合,我们不能举止轻浮,要尽量保持(庄重)。

闻名出名

3.这位老人在这村里是(出名)的手艺人,经过他手里敲刻的砚石既平滑又有重量。

4.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手忙脚乱)

2.(许多人)紧紧围着。(簇拥)

3.十分寂静。(沉寂)

4.控制或驾驭时能灵活自如,完全如意。(操纵自如)

5.高高地直立。(耸立)

6.横的和竖的交错在一起。(纵横交错)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2.“操纵自如”课文中指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心应手。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

(1)小艇速度极快。(2)在非常狭窄、非常拥挤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穿过,还能急转弯。3.本课的写作特点是:把人的活动与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

4.本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我们还学过他写的《金钱的魔力》。

5.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本段用了三个比喻,把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独木舟;把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新月;把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比作水蛇,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艇的特点。同步练习3

一、根据课文,选择合适的字。

(顾雇)工(华哗)笑船(梢艄)

保(母姆)(簇族)拥(码马)头

二、填空,组成词语。

七手()脚运用自()世界()名手忙()乱

操纵()如小巧()珑()快灵活左()右()

三、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不管……总……1.(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 )小艇成了这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2.(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 )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3.( )河道怎么拥挤,船夫(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4.遇到极窄的地方,船夫( )能平稳地过去,( )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四、阅读理解。

(一)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反义词。

拥挤一( ) 倒退一( )

2.“挤过去”中“挤”的正确解释是()

A.(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B.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

C.用压力使之从空隙中出来。

D.排斥、排挤。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手忙脚乱:

(2)操纵自如:

5.“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描写了(动态静态)的画面,说明

(二)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夹jiā( ) jiá( ) 散sǎn( )sàn ( )

鲜xiān( ) xiǎn ( ) 泊bó( ) pō( )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动词,写在横线上。然后用上这些连续动词,仿写一个明确的场景。

(1)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

(2)仿写:

3.选段中画“”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5.根据对选段第二自然段的理解完成填空。

从人们在夜晚的活动同小艇的联系来写小艇的作用。戏院散场,人们回家需要小艇。随着小艇的“簇拥”--(“”)--(“”)--(“”),人们从“拥”--(“”)--(“”)--(“”),城市也由()到(),“沉沉地入睡”。进一步突出了小艇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 2.显微镜的结构有:目镜、镜筒、物镜、镜臂、载物台、镜座、通光孔、反光镜等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 4.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5.微生物的种类:细菌、霉、病毒 6.常见的微生物: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 7.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8.细菌的特点:细菌体积微小,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9.细菌的功与过:①生产腐殖质②生产新的食物③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④有的细菌会致病 10.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①捂住鼻子打喷嚏②用热水冲洗筷子③勤用肥皂洗手 1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12.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13.酶的功与过 ①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②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 ③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分泌的青霉素能杀死一些细菌。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14.英国人胡克发现了细胞生物体基本上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15.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细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这些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第二单元 1.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2.1519年9月-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进行了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上学期全部知识点 第一部分:计算 涉及的单元: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一、竖式计算 1、乘法计算方法: (1)算:先按整数乘法列式计算。 (2)看:看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 (3)数:从积的末尾向右数出几位 (4)添:积的位数不够,添0补位。 (5)点:点上小数点,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 2、除法计算方法: (1)移:把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相同的位数,把除数变成整数。移位时被 除数位数不够,添0补位。 (2)算:先按整数除法计算 (3)点:商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添:除式有余数添0继续除。 二、脱式计算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括号,先小括号再中括号。 三、简便运算: 连加式:a +b+c+d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连减式:a-b-c=a-(b+c) 减法的性质(连续减去2个数等于减去2个数的和) 连乘式:a ×b×c×d 配对 5×2=10,25×4=100,125×8=1000,24×5=120 乘加减式:a ×(b÷c)=a ×b÷a×c 乘法分配律 第二部分:概念 一、小数的乘除法: 1、积随因数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积就乘或除以相 同的数(0除外)。 2、积不变的规律: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数(0除外),积不变。 3、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4、比较大小: a×0.1, a ,a×1, a ,a×1.1, a ,(a÷0) a÷0.1, a,a÷1, a,a÷1.1, a ,(a÷0) 5、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 叫做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无限小数包括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6、求近似值的方法是“四舍五入”。保留几位小数(或精确到某分位)要多看一位。 解决实际问题还有进一法和去尾法 二、方程: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一。 3、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二。 三、对称、平移与旋转 1、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 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2、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圆有无 数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3、平移图形方法:找关键点,沿着方向,起点不计,逐格数出,连点成图 4、旋转图形90度的方法: 找旋转中心,找关键边,看清旋转方向,水平变竖直,竖直变水平,连边成图。四、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一)多边形的定义: 1、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4、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5、周长: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 6、面积:图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 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 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2.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 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3.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 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排开的水量大,受到的浮力就大,排开的水量小,受到的浮力就小 3. 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 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石块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放入水中会下沉。 4.制造一艘小船 1.相同质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船的发展史:木筏→独木舟→明轮船→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轮→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 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通常需要与周围的物体比校,看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要准确描述同学的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 1.要准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圆点。 2.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和转动。 3.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 4.在溜溜球的中心点和旁边贴上小圆点,观察到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溜溜球旁边的圆点在做旋转运动。 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2.把蓝色球摆放在桌子中央,用手推出去,发现如果推的力大些,蓝色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再做曲线运动落到地上;如果轻轻地推动小球,蓝色球在掉落过程中,运动路线几乎接近直线。 3.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路线属于曲线运动的有空中飞车、老鹰飞翔等;属于直线运动的有直升的电梯、斜升的电梯、苹果落地、击中的台球等 第4课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滑动和滚动两种形式。 2.物体的形状与运动情况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斜面上,球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滚动,平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滑动。 3.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斜面坡度越大时运动越快;斜而坡度越小时运动越慢。 4.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像坐滑梯那样的称为滑动。 5.像这样将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在科学上称为对比实验。 第5课时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2.在测量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所需时间时,如果测量3次获得的数据不同,应该取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 3.要能准确地知道不同小球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快慢,需要借助秒表。 4.在实验操作中,为了准确测得小球运动所需要的时间,大家要合作分工,学生可分别担任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记录员等角色。 5.在同一条轨道上,小球运动时间短,表示运动快;小球运动时间长,表示运动慢 第6课时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距离长短。 2.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需要测量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 3.两位同学沿着直线行走,但出发地点和出发时间都不相同,要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比较精准的方法是走相同的时间,测量走的距离。 4.不同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时,运动的距离长,表示运动快;运动的距离短,表示运动慢。 第7课时我们的“过山车” 1.在设计“过山车”时,需要先知道设计的具体要求。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念总结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2.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3.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积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 7.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化有限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百分数化成小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百分数化成小数 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8.小数的分类 (1)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 41.7 、 25.3 、 0.23 都是有限小数。 (2)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 4.33 …… 3.1415926 ……(3)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 3.555 …… 0.0333 …… 12.109109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9. 循环节:如果无限小数的小数点后,从某一位起向右进行到某一位止的一节数字循环出现,首尾衔接,称这种小数为循环小数,这一节数字称为循环节。把循环小数写成个别项与一个无穷等比数列的和的形式后可以化成一个分数。 10.简易方程:方程ax±b=c(a,b,c是常数)叫做简易方程。 1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方程和算术式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12.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科学每日一背 1.我们的感觉器官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其中眼睛从周围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2.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给文具分类,可以以用途为标准分,也可以以大小为标准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精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用温度计,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oC表示。 5.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刻度、玻璃泡三部分组成。 6.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 7.专门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叫做量筒。一般用毫升做单位ml表示 8.在观察量筒的刻度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处持平。 9.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上轻下重,底部半球形。 10.我们研究不倒翁的过程在科学上被称为解暗箱,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科学每日一背 1.通过研究不倒翁我们知道了物体上轻下重是不容易倒。(√) 2.1升等于1000毫升。(√) 3.只有统计图才能反映出热水降温的过程。(×)统计表格也可以反映。 4.温度相同的两杯热水,少的一杯降温一定降的慢。(×)少的降温快。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必须放在液体中一段时间,当液柱静止后才能拿出来读数。(×)不能拿出来读数。 6.不能用体温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7.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8.用手可以摸出袋子中的物品,所以说在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中,手从周围的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正确答案:眼睛 9.观察小动物时,要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 ) 10.科学是神秘而不可捉模的。( × )正确说法: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1.我们经常作的观察活动看起来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但是我们这样的研究和科学探究没有关系。(×)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12.所有动物都是“日出而做,日落而归”的。( × )猫头鹰老鼠都不是 13.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不相同 14.充足气的皮球比没有充足气的皮球抛得高。(√ ) 15.所有的植物都开花。( × .) 不开花的植物有很多 16.小汽车的外型很光滑,是为了减少前进时空气的阻力。(√ ) 2018年12月30日星期日科学每日一背 1.你知道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答:热水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的。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慢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最后降到与室温相同的温度。 2.说明一件你知道的仪器或设备,是延伸了人体的哪个器官,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听诊器是听觉的延伸,能听到更小的声音,显微镜是视觉的延伸,能观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 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除数就是整数:①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②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重点!) ③每一位商都要写在被除数相同数位的上面。④如果除到末尾仍有余数,在被除数的个位数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 ⑤除得的商的哪一数位上不够商,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2)除数就是小数: ①先瞧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置,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数位不够时,用0补足; ②然后按照除数就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 3、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扩大a倍(或缩小),除数也扩大(或缩小)a倍,商不变。简言之,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4、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商缩小(或扩大)a倍。 被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除数不变,商扩大(或缩小)a倍。 5、被除数比除数大的,商大于1。被除数比除数小的,商小于1。 6、一个数(0除外)除以1,商等于原来的数。(一个数除以1,还等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 。0不能作除数。 7、 8、近似值相关知识点: (1)求商的近似值:计算时要比保留的小数多一位。 求积的近似值:计算出整个积的值后再去近似值。 (2)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进一法”与“去尾法”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法”与“去尾法” 取商的近似值。 (3)保留商的近似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9、循环小数相关知识点: (1)小数分类:可以分为无限小数与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就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就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就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 (2)循环小数的定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五下册复习资料总汇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科学知识点

科学知识点

1.小车的运动 1.推和拉都会产生,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推力和拉力也有和。 2.说一说穿着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为什么会使他后退呢? 用手推墙,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也会对小孩产生推力,使小孩后退。 3.小车在斜坡上为什么会自己向下跑? 因为重力的缘故,使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跑。 4.小车的运动和拉力和推力大小的关系的实验。 器材:小车、细线、钩码、秒表等。 操作步骤 1.在操作台上从边缘到中央量取1米得距离。 2.用细线拴住小车,放到操作台的1米得标志处,细线的另一端垂到操作台下面,打个小圆环。勾上2个钩码。 3.小车放到1米标志处,在放小车的同时掐表;在1米结尾处按停小车同时掐表,记录时间。重复3次,取平均值。 4.勾上3个钩码,四个钩码,重复2.3.步。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拉力越大,小车越快。

程度的实验? 1)器材:木块,钩码,木板,弹簧秤,毛巾,细线等 2)步骤:A.将木块放到玻璃板上,用细线拴上木块,弹簧秤勾住细线,使木块匀速移动,读取弹簧秤的读数,并记录。反复3次取平均值。 B.将木块放到木板上,重复A.的步骤。 C.在木板上铺一层毛巾,重复A.步骤。 D.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3.跷跷板 1.天平是人们根据平衡原理制成的。主要结构包括、、、以及和等附属部件。 2.使用天平前,要先调节天平,使天平()。 A.左右两端平衡 B.先把砝码放在天平托盘上 C.偏向一端 3.使用天平时,取砝码必须用()。A.镊子 B.手 C.磁铁 4.请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纸板上找到一点,使它们能在直立的铅笔尖上保持平衡。 正方形的应该是在对角线的交点上。圆形的应该是圆心。 4.弹簧里的学问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 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 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 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 (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 一、概念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6、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7、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8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出现花蕾→开花→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9、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0、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

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二、简答; 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与种子放臵的方向有关系吗 答根向下生长与种子放臵的方向没有关系。不同方向放臵的种子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3、什么是光合作用 答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4、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答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叶子的作用。 答: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第二章动物的生命周期 一、概念 1、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的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 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 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 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 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17、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9、上游河床中一般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而下游河 床堆满细沙。 20、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最大、最著名和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是世界上 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21、一只百灵鸟一年可以吃掉4万只蝗虫。6万只猫每天要吃掉60万只鸟。 第二单元《光》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 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 千米,从太阳了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四周较薄)(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8、至少两个以上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 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因 数的运算。 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除数是整数:①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重点!) ③每一位商都要写在被除数相同数位的上面。④如果除到末尾仍有余数,在被除数的个位数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 ⑤除得的商的哪一数位上不够商,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2)除数是小数: ①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置,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数位不够时,用0补足;②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 3、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扩大a倍(或缩小),除数也扩大(或缩小)a倍,商不变。简言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4、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商缩小(或扩大)a倍。 被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除数不变,商扩大(或缩小)a倍。 5、被除数比除数大的,商大于1。被除数比除数小的,商小于1。 6、一个数(0除外)除以1,商等于原来的数。(一个数除以1,还等于这 个数)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 。0不能作除数。 7、 汉语表达A除以B A除B A去除B A被B除列式A÷B B÷A B÷A A÷B 8、近似值相关知识点: (1)求商的近似值:计算时要比保留的小数多一位。 求积的近似值:计算出整个积的值后再去近似值。 (2)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法”和“去尾法” 取商的近似值。 (3)保留商的近似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9、循环小数相关知识点: (1)小数分类:可以分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 限小数中的一种。 (2)循环小数的定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

五年级科学知识要点

1、早期的人类主要依靠(自己的肢体)来完成一些费力费时的劳动。 2、在长期的实践中,人类逐渐学会了使用(简单机械)。 3、当小铁片被用来撬图钉的时候,它就成了一种(简单机械)。 4、(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5、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抬起来。 6、实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 7、杠杆的三个点(动力点)、(支点)、(阻力点)。 8、省力的杠杆(能较小的力把较重的物体抬高);省距离的杠杆(能拉动很短的一段绳子,把重物抬得很高)。 9、使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是(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钩码数。) 10、天平是一种(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工作的。 11、我们常见的天平可以分成(托盘天平)和(挂盘天平)两种。 12、天平的规格常标示出(称量)和(称感)两个性能特征。称量表示天平的最大称量范围;称感表示天平可称量的最小质量,即天平的精度。 13、使用天平的步骤如下:一、取出天平放在桌面上,在盘中各放上一张大小相同的纸,旋转调节螺丝使指针指向0位。二、在左侧盘中纸上放上所要称的物体。三、用镊子夹出砝码放在右侧盘的纸上。四、增加砝码的数量,直至天平平衡。(还可以使用游码调节)。五、计算砝码和游码总量并记录。六、依次取下天平盘中的砝码和物体。整理好天平和砝码放回盒中。 14、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 15、人们把(杠杆)变成汽车方向盘上的(轮盘),工作起来既省力,又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6、把圆轮的外缘部分做成小齿状,这个圆轮就成了(齿轮)。 17、使用(定滑轮)能够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18、把(定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形成了滑轮组。它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19、利用斜坡将重物提升,这个斜坡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20、卷起来的斜面就是螺丝钉的螺纹,螺纹细的螺丝钉比螺纹粗的螺丝钉省力。 21、大部分机器都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的。 22、齿轮箱-----传动部分;开关----控制部分;电动机-----动力部分;轮子---工作部分。 23、自行车的动力部分是(脚踏板)、传动部分是(齿轮和铁链条)、工作部分是(车轮)、控制部分是(车把和车闸)。 24、水螅当周围环境适宜时,它能长出与母体相似的小芽,小芽长大后与母体脱离,形成一个新的、能独立生活的小水螅。这叫无性生殖。 25、鱼、青蛙、爬行动物、鸟类用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 26、哺乳动物是有雌雄动物经过交配,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发育成新一代。 27、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叫生殖。生殖有两种方式:有些生物可以由成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而有些生物需要靠“父亲”和“母亲”的共同参与,产生受精卵,形成新个体。 28、为了吸引雌蛙,雄蛙竭尽全力地“歌唱”;萤火虫利用发出荧光找到彼此;雌蛾分泌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雄蛾通过触角能在几千米外的地方接收到;雌海马把卵产在雄海马体内,由雄海马怀孕产生。 29、杜鹃把卵生在其他鸟的巢中,靠其他鸟来孵化喂养。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 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 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 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 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 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 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